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一颗子弹读书笔记2篇
《送你一颗子弹》读书笔记500字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500字!
这是一本作者的生活随笔,用批判性思维和调侃性语气记录身边的事情,记录自己的思考。
特别赞成作者说的是一个人的眼睛而不是他眼前的景色,决定他的生活色彩。
感觉作者是认清了生活的悲观本质,并把它撕碎揉烂之后用嬉皮笑脸的语气描述出来的。
看这本书就像是在和一个碎碎念的朋友聊天,这位朋友幽默,风趣,说话毒蛇又一针见血,并且还十分的接地气。
惊讶于她看事情的态度和角度,没有无聊的人生,只有无聊的人生态度。
比如提到亲密关系和小圈子时,她认为有一个小圈子固然可以相互取暖,但是结果是往往是大家集体“坐井观天”,有时候温暖也会成为压迫。
不同意她的所有观点,但钦佩她的直白与坦率,大概就是那种能够快刀斩乱麻把自己内心的小九九全部描述出来,有时候我们纠结、徘徊、迷茫,但是却什么也表达不出来,而作者每次都能够用简单的几句话或者平平无奇的几个比喻就把这种状态阐述出来,比如用打哈欠来描述花开的动作,用粥和蜜来形容时间,用种一棵树形容自己的长住……
特别喜欢她说的:文字不是我记录生活的方式,而是我体验生活的方式,因为书写的过程拉近了我和被书写对象的距离,使最微小的事物都呈现了五官和表情。
这就是我喜欢写的原因呀!。
《送你一颗子弹》读书笔记
《送你一颗子弹》读书笔记而守着父亲巨额财产的欧也妮,无疑受到了众人的追捧,那些唯利是图,贪图富贵,爱慕虚荣,帮葛朗台放高利贷的法官和银行家们对她大献殷勤,热烈追求。
他们明争暗斗,却都被葛朗台老头玩弄于股掌之中,被利用去钓大鱼,到最后连克罗旭院长自私的愿望和野心也落空了。
这些人完全被贪欲所支配,在金钱的罪恶中深深地迷失了。
韩子奇为了报答师恩的无奈,梁君璧为了生活和那种“爱情”的无奈,梁冰玉为了追求自由和爱情的无奈,新月和楚雁潮的种种无奈,还有我的无奈,为什么美好的东西总是不能有美好的结局?二:故事讲述了葛朗台老头的发家史和他对金钱的狂爱。
有人评价这一形象刻画得极为生动,成为世界文学史上四大吝啬鬼形象之一。
也不知从何时起,那个捧着书跑来跑去问东问西的身影被时光冲淡,支离破碎,渐渐清晰的是一个人翻书上网寻求答案的背影。
也不再是那个在商店里一手拿一个颜色的发夹,欢快地跑到母亲身旁询问哪个漂亮的孩子,在母亲给出建议后,仍然犹豫地左看看,右摸摸,狠不下心,抬起一张哭丧的脸请求“妈妈,我选不好,两个都要行不行?”而是习惯一个人作出抉择,再一个人承受。
也不像儿时受了委屈跑到父亲怀中大声哭泣并且寻求安慰,而是一个人辩解,一个人反击。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追求是我们永恒的主题。
没有理想的教育不可能在教育活动中洋溢着激情、诗意,也不可能有优质的教育。
为了未来的教育,我们这些做教师的必须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也许我们离人们心中的理想教师还有一段距离,但我们有决心更有信心将这段距离逐渐缩短。
创作了《离婚》等作品,确立了现代文学是上都市平民文学第一家的地位。
抗战时期写下了百万字长篇小说《四世同堂》,之后还被人民拍成电视剧播出。
老舍还被称为人“民艺术家”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
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虽然由于政治运动的原因饱受折磨,但在这一点上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和儿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1刘瑜这本书,当时吸引我的是书名,觉得很有新意,想看看讲的是什么。
看了下目录,发现记录的是一些生活随笔,很贴近现实生活,一篇一篇的生活随笔十分短小,有着对读书、人生、爱情、理想、政治、社会的深刻思考。
很难想象这样的文字出于一位学政治的女博士之手。
慢慢读进去,便惊叹于作者学识如此广泛,历史事件、文学书籍、政治社会理论信手拈来,文笔时而细腻丰富,一草一木,一事一人皆能牵扯无限思绪,引出不断遐想,如一股清泉缓缓注入,透彻人心;时而辛辣老道,眼光犀利,抽丝剥茧,总是一语,在你没反应过来之时于现象中毫不留情地直抓本质,真如一颗子弹,爆裂而出,直击人心,令人酣畅淋漓!在此特意选三篇能让我产生强烈共鸣的文章,摘录如下。
在《有关的和无关的人》中,作者写到自己在闲来无事的情况下清理手机通讯录,发现了一大堆根本没有太多交往的人,这些都是一些若有若无的人,认识的越多,忘记的也就越多。
而那些与你毫无关系的人,就是毫无关系的,永远都是毫无关系的,从认识的第一天开始,其实你就知道,就算是笑的甜甜蜜蜜,就算是有过无关痒痛的来往,就算你努力经营这段关系。
而那些与你有关的,就是与你有关的,是逃也逃不掉的,就算你们只见过三次,就算你们三年彼此才搭理一次,就算是你简直想不起他或者她的样子,就算是你们隔着十万八千里。
“有些人注定是你生命中的癌症,而有些人只是一个喷嚏而已。
"在《一天长一点》中,作者认为马克思把生产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生活也是如此。
吃饭睡觉买日用品是为了维持生命的"简单再生产",而看一本好书,发掘一个好CD,看一个好电影,写一篇饱满的文章,进行一场会心的谈话,跟好朋友吃一场欢声笑语的饭,这才是"扩大再生产".可悲的是,一些"简单再生产"往往霸占了我们的"扩大再生产",那些不得不做的事隔断了我们与自己想做的事。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3篇_读后感_模板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3篇_读后感_模板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一)在没有wifi和流量的日子里,你会怎样度过?偶然获得的大段闲暇时光,让我重新拾起了纸质书,回归到传统的阅读,《送你一颗子弹》正是我那时读到的一本书。
刘瑜说,”没有无聊的人生,只有无聊的人生态度。
