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2适应、损伤(变性)

合集下载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1.病理过程:是指存在于不同疾病中,具有共性的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的异常变化。

2.疾病: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自身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3.病因:可引起疾病发生的原因。

(生物、理化、营养、遗传、先天、免疫、心理和社会)4.完全康复:又称痊愈,是指疾病所致的损伤完全消失,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完全恢复正常。

5.活检:是指通过局部切取,钳取、细针穿刺等手术方法,从活体内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诊断。

6.适应:是指细胞、组织和器官对内、外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刺激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

7.化生:是指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或组织由于受到刺激因素的作用,而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或组织的过程。

8.机化:坏死组织、血栓、脓液或异物等不能完全溶解吸收或分离排出,则由新生的肉芽组织吸收取代的过程称为机化。

9.萎缩:是指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器官体积的缩小。

10.坏疽:是指较大范围的组织坏死并继发腐败菌的感染,坏死组织呈黑或黑褐色等特殊颜色改变。

11.肉芽组织:是指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的幼稚的纤维结缔组织,并伴有炎细胞浸润。

12.变性: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在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

13.坏死:是指活体内局部细胞、组织的死亡。

14.梗死:动脉血流供应中断且不能建立有效侧支循环,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

15.栓塞:循环血液中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过程。

16.充血:广义的充血是指器官或局部组织血管内含血量增多,包括充血和淤血。

通常说的充血是指因动脉输人血量过多引起的器官或局部组织内含血量增多。

17.淤血:因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导致局部器官或组织的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

18.血栓形成: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血液成分凝固或有形成分析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19.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致炎因子引起的局部组织损伤所发生的防御性反应。

高职高专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高职高专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部徐久元内容提要:笔者以张忠、王化修主编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第八版教材为蓝本,结合40余年的病理学教学经验,编写了这本《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

本教案主要供高职高专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教学使用。

本教案学时安排72学时,共十九章。

本章为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本教案内容全面、新颖,参考了步宏、李一雷主编的病理学第九版教材及王建枝主编的病理生理学第九版教材。

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2. 组织细胞的损伤。

3. 损伤的修复。

(三)任务实施任务一:细胞和组织的适应适应(adaptation)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和机体对于持续性的内外刺激做出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

通过适应性反应,细胞、组织、器官耐受各种刺激,而避免损伤。

适应在形态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

1、萎缩:是指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组织、器官的萎缩,主要是由于实质细胞的体积缩小所致,也经常伴有细胞数量减少。

萎缩应与器官发育不全或未发育相区别。

(1)原因和分类萎缩分为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萎缩。

生理性萎缩是生命过程的正常现象。

如青春期后胸腺的萎缩,更年期后卵巢、子宫萎缩,老年人脑、心、肝等几乎所有器官和组织发生不同程度的萎缩等。

病理性萎缩依发生原因分为以下类型:①营养不良性萎缩:包括全身性和局部性萎缩。

前者常由于蛋白质摄入不足或消耗过多而引起,如饥饿、慢性消耗性疾病和恶性肿瘤所致的萎缩。

后者常由于局部组织的氧和营养物质供给不足引起,如脑动脉硬化时,因慢性缺血导致的脑萎缩。

②压迫性萎缩:器官或组织长期受压亦可发生萎缩。

如尿路梗阻时,因肾盂积水压迫肾实质而引起肾萎缩。

引起压迫性萎缩的压力,不需要过大,而在于持续的时间。

③失用性萎缩:因长期工作负荷减少而发生的萎缩。

例如久病卧床者或骨折后肢体长期固定而不活动导致的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

④去神经性萎缩:因运动神经元或轴突破坏引起所支配器官组织的萎缩。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2)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2)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1.下列关于病理学的叙述错误的是() [单选题] *A.病理学是阐明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科学B.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C.学好病理学是学好临床各科的前提D.细胞学检查多用于肿瘤的普查E.活检的价值优于细胞学检查(正确答案)2.临床上疾病诊断依据主要取决于() [单选题] *A.潜伏期B.前驱期C.症状明显期(正确答案)D.转归期E.以上都不是3.一种成熟的组织变成另一种成熟组织的过程() [单选题] * A.机化B.分化C.钙化D.化生(正确答案)E.适应4.气球样变性属于() [单选题] *A.细胞水肿(正确答案)B.脂肪变性D.纤维素样坏死E.黏液样变性5.患者女,50岁。

左侧输尿管结石,B超发现左肾体积增大,肾盂积水,肾实质萎缩,属于下列何种萎缩() [单选题] *A.营养不良性萎缩B.去神经性萎缩C.废用性萎缩D.压迫性萎缩(正确答案)E.内分泌性萎缩6.凝固性坏死常见于() [单选题] *A.脑与心B.脾与肾(正确答案)C.胃与子宫D.胰腺与脑E.肺与肠7.下列哪个部位容易发生干性坏疽() [单选题] *A.阑尾B.子宫C.胆囊D.肺E.肢体末端(正确答案)8.以下哪项不符合一期愈合() [单选题] *B.创缘整齐C.对合严密D.有感染(正确答案)E.形成瘢痕小9.虎斑心见于() [单选题] *A.白喉B.中毒C.严重贫血D.肥胖E.高脂血症(正确答案)10.肺结核可发生的坏死为() [单选题] * A.液化性坏死B.纤维素样坏死C.干酪样坏死(正确答案)D.脂肪坏死E.坏疽11.坏死与坏疽的主要区别是() [单选题] * A.发生部位不同B.组织有否淤血C.组织缺血的程度D.有无腐败菌感染(正确答案)E.对机体影响12.缺乏再生能力的细胞是() [单选题] *A.肾小管上皮细胞B.胶质细胞C.平滑肌细胞D.肝实质细胞E.神经细胞(正确答案)13.肉芽组织抗感染的主要成分是()A.毛细血管 [单选题] *B.成纤维细胞C.炎细胞(正确答案)D.纤维细胞E.细胞外基质14.“心力衰竭细胞”最常见于() [单选题] *A.冠心病B.右心衰竭C.大叶性肺炎D.弥漫性肺纤维化E.肺褐色硬化(正确答案)15.槟榔肝是由___引起的() [单选题] * A.肝脂变B.肝水变性C.门脉性肝硬化D.慢性肝淤血(正确答案)E.坏死后性肝硬化16.出血性梗死好发于() [单选题] *A.肠(正确答案)B.心C.脑D.脾E.肾17.股静脉内的血栓脱落,会栓塞到() [单选题] *A.肺动脉(正确答案)B.肺静脉C.脑动脉D.肾动脉E.脾动脉18.女,25岁,孕32周,双下肢出现水肿,血压正常,无头痛,头晕及其他不适。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试题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试题

