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独老人的现状及需求

合集下载

城市失独家庭养老服务困境与对策研究

城市失独家庭养老服务困境与对策研究

城市失独家庭养老服务困境与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城市失独家庭养老服务困境与对策研究引言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快速转变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失独家庭养老服务问题日益突出。

失独家庭是指因为子女早逝或其他原因导致只有一名老人生活的家庭。

这些家庭中的老人通常面临着养老需要但却缺乏足够的照料和支持。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城市失独家庭养老服务的困境越来越突出,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目前,我国城市失独家庭数量不断增加,这些老人的养老需求日益迫切,但现有的养老服务体系仍然存在不完善的情况。

传统的家庭支持模式正在逐渐失去效力,社区和公共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滞后,导致城市失独家庭养老服务困境日益严重。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解决城市失独家庭养老服务困境,本研究将对当前城市失独家庭养老服务现状进行分析,深入探讨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期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城市失独家庭养老服务困境与对策研究引言随着我国人口结构日益老龄化,城市失独家庭养老问题日益突显。

这一群体虽然在经济和精神上都面临重大挑战,但在目前的养老服务体系中却处于相对被忽视的状态。

系统地研究城市失独家庭养老服务困境与对策,对于完善城市养老服务体系、提升社会和家庭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度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城市失独家庭养老服务困境可以帮助政府和相关部门更好地了解这一群体的养老需求和困境,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解决城市失独家庭养老服务困境不仅能有效照顾这一群体的生活和健康需求,也有利于社会凝聚力的提升和社会稳定的维护。

加强城市失独家庭养老服务的建设和改善,不仅能为失独家庭提供更好的养老保障,也能为社会提供一个更加和谐、包容的环境。

本研究对于推动城市失独家庭养老服务的发展,实现老龄社会的全面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2. 正文2.1 城市失独家庭养老服务现状分析城市失独家庭养老服务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在我国老龄化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城市失独家庭养老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失独家庭情况汇报

失独家庭情况汇报

失独家庭情况汇报失独家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家庭只有一个子女的家庭,而这个子女也因意外或疾病等原因离世,使得家庭面临着极大的心理和生活压力。

失独家庭的情况备受社会关注,因此我们对失独家庭的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和汇报,以期能够更好地关心和帮助这些家庭。

首先,我们调查了失独家庭的基本情况。

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失独家庭中大部分家庭的子女离世的原因主要是意外事故和严重疾病,这给家庭带来了极大的打击和痛苦。

同时,失独家庭中的父母年龄普遍偏大,他们已经进入了退休年龄,失去了子女的陪伴,心理上的创伤更加深重。

其次,我们调查了失独家庭的心理状况。

调查显示,失独家庭的父母普遍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包括抑郁、焦虑、自责等。

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缺乏生活的动力和希望。

而在家庭成员之间,也存在着沟通不畅、情感隔阂等问题,导致家庭关系的紧张和不和谐。

此外,我们还调查了失独家庭的生活状况。

失独家庭的父母通常需要面对独居、生活费用、医疗保障等问题,由于年龄偏大和身体状况的限制,他们的生活质量普遍较低。

同时,由于失去了子女的经济支持,家庭的经济状况也较为困难。

最后,我们对失独家庭的帮扶措施进行了调查。

目前,社会上对失独家庭的帮扶措施还不够完善,大部分失独家庭需要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我们呼吁社会各界能够加大对失独家庭的关爱力度,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精神和物质支持,帮助他们重新建立信心,重拾生活的希望。

总之,失独家庭是一个需要社会关注和帮助的群体,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调查和汇报,能够引起社会更多的关注和重视,为失独家庭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让他们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和动力。

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为失独家庭营造一个更加温暖和关爱的社会环境。

失独老人养老困境及对策分析

失独老人养老困境及对策分析

失独老人养老困境及对策分析失独老人是指夫妻双方在世,但因某种原因失去了独生子女的老年人。

由于独生子女在中国老年养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失独老人面临着独特的养老困境。

他们需要面对心理上的孤独和沉重的精神负担,同时还要解决经济和生活上的困难。

本文将对失独老人的养老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养老困境分析1. 心理困境失独老人面临着长期的孤独和心理上的压力。

独生子女是老年人的依靠和精神支持,失去了独生子女后,老人们往往感到心灵上的空虚和孤独。

他们经常陷入自责、自怜和悲伤的状态,甚至出现抑郁症等心理问题。

2. 经济困境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独生子女被视为老年人的经济支柱,因此失独老人失去了养老的经济来源。

许多失独老人已经退休,经济来源主要是靠养老金和子女的赡养费。

失去了独生子女后, 失独老人往往需要依赖社会救助或者低保来维持基本生活。

3. 生活上的困境失独老人在日常生活中也面临诸多困难。

相比有子女的老人,失独老人更需要照顾和关怀。

他们在生病或者有急需处理的事情时,往往因为缺少子女的帮助而束手无策。

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态往往较差,需要更多的身体和心理关怀。

二、对策分析失独老人最需要的是心理上的关怀和支持。

社会应该建立心理咨询和辅导机制,为失独老人提供身心健康服务。

也需要加强社区和家庭对失独老人的关怀,鼓励他们参与社会活动,扩大社交圈,降低孤独感和精神压力。

失独老人的经济来源需要社会的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失独老人的养老金、发放补助金等方式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持。

加强对失独老人的低保救助,确保他们有足够的生活保障。

3. 社区关怀建立完善的社区关怀机制,为失独老人提供更多的日常生活帮助。

可以成立志愿者团队或者专门的机构,为失独老人提供日常照料、陪伴和帮助。

社区应该建立健全的医疗卫生服务,提供健康检查、医疗护理等服务,保障失独老人的生活质量。

4. 家庭关怀尊重失独老人的个人意愿,鼓励家庭成员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失独”老人社会支持体系构建的对策研究

