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区域空间结构
建筑构造第十二讲——阳台及雨棚
![建筑构造第十二讲——阳台及雨棚](https://img.taocdn.com/s3/m/30540e6e4431b90d6c85c7cb.png)
(3)预制钢筋混凝土栏板扶手 现 浇 混 凝 土 扶 手 , C20 细 石 混 凝 土 , 宽 度 = 1 5 0 mm 或 170mm,厚度=50mm ,配通长2φ12或3φ12,分布筋 φ6@150,钢筋能通过铁件与砌入墙内预埋铁件焊接在一 起。
(4)封闭阳台预制钢筋混凝土栏板 内侧需设保温层,常用的做法:在栏板内侧粘贴50mm厚 炉渣混凝土聚苯复合保温板,底层阳台的阳台板板底应粘 贴相同材料的保温板,封闭阳台的扶手预留安装窗户预埋 件。
钢 筋 混 凝 土 栏 板 构 造
4.3 砌体栏板
➢砌体栏板的块材可采用普通粘土砖、空心砖或空心砌块, 块材的强度等级不小于MU5,砌体砂浆采用M5混合砂浆。 ➢砌体栏板的厚度=120mm。 ➢封闭阳台中的砌体栏板内侧设50mm厚炉渣混凝土聚苯复 合保温板。 ➢栏板上部的现浇混凝土扶手设2φ12通长钢筋,分布筋φ6 @150,通长钢筋部通过铁件与砌体墙内的预留钢筋焊接在 一起,并与构造柱的钢筋连接。 ➢在砌体栏板的转角处设170mm×170mm现浇混凝土柱, 主筋4φ6,箍筋φ6@250。
阳台及雨棚
阳台雨篷图例
阳台雨篷图例
阳台雨篷图例
阳台
阳台是连接室内的室外平台,给居住在建筑 里的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室外活动空间,是多 层住宅、高层住宅和旅馆等建筑中不可缺少的 一部分。
雨篷位于建筑物出入口的上方,用来遮挡雨 雪,保护外门免受侵蚀,给人们提供一个从室 外到室内的过渡空间,并起到保护门和丰富建 筑立面的作用。
(2)钢结构悬挑雨篷
钢结构悬挑雨篷由支撑系统、骨架系统和板面系统三部分组 成
(3)玻璃采光雨篷 玻璃采光雨篷是用阳光板、钢化玻璃作雨篷面板的新型 透光雨篷。 其特点是结构轻巧,造型美观,透明新颖,富有现代感, 也是现代建筑中广泛采用的一种雨篷。
2021暑期衔接小学语文三四年级阅读理解课件第十二讲文章结构(下)含同步讲义
![2021暑期衔接小学语文三四年级阅读理解课件第十二讲文章结构(下)含同步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114fbf334028915f814dc262.png)
1、从短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内。 ( )的细雨 ( )的露珠 ( )的绿叶 ( )的梨花 ( )的阳光 ( )的海洋
2、读短文,找出梨果的特点。 (1)形状: (2)颜色: (3)味道: 3、短文是按( )顺序来描写银梨的,表明时间的词语有:
新家又明亮又宽敞。它的地面是用水泥磨成,很光滑。周围的墙壁雪白雪白的,还 刷着淡绿色的墙围,显得明快洁净。我和爸爸将刚买的柜子挪到墙角,爸爸挂上了我和 妈妈挑选的淡绿色窗帘,和墙围配在一起,很清新。妈妈则忙着将刚刚从花市买来的盆 花摆放在阳台上,之后我们一起打扫房子……
一个下午下来,我们都累得不能动了,可是看着漂亮的新家,我们都高兴的笑了。
这段话写了哪几个地方的景色?
这段文字可以分成几层?怎么分?
4、按逻辑关系分层。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来介绍、解说的一种行 文顺序。
有些文章中的段落或段落中的句子之间常常存在一定的逻辑关 系,这时我们可以按照段落或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分层。从整体到 局部或从局部到整体也即总——分和分——总两种写法,总述部分 课划分为一层,分数部分划分为另一层。当然,还有总——分—— 总写法,这就要划分为三层了。
这段文字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小练习
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细雨淋醒。它脱下破旧的外衣,又开始新的生活; 它贪婪地吮吸着春天那清新、甜润的露珠儿,慢慢地长出逗人喜爱的嫩枝绿叶。
五月,正是它摆开绿叶白花衣裳的季节,婆娑(suō)的绿叶衬托着朵朵洁白的梨花, 在明媚的阳光照耀下,像一片银色的海洋!
一开始,只见一团团的乌云开始紧簇起来。乌云团越来越大,几乎掩盖了整个天 空,仿佛想要吞噬这个小镇。突然,远处传来了几声低沉的雷鸣声,“轰隆隆”, “轰隆”。我向远处望去,天地之间已经没有什么界限,而是融合在一起了,分辨不 出哪着雷声,大 雨下了起来,仿佛是被谁装在盆子里倒下来似的。这时,雨点们可快活了!有的雨点 儿们在地上跳着欢快的舞蹈;有的雨点儿们则在地上画圈圈;还有的雨点儿们在空中 旋转着360°的大圈子……突然,一声响彻云霄的雷声,把正陶醉在雨点儿们那各种 各样的优美动作的我给吓醒了,我再次仰望天空,天空中的乌云已经散开去了,蔚蓝 的天空又给大家展现了出来,朵朵白云随着微风飘了过来,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儿 啊!
