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送你一颗子弹》有感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1刘瑜这本书,当时吸引我的是书名,觉得很有新意,想看看讲的是什么。
看了下目录,发现记录的是一些生活随笔,很贴近现实生活,一篇一篇的生活随笔十分短小,有着对读书、人生、爱情、理想、政治、社会的深刻思考。
很难想象这样的文字出于一位学政治的女博士之手。
慢慢读进去,便惊叹于作者学识如此广泛,历史事件、文学书籍、政治社会理论信手拈来,文笔时而细腻丰富,一草一木,一事一人皆能牵扯无限思绪,引出不断遐想,如一股清泉缓缓注入,透彻人心;时而辛辣老道,眼光犀利,抽丝剥茧,总是一语,在你没反应过来之时于现象中毫不留情地直抓本质,真如一颗子弹,爆裂而出,直击人心,令人酣畅淋漓!在此特意选三篇能让我产生强烈共鸣的文章,摘录如下。
在《有关的和无关的人》中,作者写到自己在闲来无事的情况下清理手机通讯录,发现了一大堆根本没有太多交往的人,这些都是一些若有若无的人,认识的越多,忘记的也就越多。
而那些与你毫无关系的人,就是毫无关系的,永远都是毫无关系的,从认识的第一天开始,其实你就知道,就算是笑的甜甜蜜蜜,就算是有过无关痒痛的来往,就算你努力经营这段关系。
而那些与你有关的,就是与你有关的,是逃也逃不掉的,就算你们只见过三次,就算你们三年彼此才搭理一次,就算是你简直想不起他或者她的样子,就算是你们隔着十万八千里。
“有些人注定是你生命中的癌症,而有些人只是一个喷嚏而已。
"在《一天长一点》中,作者认为马克思把生产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生活也是如此。
吃饭睡觉买日用品是为了维持生命的"简单再生产",而看一本好书,发掘一个好CD,看一个好电影,写一篇饱满的文章,进行一场会心的谈话,跟好朋友吃一场欢声笑语的饭,这才是"扩大再生产".可悲的是,一些"简单再生产"往往霸占了我们的"扩大再生产",那些不得不做的事隔断了我们与自己想做的事。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3篇_读后感_模板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3篇_读后感_模板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一)在没有wifi和流量的日子里,你会怎样度过?偶然获得的大段闲暇时光,让我重新拾起了纸质书,回归到传统的阅读,《送你一颗子弹》正是我那时读到的一本书。
刘瑜说,”没有无聊的人生,只有无聊的人生态度。
”假若某天你置身于一座孤岛,你是否能够不急不躁地跟自己共处呢?我们的身边充斥着浮华与喧嚣,大家庸庸碌碌地生活着,看似都在追求却浑浑噩噩、茫然无措。
但在这群人中间,一定会有一个闪闪发光的灵魂。
如果你足够幸运,你就会遇到他们。
因为当他们谈论起梦想时,透过他们的眼睛,你会发现他们眼里绽放出的光华,那是对梦想一直不变的热爱,那是燃烧生命的颜色,他们的灵魂也因梦想而越发璀璨。
渴望追逐繁星般璀璨梦想的人,漂泊是他们的必经之路,也许是身在异乡所感受到的孤独无依,也许是执着追梦的心饱受嘲讽。
但是,这些身心的漂泊对于他们而言,并不值得一提,因为实现梦想的过程本就是一件美妙的事情。
那些磨难与挫折都会在追梦人的赤诚之心下,化作无尽地动力,支持着他们前行。
当你找到了自己的梦想,认准了前行的方向,你就会浑身充满力量,并不会感到盲目与无聊。
白落梅笔下”对营营名利视而不见,却为山林的一朵无名野花,而心动不已”的人,说的正是他们。
在《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在人人都追逐名利之时,只一心为实现绘画的理想而努力。
他放弃了令人羡慕的地位、美满幸福的家庭,在追求绘画的道路上身体饱受贫穷与饥饿的折磨,心灵却甘之如饴。
刘瑜在她的书中写道,”我相信是一个人感受的丰富性,而不是发生在他生活中的事件的密度,决定他生活的质地;是一个人的眼睛,而不是他眼前的景色,决定他生活的色彩。
