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的音变
什么是音变
第六节音变一、什么是音变说话时一连串的语流中常常会产生音节之间的读音变化,这种变化有音素的变化,也有声调的变化。
这种语音的变化叫做“喜变”。
普通话语音中常见的音变现象有轻声、“一、不”的变读、形容词重叠后的变读、儿化韵、语气词“啊”的变读等。
(一)轻声1.什么是轻声在说话时有些音节会失去原有的声调,变成一种又轻又短、比较模糊的调子,这种读音变化叫做轻声。
凡读轻声的字大都有它原来的声调,如“骨头”的“头”,本调是阳平,读轻声以后不再保持原来的声调。
普通话语音四种声调的音节都可以因轻声而改变它们的调型。
如:地方difāng(中央下属地方)方fāng 是阴平调地方difang(处所)方fang 读轻声船头chuntóu(船的前部)头tóu 是阳平调石头shitou 头tou 读轻声莲子liánzǐ(莲的种子)子zǐ是上声桌子zhuozi 子zi 读轻声上山shàngshān(“上”作动词)上shàng是去声山上shānshang 上shang读轻声上面的例子说明普通话的四声都可以变读轻声,轻声不是四声以外的第五种调类。
《汉语拼音方案》规定凡轻声音节一律不标调号。
一个音节读轻声以后失去了原有的调值,主要是发音时音强与音长的不同,使这个音节的调型变成又轻又短,但轻声音节的发音与音高也有关系,同是一个轻声音节,它在四种不同声调后面音高是有区别的,如:zhuózi dízi yǐzi dèngzi桌子笛子椅子凳子同一个“子”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后面读轻声,它们的音高略有不同。
实验证明,上声后面的“子”调值比其他三声略高,去声后的“子”调值最低,阴平、阳平后的“子”调值为中度。
这说明轻声不像其他四声有固定的调值,它不能成为一种独立的调类。
一个音节读轻声以后,韵母的音色可以改变(央化或脱落),声母常常浊化。
如:桌子[ts ] →[dz ] 哥哥[k ]、[g ]豆腐.[fu] →[f ] 我的.[ti] →[d ]2.轻声音节的规律在普通话语音里哪些音节必须读轻声有一定的规律,它们和词汇、语法都有密切的关系:(1)名词的后缀“子、儿、头、巴”以及“么”读轻声,如:桌子画儿木头尾巴什么(2)助词“的、地、得、着、了、过、们”读轻声,如:你的轻轻地好得很站着去了来过他们(3)语气词“啊、吗、呢、吧”等读轻声,如:是啊走吗做什么呢去吧(4)重叠形式的动词、名词后一个音节读轻声,如:看看试试宝宝星星(5)动词后边表示趋向的“来、去”读轻声,如:进来出去上来下去(6)表示方位的语素读轻声,如:床上地下家里门外(7)量词“个”读轻声,如:一个人两个问题、好几个机会(8)有些双音节单纯词和其他双音节口语常用词的第二个音节读轻声,如:萝卜葡萄玻璃东西明白先生大夫告诉窗户商量3.轻声的作用(1)区别词性(兼及意义)人家rénjiā(n,住户)人家rénji(prep,指别人)花费huàfèi(v)花费huàfei(n)摆设bǎishè(v)摆设bǎishe(n)火烧v—火烧n 练习v—练习n(2)区别意义(兼及词性)大意dàyì(主要的意思)大意dàyi (疏忽)地道dìdào(地下坑道)地道dìdao (真正的)反正v—反正ad 对头n—对头a造化n—造化a 大意n—大意a(3)区别短语和词(兼及意义)东西dōngxī(东方和西方)东西dōngxi(物品)兄弟xiōngdì(哥哥和弟弟)兄弟xiōngdi(弟弟)买卖—买卖好歹—好歹利害—利害开关—开关(二)上声和去声的变调除轻声这一种特殊的变调以外,普通话里最常见的变调现象还有上声的变调、去声的变调、“一、七、八、不”的变调以及重叠形容词的变调。
汉语拼音发音规律
汉语拼音发音规律汉语拼音发音是有一定的规律的,那么,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是汉语拼音发音规律,供大家阅读参考。
一、“一”和“不”的变调:1、单念句末不变调。
例如:一、不、第一。
(单用、句末,读本调)2、去声前面念阳平。
例如:一样,不要、不是、一座。
(在四声字前念二声)3、非四前面念四声。
例如:一年、不行、一句不说(在一、二、三声前均念四声)4、夹在词中念轻声。
例如:试一试、说不定。
(夹在重叠动词中间时念轻声)二、上声的变调1、上上相连前念阳。
上声在上声音节前,前面的音节调值一般由[214]变为[35](阳平):①上声+上声→阳平+上声念直上214→24(35)如:厂长总理领导草稿稿纸好伞小组老虎②上声+上声+上声→ 半上声+(阳平+上声)214+214+214→21(211)+(24(35)+214)如:纸老虎党小组小俩口李厂长很友好冷水井③上声+上声+上声→(阳平+阳平)+上声214+214+214→【35+35】+214如:演讲稿古典美展览馆手写体洗脸水管理组2、上上非上念半上。
上声在非上声声调之前,上声音节调值由214变为21(半上)。
上声+阴平(阳平、去声、轻声)→半上+阴平(阳平、去声、轻声)念半上214 →21或211,只降不升,由于上声的起音就低,所以近低平调。
如:好书好人好树两组两船两次九千九盘九万3、单念句末不变调。
上声单念或在词语末尾的时候,读单字调,不变调。
