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囊菌

合集下载

子囊菌门(1)

子囊菌门(1)

• 产囊丝及分枝顶端细胞延长并弯曲 成钩状体,称产囊丝钩。 • 产囊钩中的双核并裂,同时产生两 个隔膜,使整个产囊丝钩成为3个细 胞。顶细胞和基部细胞为单核的, 中间的细胞,即亚顶细胞为双核的, 这就是子囊母细胞。
• 子囊母细胞中两个核进行核配,成为一个 二倍体(2N)的细胞核,子囊母细胞伸长, 其中二倍体的细胞核进行减数分裂,形成4 个核,继而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形成8个 单倍体(N)的细胞核。 • 子囊母细胞中的8个单倍体的细胞核和它们 周围的原生质一起(通过游离细胞形成方 式),形成8个子囊孢子。

• • • •
子囊菌的分类主要是根据有性阶段 的形态特征,即: 子囊果的有无 子囊果的类型 子囊的构造 将该亚门分六个纲,与植物病害有关 的是以下五个纲。
• 半子囊菌纲:不产生子囊果(子囊裸生) • 不整囊菌纲:子囊果是闭囊壳(子囊无 规律地散生在闭囊壳内,子囊孢子成熟 后,子囊壁消解。 • 核菌纲:子囊果是子囊壳或闭囊壳,但 子囊有规律地排列成子实层。 • 腔菌纲:子囊座上产生子囊腔,子囊壁 双层。 • 盘菌纲:子囊果是子囊盘。
子囊菌
Ascomycota
一、子囊菌的一般特性(概述)

子囊菌亚门的真菌统称为子囊 菌,是一个数量较大的类群,约有 28000种,这仅包括已发现了有性 阶段的种。 • 子囊菌的营养方式,有腐生的、 寄生的、共生的。
有的子囊菌可造福人类,如生产有机 酸,酿酒等,还有的子囊菌可以食用,如 羊肚菌。 子囊菌由于种类较多,所以在形态特 征、生活史、发育过程,生态习性等各方 面等存在很大差异。但子囊菌有一共同特 点:即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孢子。
• • • • • • •
本纲包括三个目: 原囊菌目(Protomycetales) 内孢菌目(Endomycetales) 外囊菌目(Taphrinales) 与植物病害有关的目:外囊菌目。 外囊菌目:只有一科、一属:即: 外囊菌科(Taphrinaceae),外囊菌属 (Taphrina)

子囊菌的名词解释

子囊菌的名词解释

子囊菌的名词解释子囊菌(Ascomycota),是真菌界中最大的一个门类,也是真菌界最常见的一个门类。

子囊菌的名称来源于其特殊的生殖结构——子囊,也是子囊菌独有的特征之一。

子囊菌的大小和形态多样,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各个角落,从林地到草原,从河流到海洋,都有子囊菌的存在。

子囊菌的庞大种类涵盖了许多我们熟知的物种,比如黑曲霉、发酵酵母、麦角菌等。

与此同时,子囊菌也是一类潜在的害菌,对农作物、水果和木材等有着不同程度的危害。

就像其名称所暗示的那样,子囊菌的生殖特点主要是通过产生子囊来进行的。

子囊是一种囊状器官,内部包含一系列的孢子。

这些孢子称为子囊孢子,是子囊菌进行有性生殖的关键要素。

子囊孢子具有硬壳保护,能够在外界环境中存活较长时间,并通过风、水或生物传播到其他地方。

子囊菌的生命周期经常包括两个主要的阶段: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在有性生殖阶段,适合的配对菌株结合产生子囊孢子,从而形成新的子囊菌个体。

无性生殖阶段则通过分裂或芽生产生无性孢子,以快速繁殖。

由于无性生殖孢子更易产生和传播,所以在子囊菌的繁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子囊菌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参与了有机物的分解,促进了营养循环的进行。

同时,一些子囊菌是重要的共生伙伴,与植物的根部形成菌根,提供养分和水分对植物生长起到促进作用。

此外,子囊菌还能够分泌一些有益化合物,比如抗生素和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均有重要影响。

然而,子囊菌也是一类潜在的病原体。

它们可以感染作物和植物,引起严重的疾病。

例如,灰霉病就是由子囊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植物病害,对果蔬类作物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此外,子囊菌还会引发一些人类和动物的感染病,比如尖锐湿疣和念珠菌感染。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了解子囊菌,科学家们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了基因组测序和分析研究。

这些研究揭示了子囊菌基因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有助于揭示其独特的适应性和进化机制。

此外,基因组研究还有助于揭示子囊菌与其他真菌门类之间的关系和进化历史。

接合菌、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

接合菌、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

接合菌、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
接合菌(Zygomycota)是真菌界中的一个门,其特点是有两个不同的配子细胞接合产生一个接合子,接合子发育成菌丝体。

