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第九章 细胞信号转导

合集下载

细胞生物学-细胞信号转导

细胞生物学-细胞信号转导
❖ 激素是化学信使 ❖ 以极低的浓度起作用,
通常低于1ppb (1 ppb ~= 3 nM) ❖ 疏水性信号分子可以扩 散通过脂双分子层 ❖ 脂溶性激素可在血液中 存在几小时,在脂肪中 存在几天
脂溶性激素可以扩散通过细胞膜和细胞核膜
脂溶性激素的生理作用
❖ 生殖------雌激素, 睾丸素 ❖ 代谢率-----甲状腺激素, 生长激素 ❖ 紧张性-----糖皮质激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 神经递质的突触通讯 突触离细胞体的远距离 动作电位引起神经递质的快 速释放 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结合
突触
靶细胞 神经递质
❖ 内分泌 信号分子释放入血液并在远 距离发挥作用 信号分子是激素 信号分子与特异性受体结合
激素
靶细胞
相同的细胞外信号分子引起 不同的生物效应
心肌细胞舒张
乙酰胆碱
唾液分泌
骨骼肌细胞收缩
• Gs α亚基激活AC • Gi α亚基抑制AC
腺苷酸 环化酶
激活


G蛋白的α、β 和γ亚基
•哺乳动物有16种α , 6种β and 12种γ亚 基,组成1000多种异三聚体G蛋白
•细菌毒素对G蛋白的修饰作用,会引起多 种疾病 •霍乱毒素催化Gs的α亚基发生ADP-核糖 基化,致使α亚基丧失GTP水解酶的活性, GTP永久结合在Gs的α亚基上, α亚基处 于持续活化状态,则腺苷酸环化酶永久活 化。导致小肠上皮细胞中cAMP增加100倍 以上,则Na+和水持续外流,产生严重腹 泻而脱水。
❖ 可直接通过细胞膜的刺激有包括: 光、气体和甾类激素
Signals can act over short distances
❖ 细胞间接触性通讯 信号和受体结合在相应 的细胞表面

第9章 细胞信号转导

第9章  细胞信号转导
离子通道偶联的受体(ion-channel-linked receptor)
G-蛋白偶联的受体(G-protein-linked receptor)
酶偶连的受体(enzyme-linked receptor)
第9章 细胞信号转导
细胞表面受体信号转导
第9章 细胞信号转导
受体结合特异性的配体后而被激活,通过信号转导 (signal transduction)途径将胞外信号转换为胞内 信号引发两种主要的细胞反应。
第9章 细胞信号转导
翟中和 王喜忠 丁明孝 主编 细胞生物学(第4版)© 2011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节 细胞信号转导概述
一、细胞通讯(cell communication)
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并与其相 应的受体结合,通过细胞信号转导产生使靶细胞产生相应的 生理生化变化,使靶细胞产生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细胞间的通讯对于多细胞生物体的组织发生和形态构建, 协调细胞间的功能,控制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是必须的。细胞 信号转导是实现细胞通讯的关键过程。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翟中和 王喜忠 丁明孝 主编 细胞生物学(第4版)配套PPT 欢迎使用!
第9章 细胞信号转导
二、信号分子与受体
(一)信号分子(signal molecule)
• 气体信号分子(gaseous signal molecule ) NO CO • 疏水性信号分子(hydrophobic signal molecule ) 甾类激素和甲状腺素 • 亲水性信号分子(hydrophilic signal molecule ) 神经递质、局部介质和蛋白类激素
翟中和 王喜忠 丁明孝 主编 细胞生物学(第4版)© 2011 高等教育出版社

细胞的信号转导医学细胞生物学

细胞的信号转导医学细胞生物学

细胞信号转导的分类
01
根据信号分子种类的不同,细胞信号 转导可以分为亲脂性信号转导和亲水 性信号转导。
02
亲脂性信号转导主要涉及类固醇激素 、甲状腺激素等脂溶性激素,而亲水 性信号转导则涉及氨基酸、肽类、核 苷酸等水溶性分子。
03
此外,根据信号转导途径的不同,细 胞信号转导还可以分为受体介导的信 号转导和非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受 体介导的信号转导主要涉及配体-受 体相互作用,进而激活一系列的信号 分子和酶促反应;而非受体介导的信 号转导则主要涉及细胞内某些化学反 应或物理刺激引起的信号转导。
指导。
新药靶的抗肿瘤作用研究
要点一
总结词
新药靶的抗肿瘤作用研究是信号转导领域的重要应用方向 ,旨在开发针对肿瘤细胞特异信号通路的创新药物。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密切相关。针 对新发现的靶点,研究者们会评估其在抗肿瘤中的作用, 包括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 成等方面。通过体外实验和临床试验,验证新药靶在抗肿 瘤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价值,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和药 物候选物。
02 医学细胞生物学基础
医学细胞生物学定义
医学细胞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细胞的结 构、功能、生长、发育、代谢、遗传 和疾病等生命现象的科学。它以细胞 为基本单位,研究细胞的组成、结构、 功能和相互关系,以及细胞在生命活 动中的作用和变化规律。
VS
医学细胞生物学是医学领域中一门重 要的基础学科,它为医学研究和临床 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 持。
信号转导与疾病的诊断
分子标志物
信号转导相关分子可作为疾病诊断的标志物。例如,某些癌症患者体内存在异常激活的信号转导分子,这些分子可作 为癌症诊断的指标。

