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概论之 艺术创作

合集下载

艺术学概论名词解释

艺术学概论名词解释

艺术学概论名词解释1.艺术创造活动/(过程)艺术创作活动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欲望的推动下,运用已掌握的艺术创作本领,以生活中得来的素材为材料,围绕一定的主题倾向,进行艺术思维,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比较完整的艺术意象,并能运用艺术语言和各种表现技巧,把它物化为供人欣赏的艺术形象,简言之,即艺术作品的全部创作过程,一般可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意象物化三个重要阶段。

2.解衣般礴“解衣般礴”出自《庄子》的一段关于绘画活动的著名论述,其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艺术家创作时的自由情态。

借此说明,作为人类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艺术创作活动有其特殊的规律性,它是要求创作者纯化自己的思维,摒除杂念和功利心,以全身心投入其中的一种创造劳动,“解衣般礴”论即强调艺术创作中主体精神的作用,主张人的情感在创作活动中无拘无束的抒发,这一理论对中国艺术创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3.庖丁解牛出自《庄子》,喻指人的自由获得在于主观精神和客观规律相一致。

艺术创作活动须长期摸索客观规律,使“技”游刃有余,达到自由境界,方能与“道”相通,而且,此外提及的“技”是含规律与含目的的,艺术家只有经过长期的勤学苦练和艰苦的艺术实践,才能达到出神入化、随心所欲如“庖丁解牛”一样的艺术境界,这是中国古典美学理论的一大贡献。

4意在笔先意在笔先是指艺术家在下笔前须先有充分的审美思维活动和立意,意在笔先又称“意在笔前”、“意存笔前”。

传言王维所作《画学秘诀》:“凡画山水,意在笔先”,清代画家方熏将“意”与风格相联系,认为“意”具有奇、高、深、远等特点,因此作品应具有相应的风格。

5“隐含的读者”“隐含的读者”是德国接受美学家伊瑟尔提出的概念,“隐含的读者”不是真实的读者,而是对读者接受能力和视野的潜在考虑,它贯穿于整个艺术创作过程之中,支配和制约着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伊瑟尔指出: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接受并不仅仅通过阅读表现出来,而是贯穿艺术创作的全过程;文学是一种交流的过程,它与读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对话的关系,因此,不论作者是否意识到,他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都会预先设计到“接受模式”,这就是“隐含的读者”。

艺术学概论之第八章艺术创作

艺术学概论之第八章艺术创作
艺术创作的过程
艺术创作过程包括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三个阶段 。
艺术创作的特性
创造性
艺术创作需要艺术家发挥想象 力和创造力,突破传统和常规 ,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形象和作
品。
审美性
艺术创作需要符合审美规律, 追求美的表达和传递,使作品 具有审美价值。
情感性
艺术创作是艺术家情感的表现 ,作品需要表达和传递情感, 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04 艺术创作的风格与流派
现实主义
总结词
现实主义是一种以真实、客观的 方式表现生活的艺术风格。
详细描述
现实主义艺术家通过细腻的观察 和表现手法,将生活场景、人物 形象以及社会现实如实地呈现出 来,强调对真实世界的再现。
浪漫主义
总结词
浪漫主义是一种强调情感、个性和对 理想追求的艺术风格。
详细描述
创作方法与技巧
传统与创新的结合
艺术创作需要继承传统,同时也 要不断创新,创作者需要掌握传 统的方法和技巧,同时也要勇于
尝试新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创作方法的多样性
不同的艺术形式有着不同的创作方 法,如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 每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创作方 法和技巧。
技巧的熟练与运用
艺术创作需要熟练的技巧和运用能 力,创作者需要通过长期的实践和 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技巧水平, 以达到更好的创作效果。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创作者的个性
艺术创作是创作者个性、情感和思想的表达,创作者的个 性特点、情感体验和思想观念等都会影响艺术创作的风格 和特点。
创作者的实践经验
艺术创作需要创作者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包括对艺术语 言的掌握、对创作材料的熟悉、对创作技巧的运用等,实 践经验是艺术创作的重要基础。

艺术学概论复习重点

艺术学概论复习重点

一、必考1.艺术生产的全部过程,包括,(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部分或三个环节,他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系统。

2.在艺术构思活动中,除了"(想象)"以外,"(情感)"也是--个十分重要的心理因素,贯穿于艺术创作的始终。

如果说(想象)是艺术构思的(核心),那么(情感)就是艺术构思的(动力)。

3·艺术家的艺术体验利艺术构思,必须通过各种 (物质媒介)和(艺术语言)才能形成艺术作品。

4·(哲学)是(理性)思维,(艺术学)是(感性)思维,连接两者的学科是(美学)二,艺术系统1、艺术创作的主体是(艺术家)。

艺术家是艺术生产的创造者,艺术家至少具有五个方面的特点。

第1,艺术家内部有多种多样的(职业)却(分工)。

第二,真正的艺术家往往具有(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

第三,艺术家具有 (敏锐的感受)、(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想象能力) 第四,艺术家具有 (卓越的创造能力)和 (鲜明的创作个佳),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第五,艺术家必须具有 (专门的艺术技能),熟悉并掌握某-一具体艺术种类的(艺术语言)和 (专业技巧)。

艺术家应当具有(艺术才能与文化修养)。

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与(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2艺术创作过程可以分为(艺术体验活动)(艺术构恩活动)和(艺术传达活动)三方面或三个阶段。

