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珍珠鸟》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珍珠鸟》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珍珠鸟》教案(集
体备课)
一、教学目标
•了解诗词《珍珠鸟》的作者、内容及寓意。

•正确朗读、理解诗词《珍珠鸟》。

•能够感悟诗词传达的意境和美感。

•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领悟诗词《珍珠鸟》的意境和美感。

•正确朗读《珍珠鸟》并理解其内涵。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及意境。

四、教学准备
•音响设备
•诗词《珍珠鸟》的课件或板书
•与《珍珠鸟》相关的图片或素材
五、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5分钟)
1.通过展示图片或古典音乐,引入珍珠鸟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学习诗词(15分钟)
1.讲解诗词《珍珠鸟》的背景、内容和寓意。

2.逐句解析《珍珠鸟》中含蓄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第三步:朗读与分组讨论(20分钟)
1.学生分组,轮流朗读《珍珠鸟》。

2.各小组讨论诗词中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第四步:表演和赏析(20分钟)
1.邀请学生进行诗词表演,展示诗词的美感。

2.共同欣赏各组的表演,引导学生从中感受诗歌之美。

第五步:小结与反思(10分钟)
1.整理本节课的思考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收获。

2.学生表达对《珍珠鸟》这首诗的感悟和思考。

六、课堂作业
1.写一篇意境描写《珍珠鸟》的短文。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感悟诗歌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集体备课,教师能更好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8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8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 8 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我为您精心整理了 8 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1、理解课题的含义,知道课文讲的是我和儿子比赛剥豆这件事,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习课文运用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的写作方法,并能够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进行写话。

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到母亲的成长和儿子的成长是共同进行的,知道是儿子的表现让母亲明白了让孩子去体验现实的生活,母爱应该更加理智。

学习课文运用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的写作方法,并能够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进行写话。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到母亲的成长和儿子的成长是共同进行的,知道是儿子的表现让母亲明白了让孩子去体验现实的生活,母爱应该更加理智。

1、欣赏一组照片,是贾老师的儿子学校生活,以及贾老师与儿子的合照。

2、从这些照片中,你看出了我对儿子的什么情感? (关爱、关注、爱)1、课件出示一组诗意的语言:爱是父子之间的约定和坚守爱是母亲揉皱的毛票爱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断言……2、爱还是什么呢?出示课题:剥豆,今天我们将在这篇课文中体会出另一种母爱。

3、读题。

读准、理解“剥”字。

把桔子的皮剥掉叫——剥豆;把香蕉的皮剥掉叫——剥香蕉;把糖果纸剥掉叫——剥糖果。

那么这个词你会读吗?出示“剥削”。

4、在课题的前面有一个“△” ,这是什么意思呢?对,这是一篇选学课文。

1、提出默读要求:全文一共 599 个字,课标对高段学生的默读速度是每分钟 300 个字,老师给你 2 分钟时间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概括主要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母亲 (赢) 儿子(输)儿子真的输了吗?在“输”字上加“?”。

( 一) 这是一场怎么样的比赛1、这场比赛与平常的比赛有什么不同?2、文中的母亲想让儿子赢,而平常的比赛,双方都想自己赢的。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5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5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单元说明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围绕“一花一鸟总关情”这个主题编排的,由《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四篇课文组成。

目的一是通过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花”“鸟”的内涵,二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善于通过普通事物发现不寻常的“美”,并能根据对事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感情。

2.本单元重点:(1)通过对比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本单元的4篇文章都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突出了事物的特征,这种手法的运用,使所描述的事物形象更鲜明生动。

如《白鹭》中把白鹭和白鹤、朱鹭、苍鹭进行对比;《落花生》中把花生和桃子、石榴等进行对比;《桂花雨》中把故乡的桂花和杭州的桂花对比;《珍珠鸟》中把大珍珠鸟的“胆小”与小珍珠鸟的“与人亲近”的前后对比,突出了事物形象,令人受到启发。

(2)通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的方式理解重点句子,从而把握住文章的中心意思。

理解课文内容,朗读和背诵课文。

(3)练习写作。

能够抓住事物特点,抒发自己的感情。

1 白鹭教学目标:1.认识“鹭、嫌、喙”等8个生字,会写“宜、鹤、嫌”等12个字。

理解“精巧、配合”等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3.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通过对比和从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

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准备:课件,白鹭的图片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鹭、嫌、喙”等8个生字,会写“宜、鹤、嫌”等12个字。

