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炉设计任务书
120t转炉课程设计
120t转炉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120t转炉的基本结构及其在钢铁冶炼过程中的作用。
2. 学生能够描述转炉冶炼过程中涉及的主要化学反应及物理变化。
3. 学生能够掌握冶炼参数对钢水质量的影响,如温度、氧气流量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转炉冶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模拟操作,掌握转炉冶炼的基本操作技能。
3. 学生能够运用数据分析和处理方法,对冶炼过程进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冶金工程领域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冶炼技术的热情。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他们学会在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冶炼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倡绿色冶炼。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工程技术类课程,侧重于转炉冶炼技术的实际应用。
课程内容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高二年级学生对基础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具备初步的实验操作能力。
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来吸引他们。
教学要求:1. 结合课本内容,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2.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
3. 强化实验和操作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定期进行教学评估,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转炉冶炼的基本原理与工艺流程:包括转炉的结构、冶炼原理、冶炼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反应等,对应课本第三章第一节。
2. 转炉冶炼操作技术:涉及冶炼参数的调整、冶炼过程的控制、操作要领等,对应课本第三章第二节。
3. 冶炼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介绍如何通过控制冶炼参数保证钢水质量,包括温度控制、成分调整等,对应课本第三章第三节。
4. 转炉冶炼设备与自动化:介绍转炉的主要设备及其作用,探讨自动化技术在转炉冶炼中的应用,对应课本第三章第四节。
转炉毕业设计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设计一座年产550万吨良坯的转炉炼钢车间专题题目: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学生:指导教师:职称:教授时间: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题目:设计一座年产550万吨良坯的转炉炼钢车间专题题目(若无专题则不填):原始依据(包括设计(论文)的工作基础、研究条件、应用环境、工作目的等):本设计是在学生系统学习钢铁冶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以及认真仔细地钢铁厂实地实习考察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课程学习、实习考察使得学生掌握了大量的设计资料,具有良好的工作基础和设计条件。
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得到迅猛发展,急需该方面专业的技术人才。
通过该设计使学生对钢铁厂生产工艺流程、主要技术条件、冶金计算、冶金设备等实际生产情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使学生成为符合需要的合格专业技术人才。
主要内容和要求:(包括设计(研究)内容、主要指标与技术参数,并根据课题性质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1、厂址与生产能力的选择2、物料平衡与热平衡计算:平衡计算以100Kg铁水为基础进行计算。
3、氧气转炉设计4、氧枪设计5、氧气转炉炼钢车间设计6、车间生产概述7、转炉车间人员编制8、技术经济分析图纸:转炉主体设备图一张;转炉车间平面、剖面示意图各一张。
其中平面、剖面示意图要求用计算机CAD软件绘图。
日程安排:第4周—第5周收集原始资料并进行文献检索,撰写开题报告。
第6周—第13周冶金计算、设备选择计算第14周—第15周图纸绘制及论文编写第16周毕业答辩主要参考文献和书目:[1] 王承宽.我国转炉炼钢现状与发展[J].2004,16(8):22-26[1] 王令福.炼钢厂设计原理[M],北京:冶金工程出版社,2009[3] 冯聚和. 炼钢设计原理[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4] 贺道中.连续铸钢[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5] 高泽平.炉外精炼教程[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1[6] 周宏.转炉炼钢新工艺、新技术介绍:重钢技术,2010[7] 高泽平.炼钢工艺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0[8] 戴云阁,李文秀,龙腾春.现代转炉炼钢[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1998[9] 袁章福,潘贻芳.