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稿件之散文的朗诵基本要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稿件之散文的朗诵基本要领

诗歌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它用精练、形象、富有节奏感刊和音乐性的语言,用比兴、夸张、拟人、反复等表现手法,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抒发感情,创造鲜明的形象和深远的意境,来概括地反映现实生活。诗歌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诞生早,普及面广,成就也最高,对整个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和渗透力。诗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演化出许多不同的形式。诗、词、曲,从文学角度看都是诗歌。光是诗就包括多种不同的体裁,如王维的《观猎》,自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格律严整,属于律诗(近体诗);杜甫的《石壕吏》格律较宽,叫古风(古体诗)。换一个角度看,上述几首诗都是有作者的,是文人创作的诗。而《敕勒歌》、《木兰辞》都是民间流传、集体创作的,是民歌。有时诗人也按照民歌的体式写诗,如贺敬之的《回延安》。如果从内容的角度看,诗歌又可以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等。叙事诗一般取材于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杜甫的《石壕吏》、民歌《木兰辞》就是这样的叙事诗。抒情诗一般没有完整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而以直接抒发思想感情构成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篇幅一般比较短小,如李白的《秋浦歌》、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等。我们从创作的角度分析,诗是抒情艺术,不是再现艺术。因而,无论是抒情、叙事、状物、喻理等都源于并带有诗人强烈的主观感受、浓郁的主观色彩及鲜明的个性特色。诗歌不同于戏剧、小说,它不是靠内容和情节

(一)扣住感情

作者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直接抒发思想感情。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创作的基础,也往往成为贯穿作品的或显露、或隐藏的脉络。阅读散文时,扣住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披文人情、析情,就能深入理解作品,并且提高阅读文章的能力。《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作者朱自清参加过“五四”运动,是新文学运动的一个主要人物,但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的白色恐怖中,他不满当时的黑暗社会现实,却尚未找到出路;幻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超脱。这种复杂矛盾、苦闷彷徨的思想感情,既是创作《荷塘月色》的思想基础,又成为贯穿全篇的脉络。他在文中刻意描写景物,创造意境,正是为了寄寓这种感情,表达这种心境。《荷塘月色》正是借抒发这种感情,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的黑暗社会现实,反映了当时一部分要求进步而尚未找到出路的知识分子苦闷彷徨的情绪和前进步履的艰难。

(二)探求意境

散文往往充满诗情画意。好的散文就像诗一样具有深邃的意境。作家总是在描绘客观物境之中融人自己的主观情感,从而构成一种情景交融、情理交融的艺术境界。在朗诵中探求散文的意境之美,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散文的内蕴,而且可以陶冶朗诵者自身的心灵。散文中的意境,是饱含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画面,蕴涵着动人的生活激情、精辟的生活哲理、深刻的艺术美感。写山川景物的散文创造意境往往采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依情出理、托物言志的方式;写风土人情的散文创造意境往往采用情不直抒、理不直陈、寓情于事、因事明理的方式。每个散文作家在创造意境时,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如周作人的平淡隽永,刘白羽的雄壮瑰丽,杨朔的托物言志,秦牧的如线串珠贝的松散等。朱自清在《背影》中,写了特定情景下的父亲的背影,特别是离“我”有一定距离的背影,由于视觉角度的限制,省略了父亲的脸部及其正面表情动作的种种描绘,作者只是用极简练的速写笔法,抓住传神的细节,勾勒出一幅淡淡的背影轮廓画,但因为这个背影,是在一个特殊环境下活动着的背影.因而它就是这篇散文的聚光点。父亲的慈爱和迂执、艰难和努力、困顿和挣扎,都凝聚在这一点。通过把儿子对父亲一生的零星印象,以及百感交集的思绪都奔向一个中心进行集中、组合、强调,融聚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创造出一种意蕴丰富、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朗诵散文时,既要注意意境的探求,又要注意作者感情的抒发,将情、景、意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更好地体会散文的意境之美。