三、去声的变调去声相连前半降。
去声+去声→半降+去声前一个去声由全降变为半降53+51如:道路计划电话漂亮运动努力著作试验四、“啊”的变调1、惊异、赞叹,念一声。
如:啊,下大雪啦!啊,今晚月色可真美呀!2、追问、存疑,念二声。
如:啊?你说什么呀?啊?你说呀,你为什么回来了啊?这种话是他说出来的啊?3、惊疑、为难,念三声。
如:啊,这难道是我的影子吗?啊?这可怎么办呢?啊?让他去合适吗?4、应答、明白,念四声。
(1)表示应诺。
汉语拼音的音变或变调
汉语拼音的音变或变调汉语拼音是一种将汉字音节用拉丁字母表示的拼写方法,方便学习和使用汉语的人们能够准确地发音和标注。
然而,汉语拼音中存在着音变和变调的现象,这对于学习者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本文将探讨汉语拼音的音变和变调,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法。
一、音变1. 韵尾音变韵尾音变是汉语拼音中常见的音变现象之一。
在普通话中,韵尾音/s/和/n/在发音时可能发生变化。
例如,字母“s”在发音时会变成“sh”,而字母“n”在发音时会变成“ng”。
这种变化通常是由于前后音素的影响。
2. 声母音变除了韵尾音变外,声母音变也是汉语拼音中的一种常见现象。
例如,字母“zh”在发音时可能会变成“j”,字母“ch”在发音时可能会变成“q”。
这种变化是由于发音时舌位的不同造成的。
二、变调在汉语拼音中,还存在着音调的变化。
汉字的拼音中共有四个声调,分别是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
但是,在实际发音中,有时会出现变调的情况。
1. 语气变调在汉语拼音中,当某个字在特定语境下表达不同的语气时,声调可能会发生变化。
例如,字母"ma"在第一声和第二声时分别表示不同的意思,而在句子中的语气变化时,可能会将本来应该是第一声的发音变成第二声。
2. 语调变调此外,句子的语调也可能会导致汉语拼音中的变调现象。
在汉语中,整个句子的语调起伏和语气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这种关系也会影响到拼音的发音。
例如,当句子中存在强调词或感叹词时,可能会导致字母的声调发生变化。
三、解决方法对于学习汉语拼音时遇到的音变和变调问题,学习者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进行解决:1. 注重模仿学习者可以多听多模仿标准的汉语发音,尤其是与音变和变调有关的发音。
通过模仿,学习者可以更好地掌握正确的发音方式。
2. 多练习多进行汉语口语的练习,特别是针对音变和变调的音素。
通过反复练习,可以更加熟练地掌握准确的发音方式。
3. 借助教材和工具使用一些专门针对汉语拼音音变和变调问题的教材和学习工具。
汉语拼音变调
果汁儿guǒzhīr读作guǒzher
⑤、以i或n为韵尾的韵母,儿化后丢掉韵尾,主要元音后面加r:
一块儿yīkuàir读作yīkuàr
树根儿shùgēnr读作shùgēr
饭馆儿fànguǎnr读作fànguǎr
冰棍儿bīnggùnr读作bīnggùr
⑥、以ng为韵尾的韵母,儿化后丢掉韵尾ng,主要元音鼻化,同时在鼻化元音后加上r:
⑦、某些常用的双音节词的第二个音节习惯上读轻声:
明白 暖和 萝卜 玻璃 葡萄 知道 事情 衣服 眼睛
三、儿化
1、儿化和儿化韵:
er在普通话里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韵母,它不同声母相拼,也不能同其它音素组合成复合韵母,可以自成音节。er自成的音节很少,常见的有“耳、而、儿、饵、尔、二、贰、迩”等。此外,er常附在其它音节后边,使这个音节发生变化,成为一个带卷舌动作的韵母,这就是儿化现象。儿化后的韵母称儿化韵。带儿化的韵母的音节,一般用两个汉字来表示。用汉语音字母写这些儿化音节,只需在原来的音节之后加上“r”。
瓜瓤儿guārángr读作guārár
板凳儿bǎndèngr读作bǎndèr
⑦、韵母in、ün儿化后,丢掉韵尾n,主要元音保留,后面加上er;韵母ing儿化后,丢掉韵尾ng,主要元音保留,后面另上鼻化的er:
手印儿shǒuyìnr读作shǒuyier
花裙儿huāqúnr读作huāquer
花瓶儿huāpíngr读作huāpier
快去木料运算烙印
害怕电话令箭变态
再见变调,
1、单音形容词重叠,无论是何声调,后一音节读阴平,这时多伴有儿化。
轻轻长长好好慢慢
2、“ABB”式的形容词,后边的叠音后缀都读成阴平。
汉语拼音的音变或变调
汉语拼音的音变或变调我们在进行口语交流和口语表达的过程中,不是一个一个孤立地发出每一个音节,而是根据语意的需要将一连串的音节连续发出,:,形成语流。
在这个过程中,相邻的音素与音素之间、音节与音节之间、声调与声调之间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相互影响,使语音产生一定的变化,这就是音变。
普通话的音变现象主要表现在变调、轻声、儿化和语气词“啊”的音变四个方面。
音变是有一定规律的,学习和掌握这些规律,把这些规律运用于口语表达中,能使我们的语言更流畅、更自然、更谐调,发音更轻松。
