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科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感染性休克的护理常规

感染性休克的护理常规

感染性休克的护理常规一、目的为规范诊疗护理操作及疾病护理常规,切实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

二、范围全科护理人员三、概念感染性休克是指由于病原体(如细菌、真菌或病毒等)侵入人体,向血液内释放内毒素,导致循环障碍、组织灌注不良而引起的休克。

常见于严重胆道感染、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泌尿系统感染等。

其主要致病菌是革兰氏阴性菌。

根据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可分为低动力型(低排高阻型)和高动力型(高排低阻型)。

四、内容(一)护理评估1.健康史:了解引起休克的各种原因,如有无腹痛和发热;有无因严重烧伤、损伤或感染引起的大量失血和失液;患者受伤或发病后的救治情况。

2.身体状况:(1)意识和精神状态:意识是反映休克的敏感指标。

若患者呈兴奋、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意识模糊、反应迟钝,甚至昏迷,常提示存在不同程度的休克。

(2)生命体征:①血压:是最常用的监测指标,收缩压〈90mmHg、脉压<20mmHg,提示休克;②脉搏:休克早期脉率增快,且出现在血压下降之前,因而是休克的早期诊断指标;休克加重时脉细弱。

临床常根据脉率/收缩压(mmHg)计算休克指数;正常值约为0.58;21.0提示休克;>2.0提示严重休克,估计失血量>50%;③呼吸:呼吸急促、变浅、不规则,提示病情恶化;呼吸增至30次/分以上或8次/分以下,提示病情危重;④体温:多数休克患者体温偏低,但感染性休克患者可有高热。

若体温突升至40°C以上或骤降至36°C以下,提示病情危重。

(3)外周循环状况:皮肤和口唇粘膜苍白、发绀、呈花斑状,四肢湿冷,提示休克。

但感染性休克患者可表现为皮肤干燥潮红、手足温暖。

(4)尿量:可反映肾灌流情况,也是反映组织灌流情况最佳定量指标。

尿少通常是休克早期的表现;若患者尿量〈25ml/h、尿比重增加,提示肾血管收缩或血容量不足;若血压正常而尿少、比重低,提示急性肾衰竭。

(5)局部状况:了解患者有无骨骼、肌肉和皮肤、软组织损伤;有无局部出血及出血量;腹部损伤者有无腹膜刺激征和移动性浊音;后穹隆穿刺有无不凝血液。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护理常规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护理常规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护理常规一、评估与观察要点1.评估既往史、家族史、居住条件及本次发病情况。

2.评估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变化及肢体活动情况。

3.观察有无意识障碍、精神异常、癫痫发作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4.观察有无头痛、呕吐、视神经盘水肿等颅高压存在。

5.了解脑脊液检查、MRI 等检查结果。

6.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反应,家属对患者的支持程度。

二、护理措施1.按神经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监测生命体征及神志、瞳孔的变化。

重点观察有无颅高压症状及体温的改变;有无恐惧、幻觉、撞伤、坠床或冲动伤人等精神症状的出现;注意有无抽搐及全身情况。

3.急性期卧床休息,明显颅高压者抬高床头10°~15°。

躁动、精神症状明显者加床栏,约束四肢,加强安全防护措施。

4.进食高蛋白质、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流质。

5.保持呼吸道通畅,重症患者给予吸氧;神志不清者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误吸和室息。

必要时备齐抢救器械,做好抢救准备。

6.告知药物作用与用法,指导正确用药,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滴注甘露醇时速度要快;输注两性霉素B时要避光,并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注意要用药前临时配制。

7. 做好腰椎穿刺术及脑室引流术的准备及配合,注意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防止管道脱落。

8.根据日常生活自理程度给予相应协助,做好安全告知及防护,保持大小便通畅。

9.预防脑水肿、颅内压增高、脑疝、感染、深静脉血栓、压疮、室息、误吸、营养失调等并发症的发生。

10.做好心理护理,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功能锻炼。

三、健康教育1.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持良好心态。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适当运动,注意劳逸结合。

3.加强肢体功能锻炼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做好安全防护。

4.做好相关药物知识的宣教,遵医嘱用药,并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四、出院回访1.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保持情绪稳定和健康心态。

(完整版)肺炎护理常规

(完整版)肺炎护理常规

完整版)肺炎护理常规背景介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爆发。

作为一种高传染性的疾病,对公众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在这个特殊时期,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常规对于控制疫情和保障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肺炎护理的常规措施,以供参考。

一、个人防护措施个人防护是控制疫情传播的基础。

以下是肺炎护理的个人防护措施:1.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戴口罩和避免接触眼睛、鼻腔和口腔。

2.规范佩戴防护用品,根据不同岗位的需求佩戴不同级别的口罩、手套等。

3.注意咳嗽和打喷嚏的礼仪,应用纸巾或手肘遮掩口鼻,不随地吐痰。

4.加强个人消毒,经常清洗和消毒工作和生活场所。

二、病患隔离和安全措施为了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病患隔离和严格的安全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1.严格按照感染控制的指南进行病患隔离,确保医务人员和其他患者的安全。

2.对于已知或疑似感染患者,采取特殊的隔离措施,如单间隔离、强化通风等。

3.感染性病患在接触环境时,应执行双手消毒和戴手套的步骤。

4.感染性病患产生的废弃物需妥善处理,并按照感染控制的要求进行处置。

三、呼吸道护理和治疗肺炎患者的呼吸道护理和治疗是关键的护理内容。

以下是相关措施:1.定期对肺部进行听诊,监测患者的呼吸音和咳嗽情况。

2.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情,采取合适的呼吸道治疗措施,如给予氧气、使用雾化器等。

3.提醒患者保持合理的体位,避免出现呼吸困难。

4.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如给予补充氧气。

四、卫生环境保障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对于控制疫情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以下是相关措施:1.加强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清洁和消毒工作和生活场所,特别是公共区域和触摸面。

3.定期清洗和消毒医疗器械和设备,并遵循相应的操作流程。

4.建立良好的废弃物管理制度,确保感染性废弃物得到妥善处理。

五、心理支持和护理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也需要得到重视。

以下是相关护理措施:1.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辅导,帮助患者和医务人员应对焦虑和压力。

感染门诊护理工作制度内容

感染门诊护理工作制度内容

感染门诊护理工作制度一、工作目标感染门诊护理工作制度旨在确保门诊感染控制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本制度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感染管理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出一系列护理工作规范和流程。

