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产品检验作业指导书
机加工检验作业指导书

机加工检验作业指导书[1]SL/01机加工检验作业指导书一、适用范围规定了工程机械机械加工件的技术要求,适用于各类机械加工件。
二、作业要求1、凡机械加工件必需符合产品图样、工艺规程和作业要求。
2、经加工的零件外表不允许有锈蚀和磕碰、划伤、裂纹等缺陷。
3、除有特别要求外,加工后的零件不允许留有尖棱、尖角和毛刺。
4、滚压精加工的外表,滚压后不得有剥离及脱皮现象。
5、精加工后的外表、摩擦面和定位面等工作外表不允许在其上打印标记。
6、经加工后的零件在搬运、存放时,必需防止受到损伤、腐蚀及变形。
7、成组配对加工的零件,如:齿轮箱上下盖等需有标记。
三、未注尺寸公差参阅附件:技术标准 JB/T 5936-91 四、未注外形和位置公差参阅附件:技术标准 JB/T 5936-91 五、未注公差角度的极限偏差参阅附件: 技术标准 JB/T 5936-91 六、螺纹、键和键槽参阅附件:技术标准 JB/T 5936-91七、中心孔1、图样中未注明、加工中又需要中心孔的零件,在不影响使用和外观的状况下,加工后中心孔可以保存。
2、中心孔需符合 GB 145 的规定。
八、检验规章1、凡经机械加工件,由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按图样、有关技术文件和本要求进展检查和验收。
2、机械加工件的外观按规定要求进展检查。
3、主要机械加工件需每件检查几何外形与尺寸。
九、标志1、入库的机械加工件应有的标志2、标志的位置应不使机械加工件的质量受到损伤。
3、机械加工件入库应附有吊牌。
其中应注明:名称、零件名称、图号; 制造日期。
编制/日期: 审批:下面是赠送的团队治理名言学习,编辑删除感谢1、沟通是治理的浓缩。
2、治理被人们称之为是一门综合艺术--“综合”是由于治理涉及根本原理、自我认知、才智和领导力;“艺术”是由于治理是实践和应用。
3、治理得好的工厂,总是单调乏味,没有仸何激劢人心的大事发生。
4、治理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人正确的事,而不是正确的做事。
5、治理就是沟通、沟通再沟通。
机械加工通用作业指导书【范本模板】

带式输送机机械加工、焊接、滚筒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山西交城县兴星冶金设备厂机械加工通用作业指导书1、操作者应仔细看清图纸和工艺文件的各项说明,保持图纸和工艺文件的清洁与完整,并应严格按设计图纸、工艺规程和技术标准进行零部件的加工,不得随意自行更改.2、操作者按照工艺要求查看借用的工、夹、量、刀具是否符合工艺及使用要求,若有疑问,应立即与组长或车间生产管理者联系。
3、操作者应将工、夹、量、刀具分别整齐地放置在工具箱上或其它适当的地方,但不准直接放在机床上,并应妥善保管好,不得任意拆卸而改变原来尺寸或形状.4、在加工前,操作者首先应检查、抽查毛坯或经由上道工序加工并和本工序有关的尺寸,以确定余量是否符合工艺要求。
5、操作者应按照工艺规定的定位基面安装零件。
工艺未规定定位基面的,允许操作者自行选择定位基面和装夹方法,但是必须保证加工出来的工件符合图纸和工艺上的尺寸和精度要求。
在装夹工具前,应将夹具和工件清理干净,在定位基面上不得有铁屑、毛刺、污物及磕碰现象。
6、预压紧工件后,应按工艺要求进行工件的校正,若工艺未作出规定时,可按下列方法校正工件:6.1、当在本工序或本工步中加工到成品尺寸,且以后该加工面不再加工,装配时也不再调整或刮研时,可以按定位基面到加工面技术要求的1/3值校正,最后加工完成后应保证图纸中的技术要求。
6.2、在本工序或本工步中加工的加工面以后尚需加工或刮研,则按该加工面下道工序余量的1/3值校正,加工后要按此检验。
6.3、在本工序或本工步中加工的加工面到成品尺寸,以后该加工面不再加工,且图纸、工艺卡片内对该加工面与定位面无任何要求时,加工后应达到通用技术标准。
7、按工艺要求进行压紧,如工艺上无要求,零件压紧时注意压紧力的位置、大小和方向,并允许自加各种辅助支承,以增强刚性。
压紧前与压紧后都要测量,防止变形和磕碰。
8、凡加工面末到成品尺寸而工艺卡片又未规定工序的粗糙度时,粗车、粗铣、粗刨、粗镗和粗插的表面粗糙度应为Ra6.3(△4),磨削前的各种表面粗糙Z应为Rd3.2(△5),粗磨时外围的表面粗糙度应为Ra0.8(△7),平面、轴、孔互为Ral.6(△6);刮研前的加工面应为Ra3.2~Ral.6(△5~△6)。
机械加工作业指导书Microsoft Word 文档

