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 南 录 文天祥
指南录后序 (全)
间:空隙,这里指机会。 具:通“俱”。 阃:统兵在外的将帅。 中兴:复兴。 庶几jī:差不多。 诡:隐蔽。 草,露:名词用作状语
探 能表达作者急切、紧张的心情,以及连续 讨 所经历的坎坷的动词有哪些?领会作者用
词灵活多样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奔” “变”“诡” “避”“出”“渡”“入”“展 转”“至于”
快急险
小结第4节段意:
写出京口抵永嘉的苦 难历程,表现了作者 经历艰险,仍力图中 兴的心愿。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 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 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 自颈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 从鱼腹死;
探
提问:文天祥被拘留时“但欲 求死”后来随祈请使北行,理
讨 当自杀而“隐忍以行”,这两
种做法是否相互矛盾?
明确:不矛盾。“求死”是因
为“不得脱”,以死保全名节; “隐忍以行”,是因为有机会 逃脱,还可以有所作为,图救
国之策。
小结第2、3节段意:
出使北营,震慑敌方, 身受羁縻和被驱北上, 表达了他忍辱负重, 图谋再举的思想。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 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 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 则以兵围所寓舍shè,而予不得归矣。
我自己估计不能脱身,就径直向前痛骂 元军统帅不守信用,列举吕师孟叔侄二 人叛国(的罪行)。(我)只想求死, 不再考虑(个人的)安危。元军虽然表 面尊敬,其实很愤怒,两个重要头目名 义上是到宾馆来陪伴,夜晚就派兵包围 我的住所,我就不能回朝廷了。
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
小结第4节段意:
写出京口抵永嘉的苦 难历程,表现了作者 经历艰险,仍力图中 兴的心愿。
探 讨
提问:在第5节中,两次使用“呜 呼 ”一词,它在体现层次和表达感 情方面起什么作用?
明确:第一个“呜呼”引出种种
“及于死 ”的危难,说明作者自 己将生死置之度外;第二个“呜呼” 把思想感情向前推进一步,抒发对 于出生入死而国事难为的伤痛。 “痛何如哉! ”主要是为国事而 痛惜,是脱离险境后的伤痛。
探 讨
提问:这段文字中连用了多少个 “死”字?这样写是用了什么修辞 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连用了22个“死”字, 构成了生动有力的排比句式, 说明环境险恶,表现了为解 救国难 而视死如归的思想 感情。
小结第5节段意:
以抒情为主,兼用叙述、 说明和议论,抒发饱经痛 苦以后的无限感慨和为国 赴难的大无畏精神。
明确:将以有为也
探 讨
提问:作者说“将以有为 也”这句话有什么意图?
明确:此句是下文的纲,作 者历尽限险而不死,就因为 他有这样一个坚强的信念。
小结第2、3节段意:
出使北营,震 慑敌方,身受羁縻 和被驱北上,表达 了他忍辱负重,图 谋再举的思想。
探 提问:第4段写了哪几 讨 层意思?
明确:
第1层,得脱后的喜悦;
从“死”的危险划分,有的来 敌方(元营),如(2)、(3)、(4)、 (6)、(8)、(10)、 (13)、(15) 等,用以揭露元军的凶狠和残 暴;有的来自内部(南宋),如 (7)、(9)、(11)、(14)、(18) 等,用以披露南宋的混乱和腐 败;有的来自环境的险恶,如 (12)、(16)、(17)、(19)、等, 用以透露社会的动荡和不安。
指南录后序
说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中“痛定思痛,痛何如哉”的所指
说文天祥《后序》中“痛定思痛,痛何如哉”的所指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回顾了他从德祐二年(1276)正月二十日(原文写的是德祐二年二月,据史实当为正月)从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出使北营谈判,到四月八日脱险南返三山(今福州)这一段时间里的惊心动魄的艰苦历程,其中提到了十八次面临死境的情形,最后感慨:“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沉痛的原因并非只指九死一生的经历,更指两个让文天祥刻骨铭心的痛心事情。
其一是痛恨自己赴元营的失策,使得自己率领的勤王将士群龙无首,失去扭转败局的机会。
德祐二年(1276)正月十八日,元军统帅伯颜率兵攻打到距南宋首都临安三十里的皋亭山,时文天祥为临安知府。
由于担任南宋右丞相兼枢密使的陈宜中逃离朝廷,主将张世杰又领兵南下,南宋朝廷陷于混乱,“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次日早上,文天祥被谢后(宋理宗后)封为枢密使,主管军事,中午又加封为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众人推举文天祥做出使元营的谈判代表,文天祥当仁不让,“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而且文天祥还有更长远的打算,即“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
”然而事实证明文天祥这样的想法有些乐观了,面对元军的大举进攻,南宋将士的抵抗显得不堪一击,或战死,或逃亡,或投降,失败的气息弥漫在朝廷内,官员叛变的事情屡有发生,使得元军知晓了南宋的内幕,文天祥的谈判筹码已经不多,而他的强硬姿态又被元军认为是十分危险的,因此被羁縻不得还。
