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计算方法
计算土方量的三种方法
![计算土方量的三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00b835a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d1.png)
计算土方量的三种方法土方量计算是在工程施工中必备的技能,而土方量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三种:简单法、梯形法和平均面积法。
今天我们将分别讲解这三种方法,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土方量的计算。
一、简单法简单法也是一种比较简单的计算方法,一般只适用于土方场地比较简单的情况。
计算过程如下:(1)将土方场地划分成多个较为规则的简单形状,比如说矩形、三角形等。
(2)分别计算每个形状的面积。
(3)将所有形状的面积之和即为土方场地总面积。
(4)在知道土方场地的高度后,就可以计算出土方量。
简单法的优点是计算简单、速度较快,但是只适用于场地较为简单的情况,需要对土方场地有一定认识。
二、梯形法梯形法也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土方量计算方法,适用于土方场地形状较为复杂的情况。
计算过程如下:(1)首先画出土方场地的轮廓图,并除去不用挖填的部分。
(2)将土方场地按照高程分成多层,每层的高度相同。
(3)每层土方场地中的梯形面积可以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土方量=高度×(上底+下底)÷2×宽度。
(4)将各层土方量之和即为总土方量。
梯形法的优点是适用于复杂的土方场地,计算比较准确,但是需要对土方场地的高度进行划分,计算时间比较长。
三、平均面积法平均面积法又称混合肌体法,是比较精确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土方场地形状复杂、高度变化较大的情况。
计算过程如下:(1)将土方场地按照高程分成多层,每层的高度不同。
(2)在每层土方场地中,根据场地轮廓图测量出多个高程,再测量出每个高程对应的水平面积,将所有水平面积相加,算出该高程上平均水平面积。
(3)对于同一高程上不同形状的土方场地,通过计算得到各自的体积。
(4)将各层上的土方量相加即为总土方量。
平均面积法的优点是计算精度高,能够适用于各种形状的土方场地,但是需要进行多次测量,计算时间较长。
综上所述,土方量计算方法有三种,每一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合。
在实际施工中,我们需要根据土方场地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以保证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
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法
![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21505c1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4a.png)
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法土方工程量计算是土方工程施工前必须进行的重要工作,主要是根据工程设计图纸和相关资料,结合场地实际情况,计算出土方工程的总量,以便进行合理的施工组织和材料供应安排。
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法主要包括土方量计算、修正系数计算和测量误差的处理。
一、土方量的计算方法1.平均挖填法平均挖填法是根据工程图纸上土方的高程标准和设计填方、挖方坡比,通过计算填方和挖方的平均高程差,得到土方的总量。
计算公式为:土方量=规定坡比×累计段数×模块平均断面面积。
2.社会平均法社会平均法是在不规则地形或无填方坡比的情况下,通过一个代表性矩形断面的挖方深度和填方高程差平均值,计算土方总量。
计算公式为:土方量=平均填方高程差×挖方地段面积。
3.断面面积法断面面积法是在有规则坡比和地形的条件下,根据挖方或填方断面的面积,通过计算每个断面的土方量,并将各断面的土方量相加得到总量。
计算公式为:土方量=Σ(填方断面面积-挖方断面面积)。
4.等高坡面法等高坡面法是在坡面等高且坡度相等的情况下,通过计算等高坡面的断面面积,并将各坡面的断面土方量相加得到总量。
计算公式为:土方量=Σ等高线坡面土方量。
二、修正系数的计算方法修正系数主要是针对土方工程中的特殊情况进行修正,如各种施工输土损耗、支护结构对土方的影响等,通过乘以修正系数,调整土方的工程量。
修正系数的计算方法需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工程经验进行。
三、测量误差的处理土方工程量计算中常常会出现一定的测量误差,因此需要对测量误差进行处理。
一般采用容许误差法,即建立一定的测量误差限值,当误差超过限值时,需重新勘测或调整误差。
同时,对于特殊情况下的测量误差,需进行详细记录,并在计算土方量时进行调整。
在土方工程量计算中,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对于复杂地貌、多坡比地段,应细化断面测量,在实际测量中应注意高程和坡比的测量精度。
2.对于填方较深的地段,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所需支撑结构的影响,并在计算土方量时进行修正。
土方计算方法
![土方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4d94f0af78a6529647d5326.png)
土方计算方法1.1 DTM法由DTM模型(数字地面模型)来计算土方量是根据实地测定的地面点坐标(X,Y,Z)和设计高程,通过生成三角网来计算每个三棱柱的填挖方量,最后累积得到指定范围内填方和挖方分界线。
三棱柱体上表面用斜平面拟合,下表面均为水平面或参考面,计算公式为:V3=(Z1+Z2+Z3 )/3·S3式中,Z1、Z2、Z3为三角形角点填挖高差;S3为三棱柱底面积。
S=Σn+1i=1 (Zi+Zi+1)/2*·Di,j+1式中,n为工程设计的线路与DTM各网格边交点Pi(Xi,Yi,Zi);Di,i+1为Pi与Pi+1之间距离。
1.2 方格网法大面积的土石方估算常用该法,适用于地形起伏较小、坡度变化平缓的场地。
1.2.1 绘方格网,并求格网点高程。
根据场地范围绘制方格网。
方格网的大小根据地形复杂程度、地形图的比例尺、施工精度要求而定。
一般人工施工多采用10m×10m、20m×20m 的方格;机械施工时多采用50m×50m的方格,并进行编号。
由等高线内插出每一方格顶点的地面高程,标注在相应顶点的右上方。
1.2.2 确定场地平整的设计高程。
该步骤也可根据甲方要求来定。
水平面的设计高程等于场地地面高程的平均值,即根据方格顶点的地面高程及其在计算每格平均高程时用到的总次数求权平均值,所以设计高程H0的计算公式为:H0=(1/4ΣH角+2/4ΣH边+3/4ΣH拐+4/4ΣH中)/n 式中,n为方格数。
