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测量规范

合集下载

最新-地形图测量规范

最新-地形图测量规范

地形图测量规范(资料来自工程测量规范中)第一节一般规定第4.1.1条测图的比例尺根据工程性质、设计阶段和规模大小,可按表4.1.1选用。

第4.1.2条地形的类别划分,应根据地面倾角(α)大小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应按表4.1.2选用。

第4.1.3条地形图的图式,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国家标准图式中没有规定的地物、地貌可自行补充,但应在技术报告书中注明。

第4.1.4条地形测量的区域类型,可划分为一般地区、城镇居住区、工矿区和水域。

第4.1.5条地形图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位置中误差,应符合表4.1.5的规定。

第4.1.6条等高线插求点对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应符合表4.1.6的规定。

第4.1.7条工矿区细部点位置和高程的中误差,应符合表4.1.7的规定。

第4.1.8条地形原图制作时,宜选用厚度为0.07~0.10mm,伸缩率小于0.2‰的聚酯薄膜。

第4.1.9条地形图的分幅,可采用矩形或正方形。

图幅的编号,宜采用图幅西南角坐标的千米数表示。

小测区可采用顺序编号;对于已施测过地形图的测区,亦可沿用原有的分幅和编号。

第4.1.10条图廓格网线绘制和控制点的展点误差,不应大于0.2mm。

图廓格网的对角线、图根点间的长度误差,不应大于0.3mm。

第4.1.11条每幅图应测出图廓外5mm,图幅的接边误差不应大于本规范表4.1.5和表4.1.6规定值的22倍,小于规定值时,可平均配赋;超过规定值时,应进行实地检查和修改。

第4.1.12条地形图应经过内业检查、实地的全面对照及实测检查,实测检查量不应少于测图工作量的10%。

第二节图根控制测量第4.2.1条图根点的精度,相对于邻近等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0.1mm;高程的中误差,不应大于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10。

