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阅读模拟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模拟高考各科试题及答案

模拟高考各科试题及答案

模拟高考各科试题及答案一、语文试题及答案1.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题。

(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相互错杂)B. 箪食瓢饮(用瓢盛水喝)C. 夙兴夜寐(早起晚睡)D. 箪食壶浆(用壶盛酒)答案:D(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吾谁与归B. 吾从子游C. 吾与点也D. 吾谁欺答案:A(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翻译:不因为物质的得失而感到高兴或悲伤。

2. 现代文阅读,回答问题。

(1)文章中“他”为什么坚持要回家?答案:因为他思念家乡和亲人。

(2)文章中“她”对“他”的态度是怎样的?答案:她对“他”既关心又有些无奈。

(3)文章的主题是什么?答案:文章的主题是思乡之情。

二、数学试题及答案1. 已知函数f(x)=2x^2-3x+1,求f(2)的值。

答案:f(2)=2*(2^2)-3*2+1=52. 解方程:x^2-5x+6=0。

答案:x=2或x=33. 计算定积分:∫(0到1) (2x+3)dx。

答案:(2/2)x^2+3x | 0到1 = 2+3-0 = 5三、英语试题及答案1. 根据句意,选择填空。

I don't think it is necessary to ________ the matter.A. look intoB. look upC. look outD. look over答案:A2. 翻译句子。

句子:他决定去旅行,放松一下。

翻译:He decided to go on a trip to relax.3. 阅读理解,回答问题。

(1)文章中提到了哪些旅游目的地?答案:文章提到了巴黎、伦敦和纽约。

(2)作者对旅游的态度是什么?答案:作者认为旅游是一种放松和学习的方式。

四、物理试题及答案1. 已知一个物体的质量为2kg,受到的重力为19.6N,求物体的加速度。

答案:a=F/m=19.6N/2kg=9.8m/s^22. 一个电容器的电容为4μF,通过它的电流为2A,求电容器的电压。

高考仿真模拟语文试卷答案

高考仿真模拟语文试卷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共25分)1. 答案:D解析:根据原文第三段“尽管如此,这种尝试并未得到广泛认可”,可知作者对这种尝试持保留态度。

2. 答案:C解析:根据原文第二段“这些作品在表现手法上往往较为新颖,但内容却相对简单”,可知C选项符合原文描述。

3. 答案:B解析:根据原文第四段“这种小说常常以独特的视角、丰富的想象力吸引读者”,可知B选项正确。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4. 答案:(1)D(2)A解析:根据原文“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直挂云帆济沧海”可知,D选项正确;根据原文“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可知,A选项正确。

5. 答案:(1)C(2)B解析:根据原文“文章以‘梦’为线索,通过梦境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可知C选项正确;根据原文“诗中通过‘望岳’、‘归隐’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理想的思考”,可知B选项正确。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6. 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选项A符合语境。

7. 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选项C符合语法规则。

8. 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选项D符合修辞手法。

四、作文(共60分)题目:青春,我们共同书写答案:青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在这个阶段,我们拥有无尽的梦想、激情和活力。

正是这些特质,让我们在青春的道路上,不断追求、不断进步。

青春,是我们共同书写的历史。

从校园生活到社会实践,我们携手前行,共同经历了许多难忘的瞬间。

在学习中,我们相互鼓励、共同进步;在活动中,我们团结协作、共同成长。

这些经历,让我们更加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青春,是我们奋斗的舞台。

在这个舞台上,我们挥洒汗水,追求卓越。

无论是学业、事业,还是兴趣爱好,我们都在努力拼搏,追求更高的目标。

正是这种拼搏精神,让我们在青春的道路上,不断超越自我,成就非凡。

青春,是我们感悟人生的起点。

在这个阶段,我们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探索生活的真谛。

我们懂得了珍惜、懂得了付出,懂得了感恩。

这些感悟,让我们在青春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地走向成熟。

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1(附答案)

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1(附答案)

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1(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人工智能(AI)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从语音助手到自动驾驶汽车,AI 技术的应用无处不在。

然而,随着AI 的发展,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伦理和社会问题。

一方面,AI 的发展可能会导致大量的工作岗位被取代,从而引发失业问题。

另一方面,AI 系统的决策过程往往是不透明的,这可能会导致不公平的决策结果。

此外,AI 技术的发展也可能会引发隐私和安全问题,例如个人数据的泄露和滥用。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对AI 技术的监管和规范。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确保AI 技术的发展符合伦理和社会价值观。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对公众的教育,提高公众对AI 技术的认识和理解,以便更好地应对AI 带来的挑战。

