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ppt课件
合集下载
传承优秀文化传递文明底蕴主题班会PPT课件
![传承优秀文化传递文明底蕴主题班会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3e7c22c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05.png)
文化精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汇集了五千年文明积淀的智慧结晶,包括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体系,以及中国古典建筑、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
生活方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在传统节庆、风俗习惯、饮食文化等各个方面,构筑了中国人特有的生活方式。
价值理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包括仁、义、礼、智、信等在内的丰富道德体系,成为塑造中国人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根本依归。
主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积极态度
以主动、开放的心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学习的基础。不要被固有观念牵制,要能客观认识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
多渠道学习
可通过阅读经典著作、观看纪录片、参加文化讲座等多种方式,全面把握传统文化的精粹。善用互联网资源,主动探索文化的魅力。
实践运用
光学习而不付诸实践是远远不够的。要在生活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智慧,体现于行为习惯、处事方式中,让文化薪火相传。
增强文化自信
树立起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自信,为民族复兴贡献独特的文化力量。
为祖国的美好明天贡献我们的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根源,更是指引我们前进的航标。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决心,传承优秀文化,传播文明底蕴,为祖国的美好明天不懈奋斗,谱写新的篇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悠久历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了几千年的历史文明,历史长河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成就。
博大精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盖了哲学、艺术、科技、伦理等各个领域,内容丰富广博。
内在统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层面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支撑。
鲜明特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和地域特色,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智慧。
弘扬中华美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汇集了五千年文明积淀的智慧结晶,包括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体系,以及中国古典建筑、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
生活方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在传统节庆、风俗习惯、饮食文化等各个方面,构筑了中国人特有的生活方式。
价值理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包括仁、义、礼、智、信等在内的丰富道德体系,成为塑造中国人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根本依归。
主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积极态度
以主动、开放的心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学习的基础。不要被固有观念牵制,要能客观认识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
多渠道学习
可通过阅读经典著作、观看纪录片、参加文化讲座等多种方式,全面把握传统文化的精粹。善用互联网资源,主动探索文化的魅力。
实践运用
光学习而不付诸实践是远远不够的。要在生活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智慧,体现于行为习惯、处事方式中,让文化薪火相传。
增强文化自信
树立起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自信,为民族复兴贡献独特的文化力量。
为祖国的美好明天贡献我们的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根源,更是指引我们前进的航标。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决心,传承优秀文化,传播文明底蕴,为祖国的美好明天不懈奋斗,谱写新的篇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悠久历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了几千年的历史文明,历史长河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成就。
博大精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盖了哲学、艺术、科技、伦理等各个领域,内容丰富广博。
内在统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层面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支撑。
鲜明特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和地域特色,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智慧。
弘扬中华美德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PPT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PPT](https://img.taocdn.com/s3/m/cd8cb05b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97.png)
06
案例分析
该活动通过实践性的方式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升公民道德素质,树立文明新风。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践活动以“孝、悌、忠、信、礼、义、和”为核心内容,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如道德讲堂、志愿服务、典型选树等,让人们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传统美德,提高自身道德素质。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案例一: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践活动
总结词
《中国诗词大会》以竞技形式普及中国古典诗词,弘扬传统文化,展现中华文化魅力。
详细描述
《中国诗词大会》通过竞技的形式,让观众在观赏中学习古典诗词,了解诗词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该节目不仅提高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知,还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案例二:《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举办
传承优秀文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这些文化成果可以为现代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例如,儒家文化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可以引导人们在人际交往中遵循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的原则。
弘扬传统美德
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应用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形式,如诗歌、书法、绘画、音乐等。这些传统艺术形式在现代文学艺术创作中仍然具有重要地位,可以为作品注入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利用新媒体形式,如短视频、直播等,创新传统文化传播方式,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