第4.2.2条图根平面控制点的布设,可采用图根三角、图根导线、电磁波测距仪用极坐标或交会点等方法。

当在等级点下加密时,图根控制不宜超过2次附合。

地形图测量规范

地形图测量规范

地形图测量规范资料来自工程测量规范中第一节一般规定第4.1.1条测图的比例尺根据工程性质、设计阶段和规模大小,可按表选用.第4.1.2条地形的类别划分,应根据地面倾角α大小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应按表4.1.2选用.第4.1.3条地形图的图式,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国家标准图式中没有规定的地物、地貌可自行补充,但应在技术报告书中注明.第4.1.4条地形测量的区域类型,可划分为一般地区、城镇居住区、工矿区和水域.第4.1.5条地形图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位置中误差,应符合表的规定.第4.1.6条等高线插求点对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应符合表的规定.第4.1.7条工矿区细部点位置和高程的中误差,应符合表的规定.第4.1.8条地形原图制作时,宜选用厚度为~0.10mm,伸缩率小于‰的聚酯薄膜.第4.1.9条地形图的分幅,可采用矩形或正方形.图幅的编号,宜采用图幅西南角坐标的千米数表示.小测区可采用顺序编号;对于已施测过地形图的测区,亦可沿用原有的分幅和编号.第4.1.10条图廓格网线绘制和控制点的展点误差,不应大于0.2mm.图廓格网的对角线、图根点间的长度误差,不应大于0.3mm.第4.1.11条每幅图应测出图廓外5mm,图幅的接边误差不应大于本规范表和表规定值的22倍,小于规定值时,可平均配赋;超过规定值时,应进行实地检查和修改.第4.1.12条地形图应经过内业检查、实地的全面对照及实测检查,实测检查量不应少于测图工作量的10%.第二节图根控制测量第4.2.1条图根点的精度,相对于邻近等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0.1mm;高程的中误差,不应大于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10.第4.2.2条图根平面控制点的布设,可采用图根三角、图根导线、电磁波测距仪用极坐标或交会点等方法.当在等级点下加密时,图根控制不宜超过2次附合.当测区较小时,图根三角、图根导线可作为首级控制.在难以布设闭合导线的狭长地区,可布设成支导线.第4.2.3条测区内解析图根点的个数,一般地区不宜小于表的规定.第4.2.4条当图根点作为首级控制或等级点稀少时,应埋设适当数量的标石.Ⅰ图根平面控制第4.2.5条图根三角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的规定.第4.2.6条图根三角作为首级控制时,起始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不应大于1/10000.第4.2.7条线形锁应适当布置检查边,其较差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1500;当按重合点检查时,其点位较差不应大于图上0.2mm.第 4.2.8条图根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的规定.第4.2.9条当采用1∶500、1∶1000比例尺测图时,附合导线长度可按表规定适当放长;当附合导线长度小于1/3M时,其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图上0.3mm.第4.2.10条用于测定细部点的图根导线,其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25cm;当附合导线长度小于200m时,其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cm.第4.2.11条图根导线的边长,宜采用电磁波测距仪单向施测,也可使用经检定的普通钢尺单向丈量.当图根导线作为首级控制时,边长应往返丈量,其较差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4000.钢尺丈量的边长,当坡度大于、温度超过钢尺检定温度范围±10℃或尺长修正大于1/10000时,应分别进行坡度、温度、尺长的修正.第4.2.12条当图根导线布设成支导线时,水平角可用DJ6,型经纬仪施测左、右角各一测回,其圆周角闭合差不应超过40″.边长应往返丈量,其较差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3000.导线平均边长及边数,不应超过表的规定.第4.2.13条采用电磁波测距仪用极坐标法布设图根控制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水平角可采用DJ6型仪器施测一测回;高程应按图根高程控制施测;边长采用电磁波测距仪施测一测回,并应进行本站校核,方向较差不应超过30″;高程较差不应大于等高距的1/5;测距较差不应超过图上0.1mm.二、边长不应大于表4.2.13的规定.第4.2.14条图根解析补点,可采用有校核条件的测边交会、测角交会或内外分点等方法.当采用测边交会和测角交会时,其交会角应在30°~150°之间,施测技术要求应与图根导线一致.分组计算所得坐标较差,不应大于图上0.2mm.Ⅱ图根高程控制第4.2.15条图根高程控制,可采用直接水准、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及经纬仪三角高程等测量方法.第4.2.16条图根水准测量,应起迄于不低于四等的高程点上,其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的规定.第4.2.17条当水准线路布设成支线时,应采用往返观测,其线路长度不应大于2.5km.第 4.2.18条图根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垂直角可采用DJ6型经纬仪中丝法二测回测定,指标差较差和垂直角较差均不应大于25″.仪器的高度和觇标的高度的量取值,应精确至1mm.附合或环线闭合差,不应大于mm.注:D为电磁波测距边长度km.第4.2.19条图根经纬仪三角高程测量,应起迄于不低于图根水准精度的高程点上.边数不应超过15个,当超过规定时,路线应布设成结点网.第4.2.20条图根经纬仪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的规定.第4.2.21条图根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成果取值,应精确至1cm.内业计算中取值精确度的要求,应符合表的规定.第三节一般地区地形测图Ⅰ测绘方法与技术要求第4.3.1条实测地形图,可选用测记法、测绘法等成图方法.第4.3.2条采用速测仪或测距仪用极坐标测记法时,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应绘制草图.对各种地物、地貌特征,应分别指定代码.测站上,宜按地物分类顺序施测.二、测点时,水平角、垂直角度的读数,应精确至1′;归零检查,不宜大于′.最大测距长度,宜符合表4.3.2的规定.三、内业可采用计算机辅助成图,也可用坐标展点成图.第4.3.3条测绘法所用的仪器和工具,应符合下列要求:一、视距常数范围应在100±0.1m以内;二、垂直度盘指标差,不应超过2′;三、比例尺尺长误差,不应超过0.2mm;四、量角器半径,不应小于10cm,其偏心差不应大于0.2mm;五、坐标展点器的刻划误差,不应超过0.2mm.第4.3.4条当解析图根点不能满足测图需要时,可增补少量图解交会点或视距支点.图解补点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图解交会点必须选多余方向作校核,交会误差三角形内切圆直径应小于0.5mm,相邻两线交角应在30°~150°之间;二、视距支点边长不宜大于相应比例尺地形点最大视距长度的2/3,距离应采用往返视距测定,其较差不应大于边长的1/150;三、当确定图解交会点、视距支点的高程时,其垂直角应采用一测回测定,由两个方向或往返测的高程较差,在平地不应大于等高距的1/5;在山地不应大于等高距的1/3.第4.3.5条测地形图时,仪器的设置及测站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当采用平板仪测绘时:1. 仪器对中的偏差,不应大于图上0.05mm;2. 以较远一点标定方向,另一点进行检核,其检核方向线的偏差不应大于图上0.3mm,每站测图过程中和结束前应注意检查后视方向;3. 检查另一测站的高程,其较差不应大于等高距的1/5.二、采用经纬仪和电子速测仪测绘时,其各项限差宜适当减小.第4.3.6条地形点间距和视距长度的要求,不应超过表的规定.第4.3.7条地形图上高程点注记,当等高距为0.5m时,应精确至0.01m,当等高距大于0.5m时,应精确至0.1m.Ⅱ测绘第4.3.8条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主要附属设施均应进行测绘,房屋外廓以墙角为准.居民区可视测图比例尺大小或用图需要,内容及其取舍可适当加以综合.临时性建筑可不测.当建筑物、构筑物轮廓凸凹部分在图上小于0.5mm或1∶500比例尺图上小于1mm时,可用直线连接.第4.3.9条独立地物能按比例尺表示的,应实测外廓,填绘符号;不能按比例尺表示的,应准确表示其定位点或定位线.第4.3.10条管线转角均应实测.线路密集时或居民区的低压电力线路和通讯线路,可选择要点测绘.当管线直线部分的支架、线杆和附属设施密集时,可适当取舍.当多种线路在同一杆柱上时,应表示主要的.第4.3.11条道路及其附属物,均应按实际形状测绘.铁路应测注轨面高程,在曲线段应测注内轨面高程;涵洞应测注洞底高程.1∶2000、1∶5000比例尺地形图,可适当舍去车站范围内的附属设施.人行小道可选择要点测绘.第4.3.12条水系及其附属物,宜按实际形状测绘.水渠应测注渠顶边高程;堤、坝应测注顶部及坡脚高程;水井应测注井台高程;水塘应测注塘顶边及塘底高程.当河沟、水渠在地形图上的宽度小于1mm时,可用单线表示.第4.3.13条地貌宜以等高线表示,明显的特征地貌,应以符号表示.山顶、鞍部、凹地、山脊、谷底及倾斜变换点处,必须测注高程点.露岩、独立石、土堆、陡坎等,应注记高程或比高.各种天然形成的斜坡、陡坎,其比高小于等高距的1/2或图上长度小于10mm时,可不表示;当坡、坎较密时,可适当取舍.第4.3.14条植被的测绘,应按其经济价值和面积大小适当取舍,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农业用地应分为稻田、旱地、菜地、经济作物地、养殖场地,施测时按实地作物类别绘示在地形图上;二、地类界与线状地物重合时,应绘线状地物符号;三、梯田坎的坡宽在地形图上大于2mm时,应实测坡脚;小于2mm时,可量注比高.当两坎间距在地形图上小于5mm,1∶500比例尺地形图上小于10mm,或坎高小于等高距的1/2时,田坎可适当取舍;四、水田应测出代表性高程,当田埂宽在地形图上小于1mm时,可用单线表示.第4.3.15条地形图上各种名称的注记,应采用现有的法定名称.第四节城镇居住区地形测图第4.4.1条城镇居住区1∶500比例尺地形图,可采用速测仪或测距仪测记法测绘,当采用其他方法测绘时,测站点至地物点的距离,应实地丈量,丈量距离不应大于50m.其他比例尺的地形测图,可按本章第三节的方法进行.当施测街道外廓时,可采用支距法、线交会法等.在庭院的内部,可采用几何作图法.第4.4.2条当采用视距法测图时,其视距最大长度应符合表的规定.第4.4.3条各单位的出入口及建筑物的重点部位,应测注高程点.主要道路中心在图上每隔5cm处和交叉、转折、起伏变换处,应测注高程点.各种管线的检修井,电力线路、通讯线路的杆塔,架空管线的固定支架,应测出位置,并适当测注高程点.其他高程点的间距,在地形图上不宜大于5cm.当等高距为0.5m时,高程注记应精确至1cm;大于0.5m时,注记可精确至0.1m.第4.4.4条施测1∶500和1∶1000比例尺地形图时,房屋、街巷,应分别实测;施测1∶2000比例尺地形图时,小于1m 宽的小巷,可适当合并测绘;施测1∶5000比例尺地形图时,对集中的小巷和村舍可合并测绘.街区或建筑物凹凸部分的取舍,可根据用图的需要和实际情况确定.其他内容的测绘及取舍,应符合本章第三节的要求.第4.4.5条小城镇的测绘,可按本章第三节一般地区地形测图的要求进行.街区的取舍,可按本章第条的要求适当放宽.第4.4.6条地下防空巷道,可只测量人防巷道出入口、竖井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并注记在地形图上.第五节工矿区现状图测量第4.5.1条工矿区现状图测量,建筑物、构筑物,宜测量其主要细部点及有关元素,并根据测算数据展绘,编制成图.对于不施测细部点的建筑物、构筑物,以及不需要施测细部点的工矿区,可按本章第四节的有关规定执行.第4.5.2条工矿区建筑物、构筑物测量的取舍,应根据工矿区建筑物、构筑物的疏密程度、测图比例尺,与委托方共同商定.其细部点选取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的规定.第4.5.3条两相邻细部坐标点间,反算距离与实地丈量距离的较差,不应大于表的规定.Ⅰ细部测量第4.5.4条细部坐标,宜采用极坐标法施测.水平角可采用DJ6型仪器观测半测回;距离采用钢尺量距时,不宜超过一尺段.细部标高,可采用DJ10型水准仪或将经纬仪望远镜置平施测.第4.5.5条采用速测仪或测距仪施测细部点时,应进行测站检查.仪器对中偏差不应大于5mm;归零差不宜大于1′.当采用DJ6型经纬仪半测回测角时,测距的长度不应超过100m;同时施测细部标高时,垂直角范围应在±10°以内,并应观测1测回,测量仪器高和觇标高的取值精确至1mm.第4.5.6条坐标及标高成果取值,均应精确至1cm.坐标展点误差,不应大于图上0.3mm.Ⅱ现状图与专业图的控制第4.5.7条细部点宜按分类编号,并编制成果表.当细部点的密度不大时,可将细部坐标注记于图上.工矿区可只绘制现状总图,当有特殊需要或管道密集时,宜分类绘制专业图.其绘制要求可按本规范第八章第二节竣工总图的编绘的有关规定执行.第4.5.8条专业图上各种数据,可根据专业管道和有关地物的疏密情况,分别选用不同的注记方法.第4.5.9条专业图图式,宜采用现行的专用图式.第六节水域地形测量第4.6.1条水域地形测量的精度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测点对邻近图根点位置中误差,不应超出图上1.5mm.在1∶500比例尺测图、大面积平坦水域和水深超出20m的开阔水域,可放宽至2.0mm;二、测点深度中误差,应符合表4.6.1的规定.第4.6.2条水域地形测量开始前,必须了解测区的礁石、沉船、水流和险滩等水下情况.作业中,当风浪引起测深仪记录纸上的回声线波形起伏值,在内陆水域大于0.3m、海域大于0.5m时,宜暂停测深工作.用测深杆、测深锤作业,当遇有大风,水面波动较大时,应停止水上作业.第4.6.3条水尺的设置,应能反映全测区内水面的瞬时变化.水尺零点高程或水面高程,应以不低于图根水准测量的精度进行联测.当采用的基准面与陆上高程不一致时,应求出相应关系.第4.6.4条采用测深仪施测时,应遵守下列规定:一、工作电压与额定电压之差,直流电源不应超过10%,交流电源不应超过5%;二、实际转速与规定转速之差不应超出±1%,超出时应加修正;三、电压与转速调整后,应在深、浅水处作停泊与航行检查,当有误差时,应绘制误差曲线图予以修正;四、每次测量前后,均应测定电压、转速,并应采用其他测深仪器、工具检查水深读数.第4.6.5条测深点定位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测区情况,测图比例尺及设备条件综合比较确定,可采用无线电定位法或选用经纬仪、平板仪前方交会法,六分仪后方交会法,断面索法,单角交会法及极坐标法等.当采用交会定位时,交会角宜控制在30°~150°之间.第4.6.6条大面积水域的地形测量,宜用无线电定位法.作业前应根据仪器的实际精度、测区范围及地形特征配置岸台.岸台布设必须按其图形条件、岸台与船台的高差及岸台个数等估算出测区内最弱处水深点位中误差,使其能满足测图精度.岸台宜远离高压输电线路、配电站、电台和其他大功率无线电设施.第4.6.7条水域地形测量与陆上地形测量应互相衔接.其测点宜按横断面布设;断面方向,宜与岸线或主流方向相垂直;断面的间距,宜为地形图上2cm;测点间距宜为地形图上1cm.根据地形变化和用图要求不同,断面间距可适当加密或放宽.第4.6.8条水域地形测量的测站点精度,不应低于图根点的精度.在作业中,应经常检查后视方向,其偏差,经纬仪不应大于1′,平板仪不应大于图上0.2mm.第4.6.9条测深点的内业展绘,应根据外业定位方法、测图比例尺、测区大小、测点距测站的远近及设备情况,选用解析法、辐射线格网法、圆弧格网法、量角器法、重叠法以及机助成图法.测点的高程或水深注记精度,应精确至0.1m.第4.6.10条水域地形测量等深高线的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表的规定.第七节地形图的修测第4.7.1条已变化的地形图,根据用图的需要,应长期进行修测.修测前应进行实地踏勘,确定修测范围,并制定修测方案.修测时宜用实测原图或与原图等精度的复制图.第4.7.2条当原图图廓伸缩变形不能满足修测的质量要求时,应予以修正.第4.7.3条修测时,应根据原有的邻近图根点和测有坐标的地物点进行.局部地区地物变动不大时,可利用经过校核,位置准确的地物点进行.修测后的地物与原有地物的间距中误差不得超过图上0.6mm.修测后的地物不应再作为修测新地物的依据.第4.7.4条当地物变动面积较大、周围地物关系控制不足、如新建的住宅为楼群或独立的高大建筑物或地貌较复杂时,均应先补设图根控制,再进行修测.第4.7.5条高程点应从邻近的高程控制点引测;局部地区少量的高程点,也可利用3个固定的高程点作为依据进行补测.其高程较差不得超过等高距的1/5,并应取用平均值.第4.7.6条修测中发现原图上已有地物、地貌有明显错误或粗差时,亦应进行修正.第4.7.7条修测完成后,应按图幅将修测情况作记录,并绘制略图.。

