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双一流建设方案:2020年成卓越世界一流大学

合集下载

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

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
第2篇
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
一、引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实际,本方案旨在明确学科建设目标、任务和措施,推动学科内涵式发展,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到2030年,将我国高校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形成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科高峰。
1.总体目标:到2025年,将我国高校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科高峰。
2.学科发展目标:实现学科布局优化,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学科体系。
3.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4.国际影响力:提升我国高校在国际高等教育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七、实施与评估
1.制定分阶段实施计划,明确时间节点,确保学科建设任务的有序推进。
2.建立学科建设监测评估机制,定期对学科建设进展进行评估,确保学科建设目标的实现。
3.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学科建设策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学科建设成效。
本方案旨在为我国高校双一流学科建设提供指导,具体实施过程中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在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下,相信我国高校双一流学科建设一定能够取得丰硕成果。
(2)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
(3)加强学术团队建设,形成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
2.人才培养
(1)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2)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3.科学研究
(1)明确科研方向,聚焦国家战略需求。

2020年度上海交通大学决策咨询课题结项评审结果

2020年度上海交通大学决策咨询课题结项评审结果
通过
JCZXZGB2020-015
学科交叉视角下提升文科重大项目的科研管理模式研究
通过
JCZXZGB2020-016
结合临港区域发展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与机制研究
通过
JCZXZGB2020-017
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高校智库的使命与建设路径
通过
JCZXZGB2020-018
培养方案评估与质量建设研究
通过பைடு நூலகம்
JCZXDSC2020-010
高校机关党支部工作标准化与实效化相关性研究
通过
JCZXDSC2020-002
“4L-nD”劳动教育测评体系的构建研究
通过
JCZXDSC2020-004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培养大学生家国情怀的路径研究
通过
JCZXDSC2020-009
社交网络时代高校舆情的酝酿特点与规律研究
通过
JCZXZGA2020-001
高校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现状与效益评估
通过
JCZXZGA2020-008
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才评价和选拔机制研究
通过
JCZXZGA2020-003
“十四五”战略规划与前沿布局研究
通过
JCZXDSB2020-003
高校“学习强国”平台推广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
通过
JCZXDSB2020-011
通过
JCZXZGC2020-020
高校开放式学习空间建设探索
通过
JCZXZGC2020-005
“双一流”背景下双硕士项目国际学生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通过
JCZXZGC2020-008
“慧校、助校、强校”——高校智库服务高校发展的机制构建创新研究

2020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a

2020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a

“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一、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A类36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2.B类6所:东北大学、郑州大学、湖南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疆大学二、98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科名单1.北京交通大学:系统科学2.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3.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史、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矿业工程4.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5.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6.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林学— 1 —7.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药学8.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9.首都师范大学:数学10.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11.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12.中央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1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应用经济学14.外交学院:政治学15.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学16.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学17.中央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18.中国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19.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设计学20.中央戏剧学院:戏剧与影视学21.中国政法大学:法学22.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23.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24.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25.华北电力大学:能源电力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和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26.河北工业大学:电气工程27.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2 —28.内蒙古大学:生物学29.辽宁大学:应用经济学30.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工程31.延边大学:外国语言文学32.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世界史、数学、化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33.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34.东北农业大学:畜牧学35.东北林业大学:林业工程、林学36.华东理工大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37.东华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38.上海海洋大学:水产39.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中药学40.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41.上海财经大学:统计学42.上海体育学院:体育学43.上海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44.上海大学:机械工程45.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4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力学47.南京理工大学:兵器科学与技术48.中国矿业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 3 —49.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50.河海大学: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51.江南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52.南京林业大学:林业工程5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54.南京农业大学: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55.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56.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57.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58.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学59.安徽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60.合肥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61.福州大学:化学62.南昌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6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64.河南大学:生物学65.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66.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67.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学、园艺学、畜牧学、兽医学、农林经济管理68.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 4 —69.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70.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71.暨南大学:药学72.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73.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学74.海南大学:作物学75.广西大学:土木工程76.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77.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78.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学79.四川农业大学:作物学80.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学81.西南大学:生物学82.西南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83.贵州大学:植物保护84.西藏大学:生态学85.西北大学:地质学86.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87.长安大学:交通运输工程88.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89.青海大学:生态学90.宁夏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5 —91.石河子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9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安全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9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94.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95.宁波大学:力学96.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97.第二军医大学:基础医学98.第四军医大学:临床医学— 6 —。

北大浙大等“双一流”大学一流建设方案公布

北大浙大等“双一流”大学一流建设方案公布

北大浙大等“双一流”大学一流建设方案公布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公布了“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其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

澎湃新闻注意到,名单公布后,多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双一流”建设方案陆续出台。

在目前已公布“双一流”建设方案的高校中,北大明确“‘双一流’建设重点将放在一流学科上”,华东师大、山大、西安交大、西北工大等校则皆以2020年、2030年、2050年为时间节点,划分出“三步走”的阶段性目标。

另外,已有不少高校划出了要重点建设的学科。

例如,四川大学提出将重点建设12个一流学科,包括中国语言文学与中华文化全球传播、化学与绿色化工、先进高分子为特色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口腔医学等,涵盖了文、理、工、医四大类。

浙江大学则提出将建立健全“双一流”建设的领导体系、责任体系、实施体系和评估体系。

浙大方面表示将制定“双一流”建设主要任务责任分解表,结合学校中层班子任期目标任务书的制定,探索将中层班子考核及干部个人业绩考核与“双一流”绩效考核相结合的新模式。

郑州大学:2020年建成国家一流大学作为此次三所跻身一流大学建设名单的211高校之一,郑州大学的“一流大学发展战略”早在9月21日当天就已公布。

记者21日从郑州大学了解到,郑州大学将实施“三步走” 一流大学发展战略:到2020年建成国家一流大学并形成整体发展布局,完成一流学科布局与研究型大学治理体系建设;到2030年为全面发展阶段,建成国际知名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争取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到本世纪中叶为快速发展冲刺阶段。

