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军事,用,其他论文文档]清朝军事用乐考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朝军事用乐考论

清朝军事用乐考论

清朝军事用乐考论

:小学音乐论文:音乐课堂教学过程我国民族音乐的形成与特点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清朝军事用乐考论

精品源自英

关于清代军事实践用乐,既有研究多集中于晚清的新军乐。而新军乐仅是清代军乐发展到最后阶段借鉴西方新军制而产生的新式军事实践用乐形态。那么,作为清代主要军事力量的旗绿两营,其军事实践中用乐的形式如何?清代旗绿两营军事实践用乐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清代中期的军事实践用乐与前期相比有无变化?中期的军事实践用乐具体形态有无变化?这些问题尚无人关注。清代的军事实践用乐与清代的军事训练、战阵有着密切的关系,清代军中训练和战争实践中,皆有用乐现象。清初的旗军军事实践用乐主要依据入关前的相关制度,绿营则主要沿袭明朝的用乐制度。雍正朝时,开始了对军事训练制度的规范,军营用乐自然随之得以规范。乾隆中期开始的对军乐的改制,影响了有清一代主要的军事实践用乐形式。清末随新军兵制出现的新军乐,仅用于少数几个省的新军,而驻守全国的旗绿两营,皆沿用乾隆定制的军乐形式。八旗和绿营兵为有清一代之经制兵,下对其军事实践中所用之乐分而析之。

一、八旗军事实践用乐

清初顺治朝穷于应付统一战事,无暇顾及各地旗营军事训练的内容和方法。康熙时期,内臣之争、平三番、收台湾、中俄之战,亲征噶尔丹、多伦会盟、西藏问题等一系列事件,使得康熙没有时间考虑军事训练的规范性问题。因此清代初期,旗兵主要因循的是入关前的军事训练方法和内容,全国的军营练兵和军事实战尚没有得到规范和统一,各地均依据自己的传统和统兵官的认识,来实施营堂和各汛地的军事训练。①

雍正时,朝廷开始对清代各地军营训练逐步进行规范,为保证训练效果,雍正五年还专门建立了军事检阅制度。朝廷对军事训练的重视,使得清代前中期的军事训练逐步走向规范和稳定。这种规范和稳定,为军中训练用乐的规范提供了制度保障,各地驻防营汛的练兵实用之乐也渐趋稳定。

清代八旗战阵和训练用乐主要体现在作为军中信号功用之军乐器,如海螺、鼓类、金类乐器。清入关前,行兵出征皆以吹螺作为号令。《满洲实录》②卷四载,明万历四十三年(161 5)十一月,努尔哈赤遣兵二千征窝集部东额赫库伦城,“至固纳喀库伦,招之不服。遂吹螺

布兵,拆其栅,越三层壕,攻取其城”。海螺的功用在于其实用性,这里有行兵列阵之信号作用。

同书卷五载,天命四年(1619)三月,明兵“自呼兰处回兵时,有我哨兵二十人见之,乃立于山上吹螺,作后有大兵状,将帽系弓梢,挥之喊噪而入,杀兵四十,获马五十匹,于是明兵大溃,

夺路而走,自相蹂踏,死者约千余”。

清兵仅有哨兵二十人,吹海螺以惊吓明兵,使之大败,看来明兵是深知前清海螺的信号功用的。《满洲实录》卷一载有清太祖努尔哈赤大战玛尔墩之插图:图右下吹螺士兵二人。可知,海螺为清入关前的主要军中信号乐器,在战阵中它的主要功能在于布兵列阵,多为战前

之发兵信号。

入关后,八旗战守之法基本沿袭入关之前,其军中用信号乐器也相同。康熙在谈及与厄鲁特的战争时言“,厄鲁特败,旋奔高山顶,遁于险恶处。因我兵排列太密,敌人乱放鸟枪,故有

被伤者。且进退之际,海螺未鸣。

此皆未熟于战阵耳”。③足见入关后八旗兵进退战守仍以海螺为重要信号军乐器。海螺的主要功能在于排营布阵、聚散兵丁。《驻粤八旗志》卷四“满洲汉军八旗合操阵式图说”载:“照部颁合操阵式,满洲、汉军八旗兵丁齐赴校场。……候将台初次鸣海螺,各旗齐入。二次鸣海螺,各纛下归站。三次鸣海螺,马步兵撒队。撒队毕,居中放信炮三,出将台两边,

海螺撒至门纛下排列齐鸣,则队内海螺接鸣,将台海螺即止。”④日常驻守时其功能则在于晨昏聚操散营。《清朝通典》载:“凡给发军器。

金鼓以示进退之节,海螺以定朝昏之聚散。”⑤作为军中常器,朝廷对海螺的操演有明确的规定。《钦定中枢政考》卷二十九《八旗?训练》“演吹海螺”条载“:八旗海螺由兵部行文,春季于二月十五日演吹起,三月初一日止;秋季于七月十五日演吹起,八月初一日止,兵

