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与管理系统论原理

合集下载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三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相关理论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三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相关理论
17
二、管理的二重性特点
(一)管理二重性的涵义 (二)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关系 (三)对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启发
18
(一)管理二重性的涵义
? 管理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必然有其质的规定性。 管理的本质具有二重性,它既有同生产力、社会 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又有同生产关系、 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21
(二)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关系
管理过程
生产力
管理的 自然属性
管理的 一般职能
生产关系
管理的 社会属性
管理的 特殊职能
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控制
22
(三)对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启发
? 根据管理的二重性学说,环境管理应从基本国情出 发,坚持改革开放,改革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建 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社会体系、政策体系、 法律体系,建立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和 协调经营机制,加强同国际社会的经济、科学和技 术交流与合作,吸取适合中国国情的先进适用技术 和经验。
26
(一)计划职能
? 3. 目标管理
? 目标管理,是在一定时期内,激励各级管理 人员积极参加工作目标的制订,并在管理中 实行自我控制,自觉完成工作目标,以保证 总目标的实现。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是,一 切活动开始于目标的制订,活动的进行以目 标为导向,活动的结果以完成目标的程度来 评价。
27
(一)计划职能
19
(一)管理二重性的涵义
? 2. 管理的社会属性
? 管理的社会属性是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的性质 紧密相关的。因为管理是一种社会活动,管理必 须且只能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的社会 关系中进行,因而也必然采取一定的社会组织形 式来执行管理的职能。
? 管理学中的组织目标、组织道德、领导作风、激 励方式、管理理念、人际关系、群体价值观、组 织文化等等,主要是对人的管理,具有较强的意 识形态色彩,属于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范畴。

(完整word版)《环境规划与管理》教学大纲(新换教材)

(完整word版)《环境规划与管理》教学大纲(新换教材)

《环境规划与管理》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54118课程名称:环境规划与管理学时/学分:36/2。

0先修课程:环境保护概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水污染控制工程适用专业:环境工程开课系或教研室:城建学部环境工程系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2.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方法和内容.比较系统的掌握环境规划与管理及相关基础学科与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获得较宽的环境学科与环境规划学、环境管理学的专业知识,提高环境规划制定、环境工程决策、污染预测和防治、环境经济分析和系统分析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1。

学时:理论学时36。

2。

作业次数:5次3。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1。

基本内容1)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2)环境规划和管理思想与理论的产生和发展3)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和内容2。

基本要求了解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思想与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对象和手段以及研究内容的基本框架。

3。

重点和难点重点: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难点:环境规划与管理思想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法规、制度、标准和管理体系1.基本内容1)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体系2)环境保护法规体系3)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5)环境管理机构体系2.基本要求了解在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的构成和环境管理机构体系的发展;掌握我国环境保护基本方针和政策,掌握八项环境管理法律制度,环境规划法律制度;理解环境标准体系的概念和分类,作用和意义。

3。

重点和难点重点:环境保护法规体系,我国环境保护基本方针和政策,八项环境管理法律制度,环境规划法律制度。

难点:我国环境保护基本方针和政策,八项环境管理法律制度,环境标准体系。

第三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相关理论1。

基本内容1)管理科学和现代管理理论2)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生态学原理3)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系统论原理4)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经济学原理2.基本要求理解各个理论基础(管理科学和现代管理理论、生态学原理、系统论原理、经济学原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则,各个理论基础与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相关关系。

第3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相关理论基础

第3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相关理论基础

总的说来:
在人口基数消费水准一时难以降低,而社会总消费和 社会生产力又不断提高的现实前提下,加强环境生产 最具紧迫性,最具长远意义。
(三)三种生产理论对人类发展过程及其 环境问题的解释
人类文明历程 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个阶段。
在这三个文明发展阶段中,人类与自然环 境组成的世界系统的模式经历了漫长的演 变过程,人类对世界系统的认识也经历了 复杂而曲折的历程。
物资生产虽然有 物资生产规模的扩大, 所显现,但只是 逐渐发育成为一个独 作为人口生产的 立的系统,从人口生 一个附属部分; 产子系统中脱离。
世界系统演变过程示意图
工业文明时代


