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教案
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学案(人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1.了解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表现形式。
2.掌握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
3.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貌成因,分析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一、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①______,主要是②________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1)地壳运动a.水平运动:组成地壳的岩层沿③________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使岩层发生④________和弯曲变形;常形成绵长的⑤________和巨大的⑥________。
b.垂直运动:组成地壳的岩层作⑦______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⑧______和⑨______;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⑩________。
(2)岩浆活动:侵入活动、喷出活动。
(3)变质作用。
3.影响: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等,使地表变得?________。
二、外力作用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__________。
2.主要形式:?______、侵蚀、?______和?______。
3.结果: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______。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岩浆岩: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________而成。
________而成。
沉积岩:各种岩石经?______、?________、?______、堆积、○21______、○______下○______而成。
变质岩:已生成的岩石在○2422232.过程3.意义________________在地表留下的痕迹。
我们今天看到的山系和盆地,以及流水、冰川、风成地貌等,是○25我的疑惑1.2.3.探究点一内力作用探究材料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世界上海拔超过8 000米的14座山峰,全部位于青藏高原边缘的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
古生物学家在与珠穆朗玛峰峰顶同属一个层位的岩层中发现了三叶虫、腕足类和海百合等古代海生生物化石。
必修1第3章第3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案例
科目:高中地理
教学对象:高一
课时:1
提供者:邹晓庭
单位:栾城县第二中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地理必修1第3章的最后一节内容,从它的位置安排就可以看出它的定位:即是对自然地理知识的总结、归纳和融合。所以在教学中应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做好纵向、横向联系,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2)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学会从学习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学习本节课的体会和见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悟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无处不在。
(2)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内容尽管比较重要,但是不难理解,远没有前两章难。但是本节内容涉及很多的自然带景观,很多学生们没有见过,所以他们缺乏对这些内容的感性认知。因此在课前通过与学生交流掌握他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结合本地实际,设置相应学案,提前布置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完成预习部分。
八、板书设计
(一)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
1、陆地环境中的地域差异
2、差异性体现
3、陆地环境差异性的体现──自然带
(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2、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九、教学反思
1、学习流程:
(1)复习回顾,新课导入,5min
(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15min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地域差异;
(2)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
(3)提高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地理自然环境地理差异性教案范文
高中地理自然环境地理差异性教案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及其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高中地理作为现行高中课程的必修科目之一,是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地球观、尊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维护绿色发展的班级培养要求。
在这里,我们将重点针对高中地理自然环境地理差异性教案进行探讨。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在地理理论框架下正确认识和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能够了解地球范围内自然环境的差异性,明确自然环境对人与社会的影响,进而提高对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的意识和思考能力。
2. 教学要求:通过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达到下列要求:(1)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基本特征和分布及不同地区间的自然环境差异性;(2)理解不同的自然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3)了解环境变化的原因及其对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影响;(4)能够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的结合,提高环境问题的意识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内容是自然环境差异性,主要包括:(1)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及分类;(2)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及其原因;(3)自然环境对社会、经济的影响;(4)环境变化的原因及其对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2.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知识传授、探究学习、案例分析以及实践提高。
(1)知识传授通过ppt、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手段传授基本理论知识,讲解科学概念、分类、原理和方法。
(2)探究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实践、探究等方式进行学习,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思维、懂得问题解决过程,提高自我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际案例,通过实例学习和分析对理论知识进行补充和深化,理解问题的本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可根据案例来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粮食生产及价格之间的原因和联系。
(4)实践提高通过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环境问题的意识和思考能力,采用实地考察、实验观测等方法进行学习。
如到不同地区进行实地考察、进行环境调查等。
§5.1.2.《陆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学案
重 难
点 点