炼钢氧枪技术[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10] 侯安贵,蒋晓放.宝钢炼钢的技术进步与展望[J].宝钢技术,2008,28(1):7-10[11] 贺智勇,李林,于力等.复吹转炉用供气元件技术的发展[J],炼钢,2005,21(1):50~52[12] 王忠刚,王洪军,考玉良. 氧气转炉炼钢技术的进展[J].莱钢科技,2006,38(42):12-16[13] 戴云阁,李文秀,龙腾春.现代转炉炼钢[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1998[14] 贺智勇,李林,于力等.复吹转炉用供气元件技术的发展[J],炼钢,2005,21(1):50~52[15] 潘秀兰,王艳红,郭艳玲等. 国内外转炉炼钢技术的新进展[J].鞍钢技术,2004, 38(3):66-70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设计一座年产550万吨良坯的转炉炼钢车间专题题目(若无专题则不填):一、本课题来源及研究现状:(一)、课题来源早在150多年前德国人贝赛麦就发明了底吹酸性转炉炼钢法,这种方法是近代炼钢法的开端,它为人类生产了大量廉价钢,促进了欧洲的工业革命。
100t顶底复吹转炉炉型设计说明书
目录前言 (1)一、转炉炉型及其选择 (1)二、炉容比的确定 (3)三、熔池尺寸的确定 (3)四、炉帽尺寸的确定 (5)五、炉身尺寸的确定 (6)六、出钢口尺寸的确定 (6)七、炉底喷嘴数量及布置 (7)八、高径比 (9)九、炉衬材质选择 (9)十、炉衬组成及厚度确定 (9)十一、砖型选择 (12)十二、炉壳钢板材质与厚度的确定 (14)十三、校核 (15)参考文献 (16)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成绩前言:转炉是转炉炼钢车间的核心设备。
转炉炉型及其主要参数对转炉炼钢的生产率、金属收的率、炉龄等经济指标都有直接的影响,其设计是否合理也关系到冶炼工艺能否顺利进行,车间主厂房高度和与转炉配套的其他相关设备的选型。
所以,设计一座炉型结构合理,满足工艺要求的转炉是保证车间正常生产的前提,而炉型设计又是整个转炉车间设计的关键。
设计内容:100吨顶底复吹转炉炉型的选择与计算;耐火材料的选择;相关参数的选择与计算。
一、转炉炉型及其选择转炉有炉帽、炉身、炉底三部分组成。
转炉炉型是指由上述三部分组成的炉衬内部空间的几何形状。
由于炉帽和炉身的形状没有变化,所以通常按熔池形状将转炉炉型分为筒球形、锥球型和截锥形等三种。
炉型的选择往往与转炉的容量有关。
(1)筒球形。
熔池由球缺体和圆柱体两部分组成。
炉型形状简单,砌砖方便,炉壳容易制造,被国内外大、中型转炉普遍采用。
(2)锥球型。
熔池由球缺体和倒截锥体两部分组成。
与相同容量的筒球型比较,锥球型熔池较深,有利于保护炉底。
在同样熔池深度的情况下,熔池直径可以比筒球型大,增加了熔池反应面积,有利于去磷、硫。
我国中小型转炉普遍采用这种炉型,也用于大型炉。
(3)截锥形。
熔池为一个倒截锥体。
炉型构造较为简单,平的熔池底较球型底容易砌筑。
在装入量和熔池直径相同的情况下,其熔池最深,因此一般不适用于大容量炉,我国30t以下的转炉采用较多。
不过由于炉底是平的,便于安装底吹系统,往往被顶底复吹转炉所采用。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年产370万吨连铸坯的转炉炼钢车间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题目:年产370万吨连铸坯的转炉炼钢车间工艺设计院(系):冶金工程学院专业:冶金工程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签名):主管院长(主任)(签名):时间:设计总说明当前的炼钢工艺中,较为普遍的是以高炉铁水为原料的转炉炼钢工艺和以预还原球团矿或高质量的工业废钢为原料的电弧(炉)工艺。
本设计为具有代表性的氧气顶底复吹工艺,预计年生产能力为370万吨良坯钢。
车间设有公称容量为150吨的转炉两座,LF精炼炉2座、板坯连铸机2台和方坯连铸机1台。
转炉的冶炼周期38分钟,吹氧时间16分钟。
根据国内外转炉炼钢技术的发展趋势,结合设计任务书中碳素钢和压力容器用钢的品种需要,选择了LF炉外精炼设备,进行全连铸生产。
最终确定如下的的工艺流程:铁水预处理→转炉炼钢→LF精炼→连铸。
本次设计在对转炉物料平衡和热平衡计算的基础上,对炼钢车间的主要设备参数进行了设计、选型,完成了主体设备选择、炼钢工艺设计、主厂房工艺布置和设备布置。
编制说明书一份,绘制转炉炉型图、车间平面图、剖面图各一张,并完成题目为钢中非金属夹杂及其危害的专题。
关键词:炼钢,顶底复吹,工艺流程,精炼,连铸,设计Design DescriptionAt present, there are two main steel-making processes: converter steelmaking process with blast furnace hot metal and steel scrap as the raw materials and the arc (furnace) process with pre-reduction pellets or high-quality industrial steel scrap as raw materials. In this paper, the representative process combined-blowing oxygen converter process with a scale of 3.7×106continuous casting billet annual is designed.. In the workshop, main equipments including 2×150t converters and its auxiliary equipments with 2 LF refining furnaces, 2 sets of slab continuous casting machines and a set of billet continuous casting machine are designed. The Smelting period is set for 38 minutesin which the actual oxygen blowing time is only 16 minutes.Depending on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steel-making