理解“精巧、配合”等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课通过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谜语引入,介绍资料。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第1单元《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第1单元《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第1单元《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汉字“耕”、“种”、“淹”的偏旁部首;2.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意思,能够流畅朗读;3.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旨,从中领悟出正确的人生道理。

能力目标1.能够独立分析课文,提炼文中的主旨;2.能够通过声音语调表达课文的感情;3.能够用自己的话语表述对课文的理解。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感恩劳动、尊重劳动的情感;2.激发学生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尊重和认同感;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享受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汉字“耕”、“种”、“淹”的掌握;2.课文的理解和主旨把握;3.课文的流畅朗读。

教学难点1.课文主旨的把握;2.对词语意思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教师与学生进行简短的问答互动,引导学生回忆前几节课的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导入。

学习新知(25分钟)1.教师呈现新课文,让学生先静读,理解文章大意;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生字词和语文知识,解释生字词的意思,引导学生多次朗读,加深印象;3.分组讨论,学生带着问题共同探讨课文的含义,并尝试总结出课文的主旨。

拓展活动(15分钟)1.学生配对进行课文朗读,模拟对话的形式;2.学生利用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操练与巩固(20分钟)1.学生个人或小组完成课后练习,巩固课文内容;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在发音、语调上的注意事项。

总结与反思(10分钟)1.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重点强化知识点;2.学生针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及时给予反馈。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开展中,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词语掌握有了显著提高。

通过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了课堂氛围的活跃度。

但在操练和巩固环节,部分学生发音不准确,需要更多的练习和指导。

在未来的教学中,将加强对学生发音和语调的训练,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夯实,提高课文学习的效果。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教学设计 教案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教学设计 教案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一花一鸟总关情”这个主题编排了《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四篇课文。

这些课文都出自名家之手,写的都是事物,体裁都是散文,语言优美,内蕴丰富,能够唤起学生对自然万物的美好感受,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关注与热爱之情。

《白鹭》生动细腻地描写了白鹭的颜色、身段,以及白鹭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落花生》回忆了作者小时候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时谈论花生的好处,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了“要做有用之人”的道理。

《桂花雨》写了作者关于童年时代在故乡的“摇花乐”和“桂花雨”的回忆,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珍珠鸟》写了作者悉心照料的一只珍珠鸟由害怕人到亲近人的变化过程,展现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阐述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一道理。

“口语交际”的主题是“制定班级公约”,旨在通过活动实践,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环境,建设团结友爱的班集体。

“习作”的主题是“我的心爱之物”,旨在训练学生观察和描述事物,准确表达自己对事物的喜爱之情,通过练笔,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

“语文园地”的内容与单元主题密切相关。

“交流平台”讲了描写事物的文章中往往也蕴含着作者的某种感情,包含着或深或浅的做人处世的道理。

“词句段运用”要求学生体会三个例句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比较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并学会用多义词造句。

“日积月累”要求学生积累虞世南的名篇《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本单元会认和会写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白鹭》《蝉》。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所描写的事物的特点,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感情。

4.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并描述自己喜欢的事物,进一步训练学生写事抒情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朗读课文,全面把握文章内容,准确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借助课后习题,联系生活实际,深层次感知课文内容。

【精选】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口语交际、语文园地》优秀教案

【精选】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口语交际、语文园地》优秀教案

【精选】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优秀教案单元概述【单元教材讲解】本单元以“自然界中的事物”为主题,引导学生阅读散文式的课文,从对花、鸟等自然界中的事物的描写中体会情感,初步了解作者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本单元分别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白鹭》《落花生》《桂花雨》、一篇略读课文——《珍珠鸟》、一个口语交际、一次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

【单元教学目标】1.掌握本单元的重点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能根据不同的意思用同一个词语写句子。

3.学习一些描写事物的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写出自己对一种事物的感受。

5.把握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并深入体会。

6.背诵古诗《蝉》并理解诗意。

【单元重难点】重点1.把握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并深入体会。

2.学习一些描写事物的方法。

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写出自己对一种事物的感受。

2.领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能联系生活实际,从中得到启示。

【单元教学课时】《白鹭》2课时《落花生》2课时《桂花雨》2课时《珍珠鸟》1课时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1课时习作:我的心爱之物2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1白鹭【教材解析】这篇散文文质兼美,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

