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合集下载

重难点03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原卷版)

重难点03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原卷版)

重难点03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一直是中考的热点知识,溶解度曲线题涵盖面广,综合性强。

将溶解度曲线与溶解度定义、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转化、结晶方法、溶质质量分数等知识综合起来进行命题。

1. 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内容表示举例点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对应温度时的溶解度A、B表示物质N、M在t1℃时的溶解度分别为a g和c g两曲线交点表示两物质在该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C点表示物质N、M在t2℃时的溶解度相等线表示物质溶解度随温度改变而变化的趋势如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N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面曲线下面的点表示溶液为不饱和溶液D点表示t1℃时的N的不饱和溶液2. 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和获得晶体的方法:①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KNO3;从溶液中获得晶体的方法可采用降温结晶。

②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化不大,如NaCl;从溶液中获得晶体的方法可采用蒸发结晶。

③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Ca(OH)2。

1.曲线中点的含义。

2.某温度下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判断与比较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及转化4.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与比较5.判断物质结晶或提纯的方法一、单选题1.如图是硼酸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点的硼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B.将a点的硼酸溶液升温至t2℃时,仍是饱和溶液C.将b点的硼酸溶液降温至t1℃时,有晶体析出D.t2℃时,向50g水中加入20g硼酸后充分搅拌,可得70g溶液2.根据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50g甲能完全溶于50g水B.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C.t2℃时,丙和丁的溶解度相同D.加压或升温能增加戊的溶解度3.硝酸钾、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曲线甲代表KCl的溶解度曲线B.40℃时KNO3饱和溶液中KNO3的质量分数为63.9%C.t1的值在20~30之间D.将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6.下列关于溶解度图像分析(不考滤结晶水合物)正确的是A.高于t1℃时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更大B.降温是将a处的甲溶液变饱和的唯一方法C.t1℃时50g乙投入水中一定能完全溶解D.t2℃时相同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乙溶液中溶剂质量更大7.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

溶解度曲线及溶解度表

溶解度曲线及溶解度表

溶解度曲线及溶解度表溶解度曲线及溶解度表是研究物质在溶液中溶解的基本工具之一。

在化学实验中,我们往往需要知道某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以便进行实验设计和参数计算。

因此,了解溶解度曲线及溶解度表的概念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一、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是指在一定温度下,物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度随着溶液浓度的变化所呈现出的曲线。

一般而言,溶解度曲线通常都是S型曲线,也称为饱和溶解度曲线。

它是由两个基本参数决定的,即最大可溶性和溶解过程的平衡常数。

最大可溶性表示在饱和状态下能够溶解的物质的最大量,通常用g/L或mol/L表示,而溶解过程的平衡常数则是指溶解物质的离解度和水合度之间的平衡状态。

平衡常数的大小决定了溶解物质在饱和状态下的最大可溶性。

二、溶解度表溶解度表是指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物质在一定量的溶剂(通常是水)中能够溶解的最大量。

通常以g/L或mol/L表示,常用于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

溶解度表中的数据是根据实验测定得出的,因此可以根据实验需要选择最适合的条件。

在实验中,一般都需要根据已知的溶解度数据计算出在一定条件下的溶解度,或者根据溶解度表确定实验条件。

三、影响溶解度的因素1. 温度:温度是影响溶解度的最主要因素,通常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

可以利用溶解度曲线来得出溶解度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2. 压力:在一定温度下,压力对溶解度的影响很小,通常可以忽略不计。

3. 溶剂的选择:当某种物质在两种或多种溶剂中均可溶解时,其溶解度可能会有所不同。

4. 溶质的性质: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其中包括溶质的分子大小、形状、电荷等因素。

5. 溶质的浓度:当溶质浓度很高时,由于所占体积较大,易形成颗粒,从而降低其溶解度。

此外,对于部分物质,它们在一定浓度下溶解度会出现略微的上升或下降。

四、应用1. 实验设计:在化学实验中,了解物质的溶解度对实验设计非常重要。

比如,确定实验中物质的溶解度可以帮助确定用多少样品进行实验,以及如何准确地测量物质的浓度。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图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图

a 30g 100g ×14 130g ×14
的饱和溶液中,
b 40g 100g ×13 140g ×13 C 30g 100g ×14 130g ×14
谁的溶解度大 所含水就少
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g)
a
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b
.................. ..........
3、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1)列表法: 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溶解度
0 10
20 30
. 40 50 60 70 80 90 100
/g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8 202 246
(2) 溶解度曲线
()
溶 解 度
200 190 180 170
D 50oC时,10gKNO3中加入20g水,充分溶解后
再降温到30oC,有KNO3固体析出
B、列表法中,判定两种物质溶解度相同的温度范围方法:看
低温时低的溶解度与相邻该物质高温的溶解度之间是否包含
另一物质高温是的溶解度,若包含则符合题意。
40oC时 KCL的溶解度为40g,即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KCl
(5)稀释问题套入稀释公式:m浓液×P%浓= m稀液 ×P%稀
100g
20g 20g+100g
(100+50)g
X
X=11.1%
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g)
a
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 ..........
1.将t1oC a、c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oC

