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区别
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 通俗解释
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通俗解释先进先出法(FIFO)是一种常用的存储管理算法,也称为先入先出算法。
通俗解释:FIFO法,即“先进先出法”,类似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排队模式。
当有一堆物体需要存储或处理时,我们按照先来后到的原则,先处理或存储最早到达的物体,而最后处理或存储最晚到达的物体。
在计算机中,FIFO法同样应用于存储管理。
当计算机的存储空间有限时,需要有效地管理数据的存储和释放,以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
FIFO法按照数据的到达顺序来对数据进行存储和释放,最早到达的数据总是最先被存储或释放。
举个例子来说,假设有一个队列,队列中的元素分别为1、2、3、4、5。
按照FIFO法,先处理或存储的是元素1,然后是元素2,以此类推,最后处理或存储的是元素5。
FIFO法的应用非常广泛,特别是在缓存管理中。
例如,如果一个计算机系统中的内存只能存储有限数量的数据,而新的数据不断到达,那么系统就需要决定何时将旧数据从内存中移除以获取空间来存储新数据。
这时,FIFO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最早被存储的数据往往是最旧的数据,因此可以按照FIFO法移除内存中的数据。
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是两种常用的计算方法,经常应用于数据分析和预测等领域。
通俗解释: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都是计算一系列数据的平均值的方法,但它们在计算平均值时使用了一些不同的权重或权数。
加权平均法是计算一系列数据的平均值时,在求和的过程中给予每个数据一个权重。
这个权重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根据数据的特性而变化的。
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公式是:加权平均值= (数据1 *权重1 +数据2 *权重2 + ... +数据n *权重n) / (权重1 +权重2 + ... +权重n)。
通过给不同的数据赋予不同的权重,加权平均法可以有效地反映出不同数据的重要性。
举个例子来说,假设我们需要计算一个班级的平均成绩,其中每位同学的平时成绩占比为60%,期末考试成绩占比为40%。
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单价=(期初存货金额+本期购货金额)/(期初存货数量+本期购货数量)
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用存货举例子吧
1日买存货1个单价 5元/个 15日买存货1个 单价 6元/个 20日买存货1个单价 7元/个,如果是加权平均法,那么就在月底确认单价那么就是 (5+6+7)/3个 这个就是加权平均单价
移动加权平均呢 比较麻烦但是比较准确 还是上边那个例子
比如1日买存货1个单价 5元/个 15日买存货1个 单价 6元/个
16日发出了一个存货,那么现在就要确定发出价格了,怎么确定呢就是前边买的也就是1日和15日的价格相加除以存货数量 (5+6)/2
移动加权平均成本= (库存金额+此次入库金额)/(库存数量+此次入库数量)
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已经取消了该项和后进先出法,只剩下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包含在加权平均法中。
加权平均法
成本核算方法分为两种:1.加权平均法。 2.先进先出法
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作为权数,去除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与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之和,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加权平均和移动平均法
加权平均统计学名词.“统计初步”这部分内容中,平均数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有广泛用途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些名词:平均气温、平均降雨量、平均产量、人均年收入等;而平均分数、平均年龄、平均身高等名词更为同学们所熟悉.一般来说,平均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利用平均数,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出结论.例如,要想比较同一年级的两个班同学学习成绩,如果用每个班的总成绩进行比较,会由于班级人数不同,而使比较失去真正意义.但是如果用平均分数去比较,就可以把各班的平均水平呈现出来.从纵向的角度来看,可以对同一个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内的情况利用平均数反映出来,例如,通过两个不同时间人均年收入来比较人们生活水平、经济发展等状况.但是,当一组数据中的某些数重复出现几次时,那么它们的平均数的表示形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例如,某人射击十次,其中二次射中10环,三次射中8环,四次射中7环,一次射中9环,那么他平均射中的环数为:(10 *2+8*3+7*4+9*1)/10 = 8.1这里,7,8,9,10这四个数是射击者射中的几个不同环数,但它们出现的频数不同,分别为4,3,l,2,数据的频数越大,表明它对整组数据的平均数影响越大,实际上,频数起着权衡数据的作用,称之为权数或权重,上面的平均数称为加权平均数,不难看出,各个数据的权重之和恰为10.在加权平均数中,除了一组数据中某一个数的频数称为权重外,权重还有更广泛的含义.在评估某个同学一学期的学生成绩时,一般不只看他期末的一次成绩,而是将平时测验、期中考试等成绩综合起来考虑,比如说,一同学两次单元测验的成绩分别为88,90,期中的考试成绩为92,而期末的考试成绩为85,如果简单地计算这四个成绩的平均数,即将平时测验与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同等看待,就忽视了期末考试的重要性.鉴于这种考虑,我们往往将这四个成绩分配以不同的权重。
由于10%+10%+30%+50%=1,即各个权重之和为1,所以求加权平均数的式子中分母为1.下面的例子是未知权重的情况:股票A,1000股,价格10;股票B,2000股,价格15;算数平均 = (10 + 15) / 2 = 12.5;加权平均 = (10 x 1000 + 15 x 2000) / (1000 + 2000) = 13.33其实,在每一个数的权数相同的情况下,加权平均值就等于算数平均值。