”假若某天你置身于一座孤岛,你是否能够不急不躁地跟自己共处呢?我们的身边充斥着浮华与喧嚣,大家庸庸碌碌地生活着,看似都在追求却浑浑噩噩、茫然无措。
但在这群人中间,一定会有一个闪闪发光的灵魂。
如果你足够幸运,你就会遇到他们。
因为当他们谈论起梦想时,透过他们的眼睛,你会发现他们眼里绽放出的光华,那是对梦想一直不变的热爱,那是燃烧生命的颜色,他们的灵魂也因梦想而越发璀璨。
渴望追逐繁星般璀璨梦想的人,漂泊是他们的必经之路,也许是身在异乡所感受到的孤独无依,也许是执着追梦的心饱受嘲讽。
但是,这些身心的漂泊对于他们而言,并不值得一提,因为实现梦想的过程本就是一件美妙的事情。
那些磨难与挫折都会在追梦人的赤诚之心下,化作无尽地动力,支持着他们前行。
当你找到了自己的梦想,认准了前行的方向,你就会浑身充满力量,并不会感到盲目与无聊。
白落梅笔下”对营营名利视而不见,却为山林的一朵无名野花,而心动不已”的人,说的正是他们。
在《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在人人都追逐名利之时,只一心为实现绘画的理想而努力。
他放弃了令人羡慕的地位、美满幸福的家庭,在追求绘画的道路上身体饱受贫穷与饥饿的折磨,心灵却甘之如饴。
刘瑜在她的书中写道,”我相信是一个人感受的丰富性,而不是发生在他生活中的事件的密度,决定他生活的质地;是一个人的眼睛,而不是他眼前的景色,决定他生活的色彩。
”我们总是说成人世界太复杂,并非大人的老成世故作祟,只是他们内心感受的敏感度在不断地降低,心渐渐被生活琐碎磨砺得坚硬无比。
而当你拥有了一颗敏感多情的心灵,一双善于发现美好的眼睛,世界就会在你的面前开启它那不轻易示人的一面,并非大多数人看来的无聊乏味,而是充满了令人雀跃的快乐与幸福,是你渴望一生追求的美好世界。
刘瑜《送你一颗子弹》读书笔记
刘瑜《送你一颗子弹》读书笔记刘瑜在书里说:我相信是一个人感受的丰富性,而不是发生在他生活中的事件的密度,决定他生活的质地;是一个人的眼睛,而不是他眼前的景色,决定他生活的色彩。
我在想,其实有的时候,密度决定了感受的丰富程度。
当事件以n天/件的频率发生的时候,你才可以一边品尝咖啡一边细细回味。
但当事情像洪流一般把你卷入其中,你还没回神迎面便打来下一波浪涛;又或者生活变成了工厂的流水线,你只能按部就班地从一个工序走向下一个工序,马不停蹄,身不由己。
这样的生活,如此的密度,你是否还有时间精力去用放大镜细辨他的细枝末节?我们每天都在赶一场又一场的饭局,狼吞虎咽囫囵下肚,总以为有一天可以等来一场盛宴。
也许没有,也许有。
更也许等到有的时候,早已没了品尝的胃口。
当节奏缓慢的时候,我可以一整段一整段地发呆,可以蹲着在阳台观赏一只四脚朝天的甲虫时不时地抽搐一下然后终于慢慢安静。
我会被画上一抹细腻的笔触感动,也可以与音乐里某个神来的音符共鸣。
我变得异常敏感,眼睛耳朵鼻子都处在全面警戒的状态,像昆虫的触角感知空气里每一个微小的振动。
我总告诉自己这样的敏感和细腻是快乐充实的,实际上我也的确常常被莫名的幸福感击中。
但在内心深处,我知道自己又为如此挥霍时间而感到恐慌。
我害怕当别人在经历着气壮山河的时候,我的生活只剩下一些不可言说的微小情绪。
我画了一副中国山水,为其中的留白沾沾自喜却又惶恐不安——这样的生活,会不会太偷工减料了呢?于是我加足生活的马力。
每天搭拥挤的地铁里从城市的一端到另一端,在人群中匆匆阅读财经周刊。
与无数的陌生人交谈或者擦肩。
工作。
吃饭。
工作。
恋爱。
吃饭。
赶场去看一个无聊的电影,看到一半猛然意识到自己已经被浪费了一个小时,实在不堪忍受被浪费另一个小时,于是匆匆退场。
吃饭。
天已经暗了。
好像见了很多人,做了很多事。
貌似讲了几个笑话,大笑了几场。
可是回到家头脑却一片空白,只剩下一身的疲惫。
倒头睡去。
真是又一个忙碌和充实的一天。
2019年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优秀word范文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篇一:读《送你一颗子弹》有感读《送你一颗子弹》有感这是我近来迷上的一本人文随笔。
它就似穿透臭氧与大气的子弹,承载着生活的乐趣与智慧倏然击中了我的心。
这本书里,作为社会第三性别的政治学女博士,作者刘瑜没有刻意卖弄那些形而上的专业知识,却以最直白又动人的方式---以一个小女人的心态幽默地调侃着学术,政治,生活,分享她对他人,对自己,对社会,对爱情,对人生,对书籍、音乐、电影,还有猪头肉和辣酱的看法。
通过鸡毛蒜皮的小事,思考着世界格局意识形态的大事,饱含着生活情趣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正如刘瑜自己所言,“文字是体验生活的方式,捕捉一些瞬间的感受,把这些花花绿绿的感受像萤火虫一样收集到一个玻璃瓶子里。
生活虽然稀薄,没有多少人物、事件或催人泪下的经历,但是可以用文字这种耐心的方式,用感受来弥补事件的贫瘠。
”故不是出于写书的目的,文章的风格迥异,作者便把它们大致分为三部分:“论他人即地狱”、“论自己作为他人”、“论人生意义之不可知”、“论爱情之不可能”和“论社会之既不可知又不可能”五章。
虽说是瞬间的感受,但作者语言诙谐而犀利,简单而深刻,往往三言两语就击中要害,调侃讽刺有时还带点自嘲的口气表达出来,不得不让人拍手叫好。
不管是书里随处可见的精妙的形容词和比喻,还是时不时出现的抖机灵式小幽默都给人耳目清新的感受。
因为喜欢“审视生活”,书里充满了看透一切的焦虑,而且还是用嬉皮笑脸的语气来描述的焦虑,就像一个貌似把什么都看透但又必须继续活在这个看透了的世界里的,不那么普通的普通人嘴角无奈的微笑和眼里依旧闪烁的好奇的光芒。
能把事情看透的人很多,但看透之后还能这样接地气的就不多了,对生活没有冷眼旁观的漠然,而是像植物一样积极乐观向上的生长,融入人民群众的海洋---一个真实存在但却是我无法想象的人生,在她的记录下,快乐与真知像春水般舒适的流入我的皮肤。
《送你一颗子弹》读书笔记
《送你⼀颗⼦弹》读书笔记《送你⼀颗⼦弹》读书笔记(通⽤20篇) 当品读完⼀部作品后,相信⼤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记录下来很重要哦,⼀起来写⼀篇读书笔记吧。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编为⼤家整理的《送你⼀颗⼦弹》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送你⼀颗⼦弹》读书笔记篇1 当我刚翻开这本书时,我对她写的许多内容是没有兴趣,因为最开始我有些看不懂,但当试着跳过⼏页看不懂的,才发现其实这本书会告诉我很多道理,便有了想看完整本书的兴趣。
