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传统祠堂戏场建筑研究
浙江古戏台历史演出空间形态研究
浙江古戏台历史演出空间形态研究张凯【摘要】Zhejiang is the birthplace of Nanxi, also it is origin of Yuyao tune and Haiyan tune which belong to the four major tunes. Their abundant and frequent performances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stage. As a performing platform for Chinese opera art, the ancient stage in Zhejiang was the focus of folk cultural recreation, representing the aesthetic tast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s a mirror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t reflected ancient social psychology, and patriarchal clan idea and cultural atmosphere, being one of the valuable cultural resources of Zhejiang. This research, taking important cultural and social significance, will attract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long neglected traditional theater building.%浙江是南戏的诞生地,也是四大声腔中的余姚腔和海盐腔的发源地,丰富而频繁的演剧活动促进了戏台的发展。
浙江古戏台作为戏曲艺术的表演平台,也是民间文化娱乐的中心,代表着传统文化的审美趣味。
宗祠改旧貌 文化创新篇——浙江省苍南县农村宗祠改建文化中心调研报告
有 一 所 宗 祠 。城 区 、城 郊 的 宗祠 建 设 得 比较 好 许 多偏 僻 的 山 乡 也 有 宗 祠 ,这 是 因 为 这 些 山 区 曾是 一 些 姓 氏 始 迁 祖 居 住 地 .他 们 在 这 些 山 区 留 下祖 墓 .而 现 在还 有 一 部 分 族 人 在 原 地居 住 如 原 来 昌禅 (原 十 大 贫 困 乡 )的 蓝 氏 宗 祠 、雷 氏 宗祠 、钟 氏 宗 祠 、林 姓 宗 祠 等 。
民 间宗 祠 .是 族 人 祭 祀 祖 先 和 维 系 族 群 利 益 活 动 的 主要 活 动 场 所 ..苍 南 县 宗祠 比较 多 .据 统 计 全 县 新 旧民 间 宗 祠 (以下 称 : 宗 祠 )多 达 706所 近 年 来 ,苍 南 县 委 宣 传 部 .县 文 广 局 .大胆 利 用 闲 置 的宗 祠 ,改 建 文 化 中 心 .丰 富 了 群 众 的 精 神 文 化 生 活 .取 得 了非 常 好 的 成 果 。现 将 苍 南 县 的 宗 祠 现 状 、改 建 成 果 、改 建 经 验 等 介 绍 于 下
一 宗 祠 现 状 、
苍 南 县 是 浙 江 省 最 南 端 的一 个 县 .1981年 6月 从 平 阳 县 析 出 。东 南 濒 临 东 海 ,西南 毗连 福 建 省 福 鼎 市 ,西 邻 泰 顺 县 。北 与 平 阳 、文 成 两 县 接 壤 总 面积 1261.08平 方 公 里 .海 域 面 积 3.72万 平 方公 里 .海 岸 线 长 155公 里 。县 城 设 灵 溪 镇 .第 六 次 人 151普 查 统 计 ,全 县 常 住 人 口数 l18.46万 人 。 受 移 民 文 化 影 响 .全 县各 个 时期 遗 存 的宗 祠 众 多 近 年 来 随 着 经 济 发展 .人 民生 活 水 平 的 不 断 提 高 .宗 祠 维 修 翻 新 已 成 为 新一 轮 的 高潮 。
2021温州戏台、祠堂、农村文化礼堂的文化意蕴范文1
2021温州戏台、祠堂、农村文化礼堂的文化意蕴范文 摘要: 文章以温州市为例, 对其在国家大力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 浙江省提出打造“文化礼堂, 精神家园”的时代背景下, 如何实现戏台、祠堂、农村文化礼堂三者文化空间功能的有机融合。
通过文献研读和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进行了探讨。
分析了戏台、祠堂、农村文化礼堂三者各自的文化空间功能, 进行有机融合的作用及实现有机融合的措施。
认为将戏台、祠堂的传统文化空间功能与农村文化礼堂的现代文化空间功能进行有机融合, 不仅能促进地方戏曲、戏台、祠堂的保护, 也推进了农村文化礼堂的空间建设, 把农村文化礼堂打造成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阵地, 推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
关键词: 文化建设;文化空间功能; 有机融合; 作用; 措施; 中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在国家建设中占据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随着我们国家持续多年对“三农”问题的关注, 中国农村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 文化建设工作亦不能忽视。
如何对农村、农民进行文化建设, 满足物质、经济富裕起来的农村、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日益迫切需求, 是我们国家进行新农村文化建设需要思考的问题。
实施新农村文化建设,对农村、农民进行文化引领, 要贴合农村实际、理解农民需求, 选取适合农村、易为农民接受的方式。
本文认为进行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 既要注意软性、内在文化内容的选取和价值倾向的引领, 也要注意硬性、外在文化空间的打造, 要选取适合的建设地点、建筑风格、内部布局等, 二者缺一不可。
因为选取适合的文化内容, 确定正确的价值、道德引领, 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而打造适合的空间, 是文化灵魂居住的“外壳”, 能够直观上增强文化建设的具象化认识, 产生亲近感、认同感、归属感, 从而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
本文以温州为例,具体分析戏台、祠堂、农村文化礼堂各自的文化空间功能, 三者有机融合的作用及如何实现有机融合。
浙江传统祠堂戏场建筑研究
A sr c r m t e 1 t e t r t h a l 2 t e t r h j n r v c , n e t l b t t F h 6h c n uy o te e r 0h c nu i Z ei g Po i e a c s a a 0 y y n a n r
的 文化背景 、总体情 况、建筑形 式、典 型实例 、空间特征 、艺术成就等。 关键词 祠堂 戏场建筑 建筑史 建筑特征
醴祀其先,用乐演剧” 。 祠堂 中演 戏也 被赋 予 很 多 意义 。永 嘉 县 渠 口
村 光绪年 问 《 重修渠川 叶 氏大 宗祠 碑记 》云 : “ 族
ar e char act ied w ih t er z t he t sages f orperor ance f m and he couryar oraudi t t dsf ence, and h s agesar e t e t e xact l oppost o i e— land y ie t m ddl hal gen al l ked w ih t o—t y er l f y an t w sor gal i . hei s l es T er r pacesar uiabl es t e,decor i s ar del aton e i e,w hi cat ch hav hi val e gh— ue of hsor , ci ce d t it y s en an ar,and e pr ou chi ar eci sar t ect r u al her age oft e hnes Naton. hi i t h C i e i T s ari e t cl analz y esand sudi ih em phas heiculu al t esw t eson t r tr back ound,gen al gr er condion, t i ar iect al 0r cht ur m t calex f ypi am pl ,s es pat i char al act i i ,arit accom pl h ent,et ertcs s tsi c i m s s c bas ed he el ivesi i on t f d n i t gaton.
