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编、秦汉哲学陆贾、贾谊政治思想

合集下载

论陆贾与贾谊:性格与思想

论陆贾与贾谊:性格与思想

论陆贾与贾谊:性格与思想陆贾与贾谊是中国西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化人物,他们的性格与思想影响深远。

陆贾是汉宣帝刘询时的重要官员,为人正直、谦虚,主张和平、文治,对于治理国家有独到的见解。

贾谊是中国古代文化巨匠、政治思想家,性格坚韧,思想超前,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政治主张和文化观点。

首先,陆贾具有谦和正直的性格。

他深受学术家陆生的影响,从小就养成了严谨的学风和不居功自傲的品格。

尽管他得到了太子太傅的职位,但他依然谦虚待人,不以权力自居。

同时,陆贾一生都坚持正义和公平的原则,不惜与当时的权臣对立,维护百姓的利益。

其次,陆贾的思想非常注重和平与文治。

他主张君主应当负责任地治理国家,而不是依靠战争来征服他国。

他强调要推崇学问和文化,以提升国家的整体素质。

陆贾认为,政治家应该具备广博的学识,严以律己,廉洁奉公,秉持着因德不征而征,因功不赋而赋的政治原则。

他的理念深受后人推崇,成为了中国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陆贾不同,贾谊性格坚韧,思想超前。

他自幼热爱学问,酷爱读书,对国家的发展充满热情。

年轻时,贾谊曾经认为国家需要通过削弱自身来强大。

他主张国家应该摒弃封建礼教,实行法治,推行平等。

同时,他也呼吁国家应该尊重科学,提倡创新,努力改变旧的迷信观念。

贾谊的这些观点虽然在当时遭到了批评,但却奠定了后来的政治文化基础。

总的来说,陆贾与贾谊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杰出人物。

他们的性格与思想不仅在当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对于后来的政治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陆贾的谦和正直以及对和平和文治的坚持,成为了中国治国理政的重要准则。

而贾谊的坚韧与超前思想,刺激了后来的研究者对中国士人形象的思考,并推动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

正是因为他们的性格与思想,才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后来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陆贾与贾谊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们的思想与性格是他们影响深远的原因。

陆贾以正直谦虚为其性格特点,他以百姓利益为出发点,主张和平与文治,深受后人景仰。

论西汉贾谊政治思想及其现代性衍化

论西汉贾谊政治思想及其现代性衍化

论西汉贾谊政治思想及其现代性衍化西汉贾谊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政治思想对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贾谊提出的一系列政治理论和主张,不仅在当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在今天仍然具有深刻的现代意义和启示。

本文将从政治思想的内涵、主要内容和现代性衍化等方面,对西汉贾谊的政治思想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政治思想的内涵西汉贾谊的政治思想,主要包括国家政治制度、政治伦理道德和权力运行机制等内容。

在贾谊看来,国家政治制度应当简洁明晰,政治伦理道德应当规范严谨,权力运行机制应当稳健高效。

贾谊以其深刻的思想分析和务实的政治理论,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政治治理的原则和建议,对中国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1. "贱者尤多,君子尤惜"贾谊认为,贪赃枉法的行为是政治腐败的主要表现,必须坚决予以打击。

他主张对腐败分子“治罪者尤少,贱者尤多,君子尤惜”,即应当严格追究腐败分子的责任,加大打击力度,以示惩戒和警示。

2. "明主必摄于庶政"在政治治理方面,贾谊主张“明主必摄于庶政”,即明君应当注重民众的生活和民生问题,不能只关注权力斗争和政治游戏,必须关心庶政,着力解决人民的疾苦和疾苦问题。

3. "法当四制"贾谊主张“法当四制”,即法律应当公平、合理、严明、稳健,不能任意变通、扭曲和滥用。

这一原则在现代法治社会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4. "知人独不足"贾谊提出“知人独不足”的政治主张,认为领导者在任用干部和重大决策时,不能只凭个人的主观意志和经验,必须依靠科学的方法和程序,进行客观、公正的考察和评估。

5. "浮则纵,沉则不张"在权力运行机制方面,贾谊主张“浮则纵,沉则不张”,即权力应当稳健运行,不能虚张声势,耗散资源,也不能消极懒散,怠于履职。

1. 推行政治腐败治理贾谊关于打击腐败的政治主张,对当代中国政治具有深远的启示。

《陆贾与贾谊过秦思想比较研究》范文

《陆贾与贾谊过秦思想比较研究》范文

《陆贾与贾谊过秦思想比较研究》篇一一、引言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陆贾与贾谊都是重要的思想家和政治家。

他们生活在秦朝末年至汉初的时期,都深受当时社会变革的影响,并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政治思想和哲学观点。

特别是他们对秦朝的兴衰有着深刻的思考和评价,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本文将深入探讨陆贾与贾谊的过秦思想,并进行比较研究。

二、陆贾的过秦思想陆贾,字子文,楚国丹阳人,是汉初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和文化学者。

他的过秦思想主要体现在对秦朝的批判和对儒家思想的复兴上。

陆贾认为秦朝的灭亡是由于其暴政所致。

他指出,秦朝崇尚法家思想,实行严刑峻法,导致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此外,他还批评了秦朝的焚书坑儒政策,认为这是对文化传统的破坏。

因此,陆贾主张恢复儒家思想,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以德治民,以礼治国。

三、贾谊的过秦思想贾谊,字子厚,洛阳人,是汉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哲学家。

他的过秦思想主要表现在对秦朝政治、文化和道德的反思上。

贾谊认为秦朝的灭亡是由于其政治、文化和道德的败坏。

他指出,秦朝崇尚武力,忽视道德教化,导致社会风气败坏。

此外,他还批评了秦朝的法律制度过于严酷,缺乏人文关怀。

因此,贾谊主张以德治国,重视道德教化,提高人民的道德水平。

四、陆贾与贾谊过秦思想的比较陆贾与贾谊的过秦思想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之处在于,他们都认为秦朝的灭亡是由于其政治、文化和道德的败坏所致。

