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面色望诊述要
中医儿科护理学基础:小儿四诊概要——望诊
⼩⼉望诊主要包括观察神⾊、形态、苗窍、斑疹、⼆便和指纹等⽅⾯的变化。
神⾊ 形态 苗窍 斑疹 ⼆便 指纹 望神⾊ 精神状态重点是观察⼩⼉的精神⾯貌、语⾔⽓息、眼神动态等⽅⾯的情况,来判断脏腑和⽓⾎功能的盛衰、病情的轻重和预后的好坏。
有神 失神 ⾯部⽓⾊ ⾯部望诊是⼩⼉望神⾊中的重要内容。
根据五⾊主病来诊断⼩⼉疾病,即从⼩⼉⾯部的⾊泽变化,推断病情的变化。
望形态 望形体主要包括头囟、⽑发、躯体、四肢、肌⾁、⽪肤、指(趾)甲等,检查时应按顺序观察。
凡发育正常,⽑发⿊泽,筋⾻强健,肌⾁丰满,⽪肤润泽,神态活泼者,表明先天禀赋充⾜,营养良好,属健康⽆病。
反之,若囟门逾期不合,⽑发萎黄,筋⾻软弱,肌⾁削瘦,⽪肤⼲枯,神态呆滞者,则为先天不⾜或后天失调所引起的病态。
应根据具体表现辨别病证。
此外,还应检查⼩⼉⽪肤上有⽆痧、疹、痘、斑等的出现。
某些疾病的变化,还能反映在指(趾)甲上。
望动态⼩⼉的动静姿态及体位是病理变化的外在反映,不同的疾病可以出现不同的姿态。
正常⼩⼉应肢体活动⾃如,⽆痛苦容貌。
如⼩⼉仰卧少动,两⽬⽆神,多为久病、重病;喜俯卧者,常为乳⾷积滞或肠寄⽣⾍病;若翻滚哭闹,两⼿捧腹,多为腹部剧痛所致;⾼热时若见眼睑、⼝唇或指端颤动者,则为惊风先兆;若四肢抽搐,颈项强直,甚则⾓⼸反张,概属惊痫;婴幼⼉点头呼吸,⿐翼煽动,多为肺闭重证;若端坐喘促,痰鸣哮吼,则为哮喘病。
审苗窍 苗窍即指⾆、⽬、⿐、⼝、⽿及前后⼆阴。
察⾆⾆为⼼之苗,许多⼼经的病证在⾆部有所反映。
同时,五脏六腑都直接或间接地通过经络与⾆相联,因此,五脏六腑的病变均可反映于⾆象。
正常⼩⼉⾆体柔软,伸缩活动⾃如,淡红润泽,⾆苔薄⽩。
⾆诊包括⾆质、⾆苔两⽅⾯。
⾆质正常⾆质颜⾊为淡红。
若⾆质淡⽩,为⽓⾎两虚;⾆质红主热证,红⽽少苔为阴虚⽕旺,红⽽起芒刺为邪热炽盛;⾆质红绛多为温病热⼊营⾎;⾆质紫暗⽽⼲枯,主热毒极盛,阴液耗竭,多属危候;⾆质淡紫⽽润,多为寒凝⾎瘀;⾆质鲜红起粗⼤红刺,状如杨梅,常为猩红热的⾆象;⾆质淡⽩胖嫩,齿痕明显,多为脾肾阳虚或⽔饮、痰湿内停;⾆体伸出⼝外称“吐⾆”。
望小儿面色七决歌
望小儿面色七决歌
欲识小儿百病原,先从面部色祥观
五部五色应五脏,诚中形外理昭然
额心颏肾鼻脾位,右摁属肺左属肝
青肝赤心黄脾色,白为肺色黑肾颜
青主惊风赤火热,黄伤脾食白虚寒
黑色主痛多恶候,明显浊晦轻重参
部色相生为病顺,部色相克病多难
相生实者邪助病,相克虚者正难堪
天庭青暗惊风至,红主内热黑难全
太阳青惊入耳恶,印堂青色惊泻缠
风气青惊紫吐逆,两眉青吉红热烦
鼻赤脾热黑则死,唇赤脾热白脾寒
左腮赤色肝经热,右腮发赤肺热涯
承浆青惊黄呕吐,黑主抽搐病缠绵此是察色之大要,还将脉证一同参。
中医小儿望诊之望五色
中医小儿望诊之望五色小儿不会诉病状,间接问诊须分析。
看病惊怕常哭闹,惊则气乱脉不清。
闻诊面小太狭窄,只有望诊较可依。
望儿之病望五色,面赤为热首当知。
潮红阳明热在里,滞热颊红连耳根。
阴虚内热两颧红,阳郁热深紫红色。
青色主痛不须疑,胃积胃寒下睑青。
鼻唇发青肺郁闭,青紫又主寒痛瘀。
面青晦暗神呆搐,即为惊风不须疑。
面黄脾病治须思,黄白苍黄为脾虚。
中焦积滞黄暗滞,黄间白斑为虫积。
色黄而鲜湿热蕴,黄暗无华脾胃虚。
白为气虚或中寒,惨白寒症虚症医。
阳虚水泛白浮肿,面色㿠白为气虚。
惨白肢厥阳将绝,苍白指淡为血虚。
面部黑色为虚寒,久病黑虚病属阴。
黑而无润肾气败,黑而兼润肾气复。
黑色又主痛和瘀,青黑又作惊风医。
注:以上是小儿望诊中望五色的简述。
小儿不会自己诉说病状,问诊常常是家长代陈,所以是间接的,不能确切地反映出病情。
对问诊所得材料常常有一个“去伪存真”的分析取舍过程。