二、组织架构1. 设立感染门诊护理管理小组,由门诊护士长担任组长,负责感染门诊护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 感染门诊护理人员按照工作性质和职责,分为预检分诊、感染性疾病诊疗区、发热患者诊疗区等岗位。

三、工作内容1. 预检分诊(1)预检分诊护士应掌握感染性疾病的相关知识,对来院患者进行初步判断,询问病史、观察症状,及时发现疑似感染性疾病患者。

(2)对疑似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分诊,指导其到相应科室就诊,并做好个人防护和隔离措施。

(3)做好预检分诊记录,便于追踪和查询。

2. 感染性疾病诊疗区(1)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感染性疾病诊疗区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消毒隔离工作。

(2)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做好病情观察、护理评估、护理计划和护理记录。

(3)参与医生查房,共同讨论患者的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4)加强患者教育和健康指导,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3. 发热患者诊疗区(1)发热患者诊疗区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发热患者的诊疗流程,做好发热患者的分类、分诊和隔离措施。

(2)对发热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3)做好发热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护理记录,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的并发症。

(4)加强发热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四、工作流程1. 预检分诊流程:患者到院→ 预检分诊护士询问病史、观察症状→ 初步判断并分诊→指导患者到相应科室就诊。

2. 感染性疾病诊疗区流程:患者到感染性疾病诊疗区→ 护理人员做好个人防护→ 进行病情评估→ 制定护理计划→ 实施护理措施。

3. 发热患者诊疗区流程:患者到发热患者诊疗区→ 护理人员做好个人防护→进行病情评估→ 制定护理计划→ 实施护理措施。

医院传染性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医院传染性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医院传染性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一、患者管理与隔离措施:
- 对于疑似或确诊的传染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应立即对其进行隔离,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 患者管理应分区域进行,确保不同区域之间的交叉感染的风险降到最低。

- 隔离措施包括戴口罩、佩戴手套、保持良好的手卫生惯以及定期消毒。

二、个人防护:
- 医务人员应全程佩戴医用口罩、护目镜或面罩、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以降低感染风险。

- 各种个人防护装备在使用后应及时进行正确的处理,避免污染传播。

三、呼吸系统疾病预防与控制:
- 加强患者和家属的教育,宣传呼吸道卫生惯,包括咳嗽和打
喷嚏时使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定期洗手等。

- 提供充足的通风条件,保持室内空气的流动,降低病毒传播
的风险。

- 定期对医疗设施进行消毒,特别是常接触的表面,如门把手、电梯按钮等。

四、患者护理:
- 对于传染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应进行密切观察和护理。

- 医务人员应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观察其病情变化,并及时
报告医疗主管人员。

- 必要时,采取合理的药物治疗和疗程安排,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以上是医院传染性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的要点,通过严格的
管理和防控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感染风险,保障医务人员和
患者的健康与安全。

肺炎的护理常规

肺炎的护理常规

肺炎的护理常规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肺炎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作为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一种,肺炎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需要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

本文将重点介绍肺炎的护理常规,帮助护士和照护人员更好地照顾患者。

一、安全护理1.1 个人防护措施在与肺炎患者接触时,护士和照护人员应戴上防护口罩、护目镜、帽子、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确保自身安全。

1.2 隔离护理对于疑似或确诊的肺炎病例,应进行单人间隔离护理,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1.3 安全操作在给予患者治疗和护理时,护士应保持手部清洁,正确使用消毒液、洗手液等,遵循正确的操作步骤。

二、呼吸护理2.1 肺通气功能评估对于肺炎患者,应定期评估其肺通气功能,如使用肺功能测试仪测量患者的一氧化碳弥散能力和肺活量等指标,以及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氧饱和度。

2.2 氧疗护理对于低氧血症的患者,应根据临床需要进行氧疗,例如使用吸氧管或面罩提供高浓度氧气以提高患者的氧饱和度。

2.3 支持性通气对于呼吸衰竭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机械通气来维持呼吸功能,护士需要正确设置呼吸机参数,并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

三、体温管理3.1 监测体温对于肺炎患者,应定期监测体温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通常可以使用无接触式红外体温计对患者进行快速测温。

3.2 退热治疗高热是肺炎的常见症状之一,护士需要注意给予退热药物,如解热镇痛药物,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3.3 保暖护理由于肺炎患者往往处于炎症状态,易出现寒战等情况,护士应注意给予足够的保暖措施,如增加室内温度、增加被褥等。

四、营养支持4.1 患者饮食评估对于肺炎患者,护士应定期评估其饮食状况,了解患者的摄食量和营养需求,根据患者情况提供个性化的膳食建议。

4.2 补充营养对于营养不良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营养补充剂或静脉营养支持,保证患者摄取足够的能量、蛋白质和微量元素。

五、病情观察5.1 监测病情变化护士应密切观察肺炎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体温、呼吸频率、氧饱和度、血压等指标的监测,并及时记录和报告医生。

儿童感染性疾病治疗的护理常规PPT

儿童感染性疾病治疗的护理常规PPT
标准预防技术
包括洗手、戴手套、穿隔离衣、戴防护眼镜和面罩的基本技术。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
手套
A
①当医务人员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B
②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患儿皮肤黏膜时,应戴无菌手套。
C
③对患儿实行保护性隔离时,每接触一个患儿须更换手套,被污染后应更换。
③进行操作和护理患儿时,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的喷射而测到工作人员身上时,要戴口罩、眼罩以保护眼、鼻和口腔黏膜。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
面罩
为呼吸道传染病患儿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时,可能发生患儿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面罩。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
隔离衣
接触感染性疾病患儿、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以及患儿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需要穿隔离衣。
5.给予入院指导,讲解消毒隔离制度,指定活动范围,进行安全告知。
02
病情观察
全身情况
评估意识、生命体征,评估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的状况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全身营养状况等。
专科情况
根据各种传染病的临床特征及发生、发展、转归的规律,密切观察传染病的各期病情变化。评估患儿有无发热(发热程度、热型、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黄疸、恶心、呕吐、腹泻等。
③剪短指甲,可戴棉质手套,避免瘙痒时抓破皮肤继发感染,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止痒、止痛药物。
④有大疱时用空针抽出疱液;有脓疱时用消毒剪刀剪去疱壁,引流脓液,并遵医嘱用药;结痂、脱屑严重者,不可私自揭掉痂皮,让其自然脱落;伴有糜烂和溃烂的皮疹患儿,每日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洁患处,必要时遵医嘱抗感染治疗。
⑤做好口腔护理,进食后漱口,不会漱口患儿嘱喝水,保持口腔清洁、黏膜湿润。口腔疱疹破溃形成溃疡者进食前涂抹药膏以减轻疼痛。

