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传统祠堂戏场建筑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华中建筑
HUAZHONG ARCHllIECTU艇 6,2008 第26卷
图1衢州市车塘村吴氏宗祠戏场(右为戏台)
图2龙游县志棠乡御厅村雍睦堂戏台
图3龙游县儒大门村三槐堂戏台
图5龙游县后邵村东陵侯府戏台
图6宁海县龙宫村陈氏宗祠戏台
图7宁海县潘家岙村潘氏宗祠戏场
图4武义县郭洞村何氏宗祠戏台
摘要明清和民国时期,宗族在祠堂中除了对祖先呈献一般的祭品外,往往还供奉演剧。所以,祠堂 中常常建有戏场。浙江现存的传统祠堂戏场建筑就数以百计。祠堂戏场一般呈庭院式,戏台为其表演 空间,正对中厅,两侧有看楼或厢廊。这些戏场建筑空间合理,装饰精美,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 术价值,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建筑遗产。该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和研究浙江祠堂戏场建筑 的文化背景、总体情况、建筑形式、典型实例、空间特征、艺术成就等。 关键词祠堂戏场建筑建筑史建筑特征
们B华中建筑
HUAZHONG ARCHrrEalJRE 6,2008 第26卷
图13宁海县马岙村俞氏宗祠戏场
图15宁波市天一阁秦氏支祠戏台
图16奉化市溪口镇蒋氏宗祠戏台
向排列(图2)。台面东西宽5.Om,南北深5.6m,高 1t43 m。整个台面用16根短木柱支撵,其中四周台 沿有12根。
2.3龙游县儒大门村三槐堂戏场
氏宗谱》中,书于道光十三年(1888年)的”灯 祭会”云: “吾祠自冬至,演戏敬祖外,族人或立 特祭会、蒸祭会,以祀其祖与父”④。清光绪三年 (1877年)《鄞县志》云: “巨族有宗祠者,洁牲 醴祀其先,用乐演剧”晒。
祠堂中演戏也被赋予很多意义。永嘉县渠口 村光绪年间《重修渠川叶氏大宗祠碑记》云: “族 人致祭,岁时伏腊,团结一堂,演剧开场,以古为 鉴。伸忠孝节义之心,枨触而油然而生”@。其中 提及演戏的理由,可谓冠冕堂皇,铿锵有力。但是 实际上,清代时民众热衷于看戏,才是祠堂频繁 演戏更为重要的原因。会稽县钟氏清光绪十四年 (1888年)的《寿祭碑记》就直言: “祠中召优演 戏。请族中长幼,而燕乐之”钞。
环境优美,南临龙溪,北坐狮山。中轴线上从南至 北依次为照壁、前天井、仪门、中天井、中厅、戏 台、后天井、正厅。戏台(图6)呈方形,面阔和 迸深均一间,单檐歇山顶。台面下用短木柱支撑。檐 柱为圆木通柱,鼓镜柱础。藻井呈圆形(图28),非 常华丽。戏台两侧有看楼,各三间,二层有木栏杆。
第26卷 6/2008 HUAZHONG ARCHlTECTUR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华中建筑
们5
图8衢州市北淤村兰氏宗祠戏场
图10新昌县溪西村何氏祠堂戏台
图9武义县俞源村俞氏宗祠戏台
图1 1宁海县加爵科村林氏宗祠戏场
图12宁海县大蔡村胡氏宗祠戏场
2.1衢州市车塘村吴氏宗祠戏场
吴氏宗祠重建于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坐南 朝北,呈四合院形式。中轴线上的门厅与中厅之间隔 一天井(图1)。戏台设于门厅的明问。台宽7.O m, 深7.0 m,呈方形。台面高1.22 m,用12根短木柱支 撑,结构简单。台面伸出于柱外,扩大了表演区的 面积。门斤梁架采用穿斗式,结构简捷。明间用五 架梁,砌上露明造,两端卷杀。上施斗棋,承三架 梁。三架梁中间承脊枋。戏台的基本结构为明代原 构,部分构件则经过重修。
一方面表彰科举及第者,另一方面有向祖先报喜之意。
2祠堂戏场典型实例
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由于祠堂中演戏变 得非常流行,所以,祠堂中建造戏场也成为大势 所趋。在浙江现存的传统戏场中,祠堂戏场占了一 半以上。如《嵊州古戏台调查》u一文中,统计了 嵊州现存的108座戏场,其中祠堂戏场为68座,占 62%。另外,宁海县现存的祠堂戏场,应不少于50 座,占总数的一半以上。2006年,宁海的10座戏台 以“宁海古戏台”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中7座为宗祠戏台。笔者整理了浙江200余座现存 的清代祠堂戏场的基本资料,惟限于篇幅,不能在 本文中列表。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仅选择有 代表性的部分祠堂戏场建筑,进行分析探讨。
