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信中各种血缘关系的称谓
中国直系亲属称谓大全
中国直系亲属称谓大全中国直系亲属称谓大全1、祖辈祖辈得亲属,按古代关于宗亲得范围,就是从高祖开始。
高祖以上得直系祖先则称为远祖、先祖、先人、鼻祖(鼻,始得意思)。
(1)祖:在古代,广义就是指所有父辈以上得男性先辈,狭义则就是指祖父。
(2)祖父:又称为“王父”、“大父”、“祖君”。
在古代,“公”、“太公”、“翁”也可用来称呼祖父;如今对祖父最常见得称呼就是“爷爷”。
(3)祖母:又可以称为“大母”、“王母”、“重慈”。
又因古人有妻有妾,所以祖母又有“季祖母”、“庶祖母”、“妾祖母”之分。
祖母之称古今通用。
(4)婆:就是古代对成年妇女得很普遍得称呼,也可以用来称祖母。
(5)奶奶:就是今天对祖母得普遍称呼,古代得使用较晚。
作为称谓,“奶”最早就是作为乳母之称,以后又用以称母亲,又作为对以婚妇女得较广义得称呼。
(6)堂祖父、从祖父、伯公、伯祖、伯翁、叔公、叔祖、叔翁等:这些就是对祖父得兄弟得称谓。
(7)堂祖母、从祖母、伯婆、伯祖母、叔婆、叔祖母等:这些就是对祖父兄弟妻子得称谓。
2、曾祖辈(1)曾祖:即祖父之父。
古代还有“太翁”、“曾翁”、“曾大父”、“大王父”、“王大父”、“太公”、“曾太公”等称呼,比较特殊得就是称“曾门”。
(2)曾祖母:指曾祖之妻,还可以称为“太婆”、“曾祖王母”、“太奶”,其中较常见得为“太婆”。
3、高祖辈(1)高祖:即曾祖之父,古今多称为高祖父,也有称为“高祖王父”、“高门”。
但需注意得就是,古代对高祖之上得历代远祖也可称为高祖。
(2)高祖母:指高祖之妻,或称“高王祖母”。
4、父母(1)父母:父母就是亲属中最重要得亲属,除“父母”、“双亲”、“二老”、“爹娘”等古今通用得合称外还有“高堂”、“严君”、“尊亲”、“严亲”、“两亲”、“亲闱”等以及文人笔下得“所生”、“椿萱”等对父母得代称。
(2)父、父亲:就是对父亲古今习见得称呼,还可以称父亲为“公”、“翁”、“尊”、“大人”、“严君”、“爷”、“爹”、“爸”、“老子”等。
中国亲友间礼貌称呼
中国亲友间礼貌称呼
父母单称家父、家严;家母、家慈。
父去世称:先父、先严、先考。
母去世称:先母、先慈、先妣。
兄弟姐妹称家兄、家弟、舍姐、舍妹。
兄弟代称昆仲、手足。
称自己的丈夫为相公、先生、郎君、夫君、愚夫。
称自己的妻子为内人、贱内、堂客、拙荆。
称自己的儿子为小子、犬子。
称自己的女儿为小女。
夫妻称伉俪、配偶、伴侣。
同辈去世称:亡兄、亡弟、亡妹、亡妻。
别人父母称:令尊、令堂。
别人兄妹称:令兄、令妹。
别人儿女称:令郎、令媛(令爱)。
妻父称:丈人、岳父、泰山。
别人家庭称:府上、尊府。
自己家庭称:寒舍、舍下、草堂。
男女统称:男称须眉、女称巾帼。
夫妻一方去世称:丧偶。
老师称:恩师、夫子。
学生称:门生、受业。
称别人的学生:高足。
称自己的学生:爱徒。
学校称:寒窗、鸡窗。
同学称:同窗。
中国家庭亲属辈分关系及其称谓
中国家庭亲属辈分关系及其称谓中国古代亲属称谓家谱总览古代将凡血缘相近的同姓本族和异性外族都称作亲属。
具体称谓如下:祖(王父、祖父)父之父。
祖母、王母、父之母。
(曾祖父、母)祖之父、母。
(高祖父、母)曾祖之父、母。
(上五世即从本位起,上及父、祖、曾祖、高祖)。
曾孙孙之子。
玄孙曾孙之子。
来孙玄孙之子。
(下五世指从本位起,下主立孙) 世父(伯父)父之兄。
叔父父之弟。
世母(伯母) 世父之妻。
叔母(婶) 叔父之妻。
姑(姑母) 父之姊妹。
姑父姑之夫。
从祖祖父(伯祖父、叔祖父) 父之伯叔。
从祖祖母(伯祖母、叔祖母) 父之伯母、叔母。
从祖父(堂伯、堂叔) 父之从兄弟。
从祖母(堂伯母、堂叔母) 从祖父之妻。
族曾祖父(族曾王父)祖父的伯叔。
族曾王母祖父的伯叔之妻子。
族祖父(族祖王父)族曾祖父之子。
族父族祖父之子。
族兄弟族父之子。
嫂兄之妻。
弟妇弟之妇。
从子(侄)兄弟之子。
从女(侄女)兄弟之女。
从孙兄弟之孙。
甥(外甥)姊妹之子。
私姊妹之夫。
女婿(子婿、婿)女之夫。
中表(姑表)父之姊妹之子女。
外祖父(外王父)母之父。
外祖母(外王母)母之母。
外曾王父外祖父之父。
外曾王母外祖父之母。
舅(舅父)母之兄弟。
舅母(妗子)舅之妻。
从母(姨母、姨)母之姊妹。
姨父姨母之夫。
中表(姨表)姨之子女。
从母兄弟、从母姊妹(姑表兄弟姊妹、姨表兄弟姊妹)母之兄弟姊妹的子女。
外舅(岳父、岳丈、丈人、泰山、岳翁) 妻之父。
外姑(岳母、丈母、泰水)妻之母。
姨(姨子)妻之姊妹。
妻侄妻之兄弟之子。
舅(嫜、公)夫之父。
姑(婆)夫之母。
姑嫜、舅姑即夫之父母(俗称公婆)。
伯叔(大伯、大叔子) 夫之兄弟。
小姑子夫之妹。
娣妇夫之弟妇。
姒姆夫之嫂。
娣姒、妯娌古之弟妇与嫂的简称。
娅、连襟(襟兄、襟弟)、两乔两婿互称。
古今亲属称谓杂谈如何称呼自己的亲属,在称呼自家的亲属时,我们常会听到或见到“家、舍、亡、先、犬、小”这几个字。
家是用来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长的活着的亲人,含有谦恭平常之意。
古代称谓大全
古代称谓大全一、父族:1、父母:称已故父亲为显考;称已故母亲为显妣。
自称孝男某名。
对他人称自己的已故父母,为先父、先母。
2、爷爷:称已故爷爷为显祖考;称已故奶奶为显祖妣。
自称孙某名。
对他人称自己的已故爷爷、奶奶,为先祖考、先祖妣。
3、爷爷的父亲:称曾祖。
自称曾孙某名。
4、爷爷的胞兄弟:称伯叔祖大人。
自称侄孙或又孙。
5、父亲之胞兄弟:称伯父、叔父大人。
自称脉侄。
6、父之胞兄弟之妻:称伯母、叔母。
自称脉侄。
7、兄长之妻:称尊嫂,自称夫弟。
嫂嫂回称夫弟:称贤叔,自称愚嫂。
8、弟弟之妻:称贤弟妇,自称夫兄。
弟妇回称尊伯,自称愚弟妇。
9、侄子之妻:称贤侄媳,自称愚叔、愚伯。
父(侄子之父)回称伯叔翁。
10、祖母之父:称外曾祖大人。
自称愚外曾孙。
11、祖母之亲叔伯:称外曾伯祖、外曾叔祖大人。
自称愚外曾又侄。
12、祖母之胞兄弟:称舅祖大人。
自称愚甥孙。
13、祖母之胞姊妹:称姨祖母。
自称愚姨侄孙。
14、祖母之胞脉侄:称表伯叔大人。
自称表侄。
15、祖母脉侄之妻:称表伯叔母。
自称愚姨侄。
16、祖母胞兄弟之婿:称表姑父。
自称表内侄。
二、母族:1、母亲之父母:称已故外公为外祖考;称已故外婆为外祖妣。
自称愚外孙。
2、母服内伯叔:称外伯祖、外叔祖大人。
自称愚外侄孙。
3、母服内伯叔母:称外伯祖母、外叔祖母。
自称愚外侄孙。
4、母亲之姑夫:称外祖姑夫大人。
自称愚姻内侄孙。
5、母之胞兄弟及妻:称舅父母大人。
自称愚外甥或外侄。
6、母亲之胞姊妹:称姨妈。
自称姨甥或姨侄。
7、母亲之姊妹夫:称姨丈大人。
自称愚姨甥。
8、母之亲表兄弟:称表舅。
自称愚姻侄。
9、母之表兄弟妻:称表舅母。
自称愚表侄。
10、母服内之侄儿:称贤表兄弟。
自称愚表兄弟。
11、母服内之侄媳:称表嫂或表弟妇。
自称表夫兄弟。
12、母服内之侄女:称贤表姊妹。
自称表兄弟。
13、母之侄女丈夫:称表姊妹夫。
自称姻弟。
14、母胞姊妹之女:称姨表姊妹。
自称愚表兄弟。
15、母亲姊妹之婿:称姨表姊妹夫。
在书信中的自称
在书信中的自称篇一:古人在书信中称谓古人在书信中称谓2008-11-10 12:57称谓后附提称语,用于文言书信,如,运使学士阁下、虹生十四兄亲家年大人情右;再如,某公道席、某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
现将常见提称语列表如下:这里再对较常见的提称语约略作些解释。
足下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
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垂鉴赐鉴钧鉴尊鉴台鉴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
