努力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半月谈》 2011007期

合集下载

培育什么的社会心态

培育什么的社会心态

培育什么的社会心态引言社会心态是指个体和群体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它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

良好的社会心态有助于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个人成长,而负面的社会心态则可能导致各种社会问题的产生与扩大。

因此,我们有必要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并尽力抑制和改变不良的社会心态。

当前社会心态存在的问题在当今社会,我们不难发现一些社会心态存在明显的问题。

其中一些常见的问题包括:1. 个人主义心态过于突出个人主义心态的过度发展,导致一些人只关注个人的利益和欲望,缺乏对社会公共利益的关心和贡献意识。

这种个人主义心态使人们关系疏离,互相利用,缺乏互助和合作精神。

2. 狭隘的竞争心态在社会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人们往往采用狭隘的竞争心态,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和胜利,缺少团队合作和共赢的意识。

这种竞争心态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关系增加,彼此之间难以建立良好的信任和合作。

3. 对他人差异化的态度一些人对于不同性别、种族、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持有偏见和歧视的态度。

这种差异化的态度使得社会群体之间存在紧张和冲突,导致社会不公正现象的产生和加剧。

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的重要性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个体的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的重要性:1. 促进社会文明进步良好的社会心态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当人们具有共同进取的精神和团队协作的意识时,社会中的资源和智慧将得到更好地整合和利用,从而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

2.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心态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当人们乐于助人、充满信任和友善时,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稳定。

这将为个人带来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使个体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生活的各种挑战。

3. 创造积极的社会氛围良好的社会心态有助于创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当人们充满希望、乐观向上时,社会中的各项活动和事务将能够更好地进行和推进。

积极的社会氛围不仅有利于个体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整体进步。

培育良好社会心态

培育良好社会心态
社会心态的影响
社会心态对个人和群体的行为、 决策和态度产生深远影响,进而 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
目的和意义
目的
通过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提高社会整体福祉。
意义
良好的社会心态有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推动 社会进步和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个人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个人成长和发 展。
提高人民幸福感
01
增强生活满意度
良好的社会心态可以提高人们对 生活的满意度,使人们更加积极 地面对生活、工作和学习。
02
促进身心健康
03
增强幸福感受
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有助于促 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 量。
良好的社会心态可以增强人们对 幸福的感受,使人们更加乐观、 积极向上。
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
详细描述
社区心理咨询服务通常包括个体咨询、团体辅导、心理讲座等多种形式。咨询师通过倾听、理解、引导等方式, 帮助居民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同时,咨询服务还可以为居民提供心理危机干预, 及时化解潜在风险。
成功案例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总结词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培育良好社会心态的重要环节。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举办心理讲座、组 织心理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提高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
详细描述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 、小组讨论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增强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同时,学校还应建立心理危机干 预机制,及时发现并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确保学生身心健康。
成功案例三:企业员工心理辅导
总结词
企业员工心理辅导是企业关心员工心理健康、提高员 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举措。通过专业的心理辅导师为 员工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有助于缓解工作压力、提 高工作满意度和绩效。

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我国社会心态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我国社会心态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社会心态,是反映特定环境中人们的某种利益或要求并对社会生活有广泛影响的思想趋势或倾向,它揭示的是特定社会中人们的心理状态。

例如对一个时期的国际国内的政治动向、经济动向、某一重大事件等所表现出的社会心理状态,反映了人们某种:非同寻常的情绪、态度和社会风气等。

通常社会舆论就是社会心态的重要表现形式。

它简单来说就是是社会成员对社会生活现状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反应,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晴雨表”。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既是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一个矛盾凸显期。

在这种形势下,积极培育健康社会心态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

把培育社会心态写进五年规划,这还是首次。

这说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社会心态问题的高度重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复杂性的清醒认识。

”确实,我国社会这些年来的发展实践表明,健康的社会心态能有效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良的社会心态则会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困扰,甚至拖后腿。