(三)品味语言

散文和诗歌、小说、戏剧不同,散文没有动人的情节,也没有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更不刻意追求和谐的节奏、美妙的韵律。散文是语言的艺术.或庄或谐,或藏或露,或委婉或平直,或纤浓或清淡。散文以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创造丰富感人的形象。小至词句,大至篇章,在语言的运用上,散文家都是十分重视的。所以,散文的阅读,自始至终不能离开对语言的品味。而品味散文的语言,最重要的是要抓住散文中关键的字、词、句,细致体会其表达作用。所谓散文中的关键字、词、句,不仅仅是指作者遣词造句之传神,还指其本身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如《荷塘月色》中写月光的一段:。•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

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这一段是写荷塘的月色,一个“泻”字,赋予月光以流水一般的动态,十分传神。月色本无形,作者抓住月光下荷塘、荷叶、荷花的种种特定形态.通过比喻、拟人的方法来侧面描写,使无形的月光,给人以可感的形象。“虽然……却……所以……但……固……也”这个连续转折的复句,委婉曲折地传达出了柔美的月色给人淡淡的喜悦的感受。接着作者以“参差”、“斑驳”、“稀疏”来描摹月色的形,又用通感的手法,将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把光和影组合的协调比喻成“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使人产生想象和联想,仿佛欣赏小提琴名曲。这一段先正面描写月光,后侧面描写黑影。从上而下,以黑影渲染月光,后以贴切新奇的比喻描绘光与影的和谐统一,情与景熔于一炉,生动地刻画出荷塘上素淡朦胧的月色,给人以很高的美的享受。阅读时,要注意抓住有关词、句,细细体会其妙处。此外,还要从分析作家一篇散文语言特点出发,进而对作家创作中运用语言的独特艺术进行把握,如朱自清散文的朴素而富有色彩,鲁迅散文的冷峻、幽默、隽永,吴伯箫散文语言的简练、干净等。另外,通过比较发掘散文语言的独特本色之美,通过诵读感受散文语言的声韵之美等,也都是品味散文语言的重要方法。

(四)抓准“文眼”

诗有诗眼,文有文眼,散文的“眼”就是全篇的“泉眼”,是作者着力表现的中心点,是文章结构的枢纽点,也就是所谓“神聚”之处。抓住了散文的“文眼”,就犹如拿到了进入散文这座艺术宫殿的钥匙,它的思想、感情、结构等就不难理解和掌握了。怎样识文眼呢?文眼并无固定位置,不易分辨,但只要精于阅读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指出:“揭全文之指,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必顾之,在篇末则前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这段话告诉我们文眼主要出现在那些最富表现力、最有助于把握全篇思想脉络的关键性的词句上。如《荷塘月色》的文眼在篇首,《瑞雪图》的文眼在篇末,《绿》的文眼在标题上,《荔枝蜜》的文眼是最后一段话。只要多读几遍,用心揣摩,文眼是不难找到的。再如散文《路》的文眼就在“路”字上,从人们日常见到的山路、水路、沙路、石路延伸到人生的前进之路,激励人们不畏险阻、不怕困难,开拓进取、勇往直前。这些都需要朗读者细心感受、体悟。

去外化作者的认识、感悟与体验,而主要是靠个体情感的直接抒发,有感而发、直抒胸臆,构成了个体宣泄形态物。一首好诗不会是无病呻吟,它是诗人惑悟、情动最深的外化物,都注入了诗人创作的引动源及思维、情感的运动流。因此,我们要朗诵好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目的,具体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要把握好诗歌的写作特色与艺术风格,体现贴近的时代感和明确的目的性;要读出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不能用固定腔调从头读到尾,要有变化、有起伏、有抑扬顿挫之感;要投入真情实感,以情感人。面对具体的作品,首先要进入作者的心灵,弄清诗人创作的冲动点,理清其创作的情源与情流,通过对围绕此诗有关的各种背景的了解,搞清楚诗中的所指,便可产生对此诗的初步理解,再融入自己的认识与体验,就可对此诗产生一种接近感与喜爱之情。取得诗人的创作因子,又深植于自己的心灵,形成同构、共识,也就生发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和宣泄的激情。最终,通过自己真挚、准确和充满激情的表达便可进入听众的心灵,与其产生共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