二月底,伯颜大军进入临安,南宋朝廷请降,朝廷府库、史馆、秘阁图书、百司符印告敕等都被元军查封没收,官府的侍卫军被废除,文天祥组织起来的勤王部队也被遣散,等到贾余庆(充任祈请使)等人到达元军统帅伯颜的所在地,文天祥才知道南宋王朝的种种变故,而此时他已失去行动自由,徒唤奈何。
《铁错》一诗反映了文天祥的痛惜心情:“貔貅十万众,日夜望南辕。
过零丁洋文天祥诗词及译文
过零丁洋文天祥诗词及译文过零丁洋文天祥诗词及译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过零丁洋文天祥诗词及译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释①零丁洋:在今广东中山南的珠江口。
文天祥于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被元军所俘,囚于零丁洋的战船中,次年正月,元军都元帅张弘范攻打崖山,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
于是,文天祥写了这首诗。
②“辛苦”句:追述早年身世及为官以来的种种辛苦。
遭逢,遭遇到朝廷选拔;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
文天祥在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以进士第一名及第。
③干戈寥落:寥落意为冷清,稀稀落落。
在此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
南宋亡于本年(1279),此时已无力反抗。
四周星:周星即岁星,岁星十二年在天空循环一周,故又以周星惜指十二年。
四周星即四十八年,文天祥作此诗时四十四岁,这里四周星用整数。
旧注多以“四周星”为文天祥1275年应诏勤王以来的四年,其实本诗前两句应当合起来理解,是诗人对平生遭遇的回顾。
④“山河”句:指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
⑤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县,水流湍急,为赣江十八滩之一。
宋瑞宗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在江西空阬兵败,经惶恐滩退往福建。
⑥“零丁”句:慨叹当前处境以及自己的孤军勇战、孤立无援。
诗人被俘后,被囚禁于零丁洋的战船中。
⑦汗青:史册。
纸张发明之前,用竹简记事。
制作竹简时,须用火烤去竹汗(水分),故称汗青。
译文苦读经书,取得功名,从此遭遇坎坷不平,在兵荒马乱、荒凉冷落的'战斗中,度过了四个年头。
祖国河山支离破碎,像被狂风吹散的柳絮,一生动荡不安,像被风吹雨打飘泊不定的浮萍。
文天祥《指南录》
⽂天祥《指南录》⽂天祥《指南录》 引导语:《指南录》是南宋⽂⾂⽂天祥⾃编的⼀部诗集,标题取⾃诗句“⾂⼼⼀⽚磁针⽯,不指南⽅不肯休”。
下⾯是⼩编整理这部诗集的知识信息,欢迎⼤家阅读学习。
《指南录》该诗集创作于南宋王朝快要灭亡之时,⽂天祥正在被元军驱北⾏途中,在南⽅多个地⽅辗转流离。
他在患难之中写诗纪录⾃⼰的经历并编辑成诗集,全集共四卷。
创作背景 南宋末年,元军对南宋朝廷穷追猛打,南宋王朝岌岌可危。
这时⽂天祥毅然赴北上,准备以⾔辞说服元军撤退。
不料却被元军羁留,不得南归。
在被羁押期间,⽂天祥创作了诗集中的诗歌,如:被押往北⽅时作《纪事(⼆)》;他准备⾃杀,但被同⾏的家铉翁劝阻后重新振作,作《使北序》;在被押送到谢村时,⽂天祥差点逃掉,但⼜被刘百户追回,作《闻难》等等。
后⼜经历了多重困难:“出门难”、“出巷难”、“出隘难”、“候船难”、“上江难”、“得风难”、“望城难”、“上岸难”、“⼊城难”,并直接以这些磨“难”为题写下多⾸诗。
书名寓意 ⽂天祥在逃经黄海驶离扬⼦江(即长江)头时,写过⼀⾸绝句《扬⼦江》:“⼏⽇随风北海游,回从扬⼦⼤江头。
⾂⼼⼀⽚磁针⽯,不指南⽅不肯休!”因南宋在南⽅,故此处⽤“南⽅”指代南宋王朝,⽤“指南”⼆字命名意味着他⼼指南宋、冒死南归。
⽬录 ⾃序,后序 第⼀卷 赴阙,所怀,⾃叹,铁错,和⾔字韵,愧故⼈,求客,纪事,纪事,纪事,信云⽗,则堂,思蒲塘(陈),思⽅将军,唆都,⼆王,⽓概,使北 第⼆卷 杜架阁,闻鸡,命⾥,留远亭,平江府,⽆锡,吊五⽊,哭尹⽟,常州,镇江,渡⽠州,吊战场,回京⼝,思⼩村(刘),沈颐家 第三卷 脱京⼝,定计难,谋⼈难,踏路难,得船难,绐北难,定变难,出门难,出巷难,出隘难,候船难,上江难,得风难,望城难,上岸难,⼊城难,真州杂赋,天下赵,题苏武忠节图,议纠合两淮复兴,出真州,⾄扬州,贾家庄,扬州地分官,思则堂先⽣,⾼沙道中,⾄⾼沙,发⾼沙,稽庄即事,泰州,⼘神,旅怀,怀则堂实堂,贵卿,怀太夫⼈,即事,纪闲,声苦,即事,发海陵,闻马,如皋,闻谍,哭⾦路分应 第四卷 怀杨通州,海船,发通州,⽯港,卖鱼湾,即事,北海⼝,出海,渔⾈,扬⼦江,使风,苏州洋,过扬⼦江⼼,⼊浙东,夜潮,乱礁洋,夜⾛,绿漪堂,过黄岩,⾄温州,长溪道中和张⾃⼭韵,和⾃⼭,林附祖,呈⼩村,⼆⽉梅,有感呈景⼭校书诸丈,即事,所怀,⾃叹 (以上⽬录内容来⾃⿊龙江⼈民出版社1993年版《指南录》,后序即《指南录后序》) 作品鉴赏 把《指南录》⾥的诗序串联起来看,就会发现这些诗类似于⼀篇现代意义上的⾃传体⼩说,完全具备了⼩说的各种要素,具有很⾼的艺术价值,主要表现在⼈物形象、艺术⼿法等⽅⾯: 艺术⼿法 “予从⾦之说,恐制⾂见杀;从杜之说,恐北骑见捕。
文学家文天祥的代表作品介绍
文学家文天祥的代表作品介绍文天祥是南宋末的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以下是精心的文天祥的代表作品,希望能帮到大家了解!作为南宋末年的抗元领袖之一,文天祥在中国历史上的知名度相当高,只是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他曾中过状元。
作为科举时代的金科状元郎,文天祥的才学自不必说,只不过由于等缘故,文天祥作品本来就不多,尤其以学术著作为少见,多见者乃诗词和序言、赞、辞、颂,代表作有《文山诗集》《集杜诗》《指南录》等。