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自然地理环境由 、 、 、 、土壤、 等 地理要素组成。这些各要素之间的形成了相互 、相互 和 相互 的整体。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主要的功能有 和 。 在海洋生物作用下, 大气中的 和海水中的溶解的钙, 加速形成 沉淀, 这是减缓大气 中二氧化碳增加的主要途径。 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四、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和 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两个最基本的特征。 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 它是以 为基础, 方向上的地域分异。在全球自然带中以 和 最明显。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它是以 为基础, 方向上的地域分异。在全球自然带中以 最明显。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 由于山脉从山麓到山顶的 状况组合不同而形成的。 当地所处的自然带与山麓的自然带 。垂直自然带的分异与山地所在 的纬度、高度密切相关,一般海拔、相对高度越 , 垂直自然带数越 多, 越完整;纬度越 ,垂直自然带越多。 【小结】 略 【课堂训练】
读 P73 图 板块分布
P74 学生独 立思考后 完成
学生自己 总结 P81 独立完 成【活动】
一 选择题 学生独立 1.从我国的南部沿海开始到吉林的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属于-----------( ) 思 考 后 完 A. 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成总结 2.从我们吉林市到乌鲁木齐市的自然带分异规律属于---------------( ) A. 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3.每天人类在使用化石燃料过程中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但大气 中二氧化碳浓度却基本稳定,是因为-----( ) A 大气本身具有减缓二氧化碳增加的功能 B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平衡功能 C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生产功能 D 生物要素具有平衡功能 4.下列环境问题的形成与森林破坏无关的是( ) A.某河流近年含沙量增大 B.某地区地下水被污染 C.某山区地下水位持续降低 D.地表水土流失加重,气温年较差增大
必修1第3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与差异性复习学案
必修1第3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与差异性复习学案第1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课标要求】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复习目标】1、了解自然地理要素组成。
2、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自主探究】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1、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1)生命出现前,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__________演化过程。
(2)生命出现后,__________进化即__________演化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
2、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1、人类区别于其他地理因素的最显著特点:能够有意识地适应和__________自然,使其更适合人类的生存,并且能够__________地提高这种适应和改造能力。
2、产业革命以来,人类使地理环境产生显著变化。
3、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复习目标】1、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
【自主探究】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整体性的含义:自然地理环境是__________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__________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
2、整体性的表现(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__________的改变。
(3)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对__________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1、成土母质与土壤(1)成土母质:指岩石经过__________作用后形成的结构疏松的__________。
(2)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关系: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__________和植物矿物养(1)直接影响: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不断进行的__________和热量交换,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__________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高中地理教案:《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高中地理教案:《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适用年级:高中地理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理环境的定义和特征;2. 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包括气候、地貌、水文等方面;3. 了解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重点:1.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概念和特征;2. 不同环境因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1. 了解不同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2. 掌握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2. 图片和地图素材;3. 黑板和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在黑板上绘制一个简单的地球图,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地区之间是否存在着差异,例如气候、地貌、水文等方面的差异。
二、展示与讨论(1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不同地理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图片中的差异,例如山地、平原、草原、沙漠等地貌特征。
2. 引导学生讨论不同地理环境对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例如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农业和旅游业发展情况等。
三、知识讲解(20分钟)1. 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定义和特征进行讲解,包括气候、地貌、水文等要素的影响因素和差异性。
2. 分别讲解不同环境要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例如气候对植被分布和农业发展的影响,地貌对交通运输和城市发展的影响,水文对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保护的影响等。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分组让学生选择一个地区,通过地理环境要素的分析,描绘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 引导学生分析该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例如农业、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情况。
五、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到的知识,强调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地理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地区,通过网络或图书馆等途径了解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并分析其对当地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