其次,小儿看病见到医生,常因害怕而喊叫哭闹,“惊则气乱”,气乱脉亦乱,所以小儿切诊也往往不能很准确地反映出病情。
闻诊虽然能比较确切地反映出部分病情,但闻诊的反映面狭窄有限。
而望诊却不受种种条件限制,反映面广,反映病情比较可靠,所以历代医家很重视小儿望诊。
望诊能够给诊断各脏腑的寒,热,虚,实提供有力的依据,不失为儿科最主要的诊病方法之一。
望诊中首先是望五色。
五色主病,一般是面红为热;面青主痛,或主惊风,虫积;面黄伤脾;面白为气虚或中寒;面黑为虚寒或瘀积。
这是五色大略主病概况。
在了解大略主病概况的同时,还必须进一步细检五色的深浅程度和所在部位,进一步准确地掌握病情。
如就红色而言,潮红为阳明里热;两颊发红或一颊独红,红连耳根为滞热;颧红为阴虚内热;紫红为阳郁热深等。
其它前面歌括中以简略介绍,不再赘述。
面部望诊歌诀
面部望诊歌诀
面部望诊是一种中医诊断方法,可以通过观察患者面部的颜色、形态、肌肤等特征来辅助诊断疾病。
下面是面部望诊的一些歌诀:
1.望色:面色鲜红证内有热,面色苍白则虚寒,面色青紫为寒凝,面色黄赤为热病。
2.望舌:舌头淡白证气虚,舌面红绛则内有热,舌头浅黄可见内热,舌头青紫则血瘀不畅。
3.望气:面色浮肿证湿气重,口干舌燥则内有热,呼吸急促为肺热,瘦身消瘦证外有虚。
4.望目:目赤火热证内有热,目黄洁白证肝火旺,目无神光可见气血虚。
通过面部望诊,可以帮助医生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和病因,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但是,面部望诊只是中医诊断的其中一种方法,还需要结合其他诊断方法和患者的病史、体检等综合判断,才能确诊和治疗疾病。
刘弼臣小儿头面部望诊经验口诀
刘弼臣小儿头面部望诊经验口诀毛发望诊诀气血充足毛发润泽,气血两虚毛发不华。
气血衰疲毛发作穗,气亏血枯毛发焦干。
囟门望诊诀气虚则囟门作坑,气盛则囟门高鼓。
精气亏囟门晚闭,精气夺囟门开裂。
目睛望诊诀瞳仁明亮肾气充足,瞳仁无光肾气亏虚。
黑睛亮泽肝血充足,黑睛晦暗肝血亏虚。
白睛明亮肺气充盛,外邪难侵少生咳嗽。
白睛蓝斑厌食虫生,白睛红赤肝火灼肺。
白睛黄染肝经湿热,两呲红丝心火炎肺。
上睑下垂睥虚气陷,下睑虚浮水来克土。
口唇望诊诀口唇淡白脾气虚寒,口唇红赤脾火上炎。
唇若涂朱脾有积热,唇淡而润脾虚失运。
唇干少津脾阴受伤,唇裂干痒脾受风邪。
面部反映整体各部位生理信息,使面部成为整体完整的缩影。
面部的各部分属不同的脏腑,是面部望诊的基础。
古今面部分属则有所不同。
传统的面部脏腑是在《内经》有关脏象、气血、经络分布的理论基础上而形成的。
现代面部各部分属,是在生物全息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它在面部呈现一个倒置内脏图形,亦就是整体内脏在面部的缩影。
下面分两部份介绍。
一、古代面部分属根据《灵枢?五色篇)的分法,把整个面部分为:鼻部称为明堂,眉间称为阙,额称庭(颜),颊侧称为藩,耳门称为蔽(见图2-1)。
图2-1明堂藩壁图图中各部分与五脏相关位置是:庭为首面,阙上为咽喉;阙中(印堂)为肺;阙下(下极、山根)为心;下极之下(年寿)为肝,肝部左右为胆:肝下(准头)为脾;方上(脾两旁)为胃;中央(颧下)为大肠;挟大肠为肾;明堂(鼻端)以上为小肠,明堂以下为膀胱、子处此外《素问?刺热篇》把五脏与面部相关部位划分为:左颊为肝,右颊为肺,额为心,颏为肾,鼻为脾。
灵枢*五色* 雷公问于黄帝曰:五色独决于明堂乎?小子未知其所谓也。
黄帝曰:明堂者鼻也,阙者眉间也,庭者颜也,蕃者颊侧也,蔽者耳门也,其间欲方大,去之十步,皆见于外,如是者寿必中百岁。