郑板桥曾靶画竹的过程分为"眼申之竹火"胸申之竹,"手申之竹",对应的就是这三方面。

3、艺术传达活动作为创作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它是指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运用 (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自己在艺术构思活动中形成的(审美意象物态化),成为可供其他人欣赏的(艺术作品)和 (艺术形象)。

4、形象思维,是人类能动地认识和反映世界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艺术创作的主要思维方式。

形象思维是运用一定的(形象)来(感知、把握和认识)事物,也就是通过具体、感性的形象来达到对事物本质规律认识的一种思维形式。

艺术学概论

艺术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艺术概论1.艺术活动:艺术活动,是人们运用审美的方式,对于客体世界予以认知,反映和创造的过程。

2.艺术接受:艺术接受即在传播的基础上,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鉴赏者为主体,积极能动的消费、鉴赏和批评活动。

3.艺术创作:艺术创作即指艺术家基于自身的审美经验和审美体验,运用特定的的艺术语言和方式,所进行的从审美意象到艺术形象、情境或意境的创造性活动。

4.美育:美育即审美教育,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进行教育。

旨在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事实美育的主要途径。

5、艺术思潮: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由于受到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艺术领域所出现的具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

如西方艺术史上先后出现的古典主义思潮、浪漫主义思潮、现实主义思潮、自然主义思潮、自然主义思潮、现代主义思潮和后现代主义思潮。

6、艺术传播: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艺术信息或者作品传递给接受者的过程。

7、艺术构思:艺术构思,是指艺术家在艺术体验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作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对生活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组合,形成艺术形象的过程。

8、灵感:灵感是指艺术家在创造活动中,由于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是艺术家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意识和无意识的相互作用,突然激发的、情绪特别亢奋、极富创造力的精神状态。

9、艺术意象:艺术意象,是艺术家在构思的过程中,将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与把握到的客观审美物象相融合,并以一定的艺术表现方式和语言为媒介,所形成的存在于主体观念中的艺术形象或情境。

10、艺术体验: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

它是创造主体在长期积淀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的过程。

11、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从发现和体验生活到进行艺术构思、形成艺术意象,并将其物化为艺术形象或艺术意境整个过程中所采取的主要的思维方式。

艺术学概论第十一章艺术作品

艺术学概论第十一章艺术作品

艺术学概论第十一章艺术作品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创造力的媒介。

它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呈现,如绘画、雕塑、音乐、戏剧等。

无论形式如何,艺术作品都具有一定的主题、形式和风格,反映了艺术家对世界的独特看法和创造力。

艺术作品的主题是艺术家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或情感。

它可以是关于爱、战争、自然、社会等各种主题。

主题的选择通常与艺术家的经历、背景和兴趣等有关。

艺术家通过作品传递的主题可以激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让人们对现实世界有更深入的了解和反思。

艺术作品的形式是艺术家用来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方式。

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有不同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特点。

绘画作品可以通过色彩、线条和形状来表达艺术家的想法。

音乐作品可以通过音符、节奏和音色来传递情感和意义。

戏剧作品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演和舞台效果来传达故事和思想。

不同的形式可以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和理解,使观众有不同的艺术体验。

艺术作品的风格是艺术家个人艺术创作的独特特点和风格。

它可以通过艺术家的笔触、构图、音调等方面来体现。

不同的艺术家有不同的风格,它可以是写实主义、印象主义、立体主义等,反映了艺术家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点。

艺术作品的风格可以成为艺术家的标志性特点,使观众能够区分不同艺术家的作品,并欣赏到每个艺术家的独特魅力。

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是艺术家根据自己的创造力和技术知识来创作的过程。

它可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艺术家付出很多心血和努力。

艺术家需要进行观察、研究和实践,积累经验和技巧,才能真正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表达出来。

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不仅是艺术家对世界的思考和创造,也是一种对自我的挑战和超越。

艺术作品的价值是艺术家对世界的一种贡献和传承。

艺术作品可以通过展览、演出、出版等方式来被更多人欣赏和理解。

艺术作品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还在于其对于文化和历史的贡献。

艺术作品可以成为一个时代的见证,记录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同时,艺术作品也可以激发观众的创造力和审美观点,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

艺术学概论下编

艺术学概论下编

第十章艺术创作一、艺术创作主体——艺术家1.艺术家(1)定义艺术家是专门从事艺术生产的创造者的总称。

艺术家应当具备艺术的天赋和艺术的才能,掌握专门的艺术技能和技巧,具有丰富的情感和艺术的修养,能够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来满足人们特殊的精神需要即审美需要。

(2)特征①艺术家内部有多种多样的职业和分工②真正的艺术家往往具有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③艺术家具有敏锐的感受、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想象力④艺术家具有卓越的创造能力和鲜明的创作个性,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⑤艺术家必须具有专门的艺术技能,熟悉并掌握某一具体艺术种类的艺术语言和专业技巧2.艺术家与社会生活①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艺术创作不能离开客观现实社会生活,因而,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就显得十分重要。

②艺术家本人作为创作主体,总是属于一定的民族和时代,他与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3.艺术家的艺术才能与文化修养①艺术才能是指艺术家创造艺术形象的能力,它是先天禀赋和后天训练培养相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创造力。

杰出的艺术家常具有艺术的天赋和才能,如莫扎特、肖邦。

艺术才能虽然同艺术天赋分不开,但更有赖于后天的刻苦训练和培养,有赖于长期的、艰苦的、勤奋的艺术实践。

②艺术家的文化修养包括深刻的思想修养、深厚的艺术修养,以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方面的广博知识。