在书中,那些被“审视”的东西杂七杂⼋,有街上的疯⽼头,有同宿舍的室友,有爱情、电影和书,⼤到制度,⼩到⽼⿏。
由于我写这些东西的时候,出发点并不是写⼀本书,所以不同⽂章往往风格迥异,长短不⼀,质量不均,随着社会形势、荷尔蒙周期以及逃避⽣活的⼒度⽽起伏。
作者从⾝边⼩事说起,以微见着,引⼈深思。
我喜欢作者刘瑜在书中写到:“在辽阔的世界⾯前,⼀个⼈有多谦卑,他就会有多快乐。
”这句⼦告诉我⼀个⼈做事做⼈越是谦卑,他得到快乐会越多。
书的名字中“⼦弹”我⼀直很好奇是什么意思,在书中我⼀直寻找它意思,后来我猜想⼦弹也许是⼀些精神⽅⾯的东西。
当我读完整本书时,我逐渐发现这是⼀本集合了许多⽣活真理的随笔书,书⾥⼤⼤⼩⼩、好与坏、爱恨情仇、江湖恩怨、明争暗⽃的事都皆有所录,它很多都内容充分体现了真实的⼈性。
当我看完整本书后,作者给我留下⼀个深刻印象:开放、有才华、疯狂、敢爱敢恨,敢把想说的说出⼝,这是现在许多都做不到的包括我,这种形象多么的真实。
从书中,我也明⽩了许多事理,⽐如她写的:“命运的归命运,⾃⼰的归⾃⼰”让我知道,不需要妥协与命运,命运是不属于我们的,我们是属于⾃⼰的,⽽未来是可以通过⾃⼰努⼒⽽改变的。
《送你⼀颗⼦弹》读书笔记篇2 最近读刘瑜的随笔,⼀个政治经济学博⼠。
⼀个旅美学者、⼀个70后、⼀个⼥⼈。
⼀个学⽣。
这个⼥⼈有如此多的⾝份。
可是读她的⽂字仍然平易近⼈,风趣幽默,不矫揉造作。
2021年《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
2021年《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2021年《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1十年前的一本书,到现在,整个中国可能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者也从剑桥回到清华。
第一次接触到刘瑜的书,应该是在大一,那个时候匆匆打开,也匆匆合上了。
再次打开这本书,是在新华书店,读了前面两页,觉得尚且还算有趣,花了几个小时也就读完了。
书里的某些观点可能是我有在思考过,但是作者将其写了出来。
作者所过的一种生活,正是我一直想过的,但是我远没有她这么优秀。
但是怎么说,有时候没也是有赶上时机。
其实大学的时候,我就在思索孤独的意义。
高中时代的我的确是孤独的,但是那个时候也不知道如何与其相处,总是僵硬。
再后来到了大学,孤独只是和成长交融在了一起,一个人的目标更明确,倒是也结交了三五好友,也不算是孤独。
孤独就孤独吧,只要是行走着,就不是孤独。
读书的意义在于什么,读书的意义在于让你思考,思考的内容和方式决定了你这个人处于什么样的层次。
这是我想说的,接下来希望你好好读书,别抛弃孤独。
2021年《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2这本书就有这样的魔力,让我凌晨1点都舍不得爬上床,恨不得抱着一口气读完。
可,这么好的一本书,岂是简简单单一天就能翻完的?一定是要花些时间去用心体会和思考。
目前读到80页,就已经摘了16篇笔记。
先择一二和大家分享。
好与不好,对与不对,爱或不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晚上和朋友打电话,说到“自然”。
我说,早九晚五的生活不自然!每天早晨,挣扎着起床,衣冠楚楚地赶到一个格子间里,从事着和“意义”有着无限曲折因而无限微弱联系的工作,然后和一群群陌生人挤在罐头车厢里,汗流浃背地回家,回家之后累得只剩下力气吃饭睡觉了。
这不自然!”“那些与你毫无关系的人,就是毫无关系的,永远是毫无关系的。
从认识的第一天开始,其实你就知道。
就算是笑得甜甜蜜蜜,就算是有过无关痒痛的来往,就算你努力经营这段关系。
而那些与你有关的,就是与你有关的,是逃也逃不掉的,就算你们只见过三次,就算你们三年彼此才搭理一次,就算是你简直想不起他或者/她的样子,就算是你们隔着十万八千里。
《送你一颗子弹有感》读书笔记
《送你一颗子弹有感》读书笔记这本书里记录的是作者20052009年左右(尤其是20062007年)生活里的点点滴滴。
在这本书里,被审视的东西杂七杂八,有街上的疯老头,有同宿舍的室友,有爱情、电影和书,大到制度,小到老鼠。
由于我写这些东西的时候,出发点并不是写一本书,所以不同文章往往风格迥异,长短不一,质量不均,随着社会形势、荷尔蒙周期以及我逃避生活的力度而起伏。
读《送你一颗子弹》,高山流水,伯牙子期!她的文字满足了我对好文字的所有期盼:干净、生动、贴切、幽默、坦率、新颖,小文字里有大智慧和真性情。
不是没读过写得好的,让人不时微笑、颔首、出神的那种。
但这次不同,在图书馆读《送你一颗子弹》,我得强忍着才能不被她字里行间不失智慧信手拈来的幽默逗得大笑出声,然后得到切肤的体会和切实的领悟。
怎么形容那种阅读的快感呢?像是在最痒的时候有人不偏不倚结结实实地挠了几把。
同时一个声音高叫着:对啊对啊!就是这样!Me too me too!而智慧的文字背后,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
这个长大在石家庄,六岁时在邻居家里看电视直到深夜人家家里人都睡觉了还不走直到看见谢谢收看才罢休的小姑娘,在人大读书时最喜欢的就是食堂里一块六一两的猪头肉,每次都觉得跟自己的淑女形象不符合,买的时候都像地下工作者一样蒙着脸小声对师傅说,来二两失恋伤心时复合开心时不失恋也不复合无所事事时,都可以成为她去购买猪头肉的动力。
她到纽约读博士,生活了7年,曾经喜欢话剧希望当个话剧导演的她,却只在临走时才去看了几场话剧。
她在十天之内从石家庄到北京到纽约到剑桥换了四个地方,时光交错地理位置转换到自己根本不知道到底是在干什么适应不过来。
她从一个小镇换了另外一个小镇,读书工作生活,只不过是隔了大半个地球远&&她年届三十一,读完了人大的国际政治硕士哥大的政治学博士现在剑桥当老师,对爱情洞察无比却似乎又从来不曾彻底放弃的她已经结婚,彻底告别大龄剩女的命运。
送你一颗子弹读书笔记2篇_读书笔记_
送你一颗子弹读书笔记2篇1.而我觉得,检验友谊的唯一标准,就是两个人是否能凑在一起说别人坏话。