“三步走”具体怎么走?2017年~2020年是总体布局阶段:完成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布局,形成适应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契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学科架构。

实现学科重点突破,2~3个学科进入或逼近ESI前1‰,7~8个学科进入ESI前1%,构建引领学科发展的一流学科建设体系。

完成研究型大学治理体系建设,形成治理体系与现代大学文化。

大学双一流实施方案

大学双一流实施方案

大学双一流实施方案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目标。

为了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提出了大学双一流建设的战略,旨在培育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大学双一流实施方案的核心目标是培育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高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学科布局,提高科研水平,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

首先,大学双一流实施方案要加大资金投入,提高高校的办学条件和科研水平。

政府将加大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支持力度,增加资金投入,改善教学科研条件,提高高校的整体实力。

其次,大学双一流实施方案要优化学科布局,提高学科建设水平。

通过整合资源,优化学科布局,加强学科交叉和融合,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学科。

再次,大学双一流实施方案要提高科研水平,加强科研创新能力。

通过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提高科研人员的科研水平,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推动高校科研水平的整体提升。

最后,大学双一流实施方案要加强人才培养,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

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人才培养质量监控,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国家建设培养更多的人才。

总之,大学双一流实施方案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举措,旨在培育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高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通过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学科布局,提高科研水平,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我国高等教育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国家建设培养更多的人才。

