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天然产物化学刘湘版蒽醌类化合物
天然产物化学刘湘版 萜类化合物
(3) 葑烷型衍生物
茴香酮
茴香醇
(4) 蒈烷型化合物
2-长松针烯
3-长松针烯
β-长松针烯
长松针酮
二倍半萜 三 四 萜 萜
多聚萜
~7.5x103至 ~3x105
(C5H8)n
橡胶、硬橡胶
(2)同时根据各萜类分子结构中碳环的有无和数目的多少,
进一步分为:
不含环: 链状萜
含一个环:单环萜 含环
含二个环:双环萜
含三个环:三环萜 含四个环:四环萜
4.分布:是各类天然物质中最多的一类成分。 据不完全统计萜类化合物超过了22000多种。
(二)溶解性 挥发油为亲脂性的物质,难溶于水,可溶于高浓度乙醇, 易溶于乙醚、石油醚等亲脂性有机溶剂。 (三)物理常数 1、相对密度:多数挥发油比水轻,习称为“轻油”; 也有少数挥发油比水重,习称为“重油”,其相 对密度一般在0.850-1.180之间。 2. 折光性: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折光性,其折光率一般在 1.450-1.560之间。 3. 旋光性:挥发油几乎均有旋光性,其比旋度一般在 + 97 - 117°的范围内。 4. 沸点:挥发油的沸点一般在70 - 300℃之间。多数无确定的沸 点和凝固点。
一、挥发油(volatile oils)概述
1、概念:又称精油(essential oils),是一类具有芳香气味
的、在常温下能挥种子植物中,尤其是芳香植 物中。1/3中草药中均含有挥发油。
常见科:菊科(菊、蒿),芸香科(芸香、橙),伞形科(小
二. 萜类的生源学说 萜类化合物的生源主要有如下两种观点: 1、经验的异戊二烯法则 2、生源的异戊二烯法则 (一).经验的异戊二烯法则: 1887年Wallach提出:自然界存在的萜类化合物是由异戊二烯 衍生而成的首尾相连的聚合体及其衍生物。并以是否符合异戊 二烯法则作为判断是否为萜类化合物的一个重要原则。
蒽醌
有机化合物
01 理化性质
目录
02 分子结构数据
03 计算化学数据
04 毒理学数据
05 用途
06 安全信息
蒽醌,又名9,10-蒽二酮,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14H8O2,为人工合成的天然染料。蒽醌类化合物的 基本母核为蒽醌,母核上常有羟基、甲基、甲氧基和羧基等取代基。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蒽醌在2B类致癌物清单 中。
计算化学数据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无 氢键供体数量:0 氢键受体数量:2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互变异构体数量:0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34.1 重原子数量:16 表面电荷:0 复杂度:261 同位素原子数量:0 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毒理学数据
1、急性毒性: 大鼠口径LD50:15mg/kg;大鼠吸入LC50:>1300mg/m3/4H; 大鼠皮肤LD50:>1mg/kg;小鼠腹腔LC50:3500mg/kg; 小鼠皮肤LC50:>5mg/kg 鸟LD50:>2mg/kg 2、其他多剂量毒性: 大鼠口径TDLo: mg/kg/7D-I; 3、致畸性 沙门氏菌:2 μg/plate;沙门氏菌:333 μg/plate; 小鼠:250mg/kg; 仓鼠胚胎:100 μg/L。
用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主要用于染料的生产。
安全信息
安全术语
风险术语
S24:Avoid contact with skin. 避免皮肤接触。 S26:In case of contact with eyes, rinse immediately with plenty of water and seek medical advice. 眼睛接触后,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并征求医生意见。 S26/37/39:Wear suitable protective clothing, gloves and eye/face protection. 穿戴适当的防护服、手套和眼睛/面保护。
天然产物化学
天然产物化学:《天然产物化学》是2010年04月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刘湘、汪秋安。
