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素材:李叔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他日食一餐,过午不食。素菜之中,他不吃菜心、 冬笋、香菇,理由是它们的价格比其它素菜要贵几倍。 除却三衣破衲,一肩梵典外,他身无长物,一向不受人 施舍,挚友和弟子供养净资,也全都用来印佛经。
• 夏丏尊先生曾赠给他一架美国出品的真白金水晶眼 镜,他也送给泉州开元寺,以拍卖所得的五百元购买斋 粮。
• 弘一法师对重病视若无事,工作如故,他曾对前往 探病的广洽法师说:“你不要问我病好没有,你要问我 有没有念佛。”他这样虔敬的宗教情怀岂是常人可及?
• 受戒后持律极严,完全按照南山律宗的戒规:不 作主持,不开大座,谢绝一切名闻利养,以戒为师, 粗茶淡饭,过午不食,过起了孤云野鹤般的云水生 涯。或如好友夏丐尊所形容的,从“翩翩浊世佳公 子”,一变而为“戒律精严之头陀”。这种变化, 在常人看来觉得不可思议,甚至在心理上难以承受, 而李叔同却以平常心澹定自然地完成转化,成了弘 一法师。
• 做人好比喝酒;酒量小的,喝一杯花雕酒已经 醉了,酒量大的,喝花雕嫌淡,必须喝高粱酒才 能 过瘾。文艺好比是花雕,宗教好比是高梁。弘 一法师酒量很大,喝花雕不能过瘾,必须喝高粱。 我 酒量很小,只能喝花雕,难得喝一口高梁而已。 但喝花雕的人,颇能理解喝高梁者的心。故我对
• 故事:
• 1.弘一法师深恐堕入名闻利养的陷阱,他律己极严, 生怕接受了许多善男信女的礼拜供养,变成个“应酬的 和尚”,因此每到一处,他必定先立三约:一、不为人 师;二、不开欢迎会;三、不登报吹嘘。
• 法师的心可谓平常也,但法师的敏感之心足以光照 青史,惠泽万世。
如果说,有一种人生华丽但不刺眼,历 尽千般奢华仍清澈如水,一次次的转身都 能留下美丽的佳话,那么这种人生非你----弘一法师莫属。.少年大 志,中年大才, 晚年大德,所遇遭际,为多数俗子所钦 羡; 那无数首脍炙人口的词曲,惊艳的 绘画,和那道在人生长路中的明朗月光, 映 耀天心,悲欣交集,大爱何言? 今昔 友人,师生,半生知己,未逢之人, 又 有谁人不叹服敬之。为人至此,本已无 多言,一生行止,无论是哪个阶段是人 生的巅峰。
天佛学会要我演讲,我惭愧修养浅薄,不能讲弘法利 生的大义,只能把我从弘一法师学习艺 术宗教时的 旧事,向诸位同窗弟兄谈谈,还请赐我指教。
• 我十七岁入杭州浙江第一师范,廿岁毕业以后没有 升学。我受中等学校以上学校教育,只此五 年。这
五年间,弘一法师,那时称为李叔同先生,便是我的 图画音乐教师
• 图画音乐两科, 在现在的学校里是不很看重的, 但是奇怪得很, 在当时我们的那间浙江第一师范里, 看得比英、国、算还重。我们有两个图画专用的
• 丰子恺说:“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 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 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 魂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 弘一法师是一层一层走上去的。弘一法师的‘人 生欲’非常强!他的做人一定要做的彻底。他早 年对母尽孝,对妻子尽爱,安住在第一层楼中。 中年专心研究学术,发挥多方面的天才,便是迁 居二层楼了。强大的‘人生欲’不能使他满足于 二层楼,于是爬上三层楼去,做和尚,修净土, 研戒律,这是当然的事,毫不足怪的。”