1.2.3 计算挖、填方高度。
计算各方格顶点处的挖、填高度。
用方格顶点高程减去设计高程,得每一方格点的挖、填方高度,即挖填高度h=H地面高程-H设计高程“+”表示挖方高度,“-”表示填方高度。
挖、填方高度应标注在相应方格点右下方。
1.2.4 计算挖、填土石方量。
实际计算时,可按方格依次计算。
土石方量等于挖方面积(或填方面积)乘以平均挖、填方高度。
若格内既有填方又有挖方则分别求之,然后再计算挖方量总和和填方量总和。
土方计算公式大全
![土方计算公式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0e6e5b39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37.png)
土方计算公式大全土方计算是一种重要的工程计算方法,用于确定土方工程中的土方量、挖填方工程中土方的开挖和填筑。
土方工程常见的计算公式有很多,下面将列举一些常用的土方计算公式,供参考。
1.开挖土方量计算:开挖土方量=开挖横断面面积×开挖长度2.填方土方量计算:填方土方量=填方横断面面积×填方长度3.圆锥体土方量计算:圆锥体土方量=(3.14×R^2×H)/3其中,R为底面半径,H为高度4.梯形土方量计算:梯形土方量=(上底+下底)×高度/25.棱台土方量计算:棱台土方量=((上底+下底)×高度)/26.长方体土方量计算:长方体土方量=长×宽×高7.圆柱体土方量计算:圆柱体土方量=3.14×R^2×H其中,R为底面半径,H为高度8.环形土方量计算:环形土方量=(外底面积-内底面积)×高度9.圆锥台体土方量计算:圆锥台体土方量=(3.14×(R1^2+R2^2+R1×R2)×H)/3其中,R1为上底半径,R2为下底半径,H为高度10.圆台体土方量计算:圆台体土方量=(π×(R1^2+R2^2+R1×R2)×H)/3其中,R1为上底半径,R2为下底半径,H为高度11.圆锥台的土方量计算:圆锥台的土方量=(3.14×(R1^2+R2^2+R1×R2+R3^2-R3×(R1+R2))×H)/3其中,R1为上底半径,R2为下底半径,R3为台面半径,H为高度12.圆锥段的土方量计算:圆锥段的土方量=(3.14×(R1^2+R2^2+R1×R2)×H)/6其中,R1为上底半径,R2为下底半径,H为高度13.镂空圆柱的土方量计算:镂空圆柱的土方量=(3.14×(R1^2-R2^2)×H)/4其中,R1为外径,R2为内径,H为高度以上是一些常用的土方计算公式,不同工程中的土方计算方法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土方计算所有方法
![土方计算所有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ea09bfbf61fb7360b4c6573.png)
8.2土方量的计算8.2.1 DTM法土方计算由DTM模型来计算土方量是根据实地测定的地面点坐标(X,Y,Z)和设计高程,通过生成三角网来计算每一个三棱锥的填挖方量,最后累计得到指定范围内填方和挖方的土方量,并绘出填挖方分界线。
DTM法土方计算共有三种方法,一种是由坐标数据文件计算,一种是依照图上高程点进行计算,第三种是依照图上的三角网进行计算。
前两种算法包含重新建立三角网的过程,第三种方法直接采用图上已有的三角形,不再重建三角网。
下面分述三种方法的操作过程:1. 根据坐标计算用复合线画出所要计算土方的区域,一定要闭合,但是尽量不要拟合。
因为拟合过的曲线在进行土方计算时会用折线迭代,影响计算结果的精度。
λ用鼠标点取“工程应用\DTM法土方计算\根据坐标文件”。
λ提示:选择边界线用鼠标点取所画的闭合复合线弹出如图8-3土方计算参数设置对话框。
λ图8-3土方计算参数设置区域面积:该值为复合线围成的多边形的水平投影面积。
平场标高:指设计要达到的目标高程。
边界采样间隔:边界插值间隔的设定,默认值为20米。
边坡设置:选中处理边坡复选框后,则坡度设置功能变为可选,选中放坡的方式(向上或向下:指平场高程相对于实际地面高程的高低,平场高程高于地面高程则设置为向下放坡)。
然后输入坡度值。
设置好计算参数后屏幕上显示填挖方的提示框,命令行显示:λ挖方量= XXXX立方米,填方量=XXXX立方米同时图上绘出所分析的三角网、填挖方的分界线(白色线条)。
如图8-4所示。
计算三角网构成详见dtmtf.log文件。
图8-4 填挖方提示框关闭对话框后系统提示:请指定表格左下角位置:<直接回车不绘表格> 用鼠标在图上适当位置点击,CASS 7.0会在该处绘出一个表格,包含平场面积、最大高程、最小高程、平场标高、填方量、挖方量和图形。
如图8-5所示。
图8-5 填挖方量计算结果表格图8-6 DTM土方计算结果图8-7 土方计算放边坡效果图2. 根据图上高程点计算首先要展绘高程点,然后用复合线画出所要计算土方的区域,要求同DTM法。
土方量计算的方法及计算过程和土方量计算
![土方量计算的方法及计算过程和土方量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11088d4b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67.png)
土方量计算的方法及计算过程和土方量计算土方量计算是指根据地面或地下工程的设计图、地形图和横断面图,通过测量或推算的方法,确定工程所需挖方或填方的数量。
土方量计算是土建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能够帮助工程师合理安排土方工作和进行造价控制。
一、土方量计算的方法1.同高差法:根据工程设计图纸和地形图纸,确定地表高程和挖填断面的高程。
然后通过同高差的法则,将地块划分成挖土和填土两个部分,分别计算出两个部分的土方数量。
2.平均岩土密度法:根据不同地质条件和土壤类型的岩土密度数据,结合实地勘察和采样分析,确定岩土的平均密度,从而计算出土方的体积。
3.剖面法:根据工程设计图纸的横断面图和地形图,根据设计要求,将横断面按照固定的间距进行剖分,并测量不同高程的地表面积,然后计算出挖填土的体积。
4.平衡法:对于挖土和填土平衡或接近平衡的工程,可以通过计算挖土和填土的体积差来得到土方的量。
5.数字高程模型法:利用现代测绘技术和遥感技术,通过构建数字高程模型(DEM),可以准确、快速地计算出土方的体积。
二、土方量计算的计算过程1.收集资料:收集工程设计图纸、地形图和横断面图等相关资料。
2.标定高程:根据设计图纸和地形图,确定工程地点和挖填断面的高程。
3.划分土方区域: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将挖土和填土区域划分开来。
4.测量或推算断面面积:利用测量仪器,测量挖填断面的面积。
对于没有测量仪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图纸推算面积。
5.计算断面体积:将断面面积与高程相乘,得到每个断面的体积。
6.汇总断面体积:根据设计要求,将各个断面的体积进行汇总,得到总的挖填体积。
7.计算施工线路长度:根据挖填区域的形状和设计要求,计算出施工线路的长度。
8.计算挖填体积:根据施工线路长度和挖填体积,计算出每米施工线路所需挖填体积。
9.考虑浪损和毛损: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土方施工过程中的浪损和毛损,进行修正计算。