全文条理清楚,主要写了白鹭的外形和活动之美,语言流畅而传神,营造出自然清新而又浓郁悠远的意韵。

【学情分析】本课语言优美,主要是要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从而感受白鹭的美。

而小学高年级学生已初步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并且随着主体意识的觉醒,自我意识、自我主张、自我控制能力进一步加强。

他们在课堂中更易被激发情感,从而感受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教学建议】1.以读为主,以读为本。

读中感受白鹭如诗如画的美,读中品味课文诗一般的语言。

2.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渗透语感训练。

2024年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2024年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2024年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具体内容包括:1. 诗歌《金色的草地》2. 讲读课文《秋天的雨》3. 语文园地一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3. 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语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学习诗歌《金色的草地》,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

(2)讲读课文《秋天的雨》,让学生关注作者对秋天景物的描绘,学习生字词。

(3)语文园地一,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例题讲解:讲解一首秋天的诗歌,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并进行仿写。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写一篇关于秋天的短文。

六、板书设计1. 诗歌《金色的草地》:作者:徐志摩景物描绘:金色草地、清澈小溪、飘落枫叶修辞手法:拟人、比喻2. 讲读课文《秋天的雨》:作者:张抗抗生字词:晶莹、凉爽、丰收、金黄景物描绘:雨中的菊花、金黄的稻田、硕果累累的果实3. 语文园地一:词语积累:秋高气爽、硕果累累、层林尽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秋天的美景”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2. 答案示例:秋天的美景无处不在。

金黄的稻田、硕果累累的果实、层林尽染的树林,都让人陶醉。

我最喜欢秋天的落叶,它们像金黄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秋天的阳光温暖而明媚,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

我热爱秋天,热爱这金色的季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学习课文、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好,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 白鹭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配合、适宜、望哨、清澄”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精巧的诗。

”4.感受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了解作者借助白鹭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2.了解作者借助白鹭抒发感情的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初步感受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1.播放课件,认识白鹭。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欣赏郭沫若先生的这篇散文,用心走近白鹭,感受白鹭!二、预习检测,整体感知1.指名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2.学习本课生字、词语。

3.说说作者笔下的白鹭是什么样的?(是一首精巧的诗……)4.找出作者描写白鹭的句子,感受白鹭的美。

5.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描写白鹭的句子。

三、自主合作,交流所得1.让学生轻轻闭上眼睛听录音,看看脑海中浮现了一只怎样的白鹭。

2.为什么会感受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色素的配合,颜色的搭配,雪白的蓑毛、全身的流线型结构……)3.作者看到白鹭,是什么感受?指导朗读课文。

4.作者是怎样描写白鹭的美的?(1)指名朗读,提出要求:注意把白鹭的美及作者对白鹭的欣赏读出来。

(2)背诵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抓住作者描写白鹭的句子,体会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3.体会作者借助白鹭抒发情感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白鹭为什么是一首精巧的诗?二、品读课文,体会情感(一)赏读1-5自然段1.布置自由朗读课文1-5自然段,体会白鹭诗一般的“精巧美”。

2.集体交流,引导,感悟。

相机使用多媒体展示白鹭的外形图和对比图。

概括描写:白鹭颜色、身段搭配的和谐美!对比描写:白鹭与白鹤、朱鹭、苍鹭相比,有其独特的小巧美和寻常美。

具体描写: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真是天工巧夺!(二)赏读6-8自然段1.范读课文6-8自然段。

2024年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精彩教案最新版

2024年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精彩教案最新版

2024年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精彩教案最新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第1课《春雨的色彩》、第2课《装满昆虫的衣袋》、第3课《槐乡的孩子》、第4课《古诗三首》;2. 第二单元:第5课《钓鱼启示》、第6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第7课《落花生》、第8课《珍珠鸟》;3. 第三单元:第9课《地震中的父与子》、第10课《母亲的账单》、第11课《慈母情深》、第12课《学会看病》;4. 第四单元:第13课《圆明园的毁灭》、第14课《狼牙山五壮士》、第15课《难忘的一课》、第16课《一分钟》;5. 第五单元:第17课《鸟的天堂》、第18课《莫泊桑拜师》、第19课《爬天都峰》、第20课《陀螺》;6. 第六单元:第21课《古诗十九首》、第22课《四季之美》、第23课《风筝的故事》、第24课《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理解、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章的理解与感悟,写作技巧的运用;2. 教学重点: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写作能力的提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阅读感悟: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理解文章内容,感悟文章主题;3. 例题讲解: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理解、写作技巧;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6.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如下所示:1. 第一单元:春雨、昆虫、槐乡、古诗;2. 第二单元:钓鱼、广场、花生、珍珠鸟;3. 第三单元:地震、账单、母亲、看病;4. 第四单元:圆明园、狼牙山、一课、一分钟;5. 第五单元:鸟的天堂、莫泊桑、爬天都峰、陀螺;6. 第六单元:古诗、四季、风筝、小苗与大树。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新〔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新〔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新教案)一、教学目标•理解《小兔拔河》这篇课文背后的寓意,培养孩子们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练习读懂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通过课文和练习,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学生介绍《小兔拔河》这篇课文,提出“拔河”的概念,并让学生分享一些和“拔河”有关的经历和故事。

