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居特点
杭州民居
不愿向上升腾或者放射。
中山南路-十五奎巷历史街区
(3)“门—院—屋三段式的空间模式”
江南地区的农业经济,影响了江南民居院落的“门—院—屋三段 式的空间模式”。门是入口有疆界和防卫意义;院一般作为晒场、果园、 堆放杂物、放养家畜等用;屋住人。院的形式,有前院后院、侧院。大户人家, 由屋的排列方式不同形成 了三合院、四合院、日月形的院以及众多的内院。
芹川村民居建筑特色1空间1大天井新华路上的吴宅大天井小花园高围墙2屋顶1硬山顶2人字线3直屋脊芹川村民居胡雪岩故居3构造芹川村民居戗板墙萧山民宅牛腿柱4马头墙美观防火胡雪岩故居后花园芹川村民居4装修湖边村石库门建筑3粉黛色4雕饰胡雪岩故居砖雕长河老街谢谢
记取青黛一片
——浅析杭州民居
杭州民居的形成 园林造景 建筑平面布局及结构
胡雪岩故居平面图
天井的作用
排水 采光通风 在中国的“风水学”中,天井是气口,作用在于聚财养气。《八 宅明镜》说:“天井乃一宅之要,财禄攸关。须端方平道,不可 深陷落槽,不可潮湿污秽· · · 墙门常闭,以养气也。” 调节雨水和消防取水的作用。 从民居的内部构成看,天井是联结各部分建筑的有机生长点,导 向各空间的枢纽空间。 天井后面一般是半开敞式的堂屋,它使这些建筑的视觉空间更加 开阔,在不少连接多进房屋的天井中,这种感觉尤为突出。
杭州民居普遍的布局方式和北方的四合院大致相 同,只是一般布置紧凑,院落占地面积较小,以适应 当地人口密度较高,要求少占农田的特点。住宅的大 门多开在中轴线上,迎面正房为大厅,后面院内常建 二层楼房。 由四合房围成的小院子通称天井,因为屋顶内侧 坡的雨水从四面流入天井,所以这种住宅布局俗称 “四水归堂”式住宅。与庭院式住宅的本质区别就在 于天井属于建筑本身的内部空间,天井四周的建筑结 构是连在一起的。
浅谈浙江地区民居建筑的风格特点
浅谈浙江地区民居建筑的风格特点浙江地区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历史上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和建筑传统。
在浙江地区的民居建筑中,融合了山水自然以及多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内涵,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以下将从空间布局、材料使用、装饰艺术、区域差异等几个方面来进行介绍。
一、空间布局方面1. 骑楼式布局:在浙江地区的市区或商业地区,多数民居建筑采用骑楼式布局,即在一层民居的门厅前设置一排悬挑式的廊道,从而形成一条狭长的走廊。
骑楼的设置不仅使得民居建筑增添了一份文化内涵,也方便人们在下雨天进出房屋。
同时,在骑楼下方开设店铺,也可以增加房屋的商业价值。
2. 坊制布局:在乡村地区,多数民居建筑采用的坊制布局,即把若干房屋砌成一排,形成一条街巷。
每个房屋之间有一条小巷相连,巷子两旁的房屋都开设房门。
坊制布局不仅方便村民居住,也方便繁荣村镇的商业活动。
3. 开敞式布局:在农村地区的一些民居建筑中,采用开敞式布局,即在房屋中央设置庭院,房屋面向庭院开放。
这种布局方式可以满足村民生活需求,同时也能与自然环境进行更好的融合。
二、材料使用方面1. 石木结构:浙江地区的山地居住条件恶劣,常常受到水土流失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威胁。
因此,在古代,人们采用了石木结构的民居建筑,以提高房屋的抗震和防水能力。
2. 砖木结构: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建筑技术也得到了提高。
在宋代,砖木结构成为浙江地区民居建筑的主流。
在砖木结构下,房屋的更换和维修也变得更加容易。
3. 素色瓦片:在屋顶上,浙江地区的民居建筑采用的是素色瓦片,常常是灰色或者深色的。
这种瓦片颜色简单,不会显得过于耀眼,也不会破坏周围环境的整体感。
三、装饰艺术方面1. 南屏风:南屏风是浙江地区民居建筑中的一种特殊装饰件。
通常是石雕或者木雕的,用于屏风与房间之间的隔断。
南屏风以其精美的雕刻和工艺,成为浙江地区民居建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2. 猫眼门:猫眼门是浙江地区民居建筑中的一个特色,即门上设有小窗户,窗户形状呈长条状,如同猫眼一般。
中国传统民居—浙江天井院
一、概说 二、村镇布局 三、建筑与地形结合 四、平面与空间处理 五、体型面貌 六、木构架
一、概说
1. 气候条件:
夏季闷热、暖季长、没有严重寒冷
——按夏季气候条件设计,无防寒措施 ①避免太阳直晒:建筑毗连、外廊、敞厅、敞棚 ②加强通风:室内外空间相互连通、小天井、大门大窗
内地:夯土墙,灰土地面,桐油和漆用的比较少
4. 社会历史情况:经济、文化、政治上都居 于重要地位
大型住宅:内部讲究豪华排场,外观森严封闭, 主次分明,内外有别
小型住宅:外表朴实无华,但却适用、经济、美观
二、村镇布局
1. 村镇位置的选择:
接近水源、交通便利、地势高爽、朝向良好、利于生产、避 开自然灾害
室内空间的分隔
室外空间的分隔
内外空间的分隔与联系
5. 庭院天井的处理
功能要求:通风换气、 接受日照、解决 采光、排泄或收 集雨水、设置水 池或绿化来调节 小气候、堆放杂 物、室外纳凉休 息活动、宅内交 通、美化生活环 境等。
五、体型面貌
1. 功能要求引起的体型变化 2. 结构特点在体型上的反映 3. 材料、质感对建筑外观的影响 4. 几种构图手法的运用
⑤围绕水道的交叉点
⑥居河槽尽端
⑦沿主要道路
⑧山岳地带
⑨平原地区
余 姚 慈 城 镇 总 平 面
温州民国二十六年城厢街巷图
3. 街坊、道路与水道的关系
三、建筑与地形结合
1. 临水建筑
私用码头的做法 借取河面空间的手法
2. 傍山建筑
屋脊平行等高线布置 屋脊垂直等高线布置 其他
私 用 码 头 的 做 法
大型夯土块墙
竖向排列的石板墙
横向排列的石板墙
浙江地区传统村落风貌特征解析