用作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
垂,含居高临下之义。
赐,上给予下叫做赐。
钩,古以钩陶喻国政,后称宦官多冠以钩宇。
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韶者的信中。
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乎辈。
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
勋鉴道鉴大鉴英鉴伟鉴雅鉴惠鉴对身居高佼、有功勋业绩者,可用“ 勋鉴”。
对道德君子、望重学者,可称“道鉴”。
大、英、伟、雅,含高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义,宜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惠鉴”,就是赏阅的意思,但语意分量较“赐鉴”为轻,适用于一般书信,师长对已独立的后辈学子,也可用此客套。
慈鉴爱鉴双鉴芳鉴致母亲,可称“慈鉴”。
夫妻,或情意亲密的男女之间,可用“爱鉴”。
给友朋夫妇二人之信,可用“双鉴”。
女子间往来书信,可用“ 芳鉴”。
礼鉴给居丧者信,用“礼鉴”。
如,爱国之士李公扑遇害后,周恩来等致其夫人唁函即称“张曼筠女士礼鉴”。
公鉴共鉴同鉴用于致团体或多人的信函,可于所列人名之后,书“诸先生共鉴”等。
道席讲席教席撰席著席史席席,席位。
道席,多用为学生对师长的尊称。
讲席、教席,也是对从事教育、讲学者的敬称,但用于平辈间,写信人与受信人不必有师生关系。
撰席、著席、史席,都用作对文士的敬称,文人间也常互用。
撰,即著述。
史,指有著作传世垂史。
览阅知悉一般用于长对幼、前辈对晚辈的称呼之后。
古代常用的书信用语
古代常用的书信用语1、足下: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2、膝下: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
3、垂鉴赐鉴钧鉴尊鉴台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
用作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
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韶者的信中。
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平辈。
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
4、惠鉴:就是赏阅的意思,适用于一般书信。
5、双鉴:给友朋夫妇二人之信。
6、芳鉴:女子间往来书信。
7、礼鉴:给居丧者信。
8、共鉴:用于致团体或多人的信函,可于所列人名之后,书“诸先生共鉴”等。
9、道席:多用为学生对师长的尊称。
10、启辞: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11、敬禀者:写信人自称是恭敬地禀陈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禀告的话,如“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12、拜启者: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13、请对方回信:盼即赐复、翘企示复、伫候明教、万望不吝赐教。
14、告诉对方不用劳神回信:谨此奉闻,勿烦惠答。
以下为常见祝辞:15、用于平辈、友朋之间:即颂即请顺效顺祝即请大安16、对尊长:恭叩恭淆恭颂恭候敬叩敬祝故请敬颂17、平辈间,为强调敬意:恭颂恭请恭候18、对晚辈:此询顺祝即问祝(你)愿(你)盼望19、对祖父:起居永福20、对父母辈:金安福安21、对尊长:康安钧安崇安履福颐安22、对女长辈:慈安懿安坤安玉安23、平辈友朋间,按四时颂祝:春社暑安秋棋冬馁24、逢年尾岁首,可贺:新禧(元旦)春禧(春节)年禧岁祺节禧(节日通用)新年快乐新春愉快25、对女性可颂:淑安妆安阃安26、对未婚女子:闺安27、祝收信人全家:阔府康泰全家幸福28、祝收信人夫妇:双安俪安俪祉29、贺有喜庆事者:喜安庆祺30、贺新婚者:燕安燕喜31、贺生子者:麟安32、对编辑:编祺编安33、对写作者:著祺撰安笔健34、对教师:教祺教安诲安铎安35、对病人:痊安36、对军界:勋祉戎安37、对政界:政安勋安升安公祺钧祺崇祺38、对工商实业界:筹祉筹安财安吉利赢祺盈祺发祺运祉事业昌隆宏猷大展行止佳顺万事顺遂百事称心诸事如意盛利久发财源茂盛日进斗金。
中国古代亲属关系称谓大全
中国古代亲属关系称谓大全中国古代的亲戚比较多,不同的关系,不同的称谓。
古代的亲属,是将凡血缘相近的同姓本族和异性外族都称作亲属。
中国古代亲属关系具体称谓如下:祖(王父、祖父)父之父。
祖母、王母、父之母。
(曾祖父、母)祖之父、母。
(高祖父、母)曾祖之父、母。
(上五世即从本位起,上及父、祖、曾祖、高祖)。
曾孙孙之子。
玄孙曾孙之子。
来孙玄孙之子。
(下五世指从本位起,下主立孙)世父(伯父)父之兄。
叔父父之弟。
世母(伯母) 世父之妻。
叔母(婶) 叔父之妻。
姑(姑母) 父之姊妹。
姑父姑之夫。
从祖祖父(伯祖父、叔祖父) 父之伯叔。
从祖祖母(伯祖母、叔祖母) 父之伯母、叔母。
从祖父(堂伯、堂叔) 父之从兄弟。
从祖母(堂伯母、堂叔母) 从祖父之妻。
族曾祖父(族曾王父)祖父的伯叔。
族曾王母祖父的伯叔之妻子。
族祖父(族祖王父)族曾祖父之子。
族父族祖父之子。
族兄弟族父之子。
嫂兄之妻。
弟妇弟之妇。
从子(侄)兄弟之子。
从女(侄女)兄弟之女。
从孙兄弟之孙。
甥(外甥)姊妹之子。
私姊妹之夫。
女婿(子婿、婿)女之夫。
中表(姑表)父之姊妹之子女。
外祖父(外王父)母之父。
外祖母(外王母)母之母。
外曾王父外祖父之父。
外曾王母外祖父之母。
舅(舅父)母之兄弟。
舅母(妗子)舅之妻。
从母(姨母、姨)母之姊妹。
姨父姨母之夫。
中表(姨表)姨之子女。
从母兄弟、从母姊妹(姑表兄弟姊妹、姨表兄弟姊妹)母之兄弟姊妹的子女。
外舅(岳父、岳丈、丈人、泰山、岳翁) 妻之父。
外姑(岳母、丈母、泰水)妻之母。
姨(姨子)妻之姊妹。
妻侄妻之兄弟之子。
舅(嫜、公)夫之父。
姑(婆)夫之母。
姑嫜、舅姑即夫之父母(俗称公婆)。
伯叔(大伯、大叔子) 夫之兄弟。
小姑子夫之妹。
娣妇夫之弟妇。
姒姆夫之嫂。
娣姒、妯娌古之弟妇与嫂的简称。
娅、连襟(襟兄、襟弟)、两乔两婿互称。
中国谷底啊亲属关系称谓大全(商都文化配图)。
中国民间贴式称谓
中国民间贴式称谓中华五千年历史,称谓就代表着文明。
我们且不说写信(因为快绝种了,人们极少动笔了),就是发短信也要有称谓呀。
我接触红白事较多,有些当总管的都闹不清称谓,为了别乱套,也为了更好的传承,我找了相关资料奉献给朋友,同时期望朋友浏览中纠错指导。