“失独”老人社会支持体系构建的对策研究

“失独”老人社会支持体系构建的对策研究一、引言“失独”老人是指在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子女孝顺、家庭和谐的社会环境下,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子女过早夭折或无法生育子女而无法享受子女负担养老的福利的老人。

如何给予“失独”老人更多的社会支持,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权益,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围绕“失独”老人的社会支持体系构建展开讨论,提出对策,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

二、问题分析1.“失独”老人的现状分析“失独”老人在中国社会中属于一类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因为没有子女来照顾,生活上、心理上都面临巨大的困扰。

他们在面临疾病、生活困难等问题时,往往无法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支持,甚至有些“失独”老人因无法承受生活的压力而走上绝路。

因此,如何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支持体系,保障“失独”老人的基本权益,让他们能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更多的关爱和帮助,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失独”老人社会支持体系存在的问题当前,“失独”老人社会支持体系建设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包括政府支持不足、社会关爱不够、家庭责任缺失等。

政府在制定政策和措施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社会对于“失独”老人的关注程度不够高,很多“失独”老人在生活上仍然面临困境,家庭无法承担起应有的照顾责任。

因此,亟需构建一个完善的“失独”老人社会支持体系,为其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三、对策建议1.政府应加大对“失独”老人的支持力度政府是构建“失独”老人社会支持体系的主要力量之一,应当加大对“失独”老人的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补贴和救助力度,提高“失独”老人的生活保障水平;建立“失独”老人专项救助基金,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设立“失独”老人专门福利机构,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生活照料和医疗保健。

2.社会应加强对“失独”老人的关爱社会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有责任关心他人。

因此,社会应加强对“失独”老人的关爱和关注。

社会组织可以组织志愿者走访“失独”老人,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社会媒体可以通过宣传报道“失独”老人的生活现状,引发社会对他们的关注和关爱;企业可以开展公益活动,为“失独”老人提供帮助和支持。

失独家庭面临三大困境及意见建议

失独家庭面临三大困境及意见建议

失独家庭面临三大困境及意见建议一、存在的问题一是家庭人口结构简单,情感寄托缺失。

失独家庭基本是一家三口的模式。

子女的突然离世,这将彻底打破他们的生活状态和感情的依托,失去独子使老人情感无依托、无人交流。

更有甚者,因失去独子而面临精神崩溃边缘。

二是失独家庭资源匮乏,增收动力不足。

由于失独父母年龄较大,无法再生育子女,失独后不少失独父母已无再创业的精力,加之资源、能力匮乏,基本没有提高家庭收入的途径,70%家庭靠救助才能维持基本生活。

部分失独父母还要承担孙子女上学花费、房屋租费等费用,生活举步维艰。

三是失独老人年龄偏大,老来生活困难诸多。

失独家庭父母中,年龄在55周岁以上的占据多数,总体年龄偏大。

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得失独老人老年的保障失去,等到无力解决生活日常料理时,一旦生病,将会无所适从。

二、意见建议一是完善失独家庭社会保障。

进一步健全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推进城乡低保体系建设,改进新农合支付方式,扩大付费报销范围,建立失独家庭专项扶助基金。

重点改善失独家庭的物质生活,增加收入减轻负担,为失独家庭建立稳固可靠的保障体系。

二是形成失独家庭共同协作机制。

帮助失独家庭摆脱贫困,需要政府、社会、企业等综合力量。

建立关爱失独困难家庭救助的领导协调组织,将失独困难家庭关爱贯穿到计生特别扶助、民政救济、育困难学生补助、妇联春蕾计划等之中,实现有机结合,资源共享。

不断提高对失独家庭的生活补助标准,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政策温暖,形成全社会共同关爱的良好格局。

三是落实失独家庭精神抚慰措施。

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深化党员结对爱心帮扶活动。

充分发挥社区工作优势,组织志愿者走进失独家庭,组织开展失独老人交流沟通活动,丰富失独老人精神空间。

制订相关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立专门的养老院,发挥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的作用,积极做好老人心理引导。

简述失独老人的现状及需求

简述失独老人的现状及需求

夾独老人的現状及需求摘要“养儿盼老”是中国人传统的观念,然而“计划生育”政策却增加了一些家庭的风险,使得“失独老人”成为近几年社会上较为特殊的一个群体。

卫生部的数据显示,我国毎年新增失独家庭7・6万个,散落在乡村、城市> 很多人还处在社会的底层O面对如此大的失独人群,仅依靠零星的养老院来鮮决他们的养老和心理建设问题,显然是不现卖的。

应以政府供养为主,运用社会力量共同解决。

关钱词失独老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养老问题政府的回应养老院1.研老皆景《独生子女夭亡家庭生存状况调查》(《中国经济周刊》,人民网2009年6月1可丿一文告诉我们,我国丸约有"5.4%的人在25 岁之前死12.1%的人在55岁之前死亡”。

我问过人口学者易富贤,这个数据是靠谱的。

仅仅yj>1.5亿独生子女计算,这意味着我们己有或将有1500万个左右家庭己经或将要篆受失去独生子女的痛苦。

当然痛苦的程度不一样,失独较早的大多数很快就补生了孩子,失独较月免的其独生子女己经给他们生了子女或外子女。

目报所称毎年增加7.6 万、总数超过百万的失独,应该是指最痛苦的一类失独,就是父母己表失生育能力而独生子女死亡前又没有孩子的。

彻底表失独生子女的中国人特别可怜,因为绝丸多数中国人不信神,是靠代际传承来找到安身立命之所的,孩子身上寄托着他们生金的全部意义。

《独生子女夭亡家庭生存状况调查》告诉我们「根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农村地区曾经有过一个孩子但现在无后的家庭有57万之多。