2.2龙游县御厅村雍睦堂戏场
雍睦堂,又名“邵氏花厅”,坐北朝南,前后 五进,三开间,全长56.30 m,宽13.42 m。宗祠建 筑具有明代特征,如多用覆盆式柱础,梁坊两头卷杀 到底,梁、柱、枋、檩间的连接俱用丁宇棋。戏台建 在后金柱与前檐柱之间,用二座台面拼成,南北纵
图14宁海县岙胡村胡氏宗祠戏场
另外,祖先神位入祀祠堂时,会在祠堂中演 戏。余姚县(毛氏宗谱)卷首“大宗祠规例”就记 载: “宗祠进主,宗长、董事人,须将村民房分, 并上年已进祖各行查实,方许演戏入祠”时。余姚 县<黄氏宗谱)中“公定条约”记载: “凡牌位入 祠,宜演戏祭祖,以成拊庙之礼”。o余姚县同治 十三年(侣74年)修(黄氏宗谱>“公定条约”里 云: “向缘祠产有限,惟进主之年,演剧祭祖,以 致敬”啦。萧山县<壬氏家乘>(嘉庆十二年刊) 载顺治年间制定“从祀规例”记载: “文武杂职,曾 经朝选等官,暨族中生平制行端方者,捐银三十两, 演戏设席,送牌入祠。其祖父,又欲入祠,例同”% 其他如宗族中有考中功名者,也会载祠堂中演戏,
Abstract From the 1 6th century to the ea—y 20th century in Zhejiang Province,ancestral haI|s were pIaces not onIy for offe r.ng a sacr.fice to ancestors,but aIso for Opera perfOrmjng.CorrespOndingIy,many traditionaI theater bulldings were buiIt there.It is estimated that there are hundreds of this kind bu.Iding in zhejiang Province.These buiIdings are characte rized w计h the stages fOr performance and the courtyards for audience, and the stages are exactIy oppos计e to middIe—ha|l and generaIIy ffanked w.th two—story ga¨eries.Their spaces are su计abIe,decorations are de¨cate,which have high—vaIue Of history,science and art,and are precious architecturaI he—tage of the Chinese Nation.This articIe anaIyzes and studies w计h emphoses on the.r cu Jtura backgrOund,generaI cOndition, arch计ecturaI form,typicaI exampIes,spatiaI characteristics,artistic accomplishments,etc based on the行eId inVestigafion. Key Words Ancestral ha¨,TraditionaI theatre bU.Idings,Arch计ectUral histo吖,Arch计ectural features
三槐堂,又名王氏宗祠,坐北朝南。戏台设于门 厅的明间(图3),南北宽4.66m,东西深7.18m。台 面高1.36 m,用20根短柱支撵,其中四周台沿有14 根。台面前沿四柱皆有柱头,上雕如意形花纹,柱 头间又插有矮栏板。台面中间的木板平时拆掉,演 戏之时才安装在预留的槽上面。柱端的斜撑雕刻精 美。台面两侧有隔扇,雕有吉祥动物、花卉等。明 间梁架为抬梁式,三架梁接前后单步梁。山墙面则 用穿斗式。旧时,每年正月初九开始演戏,持续四 天四夜。
作 者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系讲师
邮编 电子信箱 收稿日期
100044 xueID2001@sina.com 2007 12 03