Chap0: 绪论1不同疾病过程中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性改变称为 DA. 病理反应B. 病理表现C. 病理障碍D. 病理过程E. 病理状态2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最主要方法是 EA. 临床观察B. 形态学观察C. 疾病的分子和基因诊断D. 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E. 动物实验3疾病概论主要论述 CA. 疾病中各种临床表现的发生机制B. 疾病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机制C. 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D. 疾病的原因与条件E. 疾病的经过与结局4病理生理学大量研究成果主要来自 AA. 动物实验研究B. 推理判断C. 临床实验研究D. 流行病学调查E. 临床观察病人5病理生理学主要教学任务是讲授 DA. 疾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B. 动物身上复制的人类疾病过程C. 临床诊断治疗的理论基础D. 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E. 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及其机理解释6病理生理学的学科前身是 EA. 细胞病理学B. 器官病理学C. 医学生理学D. 疾病病理学E. 实验病理学7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 CA. 诊断疾病B. 揭示疾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C. 揭示疾病本质,为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D. 在动物身上复制人类疾病过程E. 探索疾病治疗的手段8病理生理学是EA. 以动物疾病模型阐述人类疾病规律的学科B. 多种学科综合解释疾病规律的边缘学科C. 解释临床症状体征的桥梁学科D. 从形态角度解释病理过程的学科E. 主要从功能代谢角度揭示疾病本质的学科9病理生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出现在 EA. 19世纪前叶B. 19世纪中叶C. 20世纪中叶D. 20世纪前叶E. 19世纪后叶10病理生理学是研究CA. 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B. 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的科学C. 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D. 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E. 患病机体形态结构改变的科学chap1:应激1应激时下列何种激素可降低 BA. 催乳素B. 胰岛素C. 胰高血糖素D. β-内啡肽E. ADH2应激时机体最突出的反应是 AA. 神经-内分泌反应B. 急性期反应C. 炎症反应D. 免疫反应E. 热休克反应3各种不同应激原所引起的应激是 BA. 几乎相同的特异性全身性反应B. 几乎相同的非特异性全身性反应C. 决定于应激原的特异性反应D. 完全相同的特异性全身性反应E. 完全相同的非特异性全身性反应4心血管系统的应激反应常表现为 EA. 心率和心输出量皆无明显变化,但外周总阻力明显升高B. 心率减慢、心输出量下降C. 冠脉血流量下降、心肌缺血D. 心率和心输出量皆无明显变化,但外周总阻力明显降低E. 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5下列关于热休克蛋白的描述哪一项不正确? EA. 属非分泌型蛋白质B. 最初从经受热应激的果蝇唾液腺中发现C. 大多数是结构蛋白D. 广泛存在从原核到真核细胞的多种生物体E. 基本结构为C端的一个ATP酶结构域和N端的一个基质识别结构域6全身适应综合征是指 CA. 有害刺激使机体的自稳态破坏B. 应激原作用后,机体出现的抵抗和适应反应C. 劣性应激原作用后,出现一个动态的适应防御的连续过程D. 应激原作用后,机体出现的快速动员期E. 应激的负反馈,表现为全身适应性反应7应激时,下列哪一种内分泌腺的变化最为明显? EA. 甲状旁腺B. 性腺C. 胰腺D. 甲状腺E. 肾上腺8在全身适应综合征的警觉期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 CA. 胰岛素B. b-内啡肽C. 儿茶酚胺D. 糖皮质激素E. CRH 9应激时急性期蛋白不具有下列哪一种功能? DA. 抗感染,抗损伤B. 抑制蛋白酶C. 清除自由基D. 抑制纤溶E. 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10临床上下列哪种蛋白的检测常用来作为炎症和疾病活动性的指标? DA. 热休克蛋白B. 白蛋白C. 铜蓝蛋白D. C-反应蛋白E. 结合珠蛋白11下列变化哪项为儿茶酚胺释放增多对机体有利的一面? CA. 腹腔内脏血管扩张B. 支气管收缩,口径变小C. 血液重新分布D. 心率减慢E. 促进糖原合成12下列哪一种说法是错误的? DA. HPA轴兴奋过度或不足都可以CNS的功能障碍,出现抑郁,厌食,甚至自杀倾向B. HPA轴的适度兴奋有助于维持良好的认知学习能力和良好情绪C. 蓝斑投射区NE水平升高,机体出现紧张,专注程度也升高D. 昏迷病人对应激原都会出现应激反应E. 机体对大多数应激原的感受都包含有认知因素13慢性应激时GC的持续增加对机体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EA. 对甲状腺轴的抑制B. 对性腺轴的抑制C. 抑制免疫炎症反应D. 生长发育迟缓E. 以上都是14应激时,下列叙述哪一项是对的? DA. 白蛋白增多B. 补体水平降低C. C-反应蛋白减少D. 糖皮质激素的分泌能抑制免疫功能E. 儿茶酚胺的分泌能增强免疫功能15下列哪一种疾病不属于应激相关疾病? CA. 溃疡性结肠炎B. 支气管哮喘C. 白化病D. 原发性高血压E. 动脉粥样硬化16应激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所产生的防御性反应是 CA. 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B. 血液重分布C. 以上都是D. 支气管扩张加强通气E. 促进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17下列哪一项为全身适应综合征警觉期的特点? EA. 糖皮质激素起主要作用B. 持续时间长C. 炎症、免疫反应减弱D. 糖皮质激素受体数量和亲和力下降E. 儿茶酚胺和糖皮质激素分泌均增多,机体处于最佳动员状态18被人形象地称为“分子伴娘”的物质是 CA. 肾上腺素B. 糖皮质激素C. 热休克蛋白D. CRHE. 急性期蛋白19应激性溃疡是一种 AA. 重病、重伤情况下出现的胃、十二指肠粘膜的表浅溃疡B. 外伤后的一种皮肤表浅溃疡C. 心理应激时出现的口腔溃疡D. 消化性溃疡E. 癌性溃疡20应激时过度强烈的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所产生的对机体不利的反应是 EA. 能量消耗过多B. 组织分解过度C. 致死性心律失常D. 组织缺血E. 以上都是21全身适应综合征抵抗期的基本变化是 CA. 代谢率降低B. 防御储备能力增强C. 糖皮质激素释放增加D. 淋巴结肿大E. 炎症反应增强22在冠脉已有病变的基础上,心理应激常诱发 BA. 变态反应B. 致死性心律失常C. 自身免疫性疾病D. 肝性脑病E. 停经23应激时CRH分泌增多最主要的功能是 DA. 升高血糖B. 促进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的活性C. 促进内啡肽释放D. 刺激ACTH的分泌进而增加GC的分泌E. 调控应激时的情绪行为反应24应激性溃疡的发生主要是因为 AA. 胃粘膜缺血和H+反向扩散B. 胃蛋白酶分泌过多, 消化自身胃粘膜C.胃酸过多D. 幽门螺杆菌感染E. A+B+C25应激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下列哪项既有防御意义又有不利意义的是 DA. 心肌收缩力增强B. 支气管扩张C. 血糖增加D. 儿茶酚胺增多E. 心脑血流增加Chap2、3:细胞组织的适应与损伤,损伤的修复1组织损伤后由结缔组织增生来修补的过程称 EA. 再生B. 增生C. 化生D. 机化E. 纤维性修复2下列哪项不属于萎缩 EA. 老年男性的睾丸B. 晚期食管癌患者的心脏C. 脊髓灰质炎患儿的下肢肌肉D. 老年女性的子宫E. 心肌梗死后的变薄心室壁3四肢骨折石膏固定后引起的骨骼肌萎缩,主要属于 CA. 神经性萎缩B. 失用性萎缩C. 压迫性萎缩D. 营养不良性萎缩E. 生理性萎缩4下列肿瘤中哪一个与化生有关 AA. 肾盂鳞癌B. 胃腺癌C. 结肠腺癌D. 肝胆管上皮癌E. 食管鳞癌5哪一项描述符合瘢痕组织的特点 DA. 细胞间有丰富的液体成份B. 组织间有大量的毛细血管C. 组织色泽鲜红,质地柔软D. 组织质地较硬,缺乏弹性E. 组织内有较多炎性细胞6男性,23岁,24小时前因车祸引起左下肢,胫骨及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入院清除固定后12小时,出现左小腿及左足青紫、肿胀,患者出现发热和全身不适。