”考虑到1991年以裔我国农村极少有独生子女,和2000年以后毎年出生人口的进一步下阵,那么现在我国农村这类失独家庭应该在120万以上。

城市人口基数三十年前虽然只占全国人口20%,但现在己经接近一半,而且城市独生子女占城市全部出生人口的比例高得多,所以城市失独家庭只会比农村多而不会比农村少。

最保守的估计,我国这类最痛苦的失独家庭也在250万个以上。

“失独”老人社会支持体系构建的对策

“失独”老人社会支持体系构建的对策

“失独”老人社会支持体系构建的对策2023-11-11•“失独”老人社会支持体系现状•加强政策支持•优化社区服务•促进社会互助•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目录01“失独”老人社会支持体系现状“失独”老人群体特征高龄化“失独”老人普遍进入高龄期,身体机能下降,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心理脆弱失去独生子女后,“失独”老人往往陷入深度悲伤,心理承受能力降低。

经济困难部分“失独”老人因抚养子女而积蓄不足,生活陷入困境。

社交障碍“失独”老人在社交方面存在障碍,与他人交流减少,容易产生孤独感。

政府为“失独”老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医疗救助等方面的支持。

政府救助社区组织为“失独”老人提供日常照料、心理慰藉等服务。

社区服务公益组织积极参与“失独”老人帮扶工作,提供经济支持、精神关爱等。

公益组织志愿者通过定期探访、电话慰问等方式,关心“失独”老人生活。

志愿者关怀当前社会支持体系概述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当前政策在覆盖范围、救助力度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部分“失独”老人难以得到有效救助。

政策不完善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存在资源分配不均现象,部分地区“失独”老人社会支持体系建设滞后。

资源分配不均部分社会服务机构和公益组织在服务质量方面存在差异,影响“失独”老人获得感的提升。

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社会对“失独”老人问题的认知度有待提高,部分人群对“失独”老人缺乏关爱和尊重。

社会认知度不足02加强政策支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立“失独”老人权益保护法律地位通过立法明确“失独”老人的权益,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权益、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完善家庭计划生育政策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允许家庭在合理范围内自主规划生育,降低家庭因独生子女意外死亡而出现的“失独”风险。

强化法律责任追究对于导致独生子女死亡的事故或犯罪行为,应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为“失独”老人伸张正义。

010203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失独”老人福利待遇增加“失独”老人的养老金、医疗保险、低保等福利待遇,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失独家庭的现状及心理问题的研究

失独家庭的现状及心理问题的研究

失独家庭的现状及心理问题的研究失独家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家庭中只有一个独生子女,这对于中国的传统家庭来说是一种罕见的情况。

随着社会变迁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失独家庭的数量逐渐增多,导致了该群体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心理困扰。

本文将对失独家庭的现状及心理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相关人群提供帮助和支持。

一、失独家庭的现状在中国传统家庭观念中,独生子女往往被寄予了极高的期望,被视为家庭的希望和未来。

一旦家庭中的独生子女遭遇不幸,对家庭的冲击和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失独家庭的数量约为5000万户,这一庞大的数字表明了失独家庭在中国社会中的存在和扩散。

失独家庭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活压力大:失独家庭通常只有一对夫妇,他们需要承担照顾年迈父母的责任,同时还要应对失去独生子女所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

2. 社会关系复杂:由于中国传统观念中对于家庭的重视和依赖,失独家庭在社会交往中常常面临着种种尴尬和困扰,比如与邻居、亲戚朋友的交往难题等。

3. 心理健康问题:失独家庭的成员常常陷入抑郁、焦虑等心理困扰中,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二、失独家庭的心理问题失独家庭成员通常会出现多种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对他们自身的心理健康造成了损害,还会波及到家庭的其他成员,甚至整个社会。

在对失独家庭的心理问题进行研究之后,我们发现了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 抑郁情绪:失独家庭的成员往往会由于失去独生子女而陷入抑郁情绪中,这种情绪长期存在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

2. 孤独感:失独家庭的成员会感到孤独和无助,因为他们失去了对自己最重要的亲人,很难找到可以倾诉和得到支持的人。

3. 自责和内疚:失独家庭的父母常常会因为自己没有保护好孩子而感到内疚和自责,这种情绪会极大地消耗他们的精力和意志。

4. 社会不适应:失独家庭的成员在社会交往中往往会遭遇到各种不适应和困扰,这会对他们的心理状态产生负面影响。

失独老人面临多样化困难需引起关注

失独老人面临多样化困难需引起关注

在我国,失独家庭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因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而失去了唯一的子女。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加剧,失独老人这一群体正面临着日益多样化的困难。

关注这一群体的困境,不仅是对历史政策的尊重,更是对人性关怀的体现。

一、经济压力失独老人在失去子女后,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

一方面,他们需要承担子女离世后的丧葬费用;另一方面,失去子女意味着家庭收入的减少,尤其是对于那些依靠子女赡养的老人,这种压力更为明显。

此外,随着医疗、养老等费用的不断上涨,失独老人的经济负担也在逐渐加重。

二、精神困扰失独老人在失去子女后,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打击。

他们往往陷入无尽的悲痛之中,难以走出失去亲人的阴影。

这种精神困扰不仅会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还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