文天祥作品以诗词数量最多,也最为珍贵,他的诗词集中在《指南录》以及《指南后录》中,另外《吟啸集》《十八拍》中也有少量词曲。
文天祥的诗歌创作及其风格特点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从文天祥任赣州知府开始到夜走真州结束。
这个时期的文天祥刚开始聚义起兵,对于收复失地和复兴国家抱有很大的希望,所以诗歌的风格明快、豪放,令人读之热血沸腾。
如《赴阙》一诗这样写道:“楚月穿春袖,吴霜透晓鞯。
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
役役惭金注,悠悠欢瓦全。
丈夫竟何事,一日定千年。
”全诗虽表达了复国过程辛苦之意,但此时的作者有“填海”的凌云壮志,眼中尽是前途之光明,那一点“楚月”“吴霜”的摧残又算的了呢?从“夜走真州”开始,文天祥的诗歌风格开始转变。
此时的南宋“行朝”被奸臣把持,文天祥虽然被委以高官,但没有实权,因此诗词中开始显露出旅途困难之意。
特别是崖山兵败之后,文天祥心如刀绞如,诗词风格集沉痛悲壮,又不失典雅。
如《南安军》一诗写道:“梅花南北路,风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该诗以城郭沦陷和山河永在进行比照,说明了文天祥对于复兴大宋山河的信念和对敌人的蔑视,末两句那么突出了作者以死报国的决心。
由于文天祥流传后世的作品大多集中于抗元后期,且多为感慨时事、抒发胸臆之作,故被后人称为“史诗”。
文天祥是江西庐陵人士,与北宋文豪欧阳修是同乡。
出生于庶民之家的文天祥二十出头就考取了状元。
指南录后序翻译及赏析
《指南录》后序文天祥原文:德祜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缙绅(j i n s hen)、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行为可以纾(shu)祸。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
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s hu)吕师孟叔侄为逆。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北虽貌敬,实则愤怒。
二贵酋名日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至京口,得间(j ian)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
中兴机会,庶几在此。
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
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逐之城门外,几傍徨死;如扬州,路瓜州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xiehou)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文天祥简介资料
文天祥简介资料文天祥简介资料王之《兰亭集序》文言知识点归纳文天祥,想必大家都一定很熟悉此人,尤其是那两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绝世名句。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他。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
江西吉州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南宋末大臣,政治家、文学家,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宝祐四年(1256年)状元,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
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
后脱险经高邮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
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
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
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
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汉族杰出的民族英雄,生活在一个汉民族危机阴影笼罩的时代。
洋历13世纪初,蒙古诸部在塞外强大起来,部落首领铁木真建立了蒙古汗国。
几十年间,蒙古铁骑席卷欧亚,攻城略地,基本统一了欧亚大陆。
次子窝阔台继位后,相继灭掉金国,随即挥鞭南指,完虐南宋。
从西元1235-1279年,南宋顽抗了40多年,君臣军民蹈海殉天下。
文天祥的一生,与这场壮烈的民族存亡抗击战争相始终。
他是一个永远被载入历史的爱国将领和著名诗人。
他在强敌入侵,国土沦陷,生灵涂炭的危急时刻,他自卖家产,组织义军,举兵抗击蒙古铁骑。
战败被俘后,他义正辞严,痛斥汉奸和蒙古汗国,慷慨殉国。
文天祥于宋端平三年五月初二日(洋历1236年6月6日)诞生在江西吉州庐陵县(今江西青原)富田。
这是一个美丽而宁静的小乡镇,镇旁不远处正是有丘壑林泉之胜的文山。
他的先辈是地地道道的庶民,从未做过官,所以文天祥一再说自己是「起身白屋」。
但因为祖辈具有良好的道德操守,在乡间略有名望,被称为「君子长者」。
这对文天祥的汉族士者风骨产生深远的影响。
德祐二年(公元前1276)五月初一,益王在福州登位,改元景炎,是为端宗。
《指南录后序》原文及翻译
指南录后序作者文天祥画像散文篇名。