变调在语流中,由于相连音节的相互影响,使有些音节的基本调值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就叫“变调”。
其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普通话中比较明显的变调有两种:上声的变调;“一”、“不”的变调。
1.1.1上声变调上声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前都会产生变调,读完全的上声原调的机会很少,只有在单念或处在词语、句子的未尾才有可能读原调。
(1)上声在阴平、阳平、去声、轻声前,即在非上声前,丢掉后半段“14”上升的尾巴,调值由214变为半上声211,变调调值描写为214✍211。
例如:(上声+阴平)=211+55百般bǎibān 摆脱bǎituō保温bǎowēn省心shěngxīn 警钟jǐngzhōng 火车huǒchē(上声+阳平)=211+35祖国zǔguó旅行lǚxíng导游dǎoyóu改革gǎigé朗读lǎngdú考察kǎochá(上声+去声)=211+51广大guǎndà讨论tǎolùn挑战tiǎozhàn土地tǔdì感谢gǎnxiè稿件gǎojiàn上声在轻声前调值也变成半上声211。
例如:(上声+轻声)=211+0矮子ǎizi斧子fǔzi奶奶nǎinai姐姐jiějie尾巴wěiba老婆lǎopo耳朵ěrduo马虎mǎhu口袋kǒu dɑi(2)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的调值变为35。
关于汉语拼音中的变调问题
音节构成包括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
音节和音节连起来说,有时发生声调和单说时不同的现象,叫做变调。
最常见的变调是在一组两个第三声的合音节中,须将合音节中领先的第一个音节提升到第二声。
举例来说,nǐhǎo (汉语拼音,汉字的意思即:你好),nǐ 与hǎo 都是原调"第三声",不过合音节第三声的nǐ 须提升为"第二声" ní,“你好”要念为níhǎo。
普通话变调的五种情况:A、上声,即三声变调;B、“一”“不”变调;C、轻声变调;D、儿化音变调;E、“啊”等助词变调。
一、我们现在就来说第一种,上声,即三声变调的问题:通话上声音节在单念或处于句尾以及在句中停顿并没后音节影响,即可读原调。
在其它情况下,一般要作变调处理,具体分为:1.上声非上声=半上非上声(211 非上声)如:首都、火车、老师、祖国、品尝、海洋、法律、小麦、美术等等。
2.上声上声=阳平上声(35 214)如:保险、党委、老板、鼓舞、永远、口语北海、首长、母语、小姐。
3.三个上声相连的变调,如果后面没有其它音节和语气词,开头,当中的上声音节有两种变调。
(1)、双音节单音节(“双单格”结构)。
前两个变阳平。
如:演讲稿、跑马场、展览馆、水彩笔、蒙古语、古典舞、往北走、草稿纸。
(2)、单音节双音节(“单双格”结构)。
前一个变半上211,第二个变阳平35。
如:史小姐、党小组、好小伙、跑百米、纸老虎、李厂长、老保姆、冷处理。
(3)、单音节单音节单音节(“单三格”结构),前面两个变阳平35,后面一个依然是上声214。
如:软懒散、稳准狠。
(4)、更多上声音节相连时,按语意与若干二字组成三字组,然后按以上变调规律处理,停顿之前的音节都半上声211,最后音节读完整。
如:岂有 / 此理。
请你 / 给我 / 打点儿 / 洗脸水。
手表厂 / 有五种 /好产品。
二、接着我们说说第二种,“一”“不”的变调。
普通话的音变:轻声儿化变调
下列重叠式形容词的叠音后缀单字调都不是阴平, 变调后必须变成阴平,调值是55,用汉语拼音拼写时, 要标变调后的阴平调55。
白晃晃 白蒙蒙 黄澄澄 慢腾腾 热晃晃 软绵绵 湿漉漉 笑吟吟
沉甸甸 黑蒙蒙 金煌煌 毛茸茸 懒洋洋 乌油油 水淋淋 血淋淋
骨碌碌 红彤彤 乱腾腾 明晃晃 亮堂堂 羞答答 雾茫茫 绿茸茸
3.“一”夹在动词中间,读轻声;“不”夹在动词中 间、形容词中间或动词补语中间时,读轻声。如: 走一走 遛一遛 买不买 来不来 输不起 上不来
注:也有一些教材把夹在动词补语中的“不”的读音
(三)去声变调
两个去声音节相连,前面的去声变调为“半去” 调值,不降到底,并且,有时会影响到后面的去声起 点比第一个去声略低。
汗淋淋 黑油油 闹嚷嚷 蓝盈盈 热辣辣 清凌凌 直瞪瞪 绿莹莹
黑洞洞 黑黝黝 乱蓬蓬 文绉绉 热腾腾 湿淋淋 碧油油 绿油油
下列ABB式形容词的后缀一般不变调,用汉语拼 音拼写要标原调。
白茫茫 白皑皑 赤裸裸 赤条条 红艳艳 灰沉沉 金灿灿 空洞洞 金闪闪 空荡荡 平展展 暖洋洋 明闪闪 乐陶陶 气昂昂 喜洋洋 香馥馥 圆滚滚 阴沉沉 黑沉沉
引起“轻声衰颓”的原因是许多方面的,概 括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
1.轻声自身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严重问题。 有些轻声的存在是完全没必要的。如“支撑、周到、 底细、残疾” 等。 2.地域方言的影响。 如:广东、上海“普通话”。 3.性别的影响。 据调查,女性在两可轻声词的选读过程中更倾向于 读非轻声。 4.文化程度的提高。 “轻读的类推作用对文化程度的人的影响不如对文 化程度低的人影响大,文化程度越高原来的轻声词不轻 读或两读的比例越高”。