接合菌主要以分解有机物为食,包括一些腐生和共生的物种,如黑曲霉。

子囊菌(Ascomycota)是真菌界中最大的门,其特点是产生子囊或子囊盘,内含子囊孢子。

子囊菌包括很多常见的真菌,如酵母菌、曲霉、黑曲霉等。

它们在食用、药用、发酵和生物控制等方面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

担子菌(Basidiomycota)是真菌界中的一个门,其特点是产生担子孢子。

担子菌包括一些大型真菌,如伞菌、牛肝菌等,也包括一些单细胞的真菌,如酵母菌。

担子菌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地理和生态功能。

半知菌(Deuteromycota)是一个无性繁殖真菌的群体,也被称为无性真菌。

这个群体包括一些没有观察到有性繁殖的真菌,它们的分类位置尚未完全明确或是暂时性的,因为没有观察到它们产生子囊或担子。

半知菌包括了一些致病菌、霉菌和线虫共生菌等。

需要注意的是,真菌界中的分类仍在不断研究和调整中,有时不同研究者之间对于分类的认识也存在差异。

高等的子囊菌和担子菌的有性生殖过程以及二者的异同点

高等的子囊菌和担子菌的有性生殖过程以及二者的异同点

高等的子囊菌和担子菌的有性生殖过程以及二者的异同点一﹑子囊菌和担子菌的有性生殖过程:子囊菌:有性生殖开始时,部分菌丝体的分枝分别形成雄器和产囊体。

当雄器与产囊体上的受精丝接触后,在接触点形成一个孔口,雄器中的许多细胞核就通过受精丝进入产囊体,与其中的细胞核配对形成成对的双核。

随后,从产囊体上形成若干产囊丝。

产囊丝的顶端细胞,先弯曲成钩状体、称作产囊丝钩,产襄丝钩中的双核并裂后形成两个隔膜、分隔为3个细胞,顶端和基部细胞都是单核的,中间双核的细胞称作子囊母细胞。

子囊母细胞中的双核进行核配成为一个二倍体的细胞核。

子囊母细胞伸长,其中二倍体的细胞核进行减数分裂形成4个单倍体细胞核,每个单倍体核又各自进行一次有丝分裂,最后形成8个单倍体的细胞核。

这些细胞核和它们周围的细胞质形成8个子囊孢子。

不育的产囊丝发育为子囊果的侧丝,孢子落地萌发形成孢子体。

担子菌:首先,担孢子萌发产生单核具隔膜菌丝,这就叫初生菌丝。

接着,初生菌丝经质配,就形成次生菌丝(核并不及时结合而保持双核的状态)。

次生菌丝双核时期相当长,这是担子菌的特点之一。

担子菌最大特点是形成担子、担孢子。

然后,次生菌丝通过锁状连合,在细胞内二核经过一系列的变化由分裂到融合,形成一个二倍体(2n)的核,此核经二次分裂,其中一次为减数分裂,于是产生4个单倍体(n)子核。

这时顶端细胞膨大成为担子,担子上生出4个小梗,于是4个小核分别各移入小梗内,共发育成4个孢子——担孢子。

产生担孢子的复杂结构的菌丝体叫做担子果,就是担子菌的子实体。

二﹑子囊菌和担子菌有性生殖过程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相同点:a﹑担子菌的双核菌丝(次生菌丝)与子囊菌的产囊菌丝来源相同,都是经过有性结合后产生的双核体。

b﹑整个过程都可以可分为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三个阶段。

c﹑性亲和方式有三种:同宗配合、次生同宗配合和异宗配合,其中,同宗配合只占10%,绝大多数为异宗配合。

异宗配合中约25%为两极性,其亲和性由一个因子控制。

植物病原真菌子囊菌

植物病原真菌子囊菌

症状表现
01
02
03
04
黄化
叶片出现黄色或黄白色斑点, 逐渐扩大,导致整片叶子黄化

坏死
植物组织局部死亡,形成褐色 或黑色的坏死斑,严重时导致
叶片脱落或枝条枯死。
萎蔫
植物茎秆和根部受到侵染后, 水分吸收和运输受阻,导致叶
片萎蔫、枯黄。
畸形
感染子囊菌的植物生长异常, 出现卷曲、皱缩、矮化等症状

危害程度
03
CHAPTER
子囊菌对植物的危害
侵染过程
初侵染
子囊菌通过气孔、皮孔、伤口等途径侵入植物,在寄主细胞内繁 殖,并产生菌丝体。
潜育期
子囊菌在植物细胞内潜伏一段时间,菌丝体在寄主细胞间蔓延,破 坏细胞壁和细胞膜,形成感染病灶。
发病期
当寄主抗性降低或环境条件适宜时,子囊菌大量繁殖,引起明显的 症状表现。
生物防治
利用拮抗微生物
01
利用对子囊菌具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通过
生物竞争抑制子囊菌的生长。
生物农药
02
利用生物农药防治子囊菌病害,如使用含有拮抗微生物的生物
农药进行喷雾防治。
增强植物抗病性
03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抗病性强的转基因植物,提高植物自身
的抗病能力。
05
CHAPTER
子囊菌的研究进展
致病机制
研究子囊菌如何引起植物病害,包括 毒素的产生、寄主细胞的侵染过程等 ,有助于深入理解病害发生和发展的 机理。
子囊菌抗药性研究
抗药性机制
研究子囊菌产生抗药性的机制,包括抗药性基因的获得和表达、抗药性进化等,有助于对抗药性进行 监测和治理。
抗药性演化

子囊菌(2)

子囊菌(2)
1典11典型的交配方式产囊体与雄器两种异型性器官的接触2子囊和子囊孢子的形成子囊孢子形成过程3子囊和子囊孢子的形态子囊形状不一从圆形到圆柱形子囊壁单层或双层具孔形唇形开盖直接破裂等开口方式也有的子囊壁早期已消解
子囊菌
(Ascomycota)
知识回顾
1.子囊菌的营养方式: 腐生、寄生、共生。 2.子囊菌的共同特点: 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孢子。 3.子囊菌的营养体: 一般为分枝发达、繁茂的有隔菌丝,少数为 单细胞个体。菌丝体可构成疏丝组织、拟薄壁 组织,进一步可形成子实体的包被、菌核、子 座等。
三、子囊菌的分类
我们采用的是Aiswoth(1973)主编的真菌第四卷 (The Fungi, V01.4)中所提出的分类系统。将子囊 菌门分为6个纲,分别是半子囊菌纲、不整囊菌纲、 腔菌纲、虫囊菌纲、核菌纲和盘菌纲。其中除虫囊菌 纲外,其余5个纲均与植物病害有关。 半子囊菌纲分为3个目——原囊菌目、内孢霉目、 外囊菌目。其中内孢霉目包括浆霉科、内孢霉科、酵 母科和蚀精霉科4科,外囊菌目仅含外囊菌科。 不整囊菌纲仅一目——散囊菌目。
核菌纲分目检索表
1.子囊果无孔口,或少数具有发育不全的孔口,球形或半球形, 由外菌丝形成;高等植物的专性寄生菌· · · · · · · · · · · · · · · · · · · 2 1.子囊果有孔口,如无孔口,则既非由外菌丝形成也非高等植物 的专性寄生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2.外菌丝暗色,较厚,有附着枝,子囊2个孢子,子囊孢子暗 色,典型的具有几个(经常3-4个)横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小煤炱目(Meliolales) 2.外菌丝透明,很少是褐色的,较薄,无附着枝,以吸器伸入 寄主组织内;子囊2-8个孢子,子囊孢子单细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白粉菌目(Erysiphales) 3.子囊果没有真正的孔口,顶部的大型胶质细胞膨胀后产生裂 缝;子囊有柄,排列不规则· · · · · ·冠囊菌目(Coronophorales) 3.子囊果有孔或无孔,但无胶质细胞的顶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球壳目(Sphaeriales)