(一)对亲贴式称呼(姻亲关系)(自称)亲家祖拜亲家祖姻弟亲家爷拜亲家爷姻弟亲家拜亲家姻弟亲家爷拜亲家儿姻世弟亲家儿拜亲家爷姻晚生亲家祖拜亲家孙姻再世弟亲家孙拜亲家祖姻再晚生拜亲家之伯、叔姻家侄拜亲家侄姻家世弟拜亲家伯、叔祖姻家世侄拜亲家侄孙姻家再世弟拜亲家同辈兄弟姻家弟(二)接送嫁贴式称呼(姻亲关系)(自称)曾祖母拜对方女亲家姻家世婶曾祖母拜对方上祖母姻世婶曾祖母拜对方曾祖母姻婶上祖母拜对方女亲家姻世婶上祖母拜对方上祖母姻婶上祖母拜对方曾祖母姻侄妇母亲拜对方女亲家姻婶母亲拜对方上祖母姻侄妇母亲拜对方曾祖母姻再侄妇伯、叔祖母拜对方女亲家姻家世婶伯、叔祖母拜对方上祖母姻家婶伯、叔祖母拜对方曾祖母姻家侄妇伯、叔母拜对方女亲家姻家婶伯、叔母拜对方上祖母姻再侄妇伯、叔母拜对方曾祖母姻家再侄妇同胞大嫂拜对方女亲家姻侄妇同胞大嫂拜对方上祖母姻再侄妇同胞大嫂拜对方曾祖母姻再侄孙妇同堂大嫂接送嫁“姻”字下加“家”字同胞大姐拜对方女亲家姻侄女同胞大姐拜对方上祖母姻再侄女同胞大姐拜对方曾祖母姻再孙女同堂大姐接送嫁“姻”字下加“家”字胞姑娘拜对方女亲家姻妹胞姑娘拜对方上祖母姻侄女胞姑娘拜对方曾祖母姻再侄女堂姑娘接送嫁“姻”字下加“家”字胞姑祖娘拜对方女亲家姻世妹胞姑祖娘拜对方上祖母姻妹胞姑祖娘拜对方曾祖母姻侄女堂姑祖娘接送嫁“姻”字下加“家”字T> 契祖母拜对方女亲家忝姻兰世婶契祖母拜对方上祖母忝姻兰婶契祖母拜对方曾祖母忝姻兰侄婶契母拜对方女亲家忝姻兰婶契母拜对方上祖母忝姻兰侄妇契母拜对方曾祖母忝姻兰再侄妇契嫂拜对方女亲家忝姻兰侄妇契嫂拜对方上祖母忝姻兰再侄妇契大姐拜对方女亲家忝姻兰侄女契大姐拜对方上祖母忝姻兰再侄女契大姐拜对方曾祖母忝姻兰再侄孙女衿婆拜对方女亲家忝姻眷婶衿婆拜对方上祖母忝姻眷侄妇衿婆拜对方曾祖母忝姻眷再侄妇外祖婆拜对方女亲家忝姻外世婶外祖婆拜对方上祖母忝姻外婶外祖婆拜对方曾祖母忝姻外侄妇姨母拜对方女亲家忝姻姨妹姨母拜对方上祖母忝姻姨晚妹姨母拜对方曾祖母忝姻姨再晚妹衿祖母拜对方女亲家忝姻眷世婶衿祖母拜对方上祖母忝姻眷婶衿祖母拜对方曾祖母忝姻眷供不应求妇表伯、叔母拜对方女亲家姻眷表婶(分内外)表伯、叔母拜对方上祖母忝姻眷侄妇表伯、叔母拜对方上祖母忝姻眷侄孙妇衿婆女拜对方女亲家姻眷内侄女衿婆女拜对方上祖母忝姻内孙女衿婆女拜对方曾祖母忝姻内曾孙女衿婆媳拜对方女亲家姻眷内侄妇(衿婆媳即新郎表嫂)衿婆媳拜对方上祖母忝姻内孙妇衿婆媳拜对方曾祖母忝姻内曾孙媳姑娘女拜对方女亲家姻眷甥女(姑娘女即新郎表姐)姑娘女拜对方上祖母姻甥孙女姑娘女拜对方曾祖母姻甥曾孙女姑娘媳拜对方女亲家姻眷甥妇(姑娘媳即新郎表嫂)姑娘媳拜对方上祖母姻眷甥孙妇凡疏还是的亲戚难分尊卑女妹(自称) 姻眷(通用)(三)外联姻亲贴式称呼(姻亲关系)(自称)(回称)拜亲家的亲家爷忝姻晚生忝姻世弟亲家舅拜亲家爷忝姻晚生忝姻世弟拜老契的亲家爷忝姻谊侄忝姻谊世弟拜亲家的亲家忝姻教第拜姊妹夫的亲家忝姻眷弟拜老同的亲家忝姻年弟拜亲家的姊妹夫忝姻眷弟拜亲家的老契忝姻谊弟拜亲家的老同忝姻年弟拜老契的亲家忝姻谊弟拜亲家的内兄弟忝姻(姐、妹)夫拜内兄弟的亲家忝姻(姐、妹)夫拜亲家的姊妹夫姻眷内兄、弟拜姊妹夫的亲家姻眷内兄、弟拜姊妹夫的姊妹夫忝姻眷弟拜内兄弟的内兄弟忝姻眷弟拜亲家的姑夫姻眷内侄拜姑丈的亲家姻眷内侄拜亲家的内侄忝姻姑丈拜内侄的亲家忝姻姑丈拜亲家的母舅姻眷外甥拜母舅的亲家姻眷外甥拜亲家的外甥忝姻眷舅拜外甥的亲家忝姻眷舅拜亲家的大小姨夫姻姨眷晚生拜大小姨夫的亲家姻姨眷晚生拜亲家的襟兄弟忝姻襟兄弟拜襟兄弟的亲家忝姻襟兄弟拜亲家的姨甥忝姻姨侍生拜姨甥的亲家忝姻姨侍生拜亲家的女婿忝姻岳拜女婿的亲家忝姻岳拜女婿的岳父忝姻婿拜岳父的亲家忝姻婿(四)母系往来贴式称呼(亲戚关系)(自称)(回称)拜外租外孙外租拜母舅外甥愚母舅拜姨丈(父亲的襟兄弟)姨甥愚姨丈拜姨丈的父亲姨眷再晚生姨眷再世弟拜姨祖爷(外祖的襟兄弟)姨甥孙愚姨丈祖拜姑祖丈(外祖的姐妹夫)内甥侄孙愚姑祖丈拜姨翁(父亲的襟兄弟)襟眷晚生愚眷世弟拜外伯叔祖(外祖的兄弟)甥侄孙愚外伯、叔祖拜舅祖爷(外祖的内兄弟)眷甥孙愚姨舅祖拜外祖父的岳父外曾孙愚再岳父拜母亲的表兄弟表外甥愚表伯、表舅爷拜母亲的表姐妹夫表姨甥表姨丈拜外曾祖父外曾孙愚再岳祖父(五)妻系往来贴式称呼(亲戚关系)(自称)(回称)拜妻的父母门婿愚岳父、岳母拜妻的上祖父、母门孙婿愚岳祖父、母拜妻的伯、叔侄婿愚外伯、叔拜外伯、叔祖侄孙婿愚外伯、叔祖拜妻的舅父外甥婿愚外舅父拜岳父的外伯、叔甥侄孙婿愚外伯、叔祖拜岳父的岳父外孙婿愚外岳祖拜妻上祖公的岳父外曾孙婿愚外再岳祖拜妻上祖公的大细舅外甥孙婿愚舅祖拜妻的姨公姨甥婿愚姨丈拜妻的姑丈内侄婿愚姑丈拜姨祖(妻上祖母的大小妹)姨甥孙婿愚姨祖拜妻的姑祖丈内侄孙婿愚外姑祖丈拜外兄、第妹夫、姐夫外兄、内弟拜襟兄襟第襟兄拜妻的契爷谊婿愚外谊父拜契伯、叔兰侄婿愚外兰伯、叔拜外兄弟的契爷忝兰婿外忝兰世第拜外兄弟的契伯、叔忝兰侄婿愚外忝兰伯、叔拜契祖谊孙婿愚外谊祖拜契兄谊妹夫外谊兄拜外兄弟的契兄忝兰妹夫外忝兰兄拜表伯、叔表侄婿愚外表伯、叔拜表兄表妹夫外表兄拜表姐夫表内弟外表姐夫(六)表系往来贴式称呼(亲戚关系)(自称)(回称)拜表伯、叔表侄愚表伯、叔拜表伯、叔祖表侄孙愚表伯、叔祖拜表姑父表内侄愚外姑父拜表姐夫表内弟表姨夫拜表舅父(母的表兄弟)表外甥愚拜表舅父拜表舅祖(祖母的表兄弟)表甥孙愚表舅祖拜表大舅(妻的表兄)表妹夫表内兄/ 拜平辈横支亲戚如妹夫之兄弟及兄弟之大细舅通用姻眷第拜薄戚平辈眷第眷第/ 如外甥之老姑丈与兄弟之襟兄或母舅之内侄、与姨爷之外甥、老襟之兄弟及伯叔及内侄、老姑丈之外甥,妻舅之妻舅等等拜薄戚尊辈眷侄眷世第/ 如姑丈之兄弟与伯叔之襟兄弟,及姨爷之兄弟与伯叔之内兄弟等等,凡薄戚尊辈皆同拜薄戚卑辈眷世第眷侄/ 如兄弟之姨甥,或妻舅之内侄,与外甥之兄弟,兄弟之内侄等是也。
古风书信范文
求几篇古代书信范文书呈某某小姐妆次:见字如晤。
比来已隔年许,然思卿之念未尝稍离臆间。
缘座师某某大人前已面嘱,令予苦读待考,昔亦曾与卿共盟窗下,折桂返乡后即来迎娶。
故予弗敢稍怠。
偶有小暇,辄草草一纸,以慰恩卿悬悬之心。
执笔之时,思及此窗非彼窗,然吾心必同汝心矣。
月前曾托至亲某某携回京都软红轩极品妆盒,嘱其代呈,未知曾否笑纳。
物非特贵,吾心想亦可鉴。
愿卿善自珍重,以待来禧。
是嘱。
又:日来偶得良句,愿博卿闺中一笑。
金风昨夜过草庐,吹落笔头雪笺污。
愿卿知我凌云志,故将黄花改墨竹。
某某年某某月某日某某谨书古代书信传递的古典有哪些?一、烽火传军情 1994年11月7日,原邮电部发行《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小型张一枚,邮票图案为新疆库车县克孜尔尕哈的汉代烽火台遗址,边纸上的文字为1974年在甘肃居延地区破城子烽塞遗址出土的东汉初年《塞上烽火品约》木简上的部分内容,再现了距今2000多年前我国西北边陲“谨侯望,通烽火”的历史遗迹. “烽火”是我国古代用以传递边疆军事情报的一种通信方法,始于商周,延至明清,相习几千年之久,其中尤以汉代的烽火组织规模为大.在边防军事要塞或交通要冲的高处,每隔一定距离建筑一高台,俗称烽火台,亦称烽燧、墩堠、烟墩等.高台上有驻军守候,发现敌人入侵,白天燃烧柴草以“燔烟”报警,夜间燃烧薪柴以“举烽”(火光)报警.一台燃起烽烟,邻台见之也相继举火,逐台传递,须臾千里,以达到报告敌情、调兵遣将、求得援兵、克敌制胜的目的. 在我国历史上,还有一个为了讨得美人欢心而随意点燃烽火,最终导致亡国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周灭商后建都镐京,历史上称作西周.初期,周王为巩固国家政权,先后把自己的兄弟、亲戚、功臣分封到各地作诸侯,建立诸侯国,还建立了一整套制度,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二、鱼传尺素 1990年11月28日,原邮电部发行了J174M《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小型张一枚,邮票图案为姑苏驿,边纸图案为古代铜器上的鱼形铭文,这些鱼形铭文,用的是“鱼传尺素”的说法来象征邮政通信. 在我国古诗文中,鱼被看作传递书信的使者,并用“鱼素”、“鱼书”、“鲤鱼”、“双鲤”等作为书信的代称.唐代李商隐在《寄令狐郎中》一诗中写道:“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古时候,人们常用绢帛书写书信,到了唐代,进一步流行用织成界道的绢帛来写信,由于唐人常用一尺长的绢帛写信,故书信又被称为“尺素”(“素”指白色的生绢).因捎带书信时,人们常将尺素结成双鲤之形,所以就有了李商隐“双鲤迢迢一纸书”的说法.显然,这里的“双鲤”并非真正的两条鲤鱼,而只是结成双鲤之形的尺素罢了. 