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类学作业

合集下载

贝类增养殖学-试卷

贝类增养殖学-试卷

贝类增养殖学一、名词解释(5×2')1 厣:腹足纲独有的保护装置,由足后端背面皮肤分泌而成的,角质或石灰质的片状物。

2 胴部:头足类的外套膜就像一个口袋,所有的内脏器官都被包裹在里面,又被称为“胴部”。

近海生活的种类一般游泳能力教差,胴部一般呈球形,较短;在远洋和深海生活种类由于擅长游泳,因此胴部较长,呈锥形或纺锤形。

3 贝类的生长限度:贝类随着生长,个体达到某一限度后就不再继续生长,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大小和体形,这一限度称为贝类的生长限度。

贝类的生长限度是各种贝类自身遗传基因表达与控制的结果,与环境条件无关。

4 包苗:是用网片将贻贝苗包裹在养成绳上,待贝苗附牢后面再拆掉网片的一种分苗方法。

-包苗前将附着在一块的贝苗分散开,但应注意不要将足丝腺拔出,否则影响贻贝成活。

包苗一般适用于分养壳长1cm左右的大苗。

拆网时间应以贝苗附着牢固、拆网后无脱落为准,在水温17~24摄氏度时,一般经2~4天后即可拆网。

包苗可控制分苗密度,但必须陆地作业,繁琐且成本较高。

5 照射剂量:紫外线照射剂量计算方法:照射剂量(mW.h/L)=紫外灯功率(mW)×照射时间(h)/照射水量(L)一般采用300~500mW.h/L。

二、填空题(20×1')1 外套膜按形状可分为简单型,双孔型,三孔型和四孔型。

2 瓣鳃纲鳃的构造分为原始型,丝鳃型,真瓣鳃型,隔鳃型四种类型。

3 贝类的生活类型有埋栖型,固着型,附着型,匍匐型,游泳型,浮游型,凿穴型,寄生和共生型。

4 附着型贝类投放附着基一般为红棕绳,网衣片,采苗袋等。

5 牡蛎直接养殖方法有投石养殖,桥石养殖,立桩养殖,插竹养殖等。

6 扇贝人工育苗三种方式有:常温育苗,控温育苗,半控温育苗。

7 贻贝分苗方法有:包苗,缠绳,簇夹,间苗。

8 幼虫的变态标志---出现眼点。

三、判断题(10×1')1 短蛸分类地位是十腕目章鱼科。

水产养殖学之贝类学复习题

水产养殖学之贝类学复习题

育苗的过程和方法:(1)亲贝入池的时间与处理:需将亲贝于春季繁殖期前移入室内,在控温条件下促进性腺成熟。

选择同龄中壳高5--6cm,个体大的1龄贝做亲贝,清除附着生物,洗去浮泥,水体中密度一般为80--100个/立方米,利用网笼吊挂在池中或置于浮动网箱中蓄养。

(2)亲贝培养的水温:在适温范围内(15 o C--28 o C),培养的水温越高,促进性腺成熟所需的时间越短。

亲贝培育时,应以海上取贝时的水温为基准,以每天提高1 o C左右为宜,逐渐提高到给定水温。

(3)利用藻类榨取液作为亲贝的饵料:在蓄养亲贝时,由于水温过低,饵料难以大量培养,可采用鼠尾藻等藻类榨取液作饵料,以补助或解决饵料不足的问题。

(4)采卵与选幼:一、性腺检查:亲贝经过一段暂养后,由于水温的增高和营养物质的积累,性腺特别饱满,性腺指数达18%,性腺表面的黑膜基本消失,卵巢呈暗粉红色,精巢呈乳白色,此时便可做好准备,等待采卵。

二、采卵:亲贝性腺成熟后,要稳定数目,禁止大换水和随意倒池,应采取底层进水、底层出水,水温保持恒定。

稳定数日后,再移入新注满水的池子,便可自行排放精、卵。

三、盐度对受精卵孵化的影响。

海湾扇贝受精卵孵化的盐度范围为17—35,适宜范围为22—23,最适为27左右。

四、选幼(选优):选优要及时,一旦发育到D形幼虫时,选优越快越好,否则精子死亡,水质恶化,影响胚胎和幼虫发育,影响附着变态及成活率。

(5)幼虫培育:一、培育密度:幼虫培养密度依据培养技术、管理水平、育苗池大小等而不同。

二、水温,幼虫的生长和发育,适温范围内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加速。

三、盐度:幼虫生存的盐度范围为18—39,适宜范围为21—23,最适为23左右。

四、投饵:等鞭金藻个体较小,是海湾扇贝幼虫良好的开口饵料。

五、管理:在幼虫培育过程中,充气、倒池、换水、抑菌、控光、水质检测、观测幼虫生长和发育等项常规管理工作同常温育苗。

(6)采苗及稚贝培育:海湾扇贝眼点幼虫出现率达40%左右,便可投放采苗器,其种类和方法与常温育苗相同,稚贝培育方法与常温育苗一样,由于是加温育苗,因此幼苗出池前需逐步降低水温至接近海水自然温度。

「中班教案」贝类(中班科学)

「中班教案」贝类(中班科学)

「中班教案」贝类(中班科学)教案:贝类(中班科学)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以《我们身边的动植物》为主题,主要介绍贝类的基本特征和常见种类。

教材章节为“认识贝类”,详细内容包括:1. 贝类的定义:贝类是一种身体柔软,具有坚硬外壳的海洋生物。

2. 贝类的特征:贝类身体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有外套膜,足的形状各具特色。

3. 常见贝类:螺、蚌、扇贝、乌贼等。

4. 贝类的生活环境:贝类主要生活在海洋中,也有部分生活在淡水环境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贝类的基本特征和常见种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积极分享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贝类的基本特征和常见种类。

难点:贝类的生活环境和足的形状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贝类标本、图片、视频、PPT等。

2. 学具:画笔、画纸、折纸、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贝类标本,引导学生观察贝类的形状、颜色等特征,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通过PPT讲解贝类的基本特征、生活环境和常见种类,让学生了解贝类的生活习性。

3. 例题讲解:以图片和视频形式展示不同种类的贝类,引导学生认识和区分它们。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所学知识,画出自己喜欢的贝类,并介绍其特点。

5.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进行贝类生态环境调查,了解贝类在不同环境下的生活状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6. 成果分享:各组展示调查成果,引导学生积极分享、交流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贝类的特征、常见种类、生活环境。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画出自己喜欢的贝类,并写一段介绍其特点的文字。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动植物,开展家庭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贝类学实验之外部形态观察

