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岩《广播电视新闻学》笔记和典型题详解(电视新闻实务)【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广播与电视考研题库-章节题库-第五章~第八章【圣才出品】

广播与电视考研题库-章节题库-第五章~第八章【圣才出品】

第五章广播电视实务一、概念题1.新闻敏感答:新闻敏感是指记者及时发现新闻线索以及对人物、事件等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含量进行迅速判断的职业反应能力,是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将新闻职业意识内转化而成的本能反应,具体表现为快捷、准确、灵活。

在西方新闻界,“新闻敏感”又称为“新闻嗅觉”、“新闻鼻”。

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最重要的职业能力之一,新闻敏感强不强是衡量新闻记者是优秀还是平庸的一个重要标志。

新闻敏感也是记者发现新闻线索的先决条件,直接影响到新闻工作的开展。

2.新闻线索答:新闻线索又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

新闻线索是记者发掘题材的一种凭据,多数新闻线索的新闻五要素不全,出现有一定的偶然性,可能只是假象,或者是真假混杂。

随着媒体之间竞争的加剧,如何获得新闻线索已经成为记者们要面对的一个难题。

3.新闻故事化答:新闻故事化是指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凸显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

写作时,不是简单陈述事件内容,而是把内容写成人们关心的信息,不仅告诉人们那些与他们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实,还可以让人们兴致勃勃地把报道从头到尾地听或者看下去。

4.声画并列答:声画并列是指声音和画面各自独立、并行发展但又相互联系、和谐统一。

在电视新闻中,有时候在某人进行叙述的时候,插入一些有关的画面。

比如,电视解说词说某某运动员得了冠军,但画面不一定就是这位运动员的镜头,而可能是一些运动场的镜头等,直到出同期声的时候,这位运动员才出场。

这就是一种声画并列。

5.新闻事件策划答:新闻事件策划,原本是公关活动特别是公关策划的核心工作,是指专业公关人员经过精心策划,有意识地安排某些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在某个选定的时间内发生,由此制造出适合传播媒介报道的新闻事件以争取传媒的关注,形成有利于公关活动主体的新闻报道。

吴信训《新编广播电视新闻学》笔记课后习题及典型题详解(电视新闻拍摄)【圣才出品】

吴信训《新编广播电视新闻学》笔记课后习题及典型题详解(电视新闻拍摄)【圣才出品】

吴信训《新编广播电视新闻学》笔记课后习题及典型题详解(电视新闻拍摄)【圣才出品】第七章电视新闻拍摄7.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电视图像的景别1.电视图像景别的划分(1)远景(及大远景)①表现全身人像及人物周围广阔的空间、环境、自然景色或广大群众的活动场面。

②分类为大远景、中远景、半远景、远景。

当表现十分广阔的场面、浩茫的自然景色和大范围的背景时,为与一般远景相区别,把后者称为大远景。

(2)全景(及小全景)①表现人物及其最接近的周围环境,或专用于表现一定范围的自然景色,表现一个景的划分电视图像的景别意义特性和谐与协调电视图像构图的基本美学原则形散与神聚诗意的运动电视新闻摄影构图的特殊美学规律摄像的正确姿势摄像机运动的艺术摄像机运动的基本形式及拍摄要领摄像机运动的意义电视照明的基本原理电视新闻拍摄的用光艺术电视新闻拍摄的自然光运用电视新闻演播室布光电视新闻拍摄全部,相当于我们在剧场里所看到的舞台框内的那种景别。

②在表现人物时,为便于更准确地传达、再现摄影意图,又把刚好能完整表现人物全身的图像景别称为小全景,或全身景。

(3)中景表现人物膝部以上范围的景别,又称七分身景。

(4)中近景表现人物腰部以上范围的景别,又称半身景、腰景。

(5)近景表现人物胸部以上范围的景别,又称胸景。

(6)特写(及大特写)①表现人物两肩以上的头部,或在银幕、荧屏上只突出表现某一物品的图像景别。

②当在整个银幕、荧屏上仅表现人脸的某一局部(如眼睛、嘴巴),或某一物品、某一拍摄对象的细小局部时,又称大特写。

2.电视图像景别的意义总体上,是通过不同的景别,表现和强调物质世界在不同范围内的存在和运动形式及其特征,从而寄寓特定的表现意旨。

具体的不同的电视图像景别的意义,分别表现为:(1)远景(及大远景)这一景别的图像能全面、完整地展示人物活动的环境;通过广阔的时空与人物实体、人物心理的相互关系,寄托某种寓意,渲染某种气氛,表达某种情绪,从而创造、形成某种特定的意境。

同等学力 广播电视新闻笔记

同等学力 广播电视新闻笔记

同等学力广播电视新闻一、广播电视的传播手段与特点1.广播电视的传播手段主要由传播符号、节目和传输方式构成。

其中,节目是广播电视内容的最终形式和播出形式,以时段划分,按线性传播方式组织内容,依次播送。

广播电视的传输方式是广播电视信息的传送方式,取决于广播电视所使用的物质载体及其传播信息所使用的符号,大致可以分为有线传播和无线传播两类,现在还有卫星传播。

2.广播的传播符号(已考)是广播赖以携带信息、传播思想和情感的物质载体,声音是它唯一的传播符号。

声音有细分为广播语言、音响和音乐。

广播语言是广播运载信息最基本的符号系统,音响(已考)是广播中除了传播主体的语言之外的其他一切声音,音乐则是广播中的情感性符号。

3.电视的传播符号包括图像、声音和文字三大类,其中图像、文字诉诸人的视觉,声音诉诸人的听觉。

三者以不同的表达方式在电视信息传播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他们的有机结合构成完整的电视符号系统。