材料二:AI 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带来了许多机遇。

例如,AI 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提高医疗效率;AI 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供应链,降低成本;AI 可以帮助教育机构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提高教育质量。

然而,要充分发挥AI 技术的潜力,我们需要解决一些关键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提高AI 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目前,AI 系统仍然存在一些漏洞和风险,例如被黑客攻击和恶意软件感染。

其次,我们需要提高AI 系统的可解释性。

目前,AI 系统的决策过程往往是不透明的,这使得人们难以理解和信任AI 系统的决策结果。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对AI 技术的伦理和社会影响的研究。

AI 技术的发展可能会对社会和人类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需要提前做好准备,以应对这些影响。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AI 技术的应用虽然带来了很多便利,但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伦理和社会问题。

B.AI 技术的发展会导致大量工作岗位被取代,这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新高考全国 I 卷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

新高考全国 I 卷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

新高考全国I 卷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 5 小题,17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是诗人情感与客观物象的融合,是诗人心灵的映照。

意象的运用,使诗歌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歌中的意象往往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

比如,梅花常被赋予高洁、坚贞的品质;菊花象征着淡泊、隐逸;杨柳则代表着离别、思念。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传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意象的组合也能创造出丰富的意境。

不同的意象组合在一起,可以形成不同的意境。

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青松、清泉、山石等意象的组合,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意境。

此外,意象还可以通过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表现力。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将雪花比作梨花,生动地描绘出了雪景的美丽。

材料二:在现代诗歌中,意象的运用也非常广泛。

现代诗人常常通过独特的意象来表达自己对生活、对世界的感悟。

与古典诗歌相比,现代诗歌中的意象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现代诗人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中选取意象,如汽车、高楼、电脑等。

同时,现代诗歌中的意象也更加注重对内心世界的挖掘和表达。

现代诗歌中的意象组合也更加自由和灵活。

诗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随意组合各种意象,创造出独特的意境。

然而,无论是古典诗歌还是现代诗歌,意象都是诗歌的灵魂。

它能够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1. 下列关于材料中“意象” 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意象是诗人情感与客观物象的融合,能使诗歌具有丰富内涵和独特艺术魅力。

B. 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往往有特定象征意义,如梅花代表高洁坚贞,菊花象征淡泊隐逸。

C. 现代诗歌中的意象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可从日常生活事物中选取,也更注重内心世界表达。

D. 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中的意象组合都很自由灵活,能创造出独特意境,激发读者联想想象。

高三高考模拟试卷语文答案

高三高考模拟试卷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一)选择题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通过描写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展现了其坚韧不拔的精神。

B. 文中多次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

C. 文章结尾点明了主题,强调了人生价值的追求。

D. 文章中主人公的父亲形象正面,而母亲形象则较为负面。

答案:D2. 下列关于文本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文章开头以“人生如梦”为引,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B. 文章中主人公对生活的感悟,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C. 文章结尾以“人生的道路,就在脚下”作为结尾,寓意深刻。

D. 文章通过描写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反映了我国社会的发展变化。

答案:D(二)简答题3. 简述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挫折及其对主人公性格的影响。

答案: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家庭变故、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挫折。

这些挫折让主人公逐渐学会了坚强、勇敢面对困难,培养了其独立自主、奋发向前的性格。

4. 文章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塑造主人公的形象?答案:作者运用了对比、衬托、心理描写等手法来塑造主人公的形象。

如通过对比主人公与父亲的性格特点,突出了主人公的坚韧不拔;通过衬托主人公在困境中的表现,展现了其勇敢、坚强的品质;通过心理描写,揭示了主人公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二、古代诗文阅读(一)选择题5.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汉乐府《长歌行》)这句诗描绘了葵花在清晨的阳光下绽放的景象。

B.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C.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唐·王维《相思》)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D.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先秦《诗经·关雎》)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

答案:B(二)简答题6. 简述《登鹳雀楼》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高考语文模拟题试卷及答案

高考语文模拟题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的题目。

在我国,高考是一场重要的选拔性考试,它关系到无数考生的命运。

近年来,随着高考制度的不断完善,高考语文试题也在不断创新,旨在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洒脱惊愕惊慌失措B. 呕心沥血贻笑大方置若罔闻C. 赤膊上阵雕虫小技青出于蓝D. 漠不关心沧海一粟瓜熟蒂落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高考语文试题的不断创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B. 为了应对高考,学生们纷纷购买各种复习资料,有的甚至熬夜做题。