process and the quality requirement of carbon steel and pressure vessel steel, LF refining is selected to fufill continuous casting. Finally,the following process flow is choosed: Pretreatment→Converter→LF→CC.On the base of the material and heat equilibrim caculation,the size of steel-making plant workshop span and device assign, personnel placement is made .A project instruction is redacted ,funace size graphic, a ground plane and a sectional view of the workshop are also submitted. And finally, the monograph which is about non-metallic inclusions in steel and its damagement is also finished. Key words:steel making, combined-blown, process, refining, continuous casting ,design目录1 转炉炼钢车间设计方案--------------------------------------------- 11.1工艺流程---------------------------------------------------- 1 1.2主要冶炼钢种及产品方案--------------------------------------- 1 1.3转炉车间组成------------------------------------------------- 2 1.4转炉车间生产能力计算----------------------------------------- 21.4.1 转炉容量及座数的确定------------------------------------- 21.4.2 计算年出钢炉数------------------------------------------- 21.4.3 根据生产规模和产品方案计算出年需钢水量------------------- 31.4.4 按标准系列确定炉子的容量--------------------------------- 31.4.5 核算车间年产量------------------------------------------- 32 转炉炼钢物料平衡和热平衡计算------------------------------------- 42.1物料平衡计算------------------------------------------------- 42.1.1计算所需原始数据。
出钢量为60t转炉设计
转炉设计冶金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1 设计题目:转炉设计2已知条件:炉子平均出钢量为60t,钢水收得率取94%,最大废钢比取18%,采用废钢矿石法冷却:铁水采用P08低磷生铁[ω(Si)≦0.85%]ω(P)≦0.2%ω(S)≦0.05%],氧枪采用四孔拉瓦尔喷头,设计氧压为1.0MPa。
3设计内容及要求:(1)确定炉型和炉容比(2)计算熔池尺寸、炉帽尺寸、炉身尺寸、出钢口尺寸、炉衬厚度及炉壳厚度(3)绘制转炉炉型图(4)其它要求:①在课程设计期间要努力工作,勤于思考,仔细检索文献和分析设计过程的问题。
②设计说明书必须认真编写,字迹清楚、图表规范、符合制图要求。
3 设计工作量:设计说明书1份;转炉炉型图1份;参考文献列表1份1.1转炉炉型设计1.1.1转炉炉型设计概述(1)公称容量及其表示方法公称容量(T),对转炉容量大小的称谓。
即平时所说的转炉的吨位。
(2)炉型的定义转炉炉型是指转炉炉膛的几何形状,亦即指由耐火材料切成的炉衬内形。
炉型设计内容包括:炉型种类的选择;炉型主要参数的确定;炉型尺寸设计计算;炉衬和炉壳厚度的确定;顶底复吹转炉设计。
1.1.2炉型种类及其选择(1)炉型种类根据熔池(容纳金属液的那部分容积)的形状不同来区分,炉帽、炉身部位都相同,大体上归纳为以下三种炉型:筒球形、锥球形和截锥形。
①筒球形炉型:该炉型的熔池由一个圆筒体和一个球冠体两部分组成,炉帽为截锥体,炉身为圆筒形。
其特点是形状简单,砌砖简便,炉壳容易制造。
在相同的熔池直径D和熔池深度h的情况下,与其他两种炉型相比,这种炉型熔池的容积大,金属装入量大,其形状接近于金属液的循环运动轨迹,适用于大型转炉。
②锥球形炉型(国外又叫橄榄形):该炉型的熔池由一个倒置截锥体和一个球冠体两部分组成,炉帽和炉身与圆筒形形炉相同。
其特点是,与同容量的其他炉膛相比,在相同熔池深度h下,其反应面积大,有利于钢、渣之间的反应,适用于吹炼高磷铁水。
③截锥体炉型:该炉型的熔池有一个倒置的截锥体组成。
设计300t的转炉
辽宁科技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名称:设计一座公称容量300吨的转炉指导教师:班级:姓名:2010年7月20日绪论 (2)1 转炉炉型设计 (3)1.1 炉型设计 (3)1.2 主要参数的确定 (3)1.3底部供气构件的设计 (5)2转炉炉衬设计 (6)2.1材质的选择 (6)2.2炉衬的组成和厚度的确定 (6)3转炉炉体金属构件设计 (7)3.1炉壳 (7)3.2、支承装置 (7)3.3转炉重心计算 (8)3.3.1空炉重心计算 (8)3.3.2铁水重心计算 (12)3.4倾动装置 (12)4转炉氧枪设计及相关参数计算 (13)4.1氧流量计算 (13)4.2喷头孔数 (13)4.3理论计算氧压及喷头出口马赫数M (13)4.4 300t转炉氧枪喷头尺寸计算 (13)4.5 300t转炉氧枪枪身尺寸计算 (15)结论 (17)参考文献 (19)致谢 (20)氧气转炉炼钢是当前国内外主要的炼钢方法。
氧气转炉炼钢至20世纪40年代初问世以来,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技术不断进步,设备不断改进,工艺不断完善。
在短短的五十几年里,从顶吹发展到底吹、侧吹和复合吹炼。
氧气转炉炼钢的飞速发展,使炼钢生产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炼钢产量不断的增加成本不断下降。
