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室颤动
室颤的应急预案
室颤的应急预案
制定日期制定页数 2
一、评估
1.心室颤动是由于心室内各部分肌纤维发生快速而不协调的乱颤,是一种最危急的心律失常。
它使心室丧失排血功能,常为临终表现。
2.主要临床表现:心音消失、脉搏血压测不到、意识丧失、紫绀、抽搐、继而呼吸停止,瞳孔散大。
3.心电图特征:QRS波群与T波消失,呈形状不同、频率快慢不一,振幅高低各异、完全无规律的波浪状曲线,频率约为250~500次/分左右。
二、抢救
三、效果评价
1.有效:能摸到大动脉搏动,出现自主呼吸,意识逐渐恢复。
2.无效:不能摸到大动脉搏动,瞳孔散大,无自主呼吸。
四、注意事项
1.进行心肺复苏时,动作要迅速、准确,吹气时暂停按压,按压力要均匀适度。
2.按压力要均匀适度,按压姿势要正确,按压放松时,掌部不能离开按压位置。
3.不可采用冲击式、摇摆式、搓板式等方式按压。
4.按压的节律及频率不可过快过慢。
5.按压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判断效果。
6.复苏成功后,及时给予病人及家属心理支持。
室扑和室颤
心室扑动百科名片心室扑动(ventricular flutter,简称室扑)和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简称室颤)分别为心室肌快而微弱的收缩或不协调的快速乱颤,其结果是心脏无排血,心音和脉搏消失,心、脑等器官和周围组织血液灌注停止,阿-斯综合征发作和猝死。
室颤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严重心律失常,也是临终前循环衰竭的心律改变;而室扑则为室颤的前奏简介心室扑动或心室纤颤(颤动)是一种最严重的异位心律。
心电图可有特征性改变:心室扑动时心电图QRS波群和T波难以辨认,代之以较为规则、振幅高大的波群,每分钟150~250次。
心室颤动时心电图可有波形低小不整齐,每分钟200~500次。
心室扑动从血液动力学来看,它和心室停搏没有明显差别。
这两类心律失常多发生于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阿—斯氏综合征的过程中、严重低血钾与高血钾、Q-T间期延长综合征、心脏手术、低温麻醉、心血管造影或心导管检查术、洋地黄、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肾上腺素、锑剂等药物中毒、严重缺氧、电击以及溺水等,这些可称为原发性心室扑动和颤动,及时积极的抢救可能恢复。
在各种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吸呼衰竭、低血压等临终前发生者,称为继发性心室扑动和纤颤,多不易复苏。
心室扑动及颤动的发生机理是:可能由于心室异位起搏点发放激动加速,(如发生于心室肌易激期的室性期前收缩或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各部分心肌传导速度和复极不均匀,故其不应期长短不等,因而激动可从不应期较短的心肌折返到不应期较长的心肌,在心室肌内出现快速而零乱的多发性局部折返现象所致。
临终前室颤一般难以逆转,突然意外地发生于无循环衰竭基础的原发性室颤,可呈短阵或持久发作,给药及时且治疗恰当的,有长期存活的可能。
室颤的发生机理大多为心室内多个折返中心形成不协调的冲动,经大小、方向不一的传导途径到达心室各部,形成折返的基础为心肌细胞复极速度与不应期长短的不一致性明显加重,而心肌缺血、心肌坏死、严重心动过缓或中枢交感神经兴奋为常见诱因。
内科学课件-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
图12-3-43 心室颤动
短联律间距多形性室速的病因不明,室速多为短阵发作,可自动 终止或演变为室颤。室速均由短联律间距(0.28秒左右)的室性 期前收缩诱发,发作时心电图也呈尖端扭转型,室率极快。但发 作间歇期除可见联律间距短的多形性室性期前收缩外,心电图基 本正常,无QT延长,亦无异常T或U波。终止发作可选用维拉帕 米、胺碘酮或利多卡因等。预防发作推荐ICD植入。
(idiopathicventricularfibrillation)。
【心电图表现】
(一)心室扑动
1.无正常的QRS-T波群,代之以连续快速而相对规则的大正弦波。 2.扑动波频率达150~300次/分,大多200次/分(图12-3-
42)。快速室速与室扑的鉴别有时困难。
图12-3-42 心室扑动
具体步骤为A(airway):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异物;B (breathing)建立有效的呼吸包括进行人工呼吸等;C (circulation):建立有效的循环,人工心脏按压和心前区叩击等; D(drug):药物治疗,以肾上腺素为主要的复苏药物应用(其他药 物见心搏骤停与心肺复苏);E(electrocardiogram):进行心电 监护;F(fibrillation):进行非同步电除颤复律术;G(gauge): 对病情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H(hypothermia):低温疗法;I (intensivecare):进行重症监护和相应治疗。
(二)心室颤动
1.QRS-T波群完全消失,出现不规则、形态振幅不等的低小波 (<0.2mV)。
2.频率达200~500次/分(图12-3-43)。 有时室颤波细,多见于室颤持续较长后,复苏成功率低。
原发性室颤不仅可发生在有结构性心脏病患者并发持续单形室速 或短阵多形室速的基础上,还常见于无结构性心脏病者短阵多形 性室速发作后,如先天性和继发性QT时限延长综合征(见本章第 七节中“长QT综合征”内容),短QT综合征(见本章第七节中 “短QT综合征”内容)、短联律间距多形性室速以及Brugada 综合征(见本章第七节中“Brugada综合征”内容)等。