雷公曰:五官之辨奈何?黄帝曰:明堂骨高以起,平以直,五藏次于中央,六府挟其两侧,首面上于阙庭,王宫在于下极,五藏安于胸中,真色以致,病色不见,明堂润泽以清,五官恶得无辨乎?雷公曰:其不辨者,可得闻乎?黄帝曰:五色之见也,各出其色部。
小儿面部望诊经验
小儿面部望诊经验面部望诊始于钱乙,刘老吸取钱乙和历代儿科医家关于小儿面部望诊的精华,经过50余年临床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并编成歌诀。
现介绍如下。
面诊三字经面色青,主寒痛。
面色泽,气血充。
面色赤,定有火。
赤如妆,乃虚火。
面色黑,肝肾见。
面晄白,主虚寒。
白无华,是血虚。
面黄泽,为湿热。
面黄暗,病肝肾。
额头亮,精神爽。
额头暗,有灾殃。
眼有神,无大病。
眼无神,精气虚。
眼色红,内有火。
眼白黄,病肝胆。
虹膜缺,主脑病。
胃环大,有中毒。
黑纵线,是炎症。
黑凹陷,伤器质。
皮炎痒,虹周灰。
血管硬,白圆环。
虹膜诊,学问大。
同心圆,是关键。
多节段,排成环。
环环扣,象全身。
眼为鱼,贵明亮。
鼻光泽,无大病。
鼻色青,主寒伤。
鼻色白,主伤血。
鼻土偶,胃气绝。
鼻不正,病不轻。
鼻有痣,病陷危。
人中明,无大病。
泪堂下,宜饱满。
青黑干,主肾虚。
夜不寐,多伤神。
沟平坦,性无力。
人中疔,主胃火。
人中歪,命不长。
唇淡红,无大病。
唇色白,主伤血。
唇青紫,寒痛瘀。
面光亮,为水积。
面黄黑,脂肪肝。
耳面焦,防癌症。
面清瘦,宜小心。
如无病,必长肉。
十步外,眉目清。
无重病,必长寿。
部位明,五色清。
知色克,可万全。
1.1 毛发的望诊歌诀:发为血之余,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因此,头发的望诊主要观察体内血与气的状况。
气血充盈毛发润,若见虚衰发不华,亦有双虚毛作穗,血枯毛发似焦巴。
1.2 囟门的望诊头为诸阳之会,囟门为头颅之门窗。
通过观察囟门的变化可直接观察人体阳气的盛衰。
歌诀:气虚囟门如坑陷,气盛囟门凸可见,囟门晚闭精气亏,精气夺时难闭敛。
1.3 目睛的望诊《秘传眼科龙木论》提出五轮学说。
将胞睑属脾,两眦属心,白睛属肺,黑睛属肝,瞳孔属肾。
刘老将其引入儿科并予以发挥。
瞳仁明亮肾气充,肾气亏虚瞳似蒙。
黑睛明亮肝血足,黑睛晦暗血虚空。
白睛明亮肺气盛,外邪难侵体自康。
白睛蓝斑多虫疾,肝火灼肺白睛红。
白睛黄染肝湿热,两眦红丝心火攻。
上睑下垂脾气陷,下睑虚浮水上冲。
四诊抉微:儿科望诊虎口三关法
四诊抉微:儿科望诊虎口三关法额上青色。
《素问》云∶心热者,颜先赤,心气合火,火有炎上,指象明候,故候于颜。
毛发黄色。
《素问》云∶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当是之时,可汗而解。
左脸赤色,身热脉弦。
《素问》云∶肝热病者,左脸先赤,肝气合木,木应春,南面正理之则,其左脸也。
右脸青色,呕逆多痰。
《素问》云∶合金之气应秋,南面正理之则,右脸也。
两脸赤色,乍乘风热,肌肉焦枯,必因内蒸。
《养生方》云∶气虚则发厥,谓手足冷也;血虚则发热,谓肌肉热也。
两脸青色,多啼作呕,脏腑不和矣。
非时弄色,胎风客忤,内○作痫。
鼻燥黄色,积热溺涩,或衄血气粗。
鼻燥白色,吐泻伤脾,感冷肺逆。
鼻中痒甚,肺气盛,而五疳传惊。
鼻下赤烂,肝气盛,而肺疳见证。
鼻如烟筒,火烁金,而惊中危证。
目鲜青色,扁鹊云∶睛青主癖块。
钱仲阳云∶目鲜将发搐。
(谈心揆曰∶将见疮痍目睛黄色,积热骨蒸,或痢泻癖气,此即食,亦云食疸。
俗称鹅白,非也。
眼深黑色,吐泻内吊,惊搐慢脾。
眶肿睛黄,积热久嗽,或伤脾作呕,或夜热疮痍。
赤贯瞳人,惊痫不治。
印堂青色,胎惊胎热,腹痛夜啼。
眉攒不舒,腹痛下痢,或热壅三焦,病机将作亦然。
眉目杂色,白乃霍乱绞痛,黄乃积热虚浮,赤因感风头楚,青正惊搐相乘,黑者危在旦夕。
唇中白色,呕逆作泻,口渴肠鸣,将成内吊。