从目前看来,转炉炼钢可以说是最佳的炼钢方法。
20世纪50年代,在顶吹转炉发展的同时,欧洲就提出过从炉底吹入底吹气体的方法以改善脱磷反应。
并称之为复合吹炼法,但是在实际中未能得到应用。
底吹转炉的成熟以及70年代后期的有关顶吹和底吹的一些重要研究成果,推动了复合吹炼的的工业应用。
1978年,卢森堡阿尔贝德公司在贝尔瓦厂180t转炉上采用了顶底复合吹炼法,即LBE法。
这是工业生产中使用复合吹炼法的开始。
从顶吹或底吹的比较中可以看出,混合吹炼系统具有一些既不同于顶吹,也不同于底吹的特点。
与顶吹相比复合吹炼的目的在于:(1)减少熔池的浓度和温度梯度,以改善吹炼的可控性,从而减少喷溅和提高供氧强度;(2)减少渣和金属过氧化,从而提高钢水和铁合金的收得率;使吹炼进行得更接近平稳,从而改善脱磷和脱硫率,使炉子更适用于生产低碳钢。
转炉炼钢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名称: 150t顶底复吹转炉炉型设计系部:机械工程系专业班级:冶金技术12-1班学生姓名:周进学号: 2012232076指导教师:石枚梅完成日期: 2014.6.27新疆工程学院课程设计评定意见设计题目 150t顶底复吹转炉炉型设计系部 ___机械工程系__ 专业班级冶金技术12-1班学生姓名 ____周进_______ 学生学号 2012232076 评定意见:评定成绩:指导教师(签名): 2014年 6月 27日新疆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系(部)课程设计任务书2013-2014 学年第2学期 2014 年 6月27日教研室主任(签名)系(部)主任(签名)目录1.摘要 (1)2 转炉物料平衡与热平衡计算 (1)2.1 原始数据的选取 (2)2.1.1 原材料成分 (2)铁水、废钢成分见表1.1 (2)2.1.2 假设条件 (3)2.1.3 冶炼钢种及规格成分 (3)2.2.1 渣量及其成分计算 (3)2.2.3 氧气消耗量计算 (7)2.2.4 炉气量及成分计算 (8)2.2.5 未加废钢和合金时的物料平衡表 (8)2.3.1 热收入 (9)2.3.2 热支出 (9)2.3.3 热平衡表 (11)2.4 吨钢物料平衡 (11)3 转炉炉型设计 (12)3.1 转炉炉型的选择 (12)3.2 转炉炉容比与高宽比 (12)3.2.1 炉容比(V/T , m3/t) (12)3.2.2 高宽比 (13)3.3 转炉主要尺寸的确定 (13)3.3.1熔池尺寸 (13)3.3.2 炉帽尺寸 (13)3.3.4 出钢口尺寸 (14)3.3.5 炉衬 (15)3.3.6 炉壳 (15)结束语 (17)参考文献 (18)1.摘要转炉炼钢(converter steelmaking)是以铁水、废钢、铁合金为主要原料,不借助外加能源,靠铁液本身的物理热和铁液组分间化学反应产生热量而在转炉中完成炼钢过程。
300吨转炉设计0000
课程设计说明书题 目:300吨顶底复吹转炉设计说明书 学生姓名:学 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系 别: 材料与冶金工程 班 级: 指导教师:二〇一二年十二月300t 顶底复吹转炉炉型设计转炉的设计包括炉型设计、转炉中心及倾动力矩的计算、转炉机构的设计计算。
炉型设计包括确定所设计炉子的公称容量、选择炉型、确定炉型主要设计参数、计算熔池尺寸、整个炉型尺寸。
1 炉型选择结合中国已建成的转炉的设计经验,在选择炉型时,250-300t 的转炉,采用筒球形炉型,所以本设计采用筒球形[1]。
2转炉主要尺寸参数的确定及计算2.1 熔池形状及尺寸计算① 熔池直径:D=K 式中:G — 新炉子金属装入量t — 吹氧时间(取18min )K — 比例系数(取1.5) 确定初期装入量G :取B=10﹪ 08.1=η ==ηη1金0.925B —老炉比新炉多产钢系数η—金属消耗系数η金—金属收得率t 57.308G B2T2=⨯=+ηD = 1.5×1857.308 =6.211 m② 熔池深度h :23D79.0D046.0+=金V h取37m kg =金ρ 3m 08.44757.308G===金金ρVm h 816.1= 校核:29.0=D h 符合要求[2]。
2.2 炉帽尺寸的计算① 炉口直径0d取m6.30=d [3]② 帽锥角θ取 ︒=60θ③ 炉帽高度 帽H400~300H =口mm (本设计取400mm ) ()m261.2t a n d D21H 0=-=θ锥m 661.2469.24.0H H H =+=+=锥口帽 ④ 炉帽容积帽V炉帽体积约为炉熔体积的30%[4]。
m 90%30300V =⨯=帽2.3 炉身尺寸的确定① 炉膛直径 D =膛D (炉衬无加厚段的转炉) ② 选取炉容比为 t m /13炉膛体积 3300m V = ③ 炉身高度m D V V V D H 479.5/)(4/V 422=--==ππ池帽身身④ 炉型内高m 688.10H h =++=身帽内H H2.4 出钢口尺寸的确定① 出钢口中心线与水平倾角取 018=β ② 出钢口直径 mT d T 242.030075.16375.163=⨯+=+=③ 出钢口衬砖外径 m d d T st 455.1243.066=⨯== ④ 出钢口长度 md L T T 819.1243.05.75.7=⨯==[5]3 炉衬的组成、材质选择及厚度确定炉衬一般由永久层和工作层组成。
转炉设计书0
第一章转炉炉型选型设计及相关参数计算1转炉炉型设计1.1.1 炉型选择氧气顶底复吹转炉是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研究的一项新炼钢工艺。
其优越性在于炉子的高宽比略小于顶吹转炉却又大于底吹转炉,略呈矮胖型;炉底一般为平底,以便设置底部喷口。
综合以上特点选用转炉炉型为锥球型(适用于中小型转炉见图1-1)。
图1-1 常见转炉炉型(a)筒球型;(b)锥球型;(c)截锥型1.1.2 主要参数的确定本设计选用氧气顶吹转炉(公称容量50t)。
(1) 炉容比炉容比系指转炉有效容积与公称容量之比值。
转炉炉容比主要与供氧强度有关,与炉容量关系不大。
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转炉炉容比一般取0.9~1.05m3/t。
本设计取炉容比为1.05m3/t。
(2) 高径比转炉高径比,通常取1.35~1.65。
小炉子取上限,大炉子取下限。
本设计取高径比:1.40。
(3) 熔池直径D可按以下经验公式确定:tG KD = (1-1)式中 D ——熔池直径,m ;G ——新炉金属装入量,t ,可取公称容量; K ——系数,参见表1-1;t ——平均每炉钢纯吹氧时间,min ,参见表1-2。