”我们总是说成人世界太复杂,并非大人的老成世故作祟,只是他们内心感受的敏感度在不断地降低,心渐渐被生活琐碎磨砺得坚硬无比。
而当你拥有了一颗敏感多情的心灵,一双善于发现美好的眼睛,世界就会在你的面前开启它那不轻易示人的一面,并非大多数人看来的无聊乏味,而是充满了令人雀跃的快乐与幸福,是你渴望一生追求的美好世界。
2019年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优秀word范文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篇一:读《送你一颗子弹》有感读《送你一颗子弹》有感这是我近来迷上的一本人文随笔。
它就似穿透臭氧与大气的子弹,承载着生活的乐趣与智慧倏然击中了我的心。
这本书里,作为社会第三性别的政治学女博士,作者刘瑜没有刻意卖弄那些形而上的专业知识,却以最直白又动人的方式---以一个小女人的心态幽默地调侃着学术,政治,生活,分享她对他人,对自己,对社会,对爱情,对人生,对书籍、音乐、电影,还有猪头肉和辣酱的看法。
通过鸡毛蒜皮的小事,思考着世界格局意识形态的大事,饱含着生活情趣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正如刘瑜自己所言,“文字是体验生活的方式,捕捉一些瞬间的感受,把这些花花绿绿的感受像萤火虫一样收集到一个玻璃瓶子里。
生活虽然稀薄,没有多少人物、事件或催人泪下的经历,但是可以用文字这种耐心的方式,用感受来弥补事件的贫瘠。
”故不是出于写书的目的,文章的风格迥异,作者便把它们大致分为三部分:“论他人即地狱”、“论自己作为他人”、“论人生意义之不可知”、“论爱情之不可能”和“论社会之既不可知又不可能”五章。
虽说是瞬间的感受,但作者语言诙谐而犀利,简单而深刻,往往三言两语就击中要害,调侃讽刺有时还带点自嘲的口气表达出来,不得不让人拍手叫好。
不管是书里随处可见的精妙的形容词和比喻,还是时不时出现的抖机灵式小幽默都给人耳目清新的感受。
因为喜欢“审视生活”,书里充满了看透一切的焦虑,而且还是用嬉皮笑脸的语气来描述的焦虑,就像一个貌似把什么都看透但又必须继续活在这个看透了的世界里的,不那么普通的普通人嘴角无奈的微笑和眼里依旧闪烁的好奇的光芒。
能把事情看透的人很多,但看透之后还能这样接地气的就不多了,对生活没有冷眼旁观的漠然,而是像植物一样积极乐观向上的生长,融入人民群众的海洋---一个真实存在但却是我无法想象的人生,在她的记录下,快乐与真知像春水般舒适的流入我的皮肤。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一)《送你一颗子弹》,之前是一年前在朋友的电脑上看到的,当时不知道什么书,以为就是很平常的书,没什么还看的,但是后来在网上不断看见关于《送你一颗子弹》的介绍,还有什么推荐的。
反正是很火,所以呢,我就特意找到看看,感觉还不错,就有意要买一本,现在已经看完了觉得作者很有想法,观点也很犀利,语言很大胆,还很幽默,其中经典的语录,现在有人已经摘录下来,网上可以看到,看时让人忍俊不禁的想笑。
有时又让人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
这本书是随笔体,写的大都是作者生活最后中求学中的点点滴滴。
写的随意自如,有时会感叹,这样的语言也可以啊!呵呵,对也可以。
现在好书不多,值得看的更少。
小说太长了,没时间看,只有这些随笔类的小书,能在下班后抽出闲暇,躺在被窝,伴着淡黄的灯光,在宁静的夜里品读几许,体会一下别人的内心世界,然后安然睡去。
呵呵多么安逸!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二)送你一颗子弹,很精彩!书中有一个小标题是“送你一颗子弹",在这一篇里作者就《送你一颗子弹》这部电影对拉美社会状况发表了自己的思考与评论,作为一个政治学者,自然观点深刻,分析透彻深入,让人受益匪浅!对生活、社会的认识不应当流于表象和可见的,而应当看到更深刻更本质的问题!我想这本书想要带给读者的或许也就是这么一种人生态度吧,所以选用了这个标题来作为正本书的名字。
“如果说生活的丰富多彩是红军在与敌人的对抗中爬雪山过草地,那么我这几年的生活就是一只骆驼在默默无言的穿越撒哈拉沙漠。