贝类学实验之外部形态观察
精品课件
• 左旋、右旋:贝壳顺时针旋转的称为右旋; 逆时针旋转的称为左旋。大多数腹足类是 右旋的。
• 贝壳左、右旋的确定方法:拿起贝壳,壳 顶朝上,壳口对着观察者,看看壳口是开 在螺轴的右侧,则为右旋;反之,则为左 旋。
精品课件
• 3、贝壳方位的确定 • 将壳口向下,壳顶朝着观察者,则: • (1)壳顶的一端为后端,壳口的一端为前端。 • (2)有壳口的一面为腹面,相反面为背面。 • (3)以背面向上,腹面向下,后端向观察者。则
每排由1个中央齿和一对侧齿组成, 中央齿由中部的3个长尖突和两侧各 1个短尖突组成。每个侧齿均有2个 齿突,外侧较长,内侧较短。 齿舌 形态反映了东风螺肉食的食性 形态结构上极为相似 , 种间差异并不明显
A: 硇洲岛方斑东风螺;B:泰国产方斑东风螺;C:泥东风螺;D:台湾东风螺; E:深沟东风螺;F:锡兰东风螺 (标尺=200 um)
• 【作业与思考】
• 1、自选1种贝壳进行绘图,并标注出各部位名称。 • 2、自选3种贝壳,记录其壳高、壳宽的测量结果。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前鳃亚纲 原始腹足目 以鲍科为例
鲍科特点:贝 壳很小,呈耳 状,螺旋部退 化,螺层少, 体螺层及壳口 粗大。
贝壳大,坚实,椭圆形, 壳面粗糙
贝壳坚厚,呈耳状,生 长纹与放射肋交错使壳 面呈布纹状。
贝类实验 之
外部形态观察
精品课件
实验目的
• 1、掌握瓣鳃纲贝类的定位方法,熟悉贝壳 上各部位名称。
• 2、掌握壳长、壳宽、壳高的测量方法。 • 3、掌握腹足纲贝类的外部形态构造。 • 4、掌握腹足纲贝类左旋和右旋的区分方法

精品课件
腹足纲分类
精品课件
1、螺旋部 在贝壳的上部,是动物内脏囊所在之处。 (1)壳顶:位于螺旋部的顶端,是动物最早的胚壳。 (2)螺层:贝壳每旋转一周为一个螺层。螺层表面常具生长线、突起、横肋、

贝类学试卷1

贝类学试卷1

一、填空题(15分,每空1.5分)1、贝类的繁殖方式主要有卵生、卵胎生和幼生三种。

2、双壳纲贝壳壳面结构主要包括铰合部、楯面、壳耳、放射助、小月面、生长线和韧带,内面结构主要包括外套窦、闭壳肌痕和外套痕。

2、双壳类外套膜边缘分为简单型、二孔型、三孔型和四孔型类型。

3、我国牡蛎增养殖的主要种类有太平洋牡蛎、大连湾牡蛎、近江牡蛎和密鳞牡蛎(或褐褶牡蛎)四种。

4、头足类的漏斗是由足部特化而来,主要有水管、漏斗基部、漏斗下掣肌构成。

二、名词解释(30分,每个3分)1、外套膜:是贝类躯干部背侧皮肤的一部分皱褶延伸形成的,由内外两层表皮及其间的结缔组织组成,具有分泌贝壳、呼吸和保护作用。

(必须有)外观像一个袋子,里面装着鳃以及各种内脏器官。

2、颚片:是贝类特有的构造。

颚片通常位于口腔两侧,由外表皮加厚形成,几丁质,边缘锐利,有时具有小齿,用来切断食物。

3、缝合线:螺层之间的界限,有深有浅,螺层数目=缝合线数十1,每一螺层上常生有生长线、突起、纵肋、横肋、棘和各种花纹,有些种类表面还生有壳皮和壳毛。

4、消化盲囊:贝类的肝脏,它是一个大型的几乎对称排列的葡萄状褐色腺体,包围在胃的周围,有时伸入到足内。

在生殖季节,它经常被生殖腺包被。

是主要的消化腺,细胞中含有大量的消化酶,如蛋白酶、淀粉酶、蔗糖酶、脂肪酶等,其中的淀粉酶是主要成分。

5、平衡囊:通常位于足部的足神经节附近,为一个囊状构造,里面具有耳石或耳沙;囊壁是由带纤毛的支持细胞和感觉细胞相互排列构成,并共同分泌液体充满整个囊腔。

当贝类运动时,囊里面的耳沙或耳石接触纤毛并刺激脑神经,从而协调运动。

6、原生壳和次生壳:贝类幼虫期由其壳腺分泌的几丁质半透明的壳称为原生壳,以后称为贝壳的壳顶部分;贝类生长时,由其外套膜生壳突起分泌的石灰质的壳称为次生壳。

7、晶杆:为一几丁质的棒状物,其末端突出于胃腔中,它依靠晶杆囊片的纤毛作一定方向的旋转和挺进,以搅拌食物,此外,依靠胃酸的作用,使晶杆溶解,溶解,溶解液中含有糖原酶,可以消化食物。

贝类学大题

贝类学大题

贝类学大题1.皱纹盘鲍的发生:早期发育阶段:2,4,8,16,32连续分裂的结果,分裂球越来越多,形成桑椹胚,胚体进入原肠期,接着出现隆起,形成原口。

担轮幼虫期:出现纤毛环,顶毛,具有趋光性。

面盘幼虫期:眼点,足,厣相继出现,幼虫壳基本形成。

围口壳幼体:出现围口壳,面盘完全退化,厣和纤毛环小时,触角突起增多,眼柄出现。

上足分化为幼体。

稚鲍:出现第一个呼吸孔形成稚鲍,足部吸附力强。

2.贻贝的发生:受精:精子从植物极附近进入后,卵子表面微微举起一层薄膜,即受精膜,后出现第一、第二极体。

分裂:2,4,8,16,32,分裂球连续分裂,数目越来越多,形成桑椹胚。

囊胚期:胚胎表面被有短小的纤毛,开始孵化游动。

原肠胚期:胚体内细胞逐渐分化成一管状原肠,发育为消化道。

担轮幼虫期:依次形成纤毛束,壳腺,口凹,消化道简单,趋光性不明显,机械作用强。

面盘幼虫:1.直线绞合幼虫胚体顶端呈椭圆盘状,形成面盘,消化道开始弯曲,肾组织正出现。

2.早期壳顶幼虫贝壳变成不对称,内部器官,足,鳃,眼点逐渐出现。

3.后期壳顶幼虫:生长线明显,足呈棒状,能自由伸缩。

匍匐幼虫:面盘退化,利用足丝附着基上匍匐生活。

变态:1.壳形的改变,略呈圆形的贝壳整个变为楔形;2面盘萎缩;3生活习性的改变,变态前匍匐行动的次数增多,变态后足丝腺分泌出足丝,营固着生活。

3.影响性变的因素:水温,代谢物质,营养条件,雄性先熟,寄生蟹。

4.贝壳的生活型,其适应特性:潜居泥沙的贝类,随着埋栖的深浅,它们在体制上有以下特征:(1)潜居的种类要用足来挖掘泥沙,因此潜栖越深,它的足部就越发达;(2)深栖的种类,体形变长而扁,为了行动上的方便,它们的贝壳都比较薄而光滑。