3.2.3溶解度曲线

3.2.3溶解度曲线

3.2.3溶解度溶解度曲线一溶解度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影响因素:溶质的种类,溶剂的种类,温度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溶剂(通常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得最大克数。

符号:S,单位:g/100g水2、溶解度的含义:20℃时,S NaCl = 36g/100g水含义:20℃,食盐在100g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最多溶解36克。

举例:20℃时,S AgNO3 = 222g/100g水影响固体溶质溶解度的唯一因素是对于气体溶质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有和二绘制溶解度曲线图(1)请根据下表列出硝酸钾、氢氧化钙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在坐标系中作出温度(℃)0 20 40 60 80 溶解度(g/100g水)13.3 31.6 63.9 110 169 KNO3温度(℃)0 20 40 100 溶解度(g/100g水)0.173 0.165 0.121 0.076Ca(OH)2(2)溶解度曲线的运用溶解度曲线上表示溶液的点的位置所表示的含义及点的移动操作诀窍例1: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看图回答:(1)60℃时,B物质的溶解度是。

(2)10℃时,B物质的溶解度(填<、=或>)A物质的溶解度。

(3)℃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例2:.右图是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A点所表示的意义(2)若X、Y、Z三种物质中,有一种是气态物质,该物是。

判断的依据是。

(3)20℃时,N处物质X的溶液呈(填饱和或不饱和)状态、要使该溶液从N状态变为M状态.应采取的措施有或三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公式:S 100 =m(溶质)m(溶剂)SS+100=((+(mm m溶质)溶质)溶剂)=m(m溶质)(溶液)例1、在T℃时,向80克水中加入硝酸钾固体20克,恰好达到饱和,求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例2、在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100g水,则在此温度下,3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多少克?T℃,硝酸钾饱和溶液200克,蒸发20克水后析出晶体12克,则该温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__当堂训练1.下列说法正确与否,为什么?(1)20℃时,把10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里,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 (2)20℃时,100克食盐饱和溶液里含有26.4克食盐,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26.4克/100克水(3)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100克水。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有用)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有用)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一、溶解度曲线的概念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横坐标表示温度(t),纵坐标表示溶解度(S),由t—S的坐标画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称之为溶解度曲线。

二、溶解度曲线的意义1、点:曲线上的点叫饱和点。

①曲线上任一点表示对应温度下(横坐标)该物质的溶解度(纵坐标);②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交点的温度下溶解度相等。

2、线:溶解度曲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其变化趋势分为三种:①陡升型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KNO3;②缓升型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幅小,如NaCl;③下降型极小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Ca(OH)2。

3、面(或线外的点):⑴溶解度曲线下方的面(曲线下方的点)表示不同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⑵溶解度曲线上方的面(曲线上方的点)表示相应温度下的过饱和溶液(不作要求)。

三、溶解度曲线的应用例1: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

据图回答:(1)P点的含义是。

(2)t2℃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是(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溶液质量是 g。

(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__________(填写物质序号)。

Q(4)在t2℃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5)把t1℃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所得a、b、c 三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浓度)大小关系。

(6)若把混在a中的少量b除去,应采用___________方法;若要使b从饱和溶液中结晶出去,最好采用___________。

若要使C从饱和溶液中结晶出去,最好采用___________。

巩固练习1、图2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液度曲线,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t1℃时,120gKNO3饱和溶液中含有20gKNO320B. t2℃时,KNO3和NaCl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C. 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D. 当KNO3中含有少量的NaCl时,可以用结晶方法提纯KNO32、右图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高中化学复习-溶解度曲线

高中化学复习-溶解度曲线

0.01g 1g
10g
溶 200

二.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
度 190
g 180
170
.
(1)列表法:
160 150