他们都反对暴政和严刑峻法,主张以德治国,重视道德教化。

此外,他们都认为应该尊重传统文化,保护文化传承。

不同之处在于,陆贾更侧重于对儒家思想的复兴和对文化的保护。

他认为只有恢复儒家思想,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而贾谊则更注重政治和道德的统一,他主张通过提高人民的道德水平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此外,贾谊还强调了文学艺术在社会中的作用,认为文学艺术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道德水平。

五、结论通过对陆贾与贾谊过秦思想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思想上的共同点和差异。

贾谊政治思想

贾谊政治思想

贾谊及其政治思想述论课程作业——前言:贾谊是秦汉之际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西汉著名的法律家、思想家、政论家。

贾谊所处的汉初是一特殊的历史阶段,是由战国“百家争鸣”经秦朝“专任法治”过渡到汉初“黄老”治国再到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代思想不断流变转型的关键时期。

贾谊生于此世,故其思想通过吸收儒、道、法而呈现出兼容并蓄的开放态势。

其中,贾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以法、道思想之长济儒家思想之不足,从而以最为和谐的方法将三者糅合在一起,形成有效改革汉初时弊的成熟思想。

在此谨就汉书《贾谊传》原文通篇概析,并就其《治安策》中的政治思想进行论述。

贾谊,洛阳人,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因河南守吴公之甚爱而召置门下。

后文帝时召以为博士,其年最少而称能于诸生,得文帝赏悦超迁太中大夫。

贾谊前期年少才绝仕途亨通,得以施展其对时政弊病改革的理想。

其以“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虽未为文帝付诸实践,“然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谊发之”。

可见文帝是时虽以谨慎而没有及时施行的各项措施在其后世事的发展下,还是逐渐认同了贾谊在之前便已提出的变革理念并在中央和各郡国推行。

所谓枪打出头鸟,鹤立鸡群遭围攻,谊后期便在为“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而为天子疏远,贬为长沙王太傅。

“不用其议”的原因在于上述众大臣以其“专欲擅权,纷乱诸事”的馋诟而使得诸多触及利益原占者的改革胎死腹中。

这不得不说是历代皆有之现象,其根源在于权利重新分配的矛盾。

人多势众者在以掌握实权之独断皇帝为靠山的处境下,谁能够靠大众(多数)之心理来影响甚至掌控皇帝之想法谁就成为主事的核心。

所谓生杀予夺之大权并非全在君主,更多是操握于因时代而潜移的“集体意识”当中。

初生之贾谊并未能够在朝中发展出稳固而庞杂的势力集团,当然这也是在汉初军功地主盘根错节的坚石情境下,扼杀于未萌,而决定了其与屈原近似同等的命运的原因。

陆贾与贾谊:汉代儒学的一个阶段

陆贾与贾谊:汉代儒学的一个阶段

陆贾与贾谊:汉代儒学的一个阶段陆贾与贾谊:汉代儒学的一个阶段陆贾(公元前152年-公元前80年)和贾谊(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5年)是汉代儒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两人共同开创了儒家学派的一个重要阶段。

他们在儒学的传承和发展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陆贾,字欣卿,是东汉初期著名的儒学家、文学家,尊奉儒家学说,将其运用到政治实践中。

他注重思辨和推理的方法,主张臣子要明智、严谨地辅佐君主,以达到国家治理的目的。

陆贾认为君主应当委任贤能之人,以让他们参与国家政务。

他强调君主要倾听各方面的意见,以便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

与陆贾不同,贾谊更加重视国家的制度建设。

贾谊主张建立公平公正的法律制度,以保障人民的权益。

他提出了“法治”思想,强调法律的权威和公正性。

贾谊主张要保证法律的适用性和公平性,而不是任意性和不公正性。

他的主张为汉代法律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日后的法家学说的兴起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陆贾和贾谊都强调儒家的仁义道德观念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君主应当以仁义为准则来管理国家,通过仁政和恩德来感化民众,以达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他们主张明君应当服从“仁”的原则,使人民在公平、公正的法律保护之下享受到和平、幸福的生活。

此外,陆贾和贾谊的学术思想还涉及到了教育和文化领域。

陆贾强调君主应当注重教育,培养人才。

他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有合格的人才为国家效力。

贾谊则关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他强调文化的价值,主张要保护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他提倡读书教育,鼓励人们通过读书来修身养性,以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境界。

陆贾和贾谊的学术思想,代表了汉代儒家学派的一次新的发展。

他们注重实践,强调政治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和方法。

同时,他们对于法律制度和文化教育的关注,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学说为汉代儒家学派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对后世儒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作用。

陆贾、贾谊的政治思想

陆贾、贾谊的政治思想

二、贾谊的政治思想


1、礼法兼施,礼治为主 2、强干弱枝,加强君权 3、以民为本,推行仁政 4、以德抚远,根除边患
1、礼法兼施,礼治为主
(1)总结秦亡教训,认为取天下与守天下应奉 行不同的道术。秦“虽离战国而王天下”, “其道不易,其政不改”,“先诈力而后仁义, 以暴虐为天下始”,“其亡可立而待也” (《新书· 过秦》)
(3)主张以德治民,推行仁政。





第一、张四维,重教化。“移风易俗,使天下移心而 向道” (《新书· 俗激》) “管子曰: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同上) “以礼义治之者积礼义,以刑罚治之者积刑罚,刑罚 积而民怨深,礼义积而民和亲”(《治安策》) 第二、选用贤吏。“民之治乱在于吏”(《大政下》) 第三、轻刑重赏。“与其杀不辜也,宁失于有罪也” (《大政上》) 第四、崇本抑末。其一,重农抑商,驱天下之民归于 农;其二,贮存粮食,应付灾变;其三,尚俭抑奢。


(2)君主能否识辨贤谗是用人的关键。“世 无贤智之君,孰能别其形”(同上) (3)辨识奸贤,要能识别惑乱之言,其特征 有二:一是曲容阿上;二是群邪蔽真。
4、实行君权一统政治