理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是由自然地理环境和人为地理环境组成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区域开发的基础,本节教材涉及到内容是联系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的纽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地理教案:《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这节内容把高中必修一到必修三很好的联系在一起,把某个区域环境(必修三区域地理)内的自然地理环境(必修一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环境(必修二人文地理)有效结合,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对必修一教材当中前几章的自然地理环境做了很好的总结,即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圈(气候)、水圈(河流水文状况)、岩石圈(地形与土壤状况)、生物圈(自然带状况)的圈层构成的,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又为高一学生下学期学习的必修二(人文地理)的学习奠定基础,某个区域的人文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活动是以自然地理环境为基础的。
二、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地理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是由自然地理环境和人为地理环境组成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区域开发的基础,本节教材涉及到内容是联系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的纽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学生情况分析本课内容综合性很强,对多数学生来说,理解容易但用语言描述难,因此需联系已有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整体理解,如将“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及“世界洋流分布图”等叠加、进行比较,并找出内在联系,增进理解,同时培养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目标1.了解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和自然带,掌握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三种分异规律及成因,从而培养学生提取、加工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规律和成因分析,初步学会辩证分析问题的方法;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影响不同地区非地带性的因素。
地理环境差异性 导学案
地理环境差异性导学案在地球这颗蓝色星球上,各种地理环境因素造就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体验,也对人类的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
本篇导学案将通过分析不同地域的地理环境差异性,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一、地理环境对自然资源的影响1. 气候的差异性气候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差异巨大。
例如,赤道附近的热带地区气候湿热,适宜植被茂盛,而极地地区气候寒冷,植被稀疏。
这种气候差异导致了不同地区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均,从而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
2. 土壤的特点土壤是生物生长的基础,不同地区的土壤性质各异。
比如,沙漠地区的土壤贫瘠,种植农作物困难;而河流两岸的沃土肥美,适宜农耕和养殖。
土壤的特点直接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和粮食生产的水平。
3. 水资源的分布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分布却存在明显的不均衡性。
一些地区常年缺水,居民生活困难,甚至出现水资源危机;而一些地区水资源丰富,适宜发展渔业和水产业。
因此,地理环境的水资源差异性造就了各地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
二、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 居住地选择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人类在选择居住地时会考虑到当地的气候、水资源、土壤等因素。
一些地区因自然条件优越,人口众多,城市建设发达;而一些地区因资源匮乏,人口稀少,居民多为游牧民族或渔猎民族。
地理环境对人类居住地的选择产生明显影响。
2. 经济活动的差异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当地的经济活动特点。
例如,山地地区适宜发展林业和矿业,平原地区适宜发展农业和工业。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促使人类在不同地域从事不同的生产活动,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多样化发展。
3. 文化传承的多样性地理环境不仅塑造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和经济活动,也影响了当地的文化传承和习俗。
例如,草原地区的牧民文化、海岛地区的渔猎文化、山区地区的农耕文化等都源于当地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方性分异规律(非地带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方性分异规律(非地带性)【必备知识】常见的地方性分异规律及成因:自然带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河流等地方性因素的影响,出现一些地方性分布。
因素分布地区理想自然带现实自然带成因地形东非高原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对流运动弱,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等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雨林带受暖流影响,且地处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青藏高原地区与当地水平自然地带一致高山植物区海拔高,温度低,降水发生垂直及水平方向的递变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中纬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少科迪勒拉山系西侧地区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呈带状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长条状受沿岸山脉的影响,平原面积小,自然带呈狭长的带状,仅沿海岸线向较低纬和较高纬呈南北延伸洋流南北半球副热带的大陆西岸热带荒漠带热带荒漠带南北延伸,直逼海岸副热带大陆西岸沿海强大的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欧洲西部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向北延伸受势力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西两岸地区东西两岸自然带纬度分布相当东岸自然带向较低纬延伸、西岸向较高纬延伸大陆东岸受沿岸寒流影响,西岸受暖流影响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西两岸地区东西两岸自然带纬度分布相当东岸自然地带向较高纬度延伸、西岸向较低纬度延伸大陆东岸受沿岸暖流影响,西岸受寒流影响水分昆仑山麓温带荒漠带绿洲有丰富的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尼罗河谷地热带荒漠带绿洲尼罗河水的灌溉海陆分布南半球中高纬地区苔原带和针叶林带无陆地的缺失北极地区冰原带无为海洋,无陆地地理位置澳大利亚东南部落叶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地处西风带的迎风坡,冬季受西风带的影响,降水多俄罗斯远东地区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西伯利亚山地的阻挡,处于东南季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方法总结】1.地带性分异规律与地方性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依据该地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按地带性规律判断其应该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环境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分异规律,如果不一致就是地方性分异规律。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自主高效落实5 自主高效落实 分钟
1、结合课本图5.6及学案规律点拨(二)落实 各种自然带的位置分布及其对应的气候类型 2、落实三种陆地地域分异规律的影响因素、 形成基础、分布规律、主要分布地区 3、结合学案拓展部分落实陆地自然带的非地 带性分异规律现象(影响因素及地区举例) 要求: 要求:
BC层同学全力理解巩固基础知识, 层同学全力理解巩固基础知识, 层同学全力理解巩固基础知识 A层同学进一步研究探究题的分析思路。 层同学进一步研究探究题的分析思路。 层同学进一步研究探究题的分析思路
B
C C
1、结合前面所学气压带和风带、洋流等知识,请分析澳大利亚 、结合前面所学气压带和风带、洋流等知识, 东北部热带雨林带的形成因素? 东北部热带雨林带的形成因素?
