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_三国鼎立

合集下载

第15课三国鼎立课件(华师版七上)

第15课三国鼎立课件(华师版七上)

三方都不 具备统一 全国的条 件
政权名称
建国年代
创建者 (pī)
都城(今名)
魏 蜀
220年 221年
曹丕 刘备
洛阳
成都

229年
孙权 建业(南京)
二、地区经济的发展
阅读P82—83,完成表格的填写:
地区
北方 蜀 吴
内容
屯田:军屯、民屯
屯田、都江堰、“木牛流 马”、盐铁官营、七擒七纵 孟获
作用
解决军粮, 农民安居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官 渡 之 战
时间 交战双方
公元200年 袁绍和曹操 以少胜多
战争特点方 结果 特点 作用
公元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曹操失败 以少胜多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3、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曹操惨败——无力南下
赤 壁 之 战
孙权——巩固江南 刘备——巩固与发展
雄厚经济基础、开 发西南、民族融合
开发经营江南、屯田、 首达台湾
促进江南 经济发展

三国鼎立刘朝阳

三国鼎立刘朝阳

A、赤壁之战
C、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七年级历史第15课
3、 (09年烟台中考)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是杜甫对下列哪一个人物的评价?( D )
A.刘备 C.曹操 B.孙权 D.诸葛亮
七年级历史第15课
4、(2007年苏州中考)三国最后建立的国家是( A、吴国 B、蜀国 C、魏国

七年级历史第15课
假设你是当年的诸葛亮,你会 怎样分析天下形势?
七年级历史第15课
赤壁之战
208年,曹操率领20万大军南下,想要统一天下。孙权、刘备组成 五万联军,在赤壁与曹军展开决战。联军利用曹军不习水战、连 锁战舰的弱点,用火攻大败曹军。曹操带领少数人马,慌忙逃回 北方。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七年级历史第15课
魏 吴
222年,孙 权称王, 国号吴, 定都建业

七年级历史第15课
三、三国鼎立
政权名称 时间 创建者 定都
魏 蜀 吴
220年 221年 222年
曹丕 刘备 孙权
洛阳 成都 建业
七年级历史第15课
三国俗语大擂台
张飞穿针
——
大眼瞪小眼 曹操就到
说 曹 操 ——
周瑜妙计安天下—— 赔了夫人又折兵 周 瑜 打 黄 盖 ——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七年级历史第15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七年级历史第15课
三国鼎立
单位:清丰县仙庄镇二中 执教:刘朝阳
七年级历史第15课
学习目标
1.知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建立的 史实。 2.正确认识三国鼎立的局面。
重点 难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七年级历史第15课

华东师大版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三国鼎立

华东师大版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三国鼎立

七年级历史第15课
轻松闯关
七年级历史第15课
你能做对吗
1、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是(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2、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关键一战(

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巨鹿之战
七年级历史第15课
3、 (09年烟台中考)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是杜甫对下列哪一个人物的评价?( D)
A.刘备 C.曹操
B.孙权 D.诸葛亮
七年级历史第15课
4、(2007年苏州中考)三国最后建立的国家是( ) A、吴国 B、蜀国 C、魏国


使 通过本堂课学

习习你你有有哪哪些些启
智 慧
启示示??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袁绍
200年
官渡之战
刘璋
曹操
刘表
袁术
七年级历史第15课

公元200年
袁绍
十万人

夜袭乌巢,烧 毁袁军粮草

乌巢
官渡

曹操
以少胜多
三四 万人
七年级历史第15课
一、官 渡 之 战
时间 交战双方
公元200年 袁绍和曹操
战争特点 结果
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
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是我国古代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七年级历史第15课
二、赤 壁 之 战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公元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
七年级历史第15课
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2、曹操的骄傲自满情绪。 3、 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 4、最根本的是当时统一的客 观条件尚未成熟。