地形图测绘规范

地形图测绘规范

地形图测绘规范地形图是反映地球表面地形特征的专业测绘成果,是人们对地球表面地势、地貌、地物分布等特征的直观呈现。

地形图的编制需要遵循一定的测绘规范,以保证地形图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下面是地形图测绘规范的一些要点,共计1000字。

一、地形测绘规范的基本原则1. 准确性原则:地形图应准确反映地球表面地形特征,包括高程、坡度、坡向等信息。

2. 完备性原则:地形图应包含目标区域内所有重要的地形特征,如山脉、河流、湖泊、森林等。

3. 统一性原则:地形图的编制应遵循统一的坐标系统和符号规定,以确保不同地区的地形图之间的连续性和对比性。

4. 实用性原则:地形图应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提供直观、易懂的地形信息。

二、地形测绘数据的采集和处理1. 高程数据的采集:高程数据是地形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通过地面控制点的实地测量、卫星测高等手段获取,以确保高程数据的准确性。

2. 坡度和坡向数据的计算:根据高程数据,可以计算出各点的坡度和坡向,以表示地形的陡缓和走向。

3. 地物分布数据的采集:地物分布是地形图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通过航空遥感、卫星影像、GPS测量等手段获取,以确保地物分布数据的准确性和完备性。

4. 地形数据的处理:对采集到的地形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的筛选、分类、修正等,以消除异常值和噪声,提高地形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

三、地形图的编制要求1. 地图投影和坐标系:地形图应采用合适的地图投影和坐标系,以保证地图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 地图比例尺:地形图的比例尺应根据目标区域的大小和特点确定,一般不小于1:10,000,以保证地图的细节和清晰度。