/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解 度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8
/g
140
130
90 100
120
110
202 246100
KNO3 热 饱 和溶液
降温
结晶
过滤
(蒸发浓缩)
降温结晶法提纯硝酸钾 (又叫冷却热饱和溶ຫໍສະໝຸດ 法)滤纸上: KNO3固体
滤液中: 大 部 分 NaCl 少量KNO3
思考:1.冬天捞碱,夏天晒盐的原理 纯碱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影响较大,冬天温 度降低,纯碱的溶解度随温度减小而析出; 夏天,水分蒸发快,溶剂量减少,氯化钠溶 解度受温度影响小而析出
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液中只含有ZnCl2和CuCl2两种溶 质,为回收金属Cu并得到 ZnCI2固体,化学小组的 同学们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1) 加入过量的A的目的是 将废液中的Cu完全置换出;来操
作①名称是 过滤 , 所需要的仪
器 (2)
烧滤杯渣、B中漏含斗有、的玻物璃质棒是、:铁Z架n和台Cu
10
0
固体溶解度曲线
硝酸钾
1.降温结晶
(又叫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适 用 于 溶 解 度 受 温度影响较大的 物质.如:KNO3
2.蒸发结晶
氯化钠
适用于溶解度受 温度影响较小的 物质如:NaCl

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与图像分析一、溶解度曲线【三变量: 、 、 】1.注意温度变量①a 物质溶解度大于c 物质溶解度。

( ) ②b 物质为易溶性物质。

( ) ③c 是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

( ) ④a 、c 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 )⑤t 1-t 2℃之间a 饱和溶液浓度大于c 饱和溶液浓度。

( )2.注意饱和变量①t 1℃时,100ga 、c 两物质的溶液中,含a 、c 的质量相等。

( ) ②t 2℃时,b 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c 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 ) ③t 2℃时a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t 1℃时大。

( ) ④t 1℃时可以得到质量分数为16%的c 溶液。

( ) ⑤t 2℃时M 点所对应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 >b >c 。

( )⑥t 2℃时将等质量的a 、b 两种物质的溶液分别降温至t ℃,析出晶体的质量a 一定大于b 。

3.注意等质量①t ℃时a 、b 饱和溶液中含有的a 、b 质量相等。

( )②t 2℃时,将a 、b 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 ℃析出晶体的质量a 大于b 。

( ) ③t 1℃,将a 、c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a=c 。

( ) ④a 、b 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从t 1℃升高到t 2℃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 >b 。

4.计算①t 1℃时将20g c 物质加入50g 水中能形成60g 溶液。

( ) ②t 1℃时a 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20%。

( )③t 2℃时75g a 的饱和溶液加入一定量的水,降温到t 1℃可得到125g16%的a 饱和溶液。

④t 2℃时,将60g a 物质放入100g 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液质量之比为1:3。

( ) ⑤将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a 溶液从t 2℃降温到t 1℃其质量分数仍为10%。

( ) 5.其他①t 1℃时a 、c 物质的溶解度都为20。

( ) ②降温可以使C 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

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单位溶剂中可以溶解的最大溶质的量。

溶解度通常用溶质在单位溶剂中的摩尔或质量浓度来表示,单位常用mol/L或g/L。

溶解度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压力和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等。

其中,温度是溶解度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之一。

随着温度的升高,大部分固体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会增加,而气体溶质的溶解度则会减小。

这是由于高温会增加溶质与溶剂之间的分子热运动,从而有利于克服溶剂与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溶质更容易溶解。

相反,低温下,热运动减弱,溶剂与溶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导致溶质溶解度减小。

除了温度,压力也会对溶解度产生影响。

对于气体溶质,在一定温度下,随着压力的增加,气体溶质的溶解度也会增加。

这是由于增加压力会使气体溶质分子更加密集,更容易与溶剂分子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增加溶解度。

而固体或液体溶质的溶解度对压力影响较小,通常可以忽略不计。

溶剂选择也会对溶解度产生重要影响。

不同的溶剂有着不同的溶解度能力,这主要与溶剂与溶质之间的化学性质和极性相关。

相似的化学性质或极性的溶质和溶剂更容易彼此相互作用,从而溶解度较高。

此外,溶剂的溶解度也会受到温度和压力的影响,但影响程度可能与溶质的影响程度不完全相同。

溶解度曲线是描述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

根据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可以得到溶解度曲线的形状。

溶解度曲线通常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显热型和隐热型。

显热型溶解度曲线表示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逐渐增加,形成一个正斜率的曲线。

这是由于溶解过程是放热的,温度升高会增加溶质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热运动,从而有利于溶质溶解。

隐热型溶解度曲线表示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逐渐减小,形成一个负斜率的曲线。

这是由于溶解过程是吸热的,温度升高会增加溶质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热运动,导致溶质分子逃逸出溶液,从而减小溶解度。

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形状,我们可以推断溶解过程中是否有热效应。

根据溶解度曲线的斜率,我们还可以判断溶解度对温度的敏感程度。

溶解度曲线及溶解度表

溶解度曲线及溶解度表

溶解度曲线及溶解度表1. 引言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

溶解度曲线和溶解度表是研究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溶解性质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详细介绍溶解度曲线和溶解度表的概念、应用以及其相关实验方法。