3.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后,即AABB式,第二个音节
汉语拼音音变
⒈变调变调是指声调发生变化的现象。
当音节相连时,有时音调往往会发生变化,与原来的不同。
最突出的是上声的变调,和“一、七、八、不”的变调。
①上声的变调:前一个或前两个变得近似阳平。
如:指(zhǐ)引(yǐn)—→指引(zhí yǐn)书写时,一般只标字的本调,不标变调。
如:指引(zhǐ yǐn)②“一、七、八、不”的变调:“一”在去声前面念阳平声,其他念去声。
如:一路(yílù)一批(yìpī)“七、八”在去声前面念阳平声,其他念阴平声。
如:八次(bácì)八斤(bājīn)“不”在去声前面念阳平声,其他念去声。
如:不累(búlèi)不仅(bùjǐn)⒉轻声轻声是指失去原来的声调,变成一种“无声调的音节”。
轻声不标声调。
有时轻声能起到分辨词义和词性的作用。
如:大意(dàyi)几种情况下,读轻声:①词尾:子、儿、头、们、么……,如:老头子俺们……。
②方位词:里、上、下、边……,如:相片里在高山之上……。
③动词后表示趋向的动词:来、去、起来……,如:站起来……。
④动词重叠后的第二个音节或中间的“一”“不”,如:瞧瞧、想一想、走不走……。
⑤助词:的、地、得、着、了、吧、呢、吗、啊……,如:握着鼠标、写得很好、多好啊……。
⑥还有一些双音节的词,第二个音节读轻声,如:爸爸、妈妈、清楚、萝卜、衣服……。
⒊儿化儿化是指在音节末尾加上个卷舌动作,带出个“儿”的尾音。
儿化的结果使得音节里的韵母发声多少有点变化,即儿化韵。
儿化韵是普通话里的一种重要音变现象。
在词义、语法、语气上有一定的作用。
①表示小、少的意思:一点儿。
②表示喜爱的意思:小孩儿。
③一些动词、形容词儿化后,变成名词,如:盖儿、尖儿。
④儿化后意思变了。
如:眼儿。
关于汉语拼音的音变
关于汉语拼音的音变汉语拼音是为了方便人们学习和使用汉字而产生的一种音译系统。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语拼音也经历了一系列的音变现象。
本文将详细介绍汉语拼音的音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一、声母音变汉字拼音系统中的声母音变主要涉及到声母的读音发生变化。
以“b”为例,当“b”与a、o、u连用时,其读音为“b”;当“b”与i连用时,其读音为“p”;当“b”与e联用时,读音为“f”。
这种音变是由于不同的声母组合会影响到声音的产生和发音。
二、韵母音变汉语拼音中的韵母音变主要体现在起始韵母和结束韵母上。
例如,“ian”韵母在某些情况下读作“yan”,“in”韵母在某些情况下读作“yin”。
这种音变也是由于声母和韵母的组合方式造成的。
三、声调音变汉字拼音中的声调音变是指声调的发音发生变化。
例如,“一声”是高又低又短的声调,但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中音或低音的发音。
这种音变是由于语音环境的影响导致的。
四、音变的原因汉语拼音的音变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首先,不同的拼音组合方式会导致声母和韵母发生变化。
例如,“i”与声母“b”的组合会使“b”的发音发生变化。
其次,语音环境的影响也会导致声调和声母的音变。
语音环境包括前后的音节和语调等因素。
最后,语音的历史演变和方言的影响也会对拼音系统造成音变。
由于汉语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方言,因此汉字拼音的音变也会因地区而异。
五、音变的影响汉语拼音的音变对学习者和使用者来说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困扰。
学习者需要在学会基本拼音的基础上,了解一些音变规则,并不断练习,以准确地发音。
此外,由于不同方言的存在,有时候不同地区的人对于音变的感知和理解也会不同。
因此,在汉语拼音的教学和应用中,需要对音变进行统一的解释和规范。
六、结语汉语拼音的音变是一门复杂而又有趣的学问。
通过了解和掌握音变规则,我们能更准确地学习和使用汉字拼音系统。
希望本文对您理解汉语拼音的音变有所帮助。
然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汉语拼音的音变是一门动态的学问,可能会随着语言和语音的变化而有所调整。
普通话中的音变
普通话中的音变一、变调:1、上声的变调(参见普通话声调)二、轻声:1、什么是轻声?普通话音节都有一个固定的声调,可是某些音节在词和句子中失去了它原有的声调,读成一种轻短模糊的调子,甚至声、韵母也发生了变化,这就是轻声。
2、轻声的作用普通话里有些词或词组靠轻声音节与非轻声音节区别意义和词性。