经济地理第十二讲 -第五章
![经济地理第十二讲 -第五章](https://img.taocdn.com/s3/m/dd0f1743fe4733687e21aa18.png)
华盛顿特区 北卡罗来纳州的北 威尔克斯堡 西弗吉尼亚
俄克拉荷马州和得 克萨斯州 墨西哥湾
大西洋海岸
阿肯色
图5.5 洛氏公司的空间扩张 ( 资料来源: 教材本章参考文献[17],157页)
(二)产品部结构:阿特拉斯·考普科公司
瑞典 比利时
瑞典
分散布局
图5.16 阿特拉斯· 考普科公司各分部生产格局(1979年) (资料来源: 教材本章参考文献[17], 310页)
(三)区域部结构:AGA公司
图5.17 AGA工业玻璃的区域部结构(1986年) (资料来源: 该公司年报, 1986)
图5.11 迪肯的全球转移模式 (资料来源:教材本章参考文献[23])
垂直一体化
五、模式比较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2.其次为生产机构的建立(按最低 风险原则扩张)
Three
三大应用
3.市场占领促进公司的扩张
Two
1.均展示了公司从单厂到多厂、单区位到多 区位的扩张过程。其中,销售起先导作用
One
图5.13 四个模式的比较
一、沃茨的市场区扩大模式
(一)公司成长差异及原因 (二)公司的空间组织变化 (三)沃茨模式的缺陷
(一) 公司成长差异及原因
由于工厂所在城镇人口规模不同,导致其具 不同的生产规模。规模差异进而又引起生产 成本差异。较大规模的工厂生产成本较低, 因而具有初始竞争优势,得以更快地增长。
(二)公司的空间组织变化
工厂发展竞争的结果,少数得以生存, 其市场区也得以扩大,覆盖了原来众多 小公司的市场区。
桥梁工程第十二讲第二篇荷载横向分布计算(二)PPT课件
![桥梁工程第十二讲第二篇荷载横向分布计算(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08df9c5cc7931b764ce15cc.png)
2、铰接板桥的荷载横向影响线和横向分布系数
+ 前面讲的是 p 1作用在①号板中轴线上时各板的受
力变形情况,对于弹性板梁来讲,荷载与挠度成正比
关系,即 pi1 1 i1,同理 p1i 2 1i + 由变位互等定理:i1 1i + 由于每块板的截面相同,则比例常数1 2 pi1 p1i
+ ∴ p 作1 用在①号板中轴线上时,任一板所分配到的
单位正弦荷载
p(x)
x
p0 sin 的l 峰值
p 作1用于①
号板时,分配到各板的竖向荷载的峰值为:
①号板: p11 1 g1
②号板: p21 g1 g2 ③号板: p31 g2 g3 ④号板: p41 g3 g4
⑤号板: p51 g4
根据变形协调条件:两相邻板块在铰接缝处 的竖向相对位移为零,建立正则方程:
荷载就等于 p 作1用在任一板中轴线上时①号板所
分配到的荷载。
+ 因此,用 p 1作用在①号板中轴线上求得的各板的
荷载值就是①号板的荷载横向影响线竖标值 。
+ 在①号板的横向影响线上布载,即可求得①号板的横 向分布系数 。
+ 其他各板方法相同。
3、铰接T梁的计算特点
铰接T梁与铰接板的区别:由于T梁翼板的刚 度较板梁的小,T梁的悬臂端将产生弹性挠 度f, f的分布接近于正弦分布,即
与
ii同向gi
在铰缝(i-1)和铰缝(i+1)处:
( i 1) i
i(i1)
(
b) 2
且 (i1)i
i (、i 1)
(i1)i
i ( i 1)
在铰缝(i -2)和铰缝(i +2)处:
(i2)i i(i2) ,0
第十二讲戏剧空间
![第十二讲戏剧空间](https://img.taocdn.com/s3/m/d6089171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d2.png)
第十二讲戏剧空间古希腊剧场Ancient Greek Theater希腊于公元前6世纪便已有了悲剧,到公元前5世纪希腊悲剧达到了顶峰,出现了著名的悲剧家、喜剧家及大量的戏剧作品。
这个剧场曾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改建历程。
公元前6世纪,它原是由一片山坡以及山脚的一块空旷的平地构成,在悲剧真正在形成前,那儿就可能已经用于歌舞表演了。
随着观众数量的增多,在山脚的空地上正式辟出一方平台,平台建立一个直径大约66尺的“圆形场”(Orchestra 歌舞场),正式作为表演的场地。
公元前5到前4世纪,在圆场的后面又逐步加建了名为“斯坎纳”(skene), “斯坎纳”原意为“更衣棚”,然而在诸多富有想象力的剧作家的演出中,它日益成为剧本所需要的背景建筑.古代希腊遗存下来的最有名的最具规模的大型圆形剧场,约建于公元前340-前300年,可以容纳将近1.5万观众。
据说这是古希腊最奇特的剧场:“无论哪一个座位都可以清晰地听到舞台上演员的每一句话”。
公元前4世纪中叶,马其顿人越过希腊,亚历山大大帝1征服了整个小亚细亚和北非。
之后,几乎全世界都濡染了希腊的文化,所及之处剧院纷纷缔建起来。
古罗马剧场较之于古希腊的繁荣与典雅,早期罗马戏剧的演出是粗疏和贫乏的,戏剧家得不到应有的尊崇与支持。
在古希腊戏剧的影响下,罗马曾经一度产生了悲剧和喜剧,也出现了杰出的诗人,但他们的作品大多是对希腊诗人的仿作,西塞罗认为罗马的戏剧只能供阅读和朗诵,很难上演。
罗马人对于戏剧的贡献主要在于剧场建筑方面。
维特鲁威完成了十卷关于建筑学的巨著——《建筑十书》,其中五卷专门对剧场进行了讨论。
维特鲁威以其卓越的技术语言详细地描绘了几个理想型剧场的平面图,有图例亦论述,因而成为了今天戏剧家和建筑师研究古代剧场的重要史料。
罗马的剧场建于平地之上,而并非像希腊一样傍山而座。
剧场四周有很长的石砌围墙,常以精心的雕刻加以修饰。
意大利各地、西班牙以及在非殖民地相继建起了罗马式剧场,有些至今保存完好。
经济地理第十二讲 -第五章
![经济地理第十二讲 -第五章](https://img.taocdn.com/s3/m/dd0f1743fe4733687e21aa18.png)
三、哈坎逊的全球扩张模式
(一)公司扩展的空间结构 (二)公司扩展的空间过程 (三)公司空间扩展的动力
公司从单厂到多厂, 从本国到海外的 扩张过程
(一)公司扩展的空间结构