唇中黄色,伤胃脾热,作胀下痢,溲短肌浮。
唇中红色,内热有惊,或见疮疹。
唇中青色,风寒相感,发惊伤脾。
唇焦赤色,口秽伤脾,大便闭塞,气粗热盛。
唇茧淡白,伤食复伤,热壅脾家,肠鸣腹鼓。
唇间紫色,蛔刺攻冲,痛逆霍乱。
舌上杂色,黄者伤脾,白苔焦渴紫浓,如荔枝壳者,热聚三焦。
如青苔,如白染者,皆不治。
若破裂有血,邪热攻心,小便闭结,治法用黑鱼切片,贴舌上,或百草霜和盐,研成膏耳前赤色,疳虫攻肾,必耳鸣或聋。
耳前黄色,惊入肾,或睡中戛齿。
颐下诸色,同耳前看。
《素问》云∶肾热病者,颐先赤。
筋露青色,现诸头面,惊啼烦躁;身体者,发热惊搐;肚腹者,五疳胀满。
望诊之望神色
望诊
望诊在儿科诊法中占重要地位,中医学认为体表与内脏有着密切联系。
“有诸内,必形诸外”,小儿肌肤嫩薄,反应灵敏,脏腑病证每能反映到体表来,因此,可通过望诊以察脏腑的寒热虚实。
望神色
望神色包括
1、精神状态
2、面部气色
健康表现:精神振作,目有光彩,表情活泼,面有笑容的,即使有病,也多轻浅。
有病表现:精神疲惫,两目无神,举动呆钝,皱眉苦脸,为有病的表现
面部色诊,总以润泽为佳,枯槁无华为不良。
正常小儿面色红润而有光泽,为气血充沛,健康无病。
面呈白色,多为寒证、虚证。
面色红赤,多为热证。
午后颧红,为阳虚内热、久病伤阴之证。
面呈黄色,多属有湿。
乍白乍黄,多属脾虚疳积。
面呈青色,多属寒、痛、瘀、惊风等病证。
面呈黑色,多属寒、痛、中邪毒。
望诊-望皮肤,小儿指纹-笔记
望诊-望皮肤,小儿指纹-笔记望皮肤(一)斑疹1.斑皮肤黏膜出现深红色或青紫色片状斑块,平铺于皮肤,抚之不碍手,压之不褪色的症状。
斑色红紫,形似锦纹,兼身热烦躁、舌红苔黄、脉数等症者,为阳斑,由外感温热邪毒而发。
斑色青紫,稀少隐现,兼面色淡白无华、肢凉脉虚等症者,为阴斑,由脾气虚弱或阳衰寒凝所致。
2.疹皮肤出现红色或紫红色粟粒状疹点,高出皮肤,抚之碍手,压之褪色的症状。
疹色桃红,形似麻粒,由发际颜面渐及全身,并按出现顺序逐渐消退者,为麻疹,因外感风热时邪所致。
疹色淡红,细小稀疏,皮肤瘙痒,症状轻微者,为风疹,系外感风邪所致。
皮肤上突然出现淡红或淡白色丘疹,形状不一,小似麻粒,大如花瓣,皮肤瘙痒,搔之融合成片,出没迅速者,为瘾疹,系外感风邪或过敏所致。
3.白癜风或白驳风——指局部皮肤出现点、片状白色改变,大小不等,边界清楚——多因风湿侵袭,气血不荣所致。
(二)望疮疡(核心考点)痈——红肿高大,根盘紧束——阳证。
具有未脓易消、已脓易溃、脓液黏稠、疮口易敛的特点。
由湿热火毒蕴结,气滞血瘀所致,属阳证。
疽——漫肿无头,肤色不变或晦暗,不热少痛者——属阴证。
具有未脓难消、已脓难溃、脓汁稀薄、疮口难敛、溃后易伤筋骨的特点。
为气血亏虚,阴寒凝滞所致,属阴证。
疔——顶白形小如粟,根硬较深,麻木痒痛。
多发于颜面和手足。
多因竹木刺伤,或外感风热火毒、疫毒等所致。
疖——形小而圆,红肿热痛不甚,容易化脓,出脓即愈者。
常因外感热毒或湿热蕴结所致。
望排泄物与分泌物(一)望痰1.白痰痰白清稀,量较多者,因寒邪阻肺,津凝成痰,或脾阳不足,湿聚为痰而致,属寒痰。
痰白滑,量多,易于咳出者,因脾虚湿聚成痰所致,属湿痰。
痰白质黏,量少难于咳出,因燥邪伤肺或阴虚肺燥所致,属燥痰。
2.黄痰痰黄黏稠有块者,因邪热犯肺,煎津为痰而成,属热痰。
3.痰中带血痰中带有血丝或鲜血,或有血块,因阴虚火旺或热邪灼伤肺络所致。
(二)望涕1.清涕新病鼻塞流清涕,属外感风寒证。
何廉臣:望小儿诊法要义
何廉臣:望小儿诊法要义作者:何廉臣编辑:黄榆媚何廉臣:望小儿诊法要义望诊纲要凡看儿病,以望为先,观形察色,一览了然,部位苗窍,分辨始全。
观形当诊体格观形之要,首辨体格,强弱中等,必先鉴别。
凡儿寿夭,病势顺逆,临症诊断,容易判决。