子囊菌门(1)

子囊菌门(1)
圆筒形 • 子囊壁:单层的,也有双层的。 • 子囊的开口方式有:孔形、唇形、开盖
直接破裂等。(也有的子囊壁早期消解) • 子囊整齐地排列成一层–––子实层。
• (2)子囊孢子的形态 • 子囊孢子的数目:通常是8个,也有多于或
少于8个的,一般为2n个。 • 子囊孢子的排列:单行或双行排列,也有的
平行排列(如丝状孢子) • 子囊孢子的形状:一般为椭圆形,也有圆形、
• 子囊菌的菌丝体可交织在一起构成: • 疏丝组织 • 拟薄壁组织 • 从而进一步形成: • 子实体的包被、菌核、子座等。
(二)无性繁殖
• 子囊菌的无性繁殖非常发达: • 裂殖、芽殖、断裂的方式产生粉孢
子、芽孢子和厚垣孢子, • 最主要的是在分生孢子梗上产生分
生孢子。
• 由于无性繁殖阶段在子囊菌的 生活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 将该阶段称为分生孢子阶段。
• 雄性性器官:称为雄器(antheridium), 形状圆柱形,较小。
• 子囊菌其它的交配方式:
• (1)精子器内产生的精子与产囊体交 配。
• (2)以大型或小型分生孢子作为精子 与产囊体进行交配。
• (3)无明显的性器官,两根普通的菌 丝或两个孢子的芽管间进行交配(酵 母)。
2.子囊和子囊孢子的形成
蜡肠形、丝状、砖格形等,有单胞、双胞、 多胞。 • 子囊孢子壁表面:光滑、有刻纹、瘤状突起 等。 • 子囊孢子的颜色:有色或无色。
4.子囊果的类型
• 子囊果ascocarp:由菌丝 组成的包被,形成一定形状 的、内部产生子囊的有性子 实体。
子囊果有以下几类:
• (1)闭囊壳cleistothecium:有明显的完全封闭 的壳壁,无孔口。
子囊菌
Ascomycota

植物病原真菌(子囊菌)

植物病原真菌(子囊菌)
有性繁殖
植物病原真菌的有性繁殖是通过产生 子囊和子囊孢子的方式进行的。子囊 孢子可以在植物间传播,并感染新的 寄主植物。
03
植物病原真菌(子囊菌)的致病机理
侵染过程
接触寄主
病原真菌通过气孔、皮孔、伤 口等途径与寄主植物接触。
粘附与侵入
病原真菌产生粘附因子,粘附寄 主表面,并形成侵入结构,如菌 丝和吸器,侵入寄主细胞。
快速防御反应
寄主植物在受到病原真菌侵染时,能够迅速发生防御反应,如产生过 敏性坏死反应,阻止病原真菌的进一步扩展。
适应性
寄主植物通过适应性进化,能够提高对不同病原真菌的抗病性。
04
植物病原真菌(子囊菌)的传播途径与
流行规律
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
子囊菌的孢子可随空气 流动传播,感染健康的
植物。
雨水传播
孢子可附着在雨滴上, 通过雨水降落传播到其
生活史
无性繁殖阶段
植物病原真菌在无性繁殖阶段会 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这些孢子 可以随风、水流或昆虫传播,感 染新的植物。
有性繁殖阶段
在有性繁殖阶段,植物病原真菌 会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这些孢 子可以在植物间传播,并感染新 的寄主植物。
繁殖方式
无性繁殖
植物病原真菌的无性繁殖是通过产生 分生孢子的方式进行的。分生孢子可 以在空气中传播,也可以通过水流或 昆虫传播。
激素
病原真菌产生激素,影响寄主 植物的激素平衡,导致植物生
长异常。
寄生结构
病原真菌形成侵入结构和菌丝 体,侵入寄主细胞并吸收营养