心室扑动与颤动的心电图表现
心室扑动与颤动的心电图表现心室扑动和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对患者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诊断心室扑动和颤动,在心电图上对它们的表现进行详细描述是非常重要的。
心室扑动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其特点是心脏的速率非常快且规则。
在心电图上,心室扑动常表现为一系列连续的正弦波,波峰和波谷之间的距离非常短。
这种快速而规则的波形与正常心电图中的P波和QRS波形有所不同,没有心房波形的存在,只有单一的快速心室波形。
另外,心室扑动时的心率很高,常超过200次/分钟。
与心室扑动相比,心室颤动是一种紊乱的心律失常,其特点是心脏的速率极其不规则。
在心电图上,心室颤动表现为一系列无规律的、毫无规律性的波形,波峰和波谷之间没有明确的间距。
心室颤动的波形通常呈细小而不规则的震颤,没有明显的P波和QRS波形。
心室颤动时的心率极不稳定,通常在室速和室颤之间不断变化。
心室扑动和颤动的心电图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以用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心电图是最常用的诊断工具之一,可以通过观察波形和分析心率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室扑动或颤动。
在心电图上,心室扑动和颤动往往伴随着其他心电图改变。
常见的改变包括QRS波形宽大畸形,ST段和T波改变,以及室速或室颤本身的心率快慢不一。
这些改变可以反映出心室扑动和颤动对心脏电气活动的影响,也有助于进一步确定患者的病情和临床处理方案。
心室扑动和颤动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及时诊断和处理。
常规的急救措施包括心肺复苏、电除颤和药物治疗等。
通过心电图监测,医生可以判断患者的心室扑动或颤动类型,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除了心电图的诊断,医生还应综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其他检查结果来确定诊断。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心室扑动或颤动合并其他心脏病变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心脏监测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病因和指导治疗。
总的来说,心室扑动和颤动的心电图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以通过观察波形和分析心率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室扑动或颤动。
心室颤动护理查房
选择合适治疗
根据心律失常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药 物治疗、电复律、射频消融等。
预防措施
积极治疗基础心脏疾病,控制心室率,降低心律 失常发生风险。
其他器官功能保护策略
呼吸功能保护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必要的氧气支持,预防肺部感染等 并发症。
02
急救护理措施与实践操作
立即除颤与心肺复苏术
01
02
03
04
准备除颤器
确保除颤器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电极板涂抹导电糊,选择合
适能量。
确定患者状态
评估患者意识和呼吸,确认无 脉搏室颤后,立即进行除颤。
除颤操作
按照除颤器提示,正确放置电 极板,避免触及患者和金属物
品,确保除颤有效。
心肺复苏术
除颤后,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以维持患者基本生命体征。
发病原因
危险因素
包括高龄、男性、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高胆固醇血症、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病史等 。
病理生理过程剖析
心室肌细胞异常电活动
室颤时,心室肌细胞发生异常电活动,导致心室肌无法产生有效的收缩。
心脏泵血功能丧失
由于心室肌无法有效收缩,心脏泵血功能丧失,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缺血缺氧。
恶性心律失常
锻炼强度与时间
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锻炼 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长期坚持
锻炼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发挥预 防心室颤动的作用。
家属参与和健康教育普及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护理过程, 了解心室颤动的相关知识,提供
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健康教育普及
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诊断与治疗PPT
心室扑动:心 室快速、不规 则的收缩,频 率在200-250
次/分
心室颤动:心 室快速、不规 则的收缩,频 率在300-600