常见传染病的护理常规

常见传染病的护理常规

铜梁县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常见传染病护理常规一、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1.甲、戊型肝炎按消化道隔离,乙、丙、丁型肝炎按血液/体液隔离。

有条件时,按病原学分型分室收治。

2.患者使用的食具,大小便器和排泄物,均按规定消毒。

接触乙、丙、丁型肝炎患者的血液/体液后要立即洗手;工作中注意避免碰伤皮肤。

3.病情观察:注意患者的精神、食欲及疲乏程度,有无意识障碍及其程度;皮肤、巩膜黄染情况;尿、便的颜色;黄疸消退情况;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消化道有无出血等。

4.急性肝炎和重症肝炎需卧床休息,慢性肝炎注意劳逸结合,要避免过度劳累。

5.合理营养:进高蛋白质、低脂肪、适量糖类和热能的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

6.预防并发症:注意观察牙龈出血、皮肤淤血淤斑等早期出血征象,通知医师作相应处理。

注意观察尿量,准确记录出入量,定期测量腹围、体重。

保持室内清洁,定时通风,重症患者做好病房内物体表面和空气定期消毒,加强口腔护理,可用3%碳酸氢钠溶液漱口,防止皮肤、肺部感染。

二、流行性出血热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尽量安排住单人房间,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根据病情给予适合的体位,加床栏,防止坠床。

2.饮食根据病情发展阶段而调整,发热期应给予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低血压休克不能进食可给予静脉营养,少尿期限制蛋白质饮食,给予低钾、低盐饮食,多尿期的后期酌情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注意补充含钾的食物;恢复期应少量多餐,给予高营养饮食。

3.发热期护理:绝对卧床休息,禁忌搬动,严密观察病情定时测量体温,发热末期要注意血压、脉搏、尿量情况,及时送检尿标本,发热时可于体表大血管处进行冷敷,不宜用酒精擦浴,协助患者洗漱,保持皮肤、五官的清洁。

4.低血压休克期的护理:注意保暖,室温保持在20℃左右,可加盖棉被,毛毯等蔓,严密观察并记录脉搏、血压、意识状态、皮肤温度及24小时出入量等。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以利于快速补充血容量和静脉用药。

感染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感染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一、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病毒性肝炎简称肝炎,是由多种嗜肝肝炎病毒引起地以肝脏病变为主地全身性疾病.目前确定地肝炎病毒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及戊型,各型病原体不同,但临床表现基本相似.【护理评估】.病史.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注意观察患者地皮肤巩膜有无黄染及瘙痒,皮下有无瘀斑、牙龈有无出血..注意观察患者地腹部体征,如腹围、腹壁静脉有无曲张、移动性浊音情况、肠鸣音等,了解有无腹水及腹膜炎等临床体征.b5E2R.观察患者地神志及言行表现,特别注意观察患者地神志是否清楚,性格和行为有无异常.【主要护理问题】.活动无耐力与营养代谢功能降低、病毒感染引起基础代谢率增高、食欲减少有关.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消耗性疾病,患者食欲低下,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有关..知识缺乏缺乏疾病地防治要点及转归情况..潜在并发症:出血、干扰素治疗地不良反应.【护理措施】.指导病人及家属有关疾病地相关知识..向病人说明营养与疾病地关系,鼓励病人尽量多进食,给予高碳水化和物、咼蛋白、咼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地饮食、并注意色香味.指导病人少食多餐,告诉病人戒烟戒酒,遵医嘱静脉补充能量,每周测体重一次.plEan.急性期卧床休息,待黄疸消退、肝功能恢复正常后可逐渐恢复活动.提供良好地休息环境,遵医嘱给予维生素族,维生素等护肝药物.DXDiT.协助病人改变体位,每小时次,保持床单元平整、清洁、干燥.使用气垫床.加强营养,对皮肤瘙痒地病人鼓励使用碱性苏打水擦身,每天早晚协助患者温水擦身一次.RTCrp【健康指导】.宣传消毒隔离地方法,预防传染,甲、戊型肝炎为消化道隔离,乙、丙、丁型肝炎为血液隔离•患者地牙刷,剃刀、毛巾不可与家人共用,不将嘴嚼过地食物给儿童吃.同时,关好纱窗,消灭苍蝇、蟑螂;注意个人卫生.5PCzV.指导病人进食清淡饮食,流质或半流质,食欲好转后给予营养丰富饮食•.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休息有利于肝脏地恢复•.讲明使用干扰素后第一天会有发热、疲劳等不适,个别患者会有头痛、肌痛、关节痛,食欲不振等•请患者不必惊慌.jLBHr。