电视图像是电视屏幕框架内所记录的、能表达一定信息的、具体可视的运动影像,是电视信息表达的最基本符号,由一帧一帧的画面或一个一个运动镜头构成。

声音是另一种重要的电视传播符号,它包括语言、音响和音乐三部分。

语言包括解说词、同期声、台词、画外音等。

音响包括与电视节目有关的现场音响和效果音响。

音乐则分为器乐和声乐。

4.广播的传播优势:传播迅速、信息量大、受众众多、覆盖面广,伴随接收、移动收听、声情并茂,参与性强,技术简单,价格低廉。

广播的劣势:转瞬即逝、不易保存、单纯语言传播容易产生歧义、线性传播可逆性差。

5.电视的传播优势:信息符号视听兼备、长于再现、时效性强,具备家庭式的接收方式。

电视的传播劣势:转瞬即逝、不易保存、线性传播选择性差、电视画面传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6.广播新闻:狭义上来讲上就是广播消息。

广义上的广播新闻也叫新闻广播,泛指一切以反映新闻事实为主要任务的广播传播活动,包括所有的新闻性节目以及其他节目中有关报道和评论新闻事实的广播内容。

《广播电视新闻》笔记重点整理

《广播电视新闻》笔记重点整理

绪论1、名词解释:广播电视新闻广播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或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变动或正在变动的事实信息的传播。

2、广播的显著优势与劣势显著优点:先声夺人,时效性强;覆盖面广,渗透力强;声情并茂,生动感人;群众性强,随身收听效果好。

弱点:广播按顺序播出,选择性差;广播声音不留痕迹,稍纵即逝。

由此决定广播新闻要扬长避短:更快捷,更简练,更新鲜。

3、电视的显著优势与劣势显著优点:直接传播,现场感强;视听兼备,声画并茂;面对面传播,近距离观赏;便于受众参与并介入。

弱点:图像有表面性、浅显型弱点;有些声像事过境迁,无法再现。

因此电视新闻一定要发挥现场报道特别是直播的优势,注意发挥多种传播符号组合的功能。

第一章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符号1、新闻规律:新闻规律是新闻传播活动固有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必然性的品格。

2、双重价值律:新闻报道既要讲新闻价值,又要讲宣传价值,这种“双重价值”律是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新闻报道的特殊规律。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新闻报道不仅要反映实际,客观报道,还有改造社会、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任务,因而在选择什么样的事实进行报道时,必须讲究“双重价值”律。

3、广播电视新闻的特殊规律电视新闻的特殊规律:包括直线律、顺序律、近距离亲切律、完整律、分立对位律等五种。

广播新闻的特殊规律:直线律、顺序律、完整律三种。

这三种是广播电视新闻共有的特殊规律。

(1)直线律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形态与报纸新闻不同,报纸新闻平面展开在报纸上,按空间顺序编排文字信息,自上至下,自左至右。

(2)顺序律从报道结构与技法看,报纸新闻为了突出重大信息,让人先睹为快,往往采用“倒金字塔”式结构,按新闻事实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编排整条新闻的段落;广播电视新闻在表述事物发展过程时,一定要顺着时间程序,不可打乱顺序段落结构。

(3)完整律人的听觉对于声音语言有一种完整性的要求,这种要求称为完整律。

李岩《广播电视新闻学》笔记和典型题详解(电视新闻的语言符号系统)【圣才出品】

李岩《广播电视新闻学》笔记和典型题详解(电视新闻的语言符号系统)【圣才出品】

第十章电视新闻的语言符号系统10.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电视新闻语言符号的系统构成1.E·卡西尔等学者的符号学成果奠定的理论、应用基础(1)卡西尔强调,人作为符号的动物,其文化的全部发展依靠的唯有符号,符号条件的唯一性无可争辩。

(2)施拉姆则强调符号是“揭示”、“还原”人类活动“意思”的传播中介,从人类传播层面为卡西尔的符号思想做了应用性的阐释。

(3)近代权威的符号分类来源于索绪尔,他实际上是把符号分为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文字、聋哑人的字母、象征仪式、礼节形式、军用信号、习惯等等。

2.电视新闻语言系统结构模型的建立黄匡宇在1990年出版的《电视新闻学》创建了一个学理思路清晰、解构引导性强的“电视新闻符号双主体结构模型”,将可视性的语言子系统和可听性的语言子系统解构、组合为一对平行结构的声画系统。

“电视新闻符号双主体结构模型”问世近二十年间,经多次修订完善,最终形成的“电视新闻语言系统结构模型”更具广泛的应用性(见图10-1)。

图10-1 电视新闻语言系统结构模型二、电视新闻的语言符号系统1.声音语言符号的类别及作用声音语言符号是指电视新闻中能准确传达新闻内容的声音语言,它包括播音语言和现场语言两类内容。

(1)播音语言这是指电视新闻的专职播音人员用以传播新闻内容的声音语言。

它是构成电视新闻的主体要素之一。

①播音语言功能地位辨析a.在研究播音语言时,要时时用“新闻时间”的标尺来度量从业者的“新闻质量”。

b.“播音语言在电视新闻中占主体地位,完整传播新闻内容”。

②播音语言的作用发挥语言的传播作用,首先要考虑语言环境对于语言的限制和要求,视不同情况分别对待。

a.在单条电视新闻里,由于时间与画面所限,播音语言承担着陈述全部新闻内容的任务,充分发挥准确传播各个新闻要素的作用。

b.在连续系列报道或专题新闻中,播音语言仍然起着传播大部分内容的主要角色的作用,进而视画面情况,或阐述新闻诸要索,或传播新闻的背景材料,或揭示新闻的主题思想,或评论新闻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广播电视新闻学期末复习笔记(精简版)

广播电视新闻学期末复习笔记(精简版)

