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作业
南开24年秋新学期《政治经济学》作业参考一
24秋学期《政治经济学》作业参考1.级差地租Ⅱ形成的条件()选项A:同一块土地连续追加投资形成的生产率不同选项B:地理位置不同选项C:肥沃程度不同选项D:经营权垄断参考答案:A2.加速可变资本周转可以()选项A:提高年剩余价值率选项B:提高剩余价值率选项C:节约预付的可变资本选项D:节约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参考答案:A3.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选项A:流通中创造的价值选项B:流通领域中商品买卖的差额选项C: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选项D: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共同创造的价值参考答案:C4.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形成差额是()选项A:绝对地租选项B:级差地租选项C:矿山地租选项D:垄断地租参考答案:B5.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著作是选项A:《共产党宣言》选项B:《哲学的贫困》选项C:《政治经济学批判》选项D:《资本论》参考答案:D6.产业资本的最根本特征是()选项A:工人能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选项B:能够给它的持有者带来利润选项C:创造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产品选项D:通过买卖活动获得利润参考答案:A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特征是选项A:劳动在资本家的监督下进行选项B: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选项C: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选项D: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价值形成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参考答案:D8.一定时期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包括的因素()选项A:流通中实际具有的货币量选项B:纸币发行量选项C:社会贮藏的金属货币量选项D:待实现的商品价值总额与货币流通速度参考答案:D9.生产价格与价值的关系表现为()选项A:生产价格与价值完全一致选项B:生产价格与价值完全不一致选项C:生产价格是价值的基础,价值是生产价格的转化形式选项D:价值是生产价格的基础,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参考答案:D。
政治经济学 习题集
第一章导论一、填空题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2.物资资料生产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
3.物资资料生产的三个简单要素是、、。
4. 与的结合方式构成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
5.社会生产包括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和。
6.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7. 社会生产总过程,包括、、、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
8. 是形成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
9.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很强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和的统一。
10.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的联系。
二、单项选择题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①生产关系②生产力③经济规律④物资资料生产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
①商品②物质资料生产③生产关系④生产力3.生产资料是指()。
①劳动资料与劳动工具之和②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之和③劳动对象与生产工具之和④劳动对象与劳动工具之和4.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是()。
①生产资料②劳动对象③生产工具④上层建筑5.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属于()。
①社会生产力②社会生产关系。
③劳动过程④物质资料生产6.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②产品分配关系③产品交换和消费关系④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7.社会生产过程的决定性环节是()。
①生产②分配③交换④消费8.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是()。
①生产工具②劳动对象③劳动资料④劳动者9.经济规律是客观的,所以( )。
①人们不能认识经济规律②人们可以创造经济规律③人们不能运用经济规律④人们可以认识但不能改变经济规律10.价值规律是( )。
①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②所有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③某一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④社会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三、多项选择题1·生产力是()。
①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②社会生产方式的一个方面第1页共28页③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④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⑤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2.生产关系是()。
①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②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的总和③人们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⑤社会生产方式的一个方面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
政治经济学(在线作业).doc
1.商品的成本价格是()。
A.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B.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C.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D.所费资本补偿价值的转化形式2.平均利润是()。
A.各职能部门预付总资本获得的利润 B.部门内部各企业获得的利润C.企业主收入的总和 D.部门之间各企业获得的利润。
4.平均利润形成后,超额利润()。
A.各部门内部的所有个别资本都可获得 B.只有部门内部的先进企业可获得C.部门内部各企业都不能获得 D.部门之间各企业都不能获得5.银行利润率是()。
A.银行利润与银行全部资本的比率 B.平均利润率C.平均利润率与利息率之差 D.银行利润与自有资本的比率6.股票价格是()。
A.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 B.等于股票票面额C.股息收入的资本化 D.股权收入7.经营优中等土地的农业资本家()。
A.只须缴纳级差地租 B.既要缴纳级差地租,又要缴纳绝对地租C.拥有土地所有权 D.不须拥有土地经营权垄断2.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联系与区别()。
A.前者表示预付总资本的增殖程度,后者表示资本对劳动的剥削程度,前者小于后者B.前者是后者的转化形式,后者是前者的本质C.前者掩盖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后者揭示资本主义剥削关系D.一般利润率具有下降趋势,一般剩余价值率具有提高趋势E.二者是同一剩余价值量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和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②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③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④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⑤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绝对剩余价值生产2.简单商品流通和资本流通的共同点是()①它们都是价值运动形式②它们都是为了社会需要③它们都是买卖两个阶段的统一④它们都是以货币为媒介⑤它们都发生价值增殖4. 资本流通公式的特点是()①运动的顺序是先买后卖②运动的媒介是商品③运动的主体是使用价值④运动的目的的价值增殖⑤运动是无止境的5.资本主义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的关系是()①计时工资是计件工资的基础②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基础③计时工资是计件工资的转化形式④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⑤计时工资、计件工资都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6.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①按其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属于可变资本②按其周转的方式属于固定资本③按其周转的方式属于流动资本④从其价值形成方面看,与用于购买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的资本的作用相同⑤从其流通的方式看,它和流动资本没有区别8.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增加剩余价值总量的方法有()①增加雇佣劳动的数量②压低工人工资③延长工作日④提高劳动生产率⑤增加劳动强度9. 从分析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中可以看出( )①作为资本的货币与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货币作用是不同的②资本流通和商品流通的目的是不同的③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④资本带来剩余价值同价值规律在形式上是矛盾的⑤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但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而产生13. 剩余价值率可以表示为( )①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的比率②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③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④剩余价值与预付资本的比率⑤剩余价值与商品价值的比率1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会导致:A.相对过剩人口形成B.利润率提高C.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比例降低D.资本周转速度减缓E.平均利润率下降4.商品价格是A. 价值的基础B. 价值的货币表现C. 价值的实体D. 价值的物质承担者9.私有制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政治经济学》作业
《政治经济学》作业一、试述物质资料再生产过程四个环节的关系物质资料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
生产决定交换、分配和消费的性质、对象、结构与水平、具体方式。
交换、分配和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二、论述题试述社会主义商品流通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1.社会主义商品流通能促进社会主义生产的发展;2.社会主义商品流通可以为经济发展积累资金;3.社会主义商品流通促进社会主义分配的实现;4.社会主义商品流通有利于满足消费的需要;5.社会主义商品流通有利于促进全国经济联系的加强三、试述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途径。
答:(1)资本的总公式是:货币——商品——更多的货币即G一W—G’。
这一公式既适应于商业资本也适用于产业资本和借贷资本因而称为资本的总公式。
资本总公式表明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增殖。
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同价值规律相矛盾。
其矛盾表现在:按照价值规律商品交换应按其价值等价交换。
在等价交换的情况下无论是G一W还是W—G’商品的价值量都不会变化不会发生价值增殖。
但是资本总公式表现出来的却是经过流通过程资本价值量发生了变化实现了价值增殖。
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2)要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关键是要说明价值增殖从哪里产生和在什么条件下产生。
价值增殖产生的途径:①剩余价值的产生不在流通中。
等价交换不可能产生价值增殖;不等价交换中一方之所得正是另一方之所失也不可能产生价值增殖。
②剩余价值产生又离不开流通。
离开流通商品生产者只同自己的劳动产品发生关系劳动产品是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不是用来交换资本也就无从实现价值增殖。
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货币转化为资本)价值增殖产生的条件:①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既必须遵循等价交换这个价值规律的要求又必须满足资本价值增殖的要求。
②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根本(前提)条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货币所有者必须在市场上买到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的使用价值本身具有成为价值源泉及价值增殖的能力能够创造出比它自身更大的价值。
政治经济学作业.