(1)以儒家仁德之学为标准来统一法规政令, 使臣民都能以重义轻利的原则行事。 “圣人执一政以绳百姓,执一概以等万民,所 以同一治而明一统也”“目以精明,耳以主听, 口以别味,鼻以闻芳,手以之持,足以之行, 各受一性,不得两兼。兼则心惑” (《怀 虑》) (2)统一思想。“怀异虑者不可以立计,持 两端者不可以定威”(同上)




(2) “进取之时去矣,并兼之势过矣” (《新书· 时变》),守成要以礼治国。 第一,以礼维护等级结构。礼是治国之本,是 道德行为的基本规范。 “礼者,所以固国家,定社稷,使君无失其民 者也。主主臣臣,礼之正也,威德在君,礼之 分也,尊卑小大,强弱有位,礼之教也。” (《新书· 礼》)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 (同上)

陆贾与贾谊:汉代儒学的一个阶段

陆贾与贾谊:汉代儒学的一个阶段

陆贾与贾谊:汉代儒学的一个阶段【摘要】汉代儒学在陆贾与贾谊的丰富贡献下迎来了一个重要阶段。

陆贾致力于弘扬传统儒学思想,提出了“仁义之道”与“明德之风”,强调儒家价值观对社会的重要性。

贾谊则在治国方面有着独到见解,主张通过律法治国,奠定了后来汉代法家的基础。

二人虽各有特点,但也有着共同点,都深受儒家思想影响,致力于社会治理与道德伦理的探讨。

他们的思想影响了当时社会风气,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

在汉代儒学发展史上,陆贾与贾谊的贡献不可忽视,他们对儒学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与借鉴。

他们的思想在后世仍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引言、汉代儒学、兴起、陆贾、贾谊、贡献、思想特点、关系、影响、后世、重要性、发展。

1. 引言1.1 汉代儒学的兴起汉代儒学的兴起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篇章。

在汉代,儒学逐渐成为统治阶层的主流思想,对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陆贾与贾谊成为了儒学思想的代表人物,他们对儒学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汉代儒学的兴起,标志着中国哲学思想由百家争鸣逐渐走向儒家主导的时代。

儒学强调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提倡以仁爱为本,以礼制为纲,以孝友为重。

这种以人伦为中心的思想,深刻影响了汉代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

陆贾与贾谊作为汉代儒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在思想上对儒学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发展。

他们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提倡忠孝廉节的品德,致力于培育具有儒者风范的治理者。

他们的思想贡献为汉代儒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陆贾与贾谊对儒学的具体贡献、思想特点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通过对他们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汉代儒学的发展过程和影响。

2. 正文2.1 陆贾与贾谊对儒学的贡献陆贾与贾谊作为汉代儒学发展的重要代表人物,对儒学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他们在不同方面都为儒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陆贾与贾谊过秦思想比较研究》范文

《陆贾与贾谊过秦思想比较研究》范文

《陆贾与贾谊过秦思想比较研究》篇一一、引言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陆贾与贾谊都是重要的思想家和政治家。

他们生活在秦朝末年至汉初的时期,面对着社会变革和政治动荡,都提出了自己的治国思想和主张。

而“过秦”问题作为其政治理念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两人在各自的论述中不避讳的话题。

本文将对陆贾与贾谊的“过秦”思想进行比较研究,旨在分析他们的不同点及在后世影响下的意义和作用。

二、陆贾与贾谊的政治背景与学术经历(一)陆贾的政治背景与学术经历陆贾是西汉初年的思想家、政治家,生活在刘邦建立的汉朝初期的社会背景下。

他的学术思想受到儒家和法家的影响,对秦朝的兴衰有深刻的认识。

在政治上,他积极主张实行仁政,注重民本思想,反对暴政和严刑峻法。

(二)贾谊的政治背景与学术经历贾谊是西汉初年的文学家、政治家,他的学术思想以儒家为主,兼收并蓄其他学派的思想。

在政治上,他主张以德治天下,强调君主的道德修养和政治智慧。

他对秦朝的严苛政策和急功近利的做法深感不满,认为这是导致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三、陆贾与贾谊的“过秦”思想比较(一)对秦朝灭亡原因的认识陆贾和贾谊都认为秦朝的灭亡是由于其政治上的失误和过失所导致的。

然而,他们对于这些过失的认识存在差异。

陆贾认为秦朝的灭亡主要源于其严刑峻法、民不聊生的政策,以及君主专制的弊端。

而贾谊则更侧重于秦朝急功近利、不重视道德教化等方面的问题。

(二)对治理天下的主张在治理天下的主张上,陆贾和贾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陆贾主张以仁义为本,实行宽政,减轻民众负担,提高民本思想。

他认为君主应该以德治天下,注重道德教化,而非单纯依靠严刑峻法来维护统治。

而贾谊则更注重君主的道德修养和政治智慧,认为君主应该具备远见卓识和高超的治理能力,从而确保社会的长治久安。

四、后世影响下的意义和作用(一)对后世治国理政的启示陆贾与贾谊的“过秦”思想为后世的治国理政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他们的主张强调以民为本、重视道德教化等思想对于后世的治国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贾谊的政治理论思想

贾谊的政治理论思想

贾谊的政治理论思想关键词:贾谊;政治;伦理一、贾谊政治理论思想产生的背景(一)贾谊的生平贾谊(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是西汉初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他十八岁时“以能诵诗书于郡中。

[1]”二十岁时,经河南郡守吴公的推荐被汉文帝“召以为博士。

[2]”不久,“汉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夫[3]”。

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参与了制订礼仪,律令等工作。

“于是天子议以谊任公卿位。

[4]”贾谊在政治生活中引起了朝廷一些重丞的不满,因此,被逐出朝廷,辅佐长沙王太傅。

后来虽然他被召回京城任梁怀王太傅,但已不在公卿之位,很难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当“梁王胜坠马死”时,贾谊为没有很好的辅佐梁王而常常哭泣,第二年就忧郁而死。