兄弟xi ōngdå( [名]哥哥和弟弟)兄弟xi ōngdi ([名]弟弟)能干n ãnggà([形]有才能,会办事)能干n ãngg a ([形]心灵手巧;精明)言语y ányǔ([名]指所说的话)言语y ányu ([动]开口;招呼)运气y ùnqå(词组。
武术、气功的一种炼身方法)运气y ùqi ([名]幸运)3、轻声的规律普通话多数轻声同词汇、语法有密切联系:①、语气助词“吗、呢、啊、吧”等:是吗他呢看啊走吧②、助词“着、了、过、的、地、得、们”:看过忙着来了我的勇敢地喝得(好)朋友们③、名词的后缀“子、头”:桌子椅子木头石头④、方位词:墙上河里天上地下底下那边⑤、叠音词和动词的重叠形式后面的字:说说想想弟弟奶奶谈谈跳跳⑥、表示趋向的动词:出来进去站起来走进来取回来⑦、某些常用的双音节词的第二个音节习惯上读轻声:明白暖和萝卜玻璃葡萄知道事情衣服眼睛三、儿化1、儿化和儿化韵:er在普通话里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韵母,它不同声母相拼,也不能同其它音素组合成复合韵母,可以自成音节。
er自成的音节很少,常见的有“耳、而、儿、饵、尔、二、贰、迩”等。
此外,er常附在其它音节后边,使这个音节发生变化,成为一个带卷舌动作的韵母,这就是儿化现象。
儿化后的韵母称儿化韵。
带儿化的韵母的音节,一般用两个汉字来表示。
用汉语音字母写这些儿化音节,只需在原来的音节之后加上“r”。
2、儿化的作用:儿化在表达词语的语法意义和修辞色彩上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汉语拼音变调规则
汉语拼音变调规则汉语拼音变调规则汉语中每个音节都有固定的音调,但是当这些音节组合在一起的时候,有的音节的音调就会发生一些变化,其中,以第三声、“一”和“不”的变调最为常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汉语拼音变调规则篇1轻声:(一)性质和作用:普通话的每一个音节都有它的声调,可是在词或句子里许多音节常常失去它原有的声调而读成一个较轻,轻短的调子,这种音变就是轻声。
例为:头(tóu),原是阳平,可在“石头、木头”这两个词中,失去了原来的声调,就成了一个轻声音节。
注意:因而,在普通话中没有轻声这一独立的因素,它只不过是连读时产生的一种音变现象。
轻声的性质跟一般的声调很不相同,一段声调的性质主要决定于相对音高,轻声则主要决定于音强。
轻声的特点是发音时用力特别小,音强特别弱。
虽然轻声的发音用力特别小,音强特别弱,但由于轻声音节前面的音节的影响,轻声音节也有音高的差别。
一般说在上声之后的轻声音最高,阴平、阳平之后次之,去声之后最低。
汉语拼音方案规定轻声不标调,用五度标志表示轻声的音高,是在直线的左边加上黑点。
1、平声(阴平、阳平)音节之后的轻声音节读中调(3度?1)例如:“天上”——tiānshang“红的”——hóngde2、上声音节之后的轻声音节读半高调(4度?1)例为:“紫的”——zǐde“早上”——zǎoshang3、去音音节之后的轻声读低调(1度?1)例为:“地上”——dishang“绿的”——lǜde在普通话中轻声的主要作用是区别意义和词性:例如:瞎子xiā zi 虾子xiāzǐ舌头shétou 蛇头shétóu兄弟xiōngdi(弟弟)兄弟xiōngdì(哥哥和弟弟)是非shìfei(纠纷)是非shìfeī(正确的错误)对头duìtou(冤家、名词)对头duìtóu(正确,形象词)练习liànxi(动词) 练习liànxí(名词)(二)轻声音变规律:轻声的作用主要是区别意义和词性,因而轻声的变读有一定的规律:1、语气助词:“啊、呀、哇、哪、吧、呢、吗、啦、呗”等例如:①是啊!②阿姨呀;③好哇;④看哪;⑤吃吧;⑥书呢;⑦在家吗;⑧毕业啦;⑨不知道呗。
汉字变调规律表
汉字变调规律表
汉字变调规律表主要是指汉字在语音变化中的声调变化规律。
汉语中的声调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语音现象,涉及到声母、韵母、声调以及语境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汉字变调规律:
1. 上声变调:上声(第三声)在特定的语境中会变成去声(第四声)或阴平(第一声)。
例如,“好”字在“好累”中读作去声,“好大”中读作阴平。
2. 去声变调:去声(第四声)在某些情况下会变成上声(第三声)。
例如,“不”字在“不好”中读作上声。
3. 阳平变调:阳平(第二声)在某些词汇中会因为连读或语境影响而变成上声或去声。
例如,“太阳”中的“阳”字读作上声。
4. 阴平变调:阴平(第一声)在连读或特定语境中可能会变成去声。
例如,“我们”中的“们”字读作去声。
5. 儿化音变调:儿化音通常会使得前面的音节变成阴平。
例如,“花儿”中的“花”字读作阴平。
6. 轻声变调:轻声(无重音)在连读中可能会影响到前一个音节的声调。
例如,“你们”中的“们”字轻声,使得“你”字读作阴平。
7. 语境变调:某些汉字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会有不同的声调。
例如,“了”字在“了解”中读作去声,在“了不起”中读作上声。