该书概述了天然产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及其研究开发意义,介绍了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的一般方法,对各类天然产物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结构鉴定以及生理活性进行了系统讨论。
最后介绍了生物转化在天然产物研究中的应用,并通过实例简述了天然产物的全合成。
刘湘等著图书:内容简介全书共分12章,每章均附有习题,书后附有测试题及习题参考答案。
《天然产物化学(第2版)》适合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制药工程、生物技术、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和药学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也可供其他相关专业的师生使用参考。
图书目录第1章绪论11.1 天然产物化学的研究内容11.2 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11.3 天然产物化学与药物开发31.4 天然产物化学发展动向5习题9第2章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10 2.1 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的预试验与提取10 2.2 色谱分离分析方法262.3 结晶和重结晶322.4 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34习题43第3章糖和糖苷453.1 单糖的立体化学453.2 糖苷的分类473.3 糖苷的性质493.4 糖苷的提取与分离513.5 糖苷的结构测定52习题56第4章生物碱584.1 概述584.2 生物碱的分类594.3 生物碱的性质614.4 生物碱的提取与分离624.5 生物碱的鉴定和结构测定644.6 有代表性的生物碱65习题70第5章黄酮类化合物715.1 概述715.2 黄酮类化合物的性质745.3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76 5.4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分析785.5 黄酮类化合物的应用81习题84第6章萜类化合物856.1 概述856.2 萜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856.3 萜类化合物的结构测定876.4 单萜化合物896.5 倍半萜、二萜和二倍半萜化合物94 6.6 三萜化合物976.7 四萜化合物101习题105第7章甾体类化合物1067.1 概述1067.2 甾体化合物的性质1077.3 甾醇、甾体激素和胆汁酸1127.4 甾体皂苷1187.5 强心苷122习题125第8章醌类化合物1268.1 概述1268.2 醌类化合物的性质1298.3 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1308.4 醌类化合物的结构测定1318.5 代表性含醌类天然产物134习题136第9章香豆素和木脂素1389.1 香豆素1389.2 木脂素145习题149第10章其他类型天然产物15110.1 有机酸15110.2 鞣质15410.3 氨基酸、蛋白质和酶15710.4 植物激素、昆虫信息素和农用天然产物159 10.5 海洋天然产物163习题166第11章生物转化在天然产物研究中的应用167 11.1 概述16711.2 生物转化应用于甾体药物合成16811.3 生物催化不对称合成173习题179第12章天然产物的化学合成180 12.1 托品酮的合成18312.2 喜树碱的合成18412.3 利血平的合成18612.4 维生素A1的合成18712.5 石竹烯的合成18812.6 紫杉醇的合成190习题193附录195各章习题参考答案195天然产物化学基础测试题(一)201 参考答案203天然产物化学基础测试题(二)205 参考答案207天然产物化学基础测试题(三)210 参考答案212参考文献215。
天然产物化学刘湘版 蒽醌类化合物
2 双蒽核类
• 2.1.二蒽酮类 二蒽酮类是由两分子蒽酮脱去一
分子氢,通过碳-碳键结合而成的化合物。其结 合方式多为C10-C10′连接。例如大黄及番泻叶 中致泻的主要有效成分番泻苷A、B、C、D等 皆为二蒽酮衍生物的二糖链苷。
glc O O OH
glc O O OH
H H
COOH COOH
H H