民居规模的扩展或等级的提高,均是沿横向增加 问数形成长屋,或是沿纵向延伸以“进”来组合纵深 向的空间序列。每户民居可含前后两进,多者可三进、 四进。进与进之间借天井作为过渡,形成室内外空问 不断转换的序列组织。庭院层层递进,天井夹杂分布。
(二)木架结构上栋下宇 除去浙西地区受徽派建筑的影响外,浙江大部分 区域,更多见“原生型”木架构民居 ~轻盈薄巧 的大屋顶,小青瓦,檐多而深,讲究实用、不事装饰 的檐下铺作,古韵朴拙。北京大学教授吴必虎称之为 “上栋下宇”式形制。这种建筑样式正是华东地区多 雨、日照强烈两个最为显著气候特征的应对,是浙江 人应付自然能力的显现。 浙江村落建筑多爱悬山顶,区别于徽派建筑其形 象特征是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组成屋顶,屋面分前 后两坡,屋面在到达左右两侧山墙时挑出檐,悬架于 山墙之上,形成屋顶前后、左右四面都出檐的形式。 又由于建筑空间的多变利用和地形关系的复杂,主体 建筑的前后左右都可设披,形成丰富多变的辅助空间 的同时,也塑造了重重叠叠、屋宇连绵的景象(如图 卜3)。坡屋顶随着地域风土不同又存在多种形式, 一重檐、二重檐,等坡、不等坡,单坡、双坡、也有 四坡,因地制宜。总体呈现屋面坡度较缓的形态,多 在“四分水”至“六分水”之间,相当于大约 210——350之间。 作为“宇”的浙江民居房屋构架,以木结构为结 构支撑体系,墙体不承重,只起到维护或分隔空间的 作用。所以墙体的材料选择多样,砖、石、泥或木墙, 视气候环境而定。例如为抵抗夏季炎热气候可以把墙 整体做成可拆卸的长窗结构,夏季拆除成为通透空间, 其他季节又可装上成为维护。再例如各地村民建房均 会使用当地最易取得的材料砌墙,山中或水体下富含
绍兴居住风格
绍兴的居住风格有着独特的历史和地域特色,反映了当地的文化和环境。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绍兴居住风格的特点:
建筑材质:绍兴的传统建筑多采用土木结构,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配以土、石、砖等作为辅助材料。
这种材质的选择与绍兴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同时也体现了当地人的建筑理念和审美观念。
建筑布局:绍兴的传统建筑注重布局和空间布局的合理性,以满足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
常见的布局包括“四合院”、“三合院”、“天井院”等,这些布局形式各具特色,但都注重通风、采光和排水等功能性要素。
建筑装饰:绍兴的传统建筑注重装饰和美化的效果,常常通过雕刻、绘画、贴金等方式来装饰建筑外观和内部空间。
这些装饰元素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情,展现了绍兴人民的艺术才华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园林景观:绍兴的园林景观也是其居住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绍兴园林将山水、建筑、植物等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具有自然美和人文美的画卷。
这些园林景观不仅美化了居住环境,也提高了居住品质和生活情趣。
文化内涵:绍兴的居住风格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当地的建筑文化、园林文化、民俗文化等相互交织,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
这种文化氛围不仅反映了绍兴人民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也体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总的来说,绍兴的居住风格具有历史性、地域性和文化性等特点,体现了当地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观念。
同时,这种风格也反映了绍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背景,是当地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绍兴传统民居调研报告
绍兴传统民居调研报告绍兴传统民居调研报告绍兴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民居。
为了进一步了解绍兴传统民居的特点和保存状况,我对绍兴市区进行了调研。
绍兴传统民居主要分布在绍兴市区的老城区,这些建筑大多建于明清时期,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洗礼,见证了绍兴历史的变迁。
绍兴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浓厚的江南水乡特色。
建筑常采用青砖灰瓦,结构稳固,屋顶翘起,形成独特的“马背状”造型。
外墙多数采用白灰涂料刷制,而门窗则用黑漆涂制,形成鲜明的对比。
屋内空间布局合理,多为庭院住宅,由大门、过厅、院落、主屋及厢房组成。
庭院绿化植被丰富,有时还种植着盆景,绿意盎然。
主屋多数是坡屋顶的三进式建筑,特点是宽敞、通风、采光好。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传统民居被拆除或改造成现代化建筑,传统民居的数量急剧减少。
虽然有些传统民居被保护单位列为文化遗产保护建筑,但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仍然面临着被破坏的风险。
绍兴市政府已经意识到了传统民居保护的重要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
一方面,加大了对传统民居的立法、政策和经费支持;另一方面,通过改造旧城区、提升城市形象、增加旅游项目等方式,提高对传统民居的重视程度。