10.汇总土方量:根据计算结果,汇总挖土和填土的体积,得到最终的土方量。
土方量计算的基本方法及建筑工程计算公式大全
![土方量计算的基本方法及建筑工程计算公式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f50167e0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10.png)
土方量计算的基本方法及建筑工程计算公式大全基本方法:1.三棱柱法:根据地形图上的地形等高线,将地块分割成一个个三棱柱,计算每个三棱柱的体积,最后将所有三棱柱的体积相加得到土方量。
2.重心法:将地块的形状简化为几个几何形状,如长方形、圆形等,计算每个几何形状的重心位置及体积,最后将所有几何形状的重心位置和体积加权平均得到土方量。
3.测区法:将地块划分为多个测区,通过实地测量每个测区的高程差和面积,计算每个测区的体积,最后将所有测区的体积相加得到土方量。
1.建筑面积计算公式:建筑面积=地面面积+屋顶面积+地下室面积+壁面面积。
2.立面积计算公式:立面积=基底面积×层数。
3.体积计算公式:体积=高度×基底面积。
4.圆的面积计算公式:面积=π×半径²。
5.圆台的体积计算公式:体积=π×(上半径²+上半径×下半径+下半径²)×高度/36.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体积=π×半径²×高度。
7.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面积=(上底+下底)×高度/28.梯形台的体积计算公式:体积=(上底+下底+上底×下底)×高度/39.梯形台的面积计算公式:面积=(上底+下底)×高度/210.斜坡的体积计算公式:体积=长度×宽度×坡度。
11.水平交通路面的土方量计算公式:土方量=面积×坡度。
12.自由坝的土方量计算公式:土方量=宽度×(底宽+顶宽)×高度/213.填土路堤的土方量计算公式:土方量=长度×宽度×(填方高度+(填方高度-地基高度)/填方坡度)。
14.地基垫层的土方量计算公式:土方量=长度×宽度×(地基高度+垫层厚度)。
15.地基基础的土方量计算公式:土方量=长度×宽度×(地基高度+基础深度)。
土方工程量怎么计算?计算方法有哪些?
![土方工程量怎么计算?计算方法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0c2114130722192e4536f66e.png)
土方工程量怎么计算?计算方法有哪些?(一)垂直断面法。
此法适用于带状地形单体或土方工程(如带状山体、水体、沟,、堤、路堑、路槽等)的土方量计算。
其基本计算公式如公式(1—7)。
在Sl和S2的面积相差较大或两相邻断面之间的距离大于50m时,计算的结果,误差较大,遇上述情况,可改用以下公式运算:v=L*(S1+S2+S3)/6。
热门城市:江苏律师景德镇律师淮北律师盐城律师鄂尔多斯律师枣庄律师绥化律师齐齐哈尔律师商洛律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道路施工修整等情况,而工程开工是需要经历相应的准备阶段,其中涉及的土方工程量的计算,只有通过合理的计算,才能降低工程费用。
但是由于大多数人对不清楚▲土方工程量怎么计算,因此今天的小编来为大家介绍。
▲一、平整场地及辗压工程量计算按下列规定计算:l、人工平整场地是指建筑场地在±30cm以内挖、填土方及找平。
挖、填土,厚度超过±30cm以外时,按场地土方平衡竖向布置图另行计算。
2、平整场地工程量按建筑物外墙外边线每边各加2m,以平方米计算。
3、建筑场地原土辗压以平方米计算,填土辗压按图示填土厚度以立方米计算。
判断关键依据:看挖的高度以及填的深度是否超过(>;h 或=)300mm▲二、挖掘沟槽、基坑土方工程量计算按下列规定计算:l、沟槽、基坑划分:凡图示沟槽底宽在3m以内,且沟槽长大于槽宽三倍以上的为沟槽。
凡图示基坑底面积在20m2以内,且坑底的长与宽之比小于或等于3的为基坑。
凡图示沟槽底宽3m以外,坑底面积20m2以外,平整场地挖土方厚度在30cm以外,均按挖土方计算。
2、挖沟槽、基坑需支挡土板时,其宽度按图示沟槽、基坑底宽,每边各加10cm。
挡土板面积,按槽、坑垂直支撑面积计算。
双面支撑亦按单面垂直面积计算,套用双面支挡土板定额,不论连续或断续均执行本定额。
凡放坡部分不得再计算挡土板,支挡土板后,不得再计算放坡。
3、基础施工所需工作面,按表A1-4规定计算。
一般土方的计算公式
![一般土方的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0af9bc86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85.png)
一般土方的计算公式
土方计算一般是指土地的面积、体积和重量等方面的计算。
下面是土方计算的常用公式:
1.土地面积计算公式:
土地面积=长度×宽度
2.土方体积计算公式:
土方体积=面积×高度
3.土方数量计算公式:
土方数量=土方体积/每车运土方量
4.运土费用计算公式:
运土费用=运土距离×运土单价
5.填方与挖方量计算公式:
填方或挖方量=(填方或挖方区域土方体积-本体积)/承载系数
6.挖方面积计算公式:
挖方面积=原始地面面积+填方区域面积-挖方区域面积
7.矩形土方体积计算公式:
土方体积=长×宽×高
8.圆柱体土方体积计算公式:
土方体积=π×半径²×高
9.圆锥体土方体积计算公式:
土方体积=1/3×π×半径²×高
除了上述的基础计算公式,土方计算还涉及到一些特殊情况的计算。
例如,当土方中存在其他杂质时,还需要考虑杂质的占比进行计算;当地形不规则或存在特殊形状时,需要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此外,在实际的土方计算中,还需要考虑一些实际因素,如土地的湿度、密度、含水量等,因为这些因素会对土方的计算结果产生影响。
总之,土方计算是工程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公式,并考虑实际因素进行计算,以确保工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土方计算所有方法
![土方计算所有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c408373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db.png)
土方计算所有方法土方计算方法指的是传统的手算计算方法,相比电子计算器和计算机等现代工具,土方计算方法更加耗时耗力,但也更加体现了人的智慧和计算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土方计算方法。
1.竖式计算法:竖式计算法是最基本的计算方法,适用于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将被加数、加数、和、乘数、被乘数、积、被除数和除数等数排成一列,然后按照运算符的规则进行计算。
2.珠算计算法:珠算是一种利用算珠进行计算的方法,主要适用于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尤其是大数的计算。
算珠通常有十根,每根有十颗珠子,分别代表0~9的数字。
通过将珠子上下移动来进行计算。