二、艺术创作过程艺术创作活动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的、复杂的精神活动与实践活动。

它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欲望的推动下,运用一定的艺术语言和艺术手法技巧,通过艺术的加工和创造,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思想情感转化为具体、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将自己的审美意识物态化为艺术作品。

艺术创作过程大致可分为艺术体验活动、艺术构思活动和艺术传达活动这三个方面:(1)艺术体验活动艺术体验活动是艺术创作准备阶段,也是艺术创作的基础。

艺术体验是指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它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绪,把艺术家长期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形成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前提,乃至萌发不可遏制创作欲望。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5版)章节题库-艺术创作【圣才出品】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5版)章节题库-艺术创作【圣才出品】

下编艺术系统第10章艺术创作一、填空题艺术创作过程分为生活体验、()、()三个基本阶段。

(湘潭大学2017年研)【答案】艺术构思;意向物化【解析】艺术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逻辑上讲,这一过程可分为生活体验、艺术构思和意象物化三个阶段。

生活体验是艺术家在观察或接触生活后,被生活所感动,从而产生饱含感情的深刻的感受和难忘的记忆与思考。

生活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基础或准备阶段。

艺术构思是艺术家将不系统的零散的生活素材,通过艺术思维构想成独特而又理想的艺术意象的活动。

艺术构思过程实质上是一个高度理想化、典型化的创造艺术形象的过程。

意象物化是指艺术家运用艺术语言,将构思成熟的艺术意象表现为专供审美和鉴赏的艺术形象即艺术作品的活动,是艺术创作最后一个重要环节。

二、选择题1.明代画家石涛曾说“搜尽奇峰打草稿”,其中“搜尽奇峰”属于艺术创作过程中的()。

(湘潭大学2016年研)A.艺术理解B.艺术体验C.艺术鉴赏D.艺术表现【答案】B【解析】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因此,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就显得十分重要。

历代艺术家们在这方面都有着许多深切的感受和体会。

如唐代画家张璪有一句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就是强调画家要向大自然学习,这也是对于绘画创作中主客体关系的一个精辟独到的概括。

清代绘画大师石涛也有一句名言,叫作“搜尽奇峰打草稿”,石涛本人正是数十年遍游祖国山山水水,把客观的山川景物通过主观的感受和理解熔铸为独具特色的山水画。

如果石涛不是一生遍游天下名山大川,就不可能在自己的画中如此创造性地把握大自然的神韵和律动,他也不可能成为承先启后的一代绘画大师。

2.审美创作的心理活动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审美理解和()(湘潭大学2016年研)A.审美愉悦B.审美期待C.审美趣味D.审美想象【答案】D【解析】审美创作的心理活动表现在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审美理解和审美想象。

审美感知是人在审美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感觉。

艺术学概论知识点梳理

艺术学概论知识点梳理

第十二章艺术鉴赏第一节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艺术鉴赏:读者,观众,听众凭借艺术作品而展开的一种积极的,。

(鉴赏本身即是一种审美再创造)一.艺术鉴赏的意义发展: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德国接受美学理论出现接受美学:代表人物接受过程(对全过程的研究)观点:作品的意义=作品本身+读者赋予艺术作品属性:是审美客体,鉴赏对象。

作品中艺术形象是主体进行审美再创造的客观依据。

审美再创造:鉴赏主体(读者,观众,听众)主动进行审美创造活动(创造活动凭借艺术作品展开)②接受美学的重要内容:姚斯的“期待视野”和伊赛尔的“空白”概念期待视野:读者潜在的审美期待空白部分,是本文向读者暗示或者提示的东西)接受美学的传播:德国瑙曼:接受美学任务:研究艺术消费苏联:梅拉赫:首次提出艺术接受的概念美国:费希形成“读者反应批评学派”:意义或理解是阅读的最终结果。

总结:接受美学的提出代表文艺研究的重心从艺术家,艺术作品转上。

加强对审美主体的研究。

艺术鉴赏主要体现:①能发挥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

②鉴赏主体积极主动的进行审美再创造。

(伊赛尔的“空白理论”)艺术鉴赏也是主体力量在审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和自我实现。

,二.艺术鉴赏力的提高与培养1.鉴赏优秀作品的实践2.熟悉和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和规律。

3.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

4.相应的生活经验和生活阅历。

5.美育与艺术教育第十二章典型(再现,写实,人物形象)与意境(表现,抒情,内心世界)再现的艺术:小说,戏剧,电影,电视剧,侧重塑造典型抒情诗,山水画,音乐,建筑,书法,侧重创造意境,指艺术作品中塑造的成功的人物形象(核心)的某些规律,又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特征,既能表现一定时代人们1.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充满的有生气的人。

别林斯基:创作本身的显著标志之一:典型性(典型人物应当具有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②安格尔《泉》,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米勒《拾穗者》罗丹《思想者》齐白石《虾》徐悲鸿《马》2.①艺术典型是普遍性与特殊性(个性与共性)的有机统一(阿Q精神胜利法)②必然性和偶然性的有机统一。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复习笔记和自测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十章 艺术创作)【圣才出品】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复习笔记和自测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十章 艺术创作)【圣才出品】

第十章艺术创作10.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庖丁解牛)】【通关提要(提纲挈领)】本章是本书的重点章节,主要讲述了艺术创作的创作主体、创作过程、创作心理,以及艺术风格、艺术流派、艺术思潮等。

