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案三年级《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科版
1.教学重点
(1)天气预报制作的基本过程:讲解数据收集、分析、预报发布等核心环节,强调各环节的重要性。
举例:介绍气象站如何收集温度、湿度、气压等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预测未来天气。
(2)气象仪器的认识和使用:学习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等仪器的工作原理,了解其在天气预报中的作用。
举例:通过实际操作温度计,让学生了解温度的测量方法及其在天气预报中的重要性。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天气预报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这一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充满好奇,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出很高的兴趣。这让我意识到,将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讲授过程中,我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气象数据和天气预报的关系,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们更直观地理解。然而,我也发现对于数据收集和分析这一部分,学生们理解起来有些吃力。因此,我考虑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可以借助图表、动画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这一过程。
举例:讨论极端天气现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采取措施预防自然灾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以上难点和重点进行详细讲解和指导,确保学生理解透彻,提高教学效果。同时,结合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流程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表格式教案)
预设:大气层。板贴
2.它可以为人类提供什么,有什么作用?
预设:生存,呼吸,呼吸需要氧气,二氧化碳。板贴
3.再看看火星大气情况(ppt出示火星大气情况)。我们这样可以直接去火星么?你的理由?你有什么办法?根据生成进行板贴。
预设1.需要宇航服,宇航服提供什么保护和支持?呼吸的氧气,温度,保护。
星际移民太不容易了,要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爱护环境,绿色出行。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观看微课,发现微课中有哪些运用了空气的现象,结合学过的知识,尝试用科学用语解释本质特征,迁移应用。利用板画把每一个剧本的关键点贴出来,每一个关键点,解决一个教学目标,6个关键点串联起了整个故事,依次完成大气层,生物呼吸,燃烧,具有能量,清洁能源,环境保护意识等本课目标和前七课已经掌握知识点的梳理。
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 《天气》单元 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天气》
课题
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课时
1
核心概念
10.地球系统
学习内容及要求
10.1.天气和气候
②学会使用仪器测量和记录气温、风力、风向、降量等气象数据,并运用测量结果描述天气状况;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理解天气预报用语。
四、拓展
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总结。
可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复习,如创作诗歌,打油诗,改编热门歌曲等。
五、练一练
一、选择题
1.把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发布天气预报 ②收集数据 ③数值天气预报 ④天气会商 ⑤气象员做出预报
A.②④③⑤①B.②③④⑤①C.②③⑤④①D.②③④①⑤
科教版科学三上《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现代获取天气预报的途径;2.了解天气预报包含的信息;3.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4.了解天气预报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1.了解天气预报包含的信息;2.了解天气预报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分好小组, 指定好组长)多媒体课件,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出示课件ppt4——ppt6)1、老师:同学们,还记得第一节课上《草船借箭》、《火烧曹营》这两个故事吗?请同学们告诉老师,这两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学生讨论并回答老师:同学们回答得真好。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获取天气预报的途径有哪些吗?古代人民又是如何获取天气预报的呢?学生:我们可以通过听广播、看电视、看手机等获取天气预报,古代人民则通过观天象,测风云或是动物行动等方式推测天气状况。
老师:的确,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获取天气预报越来越容易。
但是,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个话题: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板书: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二、实验探究真知(一)体验“了解天气预报包含的信息”。
出示课件ppt7——ppt10板书:实验体验:了解天气预报包含的信息老师:请同学们认真查看最近几天的天气预报,了解天气预报中所包含的信息,并将获得的天气信息填写在班级记录表中。
板书:天气预报包含:天空状况、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信息。
(二)体验“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出示课件ppt11——ppt16板书:实验体验: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老师:天气预报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象部门制作并发布。
制作天气预报,大致有以下几个步骤。
1、制作步骤●数据收集: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卫星、雷达、地面观测站、探空气球等观测仪器,收集最新的观测数据,为天气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数值天气预报:位于气象中心的超级计算机对收集到的观测数据进行计算,生成数值天气预报,为气象员预测未来一定时间内的天气状况提供参考。
第8课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8课《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通过前面7篇课文的学习,学生经历了将近一个月的《天气》单元学习,夕会运用多种感官和简易工具,收集了大量关于天气的信息,完成了“天气日历”的记录和整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和了解目前气象部门是怎样收集数据和制作天气预报的。
聚焦板块,提出本课核心任务——“预测未来天气,制作天气预报”。
这一内容是在学生的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对本单元内容进行了延伸与拓展。
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天气预报是如何做出来的,也为了更好地激发他们对研究天气的兴趣。