(3)水管是随着潜栖生活而生,潜栖深则水管长,为了减少身体的活动和预防敌害以及摄食,它们的水管都具有伸缩性,并且当水管伸张时,出入水管的管口朝向也不同。

(4)为了保水和抗浊,生活在沙滩的瓣鳃类,两壳一般都能缩合,没有前后的开口。

贝类学试卷2

贝类学试卷2

一、填空题(15分,每空1.5分)1、软体动物门分为无板纲、单板纲、多板纲、双壳纲、掘足纲、腹足纲和头足纲七个纲。

2、双壳类外套膜边缘具有生壳突起、缘膜突起、感觉突起三层突起。

3、贝类贝壳分为角质层、棱柱层和珍珠层三层,其中角质层和棱柱层的生长完全由外套膜外缘背部分泌形成。

4、头足类的贝壳可以分为外壳、内外壳、内壳和假外壳等几个类型,内壳又分为石灰质内壳和角质内壳两种。

二、名词解释(30分,每个3分)1、壳长、壳高和壳宽:壳长:前端到后端的最大距离。

壳高:壳顶到腹缘的最大距离。

壳宽:两壳之间的最大距离。

(必须从双壳和腹足类两个方面答)2、小月面、韧带、外套痕及外套窦:壳顶前方常有1个椭圆形或心脏形的小凹陷,称为“小月面”。

韧带位于绞合部的背面,几丁质,通常为黑色。

韧带具有很大的弹性,它的功能是将两片贝壳连接起来并有开壳的作用。

外套膜环走肌的痕迹称为外套痕。

水管肌的痕迹称为外套窦。

3、贝类的生活型:即贝类适应不同环境而产生的生活类型,通常包括游泳生活型、浮游生活型、底栖生活型(其中包括底上生活型、底下生活型,其中前者包括匍匐生活型、固着生活型和附着生活型;凿穴生活型)、共生和寄生等生活类型。

4、羽状鳃和栉鳃:在原始贝类中,鳃左右成对排列于外套腔中,而且每一片鳃在鳃轴两侧生有并列的小瓣鳃叶,使整个鳃从外形上看似一片羽毛,我们称这样的鳃为羽状鳃;如果鳃叶仅生在鳃轴的一侧,我们称此类鳃为栉鳃。

5、滤泡:是形成生殖细胞的主要部分,由生殖管分支末端膨大而形成的,成囊泡状。

其外壁由生殖上皮组织构成,生殖原细胞在此发育成为精母细胞和卵母细胞,最后发育成精子或卵子。

(第一句必须有,否则扣1-2分,后一句可以简单写,不写扣1分)6、茎化腕:在二鳃亚纲雄体的腕中有一对或一只腕茎化为输送精子的生殖腕,称茎化腕,通常腕的长度缩小,腕的一侧的膜加厚引起皱褶,形成一个直通生殖腕顶端的精液沟,腕的末端特别发达,形成一个吞状端器。

贝类学试卷1分析

贝类学试卷1分析

一、填空题(15分,每空1.5分)1、贝类的繁殖方式主要有卵生、卵胎生和幼生三种。

2、双壳纲贝壳壳面结构主要包括铰合部、楯面、壳耳、放射助、小月面、生长线和韧带,内面结构主要包括外套窦、闭壳肌痕和外套痕。

2、双壳类外套膜边缘分为简单型、二孔型、三孔型和四孔型类型。

3、我国牡蛎增养殖的主要种类有太平洋牡蛎、大连湾牡蛎、近江牡蛎和密鳞牡蛎(或褐褶牡蛎)四种。

4、头足类的漏斗是由足部特化而来,主要有水管、漏斗基部、漏斗下掣肌构成。

二、名词解释(30分,每个3分)1、外套膜:是贝类躯干部背侧皮肤的一部分皱褶延伸形成的,由内外两层表皮及其间的结缔组织组成,具有分泌贝壳、呼吸和保护作用。

(必须有)外观像一个袋子,里面装着鳃以及各种内脏器官。

2、颚片:是贝类特有的构造。

颚片通常位于口腔两侧,由外表皮加厚形成,几丁质,边缘锐利,有时具有小齿,用来切断食物。

3、缝合线:螺层之间的界限,有深有浅,螺层数目=缝合线数十1,每一螺层上常生有生长线、突起、纵肋、横肋、棘和各种花纹,有些种类表面还生有壳皮和壳毛。

4、消化盲囊:贝类的肝脏,它是一个大型的几乎对称排列的葡萄状褐色腺体,包围在胃的周围,有时伸入到足内。

在生殖季节,它经常被生殖腺包被。

是主要的消化腺,细胞中含有大量的消化酶,如蛋白酶、淀粉酶、蔗糖酶、脂肪酶等,其中的淀粉酶是主要成分。

5、平衡囊:通常位于足部的足神经节附近,为一个囊状构造,里面具有耳石或耳沙;囊壁是由带纤毛的支持细胞和感觉细胞相互排列构成,并共同分泌液体充满整个囊腔。

当贝类运动时,囊里面的耳沙或耳石接触纤毛并刺激脑神经,从而协调运动。

6、原生壳和次生壳:贝类幼虫期由其壳腺分泌的几丁质半透明的壳称为原生壳,以后称为贝壳的壳顶部分;贝类生长时,由其外套膜生壳突起分泌的石灰质的壳称为次生壳。

7、晶杆:为一几丁质的棒状物,其末端突出于胃腔中,它依靠晶杆囊片的纤毛作一定方向的旋转和挺进,以搅拌食物,此外,依靠胃酸的作用,使晶杆溶解,溶解,溶解液中含有糖原酶,可以消化食物。

贝类养殖0

贝类养殖0

《贝类养殖学》试题库一、填空题★身体由头部、足部、内脏团、外套膜、贝壳五部分组成。

★双壳类贝壳都是由外套膜分泌的,从外向内分三层:角质层、棱柱层、珍珠层。

★双壳类贝壳的内面通常具有闭壳肌痕、外套膜环走肌痕(外套痕)、水管肌痕(外逃窦)等肌痕。

★贝壳的测量通常有壳长、壳高、壳宽等指标。

★双壳类足部的主要作用是爬行和挖掘泥沙。

★腹足类贝壳可以分螺旋部和体螺层两部分。

★螺类的壳口可以分两种:完全壳口、不完全壳口;其中草食性种类一般为完全壳口类型。

★贝类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道和消化腺体两部分,双壳类的胃里有一种特有的构造叫:晶杆。