广播电视新闻学期末复习笔记一、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共性(一)广播电视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二)广播电视要反映和引导舆论(三)广播电视是大众化媒体,具有公共性二、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个性(一)利用现代电子技术传播声像符号信息(二)兼具新闻性和视听艺术综合性(三)以信息传播为主,兼具监视环境、文化传承和怡情悦性等多种功能三、广播与电视的共同特点(一)具有直接感受性(二)时效性强,可实现同步传播(三)无远弗届,受众覆盖面广(四)兼具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特点(五)时间媒体,按照时间顺序线性接收(六)接收方式的非竞争性,可群体接收四、广播的传播特点(一)可非专注性接收(二)灵活性强(三)绿色媒体五、电视的传播特点(一)声、像互动的传播方式(二)符号系统的兼容性强六、广播电视观念(性质和功能)(一)新闻信息媒介(二)文化教育机构(三)市场竞争主体(四)抑或兼而有之七、广播电视体制广播电视体制是指在一定的广播电视观念基础上建立的关于广播电视发展的基本法律规则和组织结构的方法。

十、广播电视体制之国家经营型也称政府经营型广播电视体制,它是由国家经营的广播电视事业,其领导机构是国家政府部门。

广播电视属全民所有,由政府规定其工作任务,任命领导人。

经费全部或部分由国家拨款,或兼营广告以筹措经费。

国家经营的电台、电视台是党和政府的宣传机构,是宣传党、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喉舌,也是人民获得信息、知识、娱乐和表达意愿的工具,除执政党、政府之外,任何人、任何团体均无权插手广播电视事业。

电台、电视台以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为任,强调电台、电视台宣传和教育的作用,以争取社会效益为惟一的或主要的目标。

十一、国家经营型广播电视节目的基本特点(一)新闻节目、教育节目占有主要地位,(二)强调新闻节目和教育节目的政治性、思想性,(三)娱乐性节目强调节目的品位,以健康为前提,(四)没有商业广告或商业广告比例较小。

十二、国家经营型广播电视节目的缺点(一)严肃庄重有余,生动活泼不够(二)信息来源单一(三)有些节目说教味浓(四)节目的知识性、娱乐性不足(五)节目更新慢十三、广播电视体制之公共机构经营型也称公共事业型。

广播电视新闻学考试资料整理

广播电视新闻学考试资料整理

广播电视新闻学一:1、新闻报道的普遍规律:新闻报道必须完全真实、迅速地反映最新事态与事实变动。

2、新闻报道的特殊规律:新闻报道既要讲新闻价值,又要讲宣传价值,即“双重价值律”。

3、时效性四个层次:事实发生的时间与新闻见报(BC、TV)之间的差距称为时距,时距越小,新闻价值越大。

如果把时距设为T,新闻事实传播时刻为T1,新闻事实发生时刻为T2,那么T=T1-T2(1)第一层次:当T1=T2时,T为零,即新闻事实的发生与传播时间同步,这是时效的最高境界,当前广播电视媒体大量采用的现场直播方式是其集中表现。

电视媒体甚至有能力直播一场战争。

(2)第二层次:T1〉T2,但是某媒体报道该新闻事实的时刻早于其他媒体,此为独家新闻,时效性仅次于现场直播。

在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中,这种时效性的争夺已达到争分夺秒的程度。

(3)第三层次:T1〉T2,并且本媒体报道该新闻事实的时刻与其它媒体相同,时效性进一步降低。

在当前的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中,现场直播已不再是一家媒体的专利,往往一个新闻事件有多家媒体现场直播,时效性因其它媒体的抵消作用而打了折扣。

(4)第四层次:T1〉T2,且本媒体报道该新闻事实的时刻晚于其它媒体,时效性最低。

4、马斯洛五个需求层次:自我实现需求、尊重需求、社交需求、安全需求、生理需求。

5、不同层次的需求而引发的收视动机有:a、求实动机:以追求节目的使用价值为主要目的的收视动机。

在收看节目时,受众特别重视节目的效用、质量,重视节目是否能给自己带来愉悦感或对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提供帮助等。

b 、求名动机:以显示自己所处的特殊地位,独特阶层等独有特征为主要目的的收视动机。

收看节目时,特别是在各种现代社会交往中,更重视某一节目的威望和象征意义。

c 、求美动机:以追求节目包装的欣赏价值为主要目的的收视动机。

收看节目时,不但要求节目有较高质量的内容,而且要有艺术性和美感。

d 、求新动机:以追求节目的新颖、时髦为主要目的的心理动机。

陆晔《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广播电视新闻新发展——深度报道和全新闻频率/频道【圣才出品

陆晔《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广播电视新闻新发展——深度报道和全新闻频率/频道【圣才出品

第九章广播电视新闻新发展——深度报道和全新闻频率/频道9.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广播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发展和意义1.广播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类别界定的中外之别如果深入分析国外类似的节目实践,许多成功的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人,都会更关注一个新闻栏目的整体风格和定位,而并不十分介意在栏目中播出的单个节目,究竟是调查性报道、特写还是访谈。

2.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实践脉络(1)中国广播电视深度报道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社会历程中发育起来的。

(2)1990年代初中期,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调查性报道开始呈现出新的面貌。

①中国媒介的市场化程度提高,媒介生存压力骤增,新闻业新的竞争态势开始出现。

②中国社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强大驱动下开始出现各种利益分化,新的社会问题凸显。

3.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现状和困境(1)2003年前后,中国的新闻深度报道进入更广阔的公众视野。

(2)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的力量以更加明确的方式体现出来。

于是,对于新闻深度报道和评论而言,多个两难选择始终存在。

①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多种时代成分并存和多重利益分化,使得这类报道在面对大量可能涉及的内容时,担负着沉重的道义责任,却又时常力不从心。