物资生产的规模、功能、作用
逐渐强大,从而成为能与人口
生产、环境生产并列的一个子
系统,它们通过环状联结构成

了世界系统。
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前景
可持续发展
研究 正在朝两 个方向演
变。
第一方向是继续加深可持续发展的伦 理色彩。
第二个方向是向最初的生态环境保护回 归,将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任务定位在解 决发展与环境矛盾的方法上。
(三)可持续发展要解决的问题
可持续发展究 竟要解决什么
问题?
是什么问题都 可以解决的 “医治百病的良药”, 还是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的一 种“理论空谈”呢?
生态学方向 经济学方向 社会学方向 系统学方向
阅读材料:
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 的4个方向
生态学方向
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性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 续发展的基础。
该方向以生态平衡、自然保护、环境污染防治、资 源合理开发与永续利用等作为其最基本的研究对象和内 容,其焦点是力图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取得合 理的平衡”作为衡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和基本手段。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可持续发展原理
持续发展原则
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 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在环境规划中 ,应遵循持续发展原则,合理利用和 保护自然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和环 境的协调发展。
公平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包括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 。代内公平是指同代人之间的公平, 即各国、各地区都有平等的发展权; 代际公平则指世代人之间的公平,即 后代人享有与前代人相同的发展机会 和资源。在环境规划中,应遵循公平 性原则,保障每个人和每个地区都有 平等的发展机会和资源分配。
《环境规划与管理》 ppt课件
•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 环境规划基本原理 • 环境管理基本理论 • 环境规划技术与方法 • 环境管理实践与案例分析
目录
01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定义与目标
定义
环境规划与管理是指为了实现环境保 护和可持续发展,对人类活动与自然 资源进行合理规划、组织、协调和控 制的一系列活动。
建立垃圾分类和回收制度,推广垃圾资源化 利用。
农村土壤污染防治
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源保护
加强农村水源地保护,确保农村供水安全。
农村生态恢复
加强生态恢复和治理,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 量。
国际环境管理案例分析
国际环境政策比较
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环保政策和实践,分析其优缺点。
04
环境规划技术与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
总结词
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 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的技术。
详细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是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一 项重要技术,旨在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 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 。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对项目实施后的 环境状况进行预测,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环 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减缓措施,为

环境规划与管理 环境规划的理论基础

环境规划与管理 环境规划的理论基础
2
环境系统的结构:
指环境系统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方式, 包括各环境要素的赋存量及其有规律的运动变 化。
环境系统的功能:
指环境系统与外部介质相互作用的能力,它由 环境系统的固有结构决定。
具体地说,某一区域环境或某一要素环境子系 统的功能是指其维持自身稳态或自组织的能力 及其与人类系统相互作用(提供自然资源、容 纳并净化废弃物)的能力和方式。
18
普利高津认为,自组织现象是普通存在的。 激光是一个自组织的系统,光粒子能够自发 地把自己串在一起,形成一道光束。这道光 束的所有光子能够前后紧接,步调一致地移 地。飓风也是一个自组织的系统。自组织的 机理是对称性破缺。这种对称性破缺的序都 不包含在外部环境中,而根源于系统内部, 外部环境只是提供触发系统产生这种序的条 件,所有这种序或组织都是自发形成的。
第二章 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
环境系统 环境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与人地系统 复合生态系统 空间结构理论
1
一、环境系统
(一)环境系统
概念
地球表面各种环境要素或环境结构及其相 互关系的总和。
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开放的巨系统。 物流、能流、信息流 大气、水、土、各种生物以及人类生存所
处的近地空间以及各种人工建筑物 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城市环境。
27
五、 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图3~3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示意图
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是由我国著
名生态学家马世骏教授于
1981年提出的,他简明扼要
地指出:当今我们人类赖以生
存的社会、经济、自然是一个
复合大系统的整体。社会是经
济的上层建筑;经济是社会的
基础,又是社会联系自然的中
介;自然则是整个社会,经济