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

社会心态的走向最直接的反应在各种媒体上。

例如,最近一个时期,媒体上出现的“二代”热。

大约从2009年夏天开始,富二代、穷二代和官二代这几个新鲜词汇开始在网络上蹿红。

而在2010年全国“两会”上,二代话题正式进入最高民意机构的视野,代表和委员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忙着澄清社会舆论的质疑。

转型中国的二代现象一方面是反映社会垂直流动的程度,另一方面是二代之间的沟通问题。

在二代标签的背后,是这个社会早已弥漫的仇富、仇官心理的进一步放大。

这种放大已经发生质的变化:人们日益担心,社会的优质资源将日益被少数人垄断,大部分人会失去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

而这正是任何一种极端思潮诞生的社会土壤:以极端的方式重新洗牌。

这样一种贴标签的做法,会导致受众对某些社会群体的刻板印象,最后走向事实上的歧视。

这种歧视的极端,其实来源于改革开放之前盛行的“阶级斗争”。

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

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

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我国社会心态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社会心态”被历史性地写入“十二五”规划。

党和政府把“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政方针中。

当前,我国社会心态的主流是好的,人们的精神风貌、价值观积极向上,人心普遍思富、思安、思稳、思和。

但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很多人因工作、学习、生活、前程、财富,往往表现出一种焦虑不安、浮躁不定,紧张不已的情绪,这种情绪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急功近利、盲目攀比、狭隘极端、迷茫失落等消极情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

因此,我们应准确、有效地把握当前的社会心态,正视存在的问题,通过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各类问题,缓解社会焦虑情绪,培育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

一、为什么要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社会心态”是反映特定环境中人们的某种利益或要求并对社会生活有广泛影响的思想趋势或倾向,它揭示的是特定社会中人们的心理状态。

例如对一个时期的国际国内的政治动向、经济动向、某一重大事件等所表现出的社会心理状态,反映了人们某种非同寻常的情绪、态度和社会风气等。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以年均9%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

但同经济发展相比,社会发展仍然滞后,民生改善仍待加强。

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导致一系列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难度明显加大。

社会转型期的急剧变化,也导致了人们生活和工作压力明显增大,并由此产生不同的观念差异和冲突、各种心理行为障碍及疾病、社会结构矛盾及问题等诸多的不和谐。

当前,我国社会心态的一些方面已出现了失衡的倾向。

在这种形势下,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个人幸福和全面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一个人的心态决定其精神状态和为人处世的态度。

培育良好社会心态,,营造和谐社会环境

培育良好社会心态,,营造和谐社会环境

培育良好社会心态,,营造和谐社会环境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提出,要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2011年3月正式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

”之后的一个月左右,《人民日报》连发五篇评论,称“社会心态被历史性地写入‘十二五规划’”,“社会心态既指向未来发展的‘软实力’,也承载‘以人为本’的具体诉求”。

“把握和调适社会心态,理所应当地成为了一种执政挑战”。

“社会心态是社会现实的折射,是反映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关系的一扇窗口”。

十八大再次提出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社会心态。

可以说,社会心态是社会的“晴雨表”和“风向标”。

要构建和谐社会,没有和谐的社会心态是不可想象的。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社会心态中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需要我们高度关注并积极设法引导。

一、我国社会心态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分析的方便我们通常把社会心态分为社会认知、社会态度与价值观念、社会情绪和社会行为策略,但实际上这些内容时刻是融合在一起的。

笔者认为,目前社会主要存在以下一些社会心态困境。

(一)生活压力加大据2010年4月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在全国进行的调查显示,尽管城镇居民对物价上涨感受明显,但54.8%的居民表示对于当时的物价水平可以承受,30.5%的人表示“一般”,仅有14.2%的人表示难以承受。

2010年10月中旬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再次进行了类似调查,结果显示,在城市、小城镇和农村地区,分别有49.8%、40.5%和47.7%的受访者表示当前的生活压力比较大或压力很大。