南宋文天祥作。
是作者诗集《指南录》的序之一。
文中回顾了作者出使元军被扣留,逃出后历尽艰险,多次濒临死亡的经过,抒发了誓死报国的慷慨豪情。
宋恭帝德佑二年(1276),元军进逼南宋首都临安,文天祥赴元营谈判,被扣押,后乘隙逃归。
他把出使被扣和逃归途中所写的诗结集,取集中《渡扬子江》“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句意,命名为“指南录”。
作者写这篇序之前,已经为诗集写了《自序》,故本篇为“后序”。
《指南录》后序选自《文山先生全集》卷十三(《四部丛刊》本)。
有删节。
《指南录》,文天祥诗集名。
作者曾在《渡扬子江》诗中写道:“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宋恭帝德佑二年(1276),元兵进逼南宋首都临安,文天祥奉命赴元营谈判,遭扣押。
后乘隙逃归福州。
此集就是他出使、被扣和逃归途中的纪行诗集。
后序,此集前面有《自序》《后序》两篇,这篇课文就是《后序》,并不在诗集的后面。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庐陵(现在江西吉安)人,南宋著名的民族英雄。
作者通过叙述《指南录》诗集的成书经过,表达了自己的坚定信念和巨大毅力。
作者的悲剧遭遇是双重的:既有来自敌人的悬购追捕,又有来自内部的误解和中伤。
因此,这非同寻常的九死一生的经历,越发昭示出他信念的崇高和毅力的非凡。
原文指南录后序〔宋〕文天祥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
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指南录后序》2013SK2
古代官职升迁: 除:授官。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拜:授予官职(升职)。以相如功大拜为 上卿。 擢:提拔。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 辟:征召。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 不就。 迁:升迁。再迁为太史令。 贬:降职。贬连州刺史。 谪:被罚流放或贬职。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左迁:降职。
德祐元年(1275),元军进迫 宋都临安(今浙江杭州),文天祥 应勤王诏,捐家产作军费,率义军 万余人起兵抗元。不久元军大举南 下,驻军于皋亭山,文天祥以资政 殿学士身份出使元军议和,被扣, 后在北解途中逃脱,经海路转至福 州,拥立端宗,图谋恢复,转战东 南,终兵败被俘。次年送至大都 (北京)宁死不屈,从容就义。时 年仅46岁。
结构梳理
第①段—出使背景
出使原因:形势危急,出使谈判。
出使目的:①企图用外交手段来挽 回败局。②寻求对付元军的策略。 出使心情:抱定为国捐躯的决心。 不计个人利害,图救国之策。
结构梳理
第①段—出使背景 第②段—出使斗争
结构梳理
第②段—出使斗争
——抗辞慷慨,惊动元军 ——遭受迫害,身陷囹圄 ——痛斥列罪,奋不顾身 ——人被扣押。 不辱使命,捍卫民族尊严。 气节坦荡,大义凛然,英勇 斗争,视死如归。
北京文天祥祠联: 南宋状元宰相;西江孝子忠臣。 正气贯人寰,河岳日星传万世; 明禋崇庙观,丹心碧血照千秋。 (禋[yīn]:祭祀。) 海丰县方饭享联: 热血腔中只有宋;孤忠岭外更无 人。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 在频繁的抗元战斗中已度过四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 个人身世遭遇好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 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 我要留36~1283)南宋 大臣,杰出的民族英雄、文学家、 诗人。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 山。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 人。遗有《文山先生全集》二十 七卷。 宋理宗祐宝四年(1256)考 取进士第一名。曾任湖南提刑, 知赣州(现江西赣州市)。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意思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意思“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出自宋朝诗人文天祥的古诗词作品《扬子江》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注释】
1、磁针石:即指南针
2、南方:这里指南宋王朝
【解说】
前些日子被元人扣押,被迫在北方漫游一段;今天,终于回到扬子江的大江里来了。
我对南宋的忠心,如同那指南针永远指着南方一样,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不恢复南宋王朝,我死也不肯甘休。
【鉴赏】
文天祥曾自编诗集,以出使元营,被扣押北行,中途脱险,流离颠沛到福州南宋朝廷为顺序,取名《指南录》。
本诗即为点题之作。
其《指南录后序》曰:“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辗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记载了艰苦的经历,而在这一过程中,他对祖国的爱正像指南针一样,从未改变。
此诗,是文天祥从元军中逃脱出来,奔向福州(当时端宗越显在
福州即位)时在途中所作。
诗人运用比兴手法,触景生情,抒写自己心向南宋,不到南方暂不罢休的坚强信念,真实地反映了作者对祖国的坚贞和热爱。