感染科常见病护理常规

感染科常见病护理常规

第六章感染科常见病护理常规一、感染科一样护理常规【一样护理】一、.环境护理:1.病房环境维持安静整洁通风良好2.不同类型传染病要分开收治,并按疾病的传染特点作好消毒隔离3.病房配置血压计,听诊器,严禁不同病房互换或混用,按期消毒4.病房配置快速手消,每次护理操作前后和离开病房进行手消毒5.患者分泌物呕吐物等用含氯消毒液按比例配制浸泡消毒后及时处置6.医疗废物分类放置7.依照传染病病原体特点及实验室检查要求,正确搜集和送检标本二、休息:急性期卧床休息,症状消失后慢慢恢复活动三、饮食:清淡易消化低脂肪营养饮食四、心理护理:开展心理护理,稳固患者情绪,配合医治五、健康宣教:详细介绍病房环境,探视制度,对患者进行消毒隔离指导,疾病知识教育【专科护理】增强巡视,紧密病情转变,依照疾病临床特点,重点观看体温,热型转变及伴随症状:皮肤颜色皮疹黏膜疹的特点: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及脱水和呼衰的临床表现【高热护理】1.卧床休息2.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3.鼓舞多引水,出汗多要补充沛够的水分4.降温,向患者说明发烧缘故和降温的方法【皮疹护理】1.卧床休息2.饮食,幸免辛辣食物3.观看皮疹性质数量部位的转变几伴随症状4.皮肤护理,衣服宽松,床单位整洁,维持皮肤的清洁,用温水擦浴,进碱性香皂,修剪指甲,皮肤瘙痒幸免抓挠,结痂让起自行脱落,不可强行撕脱【腹泻护理】1.观看腹泻次数,量,,性状,评估脱水状况2.注意血压,脉搏转变,记录出入量,纠正水电解质失横3.卧床休息4.肛周皮肤护理,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局部涂擦凡士林油膏5.标本搜集,选取脓血,粘液部份,及时送检.【意识障碍护理】1.病情观看,判定意识障碍程度,躁动者作好安全防范,昏迷者进行脑科观看瞳孔,角膜反射,匡上压痛反映2.床头举高,15_30,头偏向一侧3.维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有义齿者取下,显现舌后缀者用舌钳拉出,并用防舌后缀的口咽通气管维持呼吸道通畅4.营养支持,留置胃管性鼻饲5.预防并发症护理,增强翻身防压疮,维持口腔,会阴的清洁【隔离护理】1.说明隔离目的和必要性,取得患者和家眷支持配合2.介绍病房隔离环境,隔离方式和个人防护方法3.指导家眷探视时其采取隔离方法4.增强巡视,协助完成大体生活要求5.作好心理护理,多与患者沟通,排除患者及家眷顾虑和急噪情绪,增进患者踊跃配合隔离医治【健康教育】1.治理传染原,早发觉,早隔离,早医治2.讲解疾病知识,及早接种疫苗,作好自我防护3.增强居住环境,养成良好个人卫生适应和饮食适应4.戒烟酒5.依照疾病传播途径指导居家消毒隔离的方式方式二、麻疹护理常规【一样护理】1.呼吸道隔离到出疹后底6天方可出院2.卧床休息3.维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4.给予易消化清淡营养饮食,多喝水5.心理护理【专科护理】1.紧密观看体温转变,作好高热护理,一样不予退热处置以避免阻碍皮疹透发,出疹期体温最好维持在39度左右,必要时用温水擦浴或消济量退热,疹未出齐前禁冰敷2.观看出疹时刻,顺序,色泽,作好皮肤护理,维持清洁干净3.眼睛干涩者予无环鸟苷眼药水滴眼,室内光线不宜过强,幸免刺激眼睛4.观看患者咳嗽咳痰情形【健康教育】1.儿童实行打算免疫接种2.流行季节作好宣传工作3.室内通风,衣物阳光下暴晒4.儿童尽可能少去公开场合三、流行性出血热护理常规【一样护理】1.卧床休息2.减少或幸免探视,减少患者感染机遇3.给予高营养,高维生素,易消化流质饮食4.室内按期通风5.心理护理,关切患者6.协助生活护理【专科护理】1.紧密观看生命体征2.观看患者意识状态,各类反射情形及有无麻痹性肠阻塞和出血偏向3.周密记录出入量,专门是少尿期观看小便性状,有无纤维蛋白膜样物质4.少尿期限制水和蛋白质的摄入,幸免橘子,香蕉,豆类钠钾含量高食物,多尿期注意补钾5.严格操纵补液速度,尤其少尿期,避免肺水肿和心衰,利用利尿药物观看疗效6.作好皮肤护理,维持清洁,避免感染7.腰痛者能够局部热敷,减轻疼痛【健康教育】1.防鼠灭鼠,作好食物卫生和个人卫生2.休息1_3个月,指导营养饮食,慢慢恢复活动四、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护理常规【一样护理】1.急性期卧床休息2.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流质饮食,幸免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保证摄入足够水分3.协助生活护理4.关切患者,使其具有良好心态【专科护理】1.床边隔离,避免交叉感染2.搜集标本应取脓血粘液部份,及时送检3.中毒性痢疾要紧密巡视患者,观看生命体征转变4.观看腹痛腹泻情形,及时把握大便次数,性状5.大便按要求浸泡后处置6.作好肛周皮肤护理【健康宣教】1.作好饮水卫生,饭前便后洗手,避免病从口入2.及早发觉患者,及时隔离和完全医治3.三管一灭,管好水源,管好粪便,管好饮食,消灭蚊蝇4.消化道隔离到症状消失,大便培育3次阴性5.五、水痘护理常规【一样护理】1.呼吸道隔离,单独隔离2.发烧时卧床休息3.维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4.给予清淡易消化营养饮食,多饮水【专科护理】1.衣服勿过厚过量,不然易出汗会使皮疹发痒,维持衣服,被褥清洁,一面继发感染2.剪短患儿指甲,维持双手清洁,以减少抓破水痘,引发感染的可能,婴幼儿双手可用纱布包裹或带手套,已被抓破的水痘,可涂1%龙胆紫药水3.注意病情转变,如显现疹后持续高热不退,伴有呕吐,惊厥时,应当即对症处置【健康教育】早发觉,早隔离,早医治六、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一样护理】1.按消化道或体液传播疾病隔离2.急性期卧床休息3.饮食护理清淡可口,易消化高蛋白营养食物,肝性脑病者限制或无蛋白饮食,水钠潴留者予低盐或无盐饮食,有食管静脉曲张者予无渣饮食4.作好生活护理,肝性脑病或大量腹水者,作好皮肤护理,防压疮5.心理护理【专科护理】1.紧密观看生命体征2.作好出血偏向及肝性脑病等并发症的观看3.给予半卧位,幸免食用产气食物4.黄疸皮肤瘙痒者,指导用温和皂液洗澡,涂擦润肤露,幸免骚抓引发感染5.并发症的护理1肝性脑病A紧密观看生命体征,显现烦躁,嗜睡,自理能力下降,扑翼样震颤等及时处置,烦躁者作好安全护理,必要时用约束带B意识状态的护理,及时了解患者计算力,认知力,定向力等C禁食蛋白质D 观看患者大便通畅情形,遵医嘱进行灌肠并注意灌肠后排便情形E禁止利用镇定类药物 2.出血偏向A卧床休息B观看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或淤班,大小便的色,性质,量C及时清理呕吐物,便血D检测凝血指标,作好各项血制品输注的护理 3.腹水A按期测量腹围,体重,记录出入量B大量腹水者予半卧位,呼吸困难者吸氧C 放腹水医治后观看伤口渗液情形,必要时腹带包扎,并及时改换渗湿敷料【健康教育】1.宣传普及肝炎预防知识,易动人群进行疫苗接种2.甲肝,戊肝作好粪便治理,爱惜好水源,作好饮水卫生,个人卫生, ,饭前便后洗手3.乙肝,丙肝等经血液传播疾病,健康人群注意幸免接触带病毒的血液,体液,带病毒着幸免外伤等,以防传播疾病,个人一辈子活用品幸免交叉利用4.宣传肝炎迁延对健康的危害,强调急性肝炎完全治愈的重要性5.抗病毒医治是一个长期,反复,艰巨的进程,鼓舞患者要有治愈的信心6.坚持随访和按期复查肝功能和病毒活动情形7.增强休息,劳逸结合,戒烟酒七、肺结核护理常规【一样护理】1.活动期或咯血时应卧床休息,恢复期病人能够参加户外活动和适当体育锻炼。