压力主要来自物价上涨、就业难、房价高、看病难等方面。

在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背景下,生活压力加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而另一方面,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在恶性压力下公众如果得不到社会支持,个体会产生无助感、绝望感,产生心理问题或出现极端消极行为。

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

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

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培育新生代农民工良好社会心态,是当前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又是一个薄弱环节。

因此,客观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心态失衡的成因与社会影响,积极营造优化社会心态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标签:新生代农民工;良好社会心态;培育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1]社会心态,是指一定社会环境条件下,社会成员对社会生活现状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反应,具有较强的弥漫性、大众性,并影响着人们的社会行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全国人民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总体上形成了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社会心态。

同时也要看到,随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动,各种社会矛盾凸显,社会心态日益趋向分化和多元,一些方面已出现了失衡的倾向,尤其是农民工普遍感觉社会不公[2]。

其中占到80%以上的新生代农民工,由于缺乏合法性的身份认同,社会规范的不健全和某些歧视性政策的存在等多种原因,面临生存压力和观念冲突,极易产生心理问题和消极情绪,由此引发社会环境的不稳定和诸多社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一、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心态的描述和概括新生代农民工,通常是指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户口还在农村,又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相继来到城市打工的农民工。

由于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和实际存在的城市二元结构,使他们成为一个亦工亦农非工非农的特殊社会群体,其精神状况和行为模式呈现明显的双重特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1.价值层面。

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追求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

而人的价值不是由财富出身来决定的。

人的价值取决于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以及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

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

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辅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培育和引导社会心态。

“把培育社会心态写进五年规划,这还是首次。

这说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社会心态问题的高度重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复杂性的清醒认识。

”全国两会期间,民进小组讨论会场上,全国政协常委陈自力这样说。

直面社会心态现实社会心态,是指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

社会心态是否健康,直接影响社会关系是否和谐、社会局势是否稳定,进而影响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

社会心态是社会现实的折射,随着现代社会的演进,社会心态问题日渐凸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予以高度关注的问题。

在“社会心态”被历史性地写入“十二五”规划后,“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正迅速进入各级政府的任务列表。

“当前,社会心态的一些方面已出现了失衡的倾向。

在这种形势下,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武汉市政协原主席叶金生说。

目前,中国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是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凸显期。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杨玉芳介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表明,虽然社会心态的主流是健康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利益诉求渠道不畅易恶化社会心态。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建农表示,现在社会不同阶层之间沟通不够,经过心理的“哈哈镜”,造成误解和偏见,导致社会矛盾加剧,有时甚至引发恶性事件。

重视社会心态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社会心态的普遍状况在一些程度上反映出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社会心态的偏差也折射出发展理念上存在的误区,反映出社会公共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专家表示,“十二五”期间社会心态建设目标的确立,不仅为修正偏差找到了参照标准和方法手段,还意味着在利益分配、公共管理、司法行政等多个领域,作出更有利于保障社会公平的重大调整。

如何培育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

如何培育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

如何培育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社会心态,是指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

社会心态是否健康,直接影响社会关系是否和谐、社会局势是否稳定,进而影响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

”在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的新形势下,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种利益诉求和不断凸显的社会矛盾,如何培育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要任务。

社会心态反映着社会风气、人们的理想追求和精神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

积极健康、乐观豁达、奋斗进取的良好心态,能够为个人和社会进步提供坚实的心理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消极悲观、扭曲变态、颓废阴暗的不良心态,不仅影响个人生活和前途,也会影响社会健康发展。

从总体上说,当代中国人的社会心态已经趋于开放进取、理智成熟、多元包容。

但不可忽视的是,社会心态仍处于不断调整、适应、分化的动态过程之中。

由多种主客观因素引发、集聚、演化并逐渐累及下来的社会心态,不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不符合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幸福生活的需要。

