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说课稿 高二政治 田德鹏

合集下载

高二上《文化生活》第一课第一节:体味文化

高二上《文化生活》第一课第一节:体味文化
①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②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注意:文化的转化性
和两重性
可转化为物质力量
具有推动和阻碍作用 (注意区分不同性质的文化)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普遍性) 文化“万花筒” 2、文化生活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特殊性和差异性) 1、内涵: 动及其产品
文化是指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服饰文化
宋官服颜色与官位:
紫——三品以上 朱——五品以上 绿——七品以上 青——九品以上
校园文化
民俗文化
体育文化
美术文化
斗牛文化
武术文化
动漫文化
建 筑 文 化
宗教文化
好莱坞文化
思考
你能从刚才介绍的和谈到的感 受到文化现象有什么特点呢?
归纳1、文化现象丰富多样,多姿多彩
归纳2、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2008年6月,国内唯一专题性收藏、研究、展 示蒙古族历史与文化的博物馆向观众开放,为 蒙古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提 供了重要基地。这表明 ( )
A、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B、文化离不开政治和经济 C、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D、文化是纯粹“自然”的东西
阅读教材P7插图,思考:
注:文化的形成: 归纳4、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 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 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C
2、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B、人类社会产生前,文化就存在于自然界中 C、文化是人天生就具有的 D、文化可以脱离人类社会而独立存在
A
文化作为人的一种精神活动和产品,是不 是一种”纯”精神活动和“纯”精神产 品?为什么?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案范文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案范文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文化的内涵、特点和作用。

2.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1.文化的内涵、特点和作用。

2.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2.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图片,如故宫、长城、书法、绘画等,引导学生感受文化的魅力。

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文化有什么理解?文化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二、课堂讲解1.讲解文化的内涵(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2)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3)文化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讲解文化的特点(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2)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3)文化具有多样性。

3.讲解文化的作用(1)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2)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3)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4.讲解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1)传承: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2)创新:在传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使文化更具活力。

三、案例分析1.分析案例:故宫的修缮与保护提问:故宫的修缮与保护体现了哪些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理念?2.分析案例: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问:书法艺术在现代社会如何传承与发展?四、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如何在学校生活中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五、课后作业1.结合本节课所学,写一篇关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短文。

2.收集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2.学生对文化的理解是否深入?3.学生能否在现实生活中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本节课通过讲解文化的内涵、特点、作用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使学生对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高二第1讲第1课 文化与生活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高二第1讲第1课 文化与生活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2.文化是什么
(1)文化的含义 即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 分,也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 部分。 怎样理解? ①不同于经济现象与政治现象。 ②不同于广义与狭义上的“文化“概念
③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辩别下列内容,哪些是本书所讲的”文化“? 自然风光 秦始皇兵马俑 都江堰灌区 长城故 宫 郑和下西洋 西湖雷峰塔 四大发明 表“的思想 ”三个代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1)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 (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变成为物质力量,对 个人和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文化的影响的表现在: 对个人成长的影响(问:说出曾经对自己有影响的电 影、歌曲、文学作品。 对社会的影响(不读是积极影响) 先进、健康的:促进
落后、腐朽的:阻碍
课堂训练
1.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广东人民 创作了《赛龙舟》、《旱天雷》、《步步 高》、《雨打芭蕉》等一批富有岭南特色的 经典音乐,享誉中外。这说明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③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 ④人民群众需要健康有益的文化 A.① ② ③ B. ② ③ ④ C. ① ② ④ D. ① ③ ④
楚汉之争 《道德经》 研究生学历 风俗习惯 越剧 音乐欣赏 世界杯赛 体育活动
(2)文化的特点
①人类社会特有 ②是一种素养,通过后天培养
材料:”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易经》)
③离不开物质载体 ④是一种精神力量
3.文化的力量 名言: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战胜(海明威)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一讲 体味文化

高二思想政治《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体味文化教学课件(共36张PPT)

高二思想政治《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体味文化教学课件(共36张PPT)