政治经济学作业一,单选题1,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BA 生产力B 生产关系C 资本主义社会D 商品2,生产力的三个要素中,最重要的决定性的要素是DA 劳动对象B 劳动者C 劳动资料D 科学技术3,社会生产力水平的物质标志是 CA 生产工具B 社会财富C 科学技术D 道德水平4,生产力体现的是BA 人与人的关系B 人与自然的关系C 人与社会的关系D 人与工具的关系5,生产关系体现的是AA 人与人的关系B 人与自然的关系C 人与社会的关系D 人与法的关系6,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CA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关系B 产品的分配关系C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D 生产工具的运用7,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是 AA 揭示生产关系及其实现和发展的运动规律B 揭示生产力及其发展的运动规律C 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D 揭示商品经济及其发展的运动规律8, 商品二因素是指BA 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B 使用价值和价值C 交换价值和价值D 价值和价格9,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AA 成正比B 成反比C 不成比例D 完全无关10, 下列关于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DA 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比例由市场决定B 复杂劳动相当于多倍的简单劳动C 复杂劳动能还原为一定量的简单劳动D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在相同劳动时间内创造相同价值11, 人们在商店购买商品的货币执行的是BA 价值尺度职能B 流通手段职能C 支付手段职能D 价格标准职能12, .下列经济行为中不属于执行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的是AA 用现金购买商品B 交纳税款C付房租D发工资13, 在价值形成过程中,抽象劳动AA 转移了生产资料价值B 转移了劳动力价值C 创造了新的价值D 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14, 商品二因素中的价值是BA商品的自然属性B商品的社会属性C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D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15,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BA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B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C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D资产阶级与雇佣劳动者之间的矛盾16, 在现代经济中,对发展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主要作用的是DA 增加生产劳动者人数B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C增加劳动者的劳动强度D重视科学技术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17, 货币和资本的关系上,正确的论断是DA 货币本身就是资本B 任何数量的货币都能成为资本C 货币和资本没有本质区别D 货币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才转化为资本18,商品流通公式是 BA, G----W----G B, W----G----WC, W----W----G D, G----G----W19, 资本流通公式是 AA, G----W----G B, W----G----WC, W----W----G D, G----G----W20, 劳动力商品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随着对它的消费DA 其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也消失B 其使用价值和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C 只能再生产出和自身价值相等的价值D 能生产出大于其自身价值的价值21,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C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22,一般地说,粮食丰收会造成 BA 在需求不变的条件下,粮食价格上升B 在需求不变的条件下,粮食价格下降C 在需求大于供给的条件下,粮食价格下降D 在需求小于供给的条件下,粮食价格上升23,马克思把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即 AA 制造生产资料的部类和制造消费资料的部类B 制造物质产品的部类和制造精神产品的部类C 制造耐用消费品的部类和制造普通消费品的部类D 制造农产品的部类和制造工业品的部类二,多项选择题:1 .一个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ABCDEA 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B 是人们付出劳动的产品C 对生产者有使用价值D 是能满足社会或他人需要的使用价值E 通过市场交换才能实现其使用价值2 .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ACEA 自发地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B 自觉地调整各阶级阶层的收入C 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D 自觉地促进社会生产关系变革E 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3, 货币的最基本职能有ABCDE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E世界货币4, 某消费者的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有BCA 购买商品房,合同约定房价30万元B按购房合同约定,第二年付房款10万元C 缴纳房屋契税9000元 D在装饰材料市场现购材料5万元5, 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劳动生产率提高会使 ABDA商品使用价值总量增加 B商品价值总量不变 C商品价值总量增加D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 E单位商品价值量增加6, 某消费者的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有BCA 购买商品房,合同约定房价30万元 B按购房合同约定,第二年付房款10万元C 缴纳房屋契税9000元 D在装饰材料市场现购材料5万元7, 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劳动生产率提高会使 ABDA商品使用价值总量增加 B商品价值总量不变 C商品价值总量增加D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 E单位商品价值量增加二,辫析题,1,资本家给工人的工资就是工人劳动的报酬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的工资,不是工人劳动的报酬。
___《政治经济学》作业
___《政治经济学》作业语,它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建立的市场经济。
它既保持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又充分发挥了市场经济的优势,实现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正。
改写:1.生产关系是指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分配的形式等。
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是最基本的,起决定作用的。
2.资本的技术构成和价值构成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资本的价值构成,并通过价值构成来表现出来。
___称这种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能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为资本的有机构成,其公式为C:V。
3.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自己在社会生产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高额垄断利润一般是通过规定垄断价格实现的。
4.抽象劳动是从一般构造转向特殊构造的经济规定,即特殊形态的社会劳动规定,是人类劳动或商品生产劳动。
5.固定资本是指以厂房、机器、设备和工具等劳动资料的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是流动资本的对称。
它的物质形态全部参加生产过程,虽然受到磨损,但仍然长期保持固定的物质形态。
6.股票理论价格是指从理论上来说股票的价格,股票价格应由其价值决定,但股票本身没有价值,它之所以有价格是因为它代表着收益的价值。
因此,股票的价格就是对未来收益的评定,未来收益的大小决定了股票的价值。
7.全民所有制是指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创立的经济范畴,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具体理性模式。
全民所有制是指全体劳动人民作为一个共同体,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其产权具有不可分性,由全体劳动人民作为一个共同体共同行使产权。
8.股份公司是指公司资本为股份所组成的公司,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当有2人以上200以下为发起人,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500万元。
9.产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而对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干预的各种政策的总和。
政治经济学作业集(必做题)
政治经济学作业集(必做题)第一章1.请简述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一,坚持以公有制为主题,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第二,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题,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实现共同富裕.第三,社会主义国家代表全体人民利益,运用掌握的生产资料和国家政权,能对市场经济实行有效的宏观调控,避免经济发展中的大起大落和经济危机的产生.2.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3.请简述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具体形式。
小农经济,个体经济与股份制经济4.请结合现阶段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谈谈为什么说混合所有制有利于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增强?5.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最终检验标准是什么?[1]从表象看利益指标是:1)资产增值情况;2)人均劳动效率状况;3)人均利税状况;4)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高低;5)企业职工的收益情况;6)社会贡献率(环境,社会公益,社会稳定,吸纳就业)等标准[2]从内在机制运作能力看是:1)产品的创新开发能力;2)从量上看企业机制的收缩与扩张能力,制衡机制是否健全;3)从质上要求企业制度的创新能力;4)劳动力的过渡,对人力资本的操作与驾驭能力,人力资本的组织管理和应用能力等.第二章1.试论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1)建立市场经济新体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标志;2)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改革开放的要求;3)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理论的重大创新2.社会经济活动中配置资源有哪四种方式?习惯,命令,市场,计划3.请简述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和一般功能。
一是供求关系,二是价格杠杆,三是竞争机制第一,调节社会生产要素在社会各个部门间的重新分配,把社会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部门或企业中区;第二,通过价格信号的指示,达到社会生产和需求间的协调;第三,促使生产者改进技术和管理,减少劳动消耗,避免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第四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中起基础作用的经济规律;第五,企业是市场主体;第六.价格是配置资源的主要参数和市场机制的杠杆;第七.竞争是市场机制最基本的要素;第八,政府的宏观调控和计划指导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4.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有哪五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又是什么?1)明晰的产权制度;2)完善的市场体制;3)平等的市场关系;4)完备的市场立法;5)开放性的经济行为.第一,市场经济与公有制为主题,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相并存;第二,在分配制度上,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第三,社会主义国家代表全体人民利益,运用掌握的资本力量和国家政权,能对市场经济实行有效的宏观调控,避免经济发展中的大起大落和经济危机的产生.5.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架构的内容有哪些?1)培育市场经济主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转变政府职能,搞好市场管理和服务;3)深化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为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提供保障;4)深化农村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5)完善法制.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运作第三章1.结合身边的具体实例,思考一下市场机制的优点和缺点?优点:1.将企业的决策风险与决策利益联系起来,提高了决策效率,降低了决策成本,使决策能更快更好地反映市场供需变化,保持市场供需平衡;2.增强了企业的风险意识和竞争压力,提高了企业的活力,促进了生产的发展;3.优化资源配置,调节供求关系,使稀缺资源得到较为及时有效的利用;4.市场机制促进了产业结构的提升,有利于完善产业结构.缺点:市场失灵.2.试述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表现。