书信和“鱼”的关系,其实在唐以前早就有了.秦汉时期,有一部乐府诗集叫《饮马长城窟行》,主要记载了秦始皇修长城,强征大量男丁服役而造成妻离子散之情,且多为妻子思念丈夫的离情,其中有一首五言写道:“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长相思,下言加餐饭.”这首诗中的“双鲤鱼”,也不是真的指两条鲤鱼,而是指用两块板拼起来的一条木刻鲤鱼.在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前,没有现在的信封,写有书信的竹简、木牍或尺素是夹在两块木板里的,而这两块木板被刻成了鲤鱼的形状,便成了诗中的“双鲤鱼”了.两块鲤鱼形木板合在一起,用绳子在木板上的三道线槽内捆绕三圈,再穿过一个方孔缚住,在打结的地方用极细的粘土封好,然后在粘土上盖上玺印,就成了“封泥”,这样可以防止在送信途中信件被私拆.至于诗中所用的“烹”字,也不是去真正去“烹饪”,而只是一个风趣的用字罢了. 三、青鸟传书 1998年10月9日,国家邮政局发行JP72《第22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1999北京(二)》纪念邮资片1套4枚,其中第三枚“情绿东方”,主图和邮资图内容一致,均为一只色彩斑斓的飞鸟,背景为驿站和长城,表现了我国古代青鸟传书的传说. 据我国上古奇书《山海经》记载,青鸟共有三只,名曰诏兰、紫燕(还有一只青鸟的名字笔者没有查阅到),是西王母的随从与使者,它们能够飞越千山万水传递信息,将吉祥、幸福、快乐的佳音传递给人间.据说,西王母曾经给汉武帝写过书信,西王母派青鸟前去传书,而青鸟则一直把西王母的信送到了汉宫承华殿前.在以后的神话中,青鸟又逐渐演变成为百鸟之王——凤凰. 南唐中主李璟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唐代李白有诗“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李商隐有诗“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崔国辅有诗“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借用的均是“青鸟传书”的典故. 四、黄耳传书信鸽传书,大家都比较熟悉,因为现在还有信鸽协会,并常常举办长距离的信鸽飞行比赛.信鸽在长途飞行中不会迷路,源于它所特有的一种功能,即可以通过感受磁力与纬度来辨别方向. 信鸽传书确切的开始时间,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但早在唐代,信鸽传书就已经很普遍了.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一书中有“传书鸽”的记载:“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教之处,飞往投之.九龄目为飞奴,时人无不爱讶.”张九龄是唐朝政治家和诗人,他不但用信鸽来传递书信,还给信鸽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飞奴”.此后的宋、元、明、清诸朝,信鸽传书一直在人们的通信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我国的历史记载上,信鸽主要被用于军事通信的目的.譬如在公元1128年,南宋大将张浚视察部下曲端的军队.张浚来到军营后,竟见空荡荡的没有人影,他非常惊奇,要曲端把他的部队召集到眼前.曲端闻言,立即把自己统帅的五个军的花名册递给张浚,请他随便点看哪一军.张浚指着花名册。
古人在书信中称谓
盼即赐复。翘企示复。伫候明教。时候教言。盼祷拔冗见告。万望不吝赐教。
敬祈不时指政(正)。敢请便示一二。尚祈便中见告。如何之处,恭候卓裁。至盼及
时示下,以匡不逮,无任感祷。
告诉对方不用劳神回信:
谨此奉闻,勿烦惠答。敬申寸悃,勿劳赐复。
答复对方询问:
辱蒙垂询,略陈固陋,聊博一粲而已。远承下问,粗述鄙见,尚希进而教之。
览阅知悉一般用于长对幼、前辈对晚辈的称呼之后。
启辞启辞,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启辞理应
属于信件正文的一部分,由于旧时尺牍中,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语,在现时书
信中还常可以看到,所以将此单独提出,分两类举例以供参考:
(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如:
敬禀者写信人自称是恭敬地禀陈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禀告的话,用于
上述陋见,难称雅意,亟祈谅宥。姑道一二,未必为是,仅供参考。不揣冒昧,匆
此布臆,幸勿见笑。
请人应允:
所请之事,务祈垂许。以上请托,恳盼慨允。诸事费神,伏乞俯俞(允)。
表示关切:
伏惟珍摄。不胜祷企。海天在望,不尽依迟(依依思念)。善自保重,至所盼祷
。节劳为盼。节哀顺变(用于唁函)。
表示感谢之情:
诸荷优通,再表谢忱。多劳费心,至纫公谊。高谊厚爱,铭感不已。
其实,写信也是写文章,此类启辞套语,虽可采用,却不必拘泥,尽可以千变
万化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启辞套语也是可以省略的。比如,现在不少人写信,习
惯于一开头即用“你(您)好”二字,似乎不如此,这封信就没法往下写似的。先向
收信者问候致意,原是不错的,然而如果封封信都是如此格局,则未免呆板单调了
。
正文信的正文,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说的话,这是书信的主体。正文从信笺的
古人书信常用
古人书信常用足下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
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垂鉴赐鉴钧鉴尊鉴台鉴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
用作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
垂,含居高临下之义。
赐,上给予下叫做赐。
钩,古以钩陶喻国政,后称宦官多冠以钩宇。
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韶者的信中。
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乎辈。
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
勋鉴道鉴大鉴英鉴伟鉴雅鉴惠鉴对身居高佼、有功勋业绩者,可用“勋鉴”。
对道德君子、望重学者,可称“道鉴”。
大、英、伟、雅,含高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义,宜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惠鉴”,就是赏阅的意思,但语意分量较“赐鉴”为轻,适用于一般书信,师长对已独立的后辈学子,也可用此客套。
慈鉴爱鉴双鉴芳鉴致母亲,可称“慈鉴”。
夫妻,或情意亲密的男女之间,可用“爱鉴”。
给友朋夫妇二人之信,可用“双鉴”。
女子间往来书信,可用“芳鉴”。
礼鉴给居丧者信,用“礼鉴”。
如,爱国之士李公扑遇害后,周恩来等致其夫人唁函即称“张曼筠女士礼鉴”。
公鉴共鉴同鉴用于致团体或多人的信函,可于所列人名之后,书“诸先生共鉴”等。