寄主植物的抗病性
抗病基因
寄主植物体内存在抗病基因,能够识别病原真菌的致病因子,并启动 抗病反应。
生理生化反应

真菌学-子囊菌

真菌学-子囊菌
2.原膜子囊,子囊散生于子囊果内-----不整子囊菌纲 (Pledtomycetes)
3. 子囊在子囊果内排列整齐: 子囊为双膜子囊(子囊散生在子囊座内) -------腔菌纲 (Loculoascomycetes) 4.子囊为单膜子囊: 子囊着生在子囊壳(perithecium) 或闭囊壳内 ----核菌纲 (Pyrenomycetes)
5. 寄生于昆虫-----虫囊菌纲 (Laboulbeniomycets)
6. 子囊着生在子囊盘内-----盘菌纲 (Discomycetes)
1. 半子囊菌纲
特点: 1. 无子囊果和产囊丝,裸生; 2. 菌体丝状,或酵母状。
分目: 根据子囊的来源等性状 分3目
半子囊菌纲
双核菌丝以厚垣孢子的形式产生子囊—— 外囊菌目(Taphriales) 单细胞直接形成子囊或由2倍体的产囊丝形
子囊孢子(ascospore): 子囊孢子着生在子囊(ascus)内。 每个子囊一般形成8个子囊孢子。
子囊孢子的形成
子囊孢子形成
子 囊 和 子 囊 孢 子 的 形 态
Asci and ascospores of Venturia inaequalis
异旋孢腔菌[Cochliobolus heterostrophus]
子囊类型:
原始子囊类型:囊膜很薄,子囊孢子释 放时,囊壁破裂或消解。
单膜子囊:囊膜单层,子囊孢子通过子 囊顶端孔口、裂缝或囊盖而主动释放。 双膜子囊:囊膜双层,孢子释放时内壁
吸水膨胀从外壁顶端伸出。
子囊着生方式:
裸生: 在子囊果内:
子囊果主要类型:
闭囊壳(cleiothecium):球状而无孔口
子囊菌亚门 (Ascomycotina)

子囊菌(2)

子囊菌(2)
不整囊菌纲仅一目——散囊菌目。
子囊菌门分纲检索表
1.无子囊果和产囊丝;营养体菌丝状或酵母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半子囊菌纲(Hemiascomycetes) 1.有子囊果和产囊丝;营养体菌丝状· · · · · · · · · · · · · · · · · · · · · · 2 2.子囊双层壁;子囊果为子囊腔· · ·腔菌纲(Loculoascomycetes) 2.子囊典型的单层壁;如为双层壁,子囊果为子囊盘· · · · · · ·3 3.子囊易消解,散生在闭囊壳内;子囊孢子无隔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不整囊菌纲(Plectomycetes) 3.子囊排列规则,在子囊果内形成基部的或周围一层· · · · · · · · 4 4.节肢动物的外寄生菌;营养体退化;子囊果为子囊壳,子
囊壳的核菌纲真菌全部归入球壳目。大多为典型的
腐生菌,少数寄生于植物上。
无性阶段特征:
无性繁殖产生各种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生自分生 孢子梗、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梗束、分生孢子器 等。此目分生孢子阶段较常见,寄生菌一般在寄生 阶段只产生分生孢子,而在腐生阶段才形成子囊孢 子。
有性时期特点:
子囊果是典型的子囊壳,常为球状、烧瓶状或半球 形,有孔口,子囊壳具长颈或短颈,颈部的壁上一 般有缘丝。
香蕉形、洋梨形、椭圆形、圆筒形等。有的孢子还有 附属丝。
分类:
此目分科问题较多,各家观点目前尚难一致,合并, 分开,分类等级的升降等颇为杂乱。以下仅叙述主要 的科与属。
1.麦角菌科(Clavicipitaceae)
(1)麦角菌属(Claviceps) 危害禾本科植物子房,将其变为菌核。萌发形成

子囊菌

子囊菌


代表:水稻恶苗病、玉米赤霉菌
G.zeae 引起大麦,小麦,玉米赤霉
病,湖广地区较重,黑龙江三江平原 重,形成白穗,红穗。
小丛壳属 Glomerella

疔座菌科 子囊壳小,球形,半埋生在子座内; 子囊棍棒状,无侧丝;子囊孢子单孢
无色,长椭圆形,稍弯曲。有性世代
在自然界很少发生,无性世代为炭疽 菌属(Colletotrichum)。
1. 核菌纲最大的目,大约5000种313属,占子囊菌的1/3。
2.• 生性:多为腐生菌,也有很多重要的寄生菌,如苹果树腐烂病, 寄
甘薯黑疤病等。还包括寄生昆虫的名贵药材冬虫夏草(Cordyceps
purpurea)等。
3 .形态:子囊果为典型的子囊壳。通常为球形,或瓶形。 4.假子座:• 丝体和植物组织混合在一起形成的子座。 菌
放子囊孢子。 5.腔菌纲分5个目,其中与植病有关的是多腔菌目、座囊菌目和隔孢腔目。仅介绍3个目。
痂囊腔菌属 Elsinoe

多腔菌科 子囊在子囊腔中不规则散生,每 个子囊腔只有一个球形子囊,子 囊孢子长圆筒形 , 3隔 4胞 、 • 无 色。• 害植物主要是无性世代, 为 在分生孢子盘上产生分生孢子。 (痂圆孢属 Sphaceloma)我国有性 世代未发现,主要无性。 代表:葡萄黑痘病。
外囊菌属Taphrina

子囊长圆筒形,平行排列在
寄主表面,不形成子囊果。 子囊孢子芽殖产生分生孢子。

均为植物专性寄生菌,人工 培养基上不能培养,• 成畸 造 形。

代表病害:ans) , 分
布辽宁大连,锦州等地区。
(一)白粉菌目 (Eryshiphales)
一、营养体
简单的仅为单细胞,但大多数 有发达的菌丝体,菌丝有隔,每个 细胞有一个、二个、多个核,壁以 几丁质为主,营养体可以形成厚垣 孢子。有的菌丝可以直接形成粉孢 子,芽孢子。很多可以形成营养菌 丝的组织体。

高等担子菌和子囊菌有性生殖的过程及异同点

高等担子菌和子囊菌有性生殖的过程及异同点

1、子囊菌的有性生殖过程:子囊菌为产生子囊的菌类总称。

菌丝即孢子体上产生精囊和卵
囊,其中卵囊又叫做产囊体,产囊体的顶端产生受精丝,质配后产生无数管状的产囊丝,产囊丝生成产囊丝钩,分为钩头、钩尖、钩柄三部分。

子囊母细胞中的(+)(—)核进行核配,形成双向合子,减数分裂形成四个单向的核,再经有丝分裂产生八个核,形成八个单核的子囊孢子,不育的产囊丝发育为子囊果的侧丝,孢子落地形成孢子体。

