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指南解读

合集下载

《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解读PPT课件

《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解读PPT课件

复发预防策略
药物治疗调整
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反应情况,及时 调整药物治疗方案,保持有效血药浓 度。
非药物治疗选择
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的 患者,可考虑射频消融、冷冻消融等 非药物治疗方法。
生活方式干预
指导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 酒、控制体重、避免过度劳累等。
定期随访监测
加强定期随访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 理复发风险。
监测指标选择及意义解读
心律监测
通过心电图或动态心电 图监测患者心律变化, 及时发现房颤的复发或
恶化。
心率监测
定期测量患者心率,评 估心脏负荷及药物控制
效果。
心脏功能评估
通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手段评估心脏结构和功 能变化,为调整治疗方
案提供依据。
血液学指标
监测血常规、凝血功能 等指标,预防抗凝治疗
过程中的出血风险。
特征分析
房颤时心室率极不规则,通常在100~160次/分之间。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 ,但当心室率过快,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时,QRS波群增宽变形。
其他辅助检查手段
01
02
03
动态心电图
对于无症状或偶发房颤患 者,动态心电图可提高房 颤的检出率。
超声心动图
可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 有助于寻找房颤的病因和 诱因,以及判断预后。
根据患者病情和具体情况,制定了药物治疗 、电复律、射频消融、外科手术等多种治疗 策略,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指南实施中存在问题探讨
指南普及程度不足
部分基层医生和患者对指南了解不足,导致诊断 和治疗水平参差不齐。
患者依从性差
部分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较差,影响治疗效 果和预后。
ABCD

ESC房颤指南解读

ESC房颤指南解读

ESC房颤指南解读什么是房颤?房颤(AF)是指心房肌肉因为某种因素引起搏动节律的紊乱,经常产生出现心脏搏动失常的一种心律失常。

房颤可分为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持续房颤(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和长期持续房颤(long-standing 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3种类型。

ESC房颤指南概述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于2016年发布了关于房颤的最新诊疗指南。

这份指南对房颤的诊断和治疗提出了很多建议和指导,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和应对房颤。

ESC房颤指南的重要内容1. 防止脑卒中房颤是导致脑卒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专家们建议:•对于房颤患者,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和是否存在其他脑卒中风险因素来决定是否需要口服抗凝药物预防脑卒中。

•对于不能口服抗凝药物的患者,应考虑使用机械性心房颤动屏障(让血液在心脏内部流动更为平稳,减少形成血栓的风险)或者直接行左心耳封堵手术(简单来说就是堵住心脏中的一个部分,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2. 控制心率和复流房颤患者常常存在心律失常和心房的电信号异常,从而导致心率失常和心房收缩功能下降。

治疗房颤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控制心率:即采用药物或其他方法降低心率,使心脏不会因为过快的心率而过度消耗能量和氧气。

•控制复流:即采用药物或手术等手段尽可能恢复正常的心房节律,避免房颤反复发作,进而减少患者心房的扩大和心室的负荷。

3. 选择适宜的抗心律失常药抗心律失常药是指可以维持正常心律的药物,常用的药物包括福辛普利、胺碘酮等。

选择抗心律失常药需要考虑患者年龄、病史、肝肾功能和心脏状况等因素,同时还要考虑药物的潜在危害和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

通过对ESC房颤指南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房颤的特点和治疗方法。

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2023版)解读PPT课件

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2023版)解读PPT课件

心内电生理检查
对于复杂心律失常的诊断及射 频消融术前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03
心房颤动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心律失常药物
通过影响心脏电生理特性,恢复窦性心律并防止房颤 复发。
抗凝药物
降低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如华法林、达比 加群等。
控制心室率药物
减轻房颤症状,改善心功能,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 道拮抗剂等。
定期监测患者的心律,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心律失常。
卒中的预防
对于高危患者,可考虑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进行卒中预防。
心理支持与干预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应对房颤带来的焦虑、抑郁等情 绪问题。
05
特殊人群的心房颤动管理
老年人心房颤动的管理
风险评估
针对老年患者,进行全面风险评估,包括症 状、心功能、合并症等。
强化综合管理
指南强调对房颤患者进行综合管理,包括危险因素控制、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等方面。
重视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
指南提倡加强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自 己的健康状况。
02
心房颤动的诊断
临床表现与分型
阵发性房颤
心悸、气短、胸闷等症状突发 突止,持续时间通常小于48小
时。
持续性房颤
3
QRS波形态通常正常
但如合并室内差异性传导或原有束支传导阻滞时 ,QRS波可增宽变形。
辅助检查方法
01
02
03
04
动态心电图
对于阵发性房颤的诊断具有重 要意义,可监测24小时内的
心电变化。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对于左心耳血栓及房间隔缺损 等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心脏磁共振成像
对于评估心脏结构、功能及心 肌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ANA房颤指南解读

