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与唐代中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与与唐代中国

09理工科基础部—地理科学(创新班)40909247 刘宏宇摘要:李白生于唐朝国力炽盛之时,社会稳定,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一生漫游天下,周览名山大川,留下大量山水诗作。表现出的豪放飘逸与傲岸不羁的情态,影响了中唐代以后诗作甚至是文化的发展与演变,使后人不自觉地为其吸引和敬仰。

关键词:李白山水诗旅游自由精神浪漫主义文化影响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游名山游”。世人皆知李白是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由于他长于唐朝国力炽盛之时,社会稳定,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给了李白机会去周游四方,他自称"十五游神仙",足迹几乎遍布于唐代所有名山盛水,历代文人无出其右着。

喜好周游四方游的习惯造就了李白是为用生命来追寻浪漫与逍遥的诗人,是对天长吟“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李白,是迎风立于船头,充满自信高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李白。在他一生游览名山大川过程中留下的著作表现出的豪放飘逸与傲岸不羁的情态,影响了中唐代以后诗作甚至是文化的发展与演变,使后人不自觉地为其吸引和敬仰。

一、李白山水诗自由与豪放精神

李白的一生是以自由为主旨的山水人生,在山水人生中追求现实人生的自由。李白生当盛唐,自负才华,并有身没不朽期,但是他才华横溢却又天真狂傲,缺乏政治眼光。他在现实中一再受挫,孤独、压抑。人在现实中越是不自由,追求自由的愿望越是强烈。于是,诗人转向了山水,在大自然的名山秀水中,诗人内心的痛苦获得某种解脱。在山水中,犹闲云野鹤,宁静淡泊,暂忘尘俗,心旷神怡。

尽管李白对功名有着强烈的追求,但决不愿向权贵向世俗低头。他说“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现实中,诗人追求独立人格、不愿低眉谄媚,屡屡受挫。但在漫游山水中,诗人融桀骜不驯,独立不群之情于山水,个体生命的对自由的向往与舒展获得实现。在他的山水诗中,诗人真率的个性在自然中得到舒展。在山水人生中追求生命超越现实的绝对自由,看到自我价值的存在意义。在这里,诗人达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境界。

李白的诗气象雄逸!,他的山水是更具有寥廓无际,恢弘大气与豪放的境界。一方面,李白把自己置于与宇宙间自然山水平等的地位,具有了胸怀宇宙的宏大气魄。作为与天地同等,与宇宙同一的形象,具有超人的能力和气魄。另一方面,李白将山水视为与已相通的生命体,当作精神交流的对象。诗人在山水人生中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由此产生一种移情作用,凡与己精神、自由思想相通之物,就与己融为一体,物有我情,我亦具有物情。

二、李白山水诗的浪漫主义情怀

作为中国文化历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被后人冠于“诗仙”之称。李白的政治思想是作帝王之师,希望世治而自退,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他的一生对其理想锲而不舍,一直在执着的追求着。故文学家称“李白他是想以自身奇特的想象来包容整个世界……可以说,他是一个从‘无’中产生‘有’的诗人,他的

政治理想是崇高的,明朗的。

在他的脑海中经常横亘着一幅清晰的个人理想的蓝图,并希望通过自己选择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他不屑于参加当时读书人所仰慕的进士考试,雁塔题名,而是希望任侠隐居,结交社会名士与社会贤达,通过他们的揄扬、推荐,从而名动京师,得到皇帝的征召,一鸣惊人,轻而易举登上卿相的宝座。他时时刻刻想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不求小官,以当世之务自负”。

李白热爱现实生活中切美好的事物而对不合理的现象毫无顾忌的投之以轻蔑,这种被现实牢笼却不愿接受想征服现实的态度,李白诗中,狂放,抑郁,希望,痛苦等相互交织、冲突。他的狂笑长吟中笑出了吟出了他的“大济苍生”的抱负和人们无力笑出吟出的眼泪。他那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的诗中又不免包含着自己的抑郁不得志,自己的怀才不遇、知音难寻的情感。

总结:

别林斯基说:“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的痛苦与幸福的根深深地仲向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它是社会的时代、人类思想和感情的代表。”李白伟大也就在于此。在诗歌艺术风格方面,李白豪放,飘逸豪迈,谈吐自然。如表现主体则情感激烈,格调激昂,志向高远,襟怀坦荡,傲骨嶙峋,狂荡不羁;表现客体则场面壮阔,境界缥缈,极目无限。

正因为李白的此种浪漫和自由、豪放的诗歌写作形式,才使得中唐以后诗歌革新运动完成,剔除了诗歌在齐梁级初唐表现的糜颓与浮艳风格。综上所述,在唐代诗歌革新的运动中,李白以其清真的诗歌内容、自然清新的语言把求变的两个方面推进了一大步,同时于体式方面也有所推动。使得中唐后诗歌在内容、语言和体裁上三者更加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罗宗强.《李白的人格特征》

[2]茆家培,《李子龙编谢朓与李白研究》

[3]袁行霈.《论李白的宇宙境界中国李白研

究》

[4]康震. 《李白道家文化人格的哲学意义

兼论李白生命价值的对立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