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一、执行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防止院内感染。

三、病室环境要求简单,便于消毒。

一切设备最好是金属、陶瓷、塑料或木料制成。

室内要空气新鲜,保持安静、整洁、阳光充足。

四、尽早地填写传染病卡片,上报防疫部门。

五、向新病人详细介绍有关制度,如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的划分,活动范围、消毒隔离制度、探视制度等。

六、病人入院后按不同病种安置病室,并执行不同的隔离方法(呼吸道隔离、消化道隔离、昆虫隔离、严密隔离),立即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七、急性期卧床休息。

恢复期及轻症者可适当活动。

谵妄及有精神症状者,加放床挡以防坠床。

八、密切观察意识、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每次记录大便次数。

如有突然改变或出现惊厥、面色苍白,紫绀、严重呕吐或腹泻、大出血等情况,立即通知医师。

九、按医嘱给饮食,呕吐、腹泻者鼓励多饮水与补充电解质。

家属送来的食物经检查后方可食用。

十、高热、昏迷病人,执行高热、昏迷护理常规。

对外感风寒、发疹性热病正在出疹时的病人,一般不用冷敷或冷水擦浴,可行针刺治疗。

体温过低或四肢发冷用热水袋保暖。

十一、熟悉各种传染病的并发症,密切观察其先兆症状,及时通知医师,做好相应的护理。

十二、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病人顾虑和急躁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十三、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十四、做好卫生宣教,按不同病种,向病人讲解预防传染病的卫生知识。

传染病护理常规

传染病护理常规

传染性疾病护理常规目录一、一般护理二、麻疹三、伤寒、副伤寒四、细菌性痢疾五、霍乱六、病毒性肝炎七、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八、流行性出血热九、猩红热十、水痘十一、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疾病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环境要求1.病室应保持清洁、整齐、安静,采光充足,定时通风。

2.病床间距合理,床单位整洁、舒适。

消毒隔离要求不同病种,采取不同的消毒隔离措施。

病人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应在指定区域活动,不得随意进入清洁区。

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操作时,应根据不同病种分别戴好口罩,加穿隔离衣,操作前或操作后进行手的消毒。

餐具做到定时消毒,出院做好终末消毒。

1.呼吸道传染病,严格按不同病种分室收治。

2.消化道传染病,有条件的应按不同病种分室收治,如同收一室,应采取床边隔离措施。

对所用检查、治疗物品最好分病种使用,否则应进行消毒后,再给另一病种病人使用或使用一次性物品。

对其分泌物、排泄物均应先进行消毒再处理。

3.经血传播传染病,取血时严格执行一人一巾、一管、一消毒制度;对有皮肤破损者,接触污染血源及分泌物时要戴一次性橡胶手套;避免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侵入接触者的粘膜或破损皮肤上。

4.自然疫源性传染病⑴昆虫媒介传染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进行操作时需戴口罩,勿需加穿隔离衣,但要注意灭蚊蝇;⑵动物源性传染病:如狂犬病、炭疽应分室收治,医护人员进行治疗、护理时须戴口罩、加穿隔离衣、换鞋、戴手套和防护镜,其分泌物、污染物品一律焚烧。

医疗用品尽量使用一次性,否则用后严格消毒。

换药物品先浸泡消毒后,再经高压蒸气灭菌,伤口敷料必须焚烧。

传染病护理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填写护理记录单。

2.急性期、高热及伴有合并症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恢复期及轻症者可适当活动。

出现烦躁、谵妄者,根据病情变化,遵医嘱进行等级护理,要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3.急性期、恢复期,伤寒等病人要遵医嘱给予合理饮食。

4.做好心理护理,掌握并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消除病人对疾病的顾虑及急燥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安心养病;做好病人的健康教育,使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早日康复。

感染科护理工作计划7篇

感染科护理工作计划7篇

感染科护理工作计划7篇预先规划工作时间,能够使我们更好地掌控工作进度,及时调整工作计划,若工作计划无法在实际工作中付诸实施,那么计划中的所有安排和目标都将显得虚无缥缈,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2024年感染科护理工作计划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2024年感染科护理工作计划篇1在新的一年里,医院感染管理将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障病人安全的目标认真抓好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特制定20XX年院感工作计划如下:一、加强教育培训1、科室每月组织一次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并做好记录。

2、院感科全年组织院感知识讲课两次,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全员培训,试卷考核,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范意识。

3、落实新职工岗前培训。

4、对卫生员进行医疗废物收集及职业防护知识培训。

5、院感专职人员参加省、市级举办的院感继续教育培训班,以了解全省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发展的新趋势,新动态,提高我院感染管理水平。

二、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评价1、各科使用的消毒液根据性能按时更换,器械按规定及时消毒灭菌,合格率达100%。

使用中的各种导管按规定进行消毒更换。

2、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管理工作,不定期下科室检查医务人员洗手的依从性。

三、加强院感监测,实行医院暴发预警报告1、严格《医院手术部位管理规范》执行,每月进行手术切口感染监测。

2、充分发挥临床监控管理小组作用,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落实24小时报告制度。

3、临床出现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同类病例3例)实行医院感染暴发预警报告,分析并调查传染源,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传播途径,杜绝恶性院感案件的发生。

4、做好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工作,各科室将每次出现的职业暴露及损伤的人员上报院感科,院感科做好登记,保护易感人群,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四、严格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远送、储存、外运管理,杜绝泄漏事件1、医疗废物按要求分类放置,密闭,包装袋有标识,出科有登记,专人回收有签字,送医疗废物暂存处集中放置。