2. 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描述了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性变化规律。

通常,我们会固定一种物质作为溶质,将其逐渐加入到一定量的溶剂中,并测量其在不同温度下的饱和浓度。

通过将测得的饱和浓度与相应温度进行绘制,就得到了该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2.1 曲线形态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性变化规律,可以得到以下几种常见的曲线形态:•升高型:随着温度升高,物质的溶解性增强。

•下降型:随着温度升高,物质的溶解性减弱。

•不变型:温度的变化对物质的溶解性几乎没有影响。

2.2 影响因素溶解度曲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两个因素是温度和压力。

•温度: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是最为显著的。

一般来说,随着温度升高,溶质分子吸收热能增多,分子间距离增大,从而使溶质易于与溶剂分子相互作用,溶解度增加。

•压力:压力对溶解度的影响相较于温度来说较小。

但某些物质在高压下会出现明显的溶解度变化。

3. 溶解度表溶解度表是一种将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饱和浓度进行整理和归纳的表格。

它提供了各种物质在不同条件下(通常是常见温度)的溶解性信息。

3.1 表格内容典型的溶解度表包含以下信息:•物质名称:列出所研究物质的名称。

•温度范围:列出测量或记录的温度范围。

•溶解度值:列出物质在相应温度下的饱和浓度。

3.2 制作方法制作溶解度表需要进行一系列实验,并测量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一般的实验步骤如下:1.准备一定量的溶剂,并加热至所需温度。

2.将溶质逐渐加入溶剂中,直到达到饱和状态。

3.记录所添加的溶质量以及所得到的饱和浓度。

4.重复以上实验步骤,直到覆盖所需温度范围。

5.将测得的数据整理并制作成表格。

4. 应用与意义溶解度曲线和溶解度表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具有广泛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溶解度曲线专题复习与练习

溶解度曲线专题复习与练习

溶解度曲线专题复习》 本专题需要明确的两个问题:1、溶解度曲线的横纵坐标分别代表什么?2、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是怎样的?、判断不同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二、比较不同物质溶解度大小:五、判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情况:1、在ti e 时,分别用100g 水配制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__________________ ;当温度升至t2 C 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1、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2、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略升);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1、 时,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时, A 的溶解度大于 B 的溶解度;3、时,A 、B 、C 的溶解度大小关系 为A > B > C ;4、引申:① B >A >C ②B >C >A ③C >B >A ④ B >A , B >C三、解决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转化的问题:1、分别通过加入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是物质;2、分别通过加入溶剂、升高温度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是 物质;3、对于A 物质来说,配制t2 C 时的饱和溶液,若升温至t3 e ,它是__不饱和”),若降温至t1 C ,它是 _____________ 溶液(同上)溶液(填 “饱和 ”、四、确定物质结晶的方法:1、从A 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析出 A,—般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析出B ,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 ;从C 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析出;从 B 物质的饱和溶液C , 一般采用的方法是2、当A 中含有少量B 时,可通过_ 通过—的方法提纯A ;当 的方法提纯 B ;B 中含有少量 A 时,可2、在t2 C 时,分别用100g 水配制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的大小关系为 __________________ ;当温度降至ti e 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六、解决简单的配制溶液问题:在t1 C 时,能不能配制出溶质质量分数为 10 %的A 溶液?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9.1 %的A 溶液,那么配制时的温度为多少?溶解度曲线综合题例析,综合性强,常涉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 度、溶质质量分数等知识,是中考化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的失分点。

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溶液能够溶解的最大量溶质的性质。

溶解度可以通过溶解度曲线来表示,该曲线展示了溶质在不同温度下在溶剂中的溶解度。

1. 溶解度的定义和影响因素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溶剂中能溶解的最大物质的量。

溶解度受温度、溶剂性质、溶质溶剂间的相互作用等因素影响。

温度升高对于固体溶解度而言通常是有利的,但对于气体来说则相反。

2. 溶解度曲线的含义和绘制方法溶解度曲线是指在一定范围内,溶质在单位溶剂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的曲线。

绘制溶解度曲线的方法是通过实验测定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使用图表工具将温度和溶解度的关系表示出来。

3. 溶解度曲线的特点和解读溶解度曲线可以展示出溶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通常情况下,溶解度曲线呈现出以下几种特点:- 水溶液中的一些溶解度曲线是正斜率曲线,即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增加;- 饱和溶液的溶解度曲线是水平的,即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不受温度的影响;- 某些溶质的溶解度曲线是倒U型曲线,即溶解度先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达到一定温度后再逐渐降低。