首句“凡日”、“随风”、“北海游”几个字,用轻松的语气写出被元人扣押时的生活。
二句“回从”、“扬子大江头”,则是一种亲切的语调。
三四两句,“臣心”,用“南方”来比“南宋”,最后“不肯休”作结,自见文天祥对南宋的忠贞了。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指南录》后序课文 注释 翻译yanglang
《指南录》后序课文注释翻译文天祥【作者介绍】文天祥(1236——1282),字宋瑞,又字履善,别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人。
宋末杰出的民族英雄、爱国诗人。
宋理宗开庆元年(1259),元兵攻宋,宦官董宋臣劝理宗迁都,朝臣不敢说话,时任礼部郎官的文天祥力主抗敌,上书请斩董宋臣以安人心,并提出防御之策,但未被采纳,他便弃官归家。
后来担任湖南提刑、知赣州等地方官。
德祐元年(1275),元军进逼愈急。
文天祥拿出全部家产充当军费,在赣州组织军队,前往保卫南宋首都临安,被任命知平江府(今江苏省苏州市一带)。
文天祥临行时,上书请斩亲元的兵部尚书吕师孟以振作士气,并提出分天下为四镇(四个战略区)合力抗元的策略,都没有结果。
德祐二年(1276)正月,命文天祥知临安府(今浙江省杭州市),担负保卫京师的责任。
不久,元军攻占临安城北的高(一作“皋”)亭山。
正月二十日,文天祥被派往元营议和,元军扣留了他,在被送往大都(今北京市)途中,到镇江脱身逃回温州,辅佐端宗赵昰(xià)力图恢复,继续抵抗南下的元军。
1278年12月,在广东省海丰县的五岭坡战败被俘。
元将张弘范逼文天祥写信招降驻守厓山(宋军的最后一个据点)的张世杰,他写了自己的诗作《过零丁洋》给他。
诗的最后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就是他对劝降者的回答,也是他舍生卫国的赤胆忠心的写照。
文天祥被解往大都时,先后两次自杀、绝食不死,元世祖忽必烈百计劝降,他始终坚贞不屈,最后于1282年12月9日从容就义。
文天祥的著作有《文山先生全集》20卷。
【解题】本文选自《文山先生全集》,有删节。
《指南录》,是文天祥的诗集。
他用诗记述出使北营与敌抗争的情况和南归途中的艰险历程。
“指南”,比喻象磁针那样永远指向南方,绝不改变,借以表达作者冒死奔向南宋决不向来自北方的元军屈服的思想感情。
他的诗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扬子江》),就道出了《指南录》取名的意义所在。
南宋爱国英雄文天祥的英雄事迹
南宋爱国英雄文天祥的英雄事迹导语:文天祥(1236-1283年),宋末元初人。
蒙古族侵略南宋时,他曾率领兵士保卫京城临安。
临安失守后,他转移到南方,与各将领抵抗敌人,保卫国家。
后来兵败被俘,在敌人面前,宁死不屈,终于壮烈牺牲。
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南宋爱国英雄文天祥的英雄事迹,欢迎阅读!文天祥在南宋危亡之际,领兵抗敌,欲挽狂澜于既倒,不幸兵败被俘。
在狱中他备尝艰苦,断然拒绝元人的诱降,至死不屈,最终英勇就义。
他坚贞的民族气节,万世流芳。
文天祥的名篇《正气歌》气势磅礴。
他留下的名言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对后人的启发很大。
宋理宗时期,奸相贾似道把朝政弄得一团糟,元世祖忽必烈便加快了兼并南方、统一全国的步伐。
宋理宗死后,他的儿子赵禥即位,就是宋度宗。
朝政大权还是掌握在贯似道手中。
到了公元1274年,宋度宗生病死了,四岁的赵显登基,成为宋恭帝。
第二年,元朝大将伯颜率大军威逼临安,形势危急,朝廷急忙下诏,要各地派兵勤王。
可是各地几乎没有人响应,只有文天祥立即召募了义军一万余人。
文天祥,号文山,少有大志,博览群书,二十岁中进士,被宋理宗钦点为状元。
主考官王应麟称赞他“忠肝如铁石。
”开庆年间,蒙古军队侵宋,文天祥屡次上书,主张抗敌,斥责权贵们惑主误国,竟遭猜忌和迫害,不得不在三十七岁正当盛年时就正式退休。
当时有朋友劝他:“你这一万多乌合之众,去同蒙古兵打仗,正像羊入虎口,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文天祥激昂慷慨地回答说:“我岂能不知!但我这样做了,天下义士忠臣就会闻风而起,奋勇保卫国家。
”但文天祥带兵到临安后,因投降派的刁难,终于未能上前线抗敌,却被朝廷派到蒙古兵营,去与伯颜谈判投降之事。
当时宋恭帝年幼,朝廷大事都由他的祖母谢太后作主。
谢太后见蒙古大军兵临城下,朝内又无抵挡的兵力,就派人到伯颜军营求和投降。
伯颜是元朝的丞相,他提出他只能与宋室丞相等级的人谈判。
右丞相陈宜中怕被元兵扣留,先溜走了,左丞相留梦炎则早就逃到南方去了;另一位重要大臣张世杰见朝廷轻率投降,气得从海上出走,另寻机会组织反攻复国。
《指南录后序》
有关文天祥的祠联
北京文天祥祠联:
南宋状元宰相;西江孝子忠臣。
正气贯人寰,河岳日星传万世; 明禋yīn崇庙观,丹心碧血照千秋。 (禋:祭祀。) 海丰县方饭享联:
热血腔中只有宋;孤忠岭外更无人。
朗读课文 注意字音
(1)德祐(
yòu )
正音
(2)缙绅( jì n )
(4)觇北( chān ) (6)诟虏帅( gòu ) (8)羁縻( jī )( mí)
文天祥
•
文天祥在监狱中度过了三年。在狱中,他曾收到女儿柳娘 的来信,得知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宫中为奴,过着囚徒般的 生活。文天祥深知女儿的来信是元廷的暗示:只要投降,家 人即可团聚。然而,文天祥尽管心如刀割,却不愿因妻子和 女儿而丧失气节。他在写给自己妹妹的信中说:‚收柳女信, 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 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 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狱中的生活很苦,可是文天 祥强忍痛苦,写出了不少诗篇。八月,元世祖问议事大臣: ‚南方、北方宰相,谁是贤能?‛群臣回答:‚北人无如耶 律楚材,南人无如文天祥。‛于是,元世祖下了一道命令, 打算授予文天祥高官显位。文天祥的一些降元旧友立即向文 天祥通报了此事,并劝说文天祥投降,但遭到文天祥的拒绝。 十二月八日,元世祖召见文天祥,亲自劝降。文天祥对元世 祖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 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 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 可收拾。