03
发挥现代科技在传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02
01
04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VS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注重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如仁爱、诚信、礼义、忠诚等,这些美德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弘扬这些美德,可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
案例分析
该活动通过实践性的方式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升公民道德素质,树立文明新风。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践活动以“孝、悌、忠、信、礼、义、和”为核心内容,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如道德讲堂、志愿服务、典型选树等,让人们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传统美德,提高自身道德素质。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案例一: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践活动
总结词
《中国诗词大会》以竞技形式普及中国古典诗词,弘扬传统文化,展现中华文化魅力。
详细描述
《中国诗词大会》通过竞技的形式,让观众在观赏中学习古典诗词,了解诗词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该节目不仅提高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知,还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案例二:《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举办
传承优秀文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这些文化成果可以为现代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例如,儒家文化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可以引导人们在人际交往中遵循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的原则。
弘扬传统美德
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应用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形式,如诗歌、书法、绘画、音乐等。这些传统艺术形式在现代文学艺术创作中仍然具有重要地位,可以为作品注入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利用新媒体形式,如短视频、直播等,创新传统文化传播方式,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
03
发挥现代科技在传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02
01
04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VS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注重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如仁爱、诚信、礼义、忠诚等,这些美德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弘扬这些美德,可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
弘扬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课件(共16张PPT)
![弘扬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课件(共1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76972ba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12.png)
肆 弘 扬 中 华 传 统 文 化
来此 世生 还无 生悔 中如 华华 家夏 。,
目 录
壹 中华传统文化之魂:礼 贰 中华传统文化之日常 叁 中华传统文化之节日 肆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壹 中华传统文化之魂:礼
说文解字
壹 1、社会生活中,由于道德观念
肆 4、表示庆贺友好或敬意所增之物。
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例:
(例:礼物、礼金)
婚礼、丧礼等)
贰
伍
2、符合社会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
5、姓氏
(例:礼教,礼治)
叁
3、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动作。(例: 礼让)
你会怎样做?
情景一
情景二
情景三
贰 中华传统文化之日常
传统文化其实早已融入进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衣食住行都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并继续流传下去。
服饰
汉服
汉民族传统服饰
旗袍
中华民国20世纪20年代之后成 为最普遍的女子服装
叁 中 华 传 统 节 日
中国传统节日
春节 正月初一
元宵节 正月十五
清明节 三月初五
除夕 农历年的最后一天
中秋节 八月十五
端午节 五月初五
春节
春节(Spring Festival),即中国 农历新年。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 祭祀演变而来。祈岁祭祀,敬天 法祖。春节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 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 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春节期间, 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 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方特色。 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驱邪禳灾, 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 , 形式丰富多样,凝聚着中华传统 文化精华。
七夕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是中国民 间的传统节日。经历史发展,七夕被 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 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 认为是中国最具有浪漫色彩的传统节 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
传承优秀传统的主题班会PPT课件
![传承优秀传统的主题班会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a0757b8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da.png)
培养文化自信
帮助青年树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他们作为中华儿女的文化认同感。
弘扬正能量
以正面的方式宣传优秀传统,激发青年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贡献力量的积极情怀。
启发思考探讨
鼓励青年思考优秀传统与时代发展的关系,引导他们深入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弘扬优秀传统。
培养青年对优秀传统的继承意识
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创新转型
充分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活力,与时代发展相融合,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和文化内涵。
科技引领
运用新兴技术手段,如数字化、智能化等,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形式的创新,实现更好的传播传承。
国际视野
在坚守本土传统文化根基的基础上,积极融入全球文化交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输出。
公益组织推广