“双一流”大学科研绩效动态监测评估模型的构建与运用

“双一流”大学科研绩效动态监测评估模型的构建与运用

㊀㊀收稿日期:2020-01-22基金项目: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中国特色 双一流 大学建设研究:战略㊁路径与绩效动态监测评估 (课题批准号:17YJA880083);中山大学2019年度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合作项目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协同创新发展指数评估 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许长青,男,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教授㊁国际湾区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㊁国际与比较高等教育㊁湾区经济与高等教育政策研究.“双一流”大学科研绩效动态监测评估模型的构建与运用许长青(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广州510275)摘㊀要: 双一流 大学建设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举措,旨在提高中国大学全球竞争力,提升大学对人类发展的学术贡献,为社会提供卓越的公共服务.研究基于 双一流 大学理念与科研绩效评价标准建立了大学科研绩效评价模型并对中国41所 双一流 大学的科研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 双一流 大学科研绩效总体趋向满意;科研总体绩效与投入或产出之间不存在一致性,投入或产出排名最好的大学远不是绩效最高的大学;新晋 双一流 大学与中西部地区大学科研绩效表现良好;科研绩效受到多重因素制约,高校精英地位㊁区位优势㊁学科类型等变量对绩效产生显著影响.进一步提升科研绩效,需要改善绩效与投入之间的匹配性㊁增强政府宏观调控㊁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㊁突出第三方评估㊁切实加强真正意义上的大学自我评估.关键词: 双一流 大学;科研绩效;评估中图分类号:F08;G40-0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870(2020)06-0022-11一㊁问题提出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指出,我国要加快建设 双一流 大学.2017年1月,教育部等部委联合发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标志着我国 双一流 大学建设有了明确的规划.2017年9月,我国政府正式颁布 双一流 大学名单. 双一流 大学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或前列水平.具体目标为:到2020年,一批大学和一批学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一批学科处于领先地位;到2030年,更多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一批大学跻身世界最好大学行列;到2050年,世界一流大学和学科的数量和实力整体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双一流 大学建设本质上是高等教育分类的另一种方式,试图寻求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机制的新突破.一是突出学科发展,注重大学组织建设.这将会对中国高等教育体制结构产生重大影响,因为没有一流的学科就没有一流的大学,各大学将会集中有限资源着力加强院系规划,打造优势学科,从而在同类学科中脱颖而出,获得更多的财政性经费支持.二是突出投入产出绩效.项目以5年为一个周期,制定比较客观㊁合理的选拔和绩效评价标准进行动态监测与评估,因此进入 双一流 大学建设高校和学科并非进入 保险箱.如果22绩效表现不佳,它们将在下一轮选拔中被削减投资甚至取消资格;而那些在第一轮选拔中未被选入的大学,如果它们的办学绩效好,将有机会加入到 双一流 大学建设行列.三是引入竞争机制. 双一流 大学建设旨在打破标签效应,鼓励高校在公平竞争条件下追求卓越,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双一流 大学建设是一个动态演进与发展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成本,将会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高水平的科研是 双一流 大学的显著标志,科研绩效亦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如何评价 双一流 大学科研绩效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践价值.二、文献综述先行文献主要涉及研究型大学和 双一流 建设大学科研绩效的评估.在研究方法上多采用计算单因素生产效率的方法,如人均科研产出㊁生均成本等.由于研究活动是一种综合运用人力资本㊁知识资本㊁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等系列复杂的生产过程,单一要素生产率无法准确㊁有效地反映大学多投入㊁多产出的生产力状况和变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尝试运用SFA 和DEA方法来评估高等教育科研绩效.Izadi等(2002)利用SFA方法对99所英国大学的技术效率和成本效率进行了评估[1].Johnes(2008)利用距离函数和DEA方法计算了112所英国大学的Malmquist指数并得出英国大学效率得分逐年增长的结论[2].Horne&Hu(2008)采用同样的方法估计了澳大利亚33所大学的技术效率和成本效率[3].Stevens(2005)利用DEA方法评估了80所英格兰和威尔士大学的效率并讨论了教职员工和学生的特点对效率的影响[4].Kempkes&Pohl(2010)[5]以及Daghbashyan(2011)运用SFA方法对德国和瑞典大学的效率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6].Beasley (1990)运用DEA方法对英国52个院系的教学科研效率进行了评价[7].Abramo等人(2008)的研究采用DEA和文献计量学相结合的方法对意大利不同学科的科研绩效进行了测量并发现不同学科之间的效率存在显著差异[8].胡咏梅㊁梁文艳(2007)运用Malmquist指数分析了中国多所大学合并前后的科研生产率变化[9].Zhou and Li(2010)用同样的方法对中国高等教育扩张背景下教学生产效率进行了动态分析[10].双一流 大学科研绩效评估的文献集中出现在2017年以后.周光礼等(2017)认为中国 双一流 大学建设绩效评估的首要工作是要进行元评估,建立科学的评估标准.元评估包括技术性维度和合法性维度两个层面.从技术性维度看,现有的世界一流大学评估只有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缺乏过程指标;从合法性维度看,现有评估重规模而轻质量,重投入而轻产出,重科研而轻教学,重共性而轻分类.因此国际流行的世界一流大学评估标准存在严重不足,不能直接照搬.[11]冯拥军等(2018)对 双一流 大学概念框架㊁分类特征与评估标准进行了研究,构建出具有国际视野和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评估标准.[12]赵蓉英等(2019)对中国 双一流 大学科技发展指数进行了研究,高校科技发展指数是从高校科技活动的投入㊁产出和效益诸要素反映高校科技发展状况的一套指数体系,包括科研生产力指数㊁科研影响力指数㊁社会服务指数和国际化指数等,从科技产出㊁科技学术影响力㊁社会服务和国际化等方面对高校科技发展水平进行测量.[13]王战军等(2020)认为我国 双一流 大学建设应实现分类评价,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突出服务贡献,创建开放的评价维度;实施常态评价,建立信息化的动态监测平台.[14]梅红等(2017)对我国 双一流 建设中大学的学科评估进行了探索并比较了 双一流 建设评估和一流学科评估的重合度及差异.[15]董甲庆等(2017)结合武汉大学在自我评估中的经验,探讨 双一流 大学建设中如何发挥自我评估的作用[16].综上,尽管现有关于大学科研绩效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仍然有很大的拓展和探索空间.首先,现有文献大多是对国内外研究型大学科研绩效的研究,而有针对性地对我国 双一流 大学科研绩效评价关注甚少.其次,现有文献主要侧重高校科研的技术效益和规模效益,对科研生产的成本效益和配置效益关注较少.同时,现有文献大多利用DEA方法来挖掘高校科研绩效和生产效率,由于该方法的局限性,研究者无法对相关标准的效度进行检验,难以保证结论的有效性.再次,在有限的关于 双一流 大学评估的文献中,大多以定性研究为主,采用系统性定量研究的文献较少,因而所得出的结论难以获得令人信服的科学依据和案例支撑.最后,大学科研投入产出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理论框架仍然缺乏,现有的世界一流大学排名体系大多注重产出导向,忽视大学投入及生产效率,因而探索中国特色㊁世界一流的 双一流 大学评估标准需要作更多的探索.