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文献综述
工程合同管理法律文献综述
工程合同管理法律文献综述摘要:工程合同管理是工程建设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涉及到合同的法律制度、合同的履行与管理以及合同的风险防范等方面。
本文将对工程合同管理法律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工程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工程合同管理法律制度工程合同管理法律制度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依据我国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对工程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等进行规范的制度。
刘睿等(2017)认为,工程合同管理法律制度主要包括合同法律基础、合同法总则、合同法分则等内容。
合同法律基础涉及合同的定义、特征、分类和合同法的适用范围等;合同法总则主要包括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等基本原则;合同法分则则针对不同类型的合同,如建设工程合同、买卖合同、租赁合同等,进行具体规定。
二、工程合同的履行与管理工程合同的履行与管理是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
吴书合等(2023)提出,工程合同的履行与管理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按照合同约定,明确项目施工的指导性文件,如施工组织设计、计划、报表等;其次,依据合同条款,进行工程成本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等;再次,严格按照合同规定,进行工程材料的采购、设备的配置和使用;最后,根据合同约定,处理工程变更、签证、索赔等问题。
此外,工程合同管理还应注重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沟通与协调,确保各方利益的平衡。
张晓玲(2023)指出,工程合同管理中,项目管理班子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确保业主、承包商、设计师等各方之间的沟通畅通,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同时,项目管理班子还需加强对合同履行情况的监督,确保合同条款得到有效执行。
三、工程合同的风险防范工程合同的风险防范是保障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
朱中华(2024)认为,工程合同的风险防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合同签订前的风险防范,如充分了解合同相对方的主体资格、信誉状况等;二是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防范,如加强对合同履行情况的监督、及时处理工程变更、签证、索赔等问题;三是合同履行完毕后的风险防范,如严格按照合同约定进行工程结算、确保工程质量合格等。
《工程合同管理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含提纲)》
姓名
张三
学号
001
专业
工程造价
题目
如何加强建设工程合同管理
1、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工程项目的产值的稳步增长,工程项目在拉动内需方面、改善民生、促进就业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工程项目的增长必然导致建筑行业市场行业交易的兴起,而工程合同作为市场交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经济活动的常态化行为。然而,随着工程合同的增加和项目的实施,工程合同管理质量低下、发展滞后、合同执行不强等问题逐渐显露,工程项目管理不善导致的经济纠纷和资源浪费造成的工程问题层出不穷。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工程合同管理经验及其理论无法与和建筑市场交易和管理质量相匹配。下文将以皎平渡大桥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实际案例为例,重点分析该项目在合同各个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解决建议。
2. 国内研究现状
徐科文,赵剑峰,孙大珩,邢凯,汪佳伦,张扬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只有加强规范管理建筑经济所产生的各种建筑活动才能进一步促进我国建筑市场的良性发展,提高我国建筑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合同管理贯穿着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其产生的经济效益甚至会大于技术优化产生的经济效益.文章从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方面入手,浅谈目前建筑工程中合同体系的协调管理,签订管理以及相应管理对策。薄琳琳提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如今水利工程项目规模也不断扩大,合同管理作为项目建设的核心内容,做好合同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重点探究水利工程合同全过程管理方案。
一、绪论
二、皎平渡大桥工程合同管理现状
(一)建设工程合同订立管理情况
(二)建设工程合同审批流程管理情况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doc
标题: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探析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市场的日新月异,建设工程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在建设工程项目中,合同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核心所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合同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以及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
本文旨在分析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提高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水平和效果。
二、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重要性1. 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周期长、投资大、涉及环节多,合同管理能够确保各方按照约定履行义务,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2. 降低合同风险:通过有效的合同管理,可以预防和化解合同纠纷,降低合同风险,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
3.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合同管理有助于企业合理控制成本,提高工程质量,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4. 促进建筑市场健康发展:加强合同管理,有助于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促进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1. 合同双方法律意识淡薄:在一些建设工程项目中,合同双方对法律法规及合同条款的了解不够,导致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纠纷。