政治经济学作业题
《政治经济学》作业题长江大学经济学院朱新方单项选择题第一章绪论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A. 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B. 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C. 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D.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过程答:B2.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的主要标志是()A. 劳动对象B. 生产工具C. 科学技术D. 生产劳动答:B3. 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A. 劳动生产率B. 科学与技术C. 生产劳动者D. 社会生产力答:D4.生产力中物的因素是指( C )A. 劳动资料B. 劳动对象C. 生产资料D. 生产工具5. 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起点是( C )A. 产品交换过程B. 产品消费过程C. 直接生产过程D. 成果分配过程6.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D )A. 政治关系B. 宗教关系C. 家庭关系D. 生产关系7.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A. 生产B. 交换C. 分配D. 消费8.下列属于劳动对象的是(C )A. 厂房B. 机器C. 原料D. 工具9.生产力自身内在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A. 构成生产力系统的诸要素之间的矛盾和矛盾的不断解决B.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巨大反作用C. 生产关系的不断变革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10.生产资料是(C )A. 人的劳动与劳动资料的总和B. 人的劳动与劳动对象的总和C. 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的总和D. 劳动资料与劳动管理的总和11.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B )A. 物质资料的生产B. 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C. 社会生产力D.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方面的关系1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D )A. 社会生产过程B. 社会生产活动C. 社会生产效率D. 社会生产方式13.经济规律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客观经济条件主要是指(A )A. 一定的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关系的状况B. 一定的社会形态C. 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D. 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14.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C )A. 生产力的社会形式B. 生产关系的基本要素C. 存在和发展的基础D. 各种经济规律产生的条件1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是(B )A. 紧密联系经济基础 B. 紧密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C. 紧密联系生产方式 D. 紧密联系经济机制第二章商品货币1.凡是商品一般都是( A )A. 人们劳动的产品B. 自然界存在的物品C. 属于私人所有的产品D. 供生活消费的物品2.商品的本质因素是(A )A. 使用价值B. 交换价值C. 价格D. 价值3.商品价值是(C )A. 具体劳动的凝结 B. 社会劳动的凝结C. 抽象劳动的凝结D. 复杂劳动的凝结4.商品价格是(B )A. 价值的基础 B. 价值的货币表现C. 价值的实体D. 价值的物质承担者5.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C )A. 体力劳动为尺度的 B. 脑力劳动为尺度的C. 简单劳动为尺度的D. 复杂劳动为尺度的6.商品生产者实现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必须通过(B )A. 商品的生产 B. 商品的销售C. 商品的价格D. 商品的购买7.具体劳动(B )A. 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B. 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C. 是劳动的社会属性D. 创造剩余价值8.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下列哪项为尺度的(A )A. 具体劳动 B. 简单劳动C. 复杂劳动D. 个别劳动9.抽象劳动不存在于(D )A. 简单商品经济中 B.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C.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D.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10.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C )A. 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价值量不变B. 劳动生产率降低时价值量不变C. 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D. 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正比11. 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B )A. 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 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 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 个别劳动时间大大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2.简单价值形式“1只羊=2把石斧”中,2把石斧处于(C )A. 相对价值形式B. 绝对价值形式C. 等价形式D. 一般价值形式13.简单价值形式中,处在相对价值形式地位上的商品是(B )A. 表现另一种商品价值的商品B. 价值被表现的商品C. 充当等价物的商品D. 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14. 货币的本质是(B )A. 商品交换的媒介物B.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C. 流通手段D. 价值的表现形式15. 价格标准是由货币的哪个职能派生出来的(A )A. 价值尺度B. 流通手段C. 支付手段D. 贮藏手段16.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A )A. 可以用观念的货币B. 必须是现实货币C. 必须用金属货币D. 必须是支付债务的货币17. 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通货膨胀( A )A. 不会发生B. 可能发生C. 取决于商品数量D. 是不可避免的18. 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A )A. 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B. 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C. 商品价格总是高于价值D. 商品价格往往高于价值19.机制是市场机制的(D )A. 核心B. 表现C. 形式D. 前提第三章剩余值值的生产1.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B )A. 商品二因素理论B. 劳动二重性理论C. 价值规律理论D. 剩余价值规律理论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条件和一般基础是(B )A. 自然分工 B. 社会分工C. 私有制D. 公有制3.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是(A )A. 商品经济 B. 自然经济C. 计划经济D. 产品交换经济4.供求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是(B )A.供求关系要固定化B. 供求关系能够灵活的变动C. 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D. 要长时间背离5.在历史上,资本的最原始形式是( B )A. 产业资本B. 商人资本B. 工业资本C. 可变资本6.劳动力价值的决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B )A. 它由剩余价值决定B. 它包括历史和道德因素C. 它由自身的使用价值决定D. 它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7.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 C )A. 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B. 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C.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D. 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8.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通过( C )A. 个别资本家降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实现的B. 个别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而实现的C. 各个资本家降低个别劳动时间而实现的D. 各个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而实现的9.超额剩余价值是( B )A. 商品的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的差额B. 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C. 商品的价值高于价格的差额D. 商品的价格低于价值的差额10.准确反映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概念是( C )A. 利润率B. 利息率C. 剩余价值率D. 平均利润率11. 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 D )A. 生产绝对剩余价值B. 生产相对剩余价值C. 降低劳动力价值D. 获取超额剩余价值12.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 C )A. 价值增值与价值规律的矛盾B.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C. 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D. 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矛盾13. 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是( B )A. 资本积聚B. 资本积累C. 资本集中D. 资本周转14.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 C )A. 互相竞争中实现的B. 互相协议过程中实现的C. 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过程中实现的D. 加速资本周转过程中实现的15.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 C )A. 社会资本增大的两条途径B. 部门资本增大的两条途径C. 单个资本增大的两条途径D. 行业资本增大的两条途径16能够反映工人真实收入状况的是( B ) A. 名义工资 B. 实际工资C. 货币工资D. 年货币收入第四章资本积累与再生产1.社会再生产是( D )A. 物质资料再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的统一B. 生活资料再生产和生产资料再生产的统一C. 生产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D. 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2.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是( C ) A. 剩余价值 B. 可变资本C. 资本积累D. 剩余劳动3.资本有机构成是指( B )A. 以价值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B. 以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C. 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为基础的资本技术构成D. 以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关系为基础的资本价值构成4.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是指( D )A. 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增长而出现的人口过剩B. 人口增长超过生产资料增长而出现的人口过剩C. 人口增长超过资本增长而出现的人口过剩D. 劳动力供给超过资本对劳动力需求而出现的人口过剩5.与资本积聚不同,资本集中( A ) A. 并未改变整个社会资本的价值总量B. 并未改变单个资本的价值C. 使整个社会的资本价值增大D. 使整个社会的资本价值减少6.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如果资本有机构成不变,则将会与可变资本按同一比例增长的是(B )A. 总资本B. 固定资本C. 劳动力总量D. 人口总量7.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一般是以( D )A. 社会总资本的增大为前提B. 生产资本的增大为前提C. 流通资本的增大为前提D. 单个资本的增大为前提8.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 C )A.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B. 