8分钟
1、2组展示 、 组展示
8组点评 组点评
2、阅读课本P93下面的活动题思考 、阅读课本 下面的活动题思考 (1)南坡比北坡多哪些植被类型?为什么比北坡更完整? )南坡比北坡多哪些植被类型?为什么比北坡更完整?
当堂检测
下列各山地中垂直自然带类型最多的是 A秦岭南坡 C阿巴拉契亚山脉 B喜玛拉雅山北坡 D乞力马扎罗山
D
图I是世界某区域农业地带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农业地带沿0度经线变化所反映 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 B A水分 B热量 C地形 D土壤 2、甲区是世界著名棉花产区,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 光照 B热量 C 水源 D土壤
1、结合前面所学气压带和风带、洋流等知识,请分析澳大利亚 、结合前面所学气压带和风带、洋流等知识, 东北部热带雨林带的形成因素? 东北部热带雨林带的形成因素?
8分钟
1、2组展示 、 组展示
8组点评 组点评
【高中地理学案】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5.2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导学案编号:13 使用时间:主备人: 教研组长签字:班级:小组:姓名:教师评价:学习目标:1.说明陆地自然带的基本类型、分布及特征。
2.结合不同区域的自然景观,分析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和表现。
3.说出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及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的关系。
4.运用地方性分异规律,分析说明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重点: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和表现。
学习难点: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和表现。
预习案使用说明:1.课前用40分钟完成,交给小组长。
2.所有题目分为三级:初级用“*”标志,中级用“**”作标志,高级用“***”标志。
3.A层同学必须选做所有题目,B层同学可选“*”和“**”的题目,C层同学“*”必做,“**”可选做其中的题目。
4.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教材助读:一、地域差异地域特征的形成是地域外部条件与、的结果。
地域外部条件包括、等,常常影响自然环境要素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在沿海地区,太阳辐射较多地用于,强烈;在大陆内部,太阳辐射更多地转化为。
从而形成湿润区和干旱区不同的景观。
低纬地区与高纬地区吸收的不同使得循环、循环等物质迁移的数量存在差异,从而形成热带与寒带不同的景观。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上,即规模有大有小。
二、陆地地域分异规律自然环境存在由赤道到两极的规律性变化,由低纬到高纬热量,自然带呈向延伸,向更替。
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地带:、、在中纬度地区大陆东岸分布着的自然地带:、;大陆西岸分布着的自然地带:、。
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水分。
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地带呈现————的变化规律。
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从山麓到山顶,随海拔变化而变化,导致自然景观呈变化。
基带(山麓)与一致,垂直带变化与其所在纬度向方向上的陆地自然地带变化相似。
四、地方性分异规律受、等地方性因素影响,通过物质与能量再分配,形成了尺度的地域分异。
高中地理必修-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同名学案配套课件)
垂直带谱的起始带称基带, 也就是山脚处的自然带。
①垂直地带性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 律相似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规律 ②山麓带基本上与当地自然带相一致 ③山坡自然带谱的多少与山地所处的 海 拔 地理纬度、山地海拔高度及坡向等 高 因素有关(如下图)
度
④中低纬度高海拔的山脉表现最明显
⑤同一自然带在阳坡海拔较高,阴坡较低。 ⑥迎风坡雪线海拔低,背风坡雪线海拔高
整体性
5.1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苔原带 温带草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冰原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热 带 雨 林 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形成地域分异的 主导因素与成因 纬 度 变 化
热量
太阳辐射 随纬度的 增高而减 少
B线- 从欧洲 西海岸 至中亚
从沿海 向内陆 的地域 分异规 律
水分
降水从沿 海到内陆 的降低 地形 海陆位置 纬度位置
珠 峰
山地的 垂直地 域分异 从山麓 规律
热量 水分
小结:
定 义
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1、纬度地带性… 从赤道到两极
带变化: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温带草 原带→温带荒漠带
高山植物区
北坡 积雪冰川带 高寒荒漠带 高山草甸带
珠穆朗玛峰
积雪冰川带
南坡
高寒荒漠带 高山草甸带 高山灌木林带 高山针叶林带
高山针叶阔叶混交林带 常绿阔叶林带
探究
▲珠峰
1.沿C线自然带发生怎样的 变化?自然带更替的方向? 形成地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异的主要因素? 体现了哪一地域分异规律? 2.如果山的高度足够高并 且差别不大,哪个纬度的 山的垂直分异最明显? 3.自然带的高度在山的迎 风坡和背风坡有何不同? 为什么?