七年级历史上册《三国鼎立》课件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三国鼎立》课件华东师大版
水上贸易
水上贸易是三国之间贸易的主要方式。吴国有发达的水上交通网,通过长江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往来。同时,蜀国也 利用了都江堰等水利工程,发展了水上贸易。
商品种类
三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涉及的商品种类繁多,包括丝绸、茶叶、瓷器、金属制品等。这些商品不仅满足了 各国的需求,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03 三国鼎立的文化影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国时期的思想流派
要点一
总结词
三国时期出现了多种思想流派,如儒家、道家、法家等, 这些思想流派在当时的社会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三国时期出现了多种思想流派,如儒家、道家、法家等。 这些思想流派的出现和发展,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 多元性。儒家思想强调仁义道德和社会秩序,道家思想主 张自然无为和顺应天道,法家思想强调法制和君主的权威 。这些思想流派在当时的社会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不仅 影响了政治、文化等方面,也影响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 式。
三国的科技发展
总结词
三国时期在农业、军事等领域取得了重 要的科技进展,为后世的发展奠定了基 础。
VS
详细描述
三国时期在农业、军事等领域取得了重要 的科技进展。在农业方面,精耕细作的农 业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提高了粮食产 量。在军事方面,弩、铠甲、攻城器械等 军事装备得到了改进和发展,对战争的形 态和胜负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些科技进展 为后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04 三国鼎立的结束与影响
三国的衰落与灭亡
01
02
03
曹魏的衰落
曹魏后期政治腐败,经济 凋敝,导致其逐渐失去对 其他国家的优势。
蜀汉的灭亡
蜀汉后期,宦官黄皓专权, 导致国家衰败,最终被曹 魏所灭。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三国鼎立学案 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三国鼎立学案 华东师大版

第四单元政权的分立和民族大融合【趣味导引】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一统天下。

迫于时势,孙权、刘备联合抗曹。

这即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

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心胸狭窄,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因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

两天过去了,不见一点动静,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一起到船上去,说是一起去取箭。

鲁肃很纳闷。

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对岸开去。

那天江上大雾迷漫,对面都看不见人。

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儿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

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派6000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

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靶子上。

过了一会,诸葛亮又命军士将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

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令船赶紧往回开。

这时船的两边草靶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总共超过了十万支。

鲁肃把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时,周瑜感叹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

”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发生在三国时期赤壁之战中的故事,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15课三国鼎立【自主学习】1.196年,将汉献帝迁到许,以天子的名义发号施令,政治上取得主动权。

下令求贤,。

2.200年,曹操在击败袁绍,基本统一了北方。

年,曹操南下攻打孙权和刘备,在战役中战败。

3.220年,废除汉献帝,建立魏国,定都;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229年,正式称帝,定都建业,建立,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4.曹操通过基本解决了军粮问题。

诸葛亮以成都平原为根据地,大力开展屯田,修浚都江堰,推广“”,积极发展农业。

另外他还“七擒七纵”折服少数民族首领,对西南地区的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

5.年,孙权派将军等率万人船队到达,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明确记载的大陆与台湾大规模交往的史实。

【要点破解】要点一: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有哪些?要点点拨:(1)政治上:下令求贤,注意选拔人才;“挟天子以令诸侯”,处于有利地位。

华师版历史初中七年级上册名师教案:第15课三国鼎立

华师版历史初中七年级上册名师教案:第15课三国鼎立

第15课三国鼎立〖内容标准〗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①了解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等基本史实。

②知道曹操屯田、诸葛亮治蜀,卫温首达夷洲等基础知识。

2.能力培养①分析曹操统一北方的条件。

②识读“赤壁之战示意图”,学会利用地图讲述战争的经过。

③识读“三国鼎立形势图”,了解三国所在区域的今天省份,形成正确的地理概念。

④讨论“三国鼎立时期,为什么地区经济得到显著发展?”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①明确曹操统一北方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由割据走向局部统一,由混战趋向相对稳定的过程,因此是历史的进步。

②认识在三国鼎立形成的过程,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等人起了重大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杰出人物对推动历史发展进程所起的作用。

③认识三国都重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江南和西南地区得到了一定的开发。

〖教学要点〗1.重点三国鼎立局面主要是通过曹操统一北方和赤壁之战形成的,这两点即是本课的重点,曹操统一北方一是符合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二是展现了曹操个人的雄才大略。

