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篇 湖心亭看雪(统编教材九上第12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二)是岁三月朔①,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 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 石,容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②烂然③,香气拂拂 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答案】 课文写西湖雪景有以下几个角度。①概括式描写(或称为“侧面描写”), 即“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两句,没有正面写雪,而写“大雪三日”后人声鸟鸣 断绝,寂寥凄清。②全景式描写(或称为“间接描写”),即“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 水,上下一白”几句,没有直接写雪,而是写出了雪后雾气弥漫、云天山水合而为一,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1.拏:_撑__(_船_)_________
2.拥.毳.衣炉火
拥:_裹__、__围_______
毳:_鸟__兽__的__细__毛_______
译句:_裹__着_裘__皮__衣__服__,__围__着_火__炉__。_________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3.分析语段(一)中相公的“痴”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写出作者什么特点?(3 分) 【答案】 ①痴行,在大雪封湖的晚上独往湖心亭看雪,表现出作者特立独行、率 性而为的特点;②痴景,欣赏万籁无声、大雪无痕的世界,映射出作者对高洁人格的追 求;③痴情,“崇祯”“金陵人”的记述,透露出作者对故国无限惆怅与淡淡的哀愁之 情。
4.长堤一痕
译句:指__西__湖__长__堤_在__雪__中__隐__隐__露__出__一_道__痕__迹__。__________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5.焉.得.更.有此人 焉得:_哪__能_______ 更பைடு நூலகம்_还_______ 译句:_哪__能__还__有__这_样__的__人__呢__!__意__思_是__想__不__到__还__会__有_这__样__的__人__。__________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二、“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文中哪句话相互映衬?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两 句话的深层内涵和表达效果。
【答案】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后文“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相互映衬。此语从金陵客人口中呼出,实则也是作者的心语。联系前文,作者以为他自 己是“独往湖心亭看雪”,金陵客人也一定自负地认为他们来湖心亭看雪是唯一的,不 会有第二拨儿人。但是双方的“独”,都被对方的到来消解了,所以有惊讶之语;联系
D.及徐及.公下何船能及.君也
【解析】 A.动词,消失;B.形容词,大的,与“小”相对∕副词,表示程度高 或范围广;C.判断动词,是∕代词,这种;D.动词,等到∕动词,比得上。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答案】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3.雾.凇.沆.砀.
雾淞:_天__气_寒__冷__时__,__雾__冻__结_在__树__木__的__枝__叶__上_形__成__的__白__色__松__散__冰_晶___________ 沆砀:白__汽__弥__漫__的_样__子_________ 译句:冰__花__周__围__弥_漫__着__白__汽__。_________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4.语段(一)(二)中都写到了禽鸟声,请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有何不同?(4 分) 【答案】 语段(一)用人鸟声俱绝、万籁俱寂的清冷氛围,烘托作者孤标傲世、不 同凡俗的雅兴;语段(二)中用多种禽鸟声,描绘出一派鸟语花香、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 透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和春景的喜爱。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6.三大白.
白:_古__人_罚__酒__时__用__的__酒__杯________
译句:_三_大__杯__酒__。________
7.客此:
译句:_客_居__此__地________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 1~4 题。(共 11 分) (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 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 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 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 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语段(二)参考译文】 这年三月初一,我们三个人,带着四五个童子,携带酒食, 外出游玩。天还没亮,向东走,过了洪山寺二里左右,向北拐,走大约十里的小路,(期 间我们)穿过了松林,蹚过了山涧。山涧里的水澄明清澈,水深的地方可以在上面划小 船。溪边有块大圆石,能容得下十几个人坐。青松、翠柏、竹子等树木的绿荫,浓密阴 森,遮蔽了天空。当时风和日丽,野草与树木的花朵(一起盛放),明艳美丽,香气飘飘, 随风吹拂到衣服上,禽鸟鸣叫的声音不止一种。于是清扫干净石面,坐下来。
文言文篇目及备战演练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一、课文是从哪几个角度写西湖雪景的?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描写很有特 点,试做具体分析。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后文,舟子的喃喃之语,以第三者的身份整合了作者与客人谁更“独”、谁更“痴”的 问题,实则是“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金陵客人呼出,也许是作者正想说出的)以另一种 形式的回响。而道出客为“金陵人”,更潜藏着故国之思。这种错落互见式的表现手法, 以此含彼,以单方代双方,既简洁明快,又含蓄深婉。
(节选自杨士奇《游东山记》) 注:①朔:农历每月初一。②葩:花。③烂然:颜色明艳美丽。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2 分)
A.绝湖 哀中 转人 久绝鸟.声俱绝.
B.大余 天强大.寒 饮三,大 砚.白冰坚 而别
C.是问非其独姓贤氏者,有是是..金心陵也人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完全成为雪与雾的世界。③集合式描写(或称为“动态描写”),即“湖上影子,惟长堤 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几句,由远及近,把雪后西湖仅 能见到的景物收罗在一起,仿佛是一个逐渐拉近的长镜头,极写大雪造成的“艺术效果”。 这几句描写,抓住了景物在大雪覆盖中留下的“影子”的特点,妙用“痕”“点”“芥” “粒”等量词(有的本不是量词,如“痕”“芥”甚至可以说是临时借用的),把长堤、 湖心亭、作者身处之舟、包括作者在内的舟中之人用白描的手法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及 小的次序勾勒出来,如同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