4. 重点溶解度曲线的实例分析以下是几个常见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实例分析:- 饱和氯化钠水溶液的溶解度曲线是正斜率曲线;- 硝酸钙水溶液的溶解度曲线是倒U型曲线;- 汞的溶解度曲线是正斜率曲线。

5. 应用和意义溶解度曲线对于实际生产和科学研究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选择合适的温度和条件来调节溶解度,从而实现产品的最优化制备。

此外,溶解度曲线还能帮助科学家了解物质溶解过程中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深入研究物质的溶解动力学规律。

总结: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是研究溶液中溶质溶解现象的重要概念。

溶解度曲线能够展示溶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对于控制溶解度以及了解溶解过程的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溶解度曲线来调节溶解度以实现特定的需求。

同时,溶解度曲线也为科学家研究溶解动力学提供了重要依据,推动了科学研究的发展。

溶解度曲线专题复习 (1)

溶解度曲线专题复习 (1)

溶解度大,正确吗?
23
t (℃)
不正确
6
3、比较同一温度下各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必须在同一温度下(或某一个范围)才能比较溶解 度的大小,过该温度做横坐标的垂线,与溶解度曲线相 交,越高的溶解度越大,如果正好在交点则相等。
注意由大到小(由小 到大),中间用“>”、 “=”、“<”连接。
(1)在t2 ℃时,A、B、C、三种 物质溶解度大小顺序
200
溶 190
解 度 (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与意义
硝酸铵 硝酸钾 点:曲线上的点均
.b . 硝酸钠 a
表示某物质在该温 度下的溶解度。
交点:曲线的交点 表示这两种物质在
氯化铵
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相同。
溶解度曲线专题复习
倭肯中学 陈雪
1
复习目标---学会读图
1.学会借助溶解度曲线,比较不同温度下,不同 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2.能够借助溶解度曲线,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 度变化的趋势;
3.掌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4.能够准确判断,某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 改变温度后,其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 5.能够借助溶解度曲线,判断获得结晶的方法。
两条曲线:比较曲线的倾斜(缓陡)程度 (3)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明显(不 明显)。
读图,回答问题:
S (g )
KNO3
(1)图像中a点表示的意义
23℃时,硝酸钾和氯化钠 的溶解度相等都是36g
(2)硝酸钾和氯化钠两种 物质的溶解度谁受温度的影 响大

3.4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

3.4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

第三部分
考点1
第四节 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
考点诊断
考纲对点
考点2
考点3
知识必备
实验突破
-11-
2.粗盐的杂质主要是氯化镁(能溶于水)。工业上常把粗盐粉碎后用 饱和食盐水浸洗,再过滤出食盐。对这一过程认识正确的是 (C) A.浸洗前后,被浸洗的粗盐中的氯化镁的含量基本不变 B.浸洗后,食盐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增大 C.浸洗前后,食盐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基本不变 D.浸洗用的饱和食盐水可以曲线
考点诊断
考纲对点
考点2
考点3
知识必备
实验突破
-19-
变式训练
1.如图a、b、c是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物质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降低 ;
(2)在 t1 ℃时,a和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物质a的溶解度大于物质c的溶解度的温度
范围是 大于t1 ℃ ; (4)t2 ℃时,用25 g水配制物质a的饱和溶液,至少需要 12.5
第四节 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
第三部分
考点诊断
考纲对点
知识必备
实验突破
-6-
考 1.饱和溶液的含义(认识) 纲 2.溶解度的含义(认识) 明 3.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知道) 细 4.结晶现象(知道)
年份
地方 考查内容
考 2014
广州 结晶现象
点 2015
广东 溶解度的应用
诊 2016 断 2018
广州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转化 深圳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第三部分
第四节 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
考点诊断
考纲对点
知识必备
实验突破
-18-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溶解度曲线及溶解度表

溶解度曲线及溶解度表

溶解度曲线及溶解度表前言在化学实验中,我们经常遇到溶解度的问题。

溶解度是指在给定条件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量,通常以质量为单位表示。

溶解度的大小与温度、压力、溶质浓度等因素有关。

为了更好地了解溶解度的规律,我们可以通过溶解度曲线和溶解度表来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是指在不同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溶质浓度的变化关系所绘制的曲线。

溶解度曲线通常用来描述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1.1 实验方法制作溶解度曲线的实验通常需要选择一个溶质和一个溶剂,并在不同温度下测定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

实验中,可以取一定质量的溶质加入溶剂中,充分搅拌使其溶解,然后测定溶解液的浓度。

通过多次实验,可以得到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

1.2 曲线形状溶解度曲线的形状取决于溶质在溶剂中的性质。

一般而言,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曲线可能呈现出不同的形状。

•若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曲线呈现上升趋势;•若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曲线呈现下降趋势;•若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非常小,曲线呈现平直趋势。