探索板块,主要是通过不同形式的资料阅读,帮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包含哪些信息,制作天气预报需要经历哪些环节,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天气预报的制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综合所学的天气知识,体会科学技术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和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学生们已对天气预报并不陌生。
但是天气预报究竟是怎么样制作出来的,三年级学生几乎都是不知晓的。
学生学完本单元前7课气象学内容的基本知识后,脑海中对天气的观测方法认知基本就停留在最基础的层面,加上校园气象站条件有限,很多先进的仪器无法引入,因此气象学涉及到的前沿科技,学生了解甚少。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天气预报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象部门制作并发布。
2.制作天气预报,大致有以下五个步骤: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
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观察天气预报,了解天气预报所包含的信息。
2.能够根据资料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1.意识到天气预报的制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气象员们要付出大量艰苦的劳动。
2.天气预报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气预报包含的信息越来越多,制作过程越来越精密。
2.随着社会的进步,气象学的研究在不断深入和发展,人们对天气的预测将会越来越准确。
小学科学8《天气预报是怎么制作出来的》(教案)学年三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8《天气预报是怎么制作出来的》(教案)学年三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天气预报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引言:天气预报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帮助我们了解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指导我们的日常活动和出行计划。
然而,你是否想过天气预报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呢?在这节课中,我们将一起学习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一、引入:1. 回顾课前巩固内容: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平时是如何获得天气预报的信息的?可以回答的问题包括: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取天气预报?为什么我们需要天气预报的信息?2. 导入新知:今天,我们将学习天气预报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二、学习内容:1. 什么是天气预报?天气预报是根据天气观测资料、气象模型和气象学知识,对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情况进行科学推测和预测的一种服务。
2. 制作天气预报的步骤:a. 天气观测:气象台通过气象仪器、卫星图像等方式对大气进行观测,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向等数据的收集。
b. 数据分析:收集到的观测数据通过气象学知识和气象模型进行分析和处理,以找出天气变化的规律和趋势。
c. 预测模拟: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使用气象模型对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进行模拟和预测。
d. 编制预报:根据预测模拟的结果,编制天气预报报告,包括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气候特点、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等。
e. 发布和传播:将编制好的天气预报通过不同的媒体和渠道发布和传播给大家,如电视台、广播、手机应用等。
3. 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气象观测的精准度、气象模型的准确性、气象学知识的应用等。
同时,天气预报也存在一定的误差,因为天气是自然现象,难以完全预测和掌控。
因此,在使用天气预报信息时,我们应该理性对待,结合实际情况做出判断和决策。
三、活动设计:1. 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要求学生每天观察当天的天气情况,并记录下来,包括温度、天气状况、风向等。
学生可以使用一个小笔记本来记录。
2. 舞台表演:将学生分为不同组,每个组扮演天气预报员,编写脚本介绍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并进行小型天气预报舞台表演。
小学三年级科学备课教案范文:天气预报教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备课教案范文:天气预报教案一、教学内容天气预报二、教学目标1.了解天气预报的意义和目的;2.能够对不同的天气类型进行识别;3.能够根据天气情况进行简单的天气预报。
三、教学重难点1.天气预报的意义和目的;2.对不同的天气类型进行识别。
四、教学方法1.图片法,展示不同类型的天气图片;2.视频法,让学生观看天气预报视频,了解天气预报的内容和方式;3.演示法,进行简单的天气预报演示。
五、教学准备1.天气预报视频;2.天气图片和图表;3.气象仪器模型。
六、教学过程1.天气预报的意义和目的(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天气预报的意义和目的,以使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重要性。
天气预报主要是为了帮助我们了解未来的天气状况,以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出相应的安排。
2.区分不同的天气类型(25分钟)教师利用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天气情况,如大风、雨、晴天等,并让学生辨别不同的天气类型,了解它们与大自然的关系。
3.了解气象仪器(20分钟)教师通过气象仪器模型让学生了解仪器的用途及作用,以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的应对及理解天气预报。
4.简单天气预报方法的介绍(15分钟)教师通过演示法的方式向学生示范简单的天气预报方法,让学生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快速而正确地判断天气情况。
5.独立完成任务(20分钟)教师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个简单的天气预报任务,以检查学生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
七、教学评价1.学生能否掌握天气预报的意义和目的;2.学生能否正确区分不同的天气类型;3.学生能否了解不同的气象仪器及其用途;4.学生能否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天气预报。
八、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和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生动有趣中掌握了天气预报的一些基础知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对于学生的个体情况应适时辅导,确保每个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3.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学课件
2.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4)天气会商 数值天气预报并不完美,需要进行一定的人工修正。一般天气预 报在发布之前会经过预报员的讨论,称作天气会商。
天气会商的结果由首席 气象预报员签发。
2.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5)发布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制作完成之后,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站、公共 显示屏等向社会发布和传播。