次/分
心室扑动和心室 颤动的分类:根 据病因、发病机 制、临床表现等
不同进行分类
心室扑动和心 室颤动的诊断: 通过心电图、 心脏超声等检
查进行诊断
病因和发病机制
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的病因包括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肌病等 发病机制涉及心肌细胞电生理异常、心律失常、心室重构等 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的发生与心室肌细胞电生理异常有关 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电复律、心脏起搏器植入等
患者自我管理和监测的方法
定期监测血压、心 率和心电图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 惯,如戒烟、限酒、 合理饮食、适量运 动等
避免过度劳累、情 绪激动等诱发因素
遵医嘱按时服药, 定期复查,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
心室扑动和心室 颤动的并发症及 处理
并发症的类型和发生机制
心律失常:心 室扑动和心室 颤动可能导致 心律失常,如 房颤、室颤等。
并发症对预后的影响
心律失常:可 能导致心脏骤 停或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可 能导致心脏功 能下降,影响
生活质量
血栓形成:可 能导致血栓形 成,增加中风、 心肌梗死等风
险
心脏骤停:可影响心脏
功能
心律失常:可 能导致心律失 常,影响心脏
功能
心室扑动和心室 颤动的病例分析
钠通道阻滞剂的作用 机制:通过阻断钠通 道,降低心肌细胞膜 的兴奋性,从而抑制 心律失常的发生
β受体阻滞剂的作用 机制:通过阻断β受 体,降低心肌细胞膜 的兴奋性,从而抑制 心律失常的发生
钙通道阻滞剂的作用 机制:通过阻断钙通 道,降低心肌细胞膜 的兴奋性,从而抑制 心律失常的发生
心室颤动阈值计算公式
心室颤动阈值计算公式心室颤动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它会导致心脏无法有效地泵血,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猝死。
因此,对心室颤动的阈值进行准确地计算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心室颤动阈值的计算公式,以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心室颤动阈值计算公式是根据心室颤动的电生理特性和心脏起搏器的输出参数来确定的。
在临床上,心室颤动阈值是指心脏起搏器在识别心室颤动并进行除颤的最低输出能量。
通过准确地计算心室颤动阈值,可以确保心脏起搏器在必要时能够及时地进行除颤,从而挽救患者的生命。
心室颤动阈值的计算公式一般包括两个参数,心脏起搏器的输出能量和心室颤动的电生理特性。
首先,心脏起搏器的输出能量是指心脏起搏器在识别心室颤动时输出的能量大小。
通常情况下,心脏起搏器的输出能量会根据患者的心脏情况和临床需要进行调整。
其次,心室颤动的电生理特性是指心室颤动发生时心脏的电活动特点,包括心室颤动的波形、频率和持续时间等。
根据以上两个参数,心室颤动阈值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心室颤动阈值 = 心脏起搏器的输出能量×心室颤动的电生理特性。
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心脏起搏器的型号来确定心室颤动阈值的具体数值。
一般来说,心室颤动阈值的数值越低,心脏起搏器在识别心室颤动时输出的能量就越小,从而减少对心脏的损伤和提高除颤的效果。
心室颤动阈值的计算公式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它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地确定心脏起搏器在识别心室颤动时需要输出的能量大小,从而确保心脏起搏器在必要时能够及时地进行除颤。
其次,它还可以帮助医生监测心脏起搏器的工作状态,及时调整心脏起搏器的输出参数,从而提高心脏起搏器的治疗效果。
除此之外,心室颤动阈值的计算公式还可以为心脏起搏器的研发和改进提供参考。
通过对心室颤动阈值的计算公式进行研究和优化,可以不断提高心脏起搏器在识别心室颤动时的准确性和效果,从而更好地保护患者的心脏健康。
总之,心室颤动阈值的计算公式是一种重要的临床工具,它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地确定心脏起搏器在识别心室颤动时需要输出的能量大小,从而确保心脏起搏器在必要时能够及时地进行除颤。
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心室扑动和心室纤维性颤动)
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心室扑动和心室纤维性颤动)【病因】(一)发病原因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及其他疾病引起的心肌缺氧、缺血、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及理化因素等均可导致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
常是这些患者临终前的一种心律失常。
但也可见于心脏病并不很严重、或原来并无明显心脏病,甚至心脏无器质性病变依据者,突然发生心室扑动或心室颤动导致心脏停搏者。