贾谊年仅33岁,但他对刘汉王朝的贡献是不可小觑的。

(二)、贾谊生活的社会环境社会矛盾首先是诸侯之争。

西汉初年,诸侯王主要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刘姓诸侯王,另一种是异姓诸侯王(也就是刘邦在打天下时,为了瓦解项羽的势力,拉拢了一些项羽的诸侯王)。

战后,刘邦不得不分封同时分封同姓诸侯王领地、财物等,也要分封异性诸侯王。

汉初,异姓诸侯王经常叛乱,扰乱国家安全。

不料,在刘邦死后,同姓诸侯王也争权夺利。

内外诸侯之争使得刚刚建立的国家危机四出。

其次,汉高祖刘邦也没有像秦始皇那般威武,震慑四方。

外部的匈奴也常常侵犯汉地,给刘汉王朝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最后,内部诸侯之争,外部匈奴频频侵犯,汉地很难有统一的民心来大搞经济建设。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懂”......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无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驯,而将相或乘牛车”[5](三)、贾谊生活的文化环境汉初,统治者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

意识到了专政带给国家、百姓的害处。

因此,废除了许多经济、政治、文化上的条令。

推行黄老的无为而治思想。

虽然连年的战争无法发展社会经济,但是文化传承依旧没有中断,并且在汉初,诸侯王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吸收优秀文化,并且招揽文武才人。

贾谊汉朝辩论家的思想观点

贾谊汉朝辩论家的思想观点

贾谊汉朝辩论家的思想观点贾谊,字文子,汉朝时期的著名辩论家和政治家,他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贾谊有着独特的思想观点,对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有着深刻的洞察和独到的见解。

本文将从政治改革、博学多才以及治国理念等方面来探讨贾谊的思想观点。

一、政治改革观点贾谊主张进行政治改革,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建议。

他认为,汉朝的政治体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行改革才能实现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贾谊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强调君主应该拥有绝对的权力,以便更好地进行治理。

他赞成立法者与行政者相分离,并主张实行权责相对应的制度,以保证政府的效率和公正。

此外,贾谊还提出“贡禹韩”、“法拘钳”等一系列改革方案。

他认为,应该减少贵族的权力,增加平民的参与和话语权,倡导贤佞政治,以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

他主张利用法律制度来限制官员的权力,尽量减少腐败和贪污现象的发生。

二、博学多才观点贾谊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对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涉猎和深入的研究。

他主张君子宜多才,应该全面发展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他认为,一个君主或者领导者应该具备博览群书的知识,以便更好地统治国家和指导民众。

贾谊不仅自己努力学习,也提倡教育普及。

他主张通过教育来提高人民的素质,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

他认为,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只有具备高度知识和道德修养的人才,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三、治国理念观点贾谊的治国理念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新书》中。

他主张依法治国,认为君主应该遵循法律的规范和原则来进行统治。

他赞成权力制约,主张对政府行为进行监督和制约,以避免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此外,贾谊还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治国思想。

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繁荣和稳定,需要从个人修身、家庭和谐开始,进而影响整个社会。

他主张君主应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通过道德教化和自我约束来影响国民,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综上所述,贾谊作为汉朝时期著名的辩论家,他的思想观点主要体现在政治改革、博学多才和治国理念等方面。

贾谊的政治哲学思想

贾谊的政治哲学思想

贾谊的政治哲学思想贾谊,字子长,生于汉朝汝南县,是汉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

他的政治哲学思想很富有启示性并且有着深远的影响,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代表之一。

本文将对贾谊的政治哲学思想进行详细阐述,并以5个例子来证明。

首先,贾谊的政治哲学思想体现在《新书》中。

他认为君主应该平民化,即君主要像普通百姓一样过日子,才能了解民情,才能有效地统治国家。

这一思想是在当时难得一见的,因为汉朝时期的君主往往生活奢侈,与民众隔离。

贾谊认为君主应该扮演公正的角色,而不仅仅是坐享其成。

这一思想在今天依然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其次,贾谊的政治哲学思想体现在他的“辅翼之说”中。

他认为君主不应该只信任自己手下的亲信,而应该选择有才干的人来辅佐自己。

这种思想可以看作是现代政治学中的权力制衡思想的一个前身。

贾谊认为,君主应该容忍不同意见的存在,并且相信有才干的人可以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利益。

事实上,这种辅佐制度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第三,贾谊的政治哲学思想体现在他的“齐家”思想中。

他认为,一个政府应该像一个大家庭一样运作,君主应该像家庭的父亲一样,有责任照顾每一个人。

贾谊强调的是家族关系的重要性,这种思想在中国文化中一直存在着。

贾谊认为,一个政府可以看作是一个大的家庭,君主应该像家庭的主人一样,顾及大小事务,并且让每个人都感到被关注。

第四,贾谊的政治哲学思想体现在他的“博闻强志”中。

他认为,君主应该是一个博学的人,而且应该有强烈的意志力。

贾谊的思想是,一个君主如果想要有效地统治一个国家,就必须具有博学的背景和强大的意志力。

贾谊认为政治和文化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君主应该是一个既有文化背景,又有强大意志力的人。

第五,贾谊的政治哲学思想体现在他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中。

他认为儒术是最好的学问,应该是唯一的官方学说。

这种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有一定的争议,但是贾谊认为儒术是一种传统的学问,是现实政治的基础。

贾谊的政论

贾谊的政论

贾谊的政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人物就是贾谊,他一生研究和探讨政治、社会和历史问题,尤其是朝代更迭时的政治活动,留给后世的学术思想更是惊人的高度。

今天,许多学者仍在研究他的政治思想,以深入了解和认识古代政治思想的多样性,并从中汲取现代政治成功的经验。

贾谊的主要政治思想可以归纳为“自然之德”、“自然界的统一”、“道义伦理”、“君臣分权”等观点。

贾谊认为,政治秩序应该建立在“自然之德”和“自然界的统一”上,这是阐明他对自然规律的认识。

他认为,“道义伦理”是正确的政治秩序的基础,只有人们遵守正确的道义伦理,才能建立和维持一个和谐而稳定的政治秩序。

贾谊可以说是一位复杂但又令人敬畏的政治思想家。

他的“君臣分权”思想颇有实践的意义,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政治体系,他认为,国家制度应当在“君臣分权”的基础上形成,而这与古代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符合。