此外,由于社会对失独家庭的关注相对较少,失独老人在精神层面上的孤独感愈发强烈。

三、社会支持不足失独老人在面临困境时,往往难以得到有效的社会支持。

一方面,社会对失独家庭的认知度较低,使得他们在寻求帮助时遭遇冷漠;另一方面,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难以满足失独老人的实际需求。

这种社会支持不足,使得失独老人在困境中愈发无助。

四、养老问题失独老人在养老问题上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由于失去子女,他们难以享受到子女在养老过程中的关爱和陪伴;其次,随着年龄的增长,失独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逐渐下降,需要更多的照料和关怀;最后,由于经济压力,他们难以承担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五、政策落实不到位尽管我国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关爱失独家庭,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依然存在。

一些地方政策执行不力,导致失独老人无法享受到应有的待遇。

此外,政策宣传力度不足,使得许多失独老人对相关政策知之甚少。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关注失独老人面临的多样化困难:1. 加大经济扶持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失独老人的经济补贴,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2.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街道失独情况汇报

街道失独情况汇报

街道失独情况汇报街道失独情况是一个社会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需要我们关心和重视的社会现象。

在我们的街道社区中,失独家庭的情况时有发生,他们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关心失独家庭的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以下是我们的汇报情况。

首先,失独家庭的数量在我们的街道社区中并不少见。

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失独家庭的数量占到了社区家庭总数的百分之十。

这个数字虽然不算是很高,但是也不能忽视。

失独家庭的数量在逐年增加,这也是一个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

其次,失独家庭面临着诸多困难。

首先是经济方面的困难,由于失去了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失独家庭往往面临着生活困难。

其次是心理方面的困难,失独家庭的父母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再次是社会融入的困难,失独家庭的孩子往往面临着社会适应的问题,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此外,失独家庭的关爱和支持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需要建立更多的社会支持体系,为失独家庭提供更多的帮助和关爱。

我们可以建立失独家庭关爱基金,为他们提供经济上的帮助。

我们也可以组织心理援助团队,为失独家庭提供心理上的支持。

我们更可以加强社区服务体系,为失独家庭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最后,我们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失独家庭的情况,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我们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失独家庭一定能够重新走向幸福,社会也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街道失独情况汇报到此结束,希望我们的关注和努力能够为失独家庭带来更多的温暖和帮助。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关爱失独家庭,共同建设美好社会!。

失独家庭的现状和帮扶调研报告

失独家庭的现状和帮扶调研报告

失独家庭的现状和帮扶调研报告篇调研报告:失独家庭的现状和帮扶摘要:失独家庭是指已经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

由于中国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了许多家庭面临失独的困境。

本调研报告旨在了解失独家庭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帮扶措施,以减轻他们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一、背景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已有多年。

然而,许多家庭因此失去了独生子女,导致他们面临心理和经济的巨大压力。

失独家庭逐渐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

二、现状调研结果1. 心理压力:失独家庭的父母普遍感到失落、无望和孤独。

他们失去了对未来的期望和支持,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2. 经济困境:失独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通常是夫妻双方的退休金或劳动收入。

然而,在面临老年疾病和家庭开支压力时,这些收入往往无法满足需求。

3. 社会关怀的不足:许多失独家庭在社会关怀方面存在欠缺。

他们感到被遗忘,缺乏支持和帮助。

三、帮扶措施建议1. 心理咨询和支持:失独家庭应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重新找到生活的意义。

2. 职业培训和创业支持:为失独家庭提供职业培训机会和创业支持,帮助他们重新就业或开展自己的事业,提高经济能力。

3. 社会保障政策优化:制定相应的社会保障政策,确保失独家庭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4. 社区关怀网络建设:建立失独家庭关怀网络,包括社区志愿者、社工机构等,为他们提供定期的关爱和支持。

四、帮扶调研结论失独家庭是一个需要关注的群体,他们面临心理和经济的双重困境。

为了减轻他们的负担,需要采取多方面的帮扶措施,包括心理咨询支持、职业培训创业、社会保障政策优化和社区关怀网络建设等。

希望通过此项调研,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失独家庭问题的重视,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 完 -。

何为失独老人

何为失独老人

何为失独老人*养生之道导读:何为失独老人?唯一的子女不幸离开人世,这就叫失独,是真正的空巢老人,对他们而言,再也没有常回家看看这一说了,失独老人有哪些心理?有哪些心理特点呢?下面小编来说一下失独老人的相关信息。

*一、何为失独老人失独老人是指一群失去唯一孩子的五十岁左右的老年人。

失独意味着孤独。

孤独的心理学解释是一种被疏远、被抛弃和不被他人接纳的情绪体验。

孤独寂寞、社会活动减少加上失去子女的情感创伤使老年人产生伤感、抑郁情绪,精神萎靡不振,常偷偷哭泣,顾影自怜。

体弱多病,行动不便时,上述消极感会更加加重,久而久之,免疫功能降低。

孤独也会使失独老人选择更多的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不爱活动等,不良的生活方式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有的会因孤独而转化为抑郁症,有自杀倾向。

失独老人特殊的情感创伤,心理上更需要支持和关怀。

当地社工机构和心理咨询机构在政府的扶持下,也可以开展相应的针对失独老人的心理咨询辅导和情感支持等多元化服务。

建议失独老人们也可以作出力所能及的努力。

积极而适量地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有益于社会的活动,在活动中扩大社会交往,做到老有所为,既可消除孤独与寂寞,更从心理上获得生活价值感的满足,增添生活乐趣;也可以通过参加老年大学的学习以消除孤独,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挖掘潜力,增强幸福感和生存的价值。