价值规律C. 剩余价值规律D. 相对人口过剩规律第五章资本循环与周转1.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是(D )A.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生产资本B. 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货币资本C. 商品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D.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2.产业资本循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阶段是( C )A. 流通阶段B. 销售阶段C. 生产阶段D. 购买阶段3.G—W—P…W —G是( A )A. 货币资本循环公式B. 生产资本循环公式C. 商品资本循环公式D. 流通资本循环公式4.资本周转的时间是指( B )A. 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B.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C. 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D. 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5.下列时间中不属于生产时间的是( D )A. 购买生产资料的时间B. 生产资料储备的时间C. 停工时间D. 自然力发挥作用于产品的时间6.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是( C )A. 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B. 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C. 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D. 购买过程与销售过程的统一7.按照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资本运动中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可将生产资本划分为( D )A.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B. 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C. 货币资本与商品资本D.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8.生产资料中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 C )A. 原料材料B. 动力燃料C. 劳动资料D. 劳动对象9.资本家加速资本周转的目的是(B )A. 提高平均利润率B. 提高年剩余价值率C. 提高剩余价值率D. 提高资本积累率10. 资本周转速度(B )A. 与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B. 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C. 与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D. 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11.资本主义企业内部资本与雇佣劳动者之间的关系(B )A.合作伙伴关系B. 资本家控制雇佣劳动者并剥削其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关系C. 竞争的关系D. 雇佣劳动者剥削资本家的关系12.剩余价值率是(A )A. 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B. 剩余价值与总资本之比C. 一年内剩余价值总量与一年预付可变资本之比D.一个内剩余价值总量与一个预付总资本之比13.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形式中,是其他各种形式的基础的是 ( C )A. 生产价格B. 平均利润C. 生产成本D. 利润14. 平均利润形成后,在各生产部门内部 ( D ) A.一切企业都只能得到平均利润B.所有企业都不能得到超额利润C.所有企业都能够得到超额利润D.少数技术先进企业仍能得到超额利润15.资本主义生产成本是 ( C ) A.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可变资本B.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C.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D.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全部劳动16. 资本家计算其生产商品的成本是 ( D ) A.以实际劳动耗费来计算的B.以耗费的不变资本来计算的C.以耗费的可变资本来计算的D. 以耗费的资本来计算的17.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商品生产成本低于商品价值的差额是 ( D )A. 剩余价值 B.可变资本C.不变资本 D.生产价格18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是 ( B ) A.剩余价值率 B.利润率C.平均利润率 D.年剩余价值率第六章职能资本和平均利润1. 部门之间的竞争所导致的结果是 ( C ) A.各企业之间利润的平均化 B.部门内部利润的平均化C.部门之间利润的平均化 D.超额利润平均化2.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是全社会剩余价值 ( D ) A.在各个部门的创造过程B.在各个部门之间的转移过程C.在各部门内部各企业之间的瓜分过程D.在各部门资本家之间的重新分配过程3. 平均利润率是 ( A ) A.社会剩余价值总量与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B.社会剩余价值总量与社会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C.部门剩余价值总量与部门预付总资本的比率D.部门剩余价值总量与部门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4.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是由 ( C ) A.资本有机构成变动所引起的B.商品供求关系变动所引起的C.平均利润的变动所引起的D.商品价值的变动所引起的5.形成生产价格的前提是 ( C )A.劳动力成为商品 B.剩余价值的形成C.平均利润的形成 D.企业竞争的展开6.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是 ( C )A.剩余价值 B.平均利润C.超额利润 D.超额剩余价值7.资本有机构成和利润率的关系是 ( A )A.两者成相反方向变化 B.两者成反比例变化C.两者按相同方向变化 D.两者成正比例变化8.平均利润形成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变为 ( C )A. 市场价格围绕平均利润上下波动B.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C.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D.市场价格围绕生产成本上下波动9.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价格的构成是 ( C )A.成本价格加利润 B.成本价格加超额利润C.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D.成本价格加垄断利润10生产成本形成以后,剩余价值必然表现为 ( C )A.不变资本的增加额 B.可变资本的增加额C.所费资本的增加额 D.生产资本的增加额11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关系是 ( B )A.剩余价值率等于利润率B.利润率小于剩余价值率C.剩余价值率是利润率的转化形式D.都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第七章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1.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独立执行产业资本循环中商品资本职能的资本是 ( C ) A.借贷资本 B.工业资本C.商业资本 D.流通资本2.商业资本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条件是 ( B ) A.商业资本的数量越多越好B.商业资本的数量不超过社会必要的比例限度C.商业资本的数量应当大于社会待销售商品的价格总额D.商业资本的数量应当等于社会待销售商品的价格总额3.生产性流通费用是 ( A )A.由商品的使用价值运动所引起的费用B.与商品的价值运动有关的费用C.同商品买卖相关的费用D.支付商业店员工资的费用4.纯粹流通费用只能由 ( C )A.不变资本价值补偿 B.可变资本价值补偿C.剩余价值补偿 D.社会价值补偿5.商业资本的职能是 ( A )A.销售商品和实现商品中的价值与剩余价值B.销售商品和创造价值与剩余价值C.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D.补偿流通领域中的流通费用6.商业资本家获得的商业利润应相当于 ( D )A.剩余价值 B.利息C.年剩余价值 D.平均利润7.商业利润是商业职工 ( D )A.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剩余价值B.剩余劳动时间实现的剩余价值C.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D.全部劳动时间实现的价值第八章生息资本和利息1.借贷资本家贷出货币时 ( B )A. 既让渡其使用权力又放弃所有权B. 只让渡其使用权没有放弃所有权C.只放弃所有权没有让渡使用权D.既不让渡使用权又不放弃所有权2.利息的本质是 ( A ) A.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B.使用借贷资本支付的报酬C.借贷资本的所有权的产物D.具有自身特殊的运动形式3.利息率与平均利润率的关系是 ( C ) A.利息率等于平均利润率B.利息率高于平均利润率C.利息率的最高界限是平均利润率D.利息率的最低界限是平均利润率4.在平均利润率既定的条件下,利息率主要取决于 ( A ) A.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 B.工商企业的经营状况C.币值的高低 D.货币的流通速度5.资本主义银行利润是 ( A ) A.贷款利息高于存款利息的差额B.存款利息高于贷款利息的差额C.贷款利息和存款利息的总额D.银行全部资本获得的平均利润6.股份公司本质上是 ( D ) A.资本民主化的形式B.消灭了劳动与资本的界限C.劳动者通过购买股票而成为资产者D.大资本控制小资本的形式7.股票价格 ( D ) A.和股票面额完全一致B.是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C.和股息成反比,和存款利率成正比D.和股息成正比,和存款利率成反比8.资本主义银行的信用业务包括 ( D ) A.负债业务和吸收存款B.资产业务和发放贷款C.买卖股票和买卖债券D.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9.股票价格是 ( C ) A.股票的票面金额 B.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C.股息收入的资本化 D.股息收入的转化形式第九章土地所有权和地租1.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 D ) A.土地的私有权垄断 B.土地的有限性C.土地肥力递减 D.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2.资本主义农业中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低于价值的超额利润构成 ( D ) A.建筑地租 B.绝对地租C.垄断地租 D.级差地租3.土地的私有权垄断是 ( B )A.资本主义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 B.资本主义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C.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 D.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4.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 ( C )A.优等土地的生产条件决定的B.中等土地的生产条件决定的C.劣等土地的生产条件决定的D.各类土地的平均条件决定的5.形成级差地租第二形态的条件是 ( D )A.土地的肥沃程度不同B.土地的地理位置不同C.土地的交通条件不同D.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6.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 ( A ) A.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B.土地的资本主义私有权垄断C.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别D.土地肥沃程度和位置的差别7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 D )A.土地自然条件的好坏B.土地的地理位置不同C.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D.土地的私有权垄断8.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是 ( C )A.土地优劣B.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C.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D.土地的私有权垄断9.土地价格是 ( B ) A.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B.地租的资本化C.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的总和D.农业资本家交纳的全部租金第十章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1.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 B )A. 社会净产值B. 社会总产品C. 社会全部生产资料D.社会全部消费资料2.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D )A.社会生产资料的生产问题B.社会消费资料的销售问题C.社会市场供需的平衡问题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3.社会资本是 ( A ) A.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所有单个资本的总和B.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的总和C.生产部门的资本和非生产部门资本的总和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总和4.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要得以进行,其前提条件是第一部类向第二部类提供的生产资料 ( B )A. 必须等于第二部类所需要的生产资料B. 必须大于第二部类所需要的生产资料C. 