学习时,要整体把握艺术创作的过程、心理和创作方法的具体内容,并能结合中外艺术史上多种风格的艺术作品来分析艺术创作的多样性,同时要把握艺术创作中产生的诸多艺术风格、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的影响。

本章历年是考查重点,概念比较多,常考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复习时要注意理解记忆。

【考点难点归纳(厚积薄发)】考点一:艺术创作主体——艺术家★★★★1.艺术家是艺术生产的创造者(1)艺术家的含义艺术家是指艺术品的生产者和创造者,是专门从事艺术生产的创造者的总称。

艺术家需要具备艺术天赋和艺术才能,掌握专门的艺术技能和技巧,并具有丰富的情感和艺术素养,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来满足人们特殊的精神需求[审美需求]。

(2)艺术家的特点(见表10-1)表10-1 艺术家的特点2.艺术家与社会生活(见表10-2)表10-2 艺术家与社会生活3.艺术家的艺术才能与文化修养(见表10-3)表10-3 艺术家的艺术才能与文化修养考点二:艺术创作过程★★★★★1.定义艺术创作活动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欲望的推动下,运用一定的艺术语言和艺术手法表现技巧,通过艺术的加工和创造,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思想情感转化为具体、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将自己的审美意识物态化为艺术作品。

2.阶段(1)艺术体验活动(见表10-4)表10-4 艺术体验活动(2)艺术构思活动(见表10-5)表10-5 艺术构思活动(3)艺术传达活动(见表10-6)表10-6 艺术传达活动。

第三章--艺术创作--(《艺术学概论》PPT课件)

第三章--艺术创作--(《艺术学概论》PPT课件)

四、创作个性
(一)创作个性的形成 (二)创作个性与作品 (三)创作个性与社会责任
第二节 艺术创作方式的特点
艺术创作是个形式多样、种类繁多、程序复杂的创造 性工程。仅在创作方式的层面,就有艺术创作与艺术 制作、个体创作与集体创作、一度创作与二度创作之 别。 一、艺术创作与艺术制作 二、个体创作与集体创作 三、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
光未然、冼星海与《黄河大合唱》
二、构思
(一) 圈定题材 (二)确定话题 (三)完成几个定位
(一)圈定题材
题材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对社会 生活的领域加以分类。例如, 依据历史时期,可以分为历史 题材、现代题材、当代题材, 等等;依据行业特征,可以分 为工业题材、农业题材、军事 题材、教育题材,等等;依据 地域特点,可以分为都市题材、 农村题材、边疆题材、境外题 材,等等;依据主人公的年龄、 性别和预期观众群体,可以分 为儿童题材、妇女题材、中学 生题材、大学生题材、青少年 题材、中老年题材,等等;若 依据其他标准,也可分为重大 农村题材话剧《白鹿原》和军事题材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 题材、宗教题材、环保题材、 贺岁题材、怀旧题材,等等。
2.更加风格化
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家 的创作个性、艺术特色、 审美理想等在艺术作品 中的总体表现。艺术家 与作品风格之间,存在 一种相对稳定的联系。 而在个体创作中,这种 联系显现得更加充分。
王羲之《兰亭集序》 颜真卿《多宝塔感应碑》
3.更具独创性
个体创作的方式,需要 面对的制约因素相对较 少。在更加自由的条件 下实施的个体创作,通 常更具独创性。 个体创作虽然拥有较高 的自由度,但每一个创 作个体在每一部作品上 需要花费的时间、精力 及必须克服的困难也是 巨大的。
1. 呈现性

《艺术学概论》知识点超总结

《艺术学概论》知识点超总结

《艺术学概论》知识点超总结艺术学是一门关于艺术的研究学科,旨在探讨艺术的本质、性质和意义。

本文将总结《艺术学概论》中的主要知识点,包括艺术的定义、艺术的功能、艺术分类、艺术创作过程和艺术史。

1.艺术的定义:-艺术的主观定义:艺术是艺术家的情感、思想和创造力的表达。

-艺术的客观定义:艺术是通过具有审美品质的形式、结构和意义来表达和传达情感或思想的活动。

-艺术的综合定义:艺术是人们通过创造性地使用材料、形式和语言来表达和传达情感、思想和经验的一种活动。

2.艺术的功能:-情感表达功能:艺术可以表达和唤起人们的情感体验,使观众与作品产生共鸣。

-知识传递功能:艺术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可以传递和分享艺术家的知识、经验和见解。

-社会批判功能:艺术可以通过对社会问题和不公平现象的批判,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推动社会变革。

-文化传承功能:艺术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可以传承文化的价值观、传统和历史。

-美的享受功能:艺术作品本身带有审美价值,可以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和愉悦。

3.艺术分类:-视觉艺术:包括绘画、雕塑、摄影和建筑等以视觉为主要媒介的艺术形式。

-表演艺术:包括音乐、舞蹈、戏剧和电影等以表演为主要媒介的艺术形式。

-文学艺术:包括诗歌、小说、剧本和散文等以语言和文字为主要媒介的艺术形式。

4.艺术创作过程:-创作动机:艺术家的个人情感、经验和思想成为创作的驱动力。

-创作意图:艺术家希望通过作品传达特定的意图和信息。

-创作过程:创作过程包括观察、构思、实践和反思等环节,艺术家通过不断尝试和调整来完成作品。

-创作风格:艺术家的个人特点、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形成其独特的创作风格。

5.艺术史:-古代艺术:包括古埃及艺术、古希腊罗马艺术和中国古代艺术等,注重对神、君王和宗教的崇拜。

-中世纪艺术:基督教和宗教在艺术中的影响,以哥特式建筑和宗教题材绘画为主要表现形式。

-文艺复兴: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追求自然主义、人文主义和理性思维,以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为代表。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知识点提要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知识点提要