赤壁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刘备、孙权联合抵抗曹操,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2.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即怎样看待三国分立这一局面;如何全面评价曹操、诸葛亮、孙权等历史人物是本课的难点。

都是既要将三国历史和《三国演义》有机结合,又应还历史的真实性,使学生对这段历史有个真实的完整的了解。

〖教学建议〗1.三分天下①面对军阀混战的局面,启发学生分析曹操统一北方的条件,从而认识到“挟天子以令诸侯”与“唯才是举”是曹操高人一筹和过人之处的所在。

官渡之战既是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一战,又突出曹操以少胜多的灵活战术。

使学生对曹操有个形象的了解。

②介绍江东孙权势力的稳固,刘备“三顾茅庐”得到诸葛亮国辅佐后正伺机发展,使学生既了解三分天下的三种势力的基本情况,又对孙权与刘备有了初步的印象。

③赤壁之战:一是训练学生运用“赤壁之战示意图”,讲述战争经过,体会整个战争的壮观场面。

华师大初中历史七上《第15课 三国鼎立》word教案 (5)

华师大初中历史七上《第15课 三国鼎立》word教案 (5)

第15课“三国鼎立”一、关于教材分析与处理1、基础知识:1.知识识记①了解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等基本史实。

②知道曹操屯田、诸葛亮治蜀,卫温首达夷洲等基础知识。

2.能力培养①分析曹操统一北方的条件。

②识读“赤壁之战示意图”,学会利用地图讲述战争的经过。

③识读“三国鼎立形势图”,了解三国所在区域的今天省份,形成正确的地理概念。

④讨论“三国鼎立时期,为什么地区经济得到显著发展?”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①明确曹操统一北方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由割据走向局部统一,由混战趋向相对稳定的过程,因此是历史的进步。

②认识在三国鼎立形成的过程,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等人起了重大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杰出人物对推动历史发展进程所起的作用。

③认识三国都重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江南和西南地区得到了一定的开发。

〖教学要点〗1.重点三国鼎立局面主要是通过曹操统一北方和赤壁之战形成的,这两点即是本课的重点,曹操统一北方一是符合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二是展现了曹操个人的雄才大略。

赤壁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刘备、孙权联合抵抗曹操,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2.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即怎样看待三国分立这一局面;如何全面评价曹操、诸葛亮、孙权等历史人物是本课的难点。

都是既要将三国历史和《三国演义》有机结合,又应还历史的真实性,使学生对这段历史有个真实的完整的了解。

〖教学建议〗1.三分天下①面对军阀混战的局面,启发学生分析曹操统一北方的条件,从而认识到“挟天子以令诸侯”与“唯才是举”是曹操高人一筹和过人之处的所在。

官渡之战既是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一战,又突出曹操以少胜多的灵活战术。

使学生对曹操有个形象的了解。

②介绍江东孙权势力的稳固,刘备“三顾茅庐”得到诸葛亮国辅佐后正伺机发展,使学生既了解三分天下的三种势力的基本情况,又对孙权与刘备有了初步的印象。

③赤壁之战:一是训练学生运用“赤壁之战示意图”,讲述战争经过,体会整个战争的壮观场面。

华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三国鼎立word教案(6)

华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三国鼎立word教案(6)

教师:这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如今少数台独分子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我们要同这种行为作斗争。

)教师:三国鼎立客观上促进了经济发展,使社会相对稳定下来,符合当时历史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国时期是分裂而又富有生机的时代,这为日后的统一准备了物质条件。

(三)课堂小结:(多媒体展示板书设计)教师:天下大势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最后究竟是谁问鼎华夏,一统九州呢?我们将在下一课学习。

教师升华1:历史使人睿智。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学习三国历史后,同学们有什么感悟?请各抒己见教师总结:多媒体投影出示(内容略)教师升华2: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了解了三国鼎立的真实历史,我们知道了周瑜也不是诸葛亮气死的,那么我们又应该怎样评价曹操和诸葛亮呢?打个比喻本来曹操身高1.8米,诸葛亮1.7米,可罗贯中把曹操贬低为1.5米,而把诸葛亮抬高成2.5米,我们通过学习怎样还原他们原有的高度呢?怎样还原历史的真实呢?请同学们课下完成作业:如何评价曹操或诸葛亮?你喜欢谁就评价谁。