必须大于第二部类所需要的生活资料D.必须等于第二部类对新增加的生产资料的需要5.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 C )A.Ⅰ(c+v+m)=Ⅰ(c+△c)+Ⅱ(c+△c)B. Ⅰ(v+m)>Ⅱc C .Ⅰ(v+m)=Ⅱc D .Ⅰ(v+m) <Ⅱc6.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 D ) A .Ⅰ(v+m)=Ⅱc B .Ⅰ(v+m)>Ⅱc C .Ⅱ)xm v c (-+>)x m v (+D .Ⅰ)xm v c (+∆+=Ⅱ(c+△c)7.在⎩⎨⎧=++=++3000500m 500v II2000c6000m 1000v 1000c 4000I 中,属于两大部类相互交换的是 ( B )A. Ⅰ4000c 与Ⅱ2000cB. Ⅰ(1000v+1000m )与Ⅱ2000cC. Ⅰ(1000v+1000m )与Ⅱ(500v+500m )D. Ⅰ4000c 与Ⅱ(500v+500m )8.在技术进步的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必然 ( B ) A .平稳发展 B .优先增长 C .逐步递减 D .缓慢波动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 C ) A .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B .生产不断下降的危机 C .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 生产停滞不前的危机1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B ) A .生产和技术的停滞 B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C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D. 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11生产逐渐发展,工人就业增加,物价稳步上升,企业利润增加,这一过程的特征为 ( C ) A. 危机阶段 B. 萧条阶段 C. 复苏阶段 D. 繁荣阶段第十一章 垄断资本1.现代资本主义的实质是 ( C ) A. 竞争 B. 合作C. 垄断D. 竞争与垄断2.金融资本是 ( D ) A. 工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的融合B. 垄断的工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的融合C. 工业资本与垄断的银行资本的融合D.垄断的工业资本与垄断的银行资本的融合第十二章 经济生活国际化1.现代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原因是 ( A ) A. 市场失灵 B. 不完全竞争 C.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及其不断加剧 D. 外部性2.资本国际流动的原因是(B )A. 援助不发达国家发展经济 B. 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C. 取得合理利润D. 为了吸纳其它国家剩余劳动力3.经济全球化的结果(A )A. 资本的效率原则会导致全球利益的分配不均B. 所有的国家都按同一速度发展C. 发达国家虽然有雄厚的经济和科技实力,但也不会控制不发达国家D. 不会引起全球范围内的两极分化4.战后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D )A. 不再具有剥削与被剥削的不平等性质B. 合作伙伴关系C. 平等竞争关系D. 还是具有剥削与被剥削的不平等性质多项选择题第一章绪论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ABCDE )A. 即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B. 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C. 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D. 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E. 是不断发展的经济科学2.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的关系是(ADE )A. 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和科学性B. 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没有科学性C. 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科学性,没有阶级性D. 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E.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3.生产工具( ABCD )A. 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B. 在生产资料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C. 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状况的主要标志D. 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E. 在生产中起着最根本的作用4.生产力( ABE )A. 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B. 表示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的水平C. 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D. 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E. 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5.社会生产过程中所包含的生产关系体系是( ABCD )A. 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关系B. 分配关系C. 交换关系D. 消费关系E. 借贷关系6.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 ABC ) A. 劳动者的劳动 B. 劳动资料C. 劳动对象D. 劳动方式E. 劳动技术7.人对经济规律的主观能动作用表现在( BD ) A. 能够创造经济规律 B. 能够认识经济规律C. 能够改造经济规律D. 能够利用经济规律E. 能够消灭经济规律8.生产对分配、交换、消费起主导和决定作用表现在( ACE ) A. 生产为分配、交换、消费提供对象。
《政治经济学》作业题,附答案
第一章导论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2、如何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有什么样的生产力便决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而生产关系是相对稳定的,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有反作用,能促进或延缓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共有的客观规律。
第二章商品1、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什么?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的价值是内在的、抽象的、不能自己表现出来,只有通过与另一种商品相交换,才能获得表现;而交换价值则是外在的、具体的现象形式。
价值是一种绝对的量,而交换价值则是一种相对的量,即通过两种商品的价值比较而相对地表现出来的量。
它可以与价值相一致,也可以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与价值相背离。
2、如何理解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首先,两者是统一的,相互依赖的,互为条件,共处在商品体中,缺少哪一个因素,都不能成为商品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没有价值,因而也就不是商品;价值是商品中最本质的因素,一种物品如果仅有使用价值,但不是人类劳动产品,就没有价值,也不能成为商品;有些物品虽然既有使有价值,又是劳动产品,但没有用于交换,因而没有形成价值,也不是商品。
所以,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其次,二者的对立表现在:(1)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提供了交换的必要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提供了交换的标准、尺度。
(2)使用价值不是商品所特有的,是所有物品的共同属性,是永恒范畴;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历史范畴。
(3)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使用价值的存在不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政治经济学作业答案
政治经济学作业1 (导言及第一章)一、填空题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即经济规律。
P3;62.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P33.商品的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的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P13;154.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P165.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P176.价值的实体是抽象劳动,价值的表现形式是交换价值,价值的货币表现是价格。
P227.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因素有待售商品的总额、商品的价格水平、货币的流通速度。
P248.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它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P25;269.生产的社会化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1)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2)生产过程本身的社会化;(3)产品的社会化。
P2810.在当代,无论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都是实行的主要依靠价值规律的基础作用和政府干预相结合的劳动分配形式。
P33二、名词解释1.生产是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P32.使用价值是物品的有用性,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量的属性。
P13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P174.通货紧缩由于货币供应量少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纸币升值、物价普遍下跌的现象,叫通货紧缩。
P255.社会分工是不同部门之间和各部门内部的劳动分工。
P29三、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题的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1.从劳动过程来看,进入汽车修配厂修理的汽车是( B )。
A.运输工具B.劳动对象C.劳动资料D.劳动产品2.广义的生产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
在这四个环节中( A )。
A.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但后三者对前者也起反作用B.分配决定生产、交换、消费,但后三者对前者也起反作用C.交换决定生产、分配、消费,但后三者对前者也起反作用D.消费决定生产、分配、交换,但后三者对前者也起反作用3.商品是( C )。
南开24年秋季《政治经济学》作业参考二
24秋学期《政治经济学》作业参考1.在劳动资料中,最能标志生产力水平的因素是选项A:运输设备选项B:动力系统选项C:传动装置选项D:生产工具参考答案:D2.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选项A: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选项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选项C: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选项D:个别价值等于社会价值参考答案:A3.产业资本的不同部分在生产阶段上价值周转方式上的区别使资本分为选项A:借贷资本与商品资本选项B:实体资本与人力资本选项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选项D:货币资本与生产资本参考答案:C4.经济全球化程度上和组织形式上的体现是()选项A:经济一体化选项B:建立跨国公司选项C:发展国际贸易选项D:资本国际化参考答案:A5.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形成差额是()选项A:绝对地租选项B:级差地租选项C:矿山地租选项D:垄断地租参考答案:B6.什么是社会资本()选项A: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所有个别资本的总和选项B:许多个别资本的总和选项C: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的总和选项D:各生产和流通部门资本的总和参考答案:A7.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能起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作用的货币职能是()选项A:流通手段选项B:贮藏手段选项C:支付手段选项D:世界货币参考答案:B8.政治经济学所考察的社会生产力包括()选项A:生产力性质和生产力水平选项B: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力变化选项C: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力性质选项D: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力发展参考答案:A9.资本积累数量取决于()选项A:剩余价值量分为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选项B: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选项C:资本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选项D:资本分为生产资本和流通资本的比例参考答案:A。