此外,一些民间组织和个人也积极参与到传统民居保护中,举办展览、讲座和培训等活动,弘扬传统文化。
绍兴传统民居是绍兴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承和弘扬绍兴地方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传统民居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法律的保护,更需要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人关注传统民居,加强保护工作,让绍兴的传统民居能够永久保存下去,为后代传承绍兴的历史与文化留下宝贵的遗产。
浙江建筑风格
浙江建筑风格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浙江的建筑风格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浙江的建筑风格多样而独特,展现着不同朝代和地域的特点。
从古代的吴越文化到现代的现代化建筑,浙江的建筑风格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沉淀和不断的发展。
本文将从古代民居、寺庙建筑以及现代建筑三个角度,探讨浙江建筑风格的独特之处。
古代民居浙江的古代民居建筑体现了吴越文化的特点。
吴越文化是浙江地区特有的文化,历史悠久。
在古代,浙江地区的民居建筑经历了唐宋两个兴盛时期,因此,浙江的建筑风格也受到了唐宋文化的影响。
古代浙江民居建筑多采用木结构,独特的檐部装饰极具艺术表现力。
尤其是三间厅堂式的“三楼一潜层”建筑形式,将房屋布局分为中厅、左厅和右厅,并在庭院平面布置上有着自己独特的规划理念。
浙江古代民居建筑的屋檐采用了特殊的弯曲技巧,形成了独具浙江特色的“螭吻角”,展现出浓厚的唐宋建筑风格。
寺庙建筑浙江的寺庙建筑也是浙江建筑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浙江地区的佛教文化历史悠久,因此,浙江的寺庙建筑风格也经历了不同时期和地区的变化。
浙江的寺庙建筑风格以杭州的灵隐寺、天台的天台山为代表,这些寺庙建筑兼具佛教寺院和文化遗址的特点。
寺庙建筑坐北朝南,屋顶经过精细雕刻,檐瓦琳琅满目,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
同时,浙江的寺庙建筑对环境布置也非常注重,常常与山水结合,形成壮丽的风景。
现代建筑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浙江的建筑风格也在不断演变。
特别是浙江沿海城市的崛起,带来了一波新的建筑风潮。
浙江的现代建筑注重结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大量使用玻璃幕墙、钢结构和混凝土建筑材料,体现了浙江现代化的发展速度和科技水平。
杭州的滨江CBD、宁波的东钱湖新城等地区的高楼大厦,以及一些融合传统和现代元素的建筑,如西湖博物馆,都是浙江现代建筑的典范。
总结浙江建筑风格以其多样性和丰富性而著名。
从古代民居、寺庙建筑到现代建筑,浙江的建筑风格不断演变,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厚重。
古代吴越文化和现代化建筑的结合,给浙江的建筑风格带来了独特的魅力。
浙江民居
以河姆渡为代表的昊越古国悬虚构屋方式孕化、发展出来的 干阑式、穿斗架民居体系,是浙人顺应多雨、潮湿、地形疏 碎环境的最好选择和智慧结晶 浙江民居建筑艺术园林宅第的“缩天之美”,宁波大墙门的 “藏天之美”,绍兴台门的“测天之美”,十三间头、小天 井住宅的“治人之美”,浙南长屋的“自然之美”。
永嘉楠溪江中游住宅
自然风水
受古代哲学“天人合一”、“万物一体”思想的影响,浙江 民居十分讲究从堪舆风水的角度来选择村落的环境,建筑的 朝向、形式、布局以及前后左右建筑关系,并将它认作影响 家族兴旺和发达的直接元素。 这中间虽然含有不科学的成分,但实际上却是朴素地流露出 崇尚自然,强调自然界与人的生命和谐协调的思想。山水聚 合,藏风得水,重于水的瀛畅,确实是环境美好的一种表现
三进二明堂
。”富家大户,人口众多,主管、 佣人、雇工一应俱全,为严防内外, 三进二明堂的大宅在正厅后侧设高 墙,开小门,固深院,女眷、小姐 深居后楼
骏惠堂建于明成化年间 (1466年),并于清康熙二 年(1663年)重修,占地面 积854.48平方米,属于琉璃瓦 面抬梁式硬山顶砖木结构建筑。 平面布局为三进二明堂,厅前 有一院,院前有牌坊式台门, 顶楼砖制牌匾,题“浙水明 宗”。第一进面阔五间,进深 三间。大门廊下有木质牌坊, 中间匾额“钟英”二字,四周 饰双凤戏珠,双鲤跳门等雕饰。 第二进为正厅。第三进已改建 平屋式。
霞山福扇结构分为四段,上部为上 夹堂,中部为心仔,中间为中央堂板,下 部大多采用 为光面裙板,
福扇设计
1、冰纹嵌玻璃式 2、灯笼嵌玻璃式
3、断字葵式
4、云纹花节嵌玻璃式 5、宫式万字嵌玻璃式
6、云纹花节式
浙北民居
小桥· 流水· 人家
浅析杭派民居的分类与特点
浅析杭派民居的分类与特点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部,浙江省北部,浙北(杭嘉湖)一带是中国唐宋以来经济最发达、文化最繁荣的地区之一,又是我国明清时期资本主义经济早期发生之地,产生了众多官邸、府邸和园林宅邸。
众所周知,浙江民居有很多种类,按照地方特色、区域和文化的差异又很多分布类型:湖州、嘉兴水网平原地区为多进落庭院式;历史上的严州府,今天建德、淳安、桐庐一带为小天井式;钱塘江以东和绍兴接壤的萧山一带为台门、墙门式;杭州市区亦为多进落庭院式,但比湖州、嘉兴的多进落庭院式更加具有礼仪氛围、官府气息。
汉宝德的《中国建筑文化讲座》中说道:建筑是文化的产物,一个民族的文化最具体的表现就是建筑。
建筑与文化是息息相关的,建筑是一个城市的镜子,它以一种美来讲述一座城市的文化。
所以我们在考察历史民居时一定要与文化背景相结合,从历史的脉络中去细细品读一个城市的建筑发展。
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轨迹去解析杭派民居的特点。