赛优教育—2020初级会计《初级会计实务》知识点:加权平均法
赛优教育—2020初级会计《初级会计实务》知识点:加权平均法
【初级会计师·初级会计实务·知识点】
一、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是指以本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出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
公式如下:
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当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当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数量+当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
二、移动加权平均法
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与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之和,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公式如下:
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对于报考初级会计师的考生来说,坚持每日复习知识点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更重要的是把学习的内容真正的掌握,想要牢记相关知识点,离不开不断地巩固复习。
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 通俗解释
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通俗解释先进先出法(First-In-First-Out,FIFO)是一种用于管理和处理存储的算法。
这个名字表明了使用这个算法时,最先进入存储系统的数据将会首先被处理和移除。
在一个FIFO存储系统中,所有数据项都被按照它们的到达时间顺序排列。
当有新的数据到来时,它会被放置到队列的末尾。
而在处理数据时,位于队列前部的数据项会首先被处理。
这个过程持续进行,直到队列中没有数据项为止。
通常情况下,FIFO存储系统可以被看作是一个队列(Queue),其中数据项被称为元素(Element)。
队列的末尾被称为队尾(rear),队列的前部被称为队首(front)。
当有新的元素进入队列时,它将被放置在队尾;而在处理元素时,队首的元素将首先被处理。
FIFO算法在实际应用中非常常见,尤其是在计算机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中。
在操作系统中,FIFO算法被用于内存管理中,控制页面置换和内存分配。
在数据库系统中,FIFO算法则被用于缓存管理中,控制缓存页的替换。
加权平均法(Weighted Average Method)是一种用于计算平均值的方法,它会为不同的数据项赋予不同的权重。
在加权平均法中,每个数据项都有一个与之相关的权重。
这个权重用于指定数据项在计算平均值时的重要性。
更重要的数据项会被赋予更高的权重,而不那么重要的数据项则会被赋予较低的权重。
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公式为:加权平均值= (数据项1 ×权重1 +数据项2 ×权重2 + ... +数据项n ×权重n) / (权重1 +权重2 + ... +权重n)具体来说,加权平均法可以用于估算股票指数、计算学生平均分数、计算产品成本等。
在这些应用中,不同的数据项会有不同的权重,这样就可以根据重要性来计算整体的平均值。
移动加权平均法(Moving Weighted Average Method)是一种用于计算平均值的方法,它与加权平均法类似,但是在计算平均值时会考虑最近的一段时间内的数据。
成本核算的8种方法
成本核算的8种方法成本核算的意义: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及时提供成本信息;优化成本决策,确立目标成本;加强成本控制,促进成本责任制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企业活力。
01移动加权平均法货的计价方法之一,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种存货计价方法。
即企业存货入库每次均要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新的平均单位成本, 并以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确定领用或者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永续制下加权平均法的称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举例:在第一次发出时,期初是300,2万。
8日风入200,2.2万,到10日发出时,共计500,4.2万。
则加权平均单价为4.2万除以500件等于 84元。
所以10日发出的成本为400*84=33600元。
10日余额为100件,8400元。
从10日到28日第二次发出做为一个“月”来计算。
期初就是10日的余额100件,8400元,入库为20日购入300件,2.3万,合计为400件,3.14万。
则加权平均单价为3.14/400=78.5元。
所以,28日发出成本为200*78.5=15700元。
28日余额为200件,15700元,28日到31日为一个“月”计算,没有发出。
所以,31日余额为400件,金额为15700+25000=40700元总计,全月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发出存货成本为:33600+15700=49300元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02全月平均法全月平均法(Weighted-average System)是以本月的期初数量和本月全部进货数量作为权数,取出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期初的进货成本,计算出本月存货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作为基础算出本月的发出存货的成本以及月末的库存实际成本。