★双壳类的鳃根据进化程度的不同,可以分4种类型:原始鳃型(羽状本鳃)、丝状鳃型、真瓣鳃型、隔鳃型。

★贝类的循环系统为开管式类型,神经系统为梯型。

★贝类大多雌雄异体,红色生殖腺一般表示雌性性别。

★影响贝类生活和分布的环境因子主要有:潮位、水温、盐度、底质等。

★在海水的运动中,最常见的有三种:分别称为海流、波浪与潮汐。

★透明度标志浮游生物、悬浮物质(胶体物质、溶解物质)、泥沙颗粒的多寡。

★藻类是绝大多数经济贝类的饵料生物,常见的种类有:金藻、绿藻、硅藻等。

★贝类的生活方式有:固着、附着、埋栖、匍匐、游泳(浮游、凿穴、寄生、共生)等类型★贝壳的年轮包括:冬轮和繁殖轮。

★贝类的生活史可以分成下面几个阶段:胚胎期、幼虫期、稚贝期、幼贝期、成贝期。

★贝类的人工育苗设施包括:四系统:水、饵、苗、气;两室:育苗室、饵料室。

★贝类育苗中亲贝的催产方法有:阴干、流水、紫外线、电刺激、氨海水(浸泡、注射)、异性产物刺激、生物制剂催产等。

(5种)★眼点的出现是贝类匍匐变态的标志。

★牡蛎的生长有终生生长型、阶段生长型两种类型。

★常见经济养殖贝类的俗名:牡蛎(蠔、蚝、蛎黄)、扇贝(海扇、干贝蛤、海簸箕)、贻贝(淡菜)、缢蛏(蛏子、蜻、虫先)。

★缢蛏是属于: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瓣鳃纲)——帘蛤目——竹蛏科的品种。

学习情境练习单.

学习情境练习单.

学习情境一附着型贝类扇贝养殖技术练习单1. 我国养殖扇贝的主要种类以及形态分布。

2. 扇贝的生态习性如何?3. 举出4种养殖扇贝的繁殖水温和繁殖季节4. 影响扇贝生长的因素都有哪些?5. 栉孔扇贝半人工采苗常用的采苗器有那几种?6. 采苗袋采苗技术有哪些.优越性?7. 影响采苗袋和采苗笼的采苗因素有哪些?8. 扇贝半人工采苗的预报的方法如何?9. 扇贝加温人工育苗应该遵循那些原则?试述育苗的过程和方法。

10. 如何进行出池稚贝的定量计数?11. 稚贝海上过渡的方法以及提高其保苗率的技术措施有哪些?12. 扇贝商品苗种抽样计数方法如何?在苗种运输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13. 试述扇贝苗中间育成的方法?扇贝套网笼育成有何优点?14. 扇贝的养成形式有哪几种?15. 干扇贝的养成形成有哪几种?16. 何为海产八珍?学习情境二固着型贝类牡蛎养殖技术练习单1. 牡蛎形态上有何特点,我国经济意义比较大的牡蛎有哪些?2. 牡蛎的生态习性有什么特点?3. 什么是卵生型和幼生型牡蛎,他们在繁殖上有何区别?4. 试叙述牡蛎幼虫的固着过程和固着习性.5. 牡蛎人工育苗的特点?6. 单体牡蛎生产方法都有哪几种,你认为那种方法最好?7. 牡蛎采苗器应具备什么条件,目前采用的采苗器有哪几种?8. 牡蛎的生产性采苗中,为什么一般固着器阴面苗数比阳面多,为了扩大阴面,生产上一般都采用哪些措施?9. 如何区别刚固着的牡蛎苗和小藤壶苗?10. 牡蛎采苗与养成方式都有哪几种?11. 牡蛎养成期间的管理工作有那些内容?12. 牡蛎的加工方法有哪些?学习情境三-埋栖型贝类泥蚶养殖技术练习单1. 泥蚶、毛蚶、魁蚶形态上如何区别泥蚶的形态、构造都具有哪些特征?2. 泥蚶的生活方式及其对温度、盐度的适应能力如何?3. 泥蚶的繁殖习性怎样?4. 泥蚶半人工采苗应选择什么样的海区,如何进行半人工采苗?5. 如何进行野生贝苗的采捕?6. 为什么要进行蚶苗的中间培育,如何进行培育?7. 简述泥蚶的人工育苗和土池半人工育苗的方法?8. 什么是蚶田养殖?9. 什么是蚶塘养殖,这种养殖方法有什么特点?10. 毛蚶的生态习性如何?11. 魁蚶的生态习性如何?12. 魁蚶的繁殖有何特点?13. 简述魁蚶人工育苗的过程和方法。

041-贝类增养殖学答案

041-贝类增养殖学答案

贝类增养殖学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21分,每题3分)1.饵料板:用于鲍的采苗的聚乙烯波纹板,提前在其上培养底栖硅藻。

2.单体牡蛎:自然海区的牡蛎是聚群在一起营固着生活的,所谓单体牡蛎,是指牡蛎不固着、单独的个体就能正常生活。

3.贝壳生长线:贝类贝壳上的生长线是它生长周期的标志,称年轮。

年轮可以作为鉴别年龄的根据。

4.扇贝的串耳吊养:又称耳吊法养殖。

该法是在壳高3厘米左右扇贝的前耳钻2毫米的洞穴,利用直径0.7-0.8毫米尼龙线或3×5单丝的聚乙烯线穿扇贝前耳,再系于主干绳上垂养。

5.照射剂量:紫外线照射剂量计算方法:照射剂量(mW.h/L)=紫外灯功率(mW)×照射时间(h)/照射水量(L),一般采用300~500mW.h/L。

6.珍珠:珠母贝或其他一些贝类外套膜壳侧表皮细胞分泌的珍珠质包裹着一个共同的核心累积而成的圆形或其他形状的物体。

7.贝类的性成熟年龄:是指性腺初次发育成熟时的年龄。

二、填充题(16分,每空1分)1.腹足类的运动器官是: 足。

成鲍主要摄食褐藻类。

2.牡蛎养成阶段的直接养殖方法:投石养殖、桥石养殖、立桩养殖、插竹养殖、栅架垂式养殖3.我国主要的扇贝养殖品种有哪些:栉孔扇贝、华贵栉孔扇贝、海湾扇贝、虾夷扇贝;前两种是我国的固有物种,后两种为引进品种。