本研究将构建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绩效评估模型并对我国 双一流 大学科研绩效进行评估,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32三、研究设计(一)研究方法绩效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是指企业在一段时间内投入与产出之比,通常表现为产出与投入的比值,即 绩效=产出/投入 .当然,产出必须符合企业目标和满足社会需求.显然,绩效与投入成反比,与产出成正比.大致来说,高等教育科研绩效评估主要有两种方法:结果导向型和过程导向型.从确定各指标权重的方法看,高等教育绩效评估可以分为统计分析法和线性规划法.前者主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确定权重;后者主要是基于线性规划或非参数方法来确定最优权重以评价高校研究的相对效率.在线性规划和非参数法中,英国经济学家Farrell(1957)[17]提出分段线性包络分析方法进行前沿估计,这为测量和评估绩效奠定了基础,相关方法得到了进一步拓展.目前绩效评估方法主要有四种,即最小二乘法(OLS)计量生产模型㊁随机前沿分析(SFA)㊁数据包络分析(DEA)和层次分析法(AHP).第一种是参数法,后三种为非参数法. DEA和SFA属于前沿估计方法,可以得到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并将科研绩效分解为技术效益㊁规模效益和技术效益等.DEA最初是由Charnes[18]等人1978年提出,随后拓展出许多新模型并广泛应用于管理科学之中.但DEA要求样本具有较强的同质性,其结果易受异常值的影响.SFA具有优势,但其缺点亦非常明显,如需要指定无效率项的分配形式,需要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等.本研究试图兼顾投入过程与成果产出,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 双一流 大学评价模型.层次分析法是(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美国运筹学家㊁匹兹堡大学T.L.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初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而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19].其特点是在对复杂决策问题的本质㊁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定量信息使决策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㊁多准则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AHP 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其独特优势:一是系统性 它能将对象视作系统,按照分解㊁比较㊁判断㊁综合的思维方式进行决策,从而成为继机理分析㊁统计分析之后发展起来的系统分析的重要工具;二是实用性 它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处理许多用传统的最优化技术方法不好解决的问题,同时AHP方法使得决策者与决策分析者能够相互沟通,决策者可以直接应用它,增加了决策有效性;三是简洁性 该方法计算简便㊁结果明确,使用者易于了解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并掌握基本步骤,便于决策者直接了解和把握;四是灵活性 AHP方法允许决策者在层次结构中对复杂问题进行建模,将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有机地结合,避免了单一因素的片面性,具有极强的灵活性.AHP方法已成为一个十分有用的分析方法并广泛应用于企业㊁教育㊁政府等部门以解决实际决策问题.(二)模型构建双一流 大学科研绩效评估模型构建要适用于 双一流 大学的办学理念. 双一流 大学的办学理念异于一般大学并呈现以下独特之处:全球竞争力㊁全人类的学术价值以及卓越的社会服务.第一, 双一流 大学必须具有全球竞争力.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植根于当地和国家环境并具有全球形象和声誉(Altbach,& Salmi,2011)[20].全球竞争力来自在全球范围内吸引高素质的教师和学生,吸引为教学㊁科研和学生学习的充沛资金.第二, 双一流 大学必须致力于全人类价值的追求.一方面,它必须具备一流的民族文化传播力,扎根中国大地,服务国家战略.另一方面, 双一流 大学必须适应全人类价值,注重探索世界未知,追求客观真理.第三, 双一流 大学必须提供优质的社会服务,适应和引领社会经济发展.大学与产业之间呈现出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大学社会服务的主要目的不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是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关于世界一流大学的评价,全球范围内已经涌现出不同的大学排行榜并产生了深远影响.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㊁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THE)㊁英国QS大学排名㊁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大学排名(US News)等均推出年度大学排行榜.国际社会,尤其是学术界以外的公共媒体似乎有一种强烈的信念,即高等教育质量可以测量,而排名被认为是实现这一信念最受欢迎的方法.排名靠前的大学通常被认为是高质量的大学.ARWU的学术排名主要根据大学学术或研究绩效的各种指标来进行排名,如获得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校友和员工㊁高被引研究人员㊁发表在«自然»(Nature)和«科学»(Science)杂志上的论文㊁被主要引文索引收录的论文以及人均学术表现等.US News的排名指标看重声誉㊁文献计量和科学卓越性等指标.QS 排名主要基于学术与雇主声誉㊁教职员工学生比例㊁人均引用次数㊁国际教职员工比例㊁国际学生比例等指标进行考量.基于 双一流 大学理念㊁现有文献㊁国际机构大学排名经验及国际高等教育机构提出的大学排名42柏林原则,①本研究将提出 双一流 大学科研绩效评价模型,包括科研投入评估和产出评估两部分.投入评估主要从教师和职员㊁研究经费㊁研究设施㊁研究基地等四个维度加以分析,产出评估则主要从人才培养㊁科学研究㊁社会服务㊁国际化水平及产出增量等五个维度进行考量.鉴于评估的复杂性,本模型的构建主要基于以下几个主要原则:数据可得性㊁科学性㊁可行性㊁简明性㊁代表性及导向性原则.1.教师和职员.吸引一流人才是建设 双一流 大学的关键,教师招聘和晋升制度必须以人才为基础(Altbach,2009)[21].相关研究表明,学校拥有必要的教育设施和富有情感的教学人员,将使学生更有动力,更加忠诚,表现更好(Wachtel1998[22];Rodie and Klein 2000[23]).教师的良好表现是提高学生公正㊁学习动机和对学校满意度的重要特征.教师学术水平越高,学生的评价越好(Wachtel1998[24];Rodie and Klein, 2000[25]).许多亚洲大学在寻求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时都倾向于根据他们的研究成果来聘请学者,如日本和韩国的大学均在降低近亲繁殖,提高教师的国际化水平,提高大学绩效(Horta et al.2010[26];Shin and Lee,2010[27]).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亦正在鼓励大学在全球范围内招聘教师,特别是那些科研绩效优异的教授.衡量教与学的质量非常复杂,国际大学排名机构中多数采用生师比作为教学质量的一个替代性指标.较小的生师比意味着更好的教学水平,因为小班化教学能够创造出最佳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在 教师和职员 维度,本研究选取的指标分别为两院院士㊁教师总数㊁国际职员数㊁学术职员数㊁专职研究人员数㊁生师比等6个指标.2.研究经费.世界一流大学通常具有高昂的经费预算,雄厚而持续的经费是建设 双一流 大学的必要条件.世界一流大学的一个独特之处在于它强大的研究能力,从政府视角来看,除了吸引具有高绩效的著名教授外,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确保对大学的经费支持.随着组织的变革,政府必须开辟各种研究资金来源.许多亚洲国家(如韩国㊁日本㊁马来西亚㊁新加坡),甚至是欧洲国家(德国㊁西班牙㊁意大利等)的政府部门已经设立了特别基金项目来支持研究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这些特别基金对科研绩效的提高做出了重大贡献,促进了大学间的合理竞争,使这些国家的大学接近其具有标杆性质的世界一流大学水平.本研究从总量和人均量两方面来测量,选取了科研经费总量和人均科研经费两个评估指标.3.研究设施.