最内侧代表公司最早建立的中心区。 中心区以外代表全国性市场区。 最外圈代表世界其它国家(地区),被分成4个部分(Ⅰ—Ⅳ), 分别代表不同的外国市场。 虚线圈出的国家(Ⅳ)表明其具较低接近性。
参阅文献
丁疆辉.企业信息技术应用与产业链空间变化.地理研 究,2009, 28(4) Fei hongping.Models of spatial evolution of multi-plant enterprises.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1994,2(4) 费洪平.企业组织类型与区域经济发展.经济研究, 1994,8
– 如工业公司内,可分为生产制造部、市场营销部、 财务部、研究与开发部、人事部等。各部门分工 明确、职责分明。
生产产品领域相对 狭窄:汽车
图5.14 公司组织结构主要类型 (资料来源: 教材本章参考文献[26], 450页)
(二) 产品部结构
按生产的产品不同来进行部门划分
– 如汽车工业公司中,可按小汽车、卡车、大客 车、农用机械等划分为相应的分部。
Two
(3) 实际中还存在非连续性的市场区扩张。
Three
三大缺陷
二、泰勒的组织变形及区域演化模式
(一)公司组织变形与区域演化过程 (二)公司组织变形与区域演化机制 (三)泰勒公司空间扩张模型 例子:英国冶炼公司
(一)公司组织变形与区域演化过程
公司从一个地方公司向多国扩展中,要跨越 三种门槛(threshold) 。每跨越一次门槛, 便引起一次组织的变形。公司首先跨越活动 空间,其次为信息空间,最后为决策空间。
第十二讲 工业区位与工业地域
![第十二讲 工业区位与工业地域](https://img.taocdn.com/s3/m/7f970ac59ec3d5bbfd0a7493.png)
第十二讲工业区位与工业地域【知识体系构建】【核心要点突破】(2010·天津卷文综第7题)天津滨海地区已形成综合性工业区域,结合图文材料,回答7~8题。
7.图5所示工业部门集聚的主要原因,是共同利用了天津滨海地区的 A.原料B.基础设施C.燃料D.消费市场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图中工业部门众多,类型各不相同,不可能都为了利用该地区的原料或燃料,况且工业产品也不可能用于当地消费,故A、C、D错,这里是天津滨海地区,最大的优势是港口,属于交通运输,所以属于基础设施。
(2010·辽宁文综·T6~8·12分)表1示意我国沿海某鞋业公司全球化发展的历程。
读表1,完成1~3题。
表16.(2010·广东文综·T41·30分)E市位于内蒙古西南部,自然资源丰富,以羊(羊毛和羊绒制品)、煤(煤炭)、土(稀土)、气(天然气)著称。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l990-2005年E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11)。
2005年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1990—2005年变化幅度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哪三类,为什么?(9分)(5)据报道,该市在距老城区22km的地方,建成了一个可以容纳100万人的豪华新城区,现入住人口不足3万,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简要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6分)【命题立意】本题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及其新城建设为背景,主要考查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变化情况、城市功能分区与城市规划、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及成因、工业区位因素分析与产业发展。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灵活有效地进行知识迁移,解答该题需要运用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项目选址、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解题过程还运用了逆向思维能力的考查, 分析鄂尔多斯新城规划失败的原因,体现了“高考能力立意”的目的。
【规范解答】(1)读图可知,该市2005年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地和未利用地,其他类型用地较少。
ANSYS 第12讲-非线性空间
![ANSYS 第12讲-非线性空间](https://img.taocdn.com/s3/m/d93872631711cc7931b7164d.png)
•
非线性的求解控制都在:Solution>Sol’n Control
May,25,2005
湖南大学·土木·桥梁
12-23
求解策略-自动求解控制
•
应该说,关于非线性分析的求解控制很多,如何进行选择,这是一个值得仔细分 析的问题。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需要比较简单的步骤就可以进行非线 性分析。 在默认状态下,自动求解控制处于自动激活状态。 ——提供全面、自动及智能的非线性工具设置,一般能获得有效的收敛解。 ——一般可以解决大部分非线性问题。 ——推荐首先选用该控制选项进行非线性分析,如果收敛,则OK;若收敛速度 较慢、或者不收敛,通过调整求解选项去保证结果收敛。
ANSYS第十二讲
非线性分析
第十二讲:
非线性分析
May,25,2005
湖南大学·土木·桥梁
12-1
内容及目标
学习完本章后,能够使用ANSYS进行一些非线性的结构分析。
Part A.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概念 Part B. 非线性分析的前处理 Part C. 非线性分析的求解控制 Part D. 非线性分析的后处理
• • • •
F
..