二、文化是什么
1、内涵: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 其产品。
2、特征: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2)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来源于社会实践, 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 (3) 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精神现象。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 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下列现象中属于文化的是
—— 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 钱钟书
二、文化是什么
1、内涵: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 其产品。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 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 识形态的部分。
意识形态:指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从而也反映一定
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观念体系,在阶级社会中 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如:世界观。
活动 D.文化离不开政治和经济
5、市民素质是城市文明的基础。市
A 民素质的形成( )
A、离不开社会实践 B、只能在学校教育中形成 C、也可以是天生的 D、家庭教育最 重要
(1)小王到市场上买了二斤猪肉和一把芹菜。 (2)李教授发现了淡化海水新技术 (3)张家界、九寨沟的自然风光非常优美,令人流连忘返 (4)黄果树瀑布景色十分壮观 (5)老王经营着一个杂货店 (6)黄山风景区有棵千年古松 (7)9月4日周五晚,全国快乐女声总冠军产生,江映蓉以绝 对优势当选。 (8)9月6日晚中央电视台《娱乐风景线》在新校举行大型文 艺演出,著名歌星费翔、董文华、杨臣刚等都登台献艺。 (9)刘主任将作为县人大代表出席了县人代会 。
思考:两幅图中谁更有文化?
这里的“文化”是作为人的“文化素养”,也可 以说是从人的文明程度来理解的。有的人知识文 化水平很高,但是缺乏人文素养的积淀,因而尽 管有很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却同样缺乏文化修养。 因此,我们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要加强 对自己人文知识的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学设计范例分析_3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学设计范例分析_3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学设计范例分析邯郸市教科所范凤菊教学设计就是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做出战略性规划。

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设计, 就是以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界定的基本理念为指导, 规划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 我们基本上要回答这样三个问题, 首先就是明确教学目标, 这个目标包括三维目标, 即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第二就是具体方法和途径;第三就是结果和目标达成。

以邯郸外国语学校李艳的《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教学设计为范本进行具体分析说明, 供大家进行学习交流和研讨。

首先, 以单元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 这样可以高屋建瓴地来把握教材, 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 灵活地分配教学时间。

(展示李老师的教学设计)李老师在单元设计中分析了本单元的地位:处于起点的地位, 所要解决的是“文化是什么”的问题。

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去观察、发现文化现象, 感受文化生活, 理解文化的内涵和作用, 目的是使学生对“文化”有一个整体的理解, 是整个教材展开论述的前提。

这样安排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逻辑结构和内容结构:本单元的逻辑线索:文化现象----(引出)-----文化内涵----(感受)----文化力量, 这样整理出来逻辑结构对教学内容就有了很好的理解。

以第二课第二框《文化塑造人生》为例, 围绕新课标要求, (第一步)情景导入:典型案例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二步方式方法)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学过的诗歌, 能够体会到作者的品质和心境;(第三步探究活动)提出所要探究的问题。

【探究】1.文化对塑造人生起什么作用?2.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是什么?3.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是什么?4.怎样理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统一的?5.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哪里?学生看书, 小组讨论, 展示成果。

教师点评补充完成探究。

(第四步形成理念)形成基本的文化生活观点: 这一课理论知识其实只有三句话-----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集体教案1第一课文化与社会.doc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集体教案1第一课文化与社会.doc
(1)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2)经济和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一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3)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化是生产力
(4)文化对政治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及对公民政治素质和权利意识的作用
(5)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能力目标
(1)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培养辩证分析能力
◇探究提示: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
(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课堂探究: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以感受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
(1)你能对上述活动按经济、政治、文化分类吗?
(2)也许有些内容难以归类.你的理由是什么?
(3)你和你的家人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能够从中感受到文化的作用吗?
◇探究提示:
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1)增强培养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
(2)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学习将来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
重点
文化概念的理解
难点
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
课程标准
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2)有人说,芯片的发明不仅为社会带来了技术进步,而且为我们这个时代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景观。你赞同这个看法吗?
◇探究提示:
3.文化现象丰富多彩
(二)、文化是什么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课堂探究:(教材插图略)你能否用这个图示,描述人类文化创造和演进的历程?