2.青春的浓雾散尽以后,裸露出时间的荒原。
人一辈子的奋斗,不就是为了摆脱这丧心病狂的自然。
3.人渴望被承认,也就是别人的目光,但是同时,当别人的目光围拢过来的时候,他又感到窒息,感到不自由。
获得承认和追求自由之间,有一个多么辩证的关系。
4.制度固然重要,而文化是降低制度实施成本最有效的因素。
5. 一个小圈子,对外,无论对专制,还是犬儒社会,都是一个有效的抵御堡垒。
圈子再小,只要其中有内部团结,就算不采取任何组织行动,在维系认知能力上,至少有益。
这是“圈子”的“进步性”。
但是另一方面,在小圈子的内部,它有可能通过长期演化出来的一些“文化共识”来压迫圈子内部的成员,它会用它的集体性来长期维系一个明显的错觉。
6.只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成了一种现代生活的强迫症了呢,人人都赶着要去看急诊。
我们和社会的关系,多么像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女人和一个魅力四射的丈夫的关系。
7.以前有一个朋友跟我说,他干一行,爱一行。
我被吓着了。
这个世界上为什么有这种人呢?我,我自己,简直是干一行,恨一行。
8.每年回家,发现嚎啕的还在嚎啕,劈大山的还在劈大山,韩剧仍然是女主角在第8集打了一个喷嚏,打了第80集才抽出纸巾来。
9.跟某同学说:我50岁的时候要回哥大教书。
他说:那中间呢?我说,中间要去中国解决一些江湖上的恩怨。
10.事实上大多数小说除了开头也乏善可陈,新鲜,浓郁,强烈的感觉被消耗了之后,剩下的只是强迫症。
11.多年以后,离开纽约之后,想到纽约时,我会想到什么呢?也许只是自己站在1路地铁边,呼啸的火车飞驰而过的那一刹那,情不自禁闭上的眼睛。
12.在北京,对面的老罗在对面的三表的感召下,声情并茂地对土摩托说,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迈,多想向你倾诉,我对生活是多么热爱。
13.我对那些多年如一日地裹着重复机械生活但仍然兴致勃勃的人感到无比好奇。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送你一颗子弹》是中国作家刘瑜所著的小说,该作品以犀利的笔触揭示了当代中国社会的黑暗面,探讨了个人命运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我在阅读这本小说后深受触动,对人性、社会和命运有了更深的思考。
小说以主人公李达康的视角展开。
李达康从军营调离后进入城市,被派到贫困的农村支教。
通过与学生、农民和地方政府官员的交往,李达康逐渐认识到社会的复杂性和人性的丑陋。
他眼睁睁地看着自己钟爱的女学生之一被迫卖淫,眼睁睁地看着地方官员的黑暗勾当。
于是,他决定以送给堕胎死去的学生一颗子弹的方式,给这个世界带来正义与宽容。
通过对这个社会的观察和揭示,刘瑜深刻地展现了权力腐败、道德沦丧和社会弱者的无助。
小说中的李达康是一个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英雄人物,他心系社会弱者的疾苦,敢于面对黑暗勇敢地去寻找真相和做出改变。
他的存在使我们深刻认识到,人性的扭曲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我们不能只是观望,应该主动行动,为社会的正义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说以其生动的情节和细腻的描写吸引了我的注意。
刘瑜的写作风格简洁明快,语言流畅自如。
通过对细节的刻画,我们可以感受到小说中每个角色的真实性和复杂性。
人物形象的刻画非常到位,他们不仅是普通人,更是代表着某种社会现象和思维方式。
小说中的情节紧凑有力,没有丝毫拖沓和冗长之处。
这种连贯的写作风格让读者能够更好地投入到故事中,深入理解和思考。
《送你一颗子弹》是一部催人深思的小说,它引发了我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在当代社会,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我们需要关注社会的黑暗面,思考自己的社会责任。
正如小说中的李达康一样,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社会的问题,为改变社会、推动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阅读这本小说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辉煌和黑暗,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对正义的追求。
作为读者,我们应该积极思考小说中传递的深层信息,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社会的改革者和推动者。
在结束这篇读后感之际,我想送给每个人一颗子弹,这颗子弹象征着我们内心的力量和决心。
优秀读后感(10篇)
优秀读后感《送你一颗子弹》是一本备受争议的小说,作者已故作家刘瑜。
该书于1997年出版,大量兜售于中国大陆,引发了人们对当时时政和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
这本小说重新点燃了对文学的热情,探讨了一些大众关注的社会问题以及对政治制度的质疑。
阅读这本书让我倍感震撼,体验到作者深思熟虑的写作风格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仿佛与主人公沉浸在一起的情境中。
小说以银行家吕金魁为半自传形式,叙述了他在文革时期的所见所闻,以及自己的成长遭遇。
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悬念丛生,让读者永远无法预测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事情。
此外,本书还探讨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依然存在于当今的中国。