ANA房颤指南解读

ANA房颤指南解读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它会增加患者患上卒中和其他严重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近年来,心脏专业组织对房颤的管理提供了新的指南以帮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减少相关的健康风险。

ANA房颤指南是其中之一,本篇文档将对该指南进行解读。

ANA房颤指南概述ANA房颤指南是日本心脏病学会的指南,于2018年发布,旨在提供房颤的全面管理建议。

指南包含了从病因、流行病学和预防到治疗和随访的所有相关信息。

ANA房颤指南解读1.房颤的分类指南将房颤分为四种类型:孤立性房颤、早搏诱导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

这有助于医生了解每种类型的特点,以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2.卒中和房颤之间的关系房颤是卒中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

指南明确说明,患有房颤的患者比没有房颤的患者更容易患上卒中。

因此,治疗房颤不仅可以减少卒中风险,还能显著降低患者死亡率。

3.随访随访是房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指南强调,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定期随访。

这有助于确保患者接受到正确的治疗,同时还可以监测患者状况是否稳定。

4.患者自我管理指南提出了一些患者自我管理的建议,包括控制血压、减少饮酒、戒烟、保持适当的体重和锻炼等。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控制房颤,减少卒中和其他相关健康问题的风险。

5.治疗策略指南提出了多种治疗策略,包括抗凝治疗、降压治疗、心律控制治疗和消融治疗等。

针对每种治疗策略,指南都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和建议,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分别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ANA房颤指南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全面的管理建议,帮助医生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同时,帮助患者控制房颤,减少卒中和其他相关健康问题的风险。

通过遵循这些指南,我们可以帮助患者实现更好的健康状况。

心房颤动治疗指南解读

心房颤动治疗指南解读
心房颤动治疗指南解读
03-16
CONTENTS
• 心房颤动概述 • 药物治疗策略 • 非药物治疗方法 • 特殊人群管理要点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患者教育与康复指导
01
心房颤动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 ,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是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
03
非药物治疗方法
电复律技术操作规范
电复律前准备
患者需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进行必要的心电图和血液学检查。医生 需向患者解释电复律的目的、风险和注意事项。
电复律操作
患者需处于麻醉状态,以减少疼痛和不适感。医生将电极板放置于 患者胸部,通过瞬间释放高能量电流,使心脏恢复正常节律。
电复律后观察
医生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心电图变化,确保患者安全度过恢 复期。
手术原理
外科迷宫手术是通过切割和缝合心房肌肉,制造一系列的“迷宫”,使
电信号在迷宫中沿特定路径传导,从而达到消除房颤的目的。
02
手术适应症
外科迷宫手术适用于其他治疗方法无效的房颤患者,尤其适用于合并其
他心脏疾病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
03
手术效果
外科迷宫手术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较低的复发率,但手术创伤较大,恢
抗凝治疗
老年房颤患者栓塞风险较高,应根据患者的栓塞风险和出血风险进行评估,合理选择抗 凝药物和剂量。
妊娠期房颤患者管理要点
妊娠期房颤患者的特点
妊娠期女性由于生理变化,心脏负担加重,易出现房颤等 心律失常。
治疗策略
对于妊娠期房颤患者,应在保证母婴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治 疗。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避免使用有致畸作 用的药物。

