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音乐上册牧场上的家教案完整版

合集下载

4《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

4《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

4《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乡村生活的场景和生活方式。

2.熟练掌握《牧场上的家》这首歌曲的歌词、曲调和节奏。

3.掌握歌曲的基本演唱技巧,如调性、节奏、语气等。

4.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2.能力目标1.提升学生学习音乐和表演的兴趣和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发展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4.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艺术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歌曲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2.歌曲演唱技巧的讲解与操作。

2.教学难点1.歌曲的节奏感和音乐语言的理解和掌握。

2.歌曲的表情和感情的表达。

三、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先播放《牧场上的家》的音频或A面CD,让学生感受到熟悉的旋律,并引导学生了解牧场生活的情景和生活方式。

2.学唱歌曲(1)歌曲练嗓教师根据歌曲的调性、难度和节奏逐句讲解,让学生练习口型、发音和声调等,掌握歌曲的语言特点和音乐表现形式。

可适当使用数字音阶,要求学生提高发声和吟唱的准确性和流利性。

(2)歌曲演唱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和演唱练习,并指导学生合理分配声部和协调合唱,注重音乐节奏、表情和感情的表现。

可尝试“带唱”、“分组比赛”等形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增强学习兴趣。

3.肢体表演(1)形体训练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形体训练,让学生加深对歌曲表情和动作的理解,形成表演形式和自身艺术风格。

可结合形体转换、动态拉伸、呼吸练习等方法进行。

(2)动作设计教师与学生共同设计歌曲的动作和表现方式,并根据歌曲的流畅度、情感表达和学生的风格特点进行选择。

注意动作的连贯性和合理性,创新和突出个性,增加趣味性和观赏性。

4.综合表现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表演展示,并评选出最佳组合和最佳表演者。

同时,加强学生与观众的互动和分享,让学生得到更大的表现和满足,增进集体合作和分享意识。

四、教学评估教学评估的方法主要采用对歌曲演唱和表演的集体评估和个人点评,同时考虑学生的表现风格和表现水平,发现个人短板和优势,予以扬长避短。

《牧场上的家》音乐教案设计

《牧场上的家》音乐教案设计

《牧场上的家》音乐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音乐课程标准》中的《牧场上的家》单元,具体涉及教材第一章节《美丽的牧场》。

详细内容包括牧场上的自然风光、牧人的生活状态以及与之相关的音乐作品。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牧场文化,感受牧歌的音乐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牧歌的基本知识,了解牧场文化。

2. 学会演唱《牧场上的家》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 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歌曲《牧场上的家》的学唱,音乐知识的掌握。

难点:歌曲情感的表达,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PPT课件。

学具:音乐课本、歌词单、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牧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谈一谈对牧场的认识,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5分钟)(1)学习歌词:让学生跟读歌词,理解歌词的含义。

(2)学习旋律: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唱,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情感表达。

(3)分声部练习:男生、女生分声部练习,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

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5分钟)(1)讲解歌曲中的节奏、音高等音乐知识,通过例题进行巩固。

(2)进行随堂练习,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4.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段与牧场相关的情景剧,要求融入歌曲演唱,培养学生的创作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程《牧场上的家》2. 歌曲旋律:五线谱展示歌曲旋律3. 重点音乐知识:节奏、音高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所学内容,编写一首与牧场相关的短诗,并为其谱曲。

2. 答案示例:牧场的天空多么蓝,悠闲的牛羊在吃草。

我唱着歌儿走过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对牧歌有了深入的了解。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拓展延伸方面,可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地区的牧歌,比较其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牧场上的家教案

牧场上的家教案

牧场上的家教案牧场上的家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牧场上的家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牧场上的家教案 1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写的是天山及天山牧场天晴、下雨、黄昏及傍晚不同时候迷人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天山牧场十分热爱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横亘、连绵不断、驰骋、暮霭”等词语的意思。

勾画文中的比喻句。

2、了解天山牧场在天晴、下雨、黄昏及傍晚时的迷人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获得美的享受,陶冶学生审美情操。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天山牧场在天晴、下雨、黄昏及傍晚时的迷人景象。

难点:体会课文运用了大量比喻表现天山牧场迷人的美。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在新疆的中部有一条大山脉,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它就是天山。

今天老师就与大家一同走进天山那辽阔的千里牧场。

(板书课题运用多媒体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山牧场在土壤肥沃,牧草茂密,野花芳香,空气新鲜的天山,有一片迷人的牧场,想去看一看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快速浏览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说一说天山牧场给你留下最初的印象是什么?(美丽、辽阔、舒服、迷人等)如何运用题目概括课文主要内容?3、默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哪些地方写天山?哪些地方写牧场?(教师板书:远看天山走进牧场)写了牧场哪些时候的景观?(板书:晴天、雨天、黄昏、傍晚)。

(三)、重点探究、细读感悟1、出示自学提示:你是从课文的什么地方感受到牧场的美丽、辽阔的呢?(1)、选学一个自然段,找出这段中描写哪些景色?(2)勾画该段中的比喻句。