其一,利益诉求渠道不畅易恶化社会心态。

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和任何时代,都会存在民众利益诉求问题。

心理疏导源自利益疏导,能否有效疏通民意诉求渠道,是安抚、改善、调整社会心态的必要手段。

当正当的利益疏导渠道被堵塞之后,公众的社会心态便会发生急剧变化,他们会产生失望、愤怒的感觉,随之,寻找其他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导致正常的利益期待演化成为恶化的社会心态。

其二,城镇化及大规模人群流动易造成冲突混乱心态。

社会学研究表明,人的迁徙、迁居会带来价值观念碰撞、文化冲突和生活方式不适等诸多变化。

当迁徙的人群适应了当地的新文化后,眼界会更加开阔。

反之,则难以接受和融入当地文化,便很可能产生强烈的不适感,严重的会导致心理疾患。

《半月谈》文章精选

《半月谈》文章精选

让批评政府成为一件自然的事情辛鸣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提出: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

话语谆谆,话语铮铮。

谆谆在于告诫我们的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员要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有清醒的自觉,铮铮在于服从人民权力、维护人民权利、捍卫人民尊严的态度旗帜鲜明。

在现代社会,出于完成公共建设和公共服务的需要,公民把自己的权力让渡出来成为一种公共权力赋予政府,以完成个体公民不可能完成的一些公共事务。

但公民让渡出了权力,却收回了权利。

因此,在政府是否体现了公民的意愿,政府是否保障了公民的权益,政府是否满足了公民的要求等方面,公民都有不可侵犯的去批评政府、监督政府的绝对权利。

我国宪法第四十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正是对这一政治事实与政治理念的法律回应。

人民也应该批评政府。

所谓人非贤圣,孰能无过。

政府和政府的工作人员不可能一点错误都不犯。

加之现代社会发展环境的复杂,发展任务的艰巨,发展要求的提升,政府的工作确实也很难做到尽善尽美。

比如,经济总量增加了,增长速度加快了,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好像并没有相应提升,而且环境还被严重破坏了,资源也被大量消耗了;又比如,财富的蛋糕确实做得比过去大多了,但在如何切蛋糕方面考虑得好像不周详,社会贫富差距的不正常拉大凸现出公平正义的缺位;还比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老百姓的生活虽然小康了但依然节俭,可是政府消费却老是“大手笔”,政府工作人员总是不差钱,巨大的反差怎么能让群众服气。

所有这些都强化了人民批评政府的必要性。

批评与自我批评,本是我们党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是我们党夺取各项胜利的制胜法宝,但在时下却成了一件极不自然甚至十分困难的事情。

温家宝总理这么一句尊重道理、遵循法律、顺应事实的平实话语,在社会上引发如此之大的关注、赢得如此之多的支持,就说明批评政府并没有成为一件自然的事情。

毋庸讳言,在现实社会中人民批评政府实在不易,甚至还有些危险。

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

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

民主法制研究[收稿日期]2011-08-07[作者简介]冯小六(1965~),男,河南洛阳市委党校管理教研部副教授。

2011年第4期No.42011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内容提要]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期,因此,我国社会存在着较为普遍的社会心态问题。

加强社会管理改革与创新,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

[关键词]培育社会心态社会管理[D O I 编码]doi:10.3969/j.issn.1674-6287.2011.04.24[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87(2011)04-0076-03社会心态是当前人们关注的热点,已被写入“十二五”规划纲要:“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

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先深入研究社会心态,把握社会主体的社会心态动向,探索社会心态的调适方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一、培育健康社会心态的必要性社会心态,是反映特定环境中人们的某种利益或要求并对社会生活有广泛影响的思想趋势或倾向,它揭示的是特定社会中人们的心理状态。

例如对一个时期的国际国内的政治动向、经济动向、某一重大事件等所表现出的社会心理状态,反映了人们某种非同寻常的情绪、态度和社会风气等。

通常社会舆论就是社会心态的重要表现形式。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期和矛盾多发期,从总体上说,当代中国人的社会心态已经趋于开放进取、理智成熟、多元包容。