作为一个功能性机构,大学必须对投入要素进行评估㊁改进和更新.大学的发展战略规划必须考虑到充分的研究设施,因为良好的设施能提高教育质量和提供更好的服务.对于应用科学专业的学生和教师,还需要为他们提供最新的工程实验室和语言实验室,这样可以提高学习质量,增强师生在所研究领域的研究意识(Regassa et al.2013)[28].维护现有设备和购买最新设备是一个持续的任务,需要持续的财政资源支持,也需要进行有效的研究㊁合作和工作团队.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图书馆馆藏㊁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学生对信息服务的需求不断变化,这必然会给高校图书馆带来压力,迫使它们努力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和学生满意度(Nzivo and Chuanfu2013)[29].本研究选取重点实验室㊁图书馆馆藏作为评估指标.4.研究基地.研究基地是人才集聚㊁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的重要平台,大平台能够凝聚大团队,进而产出大成果.通过这个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在国内外积极合作,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参加国际会议,展示研究成果,得到同行和学术网络的反馈,不断提高研究能力和整体学术水平.依托研究平台,大学还可以提供高质量的社会服务,如政策分析㊁调查数据㊁市场报告㊁监测评估以及教育和技能培训.可以预见,大平台建设必将大大提高大学国际竞争力.如中山大学近年来的科学研究紧密围绕 面向学术前沿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㊁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的 三个面向 指导思想,通过大科研平台㊁大科研团队㊁大科研项目 三大 建设,快速提升了学校的科研创新能力,也得到了社会肯定.本研究选取重点学科数和博士学位授予学科数作为重要考察指标.5.人才培养. 双一流 大学并不是大学自身标榜的,而是在国际承认的基础上由外界给予.因此,国际上自称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很多,但真正被承认的极少,世界一流大学的竞争性生成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双一流 大学应该是对全球产生影响的大学,培养的①高等教育机构排名正成为各国大学的责任报告和质量保障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国家也希望看到大学排名的不断改善和提高,而排名机构负责地进行数据收集㊁方法设计和结果公布是非常重要的.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洲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和华盛顿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于2004年共同发起成立了大学排名国际专家组(International Ranking Expert Group,IREP).2006年5月18 20日在柏林召开IREG第二次会议,会议讨论通过了一系列高等教育排名的质量标准及和操作范例,被称之为高等教育排名的柏林原则.柏林原则对国际大学排名的改善和评价发挥了积极作用.52毕业生应该成为科学㊁产业㊁政治㊁公共组织等领域的全球领导者.一般来说,世界一流大学将会把教学和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大学办学不断带来创新活力.来自全球各地的教师会始终保持开放性,接受新思想㊁新方法,打造一流的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本研究选取学生总数㊁优秀校友人数㊁授予学士㊁博士学位人数等四个指标来考察.6.科学研究.学术出版和引文是国际一流大学学术评估工作最常用的方法.前者衡量学术生产力,后者衡量学术质量.世界一流大学往往要求教师在世界顶级期刊上发表高水平的论文并通过高水平出版社出版学术著作.这种教师绩效激励制度虽然并不具有强制性,但许多国家都在实施.全球大学排名是衡量世界一流大学的一个标准,尽管在排名过程中涉及许多理念和方法问题(Shin et al.2011)[30](除了全球大学排名外,40多个国家或地区都有自己的大学排名体系),但所有的世界大学排名体系均包含了一个关键指标,即包含论文和引文在内的 研究产出 .正如我们所目睹的研究型大学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张一样,国际上已经出现了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评估范式,那就是研究产出是第一位的,并将其作为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研究产出已上升到高等教育价值三位一体的顶端.本研究所选取的指标包括高被引研究人员㊁SCI及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论文和学术奖励.7.社会服务.信息技术的普遍使用㊁知识经济的出现㊁经济不稳定以及高等教育财政紧缩都不可避免地促使大学重新思考和定义其在社会和经济中的角色与作用.知识和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引擎,也反映了世界一流大学社会服务水平的高低.作为对瞬息万变社会㊁政治㊁经济环境的回应,一股强大的推动力促使大学变得更加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企业家精神,特别是在亚洲各国政府通过大规模扩张高等教育规模的背景之下.当下大学越来越具有创业精神,不仅寻求多样化的资金来源,而且通过技术转让和其他渠道与工商界以及整个社会进行合作(Mok, 2013)[31].中国大学向创业和创新转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显.对创新与创业(E&I)的重视也促成了高等教育从文化机构向服务机构的转变(Hawkins 2007)[32].同时,世界一流大学也是重要的智库,发挥学者在研究㊁知识交流和社区参与方面的创新和创意思想,为政府提供高水平的政策咨询成果.本研究选取科技成果转化收入和雇主声誉两个典型指标来反映大学的社会服务水平.8.国际化水平.21世纪的科学是全球性的,研究成果可以通过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方法论和科学规范在世界范围内的使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科学已经成为一项激烈竞争的国际事业.高等教育国际化不仅促进了学术研究成果的传播,而且成为大学提高国际学术声誉的有效路径.过去亚洲许多国家的大学内部等级制度僵化并且习惯于雇佣他们自己的毕业生,国际化水平较低,现在的状况得到了大为改变.研究选取国际声誉和国际学生数两个指标来度量国际化水平. 9.产出增量.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中,既要考虑静态指标,也要考虑动态指标.本研究提出了一些增量指标,旨在进一步凸显研究绩效的动态特征,促进科研可持续发展.这些增量指标包括国际通用的年度新增本科学生人数和新增博士生人数两个指标.增量产出以培养本科生和博士生作为重要指标,主要是基于硕士学位在许多国家只是一个过渡性学位而不是终结性学位的考量.通过投入与产出指标体系的构建, 双一流 大学科研绩效评估模型逐步得以建立.如表1所示,模型包括投入和产出两个独立体系㊁三个层次结构㊁九个准则(二级指标)和24个备选方案(三级指标).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些指标涵盖了可能影响大学科研绩效评估的主要因素,同时可以随着情境变化而增减以满足未来评估发展的需求.(三)样本说明研究采用德尔菲法对指标体系权重评分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权重进行计算.研究对2017年入选 双一流 大学建设的广东高校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对相关信息进行了收集,这些高校包括中山大学㊁华南理工大学㊁暨南大学㊁华南师范大学.基于AHP1-9判断标准,研究设计了« 双一流 大学科研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权重确定评分表».评分表在征求多方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编制㊁评估和更新,最后进行实测.学生参与遵循自愿原则并基于大学类别㊁学习年份和性别进行随机抽样.研究选取2016 2017学年学生,样本共有350名,其中118名研究生,232名本科生.其中本科生有效问卷率为84.28%,研究生有效问卷率为92.45%.同样,研究对教师和管理人员分别进行了调查,有效问卷分别为89.05%和84.28%.样本分布如表2所示.不同领域的专家和参与者(教师㊁管理人员㊁学生)对科研绩效评估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进行评分,研究将专家和学生评分分数进行汇总,算出每个评估指标的平均得分.然后将每个评估指标的平均得分情况反馈给每位专62。