屈服点
比例极限
U
May,25,2005
湖南大学·土木·桥梁
12-9
非线性分析的建模-塑性理论
• • 两类:增量理论、全量理论 增量理论描述的是应力增量与应变增量的数学关系,是目前常用的一 种塑性分析理论。 增量理论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1. 屈服准则 2. 流动准则 3. 硬化准则
选择输出结果类型
为动画、结果历史写出更多 的子步结果。
May,25,2005
湖南大学·土木·桥梁
12-27
12第十二讲:乌托邦的国际概念
![12第十二讲:乌托邦的国际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6c0c2c1ce87101f69e319560.png)
弗里德曼
弗里梅蒙特提出的悬挂城市、约奈· 弗里德曼提出的带居住容器的 空间网状结构体、菊竹清训的超现实综合体和日本新陈代谢派都相当引人注意。
弗里德曼的“空中城市”与同时期的境遇主义的代表人物荷兰建筑师康斯坦特的“新巴比 伦”的系列城市项目非常相似。在建筑外观上,巨大的悬挑结构通过巨柱支撑。它们的共 同主题之一就是“移动性”,以一种灵活可变的“空中街道”来对抗地面陈腐刻板按照雅 典宪章的功能分区理念建造起来的乏味的“现代城市”。弗里德曼探索的是这样一个主题: 可变动,不断通过使用者自身的行为模式创造环境和改变场所的物理和空间氛围。
PLUG-IN CITY,彼得· 库克,1964年 1964年,彼得· 库克设计了插入式城市,其小构件的使用周期为3年,整个城市结构的使用 年限为40年。
可移动的插入单元
PLUG-IN CITY,彼得· 库克,1964年
60年代末,阿基格拉姆创作了一个名为“瞬间城市”(Instant city)的系列。在这个项目中,库克等 人尝试了用帐篷、完全结构、灵活拼装的支撑构件创造了一个可随人的需求迅速搭建和拆迁的城市结 构,甚至可以想充气气球一样漂流。这这些项目中,通过一种波普艺术式的拼贴,展示了日常生活瞬 息万变的生活场景,使整座城市具有一种节庆般欢乐的气氛。这种游牧式的“瞬间城市”展示给我们 的图象,就如同一个容纳了日常生活的城市马戏团。
史密斯夫妇等,装置作品,伦敦,1956
史密斯夫妇参加了在杜布罗夫尼克举行的第10届CIAM会议(最后一届),议题是“居住问题”。这个展览和会议的 主题内容和时间上的一致的巧合不是偶然的。此届CIAM的宣言中受到了史密斯夫妇非常大的影响,内容大致如下: “今天,我们都认识到一种新精神的存在,它在我们的反抗秩序的机械概念和在我们对生命和我们的世界现实之间 复杂联系的强烈兴趣中尤为明显。”居住环境和城市规划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意味着我们应该不仅仅把作品看作一 场展览中的一个装置。它表达了诞生于交流中的一个重要空间。在物体之间开放的联系的领域不再被专门定义为一 个建筑空间,而是首先被定义为一个社会空间。
第十二讲 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第十二讲 点线面的位置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16b9ad0552ea551810a687b6.png)
第12讲│ 要点热点探究
► 探究点三 空间角与距离的求法 例 3 已知四棱锥 P-ABCD 的三视图及直观图如图 4-12 -5 所示,E 是侧棱 PC 上的动点.
图 4-12-5
第12讲│ 要点热点探究
(1)求四棱锥 P-ABCDFra bibliotek的体积; (2)不论点 E 在何位置, 是否都有 BD⊥AE?证明你的结论; (3)若点 E 为 PC 的中点,求二面角 D-AE-B 的大小.
第12讲│ 要点热点探究
垂直关系的证明 解:(1)证明:由题设知,三棱柱的侧面为矩形. 由于 D 为 AA1 的中点,故 DC=DC1.(1 分) 1 又 AC= AA1,可得 DC2+DC2=CC2, 1 1 2 所以 DC1⊥DC.(2 分) 而 DC1⊥BD,DC∩BD=D,所以 DC1⊥平面 BCD. 又 BC⊂平面 BCD,故 DC1⊥BC.(4 分) (2)因为 DC1⊥BC,CC1⊥BC,且 DC1∩CC1=C1,所以 BC⊥面 ACC1A1,所以 BC⊥AC.取 A1B1 的中点 O,过点 O 作 OH⊥BD 于点 H,连接 C1O,C1H,如图.