但不可忽视的是,社会心态仍处于不断调整、适应、分化的动态过程之中。

随着社会阶层的分化,中国社会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利益协调危机。

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是我们所期待的,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困难群体社会资源匮乏,人微言轻,当自身利益被侵犯时往往束手无策。

长此以往,不良的社会心态如仇富、仇官、厌世、恨世等消极思想不断涌现,甚至可能会采取极端手段来寻求利益表达。

科学认识和积极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

科学认识和积极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

科学认识和积极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2011年下半年形势与政策论文社会心态,是指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

社会心态是否健康,直接影响社会关系是否和谐、社会局势是否稳定,进而影响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

社会心态是社会成员对社会生活现状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反应,是社会现实的折射,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晴雨表”。

随着现代社会的演进,社会心态问题日渐凸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予以高度关注的问题,在“社会心态”被历史性地写入“十二五”规划后,“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正迅速进入各级政府的任务列表。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既是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一个矛盾凸显期。

在这种形势下,积极培育健康社会心态显得尤为重要。

一、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社会心态的总体状况我们党十分重视培育健康社会心态。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党十分重视培育健康社会心态,并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丰富其内涵。

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深刻分析人们的思想意识、精神状态所发生的深刻变化,作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强调要树立与改革、开放相适应的新观念;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紧密联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作出《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要着力消除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对人们精神生活的消极影响;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根据经济社会的新发展新变化,作出《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等等。

这些重要文件,为我们科学认识和积极培育健康社会心态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当前我国社会心态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极大增强,人民生活大幅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与此相适应,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挥,社会心态发生重大变化,人们的开放意识、进取意识、包容意识、理性意识更加强烈。

没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就难有健康的社会心态

没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就难有健康的社会心态

没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就难有健康的社会心态
《半月谈》第7期刊登辛鸣的文章说,社会心态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不良社会心态折射出的,是我们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消除不健康社会心态滋长的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才是培育健康社会心态的根本环境。

我们要为奋发进取心态营造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

公平正义不能仅仅是理论准则,更要成为活生生的社会现实,成为真真切切的实践。

付出就有回报,让奋斗者有收获,消极者受鞭策,让强者有得,弱者亦有获。

在这样的社会中,奋发进取自然会成为社会心态的主旋律。

我们要为理性平和心态营造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

通过发展民主、建设法治,使得社会公众能有序参与政治发展,社会公众的权利能得到有效保障;社会诉求与愿望能在民主的制度下得以实现,社会矛盾与利益纠纷能在法治的框架下公正解决;违法必须受到惩处,不存在“法外施恩”,不能搞“下不为例”。

让“潜规则”不再管用,让“小圈子”不再嚣张,让“我爸是李刚”不再出现。

在这样的环境中,社会才能理性平和。

我们要为开放包容心态营造一个“和而不同”的社会环境。

现代社会阶层群体多元化是事实,是趋势,但是某一个群体的发展不能以影响其他群体的生存为代价,所有社会群体都要在同一个社会中生存与发展。

你可以走你的阳光道,但你至少必须给我留下我可以走的独木桥。

我们以住房问题为例。

在房地产发展中,如果不能满足老百姓居住的底线要求,又如何让老百姓包容那些逐利的过分欲望?当指责老百姓存在“仇富”心态的时候,也许更应该深究,一部分人的一些暴富行为是不是已经影响了老百姓的基本生存?。

2011半月谈时事小测试1-15

2011半月谈时事小测试1-15

2011半月谈时事小测试1-151.民族自治中国情,牢记聚居才会行,自治特区本不同,关键是看性质红2.信与不信全由你,四点方式要牢记;信这信那你做主,前后不一都靠谱;还有一点要得懂,同一宗教派不同.3.和谐世界亚非会,主席首次提得对,总理报告也没换,理念标致新阶段4.节约体系要建立,科技创新很有力,改革体制和体系,监督管理要配齐,法制建设不能少,尤其节约法规好。