……
2.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天气预报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象部门制作并发布。 制作天气预报大致有以下几个步骤。
1)数据收集 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卫星、雷达、 地面观测站、探空气球等观测仪 器,收集最新的观测是数据,为 天气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2.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1)数据收集
卫星
雷达
地面观测站ຫໍສະໝຸດ 风降水量参观气象观测站
课堂演练
1.在下列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前填上正确的序号。
( 3 )气象员做出预报 ( 4 )天气会商 ( 5 )发布天气预报
( 2 )数值天气预报 ( 1 )收集数据
2.分布在全球各地的用来收集天气观测数据的观测仪器主要 有 卫星 、 雷达 、 地面观测站 、 探空气球 。
课堂小结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假如明天我们要去旅行,大家觉得今天要查看什么信息呢?
天气预报都有什么内容呢?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 来的呢?这节课就让我 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1.天气预报包含的信息。
了解我们所知道的天气预报中所 包含的信息,将获得的天气信息 填写在班级记录表中。
1.天气预报包含的信息。
探空气球
2.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2)数值天气预报 位于气象中心的超级计算机对收集到的观测数据进行计算,数值 天气预报。为气象员预测未来一定时间内的天气状况提供参考。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天气”单元的最后一课。
本单元以天气为主题,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现象,了解天气变化的规律,以及天气预报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在前面几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天气的几个基本要素(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会了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天气观测,并记录和描述天气现象。
本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出问题: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展示了天气预报制作的主要步骤,包括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发布天气预报等。
3.天气预报的作用: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如出行、农业生产、防灾减灾等。
教材的编写特点:1.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通过提出“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内容贴近生活实际,易于学生理解。
天气预报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事物,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介绍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
3.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包括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发布天气预报等环节。
2.了解天气预报中常用的气象观测仪器和方法。
3.认识天气预报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二)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通过观察、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2.能够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总结天气预报制作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和方法。
3.能够与同学合作,进行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模拟实验。
(三)科学态度目标1.对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2020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3.8 《天气预报是怎么制作出来的》教案+同步练习附答案
小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习题(附答案)3.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板书课题《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记录的都是已经发生的,那未来的天气状况能预测吗?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引发学生思考,引出课题。
科学探索获得天气预报的渠道天气预报可以使我们预知未来一两天或近期的天气变化,这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都是十分重要的,天气预报可以让人们根据天气的变化及早做好准备,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气,避免和预防不利天气的危害。
问题:你从哪些渠道收看、收听过天气预报?获得天气预报的渠道:电视、广播、互联网、手机、报纸、打电话等。
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是电视天气预报。
学生回答:电视、手机等等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让学生知道获得天气预报的渠道有哪些。
科学探索填写天气预报信息了解我们所知道的天气预报中所包含的信息,将获得的信息填写在班级记录表中。
学生交流讨论填写天气预报信息了解天气预报包含的信息,是让学生经过观察天气预报,了解知道的天气预报中所包含的信息,并将获得的信息填写在班级记录表中。
科学探索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天气预报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象部门制作并发布。
制作天气预报主要由以下几个步骤:(1)数据收集。
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卫星、雷达、地面观测站、探空气球等观测仪器,收集最新的观测数据,为天气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2)数值天气预报。
位于气象中心的超级计算机对收集到的观测数据进行计算,生成数值天气预报,为气象员预测未来定时间内的天气状况提供参考。
(3)气象员做出预报。
气象员综合分析最新的卫星、雷达、地面观测站、探空气球等观测数据,结合超级计算机做出的数值天气预报结果,并考虑当地的天气和气候特点,做出未来几天的天气预报。
(4)天气会商。
数值天气预报并不完美,需要进行一定的人工修正。
一般天气预报在发布之前会经过预报员的讨论,这称作天气会商。
天气会商的结果由首席气象预报员签发。
(5)发布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制作完成之后,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站、公共显示屏等向社会发布和传播。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教学设计第3单元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依据天气谚语来预报天气。
能依据天气谚语来预报天气。
2.会收集天气谚语等有关天气预报的资料。
会收集天气谚语等有关天气预报的资料。
2学情分析1.想知道人们是怎样预报天气的,有学习的兴趣。