护理常规

护理常规

感染性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一、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给予高热量、丰富维生素、营养丰富的饮食。

三、患者急性期需卧床休息,病情危重时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可下床活动。

保待环境整洁、空气清新,并经常通风换气。

四、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评估患者发热、出疹的性质、特征、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等。

五、监测体温的变化,遵医嘱予以降温处理,常用物理降温,如冰敷、醇浴、冷(温)盐水灌肠等,同时注意观察与评估周围循环状祝,有脉搏细速、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者,冷敷、醇浴,全身发疹者禁醇浴降温。

六、入院后按病种隔离,根据需要备隔离衣、洗手设备及隔离用具,七、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除做好随时消毒外,患者出院、转科、死亡后均进行终末消毒。

八、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做好消毒隔离知识的指导。

一般患者入院护理常规一、病区接患者入院通知后;及时准备床单位及用物,做好新患者入院准备。

二、热情迎接新患者,核对患者住院证和医疗本、居民医保等,介绍病区环境测量体重,引导新患者到准备好的病床。

三、办公室护士办理入院登记,建立患者病历,通知主管医师接诊新患者。

护士准确填写一览表姓名牌、填写床头卡片及相关登记。

四、给予入院指导。

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介绍医院住院指南,包括主管医师、责任护士、护士长及联系方式,病区环境、餐饮服务、作息时间、探视制度、陪护规定、住院安全事项、医保用药、用材须知等;并用“入院须知”书面指导,请患者或家属详细阅读后签名。

五、进行入院护理评估,包括患者生理、心理及社会状况的评估,测量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并按要求填写体温单、入院患者护理评估单、护理记录等。

六、给予新患者入院卫生处臵,如修剪指甲、剃胡须、更换病员服等;多余物品交待带回家。

七、按医嘱落实患者正确的饮食和指导。

八、及时正确执行医嘱,完成各项医疗,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九、运用护理程序,执行分级护理制度,包括按要求巡视患者,仔细观察病情变化,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征求患者意见,明确护理问题,及时解决患者需要,落实各项基础护理和危重患者护理,给予心理护理,做好住院期间全程健康指导和护理效果评价,并记录。

感染性疾病科各项规章制度及岗位职责

感染性疾病科各项规章制度及岗位职责

感染性疾病科各项规章制度及岗位职责感染性疾病科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科室之一,主要负责诊治各类感染性疾病,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科室在开展工作时需根据相关规章制度进行操作,并明确各人员的岗位职责。

下面是针对感染性疾病科的规章制度及岗位职责的说明。

一、感染性疾病科规章制度1.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明确科内医务人员应按照感染防控指南规范操作,确保医疗行为科学规范,提高医疗质量。

2.感染防控制度:明确感染病例的划定、报告、处理和隔离等措施,确保对感染疾病的早期干预和有效控制。

3.感染性疾病科内诊疗流程规范:规定诊疗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4.设备和消毒管理制度:明确感染性疾病科内各类设备的管理和维护,规范消毒操作,确保医疗设备可靠性和操作安全。

5.医疗废物处理制度:对科内医疗废物的收集、储存和处理进行规范,确保废物不污染环境和传播疾病。

6.医务人员防护制度:明确医务人员的防护要求,如正确佩戴口罩、穿戴手套和防护服等,确保医务人员的个人安全。

二、感染性疾病科岗位职责1.主任医师:负责感染性疾病科的整体工作,并负责科内医师的培养和学术指导。

2.主治医师:负责感染性疾病科的日常诊疗工作,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治疗,并负责科内的病例讨论。

3.住院医师:协助主治医师进行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任务和相关科研工作。

4.护士长:负责感染性疾病科护理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对护理人员进行指导和培训,确保护理质量。

5.护士:负责感染性疾病科患者的护理工作,包括观察患者体征、协助医生进行治疗操作和禁掉疾病的宣教等。

6.实习医生:在医师的指导下负责对患者进行初步诊断和治疗工作,积累临床经验并参与科内科研工作。

7.感染控制科医师:负责疾病传染源的调查和流行病学分析,制定科内的感染防控策略和措施,监测和报告感染病例。

8.实验室医师:负责感染性疾病科的实验室工作,包括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等,提供有关病原微生物的信息。

感染性疾病科护理常规

感染性疾病科护理常规

第十一章感染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第一节感染科一般护理常规1.患者就诊时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制度,对疑似感染性疾病患者,严格执行隔离制度和疫情报告制度。

2.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不同隔离措施,如呼吸道隔离、消化道隔离和严密隔离,严格执行陪伴和探视制度。

3.治疗饮食应加强管理,家属送来的食物,必须经过医护人员检查,符合疾病要求的食物方能给患者食用。

4.保持患者头发、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洗头、沐浴、剪指(趾)甲。

患者使用后的衣物、应按照不同疾病的隔离原则处理。

5.保持床铺整洁,定时翻身、拍背,防止压疮发生。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特殊情况,立即告知医生并及时处理。

7.按照医嘱执行各项治疗,输液时注意观察滴注速度,局部有无肿胀以及输液反应。

8.根据患者不同年龄期,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患儿及家属的焦虑情绪,消除不良情绪,促进康复。

9.加强健康教育,针对患儿疾病和年龄,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健康教育,包括隔离知识、营养常识、卫生习惯、安全防护等,提高患者及家属健康知识水平。

第二节肝硬化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晚期阶段。

病理上以肝脏弥漫性肝纤维化、再生结节和假小叶形成为特征。

临床上,起病隐匿,病程发展缓慢,晚期以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常出现多种并发症。

1.按消化系统疾病病人一般护理。

2.休息与体位:肝功能代偿期病人,可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避免过度劳累;失代偿期病人以卧床休息为主,可视病情安排适量的活动,大量腹水病人取半卧位。

3.饮食:遵医嘱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植物蛋白为主)、高维生素、低脂少渣软食,避免刺激性强及生硬食物,肝功能损害或血氨增高时应限制或禁止蛋白质的摄入。

腹水者应低盐或无盐饮食,且饮水量限制在每天1000ml左右。

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应以软食为主,片、丸剂应碾碎后再服。

4.病情观察(1)观察有无牙龈出血、鼻出血、皮肤黏膜出血等出血倾向;观察粪便及呕吐物的颜色,以判断有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观察神志、性格的改变,有无嗜睡、烦躁、扑翼样震颤等肝性脑病的症状,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做出相应处理。