2、担子菌的有性生殖过程:担子菌少数为无性生殖,大部分在自然条件下为有性生殖,担
子菌中除锈菌目有特殊的性器官外,大多数无明显的性器官,只有两个不同性质的单核菌丝结合,产生双核菌丝,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双核菌丝的分支顶端分化成一个特殊的产孢(担孢子)细胞,叫担子,担子初为双核,不久核配,核配后立即进行减数分裂形成4个单倍的核,然后在担子的顶端或者侧面外生四个担子,每个担子孢子只有一个单倍核,担孢子成熟后会被弹射出去。

3、两者的异同点:担子菌中少数为无性生殖,大部分在自然条件下为有性生殖,并且大部
分无生殖器官,有性生殖产生担孢子,且担孢子外生,在形成孢子的时是单核菌丝直接相连形成双核菌丝,不需要经过质配,通过减数分裂形成4个单核担孢子;子囊菌有性生殖较少,同时孢子体顶端会形成精囊和卵囊,同时形成的是内生子囊菌,需经过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再形成8个单核子囊孢子体,这是两者的区别。

两者的相同点是都需要经过核配,以及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孢子体且形成的孢子体都是单核。

子囊菌

子囊菌

3.小煤炱目──闭囊壳,菌丝暗色,专性寄生,子囊孢子多胞暗色。
4.冠囊菌目──闭囊壳,非专性寄生(与植病无关)。
(一)白粉菌目 (Eryshiphales)
1.白粉菌目的真菌一般称作白粉菌,引致各种植物白粉病 (Powdery •mildew)。
2.菌丝白色,大都表生,产生吸器吸取植物营养。
3.主要寄生在叶片上,有的发生在新梢或芽上。在病部形


子囊座表生或半埋生。形态多种多样,垫状、块状、球形。
本目有一百个种左右,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多为腐生、少数寄生,

可寄生在植物体上,有的寄生昆虫(介壳虫)。

只介绍一个属:痂囊腔菌属
沈阳农业大学精品课讲稿
15.痂囊腔菌属 Elsinoe

多腔菌科 子囊在子囊腔中不规则散生,每 个子囊腔只有一个球形子囊,子 囊孢子长圆筒形, 3 隔 4 胞、 • 无 色。 • 为害植物主要是无性世代, 在分生孢子盘上产生分生孢子。 ( 痂圆孢属 Sphaceloma) 我国有性 世代未发现,主要无性。 代表:葡萄黑痘病。
二、子囊菌的无性繁殖
产生分生孢子或器孢子,非常发达,形状多样,圆形, 卵形,棒形,丝状,镰刀形(新月形),蜡肠形,有单孢, 双孢,多孢。有的有色,有的无色。 分生孢子梗:可以分枝或不分枝,散生,丛生,束生, (孢梗束Coremium),有的分生孢子梗着生在简单的分生孢 子 痤 上 (Sporodochium) , 有 的 形 成 在 分 生 孢 子 盘 上 (• Acervulus),有的形成分生孢子器上(Pycnidium)。 分生孢子作用:在一个生长季可以反复发生,是再侵 染的来源,“可以远距离传播”,有的高等子囊菌在一生 中仅发生无性,无有性。

子囊菌真菌病害诊断要点

子囊菌真菌病害诊断要点

子囊菌真菌病害诊断要点
子囊菌真菌病害是植物病害的一种常见类型,主要通过观察病变部位的症状与病原真菌的形态学特征来进行诊断。

下面是子囊菌真菌病害诊断的要点:
1. 观察病变部位的症状:子囊菌真菌病害的病变通常表现为叶片出现黄斑、褐斑、黑斑等,有时伴有腐烂或枯死。

叶片上可能会形成黑色小点或者长条状的黑色斑点。

2. 分离病原真菌:从病叶样本中分离出病原真菌,通常需要将病组织表面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切割病组织并接种在富含培养基的琼脂平板上,培养并观察分离的真菌菌落特征。

3. 观察病原真菌的形态学特征:病原真菌的形态学特征包括菌丝的形态、分生孢子、子囊和子囊壁的特征等。

根据不同的真菌种类,它们的形态学特征可能会有所不同。

4. 确认真菌种类:通过观察真菌的形态学特征,与已知的真菌种类进行比对,以确认病原真菌的种类。

5. 根据病害发生的环境和寄主植物的种类,结合病原真菌的形态学特征和尚未发表的数据,可能需要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或序列分析来进一步确定真菌的种类。

总之,子囊菌真菌病害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病变的症状与病原真菌的形态学特征,通过观察病变部位、从病组织中分离病原
真菌,进行形态学观察并比对已知的真菌种类,最终确定病原真菌的种类。

子囊菌对作物的危害及其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子囊菌对作物的危害及其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提高作物品质:通过子囊菌的生物防治,可以有效地提高作物的品质和产量,增加经济 效益。
增强作物抗性:子囊菌的生物防治方法还可以增强作物的抗逆性,提高其适应性和抗病 虫害的能力。
子囊菌的生防应用前景
直接生防作用:通过产生抗生物质或诱导植物产生抗性来抑制病原菌
与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与其它微生物联合,共同抑制病原菌
寄生作用:寄生于病原菌上, 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
竞争作用:与病原菌竞争同 一资源,降低病原菌的繁殖 能力
诱导抗性:诱导植物产生抗 性,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
子囊菌的应用实践和效果
生物防治:利用子囊菌的生物特性,可以有效地控制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子囊菌的生物防治方法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产品残留 和对环境的污染。
子囊菌对作物的危害及其 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汇报人:XXX
目录
子囊菌的危害
子囊菌的防治方法
子囊菌在病虫害防治中 的应用
子囊菌的危害
对作物的危害
破坏作物组织 阻碍作物生长 降低作物产量 影响作物品质
危害的症状和特点
引起作物病害:子囊菌可以引起多种作物的病害,如小麦、玉米、水稻等
损害植物组织:子囊菌的菌丝和孢子会侵入植物组织,造成损害和枯萎
破坏植物器官:子囊菌会破坏植物的叶、茎、根等器官,影响作物的生长 和发育 导致植物死亡:严重的子囊菌感染会导致植物死亡,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 的危害
子囊菌的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方法
选用健康种子 减少菌源 选用抗病品种 加强田间管理
生物防治方法
利用天敌防治: 引入捕食性天 敌,如瓢虫、
草蛉虫等
利用病原微生 物防治:利用 细菌、真菌等 微生物防治子