运用“把……比作……”和“用……比喻……”认识勾画的比喻句。

2、小组汇报(一)读1、2自然段,1、介绍了牧场的什么?2、你喜欢哪句话、哪个词语,读一读,品一品,说一说。

音乐教案:牧场上的家教案

音乐教案:牧场上的家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音乐教案:牧场上的家教案课时安排:40分钟教学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唱出《牧场上的家》这首歌曲。

2. 学生能够通过歌曲了解并感受美国乡村音乐的风格。

3. 学生能够通过歌曲感受到家庭和亲情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 教学音频设备2. 《牧场上的家》乐谱3. 教学PPT或黑板二、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牧场上的家》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美国乡村音乐的风格。

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家庭和亲情元素。

2. 歌曲学习(10分钟)教师分发乐谱,让学生跟唱《牧场上的家》。

在演唱过程中,教师纠正学生的发音和音准问题。

教师讲解歌曲中的歌词含义,让学生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

3. 歌词解读(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歌曲的歌词,让学生理解家庭和亲情在歌曲中的体现。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4. 实践活动(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关于家庭和亲情的歌曲进行演唱。

其他同学担任评委,对演唱效果进行评价。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让学生认识到家庭和亲情的重要性。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三、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演唱《牧场上的家》。

2. 学生能够理解并阐述歌曲中家庭和亲情的意义。

3. 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小组合作,展示自己的歌唱才华。

四、教学拓展1. 教师推荐其他关于家庭和亲情的歌曲,让学生进行欣赏和演唱。

2. 组织学生参加校园歌手大赛或其他音乐活动,展示学生的歌唱才华。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歌曲《牧场上的家》中的家庭和亲情元素,每组选择一个代表进行分享。

2.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歌曲中的家庭成员,通过表演的方式展现家庭生活的场景,增强学生对家庭亲情的体验。

《牧场上的家》教案

《牧场上的家》教案

《牧场上的家》教案《牧场上的家》教案篇1教材分析1、《牧场上的家》是一首美国田园牧童歌曲。

四三拍,大调式,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构造旋律美丽、流畅。

节奏,平稳中带有起伏,使歌曲美丽而又有荡漾之感,描绘了绿草茵茵的宽敞牧场,水牛、小鹿、羚羊的欢跳及夜幕下星星闪耀,牧场在安静的夜晚中富有诗意的漂亮景象。

2、《牧场上的家》它不仅表现了开阔空旷的家园意境,而且还尽情的抒发了人们对得意的家园的赞美之情。

最终的乐句曲调有趋平稳,使人们完全沉醉在这漂亮的家园情景之中,感受和表达了对得意的家甜蜜生活的喜爱情感。

学情分析1、大多数学生都很喜爱上音乐课,学生的承受力量增加不少,对音乐也布满了深厚的兴趣,学生在演唱时根本上能不喊唱,会用正确的方法演唱而且熟悉到了气息的作用,演唱时也能满怀感情地唱歌。

2、有一小局部学生乐理学问把握的不错,唱歌的状态,音色也很美丽。

其中还有一局部学生唱歌音准不佳,连音乐学问、音乐技能、视谱都不会。

在这节课中以听带学,再多听的根底上,用“lu”“lv”进展模唱。

然后逐步递进。

3、在学习中我重点强调了三拍子的强弱规律,留意弱起拍的节奏等。

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导向和理解,让学生带着问题听。

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1)通过歌曲的学习及观赏,培育学生了解多元文化,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2)在倾听表演的根底上突出主题,表达对家乡的依恋及赞美的情感。

对音乐的审美力量,让他们喜爱自己的家乡。

2、学问目标:理解3/4拍强弱规律,熟悉并唱好唱准弱起小节。

3、力量目标:用平稳、悠长的气息和严厉、连贯的声音富有表情的演唱,体会歌曲表的美妙心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学生学习《牧场上的家》,引导学生能用平稳气息和,严厉的声音有表情的演唱,并能体会歌曲表达的美妙心情。

教学难点:1、指导学生弱起小节的学习及运用。

2、引导学上一字多音、一音多字、儿化音的唱法。

《牧场上的`家》教案篇2教材分析这是一首广泛流传的美国田园牧童歌曲。

《牧场上的家》音乐教学设计

《牧场上的家》音乐教学设计

《牧场上的家》音乐教学设计《牧场上的家》音乐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表演《牧场上的家》二、教学目标:1、用平稳、悠长的气息和柔和、连惯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歌唱,表达对家乡的依恋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2、复习弱起小节的含义和他在音乐中的表现效果三、教学重点:学会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体会歌曲表达的美好情绪。

四、教学难点:学会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体会歌曲表达的美好情绪。

五、教学过程:表演《牧场上的家》:这是一首广泛流传的美国田园牧童歌曲。

3/4拍,大调式,旋律优美,流畅。

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

1.这是美国儿童对自己在牧场上家的赞美。

2.教师范唱时要注意弱起拍的节奏及换号处。

3.学唱曲调。

(1)在看谱听教师范唱曲调(或钢琴单音弹奏曲调)中,找出曲调中的相同乐句。

(2)先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一乐句8小节,及第三乐句的8小节,要求学生划3/4拍指挥图式唱谱。