贾谊的著作中大量的政治思想,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他的政治活动思想他认为,政治活动必须是认真负责、服务大众、改革旧有习俗。

贾谊是一位有影响力的古代政治家,他的政治思想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认可,并且受到西方多种政治思想的影响,向世界古代政治思想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从当代的角度来看,贾谊的政治思想可以给我们提供一定的借鉴,尤其是在改革和制定政策上,贾谊提供了丰富的思路,把他的政治思想做好可以为现当代政治管理提供更多的建言和想法,使政治活动更具有效性。

贾谊是一位有影响力的古代思想家,他的政治思想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认可,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也为后世的政治学者们提供了丰富的参考素材。

贾谊的政治思想涉及政治统治、公共管理、社会政治以及道德伦理等多方面的学术思想,并且他的政治思想在古代中国文化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古代政治思想得到了发展,而且他的思想也受到多种西方思想的影响,这些思想都为现代政治思想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当今社会提出和施行正确的政治改革及政策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论西汉贾谊政治思想及其现代性衍化

论西汉贾谊政治思想及其现代性衍化

论西汉贾谊政治思想及其现代性衍化西汉贾谊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的政治思想对中国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政治思想主要体现在《过秦论》一书中,其中包含了对权力、政治体制、贤能、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思考,这些思想不仅具有古代中国特色,而且在当代仍然具有现代性的衍化和指导意义。

西汉贾谊的政治思想强调贤能治国。

在《过秦论》中,贾谊对秦朝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批判,认为秦朝的政治制度腐败腐朽,甚至有摧毁贤能的倾向,造成了国家的衰落。

他提出,一个国家的治理应该依靠贤能之士,而不是依靠血缘或者地位来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够执掌重任。

这种思想在当代同样具有现代性的意义,尤其是在人才选拔上,贾谊的政治思想强调应该重视能力和品德,而不是外部条件,这对于建设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贾谊的政治思想注重政治体制的改革。

在《过秦论》中,他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国家政治体制的改革建议,包括建立宪政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等。

他主张立法要公平公正,行政要严明有序,司法要廉洁公正,这些理念对今天的国家治理和政治体制改革同样有着重要意义。

特别是在当今社会,贾谊的政治思想引领着我们在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帮助我们更好地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

贾谊的政治思想强调民生至上。

在《过秦论》中,贾谊对秦朝的统治方式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认为秦朝统治者偏离了人民的期望,忽视了民生的疾苦。

他呼吁统治者要关心民生,减轻民众的负担,推行仁政,以稳固国家的根基。

这种关注民生的政治理念在当代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社会治理和民生改善方面,贾谊的政治思想对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贾谊的政治思想强调了人民的力量。

在《过秦论》中,他提出:“夫天将圣人为贵,不尽沦此以显贵,犹使群臣信其德,百姓安其政。

”这句话道出了贾谊对人民力量的赞美和重视。

他认为统治者应该以人民为本,才能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在当今社会,这种人民至上的政治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代性,对于维护政权的稳定和国家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论西汉贾谊政治思想及其现代性衍化

论西汉贾谊政治思想及其现代性衍化

论西汉贾谊政治思想及其现代性衍化西汉时期的贾谊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政治思想对于中国古代政治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现代政治理论的衍化也有启示作用。

贾谊的政治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过秦论》中。

他认为一个国家要实现长期稳定和繁荣发展,必须通过强大的军事力量来保证国家安全。

他提出了“内外兼顾”、“十一篇”、“法干戈”等重要观点,强调了国家内部要有良好的法律法规和强有力的军事力量,同时要善于与外部其他国家进行外交和平衡的处理。

贾谊对于国家治理也提出了一些重要观点。

他主张要“礼尚往来”,提倡礼仪和仁爱的观念。

他认为只有国家官员能够带头践行礼仪和仁爱,才能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和影响,推动整个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贾谊还强调了君主的贤能和明智的重要性,认为一个国家的富强和繁荣取决于君主的才能和智慧。

贾谊的政治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对现代政治理论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他主张国家应该有良好的法律法规和强有力的军事力量,这与现代国家的法治和军事实力建设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他还提出了君主的贤能和明智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这与现代国家领导人的素质要求也有一定的共通之处。

贾谊强调了礼仪和仁爱的重要性,这也对于现代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启示意义。

现代社会也越来越强调社会公德和市民道德,也倡导人们以仁爱之心相互关爱。

贾谊的政治思想对于今天的社会道德建设和社会治理也能够提供一些参考。

贾谊的政治思想对于中国古代政治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现代政治理论的发展也有启示作用。

他的思想强调了国家的安全和发展,推崇礼仪和仁爱,强调君主的贤能和明智。

贾谊的政治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与现代政治的发展有一定的相似性,并且对于现代社会的道德建设和社会治理也具有启示意义。

《陆贾与贾谊过秦思想比较研究》范文

《陆贾与贾谊过秦思想比较研究》范文

《陆贾与贾谊过秦思想比较研究》篇一一、引言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陆贾与贾谊都是重要的思想家和政治家。

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出发,对秦朝的兴衰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本文旨在通过对陆贾与贾谊的过秦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异同点,并探讨其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影响。

二、陆贾的过秦思想陆贾,字子渊,是西汉初期的著名学者和政治家。

他的过秦思想主要体现在对秦朝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批判和反思。

首先,陆贾认为秦朝的灭亡是由于其政治上的暴虐和专制。

他指出,秦始皇焚书坑儒、强征暴敛、滥用民力等行为,使得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矛盾激化。

这些行为导致了民心的背离,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其次,陆贾认为秦朝的兴衰与其经济政策有关。

