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特征与存在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特征与存在的问题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仍存在很大的差异。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后大众化的研究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大学高等教育大众化多样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5-0027-02

所谓高等教育,是指中等教育以上程度的各级各类教育的总称。

①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普遍趋势,我国也不例外。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也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在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凸显出不少矛盾。因此,分析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特征,探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凸显的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这对于中国高等教育后大众化阶段以及将来的普及化阶段发展十分必要。

一文献综述

对高等教育大众化最经典的定义来自马丁·特罗,他以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为指标,将高等教育划分为精英、大众、普及三个阶段:当毛入学率在15%以下时,为高等教育的精英教育阶段;当毛入学率达到15%~50%时,为大众化阶段;当毛入学率达到50%以上,为普及化阶段。

日本有本章教授在考察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演变历程后,提出了高等教育的“后大众化”阶段,将其定位在马丁·特罗所说的大众化阶段的后期和普及化阶段的初期。

潘懋元认为,精英教育与高等教育并非两个非此即彼的概念。大众化仅指数量的增加,仍包含一定的精英教育,不过两者是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一个朝提高发展,一个朝普及提高。

二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特征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在一个人口基数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推进并实现的,具有许多鲜明特征。

1.前期准备不充分

高等教育大众化并非一蹴而就的事,仅有规模上的扩大远远不够。美国高等教育之所以能迅速大众化,是因为其在拥有充足入学人数前,就已经具备了适合大众化高等教育体系的各种软硬件设施。因此,只要增加人数就行了。除美国外,纵观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程,大多都是在具备了理论研究扎实、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国民文化需求提高等充分条件下进行的。反观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却存在着明显的前期准备不充分的问题。1999年高校扩招前,国内几乎没有任何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相关理论研究,更不用说实践和试点经验。许多现实问题没经过结合国情的充分论证,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就大刀阔斧地推进起来,且重心完全放在了规模的扩大上而忽略了其他,前期准备不足也使得后

期发展中的诸多矛盾逐渐浮上台面。

2.政府主导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

西方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大多是在其经济社会充分发展的基础上,以各高校为主导,依托高校自身内在发展需求逐渐达成的,自发性较强。政府虽会给予一定的政策指导及财政支持,但并不会进行强制性的干预,实际进程还是依靠高校自身完成。而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其大众化的实施过程,则历来都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1999年1月13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了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15%的目标。同年,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波澜壮阔的扩招正式启动,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最大推力。可以说,在我国,是政府而非高校,主导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

3.高等教育大众化推行速度过快

西方国家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大多是平稳推进的。如英国高等教育经过20世纪60年代的扩张,70、80年代的调整,到了20世纪末才逐步平稳地实现了大众化。而我国在高校扩招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而1999年扩招后,当年各高校招生比上年增加的幅度就高达48.15%,随着扩招的继续推行,毛入学率也随之大幅提升,在2002年就实现了大众化目标,比原计划提前了整整8年。这一结果却并不值得我们盲目乐观,因为扩招过快的背后所潜伏着的诸如师资跟不上、学生就业难、教学质量下滑等一系列隐患已开始凸显,国务院不得不在2006年召开

的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招生管理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适当控制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

4.教育经费来源单一,教育投入不足

教育投入不足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共有问题,在我国,这个问题尤为突出,“穷国办大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大现实。与欧美国家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不同,我国的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单一,主要为财政投入,而较之我国高等教育的高速推进,政府投入却显得很不到位。教育投入的不足,加上我国人口基数大、经济社会发展又促使个人和社会的教育需求不断膨胀的现状,直接导致了我国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有效供给的不足。

三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存在的问题

我国自1999年开始扩招以来,2002年便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时至今日,我国跨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门槛已十年,这期间所举得的成绩固然举世瞩目,但也有不少问题逐渐浮上台面。

1.教育质量整体下滑

由扩招所导致的教育质量整体下滑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主要是由学生数量增速与教育资源增速不匹配造成的,师资薄弱是其最突出的表现。我国师资的总量虽一直在增长,但生师比却屡创新低。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缓解改善,如对各高校的质量评估中,生师比就是一个重要指标,但这也会导致新的问题,即众多高校尤其是独立学院为达到生师比指标,大量招聘缺乏教学经验和教书育人意识的新教师,结果同样影响了教学质量。

其次,扩招意味着降低了入学门槛,标准的降低确保了更多学子得以接受高等教育,让毛入学率不断上升,但这也导致了生源质量的下降,从而影响了整体的教育质量。

我们也应看到,整体教学质量下滑并非每一部分的教学质量都下滑,如当代大学生在计算机和外语等方面都远远胜过以前。

2.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加

除了教育质量下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也成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一大困境。自1999年扩招以来,高校扩招的速度一度大幅超过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就业岗位数难以满足大量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出现大学毕业生就业紧张的现象也就不可避免。同时,由于扩招降低了高校的入学门槛,按以往的毕业标准,很多因扩招入学的低标准入学者将无法毕业,若降低标准,则由此输送到社会上的教育产品——毕业生将无法满足社会需要。欧美国家采取的普遍做法是“入学易,毕业难”,并不降低毕业标准。而我国则选择了降低毕业标准,以确保大多数入学者顺利毕业的模式,这虽然让我国的高校毕业生不会像欧美学生一样经历中途停学或猛补学分以求毕业的阵痛,却也使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倍增,成为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3.高等教育学费大幅增加

从新中国成立到1988年,高等教育一直实行免收学费政策,直到1989年,国家才开始对高等教育实行收费,但当时的学费仅200元/年。自此,我国高校的学费开始逐年快速上升。到1993年普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