第12讲│ 要点热点探究
平行关系的证明
证明: (1)∵ABC-A1B1C1 是直三棱柱, ∴CC1⊥平面 ABC. (1 分) 又∵AD⊂平面 ABC,∴CC1⊥AD.(2 分) 又∵AD⊥DE,CC1,DE⊂平面 BCC1B1,CC1∩DE=E, ∴AD⊥平面 BCC1B1.(4 分) 又∵AD⊂平面 ADE,∴平面 ADE⊥平面 BCC1B1.(5 分)
第12讲│ 要点热点探究
[规范评析] 在垂直关系的证明中,线线垂直是问题的核心,可 以根据已知的平面图形通过计算的方式证明线线垂直,也可以根据 已知的垂直关系证明线线垂直,其中要特别重视两个平面垂直的性 质定理,这个定理已知的是两个平面垂直,结论是线面垂直.使用 综合几何的方法求解二面角首先要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其最主要 的方法就是通过面面垂直得线面垂直,从而找出二面角的一个半平 面内的一个特殊点在另一个半平面内的射影点,再从射影点作棱的 垂线, 连接棱上的垂足和特殊点即得二面角的平面角(实际上就是三 垂线定理法).本题求解过程中是直接找出这个射影点,实际上三棱 柱的上底面和侧面垂直, 只要过点 C1 在平面 A1B1C1 作 A1B1 的垂线, 垂足就是点 C1 在二面角的半平面 A1BD 内的射影,当然这个点是 A1B1 的中点.找二面角平面角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综合运用垂直关系 的过程.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二讲 城市与城市化素 第39课时 城市化动力和进程教学案(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二讲 城市与城市化素 第39课时 城市化动力和进程教学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3b2a44065ce0508773213c7.png)
【第39课时城市化动力和进程】之小船创作1.城市化的推力和拉力(1)城市化的拉力主要有:城市□01就业机会多、收入□02高、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等。
(2)城市化的推力主要有:农村人口增长快、压力大、□03收入低、生态环境恶化等。
2.城市化的进程(1)在图中填写城市化的进程。
(2)衡量城市化的标志有城市人口数量、□02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市用地规模等。
3.城市化的地区差异(1)图中柱状表示城市人口数量,□01A表示全世界,□02B 表示发达国家,□03C表示发展中国家。
(2)图中曲线表示城市化水平,□04D表示全世界,□05E表示发展中国家,□06F表示发达国家。
考点五十二城市化读东南亚十国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社会城市化水平统计图,完成(1)~(2)题。
(1)由图示信息可以判断( )A.东南亚国家已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B.新加坡和柬埔寨出现逆城市化现象C.泰国的人口城市化水平超前于经济发展D.东南亚各国经济、社会城市化基本同步发展(2)印度尼西亚城市化子系统间的差异反映出该国( )A.城市经济发展快,农村经济发展缓慢B.城市发展机会少,农村经济持续落后C.城市的推力作用小,农村拉力作用大D.人口、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1)柬埔寨城市化水平低于□0130%;泰国人口城市化水平□02低于社会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城市化水平;多数国家经济城市化水平与社会城市化水平保持一致。
(2)印度尼西亚人口城市化水平□03高于经济城市化水平和社会城市化水平。
(1)城市化水平以30%和70%为界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
(2)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04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快,说明城乡之间存在□05巨大差异。
答案(1)D (2)A1.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1)时间差异(2)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图示表达起步早(自工业革命开始) 晚(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开始)(2019·辽宁凌源3月抽测)日本都市圈建设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即雏形阶段——加速阶段——(调整阶段)——成熟阶段。
2019年大学自主招生数学精品讲义第十二讲 立体几何 (教师版)
![2019年大学自主招生数学精品讲义第十二讲 立体几何 (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09a70f59e87101f69f319544.png)
竞赛与自主招生专题第十二讲立体几何从2015年开始自主招生考试时间推后到高考后,政策刚出时,很多人认为,是不是要在高考出分后再考自主招生,是否高考考完了,自主招生并不是失去其意义。
自主招生考察了这么多年,使用的题目的难度其实已经很稳定,这个题目只有出到高考以上,竞赛以下,才能在这么多省份间拉开差距.所以,笔试难度基本稳定,维持原自主招生难度,原来自主招生的真题竞赛真题等,具有参考价值。
在近年自主招生试题中,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中具有联结和支撑作用的主干知识,它既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必要基础,因而是高考数学与高校自主招生命题的主要板块之一。
立体几何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空间几何的结构特征、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如旋转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割补定理等;二是从构成空间几何体的基本元素——点、线、面人手研究它们的性质以及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等,如线、面之间的垂直于平行的位置判断与证明等。
