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醉翁亭记》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醉翁亭记》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醉翁亭记》的文学特色和历史背景,掌握文中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结构,学习文言文的阅读和翻译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文言文翻译、情景模拟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感悟,培养他们对和谐社会和人文精神的认同。

教学重点: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表达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意境。

学生对文言文的翻译能力和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典故。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山水情怀,并思考其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作者简介:欧阳修: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以其清新脱俗的文风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著称。

教学准备:《醉翁亭记》课文PPT课件,包含欧阳修的生平简介、《醉翁亭记》的文学特点和相关历史背景。

醉翁亭及周围山水的图片、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文章中的自然景观。

学生作业本、笔、文言文翻译练习卡、小组讨论记录表、“我与山水”创作卡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展示醉翁亭及周围山水的图片和视频,简要介绍醉翁亭的历史和地理位置。

2. 通过视觉资料,激发学生对《醉翁亭记》的兴趣和好奇心。

课文学习(20分钟)1. 作者介绍:详细介绍欧阳修的生平和《醉翁亭记》的创作背景,为理解课文内容提供背景。

2. 朗读课文:请几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文言文的语调和节奏。

3. 生字新词:解释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如“蔚然而深秀”、“临溪而渔”等,确保学生理解并能正确使用。

4. 内容理解: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讨论欧阳修的山水情怀。

深入探讨(15分钟)1. 修辞手法: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如使用排比、对仗等,举例说明如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2. 意境体验:讨论作者如何通过描写自然景观表达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意境。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一课《醉翁亭记》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一课《醉翁亭记》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醉翁亭记》⼀⽂将写景和抒情⾃然结合。

⽂章先写亭的远景,从亭之所在琅琊⼭落笔,“蔚然深秀”是其外观,⼜⽤“⽔声潺潺”“峰回路转”表现它的丰姿,使⼈产⽣赏⼼悦⽬之感。

⽆忧考为⼤家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阅读。

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第⼗⼀课《醉翁亭记》教案 教学⽬标: 知识与能⼒ 1.了解结构,把握中⼼,掌握常见⽂⾔实词、虚词、句法,积累名⾔和议论⽂素材,熟读成诵。

2.学会将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提⾼语⾔鉴赏能⼒。

3.体会作者寄情⼭⽔、与民同乐的情怀。

过程与⽅法 1、借助⼯具书和书下注释,疏通⽂意。

2、抓住“醉”与“乐”的关系,把握主旨。

3、反复诵读,品味语⾔,体会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写景抒情的作⽤,背诵全⽂,掌握名句。

难点:理解本⽂从“乐”和“醉”所抒发的政治理想。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导⼈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范仲淹在被贬谪邓州的第⼆年,也就是庆历六年,写下了《岳阳楼记》,寄托了⾃⼰“先天下之忧⽽忧,后天下之乐⽽乐”的政治理想;,欧阳修参与了范仲淹的政治改⾰,同⼀年也被贬在滁州写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

⼆、简介作者 欧阳修是北宋的⽂学家。

他四岁丧⽗,家境贫困,母亲⽤荻秆画地教他识字读书。

后来他考取进⼠,在朝廷作官,位居参知政事(副宰相),官位和范仲淹⼀样。

他⽀持范仲淹的政治改⾰,范被罢官,欧阳修不顾个⼈利害,愤然上书斥责有关的权⾂,他因此也遭到贬谪。

《醉翁亭记>就是他被贬到滁州(今安徽滁县)当太守时写的。

三、初步感知 1.教师范读(或播放课⽂朗读录⾳)。

要求学⽣:听清字⾳,必要时在书上注⾳。

2.学⽣试读课⽂。

3.学⽣互读课⽂。

⽅法:⼆⼈⼩组,⼀⼈读⼀⼈听,纠正读⾳错误;各读⼀遍。

4、请四位学⽣,每⼈读⼀段。

集体纠正读⾳。

(从正⾳⼊⼿,引导学⽣反复朗读课⽂,要读得流畅,重⾳、停顿、速度、节奏得当。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11课 醉翁亭记 教案(详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11课 醉翁亭记 教案(详案)

11 . 醉翁亭记【教学目标】1.朗读并背诵全文,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并体会这篇“记”的语言美、意境美。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全文,能用自己的话归纳醉翁亭有哪些特点。

3.抓住文眼,体会作者寄情山水排遣郁闷的心情及“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4. 积累文言词语,掌握常用实词的词义,比如“翼然、杂然、颓然”等,还要掌握重要虚词“也”的用法。

5. 学习这篇“记”描绘景物的手法,体会这种写法层次井然、简洁传神的效果,并在习作中有意识地借鉴。

【教学重难点】1.理解段落层次,把握文章中心。

2.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法。

3.体会欧阳修的山水游记,将写景、叙事、抒情熔为一炉的特点。

【教学方式】1.朗读法;2.讨论与点拨相结合;3.品读法。

【课时安排】3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听到“庆历四年”这个时间,你们能联想起哪一宗历史事件?明确: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滕子京是因为什么事而“谪守巴陵郡”的呢?明确:参与了范仲淹的政治改革。