(完整版)病理学笔记(全面、重点)

(完整版)病理学笔记(全面、重点)

病理生理学笔记(重点)绪论病理学(path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医学基础学科,揭示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转归。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第一节适应适应:细胞和其构成的组织、器官能耐受内外环境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称为适应。

在形态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

一、萎缩(atrophy):是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器官的体积缩小。

病理改变:肉眼—小、轻;镜下—实质细胞缩小、减少;间质增生1、生理性萎缩:人体许多组织、器官随着年龄增长自然地发生生理性萎缩。

如老年性萎缩2、病理性萎缩:(1)营养不良性萎缩:可分为局部营养不良性萎缩和全身性营养不良萎缩,后者如:饥饿和恶性肿瘤的恶病质,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脑萎缩。

(2)压迫性萎缩:如:肾盂积水引起的肾萎缩。

(3)废用性萎缩:即长期工作负荷减少所引起的萎缩。

(4)神经性萎缩:如:神经损伤所致的肌肉萎缩。

(5)内分泌性萎缩:如:垂体肿瘤所引起的肾上腺萎缩。

二、肥大(hypertrophy):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不是数目的增多)。

1、代偿性肥大:细胞肥大多具有功能代偿的意义。

2、内分泌性肥大:由激素引发的肥大称为内分泌性肥大。

3、生理性肥大:妊娠期妇女子宫增大。

4、病理性肥大:高血压病心肌肥厚—晚期心力衰竭。

三、增生(hyperplasia):实质细胞的增多,可导致组织器官体积的增大。

1、生理性增生:生理条件下发生的增生。

女性青春期乳腺的发育。

2、病理性增生:在病理条件下发生的增生。

雌激素异常增高,导致乳腺的增生EF:肥大和增生是两个不同的过程,但常常同时发生,并且可因同一机制而触发。

例如,妊娠期子宫既有平滑肌细胞数目的增多,又有单个平滑肌的肥大。

对于不能分裂的细胞(如心肌细胞),则只会出现肥大而不能增生。

四、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

是由于组织内未分化细胞向另一种细胞分化的结果,通过改变类型来抵御外界不利环境的一种适应能力。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教案2016/ 2017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单位医学院教研室临床医学教研室课程名称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授课对象临床1601-1603 班授课教师蒋帅职称助教教材名称______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2017年2月19日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教学过程时间分配和教学容媒体选择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授课教师:蒋帅NO: 2教学过程5分钟多媒体课件挂图85分钟5分钟2分钟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授课时间2017-02-27、2017-02-28 授课学时 2教学过程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授课教师:蒋帅NO: 4教学过程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授课教师:蒋帅NO: 5教学过程5分钟多媒体课件挂图85分钟5分钟2分钟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授课教师:蒋帅NO: 6教学过程般慢性炎症二、肉芽肿性炎肉芽肿(granuloma ): 一类以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细胞增生形成的境界活楚的结节状病灶。