机械加工作业指导书本作业指导书的生产、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应按JB/T 7261-94 《铝制板翅式换热器技术条件》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执行。
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生产按计划执行。
换热器产品(零部件)在生产、运输过程中,应轻拿轻放、避免磕碰划伤。
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1804-2000 《一般公差未注工程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的规定:机械加工件按m级(中等级)、非机械加工件按c(粗糙级)执行。
确认工件来料尺寸与图纸,下料单尺寸相符后再按图要求进行加工。
1 划线1.1 划线前的准备工作(1)工件准备包括工件的清理、检查和表面涂色;(2)工具准备按工件图样的要求,选择所需工具,并检查和校验工具。
1.2 操作时的注意事项(1)按图及下料单,确认工具来料尺寸与图纸及下料单尺寸相符;(2)看懂图样,了解零件的作用,分析零件的加工顺序和加工方法;(3)工件夹持或支承要稳妥,以防滑到或移动;(4)在一次支承中应将要划出的平行线全部划全,以免再次支承补划,造成误差;(5)正确使用划线工具,划出的线条要准确、清晰;(6)划线完成后,要反复核对尺寸,去人划线尺寸符合图纸尺寸要求后,才能进行机械加工;(7)批量生产时,划线可只划1~2件,其余加工时用靠模板来定位后进行加工(视具体情况而定)。
2 金加工2.1 车加工(1)接头;①按图要求,取工件将其夹上车床三(四)爪卡盘,调整同轴度,车出或用沙皮纸打光外圆;②按图要求,钻孔并镗孔,保证孔位、孔径、孔深及孔的粗糙度符合图纸要求;③按图要求,车出端面,保证平面与孔的垂直度及平面的粗糙度符合图纸要求;④按图要求,孔口倒角,保证各倒角的尺寸,跳动度、粗糙度符合图纸要求;⑤顶上尾架攻丝3-5牙,其余牙纹手工攻丝;⑥按图要求,定尺车肩,倒除全部锐角后定尺车割下;⑦取工件夹上三(四)爪卡盘,手工攻丝至有效深度,用塞规检验。
(2)法兰:①按图要求,取工件将其夹上车床三(四)爪卡盘,调整同轴度;②按图要求,钻孔,保证孔位、孔深符合图纸要求,镗孔,保证孔径及粗糙度符合图纸要求;③按图要求,车出端面,保证平面与孔的垂直度及平面的粗糙度符合图纸要求;④按图要求,将工件调头,车出另一端面,保证厚度尺寸、保证平面与孔的垂直度、与另一平面的平行度及平面的粗糙度符合图纸要求。
机械加工作业指导书范例

工 机动时间 时 辅助时间
设备名称
设 设备型号
备
设备编号
卧式带锯床 H-2505Ⅱ/RMADA
特殊 检验规范 控制 特性 首检 自检 方法
G
⊕
工艺装备 游标卡尺0-150mm
全○
设计
审核
标准化
会签
批准
标记 处数 更改文件号 签字 日期 标记 处数
更改文件号
签字
日期
注: ①特殊特性 ▲:重要特性 △:关键特性 ②自检
下料作业指导书
描图 描校
工步 号
工
步内容
1 将坯料放置在锯床架子上,调好尺寸,夹紧,
锯坯料至137±0.5
底图号
装订号
零件名称 零件图号
技术要求 锯料马蹄斜长度差<0.5
工序名称 工序号
下料 0
编号: 车间
文件编号
材料牌号
材 材料规格
料
辅助材料
下料
共14页 第1页
40Cr
φ38
模具名称
模 模具编号
具
全:全数检 1/N:N件检1件 ③首检 A:开始工作时 B:修磨刀具时 C:调修设备/工
装时 D:换工序时 E:换操作者时 F:换代用材料时 G:以上六种请况 ④控制方法
⊕:记录
○:不记录 X-R:控制图 ⑤应急计划:
出现异常,立 刻停机、上报主 管、记录现象并 对缺陷产品进行 隔离、标识。
机械加工作业指导书
更改文件号
签字
零件名称 零件图号
日期
工序名称 工序号
钻两孔 15
编号: 车间
文件编号
毛坯种类 材
毛坯尺寸 料
材料牌号
共14页 第4页
机械加工作业指导书

机械加工作业指导书一、简介机械加工是制造业中常见的一种加工方式,通过使用机械设备对工件进行切削、磨削、打磨等加工过程,以达到制造零部件的目的。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机械加工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步骤,以帮助操作人员正确进行机械加工作业。
二、安全注意事项1.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护目镜、防护手套等。
2. 遵守机械设备的操作规程,不得随意更改设备参数。
3. 安全使用机械刀具,避免误伤自己和他人。
4. 保持工作区域整洁,避免绊倒和意外事故的发生。
5. 在使用机械设备时,务必熟悉设备的停止按钮和事故报警装置的使用方法。
三、常见机械加工操作步骤1. 初步设计:首先,根据工件的要求,确定加工工艺和加工方法。
包括选择合适的机床和刀具,并进行初步计算。
2. 安装工件:根据机床的类型和工件的特点,正确安装工件。
确保工件固定稳定,避免在加工过程中产生位移或松动。
3. 调整刀具:根据工件要求,选择合适的刀具,并进行装夹和调整。
确保刀具与工件的相对位置和角度正确。
4. 加工参数设置:根据工件材料和加工要求,设置合适的加工参数,包括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和切削深度等。
5. 检查设备状态:在加工过程前,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包括润滑系统、冷却系统等是否正常运行,避免设备故障导致加工质量下降。
6. 开始加工:按照设定的加工程序和顺序,启动机床,开始加工工件。
过程中,密切关注加工状态,确保加工质量。
7. 完成加工:当工件加工完毕后,及时关闭机床,并进行工件的检查和测量。
确保加工工件符合要求。
四、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 加工过程中出现加工质量下降的情况:可能是刀具磨损严重,需要更换刀具;或者加工参数设置不当,需要调整加工参数。
2. 工件加工后出现尺寸偏差的问题:可能是机床定位不准确,需要重新调整机床;或者是工件固定不稳,需要重新安装工件。
3. 加工过程中发生设备故障:应及时关闭机床,并联系维修人员进行修理。
五、总结机械加工作业是制造业中常见的一种操作,正确的机械加工操作步骤能够保证加工质量和工作安全。
机加工作业指导书模板