公益组织可以发挥自身优势,通过组织讲座、培训等方式,帮助更多人了解和认同优秀传统文化。
名人文化讲座
邀请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名人进行专题讲座,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和兴趣,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利用新媒体传播优秀传统
新媒体为优秀传统的传播提供了全新的渠道与形式。我们要善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兴传播方式,讲好优秀传统的故事,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和认同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借助社交媒体的互动性,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共同传承优秀传统。
创新发展传统
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注重创新发展,让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相融合,焕发新的生机。
为民族复兴贡献
通过广泛参与和共同努力,我们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氛围。
结束语
让我们珍惜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以青年人的勇气和智慧,继续追溯历史,创造未来。让优秀传统与时代发展相融合,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让文化自信在全社会蔓延,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ppt课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d438496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e9.png)
识和文化传承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国际影响
01
02
03
04
传统文化在国 际上的传播和
影响
传统文化对世 界文化的贡献
和影响
传统文化在国 际文化交流中 的地位和作用
传统文化在国 际上的保护和
传承
4
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 承
文化遗产保护
01 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保护文化遗产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演讲人
目录
壹传
统 文 化 的 历 史
贰传
统 文 化 的 种 类
叁传
统 文 化 的 价 值
肆 与传
传统 承文
化 的 保 护
1
传统文化的历史
起源与发展
起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起源于远古时期,经 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
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历了多个历史时期 的演变,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
02
小说:四大名著、《红 楼梦》、《西游记》等
03
戏剧:京剧、豫剧、越 剧等
04
书法:楷书、行书、草 书等
05
绘画:山水画、花鸟画、 人物画等
06
音乐:古琴、二胡、笛 子等
民俗习惯
01 02 03 04
春节:贴春联、放鞭炮、吃团圆饭等 中秋节:赏月、吃月饼、团圆等
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等 清明节:扫墓、踏青、放风筝等
02 保护文化遗产的措施: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建设,加 强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建设,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教育。
03 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传承文化遗产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重要途径。
04 传承文化遗产的措施:加强文化遗产传承机构建设,加强文 化遗产传承宣传教育,加强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培养。
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主题班会PPT课件
![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主题班会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b634725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83.png)
多元表达
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建筑、艺术、饮食、节庆等各个方面,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丰富多彩。
三教融合
儒、释、道三大思想体系共同塑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形成了独特的道德体系和价值观。
中华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
1
和谐共生
中华文化强调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2
仁爱精神
以"仁"为核心的价值观体系,强调同情、关爱和道德修养,塑造崇高的人格品德。
社会责任的担当
社会公益
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公益活动,履行社会责任,为创造美好社会贡献力量。
环境保护
关注并保护自然环境,推广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尽自己的责任。
道德操守
以诚信、正直的态度经营企业,坚持合法合规,为社会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慈善公益
主动投身慈善公益事业,用爱心和智慧回馈社会,让更多人享受到企业的成果。
艺术文化的传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艺术瑰宝。从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各个层面,我们都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艺术形式不仅是文化的载体,更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
我们要珍惜和传承这些艺术瑰宝,让它们发光发热,成为激励后代的精神力量。只有这样,我们的传统文化才能永续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才能永远闪耀。
可持续发展目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民族团结的必要性
团结互助
各民族之间要互帮互助,共同繁荣发展。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共创美好未来。
多元文化
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我们要尊重差异,欣赏独特性。
和谐共处
各民族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消除偏见,促进和谐相处。只有和谐共处,民族之间才能共同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建筑、艺术、饮食、节庆等各个方面,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丰富多彩。
三教融合
儒、释、道三大思想体系共同塑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形成了独特的道德体系和价值观。
中华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
1
和谐共生
中华文化强调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2
仁爱精神
以"仁"为核心的价值观体系,强调同情、关爱和道德修养,塑造崇高的人格品德。
社会责任的担当
社会公益
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公益活动,履行社会责任,为创造美好社会贡献力量。
环境保护
关注并保护自然环境,推广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尽自己的责任。
道德操守
以诚信、正直的态度经营企业,坚持合法合规,为社会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慈善公益
主动投身慈善公益事业,用爱心和智慧回馈社会,让更多人享受到企业的成果。