2. 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企业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流程,使得合同管理混乱。
3. 合同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合同管理人员专业素养参差不齐,难以满足合同管理工作的需要。
4. 合同内容不规范:部分合同文本不规范,条款不完善,为合同纠纷埋下隐患。
5. 合同履行监控不到位: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控和评估,导致合同执行不力。
四、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对策及建议1. 加强合同法律意识教育:提高合同双方的法律意识,强化法治观念,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2. 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明确合同管理职责和流程,提高合同管理的规范性。
3. 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素质:加强合同管理人员的培训和选拔,提高其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
4. 规范合同文本:制定统一的合同文本模板,明确合同条款,降低合同纠纷风险。
《工程索赔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600字》
工程索赔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 国外研究现状上世纪七十年代,国际工程领域竞争激烈,尤其是在西方国家,如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承包商竞相压价以求中标,导致利润空间很小,承包风险主要落在承包商身上,造成大量乱尾工程,豆腐渣工程,基于此,国际工程界提出“工程索赔”理论,并单列“索赔程序”相关的合同主题,以此来约束建设参与主体对建设项目实施阶段的工程索赔。
如何进行工程索赔费用确定,当时就有专家和学者提出按类似工程统计分析的管理思维和方法进行工程索赔计算,主要集中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德国人在工程领域内大量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住宅建设,建设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片面追求建设项目进度和建设功能,而忽视工程费用管控,反而使得建设进度严重滞后,且花费的成本大量超过政府部门的心理期望价位。
因此政府部门要求工程领域行业制定相关把控费用和进度的条令,意在要承包商顺利完成建设项目的同时,既符合建设工程功能需求,又经济合理。
随后德国相关工程行业协会提出了按类似工程统计分析的工程索赔制度,该制度将统计学理论融进工程索赔中,该制度还要求“在统计分析过程中要进行因素归类,并将具体索赔事件发生概率定量化,通过在功能、成本、工期间平衡的方式对建设项目目标进行控制。
发生概率作为控制参数,要不断地进行类似工程对应事件的统计,同时分析源头及正确判别,试图降低该事件的发生概率。
”它认为索赔事件发生概率应作为与建设功能、费用、工期同种重要的参数。
达到按类似工程统计分析的关键在于客观性,类似工程索赔事件及影响程度应真实合理、人为主观因素应避免在此之前,西方相关国家工程行业人士就建设项目工程索赔计算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研究出以工程管理为载体进行索赔目标控制,然而施工实施阶段工程索赔一直没有合适科学的解决方法。
后来“按类似工程统计分析”理论在工程领域的大量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因此,部分专家和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事实证明是科学可操作的,因此“按类似工程统计分析”理论一直到目前都在西方国家建设工程索赔计算中长期采用。
【工程建设项目成本管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400字】
工程建设项目成本管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外文献综述在国外,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基本上经历了从最初的负向处理,从基础到计算,再到项目开工前的计算与评价的几个发展阶段。
而目前的初步设计概算和可研投资概算是投资者决策的重要依据。
由于它是由建设者和建筑师来管理工程项目的整个过程成本,因此它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职业。
20世纪20年代美国管理大师泰罗科学推动了管理运动标准成本法则,标准成本法则是管理会计的起点。
McKinsey(1922)提出了预算控制理论,预算控制应具有科学性、系统性的,并不是零散的非系统性的,并详细阐述了控制方法,及控制理论[1]。
Harrison(1930)强调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对比,并计算和分析此部分差异,可揭示成本差异的原因,进而可以实施成本的控制,评价经营业绩[2]。
Drucker(1954)提出一个公司要是没有一个特定的目标,这个公司会被淘汰,企业的任务和目的要转换成目标,企业经营的目标要经过制定、分解、监督几个过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目标激励体系。
房地产的目标成本管理也同样适合德鲁克大师的目标激励理论,目标激励理论解决了员工与工作的关系问题,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保证了目标成本的实现[3]。
Cooper和Chew(1996)指出,目标成本管理要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其次根据预期的利润与潜在客户可承受的价格来计算整个产品的目标成本,然后将目标成本进行一一分解,按类别进行细分,最后各相关部门进行成本汇总及监督[4]。
Milton和Rosenau(2004)指出在一些比较发达的国家,项目成本管理的作用毋庸置疑,其重要性应充分重视。
成本管理人员应贯穿到项目建设的所有关键环节中,成本管理人员是项目成本管理环节中不可替代的关键人物,大部分发达国家都有专业的测量师与估算师[5]。
Toway(2013)强调成本经理或估算师在建筑项目的成本管理和合同管理中起着关键作用,尽管他们提供的服务的确切性质取决于项目雇主的聘用条款,但是成本经理或估算师对于项目的预算制定和成本的咨询,在设计和施工阶段成本管理合同管理担任着重要监督作用,并有助于推动项目的采购、成本的分解和合同管理[6]。
《工程项目工程造价控制探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500字》
工程项目工程造价控制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现状目前的招标起源于17世纪末的英国,当时,英国政府在其公共部门进行了公开招标,但这只是一个开始。
19世纪初,英法战争刚刚结束,大英帝国不得不迅速而广泛地修建营房。
减少施工时间和建筑成本,英国陆军决定,计划参与该项目的承包商应是最低的。
投标以竞争的形式确定,投资不同时进行。
只有同一个承包商才能建造一个特定的军营项目,负责所有施工工作。
因此,英国政府的营房建设项目大大减少了建设时间和成本。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始采用大规模招标采购货物和承包工程。
这种招标方式在国际上已经使用了200多年,商业模式正在逐步完善和相对成熟。
当今世界已经建立了规范的国际招标规则。
招标的类型和内容由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TDIC)、美国建筑师协会(AIA)、国际建筑工程联合会(FIEC)、英国土木工程师协会(ICE)等授予。
相应的合同规则已在几个国家得到很好的接受,并在国际上得到广泛应用。
许多招标开始研究和评估项目成本。
外国科学家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Akintoye 对影响设计项目成本的因素进行了适当的研究:项目的成本并不取决于企业的规模。