19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河北正定中学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学案十九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一、要点提示近几年,高考题对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考查频次较多,多以区域图、区域某要素或事物分布图等为背景,考查分布规律、探究原因。
选择题和综合题中均出现过对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考查,建议大家要熟练掌握与理解自然地理差异性的基本规律与原理,同时要通过对典型题目的分析与解读,提升运用地理原理、规律分析具体自然现象的能力。
1.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1)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受水热组合条件影响,自然带呈“水平延伸,垂直更替”;高山、高原分布明显。
(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特点2.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夏季气温小于0 ℃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0 ℃等温线为山体的雪线。
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度、坡向和坡度有关。
一般来说:二、典型试题气候是影响某一类植被类型形成及分布的主要因素。
我国西北地区黑河上游野牛沟流域高海拔地区发育有典型的高寒草甸植被。
下图示意野牛沟流域不同海拔高寒草甸月初地上生物量状况。
读图,回答1-3题。
1.该流域在图示海拔范围内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随海拔升高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A.一直减少B.一直增加C.先减后增D.先增后减2.与3300 m处比较,影响3180 m处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B.气温C.降水D.风力3.该流域高寒草甸生长最快的月份是( )A.6月B.7月C.8月D.9月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东缘的过渡地带,山体南北延伸,山前平原海拔551 m,山顶海拔3099 m。
下图示意乔木、灌木、草本及藤本植物在峨眉山5个垂直植被带内的数量。
读图,回答4-5题。
4.下列海拔植被带内,草本在该植被带内所占比例最大的是( )A.600-1099 mB.1100-1899 mC.1900-2799 mD.大于2800 m5.600 m以下和2800 m以上区域物种数都偏少,其主要原因分别是( )。
高中地理_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垂直地域分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垂直地带性]学案〖上节回顾〗1.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1)自然带的形成:2.地理环境水平分异规律分异类型成因自然带分布规律主要表现地区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的变化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北半球高纬度地区1.认识垂直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和分布特征。
2.熟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新授〗一、概念以乞力马扎罗山图示为例,理解“垂直地带性”、“基带”和“垂直带谱”一组概念二、形成基础请学生思考影响因素“气温”和“降水”由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三、规律以乞力马扎罗山为例共同研究规律一:山麓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
规律二: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替与从该地向高纬地区的自然带更替规律类似。
规律三:垂直自然带谱的丰富程度取决于:山地的相对海拔高度和纬度位置,纬度越低,相对海拔越高,垂直带谱越完整。
小结:〖实战演练〗1.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山脉走向D.山体坡度2.决定该山垂直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B.热量和水分C.大气环流D.太阳辐射3.该山可能位于A.赤道附近B.40°S附近C.40°N附近D.极圈附近〖问题探究〗通过自然带模式图观察同一自然带在不同纬度上分布的差异,得出规律四:在不同纬度的山体上,纬度越高,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越低。
哪座山位于中国秦岭—淮河以北的暖温带地区?通过题目思考得出规律五:同一自然带,阳坡位置高,阴坡位置低。
〖小组活动〗1、准备教具:资料袋(6座山地简介,地图资料、自然带字卡)、6座山体模型、双面胶2、活动要求:小组抽取题目,研究山体信息,选择合适山体模型,小组合作完成自然带谱,用时5分钟3、展示时间:每组2人配合,一人展示自然带谱,介绍山体基本信息:位置、走向、海拔,说明自然带谱的特点。
〖扩展〗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主要决定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就北半球而言,南坡、西坡日照多,冰雪消融量大,雪线偏高,而北坡和东坡的雪线较低。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和分类;2.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及其影响;3.掌握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1. 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和分类•自然地理环境定义•自然地理环境的分类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及其影响•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原因•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 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方法•观察法•实地调查法•数据分析法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引入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引发学生对环境差异性的思考,并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不同地方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
2. 知识讲解(20分钟)•讲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并让学生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性。
•讲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分类,如气候环境、地形环境、土壤环境等。
3. 分组探究(2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地区进行研究,使用观察法、实地调查法和数据分析法,分析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并记录下来。