一、明清古代建筑:中式住宅,结构以木材为主,所以不像西方建筑那样能长久保存。
杭州的传统建筑目前留存下来最早的是明代建筑,可惜已寥寥几许,但晚晴的建筑保存下来较多。
他们这种没有受到外来文化影响的建筑,是杭州建筑的瑰宝。
1.胡雪岩故居:位于杭州市河坊街、大井巷历史文化保护区东部的元宝街,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胡雪岩事业的颠峰时期,当时豪宅工程历时3年,于1875年竣工。
落成的故居是一座富有中国传统建筑特色又颇具西方建筑风格的美轮美奂的宅第,整个建筑南北长东西宽,占地面积10.8亩,建筑面积5815平方米为杭派园林府邸,有13座楼和一座园林。
故居无论是从建筑还是到室内家具的陈设,用料之考究,堪称清末中国巨商第一豪宅。
胡宅是典型的硬木结构的房子,因此加强了房屋的防火功能。
同时,住宅的采光很好,厢房多处采用落地大玻璃。
防潮层科学,最底下一层是沙土,沙土上是倒放的瓦盆,瓦盆上面才是石板。
保暖散热方面,屋顶的椽子上面有蘑菇形的砖头,从而保证冬暖夏凉。
乌镇建筑特点
乌镇建筑特点乌镇,这座被誉为“江南小镇”的地方,因其独特的建筑特点而闻名于世。
它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境内,是中国南方历史悠久的水乡之一。
乌镇并不像大城市那样繁华喧闹,而是散发着浓厚的古韵和宁静的氛围。
在这里,你会发现许多古老而精美的建筑,它们是乌镇独特的文化遗产。
乌镇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南方水乡的特色和江南园林的韵味。
无论是古老的街巷还是各式各样的民居,都展示了乌镇建筑的独特魅力。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乌镇的街巷。
乌镇的街道曲曲折折,错落有致。
街道两旁的建筑多为木质结构,蓬荜生辉,屋顶多为青瓦,独具江南风格。
在夏日的午后,阴凉的小巷里,人们可以在这里避暑纳凉,感受到乌镇街巷的宜人氛围。
此外,街巷两旁还常年挂满了红灯笼,每当夜幕降临时,灯笼的映衬下,街道变得更加幽静美丽。
然后,让我们一起来探寻乌镇的民居建筑。
乌镇的民居建筑多为石库门和江南民居,它们凝聚了乌镇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石库门是乌镇的独特特色,它是一种建筑形式,通常是木雕和石雕相结合,外观庄重而美丽。
而江南民居则是乌镇的代表性建筑,常见的有连体楼和四合院。
这些民居建筑以其精巧的工艺和精美的装饰赢得了人们的赞誉。
走进一座民居,你会发现它们的内部布局严谨而富有变化,通常由中厅和两旁的厢房组成。
这种布局既保证了私密性,也方便了亲朋好友的聚会。
除了街巷和民居,乌镇还有一些古老的庙宇和园林,它们也是乌镇建筑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慈云寺是乌镇的一处古老庙宇,建于南宋时期。
它的建筑风格简洁而优雅,内部供奉有观世音菩萨。
站在庙宇前的广场上,你会感受到来自古老时代的庄严和神圣。
此外,乌镇还有一些著名的园林,如西栅的雷锋园和东栅的曲园。
雷锋园建于明清时期,是一座以小庭院和假山为主要景观的私家园林。
园内水面婆娑,花木扶疏,给人一种令人心旷神怡的感觉。
曲园则以其复杂的布局和精美的岩石景观而闻名。
园内错落有致的走廊和假山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迷宫般的仙境。
总而言之,乌镇的建筑特点独树一帜,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杭州民居的建筑风格
杭州民居的建筑风格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亦成为历史长河中璀璨的一部分。
杭州民居建筑风格的形成,既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也融入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杭州的自然环境对民居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杭州地处江南水乡,水系发达,湖泊众多,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杭州民居在建筑设计上多利用水文地形。
它们傍水而建,节约耕地的同时,也创造了良好的居住环境。
民居的建筑布局和形态与水文地形紧密相连,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江南水乡风貌。
杭州民居的建筑风格还受到了气候特点的深刻影响。
杭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因此,在民居的建筑设计中,普遍采用合院、敞厅、天井、通廊等形式,使内外空间既有联系又有分隔,构成开敞通透的布局。
这样的设计不仅有利于通风采光,还能在炎热的夏季形成阴凉的小气候,提高居住的舒适度。
杭州民居在材料选择和结构上也具有鲜明的特点。
木材是杭州民居的主要建筑材料之一,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护墙。
这种结构形式既经济实用,又能适应江南地区湿润的气候特点。
同时,杭州民居还善于利用地形和自然环境,采用多种艺术加工手法,如雕刻、绘画等,使建筑与自然景观和谐相融,形成一种朴素自然的美感。
杭州民居的建筑风格还体现在其聚族而居的特点上。
受到传统家族观念的影响,杭州民居往往以堂屋为中心,围绕着堂屋建造一系列的房屋和辅助设施。
这种布局形式不仅有利于家族成员的聚居和交流,还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伦理观念和家庭秩序。
在建筑的细节处理上,杭州民居同样表现出其独特的风格。
例如,建筑的屋顶多采用瓦片垒成,形成双坡或四坡的屋面形式。
这种屋面形式不仅有利于排水和防雨,还能在视觉上形成一种优美的韵律感。