Nassar K .预测了项目完成期间不可预见的成本,并针对这一问题提交了相应的对策。
芒恩斯公司利用招标信息审查了项目成本预测。
Williams tp对项目成本预测模型进行了相关研究。
Trefor P Williams研究了报价和建设项目成本之间的关系,并规划了回归模型。
芒恩斯公司利用招标信息审查了项目成本预测。
Williams tp对项目成本预测模型进行了相关研究。
Trefor P Williams研究了报价和建设项目成本之间的关系,并规划了回归模型。
Arditi和David,Lee(2012)本文试图对近15年来建筑边际成本的变化进行估计。
通过建立简单的宏观经济回归模型,估算项目建设的边际成本。
得出以下结论:各国工程建设边际生产率均呈下降趋势,以日本的边际生产率最为明显。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文献综述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文献综述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内容通常包括但不限于工程概况、合同价款、支付方式、工期、质量
保证、变更与索赔、竣工验收、保修条款等。
这些内容构成了合同的核心,也是最容易引
发争议的部分。
通过对近年来的文献回顾,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市场经
济的不断发展,施工合同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地演变和优化。
在合同价款方面,传统的固定总价合同逐渐向可调总价合同转变,以适应材料价格波动和
市场变化。
同时,为了保障工程款项的合理使用,越来越多的合同开始采用分阶段支付的
方式,即根据工程进度的不同阶段来支付相应比例的款项。
在工期管理上,文献指出,合理确定工期并严格把控是保证工程质量和效益的关键。
因此,合同中对于工期的定义越来越细化,包括了开工日期、节点计划以及竣工日期等。
对于不
可抗力因素导致的工期延误,合同中也有明确的规定和处理机制。
质量保证是施工合同中的重中之重。
文献显示,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合同中对施工材料、
工艺标准以及验收标准都有严格的要求。
同时,为了保证质量的可持续性,保修条款也越
来越受到重视,明确了保修期限和维修责任。
变更与索赔是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文献中提到,由于设计变更、现场条件变化等原因,合同内容的调整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合同中需要有明确的变更程序和索赔机制,以保护
双方的合法权益。
竣工验收是工程建设的最后阶段,也是检验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文献强调,合同中应详
细规定验收的标准和流程,确保工程按照约定的质量标准完成。
建筑工程合同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合同参考文献篇一:建筑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卢谦,建设工程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XX[2] 黄景瑗,土木工程施工招投标与合同管理[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XX,9[3] 刘昌名,宋会莲,工程招投标管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XX,1[4] 刘建民,不平衡报价的识别及风险防范[J],建筑经济,XX,2[5] 宋雪荃,建设工程投标报价趋势探讨[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XX,2[6] 宋彩萍,工程施工项目投标报价实战策略与技巧[M],北京:科学出版社,XX[7] 李洁,建筑工程承包商的投标策略[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XX[8] 彭思志,孙勇毅,谈投标报价策略和作价技巧[J],建筑经济,XX,5[9] 薛锐,王树林.浅谈投标策略及其应用[J],黑龙江交通科技,XX,9[10] 付国平,张继国,郭壮壮,投标报价策略分析[J],建筑经济,XX,3[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M],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12] 潘希鸿,谈谈建筑工程投标策略与报价技巧[J],山西建筑,XX,2[13] 刘伊生,建筑企业管理[M],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XX,1[14] 关柯,王宝仁,丛培经,建筑工程经济与企业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XX,3[15] 胡明德,建筑工程定额原理与企业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XX,9[16] 王俊安,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XX[17] 刘志才,程洁,XX,5[18] 高显义,工程合同管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XX,7[19] 孙曾武,刘亚丽,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优化[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XX,8[20] 王雪青,国际工程投标报价决策系统研究[J],天津大学博士论文,XX,12[21] 冯天鉴,建筑工程项目竞争投标报价的战略和策略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硕士论文,XX. 9[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中国计划出版社,XX[23] 汤燕群,工程量清单招投标制度下的投标报价分析[J],中南林学院硕士论文,XX,6[24] 周学军,工程项目招标投标策略与案例[M],中国建筑出版社,XX,9[25] 邹伟,论施工企业投标报价策略与技巧[J],建筑经济,XX,11[26] 陈娟,杨泽华,谢智明,浅谈工程投标报价的策略[J],招投标研究,XX,2[27] 梅洪,投标报价策略与作价技巧[J],北京:基建优化,XX, 2[28] 刘钟,莹徐红,建筑工程造价与投标报价[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XX[29] 张春泉,浅谈工程投标的方法与策略[J],现代管理科学,XX[30] 余云泉,李振荣,工程施工投标报价策略与技巧初探[J],北京:中外建筑,XX篇二:工程专业参考文献、相关材料目录: : : :毕业设计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题目渝巫路开县C标投标文件及成本控制方法研究(任务起止日期 XX 年3月29日~ XX年6月10日)管理院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专业 1 班学生姓名周越学号 06990111指导教师李红镝教研室主任彭赟院领导许茂增注:1. 此任务书应由指导教师填写。
工程合同管理外文文献综述
工程合同管理外文文献综述在国际范围内,工程合同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合同风险分配、合同争议解决机制以及合作伙伴关系建立等方面。
例如,一些文献提出了风险分配的模型和框架,强调了在合同起草阶段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各种潜在的风险,并通过合理的条款设计来平衡各方的利益。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对抗式争议解决方法逐渐被更加灵活的合作式方法所取代,如调解、仲裁等方式被广泛采用。
在合同管理过程中,信息透明度和沟通效率的提升被认为是提高项目管理成效的重要因素。
许多研究指出,通过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平台和沟通机制,可以减少误解和冲突,从而降低合同执行过程中的风险。