(3)学生自学第二乐句的8小节,划拍把握好节奏的长短。

注意弱拍节奏。

(4)在教师完整的弹奏曲调后,准确地唱好全曲。

注意唱好三拍子的强弱感,并随着曲调起伏唱出力度的渐强、渐弱。

4.在歌曲演唱中要唱出对牧场家的爱。

第三乐句是全曲的^***,在力度上要稍强。

改编练习1.非常熟练唱好前8小节曲调。

2.掌握4/4拍或6/8拍的特征。

3.学生自由选择两种拍号进行改编,如:?4.改编展示:学生试唱自己的'改编曲。

教师要多加鼓励学生的改编曲。

小结:改编也是一种创作,但由于不同的拍号,所以情绪也不尽相同。

教学后记:本单元我通过音乐游戏、唱歌教学、律动等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情”的感受当中来感受音乐,在“情”的呼唤中唤起学生学习音乐的渴望。

通过学习,学生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和家庭的温暖,从而激发孩子去爱自己的家。

充分的体现了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的艺术原则。

牧场上的家音乐教案

牧场上的家音乐教案

牧场上的家音乐教案【篇一:人音版音乐五上《牧场上的家》教案1】《牧场上的家》教案教学内容:一、歌曲牧场上的家二、读谱知识弱起小节教学目标:一、用平稳、悠长的气息和柔和、连惯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歌唱,表达对家乡的依恋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二、学习弱起小节的含义和他在音乐中的表现效果。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广泛流传的美国田园牧童歌曲。

四三拍,大调式,旋律优美、流畅。

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

第一部分由两个重复变化的乐句构成,舒展的节奏,曲调在平稳中带起伏,使旋律优美而又有荡漾之感,描绘了绿草茵茵的宽阔牧场,水牛、小鹿、羚羊的欢跳及夜幕下星星闪烁,牧场在宁静的夜晚中的美丽景象,富有诗意。

第二部分在上移五度跳进后,以宽松的节奏展开,使得曲调更加优美而抒情,它不仅表现了开阔空旷的家园意境,而且还纵情的抒发了人们对可爱的家园的赞美之情。

最后的乐句再现了歌曲第二乐句的旋律,曲调又趋平稳,它使人们完全沉浸在这美丽的家园情景之中,感受和表达了对可爱的家甜美生活的热爱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让他们热爱自己的家乡。

2、弱起小节的学习;长音的延长时值。

3、歌词的填入,字与音对齐。

如:那儿的儿化音和那儿没有儿话音的填入。

教法:听唱和视唱结合。

学法: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我会用学生自学及让学生当小老师,利用生帮生的方法,让能干的学生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让每一位学生都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师生问好!组织教学!三、谈话导入。

四、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家,“家”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港湾,是我们生活的依托,在自己温暖的家里生活是非常幸福的,我们每一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家。

在美国的乡村有个同样温暖的家庭,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这个美国小朋友家做客,老师也不知道他们家在哪儿?那我们就顺着导游去①看他们家到底在哪里?②他们家有什么美景?观看课件(一)2、师生观后交流。

(他们家在草原,他们家有水牛、小鹿、羚羊;那里是快乐的天堂)3、是呀!这位美国小朋友的家真是快乐的天堂啊!瞧!他们还在小院里唱起了家乡的歌。

《牧场上的家》音乐教案设计

《牧场上的家》音乐教案设计

《牧场上的家》音乐教案设计教学目标:2、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弱起拍、连音线、渐强、渐弱,用歌声来表达歌曲的意境和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歌曲《牧场上的家》,从中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通过歌曲体验对家乡的依恋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教学重点:用优美、流畅的声音来演唱,抒发内心对牧场的赞美之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弱起拍、延音、渐强、渐弱、一字多音等音乐标记在演唱中的表现。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设计意图:3条连声曲与3组音的模唱均选自本歌曲里的主要旋律加以简化,旨在让学生对歌曲的有个潜在的熟悉感,为后面的学唱做铺垫。

在练声过程中的评价,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倾听,边唱变听,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音准。

二、聆听(导入)1、聆听:韩红版本的“家乡”。

2、讨论:这首歌曲的名字?“日喀则”它是属于哪个地区?你还听清楚了歌曲里面唱的家乡日喀则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呢?(日喀则处于西藏西南部,藏语的含义是“水土肥美的庄园”。

)3、夸家乡:每当提起“家”这个词就会使人想起自己的亲人,和在家中度过的美好时光,“家”是我们栖息的港湾,是我们生活的依托,能在自己温暖的家里感受生活的每一天是件多么幸福的事啊,那老师想问问你们,你们爱自己的家乡吗?谁来夸夸我们自己的家乡呢?(生自由回答)4、听新歌:今天啊有位美国的小朋友想带我们去他的家乡做客,他是用歌声来向我们介绍他美丽的家,请同学们仔细的聆听,找到他的家在哪儿?他家又有哪些美景呢?我们一起来听听。

设计意图:同种风格的流行歌曲导入配上图片,更能让学生尽快的进入角色,从赞美别人的家乡联想到自己的家乡进而夸一夸自己的家乡,能从情感上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更快的进入到学唱歌曲的状态。