上编艺术总论广义的艺术包括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狭义的艺术专制文学以外的其他艺术门类,将文学与艺术并列起来,合称“文艺”。

广义上的艺术包括: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工艺美术、现代设计)、造型艺术(绘画、雕塑、摄影、书法)、表情艺术(音乐,舞蹈)、综合艺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语言艺术(诗歌、散文、小说),民族民间艺术(杂技、曲艺、木偶、皮影)。

19世纪末德国的康德拉·费德勒极力主张将艺术与美学区分开来,成为相互交叉而独立的学科,这标志着艺术学的独立,费德勒因此被称为“艺术学之父”。

艺术学的内容包括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和艺术史。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一节艺术的本质一、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客观精神说——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代表人物:(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现实世界是理式世界的摹本,艺术是现实世界的摹本,艺术是摹本的摹本,是影子的影子。

(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二者辩证统一。

(南北朝)刘Error!——在《文心雕龙》里提出《原道》认为“文以载道”。

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

主观精神说——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代表人物:(德国古典美学开山鼻祖)康德——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强调创作主体(人)的重要性,把自由活动看作是艺术与审美活动的精髓。

(德国哲学家)尼采——人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

在其代表作《悲剧的诞生》中把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看做艺术的两种根源,把“梦”和“醉”看做审美的两种基本状态。

模仿说/再现说——西方思想史上影响力很大的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代表人物:(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肯定了现实与艺术的真实性,认为艺术比所模仿的现实更加真实,认为艺术家不应当“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模仿”,而是“照事物应当有的样子去模仿”。

艺术学概论第十章

艺术学概论第十章

第十章艺术创作第一节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三个方面:自身特点、与社会、文化修养)1.什么是艺术家(名次解释)艺术家是专门从事艺术生产的创造者的总称。

艺术家应当具备艺术的天赋和艺术的才能,掌握专门的艺术技能和技巧,具有丰富的情感和艺术的修养,能够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来满足人们特殊的精神需要和审美需要。

2.艺术家自身的特点:①艺术家内部有多种多样的职业和分工。

个体性艺术生产和集体性艺术生产。

一次性的生产和多次性的艺术生产。

(个体艺术生产的文学家、雕塑家、画家等。

集体性艺术生产的戏剧艺术和影视艺术的编剧、导演、演员、美工等。

一次性艺术生产如绘画、雕塑、文学等。

多次性的艺术生产如音乐、曲艺、杂技等表演艺术。

)②真正的艺术家往往具有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

艺术生产是一种自觉的精神生产,真正的艺术家不会把艺术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是看作自己毕生的事业和追求,并为之奉献自己全部的心血和生命。

例:被称为“后印象主义”三位大师的塞尚、凡高和高更,在世时都十分的穷困,而如今他们的作品却举世皆知、价值连城。

屈原在流放中写出了千古传颂的诗篇《离骚》,司马迁在遭受酷刑后发愤著述,写出了将历史的科学性和文学的优美性巧妙结合在一起的巨著《史记》。

③艺术家具有敏锐的感受、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想象能力。

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占有核心地位,艺术家的内在精神世界显得尤其重要和突出。

艺术家自身的感受、情感思想、心境、愿望、志趣等因素,对艺术创作活动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如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在创作《牡丹亭》时,当写到杜丽娘因情感梦,相思病危之际,禁不住泪如泉涌,独自躲进一间柴堆的屋子哭泣。

④艺术家具有卓越的创造能力和鲜明的创作个性,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艺术创作是人类一种高级的、特殊的、复杂的精神生产活动。

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造和创新,没有创造和创新,就没有艺术。

这就意味着艺术家必须不断地超越前人、超越同时代人、超越自己。

⑤艺术家必须具有专门的艺术技能,熟悉并掌握某一具体艺术种类的艺术语言和专业技巧。

第四章 艺术作品 (《艺术学概论》PPT课件)

第四章 艺术作品  (《艺术学概论》PPT课件)

(南唐)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中国画)(局部)
(二)艺术作品的情境
1. 典型 2. 意境
1. 典型
典型,又称“典型人物”“典型性格”或“典型形象”, 狭义来说,是指艺术作品中所塑造出的成功人物形象, 而广义来说,典型又被认为应包括典型人物、典型事件、 典型环境等。但无论如何界定,可以说,典型的核心是 在特定的情境中塑造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这一点是 为大多数人所公认的。
对于艺术作品形式与内容的认知,一般认为,经历了 三个重要阶段:形式与内容二元对立,以内容压倒形 式;形式统摄内容的形式本体论;形式与内容不分的 形式结构层次论。如果单就形式而言,则可以说形成 了形式重于内容或形式与内容相统一两个方面的观念, 虽然各个类型的艺术作品形式多样、不胜枚举,但这 两方面的观念却可看作艺术形式的概括性特征。
杜尚《泉》
2.艺术制作的物质材料媒介
物质材料,在艺术作品的制作过程中更是发挥着 重要的媒介作用。其实,从原始艺术发展的初期 开始,人类就在不断拓展着艺术制作的物质材料 媒介。
距今约两万年前的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的野牛画以及其他许多 史前的岩洞壁画,就都是原始人运用色彩持久的多种矿物质绘制 而成的。
南宋马远的画惯取一角之景,并善用空白,因此常被戏称为“马一角”,他的《寒 江独钓图》,更是运用大片空白突出了“寒”与“独”的意境。
在郑君里导演的《林则徐》中,林则 徐送别邓廷桢的一场戏,有意将李白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的意境融入画面。
《城南旧事》的片头,镜头摇过秋日中随风摇曳的枯草,然后由巍峨古老 的长城化出。这些都已经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镜头,充分显示出意境 的感人的艺术魅力。
1. 艺术感兴的物质材料媒介 2. 艺术制作的物质材料媒介 3. 艺术传播的物质材料媒介