【上海高校布局调整】双一流高校纷纷布局:高教“四小龙”正成顶尖名校聚集地!

【上海高校布局调整】双一流高校纷纷布局:高教“四小龙”正成顶尖名校聚集地!

【上海高校布局调整】双一流高校纷纷布局:高教“四小龙”正成顶尖名校聚集地!长期以来,中国高教重镇主要是几大中心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南京、西安、武汉、成都、长沙等。

这些重点城市不仅高校数量众多,而且顶尖名校林立,中国排名靠前的高校大多位于这些城市。

不过,随着“雄安新区”的横空出世以及杭州、深圳、青岛等城市高教实力的快速崛起,中国高教格局正悄然改变。

目前,除了将建设的“雄安大学”外,雄安新区已有清华、北大等一大批双一流前往布局或对接。

而杭州、深圳、青岛等城市也投入巨资新建或引进双一流高校和国外名校,加上三大城市本地高校的快速发展,这些城市名校数量已今非昔比。

雄安:“雄安大学”横空出世,清华北大等10多所名校已对接作为继深圳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的又一个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自出世之日起就备受关注,特别是高校和科研机构将如何发展更是牵动着很多人的心。

刚刚出炉的《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指出,支持“双一流”建设高校在新区办学,以新机制、新模式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雄安大学。

北京市委常委会上强调,支持在京高校向雄安新区转移。

在高等教育方面,《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指出:重点承接著名高校在新区设立分校、分院、研究生院等。

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培育一批优势学科,建设一批特色学院和高精尖研究中心。

打造知识溢出效应明显的大学园区。

,统筹科研平台和设施、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中心资源,构建高水平、开放式、国际化高等教育聚集高地。

除了世界一流的“雄安大学”外,目前已有10多所名校已对接雄安新区,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体育大学、河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

未来,随着雄安新区的快速发展,预计还将有一大波双一流高校布局雄安新区。

杭州:未来10年引进60所名校名所虽然有浙江大学这样的全国顶尖名校,但与北京、上海、南京、武汉、成都等地相比,杭州的高等教育资源确实比较薄弱,与杭州的发展目标和定位不相称。

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8.08.08•【文号】教研〔2018〕5号•【施行日期】2018.08.0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教研〔2018〕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发展改革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财务局、发展改革委,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有关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双一流"建设,根据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和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了《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现予以印发。

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2018年8月8日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根据《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和《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抓住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和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三项基础性工作,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着力点,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在深化改革、服务需求、开放合作中加快发展,努力建成一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标杆大学,确保实现"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确定的战略目标。

上海交大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方案

上海交大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方案

上海交大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方案
上海交通大学的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方案是指以全面发展、自主学习、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四个方面的综合能力。

一、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包括人文艺术、科学文化、实践能力等各个方面。

通过通识教育、人文社科素质教育等课程,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

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通过小班授课、课程设计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科研实践项目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社会实践、实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培养,上海交通大学的毕业生将具备全面发展的素质,具备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创新和实践的精神,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

“双一流”高校如何跻身世界一流

“双一流”高校如何跻身世界一流

“双一流”高校如何跻身世界一流中国商报见习记者吕途日前,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语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宣布失效一批规范性文件的通知”,通知宣布《关于继续实施“985工程”建设项目的意见》、《“985工程”建设管理办法》、《“211工程”建设实施管理办法》等一批规范性文件失效。

教育部在通知中表示,这些规范文件不利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已进行专项清理,并且已失效的规范性文件不再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

与此同时,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正研究制定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和配套政策,拟于今年启动新一轮建设。

一流大学尚无衡量标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以及创新驱动发展等重大战略,对高水平大学建设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去年11月,国务院正式对新时期高等教育重点建设作出新的部署,将“985工程”、“211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特色重点学科建设”等重点建设项目,统一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要求贯彻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创新重点建设机制,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

对于建设“双一流”高校的实际意义及方法,华中科技大学理学博士、湖北工业大学教授廖家平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初提出建设985、211高校,目的是要尽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现在提出建设“双一流”,目的也是要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

然而,我们对何为世界一流大学并没有达成共识。

从高校教学来看,我国的高校几乎有一半以上的教职工是不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的;从高校图书馆的开放时间看,我们几乎没有一所大学的图书馆做到24小时开放;从教师从事的科学研究来看,我们关注的是研究项目的层次和经费,而很少关注研究的内容。

显然,这三点与世界一流大学的概念不完全一致。

所以,不管是985工程、211工程,还是现在开始的“双一流”建设,最后都会变成高校之间按照既定的指标争夺高等教育资源的过程。

上海交大培养方案

上海交大培养方案

上海交大培养方案上海交大培养方案1. 简介•上海交通大学(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简称“交大”,是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

•作为国内一流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 本科培养目标•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具有宽厚文化底蕴和广泛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既具备坚实的学科基础,也具备创新创业精神。

3. 培养体系专业课程•学生在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选择对应的专业课程。

•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系统性地掌握所选专业领域的核心理论和实践技能。

公共基础课•为了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海交大设有一系列公共基础课程。

•这些课程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人文精神。

实践环节•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上海交大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

•学生将有机会参加实验、项目、实习、社会实践等活动,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上海交大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理论与实践机会。

•学生可参加创新创业比赛、创业实践项目等,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4. 课程设置•上海交大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发展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

5. 毕业要求•学生在完成学业后,需达到一定的毕业要求才能获得毕业证书。

•毕业要求包括学分要求、毕业论文要求等,确保学生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6. 就业前景•上海交大的毕业生受到各行各业的认可和青睐。

•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一直名列前茅,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以上是关于上海交大培养方案的相关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需要更详细的相关信息,请访问上海交通大学的官方网站。

7. 学术研究•作为一所重点高校,上海交大致力于学术研究的发展。

•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术导师制度•上海交大设有学术导师制度,为热爱科研的学生提供导师的指导和支持。

上海交通大学实施国际化战略

上海交通大学实施国际化战略

上海交通大学实施国际化战略作者:佟欣来源:《国际人才交流》2008年第10期国际化既是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也是大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大学国际化是一个过程,是大学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化背景下各种类型的国际性高水平大学、一流大学的过程。

上海交通大学正努力把国际化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力图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引进世界一流人才、面向世界开放办学等方式努力提高自身的国际化办学的效率、水平和层次。

努力发扬百年交大的优秀传统,“实心实力求实学,实心实力务实业”。

立足上海、服务全国、争创一流、走向世界!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上海交通大学已与美、英、德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所学校、数十家跨国企业以及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等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国际化战略已成为学校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与管理中的常规模式,为的就是,奋勇一流,与时俱进,传承百年交大争创一流的精神不灭。

教育教学的国际化战略上海交通大学积极开发和利用国际优质的教育资源,努力开展国际化合作办学,吸收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管理经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具有国际实力的高层次人才。