他指出,秦朝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使得商业发展受到限制,社会财富分配不均。

这种政策导致了社会矛盾的加剧,也为秦朝的灭亡埋下了隐患。

三、贾谊的过秦思想贾谊,字子厚,是西汉初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的过秦思想主要表现在对秦朝政治体制、道德教化等方面的反思。

贾谊认为,秦朝的灭亡是由于其政治体制的缺陷。

他指出,秦朝实行的严刑峻法、高度集权等政治体制,使得百姓生活在恐惧之中,社会缺乏道德教化。

这种政治体制导致了人心的涣散,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此外,贾谊还强调了道德教化在政治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国家的兴衰与其道德水平密切相关。

如果一个国家缺乏道德教化,那么这个国家就难以长久地存在下去。

四、陆贾与贾谊过秦思想的比较陆贾与贾谊的过秦思想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之处在于,他们都认为秦朝的灭亡是由于政治上的暴虐和专制,以及经济政策的不合理。

他们都反思了秦朝的政治体制和政策,认为这些是导致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不同之处在于,陆贾更侧重于对秦朝政治、经济方面的批判和反思,而贾谊则更注重对道德教化的强调。

此外,在对待封建制度的态度上,两人也存在差异。

陆贾并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封建制度的主张,而贾谊则主张进行一系列改革以优化封建制度。

论西汉贾谊政治思想及其现代性衍化

论西汉贾谊政治思想及其现代性衍化

论西汉贾谊政治思想及其现代性衍化
贾谊是我国西汉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其政治思想深刻而富有现代性,在今天
仍有着重要意义。

首先,贾谊提倡“法家”思想,认为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推进国家发展的重要手段。

他主张制定科学、严密、务实的法律,用法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保证人们的权益。

这一
思想在现代也有了广泛的应用。

现代国家法律体系的建立,法律的规范性、权威性和公正
性都与贾谊的思想有着深刻的联系。

其次,贾谊推崇“辩士”(类似于现代的律师)的作用,认为辩士应该在法庭上发挥
专业技能,以文明的方式维护公正。

这是一个非常现代化的思想,从根本上推动了司法制
度的发展。

贾谊强调法治不仅要依靠制度的建立,更要依靠人们对法律的自觉遵守。

现代
司法制度的发展也离不开人们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

此外,贾谊强调实事求是,反对说空话、骄傲自满的思想。

他反对虚伪、浮夸的文章,只认可真正有思想深度、有借鉴价值的文学作品。

这一思想在今天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
是在信息时代下,如何辨别真假信息、如何打造高质量的内容,这些都需要从贾谊的角度
来进行思考。

总之,贾谊的政治思想不仅是当时的精华,而且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经验和智慧。

他的思想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倡导法治、弘扬实事求是、推崇专业化,这些都
是贾谊思想在现代文明中的继承和发展。

我们应该认真学习贾谊的思想,借鉴他的智慧,
为建设更加公正、严谨、开放的现代社会而不断努力。

论西汉贾谊政治思想及其现代性衍化

论西汉贾谊政治思想及其现代性衍化

论西汉贾谊政治思想及其现代性衍化西汉贾谊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的政治思想在当时的西汉政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且对后世的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贾谊的政治思想出发,探讨其现代性衍化。

贾谊的政治思想主要包括政治理想、政治改革和治国策略等方面,他提出了很多有深刻现实意义的政治观点。

贾谊提出了“赞同明主”,即认为一个好的君主应该是明智而有远见的,能够统筹全局,明察事情的真相,虚心纳谏。

贾谊主张“仁政”和“法治”,认为一个国家需要仁政来感化人心,同时也需要法治来约束人的行为。

贾谊还提出了“重农抑商”的治国政策,主张发展农业,限制商业,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贾谊的这些政治思想在当时的西汉社会中得到了一定的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思想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质疑和否定。

尤其是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多元化,贾谊的政治思想也需要进行一定的衍化和更新。

贾谊提出的“赞同明主”观念,在现代社会可以理解为提倡民主和法治。

在当今社会,人们更加注重自己的权利和平等,他们希望能够参与到国家的决策中,而不是完全依赖于一个君主或者领导人。

“赞同明主”可以理解为赞同一个民主、开放、透明的政治体制,君主或者领导人应该是代表人民意愿的,而不是代替人民意志。

贾谊提出的明察事情的真相和虚心纳谏的观点,也呼应了现代社会中倡导的理性和科学的决策模式,君主或者领导人应该具有明智和有远见的品质,而不是凭借权力和个人意志行事。

贾谊所主张的“仁政”和“法治”,在现代社会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追求更加迫切,他们更加注重公共利益和社会责任,“仁政”观念需要在现代社会得到更加全面的体现,政府和领导人需要更加关心和呵护民生,以更加人性化的方式来治理国家和社会。

法治也需要得到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发展,以确保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实现。

贾谊所提出的“重农抑商”的治国政策,在当今社会同样需要进行合理的调整。

论西汉贾谊政治思想及其现代性衍化

论西汉贾谊政治思想及其现代性衍化

论西汉贾谊政治思想及其现代性衍化西汉时期的贾谊是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他的政治思想对于当时的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现代政治学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贾谊的政治思想以及其现代性衍化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贾谊的政治思想主要集中在改革和治理方面。

他主张以法治为基础,强调实施公正、公平的政策,以达到国家治理的目标。

他认为,一个国家的国家安全和稳定是通过建立强大的军事力量来保障的,同时也强调了军民关系的重要性。

他主张通过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来鼓励农业生产,提高生产力水平,并且倡导实行郡国制度、举贤任能的政策,以确保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贾谊还提出了一种基于功绩的政治体制。

他主张通过设立六部来实现民众对官员的监督和管理,同时还倡导实行科举制度,通过选拔优秀人才来担任官职。

他认为,只有通过建立合理的制度来管理国家,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他还主张坚持中庸之道,认为君主应当以仁德来治国,以此来树立榜样,并通过教育来培养和塑造好的公民品质。

贾谊的政治思想在现代政治学中也有一定的现代性衍化。

他强调建立和发展军事实力来保障国家的安全,这与现代国际关系中的军事实力优先原则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