小说深入探讨了给予非理性的权力,以及当权者和无权者之间的斗争,这些因素深深影响了当今的政治体制、社会问题和人民生活。
在我看来,这本小说对思考现代社会以及困惑和不确定的未来有着深刻的启示。
在读完这本小说之后,我深深感到自己应该进一步思考人类存在的悲喜,以及我们如何应对痛苦和不公平的问题。
《送你一颗子弹》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思辨性和社会动员力,还在于它引发了人们对不公正、奸诈和人性的重要思考。
这本小说鼓励我们充分认识社会问题,正视痛苦和困境,并寻找解决之道。
不过,我想提出一些反思。
在当今中国,人民的权利和利益受到轻视,难以令人满意。
不幸的是,权力和财产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人民的恐惧。
因此,我认为,我们需要积极抵制这些权力和财产,挑战这些不公平和不合理的情况。
我们应当集思广益,维护社会正义和人权,以便我们能够拥有一个更加公正和繁荣的时代。
总之,阅读《送你一颗子弹》对我的阅读体验和思考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这本书激发了我对历史和政治的探索,也提醒我反思自己的内心。
我相信,每个读者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自己的独特之处,并从中受益。
对我而言,这本书将长期在我心中占据特殊的位置。
优秀读后感一、文章简介和背景介绍《1984》是乔治·奥威尔所著的一部反乌托邦小说。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大全(8篇)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大全(8篇)【篇一:《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送你一颗子弹》,之前是一年前在朋友的电脑上看到的,当时不知道什么书,以为就是很平常的书,没什么还看的,但是后来在网上不断看见关于《送你一颗子弹》的介绍,还有什么推荐的。
反正是很火,所以呢,我就特意找到看看,感觉还不错,就有意要买一本,现在已经看完了觉得作者很有想法,观点也很犀利,语言很大胆,还很幽默,其中经典的语录,现在有人已经摘录下来,网上可以看到,看时让人忍俊不禁的想笑。
有时又让人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
这本书是随笔体,写的大都是作者生活最后中求学中的点点滴滴。
写的随意自如,有时会感叹,这样的语言也可以啊!呵呵,对也可以。
现在好书不多,值得看的更少。
小说太长了,没时间看,只有这些随笔类的小书,能在下班后抽出闲暇,躺在被窝,伴着淡黄的灯光,在宁静的夜里品读几许,体会一下别人的内心世界,然后安然睡去。
呵呵多么安逸!这是作者的简介:刘瑜生于1975年12月。
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哈佛大学博士后。
曾任英国剑桥大学政治系讲师,现任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政治系副教授。
为《南方周末》写时评专栏、《新周刊》写书评影评专栏。
《南方周末》2008年度年度专栏作者。
个人作品:《民主的细节》(美国政治观察专栏集,2009年南方周末年度图书)、《余欢》(小说)、《送你一颗子弹》(随笔)。
大家有时间就去阅读一下吧!【篇二:读《送你一颗子弹》有感】最近读刘瑜的随笔,一个政治经济学博士。
一个旅美学者、一个70后、一个女人。
一个学生。
这个女人有如此多的身份。
可是读她的文字仍然平易近人,风趣幽默,不矫揉造作。
尤其惊奇的是对于生活,对于政治,对于世界,她大脑中不时闪烁的火花,竟然和我如此合拍。
一个从小生活在中国的三好学生,在20岁之前完全没有去国外的机会。
本身柔弱女子,在中国的传统社会环境下,十有七八本已丧失独立观点,转而成为整个体制的附属品。
《送你一颗子弹》读书笔记
《送你一颗子弹》读书笔记第一篇:《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当我了解到这本书的作者刘瑜老师是一位政治学博士时,不禁对她“望而生畏”。
要知道,女博士可是传说中的“第三性别”人群,更何况是政治学领域的女博士。
我猜想,她的文字要么晦涩难懂,要么枯燥乏味,以及扑面而来的专业名词,总之,一定不会吸引我。
事实是,她的文字惊艳了我,这是一位多么可爱又充满生机的女博士啊。
她没有刻意地卖弄专业知识,却以最直白的方式剖析了她眼中的世界,以及如何在形而上生活与形而下生活之间实现优雅地转换。
在她书中的世界是一个完全真实的世界,甚至比世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样子还要真实,因为有时候你所看见的会蒙蔽你的心,刘老师所做的是通过自己的内心来看世界,并努力告诉大家她所看到的本质。
也许有人会觉得惊奇,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怎么会在文章里脱口而出一些低素质的话,我却觉得这样更真实,这本书本来就是一本生活的随笔,人生那么长,总有一个让你想要尖叫,想要骂街的时刻。
那些所谓低素质的话也从来不是这本书的重点,顶多是带动读者情绪的调味品。
带给读者更多的是作者对读书、人生、爱情、理想、政治、社会的深刻思考,细腻的文笔又不时地将历史事件、政治社会理论、文学作品铺展开来。
不得不提的是,书中提到的电影、书本都激起了我的极大兴趣,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
在书的前面部分,有这样一句话‘功夫常常是会负有心人的;功夫负不负有心人本该没有那么重要的;“有心”的价值是不能用负与不负来衡量的’,这句话简直说到了我的心坎里。
每当我们去做一件事情,总想着最后的结果,如果注定是失败,几乎没有人会愿意去尝试,可是,不去尝试,怎么会知道这件事情将要带给你的是成就感还是挫败感呢。
正如文章的标题一样,“你比你想象的更自由”,你不必过多地在意结果,可以更自由地选择实施或者放弃,虽然这可能会遭到一位经济学家的批评,毕竟心灵上的收获无法用经济学曲线来证明。