• • • • • • 上下:指元军上下。 遽:立即,立刻。 轻:轻视,小看。 构恶:挑拨,陷害。 羁縻:扣押,拘留。 遂:就。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 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 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 舍,而予不得归矣。
指南录后序
探 讨
提问:在第5节中,两次使用“ 提问:在第5节中,两次使用“呜 一词, 呼 ”一词,它在体现层次和表达感 情方面起什么作用? 情方面起什么作用?
明确:第一个“呜呼”引出种种 第一个“呜呼”
“及于死 ”的危难,说明作者自 的危难, 己将生死置之度外;第二个“呜呼” 己将生死置之度外;第二个“呜呼” 把思想感情向前推进一步, 把思想感情向前推进一步,抒发对 于出生入死而国事难为的伤痛。 于出生入死而国事难为的伤痛。 痛何如哉! “痛何如哉! ”主要是为国事而 痛惜,是脱离险境后的伤痛。 痛惜,是脱离险境后的伤痛。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留取丹心照汗青
小结第4节段意: 小结第4节段意:
写出京口抵永嘉的苦 难历程, 难历程,表现了作者 经历艰险, 经历艰险,仍力图中 兴的心愿。 兴的心愿。
取独。 取独。 离开
介词, 介词,趋向
第五段
句中语气词,表揣测, 句中语气词,表揣测,估计
面临, 面临,该当
假 使
呜呼!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 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 连词, 连词, 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 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 以便 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 盘查 当死; 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 北舰十余里, 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 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 走投 逐之城门外, 徬徨死 扬州,过瓜洲扬子桥, 逐之城门外,几徬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 无路 竟使遇哨 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 遇哨, 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 到 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 过其门, 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 定语 后置 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 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 迫死;夜趋高邮, 通“凌 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 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 几无所救死; 几无所救死; 避哨(于)竹林中 避哨(
《宋史文天祥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文天祥传》原文及翻译《宋史文天祥传》原文及翻译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许多人都接触过很多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是指用文章语言,而不是日常语言写的文章。
为了让更多人学习到文言文的精华,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宋史文天祥传》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文天祥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
帝亲拔为第一。
德v初,诏天下勤王。
天祥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
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尽以家赀为军费。
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
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
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