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如区块链在合同管理中的潜在价值,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和维护是工程合同管理中的另一个重要议题。
文献中提到,通过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可以促进信任的建立,减少交易成本,并提高项目的整体效率。
在这方面,如何评估和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如何通过合同条款来规范双方的行为,以及如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维护良好的合作关系,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工程合同管理也开始关注环境和社会影响。
一些文献探讨了如何在合同中融入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的条款,以推动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这不仅是对传统合同管理模式的挑战,也为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工程合同管理是一个多维度、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涉及法律、经济、管理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外文文献的综述,我们可以看到,国际上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视角和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实践工程合同管理。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国际合作的加深,工程合同管理领域有望迎来更多的创新和发展。
《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200字》
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学者在很早之前就开始了对质量管理的研究,并在多年的实践中总结形成了很多相关的理论。
1911年,Taylor F W在科学管理理论中提出将质量检查从制造和加工中分离出来。
虽然Taylor F W后来提出的质量检查不能在制造过程中起到管理和预防的作用,但是相关研究仍为现代质量管理理论奠定了基础[1]。
于是在1924年一些统计学家意识到预防缺陷的重要性,Shewhart提出的过程控制理论等数理统计开始在质量管理中被广泛应用。
贝尔实验室首先使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来处理质量管理难题,利用抽样检验理论开展试验。
20世纪40年代,基于数理统计理论的统计质量管理被社会逐渐接受,但是这种管理模式也有不足,对质量控制的统计方法依赖性过高,导致质量控制不仅会被误解为“一种统计方法”,还会被误解为“统计学家的工作”,有一种距离感。
与此同时,检验、制造部门对质量管理的成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就导致其他部门的人员工作态度消极,也限制了其适用与晋升[2]。
随着20世纪50年代以后火箭、航天器等大型复杂产品的研发应用,人们对产品安全性、经济性的要求不断提高,质量问题也成为了焦点。
对于复杂的产品和项目,需要进行综合分析和调查,要把“系统工程”的概念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对整个过程、整个企业及所有员工实施管理。
从1970年开始,随着行为科学理论被提出,开始由统计质量管理阶段转变到综合的质量管理阶段。
Feigenbaum最初提出了“综合质量管理”的概念,所有人员应将质量功能的实施当作自己的责任,并提出了“高质量”的概念[3]。
同样,1940年,Deming W E认为品质管理的有效性需要高层管理人员的决定和参与以及团队精神。
通过提高质量意识的教育和质量技术培训,持续改善所有级别员工意识和技能,以便理解和分析进度基准的质量成本。
综合质量管理的概念逐渐被全社会所认可,并在实践中得到升华和提升[4]。
合同法文献综述
合同法文献综述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合同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合同,是公平、合理的权利义务关系形成的一种书面协议,它在法律上具有法律效力,可以保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合同法制定了为了保护双方利益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是一套完备的法律制度,被誉为“万人治理之本”,是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在我国合同法的研究方面,科学家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专家学者纷纷探讨并发表了许多论文和报告,为合同法的完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具体阐述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合同法的研究发展情况。
第一,国外合同法的研究状况。
国外的合同法研究主要在近现代合同法的形成演变及其规范条款设计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著名学者埃里克格卢芬认为,《莱布尼茨研究室报告》是对20世纪早期形成的欧洲合同法体系的重要贡献,它系统地阐述了现代欧洲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基本规则和一般原则,并总结出欧洲合同法的核心价值。
美国学者索尔登更进一步指出,当今社会发展或改革要求,研究者必须以反思法律原则、观察社会变化、对比地方现状和国际潮流等方式来完善法律制度,以满足双方当事人的需求。
第二,国内合同法的研究状况。
在中国大陆,近年来,合同法的研究受到学术界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李新生等学者提出了一系列合同法的新概念,如强制执行权、商业运作及新发展的保全与急救措施、仲裁和调解等,并依据实践需求对合同法进行了完善改革。
此外,在高等法学院校开设的合同法课程中,常常强调法律实践及在实践中学习法律。
围绕新形式合同主要伦理原则的形成和展开,也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和理论,如商业信用、信用风险管理、合同性质与时效性等,对促进合同的履行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合同法是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中发挥着广泛的作用。
近年来,国内外合同法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由于国情的不同以及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与完善,学术界和政府应当继续深入研究合同法并加以实践,以更好地保护双方利益。
文献综述范例1【范本模板】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院系: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年级专业:姓名:学号:题目名称:指导老师评语: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清单计价模式下的招投标【内容摘要】: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可以增强《招投标法》的可操作性,引导施工企业开展公平合理的价格竞争,促进工程建设招投标健康、有序、协调发展。
文章从传统的定额计价模式存在的弊端入手,分析了工程量清单的优势,以及实施的主要程序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何加强管理,使项目成本得到更好的控制。