原因:病原体感染:外源性或内源性异物:原因不明。

小结总结本次课内容,再次强调教学目的与要求作业1、炎症有哪些作用,对机体有何影响,如何辩证地使用抗炎药物?2、各种炎细胞分别出现丁哪些炎症?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授课教师:蒋帅NO: 7教学过程时间分配和教学容媒体选择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授课教师:蒋帅NO:_8教学过程时间分配和教学容媒体选择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授课教师:蒋帅NO: 9教学过程时间分配和教学容媒体选择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授课教师:蒋帅NO: 10教学过程时间分配和教学容媒体选择组织教学检查人数,记录考勤 导入新课介绍教学目的与要求,阐明教学重点与难点 讲授新课第六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第一节脱水和水中蠹 、脱水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授课教师:蒋帅3分钟5分钟模型 多媒体课件 NO: 11课后分析教学过程时间分配和教学容媒体选择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授课教师:蒋帅3分钟5分钟挂图标本多媒体课件85分钟5分钟2分钟NO: 12教学过程时间分配和教学容媒体选择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授课教师:蒋帅3分钟5分钟挂图标本多媒体课件85分钟5分钟2分钟NO:J3课后分析教学过程时间分配和教学容媒体选择组织教学检查人数,记录考勤导入新课介绍教学目的与要求,阐明教学重点与难点讲授新课第八章缺氧由丁组织得不到足够的氧或利用氧障碍引起细胞代谢、功能和形态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称为缺氧(hypoxia)。

病理学本科课件-适应、损伤

病理学本科课件-适应、损伤
损伤可以引发新的适应反应
当人体受到损伤时,为了应对损伤带来的影响,可能会产生新的适应反应。例如 ,长期患有慢性疾病的人,身体会逐渐适应疾病带来的不适,从而维持正常的生 理功能。
适应与损伤的相互作用
适应与损伤相互影响
适应和损伤是相互影响的,一方面,适应可以减少损伤的发生和减轻损伤的严重程度;另一方面,损伤可以破坏 适应反应并引发新的适应反应。
适应、损伤与常见疾病的发生
适应与常见疾病发生
在长期慢性压力或不良环境下,人体 可能会出现适应障碍,进而引发一系 列常见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 等。
损伤与常见疾病发生
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引起的组 织损伤,可能导致炎症、感染等常见 疾病的发生。
适应、损伤对疾病进程的影响
适应对疾病进程的影响
适应障碍可能影响机体的免疫系统,使疾病更容易发生和恶 化。
细胞代谢异常
损伤导致细胞代谢异常,细胞 内能量供应不足,影响正常生 理功能。
细胞坏死和凋亡
严重损伤导致细胞坏死和凋亡 ,引发组织、器官功能丧失。
损伤的修复过程
止血和凝血
损伤后,机体迅速启动止血和凝血机制,防止出血过 多。
炎症修复
炎症反应过程中,受损组织逐渐修复,炎症细胞清除 坏死组织和细菌。
再生和纤维组织形成

02
损伤
损伤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损伤是指各种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作用于机体,导致组织、器 官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引发机体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反应。
分类
根据损伤的性质和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损伤;根据损 伤的组织类型,可分为细胞、组织、器官损伤等。
损伤的病理变化
炎症反应
损伤后,机体发生炎症反应, 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 。

病理生理学+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病理学名词解释

组织和细胞的损伤与修复习题:名词解释1、适应: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能耐受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和刺激的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

2、变性: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

3、萎缩: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可伴发细胞数量的减少。

4、肥大:由于功能活跃、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称为肥大。

5、增生:器官或组织内实质细胞数量增多称为增生。

6、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转变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的过程称为化生,是由具有分裂增殖能力的幼稚未分化细胞或干细胞转型分化的结果,通常只发生在相同性质细胞之间。

7、细胞水肿(水变性):由于线粒体受损,细胞内Na+、水过多积聚。

轻度水肿,电镜下线粒体和内质网肿胀,光镜下胞浆内出现红染细颗粒。

高度水肿,胞浆疏松,染色变淡,极期为气球样变。

8、脂肪变性:中性脂肪特别是甘油三酯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胞浆中。

多见于肝、心、肾、骨骼肌等实质细胞,其中以肝脂肪变最为常见。

9、脂肪肝:显著弥漫性肝脂肪变。

10、虎斑心:心肌脂肪变常累及左室内膜下和乳头肌,与正常心肌相间形成黄红色斑纹。

11、心肌脂肪浸润:心外膜增生的脂肪组织沿间质伸入心肌细胞间。

12、玻璃样变:或称透明变,指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均质、嗜伊红半透明状蛋白蓄集。

13、Mallory小体:肝细胞内出现的红染玻璃样物质,是由中间丝的前角蛋白堆积成的。

14、淀粉样变:细胞间质中出现淀粉样蛋白质-粘多糖复合物沉淀。

15、粘液样变:细胞间质内粘多糖和蛋白质的蓄集。

16、营养不良性钙化:体内钙磷代谢正常的钙化,见于结核病、动脉粥样硬化。

17、转移性钙化:由于全身钙磷代谢失调而致钙盐沉积于正常组织内,如一些骨肿瘤。

18.坏死(necrosis):在损伤因子的作用下,活体局部组织、细胞死亡所发生的一系列形态学改变。

19.坏疽:坏死组织由于腐败菌的感染而呈黑色、污绿色等特殊形态的改变。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重点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重点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第一章:绪论、疾病概论1、病理切片的常规染色方法是:苏木素-伊红染色2、病理标本常用的固体液:10%甲醛3、临床病理科采用最多的病理组织研究方法为:活体组织检查4、对良性、恶性肿瘤的鉴别有重要意义是:活体组织检查5、对肿瘤的普查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的方法:活体组织检查6、健康的正确解释是:健康是指没有疾病,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7、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病因作用下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8、现代死亡的标志是:脑死亡9、脑死亡的必备条件:瞳孔散大固定、脑电波消失、自主呼吸停止、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第二章:细胞与组织的适应、损伤、修复1、适应在形态学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2、萎缩定义: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3、肥大定义: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4、增生定义:器官或组织的实质细胞数量增多(常伴有相应组织、器官体积增大。