有学习的兴趣。
2.知道科学探究需要众多的人合作、需要各部门协同作战才能完成。
知道科学探究需要众多的人合作、需要各部门协同作战才能完成。
3重点难点1.能依据天气谚语来预报天气。
能依据天气谚语来预报天气。
2.会收集天气谚语等有关天气预报的资料。
会收集天气谚语等有关天气预报的资料。
4教学过程【导入】天气谚语活动1【导入】天气谚语教学导入一.教学导入1.讲述:天气谚语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中观察天气现象的经验总结。
2.过渡:让我们来搜集古代劳动人民的这种文化遗产吧。
让我们来搜集古代劳动人民的这种文化遗产吧。
【讲授】收集天气谚语活动2【讲授】收集天气谚语搜集天气谚语活动二活动搜集天气谚语1.指导看教材第25页的图,对照图,了解有关天气谚语。
了解有关天气谚语。
2.你还知道哪些天气谚语?3.交流,教师补充适量的天气谚语。
教师补充适量的天气谚语。
4.阅读指南车信箱:了解天气谚语的分类。
了解天气谚语的分类。
5.布置任务:课后搜集天气谚语。
课后搜集天气谚语。
【活动】气象台是怎样预报天气的活动3【活动】气象台是怎样预报天气的气象台是怎样预报天气的阅读三阅读气象台是怎样预报天气的1.阅读资料。
主要目的是了解天气预报的基本过程和大概面貌。
阅读资料。
主要目的是了解天气预报的基本过程和大概面貌。
2.教师讲解。
讲解的过程应该是丰富和解释过于简单的图示化的教材。
教师讲解。
讲解的过程应该是丰富和解释过于简单的图示化的教材。
3.议一议:通过阅读和讲解,对天气预报有什么认识,还有哪些问题。
还有哪些问题。
活动4【练习】【练习】 拓展活动拓展活动 小小气象站小小气象站四 拓展活动拓展活动 小小气象站小小气象站利用我们自制的气象仪器,建立小小气象站,像竺可桢爷爷那样长期观测、记录天气现象。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8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优质教案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学会简单的天气预报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模拟天气预报制作过程,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关注天气预报,增强对气象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L重点: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学会简单的天气预报方法。
4.难点:正确理解并模拟天气预报制作过程。
三、教学准备L教具:天气预报制作工具(如气象数据、地图等)、教学课件。
5.学具:学生自带记录天气预报的表格。
四、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天气预报,引出课题《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2,了解天气预报制作过程:教师讲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学生了解并学习。
3.学习简单的天气预报方法:教师讲解并示范简单的天气预报方法,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4.模拟天气预报制作:学生分组模拟天气预报制作过程,教师指导。
5.记录和分享天气预报:学生记录自己的天气预报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和讨论。
6.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注天气预报的重要性。
7.作业布置:学生课后尝试制作一份天气预报,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学会简单的天气预报方法。
在模拟天气预报制作过程中,学生能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引导学生关注天气预报,增强对气象科学的兴趣。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寄语同学们,生活让人快乐,学习让人更快乐。
学习中有许许多多的快乐,如果你觉得不是,那就是你平时没有认真学习。
认真学习的话,你会发现学习中蕴涵着无穷的快乐。
认真学习使自己进步,只有不断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不断前行,做自己所能做的一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不要心存侥幸,避免贪婪心作怪。
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
但总会苦一阵子,没有开始的苦,就尝不到后来的甜。
教科版(新)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2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教材简析】通过前面7篇课文的学习,学生经历了将近一个月的《天气》单元学习,夕会运用多种感官和简易工具,收集了大量关于天气的信息,完成了“天气日历”的记录和整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和了解目前气象部门是怎样收集数据和制作天气预报的。
聚焦板块,提出本课核心任务——“预测未来天气,制作天气预报”。
这一内容是在学生的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对本单元内容进行了延伸与拓展。
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天气预报是如何做出来的,也为了更好地激发他们对研究天气的兴趣。
探索板块,主要是通过不同形式的资料阅读,帮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包含哪些信息,制作天气预报需要经历哪些环节,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天气预报的制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综合所学的天气知识,体会科学技术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和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学生们已对天气预报并不陌生。
但是天气预报究竟是怎么样制作出来的,三年级学生几乎都是不知晓的。
学生学完本单元前7课气象学内容的基本知识后,脑海中对天气的观测方法认知基本就停留在最基础的层面,加上校园气象站条件有限,很多先进的仪器无法引入,因此气象学涉及到的前沿科技,学生了解甚少。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天气预报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象部门制作并发布。
2.制作天气预报,大致有以下五个步骤: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
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观察天气预报,了解天气预报所包含的信息。
2.能够根据资料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1.意识到天气预报的制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气象员们要付出大量艰苦的劳动。
2.天气预报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气预报包含的信息越来越多,制作过程越来越精密。
2.随着社会的进步,气象学的研究在不断深入和发展,人们对天气的预测将会越来越准确。
教师必备:三年级天气预报教案
教师必备:三年级天气预报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天气预报中的基本气象要素,如温度,湿度,气压等;2.了解天气预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掌握天气预报的基本规律;3.学会如何制作天气预报,并能有效地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重难点1.天气习惯语的理解和运用;2.天气预报气象要素的认识和把握;3.按照规定格式编制天气预报内容。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是介绍三年级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包括天气预报的基本概念,天气预报的基本原则和规律,天气预报的基本气象要素,如温度、湿度、气压、风速等,以及如何制作和编排天气预报的方法和技巧等内容。