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平均法1.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是指以本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本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一此为基础计算本月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计算: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或=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收入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采用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只在月末一次计算加权平均单价,所以比较简单.而且在市场价格上涨或下跌时所计算出的单位成本平均化,对存货成本的分摊较为折中.但是,缺点是平常无法从帐上提供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不利于加强对存货的管理.2.移动加权平均法.亦称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依据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原哟眼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本业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加权平均法,即将各数值乘以相应的单位数,然后加总求和得到总体值,再除以总的单位数。
x"=(x1y1+x2y2+x3y3……+xnyn)/(y1+y2+……+yn)移动平均法就是从第一项开始按照一定的项数求平均数,逐项移动,边移动边平均。
移动加权平均法或称移动平均法指本次收货的成本加原有库存的成本,除以本次收货数量加原有存货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单价,并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其优点在于能使管理当局及时了解存货的结存情况,而且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以及发出和结存的存货成本比较客观。
存货的四种计量方式
存货的四种计量方式
存货分别有以下四种方法:1、加权平均法公式为2、移动加权平均法公式为3、先进先出法4、个别计价法。
1、加权平均法公式为:
加权平均单价=(期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期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期收入存货数量)
2、移动加权平均法公式为:
加权平均单价=(收入存货前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期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收入存货前结存存货数量+本期收入存货数量)
3、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可以随时结转存货发出成本,但较繁琐;如果存货收发业务较多、且存货单价不稳定时,其工作量较大。
在物价持续上升时,期末存货成本接近于市价,而发出成本偏低,利润偏高。
4、个别计价法的成本计算准确符合实际情况,但在存货收发频繁情况下,其发出成本分辨的工作量较大。
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先按计划成本对存货的收发及结存进行核算,并及时计算存货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
月份终了,再按照一定比例将上述差异分配于发出存货的成本中,将已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计价方式种类详解
1.打算价法:入库单要写明打算价钱,同时还要写明入库数量和对应的金额。
财务人员依据打算价计入原材料科目,与实际价的差额计入“材料本钱不同”科目。
2.全月平均法: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加权单价=(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3.移动平均法:移动平均(移动加权平均法)是在一个月内每次进货的时候都得计算一次平均单价。
4.移动平均法与加权平均法的区别:举个例子,大兴公司2005年期初存货10000件,成本为40 000元,本期销货60 000件。
本期进货情况如下;日期单价数量4月7日元 20 000件5月18日元 30 000件9月6日元 20 000件11月20日元 8 000件采用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发出存货的单位成本=(40000+20000*+30000*+20000*+8000*)/(10000+20000+30000+20000+8000)=发出存货成本=60000*=68658元移动平均(移动加权平均法)是在一个月内每次进货的时候都得计算一次平均单价。
1.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是指以本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本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一此为基础计算本月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计算: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或=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收入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2.移动加权平均法.亦称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依据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原哟眼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本业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5.个别计价法:采用这一方法是假设存货的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相一致,按照各种存货,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作为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方法。
加权平均 和 移动平均法