环境规划与管理

环境规划与管理

环境规划与管理前言1、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关系:(1)环境规划是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方法。

A.环境预测、决策和规划是环境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B.环境规划是环境预测和决策的成果以及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方法。

(2)环境规划是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3)规划管理是现代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

(4)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具有目标一致性。

第一章环境管理概述1、环境管理学是:(1)综合运用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来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管理过程和运动规律,以调整经济、社会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优化资源配置,改善环境质量,正确处理国名经济各部门、各社会团体和个体有关环境问题的一门学科。

(2)以环境管理实践为基础,通过对人类环境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的提炼与总结,将作为学科的环境管理和作为工作领域的环境管理完整地统一起来的产物。

(3)建立在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共同基础之上的,是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相互交叉的边缘性和综合性学科。

2、环境管理学研究对象:生态——经济——社会系统。

(1)系统构成(3个):生态、经济和社会三个子系统组成。

生态子系统在整体系统中处于基础地位,经济子系统是生态与社会系统相互联系和作用的纽带,社会子系统在整体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

(2)系统的特征(3个):层次性、协同性和整体性。

3、环境管理学的研究内容(6个):①环境管理理论研究②环境管理方法研究③环境管理体制研究④环境管理战略研究⑤环境保护政策研究⑥环境保护对策研究。

第二章环境管理的基本问题1、环境的概念: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

——《中国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定义2、环境的内涵:(1)环境是一个相对概念;(2)环境是一个不断变化与发展的概念;(3)环境本身是一个系统;(4)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是一个对立统一的关系。

3、环境要素:生物要素、非生物要素。

4、环境质量的概念:环境总体或各要素对人类生存繁衍及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优劣程度或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对特定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第2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理论基础

第2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理论基础

• 但是,如同达尔文《物种起源》的问世遭到攻击一样,卡 逊的《寂静的春天》也遭到猛烈的抨击。那些靠牺牲环境 发财的人指责卡逊是“歇斯底里”,是“煽情”,是“危 言耸听”。《寂静的春天》出版两年之后,这位瘦弱、身 患癌症的女学者因心力交瘁而与世长辞。作为一个学者与 作家,卡逊所遭受的诋毁和攻击是空前的,但她所坚持的 思想终于为人类环境意识的启蒙点燃了一盏明亮的灯。 历史是公正的,1992年,即在卡逊逝世后的第28年,也 是该书问世的第30年,《寂静的春天》被推选为近50年 来最具有影响的书。这本科普图书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大的 影响,原因就在于它留给人类以振聋发聩的启示,引发了 一场关于发展观问题的世界性大讨论。
这项耗资25万美元的研究最后得出地球是有限的,人类 必须自觉的抑制增长,否则随之而来的将是人类社会的崩 溃这一结论。这篇报告发表后,立刻引起了爆炸性的反响。 这一理论又被称为“零增长”理论。
七、可持续发展与环境规划管理
1、可持续发展理论对环境规划的理论指导意义 ⑴要有系统和整体观念:把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与区
——《史记•殷本记》
•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 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 《吕氏春秋》
• “春二月,毋敢伐树木山林……” —— 《秦律•田律》
• “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孔子
西方一些经济学家如马尔萨斯(1802 年)、李嘉图(1817年)和穆勒 (1900年)等,他们也较早地在著作 中提出过人类生产消费的物质限制,即 人类的经济活动范围存在着生态边界。
的价值。 5、以适宜的政策和法律体系为条件,强调“综合决策”
和“公众参与”。
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持续性原则 • 资源的永续利用 • 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环境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

环境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

环境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环境管理的基础理论由系统科学和管理科学中的若干基本理论组成,即系统论、控制论和行为科学理论。

这三种理论构成了环境管理完整而坚实的基础理论。

1.系统论的基本观点系统论是运用逻辑和数学方法,研究一般系统运动规律的理论。

其数学方法是系统论研究一般系统运动规律的定量化方法,是用来揭示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和制约关系的手段。