”表达的多好啊!“作为一个无限悲观的人,我常常以嬉皮笑脸的语气来描述这种悲观,以掩饰自己还死皮赖脸活在这个世界上所带来的尴尬。
别人往往记住了说话的语气,却忘记这语气之下的信息。
事实是我觉得人生的确充满了不可知与不可能,对此我心意难平,一气之下唠叨出这么多文字,从这个角度来说,也许读者可以把这本书看作人类学笔记而不是心灵随笔,或者看作一部精神疾患大全也行。
2023年《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
2023年《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2023年《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1十年前的一本书,到现在,整个中国可能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者也从剑桥回到清华。
第一次接触到刘瑜的书,应该是在大一,那个时候匆匆打开,也匆匆合上了。
再次打开这本书,是在新华书店,读了前面两页,觉得尚且还算有趣,花了几个小时也就读完了。
书里的某些观点可能是我有在思考过,但是作者将其写了出来。
作者所过的一种生活,正是我一直想过的,但是我远没有她这么优秀。
但是怎么说,有时候没也是有赶上时机。
其实大学的时候,我就在思索孤独的意义。
高中时代的我的确是孤独的,但是那个时候也不知道如何与其相处,总是僵硬。
再后来到了大学,孤独只是和成长交融在了一起,一个人的目标更明确,倒是也结交了三五好友,也不算是孤独。
孤独就孤独吧,只要是行走着,就不是孤独。
读书的意义在于什么,读书的意义在于让你思考,思考的内容和方式决定了你这个人处于什么样的层次。
这是我想说的,接下来希望你好好读书,别抛弃孤独。
2023年《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2作者作为一个高端的知识分子,没有用华丽的语言描述什么大道理,而是很真实的写着自己的生活和心情。
在很多方面都写到我心坎里去了,觉得这描述的就是某方面的我,我也会这么干这么想这么做。
学习焦虑是每个人都会有吗?在以前我觉得作者这种水平的人,一定是把学习当生活的。
可是他也和普通的我们一样呀,不学习就会焦虑,制定完学习计划又不能按时完成。
是不是只要坚持学习的想法,长久下来也会慢慢积累成长呢。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看书的功利目的就有些强,会不能很好地享受这个过程。
我想在之后慢慢的改变自己的想法吧,学习是必要的,但是不是为了什么目的而变得必要。
有时候会对自己有很多的想法负担,觉得自己这不好那不好,觉得自己这里比不上别人哪里比不上别人。
我想接受自己这样的性格,不觉得自己自闭、内向是不好的。
虽然我内向,但是我也喜欢美食、喜欢新鲜、喜欢尝试。
内向和美好生活没有联系,开朗不代表能更好的体验人生。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送你一颗子弹》是中国作家刘瑜所著的小说,该作品以犀利的笔触揭示了当代中国社会的黑暗面,探讨了个人命运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我在阅读这本小说后深受触动,对人性、社会和命运有了更深的思考。
小说以主人公李达康的视角展开。
李达康从军营调离后进入城市,被派到贫困的农村支教。
通过与学生、农民和地方政府官员的交往,李达康逐渐认识到社会的复杂性和人性的丑陋。
他眼睁睁地看着自己钟爱的女学生之一被迫卖淫,眼睁睁地看着地方官员的黑暗勾当。
于是,他决定以送给堕胎死去的学生一颗子弹的方式,给这个世界带来正义与宽容。
通过对这个社会的观察和揭示,刘瑜深刻地展现了权力腐败、道德沦丧和社会弱者的无助。
小说中的李达康是一个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英雄人物,他心系社会弱者的疾苦,敢于面对黑暗勇敢地去寻找真相和做出改变。
