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经济地理 区域空间结构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
=
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

霍夫曼比例呈下降趋势
• 在工业化的第一阶段,消费资料工业的生产在制造业中占主
导地位,资本资料工业的生产不发达,此时,霍夫曼比例为5 (±1); • 第二阶段,资本资料工业的发展速度比消费资料工业快,但 在规模上仍比消费资料工业小得多,这时,霍夫曼比例为2.5 (±1); • 第三阶段,消费资料工业和资本资料工业的规模大体相当, 霍夫曼比例是1(±0.5); • 第四阶段,资本资料工业的规模超过了消费资料工业的规模。
而,它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却不一定与劳动力的 比重一样同步上升,综合地看,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劳动力转移原因:各产业相对国民收入差异 理论分析特点:
• 以三次产业为研究框架 • 以劳动力比重和国民收入比重为研究切入点

各产业相对国民收入 各产业国民收入比重
各产业劳动力就业比重
表1 某地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表——请分析下列两表中反映了某地三次产业演变中的问题?
48.6 45 39.7 32.4 30.9 26.7 26 22.1 21 21.9 21.4 20.1 19.2 19.2 17.8 15.4 13.8 69.3 66.8 62.9 61.4 52.1 52.9 57.1 55.7 52.7 53.5 52.1 50.7 48.7 48.8 43.5 40.3 39.5 70.1% 67.3% 63.1% 52.7% 59.3% 50.5% 45.5% 39.7% 39.8% 40.9% 41.1% 39.6% 39.4% 39.3% 40.9% 38.2% 35% 20.9 25.6 31.2 39.2 41.8 45.9 49.5 53.8 55.7 54.2 12.7 14.2 14.8 25.2 26.2 22.8 28.4 27.3 25.5 25.2 1.65 30.5 29.4 29.1 28.4 27.3 27.4 24.5 24.1 23.3 23.9 25.6 26.4 27.1 29.4 34.4 36.7 36.7 18 19 22.2 13.5 21.6 24.3 14.5 17 21.9 21.4 22.1 23.2 15.3 15.3 16.4 16.8 17.4 1.69 1.55 1.31 2.1 1.26 1.13 1.69 1.42 1.06 1.11 1.16 1.14 1.77 1.92 2.1 2.19 2.11
第二产业
绝对数(人) 41168 48076 53978 87048 94370 92993 109848 107952 106300 106590 110624 115579 158232 160172 194257 225517 231401 比重(%) 12.7 14.2
第三产业
绝对数(人) 58337 64288 80851 46542 77932 99297 56100 67363 91314 90440 94952 102318 67004 68411 79528 88369 93859 比重(%) 18.0 19.0 22.2 13.5 21.6 24.3
第一产业
绝对数(人) 224626 226083 228680 212051 187771 215884 220978 220430 220039 226302 223339 224003 213622 217938 211142 211840 212614 比重(%) 69.3 66.8 62.9 61.4 52.1 52.9 57.1 55.7 52.7 53.5 52.1 50.7 48.7 48.8 43.5 40.3 39.5


14.8 25.2 26.2 22.8 28.4 27.3 25.5 25.2 25.8 26.2 36.1
大 体 不 变
14.5 17.0 21.9 21.4 22.1 23.2 15.3 15.3 16.4 16.8 17.4


35.9 40.1 42.9 43.0
某地第一二三产业相对国民收入
主导产业选择四基准



高需求收入基准 生产率上升率基准 高比较优势基准 高产业关联度基准
高需求收入基准:
某一产业的产品需求的增加率
需求收入弹性系数=
人均国民收入增加率
生产率上升率基准
全要素生产率 上升率

报告期全要素生产率
=
基期全要素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指综合要素生产率 ,包括劳动生 产率、能源生产率、资金生产率的加权平均,又 称为索洛余值(TFP)。生产率上升快的产业, 其技术进步的速度都比较快,单位产品的生产费 用也比较低。
市 场
进口 国内生产
出口
时间


相继的更替实现区域的产业突破并促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呈倒 “V”型,酷似三只排列飞翔的大雁故而得名。 这个模式还有两个变型,一个是产业发展的次序一般是从消费资料 产业到生产资料产业,从农业到轻工业,进而到重工业的不断高级 化过程;另一个是消费资料产业的产品不断从粗制品向精制品转化, 生产资料产业的产品不断从生产生活用的生产资料向生产生产用的 生产资料转化,最终就使产业结构趋向多样化和高级化。
• 对某些向本部门提供生产资料、能源物质的部门及
相关产业部门起“牵拉作用”,对利用主导产业作 为生产资料的产业部门又具有推动作用。
主导产业选择

选择的原则:
• • •

比较优势明显,输出前景光明 经济效益好,增长速度快 关联效益好

主导产业选择方法
• •
粗选:依靠产业规模(5%)、效益、速度三个指标首 先淘汰一批 基准分析:利用四个基准系数 系统分析:专家咨询法、权重法
5.50
6.03 7.91 10.25 11.48 13.84 13.19 14.42 16.46 17.38 18.16 18.83 20.90 22.85 22.34 22.81
45.0
3.12
4.73 9.57 13.88 19.77 26.33 32.17 38.18 40.75 43.07 48.38 52.66 56.08 60.94 69.55 81.91
二、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一)产业结构的含义
• (区域)产业结构:区域内经济各类产业之间内
在联系和比例关系。 • 产业: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的总称
• 一个地区的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所有制结
构、企业结构、技术结构、要素结构等。