一、知识精讲一.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相交垂直; (2)转化为线面垂直;(3)转化为该线与另一线的射影垂直; (4)转化为该线与形成射影的斜线垂直.二.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任一直线垂直; (2)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相交二直线垂直; (3)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的一条垂线平行; (4)转化为该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行平面; (5)转化为该直线与两个垂直平面的交线垂直.三.空间的线线平行或垂直:设111(,,)a x y z =,222(,,)b x y z =,则:1.平行:a b ⇔(0)a b b λ=≠⇔121212x x y y z zλλλ=⎧⎪=⎨⎪=⎩;2.垂直:a b ⊥⇔0a b ⋅=⇔1212120x x y y z z ++=.四.夹角公式:设a =123(,,)a a a ,b =123(,,)b b b ,则112233222222123123cos ,a b a b a b a b a a ab b b++<>=++++.推论 222222*********3123()()()a b a b a b a a a b b b ++≤++++,此即三维柯西不等式. 五.异面直线所成角:cos |cos ,|a b θ=<>=121212222222111222||||||||x x y y z z a b a b x y z x y z ++⋅=⋅++⋅++(其中θ(090θ<≤)为异面直线a b ,所成角,,a b 分别表示异面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六.直线AB 与平面所成角:sin||||AB m arc AB m β⋅=(m 为平面α的法向量).七.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cos ||||m n arc m n θ⋅=或cos ||||m narc m n π⋅-(m ,n 为平面α,β的法向量)八.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若111(,,)A x y z ,222(,,)B x y z ,则 ,A B d =||AB AB AB =⋅222212121()()()x x y y z z =-+-+-. 九.点B 到平面α的距离 :||||AB n d n ⋅=(n 为平面α的法向量,AB 是经过面α的一条斜线,A α∈). 十.柱体、锥体的体积:1.柱体:V Sh =柱体(S 是柱体的底面积、h 是柱体的高)2.椎体:13V Sh =锥体(S 是锥体的底面积、h 是锥体的高)十一.长度为l 的线段在三条两两互相垂直的直线上的射影长分别为123l l l 、、,夹角分别为123θθθ、、,则有2222123l l l l =++222123cos cos cos 1θθθ⇔++=222123sin sin sin 2θθθ⇔++=.十二.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1.球的表面积公式:24S R π=球(R 为球的半径)2.球的体积公式:343V R π=球(R 为球的半径)一.空间余弦定理如图,平面M 、N 相交于直线l 。
第十二讲 第五章 芳烃 芳香性(3)
![第十二讲 第五章 芳烃 芳香性(3)](https://img.taocdn.com/s3/m/b8d140dbad51f01dc281f1bf.png)
H H
1,4-二氢萘 伯奇 二氢萘 伯奇(Birch)还原,优 还原, 还原 孤立双键不被 先还原较活泼的环。 先还原较活泼的环。 进一步还原。 进一步还原。
H2, Rh-C或Pt-C - 或 ,加 压
在强烈条件下加氢时,催化剂和反应条件不同,可得四氢化萘或十氢化萘: 在强烈条件下加氢时,催化剂和反应条件不同,可得四氢化萘或十氢化萘:
α-萘乙酸 萘乙酸
萘乙酸简称NAA:无色针状或粉末状晶体,m.p. 134. 5~135. 3℃, α-萘乙酸简称 萘乙酸简称 :无色针状或粉末状晶体, ℃ 难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乙醇和乙酸等。是一种植物生长激素, 难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乙醇和乙酸等。是一种植物生长激素,能促进 植物生根、开花、早熟、高产,对人畜无害。 植物生根、开花、早熟、高产,对人畜无害。 (b)氧化反应 ) ① 在较温和的条件下氧化得醌,产率较低。例如: 在较温和的条件下氧化得醌,产率较低。例如:
空间相互作用较大
H SO3H
H
空间相互作用较小
SO3H H
(3)
α-萘磺酸 萘磺酸
β-萘磺酸 萘磺酸
有 机 化 学
同时由于磺化反应是可逆反应,故高温使成为β 萘磺酸主要产物 萘磺酸主要产物。 同时由于磺化反应是可逆反应,故高温使成为β-萘磺酸主要产物。且 萘磺酸的热稳定性好于α 萘磺酸, β-萘磺酸的热稳定性好于α-萘磺酸,该反应是热力学控制的反应。 萘磺酸的热稳定性好于 萘磺酸 该反应是热力学控制的反应。 磺基易被其它基团取代,因此高温制得的β 萘磺酸是制备某些 取代 萘磺酸是制备某些β 磺基易被其它基团取代,因此高温制得的β-萘磺酸是制备某些β-取代 萘的桥梁。 制备β 萘酚 萘的桥梁。如:制备β-萘酚
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52b924ca98271fe910ef943.png)
城市设计一城市设计包括三个层次:1工程项目的设计(指在某一特定地段上的形体创造,有确定的委托业主,有具体的设计任务及预定的完成日期如商业服务中心和公园)。
2系统设计(即考虑一系列在功能上有联系的项目的实体,但他们并不构成一个完整的环境如公路网、照明系统)。
3城市或区域设计(这包括了多重业主,设计任务有时并不明确,如区域土地利用政策、新城建设)二美国学者凯文林奇1981年推出一部城市设计理论书籍——《一种好的城市形态理论》美国学者拉波波特,从文化人类学和信息论的视角,认为城市设计作为空间、时间、含义和交往的组织,城市形态塑造依据心理的、行为的社会文化及其他类似的准则,强调有形的、经验的城市设计,而不是二度的理性规划。
英国学者吉伯德,城市是由街道、交通和公共工程等设施以及劳动、居住、游憩和集会等活动系统所组成的。
把这些内容按照功能和美学原则组织在一起,即城市设计的本质。
斯腾伯格在“一种城市设计的整合性理论”一文中认为城市设计是在建成环境中关于人们对于私人或是公共领域中环境体验的一门学科。
三现代城市设计的发展趋势:19世纪的法国巴黎改建和美国芝加哥的城市美化运动,反应了第一代城市设计中注重物质环境和形态美学的理念。
20世纪初现代主义城市设计结合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内容,开始考虑城市的综合问题,尊重人的精神要求,注重生活环境品质以及城市资源的共享性。
1950年代,城市设计更多考虑并致力于场所性、地域性和人性化的问题,1960年代后,生态准则开始对城市设计发展产生持续性的影响,现代城市设计在对象范围。
工作内容、设计方法乃至指导思想上就有了新的进展,它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空间美学和视觉艺术,设计者考虑的是以人-社会-环境为核心的城市设计的复合评价标准为准绳,强调包括生态、历史和文化等在内的多维复合空间环境的塑造,提高城市的适居性和人的生活环境质量,从而达到改善城市整体空间环境和景观的目的。
促进城市环境设计的发展。