*二、失独老人的现状关于全国失独家庭的具体人数,目前还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

据有关专家推断,2012年失独家庭数量已超百万,并且每年还将以7.6万人口的速度增长。

可见失独老人数量庞大。

由于独生子女家庭结构呈三角形,本来支点就过于集中,一旦缺少一个,就会失去平衡,很难再重新稳定。

据调查发现,大部分失独老人失去孩子后精神恍惚,难以正常生活,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

*1、认知特点失独老人在认知上主要表现为:糟糕至极和绝对化。

如,别人过节,我们过劫,他们将痛苦极度扩大化,用消极的态度对待生活。

失独老人养老困境及对策分析

失独老人养老困境及对策分析

失独老人养老困境及对策分析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

尤其是在中国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更加严峻。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了1.5亿,占总人口的10.8%。

其中,失独老人的养老问题更加突出,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和困扰。

本文将探讨失独老人养老困境及对策分析,希望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提供借鉴与启示。

失独老人是指丧偶且没有子女或子女无力扶养的老人。

由于家庭支持系统的丧失和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失独老人面临诸多养老困境。

以下是失独老人养老困境的几个主要方面。

1.生存困境。

失独老人的收入来源单一,主要依赖于退休金、社会救助和子女的赡养。

而退休金和社会救助的金额往往难以满足生活需要,子女的经济来源不稳定、居住不便等也使得失独老人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2.健康困境。

失独老人的身体健康情况往往较差,患有多种疾病。

由于经济原因,他们无法支付医疗费用,更无法承担长期护理的支出。

3.心理困境。

失独老人独自一人生活,缺乏家庭关爱,更容易出现精神上的孤独和抑郁,从而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4.就业困境。

很多失独老人由于年龄偏大和身体情况等原因,很难再次参加工作,但是因为生活所需,他们需要继续工作以维持生计,但市场上缺乏针对老年人的就业岗位。

二、失独老人养老解决方案分析考虑到失独老人的养老困境,需要综合各方面力量寻求解决方案。

以下提出几个可行的方案,以期能够可持续地改善失独老人的养老困境。

1.继续提升社会养老保障水平。

当前,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依然不完善,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社保体系,提高救助标准,以及建立老年人照顾贷款制度,提供资金支持和服务保障。

2.建立养老社区。

在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同时,还需要设置多种形式的养老机构。

包括日间照料中心、长者活福地、散居式社区养老、社区护理站等。

这些机构旨在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文化和娱乐等全方位服务,帮助失独老人摆脱心理和生活方面的困境。

失独家庭情况汇报

失独家庭情况汇报

失独家庭情况汇报失独家庭是指因为意外、疾病等原因导致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去世,父母失去了唯一的孩子。

这种情况对于家庭来说是极其痛苦和沉重的,也是社会上需要关注和帮助的特殊群体。

下面我将就失独家庭的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失独家庭的父母在孩子去世后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煎熬。

他们需要面对孩子突然离世的事实,需要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

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打击,需要很长时间的调整和治疗。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需要有专业的心理医生和社会工作者给予帮助和关怀。

其次,失独家庭的经济状况也会受到影响。

孩子是父母的晚年生活的依靠,一旦失去了孩子,父母的经济负担也会增加。

特别是对于一些农村家庭来说,孩子是劳动力的来源,是未来家庭的支持,一旦失去了孩子,家庭的经济状况会更加困难。

因此,失独家庭在经济上也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怀和帮助。

再次,失独家庭的精神状态也需要引起社会的重视。

父母失去了孩子,会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他们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怀和帮助。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应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失独家庭关怀体系,包括心理疏导、经济援助、法律援助等方面的支持。

只有这样,才能让失独家庭得到真正的关爱和帮助。

最后,我们应该呼吁社会各界对失独家庭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失独家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怀和支持。

我们应该建立起一个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失独家庭能够得到更多的帮助和关爱。

只有这样,才能让失独家庭在悲痛中得到温暖和安慰,重新走向生活。

总之,失独家庭是一个需要得到社会关注和帮助的特殊群体。

我们应该建立起一个更加完善的关怀体系,让失独家庭能够得到更多的帮助和关爱。

只有这样,才能让失独家庭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重新走向幸福。

失独老人养老困境及对策分析

失独老人养老困境及对策分析

失独老人养老困境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失独老人养老困境及对策分析失独老人是指失去唯一子女的老年人,他们在养老问题上面临着特殊的困境。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失独老人养老困境日益突出,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解决。

失独老人养老困境主要表现在经济支持困难、精神慰藉不足、照料服务缺乏等方面。

由于失独老人没有子女赡养,他们的经济来源有限,往往无法承担高昂的养老费用。

失独老人面对亲人离世的创伤,精神上也需要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缺乏专业的照料服务也给失独老人的生活带来困难。

为解决失独老人养老困境,政府应该加大对失独老人的关注,制定更加人性化和针对性的政策,提供经济补贴、精神慰藉和专业照料服务。

社会组织和个人也应该积极参与失独老人养老工作,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

加强失独老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更加完善的保障体系,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失独老人养老工作,共同为失独老人创造一个温馨幸福的晚年生活环境。

2. 正文2.1 失独老人养老现状分析失独老人是指生活中只剩下一个子女或没有子女的老年人。

在中国传统家庭中,子女是老年人的重要依靠,但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失独老人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焦点。

失独老人养老现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社会心理压力:失独老人面临着心理压力较大的问题,他们缺乏亲人的陪伴和支持,生活中孤独感强烈,容易产生抑郁和孤独感。

2. 经济困境:由于失独老人缺乏足够的经济来源,导致他们养老支出不足,不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一些失独老人甚至面临经济困境无法获得基本的养老保障。