中国古代戏台的建筑形式语言艺术探究
【城市建筑研究】一、古建筑形式语言艺术研究背景建筑形式语言艺术一门独立的学问,起初是亚历山大提出的关于城镇与建筑设计的理论体系,形态学、类型学、现象学以及行为学与他的理论结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研究方法,在原型分析的基础上,提取出相关的模型语言。
亚历山大提出,模型语言理论以人的行为、心理作为研究的立足点,强调环境中人的心理感受,把现实世界看成是“空间”与“事件”的结合。
其中,“空间”是指现实环境,“事件”则是人为主导下的场景活动,是对如何处理好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具有主体能动性,是在关注人性的大前提下形成的一个新的理论体系。
二、中国古建筑形式语言艺术的特点中国古代建筑语言有许多种表达形式,城市、宫殿、庙坛、寺塔、道观、清真寺、园林、石窟等等都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式。
它的表达词汇千姿百态,丰富多样。
在各个词汇中,又蕴含了许多不同特色的建筑形式,在不同的地区所表达的内容又不尽相同,所以更加包罗万象,博大精深。
[1]中国古代建筑形式语言主要分为单体建筑形式和复合建筑形式,构造、材料、颜色和装饰,是组成单体建筑语言表达的基本要素。
单体建筑组成群落,群落的主体并不是单体建筑,而是单体建筑组成群落所要表达的复合型语言。
群体组合是中国建筑形式语言的基本语法,所以要遵循基本的建筑形式语言的表达法则,它自身有一种完整性、统一性、围合性和内向性的语言表达法则。
戏台,是单体的古建筑语言形式,戏台的布局、结构以及装饰,体现了人与环境最合适的相处方式。
三、古戏台建筑形式语言表达戏台,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特有的文化符号。
刘熙《释名》中,对“台”如此定义:“台者,持也。
言筑土坚高,能自胜持也。
”[2]台的作用,是支撑,用泥土使坚固且抬高,能起到支撑的作用。
台起初与帝王有关系,例如越王台、姑苏台,是帝王表达自我荣耀的“丰碑”,但大多在后世被毁。
而后,台应用于战事中,做点将台、烽火台之用。
再后来,台与文人墨客联系在一起,有了读书台、伯牙的琴台等,也出现了与其相关的许多流传千古的诗篇,如脍炙人口的《章台柳》,还有杜牧的《赤壁》中的“铜雀春深锁二乔”。
浅析浙南传统村落宗祠建筑特征——以温州泰顺徐岙底村吴氏宗祠为例
78城市建筑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 2022.02Key words Southeast Zhejiang; ancestral temple; traditional village; Xu’Aodi Village随着乡村振兴和全面脱贫攻坚战略的提出,我国大量乡村开始挖掘自身历史和文化相关的经济发展潜力,其中很多传统村落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借此被挖掘出来。
浙南地处闽浙交界处,丘陵地形遍布整个浙南地区。
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使得浙南地区有相当多传统村落保存至今,村落中的古建筑作为地域文化的物质表征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中不乏对平面形式和建筑装饰等方面的诸多理念。
作为传统村落核心建筑的宗祠建筑,其内部平面、功能、空间装饰相比于一般传统村落民居来说更加具有代表性,也更能体现浙南地区的传统文化与审美表达。
因此,本文将以温州徐岙底传统村落吴氏宗祠为例,分析探讨浙南宗祠建筑的一系列建筑特征。
1传统宗祠建筑的内涵解读宗祠又称宗庙、祠堂,是中国民间村落或者家族供奉祖先的牌位、举行祭祖活动场所,也是商讨村落和家族重大事务的地方。
同大多数国家以宗教作为精神寄托和凝聚人心的思想不一样,中国人有着“敬天法祖”的传统,在中国的大多数传统村落,祖先成为村落和家族的开创者与守护者,“祖先崇拜”履行了大多数国家乡村中“宗教崇拜”的职能。
中国民间村落建造家族式、宗族式祠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晚唐和五代十国时期,而在明清时期,随着以单一家族为基础的村落的增多和家族经过长期发展和繁衍后同一宗族的人口的增多,为了增强家族组织力、凝聚力与认同感,一时间各村镇宗祠建设之风盛行。
也正因此,宗祠作为血脉崇拜的神圣殿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宝库,它承载着丰富且真实的历史,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宗祠文化。
1.1传统宗祠建筑的整体概述中国传统宗祠建筑在建造地点的选择上会选择与祖先摘要 村作为最小的行政和居住单位在中国传承了数千年之久,许多传统村落至今仍存在于华夏大地。
温州祠堂调研报告范文
温州祠堂调研报告范文温州祠堂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温州地区的祠堂现状,探讨祠堂对于当地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以及祠堂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情况。
二、调研方法1. 实地调查:我们分为小组,对温州地区的多个祠堂进行了实地调查,观察祠堂建筑风格、布局和装饰,采访了管理者和附近居民,以了解祠堂的历史、功能和利用情况。
2. 资料收集: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新闻报道和学术研究,收集了大量关于温州祠堂的资料。
三、调研结果1. 祠堂现状:温州地区保留了大量的祠堂,分布于城区和农村地区。
祠堂建筑多为传统厅堂式,采用木质结构和飞檐斗拱的特色,体现了温州地区建筑的独特风格。
2. 功能与利用:传统意义上,祠堂是祭祀祖先的场所,是社区居民的聚会场所。
但现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祠堂的功能也有所改变。
部分祠堂已被改造成文化展览馆、艺术工作室等,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艺术爱好者。