他的存在使我们深刻认识到,人性的扭曲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我们不能只是观望,应该主动行动,为社会的正义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说以其生动的情节和细腻的描写吸引了我的注意。
刘瑜的写作风格简洁明快,语言流畅自如。
通过对细节的刻画,我们可以感受到小说中每个角色的真实性和复杂性。
人物形象的刻画非常到位,他们不仅是普通人,更是代表着某种社会现象和思维方式。
小说中的情节紧凑有力,没有丝毫拖沓和冗长之处。
这种连贯的写作风格让读者能够更好地投入到故事中,深入理解和思考。
《送你一颗子弹》是一部催人深思的小说,它引发了我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在当代社会,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我们需要关注社会的黑暗面,思考自己的社会责任。
正如小说中的李达康一样,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社会的问题,为改变社会、推动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阅读这本小说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辉煌和黑暗,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对正义的追求。
作为读者,我们应该积极思考小说中传递的深层信息,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社会的改革者和推动者。
在结束这篇读后感之际,我想送给每个人一颗子弹,这颗子弹象征着我们内心的力量和决心。
优秀读后感(10篇)
优秀读后感《送你一颗子弹》是一本备受争议的小说,作者已故作家刘瑜。
该书于1997年出版,大量兜售于中国大陆,引发了人们对当时时政和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
这本小说重新点燃了对文学的热情,探讨了一些大众关注的社会问题以及对政治制度的质疑。
阅读这本书让我倍感震撼,体验到作者深思熟虑的写作风格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仿佛与主人公沉浸在一起的情境中。
小说以银行家吕金魁为半自传形式,叙述了他在文革时期的所见所闻,以及自己的成长遭遇。
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悬念丛生,让读者永远无法预测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事情。
此外,本书还探讨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依然存在于当今的中国。
小说深入探讨了给予非理性的权力,以及当权者和无权者之间的斗争,这些因素深深影响了当今的政治体制、社会问题和人民生活。
在我看来,这本小说对思考现代社会以及困惑和不确定的未来有着深刻的启示。
在读完这本小说之后,我深深感到自己应该进一步思考人类存在的悲喜,以及我们如何应对痛苦和不公平的问题。
《送你一颗子弹》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思辨性和社会动员力,还在于它引发了人们对不公正、奸诈和人性的重要思考。
这本小说鼓励我们充分认识社会问题,正视痛苦和困境,并寻找解决之道。
不过,我想提出一些反思。
在当今中国,人民的权利和利益受到轻视,难以令人满意。
不幸的是,权力和财产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人民的恐惧。
因此,我认为,我们需要积极抵制这些权力和财产,挑战这些不公平和不合理的情况。
我们应当集思广益,维护社会正义和人权,以便我们能够拥有一个更加公正和繁荣的时代。