子囊菌

子囊菌
nsworth)和比斯贝(G.R.Bisby)的统计,共有1950属、种。除单细胞的 酵母菌外,营养体所谓菌丝中有隔膜。通过有性繁殖,在子囊中产生子囊孢子。并且菌丝组成菌丝体,形成含有 子囊的子实体。无性繁殖一般是依靠分生孢子。子囊菌有以下几种:不形成子囊果的原子囊菌纲;在假囊壳中形 成双层壁子囊的腔菌纲;在各种子囊果中形成单壁子囊的真子囊菌纲。在真子囊菌纲中又有:闭囊果中分散存在 着球状子囊,或子囊壳中柱状子囊并列的核菌类;子囊盘内表面柱状子囊并列的盘菌类。也有很多在各方面与子 囊菌类似,但不知是否形成子囊一些种类,而把这些归为半知菌纲。
2、子囊壳(perithecium):子囊果的包被有固定的孔口,容器状,子囊为单层壁。
3、子囊盘(apothecium):子囊果呈开口的盘状、杯状,顶部平行排列子囊和侧丝形成子实层,有柄或无。
4、子囊座(ascostroma):在子座内溶出有孔口的空腔,腔内发育成具有双层壁的子囊,含有子囊的子座 称为子囊座。
丝状体
01
侧丝
02
顶侧丝
03
拟侧丝
04
侧丝的残留 物
05
缘丝
06
拟缘丝
(paraphysis)一种从子囊果基部向上生长,顶端游离的丝状体,生于子囊之间,通常无隔,有时有分枝, 吸水膨胀,有助于子囊孢子释放。
(apical paraphysis)一种从子囊壳中心的顶部向下生长,顶端游离的丝状体,在子囊间形成栅栏状,穿 插在子囊之间。
(paraphysoid)形成在子囊座性质的子囊果中,自子囊座内高出子囊层的上端长出,在发育的子囊间向下 生长,与基部细胞融合,顶端不游离。
指子囊在子囊座中发育形成子囊腔时,子座组织在子囊间残留下的幕状残留物。
(periphysis)指子囊壳孔口或子囊腔溶口内侧周围的毛发状丝状体。

子囊菌门在土壤中的作用

子囊菌门在土壤中的作用

子囊菌门在土壤中的作用子囊菌门,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高大上,其实它们在土壤中的作用可是相当重要哦。

想象一下,土壤就像一个大大的宝藏,里面藏着无数的小生物,子囊菌就是其中的明星。

它们像一群默默无闻的小帮手,干着看似不起眼但却不可或缺的工作。

说到土壤,大家可能会想到植物、阳光、雨水,这些都是关键角色。

但是,嘿,别忘了那些在地下辛苦工作的微生物们。

子囊菌门就是其中的一份子,真是让人忍不住要点赞。

你知道吗,子囊菌可是大自然的清道夫。

它们在土壤中分解有机物,把那些死去的植物和动物残骸变成养分,简直就是“腐烂王国”的化妆师!这些小家伙们把复杂的有机物分解得稀烂,让植物可以轻松吸收养分,真是不可思议。

土壤如果没有它们,那可真是如同人间失去了香味的美食,毫无生机可言。

想象一下,如果土壤里没有这些子囊菌,植物们就像一个个饿得发慌的小孩,无从寻找食物,那可咋办呢?除了分解有机物,子囊菌还参与了土壤的结构形成。

它们把小颗粒黏在一起,形成一个个小团块,这样的结构可以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排水能力。

这就像给土壤穿上了透气的衣服,既让它能呼吸,又不容易积水。

你要知道,土壤如果积水,根系就会窒息,植物可就不好受了。

所以,子囊菌在这方面的贡献也是不容小觑。

再说了,子囊菌的多样性可不是开玩笑的。

有些子囊菌还是植物的好朋友,它们能和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互利共赢。

植物提供食物,而子囊菌则帮助植物吸收土壤中的营养元素。

这就像是两个朋友一拍即合,齐心协力,携手共进。

想象一下,如果植物能找到这样一个靠谱的朋友,那它们在土壤中的生活可就轻松多了。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问,子囊菌对环境有影响吗?当然有!它们在土壤中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还能释放二氧化碳,这是土壤呼吸的一部分。

这样一来,整个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就能保持正常运转。

大家可能知道,碳循环对气候变化影响巨大,子囊菌在这方面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没错,这些小小的菌类对我们的地球可是一点都不小的影响。