艺术学概论之第九章艺术作品的层次

艺术学概论之第九章艺术作品的层次

中国古代
王弼:《周易略例·明象》:“夫象者,出意者 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 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 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 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 意而忘象。犹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筌 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
黑格尔
遇到一件艺术作品,我们首先见到的是它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然后再追究它的意 蕴或内容。前一个因素,——即外在的因素——对于我们之所以有价值,并非由于它 所直接呈现的;我们假定它里面还有一种内在的东西,即一种意蕴,一种灌注生气于 外在形状的意蕴。那外在形状的用处就在指引到这意蕴。因为一种可以指引到某一意 蕴的现象并不只是代表它自己,不只是代表那外在形状,而是代表另外一种东西,就 像符号那样,或者说得更清楚一点,就像寓言那样,其中所含的教训就是意蕴。文字 也是如此,每个字都指引到一种意蕴,并不因为它自身而有价值。同理,人的眼、面 孔、皮肉乃至整个形状都显现出灵魂和心胸,这里意蕴总是比直接显现的形象更为深 远的一种东西。艺术作品应该具有意蕴,也是如此,它不只是用了某种线条,曲线, 面,齿纹,石头浮雕,颜色,音调,文字乃至于其他媒介,就算尽了它的能事,而是 要显现出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作品的 意蕴。
艺术之所以为艺术,应该有其“艺术性”,对于 绘画来和摄影等造型艺术来说,艺术性并不仅仅 是线条、色彩和构图;对于影视艺术来说,艺术 性也并不仅仅是蒙太奇、场面和调度;对于音乐 艺术来说,艺术性也并仅仅是节奏、和声和旋律。 如果仅仅从这些形式因素方面来衡量,我们无法 弄清楚哪些作品是艺术作品,哪些作品不是;我 们也无法弄清楚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的高低优劣。
艺术的创新,需要在语言上不断创新,艺术的革新也往往是从语言上开始 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迁,旧的语言无法表现出人们对于世 界的新感觉了,就需要新的语言去表现,这时候,艺术的革新就开始了。

艺术学概论教案

艺术学概论教案

艺术学概论教案《艺术学概论》〉教案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教学要求:1、了解艺术史上对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认识和理解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是解决艺基本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2、艺术的特征主要具有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从而加深对艺术的基本认识和了解。

第一节艺术的本质中外艺术史上,对于艺术本质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再现说”)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将艺术看做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为解决艺术本质问题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艺术的特征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艺术创作、艺术作品与艺术鉴赏均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体现为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1)、本章的重点和难点11(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对于艺术学研究的重要启示。

2(艺术的基本特征。

(2)、教学建议1、要求学生掌握中外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的三种主要观点。

2、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对于艺术学研究的意义。

3、指导学生结合自身的艺术实践经验来理解和认识艺术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艺术的起源教学要求:1、了解关于艺术起源的六种观点。

2、理解艺术起源与人类实践活动的密切关系,以及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多元决定论。

第一节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关于艺术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生产劳动说”等五种,每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不够全面。

第六种说法是“多元决定论”。

2第二节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

艺术的发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

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1)、本章的重点难点1、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学说中,重点应掌握“巫术说”与“生产劳动说”。

第四章 艺术作品 (《艺术学概论》PPT课件)

第四章 艺术作品  (《艺术学概论》PPT课件)