加权平均统计学名词.“统计初步”这部分内容中,平均数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有广泛用途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些名词:平均气温、平均降雨量、平均产量、人均年收入等;而平均分数、平均年龄、平均身高等名词更为同学们所熟悉.一般来说,平均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利用平均数,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出结论.例如,要想比较同一年级的两个班同学学习成绩,如果用每个班的总成绩进行比较,会由于班级人数不同,而使比较失去真正意义.但是如果用平均分数去比较,就可以把各班的平均水平呈现出来.从纵向的角度来看,可以对同一个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内的情况利用平均数反映出来,例如,通过两个不同时间人均年收入来比较人们生活水平、经济发展等状况.但是,当一组数据中的某些数重复出现几次时,那么它们的平均数的表示形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例如,某人射击十次,其中二次射中10环,三次射中8环,四次射中7环,一次射中9环,那么他平均射中的环数为:(10 *2+8*3+7*4+9*1)/10 = 8.1这里,7,8,9,10这四个数是射击者射中的几个不同环数,但它们出现的频数不同,分别为4,3,l,2,数据的频数越大,表明它对整组数据的平均数影响越大,实际上,频数起着权衡数据的作用,称之为权数或权重,上面的平均数称为加权平均数,不难看出,各个数据的权重之和恰为10.在加权平均数中,除了一组数据中某一个数的频数称为权重外,权重还有更广泛的含义.在评估某个同学一学期的学生成绩时,一般不只看他期末的一次成绩,而是将平时测验、期中考试等成绩综合起来考虑,比如说,一同学两次单元测验的成绩分别为88,90,期中的考试成绩为92,而期末的考试成绩为85,如果简单地计算这四个成绩的平均数,即将平时测验与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同等看待,就忽视了期末考试的重要性.鉴于这种考虑,我们往往将这四个成绩分配以不同的权重。
由于10%+10%+30%+50%=1,即各个权重之和为1,所以求加权平均数的式子中分母为1.下面的例子是未知权重的情况:股票A,1000股,价格10;股票B,2000股,价格15;算数平均 = (10 + 15) / 2 = 12.5;加权平均 = (10 x 1000 + 15 x 2000) / (1000 + 2000) = 13.33其实,在每一个数的权数相同的情况下,加权平均值就等于算数平均值。
成本核算的8种方法!
成本核算的8种方法!成本核算的意义: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及时提供成本信息;优化成本决策,确立目标成本;加强成本控制,促进成本责任制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企业活力。
一、移动加权平均法货的计价方法之一,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种存货计价方法。
即企业存货入库每次均要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新的平均单位成本, 并以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确定领用或者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永续制下加权平均法的称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举例:在第一次发出时,期初是300,2万。
8日风入200,2.2万,到10日发出时,共计500,4.2万。
则加权平均单价为4.2万除以500件等于84元。
所以10日发出的成本为400*84=33600元。
10日余额为100件,8400元。
从10日到28日第二次发出做为一个“月”来计算。
期初就是10日的余额100件,8400元,入库为20日购入300件,2.3万,合计为400件,3.14万。
则加权平均单价为3.14/400=78.5元。
所以,28日发出成本为200*78.5=15700元。
28日余额为200件,15700元,28日到31日为一个“月”计算,没有发出。
所以,31日余额为400件,金额为15700+25000=40700元总计,全月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发出存货成本为:33600+15700=49300元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二、全月平均法全月平均法(Weighted-average System)是以本月的期初数量和本月全部进货数量作为权数,取出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期初的进货成本,计算出本月存货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作为基础算出本月的发出存货的成本以及月末的库存实际成本。
加权平均和移动平均法
加权平均统计学名词.“统计初步”这部分内容中,平均数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有广泛用途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些名词:平均气温、平均降雨量、平均产量、人均年收入等;而平均分数、平均年龄、平均身高等名词更为同学们所熟悉.一般来说,平均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利用平均数,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出结论.例如,要想比较同一年级的两个班同学学习成绩,如果用每个班的总成绩进行比较,会由于班级人数不同,而使比较失去真正意义.但是如果用平均分数去比较,就可以把各班的平均水平呈现出来.从纵向的角度来看,可以对同一个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内的情况利用平均数反映出来,例如,通过两个不同时间人均年收入来比较人们生活水平、经济发展等状况.但是,当一组数据中的某些数重复出现几次时,那么它们的平均数的表示形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例如,某人射击十次,其中二次射中10环,三次射中8环,四次射中7环,一次射中9环,那么他平均射中的环数为:(10 *2+8*3+7*4+9*1)/10 = 8.1这里,7,8,9,10这四个数是射击者射中的几个不同环数,但它们出现的频数不同,分别为4,3,l,2,数据的频数越大,表明它对整组数据的平均数影响越大,实际上,频数起着权衡数据的作用,称之为权数或权重,上面的平均数称为加权平均数,不难看出,各个数据的权重之和恰为10.在加权平均数中,除了一组数据中某一个数的频数称为权重外,权重还有更广泛的含义.在评估某个同学一学期的学生成绩时,一般不只看他期末的一次成绩,而是将平时测验、期中考试等成绩综合起来考虑,比如说,一同学两次单元测验的成绩分别为88,90,期中的考试成绩为92,而期末的考试成绩为85,如果简单地计算这四个成绩的平均数,即将平时测验与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同等看待,就忽视了期末考试的重要性.鉴于这种考虑,我们往往将这四个成绩分配以不同的权重。