细胞生物学:第9章 细胞通讯与信号传递

细胞生物学:第9章 细胞通讯与信号传递

G蛋白耦联的受体:
单条多肽形成7次跨膜α螺旋;其中螺旋5和6间 的胞内环状结构域是与G蛋白作用的位点;
G蛋白耦联的受体介导的3条细胞信号通路:
1. cAMP信号通路:又称PKA系统 •效应酶:腺苷酸环化酶 •在胞内形成的第二信使是: cAMP •cAMP通过激活蛋白激酶A(PKA)影响下游分子
2. 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又称PKC系统或双信使系统 •效应酶:磷脂酶C •在胞内形成的第二信使是: IP3和DAG •DAG通过激活蛋白激酶C (PKC) 来影响下游分子 •IP3释放Ca2+调控钙调蛋白引起细胞反应
信号分子:都是疏水的、脂溶性小分子 受体:是依赖激素激活的基因调控蛋白
受体的三大结构域:


HSP90

信号
激 活 态
HSP90
胞内受体蛋白家族
类固醇激素是一类亲脂性信号分子,可与胞内受体 结合,提高受体与DNA结合能力,增强基因转录
类固醇激素诱导的基因活化分两阶段:
初级反应阶段:直接激活少数特殊基因,反应迅速
通过与质膜结合的信号分子
3通过间隙连接/胞间连丝使细胞质互通
通过间隙连接使细胞质互通
分泌化学信号进行的通讯(普遍方式)
内分泌
旁分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化学突触 自分泌
细胞间接触依赖性通讯
(三)细胞通信的组成元件
◆信号的发射 信号分子
◆信号的识别 受体
◆信号转导 胞内的第二信使
◆信号传递的放大与终止 分子开关
胞外信号分子 受体
“明星分子(star molecule)”:一氧化氮NO
20世纪80年代后期证实的唯一气体性信号分子
可以直接进入细胞激活相应的靶酶,参与体内 众多的生理病理过程

简述细胞信号转导的过程

简述细胞信号转导的过程

简述细胞信号转导的过程细胞信号转导是细胞内外信息传递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细胞可以感知和响应外界刺激,并调控细胞内的生物活动。

细胞信号转导过程复杂而精确,涉及多种分子信号、信号传递通路和调控机制。

本文将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从信号的产生、传递和响应三个方面,详细介绍细胞信号转导的过程。

一、信号的产生细胞信号可以来自于细胞外部环境,如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外基质等,也可以来自于细胞内部,如细胞器的功能变化、代谢产物的积累等。

这些信号分为内源性信号和外源性信号。

内源性信号是由细胞内部的变化所产生的,如细胞内的离子浓度变化、代谢产物积累等。

外源性信号则是由细胞外部的刺激所引起的,如激素的结合、神经递质的释放等。

二、信号的传递细胞信号的传递主要通过信号分子在细胞内外之间的传递来实现。

细胞膜是信号传递的重要场所,其表面覆盖着许多受体分子,当外界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时,受体会发生构象变化,并激活下游的信号传递通路。

这些通路包括细胞内信号传导分子的激活、蛋白质的磷酸化和解磷酸化等一系列反应。

这些反应可以通过细胞内的信号传导通路来调控,形成一个复杂的信号网络。

三、信号的响应细胞信号的响应是指细胞对信号的感知和相应行为。

细胞可以通过调节基因表达、蛋白质合成、细胞骨架重组等方式,来实现对信号的响应。

基因表达调控是一种常见的信号响应方式,细胞可以通过转录因子的激活或抑制来改变基因的表达水平。

蛋白质合成则是通过信号传导通路内的蛋白质磷酸化或解磷酸化等酶促反应来实现。

细胞骨架重组是通过改变细胞内骨架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来调节细胞形态和运动。

细胞信号转导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信号的产生、传递和响应是相互关联的。

细胞通过调节信号分子、信号传导通路和调控机制的活性,来实现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响应。

这个过程在细胞生理、发育和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细胞信号转导的异常会导致癌症、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总结起来,细胞信号转导是细胞内外信息传递的过程,包括信号的产生、传递和响应三个方面。

细胞生物学第九至第十二章作业答案

细胞生物学第九至第十二章作业答案

第九章细胞信号转导1 、什么是细胞通讯?细胞通讯有哪些方式?答:细胞通讯是指一个信号产生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又称配体)传递到另一个靶细胞并与其相对应的受体相互作用,然后通过细胞信号转导产生靶细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靶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细胞通讯有3种方式:①细胞通过分泌化学信号进行细胞通讯,这是多细胞生物普遍采用的通讯方式;②细胞间接触依赖性通讯,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信号细胞跨膜信号分子(配体)与相邻靶细胞表面受体相互作用;③动物相邻细胞间形成间隙连接、植物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使细胞间相互沟通,通过交换小分子来实现代谢偶联或电偶联。

2 、简述细胞的信号分子和受体的类型,信号转导系统的主要特性有什么?答:<1>信号分子是细胞信息的载体,种类繁多,包括化学信号和物理信号。

各种化学信号根据其化学性质通常分为3类:①气体性信号,包括NO、CO;②疏水性信号分子,主要是甾类激素和甲状腺激素;③亲水性信号分子,包括神经递质、局部介导和大多数蛋白类激素。

<2>根据靶细胞上受体存在的部位,可将受体区分为细胞内受体和细胞表面受体。

细胞内受体位于细胞质基质或核基质中,主要识别和结合小的脂溶性分子;细胞表面受体又可分属三大家族:离子通道偶联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和酶联受体。

<3>信号转导系统的主要特性:①特异性:细胞受体与胞外配体的识别、结合、效应具有特异性,且受体与配体的结合具有饱和性可逆性特征;细胞信号转导既有专一性又有作用机制的相似性。

②放大效应:信号传递至胞内效应器蛋白,引发细胞内信号放大的级联反应。

最常见的级联放大作用是通过蛋白质磷酸化实现的;③网络化和反馈调节机制:由一系列正反馈和负反馈环路组成网络特性,对于及时校正反应的速率和强度是最基本的调控机制;④整合作用:细胞必须整合不同的信息,对细胞外信号分子的特异性组合作出程序性反应;⑤信号的终止和下调:信号转导过程具有信号放大作用,但这种放大作用又必须受到适度控制,这表现为信号的放大作用和信号所启动的作用的终止并存。