政治经济学在线作业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在线作业一,单选题1.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____A. 资本积累的两种形式B. 提高剥削程度的两种方法C. 社会资本增大的两个杠杆D. 个别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正确答案:D2. 工资形式掩盖资本主义剥削是因为看不到()A. 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区别B.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C. 个别劳动和社会必要劳动的区别D. 劳动力价值和劳动力价格的区别正确答案:A3. 货币的本质是____A.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B. 人们为方便交换而发明的一种工具C. 金银等贵金属D. 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正确答案:A4. 在资本主义生产中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取决于____A. 社会总资本大小B. 可变资本的大小C. 剩余价值的大小D. 人口总量的多少正确答案:B5. 产业资本的循环中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____A. 借贷资本、商业资本、生产资本B.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C.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D. 固定资本、流动资本、预付资本正确答案:B6. 超额剩余价值是____A. 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B. 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C. 所有企业提高劳动强度的结果D. 先进的生产技术带来的正确答案:A7. 经济危机是____A. 社会化大生产共有的经济现象B. 商品经济共有的经济现象C.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特有的经济现象D.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特有的经济现象正确答案:D8. 资本主义所有制本质上是____A. 一种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B. 一种社会所有制C. 一种资本家集体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D. 一种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剥削雇佣劳动的私有制正确答案:D9. 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必须联系____A. 生产力和上层建筑B. 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C.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D. 再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正确答案:A10. 资本集中____A. 并未改变整个社会资本的价值总量B. 并未改变单个资本的价值C. 使整个社会的资本价值增大D. 使整个社会的资本价值减少正确答案:A11.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____A. 成正比B. 成反比C. 反方向变动D. 同方向变动正确答案:B12.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在于____资本主义所有制本质上是____A. 货币的积累B. 劳动力成为商品C. 财产所有权D. 贷放正确答案:B13. 相对过剩人口产生的原因是____A. 资本积累过多B.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C. 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减少D. 人口增长速度超过资本增长速度正确答案:B14.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特征是____A. 劳动在资本家的监督下进行B. 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C. 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D. 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价值形成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正确答案:D15. 各个别资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是通过(A. 生产过程发生关系的B. 分配过程发生关系的C. 消费过程发生关系的D. 流通过程发生关系的正确答案:D16. 政治经济学所考察的社会生产力包括____A. 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力变化B. 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力性质C. 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力发展D. 生产力性质和生产力水平正确答案:D17. 资本积累数量取决于()A. 剩余价值量分为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B. 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C. 资本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D. 资本分为生产资本和流通资本的比例正确答案:A18. 私有制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____A. 价值与使用价值之间的矛盾B. 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C. 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的矛盾D. 商品生产中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正确答案:D19.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特征是____A. 劳动在资本家的监督下进行B. 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C. 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D. 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价值形成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正确答案:D20. 产业资本的不同部分在生产阶段上价值周转方式上的区别使资本分为____A. 借贷资本与商品资本B. 实体资本与人力资本C.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D. 货币资本与生产资本正确答案:C21. 生产资料是指____A. 劳动资料和劳动工具B.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C. 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D. 劳动资料和劳动手段正确答案:B22. 商品的成本价格是:____A. 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B. 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C. 平均利润的一部分D. 所费资本补偿价值的转化形式正确答案:D23. 股票价格是____A. 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B. 等于股票票面额C. 股息收入的资本化D. 股权收入正确答案:C24. 在简单价值形式中,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是____A. 表现另一种商品价值的商品B. 价值被表现的商品C. 充当特殊等价物的商品D. 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正确答案:B25. 货币的五种职能中最基本的是____A. 世界货币和贮藏手段B. 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C. 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D. 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正确答案:C26. 政治经济学所考察的社会生产力包括____A. 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力变化B. 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力性质C. 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力发展D. 生产力性质和生产力水平正确答案:D27. 资本主义工资的两种基本形式是()A. 计时工资和名义工资B. 计件工资和相对工资C. 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D. 名义工资和相对工资正确答案:C28. 平均利润是:____A. 各职能部门预付总资本获得的利润B. 部门内部各企业获得的利润C. 企业主收入的总和D. 部门之间各企业获得的利润正确答案:A29. 商品是____A. 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B. 任何社会的劳动产品C. 任何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D. 不要求等价补偿的物品正确答案:A30. 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决定阶段是()A. 危机阶段B. 萧条阶段C. 复苏阶段D. 高涨阶段正确答案:A二,多选题1. 价值规律的内容包括____A.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B. 价值的决定与价值的实现C. 商品按等价交换原则进行D. 价格与价值量的不一致E. 价值规律在不实现中实现正确答案:ABCDE2. 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包括____A. 利润B. 平均利润C. 利息和地租D. 银行利润E. 垄断利润等正确答案:ABCDE3.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导致____A. 商品价值下降B. 劳动力价值上升C. 劳动力价值下降D. 必要劳动时间缩短E. 相对剩余价值增加正确答案:ACDE4. 在剩余价值率和劳动力价值一定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越低的企业____A. 同量资本中可变资本的比重越小B. 同量资本中可变资本的比重越大C. 使用是劳动力就越多D. 使用的劳动力就越少E. 利润率就越高正确答案:BCE5. 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A. 按其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属于可变资本B. 按其周转的方式属于固定资本C. 按其周转的方式属于流动资本D. 从其价值形成方面看,与用于购买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的资本的作用相同E. 从其流通的方式看,它和流动资本没有区别正确答案:ACE6.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____A. I(v+m)>IicB. II(c+m-m/x) >I(v+m/x)C. I(v+m)+II(v+m) >II(c+v+m)D. I(c+v+m) >Ic+IicE. II(c+m-m/x) >I(v+m)正确答案:ABD7. 资本主义信用的主要形式包括____A. 商业信用B. 银行信用C. 商品信用D. 国家信用E. 投资基金正确答案:ABD8.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____A. I(v+m)=IicB. I(v+△v+m/x)=II(c+△c)C. II(c+v+m)=I(v+m)+II(v+m)D. I(c+v+m)=Ic+IicE. I(c+v+m)=I(c+△c)+II(c+△c)正确答案:ACD9.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表现在____A. 价值周转方式不同B. 周转速度不同C. 价值回收方式不同D. 流通方式不同E. 物质要素更新的方法不同正确答案:ABCDE10. 二战后,银行资本集中和垄断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____A. 银行资本规模不断扩大B. 集中程度不断提高C. 大银行间的兼并和购并越演越烈D. 金融机构多样化和银行业务范围扩大E. 银行信用活动遍及各个领域正确答案:ABCDE11.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____A. 包括社会直接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B. 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C. 建立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的基础之上D. 不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E. 是其他各种社会关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正确答案:ABCE12. 资本流通公式的特点是()A. 运动的顺序是先买后卖B. 运动的媒介是商品C. 运动的主体是使用价值D. 运动的目的的价值增殖E. 运动是无止境的正确答案:ABDE13. 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的形成途径包括____A. 国有企业向私人出售部分股票B. 国家和私人共同投资合办企业C. 国营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合并D. 私人租赁或承包国有企业E. 国有企业对私人企业参股正确答案:ABE14. 资本集中是( )A. 资本家把企业的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B. 把原来分散的中小资本合并为大资本C. 通过竞争大资本吞并小资本实现的D. 通过信用、特别是组织股份公司来实现E. 增加社会资本总额的主要手段正确答案:BCD15. 商品的价值是____A.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B. 是商品使用价值大小的表现C. 体现在物上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D. 商品的自然属性E. 商品的社会属性正确答案:ACE16. 资本主义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的关系是()A. 计时工资是计件工资的基础B. 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基础C. 计时工资是计件工资的转化形式D. 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E. 计时工资、计件工资都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正确答案:ADE17. 利润和剩余价值的相互关系:____A. 二者本来是同一个东西B. 前者是后者的转化形式C. 后者是前者的本质D. 前者掩盖资本主义剥削关系E. 后者体现资本主义剥削关系正确答案:ABCDE18.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____A. 由商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B. 由交换决定的C. 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D. 价值的决定因素E. 商品的社会属性正确答案:AC19. 产业资本是____A. 按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营的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B. 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形式并完成其相应职能的资本C. 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等部门的资本D. 包括农业、工业、商业、服务业等部门的资本E. 处于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本正确答案:ABC20. 为了弥补固定资本无形磨损的损失,资本家采取的办法有____A. 利用新技术B. 加强对雇佣劳动的剥削C. 延长劳动时间D. 提高劳动强度E. 提高对机器设备的利用率正确答案:ABCDE。