(二)产业结构分类:
• 1、三次产业分类:
•第一产业:农林牧渔 •第二产业:制造业、采矿业、建筑业(包括煤气、
电力、供水) •第三产业:商业、金融、保险、运输业服务业其 它(科教文卫公务等)
• 2、产业功能分类:潜导产业、主导产业、关联产 •
业、支柱产业、基础产业 3、要素密集度产业分类: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 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


(三)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1、“配第—克拉克”定理



随着经济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相应提高,劳动力就开始 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 高时,劳动力就会向第三产业转移。结果,社会劳动力在产 业之间的分布状况是,第一产业劳动力减少,第二和第三产 业的劳动力将增加。 劳动力转移原因:各产业之间收入相对差异,而劳动力总是 倾向于流向高收入的产业。
29.4源自文库
29.1

大 28.4 体 27.3 不 27.4 变 24.5 略 24.1 有 23.3 上 23.9 升 25.6
26.4 27.1 29.4 34.4 36.7 36.7
低 19.2
19.2 17.8 15.4 13.8

表2 某地三次产业就业人数构成表
项目 年份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理论分析的特征:
• 以三次产业为研究框架 • 以劳动力转移为研究切入点
2、“库茨涅兹”法则 •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和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均处于不断下降之中。 • 工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大体上升,但是, 工业部门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则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 服务部门的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基本上都是上升的。然
分析:霍夫曼比例呈下降趋势原因?

原因:工业化早期, 制造业以食品、纺 织为主,其原料是农业产品,随着生产发 展,农业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进而资本 资料工业大发展。
4、雁行形态说


日本经济学家赤松于1960年提出的。 在产业发展方面,后进国家的产业赶超先进国家时,是按“进口— 国内生产—出口”的模式相继交替发展。
1.8
2.11 1.56 1.6 2.01 1.81 1.97 2.18 2.15 2.05 2.04 1.48 1.43 1.19 1.12 1.15
53
53.5 53.7 51.4 47.8 47.9 49.5
25.8
26.2 36.1 35.9 40.1 42.9 43
3、霍夫曼定理


霍夫曼定理:在工业化的进程中,霍夫 曼比例呈下降趋势。 霍夫曼比例(霍夫曼系数)
(四)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结构优的关键是主导产业选择 主导产业的特点 主导产业选择
主导产业的特点:



①阶段性: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起主导作 用的产业部门也不同。如日本 ②地域差异性:因区域资源差异和社会分工的 不同各地主导产业不同 ③关联性:具有很强的前向拉动和后向推动作 用。具体表现:
产业 年份 第一产业 增加值 (亿元) 5.05 比重 (%) 48.6 第二产业 增加值 (亿元) 2.18 比重 (%) 20.9 #:工业增 加值(亿元) 2.10 比重 (%) 20.2 第三产业 增加值 (亿元) 3.18 比重 (%) 30.5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4.6
27.9 28.3 33.9 39.2 43.6 50.1 52.8 51.6 50.5 51.2 51.5 49.2 45.4 45.6 47.1
3.59
4.43 6.94 9.07 11.82 13.03 14.39 15.96 18.01 20.81 23.94 26.53 32.06 43.82 53.36 60.72
一、区域的含义


区域(经济区域):指具有明确的地理界线的经 济活动空间范围。区域内性质稳定均衡,区间 差异大。 特征:
• “空间” 性 • 区域有大小之分、层次或等级,进而组合成区域系 • •
统或等级体 ; 区域有自己的结构和功能; 区域有由形成、发展、成熟、衰退或再生等阶段所 组成的生命周期,演变过程大致相同。
高 39.7
32.4 30.9 26.7 26.0 22.1 21.0 21.9 21.4 20.1

25.6
31.2 39.2 41.8 45.9 49.5 53.8 55.7 54.2 53.0 53.5 53.7 51.4 47.8 47.9 49.5
3.00
4.24 6.92 11.24 16.89 23.21 29.94 36.20 38.81 41.00 46.28 50.46 53.67 57.96 66.25 77.88
第四章 区域的空间结构及演变规律

本章重点:
• 产业结构概念及三种分类方法,配第克拉克定

• •
理、库茨涅兹法则、霍夫曼定理。 空间结构概念及其三种模式的含义,弗里德曼 的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理论。 集聚机制、扩散机制和空间近邻效应的含义、 形成原因及对空间结构的影响。 城市的特征、城市职能、城市化含义及度量指 标、城乡统筹发展。
5、罗斯托的产业发展阶段理论 • 不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都要经历产业类型以下阶段的变化。
• 第一,传统社会阶段:农业 • 第二,为起飞创造前提条件阶段:食品、砖瓦 • 第三,起飞阶段:纺织、煤炭、 • 第四,成熟阶段:钢铁、石化 • 第五,高额消费阶段:轿车、航天航空、耐用消费品 • 第六,追求生活质量阶段:教育、环保、社会福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