三、自主(感受)1、想一想:欣赏完视频之后的感受?(生自由回答)你们知道她的家在哪儿了吗?(生回答)师出示课题《牧场上的家》她说那里有些什么?多么美丽的地方啊,真是让人无限神往!2、做一做:接下来就请大家再聆听一遍歌曲,同时拿起手中的笔完成预习四步骤。

音乐教案:牧场上的家教案

音乐教案:牧场上的家教案

音乐教案:牧场上的家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教学目标:1. 了解牧场上的日常生活和场景。

2. 学习相关的音乐知识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力。

教学内容:1. 牧场上的生活场景介绍。

2. 学习牧场上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3. 学习牧场上的乐器和演奏技巧。

教学活动:1. 观看牧场上的生活视频,了解牧场上的场景。

2. 听牧场上的音乐,分析其风格和特点。

3. 学习牧场上的乐器,进行实际操作和演奏。

第二章:牧场上的旋律教学目标:1. 学习牧场上的旋律和节奏。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和节奏感。

3.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教学内容:1. 牧场上的旋律特点介绍。

2. 学习牧场上的节奏和节拍。

3. 学习牧场上的旋律演奏技巧。

教学活动:1. 听牧场上的音乐,分析其旋律和节奏。

2. 跟随音乐节奏进行拍手或舞蹈。

3. 学习牧场上的旋律演奏,进行实际演奏。

第三章:牧场上的歌曲教学目标:1. 学习牧场上的歌曲和歌词。

2. 培养学生的音乐听力和理解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牧场上的歌曲特点介绍。

2. 学习牧场上的歌词和意义。

3. 学习牧场上的歌曲演唱技巧。

教学活动:1. 听牧场上的歌曲,分析其歌词和意义。

2. 学习牧场上的歌曲演唱,进行实际演唱。

3. 进行牧场上的歌曲合唱,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

第四章:牧场上的音乐游戏教学目标:1. 学习牧场上的音乐游戏和活动。

2. 培养学生的音乐协调和合作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内容:1. 牧场上的音乐游戏和活动介绍。

2. 学习牧场上的音乐游戏规则和技巧。

3. 进行牧场上的音乐游戏和活动。

教学活动:1. 介绍牧场上的音乐游戏和活动,如牧场模拟游戏、音乐接龙等。

2. 学习牧场上的音乐游戏规则和技巧,进行实际操作和游戏。

3. 进行牧场上的音乐游戏和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协调和合作能力。

第五章:牧场上的音乐欣赏教学目标:1. 学习牧场上的音乐欣赏和评价。

音乐教案:牧场上的家教案

音乐教案:牧场上的家教案

音乐教案:牧场上的家教案第一章:认识牧场一、教学目标:1. 了解牧场的概念和特点,知道牧场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牧场的定义:草原、草地等适合养殖牲畜的地方。

2. 牧场的作用:提供牲畜养殖、提供肉类、奶类等食品来源。

3. 牧场的特点:广阔的草原、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清新的空气。

三、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展示牧场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牧场的外观。

2. 故事引导:讲述牧场上的生活故事,引发学生对牧场的兴趣。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牧场的特点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回答牧场的定义、作用和特点。

2. 学生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二章:认识牲畜一、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牲畜的种类和特点,知道它们在牧场上的作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提高他们对动物的认知。

二、教学内容:1. 常见牲畜:牛、羊、马、猪等。

2. 牲畜的特点: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繁殖能力等。

3. 牲畜在牧场上的作用:提供肉类、奶类等食品,促进经济发展。

三、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展示各种牲畜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它们的外形特征。

2. 故事引导:讲述牲畜在牧场上的生活故事,引发学生对牲畜的兴趣。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牲畜的种类、特点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回答常见牲畜的种类、特点和作用。

2. 学生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三章:体验牧场生活一、教学目标:1. 了解牧场生活的艰辛和乐趣,培养学生珍惜生活、感恩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体验能力,提高他们对牧场生活的认知。

二、教学内容:1. 牧场生活的艰辛:早起晚睡、辛勤劳作、应对自然灾害等。

2. 牧场生活的乐趣: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享受劳动成果等。

3. 体验牧场生活:参与牧场劳作、感受牧场生活氛围。

三、教学方法:1. 故事引导:讲述牧场生活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牧场生活的兴趣。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4课《牧场上的家》教案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4课《牧场上的家》教案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4课《牧场上的家》教案一. 教材分析《牧场上的家》是一首富有田园风光的歌曲,选自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4课。

歌曲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牧场上的美丽景色,歌词中充满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歌曲为2/4拍,旋律简洁优美,易于学生掌握。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田园风光,培养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方面的感知能力逐步提高。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对歌曲的共鸣,能够较好地理解歌曲的内涵。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表现欲望较强,喜欢通过歌唱、表演等形式来展示自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各项音乐活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牧场上的家》,理解歌曲表达的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

2.培养学生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体会歌曲的节奏和韵律。

3.引导学生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对田园风光的欣赏能力,激发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和韵律。

2.理解歌曲内涵,用感情演唱。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想象牧场上的美景,激发学习兴趣。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的情感,培养用歌声表达情感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演唱、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钢琴、音响等教学设备。