3. 保护与传承:尽管温州地区的祠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但由于建筑材料老化以及环境污染等原因,部分祠堂仍存在一定的破损和消失的风险。
同时,随着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减退,祠堂文化的传承也面临挑战。
为了保护和传承祠堂文化,当地政府和社区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如举办祠堂文化节、开展祠堂讲解等,积极引导青年人参与其中。
四、结论与建议1. 加强保护力度:加大对祠堂的保护力度,防止其遭受破坏和消失。
修缮受损的祠堂,加强环境卫生保洁工作,提高祠堂的保存状况。
2. 激发传承意识:在中小学教育中加强对祠堂文化的宣传和教育,激发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研究热情。
3. 创新利用方式:鼓励祠堂的创新利用,如设立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工作坊、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等,吸引更多人参与祠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总之,温州祠堂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地方社会和历史的记忆。
我们应该保护和传承祠堂文化,通过各种途径,让更多的人了解、关注和参与到祠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
温州祠堂调研报告
温州祠堂调研报告温州祠堂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祠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温州祠堂的保护与传承情况,探索如何更好地利用祠堂资源,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调研内容1. 温州祠堂的分布情况根据我的调查,温州市内共有五个主要祠堂,分别是南浦开元寺、东门泰和宫、永嘉洪氏宗祠、乐清许氏宗祠和苍南张氏宗祠。
这些祠堂遍布温州各地,保留了较为完整的建筑风格和文化传统。
2. 温州祠堂的历史沿革南浦开元寺建于唐朝,是温州最古老的寺庙之一,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东门泰和宫建于明代,是温州东门的标志性建筑,主要祭祀关公。
永嘉洪氏宗祠建于清朝,是洪氏宗族的祠堂,后来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乐清许氏宗祠和苍南张氏宗祠也都建于明清时期,是当地许氏和张氏宗族的重要场所。
3. 温州祠堂的保护与传承情况经过调查了解,温州的祠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与传承。
南浦开元寺、东门泰和宫和永嘉洪氏宗祠都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这些祠堂在保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修缮建筑、开展文化活动等。
同时,一些祠堂还成立了文化学会,定期举办各种传统文化的培训和研讨活动,以传承和弘扬温州的文化遗产。
4. 利用祠堂资源的建议为了更好地利用温州祠堂的资源,我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宣传推广。
通过建立官方网站、编写宣传册等方式,向公众介绍温州祠堂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保护情况,增加公众的参与和了解。
(2)开展文化活动。
利用祠堂场地,举办传统文化活动,比如书画展览、传统音乐演奏等,增加祠堂的吸引力,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
(3)加强研究与教育。
建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对温州祠堂的历史和文化进行深入研究,编写相关教材和教程,开展相关的研讨会和培训,推动祠堂文化的传承和学习。
三、结论温州祠堂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象征,在保护与传承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宣传工作不足、文化活动的亮点不够等。
《浙中地区传统宗祠研究》
《浙中地区传统宗祠研究》作者:***兰溪的宗祠为什么特别多?清朝浙中的宗祠建造为何鼎盛?……传统宗祠:管窥社会文化的一面镜子现在的人们对传统宗祠并不陌生,它就散落在大小乡村,或多或少交织在人们的生活中。
传统宗祠如今大多成为一个村的文化娱乐活动中心,其功能已发生很大变化,但近年来随着续修宗谱、重建(修)宗祠、开展联宗活动等热潮,一些地方的宗族祭祀活动仍然兴旺,而其繁杂的程序仪式及相关知识,已离人们越来越远。
由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邵建东所著的《浙中地区传统宗祠研究》一书,虽然有点学术性,但由于很贴近我们的生活与社会,给我们了解身边传统宗祠一个很好的机会与视角。
值得一提的是,该书入选“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文库,而文化研究工程是我省文化建设“八项工程”之一。
传统宗祠的基本知识宗祠———中国宗法制遗留的产物,是中国传统社会中很独特的,并具有广泛影响的社会文化形态。
中国的祠堂,是祭祀神仙、祖先或先贤的庙堂,主要可分为神祠、先贤祠、宗祠三种。
宗祠是一种最普遍的祠堂形式,被视为家庭的象征,是族权与神权交织的中心。
宗祠有大宗祠、统宗祠、宗祠、房祠、支祠、家祠等(前两种即民间所说的大祠堂,后三种即小祠堂),有时直接称为祠堂或家庙。