以游离蒽醌类衍生物为例,酸性强弱将按下列顺序排列: 含-COOH > 2个以上-OH > 1个-OH > 2个-OH > 1个-OH 5%NaHCO3 5%Na2CO3 1%NaOH 5%NaOH
————————可用于提取分离——————————
• (二)碱性:由于羰基上的氧原子具有微弱 的碱性,能溶于浓硫酸中生成 yang 盐再转 成阳碳离子,同时颜色显著加深,羟基蒽醌 在浓硫酸中一般呈红至红紫色。 • 如大黄酚为暗黄色,溶于浓硫酸中转为 红色,大黄素由橙红色变为红色。生成的 yang盐不稳定,加水即分解(颜色褪去)。
第二节 理化性质
• 一、性状: 天然的醌类成分多为有色结晶,且随着 母核上酚羟基等助色团增多,可显黄、橙、棕红色 以至紫红色;蒽醌类化合物中茜草素型颜色(红→ 紫)较大黄素型(橙→黄)深。蒽醌类化合物多有 荧光,并且在不同的pH条件下所呈的荧光不同。 •
• 二、升华性:游离的醌类化合物一般具有升华性。 将药材粉末加热升华,再检识升华物可用来判断药 材中有无醌类化合物的存在。
蒽酮
蒽醌衍生物
蒽酚
蒽酚衍生物
蒽酮类衍生物
植物体内的蒽醌类化合物可呈游离形式或糖苷 形式。蒽醌苷中的糖多为葡萄糖,部分为鼠李糖、 阿拉伯糖、木糖等。
一
蒽醌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
天_然_产_物_化_学刘湘版
提取:将有效成分从天然物质中提出的过程 分离:将提取中混合的性质相同或不同的成分 进一步分开的过程
研究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的基本步骤
原材料 提取
总提取物 目的化合物 初步分离 不同部位
结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饰 人工合成
单体化合物
精细分离纯化
一、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的预实验
1.基本原理: 根据各成分极性的不同,先系统地分成几个不 同部分,然后利用显色反应或沉淀反应,或结 合纸色谱、薄板色谱,定性判断各部分中可能 含有的化合物类型。
提取分离
结构测定 生物活性 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来消化和记忆, 善于归纳和总结,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Chapter
2
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
主要内容
一、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的预实验与提取 二、色谱分离分析方法 三、结晶和重结晶 四、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
§2.1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的预实验与提取
§1-2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
1.2.1 一次代谢与二次代谢 1.2.2 二次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
1.一次代谢:
二氧化碳、水
各种代谢 光合作用
糖和氧气
糖、蛋白质、脂质、核酸
这些是植物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该过 程存在于所有的绿色植物中,称为一次代谢 过程,产生的物质称为一次代谢产物 (primary metabolite)。
4.氨基酸(amino acid pathway)途径:
生成青霉素、头孢菌素、生物碱
5.混合途径:复杂的化合物
(1)醋酸-丙二酸-莽草酸途径
(2)醋酸-丙二酸-甲羟戊酸途径 (3)氨基酸-甲羟戊酸途径 (4)氨基酸-醋酸-丙二酸 (5)氨基酸-莽草酸途径
天然药物化学-芦荟中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及药用价值研究
芦荟中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及药用价值研究进展摘要:本文综述了从芦荟中提取蒽醌类化合物的主要方法及步骤,其常见的提取方法有浸渍法、渗漉法、连续回流提取法等,还具体地描述了芦荟中蒽醌类化合物的分离方法,以及综述了芦荟中蒽醌类化合物的药用价值研究进展。
关键字:芦荟; 蒽醌类化合物; 提取; 药用价值芦荟,是集医药、食用、美容和观赏于一体的多年生百合科多肉质草本植物,而它作为一种药物在民间已经使用了上千年。
芦荟的成分十分复杂,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芦荟其成分在数量上会有所不同,但在定性方面却大致相同。