艺术文化的传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艺术瑰宝。从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各个层面,我们都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艺术形式不仅是文化的载体,更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
我们要珍惜和传承这些艺术瑰宝,让它们发光发热,成为激励后代的精神力量。只有这样,我们的传统文化才能永续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才能永远闪耀。
可持续发展目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民族团结的必要性
团结互助
各民族之间要互帮互助,共同繁荣发展。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共创美好未来。
多元文化
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我们要尊重差异,欣赏独特性。
和谐共处
各民族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消除偏见,促进和谐相处。只有和谐共处,民族之间才能共同发展。
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ppt课件
![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32afa3c2e3f5727a5e96288.png)
ppt课件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讲仁爱、重民本、崇正义、尚 和合、求大同等为基本内核。经历了以下几个历史阶段。
经历的历史阶段
先秦诸子 百家争鸣
两汉经学 兴盛
魏晋南北 朝玄学
宋明理学 发展
隋唐儒释 道
ppt课件
5
3.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 Ⅰ.讲仁爱
“仁”的核心,是“爱人”。孔子最早以“爱人” 解释“仁”,他把“爱亲”规定为“仁”的本始, 由“爱亲”推广到“爱人”,到“泛爱众”,即对 他人应该同情、关心和爱护。
ppt课件
12
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 见恶也 仰不愧于天,义于方外
ppt课件
—墨子 —孟子
13
Ⅴ.尚和合
和合是古代中国人的一 项基本价值观。古人对和 合的追求,涵盖了生活的 所有方面:社会关系、人 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心灵 世界内部。中国传统思想 不只是主张社会和谐,还 把和合精神贯彻到人与自 然之间,强调人和自然之 间也要保持共生共济、和 谐相处的关系。
ppt课件
8
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 见恶也
仰不愧于天,义于方外
—墨子 —孟子
ppt课件
9
Ⅲ.守诚信
诚信,是中华传统美德之一,《论 语》记载“子以四教:文、行、忠、 信”,信被列为孔子“四教”之一。人 无信不立,社会缺乏诚信,社会生活就 会大乱。在现代社会,诚信构成现代社 会合作和社会生活的伦理基础。
ppt课件
7
Ⅱ.重民本
民本,就是政治要“以民为本”。大略而 言,这话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我们可以 叫作“民利”,即治理国家、处理政事的最终 目的不是别的,而是天下百姓的利益、福祉。 另一层意思,我们可以叫作“民意”,就是在 治理国家、处理政事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天 下百姓的意愿、意见。可见,民本既规定了施 政的出发点或归宿,也规定了施政的指导方针。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班会ppt课件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班会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a8f6c4a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8d.png)
元曲明清诗词
元代散曲、明清诗词在继承前 代基础上,继续发展创新。
经典诗词作品欣赏与解读
《静夜思》
李白作品,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 情。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苏轼作品,通过对明月的吟咏,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亲人 的思念。
《春望》
杜甫作品,描写春天景色,寄托了作者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
书法作品解析
02
分析不同流派书法作品的笔法、结构、章法等特点,提升鉴赏
能力。
书法与文学、历史的结合
03
探究书法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书法练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和技 巧。
碑帖临摹与创作
选取适合自己水平的碑帖进行临摹,逐步尝试创 作作品。
3
书法工具选择与使用
弘扬传统文化有助于激发文化创新活 力,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提高国 家文化软实力。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 源,弘扬传统文化有助于培育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02
儒家思想及其影响
儒家思想起源与发展
儒家思想起源
介绍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及其主要 弟子,阐述儒家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和社会环境。
03
书法艺术与鉴赏
书法历史演变及流派介绍
甲骨文、金文、篆书
远古时期的文字演变,奠定书法艺术基础。
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秦汉至唐宋时期的书法风格转变,各流派特点鲜明。
著名书法家及其作品
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大师及其代表作品介绍。
书法作品欣赏与解析
经典碑帖欣赏
01
选取《兰亭序》、《祭侄文稿》等著名碑帖,欣赏其艺术魅力
元代散曲、明清诗词在继承前 代基础上,继续发展创新。
经典诗词作品欣赏与解读
《静夜思》
李白作品,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 情。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苏轼作品,通过对明月的吟咏,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亲人 的思念。
《春望》
杜甫作品,描写春天景色,寄托了作者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
书法作品解析
02
分析不同流派书法作品的笔法、结构、章法等特点,提升鉴赏
能力。
书法与文学、历史的结合
03
探究书法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书法练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和技 巧。
碑帖临摹与创作
选取适合自己水平的碑帖进行临摹,逐步尝试创 作作品。
3
书法工具选择与使用
弘扬传统文化有助于激发文化创新活 力,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提高国 家文化软实力。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 源,弘扬传统文化有助于培育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02
儒家思想及其影响
儒家思想起源与发展
儒家思想起源
介绍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及其主要 弟子,阐述儒家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和社会环境。
03
书法艺术与鉴赏
书法历史演变及流派介绍
甲骨文、金文、篆书
远古时期的文字演变,奠定书法艺术基础。
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秦汉至唐宋时期的书法风格转变,各流派特点鲜明。
著名书法家及其作品
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大师及其代表作品介绍。
书法作品欣赏与解析
经典碑帖欣赏
01
选取《兰亭序》、《祭侄文稿》等著名碑帖,欣赏其艺术魅力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ppt课件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c4a31a8482fb4daa58d4b9e.png)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 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 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 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
国学知识竞答
.