高二文化生活教案

高二文化生活教案

高二文化生活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文化的概念、特点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2.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尊重和传承。

3.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激发学生对文化创新的兴趣。

【教学重点】1.文化的概念、特点及其作用。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传承。

3.文化创新的途径与方法。

【教学难点】1.文化的内涵与外延的把握。

2.文化创新的方法与途径。

【教学准备】1.教材《文化生活》相关内容。

2.网络资源、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如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引导学生思考文化的概念。

2.学生分享自己对文化的理解。

二、文化概述1.教师讲解文化的概念、特点及其作用。

2.学生举例说明文化在生活中的体现。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教师简要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2.学生分组讨论,列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如诗词、书画、戏曲等。

四、文化传承与创新1.教师讲解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传承优秀文化的责任。

2.学生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承文化,如参加传统节日活动、学习民间艺术等。

3.教师介绍文化创新的途径与方法,如借鉴外来文化、融入现代科技等。

4.学生举例说明文化创新的具体实践,如新编戏曲、现代艺术作品等。

五、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一些文化案例,如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小镇等。

2.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讨论其成功之处。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如何在生活中更好地传承与创新文化。

七、作业2.收集并整理一些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料,如诗词、书画、戏曲等。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实际表现,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重难点补充:一、文化概述【重点】文化特点的理解教师:同学们,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都是文化,那你们知道文化有哪些特点吗?学生甲:老师,我觉得文化是多样的。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教学设计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教学设计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culture and life in unit 1 of cultural life《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政治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形成人们一定的政治观点、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

其性质由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受教育方针、目的制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方向性。

本教案根据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一、文化的含义、内容、特点、形式和社会作用1、文化的含义及内容: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它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意识形态文化往往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而非意识形态的文化一般没有阶级性,但有民族性和和区域性)理解文化这一概念应注意三点:(1)我们所讲的“文化”,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它不同于那种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那种狭义的“文化”。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与“文明”概念相近,如考古学中所讲的“文化”;狭义的“文化”是指即专指语言、文学、艺术、科学知识和意识形态等精神性的东西,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2)“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它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单纯的经济现象和政治现象不属于文化。

(3)“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由人所创造,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2、文化的特点(1)“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由人所创造,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人教版高二文化生活体味文化说课稿

人教版高二文化生活体味文化说课稿

《体味文化》说课稿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体味文化》,选自《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

我将从教材地位、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几方面谈谈对本课的教学构思,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1.本框地位与作用《体味文化》是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题,是学“文化”的入门课,相关的文化理论,尤其是文化的内涵和作用是《文化生活》重要的基础理论问题,因此,本框题在《文化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掌握好本框题的内容将为学好《文化生活》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教材内容本框题包括“文化万花筒”、“文化是什么”、“文化的力量”三个部分的内容,在结构上线条清晰,逻辑关系逐层推进,而且教材资源丰富。

3.教材处理紧扣主干知识,充分利用教材经典资源,适当调整补充了一些从时间感和生活感上都更接近学生生活与社会实际的鲜活素材;将教材内容稍作调整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说文化”、“品文化”、“析文化”。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内容,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了解文化的形式,分析理解文化的力量;(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文化现象,理解文化的含义和特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观察多样性的文化现象,让学生感受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文化的特点、文化的形式、文化的力量;(2)教学难点:文化的内涵四、教法学法《体味文化》可呈现的文化内容丰富多彩,课堂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服务于教法学法,利用多媒体的图文、音像呈现文化的多样性,融入时代精神、开阔学生视野,使课堂活动有“声”有“色”!(1)教法:情景教学法。

高二文化生活第1课时体味文化

高二文化生活第1课时体味文化

(5)老王经营着一个杂货店
(6)黄山风景区有棵千年古松 (7)9月4日周五晚,全国快乐女声总冠军产生,江映蓉以绝 对优势当选。 (8)9月6日晚中央电视台《娱乐风景线》在新校举行大型文 艺演出,著名歌星费翔、杨臣刚等都登台献艺。 (9)刘主任将作为县人大代表出席了县人代会 。
二、文化是什么
2.文化的特点
二、文化是什么
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 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 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 道文化是什么了。
——
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
钱钟书
二、文化是什么
1、含义: 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 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内容 包括 (1)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 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2)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 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指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从而也反映
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观念体系,在 阶级社会中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如:世界观。
非意识形态:指不反映一定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
的意识形式,不具有阶级性。如:语言学、科学技 术。
下列现象中属于文化的是
(1)小王到市场上买了二斤猪肉和一把芹菜。 (2)李教授发现了淡化海水新技术 (3)张家界、九寨沟的自然风光非常优美,令人流连忘返 (4)黄果树瀑布景色十分壮观
三、文化的力量
1、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 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 2、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 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我 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 革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 的变化,直至引导中国人民 建立了新中国。
启蒙运动是一场弘扬理性,把人们的思想 从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禁锢中解放出来 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发展了人文主义,主 张人权自由,反对教权,反对专制。它不 仅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提供了锐 利的思想武器,而且对亚洲的影响也很大, 推动了中国的戊戌变法和日本的维新变法。