他传奇般的一生,乃是不断自我超越、自 我升华的一生。“今宵别梦寒”,而弘一法 师的一生尘缘,恰似疏林晚钟,在精神的
时空中回荡、延伸,帮助我们脱离一切虚 妄与苟且,而拯救灵魂于不自觉的“陆沉”, 去承担起人生旅途的重任! 圣德之心足以光 照青史,惠泽万世
上音乐课时,一个学生在下面看小人书,另一个学 生则随地吐痰。李先生是个相当严肃的人,他当时 看到后不做声,下课后,李先生请两位学生留下, 用很轻的声音对两个学生说,下次上课不可看小人 书,不可随地吐痰。两个学生觉得老师小题大做, 刚要申辩,只见德高望重的李先生向他们鞠了一躬, 顿时两个学生羞得满面通红。
一个小时,连恋人多次的叫声,仿佛也 《 没听见。随后,他返身回屋,让恋人弹 送 琴,他含泪写下《送别》。《送别》一 别 词写的是人间的离别之情,从歌词的字 》 里行间,我们也感悟到人间事事本无常 的 的道理。花开花落,生死无常,何况离 故 别呢!弘一法师的词象一杯清香的茶, 事
清淡纯净,淡中知真味。
一轮圆月耀天心
人物素材: 弘一大师李叔同
• 林语堂:
他人评价
• “李叔同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 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
• 张爱玲:
• “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 少,在弘一法师寺院转围墙外面,我是如此的谦
卑。”
• 夏丏尊:
• “综师一生,为翩翩之佳公子,为激昂之志士, 为多才之艺人,为严肃之教育者,为戒律精严之 头陀,而以倾心西极,吉祥善逝。”
目,这种自在的心性,宛如一轮皓月,是何等空灵的境
界。

• 弘一法师留给明天的是善心与禅意,弘一法师留给 后人的是人间至善至美的善的境界。
• [片断四] • 平常者,平静也;敏感者,机敏也。 • 人生难得有一颗平常心,弘一法师作为方外之人,
自然更有一颗平常心。平日的他看庭前花开花落, 观天外云卷云舒,生活上保持着”淡有淡的滋味, 咸有咸的味道“,可谓宠辱不惊,恬淡闲适,但他 的心又是敏感的。每次到学生丰子恺家做客,他总 是先轻摇藤椅,让里面的小虫走避,然后才安然落 座。法师平常心外更有一颗敏感的心,敏感来自何 处?来自对天地万物的尊重,来自对万物生灵的怜 悯。
李叔同的话
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己,以弱字 御侮。
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 福泽。
涵容以待人,恬淡以处世。
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 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 故常,而不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于作事,必克己谨严,要做到极致。于生活,应 戒绝奢华,一切从简。

• “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 这是弘一法师所书的偈句,其光风霁月的怀抱
历历可见。
• 2.弘一法师一生严守律宗戒律,悲天悯人, 生前每次在坐藤椅之前总是先摇一下,以免 藏身其中的小虫被压死,其临终时曾要求弟 子在龛脚垫上四碗水,以免蚂蚁爬上尸身被 不小心烧死,其善心可见一斑。
• 3.李叔同先生生当乱世,在他历尽百劫之后,终 于在1918年8月19日,在杭州虎跑定慧寺出家当了和 尚,时年三十九岁。从此进入了他人生的第三阶段, 就是丰子恺先生所说的“爬上三层楼”的阶段。他 一出家即告别尘世的一切繁文缛节,并发誓:“非 佛经不书,非佛事不做,非佛语不说”。
• 4. 1925年初秋,弘一法师(李叔同)因战事而滞留宁波, 在夏沔尊先生住所小住数日。其间,弘一法师用餐时, 享用的仅是一碗米饭、一道素菜和一杯白开水而已。夏 先生看在眼里,实在于心不忍,便说:
• “一碟腌萝卜,你就不觉得太咸吗?”

“咸有咸的滋味。”

“不添茶叶,白开水就不嫌太淡吗?”