机加工作业指导书模板摘要:一、引言二、机加工作业概述1.加工范围2.加工方法3.加工材料三、机加工工艺流程1.工艺流程步骤2.工艺参数设置3.加工注意事项四、机加工安全操作规程1.操作规程要点2.安全防护措施3.异常情况处理五、机加质量控制与检验1.质量控制要求2.检验方法与标准3.质量改进措施六、设备维护与保养1.设备维护内容2.设备保养周期3.设备故障排除七、环境保护与职业健康1.环保措施2.职业健康要求3.培训与教育八、总结与展望正文:一、引言随着现代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机加工作业在各类工厂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规范机加工作业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加工质量,特制定本指导书。
本指导书旨在为从事机加工作的人员提供一套完整的作业规范,内容包括机加工作概述、工艺流程、安全操作规程、质量控制与检验、设备维护与保养、环境保护与职业健康等方面。
二、机加工作业概述1.加工范围机加工作业主要包括金属切削、钻孔、磨削、镗孔、铣面、刨削、拉削等加工过程。
2.加工方法加工方法主要包括普通加工和数控加工。
普通加工包括手动加工和自动加工,数控加工采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设备进行高精度加工。
3.加工材料加工材料主要包括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
金属材料包括铁、钢、铝、铜等,非金属材料包括塑料、橡胶、陶瓷等,复合材料包括碳纤维、玻璃纤维等。
三、机加工工艺流程1.工艺流程步骤(1)工艺分析与方案制定(2)设备选用与安装(3)刀具准备(4)工件装夹与定位(5)加工操作(6)加工质量检验(7)成品验收与包装2.工艺参数设置根据加工材料、刀具、设备等因素,合理设置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切削深度等工艺参数。
3.加工注意事项(1)遵守操作规程,防止误操作(2)注意加工过程中刀具的磨损与更换(3)保持设备清洁,防止故障发生(4)定期检查加工质量,确保加工精度四、机加工安全操作规程1.操作规程要点(1)认真阅读操作手册,掌握设备性能(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擅自变更(3)开机前检查设备完好,确认无异常(4)穿戴劳动保护用品,严禁酒后操作2.安全防护措施(1)设置安全防护装置,如防护罩、限位器等(2)定期检查电气线路,防止短路、漏电等事故(3)使用安全可靠的电源,避免触电事故3.异常情况处理遇到异常情况,如设备故障、加工质量问题等,应立即停机检查,找出原因并进行处理。
机械制造作业指导书精选

机械制造作业指导书精选在机械制造领域,作业指导书是确保生产过程高效、质量稳定的重要工具。
它为操作人员提供了详细的操作步骤、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使生产能够标准化、规范化地进行。
以下为您精选了几种常见机械制造作业的指导书示例。
一、车床加工作业指导书1、加工前的准备操作人员应熟悉加工图纸和工艺要求,明确加工零件的尺寸、形状、精度等技术指标。
检查车床的各部分是否正常,包括润滑系统、电气系统、刀具夹紧装置等。
安装好所需的刀具,并调整刀具的位置和角度,确保刀具锋利且安装牢固。
准备好所需的量具,如卡尺、千分尺等,并确保量具经过校准且在有效期内。
2、工件的装夹根据工件的形状和尺寸,选择合适的夹具,如三爪卡盘、四爪卡盘或顶尖等。
装夹工件时,要确保工件的中心与车床主轴的中心重合,并且夹紧力度适中,避免工件变形或松动。
对于细长轴类工件,应使用跟刀架或中心架来增加工件的刚性,防止加工时产生振动。
3、切削参数的选择根据工件的材料、硬度、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合理选择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削深度。
一般来说,对于硬度较高的材料,应选择较低的切削速度和较小的进给量;对于要求表面粗糙度较低的工件,应选择较小的切削深度和较高的切削速度。
4、加工过程启动车床,使主轴旋转,然后手动移动刀架,接近工件进行试切削,检查切削深度和表面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调整好切削参数后,进行正式切削。
在切削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刀具的磨损情况、工件的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如有异常应及时停机处理。
定期测量工件的尺寸,确保加工尺寸在公差范围内。
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尺寸,应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以提高测量精度。
5、加工结束加工完成后,先停止车床主轴的旋转,然后将刀架移动到安全位置。
卸下工件,清理车床和工作区域,将刀具和量具妥善存放。
二、铣床加工作业指导书1、加工前的准备熟悉加工图纸和工艺要求,了解加工零件的形状、尺寸、精度等技术要求。
检查铣床的各部分是否正常,包括主轴、工作台、进给机构、润滑系统等。
机加工作业指导书

机加⼯作业指导书机加⼯作业指导书⼀、⽬的与适⽤范围本作业指导书旨在规范机械加⼯过程中的操作步骤、技术要求及安全注意事项,确保机械加⼯产品的质量和⽣产效率,同时保障操作⼈员的安全。
本指导书适⽤于公司内所有涉及机加⼯岗位的⽣产活动,包括但不限于铣削、⻋削、磨削、钻削等加⼯⽅式。
⼆、作业前准备1.设备检查:开机前,操作⼈员应对机床进⾏全⾯检查,确认机床各部位(如主轴、导轨、传动系统等)⽆异常,润滑油量充⾜且清洁,安全防护装置完好。
2.⼯具与量具准备:根据加⼯图纸要求,准备相应的⼑具、夹具、量具等辅助⼯具,并检查其是否完好⽆损,规格型号是否匹配。
3.⼯件准备:确保待加⼯⼯件清洁⽆异物,根据⼯艺要求正确安装⾄夹具上,并紧固牢靠。
4.程序编制与加载:对于数控机床,需根据加⼯图纸编制加⼯程序,并进⾏模拟验证⽆误后,⽅可加载⾄机床控制系统中。
5.个⼈防护:操作⼈员应穿戴好劳动防护⽤品,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服、防护鞋及防尘⼝罩等。
三、作业流程1.开机与对⼑:按照机床操作规程启动机床,进⾏机床回零操作。
对于需要对⼑的机床,准确进⾏⼑具与⼯件的对⼑操作,并记录相关数据。
2.参数设置:根据加⼯要求,设置机床的加⼯参数,包括主轴转速、进给速度、切削深度等,确保参数设置合理,避免超负荷运⾏。
3.加⼯操作:开始加⼯前,再次确认所有设置⽆误,启动加⼯程序。
加⼯过程中,操作⼈员应密切关注机床运⾏状态及加⼯质量,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4.质量监控:加⼯过程中,适时使⽤量具对⼯件进⾏尺⼨检查,确保加⼯精度符合要求。
对于不合格品,应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
5.换⼑与调整:根据加⼯需要,适时更换⼑具或调整切削参数,以保证加⼯效率和加⼯质量。
四、作业结束与清理1.停机与清理:加⼯完成后,按照机床操作规程停机,并清理机床及周围环境,保持⼯作区域整洁。
2.⼯件与⼯具整理:将加⼯完成的⼯件分类摆放,并做好标识;整理好⼑具、夹具、量具等辅助⼯具,归位存放。
机械加工通用作业指导书(1)word版本