C. 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高考语文试题的演变过程和特点。

D. 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许多学生开始关注自己的综合素质。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高考是一场激烈的角逐。

B. 他的成绩如同一座高山,难以逾越。

C. 他的眼神里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D.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一读。

4. 下列词语中,与“废寝忘食”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A. 漫不经心B. 全神贯注C. 荒废学业D. 风驰电掣5. 下列句子中,表达效果最生动的一项是()A. 高考语文试题的难度逐年提高。

B. 高考是一场残酷的竞争。

C. 高考语文试题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

D. 高考语文试题注重考查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6. 简述高考语文试题的特点。

7.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高考语文试题的看法。

二、古诗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甲)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乙)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8. 下列句子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孝弟好犯上者鲜矣B. 教诲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C. 子曰人不知而不愠君子务本D. 孟子曰教亦多术矣9. 下列句子中,表达效果最生动的一项是()A.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高考模拟语文试题

高考模拟语文试题

高考模拟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每题5分,共20分)《故乡的云》故乡的云,总是那么轻柔,那么洁白,它们在蓝天中飘荡,就像儿时的梦。

每当我抬头仰望,心中便会涌起一股淡淡的乡愁。

1. 文章中“故乡的云”象征着什么?2. “轻柔”和“洁白”这两个词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 作者通过“每当我抬头仰望”这句话,想要传达什么样的情感?4. 根据文章内容,分析“乡愁”在文中的内涵。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5-6题。

(每题5分,共10分)《时间的重量》时间,是无形的,却有着沉重的重量。

它悄无声息地从我们身边溜走,带走了青春,也带走了记忆。

我们无法挽留它,只能在它流逝中,不断前行。

5. 文章中“时间的重量”具体指的是什么?6. 作者为什么说“我们无法挽留时间”?二、古诗文阅读(共20分)(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7-8题。

(每题5分,共10分)《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7.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8. “举头望明月”与“低头思故乡”之间有何内在联系?(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0题。

(每题5分,共10分)《岳阳楼记》节选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9. 请解释“政通人和”在文中的含义。

10. 作者在文中提到“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这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思想?三、语言知识运用(共20分)(一)完成11-12题。

(每题5分,共10分)11. 以下句子中,使用了比喻手法的是()A. 他像一只勤劳的蜜蜂,不停地在花丛中采蜜。

B. 她的声音如同泉水一般清澈。

C. 他的心情如同乌云密布的天空,阴沉而压抑。

D. 他们的关系如同秋天的果实,成熟而稳定。

12. 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B. 他虽然学习好,但是品德高尚。

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3(附答案)

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3(附答案)

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3(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在当今数字化时代,虚拟现实(VR)技术正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体验。

VR 技术通过创建逼真的虚拟环境,让用户沉浸其中,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

从娱乐领域来看,VR 游戏为玩家带来了全新的游戏体验。

玩家可以在虚拟世界中尽情探索、冒险,感受前所未有的刺激和乐趣。

此外,VR 电影也在逐渐兴起,观众可以坐在家中,通过VR 设备欣赏到仿佛置身于电影院的视听效果。

在教育领域,VR 技术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学生可以通过VR 技术参观历史遗迹、探索自然景观,更加直观地学习知识。

同时,VR 技术还可以用于职业培训,让学员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模拟操作,提高技能水平。

然而,VR 技术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VR 设备的价格较高,限制了其普及程度。

另一方面,目前的VR 技术在画面质量、交互性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材料二:人工智能(AI)技术在近年来取得了飞速发展,对各个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医疗领域,AI 技术可以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

通过对大量医疗数据的分析,AI 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疾病特征,为医生提供诊断建议。

此外,AI 技术还可以用于医疗影像分析、药物研发等方面。

在交通领域,AI 技术可以实现智能交通管理。

通过对交通流量的实时监测和分析,AI 系统可以优化交通信号控制,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同时,AI 技术还可以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的研发,为人们的出行带来更大的便利和安全。

但是,AI 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担忧。

例如,AI 技术可能会导致部分工作岗位的消失,引发就业问题。

此外,AI 技术的安全性也备受关注,一旦AI 系统被黑客攻击,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VR 技术和AI 技术都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试卷及答案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4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25分)1. 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也带来了伦理和道德的挑战。

B.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使得人类面临失业的风险,这是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

C. 为了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我们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伦理道德的引导。

D. 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对教育、医疗等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2.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首先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B. 接着分析了人工智能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C. 文章最后提出了应对人工智能挑战的措施和建议。