《文化生活》全册教案、学案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文化生活》全册教案、学案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文化生活》全册教案、学案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主题探究走近文化产业关注文化消费——“本地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状况调查”活动活动背景背景一:丰富健康的文化生活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

这不仅给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使得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文化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着眼于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又要着眼于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和人的素质的提高,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背景二: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加快服务业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步骤;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大举措。

对实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当今世界,文化产业在社会生活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正在迅速上升,在许多国家已经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国进人小康社会后群众的文化消费进入旺盛期。

据有关部门估算,到2005年,我国潜在的文化消费能力将达到6000亿元。

现在,世界许多国家已盯上我国巨大的文化市场,急于抢滩登陆。

如果不抓紧发展和壮大我国的文化产业,提高总体实力,很难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文化领域的进一步开放和竞争,就会给国外文化产品进人我国留下巨大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各地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

文化单位的产业意识明显增强,涌现出一批面向市场、创新发展的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集团。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说课稿--------------高二政治--田德鹏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说课稿--------------高二政治--田德鹏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说课稿高二政治田德鹏一、本单元在模块中的地位和主要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讲了什么社文化,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是理解《文化生活》模块内容的基础,在整个模块起着中的统领和导入作用。

掌握本单元的基本知识可以为学生学习其他知识奠定基础。

随着社会发展,文化不仅对个人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对一个家庭、一个单位、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国际舞台上,文化这个角色也越来越引人注目。

那么,到底什么是“文化”?文化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什么影响?这些就是第一单元要探讨的问题。

只有明确了这些问题,我们才能更好的认识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认识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懂得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

本单元共设两课,即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和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第一课从感悟文化现象入手,让学生理解文化是什么、文化的巨大力量,然后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综合国力的关系的角度,引导学生明确文化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密切关系,感受早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

第二课从感受文化对人的影响入手,帮助学生体会文化对人的影响及其特点,明确文化在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可以看出,第一单元分别从社会与个人两个角度引导学生透视文化,引导学生认识文化的内涵和重要作用。

二、本单元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达到以下基本目标:从知识方面看:理解文化的内涵,理解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的巨大作用,理解经济政治的密切关系,感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突出的地位和作用,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

从能力方面看: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比如,透过纷繁的文化现象认识文化的本质,透过西方文化输出认识文化霸权主义的等;理论联系实际的,认识当前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重大意义。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辩证认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高中文化生活教案

高中文化生活教案

高中文化生活教案【篇一:高二政治教案人教版文化生活教案全册】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框体味文化【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文化的内涵,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懂得文化素养的培养与体现。

2、了解文化形式的多样性,懂得文化现象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3、阐释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

2、学会分析文化的价值,提高学生文化欣赏和主动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感受文化的力量,从而懂得文化建设,发展先进文化的意义。

2、参加积极向上的文化运动,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与力量【教学难点】文化的内涵与特征【教学方法】尝试“学案”导学,用好《第二教材》,引导学习先自学,做填空题,然后有重点地讲解,夯实基础的同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归纳总结,并当堂演练、点评,切记“先学后教”,“授之以渔”,打造高效课堂。

【教学过程】〈讲授新课〉一、体味文化(一)文化“万花筒”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表明文化现象具有普遍性,前者从时间上讲(古代→现代);后者从空间上讲(校园文化、社区文化、网络文化)。

2、文化现象各具特色,丰富多彩表明文化现象具有特殊性,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人们有不同的文化生活。

※文化现象是文化本质和规律的外部表现,我们知道了文化现象是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那么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呢?(二)文化是什么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2,做填空题。

1、文化的内涵: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性质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把握这一概念,需注意以下几点:(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

文化现象本质上是一种精神现象,而不是经济现象和政治现象,文化是一种精神活动,而非经济、政治活动。

(2)人是文化的主体。

高二政治教案文化与生活

高二政治教案文化与生活

文化与生活
《》必修3
第一单元《》复习教案与学案
一.考核内容要求
(1)文化与社会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文化的形式
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与综合国力
(2)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
二、方法指点
学习本单元应理解文化与生活的关系。