总之,阅读《送你一颗子弹》对我的阅读体验和思考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这本书激发了我对历史和政治的探索,也提醒我反思自己的内心。
我相信,每个读者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自己的独特之处,并从中受益。
对我而言,这本书将长期在我心中占据特殊的位置。
优秀读后感一、文章简介和背景介绍《1984》是乔治·奥威尔所著的一部反乌托邦小说。
读《送你一颗子弹》有感
时间就这样平平稳稳地过。
我也顺着那轴慢慢往前挪。
这日子是要谋杀一个有志青年所有斗志的节奏么?书完全看不进去。
心理还是有一关过不去。
每当想到别人都在好好地过生活,朝着自己的未来意气风发地迈进。
心里就觉得难过。
不过还好,仿佛经久磨练,已经没有对时间流失那么深的恐惧了。
喜欢胡思乱想,好歹也有点什么智力成果呀。
喜欢看书,好歹也写两篇出彩的文章出来啊。
可事实是,什么也没有。
我只是如万千平庸的人一样,每天做着再无聊不过的事。
对这一点,我都觉得可耻。
人家刘瑜,虽说已经三十了吧。
好歹也是在外留学多年,在剑桥混个老师当当没问题。
虽说也没结婚生子吧,好歹人家读了那么多书呀。
写篇文章还不是小菜一碟。
虽说人家也是一个人在外面,可是人家日子过得滋润呀。
写论文、看电影、看歌剧,一样不落下。
这简直让我这个完全与世隔绝,又丝毫没出世境界的人难过得想死。
看了刘瑜的书,最让我欲壑难平的是,凭什么我要像一条虫子一样窝在电脑旁边,靠着那点工资半死不活地熬过一天又一天?凭什么人家可以在思维的大海里遨游,评古述今,且每天都活得那么有滋有味,时不时迸出点什么智慧的火花,然后写篇文章调侃中外?答案是,其实我也可以。
至于怎么样才能做到和她一样,这不只是一个问题那么简单。
《送你一颗子弹》,这本书的标题再霸气不过。
这也充分说明作者的思绪的确如涛涛江水,绵绵不绝。
事实是,很多好的书的标题已经足够吸引人,让人除了赞叹作者的博古通今之外,也只能望其项背了。
这是近来读过的比较好的一本书。
准备考试,却忙里偷闲,看了这样一本杂文,或者说是散文,并没有觉得有多大的损失。
好书就是这样,能给你启示,能让你在某一个瞬间有种找到知己的狂喜,心想,呵,原来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是这样。
那些小怪癖,那些胡思乱想,原来在地球的某个角落还是有人跟我做着同样的事,为同样的问题在消耗着脑细胞。
话说回来,能写文章固然是好事,不过更多的是需要我们细心品味我们的生活,永远对生活保持着一颗敬畏之心。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大全(8篇)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大全(8篇)【篇一:《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送你一颗子弹》,之前是一年前在朋友的电脑上看到的,当时不知道什么书,以为就是很平常的书,没什么还看的,但是后来在网上不断看见关于《送你一颗子弹》的介绍,还有什么推荐的。
反正是很火,所以呢,我就特意找到看看,感觉还不错,就有意要买一本,现在已经看完了觉得作者很有想法,观点也很犀利,语言很大胆,还很幽默,其中经典的语录,现在有人已经摘录下来,网上可以看到,看时让人忍俊不禁的想笑。
有时又让人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
这本书是随笔体,写的大都是作者生活最后中求学中的点点滴滴。
写的随意自如,有时会感叹,这样的语言也可以啊!呵呵,对也可以。
现在好书不多,值得看的更少。
小说太长了,没时间看,只有这些随笔类的小书,能在下班后抽出闲暇,躺在被窝,伴着淡黄的灯光,在宁静的夜里品读几许,体会一下别人的内心世界,然后安然睡去。
呵呵多么安逸!这是作者的简介:刘瑜生于1975年12月。
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哈佛大学博士后。
曾任英国剑桥大学政治系讲师,现任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政治系副教授。
