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国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模拟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全国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目中只有一个是符号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是()
A. 缠绵悱恻
B. 豪放飘逸
C. 俊爽流利
D. 沉郁顿挫
答案:D
2. 下列作家中,属中唐词人的是()
A. 李白
B. 温庭筠
C. 冯延巳
D. 张志和
答案:D
3.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 《左传》
B. 《国语》
C. 《战国策》
D. 《史记》
答案:D
4. 下列白居易作品中,属讽谕诗的是()
A. 《长恨歌》
B. 《赋得古原草送别》
C. 《轻肥》
D. 《琵琶行》
答案:C
5. 《水夫谣》的作者是()
A. 王建
B. 张籍
C. 李贺
D. 李益
答案:A
6. 下列哪位诗人发扬了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精神,开拓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创作途径()
A. 张籍
B. 杜荀鹤
C. 杜甫
D. 白居易
答案:C
7. 代表汉代文学最高水平的是()
A. 司马相如《子虚赋》
B. 司马迁《史记》
C. 班固《汉书》
D. 张衡《二京赋》
答案:B
8. 下列作家中,属初唐的是()
A. 杨炯
B. 高适
C. 张籍
D. 刘长卿
答案:A
9. 我国诗史上最早一首描写山水的佳作是()
A. 《蒹葭》
B. 《观沧海》
C. 《登池上楼》
D. 《归园田居》
答案:B
10. 《登楼赋》的作者是()
A. 江淹
B. 曹植
C. 庾信
D. 王粲
答案:D
11. 《古诗十九首》产生的年代是()
A. 西汉
B. 东汉
C. 东晋
D. 唐代
答案:B
12. 先秦散文中,尤其长于描写战争的是()
A. 《左传》
B. 《国语》
C. 《史记》
D. 《战国策》
答案:A
13. 《拟行路难》十八首的作者是()
A. 阮籍
B. 左思
C. 鲍照
D. 谢灵运
答案:C
14. 《李长吉歌诗》是下列哪位作家的作品集()
A. 李贺
B. 李颀
C. 李商隐
D. 李益
答案:A
15. 秦王朝唯一留有著作的文学家是()
A. 贾谊
B. 晁错
C. 李斯
D. 司马迁
答案:C
16. 汉乐府诗《平陵东》中义公是一个()
A. 被敲诈的平民百姓
B. 打抱不平的绿林好汉
C. 悍吏
D. 绑架者
答案:A
17. 下列作品为南朝乐府民歌中的代表作的是()
A. 《木兰诗》
B. 《孔雀东南飞》
C. 《敕勒歌》
D. 《西洲曲》
答案:D
18.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出自()
A.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B. 《新婚别》
C. 《丽人行》
D. 《登高》
答案:A
19. 作文主张以“气”主“文”,认为气盛则言宜的作家是()
A. 柳宗元
B. 韩愈
C. 刘禹锡
D. 元稹
答案:B
20. 《魏公子列传》中,“大梁夷门监者”是()
A. 晋鄙
B. 侯嬴
C. 朱亥
D. 平原君
答案:B
21. 《水经注》的作者是()
A. 葛洪
B. 郦道元
C. 刘义庆
D. 庾信
答案:B
22. 《谒金门》(风乍起)写()
A. 一贵妇人的相思之愁
B. 一贵妇人的百无聊赖,无所寄托
C. 对江南风物的赞美与怀恋
D. 深沉的故国之思
答案:A
23. 杜甫说:“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指()
A. 《恨赋》
B. 《别赋》
C. 《哀江南赋》
D. 《洛神赋》
答案:C
24. 全书记载西汉的遗闻轶事,杂有怪诞传说,鲁迅称它“意绪秀异,文笔可观”的是()
A. 《世说新语》
B. 《抱朴子》
C. 《续齐谐记》
D. 《西京杂记》
答案:D
25. 作《杂体诗三十首》,钟嵘《诗品》称其“诗体总杂,善于摹拟”的作家是()
A. 陆机
B. 左思
C. 鲍照
D. 江淹
答案:D
26. 下列诗句中,为孟浩然所作的是()
A.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B.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C.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D.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答案:D
27.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下列谁的词句()
A. 温庭筠
B. 韦庄
C. 冯延巳
D. 李煜
答案:D
28. 唐代对山水小品发展贡献最大的是()
A. 李白
B. 杜甫
C. 韩愈
D. 柳宗元
答案:D
29. 下列作品中,不是五言诗的是()
A.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B. 《平陵东》
C. 《行行重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