师:非常正确。

实际上,这次改革受贬谪的不止滕子京一个人,范仲淹本人在庆历五年也被贬至邓州。

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的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也在同一年被贬谪到滁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

范仲淹在被贬谪邓州的第二年,也就是庆历六年,写下了《岳阳楼记》,寄托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政治理想;同一年,欧阳修也在滁州写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

二、解题“记”是古文中一种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体裁,多用来描写作者的旅行见闻。

它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诡异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类似的文章有:《岳阳楼记》《小石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满井游记》《桃花源记》等;类似的古文文体还有:“铭”(《陋室铭》)和“说”(《马说》《爱莲说》)。

三、走近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人。

第12课《醉翁亭记》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2课《醉翁亭记》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2.醉翁亭记【核心素养目标】:1.了解欧阳修的文学常识和本文的创作背景及文化意义。

2.语言建构与运用:朗读、背诵全文,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提高文言阅读能力,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3.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全文的脉络,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4.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本文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学习本文精练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

5.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及其积极意义,感受作者的高尚的情怀,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祖国文化的高尚情感。

【教学重点】积累“而”“乐”等常用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个性鲜明的语言风格和层层递进、巧妙呼应的艺术手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激趣导入范仲淹的政治理想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个古仁人和他的政治理想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又有所不同,同学们想知道是谁吗?让我们走进《醉翁亭记》来一次醉翁亭之游,去感受山中的美景,聆听先生的心音。

二、走近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欧阳修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其母以荻杆画地教他认读。

24岁登进士第,曾任西京(今河南洛阳)留守推官,因几次支持范仲淹等改革派,屡遭贬谪,晩年曾主持进士考试,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

又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

死后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散文创作成就最大,也擅长诗词,诗学韩愈,多反映社会现实,有议论化、散文化倾向,词则婉约柔美,清新淡雅。

三、字词梳理1.读准字音。

环滁(chú)林壑(hè)辄(zhé)林霏(fēi)弈者(yì)阴翳(yì)晦明(hu ì)酒洌(liè)琅琊(lánɡyá)伛偻(yǔlǚ)觥筹(ɡōnɡchóu)2.词类活用。

《醉翁亭记》教案设计(通用10篇)

《醉翁亭记》教案设计(通用10篇)

《醉翁亭记》教案设计《醉翁亭记》教案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醉翁亭记》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醉翁亭记》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从“醉”和“乐”中所抒发的政治理想。

2.理解文中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3.掌握基础的文言词语。

4.背诵课文,默写重要句子。

【教学重点】掌握实词解释与重要句子翻译;领会课文内容;体验作者心情。

【教学难点】领会“与民同乐”的内涵。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多媒体显示:欧阳修图片知道他是谁吗?(欧阳修)谁为大家介绍一下欧阳修?多媒体显示: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24岁考取进士,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

多媒体显示:醉翁亭图片知道这个亭子的名子吗?(醉翁亭)醉翁亭与欧阳修之间有什么关系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去探寻答案!二、范读感知活动一:我是小导游1.听读课文,要求:边听边提炼出醉翁亭的地理和人文信息。

活动:你来做导游,把醉翁亭介绍给游客。

注:此环节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听读全文,提炼醉翁亭的位置、造型、建造者、命名者、命名的原因、周围的环境、当年的历史等有效信息,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使学生对课文有了大致的了解。

听了这几位同学的讲解,相信大家一定对醉翁亭有了初步的印象,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印象和了解把这篇文章齐读一遍。

多媒体显示:2.齐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②以导游的身份,读出对风景名胜醉翁亭的欣赏和赞美。

注:此环节的目的在于组织学生落实字音,并初步感受醉翁亭的自然美和人文美。

三、朗读探究刚才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让我想起了许多古文鉴赏家对《醉翁亭记》的评价,他们说:《醉翁亭记》读起来,朗朗上口,错落有致,极富音韵美。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3篇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3篇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意思,感受语言的优美。

2、掌握“而”、“也”的用法。

3、理解欧阳修的旷达情怀,“与民同乐”的积极政治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1、“而”、“也”的用法。

2、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诵读式教学。

【教具】录音机,投影机。

【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1、由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引入课文。

2、简介欧阳修的生平。

参考课文注释①并补充有关内容:欧阳修早年曾协助范仲淹革新政治,触动保守派官僚们的利益,遭到嫉恨,被贬滁州。

这篇文章是他任滁州太守时写的。

他仕途坎坷,有志难伸,于是寄情山水,与民同乐。

他虽被贬谪,却不消沉,把滁州治理得政治清明,人民生活安乐。

他自号“醉翁”,文中多次提到“醉”,其实“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他的志趣,不在山水之间,而在一州之民,他是因百姓的生活安乐而乐的。