表1-1 系数K 的推荐值表1-2 平均每炉钢冶炼时间推荐值注:括号内数系吹氧时间参考值。
设计中转炉的公称容量为50t ,取K 为1.85,t 取15min 。
可得:38.3155085.1==D m(4) 熔池深度h锥球型熔池倒锥度一般为12°~30°,当球缺体半径R=1.1D 时,球缺体高h1=0.09D 的设计较多。
熔池体积和熔池直径D 及熔池深度h 有如下的关系:23665.0033.0DD V h +=池 (1-2)由池V G 1ρ=可得:09.705.7501===ρGV 池(m 3)将池V 代入式(7-2)得:98.038.3665.038.3033.009.7665.0033.02323=⨯⨯+=+=DD V h 池(m)(5) 炉身高度身H转炉炉帽以下,熔池面以上的圆柱体部分称为炉身。
t转炉课程设计
转炉的设备选型与配置
转炉类型:选择合适的转炉类型,如顶吹转炉、底吹转炉等 设备选型:根据生产需求选择合适的设备,如炉体、炉盖、炉底等 设备配置:确定设备的配置,如加热方式、冷却方式、控制系统等 设备维护:制定设备的维护计划,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寿命延长
转炉的控制系统设计
控制系统类型:PLC控制 系统
增强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 协作能力和领导能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提升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 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就业: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 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感谢观看
汇报人:
02
转炉课程设计的内容
转炉的工艺流程设计
原料准备:选择合适的原料,如铁矿石、焦炭等
熔炼过程:将原料放入转炉中,加热至熔化状态
脱碳过程:通过吹氧等方法,去除铁水中的碳元素
合金化过程:添加合金元素,如硅、锰等,以提高钢的质 量
精炼过程:进一步去除杂质,提高钢的纯净度
浇铸过程:将钢水浇铸成钢锭或钢坯,进行后续加工
控制功能:温度控制、压 力控制、流量控制等
控制策略:PID控制、模 糊控制、自适应控制等
安全保护:过热保护、过 压保护、漏电保护等
通信接口:RS485、以 太网、无线通信等
软件平台:WinCC、 LabVIEW、Matlab等
转炉的安全与环保措施
安全措施:设置安全防护装置,如安全门、安全护栏等 环保措施:采用环保型材料,如无毒无害的耐火材料 节能措施:采用节能型设备,如高效节能的转炉设备 环保处理:对废气、废水、废渣进行环保处理,如废气净化、废水处理、废渣回收利用等
评估与反馈: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收集 学生反馈,进行改进和优化
设计一座公称容量为80吨的转炉和氧枪
辽宁科技学院课程实践报告课程实践名称:设计一座公称容量为X吨的转炉和氧枪指导教师:班级:姓名:2011年7 月12 日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题目:设计一座公称容量为80吨的转炉和氧枪系别:冶金工程系专业:冶金技术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签字):2011年 6 月 27日一、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与内容一、氧气转炉设计1.1氧气顶吹转炉炉型设计1.2氧气转炉炉衬设计1.3转炉炉体金属构件设计二转炉氧枪设计2.1 氧枪喷头尺寸计算2. 2氧枪枪身和氧枪水冷系统设计2.3升降机构与更换装置设计2.4氧气转炉炼钢车间供氧二、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1、说明书符合规范,要求打印成册。
2、独立按时完成设计任务,遵守纪律。
3、选取参数合理,要有计算过程。
4、制图符合制图规范。
三、推荐参考文献(一般4~6篇,其中外文文献至少1篇)期刊:[序号] 作者.题名[J].期刊名称.出版年月,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书籍:[序号] 著者.书写[M].编者.版次(第一版应省略).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月:起止页码论文集:[序号] 著者.题名[C].编者. 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月:起止页码学位论文:[序号] 作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专利文献:[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国际、国家标准:[序号] 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月电子文献:[序号] 作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报纸:[序号]作者.文名[N].报纸名称,出版日期(版次)四、进度要求序号时间要求应完成的内容(任务)提要1 2011年6月27日-2011年6月29日调研、搜集资料2 2011年6月30日-2011年7月2日论证、开题3 2011年7月3日-2011年7月5日中期检查4 2011年7月6日-2011年7月7日提交初稿5 2011年7月8日-2011年7月10日修改6 2011年7月11日-2011年7月12日定稿、打印7 2011年7月13日-2011年7月15日答辩五、专业教研室审核意见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六、教学系审核意见教学副主任签字:年月日注:1.本任务书由指导教师编制完成,经教研室及所在系审核同意后生效。
转炉炼钢毕业设计
转炉炼钢毕业设计任务书一、毕业设计目的毕业设计是专科学生完成工艺工程师基本训练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