带式输送机机械加工、焊接、滚筒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山西交城县兴星冶金设备厂机械加工通用作业指导书1、操作者应仔细看清图纸和工艺文件的各项说明,保持图纸和工艺文件的清洁与完整,并应严格按设计图纸、工艺规程和技术标准进行零部件的加工,不得随意自行更改。
2、操作者按照工艺要求查看借用的工、夹、量、刀具是否符合工艺及使用要求,若有疑问,应立即与组长或车间生产管理者联系。
3、操作者应将工、夹、量、刀具分别整齐地放置在工具箱上或其它适当的地方,但不准直接放在机床上,并应妥善保管好,不得任意拆卸而改变原来尺寸或形状。
4、在加工前,操作者首先应检查、抽查毛坯或经由上道工序加工并和本工序有关的尺寸,以确定余量是否符合工艺要求。
5、操作者应按照工艺规定的定位基面安装零件。
工艺未规定定位基面的,允许操作者自行选择定位基面和装夹方法,但是必须保证加工出来的工件符合图纸和工艺上的尺寸和精度要求。
在装夹工具前,应将夹具和工件清理干净,在定位基面上不得有铁屑、毛刺、污物及磕碰现象。
6、预压紧工件后,应按工艺要求进行工件的校正,若工艺未作出规定时,可按下列方法校正工件:6.1、当在本工序或本工步中加工到成品尺寸,且以后该加工面不再加工,装配时也不再调整或刮研时,可以按定位基面到加工面技术要求的1/3值校正,最后加工完成后应保证图纸中的技术要求。
6.2、在本工序或本工步中加工的加工面以后尚需加工或刮研,则按该加工面下道工序余量的1/3值校正,加工后要按此检验。
6.3、在本工序或本工步中加工的加工面到成品尺寸,以后该加工面不再加工,且图纸、工艺卡片内对该加工面与定位面无任何要求时,加工后应达到通用技术标准。
7、按工艺要求进行压紧,如工艺上无要求,零件压紧时注意压紧力的位置、大小和方向,并允许自加各种辅助支承,以增强刚性。
压紧前与压紧后都要测量,防止变形和磕碰。
8、凡加工面末到成品尺寸而工艺卡片又未规定工序的粗糙度时,粗车、粗铣、粗刨、粗镗和粗插的表面粗糙度应为Ra6.3(△4),磨削前的各种表面粗糙Z应为Rd3.2(△5),粗磨时外围的表面粗糙度应为Ra0.8(△7),平面、轴、孔互为Ral.6(△6);刮研前的加工面应为Ra3.2~Ral.6(△5~△6)。
产品检验作业指导书 (2)

产品检验作业指导书标题:产品检验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产品检验作业指导书是企业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文件,它规定了产品检验的流程、标准和要求,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产品检验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和作用。
一、检验流程1.1 确定检验项目:根据产品特性和客户要求,确定需要检验的项目。
1.2 制定检验计划:根据产品生产过程,制定检验的时间节点和频率。
1.3 分配检验任务:确定检验人员和责任,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
二、检验标准2.1 国家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标准,确定产品的基本检验标准。
2.2 行业标准:根据行业特点,确定产品的专业检验标准。
2.3 客户要求:根据客户的特殊要求,确定产品的定制检验标准。
三、检验要求3.1 检验设备:确保检验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2 检验环境:保证检验环境的整洁和安全。
3.3 检验记录:及时记录检验结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四、检验方法4.1 目视检查:通过目视观察产品外观,检查产品表面是否有缺陷。
4.2 尺寸测量:使用测量工具,对产品尺寸进行精确测量。
4.3 功能测试:对产品功能进行测试,确保产品符合设计要求。
五、检验报告5.1 检验结果:根据检验数据,生成检验报告,记录产品的合格与否。
5.2 异常处理: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处理,确定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5.3 结论评价:根据检验结果,评价产品质量并提出改进建议。
结论:产品检验作业指导书是企业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文件,它规定了产品检验的流程、标准和要求,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通过严格执行检验作业指导书,可以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客户需求,提升企业竞争力。
机加工作业指导书