为《南方周末》写时评专栏、《新周刊》写书评影评专栏。
《南方周末》2008年度年度专栏作者。
个人作品:《民主的细节》(美国政治观察专栏集,2009年南方周末年度图书)、《余欢》(小说)、《送你一颗子弹》(随笔)。
大家有时间就去阅读一下吧!【篇二:读《送你一颗子弹》有感】最近读刘瑜的随笔,一个政治经济学博士。
一个旅美学者、一个70后、一个女人。
一个学生。
这个女人有如此多的身份。
可是读她的文字仍然平易近人,风趣幽默,不矫揉造作。
尤其惊奇的是对于生活,对于政治,对于世界,她大脑中不时闪烁的火花,竟然和我如此合拍。
一个从小生活在中国的三好学生,在20岁之前完全没有去国外的机会。
本身柔弱女子,在中国的传统社会环境下,十有七八本已丧失独立观点,转而成为整个体制的附属品。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及主要内容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及主要内容(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及主要内容【导语】:送你一颗子弹是刘瑜的一部作品集,自从从出版以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店铺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部作品的读后感。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精选16篇)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精选16篇)《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篇1这是一本作者的生活随笔,用批判性思维和调侃性语气记录身边的事情,记录自己的思考。
特别赞成作者说的是一个人的眼睛而不是他眼前的景色,决定他的生活色彩。
感觉作者是认清了生活的悲观本质,并把它撕碎揉烂之后用嬉皮笑脸的语气描述出来的。
看这本书就像是在和一个碎碎念的朋友聊天,这位朋友幽默,风趣,说话毒蛇又一针见血,并且还十分的接地气。
惊讶于她看事情的态度和角度,没有无聊的人生,只有无聊的人生态度。
比如提到亲密关系和小圈子时,她认为有一个小圈子固然可以相互取暖,但是结果是往往是大家集体“坐井观天”,有时候温暖也会成为压迫。
不同意她的所有观点,但钦佩她的直白与坦率,大概就是那种能够快刀斩乱麻把自己内心的小九九全部描述出来,有时候我们纠结、徘徊、迷茫,但是却什么也表达不出来,而作者每次都能够用简单的几句话或者平平无奇的几个比喻就把这种状态阐述出来,比如用打哈欠来描述花开的动作,用粥和蜜来形容时间,用种一棵树形容自己的长住……特别喜欢她说的:文字不是我记录生活的方式,而是我体验生活的方式,因为书写的过程拉近了我和被书写对象的距离,使最微小的事物都呈现了五官和表情。
这就是我喜欢写的原因呀!《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篇2十年前的一本书,到现在,整个中国可能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者也从剑桥回到清华。
第一次接触到刘瑜的书,应该是在大一,那个时候匆匆打开,也匆匆合上了。
再次打开这本书,是在新华书店,读了前面两页,觉得尚且还算有趣,花了几个小时也就读完了。
书里的某些观点可能是我有在思考过,但是作者将其写了出来。
作者所过的一种生活,正是我一直想过的,但是我远没有她这么优秀。
但是怎么说,有时候没也是有赶上时机。
其实大学的时候,我就在思索孤独的意义。
高中时代的我的确是孤独的,但是那个时候也不知道如何与其相处,总是僵硬。
再后来到了大学,孤独只是和成长交融在了一起,一个人的目标更明确,倒是也结交了三五好友,也不算是孤独。
书籍《送你一颗子弹》读书心得感悟
书籍《送你一颗子弹》读书心得感悟书籍《送你一颗子弹》读书心得感悟1从冬瓜小姐推荐这本书以来,断断续续花了半个月总算是读完了。