4. 分享讨论(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让其他小组成员提出问题或进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各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和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5. 延伸拓展(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并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在不同地区如何适应和利用自然地理环境。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对于自然地理环境的理解和分类的准确性,对于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方法的运用能力。
2. 教学效果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研究和分享讨论过程中的合作和沟通能力,以及对于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和其影响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资源1.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地方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2.研究材料和记录工具。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分析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了学生对于自然地理环境的认识。
但需要注意的是,为了确保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充足的教学资源,并组织好学生的小组研究和讨论,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和发言。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通用4篇)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通用4篇)《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篇1课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熟悉课标:熟悉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理解自然带的形成和地域水平分异规律、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世界特别地区的自然带成因。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农业生产关系聚焦高考: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亲密,对于人类如何利用环境资源进展经济、走可持续进展道路具有指导意义。
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状况,结合目前高考以力量立意为主的思想,依据本节学问特点,其命题趋势将侧重于案例分析,运用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将与世界农业地域类型结合。
复习重点:陆地环境地域差异性的表现及缘由复习难点:理解陆地环境地域差异性的表现及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平地与南北白山坡差异的缘由。
山地自然带分异规律的归属是易错之处。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多媒体帮助教学、谈话法、案例法、归纳法、学习方法指导:本课内容理论性、专业性和综合性都很强,对多数同学来说比较浅显难懂,因此需联系已有学问进行综合分析、整体理解,如将“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及“世界洋流分布图”等通过迭加、进行比较,并找出内在联系,增进理解,同时培育自主探究学习力量和规律思维力量。
课前预备:多媒体课件及同学学习的学案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引导同学读家乡的五幅图分析思索请同学们描述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复习巩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点。
新课教学:引导同学结合探究活动一完成探究活动二理解自然带的概念及其成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的关系。
课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自然带1 自然带的概念及其成因(板书)指导同学完成探究活动三关心同学理解自然带的名称、自然带在分布上与气候的关系、自然带的界线2 自然带的名称、分布及其界线(板书)指导同学完成探究活动四关心同学归纳总结自然带的水平分异规律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一)水平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板书)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分布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指导同学完成探究活动五关心同学归纳总结自然带的由山麓至山顶的分异规律(二)由山麓至山顶的分异规律(板书)指导同学完成探究活动六关心同学归纳总结自然带的非地带性(三)非地带性:---局部环境因素的差异(板书)分布规律典型地区影响因素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南半球缺失、转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南美南部东西两侧分别是和自然带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约束南、北美洲西部各自然带沿延长自然地理现象的斑状分布荒漠中的绿洲(例:我国新疆、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四川盆地的土大陆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纬度位置的差异亚欧大陆亚寒带针叶林带,大陆西岸分布纬度,大陆东岸分布纬度指导同学完成探究活动七关心同学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三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板书)巩固提高:指导同学完成学案中的反馈练习,关心同学巩固已学学问.教与学评估:结合板书与同学共同总结本节所学内容并指导同学对学习目标进行评估以便今后老师调整教学和同学课后的复习巩固。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导学案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掌握三种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
2、掌握山地自然带海拔高度、丰富程度、雪线高度的影响因素。
3、掌握非地带性自然带的成因。
4、提高读图、语言表达和空间思维能力,并树立因地制宜的环境观和发展观。