需要注意的是,汉字的变调规律并不是孤立的,它们往往会受到句子的语境、说话者的语气、方言的影响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要准确掌握汉字的变调规律,需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和实际语音变化进
行学习和实践。
普通话考试注意的音变规则
在声调一、普通话的声调共有四类不同的音高变化,简称四声。
在汉语里,声调具有区别词义的作用。
尽管声韵母都相同,如果声调不同,则表示不同的词义。
如拼音“zhuzi”,由于声调不同,它可能是“珠子”、“竹子”、“主子”、“柱子”或“铸字”。
如果把普通话声调的调值分为五度,那么普通话四声的调值分别为:第一声:阴平高平调调值55第二声:阳平中升调调值35第三声:上声降升调调值214第四声:去声全降调调值51音变一、变调(一)上声变调1、上声的全调值应当是214(为“全上”)。
但只有在读单音节或者上声音节处于词尾时,我们要把214调值读全。
特别是在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第一项及第二项测试中强调这一点。
如:走,甩,想,大胆,历史,一起,宽广。
在朗读和说话过程中,除了极少数需要特殊强调的词之外,一般都不读全上,只读半上211。
2、当上声音节位于非上声字之前(阴平、阳平、去声、轻声)时,只读半上211。
如:好书,火车;祖国,朗读,讨论,感谢,姐姐,脑袋3、当两个上声字相连时,前一个音节变阳平,后一音节仍读全上。
如:领导,演讲,了解,厂长,处理,尽管4、当三个上声字相连时,根据意思(即词语结构)变调:⑴当词语结构是“双单格”时,前两个上声字调值变为阳平,第三个字仍读全上,如:展览/馆,虎骨/酒,管理/组,勇敢/者,手写/体,草稿/纸,水彩/笔, 洗脸/水⑵当词语结构是“单双格”时,前面一个字变半上(211),中间一个字变阳平,第三个字仍读全上, 如:很/理想,老/保守,纸/雨伞,请/允许,小/拇指,冷/处理,小/海岛5、三个以上上声音节相连,先根据语意或气息分节,然后按照以上变调规律变调。
如:永远/友好, 请/往北/走,给你/两碗/炒/米粉(二)“一”和“不”的变调1、“一”的变调:(1)“一”的本调为第一声阴平,但实际上,它只有在读单音节字词、处在词句末尾或者表示序数时仍念本调。
如:一、一二一,统一,第一,始终如一,一九三九年;(2)“一”在非去声前(阴、阳、上)变去声。
现代汉语第二章普通话语音第六节音变
3、儿化
(1)儿化的含义 儿化是后缀“儿”同前一个音节的韵目相结合,并使这个韵目带
上卷舌音色的一种一种特殊音变现象,这种卷舌化了的韵母叫做作 化韵。如“花” 是一个音节,加“儿”后成为两个汉字“花儿” , 还是一个音节,只是增加了一个卷舌动作,使韵目带上卷舌音“儿” 的音色。拼写时,只在原音节上加上“r” 即可。如:花儿huar1、芽 儿yar2、味儿weir4。
现代汉语第二章普通话语音第六节音变
1
• 一、变调
• 定义:在语流中,有些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的变化,与单读时调值不同,叫做 变调。
• (一)上声的变调
• 1.上上相连,前上变阳平。在原为上声的轻声前,前上或变阳平或变“半上 (21)”
水果shuíguŏ 等等déngdeng 毯子tănzi
• 2.在非上声前,前上变半上。
办 事 办事
大 树 大树
2、轻声的性质和作用
轻声是普通话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是四声在一定条件下读得又短又 轻的调子。音强对轻声起决定作用,音高和音色也起相应变化。 音高变化规律是:上声后的轻声读半高调-4度,如:手上、点心。阳平 后的轻声读中调-3度,如:石头、桃子。阴平后的轻声读半低调-2度, 如:妈妈 开吧。去声后的轻声读低调-1度,如:报上、日子。 音色的变化规律有:清音变浊音,如:哥哥,第二个音节的声母[k] 变成 [g]了。韵目脱落,如:豆腐,第二字的韵目u脱落了。)
4、语气词“啊”的音变 语气助词“啊”因语言环境的影响而有各种变化,它变化原因有同化和异
化两种。
先讲同化。同化就是变得跟前面临近的音相同或近似,这种同化叫顺同化。 第一,前面音节的末尾是 i/ü,a 变为ya(呀) ;
关于汉语拼音的音变
关于汉语拼音的音变对音节作静态的分析描绘,无疑有助于提升对普通话音节准确发音的理性理解。
不过,有些初学普通话的人,即使把每个音节的声韵调都读对了,说出来的仍然不像普通话,原因就在于没有掌握普通话的音变规律。
音变是指语音的变化。
我们说话或朗读时,不是孤立地把一个一个音节说出来,而是把一连串的音节组成词和句子,形成“语流”。
在这运动着的语流中,音素与音素之间、音节与音节之间、声调与声调之间,互相影响,因而产生了语音的变化,这种现象就是音变。
因为这些变化比较细微,变化前和变化后在意义上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异,所以常常不被人们注意。
假如要把普通话学得既准确又纯熟,就应该在掌握现代汉语语音的声母、韵母、声调、音节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普通话的音变规律,使正音实践更好地得到理论的指导。