2024房颤管理指南

2024房颤管理指南
此外,该指南还介绍了其他治疗手段,如心房射频消融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和心房缩窄术等。
总之,2024年房颤管理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最新的治疗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在处理房颤患者时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这些指南的实施有助于减少房颤患者的卒中和死亡风险,并提供更好的临床管理。
该指南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和治疗。
第一,对房颤类型进行分类。基于持续时间、自行患者及其他因素,房颤可分为福鍪颤、持续颤和永久颤等类型。根据房颤类型,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
第二,评估和管危险因素,确定患者的卒中风险和出血风险,并根据风险水平制定合适的抗凝治疗方案。
2024房颤管理指南
2024年房颤管理指南是由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共同制定的,旨在为临床医生在处理房颤患者时提供清晰的指导和建议。以下是对该指南的详细介绍。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特点是心脏上房的不规则收缩和心室的失灵。研究表明,房颤患者有较高的心脏病发作和死亡风险。因此,正确管理和治疗房颤对于患者的长期健康至关重要。
第三,控制心室率和心律。使用药物治疗或非药物治疗手段,如射频消融术,以控制房颤患者的心室率和心律,提高心脏功能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第四,抗凝治疗。根据患者的卒中和出血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合适的抗凝治疗方案。口服抗凝药物是常见的治疗手段,使用药物如华法林可以降低患者的血凝坏死风险。
第五,同步电击治疗。适用于需要立即恢复窦性心律的患者,通过使用电击治疗将心脏恢复到正常节律。

房颤治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房颤治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26
电复律治疗建议
I类推荐
1.存在心肌缺血、症状性低血压、心绞痛或心衰的房颤病 人,快速心室率对于药物治疗没有适时的反应,推荐立 即给予R波同步直流电复律。(C)
2.合并预激综合征的房颤病人存在快速心动过速或者血液 动力学不稳定时,推荐立即给与直流电复律。(B)
3.无血液动力学不稳定,但病人不耐受出现的症状时,推 荐电复律。复律后反复再发房颤,可以考虑尝试给予抗 心律失常药物后重复电复律治疗。(C)
9
一.房颤时的室率控制
10
室率控制或节律控制:临床试验
11
房颤时的室率控制
• 标准: 休息时在60~80次/分 中度活动后90~115次/分 • 途径: 药物:抑制房室结内传导和延长其不应期以减 慢 心室率、缓解症状和改善血流动力学 非药物:心室起搏治疗 房室结消融加永久性起搏器植入
12
药物控制心室率——急诊静脉用药
1. 药物转复 2. 直流电转复 3. 维持窦律预防复发
药物转复AF
发作7天内的房颤药物转复
21
药物转复AF 发作7天以上的药物转复
22
已证实有效的药物推荐用药方法
23
治疗建议(1)
I类推荐 • 氟卡胺、多非利特、普罗帕酮、伊布利特推荐用于房 颤的药物复律。(A) IIa类推荐 • 应用胺碘酮进行房颤药物复律是合理选择。 (A) • 如果没有窦房结、房室结功能异常、束支阻滞、 Brugada综合征、器质性心脏病, QT间期延长,并且 证明应用安全的情况下, 顿服普罗帕酮或者氟卡胺可 用于院外结束持续房颤。在房扑发生时,开始抗心律 失常治疗前,应该给予β 受体阻滞剂或者非二氢吡啶 类钙离子拮抗剂阻止房室结的快速传导。(C) • 对于不需要马上恢复窦律的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病人, 应用胺碘酮是有益的。 (C)

《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2023)》精解

《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2023)》精解

《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2023)》精解指南围绕房颤的流行病学及危害、临床评估、卒中预防、节律控制、心室率控制、急诊处理、综合管理等七个方面,重点收集和引用亚洲、国内临床研究及人群队列研究的成果与数据,使指南更适用于中国房颤患者群体,具有鲜明中国特色。

如根据2014-2016年我国的房颤流调结果,结合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估计我国约有1200万房颤患者。

因约1/3的患者不知晓患有房颤而漏诊部分阵发性房颤,我国实际房颤患者数应该高于上述估算。

1、房颤的分类根据房颤发作的持续时间,以及转复并长期维持窦性心律的难易程度和治疗策略选择,将房颤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持久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

指南用持久性房颤取代既往根据字面直译的“长程持续性房颤”,并对永久性房颤给出了一些客观的定义,包括“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可能性小,房颤持续10~20年以上,心电图显示近乎直线的极细小f波;或心脏磁共振成像显示左心房纤维化面积占左心房面积的30%以上”。