由于10%+10%+30%+50%=1,即各个权重之和为1,所以求加权平均数的式子中分母为1.下面的例子是未知权重的情况:股票A,1000股,价格10;股票B,2000股,价格15;算数平均 = (10 + 15) / 2 = 12.5;加权平均 = (10 x 1000 + 15 x 2000) / (1000 + 2000) = 13.33其实,在每一个数的权数相同的情况下,加权平均值就等于算数平均值。
加权平均和移动平均法
加权平均统计学名词.“统计初步”这部分内容中,平均数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有广泛用途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些名词:平均气温、平均降雨量、平均产量、人均年收入等;而平均分数、平均年龄、平均身高等名词更为同学们所熟悉.一般来说,平均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利用平均数,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出结论.例如,要想比较同一年级的两个班同学学习成绩,如果用每个班的总成绩进行比较,会由于班级人数不同,而使比较失去真正意义.但是如果用平均分数去比较,就可以把各班的平均水平呈现出来.从纵向的角度来看,可以对同一个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内的情况利用平均数反映出来,例如,通过两个不同时间人均年收入来比较人们生活水平、经济发展等状况.但是,当一组数据中的某些数重复出现几次时,那么它们的平均数的表示形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例如,某人射击十次,其中二次射中10环,三次射中8环,四次射中7环,一次射中9环,那么他平均射中的环数为:(10 *2+8*3+7*4+9*1)/10 = 8.1这里,7,8,9,10这四个数是射击者射中的几个不同环数,但它们出现的频数不同,分别为4,3,l,2,数据的频数越大,表明它对整组数据的平均数影响越大,实际上,频数起着权衡数据的作用,称之为权数或权重,上面的平均数称为加权平均数,不难看出,各个数据的权重之和恰为10.在加权平均数中,除了一组数据中某一个数的频数称为权重外,权重还有更广泛的含义.在评估某个同学一学期的学生成绩时,一般不只看他期末的一次成绩,而是将平时测验、期中考试等成绩综合起来考虑,比如说,一同学两次单元测验的成绩分别为88,90,期中的考试成绩为92,而期末的考试成绩为85,如果简单地计算这四个成绩的平均数,即将平时测验与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同等看待,就忽视了期末考试的重要性.鉴于这种考虑,我们往往将这四个成绩分配以不同的权重。
由于10%+10%+30%+50%=1,即各个权重之和为1,所以求加权平均数的式子中分母为1.下面的例子是未知权重的情况:股票A,1000股,价格10;股票B,2000股,价格15;算数平均 = (10 + 15) / 2 = 12.5;加权平均 = (10 x 1000 + 15 x 2000) / (1000 + 2000) = 13.33其实,在每一个数的权数相同的情况下,加权平均值就等于算数平均值。
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区别-资料类
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区别-资料类关键信息项:1、加权平均法的定义和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移动加权平均法的定义和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两种方法的计算示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适用场景的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对成本核算和财务决策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数据处理的复杂程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准确性和及时性的权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加权平均法11 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期初存货数量和本期各批收入存货的数量为权数,计算存货平均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
111 其计算公式为: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入存货总成本)÷(期初存货数量+本期购入存货总数量)112 本期发出存货成本=本期发出存货数量 ×加权平均单位成本113 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数量 ×加权平均单位成本2、移动加权平均法21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与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之和,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依据的一种方法。
211 其计算公式为: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本次进货前库存存货成本+本次进货成本)÷(本次进货前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212 本次发出存货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 ×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213 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数量 ×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3、计算示例31 假设某企业月初存货数量为 100 件,单价为 10 元;本月第一批购入 200 件,单价为 12 元;第二批购入 300 件,单价为 11 元。
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区别
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区别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中,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是两种常用的存货计价方法。