经近代科学研究分析,确定芦荟中含有丰富的蒽醌类化合物,包括芦荟素、芦荟大黄素、异芦荟素等[1]。
一.提取[2]1.提取剂的选择根据天然产物在溶剂中的溶解规律“相似相溶”,蒽醌类化合物具有极性基团,常选择水和极性物质乙醇作为提取剂。
水极性大,廉价,但对多种物质都具有很强的溶解能力,故水提物含杂质成分较多,分离效果较差。
而乙醇作为提取剂具有以下优点:提取时间短,溶出杂质少;用量少,且大部分可以回收利用;提取液不易发霉;价廉,毒性小,来源方便,所以以乙醇为提取剂效果较好[3]。
常见的溶剂法有浸渍、渗漉、连续回流提取等方法。
1.1.浸渍法将芦荟叶切碎,放入适当的容器中,加入乙醇,以能浸透碎片稍有过量为度,时常振摇或搅拌,静置一日以上,过滤,残渣另加新乙醇,如此再提取两次。
第二、三次浸渍时间可缩短。
合并提取液,浓缩后可作提取物。
此法不需要加热(必要时温热),但提取时间长,效率不高。
1.2.渗漉法将芦荟叶切成大小合适的碎片,用乙醇润湿膨胀后装入渗漉筒中,然后不断地添加新溶剂。
浸出成分后,自渗漉筒的下口收集提取液。
此法由于随时保持相当的浓度差,故提取效率高,浸出液较澄清,但溶剂消耗量大,费事长。
1.3.连续回流法在实验室中多采用索氏提取器,取适量的芦荟叶碎片,放入索氏提取器的滤纸筒中,在圆底烧瓶中加入乙醇,在水浴上加热连续提取。
蒽醌类化合物—提取分离(天然药物化学课件)
判断:苯醌及萘醌类化合物未取代为阳性;蒽醌为阴性。
O
O
O
O
醌环上未取代位置
在氨碱性下 兰蓝绿绿色色
+ 活性次甲基试剂
或or
(丙二酸酯、乙酰醋酸脂/醇液)
兰紫色
蓝紫色
不同颜色反应鉴别特点及意义
反应类型
Feigl反应
无色亚甲蓝 Bornträge反
应
反应试剂
反应特征
鉴别特点
引力或产生氢键的结果;分子筛是其多孔性结构性质 ❖ 3、影响吸附因素:溶剂本身的性质;物质在溶剂中的
溶解度(溶解度大,树脂对其吸附力降低);化合物 的性质
五、蒽醌类化合物(三) ——显色反应
一、碱液呈色反应( Bornträge反应)
❖ 羟基蒽醌类遇碱显红—紫红色。 ❖ 检识羟基蒽醌成分的最常用方法。 ❖ 蒽酚、蒽酮、二蒽酮类成分需氧化形成羟基
五、蒽醌类化合物(四)
一、提取方法
(一)亲脂性有机溶剂提取法 (二)醇提取法 (三)碱提酸沉法 (四)水蒸气蒸馏法 (五)其它方法
(一)亲脂性有机溶剂提取法
(1)用于提取苷元(游离醌类)。 (2)可用苯、氯仿等极性较小的溶剂提取。 (3)蒽醌类在植物体内多以苷或盐的形式存在。
药材 酸 苷水解,盐游离
(2)色谱分离法 ❖ 多用吸附柱层析,以硅胶、磷酸氢钙、聚酰胺
粉为吸附剂,不宜用氧化铝,尤其是碱性氧化铝 ,因为羟基蒽醌能与氧化铝形成牢固螯合物,难 以洗脱。
(3)大孔吸附树脂 ❖ 1、特点:白色球形颗粒,分为非极性和极性两类,理
化性质稳定,不溶于酸、碱及有机溶媒中 ❖ 2、原理:吸附性和分子筛性相结合。吸附性由范德华
天然药物化学第五章蒽醌类化合物
蒽醌pH梯度 萃取法流程
药材 EtOH提取
醇提液 回收醇,加乙醚
乙醚液 pH梯度依次萃取
5%NaHCO3 5%NaCO3 1%NaOH 5%NaOH
B. PH梯度萃取法对蒽衍生物进行初步分离,对性 质相似,酸性强弱相差不大的羟基蒽醌类则不能很 好分离,故初分后再结合层析法进一步分离。
羟基及含羧基蒽醌在植物体内常以盐的形式存在, 提取时应先酸化成游离状态,再提取。
二、分离
1.游离蒽醌衍生物的分离: 常采用梯度PH萃取法。 A. 由于蒽醌羟基位置、数目及羧基的有无,其酸度 大小是有区别的,可分别溶于不同碱性的水液,故可 采用梯度PH萃取法。此法为分离游离蒽衍生物的经典 方法,也为常用方法。 5%NaHCO3液----含—COOH及两个以上β-酚OH
多用吸附柱层析,以硅胶、磷酸氢钙、聚酰胺粉为 吸附剂,不宜用氧化铝,尤其是碱性氧化铝,因为 羟基蒽醌能与氧化铝形成牢固螯合物,难以洗脱。
2. 蒽醌苷类与蒽衍生物苷元的分离: 根据它们的溶解性不同分离。
苷元-----极性小,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醚、氯 仿等有机溶剂。
苷-----极性大,溶于水,难溶于乙醚、氯仿等 有机溶剂。
水液 EtOAc萃取
EtOAc液 (含大黄素苷等 蒽醌苷极性成分)
铅盐法:
中药粉
90%乙醇加热提取
提取液
浓缩
浓缩液
氯仿(或乙醚、苯)萃取
氯仿液 (游离蒽醌)
水层
加Pb(OAc)2液,过滤
蒽醌苷
滤液
沉淀
滤液
水洗,悬浮于水中,通H2S脱铅过滤
天然产物化学蒽醌类化合物(ppt)
(优选)天然产物化学蒽醌类 化合物
第一节 概述
• 醌类化合物(quinonoids)是指分子内具有不饱和环 二酮结构(醌式结构)或容易转变成这样结构的 天然有机化合物。
• 在植物界分布较广泛,高等植物中大约有50多个 科100余属的植物中含有醌类,集中分布于蓼科、 茜草科、豆科、鼠李科、百合科、紫葳科等植物 中。
O
O
二蒽酮
O
长时间贮存
2
.