第十二章 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均衡 《区域经济学》PPT课件
![第十二章 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均衡 《区域经济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b2e5f22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06.png)
第三节 后发优势与跨越式发展
• 一、后发优势理论
•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越是落后,工业化起步就越是缺乏历 史的连续性,往往采取突变的方式。因此,一个国家在实 行工业化的初始时期,相对落后程度越高,其后的增长速 度就越快。
• 所谓“后发优势”,是指后起国在推动工业化方面所拥有 的由后起国地位所致的特殊益处,这种益处是与其经济的 相对落后性共生的,也常被称作“后起之益”或“落后的 有利性”
2024/4/29
二、影响地区趋同的因素和机制
• (1)资本的边际收益递减。 • (2)技术进步。 • (3)国家或地区内的经济结构变动。
2024/4/29
三、趋同假设检验的几种分析方法
• 对趋同假设的检验有赖于实际的经济分析,特别是具体的 计量分析方法的运用。目前,学者们主要利用了以下四种 分析方法。
2024/4/29
三、趋同假设检验的几种分析方法
• (4)收入分布动态法。 • 将国家间或地区间的收入分布格局视为某种概率分布,从
而着重研究这种概率分布的演变,即分布的形状和变动的 方式。在分布演变的过程中,经济体向不同的峰值集聚, 奎阿称这种现象为“极化”。“极化”既表现为高收入 水平向低收入水平的“极化”,也表现为低收入水平经过 跳跃式发展向高收入水平的“极化”。最后,收入水平向 高收入水平或低收入水平“趋同”,而中等收入水平会消 失。这时候,收入分布的形状形同双峰,故称为双峰分布 。
2024/4/29
五、后发优势与跨越式发展
• (一)跨越式发展的含义 • 跨越式发展是一个与经济社会多方面紧密联系的发展概
念,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 1、现代化发展阶段的跨越 • 2、产业发展重点的跨越 • 3、整体技术水平的跨越 • 4、经济增长方式的跨越
经济地理第十二讲 -第五章)
![经济地理第十二讲 -第五章)](https://img.taocdn.com/s3/m/08e1d193cc7931b764ce151f.png)
公司管理相对较为分散化。尽管公司总部 有一些管理人员负责全公司管理,但每个 分部具有自己的功能类管理人员。
多出现在生产产品领域较广的公司。
图5.14 公司组织结构主要类型 (资料来源: 教材本章参考文献[26], 450页)
图5.6 LVM公司1978—1989进入日本各地过程 (资料来源: 教材本章参考文献[18])
3.中国特殊环境下的企业空间扩张
中国的特殊环境影响企业按以上两种规律扩 张。根据中国实际情况,有人提出中国公司 空间扩张的通道扩张假想。所谓通道扩张, 指公司空间扩张是沿通道延伸。通道包括人 际关系通道、机构(或体 企业空间演变模式
沃茨的市场区扩大模式 泰勒的组织变形及区域演化模式 哈坎逊的全球扩张模式 迪肯的全球转移模式
模式比较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一、沃茨的市场区扩大模式
(一)公司成长差异及原因 (二)公司的空间组织变化 (三)沃茨模式的缺陷
(一) 公司成长差异及原因
由于工厂所在城镇人口规模不同,导致其具 不同的生产规模。规模差异进而又引起生产 成本差异。较大规模的工厂生产成本较低, 因而具有初始竞争优势,得以更快地增长。
One
图5.13 四个模式的比较
中国应用
企业经营环境变化:计划-市场,市场经济不完善 改革开放前:企业空间演化不明显 改革开放以来:大型企业空间扩张十分明显,部分
企业通过先建立销售机构,再建立生产机构,跨国 经营
– 中国重汽、一拖、洛玻等
思考题
以国内著名企业为例(如双汇,海尔 等),说明企业空间扩张规律及演变模 式。
(四) 顾客部结构
有一些公司根据其顾客类别进行分部划分, 即每一个分部服务一类顾客,并不考虑这 些顾客的区位。
家庭空间的组成和室内基本原则
![家庭空间的组成和室内基本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cb656cc7ccbff121dc3683a2.png)
第十二课家庭空间的组成和室内基本原则一、住宅的室内内设计基本原则住宅室内设计要体现“以人为本,亦情亦理”的设计理念,针对不同家庭人口构成、职业性质、文化生活、业余爱好和生活情趣等于特点,设计具人特色和个性的居家环境。
具体设计时应遵循“安全、健康、适用、美观”的原则。
1、安全指任何装修和装饰绝不能给居住人留有隐患。
如对承重结构的损坏到使结构坍塌,没有分隔防范的开敞式煤气厨房导致煤气中毒;电气线路的不规范连接引发火灾,硬质光滑地、外凸锐角装饰使人摔伤、碰伤等等,我们应把安全问题放在首位,以确保居住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2、健康指所有装修都应用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装饰材料的污染、刺眼的照明、过多的色彩、杂乱的陈设,造成人们视觉超负荷,通风不畅、缺少日照等都将不利于身心健康。
3、适用指空间的使用使居住者感到舒适,确切地讲,又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功能布局的合理。
如:公共活动区域和私密空间在位臵上做到动与静分区、内与外关系明确。
(2)装饰用材恰当。
应充分了解不同装饰材料的性能,解决好保温、隔热、隔声等问题。
(3)设施配臵适用、合理、尽量做到科学化、现代化。
4、美观指室内设计元素在设计风格、文化内涵、品位气质等方面引起的视觉愉悦。
从总体上讲,家庭装饰应创造一个具有休闲、宁静的环境氛围。
其风格的定位应有别于公共餐饮等场所。
在装饰造型的浓重与淡雅、光照和色彩配臵和适用用以及装饰材料、家具陈设等方面,其设计手法、设计语言都应有较大的差异。
当今都市生活节奏加快,交通噪声烦杂,因此,家居设计宜于营造清新、明快、简洁、淡雅的室内氛围。
二、进厅设计1、进厅的功能进厅是进入住宅的第一个区域,有着由室外到室内的承启作用,是给人最初印象的空间区域,是调节人们心理状态和防止污染侵入的缓冲区。
进厅按空间大不不同,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1)、门斗门斗在一般住宅中常指进户门的小空间。
此部位的墙面内侧属于室内装饰的一个重要景点,形式要与室内装饰风格相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空间近邻效应 空间近邻效应是指区域内各种经济活动之
间或各区域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对其相互 联系所产生的影响。 空间近邻效应产生的原因:就近组织相关 的资源和要素进行生产和经营;降低决策 风险,倾向于在周围地区采取行动,谋求 发展。
第十二讲区域空间结构
空间近邻效应对区域空间结构形成与发展 的影响:
东京 横滨
大坂
名古屋 京都
冈山
神户
第十二讲区域空间结构