常见的病因如下:1.冠心病尤其在急性心肌梗死时、不稳定型心绞痛、室壁瘤、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发生的再灌注时等。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的心室颤动,在心室颤动前无低血压、休克或心力衰竭者可称为原发性心室颤动:如在心室颤动前曾有低血压、休克或心力衰竭者称为继发性心室颤动。
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期间发生的原发性和继发性心室颤动的发生率分别为2.7%和2.8%。
原发性心室颤动71%发生在急性心肌梗死后24h内,在起病后的第1个小时内发病率最高,在随后的数小时内迅速下降。
未发现原发性心室颤动发生在梗死48h后。
继发性心室颤动41%于心肌梗死发病2周后发生。
原发性心室颤动多发生于前壁心肌梗死。
当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动过缓、传导阻滞或再次心肌梗死,均会增加心室颤动的发生率。
原发性心室颤动在心肌梗死急性期存活率为57%,继发性心室颤动存活率仅为18%。
2.由其他心律失常转化为心室颤动(1)完全性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2)长Q-T间期综合征伴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Brugada综合征。
(3)Q-T间期正常型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和极短联律间期型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4)也见于病理性阵发性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5)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时:若旁路不应期270ms,则快速的心房激动可经旁路1∶1下传,导致心室颤动发生。
(6)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良性室性心动过速等。
3.其他心脏病(1)心肌病:包括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它们的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很高。
其猝死病例在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组分别为56%、19%;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组为5.4%,均发生于扩张性心肌病。
心室颤动表现及心电图特点
心室颤动表现及心电图特点
关于心室颤动表现及心电图特点,专门整理如下,请各位主管
1.病因
最常见于急性
心肌梗死
,洋地黄中毒、严重低血钾、心脏手术、电击伤等也可引起。
2.临床表现
室扑和室颤一旦发生,表现为意识丧失、发绀、抽搐,体检心音消失、脉搏触不到,血压测不到,继而呼吸停止,瞳孔散大甚至死亡。
3.心电图改变
(1)室扑:无QRS——T波群,带之以相对规律的快速大幅波动,频率200~250次/min. (2)室颤:QRS波群与T波消失,呈形状、频率、振幅高低各异、完全无规则的波浪状曲线。
4.治疗要点
室扑和室颤可致心跳骤停,一旦发生应立即作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同时配合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经静脉注射复苏和抗
心律失常
药物等抢救措施。
患者突发心室颤动应急预案
一、背景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导致患者迅速出现心跳骤停,是急诊救治的紧急情况。
为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抢救成功率,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机构1. 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任副组长,医务科、护理部、急诊科、心内科、呼吸科、药剂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
2. 成立应急小组,负责具体实施抢救工作。
三、应急预案1. 早期识别与报告(1)医护人员应提高对心室颤动的识别能力,对患者进行持续的心电监护。
(2)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心室颤动,立即报告值班医生,启动应急预案。
2. 抢救措施(1)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包括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2)立即给予除颤:使用除颤仪进行首次除颤,能量选择根据患者体重和具体情况确定。
(3)建立静脉通路:快速建立静脉通路,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
(4)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相应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5)持续心电监护: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心律变化。
3. 专科救治(1)心内科专家:协助进行冠脉造影、介入治疗等。