医院传染病科常规

医院传染病科常规

医院传染病科常规第一节一般常规一、一般常规工作1.接诊注意事项参照传染病科门诊常规及入院常规施行八2.发现传染病患者或疑似患者时,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时限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并做好疫情登记。

(1)传染病报告卡:责任疫情报告人(即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发现传染病患者及疑似患者时,应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各项内容必须填写清楚,尤其家庭地址及工作单位必须填写详细、正确,以便防疫人员前往访视,进行隔离消毒及患者家庭的卫生教育等工作。

传染病报告卡不得漏报或积压不报。

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后,于12h内寄出。

(2)规定管理的传染病:《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为三类35种。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肾综合征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菌病、炭疽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

丙类传染病:肺结核、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及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

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白喉、脊髓灰质炎患者、疑似患者和病原携带者时,城镇于6h内、农村于12h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发病地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并同时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发现乙、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食物中毒或者大批原因不明患者时,责任疫情报告人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发病地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

3.入院前患者应按病情需要与可能进行卫生整顿,入院时只带盥洗用具。

患者的衣物经消毒后代为保管或由亲属带回。

4.对疑诊病例,或与他种传染病患者接触有交叉感染可能时,应暂时单间隔离观察,待确诊后转入同病种病室,以免交叉感染。

5.护士接收患者时应向患者介绍消毒隔离规则及其他注意事项。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感染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第一节感染科一般护理常规1.患者就诊时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制度,对疑似感染性疾病患者,严格执行隔离制度和疫情报告制度。

2.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不同隔离措施,如呼吸道隔离、消化道隔离和严密隔离,严格执行陪伴和探视制度。

3.治疗饮食应加强管理,家属送来的食物,必须经过医护人员检查,符合疾病要求的食物方能给患者食用。

4•保持患者头发、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洗头、沐浴、剪指(趾)甲。

患者使用后的衣物、应按照不同疾病的隔离原则处理。

5•保持床铺整洁,定时翻身、拍背,防止压疮发生。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特殊情况,立即告知医生并及时处理。

7.按照医嘱执行各项治疗,输液时注意观察滴注速度,局部有无肿胀以及输液反应。

8.根据患者不同年龄期,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患儿及家属的焦虑情绪,消除不良情绪,促进康复。

9.加强健康教育,针对患儿疾病和年龄,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健康教育,包括隔离知识、营养常识、卫生习惯、安全防护等,提高患者及家属健康知识水平。

第二节肝硬化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晚期阶段。

病理上以肝脏弥漫性肝纤维化、再生结节和假小叶形成为特征。

临床上,起病隐匿,病程发展缓慢,晚期以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常出现多种并发症。

1.按消化系统疾病病人一般护理。

2.休息与体位:肝功能代偿期病人,可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避免过度劳累;失代偿期病人以卧床休息为主,可视病情安排适量的活动,大量腹水病人取半卧位。

3.饮食:遵医嘱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植物蛋白为主)、高维生素、低脂少渣软食,避免刺激性强及生硬食物,肝功能损害或血氨增高时应限制或禁止蛋白质的摄入。

腹水者应低盐或无盐饮食,且饮水量限制在每天1000ml 左右。

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应以软食为主,片、丸剂应碾碎后再服。

4. 病情观察(1)观察有无牙龈出血、鼻出血、皮肤黏膜出血等出血倾向;观察粪便及呕吐物的颜色,以判断有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观察神志、性格的改变,有无嗜睡、烦躁、扑翼样震颤等肝性脑病的症状,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做出相应处理。

(2)有腹水者,应准确记录24 小时出入液量,定时测量腹围、体重,观察腹水的消长,做好腹腔穿刺放液前后护理,标本及时送检。

5.药物治疗护理:用利尿药者,需观察效果及不良反应,监测血电解质,防止水、电解质失衡。

以每天体重减轻不超过0.5kg 为宜,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服药时应将药物磨成粉末,以防止损伤曲张的静脉导致出血。

6.心理护理:关心病人,指导病人遇事豁达开朗,保持心情舒畅。

7.保健指导:肝硬化病人皮肤干燥、水肿,应保持床铺干燥、平整,保持皮肤清洁,防止压疮及继发感染,有黄疸者皮肤瘙痒时,轻者每晚临睡前行温水浴,重者局部可搽止痒剂;保证身心两方面的休息,避免劳累;禁烟酒;预防感染;遵医嘱用药,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定期复诊。

第三节结核病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

全身各个器官均可受累,但以肺结核最为常见。

1. 按感染性疾病患者一般护理常规。

2. 体位与休息: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经常更换体位,预防坠积性肺炎和压疮;昏迷患者应采取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咽喉分泌物及呕吐物,防止发生误吸和窒息。

3. 基础护理(1)皮肤护理:发热、出汗后加强皮肤护理,保持衣被清洁、干燥、防止受凉。

昏迷患者每2 小时翻身、拍背1 次,防压疮、防坠积性肺炎发生。

(2)眼部护理:眼睑不能闭合者可涂红霉素膏并用消毒盐水纱布3)口腔护理:昏迷患者应行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抽搐时应防止舌咬伤。

4.饮食护理:供给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易消化的食物。

昏迷不能吞咽者给予鼻饲,保证营养的供给,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

5. 病情观察(1)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热型及伴随症状。

(2)密切观察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神志、瞳孔的变化,早期发现颅内高压或脑疝征兆,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6. 药物应用(1)“0T或“ PPD实验:注意药物浓度和剂量准确性,并在48〜72小时观察反应结果。

( 2)抗结核治疗:早期、联合、全程、规律、适量给药,密切观察抗结核药物的毒性反应,一旦发生及时处理。

7. 健康指导( 1 )呼吸道隔离:开放性肺结核患者应与一般结核患者分开。

活动性原发性肺结核患者需进行呼吸道隔离,对患者的各种用具应给予严格消毒处理。

( 2)知识宣教:向患者讲解疾病有关知识、治疗过程,指导患者做好长期治疗的思想准备。

(3)生活护理:指导患者做好日常护理和饮食护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活动,劳逸结合,使患者逐渐恢复体力。