细胞信号转导

细胞信号转导

细胞信号转导细胞信号转导是细胞内外环境信息传递和响应的过程。

在细胞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细胞通过感知这些信号并传导到细胞内部,最终引发一系列的生物学效应。

本文将介绍细胞信号转导的基本概念、机制与重要研究领域。

一、信号转导的基本概念细胞信号转导是细胞内外信号信息通过具体的分子机制传递到细胞内部,并且在细胞内引发相应的生物学反应。

信号可以是化学物质、光线、温度和压力等,这些信号通过细胞膜表面受体或胞浆内受体与信号分子特异性结合,从而激活一系列的信号转导分子。

细胞信号转导的过程通常包括受体激活、信号传导、增强或抑制等多个环节。

二、信号转导的机制在细胞信号转导的过程中,不同信号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进行转导,包括直接通过受体激活、信号级联放大、二级信号传导以及负反馈调控等机制。

1. 直接激活:有些信号可以直接通过受体激活下游分子,例如膜受体激活酪氨酸激酶,进而磷酸化下游调节因子。

2. 信号级联放大:部分信号转导可以通过级联放大的方式增强信号的强度和传递效果。

一个典型例子是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转导通路,一个G蛋白偶联受体可以激活多个G蛋白,每个G蛋白可进一步激活下游信号转导分子。

3. 二级信号传导:某些信号分子可以通过激活下游信号分子形成二级信号传导,例如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增加可以激活蛋白激酶C,进而磷酸化下游的蛋白质。

4. 负反馈调控:为了避免过度的信号激活,细胞常常会通过负反馈调控机制来抑制信号转导分子的活性,以保持信号的动态平衡。

三、细胞信号转导的重要研究领域细胞信号转导是生物学的重要研究领域,许多科学家致力于探索细胞内信号传导的机制和调控网络。

以下是其中的几个重要研究领域:1. 肿瘤信号转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异常调控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研究人员通过研究与肿瘤发生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探索肿瘤的分子机制,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

2. 免疫信号转导:细胞信号转导在免疫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人员致力于解析免疫应答的信号转导网络,以揭示免疫反应的机制,为免疫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细胞生物学中的细胞信号转导与基因调控

细胞生物学中的细胞信号转导与基因调控

细胞生物学中的细胞信号转导与基因调控细胞信号转导和基因调控是细胞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

它们都涉及到细胞内消息传递、信号的解读和响应、基因的表达调控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解释和探讨细胞信号转导和基因调控。

细胞信号转导的基本原理细胞信号转导是指将细胞外的信号转化为细胞内响应的过程。

它是维持生物体内部环境稳定的重要机制之一。

在细胞外部环境或细胞内部状态发生改变时,会产生相应的信号分子,这些信号分子将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然后通过一系列的信号转导机制将信号传递到靶点分子,这些靶点分子进而引起一系列的生物效应。

细胞信号转导的基本原理包括:信号输入、信号加工、信号传递和信号输出。

信号输入是指起始信号,它可以是一些对环境的刺激,或者是细胞内某些分子的变化。

信号加工是将输入信号转化成更复杂或更灵敏的信号。

信号传递是将转化后的信号传送到它的下游目标分子。

信号输出是接收信号的细胞,响应这个信号产生的生物学效应。

另外,细胞信号转导信号有多种模式:包括激素模式、神经递质模式、细胞-细胞相互作用、模拟型模式、免疫模式等等,不同的信号模式将触发特定的细胞响应。

基因调控的基本原理基因调控是控制基因表达进程的一系列机制。

对于细胞来说,基因调控极其重要。

它是维持正常生理过程和防止疾病发生的关键机制。

基因调控调控过程通过改变基因的转录、翻译和修饰,控制了细胞内特定基因的表达量。

基因调控包括转录调控和后转录调控两个阶段。

在转录调控中,调节蛋白通过与DNA结合从而启动或停止转录。

这个过程涵盖了转录激活和转录抑制两种模式。

后转录调控主要包括RNA稳定性和信使RNA翻译。

一个基因的mRNA稳定性取决于RNA识别酶的结合能力和再过度降解的速率。

对于翻译,连接RNA到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速率的速率限制因素。

蛋白质合成可以进一步受到调节,通过蛋白质修饰和蛋白质相互作用,影响特定蛋白质的功能和稳定性。

细胞信号转导与基因调控之间的关系细胞信号转导和基因调控是密不可分的。

细胞生物学:第九章 细胞信号转导

细胞生物学:第九章 细胞信号转导

气体性信号分子:NO ➢能自由扩散,进入细胞直接激活效应酶。
受体(Receptors)
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信号分 子)的大分子。
多为糖蛋白 至少包括两个功能区域
➢与配体结合的区域,具有结合特异性; ➢产生效应的区域,具有效应特异性。
类型 ➢细胞内受体:细胞质基质、核基质 小的亲脂性信号分子 ➢细胞表面受体 亲水性信号分子(分泌型和膜结合型)
B) constitutive activation of type II TGFb receptor
C) loss of Smad3 function
D) constitutive activation of Smad3
E) loss of Smad 4 function
Clicker Question 15-4
亲脂性信号分子:甾类激素、甲状腺素等。 ➢疏水性强,可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与细 胞质或细胞核中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 合物,调节基因表达。
亲水性信号分子:多肽类激素、生长因子、神经 递质、局部介质等。
➢不能穿过靶细胞质膜的脂双层,只能通过与靶 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再经信号转换机制,在细 胞内产生第二信使或激活蛋白激酶或蛋白磷酸 酶的活性,引起细胞的应答反应。
细胞内核受体:依赖激素激活的基因调控 蛋白 ➢C端的配体结合域 ➢中部的DNA或抑制性蛋白(如Hsp90) 结合位点 ➢N端的转录激活域
在细胞内,受体与抑制性蛋白(如Hsp90) 结合形成复合物,处于非活化状态;
配体(如皮质醇)与受体结合,将导致抑制 性蛋白从复合物上解离下来,从而受体通过 暴露它的DNA结合位点而被激活。
➢ 旁分泌(paracrine):细胞通过分泌局部化学介质到细 胞外液中,经局部扩散作用于邻近靶细胞。