(2)呼吸科专家:协助进行呼吸支持,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
(3)药剂科:提供必要的药品。
4. 后期治疗(1)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相应的抗心律失常治疗。
(2)加强监护,预防并发症。
(3)进行心理疏导,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四、应急演练1.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对心室颤动的抢救能力。
2. 演练内容包括:早期识别、报告、抢救措施、专科救治、后期治疗等。
3. 演练结束后,对演练情况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
五、保障措施1. 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确保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2.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急救技能。
3. 建立健全应急预案,确保应急响应及时、高效。
4.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合力。
六、应急预案的实施与监督1. 本预案由医务科负责解释。
2. 各科室应认真贯彻落实本预案,确保患者安全。
3. 医务科负责对本预案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定期检查,确保预案的执行。
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要点
心律失常之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
(一)心电图特点
1、QRS波群、ST段与T波无法识
别
2、心室扑动时心电图呈正弦波形,
其波幅大而规则;
3、心室颤动时心电图呈蠕动波,
其波形、振幅与频率均极不规则。
心律失常之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
室扑与室颤
心律失常之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
心律失常之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
(二)临床表现 突发意识丧失、抽搐、呼吸骤停表现为
Adsms-Stokes综合征,甚至死亡。 心音消失、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
心律失常之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
(三)治疗
尽早进行心肺复苏;
尽早进行非同步直流电除颤(电复律是处理 包括室扑、室颤在内的致命性室性心律失 常的最迅速有效的方法。同时可经静脉应 用胺碘酮或利多卡因预防复发);
对易发生室颤的高危患者,可置入埋藏式心 脏自动电复律除颤器(ICD)
C: 直流电复律
A: 加快心率的药物
D: 射频导管消融
B: 临时起搏器置入
E: 刺激迷走神经
C: 永久起搏器置入
14、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不低于50次/分,常采用的措施是
D: 外科手术
()
E: 心脏移植
A: 不需特殊治疗
10、房颤最常见于下面哪种心血管疾病( )
B: 口服麻黄碱
理论考试培训
9、4岁男性患者,因“黑矇3个月”入院,无明显诱 因发作性黑矇,与体位无关,无视物旋转,无晕厥。
1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性发作期首选( )
来院查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缓,心率32次,分, A: 腺苷快速静注
患者既往未用过任何减慢心率的药物,那么患者目前 B: 毛花苷C静推
最有效地治疗措施为( )
心室颤动疾病PPT演示课件
实验室检查
心肌损伤标志物
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等心肌损伤 标志物可升高,提示心肌损伤。
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检查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情况,如 血钾、血镁异常等,以排除电解 质紊乱导致的心室颤动。
影像学检查
超声心动图
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观察心室壁运动情况,有助于心室颤动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冠状动脉造影
对于疑似冠心病导致的心室颤动患者,可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明确冠状动脉 病变情况。
临床表现
患者突然意识丧失、抽搐、呼吸停顿甚至死亡,听诊心音消 失,脉搏触不到,血压测不出,伴随急性等容性周围循环衰 竭表现。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心室颤动最常见的原因是心肌缺血,如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等。此 外,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高钾血症)、药物中毒(如洋地黄中毒)以及 心脏手术或心导管术等医源性因素也可能导致心室颤动。