机加⼯作业指导书机加⼯作业指导书⼀、⽬的与范围本作业指导书旨在规范机械加⼯过程中的操作步骤、技术要求及安全规范,确保机械加⼯产品的质量稳定,提升⽣产效率,同时保障操作⼈员的安全。
本指导书适⽤于公司内所有涉及机械加⼯的作业岗位,包括但不限于⻋床、铣床、磨床、钻床等设备的操作。
⼆、作业前准备1.环境检查:确保作业区域整洁⽆杂物,光线充⾜,通⻛良好,符合安全⽣产要求。
2.设备检查:o检查机床各部件是否完好,紧固件⽆松动。
o润滑系统是否正常,油量充⾜,油路畅通。
o电⽓系统安全有效,⽆漏电现象。
o防护装置(如防护罩、安全⻔)完好⽆损并处于正确位置。
3.⼯具与量具准备:根据加⼯图纸要求,准备好所需的⼑具、夹具、量具等,并确保其精度符合要求。
4.材料检查:核对⼯件材料、尺⼨、数量,确认⽆误后放置于指定位置。
5.穿戴防护⽤品:操作⼈员必须穿戴好⼯作服、安全帽、防护眼镜、防割⼿套等个⼈防护装备。
三、操作步骤1.程序编制或调整:根据加⼯图纸,编制或调整机床加⼯程序,并进⾏模拟验证,确保⽆误。
2.⼯件装夹:o选择合适的夹具和定位⽅式,确保⼯件装夹牢固、定位准确。
o注意⼯件装夹⽅向,避免加⼯过程中发⽣碰撞或⻜出。
3.⼑具安装与调整:o选择合适的⼑具,并按照要求安装在机床上。
o调整⼑具位置,确保切削参数(如切削速度、进给量)符合⼯艺要求。
4.启动机床:o按照机床操作规程启动机床,进⾏空载试运⾏,检查机床运⾏是否正常。
o逐步调整⾄加⼯状态,开始加⼯前再次确认⼯件装夹、⼑具位置等⽆误。
5.加⼯过程监控:o加⼯过程中,操作⼈员应密切关注机床运⾏情况,及时调整切削参数或停机处理异常情况。
o使⽤量具定期检测⼯件尺⼨,确保加⼯精度符合要求。
6.加⼯完成:o完成加⼯后,停机并切断电源。
o卸下⼯件,进⾏必要的清理和检查,记录加⼯结果。
四、质量控制与安全注意事项1.质量控制:o严格执⾏⼯艺规程,确保加⼯精度和表⾯质量。
o实⾏⾸件检验制度,对⾸批加⼯件进⾏全⾯检查,合格后⽅可继续加⼯。
机加工作业指导书

机加工作业指导书一、引言机加工是指通过机械设备对工件进行加工的过程,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业领域。
为了保证机加工作业的效率和质量,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提供一个详尽的指南,以帮助操作人员正确地进行机加工作业。
二、作业环境和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机加工作业之前,首先需要确保作业环境安全,并熟悉以下注意事项:1. 保持作业区域整洁,防止工具和材料的混乱,确保通道畅通;2. 戴上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手套、护目镜等;3. 确定机器操作前的紧急停止装置,并熟悉使用方法;4. 确保所有机械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并定期进行维护保养;5. 禁止擅自改动机械设备的参数和设置,如有需要请与专业人员协商。
三、机加工作业步骤1. 准备工作:a. 检查所需工具和材料是否齐全;b. 清理工作台面,并确保工件固定装置的稳定性;c. 检查机械设备的刀具和刀套是否合适,并进行调整。
2. 设定机械参数:a. 根据工艺要求,合理设定机械设备的加工速度、进给量以及冷却液的供应;b. 确定合适的切削深度和切削角度,以确保加工质量。
3. 加工操作:a. 根据图纸和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刀具进行切削;b. 将工件固定在工作台上,并根据需要进行精确定位;c. 按照设定的机械参数,使用合适的切削方式进行加工;d. 定期检查加工质量,如有需要及时调整参数和刀具;e. 加工完成后,及时清理工作台和机械设备,保持整洁。
四、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1. 切削工具损坏:a. 原因:刀具使用时间过长,磨损严重;b. 解决方法:更换新的刀具,根据加工要求进行调整。
2. 加工质量不理想:a. 原因:机械参数设定不准确,切削力过大;b. 解决方法:重新设定机械参数,调整刀具和工件的加工方式。
3. 工件定位不稳定:a. 原因:工件固定装置松动;b. 解决方法:重新固定工件,确保稳定性。
五、维护保养为了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和保证加工质量,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工作:1. 清洁工作台和机械设备的表面,并检查是否有杂物和损坏的部件;2. 检查刀具和刀套的磨损情况,如有需要请及时更换;3. 定期润滑机械设备的滑动部件和传动装置;4. 检查电气设备的接线是否稳固,如有问题请及时修复;5. 如发现异常情况或故障,请及时报修或请专业人员解决。
(完整版)机械加工作业指导书

机械加工作业指导书产品名称文件编号版本代号(1)(2)零(部)件代号前缸体S 材料牌号同时加工工件数切削液ADC12 1作过程指导:1. 接通电源开机运转10 分钟,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否则报修;2. 装夹工件时,检查定位平面是否与夹具相接触,保证零件中心线垂直;3. 装夹工件进行试加工,应注意夹紧力的大小,以防工件被夹变形;4. 首件送检,合格后方可继续加工,在加工过程中作好自检工作。
按图中标注特殊特征统计过程控制设备名称所需刀具工装、量具名称通用工装专用工装量具数控车床型号外圆端面车刀编号工装寿命或者量具检定周期代号(1)(2)项目外径平面度检验方法反应计划(排除故障及措施)方法频数故障现象采取措施外径千分尺 4 件/60 分外径超差调整机床刀具补正值刀口尺 4 件/60 分平面度超差 1.调整切削用量 2.更换精度高的机床标记处数编制更改文件号签字审核日期会签批准生效日期CDC162零(部)件名称工程等级日期影响相关工程后序加工定位整机性能标准要求¢110 0.060. 120.03第1 页工序工时准终单件项目外径平面度GDC162-01-02作业名称精车阀板面其余要求产品型号作业序号工程标准压缩机0101/0机械加工作业指导书产品型号产品名称GDC162压缩机零(部)件代号零(部)件名称GDC162-01-02前缸体共6 页第2 页作业序号:10设计(日期) 审核(日期) 标准化 (日期) 会签(日期) 批准(日期) 标记处数更改文件号日期标记处数更改文件号签字日期设备名称所需刀具工装、量具名称通用工装专用工装量具机械加工作业指导书产品型号CDC162 零(部)件代号GDC162-01-02 作业序号020 共 6 页产品名称压缩机零(部)件名称前缸体作业名称精车接合面第 3 页文件编号工程等级S 材料牌号同时加工工件数切削液工序工时版本1/0 日期ADC12 1工程标准作过程指导:代号项目标准要求影响相关工程(1) 轴承孔径¢19 +0.022 装配精度 2. 装夹工件时,应先吹干净夹具及工件定位面,+0.04以防已加工面被划伤;(2) 平面度0.02 整机性能3. 工件安装,安装时应用千分表找正,使定位圆与主轴轴线同轴,基面与主轴轴线垂直。
机械加工检验作业指导书