D. 文章中提到的“技术乐观主义”和“技术悲观主义”是两种对立的观点。

3. 下列对文本语言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语言简洁明了,逻辑清晰,易于理解。

B. 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举例,使得论述更加生动形象。

C. 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引用了大量的数据和事实,增强了说服力。

D. 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运用了反问句,使得文章更具启发性。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年来,我国农村电商发展迅速,许多农村地区通过电商平台实现了农产品销售和农民增收。

以下是一篇关于农村电商发展情况的报道。

1. 下列对报道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农村电商的发展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农村电商政策的支持。

B. 农村电商的发展使得农产品销售渠道更加多元化,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C. 农村电商的发展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D. 农村电商的发展面临着物流配送、农产品质量等方面的问题。

2. 下列对报道语言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报道采用了客观、平实的语言风格,体现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B. 报道运用了大量的数据和案例,使得论述更具说服力。

语文高考模拟试题及答案

语文高考模拟试题及答案

语文高考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在古代,人们对于时间的概念与今天大相径庭。

他们没有现代的钟表来精确计量时间,而是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来感知时间的流逝。

例如,日出日落、月圆月缺、季节更替等自然现象,都是古人用来划分时间的重要依据。

这种对时间的感知方式,不仅影响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也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文化和哲学思想。

1. 文中提到的古人感知时间的方式是什么?(6分)答:古人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来感知时间的流逝,如日出日落、月圆月缺、季节更替等。

2. 古人对时间的感知方式对他们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答:古人对时间的感知方式影响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并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文化和哲学思想。

3. 根据文章内容,以下哪项不是古人感知时间的方式?(6分)A. 观察日出日落B. 使用钟表计量时间C. 观察月圆月缺D. 观察季节更替答:B4. 文章中提到的“自然现象”包括哪些?(6分)答:自然现象包括日出日落、月圆月缺、季节更替。

5. 古人对时间的感知方式与今天人们的方式有何不同?(6分)答:古人没有现代的钟表来精确计量时间,而是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来感知时间的流逝,而现代人则依赖于钟表等精确的时间计量工具。

二、古诗文鉴赏(共20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6-8题。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6.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5分)答:杜甫7. 诗中描述的是哪一个季节的景象?(5分)答:春季8. 诗人是如何描绘雨的?(10分)答:诗人通过“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来描绘雨的及时,通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来描绘雨的细腻和无声,通过“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来描绘雨夜的宁静和江船的明亮,最后通过“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来描绘雨后花朵的鲜艳和城市的繁荣。

三、作文(共50分)请以“时间的价值”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高考模拟试题及答案

语文高考模拟试题及答案

语文高考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阅读理解(A)根据以下短文,回答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唐李商隐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锤天舞、曾祖混沌,乾坤倘驳,剑河狼烟,将军破阵子,宅院无尘埃。

红旗半湿半干时,与尔同销万古愁。

*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战乱时期,以及对故国战火纷飞的感慨与思索。

1.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什么?2. “左牵黄,右擎苍”中的“黄”和“苍”分别指代什么?3. 诗中的“红旗”象征着什么?4. 诗人用什么方式表达了对战乱时期的思考和感受?(B)根据以下短文,回答问题。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小说之一,其作者曹雪芹被誉为“小说之神”,被《当前》杂志评为中国文化名著第一位。

下面是这部小说的一个片段:——“再来一碗。

”宝玉又道。

黛玉笑道:“你吃不得的,只吃这一点就使你疼一天。

我叫丫头纳福一样,白又有白的福份,纳又有纳的福份,得你这样疼又有你来疼。

”宝玉听了,连忙笑道:“是呆子,是呆子。

”一语未了,忽又向袖子里掏出两块糖来,递与了他,方方才罢。

《红楼梦》通过描写贾府内外的人物和事件,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的阶级固化、封建道德败坏等社会现象,以及作为一个科举世家贾府日渐没落的缩影。

5. 这段文中的宝玉和黛玉之间展现出了怎样的情感关系?6. 宝玉为什么给了黛玉两块糖?7. 《红楼梦》通过描写哪些方面的内容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的社会现象?二、作文题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纲,结合你的实际情况,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主题:我眼中的家庭提纲:1. 家庭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2. 家人间的互动和关系如何?3. 家庭对我成长的影响。

4. 讲述一个家庭中的感人故事。

作文题要求:1. 标题自拟,文章应包含全部提纲内容。

2. 注意文字表达的流畅、通顺,语法和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3. 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段落间的过渡。