文化的产生、文化的内涵、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经济、政治、文化三者的关系,明确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理解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文化影响的特点;了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标志,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三.知识结构图
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什么
文化的特点



念在经济的基础上相互影响
的文化与经
内济、政治
涵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相互交融



的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用文化的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
作用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生活说课稿

文化生活说课稿

《文化生活》说课稿尊敬的评委,亲爱的老师们!今天我要说课的教材是《文化生活》,内容包括课程目标、学情分析、课程内容分析、教学资源分析、过程方法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课程目标1、使学生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理解文化概念的内涵,全面认识文化的作用,初步树立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2、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获得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文化鉴赏、文化修养水平。

3、使学生了解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意义,形成对文化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正确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和作用,增强文化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懂得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道理;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懂得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5、使学生明确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抵制腐朽文化,改造落后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6、使学生深切感悟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信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第二部分:学情分析1、学生辨别是非能力还不够成熟。

一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认识、分析问题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二是心理脆弱,情绪容易冲动。

三是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这些都容易使学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产生怀疑,做出错误的判断和选择,为政治课教学增加了难度。

2、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许多同学认为政治课平时学不学无所谓,只要在考试前搞搞突击,背几道题就可以了。

因此,平时听课不认真;心不在焉;迟到,早退现象时有发生。

再加上教师面对的学生多,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

这些都不利于政治课的学习。

另外,学生学习方法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习惯于被动接受,探究、合作意识不强,注重死记硬背,不能灵活掌握,实践能力比较差。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与生活》说课稿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与生活》说课稿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与生活》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学生能够理解文化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o掌握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o了解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能力目标:o培养学生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能够从多角度解读文化事件。

o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增强文化包容性。

o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够独立评价文化现象的价值。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激发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同时尊重和理解其他文化。

o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促进文化多样性的认同与维护。

o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积极参与文化传承与创新。

二、教学内容-重点:文化的定义、文化的多样性与交流、文化对个人与社会的影响。

-难点:文化现象的深层次分析、跨文化交流中的障碍与策略。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基础概念的讲解和文化理论的介绍。

-讨论法:小组讨论文化现象,促进思想碰撞。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深入分析文化影响。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直观性。

四、教学资源-教材:《高中政治必修三》及相关教辅材料。

-教具:投影仪、电脑、文化展示图片和视频。

-多媒体资源:文化纪录片、跨文化交流案例视频。

-网络平台:在线教育平台,用于资料分享和在线讨论。

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小组讨论:每组分配明确任务,确保每位学生参与讨论。

-维持纪律:设定课堂规则,通过积分制度激励学生遵守纪律。

-激励策略:对积极参与讨论和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或奖励。

七、评价与反馈-课堂小测验:每节课后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掌握情况。

-课后作业:布置案例分析作业,锻炼学生分析能力。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文化理论和文化现象的理解。

-学生反馈: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收集学生对教学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八、教学反思-总结经验:记录成功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积极反应的活动,如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

-发现问题:分析学生理解困难的知识点,如文化现象的深层次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说课稿
高二政治田德鹏
一、本单元在模块中的地位和主要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讲了什么社文化,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是理解《文化生活》模块内容的基础,在整个模块起着中的统领和导入作用。

掌握本单元的基本知识可以为学生学习其他知识奠定基础。

随着社会发展,文化不仅对个人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对一个家庭、一个单位、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国际舞台上,文化这个角色也越来越引人注目。

那么,到底什么是“文化”?文化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什么影响?这些就是第一单元要探讨的问题。

只有明确了这些问题,我们才能更好的认识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认识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懂得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

本单元共设两课,即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和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第一课从感悟文化现象入手,让学生理解文化是什么、文化的巨大力量,然后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综合国力的关系的角度,引导学生明确文化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密切关系,感受早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

第二课从感受文化对人的影响入手,帮助学生体会文化对人的影响及其特点,明确文化在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可以看出,第一单元分别从社会与个人两个角度引导学生透视文化,引导学生认识文化的内涵和重要作用。

二、本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达到以下基本目标:
从知识方面看:理解文化的内涵,理解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的巨大作用,理解经济政治的密切关系,感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突出的地位和作用,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