宗祠具有多种功能,一切有关宗族的重要事务都可能在宗祠里处理。
首先,宗祠最基本的功能是祭祖;其次,决议族内重大事务;第三,编撰宗谱;第四,制定和执行祠规或族规;第五,作为宗族“生聚教训”的场所;第六,是宗族的活动中心和社交场所。
著名人类学家林耀华认为,宗祠是宗族中宗教的、社会的、政治的和经济的中心,也是整族整乡的“集合表象”。
大多数宗祠都有堂号,堂号是宗族和宗祠的标志。
每个宗祠堂号都有非常深刻的含意,其取名依据和用意可分为如下四种类型:一是以宗族的发源地名作堂号,如刘氏的“中山堂”、“彭城堂”,王氏的“太原堂”、“琅邪堂”,李氏的“陇西堂”等;二是以宗族典故作堂号,如王氏“三槐堂”、吴氏“三让堂”、赵氏“半部堂”等;三是以道德伦理作堂号,如“敦伦堂”、“世德堂”、“崇本堂”等;四是以祖先名号作为堂号,如“伏波堂”、“香山堂”、“屏山堂”等。
浙江传统祠堂戏场建筑研究
—啜皿墨磁■衄 Architecturaf HistoⅣ
浙江传统祠堂戏场建筑研究
Theater Bu¨dings in TraditionaI AncestraI Ha¨in Zhejiang ProVince
薛林平
Xue Linping
中图分类号Tu一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739x(2008)06一0114—12
2.2龙游县御厅村雍睦堂戏场
雍睦堂,又名“邵氏花厅”,坐北朝南,前后 五进,三开间,全长56.30 m,宽13.42 m。宗祠建 筑具有明代特征,如多用覆盆式柱础,梁坊两头卷杀 到底,梁、柱、枋、檩间的连接俱用丁宇棋。戏台建 在后金柱与前檐柱之间,用二座台面拼成,南北纵
图14宁海县岙胡村胡氏宗祠戏场
用毛笔书: “乾隆三十五年二月二日集秀班在此 六叙,沈德文、童德华二人”,还有“嘉庆四年 二月初乙。金邑三秀班到此一叙,好乐也,永砥 题”等。可见,戏台的建造时间不应晚于清乾隆 三十五年(1 770年)。这些题记也记载了鍪剧昆 腔的两个重要班社曾在此活动。
2.6宁海县龙宫村陈氏宗祠戏场
陈氏宗祠位于龙宫村村口,建于清初,周边
另外,祖先神位入祀祠堂时,会在祠堂中演 戏。余姚县(毛氏宗谱)卷首“大宗祠规例”就记 载: “宗祠进主,宗长、董事人,须将村民房分, 并上年已进祖各行查实,方许演戏入祠”时。余姚 县<黄氏宗谱)中“公定条约”记载: “凡牌位入 祠,宜演戏祭祖,以成拊庙之礼”。o余姚县同治 十三年(侣74年)修(黄氏宗谱>“公定条约”里 云: “向缘祠产有限,惟进主之年,演剧祭祖,以 致敬”啦。萧山县<壬氏家乘>(嘉庆十二年刊) 载顺治年间制定“从祀规例”记载: “文武杂职,曾 经朝选等官,暨族中生平制行端方者,捐银三十两, 演戏设席,送牌入祠。其祖父,又欲入祠,例同”% 其他如宗族中有考中功名者,也会载祠堂中演戏,
浙江崇仁古镇的传统建筑
2021年第5期
出一种威严。
金黄色的阳光照在黝黑的瓦片上,屋脊上雕
18.7米、高6.1米的飞檐屏风墙,东西各开一门。
壁上一对砖雕雌雄狮子,精巧灵动。
照壁下的青石盆景架上,花木葱茏,散发幽幽芳香。
门厅面阔五间,进深二间,显得宽敞明亮。
门厅檐下的木雕“博,是雕刻艺术的经典之作,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背靠门厅的戏台,为单檐歇山式建筑,造型独特,4根上圆下方的石柱和雕有“宝瓶插花”“金鱼戏水”等图案的梁枋构筑成一个美轮美奂的戏台。
台面呈正方形,
藻井为八角形,边长1米,高1.5米,米,分上下两层。
仔细观察,这个藻井由16组斗拱旋叠而成,井顶雕刻“五狮戏珠”和“八仙图”,下层施以斗拱,线条自然流畅,雕刻工艺精湛。
当年,这茵等都曾在此演出。
正厅是整个公祠建筑的核心,其以18根粗壮的木柱支撑,每柱底部施石质鼓形筑基,下方又施方形柱顶石,使大厅看起来高大、宽敞。
屋面呈微微向上反曲的弧形状,形成舒展飘逸之势。
厅内放置雕花的太师椅,茶几上摆放着紫砂的杯子,在充斥神秘和肃穆的同时,透出一种威严。
穿过正厅连廊来到后殿。
后殿平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高度低于正厅。
崇仁的古建筑以台门为正统,而台门宅院的建筑规模、气势、风格各不相同。
“台门”最初是对有身份之人住宅的“尊称”。
随着历史的变化,就把具有一定规模、封闭独立的院落统称为“台门”。
历朝历代,崇仁人凡为官经商、功成名就或家境较为殷实的,都在老家造屋建
2021年第5期。
玉山县内村胡氏宗祠建筑艺术探究
玉山县内村胡氏宗祠建筑艺术探究玉山县是中国浙江省的一个县,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在玉山县的许多村庄里,都可以看到古老的宗祠建筑,它们不仅是古代宗族文化的载体,更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本文将以玉山县内村胡氏宗祠为例,探讨其中的建筑艺术特色。
一、胡氏宗祠的历史与地位胡氏宗祠位于玉山县内村,建于明代,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
它是当地胡氏宗族的聚集地和宗族信仰的中心。
胡氏宗祠占地面积宽广,整体布局宏伟,并且保存完好,是一座具有珍贵历史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的古建筑。
胡氏宗祠在当地的地位非常重要,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宗族传统。
而且,每逢重大节日或活动,宗祠都会举办各种祭祀和庆祝活动,成为当地村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胡氏宗祠在当地不仅具有历史文化意义,更是宗族文化传承的载体和见证。
二、胡氏宗祠建筑的规划与布局胡氏宗祠建筑的整体规划是非常严谨的,它凝聚了许多古代建筑规划的精华,体现了中国传统宗祠建筑的特点。
胡氏宗祠的整体布局遵循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三间中堂、两侧配房”的结构。
中间是供奉神主的中堂,两边则是侧房,用于供奉祖先牌位和举办宗族活动。
在建筑的布局上,胡氏宗祠也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均衡和谐的美学原则。
整个建筑依山而建,层层台阶,错落有致,形成了独特的空间美感。