Abstract:Quantity pricing implemented model can enhance the<The Bidding Law >operability,and guide enterprises to develop a fair and reasonable construction of the price competition, and promote the health of construction bidding,orderly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The article counts the price pattern existence from the traditional fixed quantity malpractice obtaining, has analyzed the resilience detailed list superiority, as well as how does the implementation main program and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in the actual operation process, enable the item cost to be under a better control。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参考文献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是确保工程项目顺利进行、保障各方权益、降低风险和纠纷的关键环节。
本文主要参考了以下几篇文献,以了解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相关理论和实践。
1. 王志刚.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研究[J]. 建筑经济, 2017(5): 58-61.该文献从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内涵、意义、现状和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
作者认为,加强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对于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成本、缩短工期具有重要意义。
2. 张志强.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探讨[J]. 建筑技艺, 2016(3): 40-43.本文从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的特点、管理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作者指出,施工合同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应重视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和解除等环节,以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3. 刘亚丽. 浅谈建筑工程合同风险管理[J]. 建筑技艺, 2018(2): 45-47.该文献分析了建筑工程合同风险的类型、来源和影响,并提出了一系列风险防范措施。
作者认为,合同风险管理是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引起广泛关注。
4. 李娜.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与索赔策略研究[J]. 建筑经济, 2019(4): 72-75.本文从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与索赔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合同管理与索赔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一套有效的索赔策略。
作者认为,加强合同管理有助于降低索赔风险,提高工程项目效益。
5. 陈斌.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 建筑技艺, 2015(4): 42-44.该文献从实际工程案例出发,分析了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对策。
作者认为,加强合同管理需要从完善制度、提高人员素质、加强监督等方面入手。
6. 赵宇.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与风险防范控制探讨[J]. 建筑技艺, 2020(1): 37-40.本文探讨了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与风险防范控制的关系,并提出了一套风险防范控制措施。
建设工程合同文献综述
建设工程合同文献综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需求不断增加,建设工程合同成为了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工程合同是指发包方和承包方依法就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达成的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合同管理起到了规范双方行为、保障项目顺利进行、维护合法权益的作用。
本文将对建设工程合同的立法、管理、履行等方面进行综述。
一、建设工程合同的立法概况我国关于建设工程合同的法律规定,主要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等法律法规中。
这些法律法规对建设工程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解除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为建设工程合同的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合同法》明确了建设工程合同的签订原则、合同条款、合同履行等方面的要求。
例如,合同的签订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的原则;合同条款应当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应当遵守合同约定,按照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等方面的要求进行。
《建筑法》对建设工程合同的承包方式、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如承包方式分为总分包、平行承包等,要求承包方具备相应的资质条件;工程质量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施工安全应当采取措施保障。
《招标投标法》明确了建设工程合同的招标投标程序、中标条件、合同签订等方面的要求。
如招标投标应当公开、公平、公正,中标后双方应当根据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签订合同。
二、建设工程合同的管理建设工程合同的管理主要包括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解除等环节。
合同管理的目标是确保合同的合法性、有效性,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1. 合同签订管理:合同签订管理要求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应当充分了解对方的资质、信誉、能力等情况,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同时,合同条款应当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避免因合同条款不明确导致的纠纷。
2. 合同履行管理:合同履行管理要求双方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论文文献综述建筑工程合同管理论文文献综述一、双方基本信息本建筑工程合同由委托方(以下简称“甲方”)与承包方(以下简称“乙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签订。