( 4)用药指导:坚持全程、合理用药,定期复查,以了解治疗效果和药物使用情况。

( 5 )功能锻炼:对有后遗症患者,指导功能锻炼。

第四节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咳嗽、流涕),结膜炎、口腔麻疹粘膜斑及全身皮肤特殊斑丘疹为主要特征,退疹后脱屑,留有色素沉着为特征,本病传染性强,易发肺炎。

1. 按感染性疾病患者一般护理常规。

2. 卧床休息至皮疹消退。

3. 基础护理(1)皮肤护理:保持衣被清洁干燥、舒适,忌捂汗,忌用肥皂,葝换内衣。

(2)眼部护理:避免强光刺激,每天用生理盐水清洗数次,然后滴抗生素眼药。

(3)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患儿进食前后喂温水清洗口腔,必要时行口腔护理。

4.饮食护理:给予清淡易消化富于营养丰富的食物,并补充足够的水分,利于排毒、透疹。

恢复期应添加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食物。

5. 病情观察(1)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及皮疹情况,观察热型及伴发症状。

高热时可给予温水擦洗,慎用解热药,禁用乙醇擦浴或冷敷,以免影响透疹,导致并发症。

(2)并发症的观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肺炎、喉炎、脑炎等并发症的表现,及时给予处理。

6. 药物应用:遵医嘱给予抗病毒治疗,伴有烦躁不安或惊厥者给予镇静药。

咳嗽重者可服镇咳药并行超声雾化吸入。

7. 健康指导:(1)由于麻疹传染性强,为控制疾病的流行,应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麻疹的相关知识,使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并积极配合隔离、消毒、治疗及护理。

(2)对病人采取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5 天,有并发症者延至10天。

接触的易感儿隔离观察21 天。

病房通风换气进行空气消毒,患儿衣服及玩具暴晒2 小时,减少不必要的探视预防继发感染。

流行期间不带患儿去公共场合、为提高免疫力,对8 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的小儿可接种麻疹疫苗,易感儿接触病人后2 日内接种有预防效果。

第五节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指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病程超过半年或发病日期不明确而临床有慢性肝炎表现者。

临床表现为乏力、畏食、恶心、腹胀、肝区疼痛等症状。

肝大,质地为中等硬度,有轻压痛。

病情重者可伴有慢性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脾大,肝功能可异常或持续异常。

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而慢性乙肝携带是指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无慢性肝炎症状,1 年内连续随访3 次以上血清ALT 和AST 均无异常,且肝组织学检查正常者。

2. 病情观察要点:密切观察病人神志、体温、血压、腹胀、黄疸、尿量、尿色的改变、观察病人有无低血糖现象;对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有出血倾向者应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情况,皮肤有无瘀点、瘀斑或者牙龈、鼻腔有无出血,如发生鼻出血可给予1%麻黄碱棉球填塞。

患者就诊时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制度,对疑似感染性疾病患者,严格执行隔离制度和疫情报告制度。

3. 护理措施:(1)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不同隔离措施,如呼吸道隔离、消化道隔离和严密隔离,严格执行陪伴和探视制度。

(2)治疗饮食应加强管理,家属送来的食物,必须经过医护人员检查,符合疾病要求的食物方能给患者食用。

(3)保持患者头发、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洗头、沐浴、剪指(趾)甲。

患者使用后的衣物应按照不同疾病的隔离原则处理。

(4)保持床铺整洁,定时翻身、拍背,防止压疮发生。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特殊情况,立即告知医生并及时处理。

(6)按照医嘱执行各项治疗,输液时注意观察滴注速度,局部有无肿胀以及输液反应。

(7)根据患者不同年龄期,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情绪,消除不良情绪,促进康复。

(8)加强健康教育,针对患者疾病和年龄,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健康教育,包括隔离知识、营养常识、卫生习惯、安全防护等,提高患者及家属健康知识水平。

4. 健康教育:(1)知识宣教:宣传病毒性肝炎的家庭护理和自我保健知识,生活规律,劳逸结合。

加强休息、饮食、睡眠、心理、各种检查治疗指导。

自我护理,加强营养,戒烟酒,不滥用药物,以免加重肝损害。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唾液、血液及排泄物污染环境。

(2)预防接种:对密切接触者,可行预防接种。

(3)定期复查: 定期复查,合理治疗。

第六节腮腺炎患者的护理腮腺炎是由腮腺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表现为腮腺的非化脓性炎症性肿胀,疼痛、发热等。

1.按感染性疾病患者一般护理常规。

2.卧床休息至肿胀消退、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 基础护理(1)高热的护理:保证休息,防止过劳。

发热伴有并发症者应卧床休息至热退,鼓励患儿多饮水以利于汗液蒸发散热。

监测体温,高热时可采用头部冷敷、温水或醇浴进行物理降温或服用适量退热剂。

发热早期可给予利巴韦林、板蓝根抗病毒治疗。

(2)预防感染的传播:对患儿应采取呼吸道隔离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为止。

其呼吸道的分泌物及其污染的物品应进行消毒。

在流行期间应加强托幼机构的晨检。

对易感儿可接种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可产生抗体。

(3)减轻疼痛①局部冷敷可减轻炎症充血和疼痛。

可用中药如意金黄散外敷患处。

②忌酸、辣、硬而干燥的食物,以免引起唾液分泌增多肿痛加剧。

4. 饮食护理发热期间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常更换食物品种并做到少量多餐,以增加食欲利于消化。

多饮水及热汤,利于排毒、退热。

指导家属做好饮食的护理。

5. 病情观察(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2)并发症的观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肺炎、脑炎、胰腺炎等并发症的表现,及时给予处理。

(3)脑膜脑炎多于腮腺肿大后1 周左右发生,睾丸炎可用丁字带托起阴囊消肿或局部间歇冷敷以减轻疼痛。

6.药物应用:可用利巴韦林及中草药治疗,体温达38.5 C以上可用解热镇痛药,并发脑膜炎者给予镇静、降颅压药物。

7.健康教育向家长讲解腮腺炎的知识,指导家长做好隔离、用药、饮食、退热等护理。

无并发症的患儿一般在家中隔离治疗,采取呼吸道隔离,隔离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后3天为止。

对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物品进行消毒。

流行期间应加强托幼机构的晨检,及时发现并隔离患儿。

易感儿接种麻疹、风疹、腮腺炎三联疫苗,能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有接触史的易感儿应观察3周。

第七节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