罗丹《巴尔扎克像》
正是因为罗丹的《巴尔扎克像》以如此朴实、简练的艺术手法,来突出这位伟 大作家内在的精神气质,以形式最大限度的简化,来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 一,所以才使得这座雕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二、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一)艺术语言组合
事实上,中外美学家、艺术家早就已经注意到艺术语言组合在艺术作 品中的重要形式作用。尤其是20世纪,随着各类型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艺术语言的组合方式更是越来越引起人文学者和艺术理论家们的注意。 如被称为“结构主义语言学之父”的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1857— 1913),即曾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语言的结构主义模式”, 并提出应当将“语言”和“言语”区分开来,语言是社会性的符号系 统,而言语则是个人的表达方式。其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波及 人文社会科学的许多方面,晚近发展起来的艺术符号学,作为艺术学 的一个分支,即以揭示艺术符号的特征、构成方式、意义传达等方面 的特殊规律为主,成为当代艺术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不设不施的自然美
宗白华指出:“魏晋六朝是一个转变的关键,划分了两 个阶段。从这个时候起,中国人的美感走到了一个新的 方面,表现出一种新的美的理想。那就是认为‘初发芙 蓉’比之于‘错采镂金’是一种更高的美的境界……这 是美学思想上的一个大的解放。诗、书、画开始成为活 泼泼的生活的表现,独立的自我表现。”
(二)结构
结构在一部艺术作品中是处于统摄地位的重要形式,如 果一部作品结构欠佳,就将一损俱损,即使具有完美无 缺的艺术语言组合或艺术符号,也难于传达出艺术作品 真正的思想与情感内涵。正如苏珊·朗格所说:“你愈 是深入地研究艺术品的结构,你就会愈加清楚地发现艺 术结构与生命结构的相似之处……正是由于这两种结构 之间的相似性,才使得一幅画,一支歌或一首诗与一件 普通的事物区别开来——使它们看上去像是一种生命的 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社会生活不仅影响到艺术家的情感、思想、 愿望、理想,甚至还可以推动艺术家提高 技巧,使艺术家深入生活,超越生活,超 越传统,自成一家。
• 总之,社会生活为艺术家提供了创作的素 材和灵感,社会社会又对艺术家的思想情 感和创作风格产生深刻影响。
(三)艺术家的艺术才能与文化修养
• 艺术才能是指艺术家创造艺术作品的能力, 它是先天禀赋和后天训练相结合而形成的 艺术创造力。
• 总之,艺术创作心理一场复杂,其中存在着多种 心理因素的活动,蕴藏着极其奥妙的心理现象和 心理规律。早在20世纪30年代,苏联作家阿·托尔 斯泰曾说:“艺术家那架心理的、智慧的、感情 的机器,现在还没有研究明白,将来有一天会把 它研究明白的。”我们相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 与人类文化的发展,尤其是生理学、心理学、脑 科学、分子生物学等自然科学和艺术学、艺术心 理学等艺术科学的发展,最终会揭示出艺术创作 心理的奥秘。
• 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除了 需要艺术家具有一定的技艺技巧和才能外, 还需要艺术家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艺术 家的文化修养包括深刻的思想修养,深厚 的艺术修养,以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 多方面的广博知识。
• 艺术家的文化修养,同艺术才能一样,同 样需要长期勤奋的学习和实践。
二、艺术创作过程
第八章 艺术创作
• 所谓艺术创作,就是艺术家把自己的人生 感悟进行形式化的过程。
• 一、艺术创作的主体和客体 • 二、艺术创作过程 • 三、艺术创作心理 • 四、艺术风格、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
一、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
• (一)艺术家是艺术生产的创造者 • (二)艺术家与社会生活 • (三)艺术家的艺术才能和文化修养
• 1、完全否定
• 认为意识创作中完全是有意识的行为,没有无意识的作用。
• 2、过分夸大

弗洛伊德
• (1)无意识理论 :其精神分析学中,无意识指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 本能欲望,特别是性的欲望。他把人的全部精神活动比作大海中的冰 山,意识是浮在水面上冰山的小部分,无意识是藏在水下冰山的大部 分,占有主要地位。
• 一方面,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 础。因而,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 验就显得十分重要。
• 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与体验又分为直 接体验与间接体验两种情况。
• 另一方面,艺术家本人作为创作主体,总 是属于一定的民族和时代,他与社会生活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不仅需要从社 会生活中吸取创作的素材和灵感,而且要 对社会生活作出判断和评价,自觉或不自 觉地表明自己的倾向和态度。
四、艺术风格、艺术流派、艺术思潮
• (一)艺术风格 • (二)艺术流派 • (三)艺术思潮
(一)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家的创作在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 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
• 艺术风格既与艺术家主观方面的特点有关,也与题材的客 观方面的特点分不开涉及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各个层面 ,从艺术作品的整体上呈现出来。
《人到中年》女主角陆文婷“啃烧饼”一戏中,当陆文婷拖 着疲惫的身躯从手术台回到家中后,喝着开水,啃着烧饼 ,看着站在身边小儿子的复杂心情,成为电影表演艺术中 “多义性表演”的经典镜头。
• 从总体上看,艺术创作无疑是艺术家有目的/有意识的活 动,意识在艺术创作中起着主要和支配的作用。然而,在 艺术创作中又确实存在一些无意识或下意识的活动,而这 种无意识或下意识的活动常常成为激发顿悟、灵感的契机 ,也常常成为表演艺术二度创作的最佳瞬间。意识与无意 识之间构成了一种辩证关系。
• 许多杰出的艺术家常常具有超出普通人的 艺术天才,具有艺术的天赋和才能。例如 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3岁学弹钢琴,5岁开 始作曲,7岁就巡回演出,11岁就创作了歌 剧,13岁就担任大主教的宫廷乐师。
• 艺术才能更有赖于后天的刻苦训练和培养, 有赖于长期的、艰苦的、勤奋的艺术实践。 “天才出于勤奋”同样适用于艺术家。