同时,民居的檐口、门窗等部位也常常进行精心的装饰和处理,既增强了建筑的艺术表现力,又体现了屋主的社会地位和审美追求。
杭州民居的建筑风格还融入了地域文化的元素。
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杭州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传统。
江浙传统民居特点
江浙传统民居特点
汉族由于分布地区广大,其传统住房因地区不同而有不同的样式。
居住在华北平原的汉族,其传统住住房多为砖木结构的平房,院落多为四合院式,以北京四合院为代表;居住在东北的汉族,其传统住房与华北基本相似,区别在墙壁和屋顶,那里的住房一般都很厚实,主要是为了保暖;居住在陕北的汉族,则根据黄土高原土层厚实、地下水位低的特点挖窑洞为住房,窑洞不仅冬暖夏凉,而且不占耕地面积;居住在南方的汉族,其传统住房以木建房为主,讲究飞檐重阁和律卯结构。
由于南方各地习俗和自然条件不同,在住房建筑布局上也有差异。
如丘陵山地的楼房依山而建,江浙水乡则注重前街后河,福建的土楼庞大而美观,苏州的楼阁小巧而秀丽。
西北地区多为屋顶平、墙体厚、窗户小,冬季保温、夏季防暑的“平顶土房”; 南方地区屋顶陡斜、四壁透风、房体高架、上下分层的干栏式“竹楼”、“木楼”等民居类型; 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内都有火炕、火墙等取暖设施,双层窗户。
浙江建筑特色
浙 江 建 筑 特 色
目录
1.总体概括 2. 建筑结构 3.反映文化 4.形成的原因 5.欣赏浙江特色建筑的图片
一、总体概括 浙江民居普遍的平面布局方式,和北方的 四合院大致相同,只是一般布置紧凑,院 落占地面积较小,以适应当地人口密度较 高,要求少占农田的特点。住宅的大门多 开在中轴线上,迎面正房为大厅,后面院 内常建二层楼房。由四合房围成的小院子 通称天井,仅作采光和排水用。因为屋顶 内侧坡的雨水从四面流入天井,所以这种 住宅布局俗称“四水归堂”。
三、反映文化 江南水乡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 渡文化。先民们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传承着一切 居住、生活方式。商代,这里已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民 居聚落。从汉代起,这里开始居住官吏,魏晋南北朝 时期北方的战乱局面使大批人向南迁徙,这一趋势使 南方的经济和文化迅速发展,经济重心从此南移。唐 代,这里已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官宅,在宋代绘画《千 里江山图》、《平江图》中,对江南民居的建筑布局 已有具体生动的描绘。随着南宋建都杭州,江南在政 治、经济、文化上都有了空前的发展。到了明清,江 南已成为全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达官显贵、 地主富商、文人雅士纷纷选择此地建宅,山庄别墅, 亭台楼阁,处处皆是,各具特色。由于人口众多,土 地珍贵,江南的建筑极节省空间,而在层高上下功夫, 其建筑艺术也因此显得精巧有余,气派不足。但经过 能工巧匠的双手,安置在潺潺流水中的一座座房宅, 仍是令人倾倒。
色色构刻木作底墙柱江出布也落体面单四二 如调部,鬲用部面直南清置前。建阔元水、 画雅分涂扇。常多接民新灵后不筑 ,归建 的素用栗、厅砌粉承居活活开过之~房堂筑 水明褐、屏堂片刷檩的泼,窗为间米屋式结 乡净、褐门内石白,结的体。了以,开住构 风,黑、等部,色外构面型这利廊进间宅 貌与、灰自随室。围多貌美类于相深多的 。周墨等由着内屋砌为。观适通连五为个 围绿色分使地顶较穿 、应风,檩奇体 自等,隔用面结薄斗 合地,和到数建 然颜不。目也构的式 理形多院九,筑 环色施梁的铺也空木 使地在墙檩一以 境,彩架的石比斗构 用势院一,般传 结与绘仅不板北墙架 材,墙起每三统 合白。加同,方或, 料充上,檩间的 起墙房少,以住编不 的分开围 或“ 来、屋量用起宅竹用 住利漏成~五间 ,灰外精传到为抹梁 宅用窗封 间” 形瓦部致统防薄灰, ,空,闭米。为 成相的的的潮。墙而 表间房式 每基 景映木雕罩的墙,以 现,屋院各间本 单 , 、 3 4 1 1.5 .
杭州民居的建筑风格
杭州民居的建筑风格
杭州民居的建筑风格主要受到中国南方水乡文化的影响,具有独特的特点。
以下是杭州民居的一些建筑风格特点:
1. 水乡特色:由于杭州地处湖泊和河流交织的区域,许多杭州民居都建在水边,有许多水门和水门楼。
建筑以水为中心,形成了具有水乡特色的风景。
2. 建筑材料:杭州民居常采用砖木结构,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使用青砖或泥砖砌筑墙体,使建筑更加耐久。
3. 装饰细节:杭州民居注重细节处理,房屋门窗、梁柱等部分常使用雕花装饰,雕刻工艺精细,既可增加建筑的美观性,又能显示主人的财富和社会地位。
4. 四合院式布局:杭州民居多采用四合院式的布局,院落内有围墙环绕,并且常有花草树木和假山等景观点缀,形成宁静雅致的住宅环境。
5. 重视采光与通风:杭州民居注重采光和通风,常设有天井,使室内能充分获得自然光线,增强室内空气流通。
6. 形式简洁:杭州民居建筑形式多为单层或两层,整体构造简洁、对称,体现朴实、实用的特点。
总的来说,杭州民居的建筑风格以水乡特色为主,注重细节装饰,建筑材料采用砖木结构,布局以四合院式为主,重视采光
与通风。
这些特点使杭州民居成为了一种独特而美丽的建筑风格。
宁波传统民居的建筑特征
宁波传统民居的建筑特征摘要:民居特征包括社会特征和居住特征。
社会特征指民居的历史、文化、信仰、习俗和观念等社会因素所形成的特征。
居住特征指民居的平面布局、结构形式和内外建筑形象所形成的特征。
宁波传统民居体现了宁波当地的社会特征和居住特征,是宁波人千百年来长期经验总结和智慧的结晶,具有浓郁的地方特征。
本文主要通过作者多年来对宁波传统民居调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来概括、提炼出宁波传统民居的建筑特征。