逻辑方法则是系统论研究一般系统运动规律的定性思维方法,蕴含着思想方法论的成分。

二者结合起来便形成了丰富而深刻的内容。

系统论的基本观点可概括为下述四个方面。

(1)整体性观点它旨在通过揭示要素和系统整体的关系,告诉人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坚持一切从整体出发,不仅要把研究对象作为系统整体来认识,而且要将研究过程看做系统整体。

在环境管理中,不但要将环境问题视为社会发展的整体问题来研究,而且要将环境问题的解决过程视为一个系统整体。

同时,在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等条件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从产业结构调整和合理工业布局入手,加强宏观政策调控,加快环境管理机构和体制改革,实现环境管理的合理组织、协调和控制,从整体上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2)相关性观点系统的相关性是指任一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是关于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的特性,即系统中任何要素的存在和运动变化都与其他要素相关联。

因此,要处理一个系统要素,就必须充分考虑该要素的影响和作用。

把可处理的客观事物和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更大系统的要素来研究,这就是系统论的相关性观点。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人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与人类的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息息相关。

而环境问题的解决同样与人类的经济活动、人类的社会进步密不可分。

因此,环境管理就必须将环境问题与经济问题和社会发展问题联系起来,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作用与影响,通过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来调整生态、经济与社会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实现人类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可持续发展。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论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论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论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论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一系列的环境灾害频频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环境规划与管理成为了当今社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必要性和方法以及具体的应用案例等方面进行探讨。

环境规划是指通过对环境资源、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等因素的综合分析和评价,确定合理的环境发展目标、政策措施和行动方案,以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行动过程。

环境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政策、法律法规和管理措施,对环境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管理,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环境规划和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污染的控制以及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环境规划可以提供决策支持,为政府制定环境政策和法律法规提供依据。

其次,环境规划可以促进环境规范和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保护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再次,环境规划可以推动环境保护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增长。

最后,环境规划可以加强国际环境合作,提高全球环境治理的效果和水平。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和定量分析、环境风险评估、多目标规划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等。

定性和定量分析是环境规划和管理的基础,通过对环境影响因素的分析和评价,确定环境问题和需求。

环境风险评估是指对环境影响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以避免和减少环境污染和灾害的发生。

多目标规划是指针对不同的环境目标和需求,制定相应的规划和方案,并进行目标权衡和优化,以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双赢。

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一种高效和有效的环境规划和管理手段,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和模型来实现环境数据的采集、分析和管理。

在实际应用中,环境规划与管理可以涉及到城市规划、能源规划、水资源管理、生态保护等多个领域。

以城市规划为例,通过对城市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交通网络和建筑设计等进行规划和管理,可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与原则

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与原则

2.环境资源的价值
环境资源勘探需耗费人类劳动; 环境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更新、建设需耗费人类劳动; 开采环境资源需投入人类劳动; 与环境资源的保护、建设、更新、开发等活动有关的科研、 教育需人类劳动
(二) 环境承载力 1.环境承载力的概念 早期的承载力ʕҰ࿽ੜ态ֶత֓೦
1921年,帕克和伯吉斯: 某一特定环境条件下(主要指生存空 间、营养物质、阳光等生态因子的组合),某种个体存在数量的 最高极限。
物) 分解者:一些微生物、原生动物和食腐动物等
Q非生命体—空气、水、岩石、土壤等
3.生态系统的类型
Q陆生生态系统
森林、草原、荒漠、高山、冻原等生态系统; 森林—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等
Q水生生态系统
海洋、湖泊、河流等
陆生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生命带:海水的和海底; 海水区—浅海带和大洋 带;海底区—沿岸带(又 称潮
当某种需要得到满足时,另一种需要就会出现并要求得到满足, 然而并不是人们所有的需要都能得到满足的,一般情况下,等 级越低的需要,越易得到满足,等级越高的需要,得到满足的 比例越小。
2)群体需要理论
社会群体和组织 由个体的人按照一定规则组成的具有特定目的和功能的群体系统。 社会群体和组织的需要,可分为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两个层次。 z生存需要 指维持社会群体正常生产、生活、经营,使群体得以继续维持存在 的需要,如企业员工工资、生活福利的最低需求,企业员工之间关 系得以满足的最基本要求。与个体的生存需要相比,在内容上则更 为广泛,不仅包括了经济因素,也包括了社会因素。 z发展需要 一切社会群体的最高层次的需要,也是支配社会群体组织行为的动 力和源泉。群体的发展需要包括组织内部员工收入水平的提高、福 利条件的改善、形象的改善、工作环境的改善、生产规模的扩大等。