3.乐谱、歌词卡片等教学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牧场上的美景,引导学生产生对歌曲的兴趣。

同时,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

2.呈现(5分钟)教唱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节奏和韵律。

注意指导学生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

3.操练(10分钟)分组演唱,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学习。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节奏等方面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全班演唱,检验学生对歌曲的掌握程度。

《牧场上的家》教案(精选5篇)

《牧场上的家》教案(精选5篇)

《牧场上的家》教案(精选5篇)《牧场上的家》篇1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组织教学!二、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家,“家”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港湾,是我们生活的依托,在自己温暖的家里生活是非常幸福的,我们每一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家。

在美国的乡村有个同样温暖的家庭,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这个美国小朋友家做客,老师也不知道他们家在哪儿?那我们就顺着导游去①看他们家到底在哪里?②他们家有什么美景?2、学生浏览歌词(他们家在草原,他们家有水牛、小鹿、羚羊;那里是快乐的天堂)3、是呀!这位美国小朋友的家真是快乐的天堂啊!瞧!他们还在小院里唱起了家乡的歌。

我们和他们一起学吧!出示课题:牧场上的家三、新授聆听范唱。

老师范唱,让学生感受歌曲。

〈一〉学习曲调1、观察曲调。

向同学提出学习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弱起小节连音线、付点四分音符等)。

讲解不完全小节和弱起小节:第一个小节同我们以前认识的有什么不同?(第一小节不完全……..) 想想这样的小节应该弱唱还是强唱?它的不完全部分上哪儿去了?(末尾) 这样的小节就叫弱起小节。

2、想想以前我们在音乐课中唱过或听过的歌曲、乐曲有哪些是从“弱起小节”开始的?举几个例子。

如:(本期的〈晚风〉)3、先学第一部分。

(1) 听琴、划拍、自学曲调。

(2) 老师有重点地辅导。

(3) 听一遍唱一遍。

第一遍:听琴、划拍、心里唱;第二遍:听琴、划拍、唱出声。

(培养学生认真聆听的习惯,以听促唱)。

(4) 完整唱一遍。

4、学第二部分。

用同样方法学习。

5、完整、准确唱全曲。

〈二〉歌词教学。

1、全班准确、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思考:歌词表达了美国小朋友对自己家的怎样的感情?(对家的无限热爱之情)2、填入歌词。

要求:①歌词要与音对准。

②不要忘记曲调。

先填第二段。

解决那儿的儿化唱法。

再加第一段歌词。

3、完整、准确唱歌曲。

〈三〉歌曲处理。

1、老师讲述:我们今天一起去美国小朋友家做客,他们家在美丽漂亮的牧场,在晴空万里的天空下,水牛在悠闲的游荡,还有快乐的小鹿和羚羊在嬉戏,小朋友们还在无忧无虑的唱着自己喜欢的童谣,一切都那么和谐、那么自然、那么优美!他们是多么热爱自己的家啊!2、问: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达小朋友们对牧场上的家的热爱呢?你能边唱边想象歌中描绘的美丽牧场上的家吗?用你们的声音告诉老师,好吗?3、带着你想象的歌曲描绘的`意境,有感情地齐唱《牧场上的家》。

牧场上的家音乐教案

牧场上的家音乐教案

牧场上的家音乐教案教学内容:牧场上的家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牧场上的家音乐的背景和起源。

2. 学习并掌握牧场上的家音乐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3. 培养学生对牧场上的家音乐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器。

2. 牧场上的家音乐的CD。

3. 班级乐器(如小鼓,木琴等)。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教师播放牧场上的家音乐的CD。

2. 通过音乐的旋律和节奏,让学生感受到牧场上的家音乐的氛围。

活动一:了解牧场上的家音乐的背景和起源1. 教师给学生讲解牧场上的家音乐的背景和起源,介绍该音乐的特点和传统乐器。

2. 教师播放牧场上的家音乐的CD,让学生听到不同的乐器声音,并让学生感知并形容学到的音乐特点。

活动二:学习并掌握牧场上的家音乐的基本节奏和旋律1. 教师选择一个简单的牧场上的家音乐段落,分解其基本的节奏和旋律,并示范给学生。

2. 教师与学生一起练习,并引导学生按照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演奏。

活动三:培养学生对牧场上的家音乐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1. 教师播放不同的牧场上的家音乐段落给学生听,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中的情感和意境。

2. 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用语言或画画等形式表达出自己理解的音乐情感。

活动四: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

2. 每个小组的代表用乐器或身体动作演奏出牧场上的家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3. 其他小组成员要通过观察和倾听,合作完成自己小组的演奏部分。

结束活动:1. 教师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总结牧场上的家音乐的特点和学生的感受。

2. 教师播放牧场上的家音乐的CD,让学生再次感受音乐的氛围。

延伸活动:1. 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其他牧场上的家音乐的作品进行欣赏,扩大对牧场上的家音乐的了解。

2. 学生可以尝试编写自己的牧场上的家音乐曲目,并结合自己的想象和感受进行表达。

优质课教案《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doc 小学音乐

优质课教案《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doc 小学音乐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体会音乐描绘的牧场上富有诗情画意的家的景色,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歌声来表达对亲人对家的爱。