3、听录音朗读,学生轻声跟读。

4、教师介绍“而”、“也”的用法,在此基础上,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本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5、齐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揣摩语气。

提示:本文共用21个“也”字,语气不尽相同,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⑴陈述(用于描述景物)。

⑵肯定(用于介绍人名)。

⑶感叹(用于直抒胸臆)。

本文还用了25个“而”字,读时要分辨轻重,凡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的,都要重读;凡连接词语而有调整节奏作用的,则可轻读。

朗读时还要注意骈散结合的特点,注意节奏的缓急,语调的高低。

6、思考下列问题(投影),理解文章主旨:本文以“醉”、“乐”二字提挈全文,“醉”是表象,“乐”是本质。

“醉”、“乐”二字借“醉翁亭”说出,全文脉络清晰,试根据你的理解填空:⑴开头一段介绍醉翁亭,包括两个层次:1层介绍醉翁亭的_______;2层介绍醉翁亭的__________。

其中跟文章脉络关系最为密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

⑵中间两段写醉翁亭的景色,也分两层:1层写___________,先用“___________”一词领起,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收一笔。

醉翁亭记教案(15篇)

醉翁亭记教案(15篇)

醉翁亭记教案(15篇)醉翁亭记教案(15篇)醉翁亭记教案1 目的:知识目的: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和重要虚词的用法。

才能目的:1指导学生朗读,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品读课文,鉴赏本文的意境美、语言美、构造美,逐步进步鉴赏才能。

德育目的:理解文中所表现作者的旷达情怀和美妙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胸怀天下的理想。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疏通文意,推究文理,品味意境。

教学难点:1“醉翁之意”在何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太守之乐”乐什么?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点拨法;品评鉴赏法。

学习方法:品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语设计同学们,漫步小石潭,体验了柳宗元“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抑郁忧伤;登岳阳楼,感悟了范仲淹先忧后乐的博大情怀,今天让我们再次登上醉翁亭,一起去品味欧阳修“醉翁之意“的旷达胸襟。

二认读,感受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注意文中连用的21个“也”字和25个“而”字。

〕1请同学们用以下的句式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这是一篇〔〕的文章。

2有不理解的地方么?假如有,请同学们把自己最想问地问题提出来?3文中哪一个字贯穿全文,并提醒全文的主旨?山水乐—四时乐—宴酣乐—禽鸟乐—人之乐—太守乐—与民同乐。

三品读,发现美《醉翁亭记》是一篇写景抒情的美文佳作。

那么终究它有那些美点。

让我们运用在前面课堂上学习到的方法,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再次品读,发挥合作探究的才能,表达出自己对文章的领悟,用“《醉翁亭记》之美,美在——”的句式开头说一段话。

学生分小组研读、讨论、答复。

最后小结。

美在语言。

1语言凝练、含蓄。

2骈散结合,相映成趣。

3注意运用虚词,全文用了“也”、“而”把诗一样的句子断开,让它带上散文的韵味,回环反复,一唱三叹。

美在意境。

它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醉翁亭记》的思想意脉是一个“乐”字,醉中之乐,它像一根彩线连缀各幅画面。

山水相映之美;朝暮变化之美;四季变幻之美;动静比照之美。

《醉翁亭记》优秀教案(精选18篇)

《醉翁亭记》优秀教案(精选18篇)

《醉翁亭记》优秀教案《醉翁亭记》优秀教案(精选18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醉翁亭记》优秀教案(精选1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醉翁亭记》优秀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难词难句,掌握部分实词的古今异义,体会部分虚词的一词多义。

2.理清本文的段落层次,体会语句的形式特点及其与表意的关系。

3.理解本文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4.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时数:2课时三导入1.指名度阅读提示,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2.画书下注解①了解欧阳修。

四教学步骤第1课时(一)第一段释义讲解1.学生逐句翻译,从“环滁皆山也——醉翁亭也”,教师点拨。

2.提问:这一部分写的是什么?明确:写醉翁亭的周围环境,引入醉翁亭。

3.周围环境是怎样的?映入我们眼帘的第一个镜头的角度是什么?明确:鸟瞰镜头,从上空看到的滁州城全景——四面环山。

环滁皆山4.接着镜头还是全景吗?(否,移向局部)写什么?明确:西南诸峰尤其指出琅玡山5.接下来又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还是鸟瞰吗?为什么?明确:酿泉醉翁亭作者与亭周环境的相对位置是身在山中。