第三章_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相关理论

第三章_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相关理论
目的:是研究照明的强度对生产效率是否有影响,即
工作环境与生产效率有无直接因果关系。
方法:是将挑选出来的工人分为二组,一组为“参照
组”,另一组为“试验组”。将实验组的照明条件作 各种变化,而参照组的照明度始终保持不变。
试验结果:两组的生产效率都有了显著提高,且没有
什么差异。

结论:照明度与生产效率无直接因果关系。
局限性:
研究的范围比较小、内容比较窄。而且由于提高了 劳动效率,使工人担心工作机会的减少和裁员,加剧了劳 资双方的矛盾。
22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法约尔(1841—1925),法国人,长期担任一家大型矿业公 司的总经理。他是一位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先驱者, 被后人称为“现代经营管理之父” 、“管理过程之父”。 著作:《管理的一般原则》(1908);《工业管理和一般管 理》(1916);《国家管理理论》(1923);《公共精神的觉醒》 (1927) 第一个提出管理教育
究领域。
局限性
1.对组织中人的因素的研究不够,一般只是把人看作“经济人”。 2.忽略或较少地分析有关组织外部环境对组织的影响问题。 3.对解决管理实践中的协调问题以及为贯彻各种管理职能提供服务方面较 少涉Leabharlann 。29行为管理理论
行为科学理论阶段(20世纪30年代-60年代)
梅奥(1880-1949),人际关系 学说创始人,美国人,哈 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著

改进分配方法,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改进生产组织,加强企业管理
① 在企业中设置计划部门,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
② 实行职能工长制。 ③ 进行例外管理。
20
科学管理 实践结果
流水线 大规模生产 (1913年)

环境规划与管理系统论原理

环境规划与管理系统论原理

一般系统论的创立
一般系统论由美籍奥地利生 物学家贝塔朗菲 (L.V.Bertalanffy,1901— 1971)创立。
他认为,存在着适用于一般 系统模式、原则和规律,一 般系统论的目的就是确立这 些模式、原则和规律。
一般系统论的发展过程 追溯到古代
亚里士多德
“整体大于它的 各部分的总和”
(一)系统及其分类 1. 对系统概念内涵的理解 2.系统的分类
(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系统”和“功能” 2.系统要素、结构及功能之间的辩证
关系 3.其辩证关系的意义
对系统概念的理解
贝塔朗菲:
系统即有相互作用的元素的综合体。
《韦氏大辞典》
有组织的或者被组织的整体,结合着整体所形成
的各种概念和原理的综合,由规则的相互作用, 相互依存的形式组成的诸要素的集合。
2.1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系统论原理 2.2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生态学原理 2.3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经济学原理 2.4 三种生产理论
2.1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系统论原理
系统的概述 一般系统论的创立 一般系统论的发展过程 一般系统论的基本概念
“系统”的概述
系统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是由部分级成整体的意思。今天人们 从各种角度上研究系统,对系统下的定义不下几十种。如说“系统是 诸元素及其顺常行为的给定集合”,“系统是有组织的和被组织化的 全体”,“系统是有联系的物质和过程的集合”,“系统是许多要素 保持有机的秩序,向同一目的行动的东西”,等等。一般系统论则试 图给一个能描示各种系统共同特征的一般的系统定义,通常把系统定 义为: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 体。在这个定义中包括了系统、要素、结构、功能四个概念,表明了 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三方面的关系。