本节讲的,就是普通话语音这种动态变化规律。
主要音变现象有以下四种:一、轻声(一)轻声的性质普通话的每个音节都有一定的声调,但有的音节在一定的场合里失去原有的声调,变成了一种又轻又短的调子,这就叫做轻声。
轻声是一种变调现象,也是一种语音弱化的现象。
人们说话,在不损害信息清晰度的前提下,总是力图省力省事。
话语中那些用力小、声音短弱以至失去原有声调的音节,叫做轻声音节。
轻声是整个音节的弱化。
因为声带和口腔肌肉较松弛,音高降低,音长缩短,音强减弱,除了失去原有的声调,声母和韵母也有不同水准的变化。
声母方面,音长缩短往往导致不送气清塞音和清塞擦音声母浊化,如“哥哥”“耳朵”“儿子”等词第二个音节的声母变成〔g〕〔d〕。
韵母方面,因为韵腹(主要元音)是音节的主要组成局部,音节弱化明显地反映在韵腹的弱化上。
发音器官肌肉松弛,使充当韵腹的高元音不再高,低元音不再低,前元音不再前,后元音不再后,圆唇的不再圆,舌位都趋向中央,向央元音〔〕靠拢。
弱化严重的甚至失去整个韵母。
例如:出来chūlái→chūlɑi[tul]地下dìxià→dìxiɑ[tii]棉花miánhuā→miánhuɑ[minxue]豆腐dòufǔ→dòufu[DW][touf]意思yìsī→yìsi[DW][is]轻声音节的音高不固定。
汉语拼音-变声与变调
上+阴:北京 火车
普通 广州
上+阳:海防 导游
上+去:武汉 广大 上+轻:耳朵 嘴巴
朗读 免除
考试 省力 奶奶 爽快
(2)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由降 升调变升调(阳平),调值由 “214”变“35”。如:
反省 好歹 产品 土匪 哪里 铁索 展览 美好
(3)三个上声相连,前两个字根 据词语的结构变调:
木头 头发 软和 心思 云彩 老爷 意识 应付 念叨
枇杷 亲戚 吓唬 石榴 学生 招呼 意思 后头 车子
打南边来了一个喇嘛,手里提着蛤 蟆;打北边来了一个哑巴,腰里别着个 喇叭;手里提着蛤蟆的喇嘛,要拿蛤蟆 换哑巴腰里别着的喇叭;腰里别着喇叭 的哑巴,不肯拿喇叭换喇嘛手里提着的 蛤蟆。手里提着蛤蟆的喇嘛打了腰里别 着喇叭的哑巴一蛤蟆,腰里别着喇叭的 哑巴打了手里提着蛤蟆的喇嘛一喇叭。
•当词语结构是“双单格”时,前两个上声变 阳平。如:
展览馆
手写体
勇敢者
•当词语结构是“单双格”时,前一个上声变 降调,第二个上声变阳平。如:
纸老虎
小拇指
党小组
上声+阴平 火车 剪刀 子孙 主编 启发 检修 紧张 美观 老师 小说 首先 指挥 普通 主观 眼光 纺织 上声+阳平 古人 厂房 美德 语言 总结 转移 整齐 敏捷 女人 旅行 可能 小时 委员 仿佛 本来 有时 上声+去声 景色 海外 简化 暖气 保护 鼓动 请假 涌现 讨论 感谢 马上 表示 美丽 掌握 反映 整个 上声+轻声 奶奶 姐姐 码头 枕头 老实 里边 体面 买卖 尾巴 脑袋 耳朵 椅子 老婆 马虎 伙计 喇叭
这事可难啊,叫人怎么办啊! 多伟大的母亲啊!
普通话中的音变
普通话中的音变一、变调:1、上声的变调(参见普通话声调)二、轻声:1、什么是轻声普通话音节都有一个固定的声调,可是某些音节在词和句子中失去了它原有的声调,读成一种轻短模糊的调子,甚至声、韵母也发生了变化,这就是轻声。
2、轻声的作用普通话里有些词或词组靠轻声音节与非轻声音节区别意义和词性。
兄弟xi ōngdì( [名]哥哥和弟弟)兄弟xi ōngdi ([名]弟弟)能干n énggà([形]有才能,会办事)能干n éngg a ([形]心灵手巧;精明)言语y ányǔ([名]指所说的话)言语y ányu ([动]开口;招呼)运气y ùnqì(词组。
武术、气功的一种炼身方法)运气y ùqi ([名]幸运)3、轻声的规律普通话多数轻声同词汇、语法有密切联系:①、语气助词“吗、呢、啊、吧”等:是吗他呢看啊走吧②、助词“着、了、过、的、地、得、们”:看过忙着来了我的勇敢地喝得(好)朋友们③、名词的后缀“子、头”:桌子椅子木头石头④、方位词:墙上河里天上地下底下那边⑤、叠音词和动词的重叠形式后面的字:说说想想弟弟奶奶谈谈跳跳⑥、表示趋向的动词:出来进去站起来走进来取回来⑦、某些常用的双音节词的第二个音节习惯上读轻声:明白暖和萝卜玻璃葡萄知道事情衣服眼睛三、儿化1、儿化和儿化韵:er在普通话里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韵母,它不同声母相拼,也不能同其它音素组合成复合韵母,可以自成音节。
er自成的音节很少,常见的有“耳、而、儿、饵、尔、二、贰、迩”等。
此外,er常附在其它音节后边,使这个音节发生变化,成为一个带卷舌动作的韵母,这就是儿化现象。
儿化后的韵母称儿化韵。
带儿化的韵母的音节,一般用两个汉字来表示。
用汉语音字母写这些儿化音节,只需在原来的音节之后加上“r”。
2、儿化的作用:儿化在表达词语的语法意义和修辞色彩上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口语的变调
有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分别适用于不同语体——在书面语言中,在复音词和成语中是一种读法,在口语中当单音词用,或在反映日常生活事物的某些复音词中,其语调要发生变化。