H
[O]
蒽醌类
蒽酮游离基
• 2.2.二蒽醌类 为两分子蒽醌通过碳-碳键结合 而成的化合物。天然二蒽醌类化合物中的两 个蒽醌环都是相同而对称的,由于空间位阻 的相互排斥,故两个蒽环呈反向排列,如:
OH O
OH
HO OH O
H3C
CH3
O
OH
OH
OH O
OH
黄色霉素
2.3 去氢二蒽酮类 中位二蒽酮再脱去1分子氢即进一步氧化,两
• 醌类化合物多数存在于植物的根、皮、叶及心材 中,也有存在于茎、种子和果实中。
天然药物如大黄、虎杖、何首乌、决明子、丹参、 番泻叶、芦荟、紫草中的有效成分都是醌类化合物。
虎杖
p136
何首乌
芦荟
天然醌类主要有四种类型 苯醌 benzoquinones 萘醌 naphthoquinones 菲醌 phenanthraquinones 蒽醌 anthraquinones
紫红素是茜草中所含 的茜草素以外的另外 一种重要色素。
1.4 四取代蒽醌
大黄素是最广泛分布的一种 天然蒽醌。 伪紫红素属于茜草素型蒽醌。
1.5 五取代蒽醌
1,4,6,8-四羟基-3-甲基蒽醌
202X年天然药化-第四章-醌类及其化合物
第八页,共四十七页。
第九页,共四十七页。
2.3菲醌类
天然菲醌衍生物包括邻醌及对醌两种类型,含非醌类的 植物分布在唇形科、兰科(lán kē)、豆科、番荔枝科、使君子科、 蓼科、杉科等高等植物中,在地衣中也有分布。
第十页,共四十七页。
丹参
(dān cān)
第十一页,共四十七页。
2.4蒽醌类 包括蒽醌衍生物及不同程度的还原产物(chǎnwù),如氧
O HO O
H O
O
O -HOO -H
橙 黄 ~橙 色
O
O OH
O
OH 兰~兰紫
OH 橙红~ 红
O OH
紫红~紫
第三十页,共四十七页。
⑥ 浓硫酸反应 羟基蒽醌类化合物能与强酸形成(xíngchéng)烊盐,使分子
内共轭体系发生变化出现不同颜色,可用于检识。如大黄 酚由暗黄色变为红色。
第三十一页,共四十七页。
8 7
O
12
6 5
43
O
α -(1,4)萘醌
O O
1 2
6
O
1
O
2
β -(1,2)萘醌 amphi-(2,6)萘醌
O OH O
胡桃醌 ju g lo n
从天然界得到(dé dào)的几乎 均为-萘醌类。如:具有抗 菌、抗癌及中枢神经镇静作 用的胡桃醌。
蒽醌类化合物(中药化学技术课件)
❖ 也可用酸性溶剂系统,如正丁醇-醋酸-水(4:1:5上层) ;
❖ 非水溶剂系统,如:以10%甲酰胺的乙醇液处理滤纸, 石油醚-三氯甲烷(94:6)为展开剂,羟基蒽醌苷元可获 得较好的色谱效果。
几种常见蒽醌纸色谱的Rf值
蒽醌苷类极性较强,需要选用极性较大的溶剂 系统,如:正丁醇-乙酸乙酯-水(4:3:3)上层, 三氯甲烷-甲醇-水(2:1:1)的下层
五、蒽醌类化合物(五)
——检识
❖一、薄层色谱法 ❖二、纸色谱法
一、薄层色谱法
羟基蒽醌及其苷类常采用薄层法检识 常见的吸附剂:硅胶,也可选用聚酰胺
❖ 展开剂:多用混合溶剂 ❖ 游离蒽醌由于极性较弱可选用亲脂性溶剂系统,
如苯-乙酸乙酯(75:25)、庚烷-苯-三氯甲烷(1:1 :1)、甲苯-二氯甲烷-冰醋酸(6:3:1)、苯-甲醇 (9:1)等; ❖ 蒽醌苷由于极性较强则需采用极性大的溶剂系统 ,如三氯甲烷-甲醇(3:1)