其中还有我认为对女性读者很有价值的一篇文章,“但是不要只是因为你是女人”,在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里面,人们往往认为受害者是女性,这是为什么呢?大抵是因为女性表现出来的姿态是弱者,是受害者。
送你一颗子弹 读后感_送你一颗子弹读书笔记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_送你一颗子弹读书笔记送你一颗子弹读书笔记篇一以前写文章之前总想着起一个让人印象特殊深刻的名字,这样才会自认有成就感以及很有文采。
都说读书笔记这东西不时兴了,可是如今的我更加觉得读书笔记才是洗涤心灵的灵修方式。
首先,它免去了你起名字的苦恼,其次你的文章中可以大量自然且明目张胆的消失该的文章段落,由于你是带着崇拜的心去引用,而不是龌龊的抄袭,最终你会借由别人的思想进行自己的思想革命。
刘瑜,真是一个奇妙的女人呀,她怎么一面可以像个好同学那样在学业上取得了那样的成就,一方面又像个顽皮的小孩一样拒绝长大,拒绝一切外界的浸染,而遗世独立呢?她的成就保证了她可以为所欲为的进行着她的那些小幻想,当心思,在自己的世界里自由飞翔,却又给人可以沉迷的力气。
《送你一颗子弹》是早就听说过的好书,各大贩书网站都全都好评,不管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赐予了高度确定,我一度很怀疑这本老少皆宜的小书是炒作的果实,但当我烦乱时最终下定决心读读强大女人的随笔时:我不禁一身冷汗,由于幸好,我没有错过一本好书,对我影响如此之大的一本书。
整本书分成了五个部分:论他人即地狱,论自己作为他人,论人生意义之不行知,论爱情之不行能,论社会之既不行知又不行能。
就我个人浅薄的程度而言,我最喜爱"论人生意义之不行知,论爱情之不行能'这两个章节,或许这与我这一阶段的心理状态有关也说不定,这一阶段面临毕业的同学症候群以及面临找工作的无阅历惶恐论,目前我对我人生意义的迷失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严峻程度,所以突然有人告知我人生意义本身就是不行知,立刻我就松了一口气,呼~我找到了解脱的出口。
而面临爱情,我根本就是不抱有期盼的,面对着一个个相亲的对象,我找寻着最适合的那个,可是当我找到了之后,我发觉你必需先忍受得了他的说话方式才能真的容忍自己与他过得下去日子,此时这一句"爱情之不行能'便又为我的爱无能找到了释放的出口,我想:啊,不光是我,每个人都经受着不行能存在爱情的感情,所以我与生活做的不是妥协,而是我过的本就是生活。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3篇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一)在没有wifi和流量的日子里,你会怎样度过?偶然获得的大段闲暇时光,让我重新拾起了纸质书,回归到传统的阅读,《送你一颗子弹》正是我那时读到的一本书。
刘瑜说,"没有无聊的人生,只有无聊的人生态度。
"假若某天你置身于一座孤岛,你是否能够不急不躁地跟自己共处呢?我们的身边充斥着浮华与喧嚣,大家庸庸碌碌地生活着,看似都在追求却浑浑噩噩、茫然无措。
但在这群人中间,一定会有一个闪闪发光的灵魂。
如果你足够幸运,你就会遇到他们。
因为当他们谈论起梦想时,透过他们的眼睛,你会发现他们眼里绽放出的光华,那是对梦想一直不变的热爱,那是燃烧生命的颜色,他们的灵魂也因梦想而越发璀璨。
渴望追逐繁星般璀璨梦想的人,漂泊是他们的必经之路,也许是身在异乡所感受到的孤独无依,也许是执着追梦的心饱受嘲讽。
但是,这些身心的漂泊对于他们而言,并不值得一提,因为实现梦想的过程本就是一件美妙的事情。
那些磨难与挫折都会在追梦人的赤诚之心下,化作无尽地动力,支持着他们前行。
当你找到了自己的梦想,认准了前行的方向,你就会浑身充满力量,并不会感到盲目与无聊。
白落梅笔下"对营营名利视而不见,却为山林的一朵无名野花,而心动不已"的人,说的正是他们。
在《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在人人都追逐名利之时,只一心为实现绘画的理想而努力。
他放弃了令人羡慕的地位、美满幸福的家庭,在追求绘画的道路上身体饱受贫穷与饥饿的折磨,心灵却甘之如饴。
刘瑜在她的书中写道,"我相信是一个人感受的丰富性,而不是发生在他生活中的事件的密度,决定他生活的质地;是一个人的眼睛,而不是他眼前的景色,决定他生活的色彩。
"我们总是说成人世界太复杂,并非大人的老成世故作祟,只是他们内心感受的敏感度在不断地降低,心渐渐被生活琐碎磨砺得坚硬无比。
而当你拥有了一颗敏感多情的心灵,一双善于发现美好的眼睛,世界就会在你的面前开启它那不轻易示人的一面,并非大多数人看来的无聊乏味,而是充满了令人雀跃的快乐与幸福,是你渴望一生追求的美好世界。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500字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500字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500字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1书中有一个小标题是“送你一颗子弹',在这一篇里作者就《送你一颗子弹》这部电影对拉美社会状况发表了自己的思考与评论,作为一个政治学者,自然观点深刻,分析透彻深入,让人受益匪浅!对生活、社会的认识不应当流于表象和可见的,而应当看到更深刻更本质的问题!我想这本书想要带给读者的或许也就是这么一种人生态度吧,所以选用了这个标题来作为正本书的名字。
“如果说生活的丰富多彩是红军在与敌人的对抗中爬雪山过草地,那么我这几年的生活就是一只骆驼在默默无言的穿越撒哈拉沙漠。
”表达的多好啊!“作为一个无限悲观的人,我常常以嬉皮笑脸的语气来描述这种悲观,以掩饰自己还死皮赖脸活在这个世界上所带来的尴尬。
别人往往记住了说话的语气,却忘记这语气之下的信息。
事实是我觉得人生的确充满了不可知与不可能,对此我心意难平,一气之下唠叨出这么多文字,从这个角度来说,也许读者可以把这本书看作人类学笔记而不是心灵随笔,或者看作一部精神疾患大全也行。
”这些文字简直就是一类人的精神写照,真是观点精辟,句句箴言!纵然都是些胡思乱想,但是作者站在不一样的高度,有更深刻的认识与见解,未尝不是一场激励人心的指引。