3.图解计算法:图解计算法是一种利用图形和符号进行计算的方法,适用于整数和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通过画图,标记运算符和数值,然后根据图形和符号进行计算。
4.算盘计算法:算盘是一种利用算珠和框架进行计算的方法,适用于整数和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算盘的框架上划有横竖线,用于放置算珠。
通过移动算珠和算盘框架进行计算。
5.分步计算法:分步计算法是一种将复杂的计算过程分解成多个简单的计算步骤进行计算的方法,适用于复杂的多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通过将复杂的计算过程分解成多个简单的计算步骤,逐步进行计算,最后得出结果。
6.长除法计算法:长除法是一种用于整除的计算方法,适用于整数的除法运算。
通过将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等数排成一列,然后按照除法的规则进行计算,直到商为0或者余数不能再继续除尽为止。
7.近似计算法:近似计算法是一种用于估算结果的计算方法,适用于较复杂的计算和大数的计算。
通过对数值进行适当的四舍五入或者舍入等处理,得出一个相对接近的结果。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土方计算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土方计算方法,如布谷计算法、指地计算法、手指计算法等。
这些方法都是在没有计算器和计算机的情况下,人们进行复杂计算的方式。
虽然土方计算方法相对较慢和繁琐,但它们培养了人们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也对我们理解数学的本质和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土方计算公式说明
![土方计算公式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dbfebfbf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05.png)
土方计算公式说明土方计算公式是指用于计算土方工程中土方量的数学公式。
土方工程主要涉及到土方移动、开挖、填方和夯实等工作,需要对土方进行量化计算。
土方计算公式根据土方体积计算的方法以及土方的形状、尺寸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得到准确的土方量。
下面将对土方计算公式的各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一、土方体积的计算方法1.平均截面法:该方法适用于土方体积相对较规则的情况,即土方截面基本相同,例如道路、水渠等。
该方法的计算步骤为:a.在规定的控制线上划分出若干等分,将各等分的截面面积测量出来;b.按照等分长度和截面面积计算出土方体积;c.将各等分的体积加起来即得到土方的总体积。
2.平均面积法:该方法适用于土方体积变化较大的情况,例如土质不均匀或地形复杂等。
该方法的计算步骤为:a.在规定的控制线上划分出若干个等距离的测量点,测量每个测量点的土方体积;b.将各测量点的土方体积累加起来即得到土方的总体积。
3.道路三角法:该方法适用于道路等线性工程,通过测量两侧边坡与中央的交点,根据三角形面积计算土方体积。
4.地面积分法:该方法适用于较为复杂的地形,需要将地面分割成若干个小面积,然后计算每个小面积的土方体积,并将其累加起来得到总体积。
二、土方体积计算公式1.确定土方体积计算公式的基本参数,如控制线、测量点等。
2.平均截面法计算公式:土方体积=∑(A*L)其中,A为各等分的截面面积,L为各等分的长度。
3.平均面积法计算公式:土方体积=∑(V)其中,V为各测量点的土方体积。
4.道路三角法计算公式:土方体积=∑((L1+L2)/2*H)其中,L1为左边坡与中央交点的距离,L2为右边坡与中央交点的距离,H为中央交点处的高度。
5.地面积分法计算公式:土方体积=∑(A*H)其中,A为地面小面积,H为小面积的高度。
三、注意事项1.在进行土方计算时,需要做好测量工作,确保测量点的准确性。
2.针对土方体积变化较大的情况,可以将测量点设置得更密集一些,以增加计算的准确性。
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法
![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c19494b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b5.png)
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法土方工程量计算是土地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计算工程量能够准确评估项目成本和进度,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基础数据。
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法主要涉及土方的开挖、填筑和挖土运输等方面。
以下是土方工程量计算的常用方法:1.面积法:适用于开挖或填方的平整场地。
首先利用测量仪器测量现场的长度和宽度,然后通过计算面积来确定土方工程的量。
2.剖面法:适用于复杂地形的土方工程计算。
首先在工程路线上选择相应的位置,然后将路线分为若干等长的小段,测量每段地面的宽度、高度和坡度。
将每段地面的测量值绘制在剖面图上,通过计算剖面图形的面积,再乘以每米路线长度,得到土方工程的总体积。
3.十字坐标法:适用于大面积的土方工程计算。
首先在工程区域内布置一定数量的参考点,然后在每个参考点处设置一个十字标志,并进行精确定位。
随后,测量工具测量出土方工程区域内各个点的坐标,并记录下来。
最后将这些坐标数据绘制成等高线图,根据等高线图计算土方体积。
4.体积法:适用于土方工程中的挖土和填方量的计算。
挖土量的计算可以通过测量挖土区域的长度、宽度和深度来实现。
填方量的计算可以通过测量填方区域的长度、宽度和高度来实现。
计算公式如下:挖土量=开挖面积×开挖深度填方量=填方面积×填方高度5.数量法:适用于土方工程中的挖土运输量的计算。
挖土运输量的计算可以通过计算开挖面积与开挖深度的乘积,并乘以运输车辆的装载量来实现。
计算公式如下:挖土运输量=开挖面积×开挖深度×运输车辆的装载量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土方工程量的计算。
同时,还应根据工程的进度计划和资源配置情况,合理确定计算的精度和方法,以确保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通过合理计算土方工程量,能够为项目的管理和控制提供重要依据,提高土地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效率和质量。
土方计算的几种方法
![土方计算的几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6fe600410661ed9ac51f306.png)