察色当参神气察色之妙,全在察神。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寒则神静,热则神妄,虚则神衰,实则神旺。
色见皮外,气含皮中,内光外泽,气色相融,有色无气,不病命顷,有气无色,虽困不凶。
望面部形色欲查外形,首相其面。
面分五色,脏可真辨。
肝青心赤,脾脏色黄,肺白肾黑,五脏之常。
面分五部总诀察儿面色,宜分部位,左颊属肝,右颊属肺,心额肾颐,惟鼻主脾。
面诊五部形色要诀额虽属心,上通前脑,神经攸关,诊毋轻藐。
太阳日角,方广天庭,小囟印堂,皆属脑心。
天庭色盛,脑气旺极;天庭色衰,脑髓虚竭;天庭色萎,有皱纹者,症必难治。
日月角陷,已失色者,必死不治。
青遮日角,囟陷者绝;黑掩太阳,额冷者脱。
小囟先赤,后印堂青,心火生风,非惊则痉;小囟先青,后印堂赤,肝火冲心,必痉而厥。
方广光滑,病机多吉;方广昏暗,症势必剧。
天庭晦黑,顺症须防,若病陷逆,一见即亡。
望苗窍形色欲知肝病,先察目中。
脾唇心舌,窍自相通。
肺有病时,须观鼻孔。
两耳属肾,五窍皆重。
别有二阴,下窍之宗。
察色辨症,诀亦相同。
察两耳形色要诀耳为肾窍,上通于脑,肺心肝胆,皆由斯道。
耳轮红润,肾经充足;耳珠青黑,肾阴枯涸。
耳起青筋,风温瘛瘲;耳发红肿,胆火暴聋。
外染风毒,耳黄面热;上受风热,耳红面赤。
耳尖青冷,主发痘疹;耳筋紫黑,多属凶症。
耳前色黑,主疝主痛;耳前色青,为燥为风。
耳痿失色,肾绝不治;耳枯色垢,肾败难治。
察两目形色要诀目为肝窍,系通于脑,五脏精华,上注斯道。
白珠属肺,内关心脾,若见青色,肝风乘肺。
目白而混,肺经实热;目白而淡,肺经虚热。
目白鲜红,心经实热;目白淡红,心经虚热。
目白深黄,脾经实热;目白微黄,脾经虚热。
目白老黄,脾胃湿热;目白暗黄,脾胃瘀热。
第五节儿科诊法概要
6.察指纹:指纹是指食指桡侧的浅表静脉。分为风、气、 命三关,从近身端开始,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 关,第三节为命关。诊察时,可用手指沿静脉循环方 向轻轻推一推,使其容易显露。
正常:应是指纹淡紫隐隐而不显于风关之上。
异常:
浮沉分表里:浮,指纹浮露,主表;沉,指纹深沉 不显,主里。
红紫辨寒热:红,指纹颜色鲜红,主寒;紫,指纹 暗紫或紫黑,主热。
舌苔:白--寒;黄--热;剥苔--阴伤津亏;腻—痰湿、 食积;霉酱苔(舌苔厚腻垢浊不化)伴便秘腹胀--宿 食内滞;地图舌(花剥苔)--多为胃之气阴不足。诊 察时应注意染苔。
(2)目 包括黑睛(瞳仁、角膜)、白睛(结膜、巩 膜)、眼睑等。
正常:黑睛等大同园,神采奕奕。
异常:瞳孔缩小、散大、大小不等--见于中毒或颅内压 增高;巩膜黄染--黄疸;结膜红丝满布--结膜炎;眼 睑浮肿--水肿。
病理:小儿主要有浮、沉、迟、数、有力、无力六种基 本脉象,分别主表里、寒热、虚实。年长儿也可出现 诸如滑、弦、结、代、促等脉象,其辨证含义与成人 相同。
2.按诊:按压或触摸头囟、颈腋、四肢、皮肤、胸腹等。
(1)按头颅:囟门凹陷--囟陷,多见于泄泻脱水;囟门 凸起--囟填,多见于肝风内动;颅缝开裂--解颅(脑 积水)。
(2)望动态:包括身体各部分的动静姿态变化。 喜俯卧者——乳食内积; 喜蜷卧者——多为腹痛; 仰卧少动,二目无神——多为久病、重病; 翻滚不安、捧腹苦闹——急性腹痛; 颈项强直、四肢拘急——惊厥抽风或脑病; 端坐呼吸、哮鸣——哮喘; 咳嗽气急、鼻翼煽动、胸胁凹陷——肺炎。 3.审苗窍:口、舌、目、鼻、耳、前后二阴。 (1)舌象 正常:舌体润泽、大小适中、伸缩自如;舌质淡红
2、咳嗽声:风寒咳嗽,多咳声清扬;风热咳嗽,多咳 声 重 浊 ; 干 咳 无 痰 -- 肺 燥 ; 伴 吸 气 性 吼 声 -- 白 日 咳 (顿咳);咳嗽嘶哑如犬吠--喉炎或白喉。
小儿面诊基础入门讲解
小儿面诊基础入门讲解
小儿面诊是一种通过观察小儿面部特征来诊断病情的方法。