目的是让学生紧紧围绕毕业设计任务,综合运用几年来所学习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去分析和解决设计中遇到的各种工程技术问题,完成毕业前的综合工程化基本训练。
1、通过毕业设计,全面检查学生几年来的学习成果,是几年来学习的总结。
、;2、通过毕业设计提高了学生进行分析研究、查阅文献、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毕业设计提高了学生进行计算、设计和绘制图纸的能力;4、通过毕业生设计提高了学生的经济和工程意识。
二、毕业设计任务书1、毕业设计题目2、毕业设计内容(1)冶金计算;(2)炉型设计,绘制炉型图;(3)氧枪设计,并绘制喷头结构图;(4)车间设计,并且:绘制主厂房工艺操作平面布置图;3、设计的原始资料和数据(一)铁水成分及温度(二)原材料成分(三)冶炼钢种及成分船钢系列(四)平均比热(五)冷却剂用废钢做冷却剂,其成分与冶炼钢种中限相同。
(六)反应热效应反应热效应通常采用25℃为参考温度,比较常用的反应数据见下表(七)其它数据1、渣中铁珠量为渣量的2.5%;2、金属中[C]假定85%氧化成CO,15%氧化成CO2;3、喷溅铁损为铁水量的0.3%;4、取炉气平均温度1450℃,自由氧含量0.5%,烟尘量为铁水量的1.8%,其中FeO=75%,Fe203=22%;5、炉衬侵蚀量为铁水量的0.15%;6、氧气成分为98.9% O2,1.5% N2。
三、具体内容与要求(一)编写设计说明书1、摘要简明扼要介绍设计任务及完成情况2、总论1)简述所炼钢的用途及销售情况;2)炼钢生产的历史发展过程与现状;3)钢冶金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现阶段钢冶金生产的主要进步和发展。
3、厂址的选择和论证1)本设计所用原材料的来源和分布情况2)所选厂址的地理、地形、气象、水文、地质、供电、供排水、交通运输、通讯等情况3)环境保护与防治4、工艺流程选择和论证5、冶金计算1)物料平衡计算2)热平衡计算6、转炉炉型设计计算7、氧枪设计计算8、转炉炼钢车间设计9、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10、专题部分(二)绘制设计图纸两张。
年产200万吨转炉炼钢厂毕业设计说明书
年产200万吨连铸坯的全连铸转炉炼钢车间工艺设计专业:冶金工程姓名:指导老师:设计总说明转炉炼钢是目前钢生产的主要方式,其技术、设备和工艺比较成熟,钢的产量和质量有较高的保证。
它连接着炼铁、精炼过程,为连铸过程提供原料,是现代钢铁企业生产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本设计以炼钢工艺设计为中心,在查阅和借鉴国内外钢铁企业的设计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理论知识和实习教学内容,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选择了顶底复吹转炉和全连铸生产工艺。
其工艺流程如下所示:铁水预处理→LD→LF→CC。
设计内容包括产品方案的确定、物料平衡及热平衡计算和氧气顶底复吹转炉的炉型设计。
此外,还根据生产的品种进行了炼钢生产工艺设计、车间的工艺布置、各跨间的主要设备选型以及各项技术指标的确定;在此基础上,完成车间平面图和、转炉剖面图各一张。
关键词:工艺设计,全连铸,顶底复吹转炉,工艺流程,炉外精炼目录1 绪论 (5)2 炼钢厂总体设计方案 (6)2.1年生产能力的确定 (6)2.1.1 初始条件 (6)2.1.2转炉坐数及公称容量选择 (6)2.2炼钢生产流程 (7)2.3原材料方案 (7)2.3.1 铁水的供应与预处理 (7)2.3.2废钢的供应 (7)2.3.3 散状料供应 (7)2.3.4 铁合金料供应 (7)2.3.5 氧气的供应 (7)2.4车间布置方案 (8)3转炉炉型及氧枪设计 (8)3.1转炉炉型设计 (8)3.1.1 炉型及炉容比确定 (8)3.1.2 转炉参数设计 (8)3.1.3 支承结构 (11)3.1.4 倾动机构 (12)3.2氧枪喷头设计 (12)3.2.1氧枪喷头设计 (12)3.2.2 氧枪枪身设计 (13)3.3底部供气元件设计 (14)3.3.1 底气种类 (14)3.3.2 供气构件的选择 (14)3.3.3 喷嘴数量及布置 (14)4转炉炼钢的生产工艺设计 (15)4.1主要原材料的技术要求 (15)4.1.1 金属料 (15)4.1.2 造渣材料 (15)4.1.3 氧化剂 (16)4.2装料制度 (16)4.3供气制度 (17)4.3.1供氧制度 (17)4.3.2底部供气制度 (17)4.4造渣制度 (17)4.5温度控制 (19)4.6终点控制和出钢 (20)4.7脱氧合金化 (20)4.8精炼和连铸 (21)5车间主体设备选型 (22)5.1铁水供应设备 (22)5.2废钢工段 (23)5.3连铸机的设计及选型 (24)5.5.1 连铸机的主要工艺参数 (24)5.5.2连铸机生产能力的确定 (25)5.7中间包及其载运设备 (27)5.7.1中间包容量的确定 (27)5.7.2 中间包参数的确定 (28)5.7.3中间包车 (28)5.8结晶器的设计和选用 (29)5.9二次冷却装置 (30)5.10引锭装置 (30)5.11切割装置 (30)6炼钢车间生产工艺布置 (30)6.1主厂房的工艺布置 (30)6.2原料跨间的布置 (31)6.3转炉跨间的布置 (32)6.3.1炉子跨的高度布置 (32)6.3.2炉子跨的纵向布置 (35)6.3.3炉子跨的横向布置 (35)6.4出钢跨和精炼跨的布置 (36)6.5浇注跨间的布置 (36)7 转炉车间环境保护系统设计 (38)7.1转炉烟气净化系统设计 (38)7.1.1转炉烟气净化方法的选择 (38)7.1.2转炉烟气净化工艺设计 (38)7.1.3烟气净化系统的主要设备 (39)7.2资源综合利用 (39)7.2.1资源再利用 (39)7.2.2转炉固体废弃物的再利用 (39)7.2.3转炉气体废弃物的再利用 (40)8生产组织与人员编制 (40)9车间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4)致谢 (44)1 绪论顶底复合吹炼法是在考虑顶吹和底吹方法的优点之上提出的。
转炉设计——精选推荐
转炉倾动自动化设计书一、绪论什么是冶金:冶金就是从矿石中提取金属或金属化合物,用各种加工方法将金属制成具有一定性能的金属材料的过程和工艺。
冶金的技术主要包括火法冶金、湿法冶金以及电冶金,同时冶金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从石器时代到随后的青铜器时代,再到近代钢铁冶炼的大规模发展。