3. 符号规定:地形图的符号应遵循国家规范和行业标准,以确保地图的一致性和易读性,同时可以根据目标区域的特点进行适当调整。

4. 图例和注释:地形图应配备清晰明确的图例和注释,以帮助用户理解地图内容和使用方法。

四、地形图的制作和发布1. 制作软件和设备:地形图的制作应使用专业的地图制作软件和设备,以保证地图的质量和效率。

地形图测绘要求

地形图测绘要求

附件一1:500地形图测绘要求(可根据测绘精度及区域地形复杂程度对部分要求进行取舍,以控制费用)一.基本要求(一)地形图碎部点高程注记至0.01m。

(二)地形要素测绘与表示,要按规范与图式执行。

(三)地形图测绘完成后,作业员应详细地进行自我检查与整理,测区要统一对所测图幅进行检查。

(四)地形图内容表示要合理、齐全、综合取舍要恰当,主次分明。

(五)地貌测绘要正确,表示要合理,微貌显示要逼真。

二.数据采集方法(一)在空旷地区且能满足RTK测量条件的地方,直接采用RTK 技术采集碎部点三维坐标数据,并将采集的碎部点按编码存入电子手簿。

(二)在居民区或RTK信号较差的地方采用全站仪采集数据。

使用全站仪在各级控制点上设站、定向、检查,采用极坐标法采集地形、地物点三维坐标,利用全站仪内部存储器记录地形、地物点观测顺序号、三维坐标和编码,在野外现场绘制草图,并标注观测顺序号。

测站上要记录观测错误的数据的顺序号,以便内业进行数据删除。

数据采集时,地物点、地形点测距的最大长度应不超过200米,应遵守“看不清不测”的原则。

三.仪器设置及测站检查地形测图时仪器的设置及测站上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仪器对中误差不应大于5mm;(二)照准一图根点标定方向,观测另一图根点作为检核,算得检核点的平面位置误差不应大于0.05m,高程误差不应大于0.05m;(三)仪器高、棱镜高应量记至毫米。

四.数据处理将RTK手簿或全站仪记录数据传输至计算机,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检查,删除错误数据后,将数据格式转换为CASS2008软件数据格式,利用软件展绘野外采集数据点号(即观测顺序号)(或编码)。

五.图形编辑对照野外绘制的草图,利用展绘到计算机软件上的点号(或编码)进行地形图的编辑,根据相应图式、规范和设计书要求对地物进行分层、编码。

六.地形图测绘内容及取舍本测区地形图测绘内容应表示: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和垣栅、工矿建筑物及其他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地貌和土质、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

1-500地形图测量规范

1-500地形图测量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1:500地形图测量规范篇一:1:500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农业管理干部学院济南校区1:500地形图技术设计书20xx年12月22日目录1.任务概述……………………………………………………32.测区概况及已有成果资料情况……………………………33.作业依据……………………………………………………44.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55.各等级控制点埋石、密度…………………………………56.基础控制测量………………………………………………67.图根控制测量………………………………………………78.地形图测绘…………………………………………………89.保证质量主要措施和要求.......................................1910.拟投入设备、人员及费用.......................................2111.成果检查验收及资料提交 (22)1任务概述为满足农业管理干部学院济南校区的规划建设的需求,本测量队承担了校区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任务。

根据项目要求,项目的具体任务如下:(1)在农业管理干部学院济南校区范围内全野外采集1:500比例尺地形图要素;(2)绘制农业管理干部学院济南校区1:500比例尺地形图。

为规范作业,统一技术要求,确保项目成果质量,依据国家、省和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基础地理信息采集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编写本项目技术设计书,以此作为本项目生产的主要依据。

2测区概况及已有成果资料情况2.1测区概况农业管理干部学院济南校区位花园路北农干院路东,属于平原地形,用地大致呈不规则长方形,南北宽约500米,东西长约不足800米。

整个校园地形比较简单,地势呈南高北低,高程1米至3米,且校内树木茂盛,通视条件良好。

2.2已有成果资料(1)测区内有农业管理干部学院测量的自有导线点若干:(2)农业管理干部学院济南校区google卫星地图复印件一份(3)20xx年济南校区平面cad图一份3作业依据(1)《1:5001:1000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14912-20xx);(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xx);(3)《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xx);(4)《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xx;(5)《城市测量规范》cjj8-99;(6)《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1995;(7)《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1003-1995;(8)gb14804-93《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9)gb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10)《农业管理干部学院济南校区1:500地形图技术设计书》。

测图规范

测图规范

1:500、1:1000、1:2000地形图测量规范1.地形图的规格1.1平面坐标系统平面控制坐标系统的选择应在满足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cm/km的要求下作下列选择:a).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3度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b)采用高斯正形投影任意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投影面可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测区抵偿高程面或测区平均高程面。

面积小于25k㎡的测区,可不经投影采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统在平面上直接进行计算。

1.2高程系统宜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当远离国家水准点时也可采用独立高程系统,但应尽量与国家高程基准联测。

1.3分幅及编号a)采用正方形或矩形,其规格为50cm×50cm或40cm×50cm。

b)号以图廓西南角坐标公里数为单位编号,X在前,Y在后,中间用短线连接。

c)带壮测区或小面积测区,可按测区统一顺进形编号。

1.4地形类别划分平面:地面倾斜角在2度以下的地区;丘陵地:地面倾斜角在2~6度之间的地区;山地:地面倾斜角在6~25度之间的地区;高山地:地面倾斜角在25度以上的地区。

1.5基本等高线根据地形类别和用图的需要按下表规定选用:执行GB/T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行图图式》的规定。

2.地形图的精度2.1地物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平面中误差不应超过下表的规定:2.2高程注记点的高程中误差2.3高线的高程中误差等高线插求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超过下表的规定:2.4对隐蔽地区用图的精度要求隐蔽地区的平面和高程中误差可放宽1/2。

2.5对专用图的精度要求对于精度要求较低的专用地形图,其平面和高程中误差可放宽1/2,但基本控制的施测精度不变。

2.6最大误差的规定本规范以中误差作为衡量精度的标准,中误差的两倍值为最大误差。

3平面和高程控制点的精度、密度3.1基本控制点基本控制点的平面精度应满足测区最大比例尺测图和一般工程施工放样的需要。

地形测量规范

地形测量规范

1 :500、1 :1000、1 :2000 基础数字地形图测绘规范1范围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3 总则........................................................................................................................... ( 3 )4 平面控制测量 ........................................................................................................... ( 4 )5 高程控制测量............................................................................................................. (6 )6 基础数字地形图的基本要求 ....................................................................................... ( 9 )7 图根控制测量................................................................................................... ( )118 数字测图 ...................................................................................................... ( )149 基础数字地形图要素的表示.............................................................................. ( )1510 基础字地形图基础要素的分类与代码.............................................................. ( )1911 基础数字地形图元数据 ................................................................................... ( )2112 图幅拼接、整饰、检查和资料整理 (22)13 基数字地形图测绘成果的提交 (23)附录A (资料性附录半测回高差互差及测回间高差互差限差△H 允速查表 (24)附录 B (规范性附录) 房屋建造结构分类表 (25)附录C (规范性附录) 基础要素数据分类(大类、中类) (26)附录 D (规范性附录) 基础数字地形图基础要素分类与代码 (27)附录E (规范性附录) 辅助要素类型编码 (41)附录 F (规范性附录) 基础数字地形图元数据文件的内容和格式 (42)附录G (资料性附录) 1:500 基础数字地形图例样 (44)附录H (资料性附录) 1:1 000 基础数字地形图例样 (45)附录I (资料性附录) 1:2 000 基础数字地形图例样 (46)考文献 (47)DB33/T 552-2005 II前言本标准是在我国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有关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省近期科技的发展和生产的需求,并根据我省现阶段和今后一定时期国内外所采用的1:500 1:1000 1:2000 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技术而制定的。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地形测量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地形测量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地形测量一般规定5.1.1 地形图测图的比例尺,根据工程的设计阶段、规模大小和运营管理需要,可按表选用。