5.03主席发展科学化,科学发展入章十七大,第一还是说发展,核心以人为本管,基本要求可持续,方法统筹兼顾去。

6.战略就是可持续,转向集约就要去,市场基础效率高,科技进步素质靠,法制建设是手段,人口生态环保善。

7.教育纲要今出炉,科教人强不回头,优先质量不放松,目标公平体质终,主题素质人核心,重点实践实在亲。

8.新兴产业是战略,技术需要基础确,市场作用不忽视,整体重点不对峙。

提升经济竞争力,还有当前发展提。

9.文化建设十七六,改革体制两手凑。

公益经营一起抓,文化强国顶呱呱10.实际出发城镇化,合理布局有规划,东西地区各不同,前者内涵后者荣,西部城镇化路长,政户耕行要改样工亡职工供养亲属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

A.4 B.5 C.62.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国家从2011年开始在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和____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自治区)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A.陕西B.贵州 C.云南3.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分别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____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

A.师昌绪B.谷超豪C.孙家栋本期小测验答案:1、A 2、C 3、A第3期小测验1.1月29日,新世纪以来中央指导“三农”工作的第8个中央一号文件由新华社受权发布。

这个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____改革发展的决定》的文件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定位,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含金量高的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新政策、新举措。

培养良好的社会心态

培养良好的社会心态

培养良好的社会心态---------------------------------------论培养良好的社会心态陈自力说:“一个国家光有GDP不行,一个有希望的国家的公民要有激情,有理性,互相包容。

”——题记当今社会,物质横流。

人民都议论着要如何培养良好的社会心态。

但是大家连什么是社会心态都还没有弄清楚,怎么谈培养呢?我们必须先从社会心态的定义出发,只有先对什么是社会心态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才能更好地解决如何培养健康的社会心态这个问题。

社会心态,是指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

谈培养良好的社会心态的重要性吧!社会心态是联系社会大众的,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社会局势的稳定,民生的和谐,甚至对整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国际地位、综合国力等都有重大影响。

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社会心态的重视,尤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养健康的社会心态更是迫在眉睫。

健康的社会心态,不仅是良好社会的需要,也是个人良好社会交际关系和良好心态对待事物的重要条件。

社会有个好心态才能正确地看待事情,才能使人们从社会中汲取积极正确的生活态度。

个人有个好心态,看待社会才会有好的方面,才会阳光,才会积极,才会永保活力。

在我看来,正是由于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使得广大人民群众对于这一变化明显感到不适应,人们往日的社会观价值观遭到现实的分解,而在此社会转型期还未形成新的稳定的社会价值观,使得人们缺乏归属感安全感,在社会生活的变化之中感到空虚、迷茫、浮躁不安、甚至绝望。

社会的转型又带来一些不公平现象,更使得人们的浮躁不满升温,又缺乏合理的泄愤、疏导机制以引导社会心态,所以致使我国是会出现浮躁、喧嚣、忽悠、炒作、炫富、装穷、暴戾、冷漠等不良社会心态。

我们来分析一下一上的不良社会心态吧。

浮躁,人们不愿意深入思考到底为什么发笑,值不值的发笑。

放弃了思考本身甚至放弃了基本的感情,这种发笑到底有多少价值颇值得怀疑。

浅议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

浅议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

浅议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
蒋冰海
【期刊名称】《领导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2011(000)003
【摘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

”这是首次把“社会心态”写入五年规划,说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社会心态问题的重视。

【总页数】2页(P46-47)
【作者】蒋冰海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637.12
【相关文献】
1.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以新生代农民工为视角 [J], 郑君瑜
2.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与积极社会心态培育途径探析 [J], 张鸿雁
3.大学生良好社会心态培育与社会思潮关联分析 [J], 蔡志军;陶朝英
4.新时代大学生良好社会心态的培育: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 [J], 陈方芳;杨瑾雯
5.“四个自信”引领下大学生良好社会心态培育路径研究——基于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调查分析 [J], 韦柳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注社会心态