3. 医疗保障不足:失独老人在面临疾病和健康问题时,由于缺乏子女的照料和支持,医疗保障不足成为一个严重问题。

4. 社会融入困难:失独老人在社会中往往缺乏社交圈子和支持网络,难以融入社会,孤立感较强。

失独老人养老现状十分严峻,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努力,制定更加完善的支持措施和政策,解决失独老人养老困境。

2.2 失独老人养老困境失独老人缺乏经济支持。

失独家庭调研报告

失独家庭调研报告

失独家庭调研报告失独家庭调研报告一、我市失独家庭的现状⑶养老就医极难。

调查显示,失独家庭普遍存在患病率较高、生活资源缺乏、养老困难等特点。

“我不怕死,只怕老,只怕病。

”这是我们走访调研时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

如何养老就医是他们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

在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下,那些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经济条件不好的失独家庭,尤其是这一类的农村失独家庭,养老就医更是个大难题。

医疗开支让他们原本贫困的生活雪上加霜,他们还常常面临无人办理正常医疗住院手续和术后无人照料等问题。

1、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

一是完善生育政策法规。

建议考虑放宽“单独生两胎”的政策,增强家庭的抗风险能力,减少失独家庭的发生机率。

在生育政策法规的出台上,给予所有失独家庭相应的扶助,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失独家庭帮扶对象的年龄划分。

建议*出台关爱失独家庭的相关政策,明确享受对象、享受标准、负责部门、审批程序、资金筹集与发放管理等基本内容。

二是建立健全对失独家庭的养老机制。

根据大多数失独家庭养老的实际,建议*加大养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强服务功能。

根据我市财政收入状况和上一年度的物价上涨指数,提高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标准。

由*为失独家庭购买养老保险,以保险形式为失独家庭养老提供最重要的保障。

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用足用活现有政策,建立相关社会资源向失独家庭适当倾斜的政策体系。

人社和卫生部门参照五保、低保、残疾人标准,给予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失独家庭成员免费享受医保和养老保险待遇。

民政部门参照“三无”和“五保”老人待遇,将年满55周岁的失独女性和年满60周岁的失独男性优先纳入五保供养、城乡低保救助范围,尤其是对患有疾病、无生活来源的失独对象,更要适当放宽年龄限制,通过采取分散与集中供养的方式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

卫生部门出台看病就医的特别扶助政策,定期为失独老人提供免费健康检查和亲情护理服务。

三是定期发布失独家庭的权威数据。

失独家庭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失独家庭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失独家庭的现状及对策分析失独家庭的现状及对策分析“失独”家庭指独生子女遭意外亡故或严重伤残的家庭。

当前我国对于失独家庭并没有进行过较为详细的调查,但是在一些相关数据统计中也可以看出一些实际情况。

失独家庭作为我国社会家庭组成的形式之一,其引发的社会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家和政府的重视,根据调查显示,我国的失独家庭增长率逐年递增,且由于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独生子女家庭较多且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的双重刺激,使得我国越来越多的老人开始面临失独风险,养老成为失独家庭的关键问题。

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可以发现政府度失独家庭在养老制度设置和社会关怀方面存在许多缺陷,因此需要尽快采取措施去对这一现状进行改善。

当前我国失独家庭的数量处于不断增加的趋势,且失独子女的死亡率也在不断上升的状态中,因此对失独家庭制定养老政策就显得十分迫切。

一、目前“失独”家庭的现状(一)“失独”家庭群体生活贫困。

在调查中可以看出,海拉尔区失独家庭以老年人为主,平均年龄在五十岁以上,由于年龄限制导致他们基本都没有什么稳定的工作,且身体状况较差,大部分老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身体疾病,由于没有子女进行赡养只能靠政府的救济和最低保障来生活,因此生活十分贫苦。

部分老人在?历失去子女的打击之后一蹶不振,身心受到严重的创伤导致疾病进一步恶化,长期卧病在床,医药费都成为了无法解决的问题。

并且还有一些老人有年岁更高的父母仍然健在需要赡养,也进一步加重了经济负担。

(二)缺乏精神慰藉而对生活失去信心。

老年人在经历了大半生的操劳之后,原本应该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却要经历难以承受的丧子之痛,这对于老年人的心理和身体都会带来严重的打击,在这种摧残下,大部分老人会丧失对生活和工作的热情及信息,心理出现严重的问题需要进行专业的疏导,然而目前我国的社会心理救助机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特别是对于老年人群体的心理救助更是少之又少,久而久之,老人的心理承受的痛苦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排解,最终积劳成疾,使老人生活在极度的痛苦之中无法自拔。

失独老人的需求

失独老人的需求

失独老人的需求文章目录*一、失独老人的需求*二、失独老人现状 *三、失独老人的成因失独老人的需求1、生理与安全需求。

生理与安全需求反映老年人衣食住行、生活环境等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

研究发现老年人生理与安全得分高于其他三个维度,反映老年人对生活质量期望值的增高。

2、物质需要。

表明老年人群在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之间,更倾向于物质需要的满足。

随着内地经济的发展,目前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已得到保障,但并非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已达高水平,特别是那些居住在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群。

福利院老年人最关注的是其生活保障的来源。

3、交往需求。

交往需求反映老年人与他人交流思想感情、沟通信息的需要。

认同需求反映老人希望自己的能力或某方面为他人或组织所肯定。

4、认同需求。

认同需求反映老人希望自己的能力或某方面为他人或组织所肯定。

5、自我实现需求。

自我实现需求反映老年人有意识地提高自我、发挥潜力,希望加强身份或实现愿望等,最终成为个体渴望成为的人。

被调查的老年人在“渴望参加某个团体或组织”、“希望比周围的人强,获得成功,取得成绩”、“想控制他人,希望他人接受自己的建议、说服和命令等”题项,表现出较小的意愿。