②强大的市场驱动在一些时候成为道义责任和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共谋。

(3)广播电视新闻深度类节目与中国新闻改革的发展脉络相一致,广播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和评论类栏目的实践,呈现出宣传管理、市场需求和新闻媒介自身专业诉求之间一种微妙的平衡关系。

二、全新闻频率/频道的理念和实践策略1.全新闻频率/频道的新闻理念广播电视全新闻频道(频率)的兴起,是新闻业和社会公共生活发展变化相互呼应的结果。

从1970年代末美国有了第一家全新闻广播频率,到1980年世界上第一个24小时播出的电视全新闻频道CNN开播,如今每时每刻不间断的滚动新闻和现场直播已经让受众习以为常。

2.全新闻频率/频道的组织架构和节目策略(1)“时间迁移(time-shifting)”时间迁移是利用滚动新闻和重播让那些错过收听收看某些新闻栏目的听众和观众能在不同的其他时段补听补看。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互联网造就传媒业新业态)【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互联网造就传媒业新业态)【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互联⽹造就传媒业新业态)【圣才出品】第七章互联⽹造就传媒业新业态7.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新媒体持续冲击⼤众传媒以⼿机、电脑、平板电脑为三⼤终端的新媒体在新闻传播⽅⾯拥有三⼤传统媒体⽆法企及的优势:海量、即时、互动及全媒体表达,给传统⼤众传媒带来强烈冲击。

(1)在中国,报纸发⾏量下降,营业收⼊下降,利润下降;报纸出版的品种、总印数、总印张及营收、利润全部负增长。

(2)⽹络视听节⽬如⾬后春笋般遍地开花,夺去电视⼤批忠实观众。

(3)伴随着受众的转移,⼴告投放也跟着转移,纸质媒体的⼴告受到冲击最⼤。

许多报纸⼊不敷出,倒闭、缩编、上线、裁员成为基本选择。

对此,“媒体转型”成为传统媒体的共识,“媒体融合”成为传统媒体的共同⽅向。

⼆、新闻⽣产:从专业化到社会化1.传统媒体的新闻⽣产传统媒体的新闻⽣产是⼀群训练有素的专业(职业)新闻⼯作者(记者、编辑)⽣产,⾯向全社会传播信息,或者说是⼀个机构(报纸、⼴播、电视)⾯向社会⽣产、传播信息。

2.新媒体彻底打破了新闻⽣产的垄断格局新闻⽣产从专业化⾛向社会化,导致新闻⽣产从理念到模式发⽣巨⼤变⾰。

(1)在重⼤事件尤其突发性事件中,在第⼀现场、第⼀时间发出新闻的往往不再是记者⽽是事件的当事⼈、参与者或现场亲历者。

传统媒体之间“第⼀时间”的竞争不复存在,不得不改变报道模式,⽐如深度追踪报道、深度解读报道等。

(2)许多事件、许多真相被新媒体揭开。

(3)⼀系列新的新闻⽣产模式逐步成型。

主要流⾏的有:①UGC(User-Generated Content,⽤户⽣成内容),受众通过互联⽹发布⽂字、图⽚、影像等发布资讯和观点,相关媒介组织通过各种⽹络(如博客、微博、Facebook、Twitter 等)抓取相关信息编辑成完整新闻加以报道。

②众包新闻(Crowdsourcing),最著名的莫过于维基百科,突发事件⼀旦发⽣,⼀两个⼩时内维基百科依据⽹民上传的信息编辑出⼀个页⾯,⼀条最初的新闻,⼀两天内可能有数百次上千次编辑,更新程度远胜任何新闻媒体。

《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笔记——简略版

《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笔记——简略版

第一章广播、电视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广播、电视的概念1.广义的广播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人们传送声音节目,或图像和声音节目的传播媒介。

按传输方式、按传播符号。

P32.狭义的广告专指声音广播。

P33.声音广播又称音频广播或广播,指通过一定的电声转换设备,用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节目、供人们收听的传播媒介。

P44.广告机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广播节目的采编、制作、传送活动。

P45.广播电台运用无限电波传送节目的机构。

P46.广播站运用导线传送广播节目的机构。

P47.无线和有线无线广播,可以进行长距离传播。

有线广播,无。

P48.调频和调幅调频广播特点:具有噪音小、音质好、抗干扰强,但覆盖面小。

P4调幅广播即长、中、短波的声音广播。

特点:覆盖范围广,但容易受干扰。

9.模拟和数字广播P410.地面和卫星广播P4第二节广播、电视的产生和发展11.广播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初创、发展、繁荣三个时期。

P612.初期中的基础知识?a.英国科学家麦克韦在总结前人对电和磁的实验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电磁波理论,并证明这种波是以光的速度向外传播的。

P6b.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是1920年11月2日由美国匹兹堡西屋电气公司开办的商业广播电台,呼号为KDKA. P713.发展时期有哪些特点a.迅速在世界各国普遍发展起来。

(数量上)P7b.调频电台出现。

P8c.对外广播也迅速发展。

1927年,荷兰成为世界上最早正式开办对外广播的国家。

P814.繁荣时期有那些特点a.技术进步。

60年代后,广播的技术手段迅速发展,收音机日益小型化,成为“随身听”。

b.立体声。

P8c.网络广播异军突起。

P9d.趋向“榨播”。

P915.电视产生发展经历的时期a.诞生期-1)无限“电视之父”:在电视发展史上,苏格兰人约翰。

洛吉。

贝尔德。

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电视无线传输。

P102)1936年11月2日,英国在伦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电视(BBC),向公众播出黑白电视节目。

李岩《广播电视新闻学》笔记和典型题详解(广播电视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圣才出品】

李岩《广播电视新闻学》笔记和典型题详解(广播电视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圣才出品】