“泻” “临于泉上”角度应该是仰望。

6.这些景观中谁是主景?明确:醉翁亭7.作者怎样引出主角醉翁亭的??明确:“环滁皆山也”先写大环境,凝炼概括地写出滁州的地理特征;接着以视觉角度:俯——仰和空间角度:远——近外——内的变换层层推进通过周围环境我们得知醉翁亭建在滁州西南树木茂盛,深幽秀丽的琅琊山间酿泉边上8.学生逐句翻译后半部分,教师点拨。

9.提问:这一部分交待了什么?明确:亭的来历10.如何交待的?先?后?明确:作亭者名之者醉翁雅号的由来(命名之意)1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如何理解?此句的作用是什么?明确: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因为饮酒只是内心快乐的一种外在表现,不是因为饮酒而快乐,而是因为内心领会到山水的乐趣要通过饮酒的活动表现出来。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通用10篇)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通用10篇)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醉翁亭记》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醉翁亭记》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2、学习本文由叙事、写景、抒情议论有机结合的写法;3、理解、评价作者“与同同乐”的政治主张和道德观念;【教学重点】1、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2、体会作者宽广的胸襟和伟大的政治抱负;【教学难点】理解、评价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主张和道德观念。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一、介绍作者1、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欧阳修在同一次考试中发现并挖掘出“三苏”的故事;3、欧阳修“六一居士”的来历;4、欧阳修被贬滁州的背景。

二、文章诵读1、教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字音,并体会“也”在文章表达语气上的作用;2、学生自由诵读;3、抽查部分学生朗读文章。

三、文意理解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2、学生质疑,教师点拔。

3、重点词语积累: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然:……的样子(蔚然、翼然、颓然)活用词:山(沿着山路)、酿泉(用酿泉的水)重点词:意、临、开、丝竹、筹、伛偻提携、芳、秀判断句式:……者……也四、自由诵读五、作业按要求背诵语句:写山间早晨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山间傍晚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山间夏季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山间春季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山间秋冬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滁人出游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太守宴请宾客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众宾客欢饮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太守醉酒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课时一、按要求诵读二、总结各层意思1、醉翁亭的环境、地理位置及名称来历。

关于《醉翁亭记》教案四篇

关于《醉翁亭记》教案四篇

《醉翁亭记》教案关于《醉翁亭记》教案四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醉翁亭记》教案4篇,欢迎大家分享。

《醉翁亭记》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3.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全文。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2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教学准备:1.准备课文的朗读录音带。

2.将本课知识点制作成课堂使用的幻灯片。

3.学生准备汉语词典、文言文词典等工具书。

设计思路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琊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

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

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

后来,便写了《醉翁亭记》。

本文是庆历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贬为滁州太守时写的。

文章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二、读课文1.听读。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要求:听清字音,必要时在书上注汉语拼音。

2.正音。

(幻灯出示下列字词,请学生读准字音。

)滁( ) 壑( ) 琊( ) 潺( ) 酿( )僧( ) 辄( ) 霏( ) 暝( ) 洌( )蔌( ) 弈( ) 翳( ) 射( ) 觥( )偻( ) 朝( )而往3.学生试读课文。

朗读课文。

朗读时要注意21个“也”语气不尽相同。

“也”大致表达了以下几种语气:(1)陈述(用于描述景物)。

如:环滁皆山也。

琅琊也。

(2)肯定(用于介绍人名)。

如:山之僧智仙也。

太守自谓也。

(3)感叹(用于直抒胸臆)。

如:在乎山水之间也。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朗读时,应通过上述语气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醉翁亭记》教案12篇

《醉翁亭记》教案12篇

《醉翁亭记》教案12篇《醉翁亭记》教案1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也”、“于”、“之”、“而”等虚词的用法。

2.理解本文写景抒情的特点。

掌握全文的脉络并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旷达情怀和美好理想。

认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教学重点:1.感受作者对美好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绘,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抓住“乐”字,基本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1.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2.体会“醉”与“乐”之关系,理解“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上次介绍作者时,提到了另外一位大文学家欧阳修。

今天我们来学习欧阳修的一篇历代传诵、脍炙人口的作品《醉翁亭记》。

二、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宋代散文家之首席。

他四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亲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读书。

后来他考取进土,在朝廷做官,位居参知政事(副宰相),欧阳修在历史上以奖掖后进著称。

他大力扶植、提拔有才之士,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询、苏轼、苏辙、曾巩,还有王安石等人都出自他门下,得到过他的栽培。

欧阳修是有名的散文大作家,他的散文成就很高。

他的文章平易晓畅,委婉多姿,自成风格,在北宋以至后来的文坛上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欧阳修还是著名的史学家。

“二十四史”中有两部是他编撰的,即《新五代史》、《新唐书》。

欧阳修称得上是位饱学之土。

他一生对我国的文学、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写作背景:范仲淹倡导改革当时弊政,受到权臣诬陷排挤。

因为欧阳修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范被罢官,欧阳修不顾个人利害,愤然上书斥责有关的权臣,他因此也遭到贬谪。