细胞生物学课件:9-细胞信号转导

细胞生物学课件:9-细胞信号转导

胞质受体/核受体
配体多为甾体类激素/甲状腺素类激素/维生素D等。 以简单扩散的方式或借助于载体蛋白跨越靶细胞 膜,结合胞质或胞核内受体的羧基端并激活受体。
胞质受体/核受体
受体的DNA 结合区与位于靶基因的启动子或增 强子区域的特定的应答元件相结合,来行使转录 调节功能。
甾体激素受体
膜受体
胞内信号传递关键分子(分子开关)
衔接蛋白(adaptor protein)一般不具有酶活性, 而是起到一个结构枢纽的作用。
分子结构中一般包含多个结构域,如SH2结构域 和SH3结构域。
胞内信号传递关键分子(分子开关)
应。
胞外信号
信号有多种不同的形式,多数情况下细胞 间的信号传递依赖胞间信号分子(化学分 子) /第一信使(特异性/高效性/可灭活)来自神经递质 核苷酸 脂质分子

胞内第二信使
氨基酸或肽
胞外信号

蛋白质

气体分子:NO,CO
离子
内分泌(激素)
旁分泌(激素、神经递质、 细胞因子、气体)
自分泌(细胞因子、白 介素)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多为自身免疫性 疾病,病人血清中常可检测出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 体。抗体与受体结合后,占领空间,妨碍受体与乙 酰胆碱结合,加速受体的降解和破坏,从而损害神 经肌肉传导。
受体的特点
特异性(高效性)/同一配体可作用于不同
受体,产生不同效应 可饱和性 高亲和力 可逆性 组织分布特异性
PKA、PKC、PKG、 Ca2+- CaM依赖性蛋白激酶、 MAPK 、TK
通过蛋白质的逐级磷酸化,使信号逐级放大,引 起细胞反应。
蛋白激酶由调节亚基和催化亚基组成

细胞生物学笔记-信号转导

细胞生物学笔记-信号转导

细胞的信号转导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指在信号传递中,细胞将细胞外的信号分子携带的信息转变为细胞内信号的过程完整的信号传递程序:1、合成信号分子;2、细胞释放信号分子;3、信号分子向靶细胞转运;4、信号分子与特异受体结合;5、转化为细胞内的信号,以完成其生理作用;6、终止信号分子的作用;第一节、细胞外信号1、由细胞分泌的、能够调节机体功能的一大类生物活性物质。

如:配体2、配体的概念:指细胞外的信号分子,或凡能与受体结合并产生效应的物质。

3、配体的类型:1)水溶性配体:N递质、生长因子、肽类激素2)脂溶性配体:甲状腺素、性激素、肾上腺激素4、第一信使:指配体,即细胞外来的信号分子。

第二节、受体一、受体的概念:细胞膜上或细胞内一类特殊的蛋白质,能选择性地和细胞外环境中特定的活性物质结合,从而引起细胞内的一系列效应。

二、受体的类型:细胞表面受体胞内受体(胞浆和核内)1、细胞表面受体类型1)离子通道偶联受体:特点:本身既有信号结合位点又是离子通道组成:几个亚单位组成的多聚体,亚单位上配体的结合部位,中间围成离子通道,通道的“开”关受细胞外配体的调节。

2)酶偶联受体:或称催化受体、生长因子类受体,既是受体,又是“酶”。

特点:N端细胞外区有配体结合部,C端细胞质区含特异酪氨酸蛋白激酶(TPK)的活性。

组成:一条肽链一次跨膜的糖蛋白。

3、 G蛋白偶联受体:是N递质、激素、肽类配体的受体。

1)特点:指配体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后激活偶联的G蛋白,活化的G蛋白再激活第二信使的酶类。

通过第二信使引起生物学效应。

2)组成:由一条350-4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链组成,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和保守性。

3)G蛋白偶联受体作用特点:分布广,转导慢,敏感,灵活,类型多。

G蛋白偶联受体:G蛋白(由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1)、G蛋白的概念:指鸟苷酸结合蛋白配体—G蛋白偶联受体—G蛋白2)、G蛋白的结构特征:①由α、β、γ3个不同的亚单位构成异三聚体(异聚体),β、γ二个亚单位极为相似且结合为二聚体,共同发挥作用。

ch9 细胞信号转导

ch9 细胞信号转导

第九章细胞信号转导信号转导的概念:指外界信号(如光、电、化学分子)与细胞内或表面受体作用,转换并开启细胞信号通路,进而引起细胞应答反应的一系列过程。

第一节细胞信号转导概述一、细胞通讯(cell communication)指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配体)传递到另一个靶细胞,并与靶细胞相应的受体相互作用,然后通过细胞信号转导,产生靶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靶细胞整体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一)细胞通讯的方式主要有3种方式。

1.细胞间隙连接(gap junction,动物)和胞间连丝通讯(植物)2.细胞间接触依赖性通讯3.化学通讯根据化学信号分子可以作用的距离范围,可分为以下4类:1. 内分泌(endocrine):内分泌细胞分泌信号分子(如激素)随血液循环运输至全身,作用于靶细胞。