地形图可分为数字地形图和纸质地形图,其特征按表 5.1.2 分类。

地形的类别划分和地形图基本等高距的确定,应分别符合下列规定:应根据地面倾角(α)大小,确定地形类别。

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应按表 5.1.3 选用。

地形测量的区域类型,可划分为一般地区、城镇建筑区、工矿区和水域。

地形测量的基本精度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地形图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超过表 5.1.5-1 的规定。

等高(深)线的插求点或数字高程模型格网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超过表5.1.5-2 的规定。

工矿区细部坐标点的点位和高程中误差,不应超过表 5.1.5-3 的规定。

地形点的最大点位间距,不应大于表 5.1.5-4 的规定。

地形图上高程点的注记,当基本等高距为 0.5m 时,应精确至 0.0lm;当基本等高距大于 0.5m 时,应精确至 0.1m。

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应满足下列要求:地形图的分幅,可采用正方形或矩形方式。

图幅的编号,宜采用图幅西南角坐标的千米数表示。

带状地形图或小测区地形图可采用顺序编号。

对于已施测过地形图的测区,也可沿用原有的分幅和编号。

地形图图式和地形图要素分类代码的使用,应满足下列要求:地形图图式,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l: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 7929 和《1:5000 1:10000 地形图图式》GB/T 5791。

地形图要素分类代码,宜采用现行国家标准《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 14804 和《1:5000 1:10000 1:25000 1:50000 1:100000 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 /T 15660。

对于图式和要素分类代码的不足部分可自行补充,并应编写补充说明。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地形测量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地形测量

⼯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地形测量⼯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地形测量 5.1 ⼀般规定 5.1.1 地形图测图的⽐例尺,根据⼯程的设计阶段、规模⼤⼩和运营管理需要,可按表5.1.1选⽤。

5.1.2 地形图可分为数字地形图和纸质地形图,其特征按表 5.1.2 分类。

5.1.3 地形的类别划分和地形图基本等⾼距的确定,应分别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地⾯倾⾓(α)⼤⼩,确定地形类别。

2 地形图的基本等⾼距,应按表 5.1.3 选⽤。

5.1.4 地形测量的区域类型,可划分为⼀般地区、城镇建筑区、⼯矿区和⽔域。

5.1.5 地形测量的基本精度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地形图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超过表 5.1.5-1 的规定。

2 等⾼(深)线的插求点或数字⾼程模型格⽹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程中误差,不应超过表5.1.5-2 的规定。

3 ⼯矿区细部坐标点的点位和⾼程中误差,不应超过表 5.1.5-3 的规定。

4 地形点的最⼤点位间距,不应⼤于表 5.1.5-4 的规定。

5 地形图上⾼程点的注记,当基本等⾼距为 0.5m 时,应精确⾄ 0.0lm;当基本等⾼距⼤于0.5m 时,应精确⾄ 0.1m。

5.1.6 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应满⾜下列要求: 1 地形图的分幅,可采⽤正⽅形或矩形⽅式。

2 图幅的编号,宜采⽤图幅西南⾓坐标的千⽶数表⽰。

3 带状地形图或⼩测区地形图可采⽤顺序编号。

4 对于已施测过地形图的测区,也可沿⽤原有的分幅和编号。

5.1.7 地形图图式和地形图要素分类代码的使⽤,应满⾜下列要求: 1 地形图图式,应采⽤现⾏国家标准《l: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 7929和《1:5000 1:10000 地形图图式》GB/T 5791。

2 地形图要素分类代码,宜采⽤现⾏国家标准《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 14804 和《1:5000 1:10000 1:25000 1:50000 1:100000 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5660。

工程测量要求规范(GB500262007)地形测量

工程测量要求规范(GB500262007)地形测量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地形测量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地形测量 5.1 一般规定 5.1.1 地形图测图的比例尺,根据工程的设计阶段、规模大小和运营管理需要,可按表5.1.1 选用。

5.1.2 地形图可分为数字地形图和纸质地形图,其特征按表 5.1.2 分类。

5.1.3 地形的类别划分和地形图基本等高距的确定,应分别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地面倾角(α)大小,确定地形类别。

2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应按表 5.1.3 选用。

5.1.4 地形测量的区域类型,可划分为一般地区、城镇建筑区、工矿区和水域。

5.1.5 地形测量的基本精度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地形图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超过表 5.1.5-1 的规定。

2 等高(深)线的插求点或数字高程模型格网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超过表 5.1.5-2 的规定。

3 工矿区细部坐标点的点位和高程中误差,不应超过表 5.1.5-3 的规定。

4 地形点的最大点位间距,不应大于表 5.1.5-4 的规定。

5 地形图上高程点的注记,当基本等高距为 0.5m 时,应精确至 0.0lm;当基本等高距大于 0.5m 时,应精确至 0.1m。

5.1.6 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地形图的分幅,可采用正方形或矩形方式。

2 图幅的编号,宜采用图幅西南角坐标的千米数表示。

3 带状地形图或小测区地形图可采用顺序编号。

4 对于已施测过地形图的测区,也可沿用原有的分幅和编号。

5.1.7 地形图图式和地形图要素分类代码的使用,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地形图图式,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l: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 7929 和《1:5000 1:10000 地形图图式》GB/T 5791。

2 地形图要素分类代码,宜采用现行国家标准《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 14804 和《1:5000 1:10000 1:25000 1:50000 1:100000 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5660。

工程测量要求规范(GB50026_2007)_地形测量

工程测量要求规范(GB50026_2007)_地形测量

工程测量规(GB50026-2007)--地形测量工程测量规(GB50026-2007)地形测量5.1 一般规定 5.1.1 地形图测图的比例尺,根据工程的设计阶段、规模大小和运营管理需要,可按表5.1.1 选用。

5.1.2 地形图可分为数字地形图和纸质地形图,其特征按表 5.1.2 分类。

5.1.3 地形的类别划分和地形图基本等高距的确定,应分别符合下列规定:1 应根据地面倾角(α)大小,确定地形类别。

2 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应按表 5.1.3 选用。

5.1.4 地形测量的区域类型,可划分为一般地区、城镇建筑区、工矿区和水域。

5.1.5 地形测量的基本精度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地形图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超过表 5.1.5-1 的规定。

2 等高(深)线的插求点或数字高程模型格网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超过表 5.1.5-2 的规定。

3 工矿区细部坐标点的点位和高程中误差,不应超过表5.1.5-3 的规定。

4 地形点的最大点位间距,不应大于表 5.1.5-4 的规定。

5 地形图上高程点的注记,当基本等高距为 0.5m 时,应精确至 0.0lm;当基本等高距大于 0.5m 时,应精确至0.1m。

5.1.6 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地形图的分幅,可采用正方形或矩形方式。

2 图幅的编号,宜采用图幅西南角坐标的千米数表示。

3 带状地形图或小测区地形图可采用顺序编号。

4 对于已施测过地形图的测区,也可沿用原有的分幅和编号。

5.1.7 地形图图式和地形图要素分类代码的使用,应满足下列要求:1 地形图图式,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l: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 7929 和《1:5000 1:10000 地形图图式》GB/T 5791。