4.双壳贝类胚胎发育过程为:卵裂、囊胚、原肠胚、担轮幼虫和孵化。

5.列举目前我国养殖的四种牡蛎品种:太平洋牡蛎、近江牡蛎、褶牡蛎、大连湾牡蛎等。

6.蛤仔苗采收方法有干潮采苗、浅水采苗法和深水采苗等。

7.瓣鳃类贝类幼虫微藻饵料可以为:金藻、扁藻、硅藻和少量的小球藻。

8.淡菜是贻贝的干制品、扇贝的闭壳肌干制品称为干贝。

三、简答题(49分,每题7分)1.目前养殖贝类的生活型有哪些?举例说明。

1)埋栖型:如竹蛏,体型细长、足部发达、贝壳变薄、水管发达等2)固着型:如牡蛎,体型不规则、足部退化、贝壳坚厚粗糙、无水管等3)附着型:如贻贝、栉孔扇贝,有足丝、可移动等4)匍匐型:如鲍,大多数为腹足类、作匍匐运动2.如何区分海湾扇贝、栉孔扇贝、虾夷扇贝?1)栉孔扇贝:因右壳前耳有明显的足丝孔和数枚细栉齿而得名。

贝类增值养殖学试题及答案

贝类增值养殖学试题及答案

水产养殖学专业专科升本科(函授)考试 《贝类增值养殖学》试卷(必修,A 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用题年级、专业(班级):2008级一、填空(每空2分,共22分)1、贝类的5个纲动物中,除了( )纲和大部分的( )纲动物外,几乎都可以食用。

2、对于贝类滩涂养殖中的穴居敌害鱼类,可用( ),俗称芦藤,每亩用药500克左右,药液浓度l %进行毒杀。

3、栉孔扇贝成熟生殖腺雌呈( )色,雄呈( )色。

4、皱纹盘鲍的生物学零度为( )℃。

5、栉孔扇贝有效积温达( ) ℃•日便可排放精卵。

6、我国栉孔扇贝自然分布于黄、渤海,其中以山东省( )县自然海区分布最多。

7、贻贝具有初次附着和再次附着的特点。

在人工采苗中,只有当稚贝达到( )以上时,才可认定采苗已经成功。

8、牡蛎幼虫对附着基颜色的选择:在同一环境条件下,对(灰 )色附着基选择最好,黑色和红色次之,( )色最差。

二、概念题(每题5分,共20分)1、 贝类自然海区半人工采苗2、 文蛤的“跑流”3、扇贝的中间育成4、珍珠三、判断(在每小题3分, 共21分)1、贝类可供人类食用,但也可能引起食物中毒或接触中毒。

()2、贻贝既是经济贝类,又是有害贝类。

()3、滩涂养殖贝类时有浒苔滋生,不会对养殖贝类造成影响。

()4、泥蚶属于热带及温带生物,对高温的适应能力强于对低温的适应能力。

()5、牡蛎的固着变态,只与水温有关系。

()6、栉孔扇贝头部发达,具明显的唇瓣。

()7、皱纹盘鲍浮游幼虫阶段不摄食。

()四、简答题:(共37分)1、选择贝类养殖种类的标准?(10分)2、太平洋牡蛎室内加温育苗过程?(10分)3、扇贝的养成形式有哪几种?各种养成形式的技术关键?(17分)水产养殖学专业专科升本科(函授)考试《贝类增值养殖学》试卷(必修,A卷)答案三、填空(每空2分,共22分)1、掘足双神经2、鱼藤3、桔红乳白4、7.65、178.96、长岛7、3mm8、白四、概念题(每题5分,共20分)1、贝类自然海区半人工采苗是介于采捕自然野生苗和全人工育苗两者之间的一种苗种生产方法,技术上的要求比全人工育苗较为简单。

贝类学实验之外部形态观

贝类学实验之外部形态观

双壳类形态图(徐凤山,张素萍,2008)
瓣鳃纲 贻贝科
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紫贻贝 Perna viridis (Linnaeus, 1758) 翡翠贻贝
瓣鳃纲 珠母贝科
Pinctada martensii 马氏珠母贝或合浦珠母贝 Pinctada maxima 大珠母贝
瓣鳃纲贝壳各部分名称模式图
铰合部:位于贝壳的背部壳顶之下,有铰合齿和韧带。 铰合齿: 列齿型或称多齿型:铰合齿是由一列小齿所组成,如蚶的铰合齿; 弱齿型 :铰合齿仅出现于壳顶处由几枚细弱小齿组成,如贻贝; 等齿型: 由几个对称排列两侧的齿组成,如海菊蛤; 异齿型:铰合齿是由位于壳顶之下的主齿和远离壳顶,位于壳的前、后背缘的侧齿所组成。异齿型铰合齿是双壳类中种类最多的齿型,如文蛤等。 韧带:位于铰合部,黑色具弹性的几丁质物。韧带又分为外韧带和内韧带。外韧带位于壳顶后面两壳的背缘。内韧带位于壳顶下方,铰合部中央的韧带槽中。
呈尖锥形,结实,黄褐色或紫红色。壳顶尖。螺旋部高,体螺层短。螺层约28层,每一螺层的上半平直、下半部较膨胀。螺旋部的每一螺层有5-77条排列不匀的螺肋,肋间还夹有细肋。壳口卵圆形,无脐。我国浙江南部以南习见的种类。
前鳃亚纲 新腹足目 以蛾螺科为例
A:方斑东风螺;B:南洋象牙凤螺;C:泥东风螺;D:台湾东风螺; E:深沟东风螺;F:锡兰东风螺
Ruditapes philippinarum (Adams et Reeve, 1850) 菲律宾蛤仔
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s, 1758) 文蛤 形态特征:壳呈三角形,壳顶偏向前缘。前缘小月面梨形且明显,后缘盾面为卵圆形,黑色且明显,腹缘圆弧状。壳外表颜色变化极大,有深灰色、深褐色、米黃色、白色等多種。壳表面被有一层浅黄色或红褐色光滑似漆的壳皮,同心生长轮脉清晰。从壳顶开始常有环形褐色带,贝壳近背部有锯齿状或波纹状的褐色花纹。我国沿海习见种,肉味鲜美。

贝类复习题(1)

贝类复习题(1)

贝类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足丝:从瓣鳃类足部足丝孔伸出的、以壳基质为主要成分的强韧性硬蛋白纤维束。

瓣鳃纲是利用足丝附着在其它物体上的。

2、不完全壳口:具有前沟或后沟的壳口称为“不完全壳口”完全壳口:草食性的种类壳口大多圆滑,无缺刻或沟,称为“完全壳口”3、嗅检器:嗅检器是外套腔或呼吸腔的感觉器,具有嗅觉的作用。