2. 阅读理解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背后的寓意及主要内容,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1.课文的主题是什么?2.主人公小兔的性格是怎么样的?为什么?3.故事的发展是如何的?4.故事的结局是什么?3. 集体朗读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朗读,以提高学生的语音表达和语感。

在朗读过程中注重情感渲染和语调的转换,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整个故事的情境。

4. 课文分析教师对课文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课文中出现的一些较为难懂的词语或句子的含义。

同时,教师要求学生动手用自己的语言翻译出这些难点。

5. 讨论分享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提出以下问题:1.故事中小兔们是如何克服了困难的?2.你认为他们成功的原因是什么?3.拔河比赛有哪些规则?你有没有参加过拔河比赛?感受如何?6.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通过角色扮演、游戏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整个故事的情境。

7. 练习题教师布置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并同时对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进行练习。

三、教学评价通过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评价,包括阅读理解、语言表达、团队合作等能力的考核。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落实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新式教案整体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新式教案整体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新式教案整体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第一单元的主题和内容。

2. 掌握第一单元的重点词汇和词语。

3. 能够正确朗读、理解和运用第一单元的课文。

4.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写作和表达。

教学重点1. 掌握第一单元的重点词汇和词语。

2. 能够正确朗读、理解和运用第一单元的课文。

教学准备1. 课本《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2.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3. 学生练习册和作业本。

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第一单元主题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概念讲解1. 向学生介绍第一单元的主题和内容,并简要解释相关概念。

2. 通过示例和图片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第一单元的重点词汇和词语。

听说训练1. 播放第一单元的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

2. 组织学生进行对话练习,运用第一单元的词汇和词语进行简单的对话。

阅读理解1. 学生独立阅读第一单元的课文,然后回答相关问题。

2. 小组合作阅读,学生互相讨论并分享对课文的理解。

语言运用1. 引导学生根据第一单元的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写作练习。

2. 学生互相交流和展示自己的作品。

总结归纳1. 教师对第一单元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检查自己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教学延伸1.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

2. 鼓励学生在课外积极阅读与第一单元主题相关的书籍。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口头评价。

2. 教师批改学生的作业,给予书面评价。

参考资料1.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2.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练习册3. 课外相关阅读材料。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优秀教案(共7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优秀教案(共7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优秀教案(共7课时)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为“美丽家园”,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本单元共包含7篇课文,分别为《草原》、《开国大典》、《狼牙山五壮士》、《灯光》、《开国大典》、《开国大典》、《开国大典》。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文中某些重点词汇和句式结构可能仍存在理解困难,需要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文中重点词汇和句式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文中重点词汇和句式结构。

2.难点:对文中某些重点词汇和句式结构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

2.课文文本:准备课文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3.练习题: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操练(15分钟)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结构进行讲解和示范,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批改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4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4篇)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一学习目标: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促进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加强学生对阅读重要性的理解,激发其对读书的考虑和热爱。

教学难点: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整理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收集的资料。

2、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关于读书的名言。

3、自由组成小组开展“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口语交际要求:1、勇于发言,大胆表现2、大方得体,文明有礼3、认真倾听,乐于提问口语交际内容:人们常说:“开卷有益。

”但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

”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教学过程:同学们,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

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呀!在这次“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吧?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组内讨论,人人参与1、你们小组开展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

2、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检查、督促,要求人人发言。

对个别表达、交流有困难的学生,可采用个别辅导或同学互助的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3、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4、推荐代表参加全班交流。