是一个留美女博士论他人即地狱,论自己作为他人、论人生意义之不可知、论爱情之不可能、论社会之既不可知又不可能,等毁三观的个人观点。
可能有些偏颇,甚至是极端,但是某种程度上说也有她的道理。
总的来说,这本书不像是书,其实自己也说了,也就是记录不同年龄阶段的想法,然后串起来的。
因为她觉得文字即体验。
等头发花白牙齿落光了回过头来体验已过半百的人生,可以拾起不同个自己。
就像路边捡钱包一样,可以重拾好多个自己,这真是个可怕又好玩的事情。
原来,我曾经是这样的啊。
或者说,原来我最满意的状态出现在这段时期啊。
她的这种状态或者心态,我是深有同感的。
所以,还是强烈推荐这本书,至少读起来不会无聊,真的很有意思。
读这本书就好像是跟一起响应苏格拉底先生的号召,去实践这样的人生态度:不被审视的人生不值得渡过。
无论是她谈到英国的选举时刻民众短暂的自由还是毛里求斯的阳光沙滩,无论是资本主义最腐败的俱乐部还是对饭扫光痴狂的生活态度,无论是他人即地狱还是不婚主义者;每篇文章都给读者抛出一个论题,然后围绕着它各种批判或是解读,只是这些论题是围绕生活围绕三观展开。
这样来审视人生,这也算是值得度过的人生吧?回头想想,我每天发掘或抱怨的也不过是在审视人生罢了,审视的这个过程是能量守恒的,有时积极大于消极,有时负能量超过正能量,不管怎样,都在审视的过程中把人生摇摇摆摆地向前推着。
一晃也在刻薄和挑剔中吹毛求疵地过了三分之一的人生了,知道原来也就这么回事儿。
那么是不是应当进行SWOT,在了解WHAT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概括,权衡优劣势,掂量机遇和威胁,然后把人生从偏移的轨道摆正?使之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读到最后我终于明白送你一颗子弹作为标题的意义。
其实就是一种警告。
人尚未丧失自知性的几种表现——忧郁、自闭、强迫症、交流障碍、妄想、躁狂、焦虑……这本书好像是搞人类学而不是心灵鸡汤型,或者说它是人类精神疾病大全,从始至终看似话题观点大相庭径,其实贯彻其中的是焦虑,如果非要上纲上线,就是对这个时代的焦虑也是对人类甚至人性的焦虑。
《送你一颗子弹》读书笔记
《送你一颗子弹》读书笔记第一篇:《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当我了解到这本书的作者刘瑜老师是一位政治学博士时,不禁对她“望而生畏”。
要知道,女博士可是传说中的“第三性别”人群,更何况是政治学领域的女博士。
我猜想,她的文字要么晦涩难懂,要么枯燥乏味,以及扑面而来的专业名词,总之,一定不会吸引我。
事实是,她的文字惊艳了我,这是一位多么可爱又充满生机的女博士啊。
她没有刻意地卖弄专业知识,却以最直白的方式剖析了她眼中的世界,以及如何在形而上生活与形而下生活之间实现优雅地转换。
在她书中的世界是一个完全真实的世界,甚至比世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样子还要真实,因为有时候你所看见的会蒙蔽你的心,刘老师所做的是通过自己的内心来看世界,并努力告诉大家她所看到的本质。
也许有人会觉得惊奇,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怎么会在文章里脱口而出一些低素质的话,我却觉得这样更真实,这本书本来就是一本生活的随笔,人生那么长,总有一个让你想要尖叫,想要骂街的时刻。
那些所谓低素质的话也从来不是这本书的重点,顶多是带动读者情绪的调味品。
带给读者更多的是作者对读书、人生、爱情、理想、政治、社会的深刻思考,细腻的文笔又不时地将历史事件、政治社会理论、文学作品铺展开来。
不得不提的是,书中提到的电影、书本都激起了我的极大兴趣,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
在书的前面部分,有这样一句话‘功夫常常是会负有心人的;功夫负不负有心人本该没有那么重要的;“有心”的价值是不能用负与不负来衡量的’,这句话简直说到了我的心坎里。
每当我们去做一件事情,总想着最后的结果,如果注定是失败,几乎没有人会愿意去尝试,可是,不去尝试,怎么会知道这件事情将要带给你的是成就感还是挫败感呢。