可能每个人读完后的收益都不同,可能作者创作时的心情更加不同,但是你读到了什么,那就是你的收获!与我而言,对于一直向往的更高层次有了略微的一睥,对于一些问题的思索有了更深入明确的认识!孤独学习研究知识的人们,不免会有各种疑问与思索!但同时这些思想的火花也是那么短暂易逝,其实大家都这么健忘!有点像《初恋50次》里的情形,每天都是新的一天,每天又都有所积累!于是不断的疑惑思索,只是要有耐心,要把握好平衡,保持自我的思考,不断学习。
潜移默化的积累总会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所以相信自己,保持好奇,守住耐心,去创造自己的日子,构建自己的人生吧!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2随着这本书,我的情绪有从山川到草原到河流到沙漠的穿越,所以,当它终于被我读完后,竟有了被释放的轻松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你一颗子弹读书笔记2篇本文是关于送你一颗子弹读书笔记2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1.而我觉得,检验友谊的唯一标准,就是两个人是否能凑在一起说别人坏话。
2.青春的浓雾散尽以后,裸露出时间的荒原。
人一辈子的奋斗,不就是为了摆脱这丧心病狂的自然。
3.人渴望被承认,也就是别人的目光,但是同时,当别人的目光围拢过来的时候,他又感到窒息,感到不自由。
获得承认和追求自由之间,有一个多么辩证的关系。
4.制度固然重要,而文化是降低制度实施成本最有效的因素。
5. 一个小圈子,对外,无论对专制,还是犬儒社会,都是一个有效的抵御堡垒。
圈子再小,只要其中有内部团结,就算不采取任何组织行动,在维系认知能力上,至少有益。
这是“圈子”的“进步性”。
但是另一方面,在小圈子的内部,它有可能通过长期演化出来的一些“文化共识”来压迫圈子内部的成员,它会用它的集体性来长期维系一个明显的错觉。
6.只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成了一种现代生活的强迫症了呢,人人都赶着要去看急诊。
我们和社会的关系,多么像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女人和一个魅力四射的丈夫的关系。
7.以前有一个朋友跟我说,他干一行,爱一行。
我被吓着了。
这个世界上为什么有这种人呢?我,我自己,简直是干一行,恨一行。
8.每年回家,发现嚎啕的还在嚎啕,劈大山的还在劈大山,韩剧仍然是女主角在第8集打了一个喷嚏,打了第80集才抽出纸巾来。
9.跟某同学说:我50岁的时候要回哥大教书。
他说:那中间呢?我说,中间要去中国解决一些江湖上的恩怨。
10.事实上大多数小说除了开头也乏善可陈,新鲜,浓郁,强烈的感觉被消耗了之后,剩下的只是强迫症。
11.多年以后,离开纽约之后,想到纽约时,我会想到什么呢?也许只是自己站在1路地铁边,呼啸的火车飞驰而过的那一刹那,情不自禁闭上的眼睛。
12.在北京,对面的老罗在对面的三表的感召下,声情并茂地对土摩托说,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迈,多想向你倾诉,我对生活是多么热爱。
13.我对那些多年如一日地裹着重复机械生活但仍然兴致勃勃的人感到无比好奇。
14.谁都想归零,但不是没头没脑的那个零,是从一到零的那个零,得有那个弧度,得有那个转身,得有“踹”那个动作。
15.我觉得我必须有三五知己隔三差五跟我一起吃饭吹牛,但是际遇没有听我的。
16.我到底应该处于对极简主义艺术风格的欣赏而为自己的生活喝彩呢,还是处于对热烈生活的向往而为自己的生活哀叹呢?17.我默默焦虑着,自作多情地为每个人伤感。
每个人的心中,有多么长的一个清单,这些清单里写着多么美好的事,可是,它们总是被推迟,被搁置,在时间的阁楼上腐烂。
为什么勇气的问题总是被误以为是时间的问题,而那些沉重、抑郁的、不得已的,总是被叫做生活本身。
18.但很有可能,比被困在一个小地方更可怕的是逃脱一个小地方。
因为那时候你才认识到人生的问题它不是一个地点的问题,它那么复杂以至于你不知道它到底是一个什么的问题。
19.但现实中更本质的冲突不是来自于勇气和懦弱,而是来自于反抗的勇气和承受的勇气。
拒绝乌托邦和追求它一样需要勇气。
20.放弃并不难,关键是for what。
21.我想找一个对新鲜的知识、品格的改进、情感的扩张有胃口的人。
我有这样的胃口,所以还想找到一个在疆域方面野心勃勃的人。
22.历史还远远没有抵达它的尽头,未来还坐在红盖头里面激发他的想象力,他还可以那么全力以赴的向它奔跑,并且从这全力以赴中感受到意义凛冽的吹拂。
23.幸福其实往往比我们所想象的要简单很多,问题在于如果我们不把所有复杂的不幸都给探索经历一边,不把所有该摔的跤都摔一遍,不把所有的山都给爬一遍,我们就没法相信其实山脚下的那块巴掌大的树荫下就有幸福。
这话虽然听起来那么知音但它的确很肺腑。
24.大部分美式社科学问的特点就是:精致的平庸。
这个体系不太关心你是不是平庸,但是非常关心你是否精致。
25.我只是懒,懒的为自己漫天飞舞的灵感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所以不惜把他人在流水线上的精雕细琢工作说成是自欺欺人。
26. 快乐这件事,有很多“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因素。
基因、经历、你恰好碰上的人。
但是充实,是可以自力更生的。
罗素说他生活的三大动力是对知识的追求,对爱的渴望,对苦难的怜悯。
你看,这三项里面,除了第二项,其他两项都是可以自给自足的,都具有耕耘收获的对称性。
27.我老觉得自己和大多数人交往,总是只能拿出自己的一个维度,很难找到和自己一样兴趣一望无际的人。
28. 真正的绝望跟痛苦、悲伤没有什么关系。
它让人心平气和,让你意识到你不能依靠别人,任何人,得到快乐。
它让你谦卑,因为所有别人能带给你的,都成了惊喜。
它让你只能返回自己的内心。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不同的自我,他们彼此可以对话。
你还可以学习观察微小事物的变化,天气、季节、超市里的蔬菜价格、街上漂亮的小孩,你知道,万事万物都有它值得探究的秘密,只要你真正——我是说真正——打量它。