二、溶解度表溶解度表是根据实验数据编制的,按照一定方式列出了不同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值。

通过溶解度表,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不同温度下溶质的溶解度。

2.1 表格结构通常,溶解度表的表格结构如下:温度(摄氏度)溶质1的溶解度(g/100mL)溶质2的溶解度(g/100mL)溶质3的溶解度(g/100mL)0 10.5 20.2 5.810 12.3 18.9 5.220 14.1 17.5 4.630 16.0 16.1 4.040 17.8 14.6 3.450 19.6 13.2 2.82.2 数据分析通过分析溶解度表中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一些结论:1.在同一温度下,溶质1的溶解度大于溶质2和溶质3的溶解度;2.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质的溶解度逐渐增大;3.不同溶质在相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差异很大。

三、溶解度的影响因素除了温度以外,溶解度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溶解度曲线及溶解度表

溶解度曲线及溶解度表

溶解度曲线及溶解度表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溶解度曲线和溶解度表的定义
2.溶解度曲线的特点
3.溶解度表的编制方法
4.溶解度曲线和溶解度表的应用
正文
溶解度曲线和溶解度表是描述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在溶剂中的溶解度
的工具。

溶解度曲线是一条曲线,它展示了物质在特定温度下的溶解度随着溶剂体积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而溶解度表则是一份表格,它列出了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溶解度曲线通常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它通常有一个饱和溶解度点,即在该温度下,溶剂无法再溶解更多的物质。

其次,溶解度曲线通常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这是因为温度的升高可以增加溶剂的分子运动速度,从而增加物质的溶解度。

然而,也有一些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这主要是因为在高温下,物质的分子运动速度过快,使得物质分子难以与溶剂分子相互作用,从而降低了物质的溶解度。

溶解度表的编制方法通常是先确定一系列温度点,然后在每个温度点下测定物质的溶解度。

这些数据被整理成表格,形成溶解度表。

溶解度表对于科研和工业生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它可以帮助科研人员了解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优化实验条件,也可以帮助工业生产者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温度,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溶解度曲线和溶解度表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化学研究中,它们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优化实验条件。

在工业生产中,它们可以帮助生产者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温度,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3.2 溶解度及曲线

3.2 溶解度及曲线

气体物质的溶 解度曲线1、2
影响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外 因:与温度和压强有关。 P不变 T↑ S↓ T不变 P↑ S↑
5.溶解度曲线的应用(示例)
A
S (g/100g水)
(1)查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 t2时, SA=a
g/100g水;SB = b g/100g水
a b
P
(2)比较某温度下不同物质溶 解度的大小。 t2时 SA > SB Q (3)交叉点P的含义: B 在交叉点P对应的温度t 下, S SB A 1 (4)寻找温度范围: 在 0 ≤ t < t1 时, SB > SA (5)看出物质受温度影响的情况 A线比B线陡,则A随温度升高, 溶解度增大的程度比B要大 (6)在Q点:
3.2 溶液
第四课时 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
比较KNO3和NaCl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溶解性) 方法:控制变量法 结论:在相同的条件下(温度相同,水的量相 同),KNO3溶解性更大 新问题: 在相同的条件下, KNO3的溶解能力比 NaCl大多少呢?
引入:溶解度
2.3.4 溶解度(S)
1、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 100g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 符号:S 2、定义分析:
示例2、在炎热的夏天时,当你经过鱼 塘可能会发现,有许多的鱼会浮出水面 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冬天时很难看到。 试解释原因。 因为气体的溶解度 (如果压强不变)随温度 升高而减小。 季节由冬天到夏天,气温逐渐升高,氧气 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会导致被溶解在水 中的氧气不足,鱼儿就会浮出水面呼吸空 气中的氧气。
2、判断下列说法正确与否,为什么?
(1)、20℃时,把10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里,所以 20 ℃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 不一定达到饱和 单位错

2021届高考化学复习:专题三 溶解度曲线问题

2021届高考化学复习:专题三  溶解度曲线问题

专题三溶解度曲线问题1、以废旧铅蓄电池的含铅废料(主要含Pb、PbO、PbO2、PbSO4)和稀H2SO4为原料制备高纯PbO,实现铅的再生利用。

其主要流程如下:PbO溶解在NaOH溶液中,存在平衡:PbO(s)+NaOH(aq)NaHPbO2(aq),其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结合图示溶解度曲线,简述由粗品PbO得到高纯PbO的操作_____________。