道席讲席教席撰席著席史席席,席位。
道席,多用为学生对师长的尊称。
讲席、教席,也是对从事教育、讲学者的敬称,但用于平辈间,写信人与受信人不必有师生关系。
撰席、著席、史席,都用作对文士的敬称,文人间也常互用。
撰,即著述。
史,指有著作传世垂史。
览阅知悉一般用于长对幼、前辈对晚辈的称呼之后。
启辞启辞,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启辞理应属于信件正文的一部分,由于旧时尺牍中,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语,在现时书信中还常可以看到,所以将此单独提出,分两类举例以供参考:(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
祖孙关系古文中的叫法
上按次序称谓:
生己者为父母,
父之父为祖,
祖父之父为曾祖,
曾祖之父为高祖,
高祖之父为天祖,
天祖之父为烈祖,
烈祖之父为太祖,
太祖之父为远祖,
远祖之父为鼻祖。
即: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
书中说:因人怀胎,鼻先受形,故鼻祖为始祖。
下按次序称谓:
父之子为子,
子之子为孙,
孙之子为曾孙,
曾孙之子为玄孙,
玄孙之子为来孙,
来孙之子为晜(读kūn)孙,
晜孙之子为仍孙,
仍孙之子为云孙,
云孙之子为耳孙。
即:子、孙、曾、玄、来、晜、仍、云、耳。
书中说:耳孙者,谓祖甚远,仅耳目闻之也。
书信称谓表书信的称谓
书信称谓表书信的称谓书信称谓表给长辈的信称呼谁称呼自称他人称对他人称祖父之祖父高祖父玄孙(女)令高祖家高祖祖父之祖母高祖母玄孙(女)令高祖母家高祖母高祖之兄、嫂高伯祖(母)玄侄孙(女)令高伯祖(母)高伯祖(母)高祖之弟、弟妇高叔祖(母)玄侄孙(女)令高叔祖(母)高叔祖(母)祖父之父曾祖父曾孙(女)令曾祖家曾祖祖父之母曾祖母曾孙(女)令曾祖母家曾祖母曾祖之兄、嫂曾伯祖(母)曾侄孙(女)曾伯祖(母)曾伯祖(母)曾祖之弟、弟妇曾叔祖(母)曾侄孙(女)曾叔祖(母)曾叔祖(母)曾祖之姐、妹曾祖姑曾侄孙(女)令曾祖姑家曾祖姑曾祖姑之夫曾祖姑丈内曾侄孙(女)令曾祖姑丈家曾祖姑丈祖母之父、母外曾祖(母)外曾孙(女)外曾祖(母)外曾祖(母)母之祖父、母外曾祖(母)外曾孙(女)令外曾祖(母)外曾祖(母)祖父祖父孙(女)令祖家祖祖母祖母孙(女)令祖母家祖母祖父之兄嫂伯祖(母)侄孙(女)令伯祖(母)家伯祖(母)祖父之弟、弟妇叔祖(母)侄孙(女)令叔祖(母)家叔祖(母)祖父之姐妹祖姑(姑婆)侄孙(女)令祖姑家祖姑祖姑之夫姑公内侄孙(女)令姑公家姑公母之父、母外祖(母)外孙(女)令外祖(母)家外祖(母)母之叔伯外叔伯祖外侄孙(女)令外叔伯祖家外叔伯祖妻之祖父、母岳祖(母)孙婿令岳祖(母)家岳祖(母)妻之叔、伯祖岳叔伯祖侄孙婿令岳叔伯祖家岳叔伯祖岳母之父母上外祖(母)兰婿夫之祖父、母祖翁姑孙媳令祖翁、姑家祖翁姑父父(严父)儿(女儿)令尊家父(家严)给长辈的信称呼谁称呼自称他人称对他人称母母(慈母)儿(女儿)令堂家母(家慈)父之兄、嫂伯父(母)侄(女)令伯父(母)家伯父(母)父之弟、弟妇叔父(母)侄(女)令叔父(母)家叔父(母)父之姐妹姑母侄(女)令姑母家姑母姑母之夫姑丈内侄(女)令姑丈家姑丈姐妹丈之父姻翁姻晚生令姻翁敝姑翁舅公、姑婆之子表伯、表叔表侄(女)令表伯叔敝表伯叔父之表姐妹丈姑丈内表侄(女)令姑丈敝姑丈伯叔母之兄弟姻舅台眷侄(女)令姻舅台敝姻舅台母之兄弟母舅甥儿(女)令母舅家母舅母之堂兄弟母舅侄甥(女)令母舅敝母舅母之姐妹丈姨丈母襟侄(女)令姨丈敝姨丈母之姐妹姨母甥儿(女)令姨母家姨母母之表兄弟表舅表甥(女)令表舅敝表舅母之表姐妹表姨眷侄令表姨敝表姨母之表姐妹丈表姨丈表姨侄令表姨丈敝表姨丈妻之父、母岳父、母子婿令岳父(母)家岳(母)妻之伯、叔伯叔岳侄婿令伯叔岳敝伯叔岳妻之舅父岳舅甥婿令岳舅敝岳舅亲家之父太亲家姻晚生令太亲家敝太亲家契父谊父谊男令谊父敝谊父夫之父、母君舅(爹)慈姑(妈)媳令翁令姑家翁姑夫之伯、叔伯叔翁侄媳令伯翁令叔翁家伯叔翁给长辈的信称呼谁称呼自称他人称对他人称夫之姑姑母侄媳令姑母家姑母夫之姨母姨妈姨侄媳老师老师(夫子)学生(受业)令师敝业师老师之妻师母(师娘)学生(门入)令师母敝师母世交长辈世伯、世叔世侄令世伯叔敝世伯叔一般老者仁丈老伯晚生(晚辈)给平辈的信称呼谁称呼自称他人称对他人称丈夫妻子写名字写名字嫂夫人尊夫人爱人丈夫爱人内人兄兄弟(妹)令兄家兄嫂嫂夫弟(夫妹)令嫂家嫂弟弟兄(姐)令弟舍弟弟之妻弟妇(媳)夫兄(妹)令弟妇(媳)舍弟妇姐姐弟(妹)令姐家姐妹妹兄(姐)令妹舍妹姐之夫姐夫内弟(妹)令姐丈敝姐丈妹之夫妹丈内兄(姐)令妹丈敝妹丈伯、叔之子堂兄(弟)堂弟(兄)令堂兄(弟)敝堂兄(弟)伯、叔之女堂姐(妹)堂妹(姐)令堂姐(妹)舅姑之子表兄(弟)表弟(妹)表兄(姐)令表兄(弟)敝表兄、弟表兄弟之妻表嫂媳表弟媳表弟(妹)表兄(姐)令表嫂令表弟媳敝表嫂敝表弟媳给平辈的信称呼谁称呼自称他人称对他人称妻子之兄、弟内兄、兄、哥哥内弟弟弟妹夫(弟)姐夫(兄、哥哥)令内兄令内弟敝内兄(弟)妻之姐、妹妻姐、姐姐妻妹、妹妹妹夫(弟)姐夫(兄、哥哥)丈夫之哥丈夫之弟兄哥哥弟哥哥弟妹嫂丈夫之姐丈夫之妹姐姐妹妹弟媳(妹妹)嫂妻子的姐夫襟兄、兄、哥哥襟弟(弟)妻子的妹夫襟弟、弟襟兄(兄)丈夫的姐丈姐夫、兄弟媳(妹)令姐夫、兄敝姐夫、兄丈夫的妹夫妹夫、弟嫂令妹夫、弟敝妹夫、弟姨母之子襟书信称谓表兄襟弟襟弟(妹)襟兄(姐)令襟兄令襟弟敝襟兄敝襟弟母舅之子表兄表弟表弟(妹)表兄(姐)令表兄令表弟敝表兄敝表弟母舅之婿表姐丈表妹丈眷弟(妹)眷兄(姐)令表姐丈令表妹丈敝表姐丈敝妹丈契兄弟兰兄兰弟兰弟兰兄令兰兄令兰弟敝兰兄敝兰弟兄弟之亲家亲家姻眷弟(妹)令亲家敝亲家世交平辈世兄世兄令世兄敝世兄朋友仁兄弟令仁兄敝仁兄同学同学(学长)学弟令学友敝学友战友战友战友令战友敝战友给平辈的信称呼谁称呼自称他人称对他人称姐妹丈之兄弟亲兄台亲弟台眷弟眷兄令亲(弟)兄台亲兄(弟)台子之岳父尊姻兄愚姻弟令亲家敝亲家子之岳母亲家太太姻待生令亲家太太敝亲家太太亲家之兄弟亲家姻眷弟亲家之亲家大眷望眷弟丈夫之表兄弟表兄表弟表弟媳表兄嫂丈夫之兄弟妻兄嫂(几娘、几姐)弟媳(几娘、几妹)夫弟媳兄嫂给晚辈的信称呼谁称呼自称他人称对他人称儿、女吾儿(女)父(母)令郎、令爱小儿、小女兄弟之子、女侄(女)伯(叔)父(母)令侄(女)舍侄(女)儿之妻媳父、外舅(姑)令媳小媳姐、妹之子女甥(女)母舅令甥(女)舍甥(女)舅姑之孙表侄愚表伯(母)愚表叔(母)令表侄舍表侄表姐妹之子、女表甥(女)表舅(母)令表甥(女)舍表甥(女)子之亲家亲台姻生令亲台舍亲台子之妻舅舅台眷生令舅台舍舅台妻之侄(女)内侄(女)姑丈(眷生)令内侄(女)舍内侄(女)妻姐妹之子女襟侄(女)眷生(姨爹)令襟侄(女)舍襟侄(女)女婿贤婿岳父(母)令子婿小婿给晚辈的信称呼谁称呼自称他人称对他人称夫之侄儿女侄(女)伯(母)叔(母)令侄(女)小侄(女)孙、孙女吾孙(女)祖父(母)令孙(女)小孙(女)兄弟之孙、女侄孙(女)伯祖(母)叔祖(母)令侄孙(女)舍侄孙(女)姐妹之孙儿女甥孙(女)舅祖令甥孙(女)舍甥孙(女)女之子、女外孙(女)外祖(母)令外孙(女)小外孙(女)女之侄(女)外侄孙(女)外伯祖(母)外叔祖(母)令外侄孙(女)小外侄孙(女)女之婿外孙婿眷拙令外孙婿小外孙婿孙之亲家亲台姻拙令亲台舍亲台侄之女婿侄孙婿着拙令侄孙婿舍侄孙婿妻之侄孙(女)内侄孙(女)姑公(眷拙)令内侄孙(女)舍内侄孙(女)女婿之子女外孙(女)外祖(母)令外孙(女)小外孙(女)远亲小辈世台(世讲)眷生眷拙社会之间称呼谁称呼自称同志(个人或集体)同志(个人)同志们(集体)写名字、不用自称老师、老师的妻子老师、师母学生父母亲的同事朋友、战友伯伯(伯)、叔叔(叔)姨姨(阿姨)侄、侄女同事、战友、朋友的父母伯伯(伯)、叔叔(叔)伯母、叔母、婶母(婶)侄、侄女社会之间称呼谁称呼自称同事、战友、朋友友、同志(也可称兄、姐)只写名字(如称对方兄姐,则自称弟妹)同学同学、学友、学兄、学姐同学、学友、学弟、学妹学生同学(或写名字)老师(师)、师母(或只写名字,不用自称)儿女的战友、朋友、同学侄、侄女(对不太熟悉的可称“同志”或写名字)伯、伯母、叔、叔母(或只写名字)同事、战友、朋友的儿女同上同上初识的男友、女友(未婚女性)先生、女士(小姐)只写名字上下级之间职务(总经理、董事长、校长、乡长、厂长等)或同志、先生职员、职工(其它职务)或只写名字。