正如文章的标题一样,“你比你想象的更自由”,你不必过多地在意结果,可以更自由地选择实施或者放弃,虽然这可能会遭到一位经济学家的批评,毕竟心灵上的收获无法用经济学曲线来证明。
其中还有我认为对女性读者很有价值的一篇文章,“但是不要只是因为你是女人”,在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里面,人们往往认为受害者是女性,这是为什么呢?大抵是因为女性表现出来的姿态是弱者,是受害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送你一颗子弹》有感
这是我近来迷上的一本人文随笔。
它就似穿透臭氧与大气的子弹,承载着生活的乐趣与智慧倏然击中了我的心。
这本书里,作为社会第三性别的政治学女博士,作者刘瑜没有刻意卖弄那些形而上的专业知识,却以最直白又动人的方式---以一个小女人的心态幽默地调侃着学术,政治,生活,分享她对他人,对自己,对社会,对爱情,对人生,对书籍、音乐、电影,还有猪头肉和辣酱的看法。
通过鸡毛蒜皮的小事,思考着世界格局意识形态的大事,饱含着生活情趣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正如刘瑜自己所言,“文字是体验生活的方式,捕捉一些瞬间的感受,把这些花花绿绿的感受像萤火虫一样收集到一个玻璃瓶子里。
生活虽然稀薄,没有多少人物、事件或催人泪下的经历,但是可以用文字这种耐心的方式,用感受来弥补事件的贫瘠。
”故不是出于写书的目的,文章的风格迥异,作者便把它们大致分为三部分:“论他人即地狱”、“论自己作为他人”、“论人生意义之不可知”、“论爱情之不可能”和“论社会之既不可知又不可能”五章。
虽说是瞬间的感受,但作者语言诙谐而犀利,简单而深刻,往往三言两语就击中要害,调侃讽刺有时还带点自嘲的口气表达出来,不得不让人拍手叫好。
不管是书里随处可见
的精妙的形容词和比喻,还是时不时出现的抖机灵式小幽默都给人耳目清新的感受。
因为喜欢“审视生活”,书里充满了看透一切的焦虑,而且还是用嬉皮笑脸的语气来描述的焦虑,就像一个貌似把什么都看透但又必须继续活在这个看透了的世界里的,不那么普通的普通人嘴角无奈的微笑和眼里依旧闪烁的好奇的光芒。
能把事情看透的人很多,但看透之后还能这样接地气的就不多了,对生活没有冷眼旁观的漠然,而是像植物一样积极乐观向上的生长,融入人民群众的海洋---一个真实存在但却是我无法想象的人生,在她的记录下,快乐与真知像春水般舒适的流入我的皮肤。
我常常在想人生向往自由,却仍在原地踯躅,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功夫常常会负有心人的;功夫负不负有心人本该没那么重要的,有心的价值不该用负与不负衡量”,简直说到我心坎里了。
每当我们去做一件事,总想着最后的结果,多少人因为害怕接受失败而却步?但不去尝试,怎么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怎么知道你将获得的不是成就感?正如题目“你比想象的更自由”,毕竟心灵的收获无法用经济曲线来衡量。
我们有真挚肺腑之声,却不能婉转的歌唱,生活中很多事物因为微小就被看做不存在,无所谓的无奈比比皆是。
在这个社会中“成熟的人”永远是在告诉你,存在的就是合理
的,而合理的就是不必追究不必改变的。
“成熟的人”还告诉你:这个世界,无商不奸无官不贪,所以战胜坏人的唯一方式就是成为更坏的人。
如今大学里的学生真正被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如今多少职业者的思维因为懒惰因为不愿审视自我而随众而不愿有改变,只能在抱怨现状时又默默愤懑地接受所谓的枷锁。
这个世界充满了约束和秘密,哪一个都不是最佳的几何形状。
当信仰被丢弃,所谓趋利避害本能发挥它们的光环效应时时,我们的生活真的就会变成一个没有留下任何指纹与线索的犯罪现场!或许我们越来越繁荣的物质文明让我们的精神家园变得不那么富饶,但我们又比过去的人幸运太多,不用被逼做坏事,那我们是不是应该不断审视自身,判断自己是在历史的终结中安享太平,还是在第三世界努力拼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