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
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
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
”然犹不忍,遽麾之退。
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
天祥临刑殊从容。
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有改动。
)【译文】: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在集英殿对答皇上的`策问,被皇上亲自选拔为第一。
德v元年,皇上下诏号召天下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召集郡中豪杰,有万余人。
他的好友劝阻他,文天祥说:“既然国家抚养臣民三百多年,一旦国家遇到紧急情况,向天下征集兵员,竟然没有一人一马响应入关,我对此非常遗憾,所以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行动来对众宣示,期望天下有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的忠臣义士。
”于是倾尽家财为军费。
第二年正月授任临安知府,不久又授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朝廷派他到元营请求和好,跟元丞相伯颜在皋亭山谈判时据理力争。
文天祥的英雄事迹
文天祥的英雄事迹公元1275年,元军侵略南宋。
元军在元朝统帅伯颜的率领下,离南宋的都城临安仅有30里路。
大兵压境,南宋朝廷无计可施,决定求降。
伯颜声明,仅有南宋的丞相才有资格与他谈判。
这时,南宋朝廷的左右丞相都闻讯逃跑了,朝廷只好让文天祥为右丞相,去和伯颜谈判。
文天祥见了伯颜后,义正词严地问:“贵国是要与我国交好呢,还是要灭掉我国”“我们不想灭掉宋国!”“既然如此,请你们后撤百里,以表诚意,否则我们将以死相拼!”伯颜感到文天祥像是向元朝下挑战书的,就扣留了他,并让其随行人员回去传话说,如果南宋不投降,元军立刻就发起进攻。
南宋朝廷在伯颜的威胁下,向元军投降。
文天祥得知真相后,痛哭流涕,仰天长叹。
四年后,文天祥带兵到广东潮阳抗元,全军覆没,文天祥被俘。
元世祖很钦佩文天祥的忠心,把他软禁在大都的“会同馆”里,每一天派人去轮番劝降,但都被文天祥骂走了。
元世祖见劝降不成,就把他移送到兵马司衙门,戴上脚镣手铐囚禁起来。
在狱中艰苦的环境下,文天祥写下了千古传诵的《正气歌》,其中留下了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了几年,元世祖决定亲自劝降文天祥。
文天祥见了元世祖,不肯下跪。
元世祖和颜悦色地劝说道:“你的忠心,我十分佩服。
如果你能改变主意,做元朝的臣子,我仍旧让你当丞相,怎样样”文天祥慷慨地说:“我是宋朝的宰相,怎样能再做元朝的.臣子如果这样,我死了以后,哪还有脸去见地下的忠臣烈士”元世祖说:“你不愿做丞相,做个枢密使怎样”文天祥看了看元世祖,斩钉截铁地说:“我别无他求,只求一死!”元世祖明白劝降已没有期望,就下令把文天祥处死。
刑场上,文天祥面色从容。
他对监斩官说:“我的祖国在南方,我要应对南方而死!”说完,整整衣冠,朝南方拜了几拜,仰天长叹道,“我事已毕,心无悔矣!”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
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
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英勇事迹
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英勇事迹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国势弱小,北方蒙古族于1271年结束了内部争夺皇位的自相残杀局面,建立了元朝,接着把侵略矛头直指南宋。
1273年,丞相伯颜统20万大军攻下、樊,以此为突破口,顺江而下,两年不到,便后临南宋首都临安的近郊。
蒙古兵所过之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农田荒废,百业凋敝,这是一场空前残暴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南宋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的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英雄。
南宋朝廷长期为投降派所把持。
还在1259年,宰相贾似道便以称臣、割江北地区和岁纳银绢各20万两匹为条件,暗中屈膝求和。
伯颜却意在灭宋,并不停止南侵。
1275年,将贾似道十三万大军消灭,朝廷便再无可用之兵。
此时宋恭帝在位,年仅四岁,太皇太后谢氏临朝听政,不得不发出“哀痛诏”,号召天下四方迅速举兵“勤王”。
文天祥当时正担任赣州知府,他“捧诏涕泣”,并立即行动,在两三个月内便组织了第一支“勤王”队伍近万人,几经周折,赶到了临安。
而在成千上万大小地方官中,带兵勤王的只不过他和张世杰三人而已,这个政权腐朽到什么程度,可见一斑。
1276年正月十八日,伯颜兵临皋亭山,左相留梦炎早已投降叛变。
其他大臣或已投降。
伯颜虽愿受降,却要右相陈宜中去元营洽谈,陈哪有这个勇气?当天晚上便逃之夭夭。
谢太后唯珂派人只剩下一个文天祥。
他毅然临危受命,但不是去投降,他考虑是“战、守、迁皆不及施”,“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他甚至借此机会观察一下敌营的虚实以谋“救国之策”。
但是他没有想到,正当他指斥伯颜扣押不能返回宋营,他的义兵则在同时被投降派命令解散。
敌人的凶残不曾使文天祥受困,昏庸的朝廷和无耻的投降派却使他遭到了第一次严重的挫折。