第四章广播电视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4.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伦理、道德与责任1.伦理与道德(1)伦理与道德相通之处①伦理和伦理学是研究道德的学问,伦理学以道德现象为研究对象。

②伦理与道德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则的作用。

(2)伦理与道德的区别伦理是道德行为规范的基础,关注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

道德是对行为的一种规范,告诉你可以如何做,不能如何做。

2.道德与责任现代哲学家威廉·戴维·罗斯认为高度的责任感使职业道德有了分量。

他提出了六种责任:(1)那些依赖于自己以往行为的责任:忠实的责任,因为曾有过或明或暗的承诺;赔偿的责任,因为过去有过的错误行为。

(2)感激的责任,建立在他人过去的行为上。

(3)公正的责任,因为在分配幸福和快乐时,需要保证公正和有益。

(4)仁慈的责任,因为在这个世界上,确实有一些人的境况能在我们的帮助下得到改善。

(5)自我改进的责任,因为我们确实能够改善自己的条件。

(6)一个消极的责任,不要伤害他人的责任。

(7)对于新闻职业的责任而言,还需要强调两种责任,即说真话的责任—诚实和教育的责任—帮助他人达到某种程度的自尊和成就。

3.合乎道德的新闻价值观(1)准确——这是真实性的保证。

①新闻报道要使用恰当的事实和正确的词汇,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

②记者在组织报道的时候要尽可能独立,需要意识到自己的偏见,记者所在的组织应该信任他们的独立报道,而不是人云亦云。

(2)敬畏——是普遍适用的道德。

①对真相、对历史、对生命有敬畏感。

②看重每一个人,不论其高低贵贱。

③敬畏自己的职业原则,不要为金钱、权力和其他利益破坏这个原则。

(3)公平——公平原则是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①新闻从业人员在新闻报道活动中应该为所有当事人寻求正义,平等地对待消息来源和报道对象。

②公平要求对所有的观点都给予重视和考虑,当然不是在一篇报道中汇集所有的观点,而是体现在让报道中事件的双方当事人发言。

《广播电视新闻业务》笔记

《广播电视新闻业务》笔记

业务新闻采访的特点:1、突击性 2、灵活性 3、广泛性 4、持续性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特点:1、电子传播手段介入 2、时间同步性 3、采访方式关系到新闻报道形式 4、记者的角色定位更丰富 5、对设备依赖性强 6、是集体工作的产物。

新闻线索:新闻事实发生的一种信号和征兆,反映新闻事实的简略轮廓或片断。

新闻线索特点:1、简单,完整性差 2、时间短,稳定性低 3、信号,有待证实 4、反映现象,变动性大。

新闻线索来源:1、记者本人观察和积2、会议、文件、简报、政策和领导讲话 3、来自受众的信息 4、从其他媒介获得。

确立选题的标准:1新闻价值(新鲜、重要、显著、接近、趣味)2新闻政策(政治标准、新闻宣传思想、新闻机构自身的编辑方针)选题论证方法1衡量新闻价值要素2权衡新闻政策标准3是否符合媒体自身编辑方针选题论证步骤1对报道内容进行考察2对表现形式进行构思3可行性论证。

现场观察: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新闻人物活动的现场进行的目击采访,是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查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印证线索、搜集素材、获得第一手材料。

现场观察特点1.直接性2综合性3客观性4经常性5敏感性现场观察内容1观察捕捉事物变动态势2新闻事件发生现场的环境和氛围3最能表现事物特征的细节现场观察注意1选择恰当的观察位置2开拓观察视野灵活调动注意力3确定恰当角色定位4把握开机时间,要有预见性采访对象选择1知情2愿讲3善于表达话筒采访要求1消除现场干扰2语言精练3话筒采录声音自然清晰4记者应有镜头意识5一次最佳原则闭合型问题:需要采访对象明确回答的特定的具体问题开放型问题:记者仅提示某一话题或访谈范围,让采访对象自由发挥。

广播采录的要求:1音响的素质2真实3自然4清晰5捕捉特点6掌握采访主动权,控制采访节奏电视摄录的要求:1恰当运用景别2选择拍摄角度3运用光线4运用长镜头电视摄录的原则:1真实性原则2时机原则电视摄录方法1挑2等3抢新闻写作要求:1符合媒体特点(快速、线性传播、受众广、具体形象、转瞬即失)2用事实说话(典型事实、场景说话、背景材料、同期声)广播电视新闻的结构要求:1结构线索单一2层次清楚3强化核心信息背景:在新闻事实之外,对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进行解释、补充、反衬或烘托的材料。

《广电新闻学》试题和答案(AB卷)

《广电新闻学》试题和答案(AB卷)

燕京理工学院应用技术学院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结业考试试卷(B)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比较特点明显:报纸只能传播文本信息。

广播只能传播声音信息.电视可以传播图像和声音信息.()2.多媒体是指多种媒体形式融合.包括用文本、音乐、讲话、视频、注解图表和静态照片等来传播统一的讯息,在理想状态下是可以交互的。

()3。

在日常生活中,群众口头传播新闻的场所有:田头、旅店、市场、茶馆、咖啡馆等.( )4. 中国封建社会驿站发达,书信新闻传递的很快。

如:军报每天100里。

()5 .报纸产生经过三个阶段:手抄;新闻书;日报。

( )6 1928年6月30日,香港电台正式开始播音,标志香港广播事业诞生.7。

世界上最早的广播新闻是:1920年8月3日,美国底特律市实验电台广播的关于密执安州州长的新闻。

()8。

1922年,英国设立了英国广播公司简称NBC。

()9。

1923年1月24日,中国第一家广播电台由美国记者奥斯顿在上海创办。

( ) 10。

1940年12月30日,是中共创办的第一家即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的日子,也是我国广播创建纪念日.( )11。