以下是具体的内容分析:1.天气预报的概念天气预报是指根据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和趋势,预测未来某段时间内的天气状况的一种方法。
它是科学的、系统的、有计划的,有助于人们预防灾害、制定相应的工作和生活计划。
2.天气预报的基本原则和规律天气预报有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天气变化具有正常规律,温度、气压等气象要素的变化也都有趋势和规律。
(2)天气预报需要充分地收集和分析气象数据,比如气象台的实时气象信息,同期历史气象信息,以及其他相关的天气事件等。
(3)天气预报还要注意变化的时空尺度,不能只看某个区域的状况,而忽略了更广泛和更长远的气象事件。
3.天气预报的基本气象要素天气预报涉及到许多气象要素,如气温、湿度、气压、风向和风速等。
其中,气温是影响天气变化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而其他要素则通常也与气温变化有一定的联系,需要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4.如何制作和编排天气预报制作天气预报需要了解基本的结构和编排规则,通常包括日期、天气状况、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几个要素。
需要注意的是,预报的准确性和可读性是制作预报的核心要求之一,需要尽可能准确地预报天气变化,并且以供人们清晰易懂的形式展示。
四、教学方法在教学天气预报的时候,有几种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1.让学生阅读天气预报信息,并且根据预测结果绘制天气图;2.对于某一天的气象数据,指导学生分析和预测该地区未来几天的天气状况;3.进行天气预报演示,让学生体验制作天气预报的过程。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8 天气: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学设计
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材简析】通过前面7篇课文的学习,学生经历了将近一个月的《天气》单元学习,夕会运用多种感官和简易工具,收集了大量关于天气的信息,完成了“天气日历”的记录和整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和了解目前气象部门是怎样收集数据和制作天气预报的。
聚焦板块,提出本课核心任务——“预测未来天气,制作天气预报”。
这一内容是在学生的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对本单元内容进行了延伸与拓展。
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天气预报是如何做出来的,也为了更好地激发他们对研究天气的兴趣。
探索板块,主要是通过不同形式的资料阅读,帮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包含哪些信息,制作天气预报需要经历哪些环节,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天气预报的制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综合所学的天气知识,体会科学技术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和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学生们已对天气预报并不陌生。
但是天气预报究竟是怎么样制作出来的,三年级学生几乎都是不知晓的。
学生学完本单元前7课气象学内容的基本知识后,脑海中对天气的观测方法认知基本就停留在最基础的层面,加上校园气象站条件有限,很多先进的仪器无法引入,因此气象学涉及到的前沿科技,学生了解甚少。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天气预报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象部门制作并发布。
2.制作天气预报,大致有以下五个步骤: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
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观察天气预报,了解天气预报所包含的信息。
2.能够根据资料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1.意识到天气预报的制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气象员们要付出大量艰苦的劳动。
2.天气预报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气预报包含的信息越来越多,制作过程越来越精密。
2.随着社会的进步,气象学的研究在不断深入和发展,人们对天气的预测将会越来越准确。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8课《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学设计
第8课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材P58~59)探索二: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1.引入:(教学提示:出示气象站目前正在使用的气象观测仪器图片。
)介绍部分仪器,如能见度仪、激光云高仪、雪深传感器、雨量传感器等。
2.提问:了解了天气观测仪器的知识后,请大家想一想天气预报是怎么制作出来的?(预设:天气预报是气象部门根据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象观测仪器收集到的信息制作而成。
)3.展示:播放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的视频。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59制作天气预报的过程的相关资料。
4.布置任务:先请学生汇报制作天气预报要经历哪些阶段,再指导学生准备一篇气象播报稿,为大家播报天气预报,并完成活动帮助卡。
5.研讨汇报:指导学生小组研讨汇报,其他小组补充。
集体汇报帮助卡主持人:在制作天气预报的过程中,都经历了哪些阶段?小组1:制作天气预报的过程中,经历了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五个阶段。
主持人:天气预报信息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意义?小组2:天气预报信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如:有利于安排旅游等活动;天气转凉,可以提前加衣服,防止感冒等。
主持人:其他小组有什么疑问或补充吗?请小组代表回答。
其他小组:没有。
主持人:谢谢大家的发言,汇报活动结束。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内容,知道当前真正的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让学生担任天气小主播,可以激发他们对天气内容学习的兴趣,使整理课生动有趣,同时也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天气内容的掌握。
教学反思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一直在观察、记录天气情况,一部分学生已经有意识地关注天气预报,并与自己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对比。
本课是单元内容的拓展与延伸。
所以,在聚焦环节,通过自由交流,激发学生了解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兴趣。
在探索环节,出示某地当天的天气预报图,并引导学生与自己制作的天气日历进行比较,发现有哪些相同的内容和不同的内容,从而引出气象学家是如何把天气预报制作出来的,使学生认识到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是非常复杂的,气象专家要付出大量艰苦的劳动。
三年级【科学(教科版)】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1教案
三年级【科学(教科版)】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1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主题“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选自三年级科学教科版教材。
该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探究能力,他们对于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