关注社会心态

关注社会心态①心态培育”,执政者的一道考题2011年04月21日0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手机看新闻社会心态是社会现实的折射。

以管理思维要求老百姓用“理性思维”代替“情绪表达”,以“淡定心理”驱除“焦灼疑虑”,显然难以达到。

对执政者而言,既需倡导公民树立良好精神风貌,重视“无形”的心理疏导,更应积极解决那些“有形”的问题,让公平正义的社会现实,提供实实在在的“心灵鸡汤”。

在“社会心态”被历史性地写入“十二五”规划后,“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正迅速进入各级政府的任务列表。

良好的社会心态在任何时候对一个国家民族都很重要。

之所以在今天备受重视,盖因中国发展已站在一个关键时期: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国际排位,让拥有一个怎样的“大国心态”引人瞩目;小康社会的目标内容,令提升大众“幸福基因”分量加重。

就此而言,社会心态既指向未来发展的“软实力”,也承载“以人为本”的具体诉求。

焦躁疑惧、迷茫失落、愤青思维、拜金主义……在急剧转型中社会心态的失衡之势,是我们正在面对的挑战。

这些大众情绪虽未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但正对社会发展与改革进程产生抵触消解。

把握和调适社会心态,理所应当地成为了一种执政挑战。

然而,扫描各地“培育健康社会心态”的塑造路径,发现一些值得关注的现象:有的地方有“提法”没“想法”,仅停留在口号与姿态上;有的地方把心态问题经济化,以为“多发点钱就能让老百姓心态变好”;有的地方则认为“培育”的关键在百姓的自我修复,一味把心态问题归咎为百姓“不理性”、“不淡定”、“不宽容”。

其实,社会心态是社会现实的折射,是反映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关系的一扇窗口。

以普遍存在的“焦躁不安”为例,城镇化及大规模人群流动,“漂族”、“蜗居”、“蚁族”人群大量出现,不安全感容易加重;房难买、学难上、病难看的现实矛盾,让人的不确定感增强;而少数干部的贪污腐败、一些地方的暗箱操作,使干群关系变得紧X 而不信任。

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

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

民主法制研究[收稿日期]2011-08-07[作者简介]冯小六(1965~),男,河南洛阳市委党校管理教研部副教授。

2011年第4期No.42011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Journal of YiLi Prefecture Communist Party Institute 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冯小六(中共洛阳市委党校河南洛阳471000)[内容提要]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期,因此,我国社会存在着较为普遍的社会心态问题。

加强社会管理改革与创新,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

[关键词]培育社会心态社会管理[D O I 编码]doi:10.3969/j.issn.1674-6287.2011.04.24[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87(2011)04-0076-03社会心态是当前人们关注的热点,已被写入“十二五”规划纲要:“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

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先深入研究社会心态,把握社会主体的社会心态动向,探索社会心态的调适方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一、培育健康社会心态的必要性社会心态,是反映特定环境中人们的某种利益或要求并对社会生活有广泛影响的思想趋势或倾向,它揭示的是特定社会中人们的心理状态。

例如对一个时期的国际国内的政治动向、经济动向、某一重大事件等所表现出的社会心理状态,反映了人们某种非同寻常的情绪、态度和社会风气等。

通常社会舆论就是社会心态的重要表现形式。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期和矛盾多发期,从总体上说,当代中国人的社会心态已经趋于开放进取、理智成熟、多元包容。

但不可忽视的是,社会心态仍处于不断调整、适应、分化的动态过程之中。

随着社会阶层的分化,中国社会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利益协调危机。

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是我们所期待的,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困难群体社会资源匮乏,人微言轻,当自身利益被侵犯时往往束手无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努力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半月谈》2011007期
辛鸣
随着现代社会的演进,社会心态问题日渐凸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予以高度关注的问题。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