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成立,后来改为中央电视台。

成为国家电台。

() 12. 近代中国第一批报纸是由英国传教士创办的。

()13。

世界四大通讯社有: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新华社。

()14。

1920年11月2日,美国西屋电器公司开办的商业广播电台开始播音。

被公认为是世界第一座广播电台。

( )15。

1936年11月2日,英国在伦敦市郊亚历山大宫开办世界上第一座正规电视台。

( )16. 1927年,荷兰是世界第一个开办对外广播的国家.()17. 西方著名电视台有:美国国家广播公司;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福克斯电视;有线电视新闻;英国广播公司;日本广播协会;法国新频道;德国卢森堡广播电视台。

()18。

西方国家著名媒体集团有:时代华纳;维拉康姆;新闻集团;迪斯尼;贝塔斯曼集团;维旺迪环球集团等()19. 中国当代著名的党报有:人民日报;解放报;南方日报。

李岩《广播电视新闻学》笔记和典型题详解(广播电视受众)【圣才出品】

李岩《广播电视新闻学》笔记和典型题详解(广播电视受众)【圣才出品】

第五章广播电视受众5.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广播电视受众调查1.受众调查的意义(1)获得收听与收视率,分析收听与收视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更加准确地设置节目、选择播放内容、确定播出方式和播出时间,调整节目以适应节目市场的需要。

(2)关注舆论焦点及时了解受众所关心的社会问题,不同时期关注的焦点,掌握社会各个层次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念、意见、期待和行为举止等,并且在广播电视节目中给予反映,从而充分发挥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

(3)提高业务水平提高广播电视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工作能力,使他们不仅从反馈中获得创作灵感,而且可以有针对性地为提高受众的鉴赏水平,培养受众对美的事物的追求而设计高水平的节目。

(4)加强与受众的联系受众调查是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主动联系受众、加强与受众的互动关系的有效方法。

(5)提高调查成果的应用率将受众调查和对调查的研究成果应用与实践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会大大高于研究成本。

2.受众群体的基本构成(1)地域的区别如国外的受众和国内的受众,本地的和外地的,城市的和农村的,山区的与平原的等。

受众生活环境的不同,不仅会形成作息时间的差别,而且会形成不同的收视(听)状况—个人与个人的不同,个人与群体的不同,信息独享与信息共享的不同等。

(2)特征、兴趣的区别①特征是指受众的年龄、性别、民族、职业、文化程度、信仰、收入等。

可以依次把受众分成老年受众、中年受众、青年受众、少年受众、妇女受众,在职人员和非在职人员(或管理阶层、白领阶层、蓝领阶层),高等学历的和非高等学历的等。

②根据受众的兴趣分类,有新闻节目的受众、体育节目的受众、音乐节目的受众、教育节目的受众等。

(3)收听(视)状态的区别受众收听或收看节目时的状态不同,有的受众收听或收看是由于习惯所使,有的则是有针对性地选择节目;有的常常固定收听(看)一档节目,有的完全是随意性的;有的在静态中收听(看)节目,有的处在动态中。

3.受众的“使用与满足”使用与满足理论将受众看做有能动性的群体,组成这些群体的个体在多样化的媒介“产品”中找到不同的需求,达到多样化的满足。

精品课程:《广播电视新闻学》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精品课程:《广播电视新闻学》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精品课程:《广播电视新闻学》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1、世界上彩色电视广泛采用的三种制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NTSC”、“PAL”、“SECAM”(答案)2、电视镜头运动的四种方式是___、___、____、____。

推、拉、摇、移、跟(答案)3、电视的三基色是___、___、___。

红、绿、蓝(答案)4、广播语言的“四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标准化、规范化、口语化、风格化(答案)5、电视的传输方式目前大致有三种,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

微波中继、有限电缆、卫星通信(答案)6、广播技术大体经历了_____、_____、_____三个发展阶段。

黑白电视、彩色电视、数字电视(答案)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1、克拉克环英国的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就设想利用人造卫星来转播广播电视。

他建议,在赤道上空发射三颗离地面35786公里高度的卫星就行。

因为这个高度的卫星可以跟地球同步运行。

一颗卫星可以覆盖地球40%的地球表面。

三颗卫星就可以建立起全球通讯网。

今天把同步卫星的运行轨道称为“克拉克环”。

(参考答案)2、非线性编辑非线性编辑是一种基于计算机及磁盘文件的编辑,处理的是数字信号。

节目素材以文件的形式存储于计算机硬盘上,并以节目序列的方式被编辑。

它可以对素材的长短、顺序任意剪辑和编辑,是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过程。

(参考答案)三、简答题(每题10分)1、《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禁止播出的广播电视节目内容是什么?A,危害国家的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B,危害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C,煽动民族分裂,破坏民族团结;D,泄露国家秘密的;E,诽谤、侮辱他人的;F,宣扬淫秽、迷信或者渲染暴力的;G,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

(参考答案)2、电视摄像机为什么要调整白平衡?三个基色信号的幅度相等,显像管屏幕上就会重现标准白色,这种现象称为白平衡。

广播电视新闻学笔记

广播电视新闻学笔记

广播电视新闻学笔记一、广播电视新闻的内涵传播媒介:利用电子技术和相关专业设备传递信息,传播手段隐藏于传播方式和传播符号中。

传播时效:本质性含义(时间性),延伸性含义(时新性、时空性)事实本源:讲述事件的来龙去脉,是新闻本源和灵魂;强调新闻的意义,即新闻价值。

传播意义:扬长避短,真正起到“中介”和“纽带”作用。

广播时效性最强(制作周期短)二、广播新闻的传播特性(1)传递通道的单一性(2)音响的现场感(3)传播过程的排他性(4)制作过程简单三、电视新闻的传播特性(1)现场的证实价值(2)画面情节的片段性(3)现场的制约1、时间制约2、对人事制约3、对环境制约(4)内容的易受性四、“电传输”条件下的声音特点(1)有声语言失去了非语言(表情、体语)的辅助手段(2)听话人不直接面对说话人,一般难以长时间保持专注收听的状态(3)失去了直接反馈,因声音固有的劣势出现的听知障碍就不能通过改善表达,得到及时克服和消除五、非语言符号的特点1、解释的多样性2、情感的无意识宣泄3、范围狭小4、对语言符号的纠正六、广播语言1、播音语言:指在写作广播稿件时使用的一种独特的专为口语传播而写作的语言,是用笔写下来的,但其目的是要读给人听的2、报道语言(解说语言):指没有完整广播稿件的情况下主持人通过谈话解说,讲述以第一人称方式进行新闻报道的语言,其目的是说给人听的。