机械加工检验作业指导书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1目的:为了保证我公司加工所有产品符合质量要求,指导我司在产品实现过程中实施质量过程控制,通过严格执行三检,“首件检验”、“巡回检验”、“终检”将检验工作与工序控制紧密结合,对每一工序的质量问题或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不放过,剔除不合格品,使其不能投入下工序或出厂,从而达到工序控制的目的而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 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自制产品零部件的检验。
3 检测依据及判定标准:1)过程检验的检测依据:按图纸及工艺卡执行;2)成品检验依据:a)工艺卡(图)或零件图; b)产品设计图样及作业指导书; c)合同规定或交货验收技术条件及标准。
4 定义或名词诠释:1)明确标准:熟悉和掌握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并将其作为测量和试验、比较和判定的依据;2)测量和试验:采用一定的检测器具或设备,按规定的方法,对产品的特性进行测量,得出一具体的数据或结果;3)比较:把检测的结果与规定的标准要求进行比较;4)判定:根据比较的结果,判定产品是否合格;5)处理:将合格的接收(通过),不合格的重新处理(报废或返修等); 6)记录反馈:把测量或试验的数据做好记录、整理、统计、计算和分析,按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向领导和部门反馈质量信息,作今后改进质量,提高质量制订措施的依据5 首件检验:在下述情况下,必须首件检验确认后,才能开始加工;a)新品上线的第一个工件;b)新品调换操作者后加工的第一个工件;c)更换(调整)工艺装备后加工的第一个工件;d)更换机台后加工的第一个工件;e)更换材料后加工的第一个工件;6 检验要求:a)对首件,根据加工工艺要求,核实首件产品的质量特性是否符合要求。
对首批检查的工件,技术员和操作者必须做好自检,在技术员和操作者对规定尺寸及外观质量自检合格后送检验员检查。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首件检验未经检验合格,不得进行批量生产或继续加工作业(注意:除了开发新品新工艺以外、检验一般不参与首件调试过程数据验证与记录,避免检验越权生产干涉,同时也避免生产一线技术员对工艺准备、工艺指导、工艺监督不作为或推卸责任)。
机加工作业指导书

机加工作业指导书一、目的――规范机加工作业工序,满足客户对产品的要求。
二、范围――适用于加工作业工序。
三、作业内容1、开机前,检查所用机床,各刀具是否夹紧,刹车机构、离合防护系统是否完好,试运行机床是否能正常运转,并准备好相关工艺制作单及需要加工的材料。
2、工作时,各机床的工作台应保持清洁,以防铝屑划伤铝材表面,对于须铣的材料端面必须包装。
3、冲铣完成第一支材料前,应认真核对图纸,测量各种尺寸是否符合公差尺寸要求,表面是否完整,无毛刺等。
确认无误后,方可继续加工,中间的抽检数量不少于5支,并做好检记录。
四、冲铣最后一支材料,也应该按工艺标准检查,从而确保机械设备的误差在正常范围内。
五、使用冲铣床时,不得将手放入上下模及各夹之下。
六、工作结束后,关闭电源,作好各机床台面的清洁工作。
钻床、铣床安全操作和维护保养规程1、钻、铣材料之前,应先检查各部件的紧固情况,严格按润滑规定,对铣、钻进行润滑,并检查运转是否正常。
2、空车试运行,系统是否正常,并检查各自的锁紧螺杆是否松开。
3、钻、铣工作时,工件必须拿稳或夹紧,用铣刀铣削材料时,一定要用夹具夹紧,严禁超负荷加工,且根据不同的材料选择合适的进刀量。
4、钻铣工作时严禁戴手套操作,严禁用手直接清扫碎屑。
5、工作中,如发现异常现象,应立即停机检查,以免事故的发生。
6、加工材料时,应对进给系统、钻刀具加注冷却液和润滑油,保证足够的润滑以减少机械磨损,延长刀具的使用寿命。
7、工作完毕后,清洁机床,特别要彻底清洁导轨面等滑动部分,并加注润滑油,检查各紧固件等。
8、未熟悉操作规程及非本公司人员,未经同意不得开动机床。
七、冲孔、铣口、钻孔:控制方式:由开料组岗位操作人员自行控制,主管人员监督执行。
检验项目:a、冲孔模具、铣口机及模具、钻床、铣床等加工器具;定期检查和维护加工器具的精确度,清楚自己使用的每一台机,每一个模具的公差数据;b、按开料单要求冲孔、铣口;公司冲孔、铣口、钻孔的操作步骤和基本要求及标准数据请参阅《开料作业指导书》;c、操作过程中的铝材保护措施。
机加工作业指导书【范本模板】