胡氏宗祠的建筑结构采用了大量木材和瓦片,这些材料的选择也继承了古代建筑的传统,凸显了宗祠的尊贵和庄重。
三、胡氏宗祠建筑的艺术特色1. 大门与牌坊胡氏宗祠的大门非常庄重,门楣上镌刻着漂亮的横匾,表达了对祖先的敬仰之情。
宗祠的门前还有一座牌坊,上书“仰恩祖德”,寓意着对祖先的尊崇和感恩。
这些门楣和牌坊的建筑艺术精湛,展现了古代文化传统与美学追求。
2. 木雕与砖雕胡氏宗祠的内部装饰非常精美,尤其是木雕和砖雕的工艺独特。
宗祠内的梁柱、门窗、框架等处,都雕刻了精美的花鸟图案和神话故事,栩栩如生。
这些木雕和砖雕的细节处理非常考究,充分展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高超技艺和艺术水平。
温州祠堂调研报告格式
温州祠堂调研报告格式温州祠堂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温州地区的祠堂情况,包括祠堂的数量、建筑风格、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等方面,为进一步推广和保护温州祠堂文化提供基础资料。
二、调研方法1. 实地调研:前往温州地区不同乡镇,查看当地的祠堂情况,并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流沟通。
2. 文献资料收集:搜索网络和图书馆等资源,收集与温州祠堂相关的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三、调研结果1. 祠堂数量:经过实地调研,发现温州地区祠堂众多,几乎每个乡镇都有不同规模的祠堂,其中一些历史较为久远,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2. 建筑风格:温州祠堂的建筑风格以木结构为主,多数祠堂都采用黄墙、黑瓦的传统建筑风格,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
3. 历史背景:温州祠堂多数起源于明清时期,与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紧密相关。
祠堂在过去起到祭祖、招贤纳士、教化子弟等多种作用。
4. 文化内涵:温州祠堂承载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其中包括祖先崇拜、家族谱系、宗族互助、礼仪教化等多个方面。
四、调研结论温州地区的祠堂丰富多样,不仅是当地的历史遗产,也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祠堂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均具有独特的特色,体现了温州地区的历史、人文和价值观。
同时,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祠堂面临着破坏和消失的风险,需要加强保护和传承。
五、建议1. 增加宣传力度:通过拍摄纪录片、举办展览等方式,向公众推广温州祠堂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提高人们对祠堂保护的关注度。
2. 加强保护措施:针对重要的祠堂,建立维修基金,加强建筑结构和文物的保护工作,确保祠堂能够持久传承。
3. 组织文化活动:利用祠堂的场地和文化资源,举办传统文化活动,吸引更多人参与,增强人们对祠堂的认同感。
4. 加强合作和交流:与其他地区的祠堂组织进行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祠堂的保护与研究,加强祠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六、总结温州地区的祠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当地的文化瑰宝。
我们应该加强对祠堂的保护与传承,推动其继续发展,并通过加强宣传和组织文化活动等方式,向更多人介绍温州祠堂的魅力。
玉山县内村胡氏宗祠建筑艺术探究
玉山县内村胡氏宗祠建筑艺术探究玉山县是浙江省的一个县级市,位于浙江省中部偏南,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地方。
在玉山县,有许多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风貌的古村落,其中不乏许多宗祠建筑。
宗祠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艺术和历史文化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本文将以玉山县内村的胡氏宗祠建筑为例,探究其中所蕴含的建筑艺术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
一、宗祠建筑的历史渊源宗祠,是中国古代家族宗族共同供奉祖先的场所,也是中华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之一。
宗祠建筑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传承。
胡氏宗祠建筑作为玉山县内村的一处代表性宗祠建筑,建筑风格典雅、气势恢宏,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优美和独特之处。
宗祠建筑往往是家族崇拜祖先、传承家族文化的场所,也是家族成员们进行公共活动的场所,具有重要的社会和文化功能。
二、胡氏宗祠建筑的建筑特色1. 建筑布局规划合理胡氏宗祠建筑的整体布局规划十分合理,通常分为门厅、正厅、后厅和配殿等部分。
整个建筑群呈“三堂一殿”的布局形式,整体构思严谨,规模宏大。
2. 建筑结构稳固精巧胡氏宗祠建筑的建筑结构采用传统的悬山式木结构,檐部雕刻精美,屋顶翘角明显,具有鲜明的古代宗祠建筑特色。
建筑采用木材和砖石结构相结合的方式,经久耐用,结构稳固。
3. 装饰艺术精湛胡氏宗祠建筑的装饰艺术精湛,门楼、亭台、廊庑、石雕栩栩如生,题材广泛,形态各异,反映了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高超水平。