主题词:传统民居建筑研究Abstract: the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soci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sidential living characteristics. Social features refers to the residence of history, culture and religion, customs and ideas and other social factors by the formation of the features. Live features refers to the local-style dwelling houses of plane layout, structure form and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architecture image by the formation of the features. Ningbo traditional residence reflects the local social characteristics and ningbo living characteristic, is the ningbo people in one thousand to long-term experience and wisdom crystallization, has the strong local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the writer’s many years of traditional houses in ningbo survey, research,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to summarize, and refine out ningbo traditional houses architectural features.Keywords: traditional domestic architecture research中图分类号:G27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宁波传统建筑遗产十分丰富,不仅有寺、观、庵、庙,还有民居、祠堂、会馆、书院等民间建筑。
浙江民居:三合院楼居
浙江民居:三合院楼居浙江民居住宅多面街背河、附有店面,临街设店面,内部兼做起居室,后部临水的房作厨房。
全宅的中间部分分三层,第二层空间仅有2.2米高。
以顶阁楼三面凸出,窗台做得较低,三面都开窗,阁楼窗子开得合宜,住在顶层并不觉得压抑。
整个住宅造型有虚有实,有高有低,轮廓线不单调。
浙江传统民居多利用山坡河畔而建,既适应复杂的自然地形,节约耕地,又创造了良好的居住环境。
根据气候特点和生产、生活的需要,普遍采用合院、敞厅、天井、通廊等形式,使内外空间既有联系又有分隔,构成开敞通透的布局。
在形体上合理运用材料、结构以及一些艺术加工手法,给人一种朴素自然的感觉。
浙江古村落是以传统农业为主的聚落,财富主要源自于土地,因此,大部分住宅规模很小,多见一户一个小小的三合院;而那些出仕做官或经商致富者的富家大户,人口众多,主管、佣人、雇工一应俱全,为严防内外,三进二明堂的大宅在正厅后侧设高墙,开小门。
女眷、小姐深居后楼,平时家中小姐外出,须有父辈兄长陪伴,佣人入内,需走边门及后门,不得走正门。
在一幢独立住宅中,必有一较大的空间作为家庭生活的中心,这就是被称为“堂前”的正房明间。
堂前内通常供奉祖宗神像牌位,平日在此祭祖、宴宾、会聚,家长拥有绝对权威。
主仆“尊卑有分”、“贵贱有定”的封建等级制在许多地方的住宅中也表现得十分清楚,如在住宅建筑的后部,房与后墙间辟一夹道,并设一小门作为勾通与外部联系的孔道,这样下人就不用从大门出入,而同时又可达到侍奉主人的目的。
浙江住宅的室内陈设,通常是中间挂祖先画像,或挂其它一些字画。
画像下方摆设长桌或方桌,桌边有太师椅,布置成中堂,亦叫“堂前”,是待客宴饮之处;两次间为起居室、卧室,厢房或侧屋作厨房和粮食等杂物储藏,有些还饲养小家畜。
兰溪一带在采光方面遵循着“暗房亮灶”传统习俗,即卧室要暗,厨房必须明亮的原则。
夜间照明用青油灯或蜡烛,青油灯以铁制灯盏贮青油,下有竹制或陶制灯架,点燃浸在油中的灯草芯照明。
浙江民居特点
浙江民居特点浙江传统民居多利用山坡河畔而建,既适应复杂的自然地形,节约耕地,又创造了良好的居住环境。
根据气候特点和生产、生活的需要,普遍采用合院、敞厅、天井、通廊等形式,使内外空间既有联系又有分隔,构成开敞通透的布局。
在形体上合理运用材料、结构以及一些艺术加工手法,给人一种朴素自然的感觉。
浙江古村落民居诸葛村中心--钟池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传统民居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被比喻成“正在消失的风景”,开始日渐引起人们的注意。
这以后,随着民居作为历史文化遗产性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民居热迅速升温,它对现代社会的参照作用也日益显得重要。
作为地域文化的物质表征,民居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
从“悬虚构屋”的河姆渡干栏式原始建筑始,浙江的民居随着气候、地形环境以及人们生活习俗的不同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变化。
就聚落选址、布局以及各类建筑物的处理等要素而言,浙江民居大致体现了三大特点,即:崇尚自然,讲究风水;强化血缘,聚族而居;顺应礼制,注重人伦。
当然,这些特点由于时代的不同和城乡、地域的区别,表现形态可以不完全相同,但无论是临河而筑的水乡民居、隐含理性秩序的院落式住宅、还是依地势布局的山地村镇,其中的内在取向是一致的。
花坦,依山傍水,一派田园风光。