2 、房颤筛查筛查是房颤早诊早治的重要手段。

✓推荐对于年龄≥65岁的人群,在就医时可考虑通过脉搏触诊或心电图进行房颤的机会性筛查(Ⅱb,A);✓年龄≥70岁的人群,可考虑通过定期或连续心电监测进行房颤的系统性筛查(Ⅱb,A);✓推荐具有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的患者常规程控时应评估心房高频事件,并明确房颤诊断(I,C);✓对未诊断房颤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可考虑在1年内完成每3个月1次,每次至少7天,累计超过28天的心电监测以进行房颤筛查(Ⅱb,C)。

3、卒中风险评估年龄是卒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研究显示:➢年龄≥50岁的亚洲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即开始增加。

➢年龄55~59岁、无其他卒中危险因素的亚洲房颤患者与合并一个危险因素患者的卒中风险相似,➢65~74岁、无其他卒中危险因素的患者与合并2个危险因素患者的卒中风险相似,并发现年龄>55岁的亚洲房颤患者服用口服抗凝药(OAC)可显著获益。

心房颤动指南解读: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22)

心房颤动指南解读: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22)
抗凝治疗在降低血栓栓塞事件风险的 同时,增加了出血事件的发生风险。 因此,对接受抗凝治疗者均应采用 HAS-BLED评分进行出血风险评估。该 评分的价值在于筛查出血高危因素以 利及时纠治,降低出血风险。如合并 大出血或重要脏器出血,应及时选用 特异性或非特异逆转剂及其他相应治 疗。
三、心房颤动脑卒中预防
三、心房颤动脑卒中预防
▲对于高龄(≥80岁)、肾功能受损以及存在其他出血高危险因素者需相应减少NOAC剂量(
下表),避免引起严重出血事件。
三、心房颤动脑卒中预防
▲房颤抗凝流程
三、心房颤动脑卒中预防
▲当由NOAC转换为VKA时,由于
VKA起效较慢,需要同时使用NOAC 与VKA一段时间直至INR达标。为 避免NOAC对INR检测产生影响,应 在下一剂NOAC服药前监测INR。 NOAC转换为肠道外或皮下注射抗 凝血剂时,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 素可在下一次应用NOAC前进行注 射。如合并有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等相关指征,则可提前给药 。
三、心房颤动脑卒中预防
▲NOAC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使用过程中无需常规监测凝血功能。相比华法林,
患者服用NOAC的依从性更好,停药率更低。结合不同的临床实际情况,NOAC的使用应审 慎把握适应证与禁忌证。目前,合并机械瓣置换术以及中、重度二尖瓣狭窄的房颤为 NOAC明确的禁忌证。轻到中度的其他瓣膜疾病(如主动脉瓣狭窄、二尖瓣反流等)被纳入 NOAC的RCT研究,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与无心脏瓣膜疾病的患者总体一致。RIVER试验结果 表明,在生物瓣合并房颤的患者中,利伐沙班在达到主要终点(死亡、主要心血管事件、 大出血)的平均时间不劣于华法林。
二、心房颤动的流行病学及危害
▲2.心衰
心衰和房颤常同时存在并形成恶性循环,两者有 相同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脏瓣膜病 等,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的心 衰发生率分别为33%、44%和56%。房颤致射血分数 降低的心衰(HFrEF)或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 (HFpEF)的发病率增加2倍;房颤的发生率与纽约 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相关,NYHAⅠ级的心 衰患者房颤发生率<10%,而NYHAⅣ级患者中为55% ,不仅如此,严重的心衰也会增快房颤的心室率 。