答案在35%NaOH溶液中,加热至110℃,充分溶解后,趁热过滤,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并干燥得到高纯PbO固体解析根据图像可知35%NaOH溶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超过110℃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因此由粗品PbO得到高纯PbO的操作为将粗PbO溶解在一定量35%NaOH溶液中,加热至110℃,充分溶解后,趁热过滤,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并干燥得到高纯PbO固体。

2、Mg(ClO3)2常用作催熟剂、除草剂等,下图为制备少量Mg(ClO3)2·6H2O的方法:已知:①卤块的主要成分为MgCl2·6H2O,含有MgSO4、FeCl2等杂质。

②几种化合物的溶解度(S)随温度(T)的变化曲线如上图。

(1)加入BaCl2的目的是除________,如何判断该离子已除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入NaClO3饱和溶液会发生反应:MgCl2+2NaClO3===Mg(ClO3)2+2NaCl↓,请利用该反应,结合溶解度图,制取Mg(ClO3)2·6H2O的实验步骤依次为:①取样,加入NaClO3饱和溶液充分反应;②蒸发浓缩;③______;④冷却结晶;⑤过滤、洗涤,获得Mg(ClO3)2·6H2O晶体。

答案(1)SO2-4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BaCl2,若无白色沉淀,则SO2-4已沉淀完全(2)趁热过滤解析(1)加入BaCl2的目的是除去SO2-4,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过滤除去;检验SO2-4是否除尽的方法是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BaCl2,若无白色沉淀,则SO2-4已沉淀完全。

高三化学最新课件-[原创]溶液(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精

高三化学最新课件-[原创]溶液(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精

《溶液》复习
(二)溶解度曲线变化规律
1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湿度升高而增大 ,曲线为 " 陡升型 " , 如 。 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湿度的影响很小,曲线为"缓升型",如 3 .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湿度的升高而减小,曲线为 " 下降型 " , 如 。 4.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湿度的升高而减小(纵坐标表示体积),曲线 也为"下降型",如氧气。
《溶液》复习
讨论(二) 把一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多少种?
Ⅰ. 蒸发溶剂法 Ⅱ. 恒温加入溶质的方法: Ⅲ. 改变温度:
《溶液》复习
几个有关的概念 结晶、结晶水、结晶水合物
结晶: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
结晶水:以分子形式结合在晶体中的水,叫结晶水,它较容易分 解出来,如: Na2CO3· H2O===Na2CO3+10H2O CuSO4· 5H2O===CuSO4+5H2O 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化合物叫做结晶水合物。结晶水合物 容易失去结晶水。常见的结晶水合物有:
160 n 250
B.
m=
1600n 2500 9 n
1600n C. m= 2500 16n
D.
1600n m= 2500 25n
《溶液》复习
例3 A、B两种化合物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现要用结晶法从A、B混合物中提取 A(不考虑A、B共存时对各自溶解度的影响)。 (1)取50g混合物,溶于100g热水,然后冷却至20℃。若要使A析出而B不 析出。 则混合物中B的质量分数(B%)最高不能超过多少?(写出推理及计算过程) (2)取Wg混合物。溶于100 g的热水,然后冷却至10℃若仍要使A析出而B 不析出。请写出下列两种情况下,混合物中A的质量分数(A%)应满足 什么关系式。(以W、a、b表示) 当W<a+b时,A%_____________ 当W>a+b时, A%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断搅拌,至溶液表面出现晶膜时,停止加热,冷却到室温, 过滤
KNO3
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显著变化的物质
温度/℃
[应用体验] P11 利用上述溶解度曲线,如何提纯下列物质 ?简要写出过程。 (1)提纯KNO3(含少量NaCl)。
步骤: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洗涤、干燥。
(2)提纯NaCl(含少量KNO3)。 步骤:溶解,蒸发结晶、趁热过滤,洗涤、干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点训练P11
2.下表是四种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g/100 g水)。(假设盐类共存时不影 响各自的溶解度,分离晶体时,溶剂的损耗忽略不计)
10 ℃ 100 ℃
NaNO3 80.5
高三化学总复习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考纲知识整合]P10 1.固体溶解度(通常用“S”表示)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_1_0_0__g溶__剂__ (通常是水)里达到_饱__和__状_态___时所溶 解的质量,叫作这种物质在该溶剂里的溶解度。
影响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1)内因:物质本身的性质(由结构决定)。 (2)外因:①溶剂的影响(如 NaCl 易溶于水而不易溶于汽油)。 相似相溶 ②温度的影响:升温,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_增__大___,少数物质却相反, 如 Ca(OH)2。
175
KNO3 21.2
246
NaCl
KCl
35.7
31.0
39.1
56.6
用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硝酸钠和氯化钾为原料,制取硝酸钾晶体,其 流程如图所示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B.①实验操作依次为加水溶解、蒸发浓缩结晶、趁热过滤
C.②实验操作依次为加水溶解、蒸发浓缩结晶、趁热过滤
8.
温度/℃
溶解度/g 0
10 20 30
NH4Cl NH4HCO3 NaHCO3
NaCl
29.4 33.3 37.2 41.1 11.9 15.9 21.0 27.0 6.9 8.15 9.6 11.1 35.7 35.8 36.0 36.4
工业上将相同物质的量的NaCl、CO2、 NH3在30℃时配成溶液,此时溶液中 无晶体。当降温至某温度时,开始
2.气体的溶解度 (1)表示方法:通常指该气体(其压强为 101 kPa)在一定温度时溶解于 1 体积水 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气体的体积,常记为 1∶x。
气体 溶解度(水)
NH3 1∶700
HCl 1∶500
SO2 1∶40
CO2 1∶1
(2)影响因素:气体溶解度的大小与温度和压强有关,
温度升高,溶解度_减__小__;压强增大,溶解度__增__大_。
析出晶体,此晶体是( C )
A.NH4Cl B.NH4HCO3 C.NaHCO3 D.NaCl
写出该反应方程式:__N_H_3_+_C_O_2_+_N_a_C_l_+_H_2_O_=_=_=N__aH_C_O_3_↓_+_N_H__4C_l_____
分析下图,讨论:青海湖地区“冬天捞碱,夏天晒盐” 的原因是什么?
D.用95%的酒精洗涤所得的硝酸钾晶体比较好
硫铁矿 烧渣
还原剂 焙烧 硫酸 酸浸、过滤 碳酸氢铵 合成
FeCO3 洗涤、干燥 固体
煅烧 产品Ⅰ(铁红)
NH4+、Cl-、K+、SO42-
(NH4)2SO4 溶液
合成
产品Ⅱ
(无氯钾肥) K2SO4
KCl
硫酸铵
溶解度(g/100g 水)
氯化铵 如何得到无氯钾肥? 氯化钾 蒸发结晶、趁热过滤
洗涤、干燥
硫酸钾
0 20 40 60 80 100 温度(℃)
3.溶解度曲线及意义
(1)曲线示意图
意义: ①表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
温度时的溶解度或溶解 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1)大部分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 的升高而增大。例如 KNO3
(2)少数固体的的溶解度随温度 的变化不大。例如 NaCl
(3) 极少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 的升高而减小。例如 Ca(OH)2
②表示不同物质在 同一温度时的溶解 度,可以比较同一 温度时,不同物质 的溶解度的大小。 同一温度下,溶解 度越小越容易析出。
蒸发掉一部分溶剂 — 蒸发结晶法
/ g
操作:将溶液倒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并用玻璃棒不
断搅拌,待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的物质
NaCl
温度/℃
2、如何从硝酸钾溶液得到硝酸钾晶体 冷却热的饱和溶液 — 冷却结晶法