1276年二月初九日,文天祥被押送去大都(今北京),行至京口(今镇江),在义士的帮助下,逃脱了虎口,据他在《指南录后序》所记,至少有十六次幸免于死,经过千辛万苦,于四月初八日逃到了温州,此时他听说度宗的两个儿子(即恭帝的两个兄弟)已逃到福州,于是立即上表劝进。
文天祥是怎么死的
文天祥是怎么死的说到文天祥,是不是就想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心的诗句,那你知道文天祥是怎么死的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吧!文天祥之死开庆元年(1259年)蒙古军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宦官董宋臣主张迁都;他上疏请斩董宋臣,建议御敌之计,未被采纳;后历任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赣州职等。
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年),元兵渡江,文天祥散尽家产,招募豪杰,起兵勤王,组织义军三万,以“正义在我,谋无不立;人多势众,自能成功”的口号进行反元斗争。
然最终因为孤立无援,抗争失败,到最后仅余六人。
次年任右丞相,赴元营谈判,希望以谈判的方式来刺探蒙古军情,在谈判过程中,文天祥据理力争,怒骂伯颜,但与此同时,南宋朝廷却派人前往文天祥军营,宣布解散文天祥的军队。
伯颜得知文天祥军队已经被解散,故下令逮捕他,押解北方。
文天祥与当时朝臣张世杰与陈宜中意见不合,于是离开南宋行朝,以同都督的身份在南剑州(治今福建南平)开府,指挥抗元。
1277年,文天祥率军移驻龙岩、梅州,攻入江西。
在雩都(今江西南部)大败元军,攻取兴国,收复赣州十县、吉州四县,人心振奋,抗元形势转好。
但好景不长,元军主力进攻文天祥兴国大营,文天祥寡不敌众,率军北撤,败退到庐陵、河州(今福建长汀),损失惨重,妻儿也被元军掳走。
祥兴元年(1278年)夏,文天祥得知南宋行朝移驻崖山,为摆脱艰难处境,请求率军前往,与南宋行朝会合。
由于张世杰坚决反对,计划失败,文天祥率军退往潮阳县。
当年八月南宋朝廷封文天祥为少保、信国公。
同年冬,元军大举来攻,文天祥再败逃走,传说曾经发生文天祥几乎快被元军逮捕时,突然冒出三座山遮住蒙古兵,掩护文天祥逃去,后人即以“三山国王庙”祀拜这三座山神保护忠义。
文天祥在率部向海丰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将张弘范的攻击,文天祥军在五坡岭(广东海丰北)造饭时被元军攻击,兵败,文天祥吞下随身携带的冰片企图自杀,未死,但却昏迷过去,在昏迷当中,文天祥被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南录》后序作者:文天祥
上一页<<>>下一页
[1/2]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我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统一指挥各路兵马。
当时元军已迫近都门外,战、守、迁都来不及安排了。
大小官员都聚集在左丞相的府中,都想不出办法来。
恰巧(双方)使者车马往来频繁,元军方面邀请我方主持国事的人相见,大家认为我走一趟可以解除(国家)祸患。
国事到了这个地步,我顾不得爱惜自己的身躯,(而且)我料想元军方面还是可以用言语说服的。
过去,我们的使者往来,也没有被扣留在元军里面的,我更想(借此机会)察看一下元军方面的情况,以便回来制定救国的策略。
于是,就辞去丞相职位不就任,第二天,用资政殿学士(的身分)前往。
德祐二年二月
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
策。
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刚到元军军营的时候,我激昂慷慨地说着抗争的话,(元军)上上下下的人都很震惊,元人也不敢一下子轻视我国。
不幸的是先有叛将吕师孟与我结仇,后有贾余庆(向对方)讨好献媚,我被软禁起来不能回国,国事也就不可收拾。
我估计脱不了身,就理直气壮地骂元军统帅不守信用,谴责吕师孟叔侄的叛国罪行。
(我)只想求死,不再顾念(个人)安危。
元军方面虽然表面上尊敬我,实际上(对我)很愤怒。
(派来)两个高级头目,名义上是招待使臣的人,夜里却用兵包围我的住所,因此我就不能回国了。
过了不久,贾余庆等以祈请使的身份到元朝国都去;元人逼我同他们一起走,但我不在使者之列。
我按理应当自杀,但还是暗中忍耐着跟随他们出发。
古人说:“(忍辱不死)是准备凭借这个有所作为啊!”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北虽貌敬,实则愤怒。
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予
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
到了京口,得到机会逃跑到了真州,就把元军的虚实完全告诉了淮东、淮西两位边防统帅,约定(他们)联合兵力奋起反击敌人。
国家中兴的机会,大概就在这一次了。
(在真州)住了两天,扬州的边帅却下了逐客令。
不得已,我改名换姓,隐蔽行踪,在荒野里奔走,在露天里歇宿,每天同元军的骑兵在江淮一带彼此出没无常。
穷困饥饿,无所依靠,悬赏捉拿又很紧急,天高地远,叫唤求救都办不到。
后来得到一只小船,避在江中的沙洲,逃出扬子江口以北的海面,渡过扬子江,进入苏州洋,经过四明转到天台,终于到了永嘉。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
中兴机会,庶几在此。
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
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
淮间。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