但是,他们对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他们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原理和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知道天气预报的组成和作用。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2.难点:让学生理解天气预报的组成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寻找答案。
2.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天气预报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制作过程。
3.运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天气预报视频资料。
2.准备天气预报的案例,供学生分析。
3.准备学生分组合作的材料和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的天气预报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让学生思考: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的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组成和作用。
让学生思考:天气预报包括哪些内容?它们的作用是什么?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分析一个天气预报案例,了解和掌握制作天气预报的方法和技巧。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和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学生自由探究,尝试自己制作一个简单的天气预报,展示自己的成果。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白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和方法。
教科(2023秋)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8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教案
教科(2023秋)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8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天气这一章节的第8课《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主要介绍了天气预报的制作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天气预报的重要性以及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天气预报的定义和作用。
b. 掌握天气预报的制作方法。
2. 能力目标:a.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b.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天气预报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四、学情分析:学生具备基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但对于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和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和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引入天气预报的话题。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天气预报吗?它有什么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第二环节:知识讲解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向学生介绍天气预报的作用和重要性。
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张天气预报图,解释图中的符号代表什么意思,如太阳代表晴天,云朵代表多云等。
2. 教师简要介绍天气预报的制作方法,如观察天气现象、收集气象数据、分析数据等。
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例如教师可以说:“气象工会观察云的形状、风的方向和力度,还会测量温度和湿度等数据,然后根据这些数据来制作天气预报。
”第三环节:实例分析1. 教师选取一天的天气预报数据,与学生一起进行分析。
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份天气预报表格,包括日期、温度、天气状况等信息。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天气图标、温度、风向等信息,并解释这些信息是如何得出的。
例如,教师可以说:“当我们看到太阳的图标,就知道是晴天;当看到云朵的图标,就知道是多云;当看到雨滴的图标,就知道是雨天。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一. 教材分析《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天气预报的制作涉及到的各种因素,如气象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等,以及科学家们是如何利用各种仪器和数据来预测天气的。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
他们善于观察,喜欢动手操作,但对于复杂的科学原理还处于理解阶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用生动的例子、直观的图片和简单的语言来帮助他们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2.难点:科学家们是如何利用各种仪器和数据来预测天气的。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相关资料。
2.天气预报实例。
3.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有趣的天气预报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天气预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家们是如何预测天气的。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天气预报实例,分析实例中科学家们是如何制作天气预报的。
学生可以借助教材、资料,也可以请教老师。
4.巩固(5分钟)各组汇报分析结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教师总结,强调天气预报制作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天气预报有哪些局限性?如何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提出改进措施。
6.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强调学生要关注科学、关注生活。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收集近期的天气预报,分析其实例中科学家们是如何制作天气预报的,并结合实际生活,提出改进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概念目标
天气预报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象部门制作并发布。
制作天气预报,大致有五个步骤: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
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观察天气预报,了解天气预报所包含的信息。
能够根据资料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
意识到天气预报的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气象员们要付出大量艰苦的劳动。
三、研讨
1.我们已经阅读了制作天气预报的过程,说说制作天气预报要经历哪些阶段?