土方量计算方法来源:资源网土方量的计算是建筑工程施工的一个重要步骤。
工程施工前的设计阶段必须对土石方量进行预算,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费用概算及方案选优。
在现实中的一些工程项目中,因土方量计算的精确性而产生的纠纷也是经常遇到的。
如何利用测量单位现场测出的地形数据或原有的数字地形数据快速准确的计算出土方量就成了人们日益关心的问题。
比较经常的几种计算土方量的方法有:方格网法、等高线法、断面法、DTM法、区域土方量平衡法和平均高程法等。
1、断面法当地形复杂起伏变化较大,或地狭长、挖填深度较大且不规则的地段,宜选择横断面法进行土方量计算。
上图为一渠道的测量图形,利用横断面法进行计算土方量时,可根据渠LL,按一定的长度L设横断面A1、A2、A3……Ai等。
断面法的表达式为(1)在(1)式中,Ai-1,Ai分别为第i单元渠段起终断面的填(或挖)方面积;Li为渠段长;Vi为填(或挖)方体积。
土石方量精度与间距L的长度有关,L越小,精度就越高。
但是这种方法计算量大, 尤其是在范围较大、精度要求高的情况下更为明显;若是为了减少计算量而加大断面间隔,就会降低计算结果的精度; 所以断面法存在着计算精度和计算速度的矛盾。
2、方格网法计算对于大面积的土石方估算以及一些地形起伏较小、坡度变化平缓的场地适宜用格网法。
这种方法是将场地划分成若干个正方形格网,然后计算每个四棱柱的体积,从而将所有四棱柱的体积汇总得到总的土方量。
在传统的方格网计算中,土方量的计算精度不高。
现在我们引入一种新的高程内插的方法,即杨赤中滤波推估法。
2.1杨赤中推估杨赤中滤波与推估法就是在复合变量理论的基础上,对已知离散点数据进行二项式加权游动平均,然后在滤波的基础上,建立随即特征函数和估值协方差函数,对待估点的属性值(如高程等)进行推估。
2.2待估点高程值的计算首先绘方格网, 然后根据一定范围内的各高程观测值推估方格中心O的高程值。
绘制方格时要根据场地范围绘制。
计算土方量的三种方法
![计算土方量的三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e4636b0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54.png)
计算土方量的三种方法
计算土方量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用于确定土地上的土壤数量,为土方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的数据。
下面将介绍三种常用的计算土方量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剖面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土地的剖面较为规则的情况。
首先需要在土地剖面上选择一些等距离的采样点,然后测量每个采样点处的土壤深度和剖面的宽度。
通过计算每个采样点的土壤面积,再将这些面积相加,就可以得到整个土地剖面的土方量。
第二种方法是格网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土地的剖面较为复杂或不规则的情况。
首先需要在土地上划分出一定大小的网格,然后在每个网格内采集土壤样本。
将每个网格中土壤样本的体积相加,再乘以网格的数量,就可以得到整个土地的土方量。
第三种方法是测量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土地的面积较大且剖面较为复杂的情况。
首先需要对土地进行测量,获取土地的面积和剖面的形状。
然后根据土壤样本的密度,计算每个剖面的土方量,并将这些土方量相加,就可以得到整个土地的土方量。
除了上述三种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计算土方量的方法,如等高线法、三角测量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劣,适用于不同的土地情况。
在实际
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结合工程要求和经济成本进行综合考虑。
总之,计算土方量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合理准确地计算土方量可以为土方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重要支撑。
通过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可以得到准确可靠的土方量数据,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法
![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b40daee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dc.png)
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法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法是指对土方工程的开挖、填方、挖填方等工作进行量的计算的方法。
土方工程量计算是土方工程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对于土方工程的设计、施工进度计划和材料采购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法介绍。
1.规范依据开挖工程量计算是根据设计图纸或现场测量数据,计算出开挖土壤的体积。
一般情况下,开挖土壤的体积计算可以按照图纸标高法、测量法、建筑法等方法进行计算。
-图纸标高法:按设计图纸上标高的高差计算开挖深度,然后根据土壤的分层情况计算出各层的开挖体积,最后将各层的体积累加得到总体积。
-测量法:通过现场测量土方体积的方法进行,一般可以采用测量剖面法、测量坑底面积法等。
其中,测量剖面法是根据每个剖面的面积和高差计算出剖面土壤的体积,最后将各个剖面的体积累加得到总体积;测量坑底面积法是通过测量挖掘的坑底面积,再乘以坑底高,计算出坑底土方的体积。
填方工程量计算是计算出需要用到的填方材料的体积。
常用的计算方法有图纸标高法、平面面积法、建筑法等。
-图纸标高法:同开挖工程量计算方法相似,根据设计图纸上标高的高差计算填方高度,然后根据填方材料的分层情况计算出各层的填方体积,最后将各层的体积累加得到总体积。
-平面面积法:通过测量填方区域的平面面积,再乘以填方高,计算出填方材料的体积。
-建筑法:根据填方工程的设计要求,按设计要求的填方坡度、填方量等要素进行计算。
挖填方工程量计算是指同时涉及到开挖和填方的工程的量的计算。
常用的计算方法有图纸标高法、坑底面积法、测量相似形法等。
-图纸标高法:根据设计图纸上标高的高差计算开挖深度和填方高度,然后根据土壤的分层情况计算出各层的开挖体积和填方体积,最后将各层的体积进行相加得到总体积。
-坑底面积法:通过测量挖填区域的坑底面积,再乘以坑底高度,计算出挖方和填方的体积。
-测量相似形法:对于非规则形状的挖填区域,将其分成若干个较为规则的形状,然后分别测量每个形状的面积和高度,最后将各个形状的体积累加得到总体积。