确实,我国社会这些年来的发展实践表明,健康的社会心态能有效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良的社会心态则会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困扰,甚至拖后腿。

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

应该说,目前的一些社会心态状况并不能令人乐观。

因为经济多年持续快速发展而不思进取的心态有之,因为看不到成功与进步的可能而放弃进取的心态亦有之;一些富起来的群体、一些有权有势的群体骄横狂妄、肆无忌惮的心态有之,一些弱势群体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铤而走险的心态亦有之。

至于说日本发生的核泄漏事件,竟然让偌大的中国一度出现盐“慌”,非理性抢购行为反映的,正是背后浮躁、焦虑、不淡定的虚弱心态。

我们固然可以恨铁不成铜,去指责、去痛惜国民的这种心态,但一定要认识到,社会心态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不良社会心态折射出的,是我们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这些年来,社会阶层有固化的倾向,赢者通吃、弱者无助的现象时有发生,社会阶层与群体间也存在一些疏离隔阂,这是一个很值得警惕的现象。

一个社会中不同阶层的存在是客观事实,但不同阶层相互流动则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一个有变化、能流动的社会才是有希望、有活力的社会。

这些年来农民家庭的孩子上大学的成本越来越高,可是上大学的“收益”却越来越渺茫,以至于有人提议农民的孩子既然改变不了命运就别再上大学了。

这样的提议固然荒谬,也让社会舆论不能接受,但这个提议中难道就没有值得我们警醒的地方吗?再看我们的一些发展行为。

GDP的增速举世皆惊,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可是民众生活的改善并没有像经济增长那样快、那样好,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不仅不同步,甚至还呈现负相关态势。

一些政府官员津津乐道的是漂亮的数据、看得见的高楼大厦,老百姓牵挂的却是孩子幼儿园的赞助费又涨了,老人在医院的住院费该交了。

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的国民会有什么样的心态?又该如何培育健康的心态?
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我们深知,社会心态不是凭空产生的,健康的社会心态不可能仅仅在期望中生长,在口号中形成。

消除不健康社会心态滋长的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才是培育健康社会心态的根本大道。

我们要为奋发进取心态营造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

现在大家常说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那就要让公平正义的光辉普照社会的每一个地方。

公平正义不能仅仅是理论准则,更要成为活生生的社会现实,成为真真切切的实践。

公平正义的社会可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付出就有回报,让奋斗者有收获,消极者受鞭策;让强者有得,弱者亦有获。

在这样的社会中,奋发进取自然会成为社会心态的主旋律。

我们要为理性平和心态营造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

通过发展民主、建设法治.使得社会公众能有序参与政治发展,社会公众的权利能得到有效保障:社会诉求与愿望能在民主的制度下得以实现,社会矛盾与利益纠纷能在法治的框架下公正解决:违法必须受到惩处,不存在“法外施恩”,不能搞“下不为例”。

让“潜规则”不再管用,让“小圈子”不再嚣张,让“我爸是李刚”不再出现。

在这样的环境中,社会才能理性平和。

我们要为开放包容心态营造一个“和而不同”的社会环境。

现代社会阶层群体多元化是事实,是趋势,但是某一个群体的发展不能以影响其他群体的生存为代价,所有社会群体都要在同一个社会中生存与发展。

你可以走你的阳光道,但你至少必须给我留下我可以走的独木桥。

我们以住房问题为例。

在房地产发展中,如果不能满足老百姓居住的底线要求,又如何让老百姓包容那些逐利的过分欲望?当指责老百姓存在“仇富”心态的时候,也许更应该深究,一部分人的一些暴富行为是不是已经影响了老百姓的基本生存?
最后需要说的是,社会心态的培育亟待高度重视,但也不能急于求成。

紧要的是,我们把社会环境营造好,并附之以科学的导引,使健康的社会心态在我们的社会中生长并形成气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