2、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牧场上的家》,表达出对家的热爱和依恋。

3、根据三拍子的知识点来掌握三拍子的指挥图示,指挥全班演唱歌曲。

4、能独立视唱歌曲的前8 小节,掌握弱起小节的演唱方法等音乐知识。

5、能用竖笛吹奏旋律,并尝试演唱和吹奏结合的形式表现歌曲。

6、拓展欣赏并跟唱《红河谷》,进一步感受歌曲表现出来的要建设美好家园的感情。

【教学重点】1、学唱歌曲,掌握歌曲的节拍节奏特点,掌握三拍子的音乐特点,学会三拍子的指挥图示并能运用到演唱中。

2、掌握歌曲的基本要素,感受旋律的节拍和节奏特点,让学生能主动的参与互动教学并能自信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1、能够运用音乐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将手脚的节奏声部作为表现歌曲的内容之一,丰富音乐体验。

2、尝试加入竖笛吹奏,唱吹结合,并请学生指挥,在音乐实践中发展学生的能力,通过对歌曲的表演体会作者表达的热爱家乡家园的情怀。

【教学过程】课前三分钟设计: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唱出歌曲的情绪特点,唱出对家对美好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将手脚的节奏声部加入到演唱中,感受四拍子的音乐特点。

一、导入:今天我们学唱一首新歌,是一首美国歌曲,也是描绘了自己的美好家园,表达的也是热爱家乡家园的主题。

二、新歌学唱:1、聆听原唱,整体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听听歌曲中都唱了哪些内容啊?对速度、节拍等音乐要素进行分析,掌握影响情绪的主要要素。

水牛、小鹿、羚羊和宽阔的绿茵茵的牧场还有夜幕下闪烁的星星,夜晚的牧场更加美丽宁静。

2、结合三拍子的指挥图示跟唱歌曲,感受节拍特点。

看课件三拍子的图示,掌握三拍子打法,带学生一起打拍子。

3、跟唱歌曲。

边打边唱。

4、小闯关设计:视唱或视奏歌谱,歌曲的前8 小节。

要求:关注歌谱的内容,唱奏准确。

体现音乐素养,加强学生的识谱能力,养成识谱的习惯。

《牧场上的家》音乐教案设计

《牧场上的家》音乐教案设计

《牧场上的家》音乐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教材第五册,第二章“美丽的家园”中的《牧场上的家》一课。

详细内容包括歌曲的学习和演唱,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牧场的生态环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牧场上的家》的歌词和旋律,能熟练演唱。

2. 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和表现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通过学习歌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美好家园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学习。

难点:歌曲中部分旋律的演唱技巧,以及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电子琴、音响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牧场风光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引导学生关注牧场生活。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牧场的认识和感受。

2. 歌曲学习(15分钟)教师示范演唱《牧场上的家》,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分析歌曲的歌词,讲解创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

3. 例题讲解(10分钟)对歌曲中的难点旋律进行讲解和示范,指导学生掌握演唱技巧。

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纠正、提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跟随钢琴伴奏,集体演唱《牧场上的家》。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和指导。

5. 课堂小结(5分钟)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提高音乐素养。

六、板书设计1. 《牧场上的家》2. 歌曲旋律:用五线谱形式展示歌曲旋律。

3. 歌词:将歌词分段展示,便于学生跟唱。

4. 重点、难点:标注在相应位置,提醒学生注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熟记《牧场上的家》的歌词和旋律,能独立演唱。

2. 答案:见教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态度。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其他描绘大自然和美好家园的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组织学生参加户外活动,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妙。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伴奏《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伴奏《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伴奏《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牧场上的家》是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的一首歌曲,它是一首富有田园风格的美国民歌。

歌曲以流畅的旋律和优美的歌词展现了牧场上的美丽景色和欢乐的生活。

歌曲为2/4拍,共16小节,结构方整,旋律易于学唱。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旨在让学生感受田园风光,体验歌曲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歌唱技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他们喜欢唱歌,具备一定的歌唱能力。

在音乐学习中,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符号、节奏和简单的音乐欣赏方法。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美国田园风格的音乐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歌曲《牧场上的家》,感受美国田园风格的音乐特点。

2.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歌唱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个别音准的把握。

2.歌曲的节奏和旋律演唱。

3.理解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感受牧场的美景,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练习、合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音乐欣赏法: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歌词,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图片、视频等素材。

2.乐谱:打印歌曲《牧场上的家》乐谱。

3.音响设备:播放歌曲、教学音频。

4.教学用具:钢琴、吉他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牧场的美景,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欢乐氛围。

同时,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牧场上的家》,学生跟随模仿,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每人一句,相互唱和。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4.巩固(10分钟)全班学生合唱歌曲,加强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记忆。