在国际化合作办学方面,学校与密歇根大学合作已经历了第一个发展阶段, 即从 2000 年 8 月至 2005 年 6月, 双方以机械工程学科为试点, 在教学、科研、人员交流等方面展开合作。

根据双方协议, 机械工程学院将采用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模式进行办学, 参照密歇根大学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实行双语授课, 学分互相认可, 联合授予学位, 建成与国际接轨的创新型培养体系, 培养高层次的机械工程技术人才, 合作开展师资培训和科学研究。

从2005年6月起,双方通过合作运行“上海交通大学——密歇根联合学院”,在更广泛的学科领域更深层次地进行国际化合作办学。

在與世界一流大学联合授予学位方面,学校力争在办学理念和办学实践中体现国际化思想、扩大国际合作办学力度;同时,学校努力发展国家奖学金项目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一些国际项目的学习;引进一批世界一流大学的原版名牌教材,鼓励教师用外语上课,开展双语教学,强化学术外语的听说能力和写作能力。

中国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的演变与发展

中国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的演变与发展

中国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的演变与发展作者:***来源:《理财·市场版》2021年第09期“雙一流”建设的演变历程1.重点大学与重点学科的提出为了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举措,1995年11月,国务院印发《“211工程”总体建设规划》指出,面向21世纪,要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院校和一批重点学科工程。

“211工程”分为三个周期建设,贯穿“九五”至“十一五”期间,共遴选出112所高校进行重点建设。

“211工程”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高等教育范畴内实施的范围最广、力度最大、层次最深的高等教育建设工程。

2.重点大学与重点学科向一流大学转型1998年12月,教育部发布《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985工程”正式启动建设。

从此,建设一流大学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之一,也成为一批重点大学的奋斗目标。

经过近10年发展,最终在百余所“211 工程”建设高校名单中遴选出39所高校冲击世界一流大学。

高等教育建设上采取的这种重叠式的推进方式,可以实现优势教育资源的集约化发展,但重复建设也使得政府重复资助,造成资金的极大浪费,高校间发展不均衡,两极化越发明显。

3.一流大学向“双一流”大学迈进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双一流”建设方案,“双一流”建设方案为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预设了时间表、目的地和线路图。

2017年9月,教育部相关部门公布“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和学科名单。

在遴选出的42所建设高校中包括39所“985”高校和3所“211”高校,“双一流”建设延续了重叠式的推进方式,从“211工程”和“985工程”名单中进行挑选,保证了重点建设的连续性,维护了政府重点建设的权威性。

“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发展现状1.2016-2020年“双一流”建设周期“985”高校专家评议结果截至2020年9月,以42所“双一流”高校中的39所“985”高校为对象,对首轮“双一流”建设的评议结果进行了盘点。

上海交大培养方案

上海交大培养方案

上海交大培养方案上海交大是中国乃至世界上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教学质量。

作为学校的核心组成部分,培养方案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围绕上海交大的培养方案展开讨论,探究其特点和对学生的影响。

首先,上海交大的培养方案注重全面发展。

学生在入学时会面临一个广泛而多样的课程选择,不仅包括专业课程,还有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

这种多元化的课程设计有助于学生发展全面的素质和能力。

学生在选择不同的课程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目标进行判断,避免了单一的学科背景限制,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

其次,上海交大的培养方案注重实践教学。

通过实验、实习和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生可以将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提高了学习的实效性。

实践教学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注重实践的培养方案培养出的学生更具有职业素养和竞争力,更容易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三,上海交大的培养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并且开放的创新平台,为学生发挥才华和创造力提供条件和机会。

学生可以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创新项目和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还可以锻炼合作和领导能力。

这种注重培养创新精神的培养方案有利于学生在专业领域中取得突破,也能够为社会创新和发展作出贡献。

另外,上海交大的培养方案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生可以有机会参加交流项目,到国外高等学府进行学习和交流,拓宽了自己的国际视野和交际能力。

此外,学校还积极发展与企业、学术机构等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实习机会。

这种国际交流和合作的培养方案促进了学生的全球化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上海交大的培养方案注重学生的综合评价。

学校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不仅注重学业成绩,还注重学生在实践、创新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表现。

2020年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2020年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作者:败转头作品编号44122544:GL568877444633106633215458时间:2020.12.13“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按学校代码排序)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1. A类36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2. B类6所东北大学、郑州大学、湖南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疆大学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交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内蒙古大学、辽宁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延边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大学、苏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福州大学、南昌大学、河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海南大学、广西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贵州大学、西藏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青海大学、宁夏大学、石河子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宁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按学校代码排序)北京大学: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艺术学理论、现代语言学、语言学、机械及航空航天和制造工程、商业与管理、社会政策与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中国史、统计学、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注:1.不加(自定)标示的学科,是根据“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确定的标准而认定的学科;2.加(自定)标示的学科,是根据“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建议由高校自主确定的学科;3.高校建设方案中的自主建设学科按照专家委员会的咨询建议修改后由高校自行公布。

结合当下世界一流大学中,给予理解与建议

结合当下世界一流大学中,给予理解与建议

结合当下世界一流大学中,给予理解与建议新中国建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的高等教育大国,但是,应该看到我们离高等教育强国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吹响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号角。

然而,我们的大学离世界一流水平究竟有多远?差距在哪里?我们实现赶超的路径是什么?如何立足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带着这些问题,2016年11月24-30日,中共中央党校第41期中青年干部培训一班6名学员,在上海就高校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简称“双一流”建设)问题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

调研小组先后走访了上海市教委、华东政法大学、上海科技大学、上海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7家单位,并拜访了上海市政府的相关领导。

通过调研,调研小组对“双一流”建设的重大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也了解了上海地区“双一流”建设的基本情况和主要进展,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具体对策和建议。