4. 文章中不得出现你的真实姓名和其他个人信息。

以上是语文高考模拟试题及答案,祝你成绩优异!。

高考模考语文试卷答案

高考模考语文试卷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文章一】《时间的秩序》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以时间的流逝为主线,通过讲述科学家们对时间的探索,展现了时间的神秘和奥妙。

B. 文章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拟人手法,使抽象的时间概念变得生动形象。

C. 文章结尾提出了“时间的秩序是宇宙的基本法则”这一观点,引发读者对时间本质的思考。

D. 文章结构严谨,逻辑清晰,段落之间过渡自然,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答案:D2. 文章中“时间的秩序是宇宙的基本法则”这句话有什么意义?(4分)答案:这句话强调了时间在宇宙中的重要性,揭示了时间与宇宙万物之间的紧密联系,为读者提供了对时间本质的新认识。

3. 文章中,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阐述时间的流逝和人类对时间的探索?(5分)答案:作者通过科学家们对时间的研究、历史事件的发生、个人生活的变迁等事例,阐述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类对时间的探索。

【文章二】《我和我的家乡》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以作者亲身经历为线索,展现了家乡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

B. 文章语言朴实无华,富有地方特色,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C. 文章通过对家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D. 文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首尾呼应,展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答案:D2. 文章中,作者对家乡的描写有哪些特点?(4分)答案:作者对家乡的描写具有以下特点:生动形象、细腻感人、富有地方特色、富有哲理。

3. 文章结尾,作者提到“家乡,是我永远的牵挂”,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答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以及对家乡美好未来的期盼。

二、古诗文阅读【古诗一】《登高》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诗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描绘了一幅秋景图,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

B. 诗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卷(附答案)

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卷(附答案)

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卷(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诗心” 与“匠心”在文学艺术的创作中,“诗心” 与“匠心” 常常被提及。

“诗心” 强调的是创作者内心的情感、灵感和想象力,而“匠心” 则侧重于创作过程中的技艺、精细和严谨。

二者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优秀文学艺术作品的基础。

“诗心” 是文学艺术创作的灵魂。

没有“诗心”,作品就会缺乏情感的深度和感染力。

创作者以一颗敏感而富有诗意的心去感受生活、体验世界,将自己的情感、思考和感悟融入作品之中。

从古代的诗人墨客到现代的作家艺术家,那些打动人心的作品无不是源于创作者内心深处的“诗心”。

例如,李白的诗歌充满了豪迈奔放的情感和奇幻瑰丽的想象,正是他那颗不羁的“诗心” 的体现。

然而,仅有“诗心” 是不够的,还需要“匠心” 来将其完美地呈现出来。

“匠心” 代表着创作者对技艺的精益求精和对细节的执着追求。

在文学创作中,作家需要运用精湛的语言技巧、巧妙的结构布局来展现自己的“诗心”;在绘画、雕塑等艺术领域,艺术家则要通过细腻的笔触、精准的造型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想法。

一部优秀的作品,往往是“诗心” 与“匠心” 的完美结合。

“诗心” 与“匠心” 的融合并非易事,需要创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磨练。

一方面,创作者要保持内心的敏感和诗意,不断激发自己的灵感和创造力;另一方面,又要刻苦钻研技艺,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既有情感深度又有艺术高度的作品。

总之,“诗心” 与“匠心” 是文学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它们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文学艺术的发展和进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诗心” 强调情感和想象力,“匠心” 侧重于技艺和严谨,二者相互独立。

B. 没有“诗心” 的作品缺乏情感深度和感染力,不会成为优秀的作品。

C.“匠心” 代表着对技艺的精益求精,在文学创作中主要体现为语言技巧和结构布局。

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2(附答案)

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2(附答案)

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2(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科技创新的竞争日益激烈。

各国纷纷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科技创新不仅能够创造新的产品和服务,还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推动产业升级。

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正在深刻改变着各个行业的发展模式。

同时,科技创新也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例如,医疗技术的创新可以提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环保技术的创新可以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然而,科技创新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才投入,而且创新的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风险。

此外,科技创新也可能带来一些社会问题,例如失业、贫富差距扩大等。

材料二:文化创新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文化创新可以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内容和形式,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

同时,文化创新也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

文化创新需要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财富,它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

只有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才能够使文化创新具有深厚的根基和底蕴。

此外,文化创新也需要借鉴和吸收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

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通过借鉴和吸收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可以丰富和拓展本国文化的内涵和形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都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B.科技创新能够创造新的产品和服务,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产业升级。