二、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与空间扩散
集聚和扩散是相互对立与并存的,是制约 区域空间结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机制。
(一)空间集聚与空间扩散 1.空间集聚 空间集聚是指空间的集中,即距离的缩短
和地理范围的缩小,它是经济活动的一种 重要现象。影响集聚的基本要素有运输成 本、规模经济和马歇尔的外在性。
第一,促进区域经济活动的就近扩张。 第二,影响各种经济活动的竞争。 第三,实现各种经济活动之间内在的相互
促进。
第十二讲区域空间结构
(三)空间相互作用 空间相互作用是指不同地理事物空间中的
相互联系,是区域之间所发生的商品、人 口和劳动力、资金、技术及信息等的相互 传输过程。
第十二讲区域空间结构
区域之间发生相互作用需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 基本条件:
第一,区域之间的互补性。即相关区域之间必须 存在对某种商品、技术、资金、信息或劳动力等 方面的供求关系。
第二,区域之间的可达性。可达是区域之间进行 商品、技术、资金、信息等传输的基本条件。可 达性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空间距离和运输时间、 被运输客体的可运输性、区域之间是否存在政治、 行政、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障碍、区域之间的交 通联系。
形态。
● 网络
由相关的点和线相互连接所形成的网状形态。
● 域面
由区域内某些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所表现出的
面状分布状态。
第十二讲区域空间结构
由点、线、网络、域面组成了七种空间模式:
● “点—点”构成的节点系统,表现为条状城镇 带和块状城镇群; ● “点—线”构成的交通、工业等经济枢纽系统; ● “点—面”构成的城市区域系统,表现为城镇 聚集区、城市经济区;
第十二讲区域空间结构
美国区域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在继承钱纳里和罗 斯托的发展阶段理论的基础上,将产业发展和 空间演变相结合,从而建立起区域空间结构和 发展阶段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区域经济持续增长过程中, 空间子系统会重组,其边界会发生变化。这一 过程往往按一定规则进行,其最终格局是全国 各区域经济全面一体化。”
第十二讲区域空间结构
弗里德曼根据区域内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 系,将空间一体化过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独立的地方中心阶段。均质无 序的区域中存有若干缺乏等级结构的独立 地方中心。前工业化社会特有的典型空间 结构,它相对稳定。
第十二讲区域空间结构
第二阶段:单一强中心阶段。区域经济只 靠一个大的经济中心支撑,中心城市的发 展与边缘区的停滞同时存在,开始拥有单 个强有力的中心。这是工业化初期所具有 的典型结构,表现出不稳定态势。
阶段,扩散与集聚机制发生作用的强度不 一样。 其次,集聚机制与扩散机制的作用都存在 一定的惯性。虽然集聚与扩散机制作用有 一定惯性,但其作用也是有限度的。
第十二讲区域空间结构
(二)距离衰减原理与近邻效应 1.距离衰减原理 地理客体之间相互影响的强度与它们之间
的距离成反比,距离越大影响强度越小。 例如,孔子七十二贤人的地理分布,大体 是距离越近数量越多。 导致衰减的原因:运费、便捷程度、耗费 时间 空间相互作用是地方规模的增函数。
第十二讲区域空间结构
第一节 区域空间结构
第十二讲区域空间结构
一、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 区域空间结构是指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
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 区域空间结构由点、线、网络和域面四个
基本要素组成。
第十二讲区域空间结构
点
点是指某些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集聚而形成的点状 分布形态。
●线
指某些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集聚所呈现出的线状分布
第十二讲区域空间结构
2.空间扩散的一般原理 源于一个特定地方的技术、发明、新产品
和新现象等逐渐被其他地方接受、采纳或 应用的空间过程,即空间扩散。 扩散的最典型的空间特点是距离衰减规律, 即扩散的强度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加而衰减。
第十二讲区域空间结构
空间扩散的范围和强度随距离的增加和时 间的延续而减小是空间扩散现象的基本特 征和规律。一个完整的空间扩散过程由四 个典型的扩散阶段构成,即扩散的起始阶 段、近距离迅速扩散阶段、远距离迅速扩 散阶段和扩散的饱和阶段。
第十二讲区域空间结构
第三,干扰机会。干扰机会是指两个区域 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受到来自其他 区域干扰的可能性大小和频率高低。
第十二讲区域空间结构
三、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
区域空间一体化是区域经济发展和空 间演化的高级形式,是建立在区域分 工与协作的基础上,通过生产要素的 自由区域流动,推动地理位置上邻近 的区域经济整体协调发展的过程。
第七章 区空间结构
第十二讲区域空间结构
本章结构安排: 第一节 区域空间结构及其演变 ➢ 一、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 ➢ 二、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与空间扩散 ➢ 三、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
第十二讲区域空间结构
第二节 区域差距与产业空间转移 ➢ 一、区域差距 ➢ 二、产业空间转移 第三节 经济区与经济区划 ➢ 一、经济区 ➢ 二、经济区划 ➢ 三、我国的几种经济区划方案
第十二讲区域空间结构
● “线—线”构成的交通、通讯、电力等网 络设施系统;
● “线—面”组成的产业区域系统;
● “面—面”组成的宏观经济地域系统, 如经济区、经济地带;
● “点—线—面”构成的空间经济一体化 系统。
第十二讲区域空间结构
区域空间结构的模式
1、极核式空间结构
第十二讲区域空间结构
2、点轴式空间结构
第十二讲区域空间结构
空间扩散的过程
第十二讲区域空间结构
3.空间扩散方式 就近扩散 跳跃式扩散 等级扩散 随机扩散
第十二讲区域空间结构
● 就近扩散
第十二讲区域空间结构
● 跳跃式扩散
第十二讲区域空间结构
● 等级式扩散
第十二讲区域空间结构
4.集聚与扩散的关系 首先,在区域空间结构形成与发展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