他关注农业生产和农民的利益,这与现代国家重视农业发展和农民权益保护的政策相契合。

他主张实行科举制度,通过选拔和培养优秀人才来担任官职,这与现代社会选拔和培养人才的机制也有一定的相似性。

贾谊的政治思想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的政治思想也与现代政治学中的一些理论有一定的契合点,因而也具有一定的现代性衍化。

同时也要指出,贾谊的政治思想也存在一些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的地方,这主要体现在他对等级社会和封建制度的一些认可上。

【高中历史】浅谈汉初陆贾的政治伦理思想

【高中历史】浅谈汉初陆贾的政治伦理思想

【高中历史】浅谈汉初陆贾的政治伦理思想陆贾是汉初复兴儒学的先驱,并以其特殊的贡献成为秦汉交替之际颇具影响的人物。

陆贾的思想儒道杂揉,并吸收了法家某些因素,但以儒学为主。

他在代表作《新语》中总结秦亡汉兴的政治经验教训,提出了"治以道德为上,行以仁义为本"的德治方针,着重阐释了以仁义为体而以刑罚为用的政治主张,无为而治的治国之道,大力培养和选拔人才以充实各级官僚队伍的用人之道以及得之于民的重民思想,切实加强对民众的道德教化工作,包含有较丰富的政治伦理思想并具有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一、仁义为本的政治主张陆贾是汉初第一位力倡儒学的思想家,他根据秦亡汉兴的史实,提出"攻守异术,文武并用"的思想,力谏刘邦以仁义治国,指出天下可以"马上得之",而不可以"马上治之"。

《史记?哪生陆贾列传》记载:"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日:'乃功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日:'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昔者,吴王夫差、智伯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

乡使秦以并天下,行仁义,法先王,陛下安得而有之?'"陆贾总结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说明以"逆取"而"顺守"、文武并用,不可专任"刑法"而需"行仁义,法先王"的道理,并在《新语》中确立了"得天下"以后应当从战时政治转为和平政治的总方针,得到了汉初君臣的一致赞同,为复兴儒学找到了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作为汉初的儒者,陆贾高扬了作为儒学之标志的"仁义"思想。

他把仁义作为批判秦苛法暴政的标准,确立先秦孺学的价值性、权威性和合法性标准。

这就意味着汉王朝欲进行拨乱反正,就必须吸取儒家的仁义道德观念和治世方式。

贾谊政治思想

贾谊政治思想

贾谊政治思想贾谊及其政治思想述论课程作业——前⾔:贾谊是秦汉之际儒家学派的代表⼈物,是西汉著名的法律家、思想家、政论家。

贾谊所处的汉初是⼀特殊的历史阶段,是由战国“百家争鸣”经秦朝“专任法治”过渡到汉初“黄⽼”治国再到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代思想不断流变转型的关键时期。

贾谊⽣于此世,故其思想通过吸收儒、道、法⽽呈现出兼容并蓄的开放态势。

其中,贾谊以儒家思想为核⼼,以法、道思想之长济儒家思想之不⾜,从⽽以最为和谐的⽅法将三者糅合在⼀起,形成有效改⾰汉初时弊的成熟思想。

在此谨就汉书《贾谊传》原⽂通篇概析,并就其《治安策》中的政治思想进⾏论述。

贾谊,洛阳⼈,以能诵诗书属⽂称于郡中,因河南守吴公之甚爱⽽召置门下。

后⽂帝时召以为博⼠,其年最少⽽称能于诸⽣,得⽂帝赏悦超迁太中⼤夫。

贾谊前期年少才绝仕途亨通,得以施展其对时政弊病改⾰的理想。

其以“汉兴⼆⼗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制度,定官名,兴礼乐”进⾏了⼀系列的政治改⾰,虽未为⽂帝付诸实践,“然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谊发之”。

可见⽂帝是时虽以谨慎⽽没有及时施⾏的各项措施在其后世事的发展下,还是逐渐认同了贾谊在之前便已提出的变⾰理念并在中央和各郡国推⾏。

所谓枪打出头鸟,鹤⽴鸡群遭围攻,谊后期便在为“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为天⼦疏远,贬为长沙王太傅。

“不⽤其议”的原因在于上述众⼤⾂以其“专欲擅权,纷乱诸事”的馋诟⽽使得诸多触及利益原占者的改⾰胎死腹中。

这不得不说是历代皆有之现象,其根源在于权利重新分配的⽭盾。

⼈多势众者在以掌握实权之独断皇帝为靠⼭的处境下,谁能够靠⼤众(多数)之⼼理来影响甚⾄掌控皇帝之想法谁就成为主事的核⼼。

所谓⽣杀予夺之⼤权并⾮全在君主,更多是操握于因时代⽽潜移的“集体意识”当中。

初⽣之贾谊并未能够在朝中发展出稳固⽽庞杂的势⼒集团,当然这也是在汉初军功地主盘根错节的坚⽯情境下,扼杀于未萌,⽽决定了其与屈原近似同等的命运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实行礼治的具体措施: 其一,别服章。“人之情不异,面目、状 貌同类,贵贱之别,非天根著于形容也,所持 以别贵贱、明尊卑者,等级、势力、衣服、号 令也”(《新书· 等齐》) “是以天下见其服而知其贵贱,望其章而知其 势”(《服疑》) “贵贱有级,服饰有等,等级既设,各处其检, 人循其度,擅退则让,僭上则诛”(同上)
(2)君以道德修身为本,要慎于修身,重于教化, 君贤民顺,君暴民恶。 “尧舜之民,可比屋而封;桀纣之民,可比屋而 诛者,教化使然也”(《无为》) (3)臣以忠君利民为本。 “杀身以避乱,则非计也;怀道以避世,则不忠 也”(《慎微》) (4)治民以德治教化为本,轻刑厚赏。 “天地之性,万物之类,怀德者众归之,持刑者 民畏之”(《至德》)
二、贾谊的政治思想