颤动的发生。
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包括胺碘 酮、利多卡因等,具体药物选择 应根据患者情况和医生建议而定
。
在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需要 密切监测患者的心律、血压等生 命体征,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种
类。
电复律治疗
电复律治疗是通过电击除颤的方 式,使心室颤动终止,恢复心脏
的正常节律。
电复律治疗通常使用自动体外除 颤器(AED)或手动除颤器进行 ,具体操作应根据设备说明和医
控制情绪
戒烟限酒
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可 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法缓解压力。
吸烟和饮酒均可加重心脏负担,患者应戒 烟并限制饮酒量。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 未来进展
关键知识点总结
• 心室颤动的定义:心室颤动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表现为心室肌快速而不协 调的颤动,导致心室无法有效泵血。
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
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lutter and fibrillation,简称室扑和室颤)是最严重致命性心律失常。
两种情况下心脏实际上丧失射血功能,体内血液循环中断。
各种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及其他全身性疾病的晚期都可出现心室扑动和颤动。
【诊断要点】1.临床表现:包括突然意识丧失、抽搐、呼吸停止甚至死亡。
心音和大血管搏动消失,血压无法测出。
2.心电图特征: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时QRS波群与T波难以辨认。
心室扑动呈正弦波图形、波幅大而规则,频率在150~300次/分(通常在200次以上),有时难与室性心动过速鉴别。
心室颤动波幅细小(小于O.2 mv),频率极不规则,颤动发作前常有短暂的室性心动过速。
【治疗程序和处方】1.立即捶击心前区复律。
2.非同步电复律:能量选择200~300 J。
3.初次或再次除颤无效则采取心肺复苏术。
4.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静脉推注胺碘酮(可达龙)或利多卡因等药。
【警示】1.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是心脏的终末事件,因此通常发生在严重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期,其中最常见的病因是冠心病及原发性心肌病。
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最常由室性心动过速引发,R on T被认为是心室扑动和心窒颤动发作先兆,但也有作者认为一部分长配对间期的室性早搏、高度或完全性房室阻滞、心室传导阻滞和室性逸搏心律也是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发生前常见的心律失常,偶可由室上性心律失常引起。
2.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的急诊处理是体外非同步电复律。
能量选择一般采用200~300 J,也可高达400 J;另一方面,维持酸碱平衡,纠正代谢紊乱是成功复律重要的、常常是必需的辅助措施。
对碳酸氢钠、钙制剂并不主张常规使用。
静脉内推注利多卡因、溴苄胺、普鲁卡因胺、奎尼丁和胺碘酮也常是成功复律有用的辅助治疗。
心腔内注射主张不用或少用。
3.电击除颤是否成功取决于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持续的时间。
当心室颤动波仍较大时成功率高。
心室颤动的治疗及护理
操作方法:将除 颤器电极板放置 在患者胸部,按 照操作指南进行 除颤
注意事项:操作 前确保患者无金 属植入物,操作 过程中避免接触 患者皮肤,以免 造成烧伤
手术治疗
01
射频消融术:通过导管将射频能 02
冷冻消融术:通过冷冻球囊将异
量传递到心脏,破坏引起心室颤
常组织冷冻,使其坏死
动的异常组织
03
激光消融术:通过激光能量传递 04
心室颤动复发
钙通道阻滞剂: 如维拉帕米、地 尔硫卓等,用于 控制心室颤动发
作和预防复发
抗凝药物:如华 法林、肝素等, 用于预防血栓形 成和降低卒中风
险
电击除颤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原理:通过电击 刺激心脏,使其 恢复正常节律
适应症:适用于 心室颤动、无脉 性室性心动过速 等心律失常
2
心脏衰竭:心室颤动可能导致 心脏功能衰竭,影响全身供血
3 脑卒中:心室颤动可能导致脑 部供血不足,引发脑卒中
4 死亡风险:心室颤动可能导致 心脏骤停,危及生命
心室颤动的治疗 方法
药物治疗
抗心律失常药物: 如胺碘酮、普罗 帕酮等,用于控 制心室颤动发作
β受体阻滞剂: 如美托洛尔、比 索洛尔等,用于 降低心率和减少
外科手术:通过外科手术切除引
到心脏,破坏引起心室颤动的异
起心室颤动的异常组织
常组织
05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06
药物治疗: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通过植入ICD,在心室颤动发生