受古代哲学“天人合一”、“万物一体”思想的影响,浙江民居十分讲究从堪舆风水的角度来选择村落的环境,建筑的朝向、形式、布局以及前后左右建筑关系,并将它认作影响家族兴旺和发达的直接元素。
所谓的《黄帝宅经》曾经说:“夫宅者,乃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故宅者,人之本,人以宅为家居。
若安则家代昌吉,若不安则门族衰微”,古人对此深信不疑。
这中间虽然含有不科学的成分,但实际上却是朴素地流露出崇尚自然,强调自然界与人的生命和谐协调的思想。
山水聚合,藏风得水,重于水的瀛畅,确实是环境美好的一种表现。
从现有古村落保存下来的情况看,一些基本上保持数百年前地形地貌的村子,象兰溪诸葛、武义俞源,基本上达到了村落、建筑与自然环境结为有机整体的目的,数百年的运转并没有导致整个生态系统和环境面貌发生重大逆转,依然呈现出原有的朴实的精神和文化意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民居特点浙江传统民居多利用山坡河畔而建,既适应复杂的自然地形,节约耕地,又创造了良好的居住环境。
根据气候特点和生产、生活的需要,普遍采用合院、敞厅、天井、通廊等形式,使内外空间既有联系又有分隔,构成开敞通透的布局。
在形体上合理运用材料、结构以及一些艺术加工手法,给人一种朴素自然的感觉。
浙江古村落民居诸葛村中心--钟池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传统民居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被比喻成“正在消失的风景”,开始日渐引起人们的注意。
这以后,随着民居作为历史文化遗产性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民居热迅速升温,它对现代社会的参照作用也日益显得重要。
作为地域文化的物质表征,民居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
从“悬虚构屋”的河姆渡干栏式原始建筑始,浙江的民居随着气候、地形环境以及人们生活习俗的不同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变化。
就聚落选址、布局以及各类建筑物的处理等要素而言,浙江民居大致体现了三大特点,即:崇尚自然,讲究风水;强化血缘,聚族而居;顺应礼制,注重人伦。
当然,这些特点由于时代的不同和城乡、地域的区别,表现形态可以不完全相同,但无论是临河而筑的水乡民居、隐含理性秩序的院落式住宅、还是依地势布局的山地村镇,其中的内在取向是一致的。
花坦,依山傍水,一派田园风光。
受古代哲学“天人合一”、“万物一体”思想的影响,浙江民居十分讲究从堪舆风水的角度来选择村落的环境,建筑的朝向、形式、布局以及前后左右建筑关系,并将它认作影响家族兴旺和发达的直接元素。
所谓的《黄帝宅经》曾经说:“夫宅者,乃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故宅者,人之本,人以宅为家居。
若安则家代昌吉,若不安则门族衰微”,古人对此深信不疑。
这中间虽然含有不科学的成分,但实际上却是朴素地流露出崇尚自然,强调自然界与人的生命和谐协调的思想。
山水聚合,藏风得水,重于水的瀛畅,确实是环境美好的一种表现。
从现有古村落保存下来的情况看,一些基本上保持数百年前地形地貌的村子,象兰溪诸葛、武义俞源,基本上达到了村落、建筑与自然环境结为有机整体的目的,数百年的运转并没有导致整个生态系统和环境面貌发生重大逆转,依然呈现出原有的朴实的精神和文化意味。
“高冈起凤”是宗祠建筑浙江民居多以血缘为纽带形成氏族村落,且多有谱牒可稽。
一个个聚族而居的村寨、坞堡、院落,构成团块式的空间结构,团块的核心是一个房派的宗祠,两侧是这房派的住宅,十几个团块形成整个血缘聚落,以宗祠居中,成为同宗血缘联系的纽带。
这种空间结构寄托着人们对家族凝聚、团结、和睦的向往,那些长而厚重的围墙,则将一姓之家、一族之有团团围合在一起。
对外则成为划分宗族的地理和心理界线,“风化教人,人心而已,而合族神主”。
对内则严格遵循“长幼有序,内外有别,卑不逾尊,疏不逾戚”的原则,造成“闺门穆穆,兄弟怡怡,戾者以平,争者以让”的家居氛围。
浦江的郑宅所谓的“九世同居,千人共食”非常典型地反映了宗法社会的礼乐秩序和纲常伦理。
桃渚东城门浙江民居注重人伦,特别强调教育环境的营造。
族长家长都十分重视小孩的教育。
宗族的祠堂常常是学生的开蒙之处。
同姓子弟不论富贵贫贱,书院教育的门总是向他们开着的。
即使家境贫寒,宗族也会有一定的办法来接济你。
这和北方农村以单个家庭为办学单位,只教自己的孩子不管其他人子弟的情况是不同的。
许多村落还十分重视读书氛围的布置,从房屋的梁枋等空间结构到门窗隔扇上的小雕饰,从教育子弟崇德尚礼的厅堂命名、题匾、撰联、题刻到巍然高耸于低矮的住宅之上的文昌阁和文峰塔,无不体现对诗书传家、耕读为业的生活样式的讴歌。
这也是国内其他地区比较少见的。
民居所反映的礼制制度、崇祀制度等无不教育族人守规矩,有分寸,遵守国家的法律和社会准则,以达到修身、立族、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让人感受到封建宗法制度和组织的力量,体现了传统文化观念通过人们的行为在民居中的演绎、传承和表现。
近年来古村落旅游热的兴起,这也许是对一种渐行渐远的古老文化的怀念。
斯盛居背山临溪,修竹婆娑,清泉淙淙,一派优美的自然田园风光。
浙江民居-宗法制度与传统民居宗法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支柱,宗法关系,是由氏族社会的父系家长制蜕变而来的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
长期以来,宗法制度逐渐渗透到我国封建社会各个领域,由此产生的宗法思想和观念左右着国家政体,并从社会组织的形成、生活领域的确立,到人们的思想意识,都深深地烙上了宗法制的印记。
浙江传统村落的“聚族而居”就是一个典型的血缘宗族相聚而居的结合体。
尊礼、循礼的观念也直接反映在民居建筑中,《宋史》记载越中“弦诵之声,比屋相闻,无间城乡,无分苦乐,咸礼让而循,宛当年之邹鲁。