4、晶杆:晶杆是一个几丁质的棒状物,它的末端伸入到胃腔中,它能依靠幽门盲囊表面的纤毛,以一定的方向做旋转和挺进运动,对事物进行搅拌;另外,晶杆内含有糖原酶,在胃液作用下可以使晶杆溶解并将糖原酶释放出来,能够消化食物。

5、墨囊:乌贼等软体动物体内能分泌黑色汁液地囊状器官,遇到敌害时,即将墨囊内地黑色汁液喷出,使水浑浊借以逃脱。

6、文蛤的“跑流”:文蛤常因水温等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有移动的习性(俗称“跑流”)7、栉孔扇贝的海上过渡与中间育成海上过渡:当幼苗个体达到2毫米时,可装袋向海上过渡,直至将其培养成商品苗(0.5-1厘米)为止。

中间育成:又称贝苗暂养,指将壳高0.5厘米的商品苗育成壳高2厘米左右的幼贝的过程。

8、珍珠:在珍珠层内形成。

是珍珠贝、河蚌等的外套膜分泌物包裹着进入外套膜和贝壳之间的异物而形成的。

9、贝类的滤水量是指?贝类的耗氧量:是指贝类呼吸和非生物氧化所消耗溶解氧的数量。

贝类的耗氧量比一般游泳动物低得多,这就造成贝类能高密度分布和养殖的有利条件。

贝类的呼吸系数:就是动物单位体重(一般以50公斤为单位)在1小时内排出的二氧化碳与消耗氧的比值。

10、缢蛏的“进埕附着”:在人工养殖过程中,螠蛏苗浮游期结束后即开始下沉附着在人工修筑的苗埕上,这一过程叫螠蛏的“进埕附着”。

11、出肉率:是指软体部湿重占鲜贝湿重的百分比。

肥满度:是表示贝类软体部肥瘦程度,它既可以作为衡量贝类性腺成熟度的一个指标,也可以作为衡量贝类生长的指标。

肥满度=软体部干重(g)/贝壳干重(g)12、扇贝的性腺指数:是指性腺的湿重占软体部湿重的百分比。

智慧树答案海水贝类增养殖学知到课后答案章节测试2022年

智慧树答案海水贝类增养殖学知到课后答案章节测试2022年

第一章1.海水贝类增养殖学主要研究贝类的()。

答案:增养殖;生物学;苗种培育;加工2.下列扇贝属我国北方沿海养殖的品种有()。

答案:华贵栉孔扇贝;虾夷扇贝;海湾扇贝3.下面几种牡蛎,哪些在全国沿海均有分布。

()答案:褶牡蛎;大连湾牡蛎;近江牡蛎4.关于菲律宾蛤仔形态描述正确的是()。

答案:出入水管长,基部愈合,入水管的口缘触手不分叉。

;出入水管分离,入水管的口缘触手分叉。

5.钝缀锦蛤,壳表棕黄色,有4条栗色放射状色带,生长线呈肋状,在后部变成薄片状,壳内面橙黄色。

()答案:对6.下面哪种头足类符合如下形态描述:胴部卵圆形,体表具很多近圆形颗粒。

在两眼前方各生有1个近椭圆形的金圈,圈径与眼径相近,两眼之间有1个明显近纺锤形的浅色斑。

()答案:曼氏无针乌贼7.贝类养殖的主要方式包括()。

答案: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浅海养殖;滩涂养殖8.下面几种鲍,属我国常见的养殖种类有()。

答案:皱纹盘鲍;杂色鲍9.贝类选择育种的优势有()答案:多数品种仍属自然选择,人工选择有巨大潜力。

;水产生物变异程度高,遗传操纵基础好。

;贝类雌雄同体的自体受精,促进了完全近交系的产生。

;贝类的多产性使优秀个体交配所得同胞数目相当巨大。

10.关于泥蚶描述正确的有()。

答案:壳膨胀,左壳大于右壳。

;壳表放射肋发达,18-21条。

第二章1.关于贝类育苗场的选址描述正确的有()。

答案:有充足的淡水水源,总硬度要低。

;尽可能靠近养成场,且交通方便,有农业用电。

;水质无工业、农业、生活及养殖污染。

;盐度适宜、无浮泥、混浊度较小、透明度大。

2.关于育苗场供水系统说法正确的有()。

答案:砂滤罐为封闭式过滤器,滤水速度快,有反冲作用。

;沉淀池要盖顶,以防虫、防尘、防晒、防寒、防光。

;砂滤池过滤原理有机械过滤、静电吸附、生物膜净化作用。

3.贝类加温育苗中加热方式有()。

答案:充气式;水体直接升温式;盘管式;电热式4.关于光合细菌描述正确的有()。

贝类学大题

贝类学大题

1.皱纹盘鲍的发生:早期发育阶段:2,4,8,16,32连续分裂的结果,分裂球越来越多,形成桑椹胚,胚体进入原肠期,接着出现隆起,形成原口。

担轮幼虫期:出现纤毛环,顶毛,具有趋光性。

面盘幼虫期:眼点,足,厣相继出现,幼虫壳基本形成。

围口壳幼体:出现围口壳,面盘完全退化,厣和纤毛环小时,触角突起增多,眼柄出现。

上足分化为幼体。

稚鲍:出现第一个呼吸孔形成稚鲍,足部吸附力强。

2.贻贝的发生:受精:精子从植物极附近进入后,卵子表面微微举起一层薄膜,即受精膜,后出现第一、第二极体。

分裂:2,4,8,16,32,分裂球连续分裂,数目越来越多,形成桑椹胚。

囊胚期:胚胎表面被有短小的纤毛,开始孵化游动。

原肠胚期:胚体内细胞逐渐分化成一管状原肠,发育为消化道。

担轮幼虫期:依次形成纤毛束,壳腺,口凹,消化道简单,趋光性不明显,机械作用强。

面盘幼虫:1.直线绞合幼虫胚体顶端呈椭圆盘状,形成面盘,消化道开始弯曲,肾组织正出现。

2.早期壳顶幼虫贝壳变成不对称,内部器官,足,鳃,眼点逐渐出现。

3.后期壳顶幼虫:生长线明显,足呈棒状,能自由伸缩。

匍匐幼虫:面盘退化,利用足丝附着基上匍匐生活。

变态:1.壳形的改变,略呈圆形的贝壳整个变为楔形;2面盘萎缩;3生活习性的改变,变态前匍匐行动的次数增多,变态后足丝腺分泌出足丝,营固着生活。

3.影响性变的因素:水温,代谢物质,营养条件,雄性先熟,寄生蟹。

4.贝壳的生活型,其适应特性:潜居泥沙的贝类,随着埋栖的深浅,它们在体制上有以下特征:(1)潜居的种类要用足来挖掘泥沙,因此潜栖越深,它的足部就越发达;(2)深栖的种类,体形变长而扁,为了行动上的方便,它们的贝壳都比较薄而光滑。