我们认为:
在普通心理学中,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
在艺术创作中,无意识与灵感、直觉等有着密切联系。
(1)科学家艺术家在“梦”“醉”状态下的灵感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梦见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正确排列顺序
德国有机化学家库克梦见一条蛇咬住自己的尾巴,悟出六碳 环的化学结构式
(2)艺术家酒醉进入艺术创作最佳瞬间 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诗百篇”“张旭三杯草圣传,
• 艺术创作活动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的、 复杂的精神活动与实践活动。它是指艺术 家在创作欲望的推动下,运用一定的艺术 语言和艺术手法技巧,通过艺术的加工和 创造,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思想情感转化 为具体、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将自己 的审美意识物态化为艺术作品的过程。
• 艺术创作的三个阶段:艺术体验、艺术构 思、艺术传达。
(二)艺术家与社会生活
• 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与社会生活有着十 分密切的关系。
• 任何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 和艺术创造的产物,因此艺术创作从主客体两个 方面来看,都与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从创作客体来看,社会生活的创作的源泉的基础, 艺术创作不能离开客观社会生活;从创作主体来 看,艺术家总是属于一定的时代、民族和阶级, 艺术创作归根结底守着一定社会生活方式的制约, 也与艺术家本人的生活实践与生活经验密不可分。 从这两个方面来看,艺术家与社会生活具有密切 联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春风又绿将南岸 • 僧敲月下门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 萨特、加缪的存在主义小说。 • 苏联的思想电影。
• 本世纪初以比利时剧作家 梅特林克的《青鸟》为代 表的象征主义戏剧,以富 有象征意义的剧情来揭示 和宣传哲理。
• 《青鸟》(1909)为六幕 剧,写两个小孩贴贴儿和 弥贴儿去寻找一只青鸟的 故事。
• 艺术创作是人类一种高级的、特殊的、复 杂的精神生产活动。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 造和创新,没有创造和创新,就没有艺术。 这就意味着艺术家必须不断地超越前人、 超越同时代人、超越自己。
• 第五,艺术家必须具有专门的艺术既能,熟悉并 掌握某一具体艺术种类的艺术语言和专业技巧。
• 艺术创作,就是要创造出艺术作品或艺术形象, 这就要求艺术家应当具有艺术表现的技巧和艺术 传达的能力。例如,画家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刻苦 训练和艰苦探索,才能熟练掌握绘画的艺术既能 和技巧,掌握和运用造型艺术的线条、色彩、形 体等艺术语言。
1.艺术风格多样性的形成
• 第一,艺术风格的多样性,首先来自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个 性。
• 中国古代文论常讲“文如其人”,画论讲“画如其人”, 书论
• 讲“书如其人”法国文艺理论家布封讲“风格即人”,实 际上都是强调艺术风格体现出艺术家的精神特性。
• 第二,艺术风格的形成离不开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路、生 活环境、阅历修养和艺术追求。
终依靠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功能。 • 第三,形象思维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 “阿Q的影像,在我心 目中似乎已有了好几 年”。
—— 鲁迅谈阿Q
• 抽象思维:运用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和论 证的一种思维形式。主要应用于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等领域,侧重于理论研究与逻 辑推理。但是,如同科学研究中抽象思维 常有形象思维的伴随一样,在艺术创作与 欣赏中形象思维也稠油抽象思维的伴随。
三、艺术创作心理
• (一)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 • (二)意识与无意识
(一)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
• 形象思维:人类能动的认识和反映世界的基本形 式之一 ,也是艺术创作的主要思维方式。
• 基本特点: • 第一,形象思维过程始终不能离开感性形象。 • 第二,形象思维过程不依靠逻辑推理,而是始
艺术体验可以分为自发的艺术体验和 自觉的艺术体验两种形式。
自发的艺术体验是指无意识中形成的艺术体验。它是一个 长期积累的过程,是在生活中自然积淀下来的心理经验。
自觉艺术体验是指艺术家为了艺术创作而进行的艺术体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一种艺术体验。
(二)艺术构思活动
• 艺术构思是艺术家在深入观察、思考和体 验生活的基础上,进行选择、加工、提炼、 组合,并融汇艺术家的想象、情感等多种 心理因素,形成主体和客体统一、现象与 本质统一、感性与理性统一的审美意象的 心理过程。
• 灵感思维 在创造活动中,人的大脑皮层高度兴奋 • 时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思维形式,它是在一定的 • 抽象思维或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突如其来的产生出新 • 概念或新意象的顿悟是思维形式。 在科学、艺术等 • 创造性活动中,都客观存在着这种灵感思维。
• “一位诗人以热情并在神圣的灵感之下所做成的诗句 • 当然是美的”。——德谟克利特(古希腊)

• (2)本能理论和三重人格理论 • 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层:本我、自我、超我 • 本我:人的原始本能、冲动和欲望在无意识领域
的总和。核心是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生的本能 主要是性本能。(最下面一层) • 自我:控制和压制各种不符合现实标准的本能冲 动,犹如一个看门人。(第二层) • 超我:道德的、宗教的、审美的理想形态。一方 面,监督超我、自我,另一方面,从道德理想的 高度来管制本我的非理性冲动。
(三)艺术传达活动
• 艺术传达活动作为创作过程的最后一个阶 段,是指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 术媒介,运用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自 己在艺术构思活动中形成的审美意象物态 化,创作出可供他人欣赏的艺术作品的过 程。
• 艺术传达活动与艺术体验和艺术构思活动 相互渗透、密不可分。事实上,艺术构思 中包含着传达,艺术传达更离不开构思。 在艺术创作全部过程中,体验、构思和传 达三者始终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它们在创 作中完全是统一的。哥们艺术的艺术体验 和构思,都离不开特殊的传达方式。
(一)艺术家是艺术生产的创造者
• 艺术家是专门从事艺术生产的创造者的总 称。艺术家应当具备艺术的天赋和艺术的 才能,掌握专门的艺术既能和技巧,具有 丰富的情感和艺术的修养,能够通过自己 的创造性劳动来满足人们特殊的精神需要 和审美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