1.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
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
C 者称为( )。
A、“大元” B、“解元” C、“进士” D、“榜眼”
.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
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 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 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 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 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 ,所以就称为歇后语。汉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 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其中 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 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 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
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汉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 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 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 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 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
颜真卿《祭侄文稿》、 苏轼《黄州寒食贴》、 王羲之《兰亭序》 并称为“天下三大行书”。
A 色一般表示:( )
A、忠耿正直
B、刚愎自用
2.《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
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
( B)
A、浑水摸鱼B、反戈一击C、笑里藏刀D、反客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 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 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 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
国学知识竞答
.
1.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
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
C 者称为( )。
A、“大元” B、“解元” C、“进士” D、“榜眼”
.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
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 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 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 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 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 ,所以就称为歇后语。汉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 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其中 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 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 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
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汉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 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 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 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 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
颜真卿《祭侄文稿》、 苏轼《黄州寒食贴》、 王羲之《兰亭序》 并称为“天下三大行书”。
A 色一般表示:( )
A、忠耿正直
B、刚愎自用
2.《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
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
( B)
A、浑水摸鱼B、反戈一击C、笑里藏刀D、反客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PPT课件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5820b38d15abe23482f4de6.png)
《中庸》
❖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
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 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 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 大本也。和也 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 物育焉。
(6)学习:“学”是汲取知识,“习”是运用知识。学而时 习,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让专业知识常识化才有用,习以为 常。
(7)志气:“志”是目标,“气”是动力;孔子论立志,孟 子说养气。有志气,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蓬勃发展的原动 力。
(8)礼乐:礼以节人,“礼”是对外正言行;乐以和情, “乐”是对内调心性。“礼”为秩序,“乐”为和谐。
(9)中庸:中庸,将是中华民族贡献给全人类未来的最高智 慧之一。它强调不偏不倚、执两用中,无过无不及,是恰好、 是适度、是科学发展观。
(10)知行:知是行之始,行乃知之成;理论指导实践,实践 丰富理论; 知行合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
道
❖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 谓之器。
❖ 朝闻道,夕死可矣。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戒色
食色性也
戒五荤三厌 五荤: 大蒜、小蒜、大葱、小葱、薤 三厌: 雁、狗、乌龟
和情
沙 僧——指沙为姓 沙和尚——以和为尚
兽
天产石猴
人
学做人
小人
近乎兽
神
斗战胜佛
君子
近乎神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PPT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PPT](https://img.taocdn.com/s3/m/bda27a8b55270722182ef741.png)
2020/5/27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东亚各国的传 统节日,该节日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日本在明治维新后 改为阳历7月7日)。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 巧为主,所以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2006年5月20日, 七夕被中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夕节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之间不离不弃、白头偕老” 的情感,恪守的是双方对爱的承诺。随着时间演变,七夕现已成为中国情人节。
2020/5/27
问答时间
1.端午节的起源与下列哪位人物有关?
D
A孔子 B郭沫若 C屈原 D张三丰
2.“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中的“三秋”是指?
C
A三个月 B三年 C三个季度
D三十年
3. 阳关大道”原是指通往那里的道路?
B
A东海 B西域 C南国 D中原
4.耳环最原始的作用是?
A女性身份的象征 B约束女性的行为 C装扮作用 D
2020/5/27
2020/5/27
2020/5/27
2020/5/27
2020/5/27
2020/5/27
2020/5/27
叁 传统节日
中秋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一年 有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被称为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 因此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又因农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 故称“中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中秋 节一般有吃月饼以及赏月的习俗
B
表示女性已婚
2020/5/27
灯谜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东亚各国的传 统节日,该节日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日本在明治维新后 改为阳历7月7日)。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 巧为主,所以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2006年5月20日, 七夕被中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夕节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之间不离不弃、白头偕老” 的情感,恪守的是双方对爱的承诺。随着时间演变,七夕现已成为中国情人节。
2020/5/27
问答时间
1.端午节的起源与下列哪位人物有关?