2. 旁分泌(paracrine):细胞分泌局部化学介质到细胞外液中,经过局部扩散作用于邻近的靶细胞。

包括:①各类细胞生长因子;②气体信号分子(如:NO)3. 化学突触通讯:神经递质或神经肽由突触前膜释放,经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4. 自分泌(autocrine):细胞对自身分泌的信号分子产生反应,信号发放细胞和靶细胞为同类或同一细胞。

常见于病理条件下,如肿瘤细胞合成并释放生长因子刺激自身,导致肿瘤细胞持续增殖。

二、信号分子与受体(一)信号分子生物细胞所接受的信号既可以是物理信号(声、光、热、电流),也可以是化学信号。

1. 分类从溶解性来看又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2类:脂溶性信号分子、水溶性信号分子2. 细胞信号分子的共同特点①特异性,只能与特定的受体结合;②高效性,几个分子即可发生明显的生物学效应,这一特性有赖于细胞的信号逐级放大系统;③可被灭活,完成信息传递后可被降解或修饰而失去活性,保证信息传递的完整性和细胞免于疲劳。

(二)受体受体(receptor)是一种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信号分子)的大分子物质,多为糖蛋白,少数为糖脂,也有受体为糖蛋白—糖脂复合物(如促甲状腺素受体)。

细胞生物学 第九章 细胞信号转导 名词解释和重点知识

细胞生物学 第九章 细胞信号转导 名词解释和重点知识

第九章细胞信号转导细胞通讯cellcommunication信号细胞发出的信息传递到靶细胞并与受体相互作用,引起靶细胞产生特异性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细胞通讯的方式A、分泌化学信号(内分泌、自分泌、旁分泌、化学突触传递神经递质);B、接触依赖性通讯(细胞直接接触,通过与质膜结合的信号分子与其相接触的靶细胞质膜上的受体分子相结合,影响靶细胞);C、间隙连接和胞间连丝内分泌由分泌细胞分泌信号分子到血液中,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体内各个部位,作用于靶细胞。

旁分泌细胞通过分泌局部化学介质到细胞外液中,经过局部扩散作用于临近靶细胞。

如表皮生长因子、淋巴因子、前列腺素、NO等自分泌内分泌细胞将激素或调节肽分泌到细胞外,通过组织间液,再作用于本细胞膜上的受体,使内分泌细胞的功能发生改变。

这一途径的靶细胞就是该细胞的本身。

细胞对自身分泌的信号分子产生反应。

化学突触传递神经递质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a2+的功能A、是骨骼的重要组成元素,生物体的重要结构成分;B、参与生物体动作电位的形成C、作为酶的激活剂或者抑制剂调节酶的活性D、参与细胞内信号转导过程钙调蛋白CaM calmodulin 一种高度保守、广泛分布的小分子Ca2+结合蛋白,参与许多Ca2+依赖性的生理反应与信号转导。

每个钙调蛋白分子有4个钙离子结合位点。

CaM本身没有活性,只有同Ca2+结合形成复合体后才能活化多种靶酶。

细胞内受体:接受亲脂性信号分子;一般有三个结构域:1、激素结合结构域(位于C端);2、抑制蛋白结合位点(富含Cys,具有锌指结构);3、转录激活结构域(位于N端)细胞表面受体:接受亲水性信号分子(分为离子通道偶联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酶联受体);至少还有两个结构域:配体结合区域和效应区域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 第一信使分子(激素或其他配体)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后,在细胞内产生或释放到细胞内的小分子物质,如cAMP,IP3,DAG,Ca2+等,有助于信号向胞内进行传递。

第九章细胞信号转导习题及答案

第九章细胞信号转导习题及答案

细胞生物学章节习题-第九章一、选择题1、动物细胞内引起储存Ca2+释放的第二信使分子是( A )。

A. IP3B. DAGC. cAMPD. cGMP2、一氧化氮的受体是(B )。

A. G蛋白偶联受体B. 鸟苷酸环化酶C. 腺苷酸环化酶D. 受体酪氨酸激酶3、表皮生长因子(EGF)的穿膜信号转导是通过(A )实现的。

A. 活化酪氨酸激酶B. 活化酪氨酸磷酸酶C. cAMP调节途径D. cGMP途径4、有关cAMP信号通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 被激活的蛋白激酶A的催化亚基转为进入细胞核,使基因调控蛋白磷酸化B. 结合GTP的α亚基具有活性,而βγ亚基复合物没有活性C. βγ亚基复合物与游离的Gs的α亚基结合,可使Gs的α亚基失活D. 这一通路的首要效应酶是腺苷酸环化酶,cAMP被环腺苷磷酸二酯酶消除5、霍乱弧素引起急性腹泻是由于(A )。

A. G蛋白持续激活B. G蛋白不能被激活C. 受体封闭D. 蛋白激酶PKC功能异常E. 蛋白激酶PKA功能异常6、G蛋白具有自我调节活性的功能,下列哪种说法可以解释G蛋白活性丧失的原因(A )。

A. α亚基的GTPase活性B. 效应物的激活C. 与受体结合D. 亚基解离7、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对代谢调控的主要方式是下列哪种(A )?A. 特异基因的表达调节B. 核糖体翻译速度的调节C.蛋白降解的调节D. 共价修饰调节8、制备人类肝细胞匀浆液,然后通过离心技术分离细胞膜性成分和可溶性胞质。

如在可溶胞质组分中加入肾上腺素,会发生下何种情况(D )A. cAMP增加B. 肾上腺素与其胞内受体结合C. 腺苷环化酶的激活D. cAMP浓度不变9、1,4,5-三磷酸肌醇促进Ca2+从细胞那个部位释放进入细胞质(B )A. 线粒体B. 内质网C. 质膜(从胞外到胞内)D. Ca2+-CaM复合体细胞10、与视觉信号转导有关的第二信使分子是下列哪种成分(D )。