牧场上的家(教案)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

牧场上的家(教案)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如何通过音乐来表现自己对家乡的情感。
2.歌曲学唱: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歌曲学唱的实践活动。这个活动将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学唱成果,大家共同评价和交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2.教学难点
(1)音准控制:歌曲中部分旋律较高,学生可能难以把握。
(2)合唱协调:在合唱过程中,学生之间的音色、音量配合存在难度。
(3)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歌曲中的思乡之情,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挑战。
举例:
-音准难点:教师可以通过分解练习、借助乐器等方式,帮助学生逐步掌握高音部分。
-合唱难点:教师可以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先进行配合,再进行整体合唱,逐步提高协调性。
(2)情感表达:通过歌曲传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3)合唱技巧:学习简单的合唱编排,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举例:
-学生的音准、节奏把握:教师需关注学生在学唱过程中的音准、节奏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学生准确掌握歌曲。
-歌词记忆:强调歌词中表达家乡情感的部分,帮助学生理解并记住歌词,提高表达能力。
3.通过合唱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4.引导学生体验歌曲中的情感,培养同理心,提高情感素养。
5.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创作和表现,发展创新思维和艺术创造力。
6.结合歌曲学习,提高学生对自然、生活的观察能力,培养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歌曲《牧场上的家》的旋律、节奏、歌词的准确掌握。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牧场上的家》这一歌曲。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用一首歌来表达你对家乡的热爱,那会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如何用音乐表达对家乡的情感。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4课《牧场上的家》教案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4课《牧场上的家》教案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发现学生们在集体演唱时,音准和节奏的稳定性有所欠缺。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练习过程中缺乏个别指导。因此,我考虑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增加个别辅导环节,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问题进行指导,以提高他们的演唱水平。
最后,我认为在课堂总结环节,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回顾和总结中来。这样既能检验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我要鼓励学生在课后主动反馈问题,以便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
b.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感受歌曲描绘的美丽画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b.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4.教学重点与难点:
a.重点:学会歌曲《牧场上的家》,认识附点音符,掌握节奏型。
b.难点:歌曲中的附点音符演唱,保持音准与节奏的准确性。
本节课内容与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材相关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符合教学实际。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演唱体验。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歌曲《牧场上的家》的旋律、节奏和情感表达,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音乐表现力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未来的音乐学习中灵活运用。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理解难点:通过图示、示范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附点音符如何延长前面的音符时值。
-演唱难点:在歌曲中准确演唱附点音符,特别是在节奏复杂的部分。
b.音准的准确性:在合唱过程中,保持音准的准确性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耳朵训练:通过听力练习,提高学生对音高的辨识能力。
-演唱指导:教授学生如何通过身体姿势、口型等调整来保持音准。

《牧场上的家》音乐教案

《牧场上的家》音乐教案

牧场上的家教学目标:1、通过歌曲的学习,学生能用平稳、悠长的气息和柔和、连惯的声音来歌唱,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2、理解3/4拍强弱规律,认识弱起小节的含义并唱准弱起小节。

3、掌握美国乡村音乐的风格特点,体会歌曲的演唱风格。

用柔和的声音,休闲的情绪来演唱。

教学重点难点:(1)弱起小节的学习;长音的延长时值。

(2)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让他们热爱自己的家乡。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这节音乐课我将带你们走进美国乡村,感受一下美国的乡村音乐,我们来欣赏一首歌曲。

听后说说有什么感受?(简介: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出现了乡村音乐,乡村音乐除了表现乡村的劳动生活之外,还向往温暖、安宁的家园,歌唱自己美丽的家乡等等?)2、同学们,这首动听的旋律,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那美丽、迷人的牧场?随即,播放《牧场上的家》的伴奏。

二、聆听歌曲。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歌唱家乡的歌曲。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牧场。

2.在美国的乡村的牧场上你都看见了什么?(出示多幅不同的美国乡村牧场的图片)3.说说这首歌曲是多少拍的?听听歌曲中唱到了什么?4.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3/4拍的歌曲。

强弱规律为:强弱弱。

我们一起用手拍打一下,重拍代表强轻拍代表弱。

(画出节拍图示)三、节奏难点。

1.听旋律,打拍子,掌握弱起拍。

巩固3/4拍。

2.学生情感读词。

读好弱起和一字多音。

四、学唱歌曲。

1.牧场上的家带给人无限的遐想,令人无限神往,谁来说说?在牧场上哪些景色给你带来最美的感觉?清新的空气扑鼻而来,动物们在这么美的环境中生活是多么快乐呀,让我们和大自然一起唱唱,用LU唱歌曲的旋律。

2.同学们的声音真美,能用这么美的声音来唱唱歌词吗?随伴奏轻声演唱歌曲。

3.你们来想象一下,假如你就是牧场上的小主人,我们坐在绿色的草地上,仰望着天空,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没有悲伤、令人无限神往。

你是一种什么感受呢?生:轻松、悠闲的感觉。

师:你们自由在地牧场放牛、嬉戏玩耍,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演唱呢?生:轻柔、优美师:你们说得很准确!那我们一起来放松我们的心情,感觉一下在牧场上那轻松、悠闲的感觉。

牧场上的家音乐教案

牧场上的家音乐教案

牧场上的家音乐教案教案主题:牧场上的家音乐教学目标:1. 了解牧场生活的音乐元素和特点2. 掌握一些与牧场生活相关的音乐曲目3. 培养学生对牧场生活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或教学投影仪2. 音乐播放器和扬声器3. 牧场场景图片或视频素材教学活动:活动一:引入(10分钟)1. 展示牧场场景图片或视频素材,引导学生了解牧场生活的特点。