增生发生在再生能力强的组织)5、化生定义: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6、细胞与组织的损伤:a.变性:由于代谢障碍,在细胞内或细胞间质中出现异常物质或原有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一内形态改变①细胞水肿(最常见的变性、细胞体积增大、胞质疏松淡染、胞质透明呈空泡状、胞质内有许多红染的细小颗粒、胞质内没有脂肪空泡)②脂肪变性:甘油三酯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eg虎斑心③玻璃样变性: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HE染色均质红染、半透明状蛋白质蓄积b.坏死和凋零①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纤维素样坏死、坏疽(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气性坏疽)7、肉芽组织:是一种主要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伴有各种炎细胞浸润。

A、肉眼观:肉芽组织呈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触之易出血,但无痛觉。

B、镜下观:肉芽组织形成初期,其内可见大量由增生的内皮细胞形成的新生毛细血管,呈袢状与创面垂直生长。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知识重点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知识重点

病理学第一章绪论掌握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和内容;熟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了解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学习方法及其发展史。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医学基础学科。

★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1、总论:研究各种疾病的共同的基本规律;2、各论:研究各个器官或器官系统疾病的特殊规律。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及临床应用:尸体剖检(autopsy)活体组织检查(最广泛应用)细胞学检查动物实验组织培养与细胞培养分子生物学技术一、尸体剖检(尸检):是对死者的遗体进行病理解剖,通过肉眼和镜下观察组织器官的大体形态和组织学改变,对疾病作出诊断,查明死亡原因。

尸体解剖的作用:①确定诊断,查明死因。

提高诊治水平。

②及时发现和确诊某些传染病、地方病、流行病和新发生的疾病,为卫生防疫部门采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③积累各种疾病的人体病理材料,作为深入研究和防治这些疾病的基础的同时,也为病理学教学收集各种疾病的病理标本。

二、活体组织检查:用局部切除、钳取、穿刺针吸以及搔刮、摘除等方法,由患者活体采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确定诊断,简称活检。

活检的意义:①能及时准确地对疾病作出病理诊断,可作为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的依据。

②冷冻切片快速诊断,协助临床医生选择最佳的手术治疗方案。

③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定期活检可动态了解病变的发展和判断疗效。

④采用新的研究方法,可对疾病进行分子和基因方面的研究。

三、细胞学检查是通过采集病变处脱落的细胞,涂片染色后进行观察的方法。

可用于疾病的诊断,也可用于健康普查。

具有设备简单、操作简便,病人痛苦少的特点。

实验病理学研究方法:动物实验、组织和细胞培养。

1、动物实验:通过动物身上疾病复制的过程,可以进行研究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病理改变及疾病的转归,弥补了人体病理学研究所受到的制约。

病理学的观察方法:大体观察(肉眼观察)组织学观察(基本)超微结构观察组织、细胞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形态学观察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掌握萎缩、肥大、增生、化生、变性、坏死、坏疽、机化、再生、肉芽组织的概念掌握细胞水肿和脂肪变性的病理变化、坏死的类型及病理变化、肉芽组织的形态和功能。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重点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重点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重点绪论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不可逆性停止的状态。

其判断标准包括瞳孔散大或固定、自主呼吸停止、不可逆性脑昏迷、脑神经反射消失、脑电波消失以及脑血液循环停止。

第二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适应是指细胞和组织在内、外环境中对有害因子的持续性作用做出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

这种适应可以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等不同形式。

肥大是指实质细胞的体积增大,从而导致组织和器官体积增大的现象,其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情况。

增生则是指器官或组织的实质细胞数目增多所致的组织器官体积增大。

萎缩则是指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体积变小所致的组织和器官体积缩小。

化生则是指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的过程,这种现象只发生于同源性细胞之间。

例如,鳞状上皮化生、肠上皮化生和骨组织化生等。

化生原本是机体对不利环境和有害因素损伤的一种适应性改变,一方面增强了对环境因素的抵抗力,另一方面却丧失了原来组织的固有功能。

同时,化生还可能成为肿瘤发生的基础。

变性是指细胞受损后代谢障碍导致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增多的现象,也称为细胞内外的物质蓄积。

细胞肿胀是指细胞内水和钠离子的过多积聚,常见于心、肝、肾等器官的实质细胞。

脂肪变是指实质细胞内脂肪的异常蓄积现象,常见于肝、心、肾等器官,其主要原因包括缺氧、感染、中毒和营养障碍等。

细胞死亡是指细胞因受严重损伤而累及胞核时,出现代谢停止、结构破坏和功能丧失等不可逆性变化。

细胞死亡包括坏死和凋亡两种形式。

坏死是指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其主要表现为核固缩、核碎裂和核溶解等。

坏死可分为凝固性坏死(如心、肾、脾和肝等器官)、液化性坏死(如脑和胰腺等)、干酪样坏死(如结核病)、脂肪坏死(如急性胰腺炎)、纤维蛋白样坏死和坏疽等。

坏死的结局可以是溶解吸收、分离排出、机化、包裹与钙化等。

坏疽是指大块组织凝固性坏死并伴有腐败菌感染的现象,可分为干性、湿性和气性三种类型。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1.病理过程:是指存在于不同疾病中,具有共性的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的异常变化。

2.疾病: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自身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3.病因:可引起疾病发生的原因。

(生物、理化、营养、遗传、先天、免疫、心理和社会)4.完全康复:又称痊愈,是指疾病所致的损伤完全消失,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完全恢复正常。

5.活检:是指通过局部切取,钳取、细针穿刺等手术方法,从活体内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诊断。

6.适应:是指细胞、组织和器官对内、外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刺激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

7.化生:是指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或组织由于受到刺激因素的作用,而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或组织的过程。

8.机化:坏死组织、血栓、脓液或异物等不能完全溶解吸收或分离排出,则由新生的肉芽组织吸收取代的过程称为机化。

9.萎缩:是指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器官体积的缩小。

10.坏疽:是指较大范围的组织坏死并继发腐败菌的感染,坏死组织呈黑或黑褐色等特殊颜色改变。

11.肉芽组织:是指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的幼稚的纤维结缔组织,并伴有炎细胞浸润。

12.变性: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在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