29.以前一个朋友写过一首诗,《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
我想象文革中的顾准,狱中的杨小凯,在文学圈之外写作的王小波,就是这样的人。
怀才不遇,逆水行舟,一个人就像一支队伍,对着自己的头脑和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
30. 如果你还在为自己孤单寂寞怀才不遇举世皆浊我独醒而深深叹息的话,那么让我告诉你,你买不到那个彩票的,别再把你时间的积蓄两块、两块的花出去,回到你的内心,寻找你自己,与心灵深处的他、他们一起出发去旅行。
如果你有足够的好奇心,你可以足不出户而周游世界,身无分文而腰缠万贯。
31.人生若有知己相伴固然妙不可言,但那可遇而不可求,真的,也许既不可遇又不可求,可求的只有你自己,你要俯下身去,朝着幽暗深处的自己伸出手去。
32.我想说的是,只有足够强大的人才会勇于脆弱。
在该同学热泪盈眶的那五分钟里,我觉得他无比脆弱因此无比强大,眼里有通向神的道路33.我有一个毫无根据的理论,并且对此深信不疑:一个人感情的总量是有限的,如果你把它给零敲碎打地用完了,等到需要大额支出的时候,你的账号就已经空了。
34.虽说爱的深度和爱的广度之间,有可能有一个互换性,但我总觉得,真爱的是一个对深度而不是对数量的体验。
35.什么都可以从头再来,只是青春不能。
那么多事情,跟青春绑在一起就是美好,离开青春,就是傻冒。
36.据说真正的爱情,不是因为对方能带给你什么,而是因为你就是欣赏他的美好。
37.耐心是一种美德,其基本的道理就是,你的饥饿,不应该是让一个霉包子糟蹋你胃口的理由,也不能是你浪费一个好包子的理由。
很多时候,冲动里面有一种快感,而另一些时候,远离则是一种操守。
38.任何主张,加上的“主义”这个后缀,就变得恐怖。
39. 可我总是疑心,有多少人的婚姻是乐趣在维系,又有多少人,仅仅因为惯性,他之所以结着婚,是因为他已经结了婚。
他之所以结了婚,是因为别人都结婚,别人都结婚,是因为——你问“别人”去吧,我怎么知道。
我恶毒地以为,大多数人结婚,其实仅仅是因为无所事事,于是决定用一种无聊取代另一种无聊。
40.一个人是多么容易把对自己的鄙视误解为对爱情的需要。
41.所以我认识的女孩女人,从十几岁的奥几十岁的,个个都像是职业恋爱家,每天翻来覆去地分析她那点破事,她说不厌,她的闺蜜也听不厌。
42.这个世界的得救,需要的也许不再是振臂高呼时的豪迈,而是一个外科大夫对待一颗跳动心脏时的纤细。
43.而真正关心政治,不是关心领导人的起居和病例,而是关心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不是关心“事件”,是关心正义。
44.更重要的是,享乐主义得以存在,是有一系列公共制度的前提的,而这些前提是政治斗争的结果。
以为私人生活和政治没有关系的人,忘记了私人领域从边界的界定到秩序的维护都是政治问题。
45.我理解在一个关心政治成本太高,追求个人发展动力很大的时代里大多数人的政治冷漠,但是我不能理解因为这种冷漠而感到的洋洋得意。
46.雨果说,当一种观念的时代已经到来,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挡它。
这话的反面是:当一种观念的时代已经过去,没有什么力量能够挽留它。
47.他选择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他在这个庞大的官僚机器里爬行了几十年,爬到顶峰,却一脚踹开了这个机器,而这个机器的倒塌也意味着他自己的坠落。
48.极度焦虑中,我想到了《追风筝的人》里面的一句话:没有良知的人从不承受痛苦。
就是说,如果我为此感到痛苦,那一定是因为我良知未泯。
49.重估并不一定以为着否定。
重估以为着审视和追问,以为着从传统、从权威、从成见、从经典、从集体、从他人那里收复自己的头脑,从每一个塞给自己的信条问“为什么”。
正是所有这些人当时所问的“为什么”,让20世纪初的中国成为一个像各种可能性开放的中国。
50.人们赞美青年的勇敢和叛逆,但另一面的现实则是,青年你常常用隐身于群体的方式来追求个性,用为专制者冲锋陷阵的方式来表现叛逆,其勇气背后往往是选择性的沉默。
51. 今天回头再去看五四运动,它更像是启蒙浪潮结束的开始,而不是开始的结束。
爱国主义传统当然要纪念,但仅有爱国主义是不够的。
90年来的历史说明,引领我们突破政治瓶颈的不是激情、集体和破坏,而是理性、个体觉醒和制度改革。
现在我们纪念那一天的最好方式可能恰恰是超越那一天。
穿越1919年,回到 19XX年,那一年,一个叫陈独秀的人创办了一本杂志叫《新青年》,一个叫胡适的人坐在哥伦比亚大学的课堂上听杜威讲课,一个叫鲁迅的教育部公务员闲来无事正研究佛经,一个叫丁玲的小女孩还在念书识,而那个叫毛泽东的湖南青年刚刚考上师范学院。
那时候他们当然不知道未来会有怎样的刀光剑影。
他们读书、思考,心怀虔诚,向未来敞开。
你多么希望他们将要面对的腥风血雨可以被抹去,多么希望历史重新交给他们一张白纸,让他们从头再来。
52.他温和而不消极,明辨是非而不急于求成。
改造世界对他来说不是将一个制度连根拔起,而是从给予身边的人一点一滴的温暖开始。
53.jader 玩的无非是民粹主义那一套:用短期的救济发放等等小恩小惠来笼络地方选民,小恩小惠是直接的、现实的、看得见摸得着并且有一个集中的受益群体的,而制度扭曲的代价却是间接的、长远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并且分散在全民甚至接下来几代人当中的。
民粹主义式的救国,是饮鸩止渴。
54. 国内的媒体,时不时地就会把“大学精神”这个话题拿出来讨论一下。
基本上大家都会达成一个共识:大学不是职业培训机构,大学精神不应当仅仅是训练工作技能的精神。
据说,大学应该熏陶的,是一种人文精神。
虽然“人文”这两个,因为靠“文人”太近,已经臭大街了,我觉得,大家还是应该再给它一次机会。
55.我想大学精神的本质,并不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深奥,而恰恰是恢复人类的天真。
天真的人,才会无穷无尽地追问关于这个世界的道理。
大学要造就的,正是这种追问的精神,也就是那些“成熟的人”不屑一顾的“呆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