下面是一些小儿面诊的基础入门讲解:
1. 观察面色:正常的小儿面色应该是红润有光泽,如果面色出现异常,如苍白、潮红、发绀等,可能提示小儿身体存在某些问题。
2. 观察眼神:正常的小儿眼神应该明亮、灵活,如果眼神出现异常,如目光呆滞、双目无神等,可能也提示小儿身体存在某些问题。
3. 观察口唇:正常的小儿口唇应该红润有光泽,如果口唇出现异常,如发绀、干燥、裂纹等,可能也提示小儿身体存在某些问题。
4. 观察舌象:正常的小儿舌质应该红润有光泽,舌苔应该薄白。
如果舌象出现异常,如舌质淡白、舌质红绛、舌苔厚腻等,可能也提示小儿身体存在某些问题。
5. 观察指纹:正常的小儿指纹应该是浅红色、直而均匀的。
如果指纹出现异常,如颜色异常、粗细不均、弯曲不直等,可能也提示小儿身体存在某些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小儿面诊只是诊断病情的一种辅助方法,不能替代专业的医学诊断。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面色、眼神、口唇、舌象、指纹等出现异常,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中医教你从宝宝面色辨疾病
(我爱中医(一—•丄…、^hongfiuava^he^xioiian(中华养生保健丿□文/马丙祥从中医角度讲,“望”诊是为儿童诊治疾病的重要手段。
典籍中就有“望面色,审苗窍”之说,意思是看儿童面部肤色,就可以诊断出宝宝患了什么疾病。
鼻根青筋,多为积滞许多儿童虽小小年纪,却鼻根部“青筋暴露”。
鼻根部中医称为山根,如果儿童山根处青筋显现,则说明其可能患有积滞或惊风之证。
此类患儿多有食欲不佳、腹胀、大便不调、俯卧睡眠、夜睡不安、手脚心热、出汗、咬牙等症状。
因此,如果父母发现自己的宝宝鼻根部有青筋显现,最好服用一些中成药以改善症状,也可由专业医生针刺位于除大拇指以外的四个手指的第二个指横纹处的四缝穴,以达到消积导滞的目的。
如果发现患儿鼻根处的青筋发紫,最好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
面色土黄,多为脾胃虚弱面色土黄的患儿多有懒动、偏食、厌食、大便不调等症状,在治疗上应以健益脾胃为主,兼以消积导滞。
对于此类患儿的治疗中医“捏脊疗法”具有很好的效果,手法也相对容易掌握,因此家长不妨学习一下。
捏脊疗法的具体做法是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握成空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长,然后捏起儿童背部皮肤约0.5~1厘米,从下往上推进。
如此反复,每天1〜2次。
按捏脊部可以督一身之气、调理脏腑、疏通经络,对于改善患儿厌食之症有很好的效果。
另外,家长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配合健脾益气的中成药,如健儿消食口服液、参苓白术散等。
面部白斑,多误诊为癣儿童面部出现淡白色的粗糙斑块,许多家长或医生会误认为这是一种“癣”。
其实对于儿童来讲多是由于脾胃虚弱所致,可选用白术、山药、云苓、白扁豆、山楂等进行健脾胃、消积滞治疗。
现代医学多认为患儿是由于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缺乏所致,因此家长也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为孩子补充锌制剂、铁制剂、多种维生素等营养元素。
如果患儿除了面部白斑外,还经常出现腹痛、消瘦等症状时,应考虑肠道蛔虫等寄生虫作怪,尽快对患儿进行驱虫治疗。
小儿面诊——孩子健康看脸色!