百官;祖宗安祠宇,以福庇子孙”∞。武义县郭洞 村<何氏家谱)记载,建祠堂是为了“尊祖宗,联 族党,表彝伦而树纲常”锄。可见,祠堂建筑在当时 是一个宗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宗族的象 征。祠堂作为祭祖的神圣场所,宗族一般都会尽财 力、物力进行建设,因此,祠堂往往也是村镇中规模 最宏阔、装饰最华丽的建筑群。
用毛笔书: “乾隆三十五年二月二日集秀班在此 六叙,沈德文、童德华二人”,还有“嘉庆四年 二月初乙。金邑三秀班到此一叙,好乐也,永砥 题”等。可见,戏台的建造时间不应晚于清乾隆 三十五年(1 770年)。这些题记也记载了鍪剧昆 腔的两个重要班社曾在此活动。
2.6宁海县龙宫村陈氏宗祠戏场
陈氏宗祠位于龙宫村村口,建于清初,周边
明清时期,宗族对祖先的祭祀,除呈献一般的祭品 外,还流行供奉演剧。宗谱和地方志中关于演戏祭祖的 记载甚多。余姚县同治十三年(1874年)(黄氏宗谱) 载: “凡敬祖之礼,莫大乎演剧”鲫。宁波府<四明 朱氏支谱内外编>述道: “正月二十日夜,演戏安 祖”劬。萧山县‘汪氏大宗祠祭规)中,书于嘉庆 七年(1802年)的“春秋演剧例”中记载: “故于 秋分祭毕,演戏二台,以敬祖先”@。余姚县(魏
2.4武义县郭洞村何氏宗祠戏场
何氏宗祠建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 嘉庆《武义县志》卷五“祠祀篇”记载: “郭洞何 祠在南十八庄。祀元广东按察司副识何渊,万历已 酉建祠”。何氏宗祠坐北面南,中轴线上从南到北 依次建有门厅、戏台、中厅、寝厅,两侧有厢房。 戏台(图4)坐南面北,和中斤相对而建,面阔和 进深均一问,四角用圆木通柱,鼓镜柱础。牛腿雕 花卉和人物故事。台面下有短柱支撑。飞檐翼角塑
1祠堂演戏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宗族社会。祠堂建筑在明 中叶后迅猛发展,成为重要的建筑类型。清代和民 国时期,浙江一带几乎每村均有祠堂。更为普遍的 是一村有多座祠堂,如兰溪市诸葛村的诸葛氏,在 其鼎盛时期的族谱中,记载有40余座大大小小的祠 堂丑。各族对祠堂的建设也非常重视,如兰溪市西 姜村<姜氏宗谱>云: “盖闻天子坐明堂,以临长
“鳌鱼入海“,正脊两端雕“倒立飞龙”。台顶为 八角藻井。檐柱书楹联,云: “永团圆全福五星 聚;春富贵双红百子图”。后柱亦书楹联,云:
“莫虚作传奇演旧:须学他耀祖光宗”。
列!ij
一。
。
。
lI画广天矿]画{|
。。l
』HI。 ● .....L
日
囵
回
E
中厅
l
图
回
E
i画净i
i蕊R i 。忙。T—F=-刊
一
1
建筑历史
—啜皿墨磁■衄 Architecturaf HistoⅣ
浙江传统祠堂戏场建筑研究
Theater Bu¨dings in TraditionaI AncestraI Ha¨in Zhejiang ProVince
薛林平
Xue Linping
中图分类号Tu一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739x(2008)06一0114—12
0 2 4 6m
l
}—■I+——}—H
图1 8龙游县后邵村东陵侯府平面图。
..。。,J_ 图17龙游县儒大门村三槐堂平面图@
2.5龙游县后邵村东陵侯府戏场
东陵侯府为邵氏宗祠,又名“三和堂”,坐北朝 南,前后共五进。戏台位于第二进的明间(图5), 前后均有天井。东西宽一间,南北深二间,均用粗 大的圆木柱。台面高1.37 m,东西宽4.9 m,南北 深6.0 m。台面用12根短方木柱支撑。四周边柱皆 有方形柱头,但无雕饰,柱头间插矮的栏杆。明间 梁架用抬梁式,山墙面的梁架则采用穿斗式。月 梁的梁头作雕饰,显得非常华丽。柱端施斜撑,斜 撑上再施斗棋。戏台东侧厢房额枋上留有题记,
祠堂中最常见的演戏是时节性祭祖演剧。如元 宵、春风、清明、秋祭、冬祭等时节,祠堂中就常 常会演戏。浙江宗谱中关于这些演戏的记载比比皆 是(表1)。
宗族往往会宣布各种禁约,如禁止破坏土地、 水源、山林、祠堂建筑等。在宣布这些禁约时,也 多会演戏。在违反这些禁约后,有时也把罚戏作为 惩罚手段。表面上,这种宣布禁约时的演戏或罚 戏,是为了向祖先海誓山盟,谢罪认错。实际上, 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扩大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 这些禁约。山阴县的<赵氏宗谱>为了保护宗祠中 的建筑,在“宗祠禁约”中规定: “自今以后,不 准仍踏故辙。倘敢放违,罚戏一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