显色剂:蒽醌其苷类本身具有颜色,在日光下多 呈现黄色,在紫外光下则显黄棕、红、橙色等荧 光,若再用氨熏或喷碱溶液,出现颜色加深或变 红 。 亦可用 0. 5 %醋酸镁甲醇溶液,喷后9o℃ 加热5分钟,再观察颜色。
几种常见游离蒽醌薄层色谱的Rf值
二、纸色谱法
❖ 游离蒽醌的纸色谱一般在中性溶剂系统中进行,常用水 、乙醇、丙醇等饱和的石油醚、苯等,如:石油醚-丙 酮-水( 1:1:3上层),97%甲醇饱和的石油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
O
O
O
对苯醌
邻苯醌
萘醌类(naphthoquinones)化合物分为α(1,4), β(1,2)及amphi(2,6)三种类型。但天然存在的大多为 α-萘醌类衍生物,它们多为橙色或橙红色结晶,少数 呈紫色。
8 7
O
12
6 5
43
O
α-(1,4)萘醌
O O
1 2
6
O
1
O
2
β-(1,2) 萘醌 amphi-(2,6)萘醌
第一节 概述
• 醌类化合物(quinonoids)是指分子内具有不饱和环 二酮结构(醌式结构)或容易转变成这样结构的 天然有机化合物。
• 在植物界分布较广泛,高等植物中大约有50多个 科100余属的植物中含有醌类,集中分布于蓼科、 茜草科、豆科、鼠李科、百合科、紫葳科等植物 中。
• 醌类化合物多数存在于植物的根、皮、叶及心材 中,也有存在于茎、种子和果实中。
天然药物如大黄、虎杖、何首乌、决明子、丹参、 番泻叶、芦荟、紫草中的有效成分都是醌类化合物。
虎杖
p136
何首乌
芦荟
天然醌类主要有四种类型 苯醌 benzoquinones 萘醌 naphthoquinones 菲醌 phenanthraquinones 蒽醌 anthraquinones
苯醌类(benzoquinones)化合物分为邻苯 醌和对苯醌两大类。邻苯醌结构不稳定,故天 然存在的苯醌化合物多数为对苯醌的衍生物。
皆为二蒽酮衍生物的二糖链苷。
glc O O OH
glc O O OH
H H
COOH COOH
COOH H H
COOH
glc O O OH
番泻苷A
glc O O OH
番泻苷B
C10-C10,键容易水解而断裂,生成较稳定的 蒽酮游离基,继而氧化成蒽醌类化合物。 一般随着植物原料储存时间延长,二蒽酮 类含量下降,单蒽酮类含量上升。
O
掌叶大黄
• 芦荟大黄素存在于 蓼科植物掌叶大黄 等植物的根茎中, 是大黄抗菌有效成 分。
• 芦荟大黄素-8-O-葡 萄糖苷是大黄泻下 的主要成分之一。
• 芦荟致泻的主要成 分是芦荟大黄素的 葡萄糖碳苷化合物 芦荟苷。
1.3.2 茜草素型:
羟基分布在一侧的苯环上,化合物多数为 橙红色。
O OH
R1 茜草素
1.6 六取代蒽醌和七取代蒽醌
决 明 子
1.7 蒽环酮类
蒽环酮类抗菌素多来自链霉属。它们中很多具有抗 肿瘤和抗菌等重要生物活性,属于抗肿瘤蒽醌类抗生素。
1.8.蒽酚或蒽酮衍生物
蒽醌在酸性环境中被还原,可生成蒽酚及其互变异构体—蒽酮。
O
OH
Sn.HCl 还原
O
O HH
蒽醌
蒽酚
蒽酮
蒽酚(或蒽酮)的羟基衍生物常以游离状态或结合状态与相应
O
O
二蒽酮
长时间贮存
2
O
.