1. 家族文化传承胡氏宗祠建筑是胡氏家族供奉祖先、传承家族文化的重要场所,宗祠建筑中保存有大量家族历史文献和文物,对于了解胡氏家族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2. 社会功能与文化传统相融合胡氏宗祠建筑不仅是家族进行祭祀和宗族活动的场所,同时也是社会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家族成员进行公共活动、传承文化传统的重要场所。
3. 宗祠建筑的地位和影响胡氏宗祠建筑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享有盛誉,不仅影响了当地的建筑风格,还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中国传统祠堂研究
艺术造诣
因为对祖先的敬重,宗祠是古代除了住宅以外最为主要的建筑,祭祀要求全宗族 的人都到场,所以宗祠的面积不能太小,由于我国地域宽广,气候环境和人文环 境的影响之下每一地域的建筑风格是大不相同的。
南方祠堂居多,很多带天井;北方祠堂数量极少。
这是具有祭奠性的场所,虽然形式存在差异,但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谢谢
SUCCESS
THANK YOU
2019/10/(浙江温州陈氏大宗祠)
甘肃青城——高氏祠堂
次间
心间
次间
厅堂基本形式:一般情况下三进
寝堂 享堂
戏台
厢廊
心间
厢廊
• 内部结构形式
• 1.穿斗式木构架 • 2.抬梁式木构架 • 多为二者结合
简单的穿斗式木结构
这种构架以柱直接承檩,没有 梁
陈氏大宗祠 难于承受厚重屋面的荷载,因而在中国北方很少使用。更因落地柱较多,难 于构成较大的完整空间。为此,在中国南方可以看到另一种做法,即在同一 座建筑中,中间用抬梁式结构,两端用穿斗式结构,以满足较大室内空间的 要求。
祠堂
131105405 周虹伽
1.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
2.祠堂有多种用途。除了“崇宗祀祖”之用外,各房子孙平时 有办理婚、丧、寿、喜等事时,便利用这些宽广的祠堂以作为 活动之用。另外,族亲们有时为了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也利 用祠堂作为聚会场所。
祠堂由于其较高的等级象征含义,在营造设计中不同程度地采用了部分 官式建筑的手法。 形式格局采用左右对称布局,井然有序。在空间配置中,中尊侧卑,主 从有别,符合礼教伦常秩序。
SUCCESS
THANK YOU
2019/10/24
抬梁式木构架
进深方向布置石础,础上立柱,柱上架梁, 梁上立瓜柱,架短梁,最上是脊瓜柱,构成一屋架; 在屋架之间用横向的枋联系柱顶,梁头与瓜柱顶做横向的檩,檩上承受椽子和屋面,使屋 架完全连成一个整体。
温州祠堂调研报告怎么写
温州祠堂调研报告怎么写温州的祠堂是中华文化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温州本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本次调研旨在探究温州祠堂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以及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本报告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进行论述。
一、历史背景温州祠堂是温州人民长久以来对祖先崇拜的表现,是家族血脉的象征,也是凝聚社区感情的场所。
温州祠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而在宋代达到鼎盛时期。
温州祠堂不仅是一座宗族祭祀场所,更是社群中心,提供社会与文化活动的场地。
该地区的祠堂数量众多,形态各异,体现了温州丰富的宗族文化。
二、建筑风格温州祠堂的建筑风格特点鲜明,受到南方民居建筑传统的影响。
大多数祠堂均采用“四合院”布局,以砖木结构为主,并注重对水、光、景的运用。
常见的建筑构件有“牛腳坯”、“龙骨”、“马头墙”等,独特的造型和雕刻艺术令人称奇。
此外,温州祠堂还采用红色和黑色等传统颜色作为主要装饰色彩,使其更加庄重和神秘。
三、文化内涵与社区影响温州祠堂不仅仅是宗族祭祀场所,还是传承温州本土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祠堂中,许多宗祠都设有祖庙、典籍室和祭祀用具等,以传承家族历史和家训。
同时,祠堂还是社区居民凝聚感情的场所,常常作为举办喜庆活动、考古文化交流等社区活动的场地。
祠堂的存在也为居民提供了丰富的宗教情感、文化认同和社交网络。
此外,温州祠堂还对当地居民的生活产生着深远影响。
祠堂作为宗族血脉的象征,通过家族活动加强了家族成员之间的联系,促使家族成员保持着紧密的关系。
同时,在社会变迁和城市化进程中,祠堂也逐渐成为温州人保留传统文化、追寻根源的场所。
祠堂还为社会公益事业提供支持,举办一些慈善活动,展示家族的社会责任感。
总结而言,温州祠堂作为温州本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背景、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祠堂对当地居民生活产生了积极影响,不仅是宗族信仰的场所,更是社区活动和文化传承的平台。
温州祠堂的保护和传承有助于促进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
浙中地区祠堂的活化与再生
浙中地区祠堂的活化与再生浙中地区的祠堂是浙江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古老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随着现代城市化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许多祠堂逐渐荒废和破损。
为了保护浙中地区祠堂的文化遗产,活化与再生祠堂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活化与再生祠堂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