第九章细胞信号转导习题及答案

第九章细胞信号转导习题及答案

细胞生物学章节习题-第九章一、选择题1、动物细胞内引起储存Ca2+释放的第二信使分子是( A )。

A. IP3B. DAGC. cAMPD. cGMP2、一氧化氮的受体是(B )。

A. G蛋白偶联受体B. 鸟苷酸环化酶C. 腺苷酸环化酶D. 受体酪氨酸激酶3、表皮生长因子(EGF)的穿膜信号转导是通过( A )实现的。

A. 活化酪氨酸激酶B. 活化酪氨酸磷酸酶C. cAMP调节途径D. cGMP途径4、有关cAMP信号通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 被激活的蛋白激酶A的催化亚基转为进入细胞核,使基因调控蛋白磷酸化B. 结合GTP的α亚基具有活性,而βγ亚基复合物没有活性C. βγ亚基复合物与游离的Gs的α亚基结合,可使Gs的α亚基失活D. 这一通路的首要效应酶是腺苷酸环化酶,cAMP被环腺苷磷酸二酯酶消除5、霍乱弧素引起急性腹泻是由于( A )。

A. G蛋白持续激活B. G蛋白不能被激活C. 受体封闭D. 蛋白激酶PKC功能异常E. 蛋白激酶PKA功能异常6、G蛋白具有自我调节活性的功能,下列哪种说法可以解释G蛋白活性丧失的原因(A )。

A. α亚基的GTPase活性B. 效应物的激活C. 与受体结合D. 亚基解离7、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对代谢调控的主要方式是下列哪种(A )?A. 特异基因的表达调节B. 核糖体翻译速度的调节C.蛋白降解的调节D. 共价修饰调节8、制备人类肝细胞匀浆液,然后通过离心技术分离细胞膜性成分和可溶性胞质。

如在可溶胞质组分中加入肾上腺素,会发生下何种情况(D )A. cAMP增加B. 肾上腺素与其胞内受体结合C. 腺苷环化酶的激活D. cAMP浓度不变9、1,4,5-三磷酸肌醇促进Ca2+从细胞那个部位释放进入细胞质( B )A. 线粒体B. 内质网C. 质膜(从胞外到胞内)D. Ca2+-CaM复合体细胞10、与视觉信号转导有关的第二信使分子是下列哪种成分( D )。

细胞生物学中的细胞信号转导与细胞周期

细胞生物学中的细胞信号转导与细胞周期

细胞生物学中的细胞信号转导与细胞周期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物学中重要的一个分支领域,其研究内容涉及到生命的基础单元之一——细胞。

每个细胞都需要完成一系列的基本生命活动,如代谢、增殖、分化和运动等,这些活动需要精细的调节和控制。

细胞信号转导和细胞周期是细胞生物学中两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将从细胞信号转导和细胞周期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细胞信号转导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内外环境信息的传递和响应过程,是细胞分化、增殖、运动、凋亡等生物学过程的重要调控机制。

通俗地讲,就是指当外界环境变化时,细胞内传递信息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需要有振荡、缓慢反应、快速响应等不同的特性。

细胞信号转导主要分为三个步骤:信号转导、转导途径和信号响应。

其中,信号传递是细胞内外环境信息从外界传递到细胞内的过程;转导途径是指细胞内信号分子在细胞内的传递过程,包括激活酶、转录因子等;信号响应是指信号分子在细胞内的行为反应,如分化、增殖、凋亡和分泌等。

细胞信号转导主要受到信号分子种类、浓度、受体的类型、生理状态等因素的影响。

参与细胞信号转导的主要分子有激素、细胞因子、生长因子、核糖核酸等。

二、细胞周期细胞周期是指细胞自我更新的过程,同样也是细胞内基本生命活动之一。

细胞周期主要包括两个过程: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有丝分裂是指细胞周期的M期(有丝分裂期),该阶段主要分为四个步骤: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前期是细胞发生双线性现象(染色体重组成)、中期是染色体难以识别、后期是减数分裂I过程、末期是染色体减数分裂II过程。

有丝分裂是生物界中一种最为常见的细胞分裂形式,生物体在经过一段时间分裂之后细胞数会变多,身体组织也会得以增长新生。

无丝分裂是指细胞周期的G1期、S期、G2期和M期(无丝分裂期),其中包括的重要事件有DNA复制、溶酶体发生、细胞膜锥形形成等。

无丝分裂是一种不需要线粒体参与的形式,分裂细胞不断延伸,因而分为细胞体内核的有序生产与外观爆裂两个过程。

细胞生物学第4版第9章细胞信号转导

细胞生物学第4版第9章细胞信号转导

第三节 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 “人类为什么能感受到春天
紫丁香的香气,并在任何时
候都能提取出这种嗅觉上的

记忆”。

• 同的气味,但人具有这种
能力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 香气 ---受体结合-- G蛋白--纤毛膜上的离子通道----产生 电信号---沿着神经细胞的轴 突传送---嗅球
细胞表面受体转导胞外信号引发快反应和慢反应
Figure 15-6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 Garland Science 2008)
p159
3. 第二信使
• 第二信使 学说(second messenger theory)p160 • 目前公认的第二信使:cAMP、cGMP、Ca2+、DAG、
细胞分泌化学信号通讯方式
A. 内分泌 B. 旁分泌 C. 化学突触 D. 自分泌
细胞分泌化学信号的作用方式
内分泌(endocrine):①低浓度;②全身性;③长时效。 旁分泌(paracrine):细胞分泌的信号分子通过扩散作用
于邻近的细胞。包括各类细胞因子和气体信号分子。 自分泌(autocrine):信号发放细胞和靶细胞为同类或同
血管内皮细胞接受乙酰胆碱,引起胞内Ca2+浓度升高,激活一氧化氮合酶,细胞释放NO, NO扩散进入平滑肌细胞,与胞质鸟苷酸环化酶(GTP-cyclase,GC)活性中心的Fe2+结 合,改变酶的构象,导致酶活性的增强和cGMP合成增多。cGMP可降低血管平滑肌中的 Ca2+离子浓度。引起血管平滑肌的舒张,血管扩张、血流通畅。
硝酸甘油 Nitroglycerin
硝负酸 荷•甘和油心炸治肌药疗的?心需绞氧抗痛量心,。其绞作痛用药机理?是在体内转化为NO,可舒张血管,减轻心脏 • 舌下含化?为啥不是口服?