第三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相关理论

第三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相关理论



9
(二)环境承载力
1.基本概念
环境承载量: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承受的人类系统的 作用量。
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 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环境承载量的极限值)。
10
污染物名称
取值时间 一级标准 年平均 日平均 20 50
浓度限值 二级标准 60 150 三级标准 100 250
经济效益原理
总效益 = 经济效益 + 社会效益 + 环境效益 因此,可以构成这样一个问题。即在保证环境 目标(环境质量)或不超过环境承载力的前提下, 使所有效益和损失的总和为最大,这就是环境规划 与管理的经济学原理。
构成环境规划管理的最优化模型:
目标函数:Max /Min Z = f (x)
约束变量:G (x) ≥ B

工业生态学是人类在经济、文化和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
下,有目的、合理地去探索和维护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要求不是孤立而是协调地看待产业系统与其周围环境的 关系。

“工业”的外延非常广泛,涵盖了人类的各种活动,其 研究范围不仅仅局限在一个企业的围墙之内,而是扩展 到人类生存和活动对地球造成的各种影响,包括社会对 资源的利用,成为循环经济理论产生的基础。

实施环境容量总量控制有两个方面的积极意义:
一是确保总量控制计划和排污许可证总量核定的合理性 和科学性。
二是可以为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布局优化提供决策依 据,引导经济发展方向,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7
3.总量控制的分类
(1)容量总量控制

基于受纳水体中的污染物不超过水质标准所允许的排放限额。
(2)目标总量控制
18

丹 麦 卡 伦 堡 生 态 工 业 园 工 业 共 生 体 19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础理论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础理论

04
环境政策与法规
国际环境政策与法规
国际环境政策
国际环境政策是全球范围内制定和实 施的环境保护策略,旨在促进全球可 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
国际环境法规
国际环境法规是各国共同遵守的环境 法律和标准,旨在规范各国在环境保 护方面的行为,促进全球环境保护合 作。
国家环境政策与法规
国家环境政策
国家环境政策是国家层面制定和实施 的环境保护策略,旨在促进国家可持 续发展和生态安全。
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方法
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方法是一种注重生态保护和恢复的规划方法,旨在构建一个自然 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融合的基础设施体系。
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方法强调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通过建设绿色基础设施,提高城 市和地区的生态服务功能。
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方法注重生态网络规划和生态修复工程,以实现生态系统的整体 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性发展方法
可持续性发展方法是一种注重长期发展的规划方法,旨在满足当代人的需 求,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
可持续性发展方法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注重资源节约、环 境保护和生态平衡。
可持续性发展方法要求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参与,通过制定可持续发展 指标和目标,推动可持续发展。
国家环境法规
国家环境法规是国家制定的环境法律 和标准,旨在规范企业和个人在环境 保护方面的行为,保障国家生态环境 安全。
地方环境政策与法规
地方环境政策
地方环境政策是地方政府制定和实施的环境保护策略,旨在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
地方环境法规
地方环境法规是地方政府制定的环境法律和标准,旨在规范企业和个人在地区环境保护方面的行为,保障地区生 态环境安全。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空间信息管 理技术,能够实现对地理信息的 采集、存储、分析和可视化等功 能,为环境规划与管理提供强大 的技术支持。

环境规划与管理 2理论基础

环境规划与管理 2理论基础
相关性观点
#2022
*
结构性观点
系统的结构是指系统内部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秩序,即各要素之间的具体联系和作用的形式。系统的内部形式就是系统的结构。结构是系统的基本属性。 结构的稳定性是系统存在的一个基本条件。 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是辩证的关系,体现在 : 结构与功能是相互依存的。要素与结构是功能的内在根据,功能是要素与结构的外在表现。 结构与功能又是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一方面,系统的结构决定系统的功能,结构的变化,制约着整体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功能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可反作用于结构。
第二章 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
单击添加副标题
第二节 系统论 第三节 控制论 第一节 三种生产理论
第一节 系统论
单击添加副标题
概念 系统、要素、联系、环境 系统的分类 系统论思想
概念之一
系统是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许多要素所构成的一个整体。要构成一个系统,必须具备如下三个条件:
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 要素之间要相互联系; 要素之间的联系必须是相干性联系,即能产生整体功能。
*
补充:系统的定义
美国的韦氏大辞典 :“系统”是指“有组织的或被组织化的整体;结合着的整体所形成的各种概念和原理的综合;由有规则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形式组成的诸要素集合,等等”。 日本的JIS标准:“系统”是“许多组成要素保持有机的秩序,向同一目的行动的集合体”。 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系统”是“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的综合体”。 钱学森:“系统是指依一定秩序相互联系着的一组事物”。
*
要素
定义:指构成系统的组成部分。 客观世界一切事物都是系统与要素的对立统一体。系统与要素的关系如下: 相互依存,互为条件 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相对性 运用系统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时,区分要素是一项重要工作。首先是要区分要素的层次结构,第二是要决定要素的主次。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第一章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第一节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一、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含义(一)环境管理的含义1. 环境管理的提出1972年,在《人类环境宣言》中提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是关系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国政府的责任±。