土方计算公式大全
![土方计算公式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29dadba3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37.png)
土方计算公式大全土方计算是建筑施工中常用的计算方法,根据工程所需确定土方的计算公式,包括挖方与填方的计算。
下面是土方计算的一些基本公式及详细说明。
1.挖方计算公式:挖方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将地表以上的土壤进行挖掘的工作。
挖方的计算公式如下:挖方量=A×(B1+B2)×H其中,A为挖方断面的均值,B1和B2分别为上底和下底长度,H为挖方段的高度。
2.填方计算公式:填方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在挖方区域中补充土壤的工作。
填方的计算公式如下:填方量=C×(D1+D2)×H其中,C为填方断面的均值,D1和D2分别为上底和下底长度,H为填方段的高度。
3.土壤容重计算公式:土壤容重是指土壤单位体积的质量。
土壤容重的计算公式如下:土壤容重=土壤的质量/土壤的体积4.断面面积计算公式: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断面面积计算公式有三种:矩形断面的面积=宽度×高度梯形断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度/2圆形断面的面积=π×半径²其中,π取3.145.断面平均高程计算公式:计算地面或其他平面上的断面的平均高程的公式如下:平均高程=(A1+A2+...+An)/n其中,A1、A2等为断面上各点的高程值,n为断面上点的个数。
6.工作量计算公式:根据挖填方的计算结果,可以计算出土方工程的工作量。
土方工程的工作量计算公式如下:工作量=(挖方量+填方量)×施工系数其中,施工系数根据实际工程情况确定,通常为1.1到1.3以上是土方计算中的一些基本公式及说明。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不同的工程情况,可能会有一些复杂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对于较大的土方工程,还需要考虑土方的运输、堆放等问题,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土方量计算的方法及计算过程和土方量计算
![土方量计算的方法及计算过程和土方量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cfac8e36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d7.png)
土方量计算的方法及计算过程和土方量计算土方量计算是指通过对地表或地下不同形状地物(如山体、凹坑、挖方区域等)进行测量,并计算出其体积的过程。
土方量计算是工程测量中的重要工作,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矿山工程、道路工程等领域。
下面将详细介绍土方量计算的方法和计算过程。
一、土方量计算的基本原理1.平面三角测量法:通过测量不同地物的边长和夹角来确定其平面图形的形状,再通过测量地物与水平面的高差来确定其高程。
2.交会定点法:通过在地物周围选取若干个标志点,然后测量这些标志点与地物的水平距离和垂直高差,从而确定地物的形状和体积。
3.水准测量法:通过在不同位置测量地物的高程,再通过数学运算来确定地物的高差和体积。
4.形态测量法:通过使用测量仪器,如全站仪、激光扫描仪等,对地物的三维形态进行直接测量和记录,然后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体积计算。
二、土方量计算的具体步骤1.准备工作:确定测量的范围、建立测量控制点、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和工具,并对其进行校准和调试。
2.进行测量:根据选定的测量方法,进行实地测量。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使用放样法、放线法、简便法或电子测量法等测量方法。
3.数据处理:将测量得到的数据导入计算机,利用地图制图软件或测量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根据测量数据的不同格式和精度要求,进行数据的筛选、去噪、滤波或插值等处理。
4.土方量计算:根据测量得到的数据和土方量计算的具体要求,使用合适的计算方法和公式进行土方量计算。
常用的计算方法有体积差法、剖面法、厚度法等。
5.结果分析和检查:对计算得到的土方量结果进行分析和检查,并进行比对和验证。
如果发现错误或偏差,需要进行修正和调整。
6.结果输出:将土方量计算的结果输出为报表或图像,并进行相关说明和解释。
同时,还可以将结果导入地理信息系统(GIS)或其他工程软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应用。
三、计算案例以剖面法为例,介绍土方量计算的具体过程。
1.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在地物上选择位置,安装测量控制点,并使用全站仪等仪器进行校准和定位。
土方量是怎么计算的
![土方量是怎么计算的](https://img.taocdn.com/s3/m/05515d02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22.png)
土方量是怎么计算的
土方量计算公式:V坑=(a+2c+kh)*(b+2c+kh)*h+1/3k*k*h*h*h。
其中,a、b为边长,c为工作面,k为放坡系数,h为挖深,不放坡时K按0计算就可以了。
V槽=(a+2c+kh)*h*L。
其中,a为基础底宽,c为工作面,k为放坡系数,h为挖深,L为基槽长度,不放坡时K按0计算就可以了。
在对土方量进行计算时,要考虑到地形特征、精度要求以及施工成本等方面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达到最优的目的。
在较为平坦的平原区和地形起伏不大的场地,宜采用方格网法。
这种方法的优
点是:计算的数据量小,计算速度快,省却了DTM法庞大的数据存储量。
在狭长地带,比如公路、渠道、沟道等,则适宜使用断面法进行计算土方量。
在地形起伏较大、精度要求高的一些山区,则需要用到DTM的计算方法。
但
是也要考虑到图件本身数据量和数据储存等问题。
在精度要求不高、地形简单的区域可选择平均高程法。
土方计算方法
![土方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69f7f0f03d8ce2f00662326.png)
土方工程
1、1-1、1-2:平整场地S=S首层面积
1-5:打钎拍底(机械挖土)S=垫层面积
(1)基坑S=垫层边长*宽
(2)沟槽S=S外+S内=b1*L中心线+b2*L净长线
挖土方
2、1-16、1-19、1-42:挖沟槽
V=V外+V内=(b1+2c+d)*h*L中心线+(b2+2c+d)*h*L净长线之和超过1.5m放坡,小于1.5d为0.