2 地形图要素分类代码,宜采用现行国家标准《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 14804 和《1:5000 1:10000 1:25000 1:50000 1:100000 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5660。

地形图测绘规范

地形图测绘规范

地形图测绘规范地形图测绘规范是指在测绘过程中,按照一定的规范和标准,对地形地貌进行测量、绘制和描述的要求。

地形图是地理学研究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中常用的一种图件,它以等高线为主要表现形式,反映了地面的起伏情况和地貌特征。

下面将从测绘流程、测绘仪器和测量方法三方面介绍地形图测绘规范。

一、测绘流程地形图测绘的主要流程包括:前期准备、野外测量、数据处理和地图绘制。

1. 前期准备:确定测绘区域范围,并收集背景资料,如高程资料、地形图、影像图等。

2. 野外测量:在实地进行测量,包括高程测量、地貌测量和控制网的建立。

高程测量主要通过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进行,地貌测量可以通过GPS、倾斜仪、测距仪等仪器进行。

3. 数据处理:对野外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的筛选、差值、配准等过程,形成清晰准确的等高线数据。

4. 地图绘制:根据数据处理结果,进行地图的绘制,包括等高线的绘制和附加符号的添加等。

二、测绘仪器地形图测绘常用的测量仪器包括全站仪、水准仪、GPS、测距仪和倾斜仪等。

1. 全站仪:全站仪是一种功能强大的测量仪器,在地形测绘中主要用于高程测量和地貌测量。

全站仪具有高度精度和自动化功能,能够提高测量效率和准确度。

2. 水准仪:水准仪主要用于高程测量,能够测量点之间的高差,也可以用于控制网的建立,提高地形图的精度。

3. GPS:GPS可以提供全球定位系统,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高精度的定位和测量,广泛应用于地理测绘和导航领域。

4. 测距仪:测距仪主要用于测量距离和角度,可以配合全站仪进行高程测量和地貌测量,提高测量效率和准确度。

5. 倾斜仪:倾斜仪能够测量地面的倾斜角度和方向,对地形测绘中的地貌特征和地面辐射进行测量和分析。

三、测量方法地形图测绘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高程测量和地貌测量两种。

1. 高程测量:高程测量是地形图测绘中最基本和重要的工作,常用的方法包括水准测量、三角测量和差分测量。

水准测量通过水准仪进行,可以测量点之间的高差;三角测量通过测距仪和倾斜仪进行,可以测量点之间的距离和角度;差分测量通过全站仪进行,可以测量点之间的高差和坐标。

地形图测量规范

地形图测量规范

地形图测量规范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地形图测量规范(资料来自工程测量规范中)第一节一般规定第4.1.1条测图的比例尺根据工程性质、设计阶段和规模大小,可按表选用。

第4.1.2条地形的类别划分,应根据地面倾角(α)大小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应按表4.1.2选用。

第4.1.3条地形图的图式,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国家标准图式中没有规定的地物、地貌可自行补充,但应在技术报告书中注明。

第4.1.4条地形测量的区域类型,可划分为一般地区、城镇居住区、工矿区和水域。

第4.1.5条地形图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位置中误差,应符合表的规定。

第4.1.6条等高线插求点对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应符合表的规定。

第4.1.7条工矿区细部点位置和高程的中误差,应符合表的规定。

第4.1.8条地形原图制作时,宜选用厚度为~0.10mm,伸缩率小于‰的聚酯薄膜。

第4.1.9条地形图的分幅,可采用矩形或正方形。

图幅的编号,宜采用图幅西南角坐标的千米数表示。

小测区可采用顺序编号;对于已施测过地形图的测区,亦可沿用原有的分幅和编号。

第条图廓格网线绘制和控制点的展点误差,不应大于0.2mm。

图廓格网的对角线、图根点间的长度误差,不应大于0.3mm。

第条每幅图应测出图廓外5mm,图幅的接边误差不应大于本规范表和表规定值的22倍,小于规定值时,可平均配赋;超过规定值时,应进行实地检查和修改。

第条地形图应经过内业检查、实地的全面对照及实测检查,实测检查量不应少于测图工作量的10%。

第二节图根控制测量第4.2.1条图根点的精度,相对于邻近等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0.1mm;高程的中误差,不应大于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10。

第4.2.2条图根平面控制点的布设,可采用图根三角、图根导线、电磁波测距仪用极坐标或交会点等方法。

当在等级点下加密时,图根控制不宜超过2次附合。

1,2000地形图测量规范

1,2000地形图测量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1,2000地形图测量规范篇一:1500地形图测量要求地形图测量技术要求一、地形测量测绘内容及取舍地形图应表示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和垣栅、工矿建筑物及其他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水系及附属设施、境界、地貌和土质、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

并着重显示与测图用途有关的各项要素。

地物、地貌的各项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舍原则,除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地形图图式执行外,还应符合如下有关规定。

1.测量控制点测绘1.1测量控制点是测绘地形图和工程测量施工放样的主要依据,在图上应精确表示。

1.2各等级平面控制点、导线点、图根点、水准点,应以展点或测点位置为符号的几何中心位置,按图式规定符号表示。

2.居民地和垣栅的测绘2.1居民地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准确测绘实地外围轮廓和如实反映建筑结构特征。

2.2房屋的轮廓应以墙基外角为准,并按建筑材料和性质分类,注记层数。

1:500与1:1000比例尺测图,房屋应逐个表示,临时性房屋可舍去;1:2000比例尺测图可适当综合取舍,图上宽度小于0.5mm的小巷可不表示。

2.3建筑物和围墙轮廓凸凹在图上小于0.4mm,简单房屋小于0.6mm 时,可用直线连接。

2.41:500比例尺测图,房屋内部天井宜区分表示;1:1000比例尺测图,图上6mm2以下的天井可不表示。

2.5测绘垣栅应类别清楚,取舍得当。

城墙按城基轮廓依比例尺表示,城楼、城门、豁口均应实测;围墙、栅栏、栏杆等可根据其永久性、规整性、重要性等综合考虑取舍。

2.6台阶和室外楼梯长度大于3m毫米,宽度大于1m毫米的应在图中表示。

2.7永久性门墩、支柱大于1m毫米的依比例实测,小于1m毫米的测量其中心位置,用符号表示。

重要的墩柱无法测量中心位置时,要量取并记录偏心距和偏离方向。

2.8建筑物上突出的悬空部分应测量最外范围的投影位置,主要的支柱也要实测。

3.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的测绘3.1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的测绘,图上应准确表示其位置、形状和性质特征。

最新地形测量规范标准

最新地形测量规范标准

最新地形测量规范标准地形测量是获取地表形态特征和地理信息的重要手段,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工程建设等领域。