甲方:xxx公司地址:xxx乙方:x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地址:xxx二、各方身份、权利、义务、履行方式、期限、违约责任甲方身份:委托方,是建设工程的业主,对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等方面享有监督和检查的权利。
甲方权利:1. 要求乙方按照约定的时间和质量完成工程。
2. 监督和检查工程的进展情况和建设质量,并要求乙方改正工程中存在的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
3. 根据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项。
甲方义务:1. 按照约定支付工程款项。
2. 向乙方提供工程设计文件和其他必要的文件资料。
3. 配合乙方开展工程的实施。
乙方身份:承包方,是建筑工程的承包商,对工期、质量等方面承担责任。
乙方权利:1. 要求甲方按照合同约定及时支付款项。
2. 工程完工后收取工程款。
3. 要求相关部门和机构提供必要的服务和协助。
乙方义务:1. 按照约定的时间和质量完成工程。
2. 配合甲方的监督和检查工作,修改工程中存在的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
3. 按照合同约定及时交付工程。
履行方式:甲方和乙方共同遵守中国建筑工程的相关法律法规,履行各自在合同中约定的权利和义务,完成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和验收等环节。
期限:合同开始时间为XX年XX月XX日,结束时间为XX 年XX月XX日,工程完工后开始计算工程款项的支付时间。
违约责任:1. 如甲方未按照合同约定及时支付款项,应向乙方支付逾期利息。
2. 如乙方未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工程或存在质量缺陷、安全隐患等问题,应承担违约责任。
3. 如甲方或乙方违反建筑工程的相关法律法规,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遵守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筑工程合同的签订、履行和解决纠纷都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条例》等。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文献综述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文献综述0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和经济法规的逐步完善,建筑业的管理也纳入到了法制的轨道上。
合同管理在项目管理中具有很强的管理职能,并且成为工程项目管理的中心环节。
建筑工程合同是按照建设单位的要求,根据调查和设计资料规定,明确双方责任、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建筑工程合同是保证工程质量、进度、投资目标的重要法律文件。
有效的合同管理是促进合同各方全面履行义务,以确保建设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建筑业,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工程项目竞争。
正确理解国外发达国家的建筑工程合同特别是对于FIDIC 条款认识和理解对我国建筑企业适应国际建筑市场规则、提高竞争力有很大的作用。
因此,在工程合同管理方面应当尽快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遵循市场规则和国际惯例,加强施工合同的规范管理,使我国的工程合同管理制度更加完善。
1 国内外发展状况在国外,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随着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研究和实际经验的积累,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合同管理的研究。
在发达国家,八十年代前人们较多地从法律方面研究合同;从八十年代,人们较多地研究合同事务管理;从八十年代中期以后,人们开始更多地从项目管理的角度研究合同管理问题。
近十几年来,合同管理已成为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的分支领域和研究的热点。
它将项目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推向新阶段。
1974年麦克尼尔提出RC(Relational Contracting)关系性合同,其旨在促进交流,理顺事物的关系,减少摩擦,并规定“不完全合同”在复杂的情况。
在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中一直被运用和发展,随着企业竞争力日益的增加,如果和其他企业没有差异时,许多企业强调利益合同行关系(RC)(1999年澳大利亚构造协会Jones,2002)【1】。
1989年,RC的概念,在建设合同项目中引起了广泛的讨论【4】。
2005年,香港通过在新加坡的调查研究已经研究识别出了促进RC发展的关键因素【1】。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最新文献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最新文献一、合同的订立与履行1. 订立阶段:在建筑工程合同的订立阶段,双方应充分了解项目需求、风险分担、责任划分等内容,确保合同条款的公平合理。
还应关注合同的合法性,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2. 履行阶段: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应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内容执行,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如遇到变更、索赔等问题,应及时协商解决,避免纠纷的发生。
二、合同的变更与解除1. 变更:在建筑工程合同中,由于设计、施工条件等因素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合同内容需要进行调整。
此时,双方应根据实际情况协商一致,对合同进行相应的变更。
2. 解除: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一方违约、不可抗力等原因,可能导致合同无法继续履行。
此时,双方可以依法解除合同,并根据合同约定承担相应的责任。
三、合同的争议解决1. 协商解决:在出现合同争议时,双方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
如果协商无果,可以寻求第三方调解或仲裁机构的帮助。
2. 诉讼解决:如果协商和调解都无法解决争议,双方可以选择诉讼的方式解决。
在此过程中,双方应积极配合法院的工作,提供相关证据和材料,以便法院能够公正地裁决。
四、合同的终止与结算1. 终止:在合同期满或者提前终止的情况下,双方应根据合同约定办理相关手续,包括工程验收、结算等事宜。
2. 结算:在结算过程中,双方应按照合同约定的价格、支付方式等内容进行结算。
如有异议,可根据实际情况协商调整。
五、合同的风险防范1. 预防为主:在合同签订前,双方应充分了解项目的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合同风险。
2. 动态管理: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应密切关注项目进展和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合同内容,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3. 保险保障:为了降低合同风险,双方可以考虑购买相应的保险产品,如工程质量保险、施工人员意外伤害保险等。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最新文献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最新文献这份最新文献范本由国内知名的建筑法律专家团队编写,综合了国内外先进的合同管理理念与实践经验。