结果表明,伴随着社会角色和社会网络的变化,老年人逐渐削弱了自己对社会权利的需求。

6、亲情的需求。

老年人在晚年更多的需要家庭的关怀,失独老人的其他需求几乎没有,更需要亲情的温暖。

失独老人现状1、失独老人的经济现状。

目前中国的养老模式主要以居家养老为主,家庭的供给是老人的主要来源。

失独老人与其他老人相比较,无法从成年子女那里年得到相应的家庭赡养支持。

再加上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4-2-1”家庭结构,使得这类老人可能还要面临赡养自己父母的巨大责任。

由此可见,失独老人的家庭经济负担是十分沉重的。

2、失独老人的生活照料状况。

生活照料是养老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家庭子女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多数老人由于身体方面的原因都需子女提供生活方面的照顾,但由于子女的不幸离世,失独老人也就失去了这种传统意义上的家庭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独老人的现状及需求摘要“养儿防老”是中国人传统的观念,然而“计划生育”政策却增加了一些家庭的风险,使得“失独老人”成为近几年社会上较为特殊的一个群体。

卫生部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失独家庭7.6万个,散落在乡村、城市,很多人还处在社会的底层。

一些失独老人开始走进寺院,一边在寺院的安养院养老,一边借由宗教的力量求得内心的解脱,这也是他们不得以的选择。

面对如此大的失独人群,仅依靠零星的寺院养老院来解决他们的养老和心理建设问题,显然是不现实的。

应以政府供养为主,运用社会力量共同解决。

关键词失独老人寺院养老精神心理危机返贫政府回应1.研究背景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布,全国总人口规模约为13.7亿,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地区约13.4亿,老年人口达1.78亿。

我国老龄化趋势加快,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

在老龄化日益严重的大背景下,养老本身就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也开始引起社会的关注。

失独老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面临的困难不仅有养老问题,更多的是心理上的痛苦,社会应更多的给予这一群体关怀并运用各方力量共同帮助其解决面临的问题。

2.失独老人界定失独老人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一个群体,或许由于通过字面就很容易理解的原因,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定义,以下是笔者尝试着下的定义:失独老人即指失去独生子女的老人,这里的老人可以是一对夫妇,也可以是独身老人。

失去的形式多为独生子女死亡。

中国计划生育的政策已经持续30余年,它为中国的前行减少了人口爆炸的风险,但是它也为一些家庭增大了生活的风险。

近年来“失独家庭”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开始出现并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注意,计划生育的负面作用和如何应对引起人们的思考。

在中国至少有100万个这样的失独家庭,每年新增失独家庭7.6万个。

在这样的家庭中几大挑战同时存在,养老、精神疾患、返贫等等。

3.相关理论3.1老年人心理需求状况特点和增龄效应(1)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生理与安全需求反映老年人衣食住行、生活环境等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为物质需要。

交往需求反映老年人与他人交流思想感情、沟通信息的需要。

认同需求反映老人希望自己的能力或某方面为他人或组织所肯定。

自我实现需求反映老年人有意识地提高自我、发挥潜力,希望加强身份或实现愿望等,最终成为个体渴望成为的人。

交往需求、认同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为精神需求。

四个需求之间不独立,具有优势性、互补性。

有学者认为,老年人晚年生活是否幸福,关键看其物质与精神感受是否享受到与社会生产力水平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较优待遇,是否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尊敬与关心。

研究发现老年人生理与安全得分高于其他三个维度,反映老年人对生活质量期望值的增高。

同时,生理与安全的增高,表明老年人群在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之间,更倾向于物质需要的满足。

随着内地经济的发展,目前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已得到保障,但并非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已达高水平,特别是那些居住在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群。

福利院老年人最关注的是其生活保障的来源。

老年人群的认同需求最低。

被调查的老年人在“渴望参加某个团体或组织”、“希望比周围的人强,获得成功,取得成绩”、“想控制他人,希望他人接受自己的建议、说服和命令等”题项,表现出较小的意愿。

结果表明,伴随着社会角色和社会网络的变化,老年人逐渐削弱了自己对社会权利的需求。

老年人在晚年更多的需要家庭的关怀,失独老人的其他需求几乎没有,更需要亲情的温暖。

(2)增龄效应随着年龄的增加,老人的心理需求总分、认同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表现出下降趋势,61 ~70 岁之间的老年期与71 岁以上的老年人差别较明显,71 岁以上变化趋于缓慢。

传统研究认为年龄是影响老年人群心理需求的关键因素。

吴振云等对北京市老年人研究发现,其心理感受随增龄而下降。

根据社会交换理论,交换资源可以满足自我需求。

在资源稀少时,拥有资源较多的个体更具有主动性。

认同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所需资源较大,饮食居住、社会交往则与老年人的健康及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尤其健康为老年人最关注。

老年人只好通过不断减少认同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的资源,交换资源实现生理需求、交往需求的平衡。

1失独老人会形成孤僻的性格,不愿和人交往,这样,他们的增龄效应会更加明显,他们各方面的需求都减少了并且不关注自己的饮食健康,抱着“过一天,算一天”的消极生活,自我需求表现下降更加明显,这样不利于“积极老龄化”。

3.2失独老年人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及特点由于自身以及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当代老年人心理发展存在着角色转变与社会适应、精神关爱需求与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老有所为与身心衰老等方面的矛盾,心理发展呈现出由关注社会到更加关注自身、由关注生活到更加关注生命、由关注物质到更加关注精神等变化特点。