七、广播记者如何在采访中发挥媒介优势1、快速优势:提高采访效率,力争实现与事件发展同步或几乎同步进行采访,充分的访前准备2、音响优势:运用精湛的录音技术采集现场事件发展中的典型音响,使人产生如身临其境的联想和感受3、工具优势:电话、录音笔为广播记者采访提供了新的活动天地八、解说的作用1、叙述事实,说明音响(1)交代新闻要素(2)解释说明音响2、补充音响3、概括音响4、连缀音响组成报道九、解说的写作要求(操作)1、写作解说要兼顾音响内容:解说应该是在音响采录后写作2、解说与音响要和谐统一(1)与音响内容一致,不要脱离音响(2)与音响同步(3)与音响的情绪,风格一致(4)不要简单地重复音箱内容十、伞形导语(软导语)第一句主要提示内容方向第二句主要讲述核心事实十一、音响报道运用新闻事物和人物自身声音进行报道的广播新闻形式,它一般是由实况音响与解说共同构成,是广播新闻的主要报道形式之一。

《广播电视新闻业务》重点与难点

《广播电视新闻业务》重点与难点

《广播电视新闻业务》重点与难点广播电视新闻业务考试各类题型的解题参考(一)1、选择题:一般是广播电视新闻业务领域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往往是一些在学术界和业务界都已经得到公认的常识,如广播、电视的传播符号。

对于此类知识应该着眼于准确记忆。

2、简答题:一般是该领域较有代表性的概念、定义、专业术语、相关知识,往往在学界和业界都已有较一致的看法;如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的异同、电视新闻中画面、声音与文字的关系,广播、电视传播的优劣势。

对于此类内容也应该有较牢固的记忆,但不应死记硬背,而应该结合实践进行“拓展关联式”记忆,即将一个话题与其他话题结合起来,找出它们内在的联系与区别,从而逐渐构建起一个广播电视新闻业务方面的知识框架,在答题时能够由此及彼,举一反三。

广播电视新闻业务考试各类题型的解题参考(二)3、案例分析题:一般是对广播电视节目稿件、文本的分析评述,选取的节目一般是某类节目中比较有代表性典型性的。

应该从多个角度对节目进行全面剖析;如选题是否紧扣时代、有典型性新颖性而又贴近生活;内容是否具备思想高度、内涵深度同时又不失平民视角;结构是否主线突出、层次分明、繁简得当而又浑然一体;表现手法是否个性鲜明而又灵活自如,富于生活气息和人性意味;语言使用是否符合规范化、生活化、口语化要求;各种表现形式(语言、音响、画面)是否协调互补。

4、写作题: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将一种媒体的新闻报道改写为另一种媒体的风格(如将报纸新闻改写为广播新闻),另一种是将一种体裁的报道改写为另一种体裁(如将广播通讯改写为广播消息)。

写作时除了要尽量体现“案例分析题”提到的那些要求外,还要特别注意各种媒体、各种体裁特有优势的发挥。

如报纸新闻要体现出一定的思想内涵,引起读者的遐想;广播新闻则要体现出各种音响符号的灵活使用,以增强报道的丰富性和感染力。

消息要尽量简明扼要,而通讯则追求翔实生动。

第一章《广播电视新闻概述》重点与难点广播电视新闻业务内容的第一部分为《广播电视新闻概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电视新闻实务
13.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电视新闻采访
采访,是指记者深入社会生活实际发现新闻,并为解释、阐明这些新闻所进行的调查研究活动。

它是一切新闻报道的基础、依据与起点。

1.电视新闻采访的形式
电视新闻采访活动囊括诸新闻媒介采访使用的全部手段:笔记、录音、摄影。

在具体的采访过程中,常用的形式有:
(1)按照采访线索,进行现场采录
信息线索的来源有两种形式:
①记者主动获取式
记者出于职业使命感,按照记者采访的工作路线,依靠党委、依靠群众、深入实际,从有关会议,从有关文件、材料和从基层的调查研究中,主动获取报道线索(或“由头”)。

②记者被动获知式
电视传播的辐射面大,社会各界都想通过它向公众传播信息,送上门的有新闻价值和无新闻价值的“线索”使记者陷入被动获知状态。

a.好处:为记者提供了选择、发掘新闻的机会。

b.弊端:严重束缚了记者的手脚,影响了采访内容的开拓,一些不受观众欢迎的专业性“会议新闻”,在地方电视台长盛不衰。

(2)抓住机遇性线索,现场突击采访
机遇性线索是指以突发状态出现的事件性新闻,这类新闻大多是在记者猝不及备的情况下出现的,其来势猛,结束也快,要求记者以纯熟的技巧和敏锐的洞察力尽量抢拍现场画面,而后进行新闻背景、事态起因、后果等方面的追踪采访(或文字、或录音、或摄像),以保证新闻内容的准确与充实和积极的社会效果。