小儿面诊——孩子健康看脸色!今日话题做父母的每天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宝宝的脸色,细心的妈妈可能会发现,宝宝生病和平时的脸色是不同的。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面诊,其实通过面部观察来测知孩子的健康状况是极方便的一种方法。
自古以来就要望面识病的说法,主要是观察面部的气色。
正常人的面色微黄,略红润而有光泽。
患病时色泽异常,即是疾病变化的表现,称为病色。
望诊对观察孩子健康状况有一定意义。
中医理论中,将面部颜色分为青、赤、黄、白、黑五色。
每种颜色又主不同病症。
01面色青紫一般来说,面部青紫为缺氧的表现。
中医认为是气血不通,经脉阻滞。
多见于寒证、疼痛、惊风。
当小儿高热时,面部出现青色,以鼻柱与两眉及口唇四周较易察见,此是惊风的预兆。
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缺氧,如窒息、先天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等都可能出现面色青紫。
当胃部或肠痉挛性疼痛、胆道疾病引起的绞痛发作时,亦可使面色青紫。
02面色红面色红为血液充盈皮肤脉络而致。
血得热则行,用脉络充盈,所以热证多见赤色。
但有实热、虚热的不同,实证红色,常满面通红;虚证面红,多在久病后再现出现,如肺结核午后两颧发红。
赤色见于面颊及腮上,是心脏有病的表现。
煤气中毒时,面部也会泛出樱桃红色。
如面色通红、伴有口渴舌燥甚至抽搐,常见于急性感染所引起的高热性疾病。
03面色发黄面色黄有面色萎黄和面色鲜黄之分。
对于面色发黄的儿童首先要区别是因为进食不当引起发黄还是由疾病引起发黄。
如食胡萝卜过量,或小孩子吃桔子汁时,鼻旁会发黄,停食后即消退。
如果不是进食引起发黄,面色萎黄,多是脾胃虚弱。
面黄还多见于黄疸病。
如巩膜及全身都为黄色,多为黄疸型肝炎、胆道结石等。
此外,新生儿出生后2-5天,皮肤可有发黄的现象,一周内消退,叫生理黄疸。
如果一周后黄疸仍不消退或是消退后再重新出现黄疸,这就是疾病现象。
04面色白健康儿童的皮肤是白里透红而且细嫩。
如果面如白蜡无红润之色,多为贫血之病态。
了解中医——望诊:望面色
了解中医——望诊:望面色面部的色泽是脏腑气血的外部表现。
五脏六腑气血通过经脉上荣于面,而表现为各种色泽变化。
根据五行学说和藏象理论,五色配五脏,即青为肝色,赤为心色,黄为脾色,白为肺色,黑为肾色。
五色变化能反映精血盈亏,光泽的变化能反映神气的盛衰。
因此,望面色可了解内在病变。
望色也可察神,神旺则色旺,神衰则色衰,神藏则色藏,神露则色露。
五色的变化反映于面部,往往和出现部位有关,各部位又与脏腑相对应。
色泽与部位结合,对进一步了解病情,正确掌握病变所在,判断疾病预后有较重要的意义。
一、面红面红多为热症。
部分高血压病患者由于面部毛细血管扩张而显得“红光满面”。
结核病患者由于低热,两面部呈现绯红色,特别以午后为甚。
红斑狼疮患者的面颊出现对称的捏型红斑。
赤色见于颊(面颊及腮)上,是心脏有病。
煤气中毒时,面部也泛出樱桃红色,如面色通红,伴有口渴甚至抽搐,常见于急性感染所引起的高热疾病患者。
二、面黄首先要区别由疾病引起发黄或进食引起的发黄。
胡萝卜素为黄色。
许多新鲜的瓜果和蔬菜如:胡萝卜、南瓜、菠菜、木瓜等,其胡萝卜素的含量均很高,当进食过多,特别是甲状腺功能减退或肝功能不全时,被吸收的胡萝卜素在肝内转化为维生素A的过程发生障碍,就会导致鼻旁发黄,停食后很快消退。
如果不是进食引起发黄,则面黄最多见的是黄疸病。
加巩膜及全身都为黄色,多见于黄疸型肝炎、胆道结石、胆囊炎,胆囊癌和胰头癌等病症。
钩虫病病人由于长期慢性失血,造成面色粘黄,俗称“黄胖病”。
中医认为,黄色鲜明如橘色属于湿热,称“阳黄”;黄色晦暗如烟熏多属于寒湿,称“阴黄”;面色萎黄,多为心脾虚弱、营血不足,面黄浮肿为脾虚有湿。
此外还有疟疾、药物中毒(如大量服用阿的平)等,也可引起面黄。
三、面白健康人的脸色是白里透红,经常不出门在家里待着的人皮肤也白,可病态白是色白如白蜡。
比如在临床上经常可以见到:虚寒病症、贫血及某些肺病患者,里寒的剧烈腹痛,或外寒的恶寒战栗重者,可见面色苍白,肝病见白色为难治之病。
小儿头面部望诊经验口诀---刘弼臣
小儿头面部望诊经验口诀---刘弼臣儿科俗称“哑科”。
“有诸内者,必形诸外”,说明病于内,必显现于外。
望诊为四诊之首,而小儿头面部的望诊尤为重要。
刘老在吸收钱乙等历代儿科医家有关小儿面部望诊精华的基础上,经过数十年的探索和研究,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小儿面部望诊经验,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毛发望诊诀气血充足,毛发润泽;气血两虚,毛发不华;气血衰疲,毛发作穗;气亏血枯,毛发焦干。
2.囟门望诊诀气虚则囟门作坑,气盛则囟门高鼓;精气亏囟门晚闭,精气夺囟门开裂。
3.目睛望诊诀瞳仁明亮肾气充足;瞳仁无光肾气亏虚。
黑睛亮泽肝血充足,黑睛晦暗肝血亏虚。