C.文化创新可以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内容和形式,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因此文化创新比科技创新更重要。

D.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都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中科技创新面临的挑战更大。

语文高考模拟考试卷答案

语文高考模拟考试卷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9分)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科技发展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科技革命。

这场革命不仅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引发了人们对未来社会的深刻思考。

1.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对“这场革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B. 引发了人们对未来社会的深刻思考C. 是一场社会制度的变革D. 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答案:C2. 下列关于“这场革命”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是这场革命的主要推动力B. 这场革命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C. 这场革命引发了人们对未来社会的深刻思考D. 这场革命将导致社会制度的变革答案:D3. 文章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

(6分)答案: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将“这场革命”比作“一场前所未有的科技革命”,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这场革命的重要性,强调了它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6分)在人工智能领域,我国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核心技术创新、产业链布局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

要实现人工智能领域的跨越式发展,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4. 下列关于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B. 我国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核心技术创新、产业链布局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C. 我国人工智能发展迅速,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D. 我国人工智能发展面临诸多挑战答案:C5. 文章中提到的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三个方面,哪个方面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阅读模拟练习题及参考答案高考语文阅读模拟练习题1:千秋一寸心,红楼无限情2012年5月31日凌晨,95岁高龄的红学家周汝昌先生逝世。

或许一生的喧嚣太多了,他选择安静地离开。

“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安安静静地走。

”他留下这样的遗愿。

进入红学研究,多少是个偶然。

那是1947年,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周汝昌收到兄长周祜昌寄至燕园的信函说,他看到胡适新近一篇谈《红楼梦》的*,其中有敦诚与敦敏皆系曹雪芹生前挚友的新论说,嘱咐周汝昌帮忙查证。

周汝昌遍查燕京大学图书馆,果然在敦敏诗集中发现了一首《咏芹诗》。

周汝昌将这一发现撰写成文,发表在1947年12月5日《天津国民日报》上。

没想到几天后,胡适就托人转交了一封给周汝昌的信,肯定、鼓励这位在校大学生的研究。

胡适此时已是学界“大拿”,又是“新红学”的开创者,他的来信让周汝昌“欣幸无已”。

1948年,正埋头撰写《红楼梦新证》的周汝昌特意跑到胡适家中拜访。

令周汝昌激动的是,胡适竟将珍藏多年的孤本《甲戌本石头记》慷慨地借给他拿走细看。

正因为这一段渊源,周汝昌常常被看作是胡适红学研究的关门弟子。

1953年,《红楼梦新证》出版。

这部40多万字的红学研究著作引起轩然大波,因为在当时很少有人敢将《红楼梦》拔到那么高的地位mdash;mdash;周汝昌将《红楼梦》与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但丁的《神曲》等世界名著相提并论,并大加赞赏。

周汝昌把胡适、顾颉刚、俞平伯的“曹、贾互证”方法最大限度地、最完整地发挥出来。

由于崇尚实证,他的每一个论点的提出都以充分丰富的文献资料为基础。

又因为崇奉实录,他把全部实证工作都作为论证实录的手段。

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及至后来的“曹学”,其基本的方法论就是以历史上的曹家与小说中的贾府双向互证,在以历史材料推证小说本事的同时,又以小说情节反推历史,史学与文学合而为一。

正是从《红楼梦新证》开始,“红学”实证研究开始体系化、专门化,后来它被称作“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此年周汝昌35岁,因为这部书,他得以调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成了学界“红人”。

也由于这部书,他在后来的运动中变成了“资产阶级胡适派唯心主义”的“烦琐考证”的典型代表,被关进“牛棚”下放。

由于周的特殊关照,1970年9月重返北京。

周汝昌将红学构建为四大范畴,即曹学、版本学、脂学、探佚学,其晚年在探佚学发力颇多,在他近年出版的数十部红学著作中,曾先后提出一系列探佚成果,观点令人耳目一新,但也招致不少异议。

如他提出林黛玉系“沉湖而死”;“金玉奇缘”说的不是贾宝玉和薛宝钗,而是指贾宝玉最终与史湘云的结合,等等。

1982年,周汝昌发表了《什么是红学》一文,在把人们呼吁的文学批评方法描述为“十六字真言”之后,干脆把文学性研究剔除出“红学”的范围,他说:“红学显然是关于《红楼梦》的学问,然而我说研究《红楼梦》的学问却不一定都是红学hellip;hellip;不能用一般研究小说的方式、方法、眼光、态度来研究《红楼梦》。