1、礼法兼施,礼治为主 2、强干弱枝,加强君权 3、以民为本,推行仁政 4、以德抚远,根除边患
1、礼法兼施,礼治为主
(1)总结秦亡教训,认为取天下与守天下应奉 行不同的道术。秦“虽离战国而王天下”, “其道不易,其政不改”,“先诈力而后仁义, 以暴虐为天下始”,“其亡可立而待也” (《新书· 过秦》)
第二编、秦汉哲学 陆贾、贾谊的政治思想
一、陆贾兼融儒道的仁义治国思想 1、对秦亡教训的总结


(1)“用刑太极”,秦以严刑酷法作为治国 理民的基本政策,“法逾滋而奸逾炽。” (《新语· 无为》) (2)“举措太众”,滥用民力而导致天下大 乱。
2、治国以仁义为本


(1)重新构建政治道德,提出行仁义为立政之本。 “夫酒池可以泛舟,糟丘可以望远,岂贫于财哉?统 四海之权,主九州之众,岂弱于力哉?然功不能自存, 威不能自守,非为贫弱,乃道德不存乎身,仁义不加 于天下也。故察于财而昏于道者,众之所谋也,果于 力而寡于道者,兵之所图也”(《新语· 本行》) “国以道德为上,行以仁义为本,故尊于位而无德者 黜,富于财而无义者刑,贱而好德者尊,贫而有义者 荣”(同上)



(3)强干弱枝,用权势去制衡诸侯国比施恩 更有效。 “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 少则易使义,国小则亡邪心。令海内之势如身 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依从。诸侯之君不敢 有异心,辐凑并进而归命天子,虽在细民且知 其安”(《汉书· 贾谊传》)
3、以民为本,推行仁政。


(1)秦亡的教训之一:“民危”则君危。秦 统治者不知重民、安民,对民“繁刑严 诛”“赋敛无度”,百姓人人自危,“而危民 易与为非”(《过秦》) (2)民为本。“夫民,万世之本也”(《新 书· 大政上》)“自古至于今,与民为仇者, 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同上)“王者有易 政而无易国,有易吏而无易民”(《大政下》)
(3)以礼治国,也不完全摒弃 法制。“夫礼者禁区于将然之 前,而法者禁区于已然之后” (《汉书· 贾谊传》)
2、强干弱枝,加强君权

(1)汉初分封与郡县并行,且奉行黄老“清静无为” 政策,地方诸侯势力强大,严重威胁君权。 (2)中央与地方诸侯的臣属关系取决于实力的对比, 靠亲属、血缘关系来维持权力的平衡行不通。 “诸侯势足以专制,力足以行逆,虽令寇处女,勿谓 无敢;势不足以专制,力不足以行逆,虽生夏育,有 仇雠之怨,犹之无伤也”(《新书· 权重》)
3、治政之道要慎用人




(1)用贤臣、避奸佞,才能有效治理天下。辅臣的 优劣善恶,成为制约国家安危的重要因素。 “夫居高者,自处不可以不安;履危者,任杖不可以 不固。自处不安则坠,任杖不固则仆。是以圣人居高 处上,则以仁义为巢,乘危履倾,则以贤圣为杖” (《辅政》) “故杖圣者帝,杖贤者王,杖仁者霸,杖义者强,杖 谗者灭,杖贼者亡”(同上) 秦“以赵高、李斯为杖,故有倾仆跌伤之祸”(同上)
(3)主张以德治民,推行仁政。





第一、张四维,重教化。“移风易俗,使天下移心而 向道” (《新书· 俗激》) “管子曰: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同上) “以礼义治之者积礼义,以刑罚治之者积刑罚,刑罚 积而民怨深,礼义积而民和亲”(《治安策》) 第二、选用贤吏。“民之治乱在于吏”(《大政下》) 第三、轻刑重赏。“与其杀不辜也,宁失于有罪也” (《大政上》) 第四、崇本抑末。其一,重农抑商,驱天下之民归于 农;其二,贮存粮食,应付灾变;其三,尚俭抑奢。




(2) “进取之时去矣,并兼之势过矣” (《新书· 时变》),守成要以礼治国。 第一,以礼维护等级结构。礼是治国之本,是 道德行为的基本规范。 “礼者,所以固国家,定社稷,使君无失其民 者也。主主臣臣,礼之正也,威德在君,礼之 分也,尊卑小大,强弱有位,礼之教也。” (《新书· 礼》)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 (同上)


(2)君主能否识辨贤谗是用人的关键。“世 无贤智之君,孰能别其形”(同上) (3)辨识奸贤,要能识别惑乱之言,其特征 有二:一是曲容阿上;二是群邪蔽真。
4、实行君权一统政治



(1)以儒家仁德之学为标准来统一法规政令, 使臣民都能以重义轻利的原则行事。 “圣人执一政以绳百姓,执一概以等万民,所 以同一治而明一统也”“目以精明,耳以主听, 口以别味,鼻以闻芳,手以之持,足以之行, 各受一性,不得两兼。兼则心惑” (《怀 虑》) (2)统一思想。“怀异虑者不可以立计,持 两端者不可以定威”(同上)


第二,建立礼治,应确立君臣以至于庶人的等 级政治结构。 “人主之尊譬如堂,群臣如陛,众庶如地,故 陛九级,上廉远地则堂高,陛亡级廉近地则堂 卑。高者难攀,卑者易陵,理势然也。故古者 圣王制为等级,内有公、卿、大夫、士,外有 公、侯、伯、子、男,然后有官师小吏,延及 庶人,等级分明而天下加焉,故其尊不可及也” (《汉书· 贾谊传》)


其二,礼大臣,臣主之间是礼义维系的道德关系。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上设廉耻礼义以遇其 臣,群臣不以节行而报其上者,即非人类也”(《阶 级》) 其三,以礼爱。“礼,天子爱天下,诸侯爱境 内”“故礼者,所以恤下也”(《新书· 礼》)古代 圣王对禽兽尚且“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 尝其肉”,何况对人?强调礼对君主个人意志欲求的 某种制约,“故礼者,自行之义,养民之道也”(同 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