《醉翁亭记》就是他被贬到滁州(今安徽滁县)当太守时写的。

写于作者被贬为滁州太守第三年(1046年),他当时只有三十九岁,却自称为“苍颜白发”的“醉翁”,这有点自嘲的意味。

第12课《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2课《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熟读成诵,积累常用文言词汇的意义和用法。

2.欣赏本文的语言,探寻美点,体会自然美的意境。

3.了解创作的背景,探究欧阳修的精神境界。

二、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意。

2.欣赏文章语言,体会“也”“而”等虚词的妙用。

三、教学难点1.理解欧阳修的“醉翁之意”,探究其精神境界。

2.比较《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中“乐”的异同。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讲述:北宋庆历新政改革,今人了解者不多。

但与这项改革运动密切相关的两个人和两篇文章却家喻户晓,光耀千年。

这两个人一是改革的主持者范仲淹,一是改革的支持者欧阳修。

革新运动失败后,范仲淹借《岳阳楼记》一文,陈述心志,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令后人敬仰。

欧阳修贬谪安徽滁州,寄情山水,创作了不朽名篇《醉翁亭记》,令百世争传。

今天让我们继岳阳楼之后,再次思接千载,一起去领略醉翁亭的蔚然秀色,探寻欧阳修的精神世界吧!2.展示醉翁亭的图片,让学生感受醉翁亭的景色。

(二)学习目标1.熟读成诵,积累常用文言词汇的意义和用法。

2.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

3.感受“也”“而”等虚词的妙用。

(三)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错读。

分清句读,不破读。

把握语气,不唱读。

2.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字音和句读。

以下是一些容易读错的字音:环滁(chú)琅琊(láng yá)饮少辄醉(zhé)林霏开(fēi)岩穴暝(míng)晦明(huì)伛偻(yǔ lǚ)野蔌(sù)觥筹(gōng)阴翳(yì)3.小组合作学习,借助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1)教师提出问题:文章中哪些句子比较难以理解?预设答案:例如“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等句子,学生可能在理解上存在困难。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优秀5篇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优秀5篇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优秀5篇《醉翁亭记》教案篇一“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这副对联,据说是清代人所题,当时欧阳修已去世八百多年,“醉乡犹在”“亭影不孤”是后人对欧阳修的深深感念。

醉翁亭就是以欧阳修写的一篇文章——《醉翁亭记》而名扬天下。

今日就让我们来学习这篇美文,感受它的魅力!1.积累文言词语,把握一些常用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美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4.理解在文中抒发的政整治想和流露出的多而杂情感。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今日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千古传诵的名文,古往今来,多少人对此文百读不厌,津津乐道,感慨万千,沉醉于其中。

那么人们为何而沉醉?本文有何独特的魅力?让我们一起来赏识这篇美文吧!(板书文题、)二、自学引导(一)——预习与交流1.引导同学积累字词。

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环滁(chú)林壑(hè)琅琊(lángyá)饮少辄醉(zhé)岩穴暝(míng)伛偻(yǔlǚ)酒洌(liè)山肴(yáo)野蔌(sù)觥筹(gōngchóu)射者中(zhòng)弈者胜(yì)颓然(tuí)阴翳(yì)潺(chán)2.积累文言词汇。

(1)重点实词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繁盛。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临于泉上者:居高面下。

林霏开:霏,遍布的云气;开,消散,散开。

野芳发而暗香:芳,花;发,开放。

云归而岩穴暝:归,聚合;暝,昏暗。

泉香而酒洌:清。

杂然而前陈者:陈设,摆开。

觥筹交叉:交互错杂。

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荫。

翳,遮盖。

宴酣之乐:尽兴地喝酒。

颓然:倒下的样子。

(2)一词多义归:云归而岩穴暝(聚合)太守归而客人从也(回家)乐:山水之乐(名词,乐趣)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动词,欢快)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为“以……为乐”;后为“欢乐”)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佳木秀而繁阴(繁盛)谓:太守自谓(称谓,命名)太守谓谁(是,为)而: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连词,表示递进关系,而且)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不译)朝而往,暮而归(连词,表示修饰关系,可不译)溪深而鱼肥(连词,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连词,表示转变关系,却)(3)词类活用名之者谁(名词作动词,命名)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4)古今异义醉翁之意不在酒(古义:意趣,情趣。

《醉翁亭记》教案6篇

《醉翁亭记》教案6篇

《醉翁亭记》教案《醉翁亭记》教案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醉翁亭记》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醉翁亭记》教案篇1一教师提示自读要点和自读方法。