(3)水管是随着潜栖生活而生,潜栖深则水管长,为了减少身体的活动和预防敌害以及摄食,它们的水管都具有伸缩性,并且当水管伸张时,出入水管的管口朝向也不同。

(4)为了保水和抗浊,生活在沙滩的瓣鳃类,两壳一般都能缩合,没有前后的开口。

贝类学

贝类学

绪论贝类:贝类(Shellfish)就是软体动物(Mollusca)。

因为这类动物大多具有贝壳,所以称为贝类;又因为它们的身体柔软不分节,所以又称为软体动物。

多倍体育种:利用人工诱变或自然变异等,通过细胞染色体组加倍获得多倍体育种材料,用以选育符合人们需要的优良品种。

群聚:很多个体聚集在一起的生活方式,如牡蛎。

干贝:扇贝闭壳肌干品。

贻贝的干制品叫淡菜。

牡蛎的干制品叫蚝豉。

生物学零度:生物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

A.无板纲B.多板纲C.单板纲D.瓣鳃纲E.掘足纲F.腹足纲G.头足纲第一章贝类的形态与结构贝类的基本特征1、身体柔软不分节,左右对称;(腹足类除外)2、一般分头、足、内脏块三部分,体外被有外套膜及其分泌的贝壳;(瓣鳃类除外)3、除瓣鳃类外,口腔内有颚片和齿舌;4、体腔退化为围心腔和肾腔;(掘足类除外)5、神经系统由脑、足、侧、脏4对神经节及其联络神经组成;(双神经类除外)6、多数有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头足类除外)7、多用鳃呼吸,鳃位于外套腔中.(掘足类与肺螺类除外)一、贝类的外部形态(一)头部位于体前端;具吻、口、眼、触角和其他感官;头叶、触角叶、棘状突起等附属物。

(二)足部运动器官,腹面的一个肌肉质突起足的功能:爬行(玉螺等);附着(鲍等);挖穴(缢蛏,蛤仔等);浮游(蚱蜢螺、拟皮鳃)足丝:附着生活种类的特殊器官;足丝腺分泌的产物;利用足丝附着于外物上生活;可重新分泌。

厣:腹足类独特的保护器官;由足部皮肤分泌而成;大小和形状常和壳口一致,象一个盖子,可将壳口封住;上面有核心部和生长纹。

(三)内脏块也称内脏团(囊)或“背部隆起”;位于身体背部;包括心脏、肾脏、胃、肠和消化腺等内脏器官;除某些腹足类外,皆左右对称(四)外套膜包被软体部分;体背侧皮肤褶皱向下延伸而成的薄膜;一般由内外表皮和其间的结缔组织及少许肌纤维组成。

外套膜的结构:1、外褶2、外沟3、中褶4、内沟5、内褶6、内表皮7、生石灰上皮区8、生珍珠上皮区9、结缔组织区外套膜的功能:外表皮分泌贝壳; 有血管,能辅助呼吸; 控制水流出入体内; 感觉.外套膜的形状分为三类: 覆盖在体背部; 悬挂体两侧; 袋状包裹软体部.第一类:外套膜覆盖在体背部双神经类; 腹足类.第二类外套膜悬挂在体躯两侧双壳类独有;悬挂于内脏囊两侧;半透明状,边缘较厚;分为4种类型:简单型二孔型三孔型四孔型(1)简单型:两片外套膜仅在背部愈合;如扇贝、蚶、不等蛤、胡桃蛤等。

贝类增养殖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中国海洋大学

贝类增养殖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中国海洋大学

贝类增养殖学中国海洋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第一章测试1.由于海水的腐蚀作用,贝类育苗供水系统的管道一般避免使用铁管()A:错 B:对答案:B2.河蚬是淡水贝类,但能在咸淡水中生长与繁殖。

()A:对 B:错答案:B3.腹足类贝壳壳顶指向的方向为后方()A:对 B:错答案:A4.双壳贝类左右两壳以闭壳肌和韧带相连,闭壳肌司闭壳作用,韧带则司开壳作用。

()A:错 B:对答案:A5.贝类养殖的苗种来源有哪些途径。

()A:室内人工育苗 B:土池人工育苗 C:自然海区半人工采苗 D:采捕野生苗种答案:ABCD第二章测试1.等侧与不等侧是指双壳贝类左右两壳的大小形状相同或不相同。

()A:错 B:对答案:B2.头足类的二鳃亚纲腕的数目较多,腕内侧具有吸盘。

()A:错 B:对答案:A3.牡蛎的摄食方式为滤食型,其对食物的过滤和选择是在贝壳、外套膜和鳃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

()A:错 B:对答案:A4.关于三倍体贝类的说法哪种是正确的?()。

A:三倍体贝类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可以通过人工筛选获得; B:三倍体贝类具有生长快、风味好等优点; C:与传统养殖贝类相比,三倍体贝类外形规则美观,便于测量; D:三倍体贝类具有较强的抗逆性。

答案:B5.鲍的养成方法有围堰养殖和一下几种方法。

()A:海葡萄 B:海粉 C:海苞米 D:海菊花答案:ABCD第三章测试1.我国经济贝类主要集中在双壳类、腹足类和头足类,它们在发生过程中都经过了浮游幼虫期。

()A:错 B:对答案:A2.在牡蛎、扇贝的半人工采苗中,要提前1-2个月投放采苗器,主要目的是让采苗器上生长丝状红藻及粘质膜,以利于贝苗的附着变态。

()A:对 B:错答案:B3.在贻贝的半人工采苗中,要提前1-2个月投放采苗器。

()A:错 B:对答案:B4.蚝豉是哪种贝类干制品的俗称?()。

A:缢蛏 B:泥蚶 C:牡蛎 D:贻贝答案:C5.贝类的生活型可划分为浮游型、游泳型、凿穴型、寄生与共生型和以下哪些型。

贝类学作业

贝类学作业

贝类学作业一、举例论述贝类的生活类型。

贝类的生活类型有埋栖型、固着型、附着型、匍匐型等。

1、埋栖型典型营埋栖生活的贝类出现在瓣鳃纲,而且营此种生活方式的动物占瓣鳃纲的大多数。

它们一般具有发达的足和水管,依靠足的挖掘将身体的全部或前端埋在泥沙中,依靠身体后端水管的引伸,纳进和排出海水,进行摄食、呼吸和排泄。

潜居于泥沙中的贝类,又按生活环境底质的不同分为三类:泥蚶、缢蛏喜生活于软泥滩中,杂色蛤仔、日本镜蛤和文蛤等大量繁殖在泥沙滩中,直线竹蛏和日本日月贝等常常生活在细沙滩中。