6子囊菌门-概述

6子囊菌门-概述

• 子囊孢子的形态多种多样。一般椭圆形、 圆形或线型;外壁光滑、有网纹、有瘤 或有刺;单胞或多胞;无色或有色。这 些特征是子囊菌分属和分种的依据。每 个子囊内通常含8个子囊孢子,每个孢子 含1个单倍体核。有些在8个细胞核形成 以后,再分裂一次或多次,从而使一个 子囊内含8个以上的子囊孢子,甚至多达 1000个。也有的子囊内含8个以下子囊孢 子的。子囊孢子在子囊内呈单行排列、 双行排列或平行排列。
子囊的形态结构
1. 原壁( prototunicate )子囊,具有一层很薄的囊膜, 子囊孢子释放时壁破裂或消解,将孢子释放在子囊 果内并形成一胶质团,然后从子囊果孔口排出; 2. 单壁( unitunicate )子囊,囊膜单层,子囊孢子通 过子囊顶端孔口、裂缝或囊盖而主动释放; 3. 双壁(bitunicate)子囊,囊膜双层,外层称为子囊 外壁,内层称为子囊内壁。子囊孢子释放时内壁吸 水膨胀,其长度可达子囊的两倍以上,外壁因无弹 性而保持原位,顶部崩解,从而使内壁脱离出来, 孢子通过内壁顶端小孔主动放射出来。 • 子囊的类型也是重要的分类特征。
一、半子囊菌纲Hemiascomycetes
• 半子囊菌纲主要包括低等的子囊菌,不形成子 囊果,子囊裸露。营养体是单细胞或不发达的 菌丝体。无性繁殖主要是裂殖或芽殖,不产生 真正的分生孢子。有性生殖比较简单,子囊直 接由合子或单细胞形成,没有产囊丝。子囊壁 薄,没有孔口,藉壁的破裂或消解释放子囊孢 子。 • 半子囊菌纲与人类关系密切,其中有不少种类 在酿造、食品或其它相近的工业中占有重要地 位,有些菌还可以引起人、植物的病害。 • 根据营养体和子囊来源,半子囊菌纲可分为3 目,6科,60属。
• 子囊果单生或丛生;表生于基物上,或 埋生于基物中,或先埋生后突破基物表 层外露,成为半埋生。有些子囊果着生 在子座上或埋生在子座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丝壳属 Sphaerotheca

附属丝菌丝状,闭囊壳 内一个子囊。

代表:瓜类、豆类白粉 病S.fuligenea。
叉丝壳属 Microsphaera

附属丝顶端多轮二叉状 分枝,闭囊壳内多个子 囊。

代表:核桃白粉、丁香 白粉、榛树白粉病。
叉丝单囊壳属Podosphaera

附属丝刚直、顶端多轮 二叉状分枝,闭囊壳内
子囊菌的分类
到1997年为止,子囊菌分46个目, 264科,3266属,32267种。
Martin(1950):半子囊菌和真子囊菌
Ainsworth(66,71,73)6个纲 Hawsworth(83,95)37 个目,46个目
三、子囊菌的有性繁殖
子囊和子囊孢子的形成过 程
雄器 antheridium 产囊体 ascogonium 产囊丝 ascogonoushypha 子 囊 钩 ascus hook croziers

代表:水稻恶苗病、玉米赤霉菌
G.zeae 引起大麦,小麦,玉米赤霉
病,湖广地区较重,黑龙江三江平原 重,形成白穗,红穗。
小丛壳属 Glomerella

疔座菌科 子囊壳小,球形,半埋生在子座内; 子囊棍棒状,无侧丝;子囊孢子单孢
无色,长椭圆形,稍弯曲。有性世代
在自然界很少发生,无性世代为炭疽 菌属(Colletotrichum)。
仅有一个子囊。

苹果白粉病 、桃树白粉
病 、山楂白粉病。
钩丝壳属 Uncinula

附属丝顶端卷曲呈钩 状,闭囊壳内子囊多 个。

代表:葡萄白粉病
U.necator
球针壳属 Phyllactinia

附属丝球针状,基部半 球形。闭囊壳内子囊多 个。

代表:梨树白粉病。
小煤炱目Meliolales

形态与白粉菌相似,是植物体外寄生菌,专性寄生,有生理分化现象,
子囊果是闭囊壳。为害在叶表面附里,影响光合作用。 1.菌体暗色或灰色。 2.子囊孢子多胞,2-5,暗色。 3.不产生任何无性世代。 4.分布热带或亚热带的雨林中,或暖温带。

1个科,代表:小煤炱属(Meliola)
球壳目(Sphaeriales)
长喙壳属 Ceratocystis

长喙壳菌科 子囊壳有长颈,子囊壁早期溶解, 子囊孢子单胞无色,多为钢盔形, 有的为扁圆形,成熟随粘液从孔 口流出,由昆虫传播。

代表:甘薯黑疤病
赤霉属:Gibberella

肉座菌科 子囊壳单生或群生在肉质的子座上, 子囊壳壁蓝色或紫色。子囊棒状有柄。 子囊孢子多胞纺缍形,无色。无性世 代为镰刀菌属 Fusarium。
子囊菌的分类
主要依据有性阶段子囊果的特征,子囊菌亚门分6个纲: 1.半子囊菌纲:无子囊果,子囊裸生 2.不整囊菌纲:闭囊壳,子囊散生,子囊孢子成熟后子 囊壁消解 3.核菌纲:子囊生在有孔口子囊壳内, 或子囊整齐排列在无空口的闭囊壳基部
4.腔菌纲:子囊座,子囊双层壁
5.盘菌纲:子囊盘 6.虫囊菌纲:子囊壳,无菌丝体,均为节肢动物的外寄生菌。
三、子囊菌的有性繁殖
(2)子囊:子囊形状有圆形,椭圆形或棒状。子囊 壁有的单层壁,有的双层壁,• 的囊壁成熟后溶 有 解,有的不溶,有的子囊顶有孔口,有的无孔口。 子囊有的单个散生,有的多个并列,有的丛生。 子囊之间的有的有侧丝。 (3)子囊孢子:Ascospore 形态多种多样,圆形,椭圆形,丝状,单胞, 双胞,多胞,无色或有色。• 子囊内排列的有散 在 生,单列,双列,并列,螺旋形排列。
9.白粉菌分属依据:闭囊壳附属丝的形状和壳内子囊的数目。
白粉菌属 Erysiphe