部派员稽察。”⑥《广州驻防事宜》也记载了操演海螺之兵部定期,并记载了广州八旗驻

防兵的演吹地点“,分设三门演吹。镶黄、正白、镶白三旗在东门城楼,正黄、正红、镶红三旗在西门城楼,三堂大人海螺并正蓝、镶蓝二旗,在归德门城楼演吹”。⑦

一般每日演吹三次,《驻粤八旗志》记载了协领达绷阿,“恪守旗制,勿许忘本,每岁仲春仲秋,应令满汉兵登东、西、归德三处城楼,吹演海螺,每日三次,所以警兵众,豫备开操也。”

⑧海螺作为清代军中主要信号乐器,无论旗绿,均有使用记载。惟八旗更为重视。《清朝通典》载,康熙三十年:“定护军营八旗每旗各设海螺三十六,前锋营左右翼各设海螺八,火器营八旗每旗各设随炮海螺五,八旗鸟枪护军、鸟枪骁骑每旗各设海螺十四,骁骑营每佐领下各设海螺一,每参领下各设海螺二;汉军鸟枪营每旗设鼓一,金五;炮营每旗设鼓一、金五;

藤牌营每旗设海螺五,……直省标营,金鼓、海螺、鹿角、藤牌、挑刀等项,视营之大小,兵之多寡酌设。”⑨军中海螺一般皆有各旗统领以下官员自备。《广州驻防事宜》卷上“器械”条言:“将军、副都统、满汉八旗协领、佐领……自协领以下各官每员自备盔甲一幅,

弓两张,腰刀一口,撒袋一幅,海螺一个”,“铁铃铛四百零二个……海螺八十个(系各官自备)”。⑩

《钦定军器则例》所载八旗用海螺也皆为官兵自备。《钦定中枢政考》也有八旗汉军骁骑营各佐领自备海螺之记载,鸟枪营号令鼓、号锣、海螺也由各佐领自备。除海螺外,八旗兵在战阵和训练中还使用两种信号性乐器:金类和鼓类。《荆州驻防志》卷八《武备志?军器》条记载了荆州驻防的八旗官兵军器的数量,其中涉及军乐器的有:将台鼓一面、锣二面,军鼓、锣各八面,金鼓纛二面,红旗二杆,战鼓一面,大纛一百十二面,海螺一百十二个,京锣一百八十面,铃铛一千四十八个。

此处,将台鼓、军鼓、战鼓皆属鼓类信号乐器,将台锣、军锣和京锣皆属金类信号乐器。金类和鼓类乐器,依据其名称和使用的场所和功能的不同,其形制也应该有所不同,惜无文献

见载。

《驻粤八旗志》卷4,《满洲、汉军八旗合操阵式图说》载曰:照部颁合操阵式,满洲汉军八旗兵丁齐赴校场。……队内鸣金,枪炮即止.队内又鸣金二声,档木撤去,枪炮进至第十一进阶……出演汉军八旗步兵阵式,先于大队内分为四队。每队纛一杆,每纛下箭手驱旅一杆,

牌手驱旅二杆。候红旗一展,信炮一声,起鼓,吹海螺即由大队内冲出,前进至疆界处。鸣锣一声,箭手驱旅抢出,纛前站立。

箭手兵分队,听施鼓,由纛后冲出,呐喊摆列一字长蛇阵。牌手兵进至纛下分立。鸣锣一声,箭手兵侧身转脸。敲鼓、边各一声,各兵举弓。擂鼓,各兵呐喊齐射。鸣锣一声,箭手兵攒

队站立。擂鼓、吹海螺,牌手兵呐喊冲出,摆列八义梅花阵。

这里海螺、金与鼓类乐器均有不同的功用。《驻粤八旗志》还载有八旗练兵诸多阵图,图

中多见金鼓类信号性乐器。

下为《步营演阵图》,图中战鼓和锣,是作为信号功用来使用的军中乐器,指挥军卒进退攻伐。雍正元年,皇帝谕曰:“自古用兵之道首以申明号令为务……凡战阵之际,听掌号击鼓

鸣金为进止。闻鼓不进,闻金不止者斩;遇敌进战,有回顾畏缩、交头接额、私语者斩。专

司掌号击鼓鸣金之人,闻令即掌号击鼓鸣金,令止即止。违者八旗兵鞭责四十,绿旗兵棍责

三十,临阵违令者斩”。

相同的记录还载于雍正九年(1731)颁布的《军令》中:“专司掌号击鼓鸣金之人,闻掌号击鼓鸣金之令即便掌号击鼓鸣金,停止之令即便停止。违令者,满洲、蒙古兵丁鞭四十,绿旗

兵丁捆责三十棍。如遇打仗之时,违令者,斩。”又“,战阵之际,原凭譬号,击鼓鸣金以为

进止。若有官兵违令,闻声不边、闻声不止者,俱斩。”总而言之,八旗训练和战阵用乐主

要在于信号的传递,主要的信号性乐器为海螺以及金类和鼓类乐器,和入关前相一致,并没

有多少新的变化。八旗的这种军事实践用乐形式一直沿用至清朝结束。

二、绿营军事实践用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