2023年国开大学政治经济学大作业1-3答案
政治经济学大作业1答案单选题1、C2、C3、B4、A5、B6、D7、C8、C9、B 10、B 11、C 12、D 13、A 14、B 15、A多选题1、ABCD2、CD3、ABC4、DE5、ACD判断题1、正确2、正确3、错误4、正确5、错误6、正确7、正确8、正确9、正确 10、正确论述题1、答:由于形成的原因和条件不同,资本主义地租有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两种基本形态.级差地租是由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构成的;绝对地租是由于农产品价值高于其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构成的.2、答:(1)股份公司的出现和股份资本的发展,使资本的形式由私人资本转化为联合资本。
(2)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起来。
(3)战后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促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
(4)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发展,国际垄断资本和国际垄断联盟得到进一步发展。
政治经济学大作业2答案单选题1、B2、A3、C 4.、B 5、B 6、B 7、B 8、C 9、D 10、C 11、D 12、A 13、C 14、D 15、A多选题1、ABCDE2、CDE3、ABC4、BCE5、ABC判断题1、正确2、正确3、错误4、错误5、错误6、正确7、正确8、正确9、正确10、正确简答题1、答:(1)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表现在:第一生产力方面: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在生产力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第二,生产关系方面: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所有制关系、劳动关系和分配关系三方面都做了一系列调整;第三,上层建筑方面: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已经建立起比较成熟的政治制度和法制制度。
2、答:这种表述并不矛盾,两者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你可以把社会看作是一个人,生产关系就是这个人立身处世的指导思想,而生产力是这个人日常的行为。
人的思想更先进人的行为才能更有利于人生的发展,而如果因为行为导致人生的发展受到限制,那这个人受到限制必然会反思自己的行为,同时根据行为的反思,凝练总结指导思想的不足,推陈出新,以此查缺补漏。
政治经济学作业,题库
作业一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主要的理论来源是(B )。
A.空想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理论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资本主义庸俗政治经济学D.重商主义理论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D )。
A.社会生产力B.社会生产关系C.社会生产方式D.物质资料生产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B )。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D.上层建筑4、政治经济学在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时,必须联系( B )。
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结构B.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状况C.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D.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利益5、构成生产关系的基础并决定其物质的是( A )。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成B、生产资料的占有、支配和使用关系C、产品的分配和交换关系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6、社会生产在生产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是( C )。
A、交换B、消费C、生产D、分配7、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这段话说明( A )。
A、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B、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C、只要有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8、作为商品的计算机软件,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 B )。
A、软件磁盘本身B、软件的有用性C、购买软件的货币D、应用软件的计算机9、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D )。
A、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B、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C、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D、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10、马克思说:“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尝不出种植小麦的人是俄国的农奴,法国的小农,还是英国的资本家。
“这句话是说明( C )。
A、使用是不同质的,可以满足不同的物质需要B、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C、使用价值虽然是社会需要的对象,但它并不反映任何生产关系D、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不同的社会生产关系11、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是在(A )A、同类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B、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C、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D、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12、投入某种物质商品生产过程中的劳动量不变,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之间,两者的变化表现为( C )。
政治经济学作业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作业(参考答案)导论部分政治经济学述要一、问答题1.为什么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实践活动。
(2)对任何社会来说,它不仅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而且是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3)只有先研究物质资料的生产,然后才能研究生产中发生的人与人的关系即生产关系。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特点。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与终点都是人,认为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经济运行的方式是变化发展的,其在不同的经济关系下具有独特的社会内容和运动形式。
(3)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其一是以物质和文化生产力的发展为出发点;其二是重点研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并涵盖资源配置、经济运行、经济行为、经济发展和人的福利等基本层面的内容;其三,阐释的主要是制度和理论层面,而非是技术和应用层面。
3.为什么说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既要始终联系生产力,又要始终联系上层建筑。
这是因为生产关系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作为社会生产的一个方面,总是在同生产力的相互关系中运动着的;它作为经济基础,又总是在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中运动着的。
⑴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⑵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
4.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与人们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之间的关系是什么?(1)经济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它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产生并发生作用。
(2)人们不能违背、制定、改造、消灭经济规律。
(3)人们能够发现、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5.与自然规律相比,经济规律有哪些特点?(1)大多数经济规律都不是长久不变的。
它只能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发生作用,随经济条件的变更而变化。
(2)经济规律的作用,必须通过人的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而得到发挥,并直接涉及人们的物质利益。
因而,人们在利用经济规律时,经常会受到认识能力和利益关系的限制,从而使经济规律的作用受到干扰。
政治经济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标志是什么?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有哪些?3.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是什么?4.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是什么?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范畴有哪些?二、商品与货币1. 商品的二因素是什么?2. 商品的交换价值是如何形成的?3. 货币的本质是什么?4. 货币的职能有哪些?5. 货币流通规律是什么?三、资本与剩余价值1. 资本的本质是什么?2.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什么?3. 剩余价值的源泉是什么?4. 剩余价值率是什么?5. 剩余价值的实现形式有哪些?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1.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有哪些?2.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什么?3.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什么?4.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地位是什么?5.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有哪些?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1.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2.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5.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六、国际政治经济学1.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产生背景是什么?2.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3.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有哪些?4.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有哪些?5.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七、中国政治经济学1. 中国政治经济学的产生背景是什么?2. 中国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3. 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有哪些?4. 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有哪些?5. 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八、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1.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区别是什么?2. 