如果研究《红楼梦》同研究《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以及《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小说全然一样,那就无需红学这门学问了。

”在把文学性研究剔除出“红学”的同时,他也把自己剔除出了主流“红学”的研究队伍。

此后,他被喻为红学界的独行侠。

他关于“红学”之界定、对红学史的回顾、对曹雪芹画像的考证等,一次次地掀起了“红学”研究的争议。

从30岁开始,周汝昌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红学”,是红学界当然的王者。

他被誉为“红学泰斗”,也被批作“闭门造车”,可谓毁誉参半。

他六十余年间所走过的治红学之路,因偶然而生,又历经政治对学术氛围和学术方向的多次影响,终至晚年,既得到肯定、赞誉,身上罩着光环,亦受到讥嘲与攻击。

说不尽的《红楼梦》,道不尽的人与事。

周汝昌梦在其中近七十年。

梦未醒,人已去,花落水流红,谁解其中味?还是让老人家安安静静地走吧。

相关链接周汝昌少时即醉心欧楷笔法,20岁后又致力于唐人写经,深研《兰亭》后,得右军真脉,其“横逸飞动、作草如真”的周体法书,在众多书家中神采焕然。

1.(传记评价类)*结尾“还是让老人家安安静静地走吧”一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态度?这句话于文中结构有什么作用?(4分)答:2.(传记探究类)纵观周汝昌的一生,这位大家身上体现了哪些优秀的品质?请结合全文及相关链接,谈谈你的理解。

(8分)答:高考语文阅读模拟练习题2:衰年变法mdash;mdash;齐白石是如何成为第一流大画家的①有这样一个人,活到高寿九十四岁,一生作画四万多幅,“为万虫写照,代百鸟传神,只有天上之龙,无从见得,吾不能画也”。

如今,人们称他为百代宗师、伟大的艺术家,都已决然无疑,可他五十七岁时,国内还只有寥寥几位别具慧眼的大师能评估出他的真实价值。

mdash;mdash;这大器晚成者是谁?他就是齐白石,一位实打实的山民老艺术家。

②齐白石,原名齐纯芝,人称“芝木匠”,在湘潭四乡揽些雕花的木工活儿做,因为心灵手巧,渐渐有了名声。

他也是个不安分的小伙子,看见别人画像,不过瞟学了几招,便去写真,居然不仅能形似,还能神似。

鼎鼎大名的本乡绅士胡沁园,主动找上门来,问他你愿不愿意学习正宗的绘画,芝木匠犹豫不定,来人说,你可以一面读书学画,一面靠卖画养家。

芝木匠一听二话没说,当即焚香,纳头便拜。

③师傅给他改名齐璜,当时他已二十七岁,学习篆刻。

有一天,他问好友铁安:“我总刻不好,怎么办?”铁安说:“南泉冲的础石,挑一担归,随刻随磨去,尽三、四点心盒,都成石浆,就刻好了。

”他真就这么下了一番苦功夫和笨功夫,直弄得满屋子水,满屋子泥,仿佛遭了灾似的。

④齐璜中年治印“白石山人”,以此名世,世称齐白石。

他一生作画不辍,几乎没有节假日可言,唯有抗战时滞留南京,听说母亲去世,悲痛不已,停工三天。

老舍夫人曾深有感慨地说:作家能著作等身,至于白石老人,则要用“画作等屋”甚至“等楼”方足以形容。

⑤齐白石的性情也如他的画,不拘一格,饶有变化。

王森然先生是这样描写的:“先生性柔时如绵羊,暴躁时如猛虎,无论其如何暴躁,过时无事。

其情常似闲云,其心急如烈火。

”北京艺专的曾一橹教授与白石老人时相过从,前者给后者画过一张惟妙惟肖的头像,齐白石的自嘲颇为风趣:“曾君一橹,工于画,此头颅,能得衰老之神,见者必曰,此不合时宜之齐白石也。

余曰:是矣!先生真能识人。

白石记。

”他自认为是个不合时宜的人。

1903年,齐白石的好友夏寿田劝他去京城发展,诗人樊樊山也答应荐他去做宫廷画师,给慈禧太后画像,这无疑是平步青云的好机会。

然而,对他们的好意,齐白石敬谢不敏。

在他心目中,绘画是寂寞之道,必须心境清逸,于绘事才能精益求精。

他出身卑微,但从未因此自惭形秽,我们从其闲章中便能看出齐白石的志趣,“木人”“木居士”“大匠之门”“芝木匠”“白石山人”“湘上老农”“有衣饭之苦人”“立脚不随流俗转”“我行我道”“自成家法”“三百石印富翁”,诸如此类闲章,透露了十分丰富的信息。