失独老人心理现状:(1)绝望中国的老百姓活的就是孩子,他们这个年纪的人,共同的话题也是孩子,没有孩子,什么都没有了。

(2)愤怒当年,数以亿计的中国父母响应计划生育号召,诞下唯一的孩子,将所有希望寄予其身上。

然而,有超过1000万独生子女家庭遭遇丧子,造成2000万失独父母。

2012年5月15日,中国经济周刊发布的《中国年200亿超生罚款去向成谜截留挪用时有发生》中披露:每年全国有将近200亿超生罚款。

以前,它属于国家秘密;现在,它还是敏感信息。

这些钱需要一个合理的去处,而不是整体打包上缴国库后不知所终。

如此,才能体现《计划生育法》中所规定的“社会抚养费”的真正价值,也能让失独者们老有所依。

(3)担忧没有孩子,养老院不收,政府方面没有给出满意答复。

失独老人担心在自己入土之前还能不能得到重视。

3.3社会支持理论社会支持网络指的是一组个人之见的接触,通过这些接触,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且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和服务、信息与新的社会接触。

依据社会支持理论的观点,一个人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

个人所拥有的资源又可以分为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

个人资源包括个人的自我功能和应对能力,社会资源是指个人社会网络的广度和网络中的人所能提供的社会支持功能的程度。

失独老人抱团取暖,建立QQ群,在QQ上相互鼓励,分享信息。

社会支持网络不健全。

4.失独老人面临的困难4.1养老问题老龄化对家庭和赡养依赖性增强。

随着老龄化高龄人口增多,三世健在的家庭比例很大,加上家庭“少子化”,使家庭赡养老人的功能弱化,老人对自己后代的经济依赖也更强,据统计,50%以上城镇老年人银行基本无存款,急需社会养老功能极大发挥,以弥补家庭。

随着老年人口高龄化,高龄老人丧偶率上升。

生理不能自理人数增加,家庭养老的经济负担和生活照料负担日益加重,但生活节奏越来越紧张,中青年夫妇常常,难以兼顾对老人的赡养与对子女的抚养。

原本接收三无老人、五保老人等弱势群体的公办养老院,正在自主经营中慢慢变味儿:条件优越的养老资源因“物美价廉”成为“特权”老人争相享用的“蛋糕”,而普通老人却因挤不进大门晚景凄凉。

一般情况下,老人入住公立养老院必须由子女签字,如无子女,需要单位担保。

现实生活中,很多老年人因此想住都住不进去。

4.2返贫现象到2010年,我国老年人中,有24.1%主要经济来源为离退休养老金。

40.7%老人依然主要依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在2000年,主要依靠养老金生活的老人比例为19.6%。

另外,以低保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老人,这10年也由1.6%增加到了3.9%。

对由于人口老龄化引发的社会负担的承受能力较强,而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我国呈现“未富先老”的国民状态。

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无疑会拖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对卫生医疗、社会养老保障、社会安定团结等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伴随着老龄问题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逐渐凸显并且形势也越来越严峻。

2在养儿防老的机制和计划生育控制下,高储蓄将必然伴随着高教育投入的现象。

另外,我们还发现,老龄化增加经济增长的效果是模糊的,一方面,老龄化负担的增加会加大家庭对后代的教育投入,这有助于促进人口人力资本存量的积累,另一方面,老龄化负担的增加又会不利于家庭储蓄率的积累,而储蓄作为资本的蓄水池,向来和经济增长是正相关的。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导致了人口出生率的下降,造成了农村家庭结构的变化,出现家庭小型化、核心化的趋势。

现阶段我国的农村养老最重要的支持是子女的供养,每个子女的收入有限,除去自己的家庭开销,可剩余的部分并不多,家庭小型化,子女数量减少后,可以给老人提供养老资源的人数减少,因此支持力下降。

3 5.应对和效果5.1政府的回应在2001年颁布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涉及失独群体社会保障的条款为该法的第四章第二十七条:“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帮助。

”但是有法律专家分析,这里的“帮助”不是“责任和义务”,而且“给予必要的帮助”这个概念很模糊。

在法律上没有一个具体的量化标准,执行起来也有很大的伸缩性。

针对失独家庭,现行的国家计生特别扶助政策,对独生子女伤亡家庭进行补贴每月每人一至两百元,但在年龄方面要求女方年满49周岁时,夫妻双方才能同时纳入扶助范围。

而这样的经济救助和年龄门槛对于数量庞大的失独家庭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

2007年,全国性的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正式启动。

当年,人口计生委、财政部联合发出通知,决定从当年开始,在全国开展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试点工作。

根据这一通知,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后未再生育或合法收养子女的夫妻,符合相应条件的,由政府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80元和100元的扶助金,直至亡故为止。

随后,各省制定了不同的扶助标准并进行实施。

在此之前,上海、湖南等地已有地方制定的独生子女伤残死亡补助政策。

比如,上海从2006年7月1日开始,对符合条件的独生子女伤残死亡的,给予每人不少于3000元和5000元的一次性补助金。

刚刚过去的6月,施行16年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迎来首次修订,中国的养老问题再次提上国家议程。

而这份大规模扩容的修订草案并没有给予数量庞大“失独老人”特别的关注。

其实,近年来随着失独问题的逐渐凸显,失独群体的养老问题已经引起中国政府的重视。

今年4月国务院公布的《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就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养老保险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养老保障工作,积极探索为独生子女父母、无子女和失能老人提供必要的养老服务补贴和老年护理补贴。

今年国家计生委也已经派出人员到全国15个省市进行调研,其中重要内容就是包括失独群体在内的独生子女父母养老保障问题。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袁伟霞则提出提案,要求在相关法律中增加并明确对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群体的赡养保障条款,明确计划生育管理部门的法定监护义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