为了使代表的发言能取得好的效果,小组成员可集体出主意、想办法,使发言的内容更全面、更精彩。

全班互动,交流评价1、先集中分享各自的读书故事,再引导学生交流别人的读书经历。

2、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学生自由交流评价,感受阅读的快乐。

开展辩论、启迪思维1、人们常说:“开卷有益。

”但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

”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请同学们摆事实、说道理,展开一次辩论。

2、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指导、点拨。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习作:我的心爱之物》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习作:我的心爱之物》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习作:我的心爱之物》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习作是什么,习作的写作特点和技巧。

2.掌握描写一个自己心爱之物的写作方法。

3.学会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细节描写,展示心爱之物的魅力。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2.培养学生用文字表达感受和情感的能力。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自己心爱之物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习作的写作特点和技巧。

2.描述心爱之物的细节,展示其独特魅力。

难点1.如何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细节描写心爱之物。

2.如何表达对心爱之物深深的感情。

三、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精美的物品图片或物品实物,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心爱之物是什么,为写作做准备。

学习任务(30分钟)1.讲解习作的写作特点和技巧,指导学生如何选择心爱之物进行描写。

2.学生进行写作实践,师生互动,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写作。

总结(10分钟)请几名学生读自己的习作,分享心爱之物,引导学生互相欣赏和鼓励。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写作任务:写一篇《我的心爱之物》习作,要求生动具体,感情真挚。

四、教学反思本堂课的教学设计重点在于激发学生表达自己情感和情感的能力,通过写作习作展示学生对心爱之物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紧密,学生参与积极,但仍有一些学生表达能力有限,难以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因此,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增加口语表达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此外,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水平,确保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思维,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融会贯通,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习作:我的心爱之物》教案

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习作:我的心爱之物》教案

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习作:我的心爱之物》教案一. 教材分析《习作:我的心爱之物》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作文。

这篇作文要求学生写一件自己喜欢的物品,通过介绍这件物品的外貌、功能、特点等方面,表达出自己对它的喜爱之情。

教材旨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表达生活的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但是,他们在写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观察不细、表达不准确、感情色彩不足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用心感受,并将这种感受准确地表达出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表达对心爱之物的喜爱之情。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用心感受的生活态度。

3.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使他们在作文中能够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心爱之物,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作文中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欲望。

2.示范法:教师通过自己的示范,让学生学会如何观察和描述。

3.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图片、实物等。

2.学生准备:观察自己心爱的物品,准备作文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物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表达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自己心爱的物品,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的外貌、功能、特点等,表达出自己对它的喜爱之情。

学生认真倾听,感受教师的表达。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互相展示自己心爱的物品,并用语言描述。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描述的准确性。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名学生代表性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并对全班学生进行指导。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为“起步”,包含了《草原》、《bolt》和《灰雀》三篇课文。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但对于一些生僻的字词和文中的深层含义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查阅字典、小组讨论等方式,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 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的大意。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提高写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3.写作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交流。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学生字典。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本单元的主题“起步”,引导学生回顾上学期所学,为新学期的学习打下基础。

2.呈现(10分钟)分别呈现《草原》、《bolt》和《灰雀》三篇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针对每篇课文,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寻找答案。

同时,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可以通过查阅字典或小组讨论的方式。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

对于学生未能回答正确的问题,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讲解。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课文的感想和体会。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例如写一篇关于自己生活中的“起步”故事。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字词的学习和课文的理解。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精选】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口语交际、语文园地》优秀教案

【精选】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口语交际、语文园地》优秀教案

【精选】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优秀教案单元概述【单元教材讲解】本单元以“自然界中的事物”为主题,引导学生阅读散文式的课文,从对花、鸟等自然界中的事物的描写中体会情感,初步了解作者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本单元分别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白鹭》《落花生》《桂花雨》、一篇略读课文——《珍珠鸟》、一个口语交际、一次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

【单元教学目标】1.掌握本单元的重点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能根据不同的意思用同一个词语写句子。

3.学习一些描写事物的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写出自己对一种事物的感受。

5.把握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并深入体会。

6.背诵古诗《蝉》并理解诗意。

【单元重难点】重点1.把握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并深入体会。

2.学习一些描写事物的方法。

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写出自己对一种事物的感受。

2.领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能联系生活实际,从中得到启示。

【单元教学课时】《白鹭》2课时《落花生》2课时《桂花雨》2课时《珍珠鸟》1课时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1课时习作:我的心爱之物2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1白鹭【教材解析】这篇散文文质兼美,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