例示如下:
①差(书)chā:差别差价差额阴差阳错差强人意
——(口)变调为chà(阴平变去声):差不多差一块就差你一个真差劲儿
②逮(书)dài:逮逋力有未逮
——(口)变调为dǎi(去声变上声):逮兔子不知道上哪儿逮他去
③翘(书)qiáo:翘首以待翘楚连翘
——(口)变调为qiào(阳平变去声):翘尾巴翘胡子
④塞(书)sài:要塞边塞出塞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口)变调为sāi(去声变阴平):活塞瓶塞乱塞一气塞的严严实实认识:口语音节语调变化的情况大致为阴阳上声与去声的互相转变,大多情况下是阴平、阳平调变化为去声调。
二、不同语义环境中的变调
由于与不同的字义紧密联系,不少多音字的声调即随机发生变化。
例示如下:
⑤场(书)chǎng:场合场面场所冷场捧场
——其他语境中变调为cháng(上声变阳平):场院圩场外场一场大雨一场好戏
⑥处chǔ(有动作义):处分处罚处置处理处女
——其他语境中变调为chù(上声变去声):处长处所长处益处大处深处
⑦创chuàng:首创创办创举创新
——chuāng(去声变阴平):创伤创口创痍
⑧供gōng:供应供养供求提供
—— gòng(阴平变去声):供状招供供品供养(指祭祀)供奉供职供认
⑨量liáng:量杯测量量身高丈量土地
——liàng(阳平变去声):数量变量最大限量量体裁衣量入为出
⑩难nán:难兄难弟(难得的兄弟,含贬义)困难(可读轻声)世上无难事
——nàn(阳平变去声):难兄难弟(共患难的)排难解纷责难发难
⑾宁níng:安宁宁静息事宁人
——nìng(阳平变去声):宁可宁愿宁缺毋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⑿强qiáng:强制强渡强化强横博闻强识
——qiǎng(阳平变上声):勉强牵强强迫强词夺理强颜欢笑
认识:不同语义环境中的变调,大致情况也是阴平、阳平与去声调的互变,变为上声的情况相对较少。
三、不同语调环境中的变调
这种变调,常常是由后一个音节声调的影响引起的。
在普通语中,这类变调又可分为几种情况:
1、“一、七、八、不”的变调
汉语中,“一、七、八、不”的变调有相同之处,我们先看例示:
①一律一处一派一岁一块
本组词中,“一”之后全是去声字,“一”全部由本调阴平(一声)变为阳平(二声)调;
②一番一端一庄(阴平字前变去声);
③一元一群一团(阳平字前变去声);
④一走了之两肉一篓菜(上声字前变去声);
⑤七岁七件七次八岁八件八次——本组中,“七、八”之后全是去声字,“七、八”全部由本调阴平调变为阳平调;
⑥不要不够不在(去声字前变阳平);
有相同之处,为便于掌握,有口诀归纳如下:
“一、七、八、不”的变调同,去声前面变阳平;
一字之外还要变,阴、阳、上前变去声。
相对而言,“一”的变调情况多一些,以上面口诀也可轻易掌握。
另外,“一、不”还有变调为轻声的情况,其规律是:
相同动词有重叠,“一、不”居中变轻声。
例示:想一想搞一搞拉一拉笑一笑
肯不肯说不说在不在开不开
2、上声的变调
上声调音节在单独念或在词语末尾、句子末尾的时候,不发生调值变化;除此之外,变调情况如下:
⑴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变得像阳平;
口诀:上上相连前像阳34
例示:党委美好理想勇敢鼓舞
但在原为上声改读轻声的字音前,则有两种变调,有的变阳平,有的变“半上声(21)”
口诀:上轻相连前21
例示:想起讲讲(上声变阳平)
姐姐椅子(上声变半上)
如果连念的上声字不止两个,则可以根据词义适当分类按上述方法变调。
快读时,也可只保留最后一个字音读上声,前面一律变阳平。
例示:小组长讲语法柳股长小老虎
永远友好转眼两载
我给你把雨伞打好种马场养有五百匹好母马
⑵在非上声前变为半上声21(包括原为非上声改读轻声的字音前)。
例如:
宝珠北京几斤统一;祖国、海洋、满足、旅行;
土地解放鼓励踊跃;尾巴、起来、宝贝
3、去声的变调
两个去声相连,前一个如果不是重读音节则变为半去声(53):去去相连前53
例示:办事快速互助大会
四、形容词重叠式的变调
形容词重叠式的变调指的是在重叠式后加儿化尾和形容词后置词重叠以及出现轻读情况时的调值变化情况。
例示如下:
1、好好儿的大大儿的慢慢儿的
这种加儿化尾情况,重叠式的第二个音节变调为阴平调。
2、亮堂堂红彤彤慢腾腾
其加点音节如果不是阴平调,一般均要变读为阴平调。
3、结结实实漂漂亮亮马马虎虎
其加双曲线音节变为轻声调,加点音节变为阴平。
五、叹词“啊”的变调
叹词“啊”的基本读音是“a”,但随表达感情的不同,也要相应发生变调。
1、当表示惊异和赞叹时,变调为阴平。
例示:①啊(ā),下大雪啦!
②啊(ā),今晚月色可真美呀!
2、当表示追问或难以相信的情感,变调为阳平调。
例示:③啊(á)?你说呀,你为什么回来了/
④啊(á)?这种话是他说出来的?
3、表示惊疑、为难时,变为上声调。
例示:⑤啊(ǎ)?这可怎么办呢?
⑥啊(ǎ)?让他去合适吗?
4、当表示应诺、认可,或表示明白过来了,或表示较强烈的惊异赞叹,变为去声调。
例示:⑦啊(à),我是王连长,您是团长吗?
⑧祖国啊(à),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