古人在书信中称谓
共鉴”等。
道席讲席教席撰席著席史席席,席位。道席,多用为学生对师长的尊称
。讲席、教席,也是对从事教育、讲学者的敬称,但用于平辈间,写信人与受信人
不必有师生关系。撰席、著席、史席,都用作对文士的敬称,文人间也常互用。撰
,即著述。史,指有著作传世垂史。
上述陋见,难称雅意,亟祈谅宥。姑道一二,未必为是,仅供参考。不揣冒昧,匆
此布臆,幸勿见笑。
请人应允:
所请之事,务祈垂许。以上请托,恳盼慨允。诸事费神,伏乞俯俞(允)。
表示关切:
伏惟珍摄。不胜祷企。海天在望,不尽依迟(依依思念)。善自保重,至所盼祷
。节劳为盼。节哀顺变(用于唁函)。
表示感谢之情:
诸荷优通,再表谢忱。多劳费心,至纫公谊。高谊厚爱,铭感不已。
对写作者:
著祺撰安笔健
对教师:
教祺教安诲安
对军界:
勋扯戎安
对政界
政安勋安升安公祺钧祺崇祺
对工商实业界:
筹祉财安吉利赢祺盈祺发祺运祉事业昌隆宏猷大展行止佳顺万事顺
遂百事称心诸事如意盛利久发财源茂盛日进斗金
古时书信,颂祝语大都融贯在正文中,至近代才逐渐形成祝辞独立一栏。所以
,书信正文中如已包含祝福内容,或者本身就是祝贺信函,那么视辞一项便可省去
祝辞祝辞,就是书信结尾时,对收信人表示祝愿、钦敬或勉慰的短语,如“
即颂近安”、“此致敬礼”、“祝你进步”之类。其中,“即颂”、“此致”、“
祝你”等词,紧接正文末尾书写;“近安”、“敬礼”、“进步”等词,另起一行
,顶格书写。如果祝颂语的文字较多,也可独立占行,空两字写起,不必分拆成两
部分。如果信笺下方余地充分,或者为了突出祝辞,也可将“祝”、“颁”、“此
书信称谓表
书信称谓表书信称谓表给长辈的信称呼谁称呼自称他人称对他人称祖父之祖父高祖父玄孙〔女〕令高祖家高祖祖父之祖母高祖母玄孙〔女〕令高祖母家高祖母高祖之兄、嫂高伯祖〔母〕玄侄孙〔女〕令高伯祖〔母〕高伯祖〔母〕高祖之弟、弟妇高叔祖〔母〕玄侄孙〔女〕令高叔祖〔母〕高叔祖〔母〕祖父之父曾祖父曾孙〔女〕令曾祖家曾祖祖父之母曾祖母曾孙〔女〕令曾祖母家曾祖母曾祖之兄、嫂曾伯祖〔母〕曾侄孙〔女〕曾伯祖〔母〕曾伯祖〔母〕曾祖之弟、弟妇曾叔祖〔母〕曾侄孙〔女〕曾叔祖〔母〕曾叔祖〔母〕曾祖之姐、妹曾祖姑曾侄孙〔女〕令曾祖姑家曾祖姑曾祖姑之夫曾祖姑丈内曾侄孙〔女〕令曾祖姑丈家曾祖姑丈祖母之父、母外曾祖〔母〕外曾孙〔女〕外曾祖〔母〕外曾祖〔母〕母之祖父、母外曾祖〔母〕外曾孙〔女〕令外曾祖〔母〕外曾祖〔母〕祖父祖父孙〔女〕令祖家祖祖母祖母孙〔女〕令祖母家祖母祖父之兄嫂伯祖〔母〕侄孙〔女〕令伯祖〔母〕家伯祖〔母〕祖父之弟、弟妇叔祖〔母〕侄孙〔女〕令叔祖〔母〕家叔祖〔母〕祖父之姐妹祖姑〔姑婆〕侄孙〔女〕令祖姑家祖姑祖姑之夫姑公内侄孙〔女〕令姑公家姑公母之父、母外祖〔母〕外孙〔女〕令外祖〔母〕家外祖〔母〕母之叔伯外叔伯祖外侄孙〔女〕令外叔伯祖家外叔伯祖妻之祖父、母岳祖〔母〕孙婿令岳祖〔母〕家岳祖〔母〕妻之叔、伯祖岳叔伯祖侄孙婿令岳叔伯祖家岳叔伯祖岳母之父母上外祖〔母〕兰婿夫之祖父、母祖翁姑孙媳令祖翁、姑家祖翁姑父父〔严父〕儿〔女儿〕令尊家父〔家严〕给长辈的信称呼谁称呼自称他人称对他人称母母〔慈母〕儿〔女儿〕令堂家母〔家慈〕父之兄、嫂伯父〔母〕侄〔女〕令伯父〔母〕家伯父〔母〕父之弟、弟妇叔父〔母〕侄〔女〕令叔父〔母〕家叔父〔母〕父之姐妹姑母侄〔女〕令姑母家姑母姑母之夫姑丈内侄〔女〕令姑丈家姑丈姐妹丈之父姻翁姻晚生令姻翁敝姑翁舅公、姑婆之子表伯、表叔表侄〔女〕令表伯叔敝表伯叔父之表姐妹丈姑丈内表侄〔女〕令姑丈敝姑丈伯叔母之兄弟姻舅台眷侄〔女〕令姻舅台敝姻舅台母之兄弟母舅甥儿〔女〕令母舅家母舅母之堂兄弟母舅侄甥〔女〕令母舅敝母舅母之姐妹丈姨丈母襟侄〔女〕令姨丈敝姨丈母之姐妹姨母甥儿〔女〕令姨母家姨母母之表兄弟表舅表甥〔女〕令表舅敝表舅母之表姐妹表姨眷侄令表姨敝表姨母之表姐妹丈表姨丈表姨侄令表姨丈敝表姨丈妻之父、母岳父、母子婿令岳父〔母〕家岳〔母〕妻之伯、叔伯叔岳侄婿令伯叔岳敝伯叔岳妻之舅父岳舅甥婿令岳舅敝岳舅亲家之父太亲家姻晚生令太亲家敝太亲家契父谊父谊男令谊父敝谊父夫之父、母君舅〔爹〕慈姑〔妈〕媳令翁令姑家翁姑夫之伯、叔伯叔翁侄媳令伯翁令叔翁家伯叔翁给长辈的信称呼谁称呼自称他人称对他人称夫之姑姑母侄媳令姑母家姑母夫之姨母姨妈姨侄媳老师老师〔夫子〕学生〔受业〕令师敝业师老师之妻师母〔师娘〕学生〔门入〕令师母敝师母世交长辈世伯、世叔世侄令世伯叔敝世伯叔一般老者仁丈老伯晚生〔晚辈〕给平辈的信称呼谁称呼自称他人称对他人称丈夫妻子写名字写名字嫂夫人尊夫人爱人丈夫爱人内人兄兄弟〔妹〕令兄家兄嫂嫂夫弟〔夫妹〕令嫂家嫂弟弟兄〔姐〕令弟舍弟弟之妻弟妇〔媳〕夫兄〔妹〕令弟妇〔媳〕舍弟妇姐姐弟〔妹〕令姐家姐妹妹兄〔姐〕令妹舍妹姐之夫姐夫内弟〔妹〕令姐丈敝姐丈妹之夫妹丈内兄〔姐〕令妹丈敝妹丈伯、叔之子堂兄〔弟〕堂弟〔兄〕令堂兄〔弟〕敝堂兄〔弟〕伯、叔之女堂姐〔妹〕堂妹〔姐〕令堂姐〔妹〕舅姑之子表兄〔弟〕表弟〔妹〕表兄〔姐〕令表兄〔弟〕敝表兄、弟表兄弟之妻表嫂媳表弟媳表弟〔妹〕表兄〔姐〕令表嫂令表弟媳敝表嫂敝表弟媳给平辈的信称呼谁称呼自称他人称对他人称妻子之兄、弟内兄、兄、哥哥内弟弟弟妹夫〔弟〕姐夫〔兄、哥哥〕令内兄令内弟敝内兄〔弟〕妻之姐、妹妻姐、姐姐妻妹、妹妹妹夫〔弟〕姐夫〔兄、哥哥〕丈夫之哥丈夫之弟兄哥哥弟哥哥弟妹嫂丈夫之姐丈夫之妹姐姐妹妹弟媳〔妹妹〕嫂妻子的姐夫襟兄、兄、哥哥襟弟〔弟〕妻子的妹夫襟弟、弟襟兄〔兄〕丈夫的姐丈姐夫、兄弟媳〔妹〕令姐夫、兄敝姐夫、兄丈夫的妹夫妹夫、弟嫂令妹夫、弟敝妹夫、弟姨母之子襟书信称谓表兄襟弟襟弟〔妹〕襟兄〔姐〕令襟兄令襟弟敝襟兄敝襟弟母舅之子表兄表弟表弟〔妹〕表兄〔姐〕令表兄令表弟敝表兄敝表弟母舅之婿表姐丈表妹丈眷弟〔妹〕眷兄〔姐〕令表姐丈令表妹丈敝表姐丈敝妹丈契兄弟兰兄兰弟兰弟兰兄令兰兄令兰弟敝兰兄敝兰弟兄弟之亲家亲家姻眷弟〔妹〕令亲家敝亲家世交平辈世兄世兄令世兄敝世兄朋友仁兄弟令仁兄敝仁兄同学同学〔学长〕学弟令学友敝学友战友战友战友令战友敝战友给平辈的信称呼谁称呼自称他人称对他人称姐妹丈之兄弟亲兄台亲弟台眷弟眷兄令亲〔弟〕兄台亲兄〔弟〕台子之岳父尊姻兄愚姻弟令亲家敝亲家子之岳母亲家太太姻待生令亲家太太敝亲家太太亲家之兄弟亲家姻眷弟亲家之亲家大眷望眷弟丈夫之表兄弟表兄表弟表弟媳表兄嫂丈夫之兄弟妻兄嫂〔几娘、几姐〕弟媳〔几娘、几妹〕夫弟媳兄嫂给晚辈的信称呼谁称呼自称他人称对他人称儿、女吾儿〔女〕父〔母〕令郎、令爱小儿、小女兄弟之子、女侄〔女〕伯〔叔〕父〔母〕令侄〔女〕舍侄〔女〕儿之妻媳父、外舅〔姑〕令媳小媳姐、妹之子女甥〔女〕母舅令甥〔女〕舍甥〔女〕舅姑之孙表侄愚表伯〔母〕愚表叔〔母〕令表侄舍表侄表姐妹之子、女表甥〔女〕表舅〔母〕令表甥〔女〕舍表甥〔女〕子之亲家亲台姻生令亲台舍亲台子之妻舅舅台眷生令舅台舍舅台妻之侄〔女〕内侄〔女〕姑丈〔眷生〕令内侄〔女〕舍内侄〔女〕妻姐妹之子女襟侄〔女〕眷生〔姨爹〕令襟侄〔女〕舍襟侄〔女〕女婿贤婿岳父〔母〕令子婿小婿给晚辈的信称呼谁称呼自称他人称对他人称夫之侄儿女侄〔女〕伯〔母〕叔〔母〕令侄〔女〕小侄〔女〕孙、孙女吾孙〔女〕祖父〔母〕令孙〔女〕小孙〔女〕兄弟之孙、女侄孙〔女〕伯祖〔母〕叔祖〔母〕令侄孙〔女〕舍侄孙〔女〕姐妹之孙儿女甥孙〔女〕舅祖令甥孙〔女〕舍甥孙〔女〕女之子、女外孙〔女〕外祖〔母〕令外孙〔女〕小外孙〔女〕女之侄〔女〕外侄孙〔女〕外伯祖〔母〕外叔祖〔母〕令外侄孙〔女〕小外侄孙〔女〕女之婿外孙婿眷拙令外孙婿小外孙婿孙之亲家亲台姻拙令亲台舍亲台侄之女婿侄孙婿着拙令侄孙婿舍侄孙婿妻之侄孙〔女〕内侄孙〔女〕姑公〔眷拙〕令内侄孙〔女〕舍内侄孙〔女〕女婿之子女外孙〔女〕外祖〔母〕令外孙〔女〕小外孙〔女〕远亲小辈世台〔世讲〕眷生眷拙社会之间称呼谁称呼自称同志〔个人或集体〕同志〔个人〕同志们〔集体〕写名字、不用自称老师、老师的妻子老师、师母学生父母亲的同事朋友、战友伯伯〔伯〕、叔叔〔叔〕姨姨〔阿姨〕侄、侄女同事、战友、朋友的父母伯伯〔伯〕、叔叔〔叔〕伯母、叔母、婶母〔婶〕侄、侄女社会之间称呼谁称呼自称同事、战友、朋友友、同志〔也可称兄、姐〕只写名字〔如称对方兄姐,那么自称弟妹〕同学同学、学友、学兄、学姐同学、学友、学弟、学妹学生同学〔或写名字〕老师〔师〕、师母〔或只写名字,不用自称〕儿女的战友、朋友、同学侄、侄女〔对不太熟悉的可称“同志〞或写名字〕伯、伯母、叔、叔母〔或只写名字〕同事、战友、朋友的儿女同上同上初识的男友、女友〔未婚女性〕先生、女士〔小姐〕只写名字上下级之间职务〔总经理、董事长、校长、乡长、厂长等〕或同志、先生职员、职工〔其它职务〕或只写名字。