机加工作业指导书编码;WD7。
5—02-01版本:A 状态:0页码:1/81 总则本指导书适用于本公司各类机加工过程。
1。
1操作者接到加工任务后,首先要检查加工所需的产品图样、工艺规程和有关技术资料是否齐全。
1.2要看懂、看清产品图样及其技术要求,有疑问之处应找有关人员问清后再进行加工。
1.3按产品图样或工艺规程复核工件毛坯或半成品是否符合要求,发现问题应及时向有关人员反映,待问题解决后才能加工.1。
4按工艺规程要求准备好加工所需的全部工艺装备,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新设备、新夹具、磨具等要先熟悉其使用要求和操作方法.1.5加工所用的工艺装备及量具应放在规定的位置,不得乱放,更不能放在机床导轨处。
1。
6工艺装备不得随意拆卸和更改。
1。
7检查加工所用的机床设备,准备好所需的各种附件,加工前机床要按规定进行润滑和空运转.1。
8在装夹各种工具前,一定要把刀柄、刀杆、导套等擦拭干净。
1.9刀具装夹后,应用对刀装置或试切削检查其正确性。
1。
10在机床工作台上安装夹具时,首先要擦净其定位基面,并要找正其与刀具的相对位置。
1。
11装夹前应将其定位面、夹紧面、垫铁和夹具的定位、夹紧面擦干净并不得有毛刺。
1.12按工艺规程中的规定定位基准装夹工件。
1.13对无专用夹具的工件,装夹时应按以下原则进行找正:1)对划线工件应按划线进行找正.2)对不划线工件,在本工序后尚需继续加工的表面,找正精度应保证下道工序有足够的加工余量。
3)对在本工序加工到成品尺寸的表面,找正精度应小于尺寸公差和位置公差的三分之一。
4)对在本工序加工到成品尺寸的未注尺寸公差和位置公差的表面,其找正精度应保证对未注尺寸公差和位置公差的要求。
1。
14夹紧工件时,夹紧力的作用点应通过支撑点或支撑面。
1.15夹持精加工面和软材质工件时,应垫以软垫,如紫铜皮等。
1.16用压板压紧工件时,压板支撑板应略高于被压工件表面,并且压紧螺栓应尽量靠近工件,以保证压紧力。
检验作业指导书

检验作业指导书1.目的规范检验工作,提高产品质量,确保产品满足组织的品质要求。
2.范围适用于我司自制或委外协作加工的所有加工件。
3.职责品质部是本公司的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产品检验工作并记录验收结果。
4.内容检验流程-检验方法-判定标准-检验报告-不良品处理-纠正预防措施4.1检验流程供应商按照采购订单送货到公司将送货单给仓库,仓库按照采购订单及收货单上的名称、编号、数量对来料进行验收;如发现有缺件、编号与名称不符等情况验可退货给供应商,验收合格后,仓库开立《来料检验通知单》交品质部检验,品质部按照图纸、技术规范、及抽样水准对来料进行抽样检验。
接到仓库开立的来料检验通知单后,检验员需在半小时内进行检验工作,整理好该批次的相关图纸及检验工具,到现场进行验收工作,检验合格的部件粘贴“绿色”合格标签;检验不合格粘贴“红色”不良标签,并填写《品质异常处理单》召集相关部门进行原因分析和改善;将检验结果记录每日检验日报表中;并跟进不合格品的处理及改善效果,将检验合格的产品交由仓库入库。
相关表单文件及抽样水准《进料品质控制流程》《来料检验通知单》《机架过程品质控制流程》《品质异常处理单》《来料检验日报表》《问题点记录表》4.2 检验方法原材料核对:核对产品的名称、材质、型号规格、图号、材质证明、厂家的出厂检验记录。
成品外观检验:表面不允许有砂孔、毛刺、裂纹、塑性变形,不允许有明显的划痕、凹凸、折痕、污渍、色差等,必须符合工艺或技术文件标准,零部件的编号规则及位置与相关技术文件或图纸规定要一致。
尺寸、角度、形位误差的检验:根据标准要求选择合适的检验器具或配合其他辅助检测工具进行检验,并详细真实的记录检验结果。
按照图纸标注的长宽、孔径、距离、角度、槽、标注公差、螺纹长宽及纹牙、表面处理,逐一进行检验,重要部件做好检验数据记录,必要时可进行简单的装配查看配合是否异常,必须符合图纸技术要求。
机架件注意其图纸要求的材质及表面处理要求,严格按照图纸尺寸公差验收,加工成型后不得有沟痕、碰伤等损坏表面,降低强度及寿命的缺陷,去边角及毛刺。
机加工作业指导书模板