提出了环境管理的原则,包括指定适当的国家机关管理环境资源;应用科学和技术控制环境恶化和解决环境问题;开展环境教育和发展环境科学研究;确保各国际组织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有效和有力的协调作用等。

1974年,在墨西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联合召开的资源利用、环境与发展战略方针专题讨论会上形成了三点共识:(1)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需要应得到满足;(2)要发展以满足需要,但又不能超出生物圈的容许极限;(3)协调这两个目标的方法即环境管理。

2. 环境管理的含义1974年,美国学者.休威尔编写的《环境管理》一书,指出环境管理是对损害人类自然环境质量的人的活动(特别是损害大气、水和陆地外貌的质量的人的活动)施加影响。

1987年,多诺尔在《环境管理专业实践》中认为环境管理是一个桥梁专业,它致力于系统方法发展信息协调技术在跨学科的基础上,根据定量和未来学的观点,处理人工环境的问题。

库克(Cooke)等在其《环境管理中的地形学》(1990)中采用类似的定义,将环境管理描述为人类利用土地、大气、植物和水的一系列活动。

1987年,刘天齐主编的《环境技术与管理工程概论》中对环境管理的含义作出了如下论述:通过全面规划,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

1992年赖斯对管理的定义:通过在有组织的群体里建立一个有利于人们发挥其成绩的环境,以实现既定的目标。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要比较全面地理解环境管理的含义,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基本问题:第一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整理PPT课件
战后,著名的运筹学研究组织——美国兰德公 司倡导了“系统分析”方法。
以此方法为指导,出现了协调组织庞大系统中 各部门工作的具体技术——计划评价技术 (PERT)。 这种技术在“北极星导弹”研制过程中,发回 来重要作用
13
整理PPT课件
60年代,霍尔(A.D.Hall,1924——)提出系 统工程三维结构思想,从时间、逻辑和知识 三个维度对系统工程方法进行了概括。这是 对系统工程方法比较全面的总结,
2.1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系统论原理 2.2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生态学原理 2.3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经济学原理 2.4 三种生产理论
2
整理PPT课件
2.1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系统论原理
系统的概述 一般系统论的创立 一般系统论的发展过程 一般系统论的基本概念
3
整理PPT课件
“系统”的概述
系统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是由部分级成整体的意思。今天人们 从各种角度上研究系统,对系统下的定义不下几十种。如说“系统是 诸元素及其顺常行为的给定集合”,“系统是有组织的和被组织化的 全体”,“系统是有联系的物质和过程的集合”,“系统是许多要素 保持有机的秩序,向同一目的行动的东西”,等等。一般系统论则试 图给一个能描示各种系统共同特征的一般的系统定义,通常把系统定 义为: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 体。在这个定义中包括了系统、要素、结构、功能四个概念,表明了 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三方面的关系。
—“ 自为的目的” 复合系统(由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共同组成) 前两者之 间(气象预报系统、导航系统等)
— “自在与自为的目的”
19
整理PPT课件
按照时空中的存在状态 动态系统 静态系统 稳态系统 非稳态系统 按照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开放系统 封闭系统
除此之外,还可将系统分为许多不同类型
20
整理PPT课件
15
整理PPT课件
一般系统论的概念
(一)系统及其分类
1. 对系统概念内涵的理解 2.系统的分类 (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系统”和“功能” 2.系统要素、结构及功能之间的辩证 关系
3.其辩证关系的意义