“淡有淡的味道。”
《送别》(作词: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斛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弘一法师在俗时,“天涯五好友”中有 位许幻园。有年冬天,大雪纷飞,许幻 园站在门外喊出李叔同说:“叔同兄, 我家破产了,咱们后会有期。”说完, 挥泪而别,连好友的家门也没进去。李 叔同看着好友的背影,在雪里站了整整
李叔同(1880—1942),祖籍浙江, 生于天津。 5岁丧父,在母亲的扶 养下成长。1901年入南洋公学,受 业于蔡元培。1905年东渡日本留学, 在东京美术学校攻油画,同时学习 音乐,并与留日朋友创办《春柳剧 社》,演出话剧《茶花女》、《黑 奴吁天录》、《新蝶梦》等,是中 国话剧运动创始人之一。在音乐、 书法、绘画和戏剧方面,都颇有造 诣。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 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 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

夏先生这样问,那是因来自百度文库作为故交,他非常了解:
昔日的李叔同是一个风流倜傥的才子,也曾过着安逸华
贵、锦衣玉食的日子。后来,夏先生在《生活的艺术》
一文中写道:在弘一法师的世界里,一切都好。白衲衣、
破卷席和旧毛巾一样好,青菜、萝卜和白开水同样好。
咸也好,淡也好,样样都好;能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咀
嚼出它的全部滋味,能以欢愉的心观照出人生的本来面
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 史中,李叔同是学术界 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作 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 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 画、钢琴、话剧等引入 国内,且以擅书法、工 诗词、通丹青、达音律、 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 于世。他是中国油画、 广告画和木刻的先驱之 一。
李叔同是中国话剧运动的先驱、中国话剧的奠基 人。他是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的主要 成员。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演出的《茶花 女》,是国人上演的第一部话剧。李叔同在剧中 扮演女主角玛格丽特。李叔同在话剧的布景设计、 化妆、服装、道具、灯光等艺术方面,起到了开 风气之先的启蒙作用。
对他的一生,赵朴初有诗为证:
深悲早现茶花女, 胜愿终成苦行僧, 无尽奇珍供世眼, 一轮圆月耀天心。

我与弘一法师

丰子恺 --厦门佛学会讲稿民国卅七年十一月廿
八日
• 弘一法师是我学艺术的教师,又是我信宗教的导师。 我的一生,受法师影响很大。厦门是法师近年 经行 之地,据我到此三天内所见,厦门人士受法师的 影 响也很大,故我与厦门人土不啻都是同窗弟 兄。今
• 一介肉身,被浮尘的光芒环绕,始终无法昧却 坚毅出世的本性,他将上天赐予的,令世 人艳 羡的才华与一同带给“行大丈夫之事”。 “不为 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其光风霁月 的怀抱历历可见。空门一道,并非一切寂 寞, 在法师的尘缘之中,更多的是一丝不苟的做人态 度,是“救护国家”的火热心肠,是对生命的无 限热爱与悲悯……。他自己就是一丛菊,一片霞, 一轮月。一月当空,千潭齐印,澄淆定荡,各应 其机,他的一生行谊,就是一部哲学大书,无字 之经,不刊之典。他给后世留下的诗文、艺术、 思想和佛典,就如蓝田之玉和苎罗之纱,越是经 过时间的磨砺越坚实,越是经过污水的冲刷越洁 白。最终一个崭新,对宇宙无限渴望热爱的生命, 在大势至圣的梵音中降生,直到永远。
• 我虽用三层楼为比喻,但并非必须从第一层到第 二层,然后得到第三层。有很多人,从第一层直 上第三层,并不需要在第二层勾留。还有许多人 连第一层也不住,一口气跑上三层楼。不过我们 的 弘一法师,是一层一层的走上去的。弘一法师 的“人生欲”非常之强!他的做人,一定要做得 彻底。 他早年对母尽孝,对妻子尽爱,安住在第 一层楼中。中年专心研究艺术,发挥多方面的天 才,便是 迁居在二层楼了。强大的“人生欲”不 能使他满足于二层楼,于是爬上三层楼去,做和 尚,修净土, 研戒律,这是当然的事,毫不足怪 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