”精神物化下的绍兴传统民居建筑因此而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
明清时期宗族组织在江南普遍出现,其标志便是宗族祠堂的大量兴建。
浙江祠堂一般采用严格的轴线对称布局,院落空间由数进建筑构成,一般包括大门、仪门、正厅、后寝等,有些祠堂还在后部设置花园。
祠堂的正厅亦称享堂、祭堂,是拜祖先神主、举行祭祀仪式及宗族议事之所,后寝为安放祖先牌位和悬挂祖先画像之所。
依据宗法观念及其制度,祭祖是非常神圣和严肃的事,涉及到祭祀的类型、祭器、供品、祭告的内容、有关人员的职责、祭礼的程序、祭后的宴会等。
金华、衢州一带祭祀的类型有时祭、节祭、岁祭、房祭、祠祭等,其中祠祭多举行春、秋二祭,分别在阴历二月中旬和八月中旬。
祭礼为全猪、全羊、全鹅等三牲;祭仪由德高望重的长辈主持。
祭时需读祭文,仪式隆重,祭毕,祠中设宴,分发胙肉,让子孙能得到祖宗的恩惠。
通过隆重的祭祀活动,达到后辈与祖先精神上的沟通,祈求先人保佑,在祖宗的感召下把宗族成员团结在一起,正是清初宁波籍经学家万斯大在《学礼置疑·宗法》中所云:“统族人以奉祀也,祭已德之祖,而收见在之族”之意。
根据不同的祭祀功能有总祠、支祠及私厅等之分,兰溪长乐村鼎盛时期,曾建有16座祠堂,目前仍保存金氏大宗祠、嘉会堂、滋树堂、嘉乐堂、吴氏宗祠等数座支祠和私厅。
泰顺泗溪玉岩村包氏宗祠,是玉岩包氏总祠,占地3400多平方米,周围群山环抱。
八字形大门为木构牌楼形式,门外设有弧形照壁,门内又设一小照墙,经过一片衫树林和约百米长的曲转坡道,便是宗祠主体建筑,前后包括月门、半月池、正门、正厅、寝堂。
正厅高悬“不践清土”牌匾,为包氏后人为仰慕先祖包世昌当年不降清庭的气节而敬制的。
该祠规模宏大,建筑依山就势布局,错落有致,保存完整,是浙南规模较大的宗祠。
村落是人聚居生存的空间,是生命承载之地,构成村落最基本的部分是住宅,建造住宅,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生活、生产舒适方便,更体现了人们精神生活的追求。
“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规模,非夫博物明贤未能悟斯道也。
”在传统理学思“三纲五常”、“长尊幼卑”、“男女有别”是村民奉行的准则,规范着住宅建设的规模、形制等。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家庭内个人的地位按照性别、辈份和年龄分出尊卑,父对子、夫对妻、兄对弟都有强制的权利,以此实现一种尊卑秩序。
这种封建宗法关系体现在住宅空间位序上,也就规定了每个人住房的位置。
金衢地区的住宅多采用三合院式的楼居,正是为满足这种“长幼有序”、“男女有别”的位序要求。
在这等级界线分明的空间中,尤其注重男女有别,“男女有别,经传所训,闺门之际虽切近,寻常而内外之防实非细故,主家教者首饬此闲。
”(兰溪西姜《姜氏宗谱·宗约》卷之一)一家之中,夫主外,妻主内,恰恰是朱熹“男治外事,女治内事”的家礼规范。
兰溪风俗,“女事纺织,不出闺门”。
司马光《涑水家仪》中严格规定:“凡为宫室,必辨内外,深固宫门。
”富家大户,人口众多,主管、佣人、雇工一应俱全,为严防内外,三进二明堂的大宅在正厅后侧设高墙,开小门,固深院,女眷、小姐深居后楼,平时家中小姐外出,须有父辈兄长陪伴,只有少数几个重要节日如春节、演戏时,女眷才能外出观赏。
生活所需均由佣人送入。
佣人入内,需走边门及后门,不得走正门。
在一幢独立住宅中,必有一较大的空间作为家庭生活的中心,这就是被称为“堂前”的正房明间。
堂前内通常供奉祖宗神像牌位,平日在此祭祖、宴宾、会聚,家长拥有绝对权威。
主仆“尊卑有分”、“贵贱有定”的封建等级制在许多地方的住宅中也表现得十分清楚,如在住宅建筑的后部,房与后墙间辟一夹道,并设一小门作为勾通与外部联系的孔道,这样下人就不用从大门出入,而同时又可达到侍奉主人的目的。
浙江古村落是以传统农业为主的聚落,财富主要源自于土地,因此,大部分住宅规模很小,多见一户一个小小的三合院;而那些出仕做官或经商致富者的住宅,则往往建有中、大型建筑群,显然其拥有的社会地位、经济能力。
如东阳卢宅、绍兴吕府、慈溪龙山虞氏旧宅等。
早在7000年前,浙江的先民河姆渡人就有了木结构干栏式建筑。
他们也吃稻米。
这一切同我们没有什么两样。
同其他地区的民居建筑一样,浙江的民居制作与风格既是从它依附的独特的地理和气候中派生出来的,又是居住于其中的人们的文化创造。
服饰是文明的产物,而建筑是文明的"服饰"。
一个文明的民族和社会,总会把它的精神凝结在它最坚固也是最庞大的创造物--建筑之上的。
农业文明所凝固的音乐浙江民居,就是一组成熟的农业文明所凝固的音乐。
它的全部旋律都回响着一个正在逝去的田园之梦--美丽、温馨,不乏自然天籁的意趣,洋溢着世俗精神的知足、和美与亲切。
然而,从大的格局到小的装饰,却又无不反映中国文化的宗法情感和礼乐气氛。
古人把选择一地居住建房称为"卜居"。
有人说中国人并没有一种专门的宗教生活,然而在他们的世俗生活的许多方面,却又有着宗教的色彩。
造房子要看风水,认为房子的地势、方位、高矮及同周围山水形胜的关系,都可能影响到未来房屋主人的吉凶祸福和家庭的兴衰。
总而言之,卜居是一生中的大事,因而"不盖房,不买田,一生一世未做人"这句俗语,至今仍然流传在浙江农村。
红白喜事,盖房买田是一生的事盖房标志着人生的成功,这成功来之不易,需有主人数十年的辛苦劳动,以及在生活中的节衣缩食。
一个中国农民一生中其实只有四件大事:红白喜事,盖房买田。
由于现在田归公家所有,不能买卖,实际上只剩下三件事。
而没有房子,红喜根本无从指望,所以盖房这件事就成了一个前提,一个人生终极目标--齐家的必要前提。
笑脸下隐蔽着的宏愿也许正是这种超越了简单生存的精神价值的追求,才使得盖房仪式格外隆重吧?不仅是主人,全村的人和全族的人都在这个隆重的气氛中感受到人生的不易和创业的神圣。
正如结婚要选个吉日良辰一样,造房子也得择个好日子。
一求造房顺利,二求岁时平安。
当然,能荫子荫孙,瓜瓞绵绵,后世出几个有脸有面的人物,那更是房主人笑脸下内心深处隐蔽着的宏愿了。
上梁的时辰是经过周密计算的 "万丈高楼平地起",墙角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