冶金的起源是从古代陶术中发展而来。
首先是冶铜,铜的熔点相对较低,随着陶术的发展,陶术需要的温度越来越高,达到铜的熔点温度,而在陶术制作过程中,在一些有铜矿的地方制作陶术,铜自然成了附生物质而被发现。
古人也慢慢掌握铜的冶炼方法。
冶金分为火法冶金、湿法冶金和电冶金三大类:火法冶金;火法冶金是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的冶金过程。
矿石或精矿中的部分或全部矿物在高温下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生成另一种形态的化合物或单质,分别富集在气体、液体或固体产物中,达到所要捉取的金属与脉石及其它杂质分离的目的。
实现火法冶金过程所需热能,通常是依靠燃料燃烧来供给,也有依靠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来供给的,比如,硫化矿的氧化焙烧和熔炼就无需由燃料供热;金属热还原过程也是自热进行的。
火法冶金包括:干燥、焙解、焙烧、熔炼,精炼,蒸馏等过程。
湿法冶金;湿法冶金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冶金过程。
湿法冶金温度不高,一般低于100℃,现代湿法冶金中的高温高压过程,温度也不过200℃左右,极个别情况温度可达300℃。
湿法冶金包括:浸出、净化、制备金属等过程。
1、浸出用适当的溶剂处理矿石或精矿,使要提取的金属成某种离子(阳离子或络阴离子)形态进入溶液,而脉石及其它杂质则不溶解,这样的过程叫浸出。
浸出后经沉清和过滤,得到含金属(离子)的浸出液和由脉石矿物绢成的不溶残渣(浸出渣)。
对某些难浸出的矿石或精矿,在浸出前常常需要进行预备处理,使被提取的金属转变为易于浸出的某种化合物或盐类。
例如,转变为可溶性的硫酸盐而进行的硫酸化焙烧等,都是常用的预备处理方法。
1、净化在浸出过程中,常常有部分金属或非金属杂质与被提取金属一道进入溶液,从溶液中除去这些杂质的过程叫做净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科技学院课程实践报告课程实践名称:设计一座公称容量为380吨的转炉和氧枪指导教师:尹雪亮班级:冶金姓名:2012年月日………………………..………装订线……..…………………………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题目:设计一座公称容量吨的转炉和氧枪系别:冶金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签字):2012年月日一、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与内容1、转炉设计1.1 氧气顶吹转炉炉型设计1.2 氧气转炉炉衬设计1.3 转炉炉体金属构件设计2、氧枪设计2.1 氧枪喷头尺寸计算2.2 转炉氧枪枪身尺寸计算2.3 氧枪水冷系统设计2.4 氧枪升降机构与更换装置二、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1、说明书符合规范,要求打印成册;2、独立按时完成设计任务,遵守纪律;3、选取参数合理,要有计算过程;4、制图符合制图规范。
三、推荐参考文献(一般4~6篇,其中外文文献至少1篇)期刊:[序号] 作者.题名[J].期刊名称.出版年月,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书籍:[序号] 著者.书写[M].编者.版次(第一版应省略).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月:起止页码论文集:[序号] 著者.题名[C].编者. 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月:起止页码学位论文:[序号] 作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专利文献:[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国际、国家标准:[序号] 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月电子文献:[序号] 作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报纸:[序号]作者.文名[N].报纸名称,出版日期(版次)四、进度要求五、专业教研室审核意见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六、教学系审核意见教学副主任签字:年月日注:1.本任务书由指导教师编制完成,经教研室及所在系审核同意后生效。
2.本任务书一式两份(可复印),原件在毕业设计(论文)手册中,复印件由学生保存。
3.空白部分可根据内容多少自行增删。
注:本页可以附页………………………..………装订线……..…………………………摘要本文着重介绍了380t转炉设备先进技术结构在大型转炉上的应用,对380t 转炉设备进行了简要设计计算与理论研究。
介绍了氧枪喷头在炼钢过程中的应用和设计氧枪的计算过程和步骤,并对设计结果进行分析画出转炉及氧枪喷头的简图。
关键词:炉型设计炉衬设计氧枪设计喷头设计枪身和水冷系统设计Abstract:This paper emphatically introduces the advanced techniques and structures of 380t converter equipment applications to the large-sized converter.The brief design calculation and theoretic research are carried out for the 380t converter equipment.For the gun must be introduced in the steel process applications and designing oxygen of a computation process, and steps, and to design the analysis of the converter and oxygen of the gun must be simplified.Key words: design of furnace design of lining design of oxygen lancedesign of nozzle design of frame and liquid cooling system一、氧气转炉设计 (2)1.1氧气顶底复吹吹转炉炉型设计 (2)1.1.1原始条件 (2)1.1.2炉型选择 (2)1.1.3 炉容比 (2)1.1.4熔池尺寸的计算 (2)1.1.5炉帽尺寸的确定 (4)1.1.6炉身尺寸的确定 (4)1.1.7出钢口尺寸的确定 (5)1.1.8底部供气构件设计 (5)1.2氧气转炉炉衬设计 (6)1.2.1炉衬材质的选择 (6)1.2.2炉衬的组成和厚度的确定 (6)1.3转炉炉体金属构件设计 (6)1.3.1炉壳作用 (6)1.3.2炉壳材质 (7)1.3.3炉壳厚度 (7)1.3.4转角半径 (7)1.3.5 支承装置 (7)二转炉氧枪设计 (9)2.1 氧枪喷头尺寸计算 (9)2.1.1转炉氧枪喷头尺寸计算 (9)2. 