它们对于成本的计算和财务报表的编制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在计算方式和应用特点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也称为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本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
用公式来表示就是: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本月发出存货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数量 ×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月末结存存货成本=月末结存存货数量 ×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举个例子来说,假设某企业月初有存货 100 件,每件成本 10 元;本月购入 500 件,每件成本 12 元。
那么加权平均单位成本=(100 ×10 + 500 × 12)÷(100 + 500)= 1167 元。
如果本月发出 400 件,那么本月发出存货成本= 400 × 1167 = 4668 元,月末结存存货成本=(100 + 500 400)× 1167 = 2334 元。
加权平均法的优点在于计算方法相对简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平滑存货成本的波动。
但它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物价波动较大的情况下,不能及时反映存货的实际成本变动情况,可能会导致存货成本计算的不准确,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利润计算和财务决策。
接下来,我们看看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的依据。
公式为: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本次进货前库存存货成本+本次进货成本)÷(本次进货前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本次发出存货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 ×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本次发出后库存存货成本=本次发出后库存存货数量 ×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表达公式
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表达公式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这俩可都是会计里挺重要的计算方法呢。
咱先来说说加权平均法的公式吧。
加权平均法啊,就好比是一群小伙伴一起分糖果。
假设有两种糖果,一种是水果糖,一种是牛奶糖。
水果糖有10颗,每颗价值2元;牛奶糖有20颗,每颗价值3元。
那怎么算出这些糖果的平均价值呢?这就用到加权平均法啦。
公式就是(数量1×单价1 + 数量2×单价2 + … + 数量n×单价n)÷(数量1 + 数量2 + … + 数量n)。
把咱这糖果的数据带进去就是(10×2 + 20×3)÷(10 + 20),算出来就是这些糖果的平均价值啦。
这就好像是在一个大家庭里,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分量(数量)和价值(单价),最后算出整个家庭的平均价值一样。
你说这是不是还挺有意思的?那移动加权平均法又是咋回事呢?这就像是你去市场买菜,每买一次菜,你就要重新算一次平均价格。
比如说,你先买了5斤土豆,每斤2元。
这时候你的平均价格就是2元。
然后你又买了3斤土豆,这次每斤3元。
那现在的平均价格可就不能简单地用(2 + 3)÷2来算了。
移动加权平均法的公式呢,就是(原有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 + 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 + 本次进货数量)。
按照这个公式,对于咱买土豆的事儿来说,就是(5×2 + 3×3)÷(5 + 3),这样就能算出新的平均价格啦。
这就像是你每次购物的经历都会影响到你对这个商品平均价格的认知,是不是很像生活中的小经验呢?再从另一个角度看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的公式。
加权平均法更像是在算一个大集合的平均水平,这个大集合里的各个小部分的数量和价值都已经确定了,一次性就能算出个总的平均值。
就好比是算一个班级学生的平均成绩,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最后都放在一起算出一个总的平均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区别
本月有300件产品,单价为2万元/件,6号出售100件,12号购入300件,单价为2.2万元/件,15号出售200件,请问使用加权平均法的月末成本为多少?加权平均法与移动平均法有什么区别?
成本有多少种计算方法?
加权平均单价:(300*2)*(300*2.2)/(300+300)=2.1(万元)
发出产品的成本:(100+200)*2.1=630(万元)
期末结存成本:(300*2)*(300*2.2)-630=630(万元)
区别: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在期末计算存货的平均单位成本时,用期初存货数量和本期各批收入的数量作为权数来确定存货的平均单位成本,从而计算出期末存货和已销存货成本的一种计价方法。
这种方法只需在期末计算一次加权平均单价,比较简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在每次收到存货以后,以各批收入数量与各批收入前得结存数量为权数,为存货计算出新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
每次进货后,都要重新计算一次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结存存货成本+本批进货成本)/(结存存货数量+本批进货数量)
本批销售或耗用存货成本=本批销售或耗用存货数量*本批存货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移动加权平均:(300*2-100*2)+300*2.2/(300+300-100)=2.12(万元)
发出产品成本:100*2+200*2.12=624万元
期末结存成本:(300*2+300*2.2)-624=636万元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