13.坏死:是指活体内局部细胞、组织的死亡。

14.梗死:动脉血流供应中断且不能建立有效侧支循环,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

15.栓塞:循环血液中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过程。

16.充血:广义的充血是指器官或局部组织血管内含血量增多,包括充血和淤血。

通常说的充血是指因动脉输人血量过多引起的器官或局部组织内含血量增多。

17.淤血:因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导致局部器官或组织的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

18.血栓形成: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血液成分凝固或有形成分析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19.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致炎因子引起的局部组织损伤所发生的防御性反应。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填空题及答案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填空题及答案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填空题及答案第一章1.人体病理学研究方法有(尸体剖检)、(活体组织检查)、(细胞学检查)。

2.临床诊断疾病最可靠的方法是(活体组织检查)。

第二章1.病理生理学研究的对象是(疾病)。

2.与病理学不同,病理生理学侧重从(功能)(代谢)变化的角度研究疾病。

第三章1.最常见的病因(生物因素)。

2.疾病的共同规律有(损伤与抗损伤)、(因果交替)、(局部与整体)。

第四章1. 机体的适应反应在形态学上一般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化生)2. 病理性萎缩按发生原因可分为(营养不良)(压迫性)(失用性)(去神经性)(内分泌性)3. 玻璃样变性发生的部位主要见于(纤维结缔组织)(细小动脉)(部分细胞内)4. 细胞坏死时,细胞核的病理变化表现为(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5. 坏死通常分为(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纤维素样坏死)三个基本类型6. 骨折愈合分为(血肿形成)(纤维骨痂形成)(骨性骨痂形成)(骨痂改建或塑形)四个阶段第五章1.充血和瘀血都是指局部组织血管内(血液)增多。

动脉输入血量增多会引起(动脉性充血)。

2.引起淤血的原因有:(静脉受压)、(静脉受阻)、(心力衰竭)。

3.长期慢性肝淤血,肝内(纤维组织)增多,形成(淤血)性肝硬化。

4.血栓形成的条件有(心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液状态改变)、(血液凝固性增加)。

5.静脉内延续性血栓由(头部)、(体部)、(尾部)三部分构成。

6.按血液溢出的机制,出血分为:(破裂性出血)(漏出性出血)7.来自左心和体循环动脉系统的栓子常引起(脑)(脾)(肾)(四肢)等部位的动脉栓塞。

8.长时间的淤血,可引起(水肿)(萎缩)(变性)和(坏死)等后果。

9.根据梗死灶含血量的不同,把梗死分为(贫血性梗死)和(出血性梗死)。

10.出血性梗死常发生的器官是(肺)(肠)。

第六章1.炎症局部基本病理变化为(变质)(渗出)(增生)2.炎症的局部临床表现有(红)(肿)(热)(痛)(功能障碍)3.急性渗出性炎可分为(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出血性炎)4.慢性炎症类型可分为(一般慢性炎症)(肉芽肿性炎)5.急性炎症的血道扩散可产生(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脓毒败血症)6.化脓性炎根据发生原因和部位可分为(表面化脓和积脓)(蜂窝织炎)(脓肿)7.假膜性炎假膜主要成分有(纤维素)(坏死组织)(炎症细胞)8.纤维素性炎以渗出(纤维蛋白)为主,常发生于(粘膜)(浆膜)(肺)9.浆液性炎以渗出(浆液)为主,渗出物主要是(白蛋白)10.肉芽肿性炎分为(感染性)肉芽肿和(异物性)肉芽肿。

病理学复习题

病理学复习题

病理学复习题名词解释1.萎缩 (atrophy) :发育正常的器官、组织或细胞,由于其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数目减少而使体积缩小,称为萎缩2.化生 (metaplasia) :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转变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的过程。

3.变性 (degeneration) :由于物质代谢障碍,细胞或细胞间质内出现某些异常物质,或原有正常物质增多。

4.坏死 (necrosis):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5.机化 (organization) :新生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血块、脓液、异物等的过程6.肉芽组织 (granulation tissue):是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组成的幼稚的结缔组织,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

7.血栓形成 (thrombosis) :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8.血栓 (thrombus) :在血栓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固体质块9.栓塞 (embolism) :血液循环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动,阻塞血管10.梗死 (infarct) :局部组织器官由于动脉血流供应迅速中断而引起的缺血性坏死11.肉芽肿 (granulama):由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的细胞增生而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12.蜂窝织炎( phlegmonous inflammation ):疏松组织中的弥漫性化脓性炎13.脓肿( abscess):组织或器官的局限性化脓性炎14.窦道( sinus):深部组织坏死后形成开口于皮肤或粘膜的病理盲管15.异型性( atypia ):指肿瘤无论在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上,都与其发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16.转移( metastasis):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脉管或体腔,被带至不相连续的部位,形成与原发瘤同类型的连续性肿瘤,此过程称转移17.癌( carcinoma ):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18.炎症(inflammation ):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的刺激所发生的一种以防御性为主的基本病理过程19.渗出( exudation ):局部血管内的液体成分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体腔或粘膜表面的过程20.风湿小体:是风湿病的特征性病变,由中央的纤维素样坏死物,周围聚集大量的风湿细胞及外围的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构成的肉芽肿21.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 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 为主要表现的独立性全身性疾病。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标准精选全文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标准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标准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专业一、前言(一)课程的性质:《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一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其学习要以《组织胚胎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等课程为基础;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常见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具备观察疾病肉眼和显微镜下病变特点,并作出病理诊断的能力。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见疾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为后续学习临床专业课程和具备岗位职业能力打好基础。

(二)课程设计理念基于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使学生学习适合高职教育特色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内容。

1.针对需求,合理安排:面对高职临床医学专业的特点与需求,坚持既要重视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要删繁就简,还要充分体现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

故除完成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基本理论内容外,多讲解与工作岗位相关的临床病理联系,安排课程内容以实用、够用为主要目的。

2.教学并轨,勇于创新:调整和改革传统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理论课和实验课分轨授课的教学模式,利用我院先进的多媒体和网络设施,采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并轨的教学方式,即在同一课堂内,同一章节的理论教学后立即进行实践教学,这样的模式可以使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得以紧密结合,有“学了就练,立竿见影”的效果。