如胺碘酮等,控制心室颤动
时自动进行电击治疗
心室颤动的护理 措施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 惯,避免熬夜和过
填空题 心室颤动的急救包括____和使用____设备电击心脏
填空题心室颤动的急救包括____和使用____设备电
击心脏
心室颤动的急救包括除颤仪和使用人工呼吸辅助设备电击心脏知识拓展:
病人一旦出现室颤,就相当于心脏骤停,一定要争分夺秒的抢救治疗。
病人发生了室颤,心脏的骤停,心脏失去了射血能力,就会导致全身各处组织器官缺血。
尤其是大脑,对缺血最为敏感,一旦超过4min,大脑就有可能会出现不可逆的损伤。
如果超过10min,病人再活过来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所以,对于室颤的急救首先就要进行胸外心脏按压,采用胸外心按压的方法来保证重要组织器官的供血,尤其是脑供血。
要抓紧电除颤,采用电除颤的方法恢复正常心律。
另外,要应用一些血管活性药物来提升心律,尽量恢复窦性心律。
所以,急救措施主要就是心肺复苏、电除颤,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心室颤动急救措施
心室颤动急救措施心室颤动是一种威胁生命的心律失常,必须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救治,避免猝死的发生。
以下是几种应对心室颤动的常见急救措施。
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心室颤动时,心脏射出的血量急剧下降,导致体内器官和组织无法得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长时间不救治可能造成人员死亡。
因此,在确定患者患有心室颤动之后,首先要进行心肺复苏术,确保心脏继续提供血液。
心肺复苏术包括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两件事情。
当患者失去意识或停止呼吸时,应先检查呼吸道是否通畅,如果呼吸道有异物,要把异物取出来。
然后,采用Mouth-to-Mouth、口对口或口对鼻呼吸法,使氧气进入肺部,刺激呼吸。
同时要进行胸外按压,促进血液循环。
按压的操作应持续不断地进行,直到急救车到达现场或患者的心跳恢复正常。
二、立即使用体外除颤器体外除颤器也叫做电除颤器,是现代医学科技的成果之一,用于停止心脏的不规则跳动,让心脏重新以正常的节律跳动。
电除颤器的使用步骤如下:1)在病患皮肤上涂抹电极贴片;2)从电除颤器中选择“除颤”模式;3)等待电除颤器的声音提示(通常是触发按钮),要求操作者不要触碰病患;4)按下电除颤器的触发按钮,进行电除颤,停止病患心脏跳动;5)如果除颤失败,继续进行心肺复苏术,待急救车到达现场。
三、给予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处理心室颤动的最后一道防线。
医生会在肌肉注射地点注射药物,并在过程中对病患进行监控。
通常,社区医生会使用药物把心脏复苏、提高心跳速度和减轻病患的心律失常。
常见的药物包括肾上腺素、胺碘酮、利多卡因等药物。
在使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四、就近将患者转送到医院急救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就近将病患转送到医院。
在转送途中,要注意患者的呼吸和心跳,并对患者进行监控。
如果病患意识清醒,则应着重对其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定期检查:氧饱和度、血压、脉搏和呼吸等指标。
如果出现血压下降,或呼吸急促的状况,应及时进行处理,尽量避免刺激病情加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室颤动
一概述
心室颤动(VF,简称室颤)为心室肌不协调的快速乱颤,其结果是心脏无排血,心音和脉搏消失,心、脑等器官和周围组织血液灌注停止,阿-斯综合征发作和猝死。
室颤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严重心律失常,也是临终前循环衰竭的心律改变。
临终前室颤一般难以逆转。
二病因
室颤常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易发生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或严重心绞痛发作时。
此外,触电、溺水、窒息、手术麻醉、心脏创伤、高血钾/低血钾以及药物过量(如洋地黄中毒)等,也可引起室颤。
三临床表现
1.临床症状
包括意识丧失、抽搐、呼吸停顿甚至死亡。
听诊心音消失、脉搏触不到、血压亦无法测到。
2.心电图表现
QRS-T波群完全消失,代之以形状不一、大小不等、极不规则的心室颤动波,频率为250~500次/分钟。
最初的颤动波常较粗大,以后逐渐变小,如抢救无效最终将变为等电位线,示心脏电活动停止。
四抢救治疗
1.心脏除颤
室颤常可以致死,分秒必争是室颤抢救成功的关键。
立即行电除颤,电除颤选用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如无效则静脉推注肾上腺素使细颤转为粗颤,再行电除颤。
如仍未能转复时可使用胺碘酮、利多卡因等药物继续复律,同时积极去除诱因及治疗原发疾病直至转为窦性心律。
2.体外心脏按压
室颤引起的循环骤停时,医生应当在10秒内做出判定,确定后应立即进行体外心脏按压。
其机制为通过增加胸腔内压力,促进产生血液向前流动,产生循环的胸泵作用。
3.人工呼吸
通过观察胸部运动,口鼻有无呼吸音及空气流,医生应在10秒内判断病人有无呼吸停止。
无呼吸音者应立即开始人工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