营埋栖生活的瓣鳃纲,由于适应埋栖生活这种习性,体型、足部、贝壳和水管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2、固着型固着型贝类是用贝壳固定在其他物体上,固定以后终生不能移动。

在自然海区中固着器数量是有限的,因此,同种贝类彼此固着,常常是新生的幼小个体固着在老成个体上,形成群聚现象(亦称贝堆)。

典型群聚出现在牡蛎上,甚至形成牡蛎堆或牡蛎山。

固着生活的腹足类只有坨螺科,以贝壳固着在岩石,瓣鳃纲贝类的固着是用其中一个贝壳完成的,而且固着的一片贝壳一般较大。

牡蛎足以左壳固着,拟猿头蛤和海菊蛤是以右壳固着,而猿头蛤中有的以左壳固着,亦有用右壳固着的。

同着型的种类,体型极不规则。

它们的固着都是从浮游幼虫末期开始的,固着之日,即是完成变态之时。

固着型的瓣鳃纲贝类一般固着的贝壳较大,如牡蛎的左壳大、右壳小。

左壳大可以容纳肥满的体躯,右壳小就有利于贝壳的开闭活动。

固着型贝类,成体不需移动,因此,运动器官的足部退化甚至完全消失(如牡蛎)。

此种类型仅在发生中壳顶期,幼虫保留发达的足部,一旦稚贝固着则逐步退化或消失。

固着型贝类对抗敌害的方法是关闭贝壳,因此,贝壳比较坚厚,且表面粗糙多棘刺,两壳关闭也较严密。

固着型贝类没有水管,但外套膜缘触手发达,这种触手相当于入水管触手,可以阻碍大型生物向体内流人。

3、附着型附着型贝类也主要出现在瓣鳃纲中,利用足丝附着在其他物体上,如贻贝、扇贝和珍珠贝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举例论述贝类的生活类型。

贝类的生活类型有埋栖型、固着型、附着型、匍匐型等。

1、埋栖型
典型营埋栖生活的贝类出现在瓣鳃纲,而且营此种生活方式的动物占瓣鳃纲的大多数。

它们一般具有发达的足和水管,依靠足的挖掘将身体的全部或前端埋在泥沙中,依靠身体后端水管的引伸,纳进和排出海水,进行摄食、呼吸和排泄。

潜居于泥沙中的贝类,又按生活环境底质的不同分为三类:泥蚶、缢蛏喜生活于软泥滩中,杂色蛤仔、日本镜蛤和文蛤等大量繁殖在泥沙滩中,直线竹蛏和日本日月贝等常常生活在细沙滩中。

营埋栖生活的瓣鳃纲,由于适应埋栖生活这种习性,体型、足部、贝壳和水管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2、固着型
固着型贝类是用贝壳固定在其他物体上,固定以后终生不能移动。

在自然海区中固着器数量是有限的,因此,同种贝类彼此固着,常常是新生的幼小个体固着在老成个体上,形成群聚现象(亦称贝堆)。

典型群聚出现在牡蛎上,甚至形成牡蛎堆或牡蛎山。

固着生活的腹足类只有坨螺科,以贝壳固着在岩石,瓣鳃纲贝类的固着是用其中一个贝壳完成的,而且固着的一片贝壳一般较大。

牡蛎足以左壳固着,拟猿头蛤和海菊蛤是以右壳固着,而猿头蛤中有的以左壳固着,亦有用右壳固着的。

同着型的种类,体型极不规则。

它们的固着都是从浮游幼虫末期开始的,固着之日,即是完成变态之时。

固着型的瓣鳃纲贝类一般固着的贝壳较大,如牡蛎的左壳大、右壳小。

左壳大可以容纳肥满的体躯,右壳小就有利于贝壳的开闭活动。

固着型贝类,成体不需移动,因此,运动器官的足部退化甚至完全消失(如牡蛎)。

此种类型仅在发生中壳顶期,幼虫保留发达的足部,一旦稚贝固着则逐步退化或消失。

固着型贝类对抗敌害的方法是关闭贝壳,因此,贝壳比较坚厚,且表面粗糙多棘刺,两壳关闭也较严密。

固着型贝类没有水管,但外套膜缘触手发达,这种触手相当于入水管触手,可以阻碍大型生物向体内流人。

3、附着型
附着型贝类也主要出现在瓣鳃纲中,利用足丝附着在其他物体上,如贻贝、扇贝和珍珠贝等。

附着型贝类其附着位置不是终生不变的,它可以切断旧足始稍作移动,再重新分泌足丝附着于新的附着基上。

扇贝还能借双壳的关闭运动作短途的游泳,寻找适宜的环境重新附着。

它们都不太喜欢活动,只有在环境条件恶化或者有某种刺激时才作移动。

由于附着基限制,它们个体之间亦可互相附着,形成群聚现象。

群聚习性为人工高密度养成创立有利条件。

附着型贝类贝壳发达,没有水管,基本上与固着型贝类相同。

但附着型贝类是用足丝附着,因此,有退化的足部和发达的足丝腺。

它的足部不是爬行或运动器官,而是足丝腺分泌足丝的输送者。

扇贝与珍珠贝体扁,以一边贴在附着物上,用足丝附着,可以减轻水流冲击,足丝分泌较少,附着面亦小。

贻贝以腹面贴附在附着基上,体高、水流冲击力量大,所以贻贝分泌的足丝比扇贝、珍珠贝的多而长,附着面也较大。

4.匍匐型
匍匐型贝类主要为大多数腹足类,如鲍、各种螺类等。

通常为了觅食和产卵,匍匐型贝类经常利用足在岩礁或滩涂上作短距离移动,有的种类常浅
埋在滩涂中或者仅露出壳顶的一部分,如玉螺。

匍匐型贝类体型极不对称,大都具有一个螺旋形的贝壳。

遇到敌害时,便把软体缩人壳内,利用坚硬的贝壳作为保护的外盾。

据记载,2mm厚的戚贝壳能抵抗300千克的压力。

匍匐型贝类,足部非常发达,足的底部比较宽阔,摭面很平,可以到处自由爬行,匍匐摄食。

二、以贻贝为例叙述瓣鳃纲贝类的发生过程。

雄性贻贝产生的精子与雌性贻贝产生的卵结合成受精卵,在水中浮游生活,经过卵裂过程依次变成囊胚、原肠胚,再经过一段时间成长为担轮幼虫、D型幼虫、壳顶幼虫。

经过变态期成长为稚背与幼贝,最后成为成贝,进入附着生活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