该范本突出了以下几个重点:第一,明确合同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在这份文献范本中,对于业主、承包商、设计单位等各方的责任和权利进行了详尽的描述,旨在减少因角色模糊导致的争议。
第二,细化工程变更和索赔的处理流程。
建筑工程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需要变更的情况。
文献范本提供了一套标准化的变更处理流程,并就如何进行合理索赔提出了具体建议。
第三,强调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通过引入风险管理机制,文献范本指导读者如何在合同签订之初就识别潜在的风险点,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第四,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合同管理。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合同管理效率成为了一种趋势。
文献范本推荐使用专业的合同管理软件,以便更有效地跟踪合同执行情况。
第五,注重合同的法律适用与争议解决方式。
针对可能出现的纠纷,文献范本提供了多种解决方案,包括调解、仲裁和诉讼等,以适应不同情况的需求。
在当今建筑行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一个精确、合理的建筑工程合同对项目的顺利执行至关重要。
为此,业内专家不断研究并更新合同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本次分享的最新文献范本,便是这一努力的成果之一。
文献范本明确了参与建筑工程各方的权利与义务。
这不仅有助于防止未来可能发生的争议,也保证了工程项目能按照既定目标高效推进。
例如,业主需按时支付工程款,而承包商则要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
文献范本详细阐述了工程变更和索赔的处理办法。
在实际施工中,由于设计调整、材料价格波动等因素,工程变更难以避免。
此时,一个清晰、操作性强的变更和索赔流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文献范本强调了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通过对潜在风险点的早期识别和评估,合同双方可以提前做好准备,从而降低风险带来的影响。
文献范本提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提升合同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这包括但不限于使用电子签名、在线审批流程以及实时数据共享等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文献综述0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和经济法规的逐步完善,建筑业的管理也纳入到了法制的轨道上。
合同管理在项目管理中具有很强的管理职能,并且成为工程项目管理的中心环节。
建筑工程合同是按照建设单位的要求,根据调查和设计资料规定,明确双方责任、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建筑工程合同是保证工程质量、进度、投资目标的重要法律文件。
有效的合同管理是促进合同各方全面履行义务,以确保建设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建筑业,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工程项目竞争。
正确理解国外发达国家的建筑工程合同特别是对于FIDIC 条款认识和理解对我国建筑企业适应国际建筑市场规则、提高竞争力有很大的作用。
因此,在工程合同管理方面应当尽快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遵循市场规则和国际惯例,加强施工合同的规范管理,使我国的工程合同管理制度更加完善。
1 国内外发展状况在国外,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随着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研究和实际经验的积累,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合同管理的研究。
在发达国家,八十年代前人们较多地从法律方面研究合同;从八十年代,人们较多地研究合同事务管理;从八十年代中期以后,人们开始更多地从项目管理的角度研究合同管理问题。
近十几年来,合同管理已成为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的分支领域和研究的热点。
它将项目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推向新阶段。
1974年麦克尼尔提出RC(Relational Contracting)关系性合同,其旨在促进交流,理顺事物的关系,减少摩擦,并规定“不完全合同”在复杂的情况。
在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中一直被运用和发展,随着企业竞争力日益的增加,如果和其他企业没有差异时,许多企业强调利益合同行关系(RC)(1999年澳大利亚构造协会Jones,2002)【1】。
1989年,RC的概念,在建设合同项目中引起了广泛的讨论【4】。
2005年,香港通过在新加坡的调查研究已经研究识别出了促进RC发展的关键因素【1】。
2005年,Puddicombe提出了一个概念模型,旨在提高对合同的认识,合同应被看成是一个管理的工具。
该模型是一个多维的仪器,解决合同涉及的三个关键问题【2】。
从1987年开始,尼日利亚机建立司法审查委员会,调查合同中的欺诈性条款,并已经识别出欺诈性条款的原因,大大减少了欺诈性条款的存在【3】。
我国自从1979年国家建委发布《关于试行基本建设合同制的通知》、《建筑安装工程合同试行条例》等调整工程建设合同的法规以来, 特别是《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等法律的颁布, 标志着我国工程建设合同法治建设和科学管理已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工程建设合同管理已成为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和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
尽管我国工程建设合同管理与以前相比已取得巨大进步, 但也存在许多问题, 如法律法规的针对性不强、执法不严、大量采用格式合同或阴阳合同、履约率不高、合同管理意识差等。
我国从立法、执法、守法等各方面着手加强工程建设合同管理【11-15】。
2 关于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主要观点Mohan M. Kumaraswamy, M.ASCE【1】的研究认为通过关系性合同可以提升项目的潜在的性能,持续保留它的价值和可行性,特别是在项目与流行文化存在冲突时,可以使用RC作为它的指导方针,RC在特定条件下可能会引起特定国家的调查,并可以使用于相同或相似的研究中。
许多国家正在朝着RC发展。
Michael S. Puddicombe, A.M.ASCE【2】实证检验了一个概念模型,旨在提高我们对合同的理解。
提供了一个合同的模型视图的多维工具,解决了合同中的三个关键问题:公司之间组织结构的关系,参与该项目的风险和回报是如何分配,企业之间的冲突如何解决?合同作为一种管理工具,提高了项目绩效。
By C. M. Anekwe1【3】在其研究中重点介绍了问题合同条款,以及条款的欺诈性行为,提出了建议,以尽量减少欺诈。
各国政府建立了司法审查委员会,调查合同条款。
Sai On Cheung【4】提出建筑行业依赖于正式合同的签订和执行的义务和权利约束对方。
并将建设工程合同条款分为了古典、新古典、和RC三种形式。
对建设的关系性合同的基本问题“建设工程关系是如何建立的”的关系的程度分8个因素进行评估,对于各因素对合同的影响。
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客户端和主承包商是促进合作的先决条件。
不同合同类型表现出的事物特性,可能会不服从关系的范例,并且关系性合同不容易适用于那些在设计投标合约建立形式。