白睛明亮肺气充盛,外邪难侵少生咳嗽;白睛蓝斑厌食虫生;白睛红赤肝火灼肺;白睛黄染肝经湿热。
两眦红丝心火炎肺。
上睑下垂脾虚气陷,下险虚浮水来克土。
4.口唇望诊诀口唇淡白,脾气虚寒;口唇红赤,脾火上炎;唇若涂朱,脾有积热;唇淡而润,脾虚失运;唇干少津,脾阴受伤;唇裂干痒,脾受风侵。
5.舌的望诊诀舌尖红赤,心火独炽;边尖红赤,肝胆火旺;舌色淡白,气虚血亏;苔若积粉,积滞在中;苔黄而润,湿热内蕴;苔黄而燥,热盛伤津。
6.面色望诊诀火光炎炎,外感风寒;红主伤寒,紫生内热;红而发紫,内热炽盛。
面色萎黄,脾气虚弱;金气浮浮,中常积滞;面色惨白,寒邪所伤;面色㿠白,气虚血亏;天庭青暗,惊风将至;鼻准青色,肝气犯脾;山根泛青,频生灾异;方广亮泽,肾气充足;方广晦暗,肾气虚弱;口角青气浮浮,腹部疼痛绵绵。
注:“方广”,是指面部两侧下颌部位,刘老认为,该处为肾气所主,所以,肾气的充足与虚衰,可以在该处显现出来。
此点不同于既往以下颏属肾之论。
他认为,肾气盛衰的变化在方广处比下颏处更易显现和观察。
摘自《现代中医名家医论医话选· 诊断》。
六百一十五、面色望诊
六百一十五、面色望诊经方常见疾病治症:面色望诊【治病策略】1、阳明病的面含赤色是津液伤了。
不能攻下。
脸色红代表胃气上冲,手掌红才是胃气好。
如果手掌白白的,脸色红红的就不可以攻,全身红都没关系,不可以只有脸红;面含赤色。
第一代表病在表;第二胃气快要没的时候,就是除中,就是回光反照的时候,不可以攻;攻之,小便不利者,必发黄也,此津液不足,而见血之本色也。
【辩证诊断】1、口淡无味,面与舌唇、目眦皆呈灰白色,命门火冷也。
(温补中下。
)2、颜面潮红、青春痘、面疮等郁滯之热,身体不太虚弱者可用清上防风汤:防风、连翘、桔梗、白芷、黄芩、川芎各2.5克,荆芥、山栀、黄连各1.5克,薄荷、枳壳、甘草各1克。
此原方剂量太小,可以加至4倍作为一剂,加薏苡仁20~30克更佳。
也适用于面部发疹充血而红、头部湿疹、眼充血、颜面充血、酒渣鼻等。
3、脾脏不好的人,脸会发黄,是枯黄。
如果小便利,则不黄,寒湿从小便去。
【辩证治则】1、(1)脸是黑的、心下痞硬,肚子大或者腹水,胃口好,还是想吃东西,木防己汤;(2)如果是暗黄的腹水,心下痞硬,不是黑,是肝硬化跟肝癌。
【辩证比较】1、颜面潮红(1)实证:全部潮红,如酒醉的有热状态,如脑充血可见。
表症用桂枝麻黄各半汤,里证用黄连主剂(三黄泻心汤、黄连解毒汤)。
(2)虚证:A、颊部潮红微透,虚火上炎,麦门冬、五味子类(麦门冬汤、生脉散)。
B、厥阴之上热下寒、手足厥冷而颜面上火,戴阳,也是虚证,附子剂(四逆汤)。
C、瘀血:营养良好之女子,毛细血管如网眼,去瘀血剂(桃核承气汤)。
【经典节选】《金匮》:1、问曰:病人有气色见于面部,愿闻其说。
师曰:鼻头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
鼻头色微黑者,有水气;色黄者,胸上有寒;色白者,亡血也。
设微赤,非时者死。
其目正圆者,痉,不治。
又色青为痛,色黑为劳,色赤为风,色黄者,便难,色鲜明者,有留饮。
2、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
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嗄(shà,声音嘶哑),甘草泻心汤主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面色望诊述要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声音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
”按此论虽通言诊法的大要,然尤以小儿最为适宜。
其中望诊在儿科诊断中意义极大。
兹就小儿面色望诊内容做如下述要。
1.小儿各种疾病的原因与面部气色的关系
要了解小儿各种疾病的原因,首先要仔细诊察小儿面部的气色。
因为面部是十二经总会的地方,根据“有诸内必形诸外”的原理,五脏面部的变化,可以从面部上相应的五部、五色表现出来。
察小儿面部的气色就能了解五脏的病变。
五部是,头额天庭属心,下颏地角属肾,鼻准属脾,右颊属肺,左颊属肝。
五色是青赤黄白黑,以脏而论,肝病多青色,心病多赤色,脾病多黄色,肺病多白色,肾病多黑色。
以证候而论,显青色的多是惊风证候;显红色的多是大热证候;显黄色的多是伤脾伤湿伤食的证候;显白色的多是虚寒证候;显黑色的多属疼痛,而且病多危恶。
此外,前人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从小儿面部气色的变化便可测知疾病的新久和预后。
如气色光泽,五色鲜明的多是新病,证多轻而易治;气色沉暗,五色晦浊,证多重而难疗。
然而暴感外邪的病证,而晦暗尚无妨碍,久病内亏,颜色娇艳者多危重。
2.可利用五行生克关系来判断疾病的轻重
观察面部的气色,还可根据五行生克的关系来判断疾病的轻重顺逆。
一般五部五色符合五行相生为顺,反之符合五行相克为逆。
以脾病为例,脾在五行属土,黄色是它的正常色泽,在发病过程中,如果见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