ESC房颤指南解读

ESC房颤指南解读
• 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年发生率约 5%,是无房颤患者的5.6倍;
• 瓣膜性房颤脑卒中发生率是无房颤患者的17倍。
1/3/2021
ESC房颤指南解读
22
2010年ESC《心房颤动治疗指南》卒中风险评估
CHADS2评分
CHA2DS2-VASc评分
危险因素 充血性心衰/左室功能 不全(C) 高血压(H) 年龄≥75岁(A) 糖尿病(D) 卒中/TIA/血栓栓塞(S)
• 全球房颤人口约为3300万。 • 预计到2050年,我国≥60岁人口将增加到4亿。 • 我国≥60岁人口中房颤患者目前为390万,预计到2050
年将达到1000万。
1/3/2021
ESC房颤指南解读
5
中国房颤抗凝治疗
CHADS2(房颤患者卒中风险评估)≥2的房颤患者: • 欧洲华法林使用率约为55%,而中国约为20%。
❖食管超声发现174例(1.9%)左房血栓患者
❖左心耳血栓151例,左房腔23例
❖华法林抗凝48±18天,80.1%经TEE检查血栓 溶解
❖未溶解的血栓即使延长抗凝治疗时间也很少
溶解
1/3/2021
ESC房颤指南解读 Jaber.Am Heart J 20003;1150
华法林禁忌
• 围手术期或外伤
停华法林;肌注VitK1(5mg),6-12小 时后复查INR,INR<3后重新以小剂量 华法林开始治疗。若患者具有出血高危 因素,可考虑输注凝血因子
严重出血(无论INR水平如何)
停华法林;肌注VitK1(5mg),输注凝 血因子,随时监测INR,稳定后重新评
1/3/2021
ESC房颤指南解估读华法林治疗的必要性 34
栓治疗,随后应用华法林与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建议氯 吡格雷)治疗。12个月后若患者病情稳定,则仅使用华 法林抗凝治疗。

2024年ESC房颤管理指南修订解读课件PPT

2024年ESC房颤管理指南修订解读课件PPT

修订内容解读
(25)动态评估:定期重新评估治疗,关注可减缓/逆转房颤进展的新的可改变风险 因素,提高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预防不良后果。
谢 谢!
修订内容解读
(22)导管消融术:如果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法控制房颤,可考虑将其作为二线治疗 方案;对于阵发性房颤患者,可考虑将其作为一线治疗方案。
(23)内窥镜或混合消融:导管消融失败时可考虑、 或在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后仍 有持续房颤的患者中作为导管消融的替代方案。
(24)心脏手术期间的房颤消融:在拥有经验丰富团队的中心进行,尤其是对接受 二尖瓣手术的患者。
更新亮点
C: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 management (心血管风险因素管理) 管理房颤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对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AF-CARE鼓 励医生通过多学科团队合作,积极管理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睡眠呼吸暂停 等风险因素。研究表明,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可以显著降低房颤的复发率,改善患者的 预后。 A: Aggressive lifestyle modifications (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 房颤的管理不仅仅依靠药物治疗,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AFCARE特别强调了体重管理、饮食控制、增加身体活动和戒烟限酒的重要性。减重和 运动能够有效降低房颤复发风险,改善心血管健康。因此,指南建议房颤患者采取健 康的生活方式,帮助优化长期治疗效果。
修订内容解读
修订内容解读
(1)一般管理:2024 ESC房颤管理指南提出了AF-CARE路径,根据房颤治疗路 径进行最佳治疗,包括: C-Comorbidity and risk factor management:共病和风险因素管理; A-Avoid stroke and thromboembolism:避免中风和血栓栓塞; R-Reduce symptoms by rate and rhythm control:通过控制心率和节律来减轻症 状; E-Evaluation and dynamic reassessment:评估和动态再评估。

解读房颤治疗指南课件

解读房颤治疗指南课件
• 目标:通过药物治疗,控制房颤患者的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药物治疗的原则和 目标
• 药物治疗的原则和目标
• 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注意控制药物的副作用和风险。
• 目标:通过药物治疗,控制房颤患者的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药物治疗的原则和 目标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相关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房颤 问题。
房颤患者的心理支持和教育
心理支持的重要性:帮助患者减轻焦虑、抑郁等情绪,增强治疗信心
心理支持的方法:提供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服务,帮助患者调整心态
教育内容:普及房颤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教育方式:通过讲座、培训、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进行教育,提高患者参 与度
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 膜病等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房颤病史的人更容易 患病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年龄:随着年龄增长,房颤风险增加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家族史:家族中有房颤病史的人更容易患 病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糖尿病和肥胖:增加房颤风险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具体适应症和禁忌症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医生判断。
06
房颤患者的自我管理和教育
房颤患者的自我监测和管理
监测频率:定期监测房颤频率,如每周或每月进行一次心电图检查 监测方法:使用心电图机、手机APP等工具进行监测 监测内容:关注心率、心律、血压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自我管理:合理安排饮食、运动等生活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 定期随访:按照医生建议定期随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药物剂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