Andrew J. Edkins【5】探讨了在PPP项目合同管理中,如何有效的用伙伴关系和法律因素来确定业绩成果。
RON SHUMWAY【6-7】探讨了建设合同的新趋势和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提出了建筑行业出现越来越多的一些额外“问题”趋势的看法。
承包商在经济方面将会有承担更多的风险的趋势。
讲叙了当今在建筑合同中风险的增加,其出现的原因和承包商应该做什么以减轻这些“新”的风险。
指出当今承包商面临的最大风险可能是随着主合同条款的变动,承包商无能为力或不能及时有效的执行。
薛陆平【11】搞好合同管理就必须在相应的程度上研究法律问题,设置专人或组负责合同管理。
编制有关规程、手册, 使合同管理程序化、制度化。
设立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并配备相应的专业人才, 不断规范建筑市场的执法行为。
杨伟忠【12】增强工程建筑市场的执法力度,建立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主的合同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企业“重合同、守信用”的信誉档案,规范企业行为。
吕鹏【13】合同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而变更。
合同的内容越充实,合同管理水平就越高,成功索赔的概率就越大。
承包商严格、严谨地进行施工管理、控制整个工程的开支,积累各类资料,编写正确的索赔报告,有利于项目的索赔成功。
加强项目管理团队的密切合作,充分行使合同赋予的权利,严格控制资金进出与成本,重视索赔工作,才能更好地进行索赔,维护公司的经济利益。
韩宏伟【15】从树立合同意识、建立健全合同管理组织机构、加强合同的理解和运用、积极沟通与交流、完善文档管理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提高国际工程合同管理水平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3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方面的问题合同管理方面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15】:( 1)缺少预警机制:缺少对合同进度、结款等关键节点的预警,不能准确地预测近期可能的收支项目,不能帮助公司进行财务规划,掌控现金流,更好地发挥资金运作;( 2)索赔的力度不足, 工作缺乏连续性、缺乏实证、跟踪不及时等;( 3)合同的意识较差、反应不及时、不按合同规定处理合同事件;( 4)文档管理较乱, 没有进行必要的分类整理、缺乏系统性;传统纸质合同与电子版合同共存,但对于不同的人员想阅读参考合同时,存在查找不方便的问题。
( 5)合同管理人员不足、组织机构不健全;( 6)合同管理不能得到其他部门很好地配合和协作;(7)合同双方当事人法律意识差,合同行为不规范;(8)合同体系不健全;(9)执行合同不严谨;(10)合同管理不到位,现场管理与合同管理脱节;(11)合同条款不严密,双方理解存在偏差。
4 展望综合我所查阅的关于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方面的论文,对于未来合同管理的发展趋势,我认为可以将合同管理工作分为四大功能模块:客户管理模块、项目管理模块、合同信息维护模块、合同执行控制模块,将四个模块的工作用数据信息连接。
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可以尽早的与网络信息技术接轨,实现合同管理的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这样可以便于合同方面的信息数据集中管理,方便快捷地将合同管理功能统一化,辅助用户有效管理合同,同时满足管理人员及企业对合同的管理要求,提高工作效率。
5 结语从我所查阅的文献来看,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在近几十年里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要做到公平公正、井然有序仍将需要作出大量的工作。
做好前期的合同管理工作对于项目的顺利实施是有力的保障,在已经引起对合同管理重视的同时,需要我们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建设工程的改变去探索更多的管理方法。
国外关于建设合同管理方面的研究涉及的面要广和深,我们应该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国外经验,并做出自己的成果。
参考文献:[1]M ohan M. Kumaraswamy, M.ASCE1; M. Motiar Rahman, M.ASCE2; Florence Yean Yng Ling3; and Siew Ting Phng4 .Reconstructing Culturesfor Relational Contracting: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2005.131:1065-1075.[2]Mi chael S. Puddicombe, A.M.ASCE.Why Contracts: Evidence: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2009.135:675-682.[3]By C.M. Anekwe1.contract award -eigerian experience . J. Prof. Issues in Engrg. 1987.113:229-235.[4]Sai On Cheung1; Kenneth T. W. Yiu2; and Pui Shan Chim3.HowRelational are Construction Contracts?.J. Prof. Issues Eng. Educ.Pract. 2006.132:48-56.[5]Andrew J. Edkins1 and Hedley J. Smyth2.Contractual Management in PPP Projects: Evaluation of Legal versus Relational Contracting for Service Delivery.J. Prof. Issues Eng. Educ. Pract. 2006.132:82-93.[6]RON SHUMWAY, ALAN RICHARD, AND JOSH RITTI.New Trends and Bad Results in Construction Contracts, Part I.Leadership Manage. Eng. 2004.4:93-98.[7]RON SHUMWAY, ALAN RICHARD, AND JOSH RITTI.New Trends and Bad Results in Construction Contracts, Part II.Leadership Manage. Eng. 2004.4:99-104.[8]Kemi Adeyeye1.Teaching Construction Contracts:Mutual Learning Experience.Journal of Legal Affairs and Dispute Resolution in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2009.1:97-104.[9]Ka Wah Calvin Chui, P.E.1; and Yong Bai, Ph.D., P.E., parison of Contract General Conditions between United States and China.J. Archit. Eng. 2010.16:119-125.[10]Prof. Michael S. Puddicombe1.CONTRACTS:A HOLISTIC PERSPECTIVE.Construction Research Congress 2005.[11]薛陆平.国际承包工程合同管理研究[J].公路,2006.[12]杨伟忠.我国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浅析[J].建筑经济,2006,11.[13]吕鹏.浅析国际总承包工程的合同管理[J].江苏建材,2012,3.[14]董利生.建设工程合同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5):222.[15]韩宏伟.国际工程合同管理初探[J].四川水利发电.2009,2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