全文条理清楚,主要写了白鹭的外形和活动之美,语言流畅而传神,营造出自然清新而又浓郁悠远的意韵。

【学情分析】本课语言优美,主要是要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从而感受白鹭的美。

而小学高年级学生已初步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并且随着主体意识的觉醒,自我意识、自我主张、自我控制能力进一步加强。

他们在课堂中更易被激发情感,从而感受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教学建议】1.以读为主,以读为本。

读中感受白鹭如诗如画的美,读中品味课文诗一般的语言。

2.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渗透语感训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优秀教案单元教学初探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围绕“一花一鸟总关情”这个主题编排的,由《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四篇课文组成。

目的一是通过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花”“鸟”的内涵,二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善于通过普通事物发现不寻常的“美”,并能根据对事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感情。

2.本单元重点:(1)通过对比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本单元的4篇文章都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突出了事物的特征,这种手法的运用,使所描述的事物形象更鲜明生动。

如《白鹭》中把白鹭和白鹤、朱鹭、苍鹭进行对比;《落花生》中把花生和桃子、石榴等进行对比;《桂花雨》中把故乡的桂花和杭州的桂花对比;《珍珠鸟》中把大珍珠鸟的“胆小”与小珍珠鸟的“与人亲近”的前后对比,突出了事物形象,令人受到启发。

(2)通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的方式理解重点句子,从而把握住文章的中心意思。

理解课文内容,朗读和背诵课文。

(3)练习写作。

能够抓住事物特点,抒发自己的感情。

单元教学初探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这个主题编排的。

主要由《搭石》《将相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三篇课文组成。

目的有两个。

一是指导学生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二是培养学生学习本单元用事件突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2.本单元重点:(1)通过具体事件突出人物的特点。

本单元的三篇文章都是通过具体事件突出人物特点的。

用事件来体现人物特点,能使人物特点更鲜明。

如《将相和》一文中,通过“渑池之会”“完璧归赵”“负荆请罪”三件事,体现出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识大体、顾大局的特点。

《搭石》则通过搭石,赞美了朴素的民风。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则通过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介绍了比猎豹速度更快的事物,突出了这些事物“快”的特点。

(2)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要提高阅读速度,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集中注意力,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更不要回读;带着问题读,在不影响理解课文内容的情况下对于不懂的词语先不管它,一口气读下去;边读边想,捕捉有用的信息;不断练习。

这样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才能提高效率。

单元教学初探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民间故事,口耳相传的经典,老百姓智慧的结晶”这个主题编排。

主要由《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和《牛郎织女(二)》三篇文章组成。

目的是让同学们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能够创造性地复述民间故事;提取主要信息,编写故事。

2.本单元重点:(1)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本单元的三篇文章都是民间传说,都是通过具体的故事情节来体现人物特点的。

如《猎人海力布》一文中,通过“救小白蛇”“要宝石”“听鸟语”“劝乡亲”“变石头”这几个故事体现出海力布善良、勇敢、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优秀品质。

《牛郎织女(一)》则通过详细介绍牛郎认识织女的过程,表现出牛郎心地善良、吃苦耐劳的特点以及织女心灵手巧、渴望自由的美好愿望。

《牛郎织女(二)》通过描述织女跟王母娘娘抗争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体现出王母冷酷自私、凶恶霸道的特点以及织女渴望自由的真情和勇敢。

(2)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我们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创造性地复述。

我们可以换一种人称,可以对故事情节进行“添油加醋”,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还可以大胆想象,续编故事。

单元教学初探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围绕“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个主题编排。

主要由《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圆明园的毁灭》以及《冀中的地道战》这四篇文章组成。

目的一是通过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培养学生如何在叙述中,详略得当地来表达情感。

2.本单元重点(1)通过不同形式来表达相同的情感。

本单元的4篇文章虽然形式不同,但是都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

如《古诗三首》中,陆游、林升、龚自珍三位诗人分别通过对愿望的描写、对现实的描绘、对统治者的希望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忧国忧民、想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操;《少年中国说》则通过介绍中国与少年的关系以及少年前途光明、远大来点明中国也一定会在少年的建设中变得更强大的爱国情感;《圆明园的毁灭》则是通过回忆圆明园的盛况来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冀中的地道战》通过介绍抗日战争中,冀中的地道,展现出冀中人民的智慧及对侵略者的反抗。