2转炉氧枪枪身尺寸计算 (11)2.3氧枪水冷系统设计 (16)2.3.1氧枪受热机理分析 (16)2.4 氧枪升降机构与更换装置 (18)结论 (20)参考文献 (21)致谢 (22)设计一座工称容量380吨的氧气转炉及所使用的氧枪一、氧气转炉设计1.1氧气顶吹转炉炉型设计1.1.1原始条件转炉的公称容量为380t1.1.2炉型选择本设计选择截锥形炉型-该炉型的特点:该炉型的熔池由一个倒置的截椎体组成。
其特点是,形状简单,炉底砌筑简便;其形状基本能满足炼钢要求,与相同容量的其他炉型相比,在熔池直径相同情况下,熔池最深。
1.1.3 炉容比炉容比系指转炉有效容积与公称容量之比值。
转炉炉容比主要与供氧强度有关,与炉容量关系不大。
由于顶底复吹转炉吹炼过程比较平稳,产生泡沫渣的量比顶吹转炉要少得多,喷溅少,因此其炉容比比顶吹转炉小,但比底吹转炉要稍大。
一般可选用0.85—0.95m 3/t,最大不超过1.00m 3/t 。
本设计选用的炉容比为0.90m 3/t.. 1.1.4熔池尺寸的计算 (1)熔池直径D可按以下经验公式确定:tGKD (8-1) 式中 D ——熔池直径,m ;G ——新炉金属装入量,t ,可取公称容量; K ——系数,参见表1-1;t ——平均每炉钢纯吹氧时间,min ,参见表1-2。
表1-1 系数K 的推荐值设计中转炉的公称容量为380t ,取K 为1.50,t 取18min 。
可得: 892.61838050.1==D m (2) 熔池深度h 计算由池V G 1ρ=可得:9.558.63801===ρGV 池(m 3)192.2892.6573.09.55573.022=⨯==D V h 池(m) 确定D=6.892m h=2.192mh/D=2.192/6.892=0.318 符合要求D 底=0.7D=4.824m(3)熔池其他尺寸的确定底部喷嘴直径d'1/2hd=)K F r (取K=6.0 'F r =7001/22.192d=× 6 (700)=13.808×10-3(m )=13.808(mm )1.1.5炉帽尺寸的确定 ① 炉帽倾角θ。
炉帽倾角θ一般为60°~68°,小炉子取上限,大炉子取下限。
本设计取炉帽倾角为65° ② 炉口直径d 0炉口直径d 0:设计部门推荐d 0/D-0.43-0.54;大型转炉取下限,小型转炉取上限。
本设计取0.48。
d 0=0.48D=0.48×6.892=3.308m ③ 炉帽高度帽H为了维护炉口的正常形状,防止因砖衬蚀损而使其迅速扩大,在炉口上部设有高度为口H =300~400mm 的直线段。
炉帽高度为:=帽H 口H d D +-θtan )(210 (8-4) =0.5×(6.892-3.308)tan65°+0.4=4.24(m ) 那么,炉帽总容积为:口口帽帽)(H D D H H V 222d 4d d )(12ππ+++-==4.0308.34308.3308.3892.6892.64.024.412222⨯⨯++⨯+⨯-⨯ππ)()(=85.07m 31.1.6炉身尺寸的确定 (1)炉膛直径D 膛=D=6.892m(2)根据选定的炉容比为0.90m 3/t,可求出炉子的总容积V 总=0.90×380=342m 3V 身=V 总-V 池-V 帽=342-55.9-85.07=201.03m3(3)炉身高度m D V 身H 39.5892.6403.201422=⨯==ππ身(m)②供气构件炉型内高H 内=h+H 帽+H 身=2.192+4.24+5.39=11.822m 1.1.7出钢口尺寸的确定 ①出钢口直径出d出钢口直径决定出钢时间,随炉子容量不同而异。
通常又下面的经验式确定:出d = 38075.16375.163⨯+=+G =0.27m式中 G ——转炉公称容量,t 。
③ 出钢口衬砖外径: ST d =6出d =6×0.27=1.62(m) ④ 出钢口长度: T L =7出d =7×0.27=1.89(m) ⑤ 出钢口位置:出钢口位置通常设在炉身与炉帽耐火材料的交界处,这样出钢时,钢 能集中到帽锥处,保证了出钢时出钢口上方的钢水始终处于最深状态,钢水能在一定压力下以较快的流速流出、流净;若出钢口设在炉帽或炉身部位中段,出钢时在出钢口见渣时,炉内还有部分钢水没有流净,钢水夹渣。
⑥出钢口倾角β:选择0°倾角。
β太大,增加了出钢口的长度,也增加了钢流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增加了钢液的吸气和热损失。
本设计采用了0°角。
这样的优点是:a .可以缩短出钢口长度,便于维护;b. 可以缩短钢流长度,减少钢流的吸气和散热损失;c. 出钢时炉内钢水不发生漩涡运动,避免钢流夹渣;d.出钢时钢包车行走距离短,出钢口倾角大,则行车距离长。
1.1.8底部供气构件设计本设计为增加废钢型顶底复合吹炼法。
不仅在转炉底部布置喷吹惰性气体或中性气体N 2来加强搅拌,还考虑在转炉底部喷吹小部分燃料与氧气。
为炉膛提供更多热量,补偿废钢加入所吸收的热量,使转炉冶能够炼顺利进行。
①底吹气体N2、ArB N2=0.04m3/(min.t)B Ar=0.05 m3/(min.t)P Ar≥2.8MpaP N2≥1.8 Mpa本设计的底部喷吹N2、Ar,选择细金属管砖式供气气体。
1.2氧气转炉炉衬设计1.2.1炉衬材质的选择①工作层:采用煤炭砖。
煤炭砖采用天然菱镁矿和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用改质沥青和酚醛树脂做复合粘结。
②永久层:一般用烧成镁砖或高铝砖。
1.2.2炉衬的组成和厚度的确定炉衬由永久层、填充层、和工作层组成。
永久层紧贴炉壳,修炉时一般不予拆除。
该层用镁砖砌筑,填充层介于永久层与工作层之间,用焦油镁砖捣打而成,厚度约为100mm。
工作层由镁砖和焦油白云石砖综合砌筑;炉帽用二步煅烧镁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