文学常识:必须要掌握的35个亲属称谓1(含例句)
文学常识:必须要掌握的35个亲属称谓1(含例句)1.亲:本义是父母。
“予虽亲在未敢言老。
”(《祭妹文》)又泛指亲属、亲人。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杜甫《登岳阳楼》)2.戚:亲属。
“遘者虽戚属,不敢同卧起。
”(《狱中杂记》3.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子兄弟等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宗:同祖称宗。
“其宗灭于绛。
”(《叔向贺贫》)5.族:家族,同姓的亲属。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伤仲永》)6.宗族:同宗同族的人。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荆轲刺秦王》)7.祖:祖先、祖辈。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六国论》)又特指祖父,“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捕蛇者说》)8.先:祖先。
“其先浙江绍兴人也。
”(《阎典史传》)9.先人:祖先,包括已死的父亲。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
”(《伤仲永》)10.大父:祖父。
“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
”(《五蠹》)11.大母:祖母。
“大母过余曰:……”(《项脊轩志》)12.先大母:已去世的祖母。
“妪,先大母婢也。
”(《项脊轩志》)13.阿爷:父亲。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木兰诗》)14.家君:谦称自己的父亲。
“君与家君期日中”(《陈太丘与友期》)15.先君子:已去世的父亲。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左忠毅公逸事)》)16.尊君:尊称他人的父亲。
“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17.太夫人:称自已的母亲。
“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
”(《梅花岭记》)又尊称他人的母亲。
“来时太夫人已不幸”(《苏武》)。
中国古人对亲属的称呼
中国古人对亲属的称呼中国古人对亲属的称呼1、祖辈。
祖辈的亲属,按古代关于宗亲的范围,是从高祖开始。
高祖以上的直系祖先则称为远祖、先祖、先人、鼻祖(鼻,始的意思)。
(1)祖:在古代,广义是指所有父辈以上的男性先辈,狭义则是指祖父。
(2)祖父:又称为“王父”、“大父”、“祖君”。
在古代,“公”、“太公”、“翁”也可用来称呼祖父;如今对祖父最常见的称呼是“爷爷”。
(3)祖母:又可以称为“大母”、“王母”、“重慈”。
又因古人有妻有妾,所以祖母又有“季祖母”、“庶祖母”、“妾祖母”之分。
祖母之称古今通用。
(4)婆:是古代对成年妇女很普遍的称呼,也可以用来称祖母。
(5)奶奶:是今天对祖母的普遍称呼,古代的使用较晚。
作为称谓,“奶”最早是作为乳母之称,以后又用以称母亲,又作为对以婚妇女的较广义的称呼。
(6)堂祖父、从祖父、伯公、伯祖、伯翁、叔公、叔祖、叔翁等:这些是对祖父的兄弟的称谓。
(7)堂祖母、从祖母、伯婆、伯祖母、叔婆、叔祖母等:这些是对祖父兄弟妻子的称谓。
2、曾祖辈(1)曾祖:即祖父之父。
古代还有“太翁”、“曾翁”、“曾大父”、“大王父”、“王大父”、“太公”、“曾太公”等称呼,比较特殊的是称“曾门”。
(2)曾祖母:指曾祖之妻,还可以称为“太婆”、“曾祖王母”、“太奶”,其中较常见的为“太婆”。
3、高祖辈(1)高祖:即曾祖之父,古今多称为高祖父,也有称为“高祖王父”、“高门”。
但需注意的是,古代对高祖之上的历代远祖也可称为高祖(2)高祖母:指高祖之妻,或称“高王祖母”。
4、父母(1)父母:父母是亲属中最重要的亲属,除“父母”、“双亲”、“二老”、“爹娘”等古今通用的合称外还有“高堂”、“严君”、“尊亲”、“严亲”、“两亲”、“亲闱”等以及文人笔下的“所生”、“椿萱”等对父母的代称。
(2)父、父亲:是对父亲古今习见的称呼,还可以称父亲为“公”、“翁”、“尊”、“大人”、“严君”、“爷”、“爹”、“爸”、“老子”等。
亲属关系及称谓大全
主要亲属关系示意图亲属称谓大全1、祖辈祖辈的亲属,按古代关于宗亲的范围,是从高祖开始。
高祖以上的直系祖先则称为远祖、先祖、先人、鼻祖(鼻,始的意思)。
(1)祖:在古代,广义是指所有父辈以上的男性先辈,狭义则是指祖父。
(2)祖父:又称为“王父”、“大父”、“祖君”。
在古代,“公”、“太公”、“翁”也可用来称呼祖父;如今对祖父最常见的称呼是“爷爷”。
(3)祖母:又可以称为“大母”、“王母”、“重慈”。
又因古人有妻有妾,所以祖母又有“季祖母”、“庶祖母”、“妾祖母”之分。
祖母之称古今通用。
(4)婆:是古代对成年妇女的很普遍的称呼,也可以用来称祖母。
(5)奶奶:是今天对祖母的普遍称呼,古代的使用较晚。
作为称谓,“奶”最早是作为乳母之称,以后又用以称母亲,又作为对以婚妇女的较广义的称呼。
(6)堂祖父、从祖父、伯公、伯祖、伯翁、叔公、叔祖、叔翁等:这些是对祖父的兄弟的称谓。
(7)堂祖母、从祖母、伯婆、伯祖母、叔婆、叔祖母等:这些是对祖父兄弟妻子的称谓。
2、曾祖辈(1)曾祖:即祖父之父。
古代还有“太翁”、“曾翁”、“曾大父”、“大王父”、“王大父”、“太公”、“曾太公”等称呼,比较特殊的是称“曾门”。
(2)曾祖母:指曾祖之妻,还可以称为“太婆”、“曾祖王母”、“太奶”,其中较常见的为“太婆”。
3、高祖辈(1)高祖:即曾祖之父,古今多称为高祖父,也有称为“高祖王父”、“高门”。
但需注意的是,古代对高祖之上的历代远祖也可称为高祖。
(2)高祖母:指高祖之妻,或称“高王祖母”。
4、父母(1)父母:父母是亲属中最重要的亲属,除“父母”、“双亲”、“二老”、“爹娘”等古今通用的合称外还有“高堂”、“严君”、“尊亲”、“严亲”、“两亲”、“亲闱”等以及文人笔下的“所生”、“椿萱”等对父母的代称。
(2)父、父亲:是对父亲古今习见的称呼,还可以称父亲为“公”、“翁”、“尊”、“大人”、“严君”、“爷”、“爹”、“爸”、“老子”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亲属亲属通常分为三种:配偶、血亲、姻亲。
1.配偶配偶就是夫妻,夫妻关系因结婚而发生,因离婚而解除。
2.血亲血亲就是有血统联络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分为自然血亲和法定血亲两种。