特征:附属丝菌丝状, 闭囊壳内含多个子囊。

代表:烟草、芝麻、 向日葵白粉病
布氏白粉属 Blumeria

附属丝不发达,短菌丝 状,闭囊壳内含多个子 囊。分生孢子梗基部膨 大。 代表:禾本科植物白粉

病(B.•raminis)。 g
产囊丝发育,随后形成子囊腔。
3.假囊壳:有的子囊座内只有一个子囊腔,外形似子囊壳。假子囊壳的外壁是子座组织。子 囊腔内有的仅有一个子囊,多数有多个子囊,子囊有的并列、有的串生,子囊之间有拟侧 丝(是由子座组织形成的剩余菌丝),有的无。
4.子囊:子囊双层壁。有圆形、近圆形、棍棒形,外壁薄,坚硬无弹性,内壁厚有弹性,释

棉花炭疽病G.•ossypii, g 苹果梨炭疽病G.cingulata。
腔菌纲 Loculoascomycetes
1.主要特征:子囊果是子囊座,单个子囊散生在子座组织中,或许多子囊成束或成排着生在
子座内的子囊腔中。子囊双层壁,子囊孢子多数为多胞。有横隔或砖隔。许多是植物病原
菌。 2.子囊座:内生子囊的子座。子座组织溶解成子囊腔,内生子囊。子囊座有的垫状、块状, 有的呈子囊壳形(瓶形,有口)。子囊座中的产囊丝伸入正在发育过程的子座组织中,随着
内有2-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单孢无色。
(一)白粉菌目 (Eryshiphales)
6.寄生专化性:专性寄生,有生理小种,寄主有8435种。
有的白粉菌只有一种寄主,而一种寄主可寄生多种白粉菌。
如:桑树有桑表白粉,桑里白粉。柞树有七种白粉病。 7.白粉病发生的条件:对温度要求不严格,干旱地区、潮 湿地区都可发生,白粉菌的孢子在水中反而不易发芽或破 裂,在潮湿的空气中易发芽,该孢子渗透压很高,36-68 个大气压,因此很易吸收周围的空气中的水分。 8.防治要点:a.选育抗病品种。b.栽培适当控制水肥和密 度。c.硫制剂、粉锈宁。
二、子囊菌的无性繁殖
产生分生孢子或器孢子,非常发达,形状多样,圆形, 卵形,棒形,丝状,镰刀形(新月形),蜡肠形,有单孢, 双孢,多孢。有的有色,有的无色。 分生孢子梗:可以分枝或不分枝,散生,丛生,束生, 痤 上 (Sporodochium) , 有 的 形 成 在 分 生 孢 子 盘 上 (•cervulus),有的形成分生孢子器上(Pycnidium)。 A 分生孢子作用:在一个生长季可以反复发生,是再侵 染的来源,“可以远距离传播”,有的高等子囊菌在一生 中仅发生无性,无有性。
1. 核菌纲最大的目,大约5000种313属,占子囊菌的1/3。
2.• 生性:多为腐生菌,也有很多重要的寄生菌,如苹果树腐烂病, 寄
甘薯黑疤病等。还包括寄生昆虫的名贵药材冬虫夏草(Cordyceps
purpurea)等。
3 .形态:子囊果为典型的子囊壳。通常为球形,或瓶形。 4.假子座:• 丝体和植物组织混合在一起形成的子座。 菌
子囊菌亚门
(Ascomycotina)
子囊菌简介
全世界发现32,000种,占真菌的1/3, 都是高等真菌,寄生,形态千差万别, 但共同点是形成子囊。子囊(Ascus), 子囊 孢子(Ascospore).
一、营养体
简单的仅为单细胞,但大多数 有发达的菌丝体,菌丝有隔,每个 细胞有一个、二个、多个核,壁以 几丁质为主,营养体可以形成厚垣 孢子。有的菌丝可以直接形成粉孢 子,芽孢子。很多可以形成营养菌 丝的组织体。
外囊菌属Taphrina

子囊长圆筒形,平行排列在
寄主表面,不形成子囊果。 子囊孢子芽殖产生分生孢子。

均为植物专性寄生菌,人工 培养基上不能培养,• 成畸 造 形。

代表病害:桃树缩叶病
(Taphrina deformans) , 分
布辽宁大连,锦州等地区。
(一)白粉菌目 (Eryshiphales)

1.白粉菌目的真菌一般称作白粉菌,引致各种植物白粉病 (Powdery •ildew)。 m
2.菌丝白色,大都表生,产生吸器吸取植物营养。
3.主要寄生在叶片上,有的发生在新梢或芽上。在病部形
成白粉或小黑点。
4.无性世代:非常发达,由菌丝形成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 子。分生孢子链生或单生,不断产生。形成白粉。 5.有性世代:寄生后期在菌丝的上部形成闭囊壳(小黑点), 有附属丝,便于传播。闭囊壳内有一个或多个子囊,子囊
放子囊孢子。 5.腔菌纲分5个目,其中与植病有关的是多腔菌目、座囊菌目和隔孢腔目。仅介绍3个目。
痂囊腔菌属 Elsinoe

多腔菌科 子囊在子囊腔中不规则散生,每 个子囊腔只有一个球形子囊,子 囊孢子长圆筒形 , 3隔 4胞 、 • 无 色。• 害植物主要是无性世代, 为 在分生孢子盘上产生分生孢子。 (痂圆孢属 Sphaceloma)我国有性 世代未发现,主要无性。 代表:葡萄黑痘病。
三、子囊菌的有性繁殖
(4)子囊果:Ascocarp 在子囊外部具一菌组织包被的壳,这种类型的 子实体称子囊果。 子囊果的类型:① 闭囊壳 cleitothecium ② 子囊壳 perithecium ③ 子囊盘 apothecium ④ 子囊座:ascostroma 子囊直接长 在子座组织中。在子座里子囊可以单生,束生或成 行排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