“双一流”建设的背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要求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多年来,通过实施“211工程”“985工程”以及“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等重点建设,一批重点高校和重点学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带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交大双一流建设方案:2020年成卓越世界一
流大学
出国留学高考网为大家提供上海交大双一流建设方案:2050年
成卓越世界一流大学,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上海交大双一流建设方案:2050年成卓越世界一流大学
2017年9月交大入选“双一流”建设名单,有17个学科入选
“双一流”建设学科,建设方案确定交大三阶段目标:到2020年跻
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前列;2030年进入世
界一流大学前列,若干学科方向具有世界领先地位;2050年建成卓
越的世界一流大学。

“双一流”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以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以传承文明、探求真理、振兴中华、造福人类为己任。

致力于激发学生潜能,培养精英人才;
致力于探索未知领域,攀登世界科学高峰;致力于攻克技术难题,服
务国家战略需求;致力于丰富思想宝库,引领社会文明与进步;致力
于构筑文化桥梁,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2020年目标: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学校整体实力稳步进入世界百强,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前列,若干学科方向进入世界十强。

全面完成学校综合改革,形成卓越的
创新人才成长体系、科学技术创新体系、社会服务支撑体系、文化
传承创新体系。

建成高峰凸现、大师汇聚、人才辈出、学术卓越、
制度规范、文化先进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世界一流大学。

2030年目标: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

学校整体实力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主干学科位列世界三十强,若干学科方向具有世界领先地位,产生一批世界级的原创性研究成果。

使学校成为世界级学术大师荟萃的人才集聚地,前沿学术科技
的创新主阵地,引领社会进步的思想策源地,各国优秀学子的求学
目标地。

2050年目标:建成卓越的世界一流大学。

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在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的进程中做出卓越贡献,学校的整体实力稳居世界一流大学前列。

上海交通大学在“双一流”建设中将更加聚焦四个方面内容:
一是更加聚焦立德树人。

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培养具有宽阔视野、科学精神、创新能力的服务于国家建设的领军
人才。

落实“价值引领、知识探究、能力培养、人格养成”四位一
体的人才培养理念,形成一个“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全员育人
的校园生态。

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去、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为国家
重点行业和一流教学科研机构输送具有中国情怀与全球视野的拔尖
创新人才。

二是更加聚焦师资队伍建设。

深入实施人才强校主战略,加强顶层设计,以制度激励为主线,形成持续激发人才内生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的制度体系,优化各级
各类人才多维发展、多元评价的人才生态环境,加快建设与世界一
流大学相适应的高水平人才队伍。

进一步优化各类人才结构,进一
步提升人才服务水平,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使学校成为支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人才高地。

三是更加聚焦服务国家战略。

面向重大需求,促进学术组织重构,鼓励问题导向的探索性研究,自主开展对我国未来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或人类生活方式
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前沿问题研究,提升学术研究的品味,重视颠
覆性技术创新,大力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加强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
的攻关,为创新型国家及上海全球城市建设做出卓越贡献。

建成先
进的转化医学体系,整合学术资源和医疗资源,围绕人类健康与重
大疾病问题开展联合攻关,提高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为健康中
国战略贡献更多的福祉。

进一步发挥人文社科咨政启民的作用,为
促进中华文化传播,完善中国社会治理,贡献交大智慧。

四是更加聚焦对区域和产业发展的贡献。

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接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视高新技术前瞻性布局、引领未来新兴产业发
展的研究,推动技术集成创新,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在国
家船海、制造、信息等重点建设行业和关键发展领域中确立不可替
代的地位。

扩大学校服务地方的途径和手段,完善知识和科研成果
转移转化体系,产出引领行业和社会发展的标志性成果,提高学校
对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双一流”建设方式
聚焦“双一流”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持续深化综合改革,在建设方式上综合施策,统筹推进学校整体建设和学科建设,破除体制机
制障碍,实现关键环节突破,充分发挥各方积极性,持续激发办学
活力,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一是更加注重学科群建设。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经济社会主战场,面向世界科技发展前沿,以优势学科为主干,以特色学科、新兴学科、需求学科为
支撑,重点建设17个学科群,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健全学科生态体系。

围绕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等重大前沿科学问题,以及国家安全、技术进步的重大需求,打破院系壁垒,组建跨学科团队,按照学科
群集中建设和配置资源,建设一批问题导向的跨学科综合交叉平台
和高水平智库,努力打造学科高峰,以一流学科建设带动学校整体
水平的提升。

二是更加注重师生发展。

学校持续加大对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

持续推进“学在交大”,紧紧围绕提高学生在交大的学习“增值”,将人才
培养中心地位贯穿于重点领域改革的推进全过程。

坚持把教书育人
作为教师第一职责,把教学投入情况和教学质量作为教师晋升和聘期考核的核心指标。

深化“目标定位、分类发展、分类考核、绩效薪酬”的“四位一体”的师资分类发展改革,深入实施“多元评价”,建立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皆尽其才的人才多维发展机制,有效激发各类人才队伍的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

三是更加注重发挥学院的积极性和主导作用。

着力落实“院为实体”,推进财权与事权的同步下放,形成院校协同发展、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相互支撑、充满活力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

全面推动学院综合预算改革,学院统筹安排学校下达的日常经费、学科建设经费以及学院自筹的教学、科研等其他收入。

加快推进清单管理方式的协议授权,研究制定权责对等、边界清晰、责任明确、违约负责的权责清单。

提升与协议授权相配套的二级单位内部治理水平,制定规范授权事项决策程序和办事流程的学院内部管理制度。

四是更加注重学校发展转型。

进一步完善学术评价机制,建立以创新质量和社会贡献为导向的考核评估体系,更加注重研究成果的原创水平、学术品味、同行认可度和业界影响力,引导科学研究走向重视质量和贡献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着重评价面向国际前沿领域的基础研究成果的理论独创性和学术前沿性;着重评价面向国家战略和行业需求的技术研发和工程应用成果的技术突破性和行业贡献度;着重评价面向区域发展、社会治理、文化传承创新需要的人文社会学科咨询类研究成果的决策支撑性和社会影响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