1.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

以思想感情——一个“乐”字贯穿全文。

自读这篇课文,要抓住“乐”这条主线,体会课文是如何围绕它层层展开记叙的脉络:山水乐——四时乐——宴酣乐——禽鸟乐——太守乐。

抓住了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也就能顺利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2.本文采用了叙事与写景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要弄清文章中哪些是叙事,哪些是写景抒情,三者是怎样紧密结合起来的,从而领会本文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要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个人被贬的经历,体会本文抒发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3.本文语言有很大的特色。

骈散相间,多为散句,但也间有骈句,特别是使用21个“也”字作句尾,韵味浓郁;巧妙地用了25个“而”字使文章流畅优美,从容婉转。

本文还有一些千古传诵的名句,如“环滁皆山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等等。

这些名句要熟记、牢记,并理解其蕴涵。

本文除语言特色外,情致满篇而构成了散文诗。

4.自读这篇文章,首先要根据“自读要点”和课文前的“自读提示”,结合注释仔细疏通文字,把握课文大意,通过讨论,解决疑难。

在这基础上完成课本的“练习”和本.教案设计的“自学作业”。

自学过程中还要善于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做到“温故知新”。

还可以把本文与《登泰山记》比较,找出其异同。

最后,就文章的重点问题请教师讲析。

在整个自学过程中,要反复朗读,直至背诵全文。

二自读作业。

1.这篇文章的脉络十分清楚。

试根据你的理解在下边的横线处填上适当的话。

(已附答案,下同)(1)开头部分介绍了醉翁亭,包括两个衔接得十分自然的层次:前一层介绍亭的环境;后一层介绍亭名由来。

(2)中间部分描写醉翁亭的景色,也可分两层:第1层写山间朝暮、四季不同景色,先用“若夫”一词领起,后接“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上册12《醉翁亭记》说课(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上册12《醉翁亭记》说课(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三、说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及其积极意义。 3.指点学生朗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熟读 成诵。 4.品读课文,鉴赏本文的意境美、结构美、语言美,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5.理解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旷达情怀和美好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 “肩负民族、胸怀天下”的远大理想。
1.精读第2段,说说它的内容、层次和写法。
这段分别描写山间朝暮及四季的不同风景,是上段“山水之乐”的具体化。分三 层。 作者在写朝暮图及四时景时抓住各自特点来写。写朝暮图就是一天时间的纵面展 开,写四季景则是横向铺排。 写早晚风景变化,抓住“明“晦”的特点,用“日出”“云归”写出“林 开”“岩暝”的变化景象,成为对照鲜明的两画面。 写四时景抓住了山间特殊的景物山、花、木、泉、石,写出了迥然有异的四幅图 景。
第二部分(2—4):描写岳阳楼周围的风景,引出“迁客骚人”登楼“览 物”而产生的两种不同感受。该部分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2):写洞庭湖的风景并提出“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的问题。 第二层(3—4):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 第三部分(5):借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 抱负。
2.思考:本文环绕哪个字进行构思,并根据其对应的哪两句话进行内容 叙述? 明确:“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或异二者之为”
板块五、精读课文 1.思考:本文环绕哪个字进行构思,并根据其对应的哪两句话进行内容叙 述? 明确:“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或异二者之为”
第二层写亭的得名:建亭者→名亭者→乐(题眼,主线)。这段总写醉 翁亭秀丽的自然环境和它的得名,并指出“醉翁”二字的深意。 欧阳修 在描写滁州四周的山时起初用了40个字,把东南西北四方都写了,但最 后改成“环滁皆山也”5个字。这5个字高度凝练,高度简洁,是锤炼字 句的典范,鸟瞰全景,概述了滁州的地理特征。

《醉翁亭记》优秀教案(精选16篇)

《醉翁亭记》优秀教案(精选16篇)

《醉翁亭记》优秀教案(精选16篇)《醉翁亭记》优秀教案(精选16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醉翁亭记》优秀教案(精选1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醉翁亭记》优秀教案篇1学习目标:1、文体复习:了解所学过的相关古文文体,背诵课文,能熟练填空2、文言基础:疑难句子及句式的翻译3、能力目标:能与同类文言文进行比较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虽遭贬谪但随遇而安的旷达情怀学习重点:能熟练地背诵课文,翻译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旷达情怀学习难点:与同类文章进行比较,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背诵法、比较法、情景陶冶法教学设计思路及实施过程:一、导入新课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启示我们学习知识不仅要复习,而且关键是在复习中要有新的体会或发现,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复习《醉翁亭记》这篇课文,也希望每个同学在这一堂复习课上能够有不同于学习时的新的体会或发现。

前一段时间我们已经复习了《岳阳楼记》《小石潭记》这两篇文言文,同学们也一定积累了一些复习文言文的要领,那么下面哪些同学来说一说对于一篇文言文我们在复习时要抓住哪些要点呢?(点名回答)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目的,而这个目的又是在我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去搜索去寻找的,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这节课时的目的更加明确。