(四)拓展练习教师:下面我们完成习题巩固这节课所学知识教师投影出示习题1.东汉末年,曹操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A.挟持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候”。

B.招募流民垦荒屯田,势力不断增强。

C.奖励农耕,得到劳动人民的支持。

D.官渡之战,打败强敌袁绍。

以下习题(略)教师可以灵活掌握时间。

直至下课,也可以给学生留少许自由时间以巩固本节所学。

【注】教师还可以设计问题:诸葛亮为什么出山辅佐刘备,难道真的是他自己所说的“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学生:代表发言学生:吴国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今台湾)。

说明: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树立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思想认识。

毕竟历史学科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

说明:设置疑问,留下悬念,为学习下一节课埋下伏笔。

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心得体会,(略)目的: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思想教育。

学生:听讲,记笔记和作业题目学生:练习巩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温首达夷州
曹魏重视农耕
曹操和他的后 继者一直重视 屯田,发展农 业生产,大力 兴修水利。
翻车
蜀国的治理与开发
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孙吴开发江南
吴国造船业 发达,促进 了海上交通 的发展。
孙吴船模
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这是大陆与台湾联 系的最早记录。同时也说明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 分割的一部分。

刘备 孙刘联军 5万军队

公元208年 赤壁之战
孙 权
孙权
赤壁 之 战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公元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宋·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填表并比较:
战役 时间 双方 兵力 结果 作 用
袁绍 10余万 曹操 为统一北方 官渡 200年 之战 曹操 3-4万 以少胜多 奠定了基础 曹操 20多万 孙刘联军 导致三国鼎 赤壁 立局面的形 208年 孙权 之战 以少胜多 成 5万 刘备
骄兵必败
原因
曹丕 220年

刘备 221年
成都
洛阳
建业
孙权 222年

三国鼎立

局面的形成
政权名称 建国年代
创建者
(pī)
都城(今名)
魏 蜀
220年 221年 222年
曹丕 刘备 孙权
洛阳
成都
建业(南京)

地区经济的发展
屯田(军屯、民屯)
屯田、修浚都江堰、推广 “木牛流马”、盐铁官营; 七擒七纵孟获,改善同西 南少数民族关系
北人南迁、屯田
造船业发达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课程标准
1.重点 ①曹操统一北方
②赤壁之战形成
2.难点 ①正确看待三国分立这一局面; ②全面评价曹操、诸葛亮、孙权等历史人物。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匈 奴
袁绍
曹操
刘璋 刘表
袁术
袁 绍
公元200年
十万人
官 渡 之 战
延津
乌巢
夜袭乌巢,烧 毁袁军粮草

三四 万人
Hale Waihona Puke 操以少胜多官 渡 之 战
课堂小结
三国鼎立
袁绍
220年 曹丕 洛阳
公元200年 官渡之战 曹操
曹操 公元208年 赤壁之战 孙权刘备联军
三 国 鼎 立



222年 孙权 建业
221年 刘备 成都
依据内容概括总结 :
①一种局面:三国鼎立 ②两大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③三国鼎立:三国名称和都城 ④四个人物: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 ⑤五个时间:200年、208年、220年、 221年、222年。
4、袁绍不善用人,骄傲轻敌
如何评价曹操
曹操 袁绍
曹操
官渡之战后形势图
图中的人物 都是谁? 这幅图反映 了一个什么成语 故事?
三顾茅庐
曹操
20多万大 军
曹操进军路线 刘备败退路线 孙权进军路线
赤 赤 壁 之 壁 战 之 前 的 战 形 势
刘 备
刘备
孙刘联军进军路线
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刘备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公元200年 袁绍和曹操 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
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是我国古代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思考:曹操为什么能打败袁绍 统一北方?
(xié)
1、政治上:(1)“挟天子以令诸侯” (2)“唯才是举”,重视人 才 2、经济上: 3、军事上: 实行屯田 战术得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