方法: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操作:将溶液倒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并用玻璃棒不 / g
趁热过滤
提纯方法:重结晶法
【小结】:解题方法、思路
1、若得到的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方法:蒸发结晶 若是有杂质(如KNO3):蒸发结晶、趁热过滤,洗涤,干燥。
2、若得到的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如KNO3 方法:蒸发浓缩(至有晶膜出现)、冷却结晶、 过滤,洗涤、 干燥。
[典例导航] (2017·全国Ⅲ卷,T27节选)有关物 质的溶解度如图所示。向“滤液3” 中加入适量KCl,蒸发浓缩,冷却 结晶,过滤得到K2Cr2O7固体。冷
③根据溶解度曲线可 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 析出晶体的方法
④根据溶解度曲线 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对点训练P12
4.[2015·江苏,18(3)]如图可以看出,从MnSO4和MgSO4混合 溶 液 中 结 晶 MnSO4·H2O 晶 体 , 需 控 制 的 结 晶 温 度 范 围 为
__________高__于___6_0_℃_______。
“冬天捞碱”纯碱—主要成分是碳酸钠, 这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冬天温度低,碳酸钠溶解度减小,所以 结晶析出。
“夏天晒盐”—食盐:主要成分氯化钠, 这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大, 夏天温度高水份蒸发,所以结晶析出。
观察下图,思考:

1、如何从氯化钠溶液得到氯化钠晶体
解 度
方法:蒸发结晶
却到__d______(填标号)得到的
K2Cr2O7固体产品最多。(已知“滤 液3”中含有一定量的Na2Cr2O7) a.80 ℃ b.60 ℃ c.40 ℃ d.10 ℃
(1)写出上述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含少量NaCl的K2Cr2O7溶液通过什么操作获得K2Cr2O7晶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