随着技术的发展,地形测量规范也在不断更新以适应新的测量技术和应用需求。

以下是最新地形测量规范标准的概述:1. 测量范围与精度要求地形测量应覆盖所有需要详细地形信息的区域,包括但不限于城市、乡村、山脉、河流等。

测量精度需满足国家或行业标准,例如,对于城市规划,可能需要达到厘米级的精度。

2. 测量方法与技术地形测量应采用先进的测量技术,如卫星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无人机测绘等。

这些技术可以提供高效率、高精度的测量结果。

3. 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采集应遵循标准化流程,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数据处理应使用专业的地形测量软件,进行地形图的绘制和地形数据的分析。

4. 地形图的绘制地形图应按照国家或行业标准进行绘制,包括等高线、地形特征、地物标记等。

地形图应清晰、准确,便于阅读和使用。

5. 质量控制地形测量过程中应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现场检查、数据复核、成果审核等,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6. 信息安全与保密地形测量数据涉及国家安全和个人隐私,应严格遵守信息安全和保密规定,防止数据泄露。

7. 环境保护在进行地形测量时,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采用环保的测量方法和设备。

8. 规范更新与培训随着技术的发展,地形测量规范需要定期更新。

从业人员应接受相应的培训,以适应新的规范和测量技术。

9. 法规遵守地形测量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包括土地管理法、测绘法等。

10. 结论地形测量是一项技术性强、要求高的工作,需要遵循严格的规范和标准。

通过不断更新和完善规范,可以确保地形测量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准确的地理信息支持。

请注意,上述内容为概述性质,具体实施时应参考最新的国家或行业标准文件。

地形图测量规范标准

地形图测量规范标准

地形图测量规(资料来自工程测量规中)第一节一般规定第4.1.1条测图的比例尺根据工程性质、设计阶段和规模大小,可按表4.1.1选用。

第4.1.2条地形的类别划分,应根据地面倾角(α)大小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应按表4.1.2选用。

第4.1.3条地形图的图式,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国家标准图式中没有规定的地物、地貌可自行补充,但应在技术报告书中注明。

第4.1.4条地形测量的区域类型,可划分为一般地区、城镇居住区、工矿区和水域。

第4.1.5条地形图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位置中误差,应符合表4.1.5的规定。

第4.1.6条等高线插求点对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应符合表4.1.6的规定。

第4.1.7条工矿区细部点位置和高程的中误差,应符合表4.1.7的规定。

第4.1.8条地形原图制作时,宜选用厚度为0.07~0.10mm,伸缩率小于0.2‰的聚酯薄膜。

第4.1.9条地形图的分幅,可采用矩形或正方形。

图幅的编号,宜采用图幅西南角坐标的千米数表示。

小测区可采用顺序编号;对于已施测过地形图的测区,亦可沿用原有的分幅和编号。

第4.1.10条图廓格网线绘制和控制点的展点误差,不应大于0.2mm。

图廓格网的对角线、图根点间的长度误差,不应大于0.3mm。

第4.1.11条每幅图应测出图廓外5mm,图幅的接边误差不应大于本规表4.1.5和表4.1.6规定值的22倍,小于规定值时,可平均配赋;超过规定值时,应进行实地检查和修改。

第4.1.12条地形图应经过业检查、实地的全面对照及实测检查,实测检查量不应少于测图工作量的10%。

第二节图根控制测量第4.2.1条图根点的精度,相对于邻近等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0.1mm;高程的中误差,不应大于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10。

第4.2.2条图根平面控制点的布设,可采用图根三角、图根导线、电磁波测距仪用极坐标或交会点等方法。

当在等级点下加密时,图根控制不宜超过2次附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形图测量规范(资料来自工程测量规范中)第一节一般规定第4.1.1条测图的比例尺根据工程性质、设计阶段和规模大小,可按表4.1.1选用。

第4.1.2条地形的类别划分,应根据地面倾角(α)大小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应按表4.1.2选用。

第4.1.3条地形图的图式,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国家标准图式中没有规定的地物、地貌可自行补充,但应在技术报告书中注明。

第4.1.4条地形测量的区域类型,可划分为一般地区、城镇居住区、工矿区和水域。

第4.1.5条地形图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位置中误差,应符合表4.1.5的规定。

第4.1.6条等高线插求点对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应符合表4.1.6的规定。

第4.1.7条工矿区细部点位置和高程的中误差,应符合表4.1.7的规定。

第4.1.8条地形原图制作时,宜选用厚度为0.07~0.10mm,伸缩率小于0.2‰的聚酯薄膜。

第4.1.9条地形图的分幅,可采用矩形或正方形。

图幅的编号,宜采用图幅西南角坐标的千米数表示。

小测区可采用顺序编号;对于已施测过地形图的测区,亦可沿用原有的分幅和编号。

第4.1.10条图廓格网线绘制和控制点的展点误差,不应大于0.2mm。

图廓格网的对角线、图根点间的长度误差,不应大于0.3mm。

第4.1.11条每幅图应测出图廓外5mm,图幅的接边误差不应大于本规范表4.1.5和表4.1.6规定值的22倍,小于规定值时,可平均配赋;超过规定值时,应进行实地检查和修改。

第4.1.12条地形图应经过内业检查、实地的全面对照及实测检查,实测检查量不应少于测图工作量的10%。

第二节图根控制测量第4.2.1条图根点的精度,相对于邻近等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0.1mm;高程的中误差,不应大于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10。

第4.2.2条图根平面控制点的布设,可采用图根三角、图根导线、电磁波测距仪用极坐标或交会点等方法。

当在等级点下加密时,图根控制不宜超过2次附合。

当测区较小时,图根三角、图根导线可作为首级控制。

在难以布设闭合导线的狭长地区,可布设成支导线。

第4.2.3条测区内解析图根点的个数,一般地区不宜小于表4.2.3的规定。

第4.2.4条当图根点作为首级控制或等级点稀少时,应埋设适当数量的标石。

(Ⅰ)图根平面控制第4.2.5条图根三角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2.5的规定。

第4.2.6条图根三角作为首级控制时,起始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不应大于1/10000。

第 4.2.7条线形锁应适当布置检查边,其较差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1500;当按重合点检查时,其点位较差不应大于图上0.2mm。

第4.2.8条图根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2.8的规定。

第4.2.9条当采用1∶500、1∶1000比例尺测图时,附合导线长度可按表4.2.8规定适当放长;当附合导线长度小于1/3M时,其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图上0.3mm。

第 4.2.10条用于测定细部点的图根导线,其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25cm;当附合导线长度小于200m时,其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cm。

第4.2.11条图根导线的边长,宜采用电磁波测距仪单向施测,也可使用经检定的普通钢尺单向丈量。

当图根导线作为首级控制时,边长应往返丈量,其较差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4000。

钢尺丈量的边长,当坡度大于0.02、温度超过钢尺检定温度范围±10℃或尺长修正大于1/10000时,应分别进行坡度、温度、尺长的修正。

第4.2.12条当图根导线布设成支导线时,水平角可用DJ6,型经纬仪施测左、右角各一测回,其圆周角闭合差不应超过40″。

边长应往返丈量,其较差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3000。

导线平均边长及边数,不应超过表4.2.12的规定。

第4.2.13条采用电磁波测距仪用极坐标法布设图根控制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水平角可采用DJ6型仪器施测一测回;高程应按图根高程控制施测;边长采用电磁波测距仪施测一测回,并应进行本站校核,方向较差不应超过30″;高程较差不应大于等高距的1/5;测距较差不应超过图上0.1mm。