我由孔子的一句话导入本节课的复习,一方面让学生联系了以前的知识,同时也让学生区分了复习课与新授课的目标。

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适当补充和评价二、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后,多媒体展示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找同学朗读,教师再逐条解析1、文学常识、主题。

2、词语解释和词义辨析:通假字、多义词、其他重点实词。

3、重点句的默写、翻译和理解:主旨句、关键句、名句、特殊句式。

4、拓展迁移,比较、联系实际。

醉翁亭记教案-2021-2022学年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醉翁亭记教案-2021-2022学年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翻译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文言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此外,教学流程的设计方面,导入新课的环节似乎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但我感觉用的时间稍长,可能会影响到后续的教学进度。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需要更精确地控制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高效进行。
对于学生小组讨论的环节,我觉得效果还不错,但有些学生发言不够积极。我想在之后的课堂中,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尤其是那些比较内向的学生,让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文言文的基本概念。《醉翁亭记》是欧阳修以游人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滁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的一篇佳作。这篇文章展示了文言文的韵律美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文章中的具体描绘。分析作者如何通过描绘不同场景,表现出太守的乐趣,以及文章所蕴含的政治理想和人生价值观。
醉翁亭记教案-2021-2022学年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一、教学内容
《醉翁亭记》教案-2021-2022学年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本节课将深入探讨文章的作者背景、文言文基础知识以及文章的主旨和艺术特色。具体内容包括:
1.了解欧阳修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3.诵读课文,领会文章的节奏和韵律;
2.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重点文言词汇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学会运用文言文表达自己的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醉翁亭记(教案) 欧阳修一、导入新课:请大家来猜一副对联,看它写的是那一座建筑?上联: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下联:山形六七里,亭影不孤这副对联,据说是清代有人所题,当时欧阳修已去世八百多年,“醉乡犹在”“ 亭影不孤”是后人都欧阳修的深深感念。

醉翁亭就是以欧阳修写的一篇文章——《醉翁亭记》而名扬天下。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篇美文,来感受它的魅力!(板书课题,作者)二、整体感知:1、“醉翁”是谁?为什么叫“醉翁”?2、思考:仅仅是酒醉吗?“醉翁”之“醉”由何而生?三、赏析课文:(一)“醉”于山水(“在乎山水之间也”,文章山水之景主要在那几段?)1、请一个同学朗读第一段,说说作者写了哪些景物?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①第一自然段,作者写了“山”“水”“亭”如:A:山: 先写 “环滁皆山也”写出山的“多”;再写“西南诸峰”——“尤美”“深秀”水: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潺潺” “泻”亭:主要是写它的形状,用了一个“翼”,(“翼”是什么意思?去掉可以吗?)不可以,一个“翼”字把亭写活了,有一种跃跃欲飞之态,让亭具有了生命。

富于动感小结: 层层剥笋的形式一步步推出醉翁亭,由远及近,描写了醉翁亭四周优美的景色,让作者深深的陶醉。

2、齐读第二自然段,①这一段写到了那写景?写景的顺序与前面相同吗?朝暮之景 四时之景②、请你选择一幅喜欢的景物,用语言把它描写下来。

我先给同学开个头: 我选择冬天的景“水落而石出者”冬天到了,山寒水瘦,水位渐渐下落,那些躺在水底的石头裸露出来,鱼儿自由地游来游去,似乎和游人在嬉戏,多美的一幅画面啊!我抓住了作者..所.写景物的特点......,还加入了自己的想象..,下面请同学们准备一下。

学生先准备,然后教师请几位同学读自己所写的片段,请学生点评。

③这么美的景,我们在欣赏的时候都被陶醉了,那么当时身临其境的作者的心情如何?请从一二两段找出写作者感受的句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

”小结:这么美的景,作者也深深地“醉”了,是因为他感受到了无穷的“快乐”。

(二)“醉于人事”山山水水,花草树木,让作者感觉醉“乐亦无穷”。

除了山水之景外,还有没有别的事物令作者“陶醉”呢?著名作家茅盾曾说:人是景的灵魂景中没有了人的活动,景就失去了生机与活力。

那么本文有没有写到人事活动呢?1、默读这一段,说说写了那些场景与活动?试用文中的语句概括。

(也可以这样来,这段有几句话?没具有相似点吗?引出“也”,它一般放在判断句的末尾,可以翻译为;这就是……,学生归纳出以后,“这”一般指前文内容。

)学生赏析: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有人说这一段描写生活气息浓厚,最具有人情味。

像“滁人游”,人们或“负”或“行”,或“歌”或“休”,或“呼”或“应”,老老少少,快活自在,多么快乐温馨啊!宴饮所需,无论是酒还是鱼,无论是肉还是菜,都就地取材,不用外求,这样写意在夸耀滁州的富足。

同样,射饮弈棋,杯盏交错,起坐喧哗,是那样的随意而快乐啊2、众人都表现的非常快乐,他们的父母官“太守”有何表现?“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矣”,太守被这眼前祥和温馨的景象陶醉了。