(2)通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来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单元教学初探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围绕“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为主题编排的。

主要由《太阳》和《松鼠》两篇文章组成。

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学习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种事物介绍清楚。

2.本单元重点(1)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本单元的两篇文章都是说明文,在说明事物的时候都用了恰当的说明方法。

如《太阳》这篇文章,就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介绍太阳的特点;《松鼠》这篇文章,通过描述性的语言介绍松鼠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2)通过理解重点句子来把握说明方法。

单元教学初探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这一主题来编排。

主要由《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三篇文章组成。

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爱的不同表达方式,来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

2.本单元重点(1)通过具体的事件来表达情感。

本单元的3篇文章都运用了具体的事件来表达父母对孩子的爱。

如《慈母情深》中,通过介绍自己思想斗争、详细介绍母亲的工作环境以及母亲对别人的不理解的回答,体现出母亲对孩子的支持和爱;《父爱之舟》中,通过写父亲和“我”住店、带“我”逛庙会、背“我”上学、送“我”上学等事情,体现父亲对孩子的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通过介绍父亲在生活中用“糟糕透了”和母亲用“精彩极了”对孩子的不同评价方式,来体现来自父母的不同的爱。

(2)学习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单元教学初探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四时景物皆成趣”这一主题来编排。

主要由《古诗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和《月迹》这四篇文章组成。

目的是通过描写景物,体现不同景物的不同的美。

2.本单元重点(1)通过描写不同的景物,体现景物的美,表达作者的感受。

本单元的4篇文章都通过描写景物的变化,来体现景物的美。

如《古诗三首》中,对景物描写有动态,有静态,动静结合,给人以独特的感受;《四季之美》中,通过描写四个季节的不同景物,来体现景物的美,表达对景物的喜爱之情;《鸟的天堂》中,通过详细描写不同时间看到的不同景物,表达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喜爱之情;《月迹》则通过描写不同地点的月亮,来体现作者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2)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第八单元教学初探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一主题来编排。

主要由《古人谈读书》、《忆读书》和《我的“长生果”》这三篇文章组成。

目的是通过介绍读书的方法,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2.本单元重点:(1)通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这三篇文章都明确了作者在读书中悟出的道理。

如《古人谈读书》的三篇文章都介绍了名人自己悟出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忆读书》中,通过介绍自己读书的过程,悟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我的“长生果”》中,通过介绍自己读书和写作的经历,悟出写作的道理。

(2)学习在阅读时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备课素材备课素材【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课文。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作者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白鹭的美,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这篇课文其实是告诉同学们,要善于在寻常事物中发现美,让同学们明白美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善于发现美。

【作者介绍】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

郭沫若的作品有:散文集《长春集》、《潮汐集》、新诗集《女神》;《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等。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散文: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特点是“形散而神聚”。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白鹭:又名小白鹭,是白鹭属的一种鸟类。

白鹭和雪鹭体形小,以各种小鱼、黄鳝、泥鳅、蛙等动物性食物为食,也吃少量谷物等植物性食物。

朱鹭:朱鹮的别名,属于鹮科,全长79厘米左右,体重约1.8千克。

体羽白色,羽基微染粉红色。

嘴细长而末端下弯。

朱鹮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可谓稀世珍禽,至本世纪70年代野外已无踪影。

至1995年,我国的野生朱鹮种群约35只,饲养种群有25只,为拯救这一珍禽带来了希望。

苍鹭:(学名:Ardea cinerea)又称灰鹭,是欧亚大陆与非洲大陆的湿地中极为常见的水鸟。

身体细瘦。

分布于非洲、马达加斯加、欧亚大陆,从英伦三岛往东到远东海岸和萨哈林岛和日本,往南到朝鲜、蒙古、伊拉克、伊朗、印度、中国和中南半岛一些国家。

课后作业一、读拼音,写词语。

1.这里四季如春,很shì yí()休养。

2.我们欣喜地发现,bái hè()的数量增加了,这说明我们的环境变得更好了。

3.他把这张珍贵的照片放进xiànɡ kuànɡ()里,保存起来。

二、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陪合口哨B韵味朱红C清澄歉气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精致、巧妙()2.大体很好,但还有不足。

()3.安闲、闲适的样子。

()4.普通,一般。

()四、完成下列练习。

1.“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手法,突出了白鹭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表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文整体梳理。

这篇文章描绘了白鹭独特的美,作者描绘了三幅画面,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白鹭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