⑥而更让人佩服的,是他在五十七岁的年纪上,仍有衰年变法的勇气。

⑦白石老人衰年变法,起因于他对自己的工笔画越来越不满意。

“余昨在黄镜人处获观画册,始知余画过于形似,无超凡之趣,决定从今大变。

人欲骂之,余勿听也;人欲誉之,余勿喜也。

”⑧齐白石勇于衰年变法,强有力的赞成者和推动者是同时代的大画家陈师曾。

陈师曾在欧洲学习西洋油画,但中国画的造诣也颇高。

他凭慧眼看出,齐白石有天纵之才,若打破定式,往大写意方向发展,成就未可限量。

几经琢磨,白石老人霍然悟出“大笔墨之画难得形似,纤细笔墨之画难得传神”,“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陈师曾是齐白石的益友和畏友。

他对齐白石的绘画也不是一味猛夸,他曾在齐白石的《借山图》上题诗,劝这位山民老艺术家“画吾自画自合古,何必低首求同群”。

⑨赞成齐白石衰年变法的还有著名的大师徐悲鸿。

在京城,他们曾多次合作,而且是大幅大幅地泼墨渲染,画完了,相对莞尔一笑,“仿佛宇宙之大,唯使君与我耳”。

有陈师曾和徐悲鸿这样当世无几的国手在一旁大力鼓动,白石老人衰年变法就底气十足、信心十足了。

⑩齐白石衰年变法终于大功告成,真正达到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自由之境。

他从自发而迄于自觉地追求“自然的精神”,他追求到了,脱却了一身匠气,直抵造化之美神秘的殿堂。

一个人要衰年变法,勇气之大,并不比“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侠士小,因为没有几位两鬓星星的老人肯拆掉自己多年营建而成的八宝楼台,哪怕只是几间破落的草庵茅庐,他们也要苦苦守成,又何尝有什么再建华宇的胆气和心劲?如此,齐白石的伟大之处便愈加鲜明地凸显出来。

真正的天纵之才,其强大的创造力只受风格的羁縻,而不受年龄的限制。

齐白石暮年获得的由世界和平理事会颁发的“国际和平奖”,也不过是飘落在珠穆朗玛峰顶的一片雪花,根本不足以增添其高度。

至于“__”中革命小将仆毁其墓碑,则说明,艺术家在这个国度不仅生前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死后也得不到必要的安宁。

然而即便官方纵虐如此,仍无损其凤凰一毛。

(选自王开林博客,有删改)3.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齐白石作为一流的大画家,特点鲜明,他心灵手巧,绘画天赋高,勤奋多产,尤其在57岁的年纪上,勇于改变画风。

B.文中说“他一生作画不辍,几乎没有节假日可言,唯有抗战时滞留南京,听说母亲去世,悲痛不已,停工三天”是为了说明齐白石是一个极重感情的人。

C.对北京艺专的曾一橹教授给自己画的头像,齐白石不乏自嘲,但内心还是颇为满意。

D.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他人的帮助,齐白石也不例外。

在他的成功中,胡沁园、铁安、夏寿田、樊樊山、徐悲鸿等都给予了他很多帮助,尤其是陈师曾,敢于规劝他,更加难能可贵。

E.*结尾一段写齐白石暮年获“国际和平奖”,写他死后“lsquo;__rsquo;中革命小将仆毁其墓碑”的事情,是交代传主的人生遭际和最后的结局,不无同情和惋惜之情。

4.传记开头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答:5.大画家齐白石的“衰年变法”具体指什么?他变法成功的因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6分)答:6.(传记探究类)文中第⑤段说“诸如此类闲章,透露了十分丰富的信息”,请你就其中感受最深刻的一点,结合文本联系实际,探究它对一个人成功的意义。

(8分)答:参考答案:1.流露出默默地为老人送行的心愿,体现出作者对周汝昌先生的尊重。

遵从并满足周汝昌先生的遗愿,希望老人家“临走”时,不再受到打扰。

暗示了周汝昌先生生前过的是毁誉参半的不安静的生活,如今一切已归于平静。

结构上:照应*开头,首尾呼应,使全文结构完整。

2.①执着的精神。

从30岁开始,周汝昌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红学”;当招致异议甚至遭到批评时,他依然坚持自己的学术研究。

②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

做查证工作时,一丝不苟,查遍大学图书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