H
蒽酮游离基
[O]
蒽醌类
• 2.2.二蒽醌类 为两分子蒽醌通过碳-碳键结合 而成的化合物。天然二蒽醌类化合物中的两 个蒽醌环都是相同而对称的,由于空间位阻 的相互排斥,故两个蒽环呈反向排列,如:
蒽酮类衍生物
植物体内的蒽醌类化合物可呈游离形式或糖苷 形式。蒽醌苷中的糖多为葡萄糖,部分为鼠李糖、 阿拉伯糖、木糖等。
一 蒽醌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
蒽醌类(anthraquinones)成分按母核 的结构分为单蒽核及双蒽核两大类。
1 单蒽核类 根据取代基在蒽醌母核上的位置不同, 可以分为一取代蒽醌、二取代蒽醌、三取 代蒽醌、四取代蒽醌、五取代蒽醌、六取 代蒽醌和七取代蒽醌等。 蒽酚(或蒽酮)类衍生物及蒽环酮类。
1.1 一取代蒽醌
一取代蒽醌的取代基多在β-位。
顶生醌是少数无羟基取代的蒽醌之一,它具有驱赶 白蚁和其它昆虫的作用,柚木、榆木由于存在顶生醌, 所以可以长期保存。
2-羟甲基蒽醌存在于茜草科植物百眼藤根中,体内 实验可抗白血病。
1.2 二取代蒽醌
二取代蒽醌的取代基 在同一个环上。代表 化合物为茜草素。
1.3 三取代蒽醌
根据羟基在蒽醌母核上的位置不同,可将三 取代蒽醌分为两大类: 1.3.1 大黄素型:
羟基分布在两侧的苯环上,多类呈黄色。
OH O OH
大黄酚 R1=CH2 R2=H
大黄素 R1=CH3 R2=OH
大黄素甲醚 R1=CH3 R2=OCH3
R1
R2
芦荟大黄素 R1=H
大黄酸
R1=H
R2=CH2OH R2=COOH
R1=OH R2=H R3=H
羟基茜草素 R1=OH R2=H R3=OH
R2 伪羟基茜草素 R1=OH R2=COOH R3=OH
R3
O
紫红素是茜草中所含 的茜草素以外的另外 一种重要色素。
1.4 四取代蒽醌
大黄素是最广泛分布的一种 天然蒽醌。 伪紫红素属于茜草素型蒽醌。
1.5 五取代蒽醌
1,4,6,8-四羟基-3-甲基蒽醌
第九章 蒽醌类化合物 Anthraquinones
学习要求
• 醌类化合物的定义、结构特征 • 蒽醌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 、生物活性 • 蒽醌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 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方法 • 蒽醌类化合物的波谱分析 • 重点:蒽醌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分类;
蒽醌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 难点: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方法。
的羟基蒽醌共存于植物中。蒽酚(或蒽酮)衍生物一般存在于新鲜
植物中。新鲜大黄经两年以上贮存则检识不到蒽酚。如果蒽酚衍生
物的meso位羟基与糖缩合成苷,则性质比较稳定,只有经过水解除
去糖才能易于被氧化转变成蒽醌衍生物。
2 双蒽核类
• 2.1.二蒽酮类 二蒽酮类是由两分子蒽酮脱去一 分子氢,通过碳-碳键结合而成的化合物。其结 合方式多为C10-C10′连接。例如大黄及番泻叶 中致泻的主要有效成分番泻苷A、B、C、D等
蒽醌(9,10-蒽二酮)
包括蒽醌衍生物及其不同程度的还原产物。如氧化蒽 酚、蒽酚、蒽酮、二蒽酮。
O
8 8a
1 9a
位—— 1,4,5,8
7
9
2 位—— 2,3,6,7
6
10
3 meso(中位)—— 9,10
10a
4a
5
4
O
O
O
蒽醌
O
OH
[H]
[O]
互变异构体
蒽酮
蒽酚
蒽醌类包括: 蒽醌衍生物
蒽酚衍生物
天然菲醌(phenanthraquinone)分为邻醌及对 醌两种类型,例如从中药丹参根中分得到的多种菲 醌衍生物 ,均属于邻菲醌类和对菲醌类化合物。
O O
邻菲醌Ⅰ
O
O
邻菲醌Ⅱ
O O
对菲醌
天然蒽醌以9,10-蒽醌最为常见,由于整个分 子形成一共轭体系,C9,C10又处于最高氧化水平, 比较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