2、在下图中填写陆地自然带名称 【思考】(1)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别对应什么样的陆地自然带?(2)哪一种自然带对应两种气候类型?哪一种气候类型对应两种陆地自然带?【思考】(1) 从赤道到极地大陆东西两岸的陆地自然带分别是什么?体现什么地域分异规律?(2)沿北纬45°N 纬线自东到西是什么陆地自然带体现哪种地域分异规律?【自主检测】1. 我国内蒙古地区的自然带,自西向东依次出现荒漠---草原荒漠---森林草原,其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 )A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B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C .垂直地带性D .非地带性 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分布在( )A .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部B .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部C .南北纬35°—50°之间的大陆东部D .南北纬50°—70°之间的广大地区 3.世界上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最明显的是在哪个大陆的中纬地区( ) A .北美大陆 B .南美大陆 C .亚欧大陆 D .非洲大陆4.森林自然带中,在大陆东、西部都有分布,且具有不同气候特点的自然带是( ) A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 .亚寒带针叶林带 5.读图1、图2和图3,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A 所在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F 区域的气候类型与图2中的 图相对应,该区域的气候特点是 ,成因是 。
(3)图1中A 、B 、C 所对应的自然景观依次是图3中的 (填序号),该变化反映 了 的地域分异规律,其规律的形成主要是受 条件控制。
初中自然环境差异性教案
初中自然环境差异性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环境的概念和组成;2. 掌握自然环境差异性的表现和原因;3. 能够分析不同自然环境的特点和相互关系;4. 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1. 自然环境的组成;2. 自然环境差异性的表现和原因;3. 不同自然环境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1. 自然环境差异性的原因分析;2. 不同自然环境的特点和相互关系的理解。
教学准备:1. 自然环境图片资料;2. 自然环境差异性示意图;3. 相关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自然环境,让学生思考自然环境的概念和组成;2. 学生分享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体验。
二、自然环境的概念和组成(5分钟)1. 教师介绍自然环境的概念和组成,强调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2. 学生通过图片资料了解不同自然环境的特点。
三、自然环境差异性的表现和原因(15分钟)1. 教师展示自然环境差异性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自然环境的差异性;2. 学生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分析自然环境差异性的原因;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差异性的影响。
四、不同自然环境的特点和相互关系(10分钟)1. 教师展示不同自然环境的特点和相互关系的视频资料;2.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不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不同自然环境特点和相互关系的理解。
五、环境保护的意识(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环境差异性对人类生活的影响;2. 学生分享对环境保护的看法和做法;3. 教师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醒学生从小事做起,关爱自然环境。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自然环境差异性的重要性和原因;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对自然环境的认识;3. 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然环境,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自然环境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自然环境的特点;2. 开展环境保护主题活动,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行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学法指导]:分析“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理解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学习过程]: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1、不同空间尺度的地域分异:(1)全球性地域分异: 分异和 分异。
(2) 的地域分异:如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2、陆地自然带是由下列哪些要素形成的( )①气候 ②植被 ③土壤 ④地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陆地自然带及其空间分布
『展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图》、《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合作完成下表』
二、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合作探究】根据理想大陆自然带模式图,你能从中发现自然带分异规律吗 探究1.(1)由赤道到两极,自然带怎样变化(提示:什么方向延伸、什么方向更
替) (2)
这种地域分异在哪些纬度表现更典
型
(3) 这种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探究2.(1)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带怎样变化(提示:什么方向延伸、什么方向更替)
(2) 这种地域分异在哪些纬度表现更典型
(3) 这种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探究3读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垂直自然带图回答: (1)这种地域分异规律受什么因素影响
(2)自然带的变化类似于哪种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2) 垂直自然带谱的数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材活动:珠穆朗玛峰南坡的自然带谱比北坡复杂)
(3)自然带的分布高度主要受哪些条件影响
(活动:高山草甸带在珠穆朗玛峰的南坡、北坡的分布高度有什么不同)
【小 结】归纳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成果展示:
三、地域分异规律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掌握地域规律对生产生活实践有什么指导意义
【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 精
地域分
异规律
主导因素 成因分析 分布规律 实例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 ?
? ____和_____地区,如非洲
沿200
E 经线自然带变化 ?从沿海向内陆
的分异规律
? ?
?
?______地区,如亚欧大陆中纬地区从沿海向内陆的变化
垂直分异规律 ? ?
?
?______的高山,如乞力马扎罗山的垂直自然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