醉在百姓的欢乐中,最在这种官民同乐的氛围中,也乐在其中了。

四、探究主题:1、同学们,作者醉于山水之景,醉于人事活动,实际是借“醉”来写“乐”,那么作者真正“乐”的是什么?快速浏览最后一段找出原因。

“醉能同其乐”2、本文和《岳阳楼记》同写于庆历六年,欧阳修因替范仲淹讲话,亦遭贬谪,现在我给出上联,请同学根据《醉翁亭记》的内容填写下联:上联:范仲淹先天下而忧下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五、拓展延伸:欧阳修对于《醉翁亭记》很满意,亲自写在石上,请人来刻。

刻好以后,把碑竖在醉翁亭外面,因为欧刻碑文“笔画偏浅”,滁人“恐不能传远”,欲“改刻大字”,知州王诏请远在颍州的苏东坡用行、草、楷三种字体,写成大字,可在时尚,从此这篇千古美文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来到醉翁亭。

文章有的语言吸引人,有的凭思想感情打动人,还有的凭借气氛来感染人,带着感情自由朗读全文,想一想这篇文章什么地方触动了你?(如果学生不能说,就请他们找出自己喜欢的语段朗读,然后再引导)如:语言,本文用了许多“也”字,选一段去掉也,发现语气太肯定,不够舒缓;或者多用了对句,骈散结合,使文章音韵和谐,错落有致。

内容:文中优美的景色让我陶醉。

情感:①官民同乐的氛围让我陶醉,多么融洽和乐!②作者的旷达情怀让我触动很大,他被贬官,却如此的旷达乐观。

拥有如此胸襟的还有哪些人?总结:同学们,人生难免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我们要学习范仲淹、欧阳修豁达的胸襟,树立积极的乐观态度,走过人生的花季!28、醉翁亭记(助学稿)第二课时班级:八()姓名:学号:一、学习目标1、进一步积累文言词汇,理清本文景物描写的思路。

2、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课前预习1、积累文言词汇。

2、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三、课内导学(一)研读课文1、板书课题、作者。

(醉翁亭记,欧阳修)问:“醉翁”是谁?问什么取号为“醉翁”?2、仅仅是酒醉吗?醉翁的“醉”由何而生?(二)朗读课文,思考问题:1、①找出课文中写景语句,说说作者描绘了那些景物?哪个景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②朗读写景文字,品味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醉翁“的情趣仅仅是陶醉于美景吗?他还醉于什么?3、以醉写乐,乐在其中,作者真正在乐什么?4、欧阳修被这里优美的景色、快乐的人事深深地陶醉,写出了如此优美的一篇散文。

我们诵读此文也也能感受到深深的醉意?自由朗读课文。

四、当堂训练阅读短文,完成下列练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之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与“宴酣之乐”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学而时习之B.驱之别院C.其邻人之父亦云D.邑人奇之2.对第一段文字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A.“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髻”均指老人和小孩。

B.“颓然乎其间者”形象地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以酒浇愁的样子。

C.“至于”一词把文章推进一层,由写欣赏美景之乐转而写众人游宴之乐。

D.此段以醉翁事的美丽风光为背景,描绘出一幅与民同乐图,同时也曲折地写了太守治滁的政绩。

3.第二段紧扣一个“乐”字来写,用_____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用游人之乐衬托____之乐,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4.下列句子理解不正确的是()A.“滁人游”的欢悦情景侧面反映了太守治下的政治清明;写“滁人游”,衬托了“太守醉”。

B.“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一句的意思是:一个面容苍老,满头白发的老人,昏昏欲倒的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C.“醉能同其乐”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D.“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意为:太守说的谁?就是庐陵欧阳修。

五、课后反思:六、课后作业:(一)阅读短文,完成下列练习: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子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翻译下面的句子: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两段文字均选自《醉翁亭记》,该文将写景、叙事、抒情熔为一炉,有一句话奠定了全文的抒情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这句话是:________ 。

3.第②段共4句话,从原文中找出4个最能概括其意思的短语,依次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第②段文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颓然乎其间者”形象地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借酒浇愁的样子。

B.“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均指老人和小孩。

C.“至于”一词把文章推进一层,由写欣赏美景之乐转而写众人游宴之乐。

D.此段以醉翁亭的美丽风光为背景,描绘出一幅与民同乐图,同时也曲折显示了太守治滁的政绩。

5.联系全文,可从以上语段中看出作者表达的是一种()A.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B.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C.山水之乐。

D.“醉”与“乐”的统一关系。

(二)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以.荻画地以:用B、教以书.字书:写C、使学为.诗为:作为D、及.其稍长把及:等到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A、欧阳修聪明过人B、太夫人教子有方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D、欧阳修刻苦攻读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