16
整理PPT课件
对系统概念的理解
贝塔朗菲:
系统即有相互作用的元素的综合体。
《韦氏大辞典》
9
整理PPT课件
都江堰水利工程
这项工程主要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 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 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鱼 嘴分水堤四六分水)、自动排沙(鱼嘴分水堤 二八分沙)、控制进水流量(宝瓶口与飞沙堰) 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 从人”的“天府之国”。
有组织的或者被组织的整体,结合着整体所形成
的各种概念和原理的综合,由规则的相互作用, 相互依存的形式组成的诸要素的集合。
钱学森
系统是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 组成部分结合形成的具有 的整体。
若干 特点功能
17
整理PPT课件
“系统”:
系统是存在于一定环境之中,由若干互相互联 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 整体。
“整体大于它的 各部分的总和”
《周易》
以阴、阳排列组合构成 八卦,进而重叠演变为 六十四卦,并以此比照 解释外在世界的状态及 变化。
道家
在其对事物的存在 状态及其发生、发 展的现象的解释中, 体现浓厚的系统论索”
第一条线索
贝塔朗菲在理论生物学研究中关于系统的讨论
1928.《现代发展理论》 1932.《理论生物学》 1937.提出一般系统论原理 1948.《生命问题》(标志) 1968.《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应用》(一
10
整理PPT课件
(三)贝尔电话公司
贝尔公司在设计巨大工程 项目时,按照时间顺序把 工作划分成规划、研究、 发展期间的研究和通用工 程等五个阶段,并在40年 代明确使用了“系统工程” 的概念。
11
整理PPT课件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期间,为了解决武器 系统配套使用、飞机队形 排列、资源合理分配、运 输路线选择、高效捕捉敌 人飞机和舰艇及组织后勤 供应等问题,人们开始比 较广泛地自觉创造和使用 系统方法,这大大推动力 系统工程的发展,并产生 了运筹学这一应用数学分 支。
4
整理PPT课件
一般系统论的创立
一般系统论由美籍奥地利生 物学家贝塔朗菲 (L.V.Bertalanffy,1901— 1971)创立。
他认为,存在着适用于一般 系统模式、原则和规律,一 般系统论的目的就是确立这 些模式、原则和规律。
整理PPT课件
5
一般系统论的发展过程 追溯到古代
亚里士多德
般系统论的代表著作)
7
整理PPT课件
“两条线索”
“另一条线索” 源自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系统分析和系统
工程
(一) 战国 都江堰
(二) 丁谓重建皇宫
8
整理PPT课件
北宋丁谓的“一举三得”重建皇宫。
宋真宗时期,皇城失火,皇宫被焚,宋真宗命 丁谓重修皇宫。这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不仅要 设计施工,运输材料,还要清理废墟,任务十 分艰巨。丁谓首先在皇宫前开沟渠,然后利用 开沟取出的土烧砖,再把京城附近的汴水引入 沟中,使船只运送建筑材料直达工地。工程完 工后,又将废弃物填入沟中,复原大街,这就 很好地解决了取土烧砖、材料运输、清理废墟 三个难题,“一举三得”,使工程如期完成。
加和性复合体是堆积物不是系统 非加和性的复合体才是系统 是否具有加和性是非系统和系统的基本区别。 要素与系统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18
整理PPT课件
按组成要素性质分 自然系统(以自然物质作为要素而构成的系统) 天体系统、气象系统,生态系统 —“自在的目的” 人工系统(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二建造起来的系统) 实体系统(汽车等)、概念系统(社会等)
14
整理PPT课件
60年代后期,系统工程的应用逐渐超出传统工程的 概念,开始推广到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系统工程 也发展到研究解决各种复杂的社会技术系统和社 会——经济系统的最优控制和管理的阶段。1969年 的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成功,被公认为系统工程时间 成功的典型例证。到此,系统论发展的两条线索就 走到一起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