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全蚀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小麦全蚀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小麦全蚀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根部病害,又称小麦立枯病、黑脚病。是河南省补充检疫对象,小麦全蚀病自2002年在内黄县首次发现,2009年达到侵染高峰,发生面积8.8万亩。

一、症状特征

1 分蘖期

地上部无明显症状,病原菌主要侵染种子根、地下茎,使之变黑腐烂,部分次生根也受害,重病苗基部叶片黄化,心叶内卷,分蘖减少,严重时造成麦苗连片死亡。

2 拔节期

病株返青迟缓、矮小、稀疏、分蘖少、生长衰弱、叶片自下向上变黄,似干旱、缺肥。拔出观察植株种子根、次生根大部变黑,横剖病根,根轴变黑,在茎基部表面和叶鞘内侧,生有较明显灰黑色菌丝层。重病植株的种子根和部分次生根变黑,造成无效分蘖增加或枯死。

3 抽穗灌浆期

此时病株症状最明显,病株成簇或点片出现特有的早枯白穗,或病株矮小、穗数减少、穗粒瘪、千粒重降低。在潮湿麦田中,茎基部表面布满条点状黑斑(黑色菌丝鞘)形成黑脚,是病菌外生菌丝在茎基部表面形成的一层菌丝鞘,向黑膏药一样,这一典型症状是区别于其他小麦根腐型病害的主要特征。在土壤干燥的情况下,多不形成黑脚症状,也不产生子囊壳,故黑膏药不明显。

二、侵染循环

1 土壤传病

全蚀病菌集中分布在病株根部及茎基部距地面15厘米范围内,小麦收割后病根茬大部分遗留在田间,病菌在土壤中逐年积累,病情日趋加重。土壤中病残数量越多,土壤传病力越烈。病害在田间开始往往成簇成片发生,随着农事操作,如耕地、流水、风的携带,使病原菌反复传播。反复侵染,致使病害由点到面、由少到多地发展起来。

2 粪肥传病

内黄县小麦全部使用大型收割机收割,收割后麦秸大部分都遗留在田间,麦秸中都夹杂着病根、茎秆等病残体,将带病秸秆直接还田或不经过高温发酵沤制土粪,均不能杀死病菌,而只能把大量病菌带入田间,污染无病地块,导致病害蔓延。

3 种子传病

病株种子内部不带菌、不传病,所谓种子传病是种子间混有病残体,由种子携带病残体而传病。收获后的麦种,经过精选,夹带的残体数量很少,播种后对麦株根部危害很轻,因此,单靠种子夹带的残屑传病,在1-2年内,田间不易发现病株。

三、影响因素

1 耕作制度由于小麦全蚀病病菌主要来源于土壤,同时对寄主植物有强烈的依赖性,因此种植制度对病害的影响至关重要。内黄县长期实行小麦一玉米一小麦轮作的种植制度,有利病原菌的积

累,随着病原菌数量的增加,病害也逐年加重。同时,由于长期种植单一模式,土壤养分、理化性状、微生物群落也相应的在缓慢变化,为病菌的发生发展创造了条件,也有利病害的发生。

2 土壤营养

土壤中的磷素、氮素等营养素缺乏和配比失调,是全蚀病为害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小麦生长在氮、磷、钾肥充足的土壤中,次生根的长度、根数及根重均明显增加,植株抵抗侵染的能力和受害后恢复生长的能力均明显提高,从而病情减轻;增施有机肥也可全面营养,增强小麦的抗病能力,还可改良土壤理化特性,促进土壤微生物间的竞争性,可以减少病原菌数量和抑制其生长。

3 感病寄主

小麦全蚀病病菌属弱寄生菌,具有兼性寄主的特点。寄主存活时,病菌活跃地生长,寄主收获后,病菌则赖以病残体转入腐生生活,这样对自然选择作用就没有专性寄生菌反应那样强烈。同时,它寄主广泛,因此不易找到抗源。由于感病寄主的广泛存在,为全蚀病菌的发生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在加上许多地区由于种植制度的调整压缩了非寄主作物。

4 气候条件

全蚀病发生为害程度与气候条件关系很大。经过近几年的观察,我县小麦早播发病重,全蚀病菌侵染麦苗根系的适宜温度是12~19℃。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土壤温度逐日下降,缩短了有效侵染期。因而适期迟播病情减轻。

5 深翻土地

深翻整地可加深土层,改善土壤通气性,调整土壤中空气与水分的关系,为有益微生物活动提供有利条件,从而提高小麦抗性和促进病残体分解,并可将o~20cm土层中有效病菌压至底层,使小麦根系减轻受害,故可压低病情。

四、防治方法

1 加强植物检疫

控制和避免从病区大量引种。如确需调出良种,要选无病地块留种,单收单打,风选杨净,严防种子间夹带病残体传病。

2 农业措施

要做到病地麦粒不做种,麦糠不沤粪,严防病菌扩散。大轮作;病地每2-3年定期停种小麦,改种蔬菜、棉花、油菜等。小换茬;小麦收获后,复种一季夏甘薯、伏花生、夏大豆、高梁等非寄主作物。增施有机肥、磷肥适期晚播等措施,能收到明显的防病、增产效果。

3 化学防治

3.1土壤处理

播种前选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按每667m2/千克加细土50千克,均匀撒施进行土壤处理(下茬作物避免种植花生,因三唑酮对花生芽率有一定影响)。

3.2药剂拌种

12.5%全蚀净或2%立克秀或2.5%适乐时20毫升拌麦种10

千克。

3.3药剂灌根

小麦返青期,用15%三唑酮每667m2/0.5公斤,兑水150-200千克灌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