2.提出问题:我们获得的天气预报信息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生分享交流。
设计意图:有关天气内容的学习,一个重要的意义是与生活相联系。
四、拓展
1.尝试扮演气象播报员,根据自己的天气日历分析,做一次天气预报。
2.如有条件,组织参观当地的气象观测站。
【学生分析】
学生经过将近一个月《天气》单元的学习,通过运用多种感官和简易工具,收集了大量关于天气的信息,完成了天气日历的记录和整理后,对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有了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大多数学生对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是陌生的,相关内容的学习使他们能了解真实的、最新的天气预报系统。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使人们更加精确地观测和预报天气。
研讨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各小组对梳理和提炼的信息进行交流和汇报,并围绕以下两个问题进行研讨。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教科书中出示的相关资料说一说制作天气预报的过程;第二个问题,让学生交流天气预报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意义。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些生活情境,比如即将要去出差,然后出示某地的天气预报,让学生交流出差时应注意的事项,培养学生持续的关心天气,并对此保持兴趣。
【板书设计】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本课的课堂活动记录是简单介绍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在课堂教学的“探索”环节,学生根据相关资料,梳理、提炼了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这时就可以让学生把结果记录在相应的方框中,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充分的研讨,一方面让学生明确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制作天气预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气预报包含的信息越来越多,制作过程越来越精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制作天气预报大致的五个步骤,了解天气预报所包含的信息。
难点:了解制作天气预报大致的五个步骤。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气象观测的相关资料、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相关资料、学生活动手册。
1.出示某地当天的天气预报图。
学生观察天气预报图,交流获得的相关天气信息。
2.讨论:哪些信息与我们的天气日历上的内容是相似的?哪些是不同的或者是我们从来没有观测、记录的。
3.整理获得的天气信息,并填写在班级记录表中。
4.出示制作天气预报过程的相关资料。学生对资料进行阅读、梳理。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内容,知道当前真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聚焦
我们已经学习了观察和记录天气。我们在观察、记录的同时关注过天气预报吗?说一说有哪些方式可以收看或收听到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自己的天气日历与天气预报的内容,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或区别,激发学生了解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兴趣。
二、探索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聚焦部分提出“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是为了引导学生思考天气预报是如何制作出来的,更好地激发学生产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探索部分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了解天气预报包含的信息,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天气预报,知道天气预报中所包含的信息,并将获得的天气信息填写在班级记录表中。教科书第58页中的班级记录表需要教师用大白纸记录。第二个活动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教科书第59页用图片和文字结合的方式详细介绍了天气预报制作的五个过程。第一步是数据收集,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卫星、雷达、地面观测站、探空气球等观测仪器,收集最新的数据,为天气预报提供科学依据;第二步是数值天气预报,位于气象中心的超级计算机对收集到的观测数据进行计算,生成数值天气预报,为气象员预测未来一定时间内的天气状况提供参考;第三步是气象员做出预报,气象员综合分析最新的观测资料,结合超级计算机做出的数值天气预报结果,并考虑当地的天气和气候特点,做出未来几天的天气预报;第四步是天气会商,天气预报在发布之前会经过预报员的讨论,天气会商的结果由首席气象预报员签发。第五步是发布天气预报,天气预报制作完成之后,通过电视、广播等向社会发布和传播。让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的这些资料,有助于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体会到制作天气预报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气象员要付出大量艰苦的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