细胞生物学课件 第九章 细胞信号转导

细胞生物学课件 第九章 细胞信号转导

G 蛋白的分类
GS家族:对效应蛋白起激活作用的α亚单位 为αs亚单位,由此亚单位构成的G蛋白为Gs 蛋白; Gi家族:抑制作用 Gq家族
cAMP信号转导系统
1.cAMP信号通路的组成:
①. 激活型激素受体(Rs)或抑制型 激素受体(Ri); ②. 活化型调节蛋白(Gs)或抑制型 调节蛋白(Gi);
NO的作用机理: • 乙酰胆碱→血管内皮→Ca2+浓度升高→一 氧化氮合酶→NO→平滑肌细胞→鸟苷酸环 化酶→cGMP→血管平滑肌细胞的Ca2+离子 浓度→平滑肌舒张→血管扩张、血流通 畅。 • 硝酸甘油治疗心绞痛具有百年的历史, 其作用机理是在体内转化为NO,可舒张血 管,减轻心脏负荷和心肌的需氧量。
信号分子的分类
旁分泌信号: 突触信号: 内分泌信号 自分泌信号
第一节、受 体 Receptor
一、受体的概念
多数为糖蛋白; 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内; 能接受外界的信号并 将这一信号转化为细胞 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 应 ,而对细胞的结构 或功能产生影响
配体Ligand
受体所接受的外界信号统称为配体。 受体与配体结合特性:特异性、高效性、可饱和 性、可逆性。
各类受体酪氨酸激酶
受体酪氨酸激酶作用机制
配体与TRK结合→蛋白质构象的变化→激酶活
性区的酪氨酸残基自体磷酸化→ 其他底物蛋白
质磷酸化→催化细胞内的生物化学反应--------把细胞外的信号传导到细胞内。
(二)配体闸门离子通道
N型乙酰胆碱受体
5个亚单位α2、β、γ、δ在细胞膜上共同构成 一个通道; 每一个亚单位带有4个越膜区域; α亚单位上有乙酰胆碱ACh结合部位; 使终板膜Na+内流,少量K+外流,形成终板电位。

细胞生物学——信号转导和细胞命运

细胞生物学——信号转导和细胞命运

细胞生物学——信号转导和细胞命运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物学的基础学科之一,研究细胞结构、组成、功能和生命活动等方面的规律,是理解生命的基本现象和认识疾病发生机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中,信号转导和细胞命运是细胞生物学中的两个重要内容,对人体健康和疾病发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信号转导细胞内外环境不断发生变化,细胞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自身的生理状态,维持内部稳态。

信号转导就是细胞进行这种调整的重要方式之一。

信号可以是来自外界的,也可以是细胞自身产生的。

外界的信号可以是激素、神经递质、细胞质外微环境的化学变化等,内源性信号可以是细胞分泌的自身激素等。

信号转导的基本过程是:外部信号通过受体蛋白(例如细胞膜上的受体)与细胞进行特异性结合,触发受体与细胞内效应分子相互作用,从而产生细胞内信号分子,进一步传递到下游效应蛋白或基因,最终引起细胞生理反应。

和传统的酶反应不同,信号转导通常是连锁反应,经过多层级的信号放大,最终引发全细胞的响应。

信号转导有着广泛的作用,不仅是疾病的发生和治疗的重要靶标,还有着生理学功能的重要作用。

例如,血糖过低时,胰岛素可以促进细胞摄取葡萄糖;发生伤口时,血小板会聚可以止血;激素的分泌调控自身水平等。

二、细胞命运细胞命运指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形成不同类型、特征的过程。

其本质是基因转录调控的过程,包括细胞增殖、分化、凋亡、老化等过程。

细胞在发育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分化,形成具有相对固定的特化功能的细胞。

分化过程中,细胞会不断产生新的蛋白质、细胞器,不仅功能不同,形态也不同。

例如,血管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不仅形态上与血管平滑肌细胞不同,功能上也不同。

细胞命运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是指由基因决定的细胞命运程序,包括基因调控的差异和表观遗传学的调控。