(三)课程设计思路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不仅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科学,也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一方面与其它医学基础科学密切相关,如组织胚胎学、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等,这些学科主要研究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代谢,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时机体形态结构和功能代谢变化提供理论基础,是学好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前提;另一方面与临床各科实际工作亦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是学习临床专业课程的重要桥梁学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教案课程名称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部(系)基础部教研室生理病理教研室教师姓名傅珏职称讲师授课对象2011年级护理专业本科班授课时间2012年9月7日至2012年9月7日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说明一、教案基本内容1、首页:包括教师姓名、课程名称、学时、授课题目、授课时间、教学主要内容、目的与要求、重点与难点、媒体与教具。

2、续页:包括教学内容与方法以及时间安排,即教学详细内容、讲述方法和策略、教学过程、图表、媒体和教具的运用、主要专业外语词汇、各讲述部分的具体时间安排等。

3、尾页:包括课堂设问、复习思考题与作业题、教学实施情况及分析。

二、教案书写要求1、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以一个教学单元为基本单位填写。

2、明确教学目的与要求。

3、突出重点,明确难点。

4、图表规范、简洁。

5、书写工整,层次清楚,项目齐全,详略得当。

6、如因篇幅原因需对表格进行调整,应当以“整页设计”为原则。

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请写出)四、教研室(科室)主任意见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教案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变性)组织和细胞适应反应:萎缩、肥大、增生、化生细胞和组织的损伤:原因和发生机制、损伤的形式和形态学变化在生活过程中,机体的细胞、组织经常不断地受到内外环境中各种刺激因子的影响,并通过自身的反应和调节机制对刺激作出应答反应,适应环境条件的改变、抵制刺激因子的损害并得以存活。

细胞、组织或器官对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表现出相应的功能和形态改变称为适应(adaptation)。

适应在形态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

机体的这种反应能力可保证细胞和组织的正常功能,维护机体正常生存,但这种反应能力是有限的,一旦刺激的性质、强度和持续时间超越了一定界限,细胞就有可能出现损伤(injury)。

较轻的细胞损伤是可逆的,即消除刺激因子后,受损细胞可恢复常态,通常称之为变性或亚致死性细胞损伤。

严重的细胞是不可逆的,最终将致细胞死亡。

正常细胞、适应细胞、可逆性损害细胞和不可逆性损害细胞呈现代谢、功能和形态的连续变化过程,这些变化之间往往无截然的界限。

可复性改变和不可复性改变之间也常难以截然区分。

一个刺激究竟会引起细胞的适应反应、损伤还是死亡,不仅由刺激的性质和强度决定,还与细胞的易感性、血供、营养等有关。

适应与损伤是大多数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病理变化。

第一节组织和细胞的适应性反应一、萎缩萎缩(atrophy)是指已发育到正常状态后受致病因子作用下引起的器官、组织或实质细胞的体积缩小,可以伴发细胞数量的减少。

组织器官的未曾发育或发育不全不属于萎缩范畴。

实质细胞萎缩时,常继发其间质(主要是脂肪组织)的增生,有时使组织、器官的体积甚至比正常还大,称为假性肥大,见于萎缩的胸腺和肌肉等。

萎缩通常由于细胞的功能活动降低、血液及营养物资供应不足,以及神经或内分泌刺激减少等引起。

(一)分类萎缩可分为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萎缩两类1.生理性萎缩机体的许多组织、器官,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地发生生理性萎缩,这种现象也称退化。

如青春期后胸腺的萎缩、妊娠后子宫的复旧、高龄时期出现的老年性萎缩(不可恢复性)。

2.病理性萎缩按其发生的原因可分为(1)营养不良性萎缩:有全身性和局部性营养不良性萎缩,前者常见于蛋白质等摄入不足或消耗过多,如消化道梗阻长期不能进食或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结核病、恶性肿瘤的恶病质);后者常由局部缺血引起,如脑动脉粥样硬化时致血管腔狭窄,因慢性缺血导致的脑萎缩。

(2)压迫性萎缩:器官组织长期受压引起的萎缩。

如输尿官阻塞,肾盂积水,尿液潴留在肾盂中,肾盂内压力增高压迫肾实质而发生的肾萎缩。

(3)废用性萎缩:因长期工作负荷减少所致的萎缩。

如骨折后肢体长期固定不活动,导致肌肉萎缩、骨质疏松。

(4)去神经性萎缩:因神经、脑或脊髓损伤所致的肌肉萎缩。

如脊髓灰质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受损发生变性、坏死,神经对其支配的肌肉失去代谢调节作用,引起所支配的肌肉发生萎缩。

(5)内分泌性萎缩:由于内分泌腺功能下降引起靶器官细胞萎缩,如因腺垂体肿瘤或缺血性坏死等引起促肾上腺激素释放减少所致的肾上腺萎缩。

(二)病理变化萎缩的器官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色泽加深,质地变韧,萎缩细胞胞质内可出现脂褐素颗粒。

光镜下可见实质细胞体积变小,数量减少,胞核深染,胞质中常含有未能被溶酶体酶降解的残体(即脂褐素),间质成纤维细胞和脂肪细胞增生。

萎缩一般为可复性的,只要病因消除,萎缩的器官组织和细胞可逐渐恢复原状;如果病变不断发展,萎缩的细胞则逐渐消失。

二、肥大组织和细胞或器官体积增大称为肥大(hypertrophy)。

其病变基础是细胞器增多,细胞的合成功能增强,以适应改变了的环境需要。

常见类型:(1)代偿性肥大:相应器官、组织的工作负荷增加所引起,具有功能代偿作用。

如高血压病人左心室工作负荷增加引起左心室心肌肥大;一侧肾脏切除后对侧肾脏的肥大。

(2)内分泌性肥大:由内分泌作用引起的肥大。

如雌激素影响下妊娠子宫平滑肌细胞的肥大;哺乳期乳腺细胞的肥大。

肥大的细胞内DNA含量和细胞器数量均增多,结构蛋白合成活跃,功能增强。

但细胞肥大产生的功能代偿作用也是有限度的。

三、增生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数量增多称为增生(hyperplasia),可导致组织、器官体积的增大。