浙中地区的祠堂不仅是建筑物,更是寄托着历史记忆和文化意义的场所。
通过展览、讲座和其他形式的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祠堂的重要性和价值,增强人们的文化自豪感和保护意识。
通过加强祠堂文化的教育,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祠堂的历史、艺术和建筑知识,为祠堂的保护和再生做出贡献。
活化与再生祠堂需要加强技术支持和保护措施。
由于年代久远和外界环境的侵蚀,许多祠堂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
需要寻求专业的技术支持,对祠堂进行修复和保护。
采取科学的保护措施,包括加固建筑结构、防止虫蛀和抗灾准备等,确保祠堂的安全和持久。
活化与再生祠堂需要加强与社区和旅游业的合作。
祠堂是浙中地区的历史和文化象征,也是吸引游客和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需要加强与社区和旅游业的合作,通过开展文化活动和旅游推广,吸引更多的游客到祠堂参观和学习,提升祠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将祠堂与周边的自然景观、民俗文化等资源相结合,打造具有独特魅力和吸引力的旅游景点。
活化与再生祠堂需要加强政府的支持和保护。
祠堂的活化与再生需要大量的经费和资源投入,而政府的支持和保护是关键。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加强对祠堂的保护和管理,鼓励社会资本的投入和参与。
政府还可以组织专门的机构或团队,负责祠堂的保护、管理和活化工作,配备专业人员和设备,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保护。
浙中地区祠堂的活化与再生是一项庞大而重要的任务,需要多方合作和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加强宣传和教育、加强技术支持和保护措施、加强与社区和旅游业的合作以及加强政府的支持和保护,才能真正实现祠堂的保护、活化和再生,使其成为浙江传统文化的瑰宝和人们生活的精神家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氏宗祠建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 嘉庆《武义县志》卷五“祠祀篇”记载: “郭洞何 祠在南十八庄。祀元广东按察司副识何渊,万历已 酉建祠”。何氏宗祠坐北面南,中轴线上从南到北 依次建有门厅、戏台、中厅、寝厅,两侧有厢房。 戏台(图4)坐南面北,和中斤相对而建,面阔和 进深均一问,四角用圆木通柱,鼓镜柱础。牛腿雕 花卉和人物故事。台面下有短柱支撑。飞檐翼角塑
作 者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系讲师
邮编 电子信箱 收稿日期
100044 xueID2001@sina.com 2007 12 03
百官;祖宗安祠宇,以福庇子孙”∞。武义县郭洞 村<何氏家谱)记载,建祠堂是为了“尊祖宗,联 族党,表彝伦而树纲常”锄。可见,祠堂建筑在当时 是一个宗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宗族的象 征。祠堂作为祭祖的神圣场所,宗族一般都会尽财 力、物力进行建设,因此,祠堂往往也是村镇中规模 最宏阔、装饰最华丽的建筑群。
另外,祖先神位入祀祠堂时,会在祠堂中演 戏。余姚县(毛氏宗谱)卷首“大宗祠规例”就记 载: “宗祠进主,宗长、董事人,须将村民房分, 并上年已进祖各行查实,方许演戏入祠”时。余姚 县<黄氏宗谱)中“公定条约”记载: “凡牌位入 祠,宜演戏祭祖,以成拊庙之礼”。o余姚县同治 十三年(侣74年)修(黄氏宗谱>“公定条约”里 云: “向缘祠产有限,惟进主之年,演剧祭祖,以 致敬”啦。萧山县<壬氏家乘>(嘉庆十二年刊) 载顺治年间制定“从祀规例”记载: “文武杂职,曾 经朝选等官,暨族中生平制行端方者,捐银三十两, 演戏设席,送牌入祠。其祖父,又欲入祠,例同”% 其他如宗族中有考中功名者,也会载祠堂中演戏,
1祠堂演戏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宗族社会。祠堂建筑在明 中叶后迅猛发展,成为重要的建筑类型。清代和民 国时期,浙江一带几乎每村均有祠堂。更为普遍的 是一村有多座祠堂,如兰溪市诸葛村的诸葛氏,在 其鼎盛时期的族谱中,记载有40余座大大小小的祠 堂丑。各族对祠堂的建设也非常重视,如兰溪市西 姜村<姜氏宗谱>云: “盖闻天子坐明堂,以临长
一方面表彰科举及第者,另一方面有向祖先报喜之意。
2祠堂戏场典型实例
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由于祠堂中演戏变 得非常流行,所以,祠堂中建造戏场也成为大势 所趋。在浙江现存的传统戏场中,祠堂戏场占了一 半以上。如《嵊州古戏台调查》u一文中,统计了 嵊州现存的108座戏场,其中祠堂戏场为68座,占 62%。另外,宁海县现存的祠堂戏场,应不少于50 座,占总数的一半以上。2006年,宁海的10座戏台 以“宁海古戏台”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中7座为宗祠戏台。笔者整理了浙江200余座现存 的清代祠堂戏场的基本资料,惟限于篇幅,不能在 本文中列表。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仅选择有 代表性的部分祠堂戏场建筑,进行分析探讨。
们B华中建筑
HUAZHONG ARCHrrEalJRE 6,2008 第26卷
图13宁海县马岙村俞氏宗祠戏场
图15宁波市天一阁秦氏支祠戏台
图16奉化市溪口镇蒋氏宗祠戏台
向排列(图2)。台面东西宽5.Om,南北深5.6m,高 1t43 m。整个台面用16根短木柱支撵,其中四周台 沿有12根。
2.3龙游县儒大门村三槐堂戏场
环境优美,南临龙溪,北坐狮山。中轴线上从南至 北依次为照壁、前天井、仪门、中天井、中厅、戏 台、后天井、正厅。戏台(图6)呈方形,面阔和 迸深均一间,单檐歇山顶。台面下用短木柱支撑。檐 柱为圆木通柱,鼓镜柱础。藻井呈圆形(图28),非 常华丽。戏台两侧有看楼,各三间,二层有木栏杆。