b1、b2:垫层宽度,c:工作面,d:放坡土方增量折算厚度h:深度,L:外墙线中心线
3、1-20、1-22、1-42挖基坑
V=个数*V1=个数*[(a+2c)*(b+2c)*h+2*(a+2c)*h*d+2(b+2c)*h*d]a:垫层边长,b:垫层边长,c:工作面,h:深度,d:放坡折算厚度4、1-6、1-8、1-9、1-42挖一般土方
算法同挖基坑
5、1-30素土夯填(基础回填)
V=V挖-V埋(室外地坪以下的埋设物)
6、1-34房心回填土
V=S主墙*土厚度=S主墙(净面积)*土厚度(室内外高差-地面做法厚度)
7、1-35地下室回填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方量计算方法
来源:资源网
土方量的计算是建筑工程施工的一个重要步骤。
工程施工前的设计阶段必须对土石方量进行预算,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费用概算及方案选优。
在现实中的一些工程项目中,因土方量计算的精确性而产生的纠纷也是经常遇到的。
如何利用测量单位现场测出的地形数据或原有的数字地形数据快速准确的计算出土方量就成了人们日益关心的问题。
比较经常的几种计算土方量的方法有:方格网法、等高线法、断面法、DTM法、区域土方量平衡法和平均高程法等。
1、断面法
当地形复杂起伏变化较大,或地狭长、挖填深度较大且不规则的地段,宜选择横断面法进行土方量计算。
上图为一渠道的测量图形,利用横断面法进行计算土方量时,可根据渠LL,按一定的长度L设横断面A1、A2、A3……Ai等。
断面法的表达式为
(1)
在(1)式中,Ai-1,Ai分别为第i单元渠段起终断面的填(或挖)方面积;Li为渠段长;Vi为填(或挖)方体积。
土石方量精度与间距L的长度有关,L越小,精度就越高。
但是这种方法计算量大, 尤其是
在范围较大、精度要求高的情况下更为明显;若是为了减少计算量而加大断面间隔,就会降低计算结果的精度; 所以断面法存在着计算精度和计算速度的矛盾。
2、方格网法计算
对于大面积的土石方估算以及一些地形起伏较小、坡度变化平缓的场地适宜用格网法。
这种方法是将场地划分成若干个正方形格网,然后计算每个四棱柱的体积,从而将所有四棱柱的体积汇总得到总的土方量。
在传统的方格网计算中,土方量的计算精度不高。
现在我们引入一种新的高程内插的方法,即杨赤中滤波推估法。
2.1杨赤中推估
杨赤中滤波与推估法就是在复合变量理论的基础上,对已知离散点数据进行二项式加权游动平均,然后在滤波的基础上,建立随即特征函数和估值协方差函数,对待估点的属性值(如高程等)进行推估。
2.2待估点高程值的计算
首先绘方格网, 然后根据一定范围内的各高程观测值推估方格中心O的高程值。
绘制方格时要根据场地范围绘制。
由离散高程点计算待估点高程为
(2)
其中,为参加估值计算的各离散点高程观测值,为各点估值系数。
而后进一步求得最优估值系数,进而得到最优的高程估值。
2.3挖(填)土方量区域面积的计算
如果,土方量计算的面积为不规则边界的多边形。
那么在面积进行计算时,先对判断方格网中心点是否在多边形内,如果在,那么就要计算该格网的面积,否则可以将该格网面积略去。
如图3所示,首先对格网中心点P进行判断,可以采用垂线法,即过P()点作平行于y轴向下的射线
设多边形任意一边的端点为,令
(1)当δ<0时,若y>,则射线与该边有交点,否则无交点,若y=,则知P在多边形上。
(2)当δ=0时,若x=,则当y>时,二者有交点( ),当y<时,不予考虑。
当y=时,说明P在多边形上。
若x=,方法同上。
(3)当δ>0时,不予考虑。
对多边形各边进行上述判断,并统计其交点个数m,当m为奇数时,则P在多边形内部,否则P不在多边形内部。
通过对图中、点的判断可以知道,位于多边形内,位于多边形外。
那么,所在的格网的面积要进行计算,而所在的格网的面积则可以略去。
然后利用杨赤中滤波推估法求得的每个方格网的中心点的高程值与格网面积进行计算。
即= (3)
ij表示第i行j列的小方格网,a,b为格网的边长,最后汇总土方量。
表1 杨赤中法与其它方法内插精度比较
3、DTM法(不规则三角网法)
不规则三角网(TIN)是数字地面模型DTM表现形式之一,该法利用实测地形碎部点、特征点进行三角构网,对计算区域按三棱柱法计算土方。
基于不规则三角形建模是直接利用野外实测的地形特征点(离散点)构造出邻接的三角形,组
成不规则三角网结构。
相对于规则格网,不规则三角网具有以下优点:三角网中的点和线的分布密度和结构完全可以与地表的特征相协调,直接利用原始资料作为网格结点;不改变原始数据和精度;能够插入地性线以保存原有关键的地形特征,以及能很好地适应复杂、不规则地形,从而将地表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等。