根据其原因和性质,增生可分为:(一)生理性增生(1)代偿性增生:如部分肝脏被切除后残存肝细胞的增生。

(2)激素性增生:女性青春期乳腺发育以及月经周期子宫内膜腺体的增生等。

(二)病理性增生常见的原因是激素的异常引起,如雌激素过多,子宫内膜过度增生;缺碘时,甲状腺素合成减少,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刺激滤泡上皮增生引起甲状腺肿。

引起细胞、组织或器官的增生与肥大常相伴存在。

对于分裂增殖能力活跃的组织器官如子宫、乳腺等,其肥大可以是细胞的体积增大(肥大),也可以是细胞数量增多(增生);但对于细胞分裂增殖能力较低的心肌、骨骼肌等,其组织器官的肥大仅仅是因细胞肥大所致。

四、化生一种已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而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称为化生(metaplasia)。

化生主要发生于上皮细胞,也可见于间叶细胞,且这种分化上的转向通常只发生于同源性细胞之间。

如柱状上皮化生为鳞状上皮,一种间叶组织转化为另一种间叶组织。

这种转化过程并不是由原来的成熟细胞直接转变为另一种细胞,而是由此处具有分裂能力和多向分化能力的幼稚未分化细胞或转型性分化的结果。

常见类型(2)肠上皮化生:慢性萎缩性胃炎时,部分胃粘膜上皮转化为肠型粘膜上皮。

部分肠上皮化生可构成肠型胃癌的发生基础。

(3)结缔组织和支持组织化生:结缔组织可化生为骨、软骨、脂肪组织等。

如骨骼肌反复外伤后可在肌肉组织内形成骨组织。

第二节细胞和组织的损伤组织和细胞受到不能耐受的有害因子刺激后,可引起细胞及其间质的物质代谢、组织化学、超微结构、光镜乃至肉眼可见的异常变化,称为损伤(injury)。

损伤的方式和结果不仅取决于引起损伤的原因、作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也取决于受损细胞的种类、所处的状态等。

一、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和发生机制损伤的原因很多,可以归纳为:缺氧、物理因素、化学物质和药物、生物因素、免疫因素、营养因素、社会-心理-精神因素等。

由多种因素引发的细胞损伤,其发生机制是很复杂的。

以下涉及的几个方面对于细胞损伤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它们常相互结合或是互为因果地导致细胞的损伤。

细胞膜的破坏细胞膜是保持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在与外界互通信息、交换物质、免疫应答、细胞分裂与分化等方面发挥重要在作用。

许多细胞内、外的有害因素如缺氧、感染、药物性损伤等可以通过破坏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导致细胞的损伤。

活性氧类物质的损伤作用活性氧类物质包括处于自由基状态的氧和不属于自由基的过氧化氢。

它们的强氧化作用是细胞损伤的基本环节。

细胞内高游离钙的损伤作用正常时细胞质处于低游离钙状态,使胞质内的磷脂酶和核酸内切酶(可降解磷脂、蛋白质和DNA)的活性稳定,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得以保持。

缺氧、中毒时,ATP减少,细胞质内会因此继发游离钙增多,上述酶类因而活化致细胞受损。

缺氧的损伤作用缺氧导致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受抑制,使A TP生成减少,造成细胞膜钠-钾泵、钙泵功能低下而使细胞受损。

缺氧尚可使氧自由基增多,脂质崩解,细胞骨架破坏等。

化学性损伤化学性损伤包括化学物质和药物的毒性作用,日益成为致细胞损伤的重要因素。

作为医治疾病的药物具有可能引发细胞损伤的副作用,是最常见的医源性致病因子。

化学性物质和药物损伤细胞的途径包括:直接的细胞毒性作用;代谢产物对于靶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如肝、肾、心肌、骨髓是毒性代谢产物的主要靶器官);诱发免疫性损伤(如青霉素可经由I型变态反应引发过敏反应);诱发DNA损伤。

遗传变异许多因素包括化学性物质和药物、病毒、射线等可损伤细胞核内的DNA,诱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使细胞发生遗传变异,可导致结构蛋白合成低下;核分裂受阻;合成异常生长调节蛋白;酶合成障碍等。

二、损伤的形式和形态学变化受损细胞首先呈现代谢性改变,继而出现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变化,然后再出现光镜下和肉眼可见的形态学变化。

较轻度的损伤是可逆的,在去处病因后有可能恢复常态,称为变性或可逆性损伤。

严重的细胞损伤是不可逆的,终致细胞死亡。

(一)变性变性(degeneration)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因代谢障碍所致的细胞质内或细胞间质中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常伴有器官的功能下降。

造成蓄积的原因是这些正常或异常物质的产生过度或产生速度过快,细胞组织缺乏相应的代谢、清除和利用机制,此类损伤可完全恢复正常。

1.细胞水肿(cellular swelling)或称水变性(hydropic degeneration)常是细胞损伤中最早出现的改变,系由于缺氧、感染、中毒等因素损伤细胞线粒体,造成A TP生成不足,导致细胞膜钠-钾泵功能障碍,引起细胞内水、钠积聚,细胞线粒体和内质网肿胀,形成光镜下细胞质内红染细颗粒物。

常见于缺氧、感染、中毒时心、肝、肾、脑等实质细胞。

病理变化水肿的细胞体积增大,胞质疏松染色淡,浆内出现细颗粒状物质。

胞核稍大,染色浅。

严重时整个细胞高度肿胀,胞质清亮透明,称为气球样变。

此种病变常见于急性普通型病毒性肝炎。

肉眼观察病变器官体积肿大,包膜紧张,边缘变钝,颜色较正常淡且外观浑浊。

2.脂肪变性(fatty degeneration)中性脂肪特别是甘油三酯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胞质中,称为脂肪变性。

常见于肝细胞、心肌、肾小管上皮等,与感染、中毒、缺氧和营养不良、糖尿病、肥胖等有关。

这些致病因素干扰或破坏了细胞的脂肪代谢,造成脂肪在细胞内沉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