0 2 4 6m
l
}—■I+——}—H
图1 8龙游县后邵村东陵侯府平面图。
..。。,J_ 图17龙游县儒大门村三槐堂平面图@
2.5龙游县后邵村东陵侯府戏场
东陵侯府为邵氏宗祠,又名“三和堂”,坐北朝 南,前后共五进。戏台位于第二进的明间(图5), 前后均有天井。东西宽一间,南北深二间,均用粗 大的圆木柱。台面高1.37 m,东西宽4.9 m,南北 深6.0 m。台面用12根短方木柱支撑。四周边柱皆 有方形柱头,但无雕饰,柱头间插矮的栏杆。明间 梁架用抬梁式,山墙面的梁架则采用穿斗式。月 梁的梁头作雕饰,显得非常华丽。柱端施斜撑,斜 撑上再施斗棋。戏台东侧厢房额枋上留有题记,
建筑历史
—啜皿墨磁■衄 Architecturaf HistoⅣ
浙江传统祠堂戏场建筑研究
Theater Bu¨dings in TraditionaI AncestraI Ha¨in Zhejiang ProVince
薛林平
Xue Linping
中图分类号Tu一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739x(2008)06一0114—12
三槐堂,又名王氏宗祠,坐北朝南。戏台设于门 厅的明间(图3),南北宽4.66m,东西深7.18m。台 面高1.36 m,用20根短柱支撵,其中四周台沿有14 根。台面前沿四柱皆有柱头,上雕如意形花纹,柱 头间又插有矮栏板。台面中间的木板平时拆掉,演 戏之时才安装在预留的槽上面。柱端的斜撑雕刻精 美。台面两侧有隔扇,雕有吉祥动物、花卉等。明 间梁架为抬梁式,三架梁接前后单步梁。山墙面则 用穿斗式。旧时,每年正月初九开始演戏,持续四 天四夜。
2.2龙游县御厅村雍睦堂戏场
雍睦堂,又名“邵氏花厅”,坐北朝南,前后 五进,三开间,全长56.30 m,宽13.42 m。宗祠建 筑具有明代特征,如多用覆盆式柱础,梁坊两头卷杀 到底,梁、柱、枋、檩间的连接俱用丁宇棋。戏台建 在后金柱与前檐柱之间,用二座台面拼成,南北纵
图14宁海县岙胡村胡氏宗祠戏场
“鳌鱼入海“,正脊两端雕“倒立飞龙”。台顶为 八角藻井。檐柱书楹联,云: “永团圆全福五星 聚;春富贵双红百子图”。后柱亦书楹联,云:
“莫虚作传奇演旧:须学他耀祖光宗”。
列!ij
一。
。
。
lI画广天矿]画{|
。。l
』HI。 ● .....L
日
囵
回
E
中厅
l
图
回
E
i画净i
i蕊R i 。忙。T—F=-刊
一
1Hale Waihona Puke Abstract From the 1 6th century to the ea—y 20th century in Zhejiang Province,ancestral haI|s were pIaces not onIy for offe r.ng a sacr.fice to ancestors,but aIso for Opera perfOrmjng.CorrespOndingIy,many traditionaI theater bulldings were buiIt there.It is estimated that there are hundreds of this kind bu.Iding in zhejiang Province.These buiIdings are characte rized w计h the stages fOr performance and the courtyards for audience, and the stages are exactIy oppos计e to middIe—ha|l and generaIIy ffanked w.th two—story ga¨eries.Their spaces are su计abIe,decorations are de¨cate,which have high—vaIue Of history,science and art,and are precious architecturaI he—tage of the Chinese Nation.This articIe anaIyzes and studies w计h emphoses on the.r cu Jtura backgrOund,generaI cOndition, arch计ecturaI form,typicaI exampIes,spatiaI characteristics,artistic accomplishments,etc based on the行eId inVestigafion. Key Words Ancestral ha¨,TraditionaI theatre bU.Idings,Arch计ectUral histo吖,Arch计ectural features
第26卷 6/2008 HUAZHONG ARCHlTECTURE 华中建筑
们5
图8衢州市北淤村兰氏宗祠戏场
图10新昌县溪西村何氏祠堂戏台
图9武义县俞源村俞氏宗祠戏台
图1 1宁海县加爵科村林氏宗祠戏场
图12宁海县大蔡村胡氏宗祠戏场
2.1衢州市车塘村吴氏宗祠戏场
吴氏宗祠重建于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坐南 朝北,呈四合院形式。中轴线上的门厅与中厅之间隔 一天井(图1)。戏台设于门厅的明问。台宽7.O m, 深7.0 m,呈方形。台面高1.22 m,用12根短木柱支 撑,结构简单。台面伸出于柱外,扩大了表演区的 面积。门斤梁架采用穿斗式,结构简捷。明间用五 架梁,砌上露明造,两端卷杀。上施斗棋,承三架 梁。三架梁中间承脊枋。戏台的基本结构为明代原 构,部分构件则经过重修。
氏宗谱》中,书于道光十三年(1888年)的”灯 祭会”云: “吾祠自冬至,演戏敬祖外,族人或立 特祭会、蒸祭会,以祀其祖与父”④。清光绪三年 (1877年)《鄞县志》云: “巨族有宗祠者,洁牲 醴祀其先,用乐演剧”晒。
祠堂中演戏也被赋予很多意义。永嘉县渠口 村光绪年间《重修渠川叶氏大宗祠碑记》云: “族 人致祭,岁时伏腊,团结一堂,演剧开场,以古为 鉴。伸忠孝节义之心,枨触而油然而生”@。其中 提及演戏的理由,可谓冠冕堂皇,铿锵有力。但是 实际上,清代时民众热衷于看戏,才是祠堂频繁 演戏更为重要的原因。会稽县钟氏清光绪十四年 (1888年)的《寿祭碑记》就直言: “祠中召优演 戏。请族中长幼,而燕乐之”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