环境因素包括细胞外基质、生长因子、激素、气体、温度等外部因素以及细胞自身产生的蛋白质分子等内部因素。

这些因素通过信号传导进入细胞内部,调节基因表达,控制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等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离子通道的调控
通过配体(如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调控离 子通道的开启或关闭,改变膜电位及靶细胞的活 性。
➢ 心肌细胞上M乙酰胆碱受体开启K+通道 ➢ 光敏感受体的活化诱发cGMP门控阳离子通道的关闭
(2)cAMP信号通路
真核细胞应答激素反应的主要机制之一; 在膜上受体与腺苷酸环化酶是分开的; 间接地通过G蛋白活化环化酶,调节cAMP水平; cAMP激活蛋白激酶A; 磷酸二脂酶(PDE)分解cAMP。
第九章 细胞信号转导
一、细胞通讯( Cell communication)
概念 对于多细胞生物细胞间功能的协调,控制细胞的
生长、分裂,组织发生与形态构建是必需的。
细胞通讯的方式
1.分泌化学信号进行通讯
➢ 内分泌(endocrine):由内分泌细胞分泌信号分子 (激素)到血液中,通过血液循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s)
胞内产生的非蛋白类小分子,其浓度变化(增加 或减少)应答胞外信号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 调节细胞内酶和非酶蛋白的活性,从而在细胞信 号转导途径中行使携带和放大信号的功能。 ➢cAMP、cGMP、Ca2+ 等
三、 细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传递
配体-受体的作用,通过G蛋白激活磷脂酶C(PLC),水 解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PIP2),产生两个第二信使, 分别激活两种不同的信号通路:
➢ IP3(1,4,5-三磷酸肌醇),亲水,引发内质网释放Ca2+, 通过结合钙调蛋白产生效应。
➢ DAG ( 1,2- 二 酰 甘 油 ), 疏 水 , 激 活 蛋 白 激 酶 C (PKC),活化的PKC调控基因转录。
两步反应
➢初级反应:直接活化少数特殊基因转录, 发生迅速;
➢次级反应:初级反应产物再激活其它基因, 产生延迟的放大作用。
NO作为气体信号分子
脂溶性气体分子 半衰期短,局部介质 生成于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 引起血管平滑肌松弛
四、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信号传递
细胞表面受体 离子通道偶联受体 G蛋白偶联受体(GPCRs) 酶联受体
气体性信号分子:NO ➢能自由扩散,进入细胞直接激活效应酶。
受体(Receptors)
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信号分 子)的大分子。
多为糖蛋白 至少包括两个功能区域
➢与配体结合的区域,具有结合特异性; ➢产生效应的区域,具有效应特异性。
类型 ➢细胞内受体:细胞质基质、核基质 小的亲脂性信号分子 ➢细胞表面受体 亲水性信号分子(分泌型和膜结合型)
亲脂性信号分子:甾类激素、甲状腺素等。 ➢疏水性强,可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与细 胞质或细胞核中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 合物,调节基因表达。
亲水性信号分子:多肽类激素、生长因子、神经 递质、局部介质等。
➢不能穿过靶细胞质膜的脂双层,只能通过与靶 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再经信号转换机制,在细 胞内产生第二信使或激活蛋白激酶或蛋白磷酸 酶的活性,引起细胞的应答反应。
分子开关(Molecular switches)
在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有两类进化上保守的胞 内蛋白在引发信号转导级联反应中起着分子开关 的作用 ➢GTPase分子开关调控蛋白构成的细胞内 GTPase超家族(G蛋白、Ras蛋白) ➢磷酸化/去磷酸化(普遍存在)
信号蛋白的相互作用
细胞信号转导系统是由细胞内多种行使不同功能 的信号蛋白所组成的信号传递链
3.间隙连接、胞间连丝实现代谢耦联或电耦联
二、信号通路(Signaling pathway)
细胞通过其受体与信号分子(配体)选择性 地相互作用,通过一整套特定的机制,将胞 外信号转导为胞内信号,最终调节特定基因 的表达或细胞生理生化现象,引起细胞的应 答反应。
信号分子(Signal molecules)
刺激性和抑制性蛋白组分
刺激性激素受体(Rs) 抑制性激素受体(Ri) 刺激性G蛋白(Gs) 抑制性G蛋白(Gi)
cAMP-PKA信号通路
对糖原代谢的调节 对基因表达的调控
(3)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
磷脂酰肌醇(PI),主要在质膜胞质面 双信使系统:
➢IP3-Ca2+ ➢DAG-PKC
细胞内信号蛋白复合物增强细胞应答反应的速度 、效率和特异性
蛋白质模式结合域(modular binding domain) 介导细胞内信号蛋白的相互作用
1、GPCRs介导的信号转导
G蛋白:三聚体GTP结合调节蛋白的简称。位于质 膜内胞浆一侧,由α、β、γ三个亚基组成。 ➢α亚基具有GTP酶活性,分子开关蛋白; ➢βγ异二聚体; ➢人类基因组:27 α,5 β,13γ 。
细胞内核受体:依赖激素激活的基因调控 蛋白 ➢C端的配体结合域 ➢中部的DNA或抑制性蛋白(如Hsp90) 结合位点 ➢N端的转录激活域
在细胞内,受体与抑制性蛋白(如Hsp90) 结合形成复合物,处于非活化状态;
配体(如皮质醇)与受体结合,将导致抑制 性蛋白从复合物上解离下来,从而受体通过 暴露它的DNA结合位点而被激活。
信号途径
配体与受体结合,受体激活; 信号转导,引发细胞反应:
➢细胞内预存蛋白活性或功能的改变,进而影响 细胞代谢功能(短期反应)
➢影响细胞内特殊蛋白的表达量(长期反应)
细胞反应终止或降低。
细胞具有多种类型的受体 不同细胞通常对同一化学信号响应不同 靶细胞对外界信号分子的特异性反应取决
GPCRs的结构
三维结构类似 ➢α螺旋:22-24aa ➢C3环
识别蛋白/肽类激素、局部介质、神经递质等多种 配体
哺乳类嗅觉受体和光激活受体
效应器蛋白
离子通道 腺苷酸环化酶(adenylyl cyclase)
➢cAMP 磷脂酶C(phospholipase C, PLC)
➢IP3, DAG
➢ 旁分泌(paracrine):细胞通过分泌局部化学介质到细 胞外液中,经局部扩散作用于邻近靶细胞。
➢ 自分泌(autocrine):细胞对自身分泌的物质产生反应。 ➢ 化学突触(chemical synapse):传递神经信号。
2.接触依赖性通讯 ➢细胞间直接接触,信号分子与受体都是细胞表 面蛋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