从能力方面看: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比如,透过纷繁的文化现象认识文化的本质,透过西方文化输出认识文化霸权主义的等;理论联系实际的,认识当前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重大意义。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辩证认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看:通过感受文化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参与文化生活的积极性;感受先进文化的对人的巨大影响,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自觉抵制文化霸权主义,树立正确的文化消费观。

三、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文化对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作用。

教学难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四、本单元教学方法
本单元主题是“文化与升华”,无论从课程标准的要求看,还是从教材的呈现方式来看,都力图实现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案例来呈现问题,以循循善诱的设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进而得出基本观点。

因此,在本单元教学中,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综合运用以下教学方式组织教学:
1.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社会调查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和发现知识、培养能力。

2.体验式教学法: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体验,利用各种机会去看去听去触摸,了解文化现象。

3.情景探究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结合情景探究活动,自主讨论、交流、经历辨析的过程,生成观点,提高能力。

3、课堂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本单元主要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以讨论式、探究式方法为主,注重学生的参与,实现教学互动。

本单元主要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调查研究法、情景探究法、案例分析法。

六、本单元教学实施过程
本单元教学内容非常贴近学生。

因此,在本单元教学一开始,就设计几个社会调查活动,以调动学生参与文化生活、参与文化学习的热情。

初步设计让学生开展一个“走近文化生活,关注文化消费”的调查活动,让学生一起走进文化产业,体验文化的精神力量,感悟文化的重要作用。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在这一课一开始,我安排一个小组进行本地文化生活状况的调查。

比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村居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开展情况,再比如比如当地书店、网吧、影剧院、庆典公司营业情况等。

通过本次主题活动,调查了解当地文化发展的特点、优势、存在的问题等基本状况,认识文化对当地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以此帮助学生从最熟悉的文化现象入手,让学生在调查研究中逐步把握什么是文化、文化的特点、文化的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初步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为等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关注和参与文化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参与能力。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这一课里,我安排二个小组分别进行本地文化习俗调查和中学生读书、上网情况调查。

通过通过第一项调查,比如,中秋节习俗对人的影响,让学生了解当地文化习俗的特点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此引导学生发现并分析文化影响人的表现、方式、特点,掌握文化对人的影响的
知识。

通过第二项调查,比如对暑假读书活动的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1)暑假是否读书;(2)读了什么书;(3)有什么感触。

然后,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

再比如,对本班同学上网情况调查。

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1)是否上网;(2)每周或每天上网的时间; (3)上网对自己学习的影响等。

以“网络文化的两面性”为主题,组织一次辩论会。

通过这两项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并分析读书活动和网络文化对人的影响,特别是优秀文化对人发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感受落后文化对人的危害,由此,然学生感受“文化塑造人生”的重要价值。

这样,通过这些调查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文化对人影响的内容和特点,真正感受文化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逐渐树立正确的文化消费观。

综合探究:聚焦文化竞争力
在课前,我安排三个小组分别上网调查中外外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让学生通过学生收集资料、课堂展示、小组讨论及教师总结和讲解等形式,明确文化竞争力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感受各国各国日益激烈的文化竞争力,探讨如何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竞争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责任意识、科技意识和成才意识。

活动过程如下:
1、学生收集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资料,并要求制成简单的课件,对比图表。

在大屏幕进行展示。

2、分组讨论
①为什么我国的文化产业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如何才能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②应该如何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三个小组同学之间注意资源共享,成果交流,通过调查讨论,学生多家度、多侧面的感受到文化竞争力,感受到提高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最后,我让学生就本次探究写出探究报告或小论文,并对当地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的健康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至此,本单元教学,圆满达成各项教学目标。

以上是我对本单元的教学设计。

本设计主要遵循了一下教学理念:
1.整体构建单元教学
就是把整个单元看作是一个整体,围绕单元的主题,整体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活动有机地整合起来,充分开发课程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2.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本教学设计,特别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让学生在活动探究、情景探究和课外实践中体验、感悟,把“纸上谈兵”变为“实践应用”,有利于学生深化知识、内化知识,真正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3.尊重学生的探究精神
本教学设计让学生围绕单元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中,发现知识、建构知识,把“学习知识”变为“发现知识”,把“接受知识”变为“建构知识”,有利于发挥和发展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