2.电视新闻采访顺利进行的要点
(1)巧取画面角度,保证信息容量
以“看”为主的电视新闻,画面形象无疑是传播信息的重要载体。

记者在拍摄中应尽量突出画面信息的三个特色:
①明确的信息
作为“语言”的画面,其明确的信息特色是有明确的“语言”目的,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说”什么。

②饱满的信息
画面语言的多义性,是求得画面信息饱满的优势。

另外,画面的次要信息往往表现为主体信息的环境、仪表、动作、情绪、服饰、活动过程等内容,起到烘托、说明、解释主体信息的作用。

③生动的信息
生动的信息是指充满活力、感人至深的信息,这样的信息往往是最能反映事情本质之所在的。

生动的信息内容可以充分发挥电视“看”的优势,丰富与之并存的声音内涵,提高电视新闻的整体魅力。

(2)坚持现场采访,保证时空一致
现场纪实报道是电视新闻采访的命脉。

记者必须是在新闻发生之前,或者新闻发生的同时,或是新闻发生之后亲临现场,依据时空的情况报道事态发展的进程。

记者在落后于事实发生的情况下,绝不可为了“完整”而“补拍”。

(3)尊重采访对象,保证过程真实
电视新闻(包括新闻纪录片)所记录的必须是生活中真实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记者不导演、不摆布,让事态客观、正常地发生和发展,以保证记录过程的真实。

(4)小组协同出击,保证配合默契
电视新闻采访拍摄,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记者、摄像、录音、灯光等数人并肩出击,要求在做好各自本职工作的同时,团结协作、默契配合。

3.电视新闻采访的方法
采访方法涉及的主要内容是:
(1)扣紧报道思想,确立新闻主题
宣传报道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有明确的报道思想,它包括宣传目的、范围、内容及重点。

报道思想是指导记者进行采访工作的依据。

有了报道思想还必须有明确的新闻主题为指导,方能有具体的报道产生。

只有主题明确的报道,才能解释、阐明某一事物并揭示其思想内涵。

正确提炼主题的方法是:
①透过事物的表象,发掘事物的内涵。

②从实际出发,保持主题与客观事物的一致性。

③去异存同,集合事物本质,提炼主题内涵。

(2)扬弃“摆、导、补”,坚持“挑、等、抢”
①挑
挑,是指记者通过深入生活,在新闻现场进行观察、分析、综合、抽绎,将那些最能体现事物本质的、最能阐明事理且又适合拍摄的素材挑选出来。

②等
等,是指记者以坚韧的作风等候拍摄时机的到来。

等,是采访作风的体现;是记者摄影修养的具体体现;要求记者排除急躁、盲目等消极心态,以积极、进取的耐心等候最佳时机的到来。

③抢
抢,是指记者以忠于职守的职业道德力量和纯熟的拍摄技巧,不失时机地抓取事物发展过程中最富于表现力的场面与细节。

(3)现场报道及其采访提问的方法
现场报道,是电视新闻的一种新的报道形式。

电视新闻的现场报道,是指电视记者直接进入画面(即新闻现场),对发展中的新闻事件作直接描述、评论,或对有关新闻人物进行访问的报道形式。

①现场报道的最大特色是从采访开始到结束,采访者(记者)和被采访者的一切活动均
在新闻现场,具有无可比拟的感染力。

②现场报道“交谈”所应注意的方法有以下几个:
a.选择适当的采访对象。

b.让采访对象在特定环境中发言。

c.围绕报道主题,将“交谈”逐步引向深入。

d.把握采访对象的心理情绪,将访问引向深入。

二、电视新闻画面的构成
1.电视新闻画面的传播价值
电视新闻的画面,是诸多可视性非语言符号集合而成的总体形式,是信息传播的重要中介。

它的传播价值有两点:
(1)纪实认同价值
这是指电视图像对新闻事实的客观记录所产生的证实作用。

(2)移情审美价值
电视新闻画面以其“活动”的秉性,为人们展示出多视角的形象画面,让观众从画面上不仅看到新闻事件本身,由于视觉的联想作用,还看到画面以外的内容,产生移情想象,获得审美快乐。

新闻画面的信息审美快乐机制,是以社会美和自然美为基础的,假定性艺术美不是对信息审美快乐追求的内容。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切莫因追求审美快乐而忘却对艺术美的戒备。

2.电视新闻画面构成的三大因素
(1)构成电视新闻画面的基础因素
电视新闻画面构成的基础因素包括线条、光线、色彩、影调等内容。

①线条
线条是画面构成中的一个基础因素。

在影视画面中,线条是事物实体经复制工具所形成的轮廓层次。

在电视新闻的画面构成中,首先需要的是发现线条和捕捉线条。

在电视新闻画面中,线条运用成功与否,取决于记者敏锐的洞察力和高超的运筹驾驭水平。

由于生活经验的积累,人们对各类线条形成了抽象认识定势,认为各种线条具有某种普遍的象征联想作用。

②光线
光线是画面构成的重要条件。

光线使影像清晰可辨,光线的构图作用在光的相对强度、光的方向和光的性质三个方面得以发挥。

a.光的相对强度作用。

不同强度的光,使画面产生多维纵深效果,大反差照明,往往能创造出比均匀照明更富于魅力的影像,如黑暗中的亮眼睛就使人感到神秘。

b.光的方向作用。

光的方向产生一定的情绪。

一些电视新闻画面,往往是正面照明,使画面情绪显得平淡、冷漠。

45°侧光照明,影像层次分明,有益于提高电视画面表现力。

用反光板改变光的方向,在新闻现场很重要。

c.光的性质作用。

在一个场面里使用的每一个光源,都有各自的特点。

例如,阴郁的气氛和轻松的场合都因光的性质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视觉冲击力。

③色彩
色彩有着明显的象征意义,从具体构图上讲,色彩构图的内容,包括色调的冷暖、色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