不同经济制度下的资源配置方式有哪些?3. 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是什么?4.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5. 经济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有哪些?九、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1. 经济发展的内涵是什么?2.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什么?3. 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有哪些?4.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性是什么?5. 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什么?十、宏观经济调控1. 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是什么?2. 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有哪些?3.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什么?4. 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是什么?5. 宏观经济调控的效果评估方法有哪些?十一、国际经济关系1. 国际经济关系的特征是什么?2. 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是什么?3. 国际贸易的作用是什么?4. 国际投资的特点是什么?5. 国际金融体系的基本框架是什么?十二、劳动价值论1.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2. 劳动价值论与剩余价值论的关系是什么?3. 劳动价值论在当代的发展是什么?4. 劳动价值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是什么?5. 劳动价值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是什么?十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是什么?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是什么?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是什么?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行为是什么?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收入分配制度是什么?十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是什么?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是什么?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什么?十五、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1. 经济发展战略的内涵是什么?2. 经济发展规划的编制原则是什么?3. 经济发展规划的目标是什么?4. 经济发展规划的实施措施有哪些?5. 经济发展规划的评估方法是什么?十六、收入分配与消费1. 收入分配的原则有哪些?2. 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是什么?3. 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有哪些?4. 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的关系是什么?5. 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有哪些特点?十七、对外经济关系1. 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形式有哪些?2. 对外贸易的作用是什么?3. 外汇市场的运行机制是什么?4.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是什么?5. 对外经济政策的调整策略有哪些?十八、财政与税收1. 财政的职能有哪些?2. 财政收入的来源有哪些?3. 财政支出的构成是什么?4. 税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5. 税收制度的设计原则有哪些?十九、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1. 金融体系的构成要素有哪些?2. 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是什么?3. 银行体系的运作机制是什么?4. 证券市场的运行规则是什么?5. 金融监管的目标与手段有哪些?二十、国际经济组织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作用是什么?2. 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有哪些?3.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主要任务是什么?4. 国际能源署的职能是什么?5. 亚洲开发银行的目标是什么?二十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什么?2.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什么?3. 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有哪些?4. 环境保护政策的效果评估方法有哪些?5. 绿色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关系是什么?二十二、经济全球化1.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2. 经济全球化的原因是什么?3.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有哪些?4. 经济全球化中的风险与挑战是什么?5. 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策略有哪些?二十三、区域经济一体化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是什么?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类型有哪些?3. 欧洲联盟的经济一体化进程是什么?4.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目标是什么?5.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挑战与机遇有哪些?二十四、劳动与就业1. 劳动市场的特征是什么?2. 劳动就业的影响因素有哪些?3. 失业的原因与类型是什么?4. 劳动保障制度的内容是什么?5. 劳动与就业政策的效果评估方法有哪些?二十五、人口与城市化1. 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有哪些?2. 城市化的进程与特征是什么?3. 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什么?4. 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有哪些?5. 城市化政策与规划的原则是什么?二十六、农业与农村发展1.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什么?2.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是什么?3. 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有哪些?4.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是什么?5. 农村扶贫政策的效果评估方法有哪些?二十七、工业与产业政策1.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什么?2. 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是什么?3. 产业政策的目标与手段有哪些?4.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5. 产业政策的效果评估方法有哪些?二十八、能源与资源1. 能源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是什么?2. 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的原则是什么?3. 能源结构调整的方向是什么?4. 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什么?5. 能源政策与资源管理的效果评估方法有哪些?二十九、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1. 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流派有哪些?2. 国际贸易政策的目标是什么?3. 关税与贸易壁垒的作用是什么?4. 贸易自由化的影响有哪些?5. 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有哪些?三十、国际金融体系与政策1. 国际金融体系的基本框架是什么?2. 国际货币体系的作用是什么?3. 国际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是什么?4. 外汇市场的风险管理方法有哪些?5. 国际金融政策的效果评估方法有哪些?三十一、国际贸易法规与协定1. 国际贸易法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 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协定有哪些?3. 区域贸易协定的作用是什么?4. 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有哪些?5. 国际贸易法规的实施与监督方法有哪些?三十二、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1. 国际投资的基本形式有哪些?2. 跨国公司的特征与作用是什么?3. 国际投资政策的目标与手段有哪些?4. 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是什么?5. 国际投资的效果评估方法有哪些?答案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标志是《资本论》的发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与其改革方式具有内在一致的逻辑,这种逻辑在于中国改革方式的选择始终以降低改革的成本和风险为导向,这是中国“渐进式”经济改革的显著特点,也是中国经济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渐进式改革和激进式并非完全对立,充分认识渐进式改革的局限性。应该注意的是,生产力才是整个社会发展最活跃和最革命的成分,经济制度变迁带来的效应只能在既定的生产力水平下显现。
参考文献:林毅夫《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樊纲,1994:《渐进与激进:制度变革的若干理论问题》
从现有的实践来看,由于激进式改革是旧体制病入膏荒,各种社会矛盾无法调和时突然发生的,虽然便于打破旧有格局,建立新体制的基本框架,但却伴有尖锐的冲突和激烈的对抗,往往会造成生产的破坏和下降,出现恶性通货膨胀和社会动荡,从而使改革处于不利的环境之中。如果在新体制的基本框架和基础性制度建立之后,能够尽快达成社会共识,使新体制及早投入运行,就会逐渐显示新体制的优越性,取得改革和发展的胜利。如果在新体制的基本框架和制度规范建立之后,仍然无法达成社会共识,各种社会势力和利益集团继续处于不3)会继续加大,“实施成本”也会增大,甚至会造成新的严重的冲突和对抗。这是激进式改革的最大危险。
渐进式改革和激进式改革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改革的初始条件和当时的具体环境。不论作出何种选择,一旦走上改革道路,就会遵循各自的内在逻辑进行。两种改革方式的根本区别有二:一是渐进式改革是先在旧体制旁边或周围发展起一个新体制或新的经济成份,并随着它的不断壮大来逐步改革旧体制;而激进式改革是先打破旧体制,为新体制的成长铺平道路。二是激进式改革是先确立新体制的基本框架和基础性制度,然后逐步去充实和运行,而渐进式改革则把新体制基本框架和基础性制度的建立放在改革的中后期,在旧体制框架下先培育新体制的因素。两种改革方式的优劣利弊皆由此而来。
与此相反,渐进式改革是在旧体制的弊端已经充分暴露,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尚未完全耗尽的情况下开始的,且改革的初期并不改变原有体制的基本框架和既成利益格局,而是让新体制的因素在边际上生成,因而不仅能够减少改革中的摩擦成本,而且从一开始就能推动生产的增长,从而使人们从改革中受益,促使改革的逐步深入。如果在适当的时候能够一举打破旧体制的核心和基础,确立新体制的基本框架和基础性制度规则,就可能尽快结束双轨并行的混乱局面,使新体制顺利运行和发展,为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如果旧体制核心和基础部分的改革久拖不决,新体制的基本框架和基础性制度规范迟迟不能建立并顺利运行,已经成长起来的新经济成份的发展空间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其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就会耗尽或者被旧体制因素吃掉,不能再对改革中的受损者给以补偿,从而使人们普遍受益,渐进式改革所具有的“帕累托改进”和“卡尔多改进”性质就会丧失;改革中在双轨体制下生成的既得利益集团成长壮大,并与旧体制势力结合起来,就会从改革的推动者变成改革的阻力;改革中出现的寻租、分配不公蔓延开来,通货膨胀高居不下,就会发生社会冲突。这一切都会进一步增加改革的成本(包括摩擦成本和实施成本),增大改革的困难,渐进式改革的不可逆性就会发生动摇,甚至不经过一次较大的冲突和动荡,不能完成建立基本制度框架和基础性制度的改革任务,使“分两步跨越同一鸿沟”的设想无法实现。这是渐进式改革的最大危险。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在于,打破旧体制的基础和核心部分,确立新体制的基本框架和基础性制度,不仅会随渐进式改革的成功而增大难度,而且这一变革本身就带有突变的性质,往往需要采取某些激进的手段,以打破僵局和旧体制势力的抵制。因此我们不能只强调渐进式改革的优越和好处,而看不到它的危险,也不应把渐进式改革和激进式改革完全对立起来,褒此贬彼,而应当充分认识渐进式改革的局限性,在渐进之中采取某些必要的激进措施,或者在渐进之中准备在必要时向激进方式转变。这样才能使改革大业一步步走向最后的成功。
关键词:渐进式,激进式
《奇迹》比照激进式改革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认真总结和详细分析了中国改革道路的特征和中国经验的普遍意义,前者包括作大蛋糕,增量改革,试验推广和非激进改革;后者包括渐进式改革最接近于“帕累托改进”和“卡尔多改进”,具有内在逻辑上的有序性和不可逆性,能使“分两步跨越同一鸿沟”成为现实,有利于保持改革过程中速度和稳定两种要求之间的平衡。这些分析运用了经济学的规范和方法,符合经济学的基本前提和原理,因而具有一定的解释能力。虽然有些概括和分析还需推敲和深入。不过,应当特别指出的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渐进式改革也不例外。一方面,渐进式改革有着明显的优点,即便于保持改革过程的稳定性和逐步发挥改革所产生的增长效应,另一方面,它也有自己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