自然血亲是指出于同一祖先,有血统联系的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等。
法定血亲是法律承认的血亲,并无自然的血亲关系,如养父母、养子女。
旁系血亲:虽然不是与自己有直接的血亲关系,但是出于同一祖先,如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等。
亲等:亲等是表示亲属间的远近的程度。
在直系血亲,从本身往上或往下数以一世为一亲等,如自己与父母隔一代,是一亲等,与祖父母隔二代,是二亲等,往下数也相同。
旁系血亲则从本身往上数到同一祖先,再由该祖先数到要和本身计算亲等的人,二者相加的总世数就是亲等。
3.姻亲姻亲就是因婚姻而发生的亲属关系。
可分为"血亲的配偶",如兄弟的妻子、姐妹的丈夫;"配偶的血亲",如妻子的兄弟的妻子或妻子的姐妹的丈夫。
一般不承认"血亲的配偶的血亲"是姻亲,因为如果承认的话,姻亲的范围就太广泛了。
兄嫂、弟媳的父母,或姐夫、妹婿的父母都不是姻亲,俗称"亲家"。
(二)称谓对于称谓,我们的祖先是十分讲究的,丝毫必辨,如不谨慎,稍有差错,便会贻笑于人。
今天,我们虽然不必象先人那样讲究,但是,搞清楚亲属、师友、同志之间的称谓是很有必要的。
1.称谓的规律(1)凡家庭中的至亲长辈、平辈都按例称呼,如父母亲、岳父岳母、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等。
过去对直系小辈的传统称呼是用一"吾"字,如吾儿、吾孙等。
其它亲友可在尊者、长者前加一"尊"字,在晚辈、小辈前加一"贤"字。
(2)有姻亲关系者加一"姻字",如姻伯、姻兄、姻翁等,有世谊者加一"世"字,如世伯、世兄等。
姻世皆有者加"姻世"二字,均无者冠一"仁"字。
(3)在至亲长辈和平辈面前自称均按定例,如舅侄、表弟、内兄等。
(4)直系长辈及外祖父对小辈自称不必另加谦辞,祖即称祖,父即称父,其余可加一"愚"字,如愚叔、愚舅等。
(5)业师自称,无需太谦,亦不宜过于直率自称为师,古人称"友生",现一般直书己名。
2.尊称所谓尊称,是指带有尊重的态度色彩的称谓。
用亲属称谓称呼非亲属成员的规律,一般来说,如果双方年龄相差不远,就可以尊称对方"大哥"、"大姐"、"嫂子",或"弟弟"、"妹妹"、"兄弟"等。
对年长者一般尊称"大爷"、"大娘"、" 爷爷"、"奶奶"、"大妈"、"大叔"、"大婶"、"大伯"、"伯母"、"叔叔"、"阿姨"、"老大爷"等。
----------------------------------------在社会交往中, 为表示互相尊重,常常互相称呼,为治丧方便,现将常用称呼列表如下:对方称呼逝者与逝者关系父亲的祖父父亲的祖母曾祖父曾祖母曾孙曾孙女父亲的父亲父亲的母亲祖父(爷爷)祖母(奶奶) 孙孙女母亲的父亲母亲的母亲外祖父(外公)外祖母(外婆) 外孙外孙女父亲母亲父亲(爸爸)母亲(妈妈) 儿女儿祖父的哥哥祖父的嫂嫂伯祖父(伯公)伯祖母(伯婆) 侄孙侄孙女祖父的弟弟祖父的弟妇叔祖父(叔公)叔祖母(叔婆) 侄孙侄孙女祖父的姐夫、妹夫祖父的姐姐、妹妹姑祖父(丈公)姑祖母(姑婆) 内侄孙〈侄孙〉内侄孙女(侄孙女)祖母的哥哥、弟弟祖父的嫂嫂、弟妇舅祖父(舅公)舅祖母(舅婆) 外甥孙外甥孙女祖母的姐夫、妹夫祖母的姐姐、妹妹姨祖父(姨公)姨祖母(姨婆) 姨甥孙姨甥孙女父亲的哥哥、父亲的嫂嫂伯父、伯母侄、侄女父亲的姐夫、妹夫父亲的姐姐、妹妹姑父(姑丈)姑母、姑姐内侄〈侄〉内侄女〈侄女〉父亲的表兄父亲的表嫂表伯父(表伯)表伯母表侄表侄女父亲的表弟父亲的表弟妇表叔父(表叔)表叔母(表婶) 表侄表侄女父亲的表姐夫、表妹夫父亲的表姐、表妹表姑父(表姑丈)表姑母(表姑) 表内侄〈表侄〉表内侄女(表侄女)母亲的哥哥、弟弟母亲的嫂嫂、弟妇舅父舅母外甥(甥)外甥女〈甥女〉丈夫的祖父丈夫的祖母祖父祖母孙媳妇〈孙媳〉丈夫的外祖父丈夫的外祖母外祖公外祖母外孙媳妇〈外孙媳〉丈夫的父亲丈夫的母亲家公(爸爸)家婆(妈妈) 媳妇(儿媳、媳)丈夫的伯父丈夫的伯母伯父伯母侄媳妇〈侄媳〉丈夫的叔父丈夫的叔母叔父(叔叔)叔母(婶) 侄媳妇〈侄媳〉丈夫的姑父丈夫的姑母姑父(姑丈)姑母(姑妈) 内侄媳妇〈内侄媳〉侄媳妇(侄媳)丈夫的舅父丈夫的舅母舅父舅母外甥媳妇(甥媳)对方称呼逝者与逝者关系丈夫的姨父丈夫的姨姆姨父(姨丈)姨母(姨妈) 姨甥媳妇〈甥媳〉妻子的祖父妻子的祖母外祖父外祖母孙女婿〈孙媳〉妻子的父亲妻子的母亲岳父岳母女婿〈婿〉妻子的伯父妻子的伯母妻子的叔父妻子的叔母伯父伯母叔父婶侄女婿(侄婿〉侄女婿(侄婿)妻子的姑父妻子的姑母姑丈姑母(姑妈、姑姑) 内侄女婿〈内侄婿〉侄女婿〈侄婿〉妻子的舅父妻子的舅母舅父(舅舅)舅母() 外甥女婿〈甥女婿〉妻子的姨父妻子的姨母姨丈姨母(姨妈、姨姨) 姨甥女婿〈甥女婿〉丈夫妻子妻(或写名字)夫(或写名字) 夫(或写名字〉妻子〈或写名字〉哥哥、嫂嫂哥哥(兄)嫂嫂(嫂) 弟、妹弟弟弟妇弟弟(弟或写名字)弟妇兄、姐(或写名字)姐夫、姐姐姐夫(姐丈)姐姐(姐) 内弟(弟或写名字)妹夫妹妹妹夫(妹丈或写名字)妹妹(妹或写名字) 内兄(兄或写名字)姑、舅、姨的儿子姑、舅、姨的媳妇表兄或表弟表嫂或表弟妇表弟、表妹表兄、表姐姑、舅、姨的女婿姑、舅、姨的女儿表姐夫或表妹夫表弟、表妹表兄、表姐表姐或表妹表伯、表叔、表姑、表舅、表姨的儿子表兄或表弟表弟、表妹表兄、表姐表伯、表叔、表姑、表舅、表姨的媳妇表嫂嫂或表弟妇丈夫的哥哥丈夫的嫂嫂大伯、大母弟妇丈夫的弟弟丈夫的弟妇叔仔、婶嫂(或写名字)丈夫的姐夫丈夫的弟妇姑爷、大姑内弟妇〈弟妇〉丈夫的妹夫丈夫的妹妹姑爷、姑仔内嫂(嫂或写名字)丈夫的表兄丈夫的表嫂表大伯、表大姆表弟妇丈夫的表弟丈夫的表弟妇表叔仔、表婶表嫂(或写名字)丈夫的表姐夫丈夫的表姐表姑爷、表大姑表弟妇丈夫的表姐夫丈夫的表妹表姑爷、表姑仔表嫂〈或写名字〉妻子的哥哥妻子的嫂嫂内兄(大舅)内嫂(嫂) 妹夫妻子的弟弟妻子的弟妇内弟(弟)内弟妇(弟妇) 姐夫〈或写名字〉妻子的姐夫妻子的姐姐襟兄(兄)内姐(姐) 襟弟、弟、妹夫妻子的妹夫妻子的妹妹襟弟(弟)内妹(妹) 襟兄(兄或写名字)姐夫妻子的表兄妻子的表嫂表内兄、表内嫂表妹夫妻子的表弟妻子的表弟妇表内弟、表内弟妇表姐夫(或写名字) 妻子的表姐夫妻子的表姐表襟兄、表内姐表妹夫妻子的表妹夫妻子的表妹表襟弟、表内妹表姐夫〈或写名字〉媳妇的兄弟、姐妹姻伯、姻伯母姻侄、姻侄女媳妇的叔父、伯父、姑姐、姨妈、姑妈姻亲姻亲媳妇的父、母亲亲家亲家媳妇的侄子、侄女姻伯公、姻伯婆姻侄孙---------------------------------------表二、注:1、对他人称自己家族中已故的尊辈,将“家”字换成“先”字,如先祖父(或先祖考)、先祖母(或先祖妣)、先父(或先考、先严),先母(或先妣、先慈)、先兄、先姊;2、对他人称自己家族中已故的平辈或晚辈,将“舍”字换成“亡”字,如亡夫、亡妻、亡弟、亡妹等;3、称他人时加贤、爱等词,自称时加愚;表格中的“某某”代字或号。
---------------------------------------中国主要亲属关系称谓表祖祖外外祖祖母父父母││││└─┬─┘└──┬──┘┌────┬─┴──┬─────────┐┌────────────┬┴────┐│││││││姑姑嬸叔伯伯父母舅舅姨姨丈媽嬸父母父親親舅媽媽丈││││││││││││└┬─┘└─┬┘└─┬┘└───┬───┘└─┬┘└─┬┘┌┴─┐└─┬──┘┌─────┬──┬┴──────┬─────┐└──┬──┘││┌┴─┐││┌┴┐││┌─┴─┐表表堂堂弟弟嫂哥│自│姊姊妹妹││兄姊兄姊││妻(夫)表表弟妹弟妹媳弟嫂哥│己│姊夫妹夫兄姊││││└┬┘│││││弟妹└┬─┘└┬─┘└─┬─┘└─┬┘└─┬┘└──┬──┘┌─┴─┐└──┬──┘┌─┴─┐││┌─┴─┐││媳兒女女││姪姪外外婦子兒婿甥子女││││甥女└┬─┘└┬─┘┌┴─┐┌┴─┐││││孫孫外外孫子女孫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