二、边长不应大于表4.2.13的规定。

第4.2.14条图根解析补点,可采用有校核条件的测边交会、测角交会或内外分点等方法。

当采用测边交会和测角交会时,其交会角应在30°~150°之间,施测技术要求应与图根导线一致。

分组计算所得坐标较差,不应大于图上0.2mm。

(Ⅱ)图根高程控制第4.2.15条图根高程控制,可采用直接水准、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及经纬仪三角高程等测量方法。

第4.2.16条图根水准测量,应起迄于不低于四等的高程点上,其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2.16的规定。

第4.2.17条当水准线路布设成支线时,应采用往返观测,其线路长度不应大于2.5km。

第4.2.18条图根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垂直角可采用DJ6型经纬仪中丝法二测回测定,指标差较差和垂直角较差均不应大于25″。

仪器的高度和觇标的高度的量取值,应精确至1mm。

附合或环线闭合差,不应大于mm。

注:D为电磁波测距边长度(km)。

第4.2.19条图根经纬仪三角高程测量,应起迄于不低于图根水准精度的高程点上。

边数不应超过15个,当超过规定时,路线应布设成结点网。

第 4.2.20条图根经纬仪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2.20的规定。

第4.2.21条图根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成果取值,应精确至1cm。

内业计算中取值精确度的要求,应符合表4.2.21的规定。

第三节一般地区地形测图(Ⅰ)测绘方法与技术要求第4.3.1条实测地形图,可选用测记法、测绘法等成图方法。

第 4.3.2条采用速测仪或测距仪用极坐标测记法时,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应绘制草图。

对各种地物、地貌特征,应分别指定代码。

测站上,宜按地物分类顺序施测。

二、测点时,水平角、垂直角度的读数,应精确至1′;归零检查,不宜大于1.5′。

最大测距长度,宜符合表4.3.2的规定。

三、内业可采用计算机辅助成图,也可用坐标展点成图。

第4.3.3条测绘法所用的仪器和工具,应符合下列要求:一、视距常数范围应在100±0.1m以内;二、垂直度盘指标差,不应超过2′;三、比例尺尺长误差,不应超过0.2mm;四、量角器半径,不应小于10cm,其偏心差不应大于0.2mm;五、坐标展点器的刻划误差,不应超过0.2mm。

第4.3.4条当解析图根点不能满足测图需要时,可增补少量图解交会点或视距支点。

图解补点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图解交会点必须选多余方向作校核,交会误差三角形内切圆直径应小于0.5mm,相邻两线交角应在30°~150°之间;二、视距支点边长不宜大于相应比例尺地形点最大视距长度的2/3,距离应采用往返视距测定,其较差不应大于边长的1/150;三、当确定图解交会点、视距支点的高程时,其垂直角应采用一测回测定,由两个方向或往返测的高程较差,在平地不应大于等高距的1/5;在山地不应大于等高距的1/3。

第4.3.5条测地形图时,仪器的设置及测站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当采用平板仪测绘时:1. 仪器对中的偏差,不应大于图上0.05mm;2. 以较远一点标定方向,另一点进行检核,其检核方向线的偏差不应大于图上0.3mm,每站测图过程中和结束前应注意检查后视方向;3. 检查另一测站的高程,其较差不应大于等高距的1/5。

二、采用经纬仪和电子速测仪测绘时,其各项限差宜适当减小。

第4.3.6条地形点间距和视距长度的要求,不应超过表4.3.6的规定。

第 4.3.7条地形图上高程点注记,当等高距为0.5m时,应精确至0.01m,当等高距大于0.5m时,应精确至0.1m。

(Ⅱ)测绘第4.3.8条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主要附属设施均应进行测绘,房屋外廓以墙角为准。

居民区可视测图比例尺大小或用图需要,内容及其取舍可适当加以综合。

临时性建筑可不测。

当建筑物、构筑物轮廓凸凹部分在图上小于0.5mm或1∶500比例尺图上小于1mm时,可用直线连接。

第4.3.9条独立地物能按比例尺表示的,应实测外廓,填绘符号;不能按比例尺表示的,应准确表示其定位点或定位线。

第4.3.10条管线转角均应实测。

线路密集时或居民区的低压电力线路和通讯线路,可选择要点测绘。

当管线直线部分的支架、线杆和附属设施密集时,可适当取舍。

当多种线路在同一杆柱上时,应表示主要的。

第4.3.11条道路及其附属物,均应按实际形状测绘。

铁路应测注轨面高程,在曲线段应测注内轨面高程;涵洞应测注洞底高程。

1∶2000、1∶5000比例尺地形图,可适当舍去车站范围内的附属设施。

人行小道可选择要点测绘。

第4.3.12条水系及其附属物,宜按实际形状测绘。

水渠应测注渠顶边高程;堤、坝应测注顶部及坡脚高程;水井应测注井台高程;水塘应测注塘顶边及塘底高程。

当河沟、水渠在地形图上的宽度小于1mm 时,可用单线表示。

第4.3.13条地貌宜以等高线表示,明显的特征地貌,应以符号表示。

山顶、鞍部、凹地、山脊、谷底及倾斜变换点处,必须测注高程点。

露岩、独立石、土堆、陡坎等,应注记高程或比高。

各种天然形成的斜坡、陡坎,其比高小于等高距的1/2或图上长度小于10mm时,可不表示;当坡、坎较密时,可适当取舍。

第4.3.14条植被的测绘,应按其经济价值和面积大小适当取舍,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农业用地应分为稻田、旱地、菜地、经济作物地、养殖场地,施测时按实地作物类别绘示在地形图上;二、地类界与线状地物重合时,应绘线状地物符号;三、梯田坎的坡宽在地形图上大于2mm时,应实测坡脚;小于2mm时,可量注比高。

当两坎间距在地形图上小于5mm,1∶500比例尺地形图上小于10mm,或坎高小于等高距的1/2时,田坎可适当取舍;四、水田应测出代表性高程,当田埂宽在地形图上小于1mm时,可用单线表示。

第4.3.15条地形图上各种名称的注记,应采用现有的法定名称。

第四节城镇居住区地形测图第4.4.1条城镇居住区1∶500比例尺地形图,可采用速测仪或测距仪测记法测绘,当采用其他方法测绘时,测站点至地物点的距离,应实地丈量,丈量距离不应大于50m。

其他比例尺的地形测图,可按本章第三节的方法进行。

当施测街道外廓时,可采用支距法、线交会法等。

在庭院的内部,可采用几何作图法。

第4.4.2条当采用视距法测图时,其视距最大长度应符合表4.4.2的规定。

第4.4.3条各单位的出入口及建筑物的重点部位,应测注高程点。

主要道路中心在图上每隔5cm处和交叉、转折、起伏变换处,应测注高程点。

各种管线的检修井,电力线路、通讯线路的杆(塔),架空管线的固定支架,应测出位置,并适当测注高程点。

其他高程点的间距,在地形图上不宜大于5c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