D
A孔子 B郭沫若 C屈原 D张三丰
2.“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中的“三秋”是指?
C
A三个月 B三年 C三个季度
D三十年
3. 阳关大道”原是指通往那里的道路?
B
A东海 B西域 C南国 D中原
4.耳环最原始的作用是?
A女性身份的象征 B约束女性的行为 C装扮作用 D
2020/5/27
2020/5/27
2020/5/27
2020/5/27
2020/5/27
2020/5/27
2020/5/27
叁 传统节日
中秋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一年 有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被称为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 因此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又因农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 故称“中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中秋 节一般有吃月饼以及赏月的习俗
B
表示女性已婚
2020/5/27
灯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建筑是: 万里长城 ,赵州桥,北京故宫,苏州园林
.
.
.
中华美食
.
中 国之瑰宝
医
.
.
A、射 B、御 C、礼 D、经
7.科举制在中国影响深远,乡试录取者称为“举 人”,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那么殿试录取
C 者称为( )。
A、“大元” B、“解元” C、“进士” D、“榜眼”
.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
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 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 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 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 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 ,所以就称为歇后语。汉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 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其中 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 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 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
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
A 色一般表示:( )
A、忠耿正直
B、刚愎自用
2.《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
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
( B)
A、浑水摸鱼B、反戈一击C、笑里藏刀D、反客
为主
3.“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
C “床”指的是什么?( )
A、窗户B、卧具C、井上的围栏
.
4.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
A 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 )
A、胡适之B、周作人C、郁达夫D、唐三藏 5.“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
B 节日?( )
A、中秋节B、元宵节C、端午节D、七夕节
6.先秦时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育内容以“六艺”为主,下列不属
D 于“六艺”的是( )。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共筑美丽精神家园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 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 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 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
国学知识竞答
.
1.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
.
孔夫子搬家—— 净是输(书) 百尺竿头挂剪刀—— 高才(裁) 玉皇大帝吃稀饭 —— 装穷 立春响雷 —— 一鸣惊人
.
春花(对) 秋月 飞鸟尽(对) 良弓藏 春回大地(对) 福满人间 一心一意,一心可换一群朋(对) 十全十美,十全能聚十方客
.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 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 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 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 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 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
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汉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 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 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 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 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
颜真卿《祭侄文稿》、 苏轼《黄州寒食贴》、 王羲之《兰亭序》 并称为“天下三大行书”。
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建筑是: 万里长城 ,赵州桥,北京故宫,苏州园林
.
.
.
中华美食
.
中 国之瑰宝
医
.
.
A、射 B、御 C、礼 D、经
7.科举制在中国影响深远,乡试录取者称为“举 人”,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那么殿试录取
C 者称为( )。
A、“大元” B、“解元” C、“进士” D、“榜眼”
.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
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 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 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 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 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 ,所以就称为歇后语。汉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 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其中 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 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 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
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
A 色一般表示:( )
A、忠耿正直
B、刚愎自用
2.《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
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
( B)
A、浑水摸鱼B、反戈一击C、笑里藏刀D、反客
为主
3.“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
C “床”指的是什么?( )
A、窗户B、卧具C、井上的围栏
.
4.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
A 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 )
A、胡适之B、周作人C、郁达夫D、唐三藏 5.“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
B 节日?( )
A、中秋节B、元宵节C、端午节D、七夕节
6.先秦时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育内容以“六艺”为主,下列不属
D 于“六艺”的是( )。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共筑美丽精神家园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 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 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 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
国学知识竞答
.
1.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
.
孔夫子搬家—— 净是输(书) 百尺竿头挂剪刀—— 高才(裁) 玉皇大帝吃稀饭 —— 装穷 立春响雷 —— 一鸣惊人
.
春花(对) 秋月 飞鸟尽(对) 良弓藏 春回大地(对) 福满人间 一心一意,一心可换一群朋(对) 十全十美,十全能聚十方客
.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 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 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 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 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 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
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汉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 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 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 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 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
颜真卿《祭侄文稿》、 苏轼《黄州寒食贴》、 王羲之《兰亭序》 并称为“天下三大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