因此在利用 T1N 算出的土方量时就大大提高了计算的精度。
3.1三角网的构建
对于不规则三角网的构建在这里采用两级建网方式。
第一步,进行包括地形特征点在内的散点的初级构网。
一般来说,传统的TIN生成算法主要有边扩展法,点插入法,递归分割法等,以及它们的改进
算法。
在此仅简单介绍一下边扩展法。
所谓边扩展法,就是指先从点集中选择一点作为起始三角形的一个端点,然后找离它距离最近的点连成一个边,以该边为基础,遵循角度最大原则或距离最小原则找到第三个点,形成初始三角形。
由起始三角形的三边依次往外扩展, 并进行是否重复的检测,最后将点集内所有的离散点构成三角网,直到所有建立的三角形的边都扩展过为止。
在生成三角网后调用局部优化算法,使之最优。
3.2 三角网的调整
第二步,根据地形特征信息对初级三角网进行网形调整。
这样可使得建模流程思路清晰,易于实现。
⑴ 地性线的特点及处理方法
所谓地性线就是指能充分表达地形形状的特征线地性线不应该通过TIN中的任何一个三角形的内部,否则三角形就会“进入”或“悬空”于地面,与实际地形不符,产生的数字地面模型(DTM)有错。
当地性线与一般地形点一道参加完初级构网后,再用地形特征信息检查地性线是否成为了初级三角网的边,若是,则不再作调整;否则,按图6作出调整。
总之要务必保证TIN所表达的数字地面模型与实际地形相符。
图4 在TIN建模过程中对地性线的处理
如图4(a)所示,为地性线,它直接插入了三角形内部,使得建立的TIN偏离了实际地形,因此需要对地性线进行处理,重新调整三角网。
图4(b)是处理后的图形,即以地性线为三角边,向两侧进行扩展,使其符合实际地形。
⑵ 地物对构网的影响及处理方法
等高线在遭遇房屋、道路等地物时需要断开,这样在地形图生成TIN时,除了要考虑地性线的影响之外,更应该顾及到地物的影响。
一般方法是:先按处理地形结构线的类似方法调整网形;然后,用“垂线法”判别闭合特征线影响区域内的三角形重心是否落在多边形内,若是,则消去该三角形(在程序中标记该三角形记录);否则保留该三角形。
经测试后,去掉了所有位于地物内部之三角形,从而在特征线内形成“空白地”。
⑶ 陡坎的地形特点及处理方法
遭遇陡坎时,地形会发生剧烈的突变。
陡坎处的地形特征表现为:在水平面上同一位置的点有两个高程且高差比较大;坎上坎下两个相邻三角形共享由两相邻陡坎点连接而成的边。
当构造TIN时,只有顾及陡坎地形的影响,才能较准确的反映出实际地形。
对陡坎的处理如图所示:
图5 对陡坎的处理
如图5(a)所示,点1~4为实际测量的陡坎上的点,每个点其实有两个高程值,不符合实际的地形特征。
在调整时将各点沿坎下方向平移了 1mm,得到了5~8各点,其高程值根据地形图量取的坎下比高计算得到。
将所有的坎上、坎下点合并连接成一闭合折线,并分别扩充连接三角形,即得到调整后的图5(b)。
3.3 三角网法计算土方量
三角网构建好之后,用生成的三角网来计算每个三棱柱的填挖方量,最后累积得到指定范围内填方和挖方分界线。
三棱柱体上表面用斜平面拟合,下表面均为水平面或参考面,计算公式为:
(4)
如图6所示,为三角形角点填挖高差;为三棱柱底面积。
图6 土方量计算
表2 两种方法的具体实例比较
表一是对山区的实例比较分析,可以看出,DTM法的精度较高,因为三角网能很好地适应复杂、不规则地形,从而更好地表达真实的地面特征。
但是要注意的是DTM方法计算土方量精度高,但其计算过程中数据量大,占用大量存储空间。
因此,如果地图本身数据量大时就应慎重考虑是否采用该方法。
4、平均高程法
平均高程法测量时隔 20 m测1个碎步点,把所有的碎步点高程相加取平均,作为该测区平均高程。
该方法通常被施工单位采用,但该方法误差较大。
5、几种方法的实例比较
表3 平原地区几种方法填挖方量(m3)
6、总结
通过对以上几种土方量计算方法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一下几点:
⑴ 在较为平坦的平原区和地形起伏不大的场地,宜采用方格网法。
这种方法计算的数据量小,计算速度快,省却了DTM法庞大的数据存储量。
⑵ 在狭长地带,比如公路、水渠等则适宜使用断面法进行计算土方量。
⑶ 在地形起伏较大、精度要求高的一些山区则需要用到TIN的计算方法。
但是也要考虑到,如果地图本身数据量大,数据储存量的问题。
总之,在对土方量进行计算时,要考虑到地形特征、精度要求以及施工成本等方面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达到最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