机加工作业指导书模板一、目的本作业指导书旨在规范机加工作业流程,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通过明确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质量标准,提高员工技能水平,降低生产成本。
二、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所有从事机加工作的员工,包括但不限于车工、铣工、钳工等。
三、作业准备1. 确认设备完好,检查工具是否齐全、完好。
2. 确认图纸、工艺文件齐全,理解加工要求。
3. 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如眼镜、手套等。
四、操作步骤1. 根据图纸和工艺文件,选择合适的刀具和切削参数。
2. 调整设备参数,如转速、进给量等,确保加工精度。
3. 对工件进行粗加工,去除多余材料。
4. 进行精加工,保证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5. 检查工件质量,对不合格品进行返工或报废。
五、注意事项1. 严格遵守设备操作规程,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2. 保持工作场所整洁,避免因杂物影响加工精度。
3. 定期检查刀具磨损情况,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刀具。
4. 在加工过程中,保持注意力集中,避免出现误差。
5. 完成每道工序后,及时清理设备和工作场所。
六、质量标准1. 尺寸精度符合图纸要求。
2. 表面粗糙度符合工艺文件要求。
3. 工件无裂纹、气孔等缺陷。
4. 工件稳定可靠,无松动现象。
5. 保证工件加工精度和外观质量。
七、记录与报告1. 对每道工序的加工情况进行记录,包括加工时间、刀具使用情况等。
2. 对不合格品进行记录,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3. 定期向上级汇报工作进展和质量情况。
4. 对重要工序进行拍照或录像,以备后续分析和改进。
八、培训与考核1. 对新员工进行岗前培训,包括设备操作、安全知识等。
2. 定期组织技能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员工技能水平。
3. 对员工进行定期考核,包括操作技能、产品质量等方面。
4. 根据考核结果对员工进行奖惩和调整工作岗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加工产品检验作业指导书
————————————————————————————————作者:————————————————————————————————日期:
一汽解放青岛汽车厂质量保证部技术文件
编号:IPQC-JYZD-7-2009 批准:宋宗强
机械加工产品
检验作业指导书
2008年12月31日发布2009年1月1日实施
一汽解放青岛汽车厂质量保证部发布
前言
本检验作业指导书依据有关汽车标准及一汽解放青岛汽车厂技术文件制定。
是一汽解放青岛汽车厂质量保证部技术文件之一。
本检验作业指导书与国家标准、企业标准及相关技术文件相一致。
从实施之日起,原《IPQC-JYZD-7-2008机械加工产品验作业指导书》同时废止。
各相关部门检验机械加工产品质量时,都需要按本检验作业指导书的规定执行。
本标准由一汽解放青岛汽车厂质量保证部起草。
本检验作业指导书起草人:林桂升
本检验作业指导书审核人:石建通
1 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检验作业指导书规定了机械加工产品的检验方式及质量记录。
本检验作业指导书主要适用于机加工车间。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括的条文,通过在本检验作业指导书中的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
在本检验作业指导书发布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CA/CBG-1-82 切削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公差
CA/CBG-9-91 未注公差角度的极限偏差
3 检验及质量记录规定
3.1所有机加工产品必须按产品标准、技术要求等进行自检控制。
3.2检验零件时,按控制计划合理选用量检具,并正确操作。
3.3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
3.3.1 切削零件的轴类、孔类、非孔轴类的未注公差尺寸的公差按下表执行。
基本尺寸mm 轴类孔类非孔轴类公差带mm
大于至轴径长度
厚度
孔(直径≤50)
孔(直径>
50)槽宽
镗孔深度和
凸肩高
钻孔深度和扩
大通孔深度
3
-0.25
+0.14
+0.25
±0.12
+0.25
3 6
-0.30
+0.18
+0.30
±0.15
+0.30
6 10
-0.36
+0.22
+0.36
±0.18
+0.36
10 18
-0.43
+0.27
+0.43
±0.21
+0.43
18 30
-0.52
+0.33
+0.52
±0.26
+0.52
30 50
-0.62
+0.39
+0.62
±0.31
+0.62
50 80
-0.74
+0.74
±0.37
+0.74
80 120
-0.87
+0.87
±0.43
+0.87
120 180
-1
+1
±0.5
+1
基本尺寸mm 轴类孔类非孔轴类公差带mm
180 250
-1.15
+1.15
±0.57
+1.15
250 315
-1.3
+1.3
±0.65
+1.3
315 400
-1.4
+1.4
±0.7
+1.4
400 500
-1.55
+1.55
±0.72
+1.55
500 630
-1.75
+1.75
±0.82
630 800
-2
+2.0
±1.0
800 1000
-2.3
+2.3
±1.2
1000 1250
-2.6
+2.6
±1.3
1250 1600
-3.1
+3.1
±1.55
1600 2000
-3.7
+3.7
±1.85
2000 2500
-4.4
+4.4
±2.2
2500 3150
-5.4
+5.4
±2.7
3.3.2 两孔的中心距和孔与零件边缘距离的未注公差尺寸的公差按下表执行。
(以孔径为基本尺寸查选。
当两孔径不相等时,其轴心距的公差按两孔直径的算术平均值确定。
)如果是两孔组之间的轴心(中心)距按3.3.1条规定执行。
孔径1~3 3~6 6~18 ≥18
极限偏差±0.15 ±0.20 ±0.25 ±0.30
3.3.3 倒角和圆角半径的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下表执行。
基本尺寸0.2~0.3 0.5~0.8 1~1.5 2~3 4~6 7~10 ≥12 极限偏差±0.1 ±0.3 ±0.5 ±0.8 ±1 ±2 ±3 3.3.4 切削件未注公差角度的极限偏差按下表执行,其值按角度的短边长度L查选。
基本尺寸L(mm)公差带
mm
基本尺寸L(mm)公差带
mm
3 ±1°15′
3 10 ±1°
10 30 ±45′
30 50 ±30′
50 80 ±25′
80 120 ±20′
120 180 ±15′
180 400 ±10′
400 ±5′
3.3.5 螺纹长度尺寸L未注公差的极限偏差:对非全螺纹,长度L偏差为0~+1.5P;对全螺纹,长度L偏差为-1.5P~0。
(P:螺纹的螺距)
3.4 正常路线件
3.4.1 对有明确公差要求的尺寸,检查员按不低于1/30的频次抽检并形成质量记录。
每日记录5——7种,在此类制件中,其它无明确公差要求的尺寸可按不低于1/50的频次检验并记录。
3.4.2 对无明确公差要求的产品,其质量由生产操作者负全责,检查员对此类产品按不低于1/50的频次进行抽检,每天对5——7种件记录。
3.4.3 机械加工件应无铁屑、尖锐毛刺、锈蚀等。
3.5 迂回工艺路线件
3.5.1 用钻孔胎生产的钻孔件,检查员对每天每种生产件的首件、末件进行检验并记录,并且中间抽检一次,形成记录。
3.5.2 用其它方法生产的钻孔件(包括划线钻孔、模板打点钻孔等),检查员应对每种每批次的零件按不低于1/50的频次抽样检验并记录。
3.5.3 钻孔孔边毛刺不应大于0.5mm高度。
3.6 检查员应做到随机抽样,并尽可能做到及时、准确。
3.7 检验、记录数
按3.4、3.5规定抽检频次检验、记录时,每批制件3件以下(包括3件)需全检,3件以上检验记录数不应少于3件。
4 相关记录及保存期
序号记录名称记录编号保存期保存地点保存形式
CAD31/V30-质保部
1 产品检验记录卡
二年车间/质保部书面
-JL-005/0
CAD31/V30-质保部
2 产品检验登记台帐
二年车间/质保部书面
-JL-020/0
CAD31/V30-质保部
3 质量信息反馈单
二年车间/质保部书面
-JL-008/0
4 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报告CAD31/V30-质保部-JL-076/0二年车间/质保部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