2. 提问学生对牧场生活的了解和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活动二:牧场音乐元素介绍(15分钟)1. 通过PPT或教学投影仪展示牧场音乐元素的图片和解释,如乡村乐器(吉他、琴弦等)、动物叫声、自然声音等。

2. 与学生一起聆听一段牧场音乐,分析其中所包含的元素。

3. 引导学生发现牧场音乐的特点,如欢快、轻松、朴实等。

活动三:学习牧场音乐曲目(30分钟)1. 播放一些与牧场生活相关的音乐曲目,如《美国乡村小调》、《给牛画眼睛》等。

2. 学生跟随音乐节奏,拍打节拍,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3. 分小组让学生合唱并表演其中一个曲目,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能。

活动四:情感表达与分享(15分钟)1. 鼓励学生表达对牧场生活的情感和体验,可以是画画、写诗、编故事等形式。

2. 学生依次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

拓展活动:1. 观看与牧场有关的电影或纪录片,扩大学生对牧场生活的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农场或牧场,亲身体验牧场生活和音乐。

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 学生分享的作品和情感表达是否符合课程目标。

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活动形式,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教师可以与其他学科教师进行合作,将牧场音乐与农业、地理等知识相结合,提升学习的综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音乐上册牧场上
的家教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牧场上的家
教学目标:
1、用平稳、悠长的气息和柔和、连惯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歌唱,表达对家乡的依恋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2、学习弱起小节的含义和它在音乐中的表现效果。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广泛流传的美国田园牧童歌曲。

四三拍,大调式,旋律优美、流畅。

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

第一部分由两个重复变化的乐句构成,舒展的节奏,曲调在平稳中带起伏,使旋律优美而又有荡漾之感,描绘了绿草茵茵的宽阔牧场,水牛、小鹿、羚羊的欢跳及夜幕下星星闪烁,牧场在宁静的夜晚中的美丽景象,富有诗意。

第二部分在上移五度跳进后,以宽松的节奏展开,使得曲调更加优美而抒情,它不仅表现了开阔空旷的家园意境,而且还纵情的抒发了人们对可爱的家园的赞美之情。

最后的乐句再现了歌曲第二乐句的旋律,曲调又趋平稳,它使人们完全沉浸在这美丽的家园情景之中,感受和表达了对可爱的家的甜美生活的热爱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让他们热爱自己的家乡。

2、弱起小节的学习;长音的延长时值。

3、歌词的填入,字与音对齐。

如:那儿的儿化音和那儿没有儿话音的填入。

教法:
听唱和视唱结合;引导与自学结合。

教学准备:
课件、手风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谈话导入。

我们每个人都有家,“家”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港湾,是我们生活的依托,在自己温暖的家里生活是非常幸福的,我们每一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家。

在美国的乡村有个同样温暖的家庭,让我们看看
①看他们家到底在哪里?
②他们家有什么美景?
观看课件。

师生交流。

(他们家在草原,他们家有水牛、小鹿、羚羊;那里是快乐的天堂。


这位美国小朋友的家真是快乐的天堂啊!瞧!他们还在小院里唱起了家乡的歌。

我们和他们一起学吧!(出示课题:牧场上的家。


三、新授歌曲
聆听录音范唱。

让学生感受歌曲。

〈一〉学习曲调
1、观察曲调。

向同学提出学习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弱起小节、连音线、附付点四分音符等)。

讲解不完全小节和弱起小节:第一个小节同我们以前认识的有什么不同(第一小节不完全……)想想这样的小节应该弱唱还是强唱它的不完全部分上哪儿去了(末尾)这样的小节就叫弱起小节。

2、想想以前我们在音乐课中唱过或听过的歌曲、乐曲有哪些是从“弱起小节”开始的?举几个例子。

3、先学第一部分。

(1)听琴、划拍、自学曲调。

(2)老师有重点地辅导。

(3)听一遍唱一遍。

第一遍:听琴、划拍、心里唱;第二遍:听琴、划拍、唱出声。

(培养学生认真聆听的习惯,以听促唱。


(4)完整唱一遍。

4、学第二部分。

用同样方法学习。

5、完整、准确唱全曲。

〈二〉歌词教学
1、全班准确、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思考:歌词表达了美国小朋友对自己家的怎样的感情(对家的无限热爱之情)
2、填入歌词。

要求:①歌词要与音对准。

②不要忘记曲调。

先填第二段。

解决那儿的儿化唱法。

再加第一段歌词。

3、完整、准确唱歌曲。

〈三〉歌曲处理
1、启发学生: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小朋友们对牧场上的家的热爱呢你能边唱边想象歌中描绘的美丽牧场上的家吗用你们的声音告诉老师,好吗
2、带着你想象的歌曲描绘的意境,有感情地齐唱《牧场上的家》。

3、创编歌词。

和同桌合作创编一段热爱家乡、歌颂家乡的歌词,使情感得到升华。

四、课堂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